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范文

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

第1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范文

仅供参考

为保证有效平稳处置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中,实现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密防范、妥善处置,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提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信息资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公安部《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本系统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机理和发生过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3)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袭击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县上分类情况。

(1)i级、ⅱ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局大规模瘫痪,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需要县级各部门协调解决,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2)ⅲ级。某一部分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属县内控制之内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3)ⅳ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使用效率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系统发生或可能导致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五)工作原则

1、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在法律、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提高素质,快速反应。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3、以人为本,减少损害。把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公共财产、信息资产遭受损失。

4、加强管理,分级负责。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加强部门间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5、定期演练,常备不懈。积极参与县上组织的演练,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确保应急预案切实有效,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

二、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体系

成立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局党委书记、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局分管领导,成员包括:信息全体人员、各通信公司相关负责人。

(二)工作职责

1、研究制订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政策,协调推进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

2、发生i级、ⅱ级、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后,决定启动本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属于i级、ⅱ级的,向县有关部门通报并协调县有关部门配合处理。

3、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检查、指导和督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4、指导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科学研究、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5、及时收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对可能演变为i级、ⅱ级、ⅲ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及时向相关领导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6、负责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持,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和先期处置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要进一步完善各重要信息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测、预警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和可能引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在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按紧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向领导汇报。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实行态势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重要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应确立2个以上的即时联系方式,避免因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发生后,必要的信息通报与指挥协调通信渠道中断。

3、及时上报相关网络不安全行为:

(1)恶意人士利用本系统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2)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

(3)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

(4)网络安全状况、安全形势分析预测等信息。

(5)其他影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信息。

(二)预警处理与预警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系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协作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在2小时内进行风险评估,判定事件等级并预警。必要时应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向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2、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救援,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技术人员应及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

(三)先期处置

1、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及时请技术人员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必要时采用断网、关闭服务器等方式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向上级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通报。

2、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在接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最新发展态势。对有可能演变为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技术人员处置工作提出建议方案,并作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况决定现场指导、组织设备厂商或者系统开发商应急支援力量,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有可能演变为ⅱ级或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要根据县有关部门的要求,上报县政府有关部门,赶赴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支援力量,积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

(一)应急指挥

1、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要迅速建立与现场通讯联系。抓紧收集相关信息,掌握现场处置工作状态,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处置方案,调集和配置应急处置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统一指挥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2、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的,立即在现场开设指挥部,并提供现场指挥运作的相关保障。现场指挥部要根据事件性质迅速组建各类应急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支援

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可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置工作需要,及时申请增派专家小组和应急支援单位,调动必需的物资、设备,支援应急工作。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的有关人员要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协助开展处置行动。

(三)信息处理

现场信息收集、分析和上报。技术人员应对事件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及时将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损失情况及处置工作等情况及时报领导小组,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符合紧急信息报送规定的,属于i级、ⅱ级信息安全事件的,同时报县委、县政府相关网络与信息安全部门。

(四)扩大应急

经应急处置后,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应实施扩大应急行动。要迅速召开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根据事态情况,研究采取有利于控制事态的非常措施,并向县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五)应急结束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经应急处置后,得到有效控制,将各监测统计数据报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领导批准后实施。

五、相关网络安全处置流程

(一)攻击、篡改类故障

指网站系统遭到网络攻击不能正常运作,或出现非法信息、页面被篡改。现网站出现非法信息或页面被篡改,要第一时间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取证并对其进行删除,恢复相关信息及页面,同时报告领导,必要时可请求对网站服务器进行关闭,待检测无故障后再开启服务。

(二)病毒木马类故障

指网站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存在安全隐患。

1)对服务器杀毒安全软件进行系统升级,并进行病毒木马扫描,封堵系统漏洞。

2)发现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要立即对其进行查杀,报告领导,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上报。

3)由于病毒木马入侵服务器造成系统崩溃的,要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数据恢复。

(三)突发性断网

指突然性的内部网络中某个网络段、节点或是整个网络业务中断。

1)查看网络中断现象,判定中断原因。若不能及时恢复,应当开通备用设备和线路。

2)若是设备物理故障,联系相关厂商进行处理。

(四)数据安全与恢复

1.发生业务数据损坏时,运维人员应及时报告领导,检查、备份系统当前数据。

2.强化数据备份,若备份数据损坏,则调用异地光盘备份数据。

3.数据损坏事件较严重无法保证正常工作的,经部门领导同意,及时通知各部门以手工方式开展工作。

4.中心应待数据系统恢复后,检查基础数据的完整性;重新备份数据,并写出故障分析报告。

(五)有害信息大范围传播

系统内发生对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电子邮件、短信息等网上服务中大量出现危害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有害、敏感信息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报经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启动预案;或根据上进部门要求对网上特定有害、敏感信息及时上报,由上级职能部门采取封堵控制措施,按照市上职能部门要求统一部署启动预案。

(六)恶意炒作社会热点、敏感问题

本系统互联网网站、电子公告服务中出现利用社会热点、敏感问题集中、连续、反复消息,制造舆论焦点,夸大、捏造、歪曲事实,煽动网民与政府对立、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情绪,形成网上热点问题恶意炒作事件时,启动预案。

