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设工程成本管控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油田建设;施工质量;成本管理
0.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石油开采方面的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起来,然而,在实际开采工作中,涉及到的范围以及工作强度也不断扩大,这就加大了开采工作的难度,使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保证油田开采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其施工成本是当前国家与相关部门极为关注与重视的问题,下文就油田建设项目的职工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进行浅要分析。
1.油田项目施工中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不断是什么样的施工项目,我们都会将其归纳到人类的劳动力活动中,油田项目施工亦是如此。在油田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与建筑项目类似,都需要经过决策、规划、设计、施工以及验收阶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施工的质量。
1.1采用科学的招标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合同
在现实生活中,在建设油田项目的过程中往往会通过邀请招标方法来进行招标,因为这种方法能够提高项目的关注度,使承包商更愿意投入该项目的投资当中,这就能够促使开发者很快找到信誉高、质量好的承包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项目的建设质量。当选定城堡上之后,开发者需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以及开发单位的要求拟定合理的施工合同,并与承包商签订。由于油田建设工作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且施工周期长、工作量大,因此在拟定施工合同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当与承包商协商好之后在签订合同,最后,还需要与承包商确定各自的责任,从而使工程保质保量的进行。
1.2严格审查施工计划以及施工设计图
在开发商与承包商签订合同的同时,开发商还应该与相应的设计院签订合同,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施工图纸,等到审核完毕之后,开发商再将合理的施工图纸发放到承包商手中,由承包商的施工队伍对该图纸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果出现不明白或者相关问题时,应该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经过修改之后再制定图纸,在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工作。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将所有的注意事项(包括数据、其他相关记录等)以文书提供给承包商的施工人员,另外,还需要备份所有文件,以免丢失,一方面能够完善项目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能够在施工中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确保工程顺利的进行。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必须要详细了解图纸,这样才能够避免工程出现返工的现象,并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
1.3强化现场监管以及验收审查工作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开发商与承包商必须要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在整个工程中进行管理。首先需要对材料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可以与正规的、大型的生产商进行协商,由专业的生产商为工程提供所需要的材料,保证材料的质量;其次,对施工人员的管理,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遵守规定,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应该向上级部门汇报,然后在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
当施工完毕之后,开发商应与验收部门相互合作,对整个工程进行严格的审核,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确保审核的真实性,避免出现虚报的情况。
1.4增强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
在整个项目的建设中,涉及到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财会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不管是职位大小,都需要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如此,还需要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
2.油田项目工程成本管理的要点
油田建设项目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投资大、风险高等特点,再加上由于税收筹划等问题的存在,导致财会人员很难控制油田项目的成本,这就加大了成本控制工作的难度。
2.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和目的
在油田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的成本一般包括劳动力、材料、人力等各方面所支出的费用,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对工程的成本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当发生偏差等问题,管理人员必须要及时纠正,将成本控制在范围之内。
所谓施工项目的成本目标也就是开发商经过决策阶段之后,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情况而制定的一个工程造价,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只是记录了工程的成本降低率,并没有对其进行分解,注明详细的资金支出,无法落实到实际项目当中,因此导致后期工程成本难以控制,所以,开发商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需要制定相应的成本计划,将费用支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当中,使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开发商的检查与考核。
油田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实际很简单,只需要管理一个工程项目,但是其中包含的内容相对比较多,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成本的控制与管理都存在较大的风险问题,因此管理人员必须要严格、科学合理的管理。由上述可知,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降低工程成本,节约支出,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2.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2.2.1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前面已经说过,降低项目成本,需要一面增加收入,一面节约支出。因此,在成本控制中,也应该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要做到:每发生一笔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都要查一查有无与其相对应的预算收入,是否支大于收,纠正项目成本的不利偏差,提高项目成本的降低水平。
2.2.2全面控制原则
(1)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确定以后,自施工准备开始,经过工程旋工,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的保修期结束,其中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
(2)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贯彻执行计划的一种方法,它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的和措施等逐一加以分解,提出迸一步的具体要求,并分别落实到执行计划的部门、单位甚至个人。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循环。
(3)节约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主要的基本原则。节约要从三方面入手:①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限制和监督:②提高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财、物的消耗;③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
3.结束语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成本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控制都是油田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即存在对立关系,但从根本上具备一定的统一性。因此,如何通过利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施工质量这一问题未来进行油田项目施工中首先需要考虑的(下转第362页)(上接第342页)问题,尤其需要相关部门的不断实践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周元甲,陈安德,李新蕊.探讨如何做好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3):200.
关键词:施工阶段;造价管控;工程造价
1前言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背景下,建设企业为保证自身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精确化,使得企业对待建设工程的投资日趋谨慎。同时,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是工程投资的关键,因此,在工程施工阶段处理好工程进度与质量辩证统一关系的前提下,有效实施造价管控,尽可能的使工程造价控制在规定合理范围内已成为当今企业热点关注的课题。本文针对建设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工程造价失控、失真等问题,结合个人经验做简要分析。
2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控
建设项目的开发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其中施工阶段是项目实施的最关键阶段。施工阶段造价管控是指在工程开工至竣工的施工期间,造价工程师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等,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地确定和有效地控制项目的施工图预算价、承包合同价、工程结算价等。
