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

第1篇: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

摘 要 事业单位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括事业单位在内的政府部门有效发挥职能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各级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重配置轻管理、重资金轻实物现象,国有资产流失相当严重。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定义出发,综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思考与建议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定义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国家拨给的资产及其运行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二、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加大了政府行政运行成本,存在诸多问题,国有资产安全存在极大隐患。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没有纳入预算管理,资产配置也没有实行年度计划管理,单位国有资产购置存在“想买就买”的随意性现象,而且资产没有规定配备定额、标准等,国有资产总量虽持续较快增长但却没有发挥最大效益。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处置收入等国有资产收入未严格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统一管理。

(二)资产配置不均衡,运行效率不高,闲置浪费严重

国有资产在不同事业单位中的配置不均现象极为严重。比如,有些单位办公用房面积很小,影响工作的开展;而有些单位办公面积严重超标,闲置浪费严重,资产整体运行效率不高。

(三)暗箱操作,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当前,政府投资大量资金兴建的“楼堂馆所”等非经营性资产项目也转入经营活动,而这些转入经营活动的资产普遍没有进行社会公开竞价和招投标,以低于市场价格出租给公司或个人经营管理,且承包期限较长,这部分资产的租金或出包收入却成为个别部门或单位的既得利益,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四)认识和重视不足,相关基础性工作不够规范

一些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够重视,“重业务、轻资产;重预算、轻资产”思想仍普遍存在,这就直接导致国有资产的基础性工作不规范,如资产购置、交接、盘点、核算、收益、处置等基础性工作随意行为现象严重,日常管理松散,单位私设“小金库”、形成诸多账外资产等,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

政府在2006年底开展全国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摸清了“家底”,并逐步推广国有资产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在部门内部新成立资产管理处,专司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目前国有资产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存在账物分离或账账、账卡不符等现象,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

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如何保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不遭受侵占和损失,如何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管理如何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下面提出几项管理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转变和更新固有观念,切实提高单位领导、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有关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事业单位公益性的特点,表明它是政府职能的一种延伸,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政府公共领域、公益性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政府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待资产管理工作要与业务工作、预算工作、财务工作一样重视。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培养资产管理专业化人才,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内部制度。

(二)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及政府采购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既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的要求,也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严格新增资产配置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事业单位应会同财务部门认真审核资产存量,制定下年度资产购置计划,按照资产配置标准测算预算经费,未按要求编报资产购置预算的,不安排资产配置预算、不批准进行政府采购,单位不得进行新增资产的购置。新增资产定额定量配置标准规定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单位在资产购置过程中盲目“求好、求新、求贵”的风气,做到资产按需定量配备。严格执行国有资产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应收尽收,出租出借、资产处置等国有资产收入应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合理安排使用,避免单位“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等腐败现象的滋生。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资产管理基础性工作

在2006年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清查国有资产的基础上,建立国有资产数据库,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和全国范围内的数据资源共享。加强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首先要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内部制度,如资产采购制度、账卡登记制度、维护保养制度、清查盘点制度、统计报告制度、产权登记制度等,充分利用财务核算软件,完善国有资产明细账,做到账账、账实、账卡相符。

(四)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要从资产的形成初始到资产的处置核销建立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各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要抓住资产配置、使用、收入、处置等重要环节,细化各环节管理,逐步实现国有资产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1.规范资产配置管理,即把住国有资产的“入口”。国有资产配置应符合规定条件和配置标准,遵循从严控制、合理配置的原则,制定国有资产在事业单位间相互调剂的规定,对长期闲置或运行效率低下及超标准配置的资产要调剂使用,既节约财政资金,又使国有资产发挥应有社会效益;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

2.强化资产使用管理,盘活资产,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特别是要规范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借等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制定经营性资产的公开招投标制度,出租出借资产要严格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主动进行公开竞价或招投标,不得变相处置、内部交易、逃避监督,使国有资产收益得到应有补偿。重视资产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延长资产使用寿命。

3.加强国有资产收入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国有资产有关收入应如实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统一管理。防止单位私设账外资产,避免腐败现象的滋生。

4.完善资产处置核销管理,即把住资产的“出口”,严格履行资产处置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资产处置应公开透明,不得暗箱操作、低价出售或转让变卖,资产的处置实行公开竞价拍卖。

(五)合理制定事业单位人均使用国有资产定额,控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降低政府行政运行成本

