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

第1篇: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局解放思想学习讨论进入讨论调研阶段。我局高度重视,及早谋划工作,研究确定了4个关系我市水利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局领导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带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完成了4个专题调研报告,找准水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第三阶段决策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全局水利工作者上下共同努力,我局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第二阶段讨论调研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交流会上,四个调研专题责任单位汇报了调研报告,分别是:1.进一步加快景丰联围建设步伐;2.加快进度,全面推进人大议案工程建设;3.解放思想,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4.以民生水利为着力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各专题汇报后,**指出,四个调研报告明确了水利发展现状和趋势,明确了制约水利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观点不够新颖,视野较窄,质量不够高,突破重点不够突出等。

**对四个调研专题所涉及的工作分别进行了点评,对进一步加快景丰联围建设步伐,他提出:

一、要依靠党委、政府;

二、要积极筹措资金;

三、依时高质量完成前期工作是基础;

四、确保无障碍施工是难点;

五、质量是重中之重。

对全面推进三个人大议案工程建设:

一、要强化各级对议案实施的认识,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

二、分析当前三个议案实施的形势,电排、移民议案实施难度大,小型水库议案实施较好;

三、采取什么措施加快议案实施进程:细化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资金的筹措向党委、政府汇报,加强实施议案的力量。

对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在原来困难的情况下取得重大突破,当前要把握重点,要解决主要问题即人员和经费问题。

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当前进展与预期有差距,下一步要做好前期工作,加强资金的筹措。

**对四个调研专题所涉及的工作提出建议:一、加强向党委、政府汇报情况,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协调资金的筹措;二、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三、落实责任,加强专项监督;四、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优质;五、各调研专题责任单位进一步完善调研报告,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推动水利发展的新办法、新措施。

在总结讲话中,**局长指出,各调研专题责任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果,这次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调研成果交流会,有利于班子成员的思想沟通,是一次很好的活动。我们要认真思考水利部门的定位,究竟应做什么,怎么做,重点在哪里,做好当前和今后的水利工作,要着重从5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水利法规的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及群众对水利的认识,推动水利工作的前提是各级重视、社会热心、上级关心、群众支持;

二、水利项目规划如何量力而行,科学规划,实事求是,确保实施好每宗工程,是推动水利建设的基础;三、抓好资金的筹措,协调各方关系,是推动水利工作的关键;

四、落实层级责任制,明确考核责任;

五、加强对基层水利局的指导、协调、跟踪、监督,为基层服务是水利工作的主要手段。

**并对局领导干部提出了三个要求:

一、一定要明确职责,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分管的工作要随时掌握情况;

第2篇: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目标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在持续巩固已建工程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

有关方面对此解读说,中国饮水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农村地区,而水利部和卫生部近期的工作重点是解决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民有水吃的问题,并且要分地区、分层次采取不同的投资政策和解决办法;远期工作则是以提高中西部农村生活用水的质量和供水的保证率、普及和发展农村自来水为主。

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

一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优先解决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的水质问题、涉水重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

二要规模发展,注重实效。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分散式供水或分质供水。

三要防治结合,确保水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完善水质检测与监测制度。

四要建管并重,促进节水。建立健全县级供水技术服务体系。积极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建设和管理。认真落实节水政策和措施,促进节约用水。

五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由地方政府负总责,中央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群众投入以投工投劳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这些要求和规定无疑是针对已经实施的农村饮水工程,结合实践经验提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记者从西部某省了解到,该省“十一五”期间在大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在审计和建设领域专项治理中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譬如,前期工作深度不够,设计质量偏低,实施过程中变更内容较多;项目申报不规范,规划外项目比例过高;建设程序执行不严,未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管理“四制”;建后管护措施、责任落实不够;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影响项目实施;水源地保护意识不强;水质化验、检测措施不到位,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中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应急供水能力不强。

举一反三,这些问题不仅在这个省存在,可能在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也是农村饮水安全步入良性运行不得不尽快解决的重点所在。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2008年在对《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后指出,存在于很多乡镇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已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困难。由于工程水费收入少,不足以支付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难以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水利部有关方面也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工程管理主体不落实,管理责任不明确;缺少专业管理人员,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水价不能完全覆盖运行成本,水厂自身财务状况差;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薄弱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管理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工程规划设计和机构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对此,近期水利部再次强调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水利部提出,到2013年解决原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供水方式,优先考虑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鼓励发展集中供水工程,切实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工作,力争到2020年农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比例达到85%。落实工程用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强工程管理和维护,确保工程长效、良性运行。

如何使点多面广的饮水安全工程发挥最大效益?这些涉及怎么建、怎么管、怎么用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好两个积极性的问题。当前,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提速。与此相比,也存在基层积极性如何发挥的问题。水利部有关部门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农村社会结构、农业发展方式和经营形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妇女、儿童、老人,组织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十分困难。同时,农民收入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非农收入比重明显上升,农业比较效益低,一些地方农民参与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投入政策、组织方式、管理模式都面临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同样存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中。

其次,要创新投入机制,拓宽投资渠道。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地在利用好中央专项补助资金的同时,如何结合实际需要调整本级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本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也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创新的课题。大力支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就是把真金白银用在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实事好事上。但要防止将地方投资任务转嫁给农民,增加农民负担。要探索调动和保护受益群众投资投劳积极性,用市场办法解决投融资问题。因此,各级政府要认真思索,解放思想、强化观念、广辟财源。陕西洋县就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凡县内国家投资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必须计提维修基金。维修基金原则上自筹自用。通过建立维修基金制度,达到“以水养水”、略有节余、良性循环的目标。