3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建筑监管制度不规范。
当前市场中存在一些施工条件不完备、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甚至图纸不全就组织开工的工程,这会导致后期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变更、工程签证增多,为施工阶段的造价管控带来诸多不便;
(2)建设单位管理部门相互脱节。
对于一个项目,建设单位主要关注项目的进度、投资,通俗来讲即工程何时能投产、工程需要花费多少钱。然而,加快工程进度和控制工程投资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这需要建设单位内部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同时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工程管理和造价管控经验。实际工程中,往往工程管理部门和造价管控部门相互独立,当存在工程变更时,由于负责工程进度的管理人员不精通或者不关心工程的造价,没有经过方案对比就匆匆确定施工方案,同时造价管控部门并不知悉工程施工方案的变更,从而导致造价偏高;
(3)建设单位过分压低工程造价,严重违反市场价值规律[1]。
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后往往通过费率下浮来压低造价,例如建筑工程下浮14%,安装工程下浮19%等,施工单位意识到利润过低甚至亏损,为了获得期望利润只能钻合同空子,例如提高材料价格等;(4)工程造价审计队伍专业能力及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审计公司往往通过低价中标的形式进入市场,由于审计费用低、甲方支付不及时,中标后为节约项目成本,很难配备足够多经验丰富的造价师常驻现场,进而影响服务质量。同时,我国造价工程师的考试、注册制度的推行仅有10余年时间,工程造价咨询业从业人员存在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完善、工程经验不够丰富等缺点[2]。
4对策
分析造价审计过程中实施造价管控所遇到的问题,针对影响造价管控的关键环节分析研究,找出实施造价管控的工的风险因素,并提出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及建议。
(1)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首先,建设管理部门需要简化审批流程,完善审批制度。对待手续齐全、工程资料准备充分的项目,相关部门应提高审批效率,相反,对待手续不健全、缺乏工程资料的项目,应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缺少的资料,以免影响工程后期开展。其次,建设监管部门应严格履行规章制度,对于不符合工程开工标准的项目及时停工,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再次,建立健全工程造价审计的法律法规,在相关法规明确建设工程造价审计结论性质及其证据法上的效力;
(2)完善建设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从建设单位内部管理流程上,加强工程管理部门和造价管控部门的协同,让造价管控人员在前期参与到设计变更方案的选择,有效控制工程变更[3];同时工程管理人员应丰富造价管理知识,在重视工程进度的同时多从造价的角度考虑问题;
(3)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合同。
施工单位、审计单位作为企业必定要为公司创造利润,过低的合同额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施工质量和服务质量。建设单位应在综合考虑的各方面因素基础上,结合类似项目的经验,确定合理的施工合同额、造价审计费,使合同切实可行;
(4)加强工程造价审计队伍的管理。
造价审计人员的能力及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管控,保证人员完备的情况下审计过程中还要做好以下工作:认真审核工程量,对工程量的审核是建设工程造价审计的关键;认真审核取费标准,注重相关取费文件的时效性,审核造价取费标准是否在允许的幅度内;认真审核材料价格,认真审核工程定额套价等[4];
(5)分时段进行“两算”对比。
“两算”对比即实际施工图预算与投标报价预算(或设计预算)的对比,是项目管理中一种常用经济管理方法,也是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之一[5]。通过对比工程量以及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耗用量的差异,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防止多算、漏算,提高预算准确度,从而使项目经理对工程的收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利于安排后期工作,制定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以求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6)把好材料价格关。
在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工程材料费一般占总投资的50%以上,由此可见,工程材料价格的高低成为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主要因素[5]。由于工程中材料用量较大,同时不同供应商对同种材料的报价差异很大,选择合理、经济的供应商尤为关键。目前,工程材料价格己基本形成由市场调节的格局,因此,必须按市场变化规律,对材料价格实行动态管理。
5结语
要做到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需要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加强动态管理,稳定投资效益,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维护合同双方合法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庞珊珊.工程造价中的疑难问题与解决办法[J].中国政府采购,2011(02):58-59.
[2]张英隆.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发展与展望[J].工程管理,2015,14(02):36-39.
[3]常春光,尹凯.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1):60-65.
[4]王艳.建设工程造价审计中的问题与对策[J].建设科技,2011(15):77.
前言:
经济寿命期存在于任何建设工程当中,是指导全过程造价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能够对建设工程的资金管控、降低经济成本投入带来重要的帮助。因此,了解经济寿命期的概念,并且合理开展全过程造价控制工作,是实现费用细目明确、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工作。
1经济寿命期相关概念阐述
所谓的经济寿命期,实际上具体所指的是建设工程自投入使用直至年平均总费用为最低的使用期限,同工程期当中的总资金费用相关,而对于建设工程寿命年均的总资金费用而言,通常,由年均维护、建设资金费用组成。计算的公式为Ct=CI+/t+CI/I。其中,建设工程的使用寿命为t,建设工程的总投资为CI,将它同建设工程使用年数相除,能够在建设工程寿命中得到折算,将此建设工程的每年平均运用资金费用获取。CI是建设工程头年运行维护的资金费用,属于此建设工程经济全寿命期的运行维护资金费用的综合。通常来讲,针对于具体的建设工程而言,总建设的造价是具有一定性的,伴随着工程使用年限t的不断增加,在使用期间折合,每年所需要分摊的建设资金费用正在逐年减少。但是,由于建设工程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会出现逐步的老化,其服务的能力会逐步降低,不仅会对使用的效率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将每年需要投入的运行维护资金费用加大。对两个因素综合来看,建设工程的年均所用资金费用便会呈现改变,如果t较小,Ct就会标高,并且随着t的不断加大,Ct也会逐步变少,直至某一年,便会到达最小值。以后,便会由于t的增加,逐步加大。针对于Ct值比较小的年份to,便是在经济的层面上所进行的建设工程经济服务的年限定义。如果运行的年限到达一个程度之时,此建设工程便丧失了使用的意义,因为,通过经济的角度考量,持续使用会不断加大投入与耗费的经济成本,会导致建设工程无法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
2全过程造价控制流程
2.1费用的初步估算
针对于初步估算费用的工作而言,通常,是在制定工程建议书的环节中运用,在这个环节中,建设工程属于初期的研究、探索阶段,主要对技术的适用性、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与盈利性,建设的可行性、可能性作出论证,从而对工程造价、工程量的选取与计算,一般缺乏精准性。
2.2费用的预算
在完成建设工程的施工规划与图纸的设计以后,可以将施工图纸作为依据,从而展开费用取费标准、现行定额等计算工作,将价值工程同限额设计之间的功能分析进行结合,确保能够用最低的投入来换取更大的效益。必须要对不同的方案作出分别的经济分析,并且将使用功能作为依据,选取更为适宜的方案,从而将建设工程所需要运用到的资金做出预算。
2.3费用的计划
建设工程在经过招标与投标环节以后,将建设工程的相关合同价格、咨询企业、供应商以及承包商做出明确,并且将该资金费用当作建设工程的费用目标,将统一的工程量核算规则作为依据,从而向投标人将技术措施项目数量清单、实物量项目的数量清单提供。该环节中的建设费用,其精准的程度同真实值较为相近。
2.4费用的计算
在施工环节开始期间,同时开展的便有建设工程的实际支出全寿命费用,一直持续到建设工程的拆除,均属于建设工程全寿命的计算过程。在开展建设工程的作业施工过程当中,必须要严格遵循工程合同从而展开结算工作,并且通过计量与变革、索赔等流程,展开实际费用的管控。在建设工程竣工以后,必须要将竣工决算的费用做出明确,此时的费用便属于实际值。在运营的过程当中,伴随着建设工程的寿命不断推进,每一年都应该将发生的资金费用以及实际的工程作为依据,从而对该年度的运行维护实际资金费用做出计算,并且对后期需要投入的运行资金费用做出预测,进阶对全寿命资金费用值实施计算。
3全过程造价控制工作开展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3.1注重不确定性与风险
相关信息的可操作性、可运用性,直接决定经济寿命期结果是否存在可信性,对模型所运用的数据、假设展开分析,在整体的经济寿命期展开计算过程当中,对风险与不确定性实施深入分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3.2注重敏感性
为了能够将分析期间的各种定量评估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可能涉及到的风险尽可能减少,应该开展敏感性的分析工作,对其他重要的变量、重要资金费用的构成所影响到的范围作出考量。
3.3注重费用分解结构的标准化
当前在我国,建设工程的规划与施工环节所产生的资金费用归类为工程造价控制体系,对于费用的计算工作而言,存在较高的标准程度,并且费用具备专门的分解结构标准。而对于运行期的资金费用,归类为企业核算的范围当中,通常,并不采取建设工程系统来对资金费用汇集,因此,可以将整体建设工程系统的维护资金费用提出。但是,对这些资金费用的细目,无法明确,这是我国开展建设项目经济寿命期全过程造价控制工作最为棘手的问题。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
0前言
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数据进行信息化实时采集、传递和共享,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决策提供给可靠的依据,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应该也使监督检查等实时控制工作以及信息反馈变得及时有效,使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组织更加科学化。
1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