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根据单位所属不同行业、不同性质和单位事业开展情况等因素,深入调查研究,合理制定分类别、分行业、分业务的人均使用资产份额,并限定相应的国有资产年增长幅度,从而控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降低政府行政运行成本。

(六)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和专项审计制度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单位资产管理情况作为部门评先评优的一个重要条件。资产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审计,以专业角度提出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以期在更高层面督促事业单位履行资产管理义务,做到有激励也有惩戒。

总之,为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各级部门和单位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提高效率,做好服务,加强分工协作,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形成一个职责明确、流程顺畅、监督有序、讲求实效的资产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 固定资产 管理思考

我县目前拥有中小学校89所,学校固定资产大约1.8亿元。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大、范围广、期限长的现实特点,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局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结合本县教育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切实加强了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在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电算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全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的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部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够规范,资产安全控制体系尚不完整,少部分偏远山区学校甚至家底不清,账账、账实不符的现象依然存在。为此,本文针对县以下中、小学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几点加强管理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和领导参考。

1.存在的问题。

1.1 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和有效的制约机制,随意性较大。少部分学校存在着目前固定资产计划外自行购置或重复购置现象,这必然造成部分固定资产浪费或损失,其应有的使用效益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必然造成部分固定资产大部分时间被闲置,甚至很快被沉淀下来,固定资产的有用性得不到保证。

1.2 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长期以来一些学校不按时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实物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开展经常性对账工作,使会计账面余额与管理台账余额不相符。没有将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和报废各环节置于有效的财务监督之下。有的固定资产购入后先交付使用,后办理入账手续;有的已报废,但未及时销账。这种种不规范的做法,使固定资产存量不明,家底不清。

1.3 资产管理存在重钱轻物现象。不少学校非常重视现金管理,收支严格,保管妥善,出了差错及时查找纠正,但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入的办公家具、固定资产等管理不严,保管不善,资产损失现象时有发生。

1.4 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求大求新。由于求大求新因而重复购置资产、购入资产闲置不用、资产使用效率低等现象也存在。另外,教学实验材料等低耗品采购分散,库存管理不科学。

1.5 固定资产计价方法有待改进。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但其自身价值却会发生减损,对这部分损耗价值,在事业会计中并未核算,不象企业一样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如学校购置的20台电脑,单价5000元,总价10万,按目前的通用做法:借记“事业支出”10万、贷记“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10万,同时借记“固定资产”10万、贷记“固定基金”10万。在不清理报废的情况下,其价值始终为10万。而事实上,无需几年,该批电脑就会被淘汰,导致从表面上看账实相符,实际却严重失真。

1.6 固定资产核算手段相对滞后。目前我县教育系统财务实行的是集中核算,为此,会计核算中心将各学校单位的固定资产总账通过财务软件核算,而明细账与卡片则由学校单位自行登记,以作备查。但从实际情况看,虽然大部分学校单位设有备查账,也只是将所增加的固定资产手工记录于本子上,或用EXCLE表格代替固定资产明细账,未采用专用软件进行管理。

1.7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据调查,一些学校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购置、验收、清查处置、报损等财产管理制度;还存在对管理中发生的违规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问题;又如固定资产保管人员因工作需要调离时,未及时进行盘点、清查、交接等,造成学校财产管理松懈的不良现象。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校对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缺乏,管理人员管理理念与手段的相对落后和陈旧,管理基础工作的不够规范,造成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体系的不完整,一些学校家底不清,帐帐、帐实不符,资产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进而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息、实时与多维监管,已成为学校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2.几点意见。

2.1 健全、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有效、合理使用固定资产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的重要保证。学校应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2.1.1 建立固定资产采购制度。资产采购必须以经财政部门批准的综合预算为依据,未纳入综合预算的固定资产,一般不得随意采购,如确实是急需使用的,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内的资产采购必须经采购中心进行政府采购,未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内的资产采购,学校应组织有关单位采用竞标形式采购,以节约采购费用和防止腐败的产生。

2.1.2 加强固定资产验收保管制度。学校取得固定资产的途径日趋多样,如自制、外购、接受捐赠等,所有资产都应由资产管理人员、采购人、保管人和使用人共同验收,明确各自的责任,杜绝以次充好,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产品,严把质量关。

