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师先进事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不仅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的事业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和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且直接承担着人才的培养和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任。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其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事业中顺理成章、理所当然或者说逻辑性地亦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事业中的作用。
1、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方面:
指出:在此项工作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和居于“优先发展”地位的教育,一是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力度,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二是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学习培训,使每个人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前进步伐。
2、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
对优秀人才提出了三个标准,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弹性学习的制度、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手段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将会极大地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在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方面,职业教育相比其他教育部门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在优秀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方面: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如果在对如此庞大数目的学生或学员进行教学或培训时,加强对他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很显然,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方面,职业教育将会起到十分巨大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事业中的发展方向
1、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应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学习暗训,使每个人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前进步伐。
“素质教育”提出的时间不长,但论述甚多,指出的“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学习培训”进行素质教育的这一办法,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长。
从现代教育学的意义上来说,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产物,也就是说他是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但其实,从关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关系的理论角度来看,作为上层建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是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传统的以培养“通识博学、具有高度教养和全面发展的通才”、“吸收高深领域知识”、以培养“社会精英”为目标的“象牙塔”式的普通高等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于是,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但也许是由于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先来后到”的关系或者说“师承关系”,也许是由于人的思维定势或者行为习惯,我们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时候,不自觉地就照搬、照抄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如果说我们现在的工作有那么点进步,那就是我们正在设法从普通高等教育的“巢臼”中摆脱出来。本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别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其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所不具有的“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学习培训”制度。比如刘淳、龙雁二位就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如下设想:从高职培养目标定位分析,高职课程设计应采用四级模式结构:基本文化素质、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培训。其中:文化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专业基础理论是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专业技能是高职教育的核心模块,是培养学生的特定技能,这个模块的课程要根据特定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群对能力的要求来设计:岗位技能培训主要通过校外实习、有针对性的模拟岗位培训来完成,旨在培养学生适用岗位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如何培养有创新能力人才的研究。
提出的人才标准是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该承认,高等职业教育在如何培养有学习能力、特别是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研究方面,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成就,也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我们也必须坦率地承认:在如何培养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同时又有创新能力的学员方面,我们的研究工作却显得相当苍白,
本人认为,提出“创新能力”的背景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自主创新提到了实现科学发展、推动民族振兴的战略地位,那就是“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显然,国家着力自主创新,当然有赖于其国民的创新能力。只有大量的有创新能力的国民的出现,国家才能拥有自主创新的能力,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处于领先和不败的地位。
根据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创新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仍遵循“实践――认识(包括学习)――再实践”的发生和发展模式。所以,从逻辑上说,如果我们能找到加强学员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就一定能找到提高学员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提高学员创新能力的基础。如果我们还没有找到,那只是我们还没去找或者说还没努力去找的缘故。
3、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学生、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怎样做好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转变观念 激发兴趣
高中新课改在我们地区虽然已经进入第三年,但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仍不容乐观:一是学生的课余时间、双休日依然被“题海”淹没,想读书也只能是“望作业兴叹”;二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观念和方式上依然较为严重地存在着重记忆轻理解、重练习轻阅读、重课内轻课外的倾向。这就要求师生双方都要首先转变观念,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要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就会自发地阅读大量课外读物了。因此我们以“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如《读者》、《特别关注》、《小小说选刊》等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因为这些作品贴近他们的生活,既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又是他们放松心情、调节生活的必需品。
二、推荐读物 创设环境
推荐读物。一是把与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首选;二是依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列出必读书目;三是一些时代气息鲜明的优秀报刊同样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上品,如《青年文摘》、《读者》、《特别关注》、《小小说选刊》、《报刊文摘》等等。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创设环境。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条件,合理安排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开放时间,最大限度地解决“读书难”、“借书难”的问题;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微机室的作用,每周定期开放1~2次,让学生上网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三是在班级设立图书库,做到资源共享;四是创办“露峰之声”播音节目,宣传在课外阅读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五是创办“露峰之鹰文学社”,开展“优秀读书心得”、“优秀习作”等评选活动,并将这些心得、习作择优参加作文大赛或向报刊推荐,让学生在作品发表及获奖中享受成功的体验。
三、制定计划 注重方法
为了克服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指导学生认真制定了课外阅读计划,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三年中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规定,我们要求学生在高一、高二课外阅读总量为140万字,高三学年为40万字,并且要求学生三年中每天均做1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这样一来,有了课外阅读的计划,有了课外阅读的读物,有了课外阅读的环境,剩下的就是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了。
在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方面,我们采用以下方法:
(一)依托教材作品,开展作者传记阅读
要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必须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因为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作品的内容和旨趣,必须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在讲授课文时,我们指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作者传记或者背景材料。如在讲授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李白传》、《杜甫传》和《白居易传》;在讲授屈原的《离骚》(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史记》中的《屈原列传》;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名人传记》中有关朱自清、郁达夫的生平材料。
(二)通过作家作品,开展比较性阅读
课外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巩固,从而对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认识,使学生避免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而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比较性阅读:
(1)比较同一体裁的不同作品。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写景状物的散文时,拿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比,同样是写景状物的散文,《荷》文写景似用工笔,精描细绘,景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情为景所掩;而《故》文略写于景,尽力抒情,给人以厚重感。
(2)比较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如杜甫诗集中现存三首《望岳》诗,其中只有早年写东岳泰山的那首诗,表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另两首分别是写望西岳华山和南岳衡山的作品,由于写于中年和晚年,诗人仕途受挫,理想破灭,情绪不再高昂。
(3)比较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读到的是壮丽;“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同样是写秋天,但由于作者所处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不同,作者所表达的情怀也就不同。
(三)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开展名著阅读
现行的新教材中,有部分课文是长篇小说、戏剧或名家专集的节选,如人教版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人教版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节选自《关汉卿戏曲集》等等。在学习这些课文之前,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去阅读有关原著或名家专集,因为学生对这些节选课文的单纯学习,很容易脱离原著,极易造成对文学形象片面理解。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独立阅读实践中运用课堂上所形成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弥补对课文理解的不足,同时也是对课文学习的补充和深化。
(四)借助专题讲座,开展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