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信息化工作起步于“十一五”初期,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目前在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中主要利用的信息化手段有工程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的管控一体化技术、视频监控、移动互联网、GPS定位技术等等,下面介绍下各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1.1工程管理系统
江苏省的工程管理系统从功能和应用主体来分,可以分为省级工程管理系统和地方工程管理系统。省级工程管理系统。省级工程管理系统以行业管理为核心功能,利用全省干线公路建设计划为主线,按照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对全省干线公路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从前期工作至竣工验收阶段的全面管理。各级管理单位根据权限通过省级系统可实时或了解各类项目的计划、进度、拨款、质量等情况,从而有效提高了全省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地方工程管理系统。随着干线公路建设重心的下移以及干线公路建设规模、标准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行业管理为核心功能的省级工程管理系统已不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管理者的需求,部分市、县开始建设以项目现场管理为核心功能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地方工程管理系统一般都设置有进度、计量支付、试验、安全、质量、资料归档等管理功能,在项目现场管理中利用上述功能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同时使资料归档更为规范完整。
1.2管控一体化
管控技术在现代工业管理中的应用已有20多年历史,历经几次技术革新后发展为现今的管控系统。许多发达国家已将电子商务系统应用在石油、化工、土木工程等行业,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管控系统,运用较为成熟。“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在部分地区干线公路建设中开展了基于物联网公路工程管控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沥青混合料拌和楼生产后场、沥青路面施工前场、水泥混凝土拌和楼及其工地试验室。与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相比,管控一体化技术主要是对施工机械工作状态、施工条件以及路面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实时采集生产施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并形成趋势图,便于查询和统计分析,同时建立预警机制,通过预警功能及时告知参建管理单位,采取纠偏措施,使得公路工程施工过程得到有效监控,施工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1.3其他新技术使用
各市除了工程管理系统和管控一体化的研究应用外,还在积极探索和使用一些新的信息技术,来用于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目前已在全省多个建设工程管理中进行了应用,主要是通过手机等手持终端,访问办公平台,实现远程移动办公。视频监控技术。视频监控技术是通过在施工现场重要部位安装监控摄像头,如桥梁施工场地、工地试验室等,对施工过程进行影像监控,从而掌握施工现场的进展情况,并保证现场数据采集的真实性。GPS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目前已在多个建设项目中进行了使用,主要是利用GPS定位技术,掌握现场人员位置、设备的运行轨迹等,更深入的应用是通过集成GIS地图,了解当前位置的地理信息,比如在建项目标段在地图中的所在位置等。
2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探索、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干线公路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也对工程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新需求。
2.1工程管理系统推广障碍
省级工程建设管理系统虽然在全省范围内获得了一定的推广成效,各地在项目级的管理系统建设中也做了很多尝试和实践,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管理系统实际使用效率不高。首先,缺少资金的持续投入,造成系统维护、更新以及培训跟不上要求;其次,工程建设人员往往流动性较大,长期规范使用工程管理系统有一定难度,造成管理系统的使用熟练程度降低;各类系统间的数据交互不够。各类工程管理系统虽然丰富了数据采集点,覆盖了更多业务,但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很少,未能形成有效的互联互通。
2.2管控一体化发展困境
管控一体化技术尚处于研究和应用初期,在后期研究推广阶段,还需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解决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用成本较高。管控一体化主要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利用传感设备、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实现生产施工的实时监管,现阶段应用成本较高。系统功能有待完善。从管控一体化系统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系统功能仍需进一步完善:一是,根据工程应用实际需求,新增了碾压遍数、附属材料投放动态管控、智能振幅振频等关键参数作为下一步计划实现的管控系统功能;二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在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管理者最为关注的是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管理平台的层次感有待提升。管控一体化系统应充分考虑不同参与方的需求,建立一个涵盖拌合楼生产管理、施工现场管理、项目远程监控和项目多方协作等多层次的软件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根据参与方的需求、权限、级别等对系统的架构进行分级梳理,分省市管理级、项目管理级和公司管理级等级别,针对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管控平台能够自动生成面向不同主体的数据,实现各种资源的信息化。
3“十三五”发展展望
针对上述的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瓶颈,提出相应的思路、方案、展望,为“十三五”的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3.1明确发展思路
工程管理信息化将是干线公路建设管理提高效率,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也是现代工程管理的必然要求。在江苏省干线公路工程建设管理转型发展之际,工程建设者也应当与时俱进,提高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工作应加强顶层设计,从省级层面进行统一规划,既可以避免地方对新技术的重复探索和建设,也可以形成规范、系统的管理体系,便于进一步推广、衔接与维护。省、市各级应制定适当的政策对工程管理信息化进行引导,对信息化新技术提出一定补助和考核激励措施,对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形成保障机制。
3.2提高工程管理系统使用效率
工程管理系统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其使用的效率、使用范围和深度,按照“一个平台、三级管理、多业务覆盖”的建设框架,在原来的省级工程管理系统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使系统在技术和功能上满足各层级管理需求,推动地方管理系统的统一规划、合理开发、高效使用,实现各类管理系统的数据交互功能,同时建立系统推广应用的保障体系,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以及技术保障,为系统下阶段的推广保驾护航。基于云服务理念,升级改造工程管理系统。基于云服务理念,将省级工程管理系统打造为涵盖行业监管、项目建设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多方位一体化平台。对现有的行业管理功能进行信息化业务再造,增加地市行业管理应用,提高功能的灵活性和易用性,实现行业管理应用的全面推广;基于大数据思维,实现各类工程系统的数据交互。基于大数据思维,逐步形成工程管理的数据资产。通过省级系统的升级改造,为地方系统规定数据格式、预留数据接口,便于数据交互,获得更多的数据来源;围绕核心业务需求,构建数据间的关联关系,提高数据检索的全面性。基于现代工程管理理念,规范省级系统的使用。基于现代工程管理理念,建立省级系统应用标准,从而规范省级系统使用。制定省级系统业务规则,明确业务逻辑、勾稽关系以及元数据格式,实现与地方系统的交互规范,形成全省统一的业务使用规范;规范省级系统的服务体系,建立长效的培训及沟通机制、规范系统使用手册、明确系统技术标准及运行环境,形成标准化的服务流程;
3.3推广应用管控一体化技术
在继续研究和完善管控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十三五”应逐步开展其推广工作。推广总体思路。以《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南》等相关规范标准为依据,制定颁布《江苏省干线公路施工管控一体化技术推广实施细则》,各地级市交通主管部门和相关项目建设单位主导,施工、监理和检测单位配合进行管控一体化技术应用。管控一体化技术的完善。一是,进一步提高硬件设备的集成度,降低设备使用成本,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二是,通过继续研究完善管控一体化技术的各项功能,如实现碾压遍数、附属材料投放动态管控、智能振幅振频实时监控等功能,提高其推广使用的价值。推广实施步骤。在继续研究和完善管控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实施管控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首先,不定期组织研发单位深入生产一线,举办科技讲座、人员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活动,提高推广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其次,建立管控一体化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召开建设现场观摩会,组织各级单位实地参观考察,通过典型引路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推广工作的开展。
4结语
此次研究对江苏省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做了总结,同时对“十三五”江苏省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行展望,为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工程管理信息化是适应工程现代管理的产物,切实发挥工程管理信息化在江苏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中的作用,为江苏省全面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担当应有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加明,张智慧,丁力行.公路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3(03).