2.1.3 严格固定资产清查、报损制度。固定资产的处理、报损应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定期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核对工作,明确处罚措施。根据资产管理需要,定期开展财产清查工作,核算中心的总分类账与学校财务部门的明细账每月核对一次,学校财务部门的明细账与财产管理部门的实物至少每年核对一次,做到账账、账实、账证相符。

2.1.4 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对设备使用、保管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并同岗位责任挂钩,对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好的给予奖励,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造成损失和流失的,给予处罚。

2.2 改进核算方法与手段。

2.2.1 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将财务制度规定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8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列入固定资产,另外考虑到学校单位的特殊性,可将课桌、学生用床等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批量较大的设备列入固定资产清册,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其他如办公用电话机等金额较小的物资则作为一项低值易耗品管理;对于实验、体育用品等本应列入“专用材料费”科目核算而学校会计却计入固定资产的,应进行纠正。使得固定资产范围的界定更符合财务制度的要求,也便于各校更具针对性地对本单位的资产实施管理。

2.2.2 搞好固定资产的计价。在固定资产的计价方面,应该引入工业企业会计的做法,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一个抵减项目,将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计入“累计折旧”。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累计折旧”。这样便于从账面上随时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实时、全息、多维了解相关动态信息。

2.2.3 建立固定资产电子档案。建立详细的固定资产电子档案便于相关人员随时了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状况,使管理和监督工作进一步深化。固定资产电子档案应贯穿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固定资产申购手续、供应商投标书和报价资料、供应商资料、购销合同、固定资产验收报告、结转固定资产手续、成本明细资料、发票号码、发票复印件、相关凭证、修理维护费用明细、净残值、报废手续、报废损益等。有关原始资料都要立档保管,并需编制顺序号和目录,电子档案上登记顺序号,根据电子档案就能快速查找到原件。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将原件扫描进电脑,建立数据库管理。

2.2.4 利用专用软件加强固定资产核算。运用财务软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然后自动生成明细账,有需要时,随时调用、打印并装订成册,既保证核算的质量,又提高工作效率,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加强固定资产审计,发挥审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影响极大,因而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保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学校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国资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在审计过程中要着重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检查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促使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第3篇: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

(1)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高校中普遍重视现金和存款的管控,却疏于现金交换成实物的管理,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际上是重视资金使用效益的延续,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失之以软、失之以宽。另外,高校领导常常关注教学、科研和行政事务管理,却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致使资源浪费、公物私用现象层出不穷,从而造成高校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等问题普遍存在。(2)管理方法滞后。在管理体制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投资效益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许多高校已形成文字并装订成册,但在实际执行中容易出现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执行不力等不良现象,导致管理制度形成表面文章,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规范约束的本质作用。在资产的购置、验收、领用、报废环节,处理程序不合法,处置方式不规范,管理手段比较陈旧、滞后,长期以来缺乏更新创新。(3)管理机构分散。许多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只有财务部门进行资产的价值核算,没有配备资产管理的专职人员,没有专门设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单从表面上看,固定资产分门别类分散到各相关使用部门,各职能部门都在具体行使管理职责,分工负责极其明确。但在实务中部门间缺乏协调配合,资产缺乏统一领导、统一监管,致使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整体控制机制在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严重匮乏。(4)资产使用效益低下。许多高校在固定资产预算配备时,没有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审核机制,各部门争设备、争投资,造成重复购置后果。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的对策及措施

(1)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高校全体教职工应加强学习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各管理层和职能部门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彻底转变“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观念,领导者、管理者、使用者只有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才能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使其保值增值。(2)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责任。高校应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常规工作计划,在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的原则下,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相关个人,明确具体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和职责任务。(3)建立固定资产预算制度。建议将资产管理纳入部门预算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制度。在对现有固定资产存量、运营状况、管理现状以及履行公共职能情况等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各部门资产购置、配置、处置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注意争取支持配合,将国有资产管理内容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加强资产配置管理与预算编制工作的联系、沟通、协调,努力实现资产处置与预算执行相统一、资产报告分析与预算报告分析相对应的目标要求。(4)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增强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应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着力推进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网络管理平台,充分利用政府招标采购网、高校校园网等网络平台大力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建设。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细化目标任务,促使各级相关管理部门随时了解固定资产使用、运营和管理情况。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资产最大效益。(5)强化固定资产监督检查。高校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以及工作力量,具体负责对高校固定资产工作的指导、管理、协调和监督。逐步建立完善财务与资产管理一体化制度,统筹考虑资产购置、验收、使用、清查、报废等各个环节的众多要素。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效益效率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加以解决。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研究分析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左佳旭.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12(5):69~70