再次,国家政策如何落实到位的问题。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税收政策的通知》,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税政司有关负责人说:“支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运营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在结构性减税、强农惠农大背景下出台的新举措,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据初步测算,‘十二五’期间实施上述政策预计将减税约80亿元。”

第3篇: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风走了”为你整理了这篇人大关于饮用水源地实施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人大关于饮用水源地实施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江华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近期县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汇同生态环保、水利等部门相关人员,通过现场调研、座谈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及思考建议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一直坚持把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整体规划、项目设施建设、监控管理和综合整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1、精心编制规划。

根据《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湖南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制定了江华瑶族自治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域划分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县饮用水源地保护思想,通过按规定分级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有效推动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全县共设立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1个,乡镇“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9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10个。我县还划定了乡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3个(蔚竹口乡、大锡乡、大石桥乡)、村级“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7个,正在划定村级“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5个。目前,还有湘江乡、界牌乡、桥市乡等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供水人口或规模未达到“千吨万人”或“千人以上”要求,暂未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根据近三年的水质监测结果,鱼塘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Ⅱ类标准,水质状况稳定、良好,符合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县境内的涔天河水库上游1000米、东西河汇合处2个水质监测断面水质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Ⅱ类标准,水质状况稳定、良好。农村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乡镇8个“千吨万人”(除桥头铺外)饮用水取水点从2019年开始开展监测,监测结果显示8个取水点水质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Ⅱ类标准。

2、加快设施建设。一是完成县城鱼塘坡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增设点位牌1处,区界牌6处,宣传警示牌31处;在一级保护区内修建河提护坡70米,修建沿河围挡2600米;制定了《江华瑶族自治县鱼塘坡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威胁饮水安全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演练活动,全面提高环保工作人员因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二是对乡镇9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标志牌统一按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773-2015)进行排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小圩壮族乡、白芒营镇重新按照标准制作标识标牌;对人为活动较频繁的白芒营镇饮用水水源地设置围栏围挡四百多米。

3、强化排查整治。在2019年问题排查的基础设上,为有效防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污染,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特制定了《江华县2020年集中式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工作方案》。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是否存在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水上餐饮;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洗衣等影响水质的人为活动;排污口、畜禽养殖场、工业企业;有无水源保护宣传牌,一级保护区是否需要围挡等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排查。经排查,完成白芒营镇、小圩壮族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存在标识标牌不完善,白芒营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需要隔离围挡等方面的整改工作;另外,对大路铺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渔船,沱江镇鱼塘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洗衣洗菜等现象进行了交办,要求乡镇立行立改,强化监督;对沱江镇鱼塘坡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一个小型养鸭场,进行拆除整改。

3、做实日常保护。一是开展日常巡河。大力推行河长制,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饮用水源保护监督管理机构,严格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执法,及时发现、清除饮水安全隐患,严肃处理威胁饮水安全的违法行为。二是开展水质监测。按要求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并对枯水期及丰水期实施加密监测,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上报监测结果,并向社会公开。三是开展日常保洁。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人员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日常保洁工作,清扫周边垃圾,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4、注重宣传教育。以贯彻落实《江华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湖南省饮用水水源条例》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在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开展入户宣传。在县城饮用水取水点沱江镇鱼塘坡和县城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涔天河镇聂家寨村召开饮用水源保护座谈会,入户发放《湖南省饮用水水源条例》等宣传资料2500余本;二是下乡镇开展专项宣传。在沱江镇、涛圩镇、水口镇、码市镇宣传《江华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湖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由市生态环境局江华分局联合县科协、县检察院、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等单位走进沱江镇、水口镇、涛圩镇、码市镇等四个乡镇开展专项宣传,重点普及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知识,提升公民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意识。三是开展执法案卷比赛和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知识竞赛活动。通过贯彻落实执法案卷比赛和《江华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知识竞赛,不断提升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水平,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

5、强化信息公开。加强信息公开,在县人民政府网站开设专栏,及时公开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清单、整治进展情况,并公示水质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看,我县饮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保障了大部分群众的饮水安全,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存在水源地环境污染隐患。个别饮用水水源源保护区周边有农田和耕地,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隐患。少数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存在生活源污染隐患。如大路铺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内有下车村、隔河村等3个自然村落。自然村落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可能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影响水源水质。

2、存在供水安全隐患。乡镇“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标牌、界桩、界牌以及隔离防护设施有缺失现象。部分乡镇供水点水源地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缺乏监控设备设施以及专门管理人员,供水安全存在漏洞。

3、少数水源点水量不足。调研发现,白芒营、大石桥等乡镇供水水量已不能满足供水要求。如白芒营镇设计取水规模为3000吨/天,实际每小时需供水200吨,即日需水量已达4800吨,超采严重,秋冬干旱季节几乎断流,水量严重不足,导致饮用水源地取水量不能满足居民用水要求。如码市雷公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量也无法满足供水需要。如水口新镇水源地保护范围樟佑冲河段有龙潭电站 ,电站发电期间影响水厂供水量。

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尚不完全。部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困难,尤其是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取水类型为地下水,覆盖面大,划分难度大。同时,划分方案编制以及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资金不足。

三、对策建议

饮用水安全是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人民健康和乡镇发展的关键。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提出以下建议。

1、增强各级各部门水源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水源保护氛围。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电视等新闻媒介进行《水法》、《湖南省饮用水源保护条例》、《江华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宣传,强化公众的资源、环境、生态意识,提高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让人民群众懂得保护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2、加快推进饮用水源地问题整改。

