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157-02
伴随现代企业竞争程度的加深,企业运营所面对的市场、所处的资本环境不断变化,集团公司的财务管控愈来愈向以集团策略为主导、以全方位预算控制为重点、以内控为主线的集权式管控方向发展。当代微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为此种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奠定了技术与经济基础。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便是此种科学的管理思想与发达的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发电公司的行业特性适宜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是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存有先天要素的约束,另一方面也存有部分后天缺陷。要抓好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改进这些先天不利要素,改善后天缺陷,坚持不懈,以实现全方位、多层级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意义
1.有利于解决公司财务信息孤立的问题。在目前的公司财务管控中,尽管大部分公司运用了微机技术对日常工作与财务信息加以处置,可是公司的不同部门间并未把信息进行统一归纳,而是孤立存在的,对于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经过财务管控信息化建设,在公司内部构建有关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高效地把公司的信息集中归纳,转变信息孤立现状,做到信息互享,提升信息的精确性。
2.有利于公司把财务和业务信息进行整合。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其财务管控大多受传统会计思想的影响,大部分财务管控信息被限定在经济业务统计的层级上,同个经济行为有关的财务信息被搜集到多个管理体系中,以致经济业务的所有信息难以被高效整合,对财务管理信息的准确性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较好地规避此种问题,把财务和业务信息有机整合,提升公司运营管理决策的合理性。
3.可以推动公司管理方式的革新。实施公司财务管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在公司中提升微机、互联网等技术的运用能力,构建有效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可以把传统的财务信息记录与传输、会计计算与审计等工作利用微机技术来完成,提升了财务信息的处理速度,推动了财务管理效能的转变,增大了财务集中监督管理的力度,确保了财务全方位预算管控的落实,最后达成公司财务管控总体能力的提高。
二、发电公司财务管理的特征
1.生产与物流管控较易规划,容易实施信息一体化建设。发电公司无论是水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亦或是其他类型的发电公司,和其他加工生产公司比较,生产活动集中,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总体的生产销售流程、供应链条较短,材料购置较为单一,不涉及中间商品,不涉及或者较少涉及库存问题,不涉及物流体系问题:生产与物流管控较易规划,容易实施信息一体化建设。
2.坏账风险低,资本回流通畅,较易依托资本流对公司加以管理。发电公司用户类型单一,仅是电网企业,通常电费回收期低于30天,坏账风险低,资本回流快。有关的采购过程,款项支付也较为迅速。不像建造单位,款项支付不及时,也不像一些商业单位,有相应的三四个月的信用期。公司的成本开支,除了折旧以外,也大多伴随资金流。因此经过管控资金流,便可以有效地管控公司的生产运营。
3.存在运营管理地和生产场所分开的问题,进行信息化建设有较好的收益性。发电公司通常建设在远离市区的地方,特别是水电,大部分在偏僻的山区,而公司的决策组织与财务管控组织通常设立在城市地区。传统的纸质材料的信息传输方法,一方面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效果不理想。在此种状况下,开发集成的财务管理信息软件,达成财务和经济业务统一办公,有显著的收益性。
三、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1.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不牢固。发电公司的财务信息化管控当前仅停滞在财务管理时期,并且效能单一。财务信息化管控技术未曾达成预期成效,未曾从根本上发挥作用。在当前的发电公司发展历程中,财务信息化仅发挥了会计计算的功能,在其整体发展中公司的组织协作基础不牢固。公司对财务信息化管控的认知滞后,未曾发挥其财务预算和财务监督的功能。财务信息化管控在发电公司中单独运行,未曾达成和其他组织间的协作运用。
2.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措施滞后。发电公司总体架构庞大,组织管理流程繁杂,财务管控在繁杂的监督下实施,通过管理层的科学决策以后才可以真正地实行。此种繁杂的管理体系会让财务信息化管控效率低、实行困难多。发电公司在实际的工程实行过程中需要解决多个层面的问题,决策进度落后,影响了决策的及时性和精确性,未曾从根本上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
3.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素养较低。尽管发电公司为了顺应改革的步伐已采用了对工作者实施培训的措施,可是从当前来看,此领域的工作人员的素养依旧较低。大部分财务管控者具有较高的会计核算能力,但是微机操作能力不足。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加强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可是专业素质较低,知识架构缺乏多样化,难以适应繁杂的工作要求。
四、怎样抓好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1.增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程度。首先,公司决策层与管理者应当全面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作用,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在公司中全面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而提升资本的监管与运用成效,维持公司本身的竞争实力。其次,应形成以财务管控为中心的理念,在公司财务管控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下转第159页)(上接第157页)应牢牢掌握工作重点,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大方向始终正确,才可以让整个信息化建设起到应有的成效,实现提高公司总体管理能力的目的。
2.提升集团企业的管控水平。应当增强集团企业的控制水平,防止在管理过程中集团企业和下属单位间的协同矛盾,减少集团企业很多不可控亦或不稳定的要素。发挥财务管控在资本统一管控中的功能,更有效地监督所属企业的资金流,达成对公司的全方位预算控制,从事后监察考评向积极的事前规划和事中管控改变,达成集团“一套账”管控形式,实现汇总表格智能生成,合并表格大多数智能形成。把公司各个下属单位的信息化软件集中谋划,实现集团企业财务统一核算业务的信息化管控。全面深化财务的核算作用,将集团企业的重点财务制度集中固定在软件中,实现财务制度的规范化。
[关键词]配网 ; 光通信 ; 自动化; 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15.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260-01
