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范文

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

第1篇: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范文

【关键词】 成本核算信息质量 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绪论

在现代企业中,成本核算是指:应用一系列会计学公式和原理,借助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来搜集信息和做一些经济性的分析,从而带动企业的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经济构架上找到企业的基本构成、经营水准、成本组成等等企业的基本状况。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就能够更加明确清晰的定制企业将来发展的策略。因此,可以说会计核算是企业的核心核算,而成本核算,更是重中之重。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与客观的市场经济相吻合。主要包括可靠性、可比性、相关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重要性等。

(一)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要素。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既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也要求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三)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就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

(四)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五)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六)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融资租赁业务)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这就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八)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在实物中,如果某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三、会计信息质量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一个好的管理体系,就是实现成本核算的良好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策略,能够带动企业向前发展,实现长期利益最大化,从而更快的发展,拥有十分惊人的竞争力。对此,我将对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应用做一个具体的说明,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成本管理。

(一)主要关注的会计信息质量

1.可靠性。顾名思义,就是值得信赖的数据信息,可以及时核实,并且真实存在。他的成本信息是与客观的市场经济相吻合的,不要存在任何欺骗性,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保证其真实可靠。

2.相关性。就是说我们所计算的成本价格应当与我们所生产的产品有直接关系,与之相关的才能算作成本。无关的不要记入成本,以免影响企业的核算和预见性错误,出现管理漏洞,从而做出不利于发展的决策。

3.可理解性。我们做出的成本核算最终是要给管理者分析利用的,这样的数据就要求我们提供有利信息,而非不可用信息。

4.及时性。信息数据具有时效性。在信息化的今天,更新速度之快是我们不能想象的,及时掌握有利信息,有可能关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及时的核算结果,能够恰当具体的体现出当前企业的经营效果。根据这些分析做出最精准的发展决策。

5.重要性。即应差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应用者合理断定的重要会计事项, 应分辨核算、单独反应,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处理、合并反应。

(二)成本核算中具体应用要点

1. 确认核算的最终目的。有目标的核算既避免盲目又有利于分析,能够很好的为管理服务。其所核算出的成本既能够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又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成本核算有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比如为了计算存货、成本的多少计算、收益多少的计算、成本的决策及控制、为产品制定价格、签订合同需要的数据等等。根据核算目的的不同,寻找不同的对象,决定核算的不同内容,制定本次核算的不同方法。

2. 确定该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对象是个集合体,它包括所有项目中需要归拢的各个成本个体的对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本承担者。他可以是一个项目、一种产品、一纸订单、一个部门、一个个人、或者是一个作业。他以一个目标为中心,集合所有围绕这个中心的对象,逐一计算成本。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对象,我们要首先准确找到这些对象,然后在精确计算。

3. 确定该成本核算的内容。一般的成本核算都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的成本,二是归集的分配所用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要求我们首先要控制成本开支范围。明确每一笔开支的界限,过滤不应该计入成本的各项开支。然后记录并且测定积累各项数据。按照不同的对象进行和核算,然后汇总,分别核算出个体和单位的成本。在一个企业之中,往往有着多种多样的产品,直至月末可能还有滞销的部分,因此要准确计算和剔除真正的成本量,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三)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其实就是企业资产的消耗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用产品经营的方法来区别对待其经济成分。主要分为三大类:1、劳动对象。2、活动耗费。3、劳动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建立一个可行使用的数据表,计算各项费用。分出每一科级科目的花费,然后细致分出各种项目。然后在当月或者一定的时间段范围内计算成本。将表格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之上,使之联系紧密而且准确。

建立完相关的表格,下一步当然是根据现有的分析开始对成本进行控制。根据一定的条例和规定进行控制,不盲目不重复,有一定的道理,既符合可持续又不会干扰企业的发展。但是,有的企业内部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的管理漏洞,这就需要允许相关管理人员或者相关人员能够修改报表和提出合理化意见。但是一定要透明并且符合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要盲目处理,以免使企业蒙受损失。

只有更好的建立管理机制,才能够合理的安排管理,统筹各项成本,帮助企业发展。

四、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例谈成本核算的现状

在现在的施工企业中,很多不同问题影响、制约着他的发展:

第一,数据统计不够具体,不明晰,为核算整理数据带来困难。会计核算最主要的就是数字与数字的累计,这是最基础的方法。通常,为了保证所计算的项目成本准确而有条例,我们要根据其前期的整理数据和计算来确定,因而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这些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需要耗费的资金,需要的人员统计,以及设备所需量等等,还有就是成本的比重与需要的消耗。

第二,报表的信息不够准确,会计搜集信息不健全。编辑会计的报表,是成本计算部分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报表的编制和汇总更是企业会计的一项重要挑战。一项复杂的会计核算对象纷繁复杂,需要很好的编制汇总,这也是核算的最主要特点之一。汇总表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象的选择和决策的正确与否。其结果不容忽视。

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效节约成本的一个方法和途径。可以说,会计信息质量下的成本核算需要应用到的实际操作中去,企业获利能力也正是因此而实现的。

结束语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它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反映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是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一个好的成本管理必须要以会计信息质量为依托。因此,应用好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反映出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体现出企业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刘锋. 《会计导论》[M].天津: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2] 廖洪. 《会计改革会计准则会计制度》[D]财会月刊,2009

第2篇: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范文

【关键词】会计 新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影响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制度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补充和完善旧会计制度,我国多次进行会计制度调整和修订。二零一三年一月一日,财务部出台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发展,同时也对会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事业单位在发展进程中,应认清形势,针对新会计制度要求采取应对措施,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进入一个健康、持续的良好状态中。