(七)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地互联网遭到网络攻击

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系统互联网遭受网络攻击时,启动预案。要加强值班备勤,提高警惕,密切注意本系统网上动态。收到信息后,及时报警,要迅速赶赴案(事)发网站,指导案(事)件单位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同时收集、固定网络攻击线索,请求县上技术力量,分析研判,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做好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记录,协助网站恢复正常运行并做好防范工作。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迅速采取措施,抓紧组织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统计各种数据,查明原因,对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恢复重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认真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组织实施。

(二)调查和评估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财产损失状况和总结经验教训,写出调查评估报告。

七、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领导小组各成员应保证电话24小时开机,以确保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联系到位。

(二)应急装备保障

各重要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时应事先预留出一定的应急设备,做好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应急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调用。

(三)应急队伍保障

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队伍。选择若干经国家有关部门资质认可的,具有管理规范、服务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我县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社会应急支援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必要时能够有效调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保障力量,进行技术支援。

(四)交通运输保障

应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交通工具,确保应急期间人员、物资、信息传递的需要,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由领导小组统一调配。

(五)经费保障

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金,应列入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切实予以保障。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互联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事关国家安全、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敏感性,建立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

(二)妥善处置。

正确区分和处理网上不同性质的矛盾,运用多种手段,依法开展工作,严厉打击各类涉网违法犯罪活动,严守工作秘密,严禁暴露相关专用技术侦查手段。

第2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范文

关键词:高校 校园网 网络监控 安全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3-060-02

目前,高校校园网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服务,但由于网络的开放互联和共享的特性, 使得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要加强高校网络安全维护校园网安全稳定运行,就需要从管理机制的建设入手。

一、制定健全可行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机房安全管理

第一,出入机房制度。网络中心机房是数据管理中心,非本区域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机房,外来人员只能在机房廊道进行参观,未经允许禁止进入网络机房。

第二,机房设备管理。所有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关闭UPS电源、市电开关与交换机设备。全部网络设备都要接入UPS。相关管理员负责机房服务器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不得擅自操作职责范围外的网络设备。维护机房用电网络设备时要带防静电手套。机房内的网络设备要干净整洁,电源线路与网络线路要分开排线,各种网络设备要实行标签化管理。机房内所有设备要有管理日志。

第三,机房卫生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要保持机房的干净、整洁,要做到防尘、防潮、防静电,所有人员禁止在机房内吸烟。

第四,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中心管理人员要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保证机房的设备与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止任何危险的发生。机房要设立安全责任制度,设立组长、组员,各司其职,专人专岗,按照制度规范进行安全检查。安全用电,按照操作程序操作各种用电设备,禁止超载,管理人员离开工作岗位时,应检查好用电器的安全,重要岗位要全天候有人员在岗值班。爱护机器设备,不得随意拆卸机器,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挪动设备,不得将设备外借。机房走廊严禁摆放杂物,要保证逃生通道的畅通。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采取定期与抽查的方式进行安全检查,防止事故发生。

2. 入网管理制度

接入互联网的单位与个人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遵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不得利用互联网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任何组织与个人不得在网上危害国家与社会安全的信息,不得从事破坏网络安全的活动。高校校园网要严格遵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暂行管理办法》,遵守入网用户守则,定期对本校网络秩序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违规行为要及时上报和改正。

3. 网络维护制度

为了保证高校网络的健康运行,要定期对网络进行维护,主要包括:

第一,维护的方法。高校校园网要按照不同的部门进行维护。其中,网络管理中心作为核心部门主要负责总服务器,核心网络设备与传输线路的维护。机关、各院系分别设立网络管理部门,安排专人进行本级的服务器、网络终端维护。网络管理中心对机关、院系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

第二,设备的维护。网络设备是校园网能否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主要包括:大型机,路由器,交换机,机柜等等。这些设备主要有网络中心负责维护保养,相关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排查,做好设备的备份,定期修改维护密码,并记好维修日志。

第三,服务器的维护。服务器是网络中心的关键设备,包含高校的重要信息数据。服务器由网络中心总服务器与各院系单位的二级服务器构成。网络中心人员要每日检查服务器的运行情况,各院系单位也要定期检查服务器的运行状况,网络中心管理人员要不定时检查指导下属二级服务器的运行情况,做到及时排查,及时备份,使校园网路安全运行[40]。

此外,服务器只能安装规定的系统软件,严禁私自安装其它任何软件程序,严禁重要服务器连接网络。

第四,网络线路与终端设备的维护。网络线路负责数据的传输,是高校网络安全构建的基础,未经管理部门同意,严禁更改线路。如线路发生问题,则上报本级网络管理人员或网络中心管理人员。相关人员应及时查找问题,排查故障。如果网络终端设备发生故障,则按照相关责任人进行检修或者更换。

4. 值班制度

网络中心与各二级网络本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值班制度,安排专人值班。各级值班人员要遵守值班守则,坚守岗位各尽其职,遇到网络安全问题要逐级上报,尽力排查,并记录好没每日的值班日志。

5. 管理员职责

网络中心管理员负责高校校园网的整体管理维护工作,并为二级网络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网络中心管理员负责网络中心服务器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二级网络单位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的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各级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学习新的网络管理技术,确保各级网络设备都能安全平稳的运行。

6. 违规处罚管理办法

为了使校园网健康稳定的运行,制止一切利用网络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网名的正当合法利益,特制定以下的违规处理办法:

当违规行为较轻时,应通报违规人的单位,并令其做出书面检查,暂时停止其校园网的登录权限两周以上。当违规行为严重时,对违规人给予行政处分,取消其校园网账号,危害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如违规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进行赔偿。

