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知识管理目标范文

知识管理目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管理目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知识管理目标

第1篇:知识管理目标范文

摘要:知识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内容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本文旨在界定知识经济的概念,探讨知识管理的目标,比较分析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之异同,以促进我国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关键词:知识管理;管理;目标;策略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动力源。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将成为核心和具有柔性特点的生产要素,而对知识的管理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界定

什么是知识管理?一个定义说:“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然而,知识管理虽然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但作为具有一般管理的共同性质的公共管理同样也面临着知识管理的问题。对于公共部门而言,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核心就是通过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组织创新。

二、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创新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推进。这一切都改变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知识管理、创新行为都不单纯是一种技术过程,人文因素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创新总要依靠人的创造性和想像力。对于政府而言,要为创造良好的新环境发挥重要作用。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则必须不断改变自己的战略策略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这一切都离不开知识管理,因为其实质就在于充分发挥人文因素的积极作用。

知识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和重要资源。在当今的许多行业例如金融服务、咨询和计算机软件等部门,知识正在作为创造价值的必要前提而发挥作用。然而许多企业并不善于管理知识。具体表现在:有的企业低估了产生和获取知识的价值,失去或放弃已经拥有的知识产权,有的管理措施阻碍了知识的交流及共享,对已有知识的使用和二次开发的投入不足等。不少企业在吃了不重视知识管理的苦头之后,对知识创造价值的巨大潜力的认识逐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实施知识管理计划,将知识列为一种资源纳入管理体系。

以知识的视角,组织可被看成是一个对知识进行整合的机构。人类的全部生产力都离不开知识,机器只不过是知识的体现而已。因此,要真正实现知识管理,首先必须实现观念的创新。即将传统的工业管理观转变为现代的知识管理观。

工业管理观与知识管理观的主要区别如下:

1、用知识的观点看组织,就会把人们看作是收益的创造者,其首要任务是把知识转化为无形的结构,而在工业时代的组织内,人们时常是被更为简单的看作是生产成本和生产要素。

2、在知识组织内部,学习的目的是创造新的资本和程序,而不仅仅是运用新的工具和技术。

3、在知识组织内部,生产流程是由观念驱动,并且有时是混沌不明的,这与工业时代生产流程中严格的前后次序和机器驱动形成鲜明的对比。

4、工业时代的收益递减规律让位于知识递增规律,工业组织中的规模经济(economicsofscale)让位于知识组织中的视界经济(economicsofscope)。

5、管理的权力基础取决于他们知识的相对水平,而不是他们在组织中的等级职位。信息流的传递是通过可以分享信息的网络,而不是通过组织的等级机构。 在现在的企业管理制度下,各部门都保有自己的知识并需要发展知识,但是并没有一个合适的知识管理制度以及更高层次的协调机制,知识管理的内容日益复杂化和重要化,导致公司高层管理者产生了设立cko职位的动机。为了搞好企业的知识管理,cko应运而生。

三、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

morten t.hansen等人提出了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即法典编辑策略和人格化策略。所谓编辑策略是指知识与知识开发者的剥离,以达到知识独立于特定的个体或组织的目的;而后知识再经仔细地提取进而汇编成法典关存储于数据库中,以供人们随时反复调用的策略。ernst&young公司企业知识中心的主任拉尔夫·普勒曾如此描述法典编辑策略:在剔除掉客户敏感信息后,通过将文档中零碎的关键知识,如面谈指导、工作日程和市场划分分析等加以汇总并储存在电子知识库中从而创造出“知识客体”。这种方法使许多人可以搜寻和提取经过编辑的知识,而无需与最初的开发者接触。这就开辟了知识的反复使用,促进了企业的成长。

人格化策略指知识与其开发者紧密地联贯在一起,知识主要通过直接的而对面的接触来进行共享。计算机在这类组织中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沟通知识,而不是储存。采用人格化策略的bain公司、波士顿咨询集团和麦肯锡公司致力于个体间的对话,而不是数据库中的知识客体。在这些公司中,知识并未被编成法典、知识是在运用头脑风暴法的研讨会中和一对一的交谈中发生转移的。为了使这一策略行之有效,像bain这样的公司都重金注资于建立人员网络系统。知识不仅仅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还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视频会议等形式进行共享。

遵循法典编辑策略的公司依赖的是“反复使用的经济学”。一旦知识资产,如软件编码或手册开发出来,且每次使用时又无需大的修改的话,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反复多次地使用。

与此相反,人格化的策略依赖的是“知识经济学”的逻辑。战略咨询公司向客户提供的建议是那些丰富的、难以言表的知识。共享深层次知识的活动是极花时间的、昂贵的和缓慢的,而且不能够被系统化,因而效率较低。

若想正确地选择知识管理策略,主管或经理必须先回答如下问题:(1)为什么客户会购买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向竞争者购买?(2)客户期望从本公司得到什么利益?(3)蕴藏于本公司的知识如何能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应进一步考虑如下问题:

1 公司提供的是标准化的产品还是用户化的产品?如果是前者,那么主导知识管理策略就应是法典编辑策略;如果是后者,则人格化策略更为有效。

2 公司拥有的是成熟的还是新颖的产品?如果企业的策略是基于成熟的产品,那么企业将从反复使用的模型中获得丰厚的回报;反之,如何拥有的是新颖的产品,则对知识进行管理时应以人格化策略为主。

第2篇:知识管理目标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目标管理

一、引言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建筑行业的地位日趋关键,而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但对项目投资的成功与否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其在建成之后将直接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或生产当中,因此还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建筑工程的施工全过程不仅是工程项目的实体形成的关键过程之一,而且还对其最终产品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要把质量目标管理作为其施工阶段的重点来进行管理,并制定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质量计划,通过施工单位所组建的项目部这个级别的质量管理、监督及检测等体系的有效运行,来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最终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还要在质量监督与检查、设计、监理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对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对其施工质量目标管理措施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与探讨。

二、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管理的现状

质量目标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从质量管理学的理论来说,质量目标的理论依据是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质量目标就是以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但它又借助系统理论向前发展。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企业是一个目的性系统,它又包括若干个带有目的性的子系统,子系统又包括若干个带有目的性的子子系统,子子孙孙系统无穷尽也。以系统论思想作为指导,从实现企业总的质量目标为出发,去协调企业各个部门乃至每个人的活动,这就是质量目标的核心思想。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目标管理与发达国家的施工质量目标管理体系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隐藏着很多问题。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不够或监管缺失,监管机构还不完善,监理单位也往往未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其中,特别是监理单位往往不能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执行好这项工作,尤其是碰到一些小工程时,其对待工作的态度更加消极。而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施工材料品质差、施工机械设备落后的问题,同时施工技术体系也不完善,很多关键性的技术还比较落后。

三、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目标管理措施探析

1、建立完善的质量目标管理体系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首要问题

面对我国建筑工程出现的问题,首先应创建完善的体系和制度。根据建筑工程样式,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对当前的施工作业管理制度进行更新调整。其次应搞好检查、控制质量。工程单位应重视检查队伍建设,坚持质量第一原则,为下道施工工序负责。再次应全面准备、互相交流。施工前期做好工程准备是保证建筑施工顺利开展的基础,遇到工程质量要求较高的项目时,建筑方需组织各项目进行内部参观,且针对质量目标管理体系的运行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最后进行小组攻关、质量评判,对材料进行监督,提供设施。

2、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管理而言不可或缺

要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前的质量目标管理必不可少。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准备阶段必须做好的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准备、物质准备、组织准备与施工现场准备。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做的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与控制,做好监控准备工作、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设计图纸的变更及其控制;做好施工现场场地及通道条件的保证,严把开工关等事前质量保证工作。针对产生通病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审查与控制施工单位对施工环境与条件方面的准备工作质量以及对测量基准点、参考标高的确认和工程测量放线的质量目标管理。

3、加强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课题

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要重视质量意识,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素质,良好的管理队伍素质,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应从严格限制准入资格和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做起,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落到每一个上岗工作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身上。对于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工序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将施工方法以及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其熟悉工艺流程,掌握操作方法。

4、全过程控制制度是落实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管理的根本所在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管理应加强工程全过程的控制,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过程控制。认真实施技术交底制度,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均要求制订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设置质量目标管理点从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多方面实施连续的监控,贯彻执行样板制度。重视采购工作,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工程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房建工程的质量,建筑施工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的管理,包括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提高等等,充分发挥质量检人员的质量检查控制作用,为向用户提供高质量,满意的建筑产品。

5、安装工程的圆满完成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蓬勃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自身素质及精神生活水平提升,逐渐促使我国的建筑工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安装工程也就由此应运而生。在安装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由于涉及了多个专业和多个系统,因此其施工设计过程当中技术协调的环节较多,并且技术含量较高。在许多大型的建筑工程中,往往都是由负责土建施工的单位来进行总承包,而负责安装工程的施工单位,无论是由甲方直接对外进行分包,还是通过施工总承包单位来进行分包,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土建(即总承包)施工单位的协调和管理,其相应的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等也均纳入土建施工单位的管理控制体系。而一旦建筑安装单位和土建施工单位配合不当,就很可能导致混凝土工程或砌体工程的剔凿以及拆改,从而给土建施工单位乃至整个工程项目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的结构质量。因此现场建筑安装技术人员就必须熟悉和掌握安装工程的配套设备和工艺流程,尤其是要熟悉建筑安装与土建施工的工序搭接问题,从而保证双方能够相互提供出最优良的配合条件,以此来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四、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目标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如今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管理当别强调了对于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以及对于“人”这项特殊因素的重新认识与管理,从而提出了施工管理人员才是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主体的理念,因此只有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才能有效促进工程的施工质量目标管理并达到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目标。而通过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目标管理,也可以对工程的其他各项管理工作都起到带动作用,从而促进全体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提高,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能够实现每时、每处、每人、每事都严格根据质量规范以及管理制度来执行,以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 彭红梅. 浅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

[2] 冯骏. 浅谈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 [J].中国科技信息. 2011(23).