一、事业单位实施新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能,具有行政管理权限,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职能,与非事业单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并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增进社会福利,提供各类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记录了事业单位资金运作过程,反映了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但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信息失真问题开始暴露出来。新经济环境下,原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发展需求,进行会计制度改革刻不容缓。为了防止资金流失,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事业单位职能发挥,我国于二零一三年一月一日正式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新会计制度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但实施新会计制度过程中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事业单位应针对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做出相应改进,确保会计核算质量。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对核算范围的影响

通过对新会计制度的研究可以发现,新会计制度中对核算内容做出了调整,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进行了细化,具体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两大内容,同时增设了累计折旧,取消了拨款会计科目设置。内容上的变化导致事业单位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不再适用[2]。新会计制度要求短期现金股利收益不做财务处理,收到的现金股利只是冲减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只有短期投资转让时才确认收益。此外,非货币性经济活动中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差额均要作为入账价值进行核算。

(二)对核算过程的影响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会计报表至关重要,是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算完成的重要保障。新会计制度中对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提出了新要求,这些要求无疑会对会计核算过程产生影响,使会计报表发生变化。传统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功能是向上级单位与拨款单位进行汇报,使其了解单位财务情况和管理情况,报表并不公开。但新会计制度下,却使会计报表走向社会公开化、透明化,对报表内容要求更细化,对核算过程质量要求更高,所以编制过程更复杂。

三、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的对策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有利有弊。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中应针对这些影响采取相应对策,以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实施。

(一)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范围变化导致核算内容发生改变,传统核算方法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遵循新会计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求,改革核算方法。由于新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正在逐步向企业会计核算模式靠拢,所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中,会计核算方法应多借鉴和吸取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将投资核算、资金核算方法融入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3]。以资金核算方法为例,通过资金核算方法能够计算出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利用效果,这对于事业单位找出资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二)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由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有着一定差异,工作开展要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特点,应加强资金科目管理工作,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水平,构建风险管理控制机制,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避免会计信息造假的发生,遏制行为,保护国家财产安全。从当前事业单位发展格局来看,事业单位转型过程中必然要面对财务风险问题,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势在必行,不久的将来风险管理将成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因此,事业单位应提高对风险控制的重视,对风险进行控制。例如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对高风险资金活动作出预警,以保护国家资产安全。

(三)做好会计报表应用实践研究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知道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正在逐步发生着变化,自然会计报表产生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要做好会计报表的应用实践研究,从而合理发挥会计报表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保障会计报表对比性、公开性、透明性,使社会群体与相关财务管理部门能够更好的了解到事业单位负债、资产管理实际情况,从而遏制资金流失现象。会计报表应用实践中可引入计算机软件,例如通过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核算、编制报表,以提高编制效率,保障编制准确性。

(四)对报表编制过程进行监督

事业单位应根据会计报表内容变化,对会计报表编制过程进行改革,加强对报表编制过程的审核与监督,规范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从而提高编制质量,保障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便于为信息使用者做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指明方向,降低错误决策率。例如,通过建设信息化监督平台的方式,通过网络提高会计报表透明性,接受公众监督和举报,从而防止会计造假。

结束语:事业单位实施新会计制度已成为必然趋势,事业单位应积极应对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采取相应对策,确保核算质量,保障会计信息有效性,保护国家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翠华.试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3,29:209.

第3篇: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相关对策

一、会计信息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在市场经济中,会计信息是与人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的数字,它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很多方面,是人们进行各种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成本信息,它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所引发的资金运动的状态、方式的反应。会计信息可用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决策、业绩管理,还可用于外部监管,驱动资源有效配置。

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指会计信息产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特征。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共8条,分别是: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将旧准则中的“一贯性”并入了“可比性”中,即企业前后各期信息“可比”;将旧准则中的“权责发生制”前移至第1章总则中,重要性得到提升,仅次于四大会计假设。也有意见认为,“权责发生制”已经归类于会计假设之中,即第五大会计假设;基于资产负债表观,新准则取消了“配比性”这一质量要求;而“历史成本”这一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被调整至第九章会计计量中,与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一起构成了会计计量属性;在新准则中,对于各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某一支出应当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取决于该支出是否符合资产、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因此,新准则不再单独规定“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新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程度较高,将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企业财务透明度,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这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引起经济资源及其权利变动的各种经济活动和行为,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从产生过程看,可以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假账真算”;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济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会计核算有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当然也有二者同时存在的可能,即“假账假算”。

从产生动机看,可以分为非故意行为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差错和故意行为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差错常常是由于会计人员工作态度、业务素质及工作能力的局限造成的,基本没有不良企图,主要表现为会计凭证的编制错误以及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的应用错误等。而故意行为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则主要是由于职业道德等原因造成的会计造假,主要表现为收入、支出、利润等有意核算不实;搞多套账、账外账、私设“小金库”、偷逃税款、私存私放现金和银行存款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内部原因。会计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利益不一致、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的缺陷、内部监管的不力。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各自所处的地位不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侧重点也不同。作为信息提供者的经营者,有机会干预信息的加工过程,他们往往会选择有利于自身业绩评价的行为,通过暗示、指使会计人员篡改财务数据、虚报会计报表粉饰经营业绩、美化经营成果;同时,一些职业道德不高、业务素质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的会计人员往往容易受利益驱动或领导权威的威慑,钻制度的空子而弄虚作假。还有,在新准则下,会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更大范围内受人的主观判断的影响,如鉴于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会计人员要判断什么情况属于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要先判断业务的商业实质再计算损益等等,这无疑也是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考验。还有的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内部牵制控制制度,人员分工不是很明确,很少进行资产清查,使得员工相互勾结,会计人员有漏洞可乘。