二、建立校园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管理机制

对待突发事件的处置办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处置方法。对待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分为事故发生前和发生后两种不同的情况:

(a)事故发生前。网络中心与各级主管部门要制定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办法,建设事故管理系统,进行事故评估,制定紧急事故通道,确保一旦发生事故,网络备用通道的畅通。平时还应加强处置突发事件演练,在真正的事故中做到有条不紊,把损失降到最小。

(b)事故发生后。发生网络安全事故时应立即采用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上报主管部门,采取最合理科学的处理方法,及时排查事故,确保网络在最短的时间恢复运行。

第二,处置步骤。

(a)及时发现事故。各级网络部门要遵守各项规定,以确保在最早的时间发现突发网络事件。

(b)启动应急预案。当网络突发事件发生时药剂师启动应急措施,按照预案进行紧急处理。

(c)应急处置措施。网络突发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与人为破坏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方式也有不同。

当网络事故为自然灾害引起时,应根据实际,先保障信息的安全,而后在保护网络设备。

当由于人为的原因对网络进行恶意的破坏时,要分析其损坏途径,迅速切断恶意链接,而后对损坏的数据进行修复,同时配合公安机关抓捕破坏分子,按照相关法律给予制裁。

第三,保障方法。网络突发事件处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困难的系统性工作,因此高校网络主管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平时与遇到突发事件时的保障工作。

(a)对人员的保障。高校主管领导要重视技术人员的培养,建立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b)对技术的保障。平时要对网络设备进行保养与维护,做好相关备份,保障重要信息安全,做好遇突发事件的技术保障。

(c)对物资的保障。做好校园网经费的预算与保障,确保资金对技术、人员、设备的支持。做好突发事件资金保障预算,确保应急保障工作的顺利,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加强对校园网用户的内部网络监控机制的建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暂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为保证高校校园网安全运行,应制定网络信息监控制度。高校校园网是向校内传输信息的平台,为校内用户使用网络提供各种服务,所有使用者不得从事任何违法犯罪,侵害集体或他人利益的活动,具体的监控措施如下:

第一,对服务器的监控。网络服务器包括FTP、WEB、邮件、数据库等服务器,大量数据信息要经过这些服务器,因此保证它们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高校各级网络部门要采取监控手段,确保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各级管理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恪尽职守,杜绝各种危害网络健康的现象发生。

第二,对各部门的监控。各网络主管部门要成立本级的网络工作小组,派专人负责网络信息监控工作。各负责人员要掌握本部门的网络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上报相关部门,以确保本部门网络的安全运行。

此外,在网络平稳运行时,可以通过IDS入侵检测系统,IPS入侵防御系统,安全侦测与监听系统等内部监控措施保护网络安全。通过这些内部监控措施,可以提高网络的防御水平,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证网络正常运行。还可以通过使用网络管理软件,日志记录软件等分析工具,辅助分析网络安全请情况,从而完善内部监控机制,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总之,高校校园网的网络安全是一项综合的工程,要进行多角度主动的防范。在网络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的环境下,校园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加强软件安全监控,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等针对网络安全的措施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校园网的管理者要多角度维护防范,减小危险的发生率,最大限度的维护校园网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徐云娟,校园网安全技术的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8

[2] 韩晓雨,韩东.高校网络管理浅谈[J].科技信息,2011(3):76

[3] 张娟,高校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信息通信,2012(3):172-173

The Consolidation?of?the?Management?Mechanism?of the University?Network?Security

第3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隐患;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放性特点和人们的不规范使用行为使电脑容易被攻击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因此,科学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措施对于避免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

1.1计算机病毒入侵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虚拟的程序,是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首要隐患。病毒包括网络病毒和文件病毒等多种类型,具有较强的潜伏性、隐蔽性、损坏性和传染性等特征,如果计算机遭到病毒入侵,一般的杀毒软件并不能彻底清除计算机病毒。

1.2黑客入侵

黑客入侵是常见的一种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黑客非法入侵到用户的电脑中,窃取用户的网络数据、信息,删除用户数据、盗走用户的账户、密码,甚至财产等。此外,黑客向目标计算机植入病毒时,会导致电脑死机、速度变慢、自动下载、瘫痪等现象,造成系统信息的流失和网络瘫痪。

1.3网络诈骗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互通性、虚拟性和开放特性,给很多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不法分子通常针对计算机使用者进行网络诈骗,主要通过淘宝、京东等网络购物平台、QQ、微信等网络交友工具、手机短信等手段散播虚假信息,使防骗意识薄弱的网民掉进网络陷阱之中,进而造成其财产安全受损。

1.4网络漏洞

大部分软件都可能会发网络漏洞,一旦网络漏洞被黑客发现,很快就会被攻击,其中恶意扣费攻击尤为严重。现在比较热门的App软件中有97%是有漏洞的,网络漏洞一般存在于缺乏相对完善的保护系统的个人用户、校园用户以及企业计算机用户中,主要是因为网络管理者的网络防范意识薄弱,缺乏定期系统检查和系统修复,导致网络漏洞被暴露甚至扩大,从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2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解决措施

2.1建立防火墙安全防范系统

防火墙是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数据和信息的传输以及访问操作都要经过防火墙的监测和验证,以防止黑客入侵、病毒侵染、非正常访问等具有威胁性操作的发生,进而提高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对保护信息和应用程序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用户应当建立防火墙安全防范系统,及时安装更新防火墙软件的版本。