按照“一地一策”“一厂一策”推进饮用水源地问题整改。对水源地周围零散生活污染源进行治理,禁止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治理农业源污染,强化农药化肥使用管理,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炸鱼、毒鱼、游泳;对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的养殖场、水电站进行清理退出(如水口龙潭电站要尽快达成协议、收购清理),以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区及其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按要求建设一级、二级保护区标识牌、警示牌、界桩、界牌,一级保护区建设隔离防护设施等。乡镇要加强自来水厂的运行监督管理,保证广大群众饮水安全。

3、加强饮用水源地属地日常监管。

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各乡镇需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日常监管。强化重点项目的施工管理以及林业、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建设,抓好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和小流域治理等工程,禁止乱砍滥伐、河道乱采乱挖等行为,增加水源涵养量,对影响水质安全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4、加快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

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划定乡镇及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善水源地保护的基础设施。一是对千人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点全面实施水源保护区划定,为饮用水源点保护工作提供依据。二是进一步科学规划、调整优化饮用水源地的划定,确保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第4篇: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乡党委及时召开党委会、乡村干部会等会议,安排布置全乡精准扶贫、县乡村三级新村规划全覆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当前重点工作;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于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乡成立精准扶贫等当前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乡人民政府精准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各村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各自职能职责,同时加强对乡村干部进行扶贫的动员、培训,联系我乡工作的县组织部部长同志就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专题做了培训。

二、摸清情况,制定规划

目前,全乡共有建卡贫困人口802人,311户,贫困率为5%。在深入调研的基层上,对两个精准扶贫村制定3年发展规划即:《乡村2015-2017年发展规划》、《乡村2015-2017年发展规划》,同时对全乡的贫困情况进行了摸底。

三、落实帮扶措施和责任

全乡311户贫困户每户门口悬挂精准扶贫帮扶信息牌,对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及责任人电话进行公示,方便贫困户的联系。

要求帮扶领导及帮扶干部每周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帮扶次数不得少于1次,每月不得少于4次,及时解决在脱贫过程中遇见的各种困难、问题。

明确帮扶部门责任,乡政府已制定出贫困户信息明细表,增收产业培育类由乡畜牧站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养猪、养牛、养羊等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农户环境建设类由乡农整办、国土所、房管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硬化院坝、硬化入户路、危房改造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能力提升类由乡农业服务中心和乡劳保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劳务扶贫、职业教育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类的有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安全饮水、改厨改厕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

四、抓住时机,把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省市县全委会的召开给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政策、人才等机遇,落实好方家嘴村、花朝门村、地母哑村等村的生猪、肉牛、白羽肉鸡产业.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幸福新村建设稳步推进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目前已完成养老社区安置近400户,撤迁钉子户5户,落实了小区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和人员,基本完成村办公室的整改装修,新村文化广场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14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集体企业,20**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条件差。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在调查中了解到,黄马河村贫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42户,占贫困户的83%;缺劳力12户,占贫困户的7%。比如,黄马河村五组的常昌贵,患有癫痫病,妻子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夫妻都是残疾人,儿子读初一,家中无任何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调查发现,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要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武装骨干,统一思想,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克服项目争取难、资金筹措难、群众组织难、短期脱贫难等思想障碍,主动适应新常态,提高扶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入到扶贫攻坚的热潮中来。

二是要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三是要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四是要精心谋划项目。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后,各级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要能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就要认真谋划项目,并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五是要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四、对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在黄马河村了解到的有关情况,现对我区即将展开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进一步弄清情况。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要在进一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贫困状况,扶贫才能有的放矢。现有的贫困村是根据每年年报上人平纯收入的多少确定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是根据历年减少的脱贫户、人口的基础上确定的,与实际不完全相符。建议对全区的贫困户统一设定标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根据统一标准,对贫困户、人口和致贫原因进行调查摸底,准确识别,把这些基础数据汇总后,根据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比例确定重点贫困村,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二)进一步完善规划。根据全区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结合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和政策,进一步完善1十N的精准扶贫规划,即一个总体规划,外加扶贫搬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基础设施(水电路网)建设规划、无能力脱贫人口的基本保障规划等,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均衡发展。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本次精准扶贫的重点是贫困人群的脱贫,要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一家一户贫困人口的脱贫上。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通过扶持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这是治本之策。

二是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调查发现,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因此要增加医疗救助的投入,放宽大病救助的条件,提高新农合报销的标准,加强基层卫生事业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时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解决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三是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贫困地区面上的贫困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畅、信息不灵。要下决心集中一定资金,进一步改善边远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面上的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四是适度发展养老产业。由于客观因素,边远贫困地区光棍家庭呈增长趋势,未来十到二十年内五保户将大幅增加,乡镇福利院要适当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现在,子女在外打工挣钱或在城镇落户,老人不愿离开农村,农村社会养老也将有一定市场,另外,现在城市居民也有季节性到农村居住的愿望,这将给农村的养老产业带来机遇,应统筹规划,逐步发展。

五是统筹考虑扶贫搬迁。扶贫搬迁无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实行搬迁扶贫难度很大,多种原因不愿搬迁,囊中羞涩无力搬迁,有求于人难以搬迁。要做好搬迁扶贫工作,必须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核心是三点:①科学合理规划居民点。②加大对居民点基础设施的投入。③结合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做到这三点,然后逐步引导,必有所成。

(四)进一步创新方式。总结以往扶贫的经验,这次精准扶贫在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具体就是搞好五个结合。

1、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政府在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专班、强力推进的同时,要充分动员,武装骨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脱贫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才有不竭的动力。

2、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如在扶持产业发展时,先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后,又反过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此外在资本下乡、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方面,动员和组织好了,潜力巨大。

