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洋经济产业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了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英国政府在其“气候变化计划”中,提出了一项实质性政策手段,即气候变化税。其实质是一种“能源使用税”,计税依据是使用的煤炭、天然气和电能的数量,使用石油产品、热电联产和可再生能源均可减免税收。该税征收目的主要是提高能源效率和促进节能投资,并非是为了扩大税源,筹措财政资金。其税率按电当量计算,气态燃料为0.15p/kwh(p为英便士,1便士约为0.15元人民币),燃煤1.17p/kg(相当0.15p/kwh),液化石油0.96p/kg(相当0.07p/kwh)、电力0.43p/kwh。自2001年4月1日开始向工业、商业及公共部门(住宅及交通部门、居民除外)征收。
2005年英国率先建立了3500万英镑小型示范基金,制定了《减碳技术战略》,在2007年预算中宣布将支持建立第一个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的大规模示范项目。2007年5月的《能源白皮书》更是确定了计划的细节,宣布开展一项竞赛。英国政府为这场CCS竞赛计划设定的目标是2014年实现大约90%的捕获和埋存比例。根据该计划,英国政府对CCS示范项目的成本资助可以达到100%(不包括电厂建设成本)。英国政府在继2003年能源白皮书之后,2006年10月30日,受英国政府委托,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现任英国政府经济顾问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Nicholas Stem)领导编写了《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简称斯特恩报告),对全球变暖的经济影响做了定量评估。
2007年,英国成立了气候变化办公室(OCC),负责制定气候和能源策略,并处理跨部门的策略协调问题。2007年3月,英国通过《气候变化草案》,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立法,主要内容包括:碳财政预算提供目标管理,建立气候变化委员会,为英国2050年达到温室气体减排量60%的法定目标出谋划策,给政府在排放交易方面提供更大的权力等。2007年出台的英国建筑能源法规要求定出非常强制性的日程表,要求英国2013年以后所有公共支出的项目、住房必须达到零能耗,这归结起来叫第六级标准,任何私人的建筑都必须在2020年后达到零能耗。
2008年2月24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了题为《英国政府未来的能源――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的白皮书。宣布了到2050年英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着力于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同时在支持世界各国经济朝着有益环境、可持续的、可靠的和有竞争性的能源市场发展方面英国将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先导。
2008年5月,英首相布朗指出,低碳技术是继蒸汽机、内燃机和微处理器之后第四次技术革命,英国希望能够率先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上成为全球商业化规模示范的国家之一,英国也希望在近海风电装机容量方面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促进低碳经济转型,英国于2008年10月份成立了能源和气候变化部(DECC)。该部整合了原来由商业、企业及管制改革部(BERR)负责的能源策略制定职能,以及由环境、食品和农业事务部(DEFRA)负责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制定职能。该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引领整个英国向低碳经济转换,另外还负责国家能源安全以及确保能源使用的高效和经济性。
2008年11月26日,英国议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法案》,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而建立具有法律约束性长期框架的国家,并成立了相应的能源和气候变化部。按照该法律,英国政府必须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到2050年达到减排80%的目标。
2008年年12月1日,根据英国《气候变化法》创建的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正式成为法定委员会,负责就英国的碳预算水平、实现碳预算的政策措施等向政府提供独立的咨询和建议。委员会于当天提交了其第一份相关报告――《创建低碳经济――英国温室气体减排路线图》。报告详细阐述了英国205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原则、方式和路径,提出了一个涵盖2008-2022年三个五年期碳预算的未来减排路线图,并分析了其可能给英国带来的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2009年第一季度,英国相继推出3项重大低碳战略。2009年3月英国商业、企业和管制改革部(BERR)委托独立研究机构 Innovas Solutions 出台《低碳和环境产业报告》,对全球低碳和环境产业进行了全面翔实的分析。报告认为,即将来临的绿色产业革命将会涉猎全球各个领域,将对低碳科技、产品和服务产生大量需求。以《低碳和环境产业报告》等研究报告为依据,2009年3月6日,英国商业、企业和管制改革部提出《低碳产业战略远景》。《低碳产业战略远景》指出,全球势必要转向低碳经济,低碳不仅能推动经济新一轮的增长,有助于走出目前的经济衰退,而且也是英国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并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业上追加了104亿英镑的投资,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在公布财政预算的同时,也宣布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碳预算。而要完成这项特殊的预算,低碳的绿色能源推广是重要一环。根据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其中3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相应温室气体排放要降低20%,石油需求降低7%。新能源推广是完成任务的关键,而风能利用是英国新能源利用中的一大重点。英国还推行“政府投资、企业运作”的模式,促进商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占领低碳产业的技术制高点。同时,运用多种手段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英国正在运用多种手段引导人们向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转变。根据要求,英国所有新盖房屋在2016年要达到零碳排放。
2009年6月17日,英国正式公布了发展“清洁煤炭”计划的草案。主要对象是以煤炭为燃料的火电厂,要求英国境内新设煤电厂必须首先提供具有碳捕捉和储存能力的证明,每个项目要有在10到15年内储存2000万吨二氧化碳的能力。对此,政府会考虑给予相关财政激励。
2009年6月26日,英国能源和环境变化部题为《通向哥本哈根之路》的报告称,低碳经济对英国和全世界都有益处。《通往哥本哈根之路》概述了英国的基本立场:如果不对气候变化加以抑制,英国的经济繁荣、环境和安全将面临巨大的风险。英国现在正面临着严重的洪灾风险,这会给农业造成严重影响,会导致更极端的夏季高温,同时还会给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交通网络带来更大的压力以及经济衰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气候变化不仅威胁到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安全,还会引发食物和水资源短缺、扩大疾病传播范围和不断增加的气候难民等诸多问题。然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也必须抓住良机。英国认为,低碳经济不仅关系到气候变化的长久大计,也是摆脱当前经济衰退的一剂良药。在英国,英国一直得益于新型低碳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巨大创新潜力,低碳经济及相关产业每年能创造超过1000亿英镑的产值,并为88万人创造就业机会。英国还着力将“低碳经济模式”向全世界推广。
2009年7月15日,英国又公布了详尽的《英国低碳转型》国家战略方案。英国商务大臣彼得・曼德尔森说,全球低碳产业的价值达3万亿英镑并在不断增长。《英国低碳转型》方案表明政府会支持并确保英国在这一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决定通过制定清晰的政策,使英国同时在经济和环境两方面受益”。《英国低碳转型》方案是英国到2020年的行动路线图,它要求所有方面都向低碳化方向发展。它综合考虑了能源安全、产业发展和适应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内容,是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有力回应。这份《英国低碳转型》方案涉及能源、工业、交通和住房等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同时出台的配套方案有《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业战略》和《低碳交通战略》等。2009年4月,英国已经拨款4亿英镑用于研发低碳技术。据预测,全球低碳经济市场价值达3万亿英镑,到2015年可为英国提供120万个就业岗位。在交通方面,到2020年使新生产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在2007年基础上平均降低40%。在接下来两年中投资3000万英镑,生产大量低排放的公共汽车。在英国主要大城市中安装充电基础设施,为电动汽车提供方便。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每辆2000到5000英镑的补贴。在住房方面,到2050年将来自住房的碳排放几乎减到零。由于住房基本是现有建筑,所以主要采用节能改造的方式,计划投资32亿英镑用于住房的节能改造,对那些主动在房屋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进行补偿,预计将有700万家庭因此受益。《英国低碳转型》方案将有力地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其中《低碳工业战略》指出,政府将在政策倾斜、产品采购、教育培训、标准化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制造业全面支持,包括软件、制药、化工、发电、汽车、航空等领域,协助解决低碳工业发展的瓶颈,打造创新氛围,包括改变机制、消除壁垒和支持研发等。《英国低碳转型》方案还首次提出如下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政府机构,各部门必须建立自己的碳预算,排放超标将受到处罚;二是农业,支持将各种垃圾用于生物质发电。
