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尝试教育理论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

第1篇: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

关键词: 尝试教学 地理 高考复习 应用

学习的过程就是尝试的过程,近年以来,欧美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有人说就是得益于他们流行的一句口头语:“试一试吧!”试了,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没有天生的傻瓜,只有后天的蠢才。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有一颗可贵的好奇心,不要害怕迷路,可怕的是,你没有探路的心。

一、对尝试和尝试教学的界定与教育新理念

尝试和尝试教学是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现实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尝试,一般有三种:生活中的尝试、科学研究中的尝试、教学中的尝试。生活中的尝试是指学走路、骑车、穿衣服等,一般是属于技巧性的;科学研究中的尝试是有目标的实验,一般是属于发现性或创造性的;教学中的尝试是指学校中的尝试教学,一般是指学习知识性的。根据上述分析,尝试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

(一)尝试的要素

一般尝试活动至少由三个要素构成:1.尝试活动的主体,即进行尝试活动的人;2.尝试问题,这是尝试的目标;3.控测活动,指尝试的过程。我们必须分清不同性质的尝试活动,了解不同性质尝试活动的特点。生活中的尝试和科学研究中的尝试,一般在开始时都可能失败;而教学中的尝试由于有教师的指导,尝试任务又比较明确和单

一,因此往往能够取得成功。

(二)教育新理念

主张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冲破“先讲后练”(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学生先尝试练习,教师再有针对性讲解)的新型教学模式。尝试教学理论同传统教学相比,表面上只是前后顺序调换一下,实际上是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变。前者强调教师为主宰,后者强调学生为主体。“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可以进一步概括成“先试”两个字。“先试”就是先让学生试一试,这是尝试教学的核心。掌握了这个核心,就能灵活运用尝试教学理论,就等于掌握了灵魂。学会尝试也是新课标实施的基本前提。尝试与其说是一种方法,毋宁说是一种精神、境界、信念和勇气。学会尝试并不是专指认知领域,而是应延伸到情感领域,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进而渗透到意志领域。这与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殊途同归。新课标要求我们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模式或“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师主导模式,大力推广“先试后导,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模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尝试的引导者,鼓励学生以探索的目光对待一切学习活动。

(三)教育新理念的出发点

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以人为本;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相信大脑智能是巨大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是广阔的。

二、尝试教学法在地理高考中的应用

(一)尝试教学法在地理高考复习中的模式

了解复习目标――出示尝试基础题――浏览课本尝试练习――尝试归纳知识网络结构――教师补充讲解――尝试综合题练习――教师评讲解题思路归纳方法――尝试变式题练习。

(二)尝试教学法的地理高考复习比传统的地理高考复习效率高

传统的地理高考复习是教师先讲解整个章节的知识网络结构,然后讲解习题,最后学生练习。这种以教师讲为主的复习违背了学生学习心理、思维方式,尤其对于学习困难、注意力差的学生,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厌烦心理,复习效率极差。而尝试教学法是建立在“尝试成功理论”上的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它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注意力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使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这样不仅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大量参与教学的尝试活动,在尝试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内部动力机制,从而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地理高考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地理高考复习。

1.教师在准确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制定复习目标。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这样学生听课就有了方向。

2.科学设计尝试题。尝试题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尝试教学法的复习效果。尝试题要让学生“试”有方向、“试”有目标、“试”有所获。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实际,尝试题的设计形式应有所不同,如“基础尝试题”、“ 尝试综合题”、“变式尝试题”和“发展尝试题”等基本形式,只要根据内容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运用,就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尝试题。基础尝试题是为了帮助学生自我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所以编制时要根据各章节的知识结构有顺序地、由简单到复杂地、有重、难点地分层次设计,某些知识点若在近年高考题中出现,要尽量把该题引进来,并注明某某年某地高考题,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一方面学生尝试后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减少对高考的畏惧心理,另一方面学生更会牢记该知识点。

3.尝试练习、尝试归纳要有教师指导。这是课堂尝试学习特殊性的集中体现,让学生在适当的指导下尝试解决问题,原因有三:(1)在自然的尝试学习过程中,我们通常要经过大量的尝试错误之后才能成功,根据现代教学论观点,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是学习成功,反复的失败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的尝试学习尽可能成功;(2)许多问题情景仅仅让学生去独立尝试解决不能成功;(3)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所有知识都让学生独立去尝试,在时间上也不可能。

4.尝试练习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要鼓励学生敢试,尽可能让学生说,由学生自己来纠正。对于尝试成功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之对尝试充满信心而敢去试一试;对尝试有困难或失败的,要及时给予启发引导,鼓励再试。在学生回答尝试基础题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我归纳总结,教师引导纠正,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

5.尝试归纳知识网络结构。就是在教师引导下,边做尝试题边归纳,教师要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教材关键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并进行知识延伸、拓宽,这样既能避免教师大段讲解,也能分散学生的记忆量,同时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复习效率。之所以能边做尝试题边归纳是因为学生此时处于复习阶段,对于旧知识已有印象,只是通过尝试基础题让学生把已学知识从大脑中搜索提取――即“想”起来,经过尝试练习把模糊印象清晰再现,而多想是记忆最好的方法。

6.针对高考读图分析题编制尝试综合题练习。经过知识结构的归纳,学生对知识的脉络有了清晰的了解,而尝试综合题是让学生把知识点应用起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把学生的认识水平再提高一步。同样,尝试综合题最好也要用相应的高考题和模拟题。教师可先让学生审题找出关键词,分析该题考的知识点是什么,再根据各小题的分值估计答题的得分点,鼓励学生尝试多答多练,看谁答到的要点最多、最全,得分最多,最后把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比较,回归到知识结构中去,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该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尝试变式题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练习或教师检查反馈的,可以在课上完成,来不及也可以课后完成。

通过几年高考复习尝试,我所采用的尝试教学法地理高考复习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一些胆子小、地理基础差的学生,地理成绩进步显著。如2004年吴超同学由一模的60分提高到高考的100分;2006年刘婷同学从一模的76分提高到高考的107分。这些学生不仅成绩有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尝试教学中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增强了自信心,学会了学习地理的方法,由怕学地理到会学地理、喜欢学地理。此外,近几年,通过应用尝试教学法,我所带的高考班地理高考平均分比同类学校高出5-10分,接近高一星级学校的地理高考平均分。