[2]卢喜花.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3):101~102

[3]李定旺.高校融资的可持续发展[J].企业导报.2010(12)

第4篇: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高效;资产管理现状;改善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23. 011

[中图分类号] 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23- 0017- 02

高校资产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等一系列工作的基础,是高校办学效益高低的衡量标准。当今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众多的竞争因素中,人才的竞争越来越重要,为此,国家加强了对人才的培养,加大了对高校的资产投入力度,高校资产的日益增加,也带来了诸多的管理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忽视对资产的管理,导致大量资产重复购置、闲置,严重降低了资产的利用效率,造成资产浪费。本文主要探讨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1 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投入,轻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张,除了国家对教育事业政策上的支持、财政上的投入持续增加以外,高校还通过各种渠道募集资金,比如,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抢夺生源、校友捐款、企业品牌冠名等活动,为高校带来了巨大收益。高校的资产资源,主要用于购买昂贵的科研仪器和教学设备以及教师的科研项目。学校重视对资产的投入,而对资产的管理意识非常淡薄,导致很多设备盲目购进、重复购进,浪费严重。

1.2 管理机构欠缺,管理制度不全

当今高校的资产主要由财务部门和后勤部门共同管理,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各部门之间协作能力差,办事效率低下,管理制度很多时候就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到实处,造成资产流失严重。高校只注重资产的使用,而轻视效益。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没有对应的机制来束缚,造成资产职权模糊,隶属关系不清以及产权界定不明,形成了人人都可以管理或者不管理的局面。在使用权的管理方面,高校资产管理又是多部门分管。如:某个院系里的老师离职,只需要征得所属院系同意,而无需告知其他院系。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对于资产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对资产的管理仅限于对钱财和物品的管理,而忽视对无形资产和和人力资源资产的管理。这对于以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为发展基点的高校来说,无疑是大忌,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前景。

1.3 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低

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在高校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得不到提升,很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资产管理的意识,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资产管理培训。甚至他们在购置设备的时候,对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如仪器的基本属性、使用率等都不了解,所以购进的设备产生很多质量问题。

2 高校资产管理的改进建议

高校是国家发展的人才储备基地,高校的发展关系到祖国未来的荣辱与兴衰。高校资产是高校发展的基石与保障,在高校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急需解决。笔者认为需对症下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提高高校的资产使用效率。

2.1 加强资产管理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领导力,加强资产管理意识是优化资产管理的第一步,要让高校的资产管理人员在思想上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同时,重视资产管理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流于形式,要有可行的方法和真正的实际行动。学校领导要做领头人,定期召开关于资产管理的工作会议,学习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相关政策,对于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对于在资产管理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要以奖金或者口头嘉奖的方式做出表彰,以带动全部的资产管理人员向更好的方向前进。同时要制定每一个阶段资产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并加强对资产管理的监管。

2.2 建立统一管理机构

目前高校多部门分管的管理体制存在很多弊端,如:信息不畅通、办事效率低下、资源无法共享、浪费严重等,十分影响高校的办学质量。为此,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管理经验,采用集中、分权的管理新模式。建立一个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在部门下面建立使用主体、实际使用、归口等多个子部门,明确每一个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做到权力分离而又不相容,这样能杜绝多人皆可以任职的不良现象。从而保证资产管理的权力制衡,避免多部门管理,权责不清的现象,各部门在履行自身职责时,要加强沟通和合作,以利于资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实用性强、容易操作和管理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资产信息全部纳入系统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建立学校公共网站,实现资源信息在整个学校的共享。