英国政府还于2009年7月15日《英国低碳转型计划――国家气候能源战略》,对低碳迁移的具体任务目标进行了部署。该计划规定:到2020年,英国碳排放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34%。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计划规定到2020年,绿色行业工作机会要超过120万个;对700万个家庭住房进行绿色改造;支持150万个家庭自产绿色能源;40%的电力来自低碳能源;原油进口减少一半;新生产汽车的排放在现在基础上减少60%。
英国政府在对“低碳经济”产业化进行深度研究基础上,制定了《低碳产业战略远景》,指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走出当前经济低迷状态的重要措施,也是着眼未来的战略决策,英国应当抓住全球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创造的巨大商机,实现经济的重新崛起。《低碳产业战略远景》强调英国应当围绕4个方面加快实施低碳产业战略。一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商业、消费者以及公共服务成本。二是重视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获和储存技术、输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作为未来英国发展低碳产业的重要方向。三是使英国成(下转第28页)(上接第23页)为全球低碳汽车开发和生产领先者。四是通过提供技能、基础设施采购和研发、示范和政策的部署,使英国成为低碳经济商业中心。
2009年11月,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公布了能源规划草案,明确提出,核能、可再生能源和洁净煤是英国未来能源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大力发展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草案决定重启核能发展计划,批准了10个新核电站。2009年12月1日,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了题为《智能电网:机遇》的报告,宣布将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报告提出,2020年前,将4700万个家庭普通电表全面替换为智能电表。英国还成立了智能电网示范基金,在未来5年内为智能电网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为了帮助英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英国工党政府在2010年3月24日启动一个20亿英镑的“绿色”投资银行计划。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太尔・达林(Alistair Darling)表示,该计划有望在5月6日进行投票表决。他同时表示,希望获得更多的投资,以便促进持续18个月经济萧条过后经济的发展。
目前,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互动体系,从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政策发挥建设到国民认知姿态等诸多方面,都处在了世界领先位置。从某种程度上讲,英国已突破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初瓶颈,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英国实施低碳计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许多国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纷纷转移精力、削减投入甚而放松减排要求的情况下,英国却宣布启动了一项“绿色振兴计划”,尝试以低碳经济模式从衰退中复苏。
关键词:MyCOS 就业 主要问题
1.关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选择
1.1就业所在地的选择――家乡所在地和就业所在地的差异
从图1中可见,中国的大学本科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与生源分布是基本均衡的,大学生家乡所在地和所上大学所在地基本相当。但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流向上,家乡所在地在中西部地区的大学生,毕业时只有77.6%的学生留在本地区,有22.4%的学生到东部就业、发展。
大学生家乡所在地和所上大学所在地基本相当,说明地理位置不是接受本科教育的障碍。但是,家乡所在地和就业所在地的差异较大,显示了孔雀依然东南飞的趋势: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远高于中西部,显现了就业平台的经济科技条件与环境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1.2就业单位类型的选择――在不同所有制单位就业的差异
民营企业/个体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雇主,共雇佣本科毕业生的36.2%,雇佣高职/专科毕业生的57.1%。政府只雇佣了本科毕业生的12.3%,高职/专科毕业生的7.2%,并不是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雇主。非国有企业雇佣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59.7%。
目前,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依靠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可见,继续发展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1.3就业专业的选择――所学专业与就业专业的差异
就业大学生中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仅占一半(55.1%),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工作的接近三分之一(28.6%),即大约每三个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一个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
三分之一的大学生用非所学的现状,既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出现了部分专业供大于求的现象,也反映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专业方向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不能符合市场及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不好用”的现象依然存在。
2.关于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与调整
2.1近几年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专业需求趋势
由图2可见,最热门专业的供给量大于就业量的程度(余量)从高到低的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失业最多的10个专业中,“热门专业”占了9个。这一结论有力地证明了专业结构失调是大学生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2011届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和绿牌发展专业
2011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部分红牌专业如计算机类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造成的,一方面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
2011年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
从2011届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和绿牌发展专业的对照可见,多年前招生不景气甚至停招的专业又成了“香饽饽”了,说明国民经济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动下,资源型经济及其服务领域对相关专业的强烈需求。
3.关于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选择