尝试教学法地理高考复习,实际上,在近年的高考复习中已有教师在不知不觉地应用,这可从近几年的高三高考复习研讨会上的研讨课中体现出来,只不过大家没把它归纳总结出来。在这类研讨课的分析会上,大家都认识到传统的先由教师讲解知识结构再练习的复习效果不好,只有从练习中来归纳知识结构才能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复习效率。但大家都提出一个问题,编制采集各章节的复习题要花费很多精力,希望各校之间分工协作编制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题。实际上,这就是尝试教学中的尝试题。一堂尝试教学法地理高考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同练习的设计关系极大。教师备课很大一部分精力要花在练习设计上。尝试教学法地理高考复习把尝试练习放在主要的地位,更要重视练习的设计。目前新教材的使用解决了尝试教学法“先练后讲”与老教材“先讲后练”的教学流程根本逆序的矛盾。希望更多的教师参与编制各册课本的尝试题复习,以保证尝试教学法地理高考复习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广使用。

第2篇: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我国农村信息技术课程存在许多不足,每周课时数少,教学设备缺少或者根本就没有。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上机实践。学生差异大,有的学生很少或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老师为这样参差不齐的学生而实施教学难度很大。所以笔者从 “演示与操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入手探讨当前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1 演示与操作教学法

演示实物和计算机操作的演示,分别是在讲计算机实体或硬件和讲具体操作的演示[1]。演示实物在计算机教学中不容忽视,如计算机各硬件组成教师用实物给学生观察就一目了然。计算机操作的演示是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手段,教师通过投影机、多媒体教学软件(如极域电子教室、科教2000电子教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操作的步骤,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获得知识和学习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辅导。

演示教学法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所以其过程可以归纳为:教师示范演示、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和师生归纳交流。演示与操作法具有以下优点:

①教师的示范性操作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技能要点,使学生在自主实践时减少错误,以节约上机时间。wWw.133229.cOm

②演示与操作法强调的是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做而不是教师灌输,引导学生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形成。

2 任务驱动教学法

2.1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task-driven)是奥苏伯尔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导的具体教学原则之一,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国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模式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是“提出任务解决任务产生新任务”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课时任务,创设教学情景,将任务以情景的形式出现,学生分析了由教师创设的情景后明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进行共同研究的任务。[2] 合理运用该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在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能力。此外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使课堂内容灵活,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从而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在具体设计任务时,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同时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初一学生在学习“表格制作”的内容时,先让学生参照课程表设计一个10行5列的空表格”。这个任务就包含插入空表格、合并单元格、表线添擦等子任务,在完成这些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表格的插入、行列的删除、表线的处理等操作就会逐步熟悉,从而达到本课时“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单表格方法”的教学目标。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要做好对学生上机过程中的个别指导和答疑工作。

3 发现教学法(又叫探索教学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3]。”探索是学生求知的本能,而“探索发现式教学法”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设置疑问为出发点,以学生探究问题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思维,通过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完成知识的学习。“探索发现式教学法”一般分为四个环节:设疑——探究——解决——发现。

例如在学习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排出期中考试成绩单,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是用哪个函数求和?,确定了函数(sum)类型之后,通过分组协作,每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成绩单的排榜,学生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自豪的同时完成本节知识点的学习。

4 实践启发式教学法

实践是创新的重要基石,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工具性较强。“实践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是以教师启发为激励手段、以学生实践运用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分析问题;③解决问题。

“实践启发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有着明确的目的性,用实际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教师的逐步启发和有效引导完成知识点的学习。[4]

5 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即为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尝试是学生听教师精讲,或自己阅读教材,参考资料之后的产生预测和疑难,进行上机实验的过程。尝试教学法的教学包括:①讲练结合法,此方法的重点在练,老师在预习的基础上精讲。②练讲结合法;③练习讨论法,教师不作总结,而让学生分组去讨论总结,教师只作顾问和控制进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研究,对好的方法,正确地思路要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学生向“机器”提问题,向老师提问题。

总之,尝试教学法是针对计算机软件发展快,种类多的特点,在一种软件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其它软件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经过培养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技能和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1]

6 作品展示法

在每一节实践操作课结束时,把一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通过交流、探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此外在教学中可以展示历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活动中获奖的作品,比如电子板报,也可以展示教师、校内外同学制作的动画、网页等电脑作品,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审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开阔视野。

结束语: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知识点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组织实施,有时甚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防止单调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种教学方法是互相联系的、互相渗透的。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用综合性原则,使用的时候要根据具体需要结合各种教学方法。[5]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努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方法和习惯,使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成为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 李龙景,叙述演示教学法,《计算机教学法基础》,1999.11

[2] 伍文庄,“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3

[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第3篇: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

自学考试助学实践教学体系 自学考试作为一种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无论从其特点还是从其定位看,发展方向应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在高等自学考试教育中实施和渗透职业技能教育的内容,提高自学者的职业适应能力,这是克服自学考试自身局限性,发展自学考试教育所面临的较为紧迫的任务。在自学考试教育尤其是全日制助学中实施职业技能教育,加强实践课程的考核,在教学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自学考试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与实际结合的需要,更是教育与职业的接轨的需要。

一、分析全日制自考助学教育功能的发展趋势

从浙江近年来的实践看,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关全日制自考助学教育功能的若干方面的创新及发展走势:

1.全日制自考助学从单一的高等学历教育补充走向全面素质教育。如浙江东南外国语职业学校所倡导的“一个门进来,多渠道成才”的理念,就是指学校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为自考生构筑了学业成才、技能立业、政治发展、素质提升、兴趣张扬等多种成才平台,这个学校在自考生源整体减少的情况下却有了长足的发展。新形势下选读自考的学生年龄、身份、求学目的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学历文凭已不是唯一目标。