[2]王业宝,梁宇航,王捷.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在城市道路改造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5(03).
关键词:新时期 铁路建设 物资管理 改革 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建设都进入到快速高效的模式中,在这样的前提下,物资管理工作渐渐为人们所认知,并受到重视。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物资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投资和质量控制。在铁路建设领域,铁路物资部门负责物资的管理与采购工作,关系到铁路建设部门的稳定与高效运转。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入全面建设的阶段,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也进入规模化建设的阶段,相关部门要求将铁路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摆在了首要的位置,要求加强铁路建设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工程质量管理各项制度的规定进行各项管理工作。在物资管理方面,严格按照《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管理办法》、《铁路建设项目甲供物资设备采购供应暂行办法》、《铁路建设项目铁道部管理的物资采购供应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的规定,对完善铁路物资管理制度体系,以及实现铁路建设质量和投资的控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加强铁路物资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自2006年以来,我国财政部在铁路建设上加大了资金的投入量,并计划到2010年,建成17000公里的铁路新线,至此,我国铁路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在铁路建设工程中,工程物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同时工程的材料费占整个施工投资金额的3/4左右,因此,物资的管理,材料的使用直接关系着铁路建设工程的盈亏问题。
综上,要加快整个铁路建设得发展,提高铁路建设工程的质量,必须进一步做好铁路物资管理方面的工作,提高工程效率,充分发挥每一笔资金的作用,做到“物尽其用”;同时做好物资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使每一个铁路物资管理工作人员都能“人尽其才”。
二、我国铁路建设物资管理模式的现状
为了建成高效、安全、快捷的新客运铁路干线,按照《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管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铁路有形建设市场交易规则》等相关规则的规定,目前铁路建设物资管理被分为甲方供应物资设备(简称甲供物资设备)、甲方控制物资设备(简称甲控物资设备)、自购物资设备三种类型。甲供物资设备,是指在工程招标文件和合同中约定,由铁道部或建设单位招标采购供应的专用物资设备。费用为概算内相应物资设备的费用,费用结余纳入降造费,不足部分按变更设计程序办理。甲控物资设备,是指在工程招标文件和合同中约定,在建设单位监督下由工程承包单位采购的物资设备。主要是指对工程质量、安全和造价有直接影响的大宗通用物资设备,其费用纳入工程承包合同,由工程承包单位包干使用,并承担价格风险。自购物资设备,是指在工程招标文件和合同中约定,由工程承包单位自行采购的物资设备。其费用纳入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范围和承包合同,并承担价格风险。
从这一规定不难看出,新铁路物资管理模式强调了铁路建设物资设备实施采购、建设、使用全过程管理,并建立健全了质量控制制度,明确合理的划分了铁路建设中各参与方的职责和权限,规定了采购的范围,以及各方在质量监控的过程中的责任,对生产商的管理及规范做了指导性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部管物资采购供应参与各方工作职责,细化了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标准格式,有利于理顺铁路建设物资管理体制,有利于构建健康有序的铁路建设物资流通市场,有利于提高铁路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的编制水平。
另一方面,任何制度在建立之初都是不健全的,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来解决,新的物资管理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三、以甲供为例,当前铁路建设工程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采购物资设备没有从政策上予以明确
应急采购物资设备是指在工程招标刚完成时,由于部管或建管的甲供物资受招标批次、招标日程安排等制约在工程开工时无法及时供应,或当供应厂商的供应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时,工程承包单位为保证工程急需而先行采购的物资设备。应急采购物资是几乎每个项目工程都存在的问题,而铁道部在政策上没能予以明确,项目机构无所适从,或者“各显神通”,通过采用各种不同的“变通”手段或“走账”来处理。这样做表面上是“依法合规”,事实上是人为的“造假”。
(二)管理政策多变,脱离现场实际
铁路建设项目规模大、标准高,有些操作模式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尚无先例,在实践中根据实际需要在管理办法或政策法规上不断摸索和修正,本属正常。但近两年来,在甲供物资设备目录范围、钢材招标政策规定方面反复多变,有些变化与现实需求不一致,给工程项目建设物资设备管理造成操作困难,也留下了不少后遗症。
(三)未对与铁路建设项目有关的生产厂商定期考察评价
由于近年来铁路建设项目规模剧增,与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有关的生产厂商也如雨后春笋,迅速增加。但目前生产厂商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尽管对一些物资设备实行生产许可制度,但一些厂家的资质文件及质检报告难于真实反映其真实能力与水平,往往考察结果与所提报的文件资料有很大的不同。
(四)钢材招标政策未能贴近市场,影响现场供应需求
一段时间以来,铁道部对钢材的招标政策反复多变,至目前基本是只对钢材生产厂招标。为了节约投资,铁道部利用行业优势与生产厂“价格谈判”,约定出厂价在基准价基础上优惠100~200元/t,付款实行按月预付方式,生产厂不必提供履约保证金(保函)。如此结果,一是一部分生产厂供货积极性不高,供应服务质量差;二是钢厂提供的钢材规格不全,或受排产制约,不能及时满足现场施工需要;三是由于没有提供履约保证金,在钢厂未能及时供货时,建设单位难以约束钢厂;四是一些钢厂投标文件没有完全响应招标文件要求,钢厂中标后在签订合同时经常发生扯皮现象。
(五)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与低于成本价的困惑
物资招标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同时又不接受低于成本价的报价,实际上除了钢材等有发改委的信息价作为参考外,由于没有权威参考数据,其他物资常常难以确认投标人的报价是否低于成本价,给物资质量监督增加了难度,也挫伤了规范生产厂家的积极性。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整个物资管理模式中都有存在,使得现行的物资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上大打折扣,因此,如何现有规定的基础上,对细致的操作加以改善,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话题。
四、完善铁路建设工程物资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必须强化建设物资采购管理,节约工程投资
2003年3月铁道部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目标,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掀起了铁路建设新。国务院财政部也按照规划加大了对铁路建设工程的资金投入,要利用好这部分资金,就必须完善强化铁路建设中的采购管理工作。
(1)物资采购必须坚持优质、可靠、低成本,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铁路物资的采购具有专业性强、数量大、金额高等特征,因此优化采购管理工作必须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选择最合理的价格,并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决抵制不按规定的采购程序。
(2)大力推行招标制,确保“阳光”采购。对铁路建设物资,凡具备招标条件的,一律实行招标采购,并加大对擅自采购或化整为零、规避招标行为的处理力度。不具备招标条件的,应尽量采用竞争性谈判或政府采购法规定的采购方式。
(3)要规范采购主体,理顺管理体制。甲供物资设备由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采购,建设单位不得委托施工承包单位采购或招标;甲控物资设备由施工承包单位组织采购,建设单位不得组织招标更不能指定或暗示供应厂商。