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60%的人认为目前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还有22%的人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有34%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农学的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最高,为31%,工学最低,为18%。
分析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的人群中,有98%是主动离职,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0%)和薪资福利偏低(22%)。
频繁离职并不利于毕业生以后的职业发展。这一现象说明大学生在就业前并没有认真设计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也没有认真考察所选择的职业类型及环境与自己的“职业锚”是否符合。
4.几点结论及建议
4.1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理性思考与选择
4.1.1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前要认真设计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认真考察所选择的职业类型及环境与自己的“职业锚”尽可能地符合,以避免频繁离职,以利于今后的职业发展。
大学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趋向确定时,要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估,合理地确定目标取向、能力取向、机会取向。
在进行目标取向时,要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条件为依据进行自己的人生目标分析:价值、理想、成就动机、 兴趣等。
在进行能力取向时,要对自己与他人的优劣进行分析:智慧、技能、情商、学历、性格等。
在进行机会取向时,要对面临的挑战与机会进行分析:组织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
4.1.2资源型经济及其服务领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推动的发展领域,对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需求强烈。尽管目前条件和环境相对艰苦,但发展前景相当可观,是有志大学生的首选之地,来日必将大有作为。
4.2学校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义务
高等学校要全面规划与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发展环境、不同心理特质(兴趣、性格职向、智商、情商、潜能、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水准、态度、人格等)和生理特质(性别、年龄、体能、健康、身高、体重和外貌)的大学生给予不同的就业指导。
高等学校要在专业设置上坚持市场导向而不是收费导向,超前预测社会需求,走出“热门专业”的误区,避免大学生毕业时部分专业学生供大于求的现象;同时,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大学生专业方向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符合市场及用人单位的需要。
高等学校及其大学生就业部门要加强大学生的求职辅导培训,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求学到社会求职的转变。
4.3政府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责任
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专业发展规划上必须从社会需求出发,在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编制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计划,控制部分专业供大于求的现象,既避免大学生的专业结构性失业,也避免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鉴于应届大学毕业生目前就业主要依靠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政府应该继续发展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事业,在创投资金、税收、经营管理、政府购买等方面予以扶持。
参考文献:
[1]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6月版。
[2]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6月版。
一、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范围
根据国家科技部等部门颁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及本市实际情况,确定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认定范围如下:
(一)电子与信息领域;
(二)生物工程、新型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
(三)先进制造与现代交通领域;
(四)新材料与精细化工领域;
(五)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
(六)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领域;
(七)文化创意与知识型服务业领域;
(八)现代高效农业与海洋工程领域;
(九)航天航空与核应用技术领域;
(十)其他经市级认定委员会确认的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上述范围,可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和我市实际适时进行补充和修订。
二、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
凡要求认定的市高新技术企业,应是在本市登记注册2年以上,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管理规范,以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经济实体,且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从事本实施意见明确范围内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服务,具有与其业务范围和规模相适应的人员、场地和设施(单纯的商业经营除外);
(二)企业领导班子重视科技,且班子中有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专职人员;
(三)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在册职工总数的2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在册职工总数的8%以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或服务为主的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5%以上。
(四)建有相应的技术开发机构或有稳定、可靠的技术依托单位。
(五)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与技术收入(企业的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工程设计承包、技术出口、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及中试产品销售等技术贸易收入)的总和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50%以上(农业类高新技术企业放宽到30%以上)。
(六)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占本企业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5%以上,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研发经费比例为4%以上,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研发经费比例为3%以上。
(七)在研究、开发、生产过程中,“三废”排放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八)有严格健全的生产、技术、质量、财务管理制度,并做到遵纪守法,照章纳税。
(九)原则上要求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必须为区、县(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必须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
三、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程序
根据《*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的规定,由市科技局会同市经委、市发改委、市农办、市外经贸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信息办、市文广新闻出版局等部门组成认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动态管理和考核工作。同时,认定委员会负责对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推荐、管理和考核工作。*高新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内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授权两个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报市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市认定委员会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咨询组,为申报企业提供咨询意见。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科技评估机构评估、认定委员会审定、向社会公布认定结果的基本程序。