1.宜昌供电公司配电网通信现状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已开始配网自动化的试点工作,但仅限于试点阶段,覆盖范围小,规模相对较小。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或城市都没有强大的配电网和配电通信网。配网系统相对薄弱的现状主要由业务需求决定。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建设好主网就已经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或城市的主网系统、主网自动化系统和主网通信系统都比较完善。宜昌供电公司的光纤网络已经覆盖所有110kV及以上的变电站,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高速城域网、调度数据网和核心环传输速率达到10G的光纤传输网。
宜昌供电公司目前配网通信网络的建设基本属于空白。所辖所有10kV配电柜或开关柜都没有覆盖光纤网络或无线网络,而且也没有安装任何通信终端设备或通信电源设备。
针对宜昌供电公司的配电通信网络现状,建设配网通信系统迫切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选用何种通信技术可以快速建成覆盖面广、可靠性高的配电通信网络。
(2)配电柜应选用何种通信电源,并保证其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易维护性和少维护性。
2.配网自动化对通信的需求
建设配网自动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对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电力通信网的建设。配网自动化的业务模型和业务架构也成为影响电力通信网络结构的重要因素。配网自动化对通信的要求主要取决于配网自动化的规模、业务架构和预期达到的自动化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2.1 可靠性
首先,配网终端通信设备主要安装在户外或配电柜,宜昌地区的气候湿热,运行环境恶劣,容易导致材料老化,故要求设备能够经受恶劣气候考验,要耐高温、耐湿、防尘;其次,通信设备还应能抵抗噪音、电磁、雷电等干扰,保持稳定运行;再次,在电力设备发生故障时,应能抵抗事故所产生的瞬间强电磁干扰,完成故障诊断、隔离和非故障区段恢复供电的通信任务。
2.2 实时性
配网自动化的首要功能是能够实时监控配电网运行情况,并进行在线分析,实时性对通信传输速率提出了较高要求。正常运行情况下,配网主站会周期性召唤各RTU、FTU的数据;电网发生故障时,主站和FTU、RTU之间需要交换比平常更多的数据,以便及时掌握故障地点和原因。因此,通信系统不仅要满足系统刷新率的要求,还要满足故障时快速及时传送大量故障数据要求,并具有故障时主动上报故障信息的功能。
2.3 双向性
主站系统需要向终端下发控制命令,终端需要向主站上报信息。因此,通信系统必须具有双向通信能力。
2.4 灵活性
配网通信系统点多面广、规模大,安装环境复杂,要求通信设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易于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因此,要求通信设备尺寸小、安装方式多样、抗震。
2.5 承载的业务种类丰富
配网通信系统承载的业务包括配网 SCADA、负荷控制、远程抄表等。 各种业务的数据量和实时性要求差别较大,因此对通信系统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2.6 异构的网络环境
建设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配网通信网络必然面对一个异构的网络环境,不同的接入技术将以互补的方式。不论是为了在异构网络环境下通信业务的一致提供,还是为了高效利用异构网络资源实现业务开放部署, 配网通信系统不仅在网络层面上要实现互联互通,在业务和应用层面上要实现用户体验的无缝融合。
2.7 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要求配网通信网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网络要使用开放分层的架构,采用标准的网络协议和标准的接口开放网络的能力,从而允许第三方可以利用开放的接口和网络资源实现新业务的灵活快速接入。
2.8 网络规模大、覆盖面广
配网的网络规模大、覆盖面广,比主网规模大很多,这对通信网络的规模、架构规划和覆盖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规划建设建议
通过对宜昌供电公司配电网的现状、电力通信网的现状以及各种通信技术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遵循“先进性、实用性、可行性、可扩展性”的原则,建议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多种通信方式的建设方案,具体如下:
3.1 分阶段、分步实施,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规划的关系。 逐步实现宜昌供电公司配网自动化的 100%覆盖。
3.2 点面结合,既保证先进性又保证规模性。选取一次设备条件和通信网络现状比较好区域作为实现“三遥”功能的区域,其他区域根据一次设备现状,只实现“二遥”功能。
3.3 因地制宜,综合采用多种通信方式。
3.3.1 光纤通信为主。
光纤通信技术具有带宽大,传输距离长,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耐腐蚀,无串音干扰,可靠性高,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施工维护等优点,因此是实现“三遥”功能站点的首选通信方式。
目前可采用的光纤通信方式有EPON、MSTP、光Modem和工业以太网等方式。EPON具有节省光纤资源,适用于点到多点的接入网络的特点,但它难于查找故障点,QoS保证较难;MSTP方式具有灵活的接入方式、支持多协议、简化网络结构等优点,但是因为不同厂家设备的映射方式和带宽管理的实现方式不同,所以不同厂家的设备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光Modem的网管能力和组网能力相对较差,所有考虑到工业以太网具有可靠性高、组网能力强、组网方式灵活等优点,建议宜昌供电公司在投资成本充足的情况下,优先采用工业以太网方式作为“三遥”站点的通信方式,其次采用EPON方式。
3.3.2 无线通信方式为辅。
无线通信方式可通过公网无线网络和自建无线网络两种方式实现。公网无线方式包括GPRS、CDMA、EDGE以及WCDMA等方式。如果要自建无线网络,频点申请较困难,建设周期较长,投资规模较大,无法满足配网自动化短时间内需要覆盖大规模站点的要求,因此建议租用公共无线网络。
按照目前“二遥”功能的数据量和采集周期,无线公网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它具有建设快、维护少、见效快等优点,但考虑到其安全性,所以建议仅在“二遥”站点使用。
3.4 共用电源资源,配电柜侧不建设独立的通信电源,通信设备由FTU 的锂电进行供电,以减少设备的维护量,解决现场取电困难的问题。
4.结束语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新思路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供电企业亟须创新,档案管理也面临挑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要重视开展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有效避免管理中的失误,提高电力服务品质,提升电力企业的竞争实力,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全面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
(一)存在信息流通和归档渠道不通畅的问题。在当前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信息管理平台缺乏统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数据交换的难度,尤其是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和数据,流通效果不佳,很难实现档案资料的及时归档。如果长时间发生这种情况,不利于供电企业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易造成档案信息缺乏真实性,出现片面性,对整个企业的运营将产生不良影响。