2.3 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合理的制度是实施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保证,只有制定健全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证高校资产管理的切实可行。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下手。第一,实行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个部门以及每个管理人员的职责,防止资产管理出现漏洞。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在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如设备重复购置或设备闲置、设备使用率低下,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等,要追究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出相应的处罚,以示惩戒。第二,制定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前提,目前在高校资产管理中,基本还在沿用以前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时代在发展,对高校的资产管理制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资产管理制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全新的适合当今形势的管理规章制度。第三,对资产管理实施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不仅能起到提效作用,而且对监督也有作用。在实施绩效管理前,首先要建立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指标体系具体可以包括仪器设备的寿命时间、设备的利用率、损坏率、固定资产的收益率各个方面。对于高校的各项单项评价指标不能进行简单的比较,要综合评价,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给予每个指标不同的权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科学的高校资产绩效评估体系,不仅能提供高校资产管理运行情况的准确信息,而且能体现高校的办学质量。科学的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学校办学的及时改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政府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提供参考。第四,打造专业化管理队伍。高校资产管理归根到底要靠人来实现,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对资产的管理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该着重培养和打造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资产管理队伍.具体可以从几方面来加强。①培养管理人员资产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这是资产管理的前提要求。②专业化培训。资产管理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应该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管理、会计、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③强化监督。应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的考核和相应的奖惩。

3 结束语

高校资产管理十分繁琐复杂。只有了解现在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只重视投入,实行多部门分管,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来管理以及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缺乏专业的系统的资产管理专业培训等,才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应对。为此,应该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建立统一领导的资产管理体制,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利用互联网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打造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通过这些措施能针对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加以改进,从而提高高校资产管理的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峰玮.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4).

[2]段媛媛.浅议高校资产管理[J].云梦学刊,2013,34(3).

第5篇: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84-01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拥有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不断增长。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止2009年末,高校固定资产值104,305,426.81万元,相比上年末93,108,855.27万元,增长11,196,571.53万元,增长率12%①。同时,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调整合并的完成以及后勤、人事、财务的相对分离,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确保资产安全完整,还可以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大高校名下的固定资产不仅价值大数量多,而且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大,此外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作为教学、科研的事业单位,自认为其工作重心是加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科研工作,导致高校缺乏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在动力,对于资产管理等后勤保障类工作不重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积极性不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不关心。同时,高校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不计提折旧,不反映使用效益,购置固定资产的经费主要来源国家教育性财政拨款,目前国家主体监管长期缺位,使得高校没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外在动力。这些主观或者客观原因,使得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停留在重视购置、轻视管理;重视使用,轻视保管的现状。

2.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按照行政关系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比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归属于后勤经济实体,教学楼、教学设备等归属于教务处,学院办公楼、办公设备、教学设备等归属于学院,校办产业固定资产归属于校办产业主体,缺乏一个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但是这些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又在高校财务部门。这种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职能交叉、管理分工不明的机制,使得财务部门很难组织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工作,无法通过账表对固定资产进行反映,更无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控制和协调。

3.固定资产管理管理不到位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下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流于形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在固定资产配置上,没有对使用要求进行论证,片面追求价格高、技术新、功能全, 造成了极大地浪费,比如,我国高校下属很多教学单位都有经费支配权利,其购买固定资产无需经过专门资产管理部门审批,使得这些教学单位一味地强调高而精、小而全,但是从整个高校来看,这种固定资产配置重复分散,缺乏通用性,是极大地浪费;二是高校在固定资产使用上,一味地强调社会效益,忽视了本应该关注的经济效益,这主要表现在高校缺乏必要的费用控制机制以及使用监督机制,更缺乏与固定资产使用有关的节约激励和奖励制度;三是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缺乏全局观,没有在配置和使用方面形成共享机制,不断地重复盲目购进固定资产,还不断地埋怨资产不够用。

4.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取得固定资产的时候,固定资产以购置价格入账;持有固定资产期间,以历史成本计价,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处置固定资产的时候,按照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既不反映固定资产处置时的净值,更不反映因盈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处置过程中发生的处置收益以及清理亏损。可见,这套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使得固定资产从入账到处置的期间,账面价值很少有变化,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不清楚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数量,更不能及时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分布状况和使用动态。

5.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欠缺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增加以及教育经费不断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数量、种类和价值也在不断增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亟需补充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但是,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编制不断收紧,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短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停滞不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很多下属实验教学单位教学人员短缺,导致很多设备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一方面,高校固定管理人员很多都是转行从事固定资产管理,本来素质上跟不上,加上鲜有培训,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6.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内部的监督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高校设置了内审部门、纪律检查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独立性不高,监督层次不高,导致这些部门的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发挥作用;另外一方面,我国政府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纪检部门和审计部门选择性的抽查,很难对高校起到监督作用。不健全的监督机制使得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长期处于无监管的状态,存在较大隐患。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针对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建议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1.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需要高校从领导班子到基层员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高校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可以规范高校管理,提高高校竞争力。因此,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形成自觉维护固定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良好管理氛围。