2.2定期升级防病毒和杀毒软件

防病毒软件是做好计算机防护工作的必要安全措施。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滞后及功能不全的杀毒安全软件将大大增加系统被病毒入侵的机率,因而为了降低病毒入侵的风险,用户最重要的是选择具有优良的安全性能、包含自动报警功能的防病毒和杀毒软件,定期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以保护系统。

2.3引入新型的网络监控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维护系统的防护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引入新型的网络监控技术。比如:①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将重要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②用户需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的权限设置,建立认证体系等措施方式设置密码和访问权限,控制访问过程,及时对窗口进行安全检查,防止非法入侵,盗取信息,保证网络系统的外部安全性。此外,新兴的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也是继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重要防护关口。

2.4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为了妥善应对和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是必不可缺的管理措施。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度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①及时对应急预案做出科学调整和动态更新,及时改进可行性低的地方,使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应急效果。②在以往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案例的角度上分析网络安全事件的原因和技术短板,细化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③成立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小组,落实安全责任制,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演练,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保障重要网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2.5加强安全防范教育,提高用户防范意识

人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极为薄弱,大多数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是由用户使用不当造成的,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对计算机用户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应该定期组织公益性的安全知识教育讲座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对网络安全知识不合格的人应当进行再教育和再培训,制定安全教育责任制,提高用户防范意识。此外,用户更要从自身做起,树立网络信息安全危机意识,自觉增强防范意识,定期查杀病毒,及时更新安全管理软件,不轻易信任陌生人的信息等。

参考文献

[1]意合巴古力,吴思满江.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及管理方法[J].网络与信息工程,2016(9):69~70.

第4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范文

[关键词]网络安全、木马僵尸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374-01

一、背景

工信部保[2009]157号《木马和僵尸网络监测与处置机制》指出,木马是指由攻击者安装在受害者计算机上秘密运行并用于窃取信息及远程控制的程序。僵尸网络是指由攻击者通过控制服务器控制受害计算集群。木马和僵尸网络通常都包括控制端和被控端两部分。木马和僵尸网络是造成个人隐私泄露、泄密、垃圾邮件和大规模拒绝服务攻击的重要原因。2009年2月,一款名为“猫藓”的恶性木马下载器在我国境内大肆传播,感染了数百万台主机。该病毒通过下载一些热门网游、QQ以及网上银行的盗号木马,盗窃用户网游及网上银行的账号和密码,对互联网个人隐私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木马和僵尸网络的存在不仅侵害了用户利益,造成经济损失和用户隐私信息泄露,并且严重威胁运营商网络安全稳定和日常业务开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因此,在日常网络运行维护管理和定期的自检自查中加强对木马的监测与评估,防止木马窃取敏感信息,保护重要数据,不仅成为当前信息网络安全监管或维护部门的重中之重,也应该成为运营商的首要任务。

二、系统建设必要性

根据工信部保[2009]157号《木马和僵尸网络监测与处置机制》,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以下简称CNCERT)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负责对木马和僵尸网络进行检测、分析、通报,协调处置传播服务器、控制服务器和攻击源。

2.1CNCERT对木马和僵尸网络的监测和通报

1、CNCERT、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负责对木马和僵尸网络进行监测。

2、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按照本机制第七条对监测到的事件进行分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事件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报送通信保障局,同时抄报CNCERT;一般事件应在发现后5个工作日内报送CNCERT。报送内容包括:控制端IP地址、端口、发现时间及其使用的恶意域名。

3、CNCERT汇总自主监测、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报送和从其他渠道收集的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分级。对于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事件,CNCERT应在2小时内向通信保障局报告,并及时通报相关通信管理局。通信保障局认为必要时,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研判。事件情况及研判结果由通信保障局直接或委托

CNCERT通报相关单位。对于一般事件,CNCERT应在发现后5个工作日内通报相关单位。事件通报内容包括:

(1)威胁较大的木马和僵尸网络IP地址、端口、发现时间、所属基础电信运营企业。

(2)木马和僵尸网络使用的恶意域名。

(3)木马和僵尸网络的规模和潜在危害。

2.2对木马和僵尸网络的处置和反馈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接到CNCERT木马和僵尸网络事件通报后,应按如下流程处理:

1、通知与木马和僵尸网络IP地址和恶意域名相关的具体用户进行清除,并跟踪用户处置情况。对于域名注册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根据《中国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2、反馈用户的处置情况。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事件的处置情况应在接到事件通报后4小时内向CNCERT反馈,一般事件的处置情况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CNCERT反馈。反馈内容包括:用户已处置的IP地址和恶意域名、单位名称、用户未处置的IP地址和恶意域名及未处置的原因。

3、监测单位验证处置情况:

(1)对于CNCERT自主监测的事件,由CNCERT对处置情况进行验证。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事件应在接到处置单位反馈后2小时内向处置单位反馈验证结果,

一般事件应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验证结果。

(2)对于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监测到的事件由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自行验证。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事件应在接到CNCERT事件通报后6小时内向CNCERT反馈

验证结果,一般事件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CNCERT反馈验证结果。

4、对于未处置或经验证仍存在恶意连接的木马和僵尸网络IP地址和恶意域名,按如下方式处置:对于重要信息系统单位,向通信保障局反馈用户相关情况,抄报CNCERT,由通信保障局或当地通信管理局书面通知其主管部门。对于其他单位用户和个人用户,应依据与用户签署的服务协议、合同等进行处置。