(二)申请认定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单位必须提交《*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及以下材料:
1.本单位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国税、地税登记证(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材料。
2.本单位情况简介(包括科研、生产及销售经营情况、资产状况、场地、设备、生产规模、人员组成及内部机构设置情况,产品质量保证体系、财务管理制度情况等内容)。
3.企业上月财务会计报表和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上年度财务会计报表。
4.本单位技术开发费的提取和使用证明。
5.本单位技术性收入、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证明。
6.本单位专职专业技术人员的证明。
7.本单位研制或生产的高新技术成果、产品或技术的鉴定(验收、评审、登记)证书、技术标准、测试或质检报告等。
8.本单位银行贷款证和信誉等级证明(复印件)。
9.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认定市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书一式12份、其它材料一式3份统一报送到市认定委员会办公室。
在申报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一并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采用省级企业申报材料(具体要求见《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实施意见》)。
(三)申报单位应首先委托经市科技局确认的具有科技评估资格的科技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费用由市科技局承担。科技评估机构根据认定条件,组织专家对企业的申报材料、数据进行核实、评估,出具评估意见,并承担相应的评估责任。企业申报材料必须由其主管部门(无主管部门的单位不要求)及同级财政、税务部门初审、签署意见并盖章。在具有法定资格的科技评估机构确认前,评估由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进行。
(四)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采用常年受理,分批评审的方法,市认定委员会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定期审查,对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提出认定意见;对同时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在确认同意推荐后,提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意见,并向社会公示征询意见。对认定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由市科技局发文公告,授予《*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并颁发相应证书。
四、监督管理
(一)市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市科技局负责组织或委托区、县(市)及相关开发区科技局对经认定的市高新技术企业每2年考核一次。对考核不合格的市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限期改正”直至“取消资格”的处理。各产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各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培育扶持和服务监督职能。
(二)市高新技术企业应在每年1月底和7月底前按时、如实填报《*市高新技术企业报表》,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经所在地的区、县(市)及相关开发区科技局核实汇总后,由企业报市认定委员会办公室。
(三)市高新技术企业发生变更经营范围或合并、分立等情况,应报请市认定委员会重新认定;如企业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迁移或歇业等,须书面通知市认定委员会。
(四)申报企业在申请认定过程中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它欺诈手段骗取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取消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收回证书,并在3年内不得再申请认定。
(五)对相关的科技评估机构,由市科技局视其评估申报企业的业绩,在一定时期内给予适当的评估经费补助。市科技局对上述科技评估机构的评估工作实行监督管理。如发现科技评估机构所出具的评估意见与申报企业的实际状况不符,甚至弄虚作假的,可暂停其评估业务直至取消评估资格。
(六)鼓励各区、县(市)积极培育、扶持、认定区、县(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同时,要加强对区、县(市)培育发展各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考核,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区、县(市)党政领导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考核和区、县(市)科技局工作考核。
五、政策措施
(一)根据市政府《关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杭政〔*〕5号)精神,对研发资金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规定比例且经认定的区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从其对当地财政所作贡献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给该企业用于从事研究开发活动。
(二)加大对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设立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专门对各级高新技术企业承担的火炬计划项目、新产品开发等高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项目进行支持;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工业技改项目、工业企业信息化项目的资助金额可适当上浮;各级财政资金,包括科技资金、工业资金、产业化发展资金要根据确定的项目,优先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
(三)积极鼓励企业成长为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对入选*市科技创新“十佳科技型初创企业”、“十佳高新技术企业”的初创型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给予表彰奖励。
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8月23日上午,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安排部署了23日下午至24日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申述论证会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深入落实《质量发展纲要》、进一步开展质量强市活动的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出席会议并讲话,总局总工程师刘卓慧主持会议。
刘平均在讲话中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制定明确清晰的城市质量发展规划,把争创质量强市与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知名品牌建设、质量工作绩效考核、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政府质量奖励制度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落实一系列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措施,保障质量安全,提升质量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
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负责人表示,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是根据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活动。(来源:中国质量报)
王天凯会长率团赴新疆考察调研
8月7日至11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率调研组赴新疆,调研考察棉花种植和棉纺织行业经济形势,为稳定新疆棉花、棉纺生产和推动棉花体制改革建言献策。