3、扶贫开发与城乡统筹相结合。要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夷陵区全域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去谋划部署,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城镇化建设上丰富完善、同步推进,不搞成两张皮。

4、帮助发展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重点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这无疑是正确的。有些贫困家庭,因年老体弱、长期生病、智障残疾等原因,通过帮助发展不可能脱贫,需要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救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第5篇: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局党组安排,为了摸清我县村级集中供水工程运营管理情况,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我们组建专班,深入调查研究,并多方征求意见,形成了如下调研成果。

一、村级集中供水工程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基本建成了“以大中型供水为主、小型供水为辅、分散供水为补充”的农村饮水安全体系,骨干供水覆盖了农村地区80%以上的人口,供水基础较好。

经普查,除骨干供水工程外,全县农村地区还有359处村级集中供水工程承担着向3.5万户居民供水的职能。从用户规模来看:20-100户规模的253处,100-200户规模的63处,200户规模以上的有43处。从水源类型来看:地下水源的有233处,地表水源的有126处。从骨干供水覆盖来看:骨干供水全覆盖的有182处,部分覆盖的120处,未覆盖的有57处。从水费单价来看:2元以下的有122处,2~3元的有151处,3~4元的有69处,4元以上的有17处。从净水设施来看:简易过滤的有330处(净水效果差),净水设备的有27处,构筑物的有2处。从水费收入来看:水费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297处,水费收入在1~2万元的有62处。其运营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净水设施工艺落后

简易过滤工艺的村级集中供水工程共有330处。由于其净水设施工艺缺失或不达标(反应、沉淀工艺缺失,过滤工艺不达标),造成供水水质较差,主要影响的指标是浑浊度、色度等3项感官性指标。因地下水浊度、色度本身较小,因此该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地表水(塘库、河沟)作为水源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上。

(二)加药消毒设施正常运行率低

加药消毒设施(碱式氯化铝投加机和二氧化氯发生器)是水厂最为重要的设施之一,碱式氯化铝投加机属净水设施配套设备,主要作用为降低水质浑浊度、色度等3项感官性指标,二氧化氯发生器主要作用为杀灭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等4项微生物指标。经调查,全县村级集中供水工程加药消毒设施正常使用率不到10%,原因主要为:一是设备费和维修费较贵,用户负担不起;二是出于节约运营成本考虑,管水员没有购买药剂。

(三)运营收入较低

由于村级集中供水工程规模小,常年在家用水户少,水价偏低,多水源供水等原因,导致运营收入较低,全县有费用结余的工程不到20%。由于经费不足,管水员工资难以保证,制水药剂购买不到位,直接导致了水质不达标,服务水平低下。

(四)监督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根据《巴中市村镇供水工程管理实施细则》精神,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作为村级集中供水工程管护主体,需切合实际建立管护制度,并对工程运行管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但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村委会将工程管护权移交管水员了事,让管水员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客观上为管水员培植了掠夺式经营的土壤,工程带病运营十分普遍。

二、应对措施及建议

由于村级集中供水工程与骨干供水工程水价存在价差,加之骨干供水管线过长和供水保障能力有限,群众对村级集中供水工程用水需求依然存在,为了实现2025年前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实施村级集中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和管理体制改革十分必要。

(一)实施工程标准化改造

1、净水设施技改。净水设施技改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村级集中供水工程为重点,骨干供水全覆盖或将延伸覆盖的区域不再技改。经调查,骨干供水工程未覆盖或覆盖不全的村级集中供水工程(以地表水为水源)共有46处,其中:20-100户规模的有28处,100-200户规模的有10处,200户规模以上的有8处。技改方案为配置相应规模的全自动一体化净水设备并配套建设管理房等必要附属设施,经测算,需投资1430万元,2022至2024年每年投资480万元。

2、加药消毒设施配置。加药设施选用碱式氯化铝投加机(7000元/处),在全县净水设施达标的水厂中配置,全县预计有60处村级集中供水工程有配置必要。消毒设施因目前常用的二氧化氯发生器设备费较贵(20000元/处),维修不便,不建议选择。建议选用简易漂白粉投加装置,其具有操作简单,设备费低廉(300元/处),维修方便,效果有保障的优点,全县共有359处需要配置。经测算,配齐全县加药消毒设施需投资60万元,2022至2024年每年投资20万元。

3、IC卡智能水表改造。智能水表改造在驷马镇桃花村试点以来,运行情况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水费征收率和降低水管员工作强度。IC卡智能水表改造计划在106处(100户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实施,预计用户为2万户,水表单价为235元,政府补贴按每户100元计算,需投资200万元,2022至2025年每年投资50万元。

(二)实施管理体制改革

1、明确管理责任。村民委员会是村级集中供水工程的管护主体,应负责管理制度制定、水费收取、账务管理、管水员考核等。管水员应与村民委员会签订劳务协议,明确工资待遇和服务要求。该项工作可于2022年起实施。

2、规范水费收缴。管水员每月按时抄表,并将抄表台账和代收水费移交村民委员会记账会计,收费要使用统一印制的水费发票,用水户需按时缴纳水费,不按时缴纳者,应当征收滞纳金。村委会集体及村干部应当带头足额缴纳水费,不得拖欠。该项工作可于2022年起实施。

第6篇: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一是积极争项跑资。准确把准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有的放矢地筛选、开发、包装一批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加大争跑力度,力争大项目挤进国家投资计划的“笼子”。加强招商落地项目管理,强化对“零税收、低税负”企业的分析监控,合理确定税收增长目标,实现招商企业发展与税收增长的良性互动。二是加大资产处置力度。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处置的原则,对闲置和优质国有资产分批进行处置,引进资金雄厚、实力强的大企业实施开发,使处置、建设、销售、商业运营每个环节都能产生税收,为县级财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国家信贷政策,发挥县级投融资平台的作用,积极争取信贷资金,有效缓解园区和城市基础建设资金瓶颈问题。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完善金融保障机制,努力为企业发展融入更多的流动资金。加大土地储备和优质资产收购工作力度,通过资产经营为城市建设注入活力。