5、对于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事件的处置情况,CNCERT应在接到处置单位反馈后2小时内向通信保障局和相关通信管理局反馈处置结果,一般事件处置情况由CNCERT每月汇总,按照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有关办法通报监测和处置情况。

三、系统建设目的和原则

3.1系统建设目的

通过木马和僵尸网络监控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对互联网中木马和僵尸网络的实时监测预警、趋势分析等,具备覆盖互联网内的木马和僵尸网络监测能力。

3.2系统建设原则

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的建设采用统一规划、集中部署、逐步推进的原则,实现对全网的集中分析和处置。具体来说,系统建设包括如下要求:

(1)先进性

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在技术构架、选用技术标准方面,应该充分考虑技术和方案的先进性。

(2)安全性

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对中国电信互联网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建设和维护必须考虑系统自身的安全性。

(3)开放性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必须采用功能模块化、接口开放化的策略。

(4)高可靠性

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在规划和建设中必须考虑高可靠性。

(5)可扩展性

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的建设需充分考虑在结构、容量、通信能力、产品升级、处理能力、数据库、软件开发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6)快速开发,易于维护

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的建设应易于实施和维护,具有高品质、高效率、高扩展性与高重用性。

(7)分阶段逐步建设

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是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分阶段逐步建设,初期部分检测,后期根据检测效果及防治需要,可逐步实现全部流量检测。

四、系统架构

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可采取两级建设,第一级在集团总部建设集中管理平台,同时,根据各省的具体情况,在各省建设相应的监测分析模块,两级之间通过IP网络进行连接。其中,集中管理平台实现策略的统一管理和、资源的集中调度;各省的监测模块通过对各省的恶意代码事件进行有效的监测,从而对各省的木马和僵尸网络恶意事件进行监测。在各省省出口链路侧部署分光器,以实现对原始流量数据的采集。原始流量数据经由监测分析模块处理后,监测分析模块将病毒样本以及日志文件通过骨干路由器、CN2上传至集团的集中管理平台。集中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本次工程在集团建设一个木马和僵尸网络监测系统集中管理平台,负责对收集省份的恶意事件统计数据,同时负责与CNCERT平台的接口,保存病毒库以及日常的分析报表数据。新建的集中管理平台与省里设置的监测分析模块通过CN2进行互联。

第5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范文

近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了“2015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简称“2015年态势综述”),对2015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的总体形势和主要特点进行了和说明。来自政府机构、重要信息系统运行部门、电信运营企业、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互联网和安全企业、应用商店等53家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出席了会。

CNCERT监测发现,2015年针对我国域名系统的DDoS攻击流量进一步增大。2015年4月,我国某重要新闻网站的域名服务器多次遭受DDoS攻击,峰值流量达8Gbit/s,经分析发现此次攻击主要为利用NTP协议和UPnP协议进行的反射攻击,主要攻击源均来自境外;2015年8月,我国顶级域名系统先后遭受2次大流量DDoS攻击,峰值流量超过10Gbit/s。2015年发生的多起针对重要域名系统的DDoS攻击均未对相关系统的域名解析服务造成严重影响,反映出我国重要域名系统普遍加强了安全防护措施,抗DDoS攻击能力显著提升。

2015年,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共收录工控漏洞125个,发现多个国内外工控厂商的多款产品普遍存在缓冲区溢出、缺乏访问控制机制、弱口令、目录遍历等漏洞风险,可被攻击者利用实现远程访问。这对我国工控安全提出警示,我国工业互联网也可能面临着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此外,APT攻击仍然频繁,针对我国重要信息系统的高强度有组织攻击威胁形势严峻。

2015年态势综述是CNCERT在我国互联网宏观安全态势监测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实践和国内外网络安全动态编撰而成。它不仅对基础网络和关键基础设施设备安全态势进行了说明,而且对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环境进行了较为全面和详细地分析。

整个综述分析了基础网络设备、域名系统、工业互联网等面临的威胁,总结了木马和僵尸网络、个人信息泄露、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拒绝服务攻击、安全漏洞、网页仿冒、网页篡改等网络安全事件表现出的新特点,最后展望了2016年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1.将有更多APT攻击事件被曝光;2.云平台和大数据的安全防护能力;3.行业合作和国际合作需求继续加强;4.物联网智能设备将面临更多网络安全威胁;5.精准网络诈骗和敲诈勒索行为将更加猖獗。

第6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范文

关于做好网络安全自查情况总结为了提高网络安全防控水平,避免和减少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根据县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2020]04号文件《关于做好2020年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结合工作实际,扎实推进网络安全自查工作,积极组织落实,认真对照进行了自查,对交易中心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为保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交易中心先后为各职能股室分别配备了信息化工作办公电脑,安装办公软件系统及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同时,确定了网络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具体负责信息系统及电脑的日常维护。目前,交易中心各信息系统运行平稳安全,并开始了自查工作,不断完善,查漏补缺。

交易中心网络信息化建设经过不断发展,逐渐由原来的小型局域网发展成为目前实现与省、市、县互联互通网络。

现有信息系统X个,其中网站数X个,业务系统X个,办公系统X个;互联网接口数X个,其中中国电信接入口X个,中国移动接入口X个;建立门户网站域名为:XXXXX,IP地址段为:XXXX。

