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单位资产管理情况范文

单位资产管理情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单位资产管理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单位资产管理情况

第1篇:单位资产管理情况范文

关键词:公路;施工单位资产管理;路径优化

步入21世纪新形势,公路施工单位总资产在不断增长,单位资产管理路径优化成为公路施工单位资产管理的难点。由于我国公路施工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尚存在缺陷,导致资产精细化管理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强公路施工单位的资产管理路径优化和改革。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在公路行业的多年的工作经历对公路施工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改善现状,争取公路施工单位能有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公路施工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路施工单位需要对症下药,要想很好地解决问题只有清楚地找到问题所在,笔者认为,公路施工单位资产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单位资产的利用率不高,资产管理信息体系闭塞

公路施工单位资源利用率不高,这是由于在公路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着资产重复购置以及资产配置超标等问题。在很多公路建设过程中,因为我国公路企业大多由事业单位转制而来,固定资产都是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国有模式,所以公路施工单位实际上并不承担任何投资风险,也正是受到这种投资模式的影响,致使公路施工单位存在一些的盲目购置情况,因此造成国有资产利用率偏低的情况。同时,在公路运营以及维护过程中,管理单位所使用资金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或者专项经费,由于资产管理系统闭塞时常出现资产购置不合理以及闲置现象。

(二)固定资产维护损耗严重,资产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新形势下,公路施工管理单位,由于资产管理者对资产管理维护的认识程度不够高,造成了固定资产维护损耗严重,主要表现在资产管理者思想意识淡薄,认为公家的东西只有不是有意破坏,不私自带走就行。另外,由于当下资产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固定资产维护维修分配落实程度不高,就造成了部分固定资产没有人维护维修的状况,长此以往,加重了维护损耗。

(三)单位总体资产账实不清,资产日常管理路径欠优

在公路施工单位总体资产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存在资产账物不清、账实不符等问题。首先,在不同时期不同建设工程中购置的资产,由于资金来源渠道不同,有时会出现资产的台账与实物不相符的情况。其次,在公路建设期间以及运营期间,由于涉及的部门以及人员较多,总体资产在移交中可能会出现遗失、遗漏等情况,导致账实不清。最后,公路管理及施工单位的资产管理者由于法律观念淡薄,管理不够规范,把资产管理简单理解为资产的保管及使用,这样做导致的结果只能单位总体资产账实不清。

二、公路施工单位资产管理路径的优化措施

原有的公路施工单位资产管理系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需要对其进行优化,接下来,笔者给出具体的优化措施:

(一)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全信息管理体系

新形势下,公路施工单位,要解决单位资产的利用率不高,资产管理信息体系闭塞问题,需要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当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审核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将资产的购建、核算、处置、报废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按照管理权上收的原则设置相应的系统管理权限,实现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这样,资产信息化系统的就能够反应和监督资产的收入、跳出、保管、使用以及清理报废等情况。通过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使得信息管理体系不断健全,促进公路施工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发展。

(二)规范单位资产购置及管理,完善资产管理系统

在当下,单位固定资产维护损耗严重,而相应的解决措施便是规范单位资产购置及管理。实行资产管理系统是加强对行政施工资产管理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规范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杜绝“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构建完成后,对设备及时进行测试和清点,并贴上标示铭牌。另一方面,在资产维护过程中实行分配到个人,并将分配情况记录在资产管理系统中。只有做好这些,公路施工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公路施工才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三)明确单位岗位分工及相关职责,优化日常管理路径

我们应当明确不同岗位的分工及职责,才能对日常管理路径进行优化。公路施工单位的财务部门、职能部门以及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起分工协作的关系,加强工作中的联系与交流。在对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公路施工单位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系,对公路施工单位的资产要开展跟踪管理,及时掌握资产账目的变化情况。在资产管理中,财务人员不仅要完成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而且要对资产进行登记、盘点以及监督检查,全面核实资产购置年限及使用状况,准确把握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实际盘点价值,如果出现盈亏情况,要深入分析原因并做好账务处理,确保资产账账、账实相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产管理作为公路施工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需要深入思考当前公路施工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资产管理路径的优化,不断提高公路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益。只有这样做,才能确保资产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推进公路施工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永霞.如何加强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8).