(二)管理模式不当,安全隐患较多。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数字档案增多,但是,这种形式的档案很容易被改变,扩散性较强。在信息化的数字档案中,能够实现载体和信息的分离,在进行档案信息编辑的时候,数据很容易被修改,同时,不留任何痕迹,因此,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很难明确。同时,在信息化建设中,失误不可避免,有可能损坏供电企业的信息数据。除此之外,在数字档案中,档案不受时空限制,电子文档成为主要形式,能够随时进行发送,使得企业信息被泄露的机会增大。
(三)利用效率不高,价值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在当前的供电企业中,数字档案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发挥,直接影响档案的利用率。一方面是档案管理人员仍然依赖传统的手工操作,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信息环境下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另外,存在较为繁琐的检索流程,给管理埋下隐患。在数字化档案进行普及的过程中,很多管理人员缺乏对流程和环节的熟悉,直接降低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如何促进移动互联网时代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重视构建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对于供电企业而言,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管理,在根本上实现企业运行状况的改善,提高管理效率。在供电企业中,业务类型较多,信息管理软件也彰显多样性,很多无法实现兼容。为此,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存在难度,很难保证全面性,对档案整理和有效利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供电企业信息流通,要保证档案归档的及时性,提高档案内容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形成一体化的档案管理系统,重视供电系统管理平台的建设,应用具有兼容性的技术,保证业务体系之间的相通性,保证链接的有效性,达到档案资料传递的实时性。同时,在统一化的系统平台下,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进行档案的及时处理,规范流程,明确管理权限,提高档案管理的标准性。
(二)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循序渐进。供电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包含内容较为全面和丰富,因此为了加快供电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进程,除了要建设统一的管理平台之外,还要重视原始和基础数据的扫描,结合企业生产经营,进行全面分析和探索。为此,供电企业需要重视对自身情况的全面了解,以此为依据,对建设方案进行不断优化,保证建设的循序性,强化档案管理。供电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运行状况,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强化,使得各个部门的业务处理向着信息化建设方向发展。
(三)重视对档案管理方法的不断优化。为了在根本上强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数字化档案的利用价值,供电企业需要提升档案的利用效率,优化档案管理的模式。首先,要做好档案的编研工作,增强档案的质量和使用价值。其次,适时进行档案管理成果的展示。将优秀的档案管理案例进行展示,实现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将先进的管理模式渗透到工作之中,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
(四)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要重视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对规则进行明确,保证档案的管理和使用都有据可查。同时,管理者要重视对各项制度的引导,确保管理制度的切实执行。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部门,深化档案安全管理。另外,还要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进行加密处理。另外,要做好安全扫描工作,及时进行方案的更新和完善,切实满足供电企业的实际需要。同时,加强监督,确保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为此,要建立跟踪机制,对数据进行分析,保证档案处理的安全状态。对于档案管理,优化备份也十分关键,做好定期管理,有利于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借助数据备份,能够防止数据的丢失。
三、结语
综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需要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优化信息建设的速度,增强数据使用的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的数据支持。与此同时,要对档案技术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在根本上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晓丽.电力营销客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论文摘要:县级供电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成本过大,安全系数较低以及建设周期长等问题。结合庐江供电公司在开展城乡营销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利用VPN实现全公司网络互联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了下一步信息化的主攻方向。
0引言
随着电力信自、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始逐步建立,但基层变电站、乡镇供电听与供电公司局域网联网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县级供电企业信息系统实用化水平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这与供电企业管理发展的目标追求以及客户的需求是极不适应的。由于乡镇供电所信息化建设工作受地形、人员素质、资金投人等因素影响,解决远程站点联网问题成为县级供电企业信自、网络建设中的突出矛盾。
1庐江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
安徽庐江供电公司的信息化上作起步较晚,供电公司总部于X004年实现了生产M I S与办公自动化OA的单轨制运行,总部信息化运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如今,庐江供电公司总部已运行的信息系统有:生产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Web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现有的服务器包括:生产服务器、办公自动化服务器、档案服务器、Web服务器、财务服务器。力、公用微机80多台,每位管理人员以及每个班组都配有微机。