(二)必须重视物资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具有大运力、低成本、有利环保的特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铁路运输安全,直接关系公众安全及利益。工程质量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物资质量与工程质量密切相联,可以说是工程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1)建立健全“四位一体”的建设物资质量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工程设计单位的物资质量设计(选用)责任、建设单位的物资质量采购(监控)责任、施工承包单位的物资质量使用(采购)责任、监理单位物资质量检验(验收)责任,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物资质量管理,提升物资整体质量。
(2)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物资采购要坚持“谁采购,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物资采购、运输、保管、验收等环节的责任人及责任,并加强质量跟踪追溯,强化质量责任管理。
(3)把好物资设备验收关,杜绝不合格物资上线使用。不论甲供、甲控,还是自购物资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坚持先验收合格、后使用的原则,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物资,要禁止使用,如桥梁等重要物资采购单位还应会同监理驻厂监造。采购和使用单位要主动接受监理单位对物资设备规格、型号、数量、品种、检测报告等内容的检查验收。属行政许可的,应检查行政许可或强制认证书,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或平行检验。
(三)强化招标采购,规范采购行为
相关法律中有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依法招标:大型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建资金的项目。因此,铁路建设物资采购属强制招标项目,必须进行招标。根据《招标法》的规定,强制招标项目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方式。甲供物资设备因金额较大,具备批量采购优势,宜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甲控物资设备要结合需求数量、公开招标成本等因素,分别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自购物资设备因批量小、消耗分散,可采用竞争性谈判等政府采购法认可的采购方式。
(四)加强合同管理,降低采购风险
铁路建设所需物资设备品种多、数量大、时间长,特别是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类设备,技术规格尤其复杂,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合同纠纷。因此,要以商品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蓝本,以招投标文件及技术规格书为内容,以提高工程质量为核心,严格执行合同会签及备案制度,依法与物资供应厂家签订合同,以降低采购风险。
(五)做好物资系统人员的培训
实行铁路建设项目甲供物资供应是近年来的新办法,具体实施和操作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大规模的铁路建设项目开工,需要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即使从事多年物资管理工作的人员也面临许多新的政策规定,需要加强业务培训。建议部物资办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建设单位及科研单位、学院编写有关学习资料,包括教材、影像资料等。同时,定期组织物资系统人员集中研讨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做到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廉建设,保持廉洁自律。
(六)加快铁路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提高,“吃万家饭、跑万家厂”的传统采购方式已成为历史,信息化技术给提升物资采购管理水平带来了契机。铁路物资采购管理部门要建立与互联网的联接,以便快捷查寻市场资源、实时价格等信息,为采购、招标、订货等提供决策依据。要建立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网络,实现物资采购、供应、储备、配送的动态管理,提高建设物资管理水平。要尝试开展电子商务,努力降低物资采购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朱智辉.新时期铁路建设物资管理的思考.铁路采购与物流.2007年第4期
[2]:苏志安.浅析铁路建设物资管理.科技信息. 2009年第17期
[3]:朱智辉.实施供应链管理 提高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管理水平.铁路采购与物流. 2008年第17期
[4]:谢百旺.铁路建设项目甲供物资管理的探讨.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年第8期
[5]:褚洪树.高速铁路建设中的物资供应与动态管理.铁道建筑技术.2008年第12期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BIM技术在工程建筑全寿命周期中起到整体管控的作用,工程造价作为建筑工程重要组成部分,随着BIM技术的推广实施,造价受到较大影响,文章对BIM技术对造价影响的各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对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优势,并提出针对BIM结合造价管理发展的合理建议。
[
关键词 ]BIM技术;全过程造价管理;影响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185
BIM技术推动着建筑行业信息化的转变,其在工程造价行业带来的冲击和变革显得越发明显,从纸质版图纸到2D电子图纸,再到三维模型算量,再结合现今BIM技术的全面应用,造价行业向着规范化、精益化、信息化快速转变。如何将传统造价模式与BIM技术结合,是今后造价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BIM技术促使造价行业进入新的应用阶段,BIM是建筑行业的推动力量,同时也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1BIM对造价的影响
在BIM技术没有得到推广之前,工程造价行业提出了“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念,造价管理从工程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交易阶段、施工阶段,到竣工阶段全阶段性的管控,虽然理论上“全面造价”包括了各个阶段,但是各个阶段之间衔接存在非连续性,各个阶段之间的数据连续性、依赖性、统一性还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真正实现“全面造价”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1]。
BIM技术将工程全寿命周期集合到一个统一平台,从数据基础性上保证了统一,为造价的全过程管理提供了坚实基础,在模型数据的基础上,与工程造价信息相结合,按照体系化、框架化、标准化流程进行管控,大大提高了造价管理的效益。
BIM技术的应用,对传统建设工程造价在多个方面带来了改变,比如工程项目采购模式、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形式。
1.1采购模式
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部分,依托于工程项目的采购模式来进行。BIM结合能够结合传统的项目采购模式有多种,比如DBB模式(设计—招标—施工)、DB模式(设计—建造)、IPD模式(集成项目交付,类似于EPC)。
DBB模式的优点在于设计与施工之间通过招标的竞争模式,让业主能以较低的造价完成项目的实施。但是该模式的缺点也比较突出,该模式采取先设计后招标的形式,设计单位只满足业主需求,欠缺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造价方面考虑,使得造价与设计脱节,后续造价控制不易于实现[2]。与BIM技术结合后,最大的改变就是BIM能够为设计单位提供更加优化的处理形式,增强设计效果。
DB模式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在该模式下,业主只需要对一个设计施工总承包商进行招标,减少了由总承包商和设计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各个参与方之间沟通渠道更为简单,但是缺点是沟通都集中于总承包方,业主参与部分减少,对于承包商依赖过大,风险也随之增加[3]。BIM应用于BD模式相对于DBB模式更加有利,总承包商利用BIM从项目的开始到结束,总体管理、协调,有利于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提升造价管理的可行性。