2.从单一的以考试为终极目标走向全日制学校教育,注重过程教育越来越成为全日制自考助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浙教办[2008]171号文件围绕学校设置条件作出了严格、明确、具体的规定,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对全日制自考助学院校实行年度评估制度,对评估合格的学校核定招生计划,在省考试院建立招生网络平台,由省考试院统一监制入学通知书,因此在浙江,全日制自考助学已成为高等自考教育的重要形式。

3.从单一的满足学历要求转向满足开放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使自考教育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如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推出的“同层课程超市”,这是浙江省在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上一项非常重要的新的改革举措,允许学生在修完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达到学分要求,按核心课程专业毕业。这种做法实现了学科体系、社会需求和学习者个性的三位统筹,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又如自考装潢专业、服装设计专业、体育教育等专业所开课程中有50%以上为实践考课程,可以说自考教育正从单一的国家标准化考试转向国家标准化考试与“应知应会”实践技能考试的有机结合。

二、探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教自考助学院校自身教育品牌建设的现实需要。

高校大规模扩招和新高职的介入,使得主要以招收高考落榜生的高校自考助学生源几近枯竭。1999年,很多高校自考助学单位招不到学生,减招以至停招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2000年以后,虽然高校扩招增幅趋于平缓,但高校现有资源一时难以满足扩招带来的需求这一现象已经凸现出来,自考助学原来作为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现在却与普通教育争夺短缺的资源。

据统计,“2008年底前,浙江省登记在册的自考全日制助学机构有110余家,宁波成规模的就有5家”。由于多年的高校扩招和适龄学生人数的下降,自考全日制助学机构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有不少已处于停办状态,构建科学有效的自考助学质量体系已是迫在眉捷。实践教学体系是自考助学质量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各自考全日制助学机构之间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自考全日制助学机构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手段。

教学质量是自考的生命线,助考院校开展自考助学活动对于提高自考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它是提高自学考试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提高自考助学的质量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考生及家长与办班高校通力协作、相互配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采取自考助学这种教学组织方式就是要帮助许多想进入大学而未能如愿的学生通过自考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助考院校在开展自考助学活动中,在注重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自考通过率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考助学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培养措施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能片面追求通过率而落入应试教育的窠臼,要保证人才的严出、优出。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作为自学助考的特有特征,“宽进严出”必然造成生源质量的落差和生源结构的多元化。重要的是高校在开展助学活动中要能够针对这些多元化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组织活动采取培养措施,构建以素质教育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高等自考助学院校在教学中,构建和尝试实践教学体系是有基础的

2002年召开的全国考委五届二次会议,确立了自学考试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重发展的指导方针,强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继续办好学历教育考试的同时,探索在新形势下与行业部门合作发展的沟通与协商机制,积极开展职业资格的教育与培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培育和发展自学考试新的增长点。

浙江省在双证书教学方面起步较早,早在2004年就已经开考了12个自考“双证书”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汽车运用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管理、社会工作与管理、电力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连锁经营方向)、餐饮管理、调查与分析,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双证书人才。

浙江省对自学考试与职业学校教育沟通衔接的实践探索已历时数载,2006年全省自考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衔接试点参与情况见下表。类型上包括了自考专科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自考本科与高职高专的沟通衔接、自考非学历教育与其他学历教育的沟通衔接三个层面,沟通衔接的形式总体上可以概括为:课程衔接、学分互认、专业共建、功能互补四个方面。我省上述几方面的实践,受到了广大职业技术学校、高职院校及学生的欢迎,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特别是近几年来,不少自考助学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自考学历与技能证书结合,在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不同的专业配套相应的职业证书。只是实践教学内容还时分散的,还没有体系化,一般的只局限在技能证书的范畴,没有系统化得考虑。

在高等自考助学院校在教学中,构建和尝试实践教学体系是可行的。以宁波工程学院自考学院为例,其一,举办助学自考时间较长,有着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务实的政策把握;其二,有宁波工程学院的教育资源可以依托,其前身宁波高等专科学校更以应用性见长;其三,在实践技能的培养方面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可以利用。

四、现行的自学考试教育以及实践教学情况的现状

1.现行的自学考试教育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具有较大的弊端与局限性,自学考试教育属于较为典型的应试教育,与生俱来就有应试教育带来的局限性:专业知识的宽度、广度不足,专业知识的深度不够,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这些薄弱环节影响着培养的人才在人才市场上的认可程度。

自学考试的国家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环节考核两个部分,理论考试(笔试环节)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系统的管理机制,较为成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相对来说,实践环节考核由于自学考试专业本身、主考学校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原因,发展相对滞后。实践环节考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学考试毕业生的质量,抓好实践环节考核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自学考试培养职业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健全自学考试实践环节考核是当前自学考试的重要课题。

2.全日制自考助学院校的实践教学零碎且形式化

多数自考助学院所依托的母校通常有较好的教学设备和实习基地与条件,很多自考生也是冲着这样的条件来的,由于普通高校多年扩招,使学校的教学资源紧张,多数自考助考院校在实际自考教务操作中,简单套用一般学历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安排是零碎的,不系统的,有形式化的现象。因此,对自考生的实践环节教学往往是能精简就精简,对其也没有严格的考核,缺乏必要的监督,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素质较差。

更有些自考助学院校自身资金匮乏,实习场地、指导教师受到限制,实验设备更新程度较慢,工科不是很齐全,且多数新开设的专业因资金短缺,实践教学条件远跟不上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一些专业不仅校内实习实训场地缺乏,而且校外也缺乏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自考助学院校教师队伍中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即到自考助学院校任教,所掌握的一点实践知识比较肤浅,对学生进行专业经验技术和操作能力的指导,显然效果不会理想。另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企业的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教师职业后。不注意知识更新,实践教学能力不能持久符合需求。

五、探索符合自考教育规律和自考助学院校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一些自考助学院校的成功做法,主要是借鉴高职类和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学体系,但不死搬硬套,需适应自考考试自身规律和自考生特点及专业要求。

1.自考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目标

(1)具备专业相关领域的核心技能

专业技能培养应以该专业业务流程为线索,将核心主干课的知识高度浓缩,进行必要的整合训练,将专业课中没有系统讲授而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应用到的知识,都融会到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中,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完成对专业知识的整合衔接和灵活应用。