第2篇:单位资产管理情况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体制 模式构建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资产类似于国外的公共部门资产。国外公共部门资产的主要管理模式有日韩模式、德澳模式、美加模式、巴西模式。日韩模式是由财政部门负责综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由各主管部门负责资产具体管理;德澳模式是由财政部门所属的专门机构负责,并在全国成立分支机构管理全国的公有资产;美加模式中,财政部负责政府资产预算管理,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法规,并单独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政府资产管理的具体事务;巴西模式可以概括为由计划预算管理部的联邦资产秘书处负责日常管理。上述资产管理模式,对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1995年,财政部和原国有资产管理局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多年来,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规章制度滞后、管理体制未理顺等原因,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制度规定已不适应国有管理工作的需求,迫切需要出台新的管理办法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为此,财政部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2006颁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并从2006年7月1日起执行。从宏观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进行了规范,提出了“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并规定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本文以“两个办法”为指导,从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方面,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的构建

(一)管理体制的功效

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是指管理单位的决策权限、隶属关系、机构设置、调控机制、监督方法等方面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与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理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根本保证。

(二)“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的构建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理方式集约化、管理流程规范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机构专门化、管理规则法制化为目标,建立起以财政部门主导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管理体制。“两个办法”确定了“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单位占有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分级管理的框架,目的是建立清晰、公正、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即财政部门作为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宏观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和具体管理。财政部门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实行综合管理,履行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职能,特别是在资产配置标准的制定、闲置资产的调剂利用、资产收益的征缴等方面一系列监督管理职能。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财政部令的要求和统一部署,尽快把此项职能承担起来,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创新管理模式,强化工作措施,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结构按照这一框架,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三级”资产管理体制,即一级资产管理部门――二级资产管理部门――三级资产管理部门(部门落实到个人管理或使用)。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即资产宏观管理部门,是国家的各级财政部门:二级资产管理部门,即资产所在的行政事业单位;三级资产管理部门,即微观管理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和使用的部门或个人。(1)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各级财政部门作为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宏观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一级部门。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的体制,我国政府财政可分为“两层五级”,即中央和地方两层,地方分为省、市、县、乡,共两个层面五个级次。本级财政部门受上一级财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管,主要负责宏观层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如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等。(2)二级资产管理部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为二级资产管理部门。行政事业单位是资产管理的主体,接受所属财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管,负责管理本单位的资产。资产管理包括从取得、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确保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3)三级资产管理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为三级资产管理部门。为了实现行政单位的国家管理职能和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职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设置各种职能部门,具体负责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事务,这些部门所需要的资产由他们来使用与管理,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指导与监管本单位各部门的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与使用效益最大化。部门内部要根据资产的特点具体管理,将资产管理责任到人,使用、保管责任到人。另外,在此“三级”资产管理体制之外,还有必要实行委托管理制。办法指出,在理顺职能的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本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可以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些具体工作委托有关部门负责,并明确财政部门、受委托部门和行政单位的具体职责分工,以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受托部门和行政单位的积极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的管理制度建设

(一)一级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一级资产管理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宏观管理部门,也是最高级次的管理部门。国家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财政部是我国有关财政法规制度制定颁布的主管部门,管理制度建设重在宏观层面的把握,根据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结合行政单位社会管理职能与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职能的特点,制定、颁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包括从资产取得、使用、保管、处置等各个环节,并及时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以便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如“两个办法”已经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搭建了框架,在“两个办法”的基础上,财政部要尽快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评估、统计报告及特殊资产管理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力求全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具体来讲,配置环节主要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审批办法》,并完善资产的配置标准;使用

环节主要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使用审批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审批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处置环节主要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人管理办法》;评估环节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产评估办法》;统计报告环节主要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实施方案》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特殊资产管理方面根据资产性质不同主要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境外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及《行政事业单位rr资产管理办法》等。同时,还应该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为指导,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国家财政部颁布的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办法,并指导其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二)二级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一级财政部门颁布的制度,结合本单位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特别要注意具体、明确,便于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的第一负责人对本单位资产管理负责,这样可以加强单位对资产管理的重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与安全完整性。设置本单位的资产管理机构,独立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牵制,负责本单位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在设立专门资产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如规模、业务等,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具备财会、管理、金融等相关领域知识,并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制度先行,制度创新,有效地管理单位资产。