IPD模式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集合起来,各方都可以通过BIM进行有效合作,优化工程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通过合作共赢的理念,将各方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效率,促进各个参与方之间造价协调和造价管理体系的实施。这一模式将更加符合BIM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需要,将会越来越得到建筑行业的推广和完善[4]。
1.2管理模式
传统的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从项目的决策开始,直到竣工投产,是以业主为主导,在建设过程的各阶段,全面对造价控制和管理,大多数是由业主委托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完成相关工作。这样的管理模式主要由一家造价咨询公司来管控,对于现在工程趋于复杂、多变、不确定性、越发明显的势头,该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局限性。
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造价逐步进入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模式中,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不再仅仅是造价咨询单位的职责,也不由任何一方承担造价管理的主要责任,项目各参与者在早期就能参与到工程项目中来,共同进行全面造价的管理,把之前采取每个参与方之间“点对点”的沟通方式转变为平台集合的“面”,在BIM信息共享平台上,同步沟通,管理模式由单一线性转向了共同平面型[5]。
1.3组织结构形式
传统的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组织构架相对简单,属于职能型或者矩阵型的组织结构形式,由全过程造价管理咨询单位担任组织的主导位置,其余的参与方之间逐个对接,过程较为漫长,而且存在重复、繁杂的程序[6]。
在基于BIM的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组织结构形式有了较大的转变,各参与方最为理想的组织结构应类似IPD模式下的组织结构形式,就是由各个参与方分别组建BIM造价管理人员小组,在基于BIM造价管理平台上平行对接,形成网状汇合组织结构,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形式,这样的组织结构形式,有利于造价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有利于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开展实施。
BIM技术对造价的影响日益明显,对传统工程项目采购模式、管理模式及组织结构形式必然带来变革,造价的发展必将依托于BIM技术融合,促进全过程造价管理的进步。
2BIM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2.1造价结合BIM信息平台管理
BIM信息平台是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数据共享方式,能够保障信息不会出现滞后,同时共享平台的建立使得各个工程参与者能够将信息汇总,解除信息孤岛,达到信息交流的高效和准确[7]。
造价管理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就是信息管理,从工程各个阶段以及各种不同专业的信息汇总这一点来说,造价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这些数据之上获得估算、概算、预算等造价信息,并不断结合工程实际发展对数据信息进行及时更新补充,才能做到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实施,造价结合BIM信息平台发挥着巨大作用。
2.2BIM提升造价管理效率
建设工程全造价管理将BIM技术作为一个工作平台基础,只需要将建筑模型赋予计算规则和价格匹配到属性中去,用建筑模型的计量、计价方法定义好计算机,计算机就能采用“三维算量”的半自动化过程将需要的造价信息得出。为我们传统造价带来的不仅是高效,同样也保证了数据的可信度。
BIM具有可视化、参数化、多维性、优化性、模拟性、信息集成等特点,BIM平台有各种软件实现相互沟通、模拟建造、项目管理、造价管理等不同功能,通过BIM平台相互衔接联通,不需要通过传统的纸质文件往来及口头沟通方式,使得造价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得到反馈,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也必然能够更加高效。
2.3通过BIM实现各专业、阶段协同合作
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实施过程中,各个阶段、参与方之间存在许多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全过程造价顺利实施,利用BIM的可视化、信息集合、可追溯性的特点,能够有效促使全过程造价管理中各阶段之间、各个参与方之间的问题协调。通过BIM完成各参与方各阶段的协同,促进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通过BIM的可视化管理技术,将过去单一的造价工作点、线、面信息综合成为三维画虚拟模型,通过模型图形交互,更新,各方在各阶段都在相同的模型中展开协调沟通,就把模型变得现实化,将造价信息从抽象的数字带入空间化的模型,结合时间进度就能让各个参与者了解清晰的造价信息,优化了过去的造价管理方式[8]。BIM信息有效交互,提高决策的质量和速度,促进了各个参与者在不同阶段的动态联系,打破了传统沟通过程中信息出现单向传递,无法查证的弊端,实现了造价管理的全面性。
2.4BIM在造价管理中的动态控制
BIM是一个集中交流协同平台,各方的需求就能提前了解沟通,就带动了造价的动态管理,在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中,设计和业主需求之间的关系不能较好平衡,时常出现设计后期根据业主要求,变更图纸的情况,这对于造价控制相当不利,阻碍了造价管理发展。
BIM通过可视化的功能进行虚拟建造过程中,提高业主与设计、施工之间的沟通能力,减少返工,避免设计出图后的修改、变更,降低质量和安全问题风险,有效地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动态控制。
BIM信息整合的特点为造价做项目后期评价提供了依据,可以将工程实际造价与投资目标成本有效对比,及时发现问题,提高造价动态控制的管理水平。
利用BIM技术将BIM与全过程造价管理结合起来,不但可以促进工程中各阶段、各参与方之间的造价管理工作更加准确高效,也可以促进造价信息在不同阶段、不同项目参与方之间快速准确的传递,能有效控制设计变更的发生,减少无效成本量,还可以利用BIM 技术平台对已完工程的数据进行积累共享,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的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力。
3BIM 结合造价发展的建议
根据前面BIM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和应用效果分析,工程造价结合BIM技术发展潜力巨大,要顺利推行该发展方向,现提出几个合理建议:
(1)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该尽快出台BIM相关标准,并加强推广BIM技术的力度;
(2)采用政府支持和业主倡导结合的方式,为BIM中造价管理提供良好环境;
(3)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使BIM技术更适合国内造价行业的需求,开发结合BIM技术的本土化软件;
(4)注重BIM技术的人才培养,满足大量的技术人才缺口需求;
(5)完善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形式。
基于BIM的全过程造价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不断探索,积极投入,结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思路才能顺利推进。
4结论
本文对BIM技术影响下的造价管理进行了分析,从工程造价的采购模式、管理模式及组织结构不同方面带来的影响,找到结合采用BIM技术后造价管理的优势,全过程造价管理结合BIM技术必将有深远的发展前景,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推陈出新,不断完善全过程造价管理的体系、方法和结构。
参考文献:
[1]王广斌,任文斌,罗广亮.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策划新视角——BIM/DSS[J].建筑科学,2010(5):102-105.
[2]黄华.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新方式——基于BIM 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10):58-61.
[3]张文彬,韦文国.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研究和应用[J].山西建筑,2012(28).
[4]孟森,刘欣,张世洋.浅谈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J].工程建设,2012(5):74-78.
[5]张泳,王全凤.基于BIM的建设项目文档集成管理系统开发[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4).