(2)获取该专业方向相关从业资格证。

(3)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较强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职业相关基本能力。

2.自考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自考实践教学体系由主辅线两部分组成,详见下图: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主线即专业技能应用方面,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交叉贯通,分别安排理论课程环节实践、专业技能仿真操作、毕业实习和总结。部分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培养学生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某一方面的操作技能,同时也是自考学历考核的要求,而专业技能仿真操作,则要对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单项实践的能力进行有机整合,进行条理化、系统化,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合所学的知识,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对各项专业技能的要求。

实践教学体系的辅线主要包括军训、暑期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工程以及在本专业外送的比赛活动。

3.自考助学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1)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课教学水平。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此,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对本校老师提出明确要求,起到导向作用,使他们逐步增加实践方面。二是在社会上聘请的教师必须有实践方面的经验。三是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士为兼职教师,为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做专题报告,解答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

(2)把职业技能证书教学融入到日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计划中,把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程的教学与省考试院考核统一起来。

(3)加强校内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室项目建设应体现“实践型、应用型”的特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常规实训项目的整合与优化。对原有的实训项目进行认真筛选和重新归类,剔除重复和过时的实验项目,注意增加趣味性、实用性、实验比例;二是建设实践教学项目密切联系与所依托母校、社会培训机构,进行资源共享。通过仿真实践教学,使学生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4)积极开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对毕业实习监管。

实践教学中的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大多必须在现场进行,实现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可用校友会等各种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指导思想,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

注重毕业实习环节,试着建立实习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毕业实习的指导教师应由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应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指导教师应做出详细记录,作为学生毕业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应专业技术内涵的毕业论文(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踏实的工作作风。

(5)在校期间,把素质素拓展计划有意识地渗透到日常的学生管理之中。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是学院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可以把这项工作应用到全日制自考助学的同学中,自考每位同学在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以后,鼓励和帮助同学有目的性地选择并开展一些有主题的课外活动,拓展自身素质;即学院教学部门在规定的教学学分之外单独划出一块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学生根据所参加的素质拓展项目进行学分申请,素质拓展学分同时也可作为学生毕业条件之一。

总之,任何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自学考试教育也不例外。对于参加助考的学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有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增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职业的基本素质和适应力;对于自考助学院校而言,完善了整个教学体系,使理论与实践相长,丰富了自身教育品牌的内涵,提高了竞争力;对于自学考试事业而言,有了相对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自学考试的办学质量,弥补了应试教育的不足,加强了人才培养的适用性,维护和提升了自学考试声誉,从而促进自学考试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山东省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创新教育,2001,(1).

[2]彭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初探.中国考试,2011,(4).

[3]刘永浪.自学考试实践环节考核模式的改革与探讨.中国考试,2011,(7).

[4]郝吟菊.普通高校助学全日制脱产班的现状与对策浅析.创新教育,2011,(9).

[5]毕胜.自学考试实践性课程考试质量控制体系初探.中国考试,2011,(6).

[6]黄家柱.高教自考实践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8,(1).

[7]郑志坤.论自考助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咸宁学院学报,2011,(10).

[8]李笑月.在自学考试教育中实施职业能力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职业教育,2000,(28).

[9]邢礼阳.高等教育自考助学的认识与思考.教育研究,2010,(9).

[10]周长青.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中.科技信息,2011,(29).

[11]张勇.加强自考助学实践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现代企业教育,2010,(8).

第4篇: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改 误区 对策

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的同时,课程改革的进程也在加快。新课程改革明确了学习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是主动学习、主动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即通过新的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新课程改革要求现在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应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过程。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数学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本文分三个板块:对误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举措、结论。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误区之一: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有的老师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够透彻,以为将之前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改为满堂问,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问题就出在提问式课堂太过极端也会变得不合理,提问内容不切合实际,随意提问,不科学,课堂教学目的不突出,对问题的难易分析不明显。这种方法和启发式教学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启发式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就要求其中过程需要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亲自尝试,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再分析,再认识,两者昆然不同等同。提问只是教师根据已有知识对学生做出的问题,而启发式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思考。

误区之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这种误区也是走进了非此即彼、极端的死胡同。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尚未进行深入分析讲解的情况下,照本宣科,以学生模仿练习为主,而且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同一题型反复多次的出现,学生仅仅擅长于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所谓“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烦的适度讲解。所谓“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散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决不是少讲少练。

误区之三:以《教师数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

《教师数学用书》的编排并不能完全与课堂教学完全匹配,老师应该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具体的安排出发做好备课笔记的工作。需要明确的是:《教师教学用书》只是帮助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知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没有一个针对性,只是课堂上的一个辅助工具;而备课笔记不同,它是在教师经过对教学用书仔细钻研,揣摩以后得出的一个重点难点的总结过程,也是对教师的综合总结能力的一个锻炼。在做笔记的同时,是在对一个整体的知识敛概要的分析,这样重点难点会在课堂上显出。

误区之四: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教学课程改革不仅仅只是改革教材或者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模武,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这个改革过程务必要考虑每一个和它有关系的因素,否则将于事无补。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其实才是在改革教学方法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一个因素。一味的改革,而忽略物质本身的特性,这种方法不如不试。在培养学生的灵活掌握知识的同时,要不时的把学习方法灌输给大家,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如何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

二、认真学习,加强研究,走出误区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走出误区的保障。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但要教学,还要学习,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即使是思想很进步,知识很面广的教师,也不会总是能一直跟得上时代的需求,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加强理论的学习。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既是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也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都应该有所创新,有所发现,要站在教与学的两个角度来对待教学的整个过程。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

其次,更新观念。增强新的意识.是走出误区的根本。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只有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教学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生命力。第一,要更新教学观念。比如:①过程暴露观点:数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发现的过程,把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的道理及曲折寻找解题途径等,准确,鲜明、深刻地展示给学生;②反馈矫正观念:没有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是脱离实际的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要的频率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的帮助。第二,要增强新的教学意识。比如:①大纲意识:在教学中应严格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大纲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的范围要求。二是知识点的层次要求。日前教学中超内容范围的较少,而超知识层次要求的较多;②目标体系意识:义务教育每节澡都有认识目标,目标制定要具体化,目标实现程度要清楚,便于测量.评价。③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真正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参与主要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特别是差生参与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走出教学改革的误区,推动教学改革的迅速发展。

新课程改革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题中之义。存在问题并不代表是绝路,因为希望总是与困难同时出现,我们要树立坚定的信念,积极创新,立志于探索新型教学方式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新课程改革真正改到实处,促进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40]王富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探究[J]. 数学教育学报, 2003.