二、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落实情况

交易中心完善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为了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护单位网络系统的安全,按照省市关于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招标工作要求,中心分节点、按步骤扎实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招标进程,进一步夯实交易服务设施,在开评标室配备了相应的音像、投影、电脑、高清摄像头、音视频监控等设备,夯实了硬件基础。做好网络安全及设备维护,依据国家有关涉密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认真抓好了安全保密体系建设,做到了物理隔离和专机专用,安装了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做到软件及时升级、打补丁、更新病毒库。使网站可管并可控,达到了网络安全保密要求。全年无失泄密事件,无重要数据丢失现象发生。

(一)网络安全责任落实情况

交易中心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和日常应用操作管理人员,做到了人员到位,责任明确,工作落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中心主任丁显明,副组长为办公室主任,其他单位干部职工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吴兆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网络安全管理日常工作,并设置邹凯为网络信息系统管理人员。保障了网络平台和信息系统的健康平稳运行,为推动中心交易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网络安全日常管理及网络安全防护情况

结合交易中心实际,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在日常管理及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中,要求各股室严格按照以下规定执行,确保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

1.计算机必须设置系统启动密码,密码严禁外泄,避免外部人员登录对本单位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

2.办公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系统备份,以提高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3.不得随意接入网络设备,避免因擅自接入影响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确因工作需要接入网络设备,必须经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允许方可接入。对于移动存储设备,不得与涉密计算机及政务专网以外计算机共用。

4.所有计算机必须安装防火墙,定期查杀网络病毒,防止病毒、不良信息入侵网络、Web服务器,移动存储设备在接入计算机使用前,必须进行杀毒。

5.对重要文件、信息资源、网站数据库做到及时备份,数据恢复。

6.安排专人每周定期检查中心计算机系统,确保无隐患问题,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一步增强了中心网站和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快速性和安全性。

7.不使用无线路由器默认管理地址及口令,并对无线网络采取地址过滤措施。

8.终端计算机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绑定计算机IP对接入互联网、办公系统进行控制,发现不良信息可以定位信息来源。

(三)网络安全应急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

为切实做好网络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预防和控制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交易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交易中心认真落实“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积极处置”的工作原则,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髙防范和救护能力,以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为中心,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积极开展网络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及演练。

深入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组织相关计算机安全技术培训,增强了干部职工对杀毒软件的熟练使用,以及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通过定期对网站上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未发现涉及到安全保密内容的信息,并且上网信息必须由分管领导和具体人员审核和监控,按要求配置了必要的设备,并定期和不定期计算机进行检査。

确保了网站安全、可靠使用。

三是确保计算机使用做到“谁使用、谁负责”;

对交易中心内网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并及时存档备份。

四是当人为、病毒破坏、设备损坏、自然灾害、火灾及市电不正常等因素造成灾害发生时,按照灾害发生的性质,应立即采取组织人员自救或报警,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首先保障数据的安全,然后是设备安全。

不能处理的可以请示相关的专业人员。其它没有列出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灾害,可根据总的安全原则,结合具体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

第7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范文

圆满完成G20杭州峰会等重点维稳安保保障任务

敖大明介绍,按照上级有关G20杭州峰会安保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浙江省通管局确立以通信畅通为基础,以网络安全为重点的信息通信保障总体思路,全力以赴,确保峰会信息通信畅通稳定、网络信息安全可管可控,圆满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实现了万无一失的目标。

此外,面对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较历次规模更大,保障任务更重的新情况,全行业连续作战,实现对大会的全方位高质量信息通信保障,再次保持了“万无一失”的成绩。

在工信部的指导支持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全力推进浙江省维稳管理平台建设。平台从立项到建成投用,历时3个多月,于G20杭州峰会前建成投用,为峰会的顺利召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积极推进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从当前行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确定了两步走的建设方案,第一步建设杭州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第二步建设互联网交换中心。目前,第一步工作全面展开,2017年上半年建成启用。

扎实开展建设网络强国、提速降费和“两学一做”教育

2016年浙江省通管局大力推进基础网络建设、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取得骄人的成绩。

与此同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创建积极推进。杭州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项目启动建设,宁波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建成投用,杭州国际通信专用通道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网络架构全面优化。

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高效的信息通信服务,同时积极采取惠民措施。以G20杭州峰会应急通信保障为契机,高标准配备应急装备,构建完善“天空地”一体的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网,形成了装备精良、队伍精干、预案周全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借势G20杭州峰会保障建成省维稳管理平台,并在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健全和优化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对重点网站的安全监测与风险预警,有效配合处置各类互联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加强技术手段建设,深入开展打防通讯诈骗专项行动。2016年8月份,全省全面实现电话用户实名制。

围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扎实开展“精读原文,深悟原理”学习教育。紧紧围绕提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八个方面要求,开展交流研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全局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持问题导向,把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体现到全面推进机关党的建设上,体现到全面完成各项重点任务目标上。通过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017年围绕一个中心 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敖大明表示,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新阶段,全局各项工作要按照部、省总体部署和要求,立足支撑和服务浙江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这个大局,充分体现行业特点和优势,努力打造“信息通信示范区”,明确“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五项重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即:围绕建设网络强国这一中心任务,突出抓好强网络、强服务、强安全以及推进依法行政促监管创新和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等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进一步加快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快光纤网络改造,积极推广100M以上产品,20M产品超过90%。农村和海岛(行政村)基本实现50M以上接入能力,基本消除8M以下产品。进一步优化网络,提升质量,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4G用户占比超过70%;积极争取5G试验网建设。