2、外部原因。会计法规有待完善、会计制度不太健全,监督弱化。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虽然已初具规模,立法数量较多、覆盖面广,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显现出其不足之处,有较多模糊字眼,如“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等,未给出明确判断标准,还有法规中对会计违法犯罪问题规定亦不是太明确;会计制度规定以货币作为会计计量基础,对资产负债的计价一般采用历史成本,但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这会使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水平等都失去客观性,核算不实;监督力度不够,专业监督各自为政,惩罚力度不

够,未能从根本上触动造假者的切身利益。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人的因素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充分发挥其能动性。

一方面,身为一名会计人员,我们要敬业爱岗,刻苦钻研,努力学习,不仅学习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如经济、金融等知识,要既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能通过运用各种相关知识对各项会计资料的考核分析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精打细算,注重节约,当好家,理好财,为企业的现代化经营与管理提供参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单位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强化诚信教育,开展职业道德建设,使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会计人员要立足于服务大众,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不给来办事的职工留下“门难进、脸难看、口难开、事难办”的不良印象,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要用微笑服务和扎实的业务素质赢得大家的真心。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仅有必要经常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而且有必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业务素质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内外结合逐步树立良好风尚。

(二)内部环境

必须完善企业治理,依法落实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责任,抓住会计核算这一环节,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要完善企业治理,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单位内部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建立严格的自律机制,对单位经济活动过程实行会计监督,严格把关,以保证单位会计核算从过程到结果都能真实、有效、完整、合法;同时还要对本单位的财产物资加强会计监督,定期不定期进行必要的检查,做到账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还要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价制度,适当增加促进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非财务指标的评判标准,以减少对财务数字的依赖性。

要规范企业管理层的行为,《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要确保会计信息表述真实,质量提高,就要把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落到实处,加大对其监督力度,同时还要依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将会计人员的相关责任也落到实处,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严格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办事,实行财务公开,增加透明度。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规定的各项会计核算的要求、方法、理论和程序,规范自身行为,恪尽职守,努力营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敢造假,管理层不敢要求造假”的良好氛围,确保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提高。

(三)外部环境

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建立会计诚信规范。要大力加强对《会计法》及各项准则制度的学习运用,尤其要加强对适应新形势、新经济,与国际惯例接轨、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学习,以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还要处理好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人为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操纵企业利润。要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建设,建立会计诚信规范,会计诚信走向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通过法律对其规范,使会计诚信从“道德规范”逐步转向“法律规范”,加强其约束性。

2、强化外部监督,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要接受和主动配合社会、政府对单位进行的会计监督,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大力发挥社会监督力量的作用。同时要对会计信息进行考核、评价,加大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必要的惩戒、警示,不断提高相关人员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意识,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对有关的财会人员及指使造假的有关领导都要进行严厉的处罚,从源头上切断会计信息造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总之,会计信息质量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与稳定,与企业命运息息相关,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是每位会计人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作为会计人员,我们要保证自己提供的每一份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以保证企业的繁荣兴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明俊.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2(8).

2、韩冰.对会计信息质量若干问题的思考[J].财经界,2007(12).

第4篇: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规范化;探讨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上市公司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虽然上市公司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现阶段国内很多上市公司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特别是会计制度不完善,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上市公司必须着力规范自身会计核算活动。

一、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一)保障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对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规范,可以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没有切实体现上市公司经济情况[1]。上市公司采取的是制度,因此,会计信息的准确、有效和投资者利益息息相关。上市公司必须着力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会计核算体系进行规范,才可以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确保市场的稳定。

(二)防止公司遭遇经济损失

上市公司自身的规模很大,经营分散,内部管理无法逐一盘查。会计核算工作可以有效地整合企业的各项业务,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反映,帮助公司高层有效把握公司现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会计核算为公司股东、投资者等各方利益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帮助其对经营状况进行合理的投资分析,做出科学决策,有效减少经济损失。

二、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质量不高

上市公司的会计基础核算工作不到位,常常因为票据的整合和保存工作存在漏洞,导致各个部门财务票据不全,会计数据真实性不足而导致会计核算准确度不高。此外,上市公司组织了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但是缺乏较为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流程并不明确,人员和岗位分工相对模糊,这常常造成工作重复的情况,或者出现会计核算死角,加之上司公司经营活动范围涉及面广,会计核算工作量庞大,公司经营活动没有得到全面系统的核算。

(二)会计核算监督不到位

上市公司有关审计监督的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从而会计监督职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内部会计管理不到位。上市公司完备的内控制度是确保其财产安全、会计体系完整、公司经营目标得到顺利实现的一项重要保障。公司进行会计监督工作主要是为确保自身经营活动合法、合规,然而一些公司依然存在高层管理者干预企业财务的问题,使得公司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发挥,由此部分会计工作者钻财务漏洞,转移企业财产,导致公司经济损失严重。

(三)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一些违规操作

上市公司内部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责任感,工作态度懈怠,为减少会计核算的工作量而盲目简化操作流程,甚至违规实施操作。比如账目等级混乱、以票代账等;通过倒轧法进行成本核算,公司成本虚增情况严重,人为控制公司利润空间等恶劣现象。这些最终都会造成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三、促进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规范化的有效措施

(一)规范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为了确保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会计核算部门,明确分工,明确会计核算流程以及范围,从上市公司利益出发,根据具体状况组织财务管理活动[2]。在此过程中,必须保障会计核算的独立性,提升内部会计人员素质。上市公司需要按照相关制度,对会计人员的职责以及工作内容进行明确,严格审核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根据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情况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从制度健全完善和人员执行制度到位两方面抓好会计核算工作。