(二)强化税收征管,促进财政增收

一是强化收入均衡入库。加强财税银之间的联系,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及时沟通信息,有效解决收入征管方面出现的问题。加强对收入入库的过程监控和时点控制,做到均衡分解收入任务、均衡分配征管力量,实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财政收入均衡入库。二是构建综合治税大格局。搭建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实现涉税信息采集渠道畅通、比对数据在线共享、重点税源实时监控。对煤炭、煤化工等重点纳税行业,要结合产销量、用电量、用水量、排污量等要素完善税负评估系统,挖掘税源潜力。对餐饮娱乐、房屋租赁、专业市场等征管薄弱行业,要定期开展专项清理,不断提高税收收入占比。三是严格非税收入管理,积极运用非税收入网上征缴系统,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票据的管理,建立各执收单位使用非税收入票据的动态管理系统。加大国有资产收益、资产处置收入等收缴管理力度,努力实现应收尽收。

(三)加大“三农”投入,促进农村发展

一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统筹整合资金,支持“后吨粮市”建设和“棉麦双丰”工程,提升种植效益。进一步加大投入,扶持发展畜牧、蔬菜、果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乡镇政府所在地、新农村新民居示范村和四条国、省干道沿线村为重点,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全县整体形象。推进幸福乡村示范点建设,逐步扩大示范辐射效应。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支持农村公益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完善“一折通”发放模式,加强补贴资金发放管理,确保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四)加大民生投入,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扩大民生保障范围。认真落实民生保障扩面政策,努力实现城乡低保、城乡养老、医疗救助、贫困学生补助、农村就业培训、农村危房改造等“六个全覆盖”。推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二是提高民生保障标准。积极落实民生保障提标政策,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标准月人均分别增加15元和12元,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三是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大力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校安工程、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标准化卫生室、养老机构、文化休闲中心、保障性住房等重点民生工程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加直接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五)深化财政改革,促进规范管理

一是细化部门预算管理。进一步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着重选取公众普遍关注、社会影响深远的重大民生项目开展重点评价,逐步形成财政资金事前确定绩效目标、事中加强监督管理、事后实施绩效评价的全过程跟踪问效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深化国库收付改革。逐步将预算内非部门预算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推进和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建设,确保财政资金收付的真实性、合规性。全面推行公务卡管理制度,确保厉行节约措施落到实处。三是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以配置标准为核心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标准体系,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管理,从严控制新增资产数量和经费,健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及处置活动。

(六)加强财政监督,促进依法理财

一是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建立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促进财政监督与管理的进一步融合。二是强化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加强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类专项资金的监督,重点检查专项资金申请、拨付、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以及项目绩效目标落实情况。三是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制度,规范财政资金分配程序及拨付渠道,加强财政资金审批、拨付、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强化自我约束,规范行政行为。

第7篇: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一、组建联合督查机构。从各个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重点工作联合督查组,实行统一抽调人员、统一调配车辆、统一保障工作经费的“三统一”工作机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惠农政策落实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督办。

    (一)队伍层次“高”。成立了6个农业农村工作督察组,从县纪委、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组织部抽调一名正科级以上干部任组长,从农委、林业、水务、民政等涉农部门抽调了18名工作人员。抽凋参与督查的工作组成员,原单位分管工作必须调整,督查人员必须专司其职,服从统一安排

    (二)督查作风“硬”。只有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高、工作实、作风硬的队伍,才能切实发挥督察作川在抽调人员时,奉节县采取“硬抽人,抽硬人”的方式,特别注重将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负责任、敢于反映客观真实情况的同志充实到督队伍中来,并实行动态管理。

    (三)工作纪律“严”。在督查工作中坚持“三不准”,即不准事先给乡镇和部门打招呼,不准事先向乡镇通报督查情况,不准接受乡镇和部门的吃请。如有违反,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通过实施“三不准”,既有效避免了各种因素对督查工作的影响,提高了督查效率,又严肃了干部纪律作风,增强了乡镇和部门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性。

    二、创新督查工作方式。为确保督查实效,奉节县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探索出了一套多样、高效、有力的督查工作新方式。

    (一)定期“换对象”。2011年,奉节县一改原有的定点督查方式,将全县31个乡镇分成六个片区,根据督查的重点和要求,每个督查小组每阶段分别督查一个片区的乡镇,并实行定期轮换机制。从去年3月至今,督查小组4次调整了督查对象,有效提高了督查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方法“反常规”。按照常规,督查工作的开展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但事实上越是深入基层,了解到的情况越真实。因此,督查组突破传统方法,采取入户调查、村社询查、乡镇检查、部门核查的方式,“自下而上”地逆向督查。各督查小组坚持每次督查一个乡镇的村不少于1/3,每月完成入户调查200户以上,同时请被调查农户在督查表册上签名,并留存电话号码。去年4月,督查组以安坪镇大保村、草堂镇天坪村等群众反映的水池问题为突破口,对2619口已建、在建水利工程质量进行全面倒查,促使全县启动了农村饮水灌溉工程的清理和整改工作,县移民局、县国土房管局、县农委等部门对不能正常蓄水和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609口水池进行了全面整改。