第3篇:知识管理目标范文

没有爱情,没有事业,大学学的专业一点都不喜欢,找了个呼叫中心的工作,只不过是为了生存。现在已经工作两年了,实在是对工作不感兴趣,可是又不知道该做什么、能做什么,真的很迷茫。感觉自己既没有什么技术,也没有能力,这样的水平出去能找什么工作呢?

想过要考研,又觉得那太漫长,没有信心,感觉好累。可是我现在活得更累,没有一分钟是开心的。我开心不起来,做着讨厌的工作,看不到前途,也看不到希望。

我很苦闷,有谁能帮我呢?

相信这样的员工在任何一家企业的呼叫中心都会遇到,很具有代表性。

认真分析起来,造成该类员工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如表 1)

案例中的“我”既没有做个人职业生涯管理,所在的企业也没有提供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指导。她是规划缺失,更谈不上管理了。

个人生涯规划的目的很好理解,而企业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达到双赢。

怎样通过企业的管理体系实现这个双赢呢?

真正的职业生涯管理框架体系至少应该包括:

・明确驱动绩效的关键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员工晋升的特定路径

・企业需要的关键岗位按照角色明确划分

・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技术和行为素质

・每个职业路径的入口和出口

・获得技术和行为经验所需的培训和发展项目

・管理人士和员工为了做出明智的决策、执行正确的职业行动所需的工具、信息和支持。

假设案例中的员工愿意继续从事客服顾问工作,那么她的发展路线主要有三条:一是资深前台岗位,如高级客服顾问、专家顾问等,这类岗位要求员工具有丰富的服务经验和服务技巧,帮助客户快速在线办理各类业务;二是技术类岗位,如培训师、疑难处理专家、采编员等岗位,这类岗位要求员工有坚实的技能修养、精通公司各类业务、处理各类疑难问题、为热线培养优秀人才等,为热线运营提供强有力的后台支撑;三是管理类岗位,如班组长、值班长等,这类岗位要求员工善于团队建设,挖掘成员潜能,并使他们在适合的岗位上各展所长。女孩选择了管理类岗位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在职业顾问的引导下,她为自己制订了三年成长为班长的职业规划。

从个人的角度,首先她需要知道作为班长需要哪些条件以及她离这些条件的距离有多远,然后把3年分为3个长期目标:第一年成为合格客服顾问,打好扎实的业务基础;第二年成为优秀客服顾问,掌握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第三年成为班长辅助,协助管理班组,提高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等。再把最近一年的长期目标分解为两个为期半年的中期目标:上半年熟练掌握第一板块业务;下半年掌握第二板块业务,成为全业务技能型的客服顾问。最后,把最近的半年依次分解为每月、每周、每天的短期目标。只要不求快、不贪多、不放弃,每天前进一小步,她就能清晰感受到每天向目标靠近的快乐。

从企业的角度,可以从生涯设计和能力开发两个层面来帮助女孩实现目标。首先,根据员工知识、技能、资质及职业兴趣情况等内容帮助员工制订结合自身和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指导她填写《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表》,以备后续对照检查,不断完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表》一般每年填写一次。她再对照目前所在通道种类、岗位职责及任职资格要求对照自身情况,填写《能力开发需求表》,同样是每年填写一次。其次,为她设计一个完整的提升计划和环境,帮助她开发自身潜力、提升工作能力,这个能力开发的措施包括培训、工作实践、开发性人际关系建立。

1、培训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每年制订培训计划及科目时要考虑从需求出发,参考《能力开发需求表》来确定培训内容。结合女孩的三年成长规划,第一年提供基础入门级的业务和服务素质培训,第二年提供沟通、协调能力提升培训,第三年提供管理能力培养培训等。

2、工作实践

1) 扩大现有工作内容:在现有工作中增加更多的挑战性或更多的责任。即安排执行特别的项目;在一个团队内部变换角色;探索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新途径等。

2) 工作轮换:在几种不同职能领域中为她做出一系列的工作安排,或者在某个单一的职能领域或部门中为她提供在各种不同工作岗位之间流动的机会。

a) 通过工作轮换帮助员工对企业的目标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

b) 增强她对组织中不同职能的理解和认识;

c) 形成集团内部的联系网络;

d) 提高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

e) 显示与知识的获得、薪资水平的上升以及晋升机会的增加等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3、开发性人际关系的建立

a) 指派一位指导者以一种非正式的形式帮助她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资质、技能、个人背景来分析考虑个人发展方向,大致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b) 在每个工作年度结束后协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她进行测评并执行反馈,与她就个人工作表现与未来发展谈话,确定下一步目标与方向;

c) 在下一年度职业发展目标与方向制订之后起到跟进、辅导、评估、协助、协调、修正作用。

第4篇:知识管理目标范文

所谓的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主要就是指针对建设工程项目采取必要的管理手段来促使其能够按照预先规划完成,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导致项目管理最终失败,而对于具体的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手段来说,其常用的主要是组织、控制、计划、协调和监督等,这几种手段的准确使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确保其管理具备较强的实效性,达到应有的管理效果。具体来说,在当前的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最为核心的目标控制要点包括以下几项:

(1)基于质量对于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重要性来说,质量控制必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控制目标,也是目标控制的一个核心要点所在。

(2)对于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来说,保障其安全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相对于安全事故发生的危害来说,这种安全目标的控制更是极为必要,其也是目标控制的一个重点内容。

(3)任何一个建设工程施工项目都有工期的要求,必须要在相应的工期内完成才算是成功的,并且这种工期的要求对于一些特殊的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而言还具备着较为特殊的意义,因此,做好进度目标的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2目标控制措施

2.1质量目标控制

质量目标控制对于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和这种重要性相对应的,其目标控制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这主要是因为在建设工程施工项目中能够影响到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是比较多的,任何一个工程项目中的要素都有可能会导致质量问题的出现,不论是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还是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手段,抑或者是外界的环境都有可能会导致其质量出现问题,因此,相对于这种复杂性来说,要想做好质量目标控制就必须要加强管理和控制的全面性,针对所有可能会存在影响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尤其是要重点针对“人、机、料、法、环”等五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依据其可能产生质量影响的机制进行有目的的控制和管理,确保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

2.2进度目标控制

进度目标控制主要就是针对其整个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流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在此目标控制过程中,重点需要把握的有以下三点:

(1)相关进度目标控制人员必须要针对事先的进度计划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确保其规划的合理性,并且结合具体的施工现场进行模拟和预期,确保其可操作性。

(2)重点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施工子项目的施工顺序和持续时间进行密切关注,确保其按照原有的规划进行,避免出现误差。

(3)做好进度目标控制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应该针对其相应的人力资源、施工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进行有效地协调,避免出现工期耽误的现象。

2.3成本目标控制

成本目标的控制无疑是建设单位最为关心的一个内容,对于这种成本控制而言,其最为主要的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1)加强对于预算编制准确性的控制,做好了预算的编制工作也就相当于为后期的成本控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相反,如果预算出错的话,必然也会导致其后期成本控制受影响。

(2)加强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尤其是对于施工材料的控制更是应该严格把关。

(3)成本目标的控制还应该在最终的竣工结算中通过相应的索赔等手段追回一定的经济损失,进而避免成本目标控制出现问题。

3结语

第5篇:知识管理目标范文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或称公司治理结构(STRUCTRURE)、公司治理系统(SESTEM)、公司治理机制(MECHANISM),是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系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或称所有与控制的分离(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到激励与约束等多方面的。简单地说,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

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管理系统,其目标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并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公司治理的逻辑变了,或者说公司的目标变了,则公司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必然要相应变化,也就是作为财务运行驱动的财务管理目标也要相应变化。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深刻理解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南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正确认识公司治理的逻辑,进而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对于优化公司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遁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公司治理结构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一个关于公司战略导向的概念。尽管由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差异但最近20年来人们在对西方大公司的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国际社会对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把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绩效的基本手段。

,西方的公司治理结构通常有美国式、日本式和德国式等,各种模式的特点也广受关注,本文不再赘述。但如果仅仅从这种经验的角度去认识公司治理结构,则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也难以把握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激励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目标。但公司的目标,也就是进行财务决策时的目标,是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还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上,遵循不同的逻辑,将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的角度来说,前者不妨称之为"股东至上"模式,后者或可叫"共同治理"模式。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公司的目标是只为股东(SHEAREHOLERS)的利益服务,还是为全体利益相关者(INTEREST GROUOPS)或当事人(STAKEHOLDERS)的利益服务。

第6篇:知识管理目标范文

关键词:企业;目标管理;控制

一、关于企业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征分析

1.企业目标管理的概念。

企业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所要追求的理想期望值。或者说。在一定时期内.具体明确地说明了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所要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标准。企业目标管理指的是现代企业经营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依据企业目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并组织全体职工共同为了实现的一种综合的科学管理技术。

2.企业目标管理的特征。

首先,企业目标管理具有系统性。目标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第一,目标是组织系统功能的集中体现,是评价管理绩效的根本标准,因而抓住了目标也就抓住了整体,第二,目标管理是企业全员参加的管理活动。通过目标制定与分解地程,把组织内全体人员动员起来参加管理活动,参与对未来的谋划,从而达到运用目标系统实施系统整体管理的目标;第三,以目标指导行动和安排工作,有利于保证整体,提高管理绩效。