(二)加强会计核算监督

上市公司为强化对自身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可以以下几点着手做起:其一,制定完备的内控制度。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会计监督的重要性,有效控制企业高层对会计核算的干预,保证会计核算机构的独立性,从而切实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经营目标的实现、会计信息的完备等,使会计监督职能得以充分发挥[3]。其二,强化外部监管。外部审计机构通过定期审计对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和监督。在企业上市过程中,辅导券商严把质量关,对企业的财务核算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梳理,要求企业按照准则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并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制度。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券商和审计机构的履职尽责情况,三方共同督促上市公司财务核算规范化。其三,对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上市公司信息的有效披露可以切实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规范证券市场。但是在当前状况下,信息披露唯有在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督下才可以完成,如果信息披露造假,含有欺骗行径,相应的监管部门必须对其进行严惩。

(三)规范会计核算政策

上市公司制定会计政策可以对其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核算重要的基础是企业准确、规范的内部损益预算。对会计政策的规范可以从和企业损益确认有关的各项政策做起:其一,合理的规范确认公司消耗费用、成本的有关政策;其二,有效规范确认上市公司收入和利润的有关政策;其三,有效规范折旧计算企业对固定资产有关政策;其四,准确规范确认企业各项货物储存以及投资活动的各项政策;其五,有效规范认定公司资产贬值计算相关政策。上市公司不断的完善上述政策和规范,才能保障会计核算的有效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会计核算对于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公司必须着力于规范会计管理,正确指导公司的会计核算的进行。上市公司有效的规范会计核算,可以充分确保会计信息准确、可靠,为企业制定科学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推动上市公司的稳定发展。

作者:洪娟 单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贵州监管局

参考文献:

[1]李崇举.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规范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5:134-135.

第5篇: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范文

    (一)受行政处罚企业中存在的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

    可靠性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财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体现,故以财务报告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质量要求为起点,逆向考察某会计主体是否存在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是较便利的切入点。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员会在2007年、2008年各查处20起违法案件,其中有10起直接显示会计主体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原则,具体表现为不按规定进行票据结算、往来款项科目混乱、随意进行账务调整等。

    (二)限期整改案例中存在的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

    上述受行政处罚的案件,需要会计基础性缺陷和当事人不良动机两大因素并存才会发生。如果会计基础性缺陷客因已经存在,但不同时存在不良动机的当事人,或存在不良动机的当事人,但因尚未被随意滥用,此时中国证监会只需发出“限期整改通知”。如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于2008年10月8日至10月30日对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并于2009年1月5日下发了《关于要求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限期整改的通知》。该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表现如表所示。

    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

    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业务处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在其他企业也普遍存在。这说明我国会计核算基础的现实状况并不乐观。

    二、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会计制度重大交替背景下的会计年度,往往也是某些会计人员容易背离诚信、违法乱纪的会计年度。传统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舞弊性信息失真”(做假账)或“操作性会计信息失真”(因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或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发生)。从目前来看,“舞弊性信息失真”更多以“选择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变形方式呈现。“操作性会计信息失真”也附加了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士在业务素质低、工作责任心不强的会计人员背后的操纵,使主观不良意图蒙上保护层,变形为“复合性会计信息失真”。从会计基础性缺陷的潜在危害看,变形后的两种会计信息失真更值得警惕。

    “操作性会计信息失真”和“复合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共同点,是在会计制度、准则提供多种会计政策选择空间时,任意地选择了不恰当的会计政策,选择后并不遵守该会计政策的规定,反而与其他政策同时使用,更有甚者,不用规定的选择而“自造规则”。变形后的会计舞弊行为,由于“以明隐暗”贯穿于会计核算,从财务报告当期和近期表象观察,不易被发现。它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表现为“慢性杀伤力”。

    三、完善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的对策

    (一)确立财务会计的基础地位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会计人才需求结构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是,将会计同现代管理技术结合,通过经济信息与会计信息相联系的加工、改制,延伸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是需要建立在以定期提供财务报表为主要手段、以为企业外部与企业有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社会集团服务为目的,按照会计核算原则准确地记账、算账、报账为职责的财务会计基础之上的。

    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健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目标定位于会计标准国际趋同,它对会计核算实务提出的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仍然应把会计队伍建设的基点放在财务会计方面,以纠正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为切入口,提升财会队伍素质和会计核算质量,为未来工作重点转向管理会计创造条件。

    (二)设置和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架构

    会计核算基础地位不被削弱的根本,是会计人员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为此,笔者建议: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已经将总会计师一职改为财务总监、不便做变动的情况下,可以试点对超大规模上市公司增派总会计师,即实行“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双岗委派制”,总会计师隶属于经营班子序列、财务总监隶属于监事会序列(也可设监事会副主席兼任财务总监一职)。与此同时,对一般规模上市公司实行“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有的称为计财部长)双岗委派制”,财务总监目前地位、职责均不变,但随同下派的财务经理,应将部门日常工作重心放在会计核算方面。

    鉴于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既与完成外部财务报告压力增大,也与内部实施管理会计职能相关,为此,笔者建议:在一些迅速扩张或已经扩张成超大规模的公司,可参照某些发达国家现代大型企业以财务副总经理为最高层管理人员,之下设会计部长、财务部长各一名,分管会计记录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财务管理模式,试点建立类似“财务副总经理领导下的会计部长、财务部长负责制”的组织架构。财务副总经理对公司获取和有效使用资金的活动负总责。会计部长管理会计部,承担财务和经济信息的记录和报告,根据经济事项发生原因记录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的增减,对登记过的数值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加工,并将其结果传达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财务部长负责发行公司证券和筹措银行贷款、管理现金和流动资金、制定信用和收款政策、从事证券投资以及安排股利发放等工作。