M一步提升信息通信服务能力和水平。

以提高用户感知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提速降费”效果。引导企业精准对接用户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年内在全面提升宽带网络接入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资费递减10%以上。

进一步加强应急通信保障,完善省、市、县三级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优化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流程,确保应急通信保障务实管用。

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持续深化技术手段建设。完成“反诈技术平台”整体功能建设,同时顺应互联网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业务广泛应用新形势,适时扩容、升级已有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服务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相关企业强化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业务安全评估、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保护、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

深化依法行政,推进监管创新。

认真执行以案释法、行政程序等规定要求,全面梳理依法行政环节、流程、工作机制,确保依法行政落到实处。以进一步加强用户申、投诉及案件处理为突破口,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和监管创新。从日常申、投诉及案件中查找、发现企业经营和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严格依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和监管工作,促进企业经营和监管工作的创新转型,使依法行政与企业改革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着力于市场环境营造、市场结构调节和运行效率提升,将监管重心从过去主要关注企业具体经营行为转移到更加关注行业以及企业的改革发展上,引导和推动企业更好地融入网络经济,实现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建立减少准入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互联网行业管理新机制。

第8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范文

一、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及人社部、省委省政府、省人社厅、市委市政府及局党组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抓细抓实抓紧各项工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二)做好信息支撑。切实保障各类应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网站、移动应用、12333等渠道,确保人社各项政策的宣传、落地。加强视频会议的联调测试、技术保障、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紧急任务的有效传达落实。

(三)抓住发展机遇。深入分析疫情防控给信息化发展提出的要求及带来的机遇,进一步发挥优势,推进经办大厅、网上服务、移动应用、自助终端、12333等服务方式的有序衔接,加快实现线上线下服务联动。

二、加快社会保障卡应用建设

(一)完成发行任务。大力推进电子社保卡签发工作,确保完成2020年发卡和电子社保卡签发目标任务。稳步推进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发行工作,制定发行计划和工作方案,做好国产密钥服务系统建设,确保第二代社会保障卡向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平稳过渡。

(二)提升服务能力。完成省政务服务网、皖事通上社会保障卡服务事项的对接,实现社会保障卡网上申领、邮寄发卡、即时补换、线上启用等服务的一网通办。继续协调合作银行推进“一站式”服务网点建设,快速发卡网点覆盖所有县区和县区全部合作银行,每个县区至少设立2个快速发卡网点。开展“清卡行动”,摸清超期未发、死亡未注销等卡片数量,建立回收处理机制,确保应发尽发、应销尽销。

(三)加大应用拓展。开展人社领域待遇用卡专项提升行动,加大各类就业补贴、农民工工资等待遇进卡覆盖面,拓展社会保障卡在职业培训、人事考试等领域应用。推进全市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贯通实体卡与电子社保卡应用,依托电子社保卡集成人社各类“线上”应用,推进社会保险“线上”缴费,完善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线上”认证,加大医院门诊和住院电子社保卡扫码支付结算宣传,推进电子社保卡与“安康码”互联互通互认。

三、深入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

(一)做好“省集中”建设。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做好智慧就业、社会保险、劳动监察、人事人才、基金财务等“省集中”信息系统推广实施,配合做好社会保险数据整理、数据上报、需求调研、开发测试、数据转换、系统切换、风险防控及使用操作等方面工作,提高信息系统建设成效。

(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拓展网上服务、移动应用、自助终端、12333咨询服务电话等多渠道便捷服务,整合统一全市人社“线上”服务平台建设及公共服务应用接口标准,加大信息化协同和数据共享,加强与省政务服务网、皖事通、省人社公共服务平台等系统对接,积极推进各类业务“网上办”和“掌上办”。

(三)加强软硬件平台运维。继续完善社保核心平台系统,完成电子社保卡扫码登录及疫情防控期间各项政策落地系统改造工作。加强数据中心机房规范化管理,做好软硬件设备和环境设备运维,完善信息化固定资产台账,确保各类软硬件基础平台稳定运行。

四、稳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深入推进“互联网+人社”建设。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作,落实2020年“互联网+人社”重点任务计划。着力完善一体化应用服务建设,探索“大数据”信息资源开发,切实增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努力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能力。

(二)提升12333电话服务能力。推进12333电话咨询服务事业发展,举办好2020年“全国12333统一咨询日”活动。推动12333电话咨询业务购买第三方服务建设,确保综合接通率达到80%以上。加快12333电话查询和业务办理功能建设,探索12333智能服务应用。强化业务政策培训,充实完善知识库内容,努力提升12333电话咨询服务水平。

五、不断强化网络安全保障

(一)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站位,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增强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网络信息安全担当。加强网络安全宣传,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集中学习。

(二)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完成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和整改,加快推进县区业务专网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加强数据库审计和运维管理及网络安全监测技术手段,做好业务终端准入控制和操作人员权限管理,提高基础安全防护能力,防范安全事件发生。

(三)完善安全通报机制。建立完善市县(区)两级网络安全通报反馈、应急处置机制,形成“通报、整改、督查、反馈”闭环,上下联动,共同提高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六、继续加强网信基础建设