    (三)勤“杀回马枪”。在实行督查交办制度的同时,督查组对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实行“一查二核三通报”的跟踪督查督办制度。奉节是脐橙种植大县,全县柑橘“一病一虫”防控工作涉及24个乡镇的162个村,防控面积达7.3万亩。为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督查组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防控责任体系,开展了四个月的反复督查,并以“高、边、偏”区位为重点,抽查农户1102户,果园1万余亩,促使7个乡镇调整了9名村技术员。通过跟踪督查,全县柑橘“一病一虫”防控政策知晓率由55%提高到95%,蛀果率由21.8%降低到1.7%。

    三、提高督查工作实效。为了提高督查工作的实效,奉节县结合工作实际,突出督查工作重点,定期调整督查内容,明确督查事项办理责任和办理时限,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突出督查工作重点。把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摆在督查工作的首位,重点围绕干部作风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农户万元增收、脐橙“一病一虫”防控、优质脐橙基地建设、农村人饮工程、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去年8月底,督查组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进行重点督查,排查梳理了征地补偿不到位、招投标不规范、信息反馈不及时等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目前.投资总额达4.89亿元的城区道路“白改黑”二期、洋洋百货转盘人行天桥、香山公园、黑寒包公园、夔州路建筑立面风貌改造、移民新村三期等重点项目均已按要求开工建设。

第8篇: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一)工作取得的成绩

1.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有所提高。**年,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

2.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为抓住国家扩大内需项目建设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环境。**年12月至今,争取了清水江、腻脚、曰者卫生院住院楼建设项目,下达建设面积1900平方米,总投资222万元,实际建筑面积3074平方米,总投资331.386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06万元,省级配套16万元,自筹109.368万元。中央补助部分资金全部到位,地方配套部分尚未到位。目前,清水江、腻脚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现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曰者中心卫生院住院楼建设项目于9月28日开工建设,预计12月底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同时,还完成了13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楼建设设备配套工作,配送医疗设备179件,总投资175.04万元;村卫生室配送价值37.23万元的基本医疗设施设备,预计12底完成41个村卫生室的设备配套工作。

3.中医药力度进一步加大。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及时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卫生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财政、发改、经济商务、科技、农业、林业、招商、食药监、工商、银行、医院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加大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年县人民政府己将中医药工作列入财政预算。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良好。

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扎实推进惠民工程稳步实施。**年,全县共有农业人口数431807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362325人,参合率为83.91,应筹集参合资金3623.25万元。其中:参合农民个人缴费724.65万元,中央、省级补助资金2898.6万元。目前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到账2536.28万元(中央补助到账资金1086.98万元,省级补助到账资金1449.30万元),加上农民个人缴费724.65万元,共有到账基金3260.93万元,中央补助基金尚未到位362.32万元。**年1至10月全县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的共有603662人次,住院补偿29293人次(含住院分娩补偿2433人次),门诊补偿574398人次(含妇女病普查23735人次),参合受益率168.18。全县补偿总金额3564.17万元,其中:住院补偿金额2256.25万元(含住院分娩补偿101.74万元),人均住院补偿0.077万元,住院受益率8.09,住院补偿占补偿总金额的63.3;门诊补偿金额1307.92万元,门诊受益率158.53,门诊补偿总额占全县补偿总金额的36.70。资金使用率达98.05。

5.药品配送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巩固医疗机构“药品统一竞价采购,统一配送”工作。按照《××县药品统一配送实施方案》、《××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配送管理考核标准》和《××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配送管理办法》,各定点医疗机构结合实际按时上报药品采购审批表,经县药品采购中心审批后按时反馈到三家中标公司进行药品采购配送工作。1-10月份,全县共审批标内数量41720个次品种,标外7380个次品种,配送进药资金2098.93万元。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配送工作力度,规范统一进药渠道,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全县总体药品价格明显得到降低,为缓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献血法》及云南省《实施意见》和文山州《实施办法》进一步得得到落实。认真贯彻落实《献血法》及云南省《实施意见》和文山州《实施办法》,确保用血安全。1-11月,全县共完成无偿献血278450ml,占全年任务数的79.56。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按照《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合理安全用血,未发生一起用血事故。4月19日,组织了县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内科、儿科、妇科、皮肤、中医等有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21人,深入温浏乡坝达村民委开展了巡回医疗,共免费诊治各类病人37人,咨询361人,测血压113人,展出宣传画44板,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180份,受宣教6000余人。

7.社区卫生服务正有序开展之中。我县己出台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办法报上级审批,待审批后组织实施。同时县级己按人均3元配套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由锦屏镇卫生院负责组织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目前已建立健全了家庭健康档案,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8.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得到加强。认真组织各医疗机构医疗法律法规和普法的学习,强化痕迹管理,全面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医疗安全。1-10月份,未发生医疗事故。同时,依照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积极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整顿医疗市场秩序活动。一是加强日常监督。共监督检查食品、公共场所、学校、饮用水、放射、职业卫生1350余户(家)次。二是严格落实“六类”食品市场准入制。截止10月底,对餐饮单位、37所学校、幼儿园、医院食堂“六类”食品市场准入制实施率均达100。三是继续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力度。共督促检查个体医疗机构17户,自行歇业3户,变更名称3户,限期整改5户,查获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给予处罚1户,罚款500元。在各乡镇助理卫生监督员密切配合下,加强对医疗市场巡查,取缔无证镶牙14摊次,查获非法行医并给予立案查处1户,罚款12000元。四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许可质量。截至9月底,共办理行政审批788件,其中,食品卫生许可证634件,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54件,督促从业人员健康体检1663人。受理护士执业注册换证申请304人,护士首次注册28人。受理执业医师注册29人,其中:变更执业地点3人,遗失补办2人,首次注册24人。办理医疗执业证(即上岗证)704人。发放《医师资格证书》19份。