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深深体会到庐江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不仅可降低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资料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成本,并在生产管理中可将所有设备信息进行分类编号,输人数据库,实行设备、设施缺陷管理,科学地制定缺陷检修计划,提高设备运行可靠度,降低故障率,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庐江供电公司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建有业扩子系统、电量电费f系统、用电检查子系统、综合查询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可方便与客户的交流、沟通,节约成本开支,实现科学化营销流程管理。这些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强J’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增强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此,庐江供电公司加入了乡镇供电所营销MIS应用系统的推进力度,进一步减轻了抄表人员的负担,缩短了开票时间,加强了电费电价的控制与管理,提高了营销管理自动化水平。全县17个乡镇供电听,都使用同一版本的营销MIS应用系统。舟个供电听都有3台以上的微机,其中1台所长用于日常办公,另外2台分别作为用电MIS系统的服务器与客户端,并兼为所里其他工作人员办公使用。其中,已有10个供电所可利用变电站的光纤系统,与庐江供电公司总部实现网络互联,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开支。其余7个供电所仍不能够实现信息化共享,这些供电所非常希望尽快网络互联。
2采用VPN方案推进供电所信息化建设进程
这些供电所若使用以前的光纤联网方式,不仅投资大,施工工期长,而且日后的维护量也多。考虑到以上原因,为尽快解决其余7个光纤未开通的乡镇供电所的网络互联问题,达到信息、共享,推广乡镇供电所的营销MIS系统应用,公司决定采用虚拟局域网(VPN),在现有设备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改造。通过在VPN网关中配置7个供电所的用户、密码以及访问策略,并分别在7个供电所安装VPN客户端,安装公司的MIS应用系统,实现全公司网络互联。VPN技术实际上就是综合利用包封装技术、加密技术、密钥交换技术、PKI技术,可以在公用的互联网上建立安全的虚拟专用网络(VPN ,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 。 VPN是一个被加密或封装的通信过程,该过程把数据安全地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这里数据的安全性由可靠的加密技术来保障,而数据是在一个开放的、没有安全保障的、经过路由传送的网络上传输的。VPN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信息安全传输中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问题。 转贴于
3方案效果比较
对2种方案的可能性进行了比较,如图1所示。如果庐江供电公司全部运用光纤法来实现供电所的网络互联,每个供电所的材料费、施工费按3.5万元,施工工期10天计算,7个供电所就需要3.5 x 7=24.5万元,需要10 x 7=70天。若这7个供电所采用VPN方案,只需要购买VPN网关1台,价值3.5万元和7个客户端钥匙,价值7 x 480=3360元,5天内就能完成7个供电所安装。因此,应用VPN方案,庐江供电公司就能节省资金达24 . 5-3 . 836=20.664万元,缩短工期65天,取得的直接效益是显着的,并省去了今后光纤线路维护所需要工作量。
现在,这7个乡镇供电所均可利用VPN方案安全可靠地登陆公司局域网,在局域网下载内容的速度可达350 kb/s,生产MIS系统响应时间为2--3 s,办公自动化系统浏览公司收发的文件、接受电子邮件的时间因文件的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别,1 MB的文件大约需要8 s。由于ADSL是非对称数字环路,所以发送电子邮件的速度要慢得多,1 MB的文件大约需要18s。从VPN方案运行效果来看,完全能够满足庐江供电公司网络发展及MIS系统应用的需要。
4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目前,庐江供电所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同时,庐江供电公司在实施VPN技术后,也清楚地看出:VPN是一种虚拟专用网络,而不是一种真正的专用网络。因此,庐江供电公司打算设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严格的权限管理,无关人员无权查看、改动数据,VPN客户端的用户与密码管理等,建立起一套计算机管理操作等规章制度,使整个网络安全有序地运行。此外,该公司今后还将加大对供电所使用人员的计算机培训力度,包括计算机知识在内的应用培训,促进操作人员更好地使用软件,提高操作人员计算机水平,也为计算机应用在企业内部得到更好地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并充实培养供电听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把信息化建设中的培训工作贯穿始终,进而拓宽信息化的覆盖面,保证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让VPN技术更好地为庐江供电公司信息化、专业化、现代化服务。
5结语
关键词:信息化;供电企业;信息安全
随着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供电企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之上,抓住信息化建设这一机遇,才能成为高效率、高水平的一流供电企业。
一、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1、市场化程度不高。长期以为,供电企业是我国国有垄断型企业,处于国家电力部门严格的监管之下,计划经济的氛围较浓。这就使得供电企业也具备了其它一些国有企业的特性,那就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生产与管理,而不注重成本、销售与投资回报,这与市场经济的竞争与盈利理念不符。
2、信息化投入与总资产比重失调。据相关机构统计,在我国100多家供电企业中,超过60%的供电企业对信息化投资不足,其用于信息技术研发和设备购买的资金只占总资产的0.4%,只达到发达国家平均8%信息化投资水平的一半[1]。
3、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在我国,供电企业取垂直一体化式管理,即国家——网省——地市三层管理体制,但是各网省公司之间管理模式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即使在同一个网省公司内部,各地市之间也存在差管理体制上较大的差异。这些都阻碍着我国供电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4、信息化观念相对滞后。目前,在我国供电行业仍然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企业的指导思想,重生产和重安全的观念根深蒂固。虽然供电企业逐渐加大了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但是与生产与安全比起来,还是不能相提并论。
二、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供电企业中信息化人才的短缺
激烈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供电企业要想在信息化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人才是关键。但在现行的供电企业中,存在着以下一些情况阻碍着人才的培养与发挥。①供电企业在开展技术专家、技术能手、技术骨干建设时,往往只强调电力技术和技能方面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信息人才、专家的培养,这让信息人才感觉在企业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缺少更多发展的空间。②在供电企业中,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即懂业务管理的不懂信息技术,懂信息技术的又不懂业务管理,企业业务与信息技术相互不能有效的整合。③当前,供电企业中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与保持机制,人才激励扭曲,绩效考评制度不合理、不健全。