[6]何关培.BIM第二维度——项目不同参与方的BIM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关键词】 电力; 基建; 工程; 其他费用; 探讨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两个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开展四化建设,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目标,全面推动公司管理水平上台阶,公司财务管理实行五集中、六统一,财务和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工程项目逐年增多,电力企业需加强工程成本核算,强化工程财务全过程管控,推行工程成本精益化管理,加强工程建设项目财务决算管理,以提高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笔者在工程财务管理实践中,对项目法人管理费、工器具及办公家具购置费、培训费及提前进场费等三项工程其他费用的核算方式以及使用管理的规范性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一、项目法人管理费的核算和使用仍需规范
(一)预规①对项目法人管理费的规定
项目法人管理费是指项目法人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发生的机构开办费及经常性费用,其内容包括项目法人机构开办费和项目法人工作经费。
1.项目法人机构开办费的使用方向是:办理相关执照及相关手续的申办费用支出;购置必要的办公家具、生活家具、用具和交通工具的购置费用。
2.项目法人工作经费用于工作人员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辅助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办公费用、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咨询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印花税、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清理及验收费等日常经费支出。
(二)项目法人管理费在实际会计核算和使用上与预规规定的差异
1.核算口径差异
在实际工作中,项目法人管理费科目未核算建管人员的工资及附加费、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交通工具的购置费等,核算口径比预规的口径小。建管人员的工资及附加费、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费用直接列入了生产成本。交通工具购置费根据河北省电力公司的规定不允许发生。核算口径和预规口径存在差异。
2.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建议
费用核算口径的差异,不利于工程财务管理分析和工程资料积累后对预规的修改,影响了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形成固定资产原值的正确性,对宏观和微观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都很不利。建议会计核算口径和预规口径实现统一,以便于正确反映工程项目实际的造价水平,便于工程实际和预规的全口径对比分析,为预规的修订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为正确贯彻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的核算原则提供保障。
(三)各单位对项目法人管理费中购置的流动资产,核算形式不统一
河北省电力公司范围内各单位对建管费购置的办公家具和生活家具等流动资产,核算形式不统一。有的单位是通过低值易耗品库将费用分摊入工程成本,有的单位是直接摊销入工程成本。具体分析如下:
1.购入低值易耗品办理收领料
账务处理建议如下:
1)购入
借:低值易耗品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2)领用
借:项目成本――建设单位法人管理费――**工程
贷:低值易耗品
3)结转
通过费用分摊结转到工程项目成本。
2.购入直接计入在建工程成本,无收领料,但需要建立流动资产备查簿
1)借:项目成本――建设单位法人管理费――**工程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2)建立流动资产备查簿,对实物进行管理。
3.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建议
方式一注重过程管理,对流动资产的管理符合有关规定,但账务处理稍显繁琐;方式二过程简单,又对实物的管理缺少过程监控,存在一定的不诚信风险。对建设单位管理费购置流动资产的处置建议使用第一种方法。
(四)项目法人管理费中的业务招待费使用缺少政策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电网建设项目业务招待费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 394 号)文件对项目建设管理费的特殊规定执行:“业务招待费支出不得超过项目建设管理费总额的10 %。”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 号)文件明确适用于国有建设单位和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非国有建设单位,是否包括电力单位只能靠理解,不是很明确。但是有一点很明确,就是在任何工程建设中,业务招待是不可避免的,建议明确规定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业务招待费的相关规定。
(五)有的工程概算计提建管费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工程项目建管费不足,概算中建管费按比例计提,规模较小的电力扩建工程中建管费太少,不能满足建管需求,建议提高扩建工程建管费计提比例,或据实列支。
二、工器具及办公家具购置费实际核算和国网公司核算办法的差异
(一)国家电网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对工器具、办公生产及生活家具购置的会计核算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会计核算办法规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为生产准备的工器具等支出,不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企业应设置“基建工程其他支出备查簿”,来专门登记。
(二)实际核算和国网公司核算办法的差异
国家电网公司会计核算办法虽然可行,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核算起来比较零碎,决算时容易误计或漏计。为提高会计核算和竣工决算编制的准确性,切实地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建议按以下程序核算:
购入时:借:项目成本
贷:货币资金
结转时:借:在建工程
贷:项目成本
转出时: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三、对职工培训及提前进场费的不同理解
(一)培训费及提前进场费不应该取消
河北省电力公司明确规定,在其所辖概算批复范围内,批复工程概算、下拨工程款、工程竣工决算中不包括本项费用,各单位基建工程发生的生产职工培训及提前进场费直接在本单位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也就是说在省级批复概算中已取消此项费用,但在国网公司所辖概算批复范围内仍保留此项费用。
随着高等级电网建设项目的建设,对新进厂人员的技能要求相应提高,新进厂人员的培训时间、培训技术水平,造成培训费用增加,按工资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根本无法满足培训需求,也不便于正确反映工程建设项目实际总体投资,因而建议保留此项费用。
(二)建议培训费及提前进场费通过在建工程核算
国家电网公司会计核算办法规定:基建工程发生的生产职工培训及提前进场费等,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而不通过“在建工程”核算,且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一次计入损益。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企业应设置“基建工程其他支出备查簿”。
这种做法容易误计或漏计,最好先计入工程项目成本,然后在工程投运当月转入长期待摊费用中一次性摊销。
以上是笔者多年来从事工程财务管理实践的一些感受和建议,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提高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和工程竣工决算编制的准确性,为电力基建工程项目造价分析及预规修订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研究。
【关键词】 通信工程 监理 现状 建议
一、引言
监理单位是专业化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受建设单位委托,是以专业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有效地项目“四控、两管、一协调”的社会服务组织,对工程安全进行监督,协调工程参建各方,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得以最优实现。
二、通信监理行业发展“短板”分析
2.1 项目特点影响通信监理行业整体发展
由于通信工程单点投资较小、点多线长面广、工期短,而且实施节点相隔较远,施工点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监理单位必须投入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应对。从而使得监理单位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创造监理单位的成长有力而不足,不利于通信监理行业的整体发展。
2.2 对通信监理整体认识不足
首先,是对监理的整体认识不够,聘请监理后,却不对其适当的权力,从而使得监理单位有实而无权,无法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力量和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得不到应有的作用。其次,是由于通信行业属于高科技领域,技术更新换代快,监理又属于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其服务需要不断累计,从而使得现阶段通信监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并且部分监理人员在监理工作中少作为、不作为或监理不到位。
2.3 监理取费低、竞争恶劣
监理取费较实际工作要求比较是严重偏低的,虽在07年发改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布了《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但监理取费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目前,监理行业完全市场话,但其准入门槛较低,许多个体经营户大量涌入,个体经营没有与之想适应的人才筹备和其经验的累积,往往接到业务后临时招聘社会低廉的无经验人员,其整体运营成本底。所以以低廉费用取得业务,低价中标后的结果必然会造成监理服务品质降低,使得行业信誉严重受损。
2.4 从业人员素质整体偏低
通信监理是属于科技技术、经济、管理等相结合的智力劳动产物。然而,现阶段不少监理人员主要是通信技术等工程类学科,对于经济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由此经济技术复合型人才不足,同时,通信是高科技产物,发展迅速,高新技术层出不穷,造成从业人员受年龄影响无法适应其飞速发展而无法满足通信监理工作,使得监理经验累积的不断缺失,新人员又由于在管理经验不足,其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三、通信监理行业发展建议
3.1 正确认识和规范监理市场