其次,企业目标管理具有目的性。企业目标管理具有明确的目标。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就能使企业的工作朝着一个统一的方向前进。如果企业目标含糊不清,企业的工作就会失去方向,甚至导致管理工作混乱。同时,目标管理的目的性,还反映在制定企业目标不是随意盲目的,而是要依据客观的经济规律,只有这样制定的企业目标,才能满足社会需要,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再次,企业目标管理具有民主性。它是目标管理最显著的特点。人是管理的核心和活力,没有人的积极性,企业就没有活力。目标管理是组织广大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好方法。在确定目标时,企业领导者需要广泛征集广大职工的要求,非常重视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和共同协商、共同讨论、共同决定,让职工都能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

二、当前企业目标管理的实施与控制

1.企业目标管理的实施。

首先,制定企业目标管理的实施计划。目标实施计划是按具体目标编制的各部门用至每个职的具体行动计划。在编制目标实施计划时,先要按目标的轻重缓急和完成各目标所需要的时间长短,确定目标程序计划。然后,根据目标的程序计划,编制各目标的日程计划。

最后,根据目标实施计划要求,制订措施计划,并根据措施计划要求,向下级部门委让相应权力,让下级部门和职工自发、主动地去完成各自所承担的目标。

其次,加强指导,提高下级和职工完成目标的能力。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上级部门要经常与下级部门交流意见,及时掌握下级部门实施目标中的动态;不断向下级部门提供有关目标执行情况的情报资料,为下级和职工实施目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经常了解下级部门和职工在实施目标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经常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训练活动,不断提高职工完成目标的能力,以保证目标的顺利实施。

再次,组织目标小组,开展小组竞赛活动。目标小组是承担相同目标的职工本着自愿的原则,以完成其所承担的目标为宗旨而组织起来的。各目标小组特别是承担相同目标的小组,要开展竞赛,通过比、学、赶、帮、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完成目标创造更好的条件,增强完成目标的能力。

第四,抓好重点目标的实施。为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一定要抓好重点目标的实施。重点目标主要有关键目标、公关目标、薄弱环节目标、基础目标等,通过对加强对重点目标的实施,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重要的基础。 2、完善企业目标管理的控制

首先,优化企业目标管理控制的过程。第一,建立明确的控制标准。控制标准是工作成果的规范,是对工作成果进行计量的一些关键点。控制标准包括计划指标、各类定额和有关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在目标管理中,控制标准就是可考核的目标。由于各项目标都有准确的含义、明确的目标标值和完成的时限,因而就为目标实施中的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企业中的产品产量、产值、利润、劳动生产率、产品合格率等目标值,就是具体的控制标准。对于不能数量化的目标值,则可以完成目标的进度等形式作为标准。第二,根据标准衡量目标实施的成效。控制的第二步就是通过目标检查的反馈信息,把目标实施的实际结果同衡量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实际结果同衡量标准的偏差,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以便找到消除偏差的措施。这一步对于用数量描述的目标值的标准,做起来是比较简单的,对于定性的目标值需用完成进度的百分比或其他方法来衡量在效。第三,纠正实施结果与目标的偏差。根据产生偏差的原因,有针对生地采取措施,以纠正偏差,这是控制的重要工作。

其次,优化企业目标控制的基本形式。第一,自我控制。这是目标管理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控制形式。自我控制指的是目标责任者根据目标管理卡的基本要求,在目标实施中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分析,及时把握目标实施的进度、质量和存在的问题,自行纠正偏差,实现自;主管理。即使是他人来测定目标实施的成效,也要将实际成果与目标的偏差通知目标责任者,让其自己控制、调整。第二,逐级控制。逐级控制是按照目标管理卡的授权关系,由直接下达目标的主管进行控制。这是符合系统的层次原则、一级抓一级的控制形式。在目标管理中虽然强调自我控制,但这种逐级控制仍是不可或缺的。第三,关键点控制。关键点控制是一种重点控制的形式,因为领导者的精力与时间都是有限的,很难同时控制全部目标项目的实施,这就要有重点地进行控制,通过重点控制,推动总体目标的实现。这种控制形式,既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又能节省领导者的时间与精力。

三、结论

目标管理是根据企业目标的要求,组织、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对企业实行全面、综合性管理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随着当前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强企业目标管理成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目标的确定是制定管理标准和考核标准的依据,是实施目标和考核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实施目标是企业管理的主体过程,考核评价则是实现目标的保证。三个过程互相连贯、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黎吉非.浅谈企业目标管理【J】.天津化工,1998年第6期。

[2]张武政.论企业目标管理与经济效益【J】.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第7篇:知识管理目标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程管理;目标控制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优劣。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在建设领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实施项目管理能决定施工的成败,其项目管理的目标控制内容有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等多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管理的内容也会做细微的调整。本研究针对这些管理的目标和内容做了相关阐述。

1.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与目标控制的定义和特点

施工项目是指企业自工程施工投标开始到保修期满为止的全过程中完成的项目。施工项目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科学技术对施工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全过程管理。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有如下特征:施工项目的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是施工项目;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在一个长时间进行的有序过程中,根据阶段及要求的变化,管理内容也发生变化;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