2、缺乏统一的行业信息化标准
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空白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尚未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供电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信息编码、规范也不统一;甚至一个大型的供电企业下设的十几个系统也各自拥有代码,有的连名称都不一样,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与当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衷相背离[3]。一些盈利较好的供电企业,为了实现多部门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实现一站式的服务,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新购买硬件,设计软件,整合资源方可实现目的。
3、供电企业的管理系统相对滞后
根据charles m. savage 在《第五代管理》一书中将企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供电企业还处于第二阶段:严格的等级制度,即金字塔式结构。虽然金字塔式结构的企业责任分工明确,便于管理,但这种互不干涉的顺序模式也存在着许多如协调性、灵活性等问题,特别是在对产品与服务都要求很高的供电企业来说已经不在适合了[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对供电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和各企业、各部门的协调性要求越来越高,组织结构的变势在必行。
4、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性不高
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运用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企业业务系统的运作,包涵了许多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安全问题是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第一个问题。若真的使企业信息化、自动化陷入瘫痪状态,其带来的损失将有可能超出企业的负荷。目前,造成我国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我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各企业使用的安全软件五花八门,甚至一些电子政务网站干脆连防火墙都没有安排,或者一些部门安全了一些杀毒软件,但只是留于形式,并没有随时的更新和升级;二是,计算机的管理人员与应用人的安全意识薄弱,殊不知竟有75%以上的安全问题是由于组织内部人员的不正常使用引起来的。
三、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1、培养和保持信息化人才
供电企业必须培养一批高效的、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首先,提高信息化人才在供电企业中的地位,把信息化建设和业务管理放在同等的地位对待,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储备,积蓄供电企业的发展后劲,为信息人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施展才能的舞台。其次,加强企业员工的业务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营造良好的企业学习氛围,培养企业复合型的人才,特别是在高管层要培养一批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再次,建立和完善供电企业信息化方面的人才机制,实施和整合有效的激烈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用人制度,通过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优化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
2、进行统一规划和有效的实施
首先,在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大企业网络与自动化建设,扩展企业的网络和通信覆盖面,同时,加大对企业员工的信息基础知识的普及,实现人人有网上,人人会上网的局面。其次,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必须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在资源整合、有效管理和技术的标准化上下功夫,建立一个统一、全面、高效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5]。再次,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扩大企业内部数据的有效共离,特别是财务数据、采购数据、库存数据等,降低各个中心或部门的运营成本,实现供电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3、建立扁平化组织管理结构
扁平化组织管理结构是一个将对等的知识联网、集成和对话式工作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必须打破了部门之间严格的界限,可任职跨职能的任务团队,进行对等的知识联网。这能够帮助供电企业将内部员工集合起来,按照市场的要求来组织跨职能的工作。团队的成员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信任,形成协作,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同时,员工作为网络中的知识贡献点和决策点,可能感受到自身的权利与价值,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4、强化信息化建设安全保障工作
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企业的信息安全和长久发展,也是决定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要从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框架、安全管理、认证和加密技术以及安全标准化等方面入手,解决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问题,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基本保障。从完善有关安全法律和规范入手,尽量减少人为破坏、误操作等行为的出现。最后,要设立专门人员负责专门的信息输入、储蓄和,完善内外网系统的隔离和重要文件的储备工作。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d].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朱维政.嘉兴地区变电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网技术,2001.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
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销业务管理系统,同时亦能够为其营销管理提供良好的模式借鉴。在电力营销信息化的支持下,电力企业能够实现营销业务、营销管理、营销指标考核的有机结合,从而为企业的电力生产与输送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然而我国在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上起步相对较晚,且缺乏优秀个例以作经验借鉴,因此在建设及使用上仍有一定不足。