(三)三级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建设

三级资产管理部门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与使用部门。根据本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具体落实到部门或个人。特点是更具体、更细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部门的第一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委托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部门的第一负责人授权委托本部门某一副职,负责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个人责任制。根据资产的特点与使用情况,落实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责任,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和保管必须狠抓,做到职责分工,责任到人。第一负责人负责本单位资产管理的全面工作,并对本行政事业单位第一负责人负责。如高等学校二级学院的院长对校长负责。考虑到部门第一负责人事情较多,除特殊情况外,如国家统一的资产清查等,一般可采用委托制。委托人的责任制度,本部门某一副职接受第一负责人的委托,全面负责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要立书面的委托受托书,并及时向第一负责人汇报资产管理工作情况,对第一负责人负责。主要工作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具体办法,加强对本部门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管。关于资产分类、登记、购置、使用、处置等,与上级部门的管理要求保持一致。管理与使用人员的责任制度,具体负责本业务部门所使用的资产的管理,做到“谁使用谁负责”,公共用品制定专门人员负责,约束资产的使用与保管。问责制,根据资产的存量与使用、安全完整情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委托管理制制度建设

如果根据情况实行委托管理资产,应该明确财政部门、受委托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职责分工,将这些分工通过制度加以规范。制度在先,共同执行,以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受托部门和行政单位的积极性。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制度建设是基础。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在严格执行财会法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内部的规章制度,严格资产购置、使用、调拨、报废等审批权限和手续,杜绝在资产管理中的主观随意性。同时建立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既协调配合又相互监督制约的核算机制,加强部门处室间的衔接和协作,使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反馈到财务部门,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手段

(一)资产管理硬手段

资产管理硬手段是指通过改善资产管理的硬环境,如配备先进的办公设施、应用高效便捷的软件等。配备计算机进行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必要手段,信息时代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资产管理信息化是实现有效资产管理的重要途径,而配备较好功能的计算机是实现资产信息化管理唯一手段。同时,资产管理的硬手段还包括自主研发或购买功能齐全的、先进的资产管理软件,注意软件的更新与升级。在此基础上,安装宽带网络,实现信息的完全畅通,加速信息共享。此外,在设置专职的资产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改善资产管理部门的其他办公条件。

(二)资产管理软手段

“理念”指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在认识一件事物或事件的时候,只有具备正确、合理的理念,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得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资产管理软手段是指通过狠抓以人为本的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如新公共管理、职能渗透式管理、精细化管理等,实现资产的管理目标。(1)人本管理理念。人本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根本的管理理念。在所有因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调动好了人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建立从上到下的人管人的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人为中心,实现责任到人的管理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有效地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成本。所以,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是重要的管理手段。(2)新公共管理的理念。新公共管理(NPM,New Public Management)运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新西兰,其理念是在不断推进政府职能市场化和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基础上,主张将私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引入公共部门,倡导“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达到追求经济、效率和效益的3E(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目标。新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从传统的行政“旧管理”(Administration)到商业化的“新管理”(Man-agement),包括在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个人行为方面的诸多变革。在实施过程中,新公共管理要求:在政策制定层面,对总支出进行战略性控制并根据各支出项目的优先次序安排预算;在操作层面,执行与个人责任制相结合的充分授权,关注成效;在信息支持方面,建立高效的支持决策的信息系统,包括预算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和国库监控系统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虽然不像企业那样追求利润,不计算成本,但以尽可能少的资产消耗实现尽可能多的办事效益,少花钱多办事,是公共部门工作的指导方针,将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引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才能达到资产管理的经济、效率和效益的3E的管理目标。(3)职能渗透管理理念。职能是某一部门或岗位人员应该完成的工作职责。渗,是指液体慢慢地透入或漏出。透,是指穿通,通过。而渗透,则比喻一种事物或者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职能渗透就是指不同工作部门或不同岗位的人员,为了实现某一工作目标而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涉及多单位、多部

第3篇:单位资产管理情况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本单位的公共财产,是其履行社会职责的重要基础,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有助于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其服务能力。但是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忽视了资产管理和监管,导致资产流失严重。因此,需要制定有效措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建设。

一、管理方式集中化

行政事业单位采取集中方式进行资产管理,权力主要集中在财政部门。实施管理方式集中化,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预算集中化管理。财政部门具有资产预算集中管理权,资产预算需要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批,通过后才能加以实施,否则无法对部门的资产进行购置,应该从资产入口掌握控制权。

第二,产权独家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产权统一归财政部门独家管理,各单位只拥有资产占有权和使用权。各单位需要进行产权登记,明确产权使用者和所有者,财政部门有权对资金的来源和使用进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合理使用资产,禁止擅自处理资产,也不能随意更改资产使用性质。