    无需或不能做上述制度性改进时,则可在集团或控股公司总部财务部(或计财部)名下设立“会计辅导员”岗位,选用专业技术能力较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担任该职,巡视下属子公司,帮助子公司提高会计核算技能。

第6篇: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范文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及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就是将国家的所有财政资金统一划归到国库中的单一账户,涉及到国家政策性的财政资金的支出等都必须由国库直接进行支付。在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形势下,财政资金使用单位需要进一步的细化自身单位的预算,并经由财政部门核准以后进行开支,而且不需要支出单位进行转账结算直接对供应方进行开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国库集中支付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会计科目发生了变化。在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下,银行存款的核算内容转变为事业单位的自筹资金收入,同时增加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财政调剂收入”等相应的会计科目。2.银行账户管理出现了变化。在银行账户管理上,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设置银行账户,主要有零余额账户、基本存款账户、基本建设账户、应缴财政收入账户以及处理党费工会费的其他存款账户。3.账务处理发生了变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的账务处理上主要有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等几种账务处理方式。4.会计报表出现调整。由于会计科目出现了变化,而且一些会计明细科目的核算内容出现了变更,因此会计报表的编制也需要进行调整。5.会计监督职能进一步拓展。会计监督方面更加注重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而且会计监督的内容逐步的转移到了会计内部控制上。6.会计核算职能转变。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会计核算科目相比更加细化,业务范围以及业务量也有所增加,在会计核算的职能上,将更加突出会计的分析以及监督管理职能。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国推行多年,事业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下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也日趋成熟,但是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业务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不完善、不规范的内容。首先就是会计核算基础中收付实现制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存在着较多不适应的内容,一些会计业务事项处理方式不合理,需要实现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使用。其次,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中还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账户设置以及管理等方面不规范,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流程不够严密谨慎,制约了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第三,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信息不够完整,报表的内容中会计信息过于简单,对于资产、债权、债务以及财务业绩等信息披露内容较少,不利于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全面的掌握相关情况。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建议

1.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普遍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虽然收付实现制能够满足预算收支管理的相关要求,但是只能对预算资金的使用和分配进行核算,而且侧重点是关注现金流,不能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收入和费用配比情况,不利于绩效管理,更难以适应公共预算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在会计确认上应该积极探索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对于收支类中跨期拨付业务、年终结转事项釆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根据核算事项的不同确定会计确认基础,以提高会计核算的适应性。

2.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表。随着事业单位财务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对于财务会计报表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财务会计报表质量成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中,应该增加会计报表的内容深度,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债权债务、投资性资产等在会计报表信息中反映,并进一步改进资产负债的列示项目,增加现金流量表。同时进一步的改变财务会计信息模式,通过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两方面组成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模式。

3.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水平。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方面,首先应该进一步的对事业单位的零余额账户进行管理,加强对零余额账户的监管,并进一步简化账户的操作程序,确保零余额账户操作的规范化水平。同时,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该确保账户设置的规范性,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设置,执行申请报告制度。此外,应该进一步的强化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完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设置,通过内部监督以及外部审计监督的结合,督促责任部门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的规范化水平。

四、结语

第7篇: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范文

【摘要】为适应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要求,本文针对高等学校现行会计核算模式存在的弊端,从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核算基础以及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我国高等学校会计核算新模式,为进一步解决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设计、成本核算等问题提供了借鉴。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在高等学校会计核算模式的约束下进行。现有高等学校会计核算模式不适应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要求,有必要研究适合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前提、基础和一般原则,以确立新的高等学校会计核算模式。

一、关于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前提

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会计分期及货币计量四项内容。会计主体是指高等学校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对象。界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强调高等学校会计主体的现实意义在于将高等学校会计主体与向高等学校拨款的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区别开来,政府的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不应将高等学校当作政府的行政附属机构,而应将高等学校作为独立的办学主体,其应有独立的办学自和会计核算自。在不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有权制定符合本主体实际情况的内部会计核算办法。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加强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和成本管理,在将高等学校作为一个独立会计主体的同时,不排除将其内部院、系、部划分为多层次的会计主体。持续运行是假定某高等学校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持续不断地运行下去,不会终止和解散。目前,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高等学校融入市场程度的加深,高等学校终止、解散、清算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持续运行前提的确立更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会计分期是指为使政府高等教育管理部门、高等学校内部管理者、学生家庭及时了解学校财务状况、资源配置及成本耗费等方面的会计信息,需要将持续运行的过程人为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通常有会计月份、会计季度和会计年度,其中最基本的会计分期是会计年度。我国目前包括高等学校在内的各类会计主体的会计分期都是以公历年度为标准划分的。但这种划分与高等学校业务周期特征有明显的不适应。按照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新生每年9月初入学,至次年8月末即以一学年作为一个教学周期,具有特定的周期特征和业务规律。为反映高等学校的教学规律与特点,正确进行成本核算,及时提供会计信息,高等学校应以学年作为基本的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是指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当然对于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对外投资或合资办学的高等学校,也可以一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提供会计报表时应当折算成人民币。尽管我国目前少有此类业务,但从发展趋势看,教育服务进出口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关于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基础

我国高等学校目前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即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现金(广义)是否收付为标准作为确认收入与支出的依据,不论该笔收支权责对应关系和应该归属的期间如何。收付实现制只注重于资金流入流出的表面形式,完全忽略会计主体权力和责任产生的实质,这与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将高等学校作为政府的行政附属物,作为政府行政部门延伸的管理模式是对应的。