王天凯指出,新疆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近年来在中央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有关方针政策指导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全疆建设“两城七园一中心”纺织工业发展战略的作用下,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棉纺织行业也获得长足发展。保护好、促进好棉花产业链的稳定健康发展,是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也是中国纺织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建设纺织强国的基本保证。当前,新疆棉纺行业的大面积亏损,有受宏观经济环境、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更有当前棉花政策造成国内外巨大棉价差的影响。如果对当前棉花政策甚至体制不予及时调整,不仅影响到棉纺织的产业安全,最终必将影响到棉花产业的发展以及棉农的利益。(来源:中国纺织报)
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全国开展“阳光纤检进高校”活动
为提高广大在校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保障学生健康安全,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全国专业纤检机构从9月1日至9月25日集中开展“阳光纤检进高校”絮用纤维制品质量消费警示宣传活动(以下简称“阳光纤检进高校”活动)。按照总局“质量月”活动部署,本次“阳光纤检进高校”活动以“深入宣贯《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和“送宣传、送咨询、送检测、送安全”为主题,引导高校学生理性安全消费,保障高校学生身体健康安全。中国纤维检验局制定了统一的消费警示内容,要求各地将消费警示内容通过纤检机构网站等平台进行宣传,并建议各省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利用其网站进行配合宣传。
此外,中国纤维检验局要求各地专业纤检机构采取印制并发放宣传单(册)、提供咨询、组织质量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入高校进行现场宣传。除宣讲消费警示内容外,还要结合实际讲解劣质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的危害和鉴别常识等,大力提升在校学生及社会公众对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状况的关注程度。(来源:中纤局)
监督·服务
四川省纤维检验局服务企业 助推名牌
2012年第十届“四川名牌”产品名单揭晓,15家纤维、纺织品及服装企业新确认获得“四川名牌”称号,其中成都仁和制衣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龙桥旺兔制衣厂、成都城缘家纺有限公司、成都市居比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兴蜀丽棉业被装有限公司、四川省通江县絮棉厂6家企业为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引导、帮扶企业。助推企业争创“四川名牌”是四川省纤检局落实省委、省政府“质量兴川、名牌战略”和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举措。为帮助这些企业,该局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服务工作。一是量身定制服务方案;二是帮助企业深化质量管理;三是该局领导、技术骨干曾多次深入申报企业,主动帮助企业想办法、出主意,针对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查找解决办法,逐一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帮扶企业顺利申报名牌产品。(来源:四川省纤维检验局)
河北省纤检局加强对高校集团采购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控
河北省纤检局连续12年对高校集团采购絮用纤维制品实施质量监控,并逐步形成了絮用纤维制品生产企业审核、产品检验、产品抽检、产品复查一整套从生产到进校的完整的质量监控制度。2008年至2011年期间,平均每年检验企业产品1100批次,年均16万件(套)。目前,工作人员正在对企业报验的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工作于8月底结束。下一步将对送往各高校的絮用纤维制品是否有检验报告、产品质量是否与检验报告记录相一致等情况进行复查,以保障高校学生用絮用纤维制品质量。(来源:河北省纤检局)
上海纤检所加强本市2012年高校学生公寓床上用品供货生产企业质量监管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与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床上用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加强学校学生床上用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升学生床上用品质量水平,切实保障学生健康安全,按照相关工作计划,近期,上海纤检所派员会同上海高校后勤有限公司和本市部分高校(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以及上海师范大学)的负责老师,分赴江苏、浙江和本市松江等地,对10家学生床上用品主要供应企业开展了飞行检查。本次飞行检查加强了产品抽查力度和针对性,覆盖了几款订购数量较多的床品和棉胎等重点监控产品,共抽取14批样品带回该所检验。经检验,此次带回的14批样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该所已将检验结果告知上海高校后勤有限公司,便于该公司开展下一阶段相关工作。(来源:上海纤检所)
阿拉尔纤检所开展医院新生儿用服装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纤检局《关于开展医院新生儿用服装质量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阿拉尔纤检所从8月6日起对辖区国立和民营医院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调查了解,除阿拉尔市人民医院有售新生儿用服装外,团场医院都不具备接产新生儿的条件。执法人员对阿拉尔市人民医院库存的200件(套)新生儿用服装依据相关标准进行监督抽查,并寄送至自治区纤检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6人次。
此项工作的开展,是阿拉尔纤检所业务工作的又一次拓展,纤检所将以此为契机,认真做好辖区纤维制品的监督管理。(来源:阿拉尔纤检所)
福建省纤检局2012年度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立项数居全国纤检系统首位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12年度质检总局科技计划(质量技术监督领域)项目,我局申报的《聚乳酸材料中锡类化合物的形态分析研究》、《竹原纤维关键性技术性能指标研究》、《纺织品色泣牢度检测方法研究》等5项科研项目喜获国家质检总局立项,所立项目居全国纤检机构首位。2007年,该局《纺织品中有机挥发性物质(VOCs)的检测方法研究》首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项目立项,而后科研水平呈逐年上升发展趋势,至今已承担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项目20余项。另外,《绿色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用浆粕的研究》也于近期获得了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批准。近年来,该局的科研项目数量持续增加,科研质量不断提升,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来源:福建省纤检局)
吉林纤检处全面排查及整治絮用纤维
美国经济再一次完成自我救赎
奥巴马和罗姆尼之间唯一的共识可能是目前美国经济很糟糕。失业率在8%徘徊,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可能下滑到2%以下。盘踞在前方的威胁是欧元区解体、中国经济滑坡和财政危机——削减开支及增加税负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年末经济萎缩。
实际上美国经济已有所改善,只不过总统大选带来的悲观情绪让人们忽视了一些重要的特征。在极富创造力的私营部门的刺激下,美国经济正在重塑自己。薄弱环节得以整改,新的强项正崭露头角,经济发展停滞的欧洲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亚洲很有必要学习美国的灵活性。
过去三年美国经济修复进程很快。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是全球低估程度最高的:根据房地产指数,美国房产价格比实际价格低19%。由于财政部和其他政府部门不像欧元区相互扯皮,而是迅速地面对财政体系中的漏洞,美国的银行也因此不得不更迅速地填补债务。现在美国银行的资本比率是世界上最高的。消费者也开始节约了:家庭负债与收入的比例从2007年的133%降为现在的114%。
新的增长点也出现了。其中之一是比从前更具活力的出口部门。美国贸易逆差从2006年占GDP的6%下降到今天的4%,部分原因是美元的疲弱,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新兴市场消费群体的壮大。
另外,美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也在发生改变。除了人们已很熟悉的波音飞机、微软软件和好莱坞电影,高附加值服务领域也有所增长,例如建筑、工程以及金融等,以及由Facebook、苹果和谷歌催生的“应用程序经济”也正发展壮大,这一产业创造了30万个就业岗位。美国制造商夺回了一些曾经被占据的市场,并不断推出先锋产品,例如3D打印机。
同时,曾经的薄弱环节正在成为其优势项目。美国曾因过分依赖石油进口而深受其害。只要每桶原油价格超过100美元,美国的经济增长就会受到制约。但高油价能减少需求并刺激供给,今年美国的石油净进口量降至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美国终将成为天然气的净出口国。