一、当前国内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建设现状
1.建设效率落后,工作差错较多
以往电力企业过多的依赖于手工操作,在此种模式下,其工作效率颇为落后,且存在着较多管理漏洞,因此必须要实施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其工作效率。但在营销信息化建设之初,需要将公司庞大的用户资料包括用电信息以及用电费用等一一转入计算机系统中,而在此期间极易出现漏记和误记的情况出现,以致于客户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中不够真实和完整,并且随着电力企业业务的拓展,有关客户信息录入错误的问题日渐严重。在进行营销信息化建设时,由于人为因素影响,使得营销信息化在管理以及监督上较为困难。在用电过程中极易因人为因素干扰造成管理与监督上的漏洞,诸如欠费、电费回收困难以及非法用电等,导致电力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1]。
2.信息利用效率低
由于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信息化在建设上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于计算机系统中的营销信息利用程度相对较低。多数电力企业虽已有较为规范的信息化建设,但却无法及时有效的将其中信息加以利用,使得公司的决策层无法从数据库中获得有益于公司进步和发展的数据。有时候在需要对某一数据进行分析或核对时往往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信息的传达不够及时有效。信息利用效率低下使得公司的决策层无法做出最有效的决策,以致于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落入下风[2]。
二、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建设
1.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的建设思路
电力企业应当在大统一、大集中、大服务思想上,结合当前电力行业业务需求,建设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营销信息化系统。系统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当前市场经济状况,将客户视作信息建设的中心,以透明化管理,确保营销信息的合理、规范利用。(1)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基础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时,应当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基础,建立包含城乡供电所的电力服务体系以及数字化营销管理体系,确保数据传输的网络化与共享化,从而使其能够为整个公司的运营与发展服务。确保用电业务对外一致性,并使各项业务流程合理、规范,提升服务标准,从而实现电力收费的自动化。(2)业务拓展与变更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电力企业的业务亦在不断拓展和变更,因此电力企业在进行其营销信息化建设时必须要考虑到业务拓展以及业务变更的情况,要将电费核算、电表管理、电费实收等业务纳入闭环信息处理中,构建以账务核算为中心的电费查收系统。
2.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建设的业务主干
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升电力企业的营销业务办公效率,其能够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信息处理系统帮助企业提升对于信息的收集与利用效率。整个信息系统应当包含电力营销的一系列流程,包括其账务管理、用电检查、计量装置管理、业务处理、客户服务、台区线损管理、客户服务以及营销分析等。在应用范围上,应当包括电力企业的营销部门、电力计量部门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与校表台校表系统、银行联网、远抄系统以及财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从而满足社会各界的不同需求。其中营销业务的领导层主要负责对信息数据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市场动态以及客户需求特点,并依此制定相应的市场策划,从而确保营销决策的及时、准确。营销业务的管理层则应当做好其对于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监督工作,要求其必须要对具体的工作流程进行控制,对业务进行考察,并为营销人员提供完善的管理系统与绩效系统,从而提升监管效率,确保员工工作积极性。营销业务的基层员工则应当负责处理实际的营销业务问题,包括电费查收与核对、业务拓展与变更的上报、合同与档案管理等,作为电力营销的基础,必须要确保各项工作的高效与精准,从而确保其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3]。
三、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业务处理规范高效
借助于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可使电力企业的业务处理更加规范,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进而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电力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当地用电情况,制定相应业务处理规范,使各个岗位的职责得以明确,在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的基础上提升其工作效率。电力企业依托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对当地用电客户充分了解,从而为营销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包括电费回收率、抄表到位率、业务处理能力等,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因人为因素干扰而导致的电力信息缺失和错误,既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与能力,同时亦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2.用户信息完整与真实
以往的手工操作在进行用户信息的录入时无法做到录入信息的绝对真实与完整,工作人员在进行信息核对与录入时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错漏行为,对电力企业的电力核算以及账务核算造成了一定困扰。而借助于营销信息系统则能够实现对用户信息的完整录入,并且在信心准确性上要高出人工录入许多。所有数据通过认真普查后进入营销系统,完整的权限管理机制保证了数据不被人为非法修改,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能得到及时的检查和校对,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4]。
四、结束语
通过建设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整个公司的信息化水平,特别是营销业务工作更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给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管理观念的转变,建立了新的业务管理模式,这是长期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作者:姜亚慧 单位: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袁春华.供电公司中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10870.