高等学校目前所采用的收付实现制会计处理模式,将收支平衡作为其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当年收入的资金当年必须全部消耗掉,这一模式并不符合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与高等学校业务活动的现实产生了诸多矛盾。一是学校业务活动的资金支出规律并非一定是当年的资金当年都要消耗掉,高等学校业务活动在资金支出方面有其内在的特征和规律性。这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定时期先积累一些资金,等到条件具备再使用这些积累,集中资金办大事;另一种情况是:一些业务虽没有相应资金,但需要先行办理,待业务活动完成后,再筹集资金支付。这两类情况在高等学校屡见不鲜。这些是高等学校业务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一段时间内,收支不平衡成为一种必然现象。二是当年的收入当年必须全部支出,诱发高等学校资金浪费,助长高等学校的短期行为,促使高等学校躺在国家身上等、靠、要;三是高等学校也会遇有运营风险。随着高等学校日益融入市场,高等学校面临的竞争形势日趋尖锐,高等学校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学生数量的减少、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需求的变化、国际高等教育竞争等等,所有这些使高等学校面临的风险在增加。高等学校也要通过积累抵御这些风险。所有这些都说明,以收支平衡为核心的收付实现制远远不能适应当今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的需要,与高等学校现行业务活动的特征要求背道而驰。

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公办模式占主体的情况下,高等学校绝大部分是非营利组织,但非营利组织与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不能相提并论。由于营利组织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为此,其要将货币化的投入即成本与产出相比较来计算出营利组织某一会计期间的营利水平,因此营利组织必须进行成本核算。但这并不等于说非营利组织就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区别在于营利组织获取尽可能多的收入的目的是为了抵偿成本后有一个剩余即利润,这正是营利组织包括成本核算在内的全部行为的动因。非营利组织虽然也要组织收入,但其与营利组织不同的是其收入的主要部分未必一定都与产出具有直接的联系,即并不都是所销售产品或劳务的直接货币化所得。其组织收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补偿在完成业务职能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即成本的需要,并无营利之目的。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十分清楚,其所组织的收入能否满足抵补成本的需要,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能否实现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绝不仅仅是实现当年的收支平衡,事实上在当年收支平衡的背后可能潜藏着巨大的债务危机。所有事物的发展均有不平衡的一面,平衡只是相对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平衡仅是表面的,不平衡才是本质的。从这种意义上讲,权责发生制应成为一般会计主体共同遵守的原则。但行政机构的不平衡是以政府财政为后盾,行政机构本身并无后顾之忧,收付实现制足以满足其核算要求。高等学校则不同,政府财政并非全部包下来。如果高等学校管理者对于当年收入能否抵补当年发生的成本都不清楚,那么他就是一个盲目甚至糊涂的管理者。昨日还收支平衡可今天却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高等学校已经出现。由于没有进行科学严谨的成本核算,无法获取准确的成本信息,更无法将收入与成本进行比较,被收付实现制下的所谓收支平衡所迷惑,危机在即却浑然不知。显然,非营利组织也要进行成本核算,那么在会计核算中就要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按照权力和责任即应该与否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凡应列为本期收入的,不论货币资金收到与否,均应列为本期收入;凡应列为本期费用的,不论货币资金付出与否,均应列为本期费用。

三、关于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一)关于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运用

历史成本是指按照资产取得时所发生的实际支出作为所取得资产的入账成本。公允价值是指在完善的市场中交易各方在没有任何非公平因素影响下所共同认同的价值。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允价值是比较可靠的会计计量属性。我国企业会计目前以历史成本计价为基础,但只要能取得公允价值就应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在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或者难于取得情况下,仍应以历史成本计价。历史成本的信息比公允价值的信息更具有可靠性。由于在估计公允价值时存在着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成本性,这有可能使高等学校的会计利用公允价值的估计操纵成本,最终使高等学校教育成本信息反过来会损害相关性和可比性,背离利用公允价值的初衷。有鉴于此,高等学校会计应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只有在取得可靠的公允价值的信息且公允价值低于历史成本时,才按公允价值计量。

(二)关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尽管高等学校不以营利为目的,对谨慎性原则应用程度的要求不像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那样高,但这绝不是讲高等学校可以忽视甚至摒弃谨慎性原则。为保证高等学校教育成本信息的可靠性,高等学校在会计核算中同样应保持必要的谨慎,当对资产有多种计价方式可供选择时,应遵循资产计价从低的原则,以挤压资产水分,防范净资产虚增。当对负债有多种可能计价金额时,应遵循负债计价应从高的原则。对于诸如计算机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固定资产应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对于有确凿证据表明已经减值的资产应计提跌价(减值)准备,当一笔预计债务导致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高等学校时,高等学校应当对这笔债务加以确认,所有这些,不仅是会计核算模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高等学校管理者管理思想的转变。否则就可能使资产虚增,负债虚减,净资产渗水,损失后移,成本失真,严重影响高等学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第8篇: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用友U8财务软件;预算;决算

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分别从真实性、全面性、及时性、可比性、明晰性、相关性等方面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14年高校实行了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比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核算工作要求越来越精细,会计的核算工作日趋复杂,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高校在新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成会计核算目标的问题。这成为了摆在高校财务领导面前的一件大事,高校上至主管财务的校领导,下至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由于会计工作日趋复杂,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仅有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是达不到目标的,必须要一个好的财务软件系统来辅助。本文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谈谈用友U8财务系统对提高高校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根据新制度下的要求,经过多方考察求证,我校在2015年底决定选择使用用友U8财务软件来全面推动我校的财务工作,解决新制度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保证在新制度下会计信息质量,完成会计核算目标。经过一年的运行,U8软件确实对我校提高我校会计核算质量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根据我校使用的U8财务软件的运行情况,从完善的会计科目体系的建立、预算的控制、核算的及时性、年终对账、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折旧的提取、以及对部门决算报表填制工作的影响等六个方面来探讨用友U8对我校会计核算工作的推进,以期对同行有所帮助。