很多国家都有页岩气,美国页岩气的出口量世界领先。而欧洲的页岩气开采却因环保和产权问题限制而搁浅。美国页岩气的开发利用降低了消费者的能源支出,也替代了煤炭,减少了碳排放量。将来美国任何与能源有关的产业都会受益于页岩气的开发,并取得长足发展。
美国的疲软期还没有结束。尽管经济成果清晰可见,但也会留下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和过去相比,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均衡、更加持续。而且比起改革停滞、老气横秋的欧洲,美国经济发展的平台更加广阔而具诱惑力。
一团乱麻
全球最大上市公司有多透明?
调查腐败和调查通奸有些相似。卷入其中的人不太可能出面承认。所以,当反腐败组织透明国际调查大公司时问了一个不一样的问题:你们有多透明?
透明国际的最新调查“企业报告的透明度”研究了全球最大的105家上市公司,度量的指标有三项:第一,公司内部防止腐败的规定和流程;第二,组织架构的透明度;第三,透明国际询问企业是否公布了其每个参与运营国家中所做活动的详尽财务信息,包括向各国政府缴纳的税费和进贡的“费用”。
首先,多数企业设置了严苛的规则预防腐败。这一指标的平均得分是69,比2009年透明国际的调查得分上升不少,那时平均分为47。其次,很多公司也披露了母公司与子公司控股情况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在105家公司中,有45家在组织架构透明度中得到了完美的100分。
但在第三方面,大多数企业仍选择守口如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做了违法的事情。例如一家矿产企业花了1000万美元给政府以获得采矿许可证,这项费用可能是合法的,但政府不希望它曝光,这样方便政府挪用这笔费用。一家完全透明的公司会发现它很难从狡猾的政府那里赢得更多的合同,而后者掌控着全球大量的自然资源。挪威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国家石油公司是目前为止最为透明的企业,但它在这项指标上仅得50分。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得分为零,这一指标的平均分仅为4分。在透明国际黑名单上的前五名全部与自然资源有关。
透明国际的结论也受到了质疑。亚马逊、谷歌和伯克希尔.哈撒韦都在该排名中垫底吗?可能不。这些企业可能没有像透明国际希望的那样公布信息,但它们不在那些需要贿赂大臣才能获得采矿许可的行业中。透明国际成功地将注意力聚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上,但对其调查结论也须谨慎甄别。
《Inc.》:硅谷最精简的创业公司
硅谷满是梦想家,不过在财富向其招手前,他们得过着廉价的生活。瓦尔纳是个典型的创业者。在搬来硅谷的前一年,他辞去了飞行试验工程师的高薪工作,在洛杉矶的家里花了10个月设计了一款视频博客网站。可他在进入市场前犹豫了一下,随后便被大玩家挤出了市场。瓦尔纳决定重新开发新产品。如果能有一个技术合伙人、有人能给他一些建议,或者更理想的,能有一点种子基金——“我必须得呆在硅谷”,他想。
还有20分钟就是午夜,但瓦尔纳没回洛杉矶的家,而是把他的本田思域开进了硅谷某条人烟稀少的街道停车场。瓦尔纳打开遮光板放在挡风玻璃上,然后缩进后座的睡袋里。他也是坐在车里给19位成功的创业者发E-mail,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人脉是他想加以利用的。他每月花39美元在一家24小时营业的健身俱乐部,以便在那洗澡刷牙。
他的产品是一款叫“每日打鸣”的应用程序,就像iphone的闹钟一样,但只能用电脑关掉。用户将每天登录这个网站关掉闹钟,瓦尔纳相信潜在的用户粘性会很有商业价值。但当他完成设计后,却碰到很多批评:移动电话已经取代个人电脑;这个产品定位奇怪,很难吸引到投资者;很多人睡觉的时候,手提电脑就在他们床边。最新的每日打鸣程序仍有一个闹钟功能,但还添加了一个语音提示,告诉用户日期、温度、交通情况、备忘录以及社交网络里的最新动态。基本上,它是社交层面的产品。瓦尔纳周围的人对每日打鸣的反应不一,有人建议瓦尔纳以1.99美元的价格出售;也有建议别再到处问意见了,赶紧制作一个视频阐述设计理念,然后在Kickstarter(一个网站,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其向某个项目捐赠资金)上。
不过瓦尔纳坚持认为目前的情况都很好。更值得高兴的是,他找到了一位技术合伙人。瓦尔纳认为拥有越少,就越没什么好失去的。“人们还没成功前,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他说。
《精明理财》:夹缝中的探索者
思凯捷(Skechers)认为目前市场还能容下第三间跑鞋企业,但分析师不这么认为。
罗伯特.格林伯格做事情从不敷衍。上世纪80年代,格林伯格创建的第一家鞋企LA Gear如同彗星般出现,很快便消失。在LA Gear消失6个月后,他创建了思凯捷。20年来,思凯捷的创始人和CEO督促设计师为小孩和青少年设计时尚、价格适中的鞋子,他还签下小甜甜布兰妮为代言人。但格林伯格认为鞋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他最近全速推进的项目是让思凯捷进入巨大的跑鞋市场。2011年,美国跑鞋市场总额为65亿美元,但这一领域基本由耐克和阿迪达斯掌控。格林伯格说他的公司能制作出质量与大品牌相同的鞋子,并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他雇佣了美国顶级马拉松选手梅布.凯夫莱齐吉在奥运会中穿上思凯捷的鞋子。他就像个散发着狂热活力的创业者。
格林伯格希望跑鞋业务能在三年内占公司销售额的一半(思凯捷2011年销售额为16亿美元)。但是,一些分析师却对此表示怀疑。“他可以迅速地从零分爬到60分,也可以同样地从60分滑到0分”,投资银行的鞋类分析师山姆.波塞尔说。思凯捷的业绩历史显示,它常常在一年赚得盆满钵满,但下一年却仅能维持盈利,这也让分析师们产生怀疑。分析师预计思凯捷2012年净收入为560万美元。
72岁的格林伯格还不打算退休,他说制鞋生意是全世界最困难的事情。“如果你的裙子不合身,你还可以改,但鞋子就必须得是准确的尺码、长度和宽度。”但他不打算放弃制鞋行业的发展机会。全世界都穿运动鞋,而人们很想要美国品牌的鞋。他预测色彩鲜艳的鞋子将是流行趋势,所以思凯捷已经在生产一些色彩丰富的跑鞋。思凯捷每年销售7000万双鞋子,格林伯格说:“我们不能仅靠着这个数据拿下耐克和阿迪达斯,但是我们也可以有所表现。要使销售收入超过16亿美元,我们必须进入那个领域。”
“冒犯”巨石阵 7月21日,由透纳奖(Turner Prize)获得者Jeremy Deller创作的充气版巨石阵亮相伦敦,为伦敦奥运会造势。该作品名为《Sacrilege》(亵渎、冒犯 之意),旨在让游客们脱掉鞋子,用最亲切、轻松的方式接触巨石阵。
海底运动会 7月22日,韩国首尔,海洋水族馆中举行趣味“海底运动会”,潜水员在水下进行着“激烈”的跆拳道比赛,成群的沙丁鱼变身观众围观战况。
关键词:能源;环境;核能;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刘吉昀(1992-),男,北京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T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211-02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能源和环境压力愈来愈大。我国石油进口依赖度逐年提高,2011年上半年我国原油需求量的一半以上要靠从国外进口。核能是世界公认的唯一可以大规模取代化石燃料的洁净能源,是我国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最现实的途径。
一、我国发展核电的意义
核能具有很多其他能源无法比拟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一是稳定性好,比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好储存,且上网稳定性强,不受环境、气象和季节等的影响。二是清洁,不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化合物等污染物。据2007年世界能源理事会报告,全球每年实际产生的乏燃料数量仅为1.2 万吨左右,而全球由于使用化石燃料而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每年达到250 亿吨。三是能力密度大。体积小能量大,1千克铀-235裂变放出的热量相当于燃烧约2700吨标准煤,核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①积极发展核电在我国具有重大意义,关乎到我国的能源安全。
1.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
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低。按专家的估计,我国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32年。
2.有利于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
我国是贫油、少气、多煤的国家,能源结构很不合理,煤炭占比过大。以2009年为例,中国的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8.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77.5%、石油占9.4%、天然气占3.8%,其他(水电、核电、风电)占9.3%。这种能源消费结构的弊端是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3.有利于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