(一)加强宏观规划。对标“十三五”人社网信目标任务,逐一清点落实。谋划“十四五”期间人社网信工作思路,开展“十四五”人社信息化课题研究。

(二)加强工作宣传。将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抓实抓好,以社会保障卡宣传工作为重点,把宣传工作贯穿到卡服务的每个环节,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认同感。

第9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范文

关键词: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系统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8)-0092-02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简称ACS系统)已于2014年上半年完成在全国的推广上线。ACS系统是反映社会资金运动、体现中央银行作为资金最终结算者重要地位的核心业务系统,在核算数据全国集中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会计核算扁平化管理、会计核算与监督过程化,更好地保障央行会计核算资金安全。对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履行央行支付清算服务职能,促进金融业稳定运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ACS系统运行风险状况分析

ACS系统作为新建信息系统,有效保障了央行会计核算的资金安全,完善业务处理机制。基层央行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作为ACS系统的业务发起操作端,通过对ACS系统上线运行后运行状况的风险分析,我们认为ACS系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密切关注。

(一)内部控制层面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与内部控制相互影响。一方面,内部控制在为会计核算治理提供合理保证的同时,又促进着会计核算的发展;另一方面,会计核算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还促使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实现内部控制的同时,ACS系统在基层行仍需密切关注和防范处置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内部监督机制。目前,部分人民银行县支行会计部门同时要承担国库会计核算、财务、反洗钱、支付结算、现金管理、发行等多个业务,但是由于会计人员有限,在业务量较多的情况下会出现兼岗现象,在处理业务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监督,极易导致人为的资金安全问题发生。

2、防范操作风险。由于部分内控措施未嵌入于会计核算系统中,无法从根本上防范操作风险,操作员登陆缺乏有效控制,操作员为方便操作,可能出现循环使用几组口令与密码以及外泄等现象。此外,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CA密钥的保管。

3、进一步加强重要空白凭证和印章管理。目前,基层县支行网点岗位只设立网点主管岗、业务受理岗,网点主管负责保管重要空白凭证,业务受理岗人员不仅保管和使用业务用章,还负责接收金融单位的票据,这不符合内控制度的相关要求,存在印章保管、使用责任难以划分问题。

(二)系统风险层面

ACS系统的上线运行实现了会计核算数据大集中大处理,通过用各种方式将不同的业务系统连接到会计综合管理系统,全国实现一本帐,但随着接入金融网络的单位越来越多,由于数据集中后处理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使得ACS系统存在较高的运行风险与网络安全风险。

由于接入金融网络的单位众多且数据大集中,庞大、复杂的网络可能会遭到黑客恶意袭击,或者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如果系统网络遭到破坏,轻则影响相关业务的顺利进行,重则导致ACS系统及接入相关系统瘫痪,使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停滞,造成难以预计的损失。

(三)业务操作层面

1、ACS系统目前没有来账动态信息显示功能,仍需人工手动查询账户余额,若操作员记账前没有查询账户余额,易造成业务排队,无法及时完成业务操作。

2、上级行对支行的资金汇划有误的,上级行可不经过支行即有权限撤销错误账务。但支行记账凭证中的条目显示,对基层行的资金管理造成一定影响。

3、商业银行来账资金的业务回单在操作员处无法查询,只能由主管查询打印。目前,虽然大多数银行已直接自行打印电子回单,但是仍有个别银行需要在记账完毕后由主管打印回单以供其记账。

4、ACS系统目前还没有与货金系统、国库系统正式接入,使得与货金系统的对账依然停留在利用电子系统进行对账的阶段。国库季结息也要手工制作凭证在ACS系统中记账,记账过程较为繁琐。如能解决此问题,基层人行的会计和发行部门对账可以直接在系统上完成,国库计息也可以由系统自动完成。

5、ACS系统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业务丢失的情况,不仅影响业务操作进度,还可能会导致会计人员日终前无法有效处理业务。

6、主管签到时会出现已提示签到成功,但是状态仍为未登录状态的,需要再次签到才登陆成功的情况。

7、目前只有一个业务处理中心,若基层业务未能尽早进行凭证扫描上交,容易造成处理中心业务量堆积,出现业务排队现象,导致基层支行不能及时处理业务。

8、会计档案仍然以纸质档案形式进行存放和管理,特别是目前耗用监督人员大量精力的日常会计凭证,也加大了纸质资源和档案管理成本。

二、进一步加强AGS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建议

(一)加强内控风险的管理,防范会计风险

一是加强人文环境的内部控制,各有权限的管理行应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拟定各分支机构相互制约,合理兼岗,规范相关操作规定,明确各个职能部门和岗位责任,提高会计内控管理组织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切实防范人为风险。二是完善会计人员激励机制,提高会计人员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建立适合基层央行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做到会计人员激励有规可依。三是加大内控制度考核力度,充分调动改善内部控制管理的有利因素,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会计人员积极参与并推进内部控制建设。

(二)定期进行系统维护,提高系统风险应对能力

一是加强ACS系统维护,不断完善故障报告和处置制度,定期进行系统漏洞修补和补丁安装,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二是实现专机专用、入网控制,对ACS业务专用机及相关系统机严格操作管理,将系统运行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纳入风险管理之中。三是加强监测ACS系统运行环境,有效识别、分析及控制运行风险及网络安全风险,对监测到的风险应及时上报。四是制定及完善相关应急处置方案,定期开展ACS系统的应急演练,对现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潜在风险点开展应急测试。

(三)完善系统软件功能,优化系统的运行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