用友软件对我校会计核算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高校建立了科学、合理、完善的会计科目体系,做好了新旧会计科目体系的衔接,为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性,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合理、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是衡量一个单位会计核算健全与否的一个标准,2014年新制度的实施,高校会计核算科目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仅是科目名称发生了变化,如新制度中的库存现金科目,为原制度的现金科目;有的则是名称未变,但是核算范围发生了变化,如新旧制度中都有事业基金科目,新旧制度中,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但是核算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原制度中,事业基金分为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部分。实质上不只是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否;新制度才做到了这点,仅反映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Y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是实实在在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财政补助资金的结转和结余不再在事业基金中反映,而是单独设置了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科目进行核算;有的会计科目已经不再使用,如结转自筹基建等。高校的基建业务要求在单独建账核算的同时要纳入事业大账进行核算。每个月并一次账。基建项目工程主要通过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等。高校要计提折旧等,变动的内容不再一一列举。

总的来说,高等学校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来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因没有相关业务不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可以不设;在不影响账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本制度规定以外的明细科目、减少或合并本制度规定的明细科目。还应该按照《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根据原账编制2013 年12 月31 日的科目余额表。高校应根据2013 年12月31日原账中各会计科目的余额按照新规定进行调整(包括新旧结转调整、补提折旧调整和基建并账调整),按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编制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中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我校相关会计人员根据新制度的要求设置了新的会计科目,并进行新旧科目衔接,确定新账中使用的会计科目及各科目期初余额后,用友公司技术人员按要求为我校进行年初建账工作,在新软件中建立了新的会计科目体系,为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性,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帮助高校严格控制各项预算开支

高校的经费预算反映高校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对整个高校收入支出的一个把握情况,预算的编报都是在头一年进行,高校必须严格对待并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并严格执行,防止超预算报销。经费预算是一项很严肃的事情,新预算法已经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各级预算支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按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根据新预算法,一般不再进行财政资金收支项目的调整,其他资金收支项目调整依法进行,因而高校应该有充分的依据对财政资金收支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计,在预算准确、在保证事业发展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各项预算开支。

对预算的重视还体现在2016年编制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收入支出决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不仅要求填列决算数,还要求填列年初预算数,并且要求对预算编制的准确完整性、预算执行的有效性、预算编制及执行的规范性进行分析说明,这就再次强调了部门预算的重要性。

用友U8很好的做到了对部门预算的控制度。在预算编报并进行批复后,首先要求将科学合理的预算由不同权限的人员装入和审核预算,并对超预算进行预警设置,可选超预算时进行提示、禁止、不控制三种情况。对于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绝对不能超出预算,其他资金使用情况,则根据情况设定,用友U8还提供预算自动编制,即事先编制好的预算,可直接导入到预算系统中,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另外,还提供预算与实际比较分析等财务预算管理,其中,既有可至部门、项目中每个科目的精细预算分析,又有按整个部门、项目核算的粗放预算分析,预算的查阅功能也是不错的,相关人员根据权限可以进行预算的编制、审核、查阅等,可以及时掌握各项预算执行情况,以便于进行预算的控制确,防止超预算开支。

三、帮助高校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及时性、真实性、相关性、清晰性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事业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而要达到这些要求,都要通过相关的会计信息资料来进行说明,这当中,及时的、准确无误的记账凭证是单位业务核算是否及时、准确地进行核算的起点,这是因为,在会计电算化前提下,最主要的是在经济业务或事项发生后,除记账凭证要会计人员进行手工填制外,其他证、账、表则是通过自动生成或者根据相关账簿数字分析填列。

高校的经济业务或事项,主要是各项高校各项收入和支出,记账凭证的填制,实际上主要是各项收入和支出凭证的填制。新制度涉及到的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放在后面进行阐述。其他内容本文暂不探讨。

新制度对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核算要求都比原来复杂,要求进行更多层次的核算,如财政补助收入要求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的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同时还要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明细核算,其中“基本支出”还应按“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进行分类,“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要按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新制度中事业支出更为复杂,分为了五大类,即“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分别反映高校在教育、科研、行政管理及后勤保障、离退休等方面发生的支出,每类支出都要求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核算,同时根据使用的资金来源不同,分“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并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应当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同时在“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这些多层次、多元素的要求,经过与用友U8软件技术人员良好的沟通,已经能够完全新制度的要求。在每张记账凭证填制时,相关的信息已经及时登记,为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相关性、清晰性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帮助我校完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完美结合,便于资产的监督和管理,自动提取折旧,减少会计人员核算工作量,保证会计核算质量提高,为高校成本的测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制度规定要求对部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进行折旧时,应当结合高等学校进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的需要,并按照所对应固定资产的类别、项目等进行明细核算。2014年以前,高校并未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在每次测算算生均成本时,均要进行估计,新制度则进行了改进,直接要求对相关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根据我校的要求,用友公司在新账套中,为我校启用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经过与资产管理处的协调,对我校年初固定资产状况进行了清理,对每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新建,录入我校所有固定资产的信息,对于新增固定资产或是各种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都及时进行登记,一方面便于固定资产管理,另一方面也便于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及取数的要求了。对其中应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在年初固定资产资料补录完毕后,首先进行了年初折旧的补提工作,然后按月提取折旧额,这些都是用友U8软件的功劳,通过软件的定义自动完成的,除固定资产增减要进行手工录入外,其他如折旧的提取,各种资产管理报表都能自动生成,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对于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整性起了很大作用,也促进了资产管理工作,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五、帮助高校及时进行年终清理、核对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年终,经济业务事项处理完毕后,在进行年终决算前,首先要进行年终清理对账工作。高校的年终对账,首先是要与财政对账,这是年终对账工作的一个重点。在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之前,高校一般在年终时,首先是与主管部门核对财政补助收入,与财政核对应缴财政专户款的上缴及拨回金额,这项工作一般要在年底才能进行,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财政资金收入支付可通过财政信息支付平台进行查询核对,对账工作程序上来说应该简单很多,但是,近年来,由于财政对高校的投入逐步增加,资金核算量越来越大,对账工作量也会越来越大,但由于有了用友U8的帮助,所有的财政资金收入、支出情况,随时可以通过辅助明细账直接查询到,便于会计人员随时将会计账与国库进行对账。及时纠正差错,减少年终工作量,保证对账工作顺利进行。