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规范通信监理市场,严格把控相关监理资质审批流程,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在源头上防止皮包公司的泛滥。另外,在通信工程建设市场方面要严格把控,建立有序的市场机制,避免建设单位以买方市场独占鳌头,使得相关监理服务提供商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造成监理取费严重偏低,监理行业发展受助严重。
3.2 建立行业诚信长效机制
在市场规范的同时,对现阶段的监理单位要大力整顿,对皮包公司进行清理,还行业一个蓝天。其次,建立行业诚信机制,包括监理企业和个人诚信机制,减少和避免不良分子对行业的损害,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
3.3 制定行之有效的规范体系
因通信工程属于高科技、专业广、更新快等特点,使得许多现有的“规范”难以满足通信项目快速发展的需要。另外,由于通信监理业务是近年来刚刚起步,其相关的配套法规还不够完善,建设单位对其整体的认识也不够充分,对其工作内容、权力、义务等模糊不清,极易产生纠纷。这就要求监理单位必须根据现有规范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监理流程,使建设单位足够的认识监理的责、权、利,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让建设项目“快又好”的整体推进。
3.4 加强人员储备和人员培养
企业的竞争,其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树立企业品牌,这就需要一批服务优质、技术过硬的高素质监理队伍。所以,必须把人才的培养列入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上,才能使企业取得长远的发展。
四、总结
总之,工程监理制已经成为建设管理体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又快又好实施,离不开监理的“四控两管一协调”的整体推进。所以,在大力发展通信建设项目的同时,也要加快通信监理行业的发展,使通信工程监理进一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的良性轨迹上。
参 考 文 献
[1] 谢梅发,我国通信工程监理发展状况及对策,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年
关键词:工程结算;现场签证;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19日
一、工程案例
云南省某医药大学制药工程训练中心建设项目,按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建成省内领先的医药制剂教学、科研平台,集药物制剂教学、科研、中试、培训为一体,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的亮点。工程建设周期为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具体目标是该学校截至2011年8月26日已建成一栋4层的独立医药制剂大楼(1,750m2),可用于作为“医药制剂中心”建设用房有1~3层,建成达GMP要求的制剂车间中心项目建筑面积约1,250m2,按GMP“合同约定厂房与设备”要求,建有D级净化厂房约850m2,一般生产区约400m2。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1)工程项目采用单价法编制施工图招标计价方式(简称定额招标),因设计院的设计漏项――施工图中未明确加固改造需拆除和恢复部分,导致投标人按施工图计算工程量报价时,未对“加固改造拆除和恢复部分”进行招投标报价;(2)存在设计图未设计但按照设计标准和使用要求,必须增加的部分需要做设计变更。本案例主要涉及工程承包范围、合同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款、合同文本、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书及附件、工程报价单、工程洽商、工程变更、工程结算、现场签证等问题;现就如何针对现场签证风险在工程结算中的管控加以分析。
二、现场签证的风险
(一)现场签证的概念与法律法规适用。现场签证是指承发包双方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责任事件真实记录的合法签认证明;“当承包人的项目经理向发包人代表提交现场签证的确认报告,发包人代表给予签字确认后,这个过程就完成了合同从要约到承诺的签订过程,并将在双方之间产生一系列的法律效果,如工期延长、工程款增加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2001年第89号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七部委2003年第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07号(2001)《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及财建[2004]369号文、《云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云南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1999-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国家及云南省颁布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条例,强调现场签证适用法律法规的时间性、合法性、准确性范围,由此可以判断,工程结算时现场签证是重要的法律依据。
(二)现场签证风险的成因。导致现场签证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1、发承包双方代表对工程造价风险意识淡薄。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签证风险意识淡薄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施工现场缺乏完备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现场代表不重视现场签证,缺乏签证风险意识,工作流于形式,责任心落实不够,往往存在现场代表没去确认具体工程量发生变更,不经核实签证内容是否属实就随意签证;这样在工程结算时,就会发生发承包双方扯皮,签证内容与事实不符,同一工程内容重复签证,因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风险。
2、材料价格市场波动风险。材料价格的现场签证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发承包双方没有主动积极全面进行材料价格市场调查,也不认真去进行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和产品,不严格核实签证单上要签明材料的名称、材质、规格、型号、制造商、出厂商、供应商、单价、数量、时间、地点、结算方式等;这样在工程结算时,就不能及时把控材料价格市场波动走向,造成签证内容与事实不符,无法确保现场签证的真实有效,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风险。
3、政策性调价风险。政策性调价的现场签证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第4.19条文说明:“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按照《规定》,招标文件是不应该把政策风险全部推给承包方。”但是,“规定”不是强制法律,所以实际执行中会有差异,这无疑是在强调政策调控所带来物价水平的浮动,即价格改变而随机产生的风险。
4、工程变更风险。工程变更的现场签证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变更项目以设计单位出具并经发包人确认的设计变更通知书为准;其他变更项目以发包人、承包人、跟踪审计单位现场共同签证为准。因承包人擅自变更设计发生的费用导致发包人的经济利益损失,由承包人承担,这就产生了经济利益风险;“承包人在施工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涉及到对设计图纸或施工组织设计的变更及对材料、设备的调换”,须经发包人会同相关有权认定的单位及承包人共同签订为准,未经同意擅自变更或调换,发生的费用由承包人承担责任,发包人的相关利益损失也由承包人担责,这也突显了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项目的风险。
三、现场签证风险的管控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行为主体导致的风险:首先是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和加强合同管理,规范项目各方职责主体的行为;其次是营造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在承发包双方之间寻求利益平衡;让双方自觉地遵守合同,实现互利共赢和统筹发展。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现场签证行为
1、当前对现场签证做出各项规定:《清单》、《办法》、《解释》的立法层次较低,与现场签证在工程结算中的重要作用不相适宜;《解释》只是人民法院在审判时的指导性意见;《办法》在法律层次上属于行政规章,是办理工程结算时的参考依据;《清单》是国家标准,其强制执行力略高于《解释》和《办法》;所以有必要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提高现场签证的法律地位和强制执行力,从而规范工程项目各方职责主体在现场签证中的行为;由此可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现场签证行为势在必行。
2、现场签证风险的防控:最直接的方法是在合同条款别约定现场签证的完备手续和法律责任,或直接约定使用《解释》、《办法》和《清单》;这样,《解释》、《办法》、《清单》就成为了合同的组成要约,强化了承发包双方对现场签证的重视程度;严格执行现场签证行为,这也是事前风险管控的有效举措。
(二)合同条款要严密,承发包双方要谅解。如何高效率地完成工程建设项目,不仅仅是强调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还要调动承发包双方的主观能动积极性;要严格遵守执行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规范分配好承发包双方的权利职责。承发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要彼此谅解与妥协,同时也是工程建设项目各方职责主体要具有的思想准备;“工程结算确认的最终价款并非绝对客观的数据,往往是承发包双方相互平衡博弈与斗争妥协的必然结果”;本案例就建设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周期长、建设内容多等各种原因,所涉及的工程内容、工程量或工程价格的变化加以分析得出现场签证的关键作用。由此可见,加强工程结算中现场签证风险的管控,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和工程投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四、结语
现场签证要符合工程施工合同的要约:“作为施工过程中对待定事件的签认,其签认的内容一般是工程承包合同中未包含的事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精神及司法实践,其法律效力并不亚于合同文书;因此加强现场签证风险管控工作的重心就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遵守执行合同约定,采用合法合理科学的方法,规范现场签证,就一定能管控好现场签证风险。发包人只有加强自身建设与现场签证代表的管控,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降低现场签证风险,优化管控工程造价成本,切实做到维护承发包双方的合法权益,履行现场签证的职责。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冰,张星.工程结算中现场签证风险的应对[J].建筑经济,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