第5篇: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教学方式 学生为主体

一、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内外要多采用启发式,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方式,使英语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打好英语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创新。究竟怎样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方式呢?下面我谈谈看法。

二、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英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以牛津英语模块二中Unit 1中的Word Power章节学习为例。首先,我要学生们谈谈他们所知道的一些关于的太空知识,然后拿出一些关于太空探测和航天器有关的图片让他们猜测,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都纷纷参与讨论。这种看图学单词的效果就比平时生硬的解释和死记硬背要好得多。同时,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也增加了对航天知识的了解。这样做发挥了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不仅达到了教授知识的目的,而且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从而为学生能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

三、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要努力将“一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自己去理解知识,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以下我以牛津英语模块二中的Unit 1中的Word Power这一节为例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导学生复习前一章节的学习内容,使知识之间不断节。

第二步,给出―张航天英雄杨利伟的照片,让他们谈论有关最近几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以及航天英雄们的事迹。以这种方式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步,给出一系列本单元所要学的单词的图片,让学生边猜边学它们是什么,英语怎样说,慢慢地掌握所学单词。

第四步,看图,要学生用所学单词说出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巩固所学词汇,以及锻炼说的能力。

第五步,先听磁带。学生朗读课本上的文章,讨论、回答所给出的一些有关本课内容的问题。

第六步,让学生齐读和分组朗读课文。

第七步,进一步用所学单词进行一些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八步,给出一张太阳系图,了解行星并区分行星、恒星和卫星。让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宇宙的知识。

从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尝试、讨论中发现、领悟知识。学生反应很好,效果也达到了本单元所要求的学习有关太空探测的知识。因此,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力量源泉。

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的英语学习能力

高效率的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给学生创设充分进行英语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以往教师在过去“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支配和影响下,总以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喜欢把学生框在自己的主张、见解和意识之内。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没了个性,没了主见,没了兴趣,没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没了创新意识,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如果我们经常注意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能力,充分体现英语的交际能力,则不仅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来,而且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除课堂教学外,我们可以开辟第二课堂英语,通过英语角、英语学习园地等,可以组织各种英语竞赛,如口语大赛、英语歌曲大赛、演讲比赛等,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英语晚会,这些活动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学会在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下用英语进行交流,建立浓厚的英语环境氛围,扩展学以致用的空间,为整体推进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五、组织贴近生活、社会的教学内容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有一个“蓝本”,也就是教材。传统的“应试教育”是围着教材转,以教材为中心。作为素质教育,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会英语的价值,从而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材中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

例如,在教这一课时,我事先就叫学生看看最近的时事要点――“嫦娥一号”的发射。要他们谈谈有关于发射“嫦娥一号”的发射过程,以及她发射成功的巨大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出课文,使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视野,为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六、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多给学生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在积极为优等生提供展示才能机会的同时,也要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表扬肯定,以增强自信心。在这种友好的气氛下,学生们更容易发挥自主性,更容易融入到这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中。

七、结语

总之,我们必须更换思维方式,更换教学理念,紧跟时代。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够不落后于日新月异的社会,才能够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成为合格的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1]鲁子问.中学英语教育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第6篇: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

关键词:等级考试;高职教材;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05-1171-02

Construction Stud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Materials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and Application" Adapting to Computer Level Examinations

ZHANG Rong-hua, YIN Shi-yong

(Yancheng College of Textile Technology, Yancheng 224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mputer grade examination of the situation on the preparation of VB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the principles to be embodied in a number of features to carry out exploration.

Key words: level examination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Materials; Construction Studies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希望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以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需要。计算机等级考试正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水平确定一个统一的、通用的、客观的、公正的等级标准,并通过严格的考试,为合格者提供等级证明。如何编写对性强、更加实用的二级《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材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以便顺利地通过等级考试,对于培养大批合格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2 目前有关现状分析

从国外来讲,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计算机的普及推广与应用水平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从国内来讲,仅从以下三个方面即可说明等级考试教材建设与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2.1 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情况分析

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分基础级和提高级两大类。提高级目前尚未开考。基础级针对不同专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不同要求,设立一级、二级、三级共三个等级,目前开考的科目有:以WINDOWS为平台的一级;二级按使用的语种分为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C语言、Visual C++、FORTRAN90、Java等;三级开考三级偏硬、三级偏软[1]。其中一级和二级的VB更适合高职学生参加。

2.2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情况简析

目前市场上有关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教材很多,比较权威的有: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适合全国)、牛又奇等《新编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和赵万龙《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等。其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一书知识点比较全面,但是重点不够突出,使学生对知识点难以把握,虽具有一定的普及性,但针对性不太强;《新编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是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指定教材,其知识结构很好,语言精练、举例得当,但它更适合于本科学生使用,高职高专的学生在学习使用时有一定难度;《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一书比较适合于高职高专的学生,但不太适合等级考试。虽然市场上还有其他的同类教材,但结构上和内容上都非常相似,适合于高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很少。

2.3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情况

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教学一般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如果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所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相近或相关的话,整体的过关率相对会好一些,同时文科考生的整体过关情况相对而言比理工科考生还要差一些。试以盐城纺院2008年春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B情况为例(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二级考试水平迫切需要提高,适应高职学生需要的教材编写工作刻不容缓。

3 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开发等级考试教材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有利于满足企业录用员工的需求

很多企业,如江阴信邦电子有限公司、苏州英杰注塑有限公司等等,他们在录用员工时很注重员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要求员工能够独立操作,并能排除一些基本的机器故障,以保证本岗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学生能否跨进这些企业的门槛,计算机等级证书就是一个关键。等级考试教材的建设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录用员工的需求,实际上也就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2 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自身需求