第三,收益专户管理。对单位购置的资产或政府拨付的资产所产生的收益进行专户管理,采取收支两条线的方式,不能出现坐收、坐支等现象。

二、管理机构专业化

行政部门一般都重视资金管理,忽视了资产管理,即重视财政拨款,忽视了拨款使用;重视资产购置,忽视了资产使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行政部门缺乏对资产管理的重视,没有构建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而是由其他部门负责管理资产。因此,行政部门需要改变对资产管理的态度,设置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

第一,单位资产管理机构。对于部门设施相对较为齐全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设置专业化资产管理室,而配置不齐全行政事业单位则可以在总务科中设置专业化资产管理小组。配置的工作人员至少需要本科学历,并熟知一些基础的会计知识、统计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知识,同时应该熟悉固定资产的相关知识。较大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较小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对资产进行综合管理。资产管理主要分为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两种类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将使用管理和实物管理结合起来,将财务管理和价值管理联系起来。构建完善的统计报表和台账,建立信息传递管理,定期将单位外部的信息传递到财政部门以及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构具有以下职能:负责资产效率管理、实物管理以及使用管理,将管理信息及时上报,将其作为预算编制和决策制定的依据。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合理配置资产,有效利用资产。

第二,主管部门资产管理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也需要设置资产管理机构,其需要负责本部门的资产管理以及系统内部各部门的资产管理。主管部门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能是:承担财政部门委托的资产管理的责任,合理行使职权;对单位预算进行科学控制,提高资产的实效性,保证预算准确、可靠;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资产信息,充分开发资产潜力;对单位资产使用行为进行监督,提高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对资产管理制度的构建工作进行指导,保证其落实到位。

第三,财政部门资产管理机构。财政部门需要设置专业化资产管理室,对国有资产实施统一管理,其职能是合理配置资产,促使各部门对资产实施有效的管理。通过合理配置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选择合适的配置方式,对资产预算进行控制,综合分析资产使用信息,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监督资产使用和收益等情况。

三、建立国有资产监督体系

各地方应该根据本地实际发展状况,建立一个适合本地发展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结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有法可依。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的监督小组,其主要是对国有资产管理流程进行监督,提高国有资产使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避免出现资产流失和浪费等现象。如果出现非法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应该及时制止,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并上报给上级政府部门,保证其及时制定有效措施进行补救,尽量将国有资产的损失降到最低。对于非法、过度使用国有资产的单位或个人,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组织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国有资产配置标准,对国有资产实施严格的监控,防止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制定配置标准,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实用性、经济性和耐用性为原则,详细记录资产使用情况,便于以后监督部门进行查询。同时,定期在网上公示行政事业单位购置的资产,以便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严禁购置高消费设备或超标准设备,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另外,需要建立多部门协调审批办法,对国有资产使用流程进行监管,提高使用流程的透明性和规范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管理是非常敏感的一个话题,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实施预算集中化管理、产权独家管理、收益专户管理,管理机构专业化,并建立国有资产监督体系,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合法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辛连伟.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思考[J].财经界,2014,06(18):53-54

第4篇:单位资产管理情况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建议 对策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等法规的颁布实施,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逐步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科学,使用有效,处置规范,监督到位,以保证事业单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从采购到报废的全过程的管理,包括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以及资产监督等环节的管理。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科学合理的分配事业单位的资产,物尽其用,减少浪费;能够有效地规范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约束单位人员的行为,保护资产的安全,避免贪污现象的发生;能有效促进资产在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配置,实现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多数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事业单位不允许其从事盈利性的经营活动,资产由政府无偿调拨或由财政预算经费拨款购买;二是领导主要重视年度考核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固定资产管理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甚至没有监督。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采购制度不健全。很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虽然按照《政府采购法》、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等政策法规的要求填报政府采购审批表履行采购报批手续,但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制定固定资产采购制度,资产购置从申报审批到购买验收都由一个人办理,采购审批流于形式,这会造成一些质次价高的资产购入单位,从而影响单位工作的开展;也会出现一些现象,给事业单位的资产或者资金造成损失。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制定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制度,致使资产的实物管理责任不明确,实物资产没有明细台账,单位人员变动时没有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少数干部职工调动或退休后,把自己使用的固定资产据为所有。这样造成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互脱节,给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固定资产处置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没有资产处置制度,会造成单位领导和职工对固定资产处置的法规意识欠缺,资产毁损不能使用的随意处置,资产毁损但经修理还可使用的,不进行修理使用便直接处置或闲置。这些情况的发生,一方面会造成单位资产的账实不符,另一方面会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对资产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由于历史原因,单位领导和职工多数认为预算只是人员经费和运转经费的预算,预算工作是财务部门的事。基于这种认识很多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脱节,造成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没有会同财务部门将资产采购预算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资产的采购没有与预算相结合,这样不利于事业单位从总体上合理配置资源,也不利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资产预算执行力度不够。近年来,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将资产的采购纳入预算编制,但在资产的购置过程中预算却形同虚设,甚至没有预算照样购置资产。究其原因:一是部门预算编制不严谨;二是预算执行没有监督;三是单位领导和资产管理部门预算执行意识淡泊。以上情况导致资产购置随意,不利于单位从总体上安排节约使用财政资金。