建设项目的目标控制包括成本、进度、质量以及安全目标控制,它们构成了建设工程的目标控制系统,为了有效地进行目标控制,必须将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目标作为一个目标系统进行统筹考虑,在项目实施前合理对目标进行规划、优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反复协调和平衡,积极进行主动的事前控制,目标发生偏差时,应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纠偏措施,在确保安全目标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和分解目标,实现成本、进度、质量三大目标的统一。

2.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

建设工程组织管理模式对建设工程目标控制的实现起着重要的规划、控制、协调的作用,目前建设工程组织管理模式主要有平行承发包模式、施工总分包模式、项目总承包模式。项目施工管理机构的设置,应根据组织管理模式的类型决定,如对中型建设项目现行较多采用施工总分包模式,有利于业主的合同管理,可充分发挥施工总包单位的积极性。

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管理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实践中一个好的组织机构,可以有效地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有效地应付各种环境的变化,形成组织力,使组织系统正常运转,产生集体思想和集体意识,完成项目部管理任务。组织系统能否正常运转,首先要看项目部领导核心---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应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领导才能、政治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实践经验、时间观念,才能领导好一个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

3.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的目标控制

3.1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就是通过控制工作质量,保证工程的产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合同的标准。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机、料、法、环五方面的因素,它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各个企业也清醒地认识到了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是争取用户、占领市场和发展企业自身的根本保证。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ISO 9001和ISO 14000质量认证体系就是社会市场化的产物。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显然在施工项目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举足轻重的。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选好、用好机械设备至关重要。在实践中质量控制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质量第一的方针政策。

3.2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的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各建设阶段的工作顺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协调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以周密、合理的进度计划为指导,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调整与控制。通过进度目标的分析与论证,判定进度目标是否合理,是否能实现。施工项目的进度控制方法主要是规划、控制和协调。规划就是确定总进度目标和各种进度控制子目标,并编制进度计划。进度控制的主要措施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

3.3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的成本是指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货币形式。施工单位的盈利主要来源于施工承包收入与施工成本的差额。因此,施工方要实现并增加利润,一方面应增加收入,包括即时结算工程进度款、加强索赔管理等;另一方面,必须根据确定的成本目标控制实际成本支出,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成本。制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不仅是专业成本人员的责任,也是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部经理的责任。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责任,不同于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因此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对工程量清单报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4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的安全与环境文明控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融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起促进与保证作用。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关于环境文明施工方面,文明施工能够促进企业施工水平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逐步与国际接轨,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文明施工在促质量保安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浪费节省投资、降低原材耗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保护作为文明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按照法律法规、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要求,保护和改善作业环境,控制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考虑能源节约和避免资源浪费。

4.结语

总之,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与目标控制关系着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并达到预定的目标,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个成功的项目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决定工程的施工质量好坏和造价高低,也对企业的效益有很大影响。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实践中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与目标控制也积累了很多有用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的方法,在今后不断的摸索与实践后,最终会形成一个完善的、科学的施工项目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 涛,杜海旺.浅谈施工项目管理[J].山西建筑,2008,34(27):239-240.

第8篇:知识管理目标范文

关键词:质量目标 建筑工程 工程质量 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项目的质量关系着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安全系数,质量优异的建筑物,可以在使用多年后依然坚固如一,反之,则会危害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建设项目质量目标管理的作用,把好建筑物的质量关。

二、质量目标管理的意义

建筑项目的质量目标管理是通过对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同环节和多种因素加以管理,使建筑物符合设计要求与质量标准,并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达到实现建筑项目质量目标的目的。

所谓工程质量,是指工程能够向使用者提供其生产生活所需的功能以及相应的使用价值,并符合项目的设计、达到要求的质量标准。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人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施工工艺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因素,这五种因素中的任何一种出现问题,均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最终降低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度。同时,众多的影响因素也扩大了工程质量的波动范围。而建筑施工项目的竣工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检查出工程中一些隐蔽施工环节的质量问题。因此,在建筑项目的施工环节中的实行完善的质量目标管理方案对提高工程的质量、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质量目标管理的原则

首先,建筑项目的质量目标管理应遵循用户至上的原则。与其他产品相同,建筑施工产品同样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产品,并拥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是否完善,质量是否过硬,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财产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时,建筑工程的建设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换句话说,使用者的需要便是建筑物存在的基础,这意味着建筑物的功能应当符合使用者的要求。因此,用户至上就成为了质量目标管理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其次,建筑项目的质量目标管理应遵循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筑项目工程在的生产上具有流动性、单件性、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而产出的产品则具有固定性、多样性、社会性等特征。建筑项目的这些特殊性要求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便需要尽可能的保证工程的质量,而不是在项目完工之后再进行补救。因此,在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质量目标管理的事前计划,注重施工前的预防措施,将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相结合,减少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生几率,对于易产生质量问题的施工部位或施工环节,应重点进行防控,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第三,建筑项目的质量目标管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主体,是所有工作的完成者,因此,在对建筑项目进行质量目标管理时,应考虑到人在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从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减少人为因素给工程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从根本上控制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保证建筑项目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