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以后就会取得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有了等级证书就会增加自己的就业的机会和筹码,也会在今后的事业发展中有很大的受益。因此,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关注,已经成了很多学生的内在要求。等级考试教材的建设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实际情况,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今后的人生征途上大有作为、大展宏图。

3.3 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某些高职院校还没有计算机的相关专业,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绝大部分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考生,这样的学生没有系统接受计算机相关方面的系统教学,所以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率不理想。要努力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能力和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关率,必须按照高职院提出的“双证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大胆探索适合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教学模式。等级考试教材的建设是教材改革一项有益的尝试。如果各高职院校一起探索,将更有利于加强院校之前的交流与合作,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教学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

4 教材应该体现特色

针对性的教材应该着力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4.1 优化结构、突出重点

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就要尽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多用图表、表格等表达信息,图表、表格往往比文字更具有清晰、直观、明确的表达作用,还含有更大的信息量,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的关节点。教材的层次结构一般不超过5级为宜。层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即要依据逻辑上的并列关系确定同层次标题,依据逻辑上的从属关系确定上下层次标题。教材的整体结构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1) 整本教材的内容提要:要体现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具体特色及适合的读者群体;

2) 前言;

3) 教材的目录;

4) 独立的教学章节:每章开头要有“本章内容提要及学习目标”、每章中都要有针对性的教学实例、每章结束要有“本章小结”和“习题”;

5) 最后一章针对全书重要的知识点设置一个大的项目实例;

6) 参考文献;

7) 最好能有针对性的实验指导书。

4.2 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尽量吸收同类教材的优点和长处,但决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兼顾各专业的特点,编写出针对性、实用性都比较较强的教材。在教材结构、实例和编写风格上,要突出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点。要针对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特点,对传统的学科型教材编写风格要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如引入案体分析法,先介绍案例,后做出结论,再扩展到理论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法,先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再精选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精讲多练分析法,着重介绍理论要点、应用思路和方法,通过应用实例分析和多种练习,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应用能力[3],从而顺利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

4.3 体现效果、注重能力

努力在提高学生的应试、应变能力上下功夫。既要帮助学生提高等级考试合格率,又要为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灵活运用能力和水平,提供正确的思维和方法。适应计算机等级考试教材的理论知识要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必需、够用”为度。“够用”指的是能完成目标要求[4]。理论知识还要保证达到高等教育水平,要注意使读者掌握基本概念和结论的实际意义,掌握基本方法,把重点放在概念、方法和结论的实际应用上,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 其教材建设任务既紧迫又艰巨,适应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高职教材建设也不例外。只要多方共同努力,高职的教材建设一定会走上健康、高效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心[EB/OL]. /.2008-7-5.

[2] 陈承欢.探析高职计算机教材开发的新思路和新方法[J]. 计算机教育,2008,(5):68-69.

第7篇: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

【关键词】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PBL教学法;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填鸭式、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学生死记硬背基础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就无法转变为能力。

(2)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教学一段时间后再实践教学,枯燥抽象的纯理论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亟待改进。其他不足包括教学内容与职业需要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匮乏,教学评价不完整等。

二、教学改革内容

1.应用CAI课件、投影、摄像等教学资源

利用CAI课件广泛收集相关资源,将图形、影像、动画、文字等有机结合,通过灵活交互的界面来提高实验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抽象繁杂的实验内容直观简单化,易于掌握和运用。由于分组示教,加重了教师工作负担,同时实验课时不足,为此,我校教研室对一些操作时间较长、耗材较贵的实验,比如瓷筑塑与烧结、熔模包埋及金属的打磨抛光等,利用摄像设备及多媒体系统,现场直播示教全程,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且一次完成示教,节省了时间、材料,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多媒体教学的图、文、声、光效果及互动界面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形象的多维知识体系,使一些抽象的概念直观地再现出来,不仅使学生接受的知识量大大增加,也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合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使教学更加形象化、生动化。通过多媒体教学,既可以对理论作详细阐述,又可对临床应用过程及应用要点做充分的解释。

2.将部分章节应用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提出问题,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由教师适当分析并与学生互动,直至解决问题的答案。该方法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动态教学特色,即教学互动、教学互长的特点。探讨各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分析能力,这对于复杂、深奥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尤为重要。例如在学习金属烤瓷牙牙体预备方法时,学生分为10~15人一组,由组长组织小组学习牙体外形、牙体牙髓基础知识并提出各个牙面预备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问题。小组的各位成员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寻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集中小组讨论,直至问题解决。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做过多的介入,仅起一个引导作用。PBL教学法学生和教师评价项目表如下:

序号 评价项目

教案评价

1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2 教案中教师注意事项提供的资料不足

3 教案预设的学习目标适当

4 学生能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5 教案难易适中

授课过程评价

1 上课时教师能全神贯注于小组讨论

2 能给予学生支持,鼓励学生发言

3 会在适当时机给予提示

4 在讨论中是引导而非教导

5 会让学生修正小组作的错误推断与假设

6 能避免小组讨论变成小讲课

7 小组讨论后及时对学生进行小组反馈

8 反馈内容有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应用“尝试实验错误”教学法

当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老师并不急于纠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这个错误引起的后果,得出正确结论[2]。让学生实践操作每个制作工序,不能让学生认为其中一个工序没有做好,从头再开始,而是鼓励学生尽量纠正错误,完成整个工序。完成后,教师有针对性集中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树立学生敢于直视问题,不隐藏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

4.理论实践结合同步进行,在实践中学理论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把专业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边讲授、边示范,学生边听讲、边练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该课程作为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主干课程,实践性、操作性较强,适合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打破二者之间的界限,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教学做合一,所有课程都在实验室进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进一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5.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授课

加强学校与医院、门诊、企业的联系,成立口腔工艺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监督、指导教学,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定期给予教学效果评价,共同开展教学活动与互动。与口腔医院、门诊进行合作教学,共同利用教学资源,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还能准确掌握动态和新技能的改进。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组织在校生定期参观、见习,使学生熟悉常用设备、材料,掌握固定修复体的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义齿制作的直观认识,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理解与领会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6.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考试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自查、评估作用,考试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推动学生的学习向最佳方向发展,还要及时收集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促进教学工作的改进。由于专业的独特性,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的程度,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理论考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30%,实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职业道德素养考核占总成绩的10%。