石化能源除了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外,在开采、炼制及供应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着大气环境质量。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酸雨区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前,很多能源紧缺国家加速核电建设。福岛核事故再一次引发了民众对核电的恐慌情绪,又一次为全世界核电发展前景蒙上阴影。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世界上对核能的应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美国和法国,认为他们的技术是可靠的,选址是慎重的,因此没有减少或者停止核电项目。大部分有能力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印、巴西等国的态度是要充分汲取日本的教训,认真研究核电安全的应对措施和防范系统,鉴于国家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还是要大力发展核电。另一种态度是日本、欧洲,特别是德国,准备减少、停止建设核电站。我国在对核电的态度上不能盲目仿效国外的做法,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应坚持积极发展核电的能源战略不动摇。
二、我国核能发展状况的分析
1954 年,世界上首座核电站——苏联奥布宁斯克核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营,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核电时代。我国核工业起步较晚,是在“六五”时期起步的,最初主要由二机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前身)负责全方位的管理。虽然起步晚于国外发达国家,但我国核工业发展很快。1991年我国第一座核电站并网发电,1994年国家成立了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共同经营和开发核能。2007 年国家发改委《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我国核电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1年3月已有6个投入运营的核电站、12个在建的核电站。我国最早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到2011年底累计发电405亿千瓦时,相当于少消费标准煤16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0万吨。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核能科研体系,培养了一批高水平核科学技术研究设计队伍,拥有了较完整的反应堆研究设施,已具有独立自主进行300、600、1000 MW 级压水堆核电站研究设计的能力。我国正积极引进开发建设第三代反应堆,并实现第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同时加强第四代反应堆和聚变堆研究。
我国核电尽管发展很快,但发电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还不到2%,远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全球核电占电能的比重平均为17%,已有17个国家核电在本国发电量中的比重超过25%。②我国发展核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我国核能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中国铀资源储量偏少,无法保证核燃料的长期稳定供给。我国核电发展一旦上规模就容易受制于人,这是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2)我国核电站投入大、建设周期长,规模相对较小,因此成本居高不下。我国核电站的造价远高于国外同类型核电站的造价,是国内火电造价的2~3倍,核电电价明显缺乏竞争力。
(3)我国核电设备技术还不够成熟,部分设备还靠从国外引进。
(4)核废料的处理技术急需提高。针对废料的处置手段还有待完善,目前高放射性的废料只能暂时深埋于地下存放。
(5)人才培养滞后。按每100万千瓦核电机组配置200 名左右核工程相关人员计算,到2020年至少需要5000~6000名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的人才培养规模远远不能满足核电发展的需要。③
三、对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核能虽具有其他能源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运营安全问题和放射性核废料问题若解决不好会对人与生态环境造成巨大伤害。核废料含100多种放射元素,这些放射元素可以致癌和造成遗传疾病,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碘131、锶90、铯137和钚239。“核能控制好了是天使,控制不好是魔鬼”,这句话很有道理。我国若要实现核能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安全问题。安全是核能发展的基石。核能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铀( 钍) 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污染问题;二是核设施,包括核电站、反应堆、冷却池、核废料储存设施、核材料运输设备等的安全问题;三是放射性核废料的处理问题,放射性核废料大量增加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四是防止核泄漏问题,一旦发生泄漏或事故造成放射性污染,将危及周边广大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安全。我国要确保核电安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核电站首先要保证选址安全。核电站建设有严格的地理和地质条件,要考虑核燃料和核废料运输安全条件、紧急事故疏散条件等。核电站不能设在人群密集区,不能设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高发区等。
(2)核废料的处理是保证核电站安全的关键环节,我国应在加大力度建设核电站的同时提高核废料处理能力。核电可能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是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废气和放射性固体废物。1 座100 万千瓦核电站1 年卸出的乏燃料约为25吨,其中主要成分是铀和钚等重金属。低放射性强度的放射性废物通常经净化处理后可直排入环境中。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液体要经过衰变,稀释到无害水平才允许排放到湖泊、河流或海洋中。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气体要先经过衰变或用活性炭吸附,达到标准后才可由高空烟囱排至大气。中、高强度的放射性废物则必须进行固化处置后埋入地下。深埋的方法虽然降低了核乏料处理的难度和成本,降低了近期核扩散的可能,但核乏料大多寿命长达100×104 年,无法保证核乏料包装材料的长久坚固性及确保核乏料的长期安全。随着核电事业的不断发展,核乏燃料越来越多,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采用核燃料的多次封闭循环使用既可以保证核乏料的长期安全又可提高核燃料的使用效率。我国也应加大科技投入,研究开发这项技术。
(3)从以往的经验教训来看,几乎所有的核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因此管理安全是核安全的重中之重。在核能运行过程中要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尽可能杜绝一切人为因素产生的危险。
(4)保障核设施自身的安全。我国核反应堆采取的是四级防护,是安全的。关键是在建设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速度,要以对社会、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守质量标准,科学规划建设。
(5)强化放射源的管理。从铀矿的开采到运输、使用要有一套严格的技术操作规范和管理措施,杜绝放射性原料在任何一个环节的泄露,甚至丢失。
(6)要有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以便一旦出现了核安全事故能及时控制事态,将影响降到最小。
除了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外,我国发展核电还应兼顾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否则,核电就会缺乏市场竞争力。
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对核电的需求量很大。我国发展核电一定要走国产化、标准化、系列化的道路,不能完全靠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核电国产化的标志体现在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造、自主运营四个主要方面。
铀矿资源是发展核电的前提条件之一。我国大规模的核电建设对铀资源供应提出了非常紧迫的要求,而我国铀资源比较匮乏。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10年中国铀产量仅为827吨,而2011年中国铀消耗量却达到4400吨,中国不可避免地要依赖铀进口。因此,我国要加强铀资源的战略储备,这关乎到我国的能源安全。
注释:
①周全之.核能发电原理[J].大众用电,2009,(11).
②黄抗生,等.盛夏:中国应对“电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7-17(4).
③我国内陆核电站建设的几个关键性问题[N].中国核工业报,2010-03-24(8).
参考文献:
[1]郑明光,等.新能源中的核电发展[J].核技术,2010,(2):81-86.
[2]张秋妙.从资源角度看核电发展[J].现代物理知识,2009,(2):31-35.
[3]徐步朝,等.低碳背景下中国核能发展的模式与路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11).
[4]史永谦,等.解析中国的核能战略 [J].能源工程. 2007,(5):1-9.
[5]殷捷,等 核能在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前景[J].上海电力,2010,(3):181-184.