[2]杨凯,杨坤.浅析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5,(41):223-224.
创新意识不强。在供电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供电企业往往认为档案工作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这样的一种意识容易导致电力企业对档案管理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设施不够齐全,档案管理的保管条件、保管手段都相对滞后,时间长了就会造成管理者害怕承担改革的风险,企业领导就会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和自强意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创新意识不够。当前的电力企业在其他工作领域中往往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创新的意识较强,但是对于档案管理这种后勤工作来说,档案管理部门在长期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这种定势思维也使得档案管理的创新意识没有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众多的档案管理者是墨守成规的干着始终如一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其应该是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程度,这种信息化程度应该纳入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特别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应该更多的得到重视,在电力企业墨守成规的工作过程中,阻碍了档案信息化的完善。
二、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创新路径
1.供电企业思想观念要创新。创新就是要打破许多旧的思想障碍和条条框框。在当今社会,档案事业发展的诸多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唯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试,大胆闯,才能在探索中前进,创新中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全面铺开。搞信息化数字档案建设,设备是基础,而人是决定因素。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建立一支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精通信息管理、结构合理、工作高效、适应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需要的企业档案信息工作队伍成了重中之重。不但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网络知识,还要增强他们的法律和安全意识,才能使档案工作者在档案资料数字化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
2.创新对客户的服务方式。开拓创新做好档案服务工作主动、超前服务,形成档案工作由事后搜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档案工作只有日日思变、天天求新,才能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利用者的满意。建立完善的客户管理机制,在对客户资料产生电子文件的源头就行使档案的监督指导职能。
3.注重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切实把提高档案利用作为档案管理的最终落脚点,走出档案为收集而收集的误区,提高档案利用水平,真正发挥企业档案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一是要拓展利用途径。充分利用协同办公系统,使之成为广大员工档案利用的窗口。进一步编制适用的检索工具,编制各类索引目录,方便大家查询利用;二是优化利用服务。档案人员要热情主动,耐心细致地提供档案利用服务。认真建立档案利用登记和利用效果登记;三是提升利用层次。进一步大力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充分挖掘档案的潜在价值。积极宣传和鼓励各专业部门、档案人员利用现有档案进行编研工作,对现有的档案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深加工,形成编研成果,指导和促进工作实践,提升档案管理的内涵。
4.创新电力企业档案服务模式。电力企业档案服务模式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要求在电力企业档案服务模式上面要不断强化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传统的档案服务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当前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普及和发展,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电力企业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也应该紧跟信息化建设的脚步,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当前电力企业信息化档案建设工作。使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能够通过网络这样一个重要的资源来实现网上查询和信息的共享。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对于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服务模式建设,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就需要电力企业不断的加大对电力企业档案服务模式的探索。
三、结语
电力营销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是供电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核心,也是供电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只重视电力信息化的建设却不能充分利用好电力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因此,有必要加强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营销运营质量和水平。
一、加强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建设。电力营销的整个流程会涉及到很多部门,由于权限管理上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这就会导致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不能共享,这样就会降低营销的工作效率,使业务流程进展的迟缓,造成资源的浪费,使应获取的利润无法实现。如果涉及到部门利益或者管辖范围时相互掣肘,各部门就不能以大局为重,不同程度影响了工作进展,甚至会使业务流程超过预定的时限限制。但是,通过加强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建设,就可以把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料上传至信息化平台上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快捷方便,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
1.2 有利于报装业务。加强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使营销工作人员的管理权限分配清晰,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有了标准化的流程和时间的限定,对营销工作人员起到了预警提示的作用。同时,供电企业通过电力营销信息化平台为客户提供网络申请,填写申请表,方便了客户,能够减少客户路途的奔波,减少对营业网点建设的投资。供电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管理的成本大大降低。
1.3 有利于客户档案的管理。当今,电力客户的信息资料是越来越齐全,如何能在有限的档案存储空间内,规范电力营销档案资料管理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在电力业务网络化和数据电子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这个问题就可以利用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平台对客户的档案资料进行存档管理,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与约束,同时还可以更好的做到客户档案资料保密。