没有科学的资产预算编制方法。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编制方法,因而在资产预算编制时,没有充分考虑单位资产使用部门的具体情况,只是由财务部门根据财政预算要求和单位预算经费简单编制,从而导致了资产预算编制极不合理。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不到位

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很多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常抓不懈,加之管理人员少,责任心不强等原因,致使资产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没有得到很好执行。

固定资产监督不到位。由于历史的原因,监督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因素,各级财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单位内部监督部门职责没有很好落实,造成了固定资产监督不到位,导致很多事业单位资产账实不符,甚至出现现象。

三、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组织学习,使单位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财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及外部审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监督,通过监督来加强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单位采购资产必须按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履行政府采购审批手续。经批准后单位要成立资产采购小组负责按批准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采购来的资产由资产使用人和资产管理人员按照政府采购审批表内填列的标准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单。验收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交资产管理人员据以登记资产台账和资产卡片;一份交财务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该制度的建立实施有效地促进了资产的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建立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根据资产管理要求,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或者在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资产管理工作。资产负责人要建立资产台账,并γ恳恢肿什按使用部门、使用人员建立一张卡片进行管理。使用人员变动时必须办理资产使用交接手续后才能办理其他相关事宜。

建立固定资产处置制度。资产因毁损报废等情况需要处置时,由资产使用人提出处置原因情况说明报资产管理负责人,资产管理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核实,根据核实情况填报处置申请表,逐级报单位负责人、主管部门负责人或财政部门审批,经批准后方能进行处置。

(三)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体系

提高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预算管理的认识。首先单位领导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固定资产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让单位广大干部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资产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合规性和严肃性。其次要强化预算约束,对没有纳入采购预算的资产原则上不予采购;若确实需要采购的,资产使用人必须详细说明没有纳入预算的原因,并报单位集体研究批准后购买。

建立科学的资产预算编制方法。事业单位要按财政预算的要求,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成立由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组成的资产预算编制小组,由资产预算编制小组共同编制预算,这样有利于提高资产预算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通过资产与预算的结合,管控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有效缓解单位部门之间资产占有水平不均衡的状况,促进资产配置的合理化,提供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

加大资产预算执行力度。事业单位可以成立资产预算执行小组,成员由单位分管领导、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人员组成,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资产预算的执行。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固定资产监督力度。

首先要从固定资产管理法规层面明确事业单位法人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执行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其次要加大财政部门、内部监督部门、外部审计监督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力度。对制度执行不力的单位,由政府部门对单位负责人进行问责;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相关规定处理。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资产的合理配置、安全完整、高效使用、规范处置有着重要作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预算管理及账务管理相结合。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提供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春燕,苏庆兵.浅议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读书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

第5篇:单位资产管理情况范文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监管,按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要求,根据“金财工程”建设总体规划,财政部决定正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市财政局《关于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金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完成了与“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的衔接。该系统的正式实施,是实现资产管理动态化、预算编制精细化的重要举措,是编制年度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为进一步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管手段提供重要的载体和平台。各预算单位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设计的,遵循横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纵向“中央—省—市—县—乡”的框架。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涉及部门、单位多,工作难度大。各预算单位要加强领导,统一组织,认真做好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培训和指导,为系统有效应用、全面实施提供保障。各部门、各单位业务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要密切配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系统的实施推广工作。

二、服务支持

为保证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区的有效运行,区财政局负责组织做好本区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日常维护、技术支持服务工作。区财政局积极配合做好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技术支持服务工作。

实施过程中,各预算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进行个性化扩充的,原则上应将需求情况逐级上报,经区财政局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市财政局汇总后上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将根据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和业务发展需要,统一组织升级工作,以节约资金和资源,保证系统数据有效衔接。对不能满足需要的其他个性化需求,允许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扩充,但不得改变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技术基本框架。