9.科学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格按照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救灾防病和突发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切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1—11月份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共处置公共卫生事件22起,发病108人,死亡5人(菌子中毒1起,死亡1人;食物中毒1起,死亡3人;狂犬病疫情1起,死亡1人),其中:16起为食物中毒事件、6起为传染病疫情。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报标准3起,分别是平寨乡共设村张朝应1户发生菌子中毒,死亡1人;树皮乡白色菇陈金魁1户发生食物中毒,死亡3人;天星乡布红村完小发生1起2例甲型h1n1流感疫情。均给予及时有效处置,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10.鼠疫、霍乱、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与计划免疫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县1—10月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941例,发病率为203.66/十万,与去年同期(854)相比上升10.19。完成剖鼠386只,占任务数的85.78,蚤鉴定及培养113份,正向血液试验94份,结果均为阴性;对城区6个固定霍乱监测点采集腹泻病人粪便标本8份,污水监测85份,结果均为阴性;对19个脊灰疫情报告点和哨点医院监测,未发现afp病例。加大结核病防治工作力度,初诊病人1445例,应查痰744例,实查痰744例。完成项目管理病人238例。加大计划免疫工作力度,以村为单位冷链运转9轮次,报告接种率为:卡介苗90.25、脊灰疫苗97.92、百白破98.54、麻疹疫苗99.59、乙肝疫苗90.25、乙脑疫苗97.66%、a群流脑疫苗96.04%。新建和补建卡3644人。认真开展春秋季灭鼠蚤工作,组织全县12个乡镇42个村民委73620户,配制和投放毒饵36889.24公斤,使用大功达28公斤,对18个疫点3832户开展灭蚤33.26万平方米。对双龙营、新店、腻脚、八道哨进行灭前、灭后效果监测,结果分别为:灭前室内鼠密度为1.67,室外为4.67;灭后室内鼠密度为1.11,室外为0.87;灭前蚤指数为0.044,灭后为0.007。

11.妇幼卫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10月,住院分娩率为79.52,与上年同期相比,住院分娩率上升17.68;孕产妇死亡5例,死亡率77.28/十万;无新生儿破伤风死亡,婴儿死亡63例,死亡率为7.74‰;5岁以下儿童死亡70例,死亡率为10.82‰;实施贫困孕产妇救助3930人,发放救助资金1206507元。以贯彻落实新农合制度为契机,深入开展全县妇女病普查普治、健康教育和免费住院分娩等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全县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

12.认真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麻风病防治工作坚持以宣传开路、联合化疗为中心,发现病人为重点,加大麻风病防治工作力度,1-10月,共发现麻风病患者18例,均及时给予联合化疗,规则服药治疗率达100,收集并上报性病疫情69例。其中hiv阳性7例、淋病23例、尖锐湿疣2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28例、生殖器疱疹4例、软下疳1例。组织乡镇卫生院防疫专兼职人员及乡村医生培训麻风病防治知识2次共370人。

13.爱国卫生运动和改水改厕工作稳步推进。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6月9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城区县直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农民等20000余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出动大小车辆18辆,清除垃圾废物200余吨,清除卫生死角16处。省、州下达的改厕任务625座正实施中,目前已完成489座,其余工作正有序进行中。

14.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得到加强。**年1-10月,共选送县乡两级医疗卫生人员42人到省、州、县业务进修学习,175人次参加省、州、县业务培训学习,其中:乡镇选送到县级进修30人,参加省州县相关业务培训56人次;县级选送到省、州进修学习14人,参加省州业务培训人119人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150人。开展乡村医生视频培训320人。安排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12人。组织申报副高3人,招考聘用1名执业医师到舍得卫生院工作。通过采取以学历教育、资格考试、职称晋升、临床进修培训及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中层干部管理人才库、人才流动工作机制等多种形式,乡(镇)卫生院业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业务总收入达938万元,与上年同期(575万元)相比增长了63.13;县医院业务总收入3438.78万元,比上年同期(2450.96万元)相比增长了40.30;中医院业务总收入381.55万元,比上年同期(288.69万元)增长了32.17;妇幼保健院业务总收入269.97万元,比上年同期(78.19万元)增长了244.89。

15.精神文明建设及医德医风教育和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1-10月,为加强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积极采取了以会代训、集中学习、自学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教育,努力做到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推行人文服务,全面推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年,先后制定了《××县卫生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方案》、《卫生系统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县卫生工作奖惩实施办法》等制度,并印发到各医疗卫生单位贯彻执行,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行为。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成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学习实践,深入对乡镇进行了调研,调整了两个卫生院的领导班子,并充实部分卫生院的班子成员,为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保障行政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县卫生局首次举行了卫生行政处罚听证会,县政府法制办、县纪委领导亲临指导,逐步规范了依法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县卫生局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在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学习指导组的领导、指导帮助下,结合实际,精心组织,严格依照三个阶段各个环节各项规定动作的要求,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召开1次动员会,组织集中学习9次43个学时,收集党员干部心得体会146篇,悬挂宣传布标3幅,出宣传墙报2期,报送学习简报22期。深入开展基层调研10次,收集意见和建议19条,形成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各2份,收集县属医疗卫生单位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各5份。开展征求意见2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组织生活会1次,离退休人员座谈会1次,发放问卷调查表200余份,设立征求意见箱1个,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广泛征求系统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16.积极发展红十字会员及志愿工作者。**年县编委已下××县红十字会单列文件,但现在尚未落实人员、经费和办公地点。**年,全县共发展了红十字会会员1200名;发展红十字会志愿者50名。