最后,建筑项目的质量目标管理应严格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坚持质量标准,并不断改进管理措施,做到人性化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项目施工中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质量目标管理应当把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与道德修养纳入管理的范围,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保证工作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严格按照标准的程序进行施工作业,不盲目不浮夸,切实保证工程的质量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同时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应坚持根据质量目标管理的效果,不断总结经验,结合科学的理论指导,改进质量目标管理的方法,完善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

四、加强质量目标管理的方法

1.加强对人为因素的管理与控制

人为因素是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质量目标管理的首要措施就是加强对人的管理。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应建立一个由专业人员负责的质量管理小组,对施工的过程进行监督,并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类质量问题。在人员方面,完善对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保证其拥有相关的从业资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过硬,思想过关。在管理方面,细化工程质量责任的分配,将工程质量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责任感,确保工程的质量达到标准。

2.加强对材料因素的管理与控制

工程使用的材料是保证工程得以建成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工程的结构刚度和强度、外表及观感、使用功能及安全。加强对材料因素的管理,保证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目标管理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建设项目施工的过程当中,应完善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措施,保证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均能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要求,避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严格控制建筑材料采购的全过程,尽可能采购质优价廉的材料,取得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的效果。

3.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与检修

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是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前提,如果施工设备出现问题,将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在进行质量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及维护状况加以重视,确保设备的使用条件与使用方法符合相关要求,并完善设备的检修工作,从而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最终达到提升工程质量的目的。

4.加强对施工工艺的优化

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施工工艺不仅能够减少工程建设所需的时间,提高建设项目的施工效率,而且还能够提升工程的质量。因此,对施工工艺的管理是完善的质量目标管理制度不可缺少的要素。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时时关注相关工艺的最新进展,将成熟安全的新型技术应用到相应的施工环节中去,同时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保证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

5.加强对自然环境因素的预防

建筑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不同的地质状况、气候和水文条件,均对工程的施工工艺有着不同的要求,一旦施工工艺选择不当或施工的操作不符合规范,便会严重的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同时,由于自然因素具有多变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可抗拒性等特点,使得在工程质量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自然因素影响的管理需要遵循防范大于控制的原则。因此,在施工前,建筑单位应认真调查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以便于在施工的过程中,及时采取相应施工工艺和预防措施,减少自然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不利影响,确保在不利的环境状况发生时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

五、结语:

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实施质量目标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的质量,并对缩短工程的工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只有不断的对工程质量目标管理的方法进行完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彭红梅:《浅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36期

[2]林维彬:《浅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2期

第9篇:知识管理目标范文

一、公司是否需要单一目标

VBM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公司内部树立全面的价值观,通过一系列以能否增加公司价值作为出发点和决策标准的活动,如决策、实施以及业绩评价等,最终达到公司的财务目标。那么,这个财务目标是否是单一的?还是如理论界目前出现的,将财务目标归纳为“追求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社会责任得到企业的真正重视”?笔者认为,公司需要单一目标,原因如下:

第一,公司的理要求单一目标。如果公司的行为是理性的,那么理要求公司单一目标的存在。因为,如果存在多个目标其实就相当于没有目标。如果一个员工同时为几个老板服务,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他不能令其中的任意一个老板满意。财务目标也是如此,如果采用多个目标,有可能任何一个目标最终都将没有办法实现。而采用单一目标能够使公司各方面集中注意力,将所有的工作重点都放在追求这一目标的实现上,最终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某家公司既想增加其当年年度利润,又想增加其产品的市场份额。事实上,在一定范围的市场份额上,利润是呈增长趋势的。但是,到某一点后,市场份额的增长仅是以当前年度的利润下降为代价的,即由于研发费用以及广告费支出的增加,或者价格的降低来获取增加的市场份额,必然会导致利润的下降。因此,要想同时增加市场份额和利润是不现实的。因此,多重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从理论上讲,想要同时实现多于一个的不同目标是不可能的。要求一个管理人员实现当前利润最大化、市场份额最大化、未来利润增长最大化或其他的目标,这等于把该管理人员推向了无法完成的境地,实际上就等于是没有目标,因为它给管理人员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使其缺乏竞争能力,最终使公司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继续生存。

第二,公司产权和财权的独立性使公司可以确定单一目标。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层、雇员等都是企业产权主体,各方都有其自身的利益,共同参与构成公司的利益制衡机制,这是公司财务目标在确定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因此应公平地对待各方,尊重各方的利益。对此有学者指出,“因为产权关系的复杂化、多元化必然决定公司财务目标绝不可能是单项的、唯一的,而应该具有多重性”。但事实上,这些都不应该成为否定现代公司财务目标单一性的原因,因为除上述因素外,公司在确立财务目标时还必须考虑产权和财权的独立性。由于产权分离,企业在尚未取得独立的产权或财权时,企业的财务主体也呈现多重化的特征,但一旦企业取得独立的产权和财权,财务主体便向企业这一经济主体靠近,形成了单一特征,而财务目标也会对这一特征有所体现。因此,企业财务目标体现着企业目标的意志,也反映了产权关系的现状。产权关系单一,财务目标就单一。随着企业在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企业取得了独立的产权和财权,企业财务目标必将保持单一的本来面目。