三、软件版本管理及网络环境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分为“财政及主管部门版”和“行政事业单位版”两部分。为了保证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区财政局使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财政及主管部门版”,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求统一使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行政事业单位版”。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部署在财政内网,支持在线和离线两种数据上报方式。各预算单位通过财政内网完成数据上报,并报送区财政局。在没有网络环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离线方式上报数据。

四、管理固定资产人员的配备

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同时为了方便各预算单位固定资产调剂、租赁、购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工作需要,各预算单位必须选派管理固定资产的专职人员一名,参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培训,以便今后各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时间安排和数据管理

区财政局拟定于2012年2月26日、3月1日为期两天,分两批举办全区各预算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培训班(2月26日镇、办、区直各预算单位及二级机构参加培训;3月1日教体局及二级机构参加培训)。安排本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应于2012年3月1日结束。

第6篇:单位资产管理情况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强化措施

近年来,事业单位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事业单位资产规模也不断扩大,这就对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部分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执行。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对国家资产的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事业资产管理工作,努力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意识缺乏

当前,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工作缺乏有效重视,没有将其纳入到常规管理工作中来,资产管理意识缺乏。再加之当前事业单位市场化程度普遍不高,并没有认识到事业单位资产效益问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对于资产管理较为忽视,对于资产进行会计处理时一些常规的会计手段没有有效使用,从而导致重买轻用及资产配置不合理现象较为常见。

2.资产配置结构有待优化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但由于事业单位市场化程度不高,资产配置结构缺乏合理性,在事业单位不断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投资的多元化导致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存在着随意性和重复性的行为。再加之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对于资产的审批和监管程序缺乏透明度,没有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这就加剧了资产配置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甚至由此导致行为产生。

3.忽视了无形资产管理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更侧重于对实物资产的管理,而对无形资产管理较为忽视。虽然无形资产纳入了会计核算,作为资产的一部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无形资产意识缺乏,对无形资产价值观念较为淡薄,特别是对商标和专利的保护和评估缺乏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在账面记录还是对无形资产进行定位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4.闲置资产得不到充分利用

目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即资产在投资、出租及出借过程中取得的收入需要全部上缴财政,这也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的再利用积极性不高,资产闲置及浪费现象较为普遍。

5.资产缺乏信息化管理

当前,财政部对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要求进行信息化管理。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各地执行情况参差不齐。部分事业单位只是简单的对资产进行录入,不仅在线审批功能没有实现,而且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从而导致资产信息化管理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实现对资产信息的动态管理,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强化措施

1.创新管理理念,提升资产利用效益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要不断进行创新,事业单位需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实际,将资产管理纳入到战略高度,着眼于服务事业单位的现实要求,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统筹规划,将事业单位资产建设、投入、改造及创新都纳入到整体发展中来,从而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资产管理的履行,做到与时俱时,努力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加快推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2.强化规范导向,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要加快对管理机制的完善,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资产使用、调剂、报修及报废等流程的透明度,并针对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的解决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强化资产购买和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确保资产的合理利用。另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还要加强与相关组织单位的交流和沟通,充分的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构建与自身相符的资产制度体系,强化制度的执行及监督力度,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水平。

3.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

无形资产在事业单位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无形资产是资产管理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明确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对无形资产的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要合理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确保无形资产的账实相符。

4.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首先,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把控增加资产的审批环节,避免重复购置。

其次,明确使用单位资产管理的“三级”管理体制,即国家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用、使用。

最后,政府相关部门也可出台相关奖励政策,对合理利用本单位资产获得收益的单位及领导给予部分奖励,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5.加强资产信息化管理

事业单位需要加快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准确对资产变动信息进行录入,实现对所有资产的实时动态管理。重视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水平。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确保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与其他子系统进行有效衔接,实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和有序化,努力提高资产的使用价值。

三、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事业单位资产数量和规模大幅度增加,这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严竣的挑战。因此要进一步κ乱底什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监督,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的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作澎.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根本目标[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2).