[6]顾忠茂,等.加快开发我国核能产业实现能源结构多样化[J].中国能源,2003,(12).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土木工程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50-02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国家已投资4万亿元进行建设,除此之外,“十二五”期间,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为7万亿元,公路投资约为6.2万亿元,高速铁路投资约为2.8万亿元,地铁投资1万亿元以上,城际轨道交通4000亿以上,加之已建大量工程维护、管理等,建设规模之大、人才需求之大均是空前的。工民建、道路工程、给排水、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土木工程类专业就业率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1]。因此,如何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类人才、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土木工程类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样也是每一位土木工作者所面对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式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大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从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升格而来,由于其地理位置偏、特色专业少、师资力量小、科研能力弱、办学历史短等现实问题,与资深重点本科高校相比竞争力稍显不足,这就导致了多数新建本科院校转变为以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为办学目标。因此,调查研究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鉴于土木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的重要性与亟待解决性,该文基于对江苏省徐州工程学院、淮阴工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和常州工学院五所高校的实证分析,作出对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报告。
1 问卷调查的全面性与严谨性
该文旨在掌握江苏省五所高校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系列改革和探索,从学生的角度来了解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需求,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建议,从而达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目的。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4年12月21日至2015年4月11日,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网络咨询以及网上查询等形式,其中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均来自网络调查各高校官方网站的最新数据,并且问卷采用网页版、电子版和纸质版三种形式。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问卷共发放400份,回收361份,回收率90.25%,其中有效问卷329份,无效问卷32份,有效率91.14%。
本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主要是江苏省徐州工程学院、淮阴工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和常州工学院五所具有一般性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群体,填写问卷的学生均为本科在读,其中本科一年级135份(41%)、本科二年级95份(29%)、本科三年级60份(18%)、本科四年级39份(12%)。
由于数据并没有单独集中的问题,即对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和体会处于不同的视角和高度,使本次调查更加全方位、多角度。另外,在校大学生对所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切身的体会和认识,也使得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真实性。
本次问卷主要调查该五所新建本科院校在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和实践,重点研究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体系建设。以学生为主体发放调查问卷,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方向、校企合作、课外培训等方面提出30个问题。
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2.1 课程体系建设
土木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是继续深化教学体系改革,并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一个符合当今社会科学发展和实际生产需求的教学体系。根据江苏省五所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对其课程体系中各类学科学时分布进行了平均值统计,其中公共基础课占总课时的42.20%,专业基础课学时38.70%,专业课学时14.90%,课内实践学时4.20%。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时较多,专业课学时较少,而专业实践课学时最少,仅占总学时的4.2%。在课程安排上,仅有48.33%的大学生认为基本合理,距离理想的课程体系设置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该文根据土木工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对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先进性,努力建设多样化教学平台,包括以三大基础力学课程为主的公共基础课程教育平台、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主的土木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教育平台、以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为主的专业选修课教育平台以及体现各专业特色的跨专业选修课教育平台[2]。
(2)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加强对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通过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体系,认真做好对大学生实践的管理,并对平时实验、实践、实训进行量化考核。
(3)加强教学的软硬件建设。首先,加大对教师教学硬件建设的投入,按专业工程技术能力的模块来规划实践教学基地,创建仿真、模拟等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工程技术教育环境。其次,在教学软件建设上,加大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工程技术教育素质。
(4)建立与社会实际沟通的专业工程技术教育训练体系。以培养应用型土木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经常组织大学教师深入工程生产第一线,研究用人部门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要求,并按照这些要求来进一步制定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积极与企业联系,努力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加大与企业产、学、研的合作力度。最终形成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等课程群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3]。
2.2 教学体系建设
应用型人才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如何办出特色并且提高教学质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成功的关键,而理论结合实际教学是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体系建设方面,该文着重分析了问卷调查中在校大学生所反馈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64.74%的大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自身积极性不高,而55.29%的学生认为是教学方式为单一的授课型教学,很难产生师生互动的环节,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上过于单一,从而使课堂质量有所下降。通过统计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方式得到如图一所示分布。
从图1中可以发现,58.66%的学生偏向于实践教学,54.21%的学生选择启发式教学,所占比例较高,传统式教学仅占19.76%,可见大学生并不能在传统式教学中汲取更多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该文给出以下建议。
(1)增大大学教学中实践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比例,但是由于应用型人才以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生产一线问题的高级实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而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而且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训时间和合理的组织安排,不易实施,详见下文分析。
(2)减少传统式教学在大学教学方式中的比例。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易解决实践教学时间短和要求高的问题。因此,可以转变思维方式,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并保证在学生有充分学习时间的情况下,减少理论教学学时。
(3)改革教学方法,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不断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3 教材体系建设
教材也是成功的应用型人才模式的一项重要因素,好的教材不仅要满足学生知识的学习,还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该文结合五所高校大学生对教材评价的调查分析得出:仅有35.26%的大学生认为教材知识内容全面,可以适应时展需求;54.10%的大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一般;10.64%的大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不全面。有大约64.74%的大学生认为所用教材内容一般或是不全面,知识点杂乱,不适合将来发展需求。说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材体系建设上,应注重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加强精品教材建设,扩大知识面,知识的更新应该紧随建筑业发展的前沿。
2.4 师资体系建设
人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如果想培养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因素。因此,以人为本应是高校办学的根本理念,是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和根本点。该文通过对五所学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1.58%的学生对高校师资队伍表示满意;45.90%的学生对高校师资队伍表示基本满意;13.68%的学生对高校师资队伍表示不满意;18.84%的学生对高校师资队伍表示很不满意。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大学生对高校师资体系建设比较满意,但是仍有约32.52%的学生对高校师资队伍不满意。因此,应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结构的调整,全面构建具有专业工程特色的师资队伍,即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来满足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工程一线技术人才的要求,尽力将师资队伍建设成开放与流动相结合的系统。
2.5 实践体系建设
实践体系建设在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使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和改革适应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应突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与学科特点相结合,以目标培养和能力培养为主线,全面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训实习教学体系。鉴于实践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该文结合高校实践课学时学分分布作出相关性建议,高校学时学分分布表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高校实践课学时学分比例严重不协调,实践课学分约占总学分15%,而实践课学时却仅为4.2%,据此,该文给出以下建议。
(1)应用型实践课教学平台的建设。建议分别在学科基础阶段和专业学习阶段等建设相应的实践实训平台,并加强学生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独立,却又能有机结合,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2)提高专业实践课比例,增加应用性强的实验课程比例,以此来提高学生兴趣,并注重学生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
(3)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建筑产业发展趋势的角度出发,与地区建筑特色相结合,并满足学校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大致要求,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3 结语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土木工程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所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可以接受,并且能从中学习到自己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但通过调查问卷也反映出一些信息,超过半数的在校大学生认为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时候只是一味的重视基础理论教学,而忽略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所以作为一名本科生,在增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实践、合作能力;而新建本科院校要做的就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学习的平台,这样才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栋梁之才。希望该调查报告可以为一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中尽到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