17.积极开展红十字、救护等工作。4月28日,为加强现场救护知识培训,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县红会派出2名具有资历的专家对云南省文山电力××分公司55人进行了为期1天的现场救护知识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8.加大艾滋病防治工作力度,遏制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1-10月,共组织人员上街开展宣传244次,发放宣传资料128654份,受益人口达231680人,开展入户宣传57849户。开展电视宣传1543次,广播宣传112次。开展防艾知识普及培训35次,培训人员2595人。开展自愿检测466人,占任务数500人的93.2,阳性40人,阳性率为8.58。其中:吸毒人员检测56人,阳性9人,阳性率为16.07;性病人员检测30人,阳性1人;女性性工作者检测71人,阳性0人;其它人员检测309人,阳性30人,阳性率为9.7。开展孕产妇检测5459人,占任务数5000人的109.18,检出阳性10人,阳性率为0.18。开展婚姻登记检测1638人,占任务数1600人的102.38,无阳性。发放安全套172804只,其中,星级宾馆摆放3268只,使用3268只,娱乐场所摆放855只,使用520只,育龄人群发放109360只。在外展服务中,为吸毒人员发放安全套2898只,感染者及病人家庭发放2370只,女性性工作者发放84260只。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门诊为接受治疗者提供有效的维持治疗和健康教育,现累计入组人数146人,维持治疗人数73人,脱失73人,脱失率50,使用美沙酮1096186毫升。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截止9月底,共累计入组治疗103人,现有86人正在治疗,死亡15人,退出治疗2人。加强孕产妇艾滋病筛查工作,共筛查5459名孕产妇,检出hiv阳性者10例,对9例实施母婴阻断。

(二)工作经验

1.县委、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各项卫生工作,加强对各项卫生工作的领导,是有效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

2.建立健全卫生工作机制,制定并完善相关卫生工作制度,明确职责,措施落实到位是开展好各项卫生工作的必备条件。

3.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及物资储备工作,不断提高卫生应急能力,是确保及时有效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质基础。

4.加强与部门沟通协作是做好各项卫生工作的基础。

5.做好各项卫生工作的宣传教育是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也是展现工作取得成绩的载体。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紧缺、总量不足。按云计社会20011199号《关于印发云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试行)的通知》,全县应配置卫技人员1199人,实有编制845人,现有职工806人,缺编354人,缺员393人,且学历层次低、业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和艾滋病防治服务需求。二是县、乡(镇)合管办属纯事业机构,无经费来源,体制不健全,工作人员晋职晋升困难,加之工作量大,致使部分工作人员思想不稳定,影响了新农合工作的开展。三是艾滋病防治、宣传经费紧缺,部门协调力度不够,致使艾滋病防治工作难以得到全面开展。四是由工作经费、专项资金、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致使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五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传染病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六是红十会机构虽然县编委已下单列文件,尚未落实机构及人员等工作,致使红会工作正常难以开展,无偿献血任务艰巨。

三、**年的工作思路、主要任务、措施及建议

**年全县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州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食品安全质量监督,统筹做好各项卫生工作,不断开创卫生工作新局面。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按照省、州工作安排,认真落实各项措施,积极推进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公共卫生六大专项等卫生改革工作。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改善民生的有利时机,争取政府增加投入,进一步加强城区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和县医院标准化建设,切实发挥县医院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龙头作用。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推进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健全管理制度、保证基金安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群众受益水平为重点,强化新农合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逐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加强新农合基金和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合理控制医疗服务收费,规范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率和参合农民受益水平。

第9篇: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继续号召,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中的重点和难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难保证,人才难解决,环境难保护,陈规陋习难根除。因此,调查研究并设法解决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困难和问题意义重大。

20xx年2月,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被选派到忙怀乡**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机会难得,到任后,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就**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一是地理劣势。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二是土壤贫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据实地调查,**村的人口密度仅为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山区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据实地调查,**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村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四是城乡人民权利不平等。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阻止农民进城找工作,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农村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在农民进城打工还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视,甚至还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又造成了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村的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据实地调查,**村全村共2019人,大专文化程度的只有3人,中专的只有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12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06人,小学文化程度1390人,文盲102人,未读书的儿童199人。贫困山区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担。同时,农民培训机制在贫困山区难以建立,有培训点也是流于形式,使农民的发展技能、思想水平与新农村还存在较大差距。山区农民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事,争取政府下拨资金踊跃,自己出资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对**村的扶持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村自然经济成份较重、农户经营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信贷困难、农资价格高质量低的市场调控不力等原因,农民增收仍然十分缓慢。**村地处大山深处,全村有513户2019人,可耕地面积3749亩,其中:水田只有522亩,多数为旱地(山坡地)。由于自然、地理、历史和人口素质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山上农田水利设施难以配套,交通状况极差,雨天山体滑坡时有发生,村民缺乏教育,整体素质偏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虽然农民人均收入20xx年达到2300元,但发展不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的达1373人,占68%,这一现状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矛盾。

二、**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山区农民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养”,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接班 人问题。二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二)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贫困山区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山区特色,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顺从山地势,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安全民居建设、人畜分居和安全饮水建设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

(三)抓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树立“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农民教育责任制,改进教育方式,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村(户)评比等,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制文明教育;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励农民群众发挥好主观能力作用。二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机制。要以村小学为依托,运用农民技校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加工业生产操作技术培训,使年满16周岁的山区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就业技能,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守护型”农民中的种养大户、个体经营者、产业化带头人、返乡创业等进行重点教育,着力培育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从现状来看,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下一代,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山区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