由于会计人员记账时间与财政支付时间上的不同、会计人员平时工作上的差错等原因,有可能使财政补助资金收支在高校~务系统的数字与财政信息支付平台上不一致,最终会造成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与财政支付信息系统不符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对于财政资金,一般以预算项目通过部门进行管理,如果总的财政资金核对不准,则需要对预算细目进行核对。

除与财政对账外,高校还应进行内部的对账。应对各项往来款项清理,清理货币资金,清理财产物资等,事业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年终决算的要求,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进行对账工作后,办理年度结账。有了用友U8的帮助,只要保证填制的记账凭证是准确无误的,其他账表则可自动生成,不会再有核对的问题,年终对账工作自然轻松不少。

六、帮助高校及时准确地完成部门决算

每年年终时,高校要应对的一件大事就是部门决算报表的编报,部门决算报表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高校必须做好平时的会计核算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便于部门决算取数,部门决算数据是分析预测社会事业发展和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决算数据进行保证深入分析,能够揭示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从而加强和改进财政财务管理,形成“预算决算预算规范”的预算管理链,建立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相互反映、互为依据、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2014年部门决算报表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的会计信息质量必须高效,用友U8则很好地帮了忙,由于信息系统很完善,完全考虑了新规则新制度的要求,加上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填报, 2014年我校的部门决算报表很快顺利完成。

终上所述,用友U8软件无论从完善的会计科目体系的建立、预算的控制、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折旧的提取、年终对账及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等方面,对我校会计核算工作有了很大的推进,保证了新制度下会计信息质量。其他单位如果在会计核算中,也可借鉴我校的实践经验,保证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当然再好的软件也是由人来控制的,会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更好为会计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会计准则》[S]. 财政部令[2012]第72号.

[2]《高等学校会计制度》[S]. 财会[2013]30号.

第9篇: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问题对策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内容

1.会计质量要求的概念。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工作获得的价值运动状况的数据和资料。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有关部门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做出投资决策、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依据。因此,依法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转。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进,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2.会计质量要求的内容。(1)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性,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7)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8)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领导不重视会计信息质量。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单位行政支出的考核、行政业绩的考核和单位的预算等,对于单位的日常费用和专项资金的管理具有搜集基础信息的作用和进行管理的基本依据。不能重视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了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存在了诸多问题。

2.会计信息失真。此问题的存在主要是不符合可靠性的要求,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使用的原始数据不真实;加工处理必须不符合会计政策;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信息经任何第三者在采用相同的原则、程序和方法验证的情况下,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导致会计信息与实际的经济业务不一致,会计信息不可以真实的、完整的、中立的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

3.会计信息不易理解、不可比、不相关。此问题主要是不符合理解性、可比性、相关性的要求。事业单位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会计信息不易于理解,不利于单位依会计信息比较单位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等、不利于单位依据会计信息与其他单位进行横向的比较,不符合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4.会计信息不符合及时性、实质性、重要性和谨慎性的要求。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往往看不透经济业务的实质而只是反映业务的表面现象;不能够区分哪些会计信息的重要和次要往往所以问题一起抓不仅严重浪费了单位的人力物力资源也使会计信息毫无重点;不能科学的估计单位的资产和收益、负债和费用。另外,极个别单位滥用谨慎性原则设置秘密准备。

三、解决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措施

1.强化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视。单位的领导应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单位的全面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重视涉及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财务工作和其他工作等,努力提高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2.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事业单位应该通过:(1)宣传和严格贯彻、实施《会计法》及其相关法规,并对于弄虚作假和违法乱纪行动但不怠行为给予严格处理并通报批评。(2)建立检查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主要包括:账户体系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流程、企业会计政策、会计报表编制、计量和计价制度、台账制度、监督及审计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具备了必要的条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才能落到实处。(3)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应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编制、登记账簿,正确进行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做到账表相符,报表准确、可靠,可以验证。在当前情况下,应严格执行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使证、账、表的业务处理及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分明。同时应改进会计领域的达标升级活动,促进会计行为规范化。(4)提高单位领导的法律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增强了,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还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设账、依法算账、依法理财,提供质量优良的会计信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加强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职业道德教育和财经法规教育,努力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为有效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供基础的保证。(5)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还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为使用者及时了解会计信息提供了方便。

3.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可比性、相关性。财务人员应清晰明了的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等,如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明确,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项目间的勾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以此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财务人员应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的采用与相同或相似的单位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并不随意变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财务人员应了解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使用意图,有效地整理会计信息,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预算、监管等需要。

4.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实质性、重要性和谨慎性。财务人员应及时的进行会计处理,避免工作一拖再拖现象的发生;财务人员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来透过经济业务的现象发现经济业务的本质并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财务人员应根据单位的发展需要和财务管理的客观需求等来划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重点关注单位的重要会计信息,但对次要的会计信息也要正确的进行处理;财务人员应充分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对于企业的资产和收益、负债和费用可能发生的增加和减少进行合理的判断;单位绝对不应该设立秘密准备进行资金帐外循环,所有经济业务都应统一核算。

参考文献

[1]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长三角》,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