二、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化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相对落后。目前很多供电企业只重视基础建设,却忽略信息安全,存在网络结构不合理以及各网络之间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等现象。日常的网络维护和管理人员缺少,电力信息化管理平台常常会受到网络病毒的攻击,导致信息泄露或丢失,严重影响到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2.2 信息化设备供应存在问题。一些技术含量高的新设备和新技术是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所必需的。但是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在实际安装或使用当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由于管理人员网络或软件应用等方面不熟悉,出现的问题又不能及时的处理,只好求助于设备供应商。因此,供应商的开发水平和敬业精神,会影响到电力营销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效果和运行情况。
2.3 电力营销管理机制复杂。当前供电企业电力业务流程都是在传统的营销体制下制定的,其流程和环节相当复杂,实施起来效率很低,这与当前的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电力营销的基层管理薄弱,电力客户的资料不够完备,这样就导致信息化管理的不便,使有关的信息不能够与客户共享,一些网络业务就无法开展。
2.4 对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深刻。对电力营销信息化的正确认识是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动力,各级管理者应当重视电力信息化的建设。但是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一些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深刻,不重视电力信息化的建设,在观念上被动地接受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2.5 业务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近些年,供电企业对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备投入很大,但是电力营销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远不能满足电力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既对计算机网络应用精通,又对电力营销业务熟悉的复合型人非常少。
三、强化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3.1 处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公共关系。供电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好与各部门以及客户的关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的加强与客户的交流沟通。建设落实“绩效管理、市场开拓、文化塑造”三大工程,制定电力营销发展规划。供电企业还应不断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做到与客户进行及时的沟通,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为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做贡献。积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为电力营销提供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氛围,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3.2 建立新型的管理体系。供电企业应尽快建立以市场为向导的新的营销管理体系,整合企业资源,把现有的营销模式逐步优化。为电力客户提供安全、经济、快捷、高效的服务,做好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形成以客户需求为主导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为向导、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后盾,着力建设一个管理责任清晰、业务流畅、信息传递快捷、整体运作协调、业务人员专业水平高的新型管理模式。
3.3 加强对电力营销化系统的安全管理。①加强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管理,把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重点纳入电力安全生产体系。②重点加强电力信息网络防病毒、身份论证和防攻击的网络安全系统方面的建设。③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加大信息安全资金投入,建立网络安全事件预案,进行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规范和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管理,针对信息网络安全运行报告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严格实行,提高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水平。
3.4 强化电力服务的质量。①强化客户需求管理。电力营销管理者应深入开展用电市场的调查,对供电区域内经济发展深入了解,分析电力供应的现状,对未来客户对电力的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突出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电力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开展客户对供电服务品质评价,强化监督机制,全面提升服务品质。②强化用电报装工作规范化管理。电力营销部门应强化对报装环节的时限考核,大力推行快捷方便的“一站式”客户用电报装服务的方式,不断扩充报装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优质快捷的服务方式。③强化营销人员的业务能力。电力营销部门应不断提高专业管理人员和基层营销工作人员业务技能,打造一支专业的营销团队。不断加强人员的学习培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促进营销员工队伍职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3.5 完善电力营销信息化系统。供电企业通过营销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以及完善,实现了营销信息高度共享,营销服务高效便捷,营销业务高度规范,营销全面决策分析的功能,促进了营销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以及标准化建设,推进了发展方式以及营销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有效解决了各地市公司的营销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不统一问题。
结束语
电力系统营销信息化管理是电力营销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可以实现电力营销的信息化。因此,供电企业要树立满足市场经济需求的新型营销理念,要以用户的需求作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给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以充分满足不同电力用户的需求,提供优质的电力产品,进一步拓宽电力市场份额,促进供电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卢永忠.试论如何实现我国电力营销信息化[J].科技资讯,2010.
[2] 刘丽颖.关于电力营销信息化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1.
(作者单位: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呼伦贝尔供电公司)
先进的经营管理离不开高效、稳定的信息系统,然而就在深圳供电局向国际先进水平供电局这一目标迈进的时候,其数据中心却遇到了资源紧张的难题。深圳供电局位于深圳市的繁华地区,空间资源非常宝贵。随着深圳供电局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深入,数据中心开始变得愈发拥挤,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硬件设备。除此之外,数据中心的电力系统和制冷系统的负载能力也逐渐接近极限,很难再为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撑和制冷环境。面对上述问题,深圳供电局决定调整机房建设的思路,引进先进的虚拟化技术,对已有的PC服务器进行整合,以此减少机房中物理服务器的数量,释放出宝贵的空间、电力和制冷资源。
根据深圳供电局建设虚拟化数据中心的需求,戴尔为深圳供电局推荐了PE R900服务器。PE R900是戴尔专为支持虚拟化应用而设计的服务器,采用英特尔 Xeon 7400 系列的6核或4核处理器,内存和 I/O 容量是同类产品的两倍,共有32个内存插槽和7个PCIE扩展卡插槽,具有广泛的可扩展性,可以为虚拟化系统提供卓越的性能。
深圳供电局首批引入了4台PE R900服务器,并在其上安装了VMware Infrastructure 3.5虚拟化软件套件。运用4台PE R900,深圳供电局共整合了原有的60多台物理服务器,这些物理服务器都被转化为虚拟机,安装在PE R900上。这些虚拟机都有各自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其操作系统多为Windows 2003,此外还有少量的Linux操作系统。为了管理方便,技术人员将60多个虚拟机上的应用共划分为6个网段,分别为公共服务网段、内部服务网段、专用服务网段、内部专用网段、省公司接口网段和外联网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