第7篇:单位资产管理情况范文

关键词:勘察单位 资产管理 内部控制

一、加强勘察单位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保证资产的完善性和安全性

资产既是保证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更是推动企业今后稳定发展的基础。由此可知,保证资产的完善性和安全性,是当前勘察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迎合全球化经济发展

将勘察单位原始的运营模式进行转变,改变勘察单位组织框架,以实现勘察单位可以迎合全球化经济发展,满足现代市场的各项需要,加大资产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是当前勘察单位首要的任务。

(三)给改企建制提供条件

针对传统勘察单位机制以及管理方式来说,不能满足改制的需求,使得内部监管出现失灵的现象,进而导致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现象。所以,加大勘察单位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力度,是实现改企建制工作的关键条件。

二、当前勘察单位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规范

结合当前的情况来看,勘察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时,缺少一定的规范性,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相关项目会收款项出现缓慢性,导致出现呆账的现象。第二,在进行项目资金管理时,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使得挪用资产的现象出现;第三,固定资产管理缺少合理性,在进行项目资产管理时,没有做好风险控制工作。第四,勘察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存量以及流量管理总是会出现注重构建,轻视管理的状况,对固定资产应用和管理缺少规范性,无法保证固定资产的高效应用。

(二)内部控制存有较多问题

当前,大多数的勘察单位已经构建了内部控制机制,然而,勘察单位指定的内部控制机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内部控制机制自身设置缺少合理性,没有结合勘察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导致内部控制机制无法满足勘察单位的管理需求。另外,因为还没有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文化,勘察单位只能注重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却没有注重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导致内部控制机制如同摆设,空有其表,无实质内涵。最后,大多数的勘察单位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而是一味的采用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使得在实际操作时,不具备操控性,勘察单位资金变量比较大,且涉及的部门比较多,这就给成本分摊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成本控制如果无法得到全面的开展,就会给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加强勘察单位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措施

(一)转变观念,建立新的资产管理体制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勘察单位要想与时俱进,就要制定符合现代化管理的机制,将原始的体系进行突破,转变管理理念,实现管理新转型,构建新型的勘察单位资产管理机制,实现固有资产增值保值的目的。

(二)实现产权明确,责任清晰

国家对所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资产核算、规划、调整以及控制目的,防止出现恶意浪费以及流失的现象。对产权关系进行梳理,落实产前管理工作,保证资产的优化配置,可以确保资产的高效应用。

(三)要加大对经营者的监督和审核力度

勘察单位在进行改制时,需要对改造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控制。避免由于改造操作不合理而给国有资产带来流失,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才能实现国有资产的顺利运作。

(四)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

制定各种资产管理机制,其中包括内部分配管理机制、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评估机制、资产内部监管机制、内部产权管理机制、无形资产管理机制以及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等。

(五)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制定内部会计机制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勘察单位的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并将资产的真正价值进行真实反映,防止出现私自挪用资产的现象,保证资产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管理具备规范性和合理性。

(六)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制

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规划方案,对资产投资、资产应用以及资产调度等行为技能型约制。

制定完善的资产盘点机制,勘察单位需要定期对所有资产进行记录和核实,并且对自查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完备性,规避资产流失的现象出现。

制定资产保全控制机制,以季度为单位对资产数量进行清点,做好资产应用记录。在资产管理、资产风险以及资产保障等环节中全面落实内部控制。在进行资产转让或者报废时,需要开据审批手续。

落实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对资产入库、应用、清点、保管以及处理等多个环节开展内部控制工作,避免出现资产盗用、损坏、流失现象。

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构建明细账、总账以及财务报表,对单位固定资产转让环节进行集中管理,仔细核实固定资产变动信息,保证固定资产账实一致。

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资产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全程参与到资产管理、验收等工作中,同时还要对资产转让以及资产投资等环节进行全面监管,进而提升资产的应用安全性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大勘察单位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力度,不但可以提升勘察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保证勘察单位的资金安全,同时还能推动我国勘察单位的稳定发展。但是结合当前的情况来看,勘察单位在开展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时,总是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勘察单位资金管理水平。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采取建立新的资产管理体制、实现产权明确、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制等方式,来推动勘察设计单位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共组的顺利开展,进而给勘察单位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姚华.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 新经济,2014

第8篇:单位资产管理情况范文

一、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变化

现行的会计制度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1)资产管理和员工绩效评价相互关联。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绩效评价,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条件。通过将员工绩效和此项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进而激励员工,调动其参与积极性;(2)固定资产折旧。新会计制度中提出了“虚提”折旧,具体是通过非流动资产基金以及累计折旧进行。具体落实时,行政单位要明确固定资产的性质,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资产折旧的年限,采取相应的措施;(3)固定资产分类的变化。现行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了规范细致划分,资产类别更加明晰;(4)固定资产的确认。新会计制度执行下,使得设备的单位价值得以提高。