第三,单一财务目标将改善社会环境。研究表明,当一种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公司都追求其单个公司价值最大时,社会福利也将达到最大。这一研究结论是很明显的,只有当公司创造的产品价值被其客户以高于其投入成本的价值所认可和接受时,社会价值才能够得到增加。当然,也有某些情况是价值最大化的标准不能够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尤其是当存在垄断或“外在问题”的时候。在垄断情况下,假如收取的价格过高,会导致社会福利水平下降;而外在问题(即决策者对他们所做的决定或采取的行动可以不承担后果),如空气或水质污染问题也属于类似的情况。但只要对所有有形资产的法定转让权进行了具体的定义,且将其分配给具体的个人或公司,就不会再存在类似的外在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在于要求公司追求其利润最大化或其他指标最大化,而是应对其法定财产转让权进行具体的定义,并将其分配到特定的主体中。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解决外在问题和垄断问题都是政府立法的法定责任。

二、公司单一财务目标的选择

由以上分析可知,公司需要的是单一的财务目标,设立多重目标的结果会导致管理人员的理解混乱,不利于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那么,公司单一的财务目标到底应该是什么?由于目前在支持VBM的理论中,对于公司目标的提法主要集中在“企业价值最大化”及“股东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两个方面,且由于“追求利益主体多元化”及“社会责任得到企业的真正重视”等都没有摒弃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追求,因此本文将主要对“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价值最大化”两种提法进行具体的比较。

第一,两种目标提法的概念是不同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价值最大化”两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区别:(1)含义不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这一定义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而“股东价值最大化”是指公司通过合法经营,采取有效的经营和财务策略,使公司股东价值达到最大化。股东价值,通常就是指股东所持有股票的价值,可以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乘以股票的市场价格来确定。(2)考虑角度不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以整个企业为出发点进行各种决策的,与“以企业为主体”的会计假设是一致的;而“股东价值最大化”是以股东为出发点,一切决策均以是否为股东增加价值为决策的标准。(3)衡量标准不同。对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来说,目前普遍认可的衡量企业价值的方法是使用现金流量贴现法;而对于“股东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的衡量与股票市场价格息息相关。站在持有某公司股票的股东角度来说,在不同的时间,由于股票的市场价格不同,该股东的价值也就不同。

第二,在VBM模式下,企业应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原因如下:

1、“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以企业为中心,以企业为出发点进行各种决策。但是,每一个经济实体的各种活动都是以满足其所有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对于企业来说,只有股东才是企业的所有者,因此财务目标也必然要以股东为中心,而“股东价值最大化”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

2、“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求满足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考虑社会责任等。但笔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他们的要求都是为了给更好地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提供应有的保证。毕竟,出于长远考虑,如果没有债权人的债务支持,或者不顾社会责任,企业将无法实现持续经营的目标,很有可能会在短期内破产,如果这样,“股东价值最大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此外,如果不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就无法调动广大管理阶层及工人的积极性,创造足够多的价值,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也同样没有得以实现的保障。因此,以企业整体作为考虑的出发点,实际上还是为了保证在长远范围内“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3、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必将出现各方利益关系人之间的矛盾,企业不可能在各主体间做到完全均衡。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其财富最终都应归其所有者所有,但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强调了以企业整体作为主体的追求,而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如果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必将顾及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以及一般员工等各主体的利益。企业不可能在各主体间实现完全均衡,必将不利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4、目前较新的财务理论中很多都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追求的目标。例如,经济增加值(EVA)是一种新型的业绩衡量指标,它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在国外获得广泛应用,成为传统衡量指标的重要补充。EVA指标与传统利润指标相比体现的优点在于:首先,它从股东角度定义企业利润和企业价值;其次,它将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EVA指标将所有决策用一个财务指标联系起来,即如何提高EVA,以避免评价标准不一致导致的企业计划、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的不协调;再次,它使经理们更加关心资本成本。EVA是作为一个代表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初衷而发展起来的理论,企业EVA持续增长就意味着企业市场价值的不断增加和股东财富的持续增长。

5、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具有以下优点:它能克服企业的严重短期行为,有利于正确处理企业的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因为,要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就必须要求企业持续发展,企业收益持续上升,股票价格稳中有升,只有这样,股东价值才能达到最大;而要实现这一点,企业就必须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才能够使企业保持长远的发展眼光。

6、曾有学者认为,之所以采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原因之一是 “企业价值最大化”与“以企业为主体”的会计假设相一致。但笔者认为,会计提供的最终成果――会计报表是为外界服务的,并要作为纳税的依据,所以必须依据会计准则的要求;但财务管理是为企业内部服务的,财务管理的各项决策以及所使用的方法本身就比较灵活,因此它完全可以不必与会计假设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