三、总结

对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具备口腔医师和口腔技师的职业水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指导实践教学,为培养全面适应和服务于新时代的真正高素质医学人才开辟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倪成励,罗晓南,唐勇.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

第8篇: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

[关键词]启发;电子;兴趣;素质教育;演示实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与此相对应,家电维修行业也随之兴起,而作为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专业,电子专业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好多家长也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进职业学校的电子专业来学习,希望能掌握一技之长,将来在社会上占据一个立足之地。然而,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底子相对而言要比普通高中学生差一些,再加上电子专业性较强,不易掌握。所以,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有困难,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得并不是很好,很难满足将来的需要。这显然是与学生当初来学习的初衷是相矛盾的。因此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传统的应试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胜任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探索如何进行改革的道路上,笔者根据十几年教学的经验,大胆地进行了几点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表述如下,供大家共琢。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少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应试教学方法

提倡学生多提问,以利于开动学生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并能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容易造成高分低能,学生思维单一、不灵活,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创造力,往往只比较适合于搞搞维修之类工作,却难以适应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同要求。因此,应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即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条件对同一问题应有相应较优的解决问题方案,这样有利于培养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在学校所学知识毕竟有限,学生离开学校后主要依靠自学来获取知识,在碰到新情况时才不会茫然不知所措,才能举一反三,开拓思维。

二、通过类比,深入浅出,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在教学活动中,类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往往能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同时,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直接解释不易理解,但如能举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例子,通过类比就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理解起来就要容易得多。比如《电工技术基础》中关于“电压”, “电动势”等概念,及电源内部和外部电流方向的问题,学生往往感到太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先表述出基本的概念,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将问题具体到电池来讲解。将电池比作一个水塔。这样一来,“电压”就类似于水塔中的水压;“电动势”就是电池利用化学能,将正电荷从电源负极送到电源正极本领的大小,对水塔而言,就是利用抽水机,将水从低处送往高处;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高电压端)流向负极(低电压端),类比于水塔中的水,外部是从高处流向低处;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低电压端))流向正极(高电压端),类比于水塔中的水,内部是从低处流向高处(通过抽水机)。这样一来,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要容易得多。

三、利用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不是没有,而是相对缺乏,或者持续的时间较短。如果对于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上课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那么,教学的效果就很难保证。所以,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首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观察,我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实验很感兴趣。于是,在教学活动中,我对每节课都坚持做到认真备课,尽可能地利用手边的条件,多做演示实验,学生慢慢地也对我教的学科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慢慢得到提高,教学效果比以前明显好转。比如:在讲解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我就拿了几个发光二极管,找来手机电池当电源来做实验。通过演示,学生不但能直观观察到二极管是否发光来判断是否导通,还能弄明白怎样是正向电压,电压不同发光的亮度也不同,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发光所需的电压也不同等相关的问题。

四、善于总结,将零碎的知识点变成完整的知识链

电子专业涉及的知识很多,很零碎,如果不加以整理,进行总结,学生掌握起来往往是记东忘西,需要的时候想不起来。我经常对学生这样说,我们学知识,就是向大脑放东西,如同往房间里放东西一样。如果放的没有规律,到用的时候就很难找到,所以要经常整理,并学会总结,使零碎的知识变成统一的整体,变成便于利用的知识链,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知识的力量,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同时,教师在讲解完一部分单元知识后,也应该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便于学生掌握,并逐步教会学生学会总结,以增强学习效果。比如,《电工技术基础》中关于电磁感应部分,涉及的定理或手则较多,学生容易弄混,甚至不知道到底该用左手还是右手来判定。我在讲解完这部分知识后就对此进行了总结。告诉学生,在这么多的定则中,只有一个用左手,即判定通电导线或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力时,其他情况下一律用右手。这样一来,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得多,也不易出错。

五、讲解理论时,结合实际,体现知识的实用性

对于知识而言,实用才是硬道理。用不上的知识掌握得再多,也没有意义。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不管讲解哪部分知识,总是结合在实际中的应用来进行,力求使每一个知识点都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学习的知识都是为实践和社会生活服务的。这样,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就会很强,学习起来就会有动力,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很高,学习的效果自然很好。比如,我在讲到电动机时,就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以常见的洗衣机和电风扇为例,讲解电动机的原理及维修要点。学生在学习时兴趣很高,有的学生在学完这部分知识后通过努力,已经能顺利地维修洗衣机和电风扇了。对学生而言,这就是他们学习的成果,看到自己的知识价值得到体现,那种成就感就不言而喻了。

六、在教学过程中应重实践、轻理论;抓基础、促提高

对于职校生,一般来说,具有程度参差不齐,并且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践中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的目的。如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其主要目的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但是,一般学校由于经费不足等种种原因,实验室设备简陋老旧,损坏严重,实验条件差,提不起学生的实验兴趣,往往应付了事,做过后就忘了。这样辛辛苦苦准备半天的实验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若能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在单元电路中针对性把教材需要掌握知识融合起来,同时在实验报告编排上再下点工夫,效果很不一样。

如:在一年级教学中,安排了一个功率放大器实验板,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学习万用表的使用(其包含元器件好坏的判别、欧姆档、交直流电压或电流档),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值与实际值是否相符,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源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观测电路的静、动态电流随负载改变的情况,还可用示波器演示信号的放大过程。在实践中还可练习基本功(焊接、连线方法等)。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老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主要是教学生安装调试并帮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讲解安全等注意事项。同时特别要注重在各个环节上把关,小到每个焊点、引线颜色配置,大到整机装配,一丝不苟做到规范,使学生一开始就养成较好习惯并练就较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学生轻松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而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又可拿来作为例子,避免其他学生犯同样错误。采用这样教学方法的好处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不但可以得到感性认识,实验成功后,学生的自信心可大大增加,而且可缓解实验条件差的矛盾,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自然变得比较融洽。

参考文献:

[1] 宋贵林,姜有根. 电子线路[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冯满顺,骆秋秋,等. 电工与电子技术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 张龙兴. 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 高

第9篇: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

【摘 要】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它的中心内涵应是“素质教育”,因此对“素质教育”的新理解是地理课改的基础;课内外知识结合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最低标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学教育面临着一个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对各类人才需求的问题。从这个实际出发,中学教育必须实现由“应试教育”向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转轨上来,这个任务也就刻不容缓地摆在中学各学科的教学面前。下面仅从地理学科的角度,谈一谈“素质教育”地理课程改革中的体现。

1. 对“素质教育”的新理解是地理课改教学的基础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是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众所周知,“应试教育”是强调以传授和灌输知识为主,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争取高分,追求升学率,老师与学生是为考分与升学率而奋斗,是一种“升学教育”。

那么如何理解“素质教育”呢?我认为,“素质教育”不是不重视学习成绩,而是在抓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更要突出“素质”。其中包括要加强学生品德、学习兴趣、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良好的习惯,以及自尊感、自强心、自信心乃至人格的培养,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各类水平的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舒畅、平等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从事学习。每个学生由于家庭、社会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身体、心理、经历的差异,显示出来的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成绩都不会相同,必须承认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如果非用同一种方法去教育情况各异的学生,让他们达到同一高度,塑造成同一规格的人才,不经过几次分流,在中学阶段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高中教育必须区别情况,承认差别,不搞一刀切、一尺量,要让优等生好上加好,中等生不断提高,后进生不被淘汰,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的成功。特别是不要让后进生从十几岁开始,就在心灵上受挫折,丧失上进的勇气与信心,背上“低人一等,矮人一头,害群之马,没有前途,不堪造就”的思想包袱;不要让他们在普及教育阶段就扭曲了自己的人格与心灵。

“素质教育”要求每位教师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与品德修养,在教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把培养学生克服自身弱点,树立战胜困难、不自暴自弃、养成坚强性格作为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贯穿在每节课乃至全部教学过程之中。过去我们强调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现在应加上一条:备素质教育。即使有些学生因成绩不好,最后未能完成普及教育学业,我们也应该使他们在普及教育阶段能具备比较好的自身素质,一旦走入社会,能成为一个遵纪守法、自食其力、有一定文化知识、有一定承受能力的普通公民,这应该是素质教育应达到的最低标准。

2. 课内外知识紧密联系是地理课改的新理念 既然强调“素质教育”,那么,在教学中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教学的做法。《现代教学论》早已提出了这两种教学形式。以地理教学而言,过去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常常重此薄彼,把学生完全禁锢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系统传授知识的基本形式,然而,仅有这一种形式是不够的。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作为学科学习对象的地理环境空间存在的广阔性和时间发展的长久性。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不能搬进课堂观察和演示,这就使地理教学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一定限制,造成某种程度上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因此地理课堂教学必须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地理课外教学主要包括观察、参观和观测。如实地观察实习(到乡土地理环境中实地观察),认识自然、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活动,参观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科技机构(如气象站)的水文气象观测、环境监测、土壤调查,以及观看教学电影、电视片等,这就给学生提供了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的条件,从而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在课外教学中验证和运用书本知识。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延续、深化和补充。

笔者在北京教学时曾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调查自由市场的商品贸易,观察北京街道的布局特征和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在街头调查车辆往来的密度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这样既深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实际知识。有的学生说:“过去曾旅游过的地方、甚至天天经过的地方,都没当回事,今天结合地理知识的学习,才觉得增长了知识,加深了对北京的了解。”

3. 电化教学手段是地理课改教学有效的途径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复杂性,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和相对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而电化教育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可以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的展示。因此,电化教学是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地理教学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电化教育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但在电化教学过程中,一切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图片,增强学生驾驭图像的能力,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利用电教手段,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通过直观图表,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等方式,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在“有图似无图”、“无图似有图”的境界中推进教学过程。

由于电教能使地理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因此,能调动各种感官,降低学习的疲劳度,提高课堂效率。

所以,在“素质教育”中,电教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4. “素质教育”课堂模式的尝试――4段教学法

4.1 复习巩固上节课重点知识。地理教学不留课后作业,虽然每节课后都有总结巩固,但学生的记忆是暂时的,根据心理学原理要有必要的重复。所以,在进行新课之前,用很短的几分钟,或采取有的放矢的提问,或让学生相互议论,或由教师作“承前启后”的途述,达到“温故”的目的。

4.2 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①提出问题(展示目标):在学生事先不可能预习的情况下,由教师把有关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以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促使他们想学愿学、并且是带着问题学。教师所提问题要有针对性、概括性,紧扣本节课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实质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②阅读课文、地图:图像及课文的结合是地理教材的重要内容与形式,也是它的特点,但如何认图、读图,并与课文的文字统一起来,这其中有方法、有规律、有技巧,如果只让学生对着图去记一些死的知识,而不把方法、规律和技巧教给学生,就不能突出素质的培养。所以,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方法指导,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空间分布地图、观察其外部特征的景观和说明某些原理的示意图、以及显示其数量的有关图表时,既要求学生记住主要的知识与数据,还特别引导学生对不同图像进行比较,如何掌握阅读技巧、方法与规律,有时还让学生把要记的内容用描绘简图的方法加以总结归纳,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将素质培养贯穿在其中了。

4.3 分析归纳:素质教育的特点就是必须打破教师独占讲台,一讲到底、填鸭式的教学旧模式,而代之以民主、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这里讲的分析归纳,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不是由教师一人包办。当然,教师的讲述是必要的,但应结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某些问题。也就是说,师生的交流,课堂的讲授,学生的议论,是对本节课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归纳的重要方式。我在教学中吸取了“渗透性”的教学方法。所谓渗透性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度,在学习中,可以议论提问,发奇想,在好像无序的状态之下,学到了很多东西。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说:“因为好多东西常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一个长时间的接触,就连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懂得了。这个方法很重要,我在读书教学40年中深有感触。”(见《高等教育学报》1990年第1期P36页)通过引导学生议论,最后达到归纳要点、总结知识的目的。一开始可能乱一点,散一点,而就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它是有秩序、有目的、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