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说,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制度不完整。因为固有资产概念相对模糊,制定资产管理政策时缺少全面性,需要不断补充,进而完善管理制度。通常来说,行政单位购买固有资产必须按照相应的程序,由于部门责任不够明晰,购进固有资产时,没有做好统计和管理,进而影响着资产管理效率;(2)监管不到位。对于固定资产的购进以及使用,缺少有效监督管理,进而难度保证采购结果;(3)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方面,存在着浪费和毁坏等情况。究其原因,是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产生了很多漏洞,因此需要加以完善。

三、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策略的总结

(一)加强领导,增强认识

对于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有效改善和处理,必须要加强领导,增强管理人员的认识,明确划分资产管理的职责和内容,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具体实践中,行政单位管理者必须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增强管理的责任感以及紧迫感。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同时提高资产利用率。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产配置率

在具体实践中行政单位加强资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必须要加强预算管理,全面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具体措施如下:(1)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和需求,建立预算管理制度。进行部门预算的编制,要充分融合固定资产预算,并且加强和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联系,积极配合政府采购,最大程度上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充分利用资产预算以及统计报告,做好资产的全面分析,科学合理评价资产使用效益,保证资产预算和各个单位职责的一致性;(2)科学合理计划资产采购和配置。制定的预算和资产购置计划,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满足实际需求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节约。根据资产配备的具体情况,按照使用标准合理进行资产配置,盘活现有的资产,减少积压浪费情况的发生。加大资产采购管理,通过项目可行性论证分析,强化对采购随意性的把控。

(三)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

新形势下,为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必须要积极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在具体实践中,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要积极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推广应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水平。除了提高管理的精准度以外,积极建立资产信息共享平台,发挥资产管理的效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强化,要从多个层面入手,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在具体实践中,要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更新管理办法,践行科学化、规范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全面提升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艳梅.新会计制度下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时代金融,2018(21):172-173.

第9篇:单位资产管理情况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一、如何界定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是国家产生以来资产存在的一种普遍形式,就是指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国有经济资源。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国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草案)》明确指出:本法所称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形成的资产及其收益,包括拨款、接受馈赠而形成的资产,包括凭借国家权利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或财产权利。狭义的国有资产,指经营性国有资产,即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权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原则:一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二是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三是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原则:一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单位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二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三是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的、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包括:1.行政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2.国家调拨给行政单位的资产;3.行政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4.接受捐赠的资产;5.其他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包括:1.国家调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2.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3.接受捐赠的资产;4.其他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四、我区的实际管理情况

(一)集中精力,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固定资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清查登记,摸清了我区现有国有资产情况,增强了各单位对资产管理的意识,进而推动了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统一调剂使用机制。为促进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统一调剂使用制度。一是要以财务决算统计数据为基础,摸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和有关费用开支情况,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资产配置与费用定额标准;二是要加快预算支出改革步伐,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与费用定额管理制度。防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闲置浪费;三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定期清查核对制度,切实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用苦乐不均、大量闲置或出租出借等问题。

(三)建立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不仅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有效依据。为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提供了最资产的数据。另外通过资产的使用效率分析,可以发现闲置资产的数量与分布,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库,加强对国有资产数据的统计、分析,提高资产利用率。

(四)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和占用权确认制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通过资产年报、产权年检等管理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真正做到家底清晰、动态管理。

(五)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政府采购部门协同联动,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做重要补充。对经过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单位必须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登记。以便核查,否则不予采购。

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思路

(一)继续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首先,应建立产权管理的法律责任制度。应尽快制定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有关法规。通过建立法律责任制度,明确单位的责任,规范单位的行为。其次。通过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和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进行监督。再次,强化单位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发现资产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行政事业性资产的购建、配置、使用、划拨、转让等处置,都要按制度规定加强监管,进行组织、控制、服务、协训

、审核和报告,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二)建立公正、公开的资产转让机制。在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须要做到:第一,公正评估。第二,公开转让。第三,公开拍卖。形成国有资产转让中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公开公平竞争局面。减少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

(三)加强对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理财的本领。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是国有资产的直接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负有重要的责任。要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提高看家理财的本领以及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而不受侵犯。

(四)政府经费预算、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相结合,避免资金浪费。财政部门在做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管理状况,避免单位已有某种资产闲置,结合政府采购,对单位进行采购的资产结合国有资产部门进行审核。可避免重复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