2.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局面混乱的现状,建议高校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行使资产管理权限,结合目前的财务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形成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三位一体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其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接受资产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购置申请,根据全校固定资产的存量情况,在部门权限内批准购置申请;财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制定固定资产有偿使用制度,行使固定资产处置权限等等。

3.建立固定资产共享平台,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为了高校固定资产利用率,一方面可以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牵头下,建立高校间的固定资产共享平台,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调配和规划,不断方便了兄弟院校的科研和教学,还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另外一方面,可以由固定资产管理牵头组建校级固定资产共享平台,对全校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等进行统一规划,不仅可以避免重复购买,还可以提高本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4.改进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针对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核算方法,建议财政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改进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即参考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在固定资产持有期间,按照固定资产原址、使用年限、残值率等做法计提折旧,并在会计期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坚持测试,计提减值准备。这样不仅可以从账面上及时反映资产的价值,还可以结合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控制,防范固定资产流失。

5.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为了改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建议高校通过人才引进,内部培养,加强培训等方式,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同时,赋予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相应的权限,使其各尽其责,各司其职。

6.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

高校应该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从制度上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让内部审计部门真正发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作用。同时,积极配合外部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三、结束语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还会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校从领导班子到基层员工应该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采取各种对策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为提升高校综合实力水平创造条件。

注释:

①数据来自教育部网站moe.省略/

参考文献:

[1]李萍,郝金岩,郝俊梅.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探[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02).

第6篇: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字:固定资产 建议 问题

作为医院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固定资产是一个医院赖以生存的物质保证,综合反映医院的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目前,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到来,医院固定资产的比例不断增大,医院资产管理比较混乱, 管理制度不健全, 职工管理意识淡薄, 设备购置盲目, 核销处置不及时, 等等,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确保其安全、完整,使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是目前医院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现针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试提出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及建议。

一、 医院固定资产和核算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存在盲目性,缺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 由于缺乏责任心或某些利益的驱动,一些单位管理者比较热衷于买设备、搞基建,在事先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效益分析的情况下,就匆忙地购置,结果导致购进的设备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闲置,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责任不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统一部门、多头管理。财务部门管总账、管金额;总务管房屋、家具;设备科管设备,各部门无明细账或明细账不健全。各领用科室无责任人管理财产,无收、发、维修记录。 固定资产经常几年也不盘存一次,已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核销,造成账实不符

(3)固定资产利用率低。许多医院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都在不断地扩大基本建设规模和添置、更新仪器设备,但往往只注重设备的先进性,对其实用性、重复性关注不够,在缺乏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相互攀比、盲目购置,使高投入无回报或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医院在没有充分了解大型和贵重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的必要条件,甚至是在培训人员还难以达到操作技术规范的要求时,就购入仪器,结果造成仪器设备闲置,利用率不高,随着技术损耗和自然损耗,很快被淘汰报废,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改进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建议

(一)摸清家底,建账立册,定期清查,盘活存量

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彻底清查,清查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还要对资产的盈亏情况,使用情况,使用效率等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固定资产需要更新改造时,哪些可以继续使用,哪些需要淘汰做到心中有数。盘活现有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和闲置。

(二)健全制度

管理的混乱,需要制度上的规范,这就需要医院管理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心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按制度管理资产,切实解决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闲置浪费等问题。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利,对资产的申报、招标、采购到资产的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各个环节都予以明确责任;对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效益等方面加以监督和考核。另外,对由上级主管部门无偿配置、调拨、捐赠及其他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应建立起相应的核算体系,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账进行管理。医院的资产管理应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建账建制,确保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三)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时,医院可以借鉴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

在购入固定资产时,按照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相关税费以及运输费等应归属该项资产的成本,借“固定资产”,二级科目可以设置“房屋建筑物”、“医疗设备”、“一般设备”、“家具”等子科目,贷“银行存款”科目等。这样可以避免漏记固定资产的现象。

(四)、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第7篇: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清理;核对

一、前言

固定资产是指医院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预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针对近年来各医院普遍在接受外部审计在审计抽查、盘点过程中发现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账实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规范和加强医院财务及资产管理部门、科室的固定资产管理,由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推动开展此项工作并通过医院办公会,具体工作由医院财务处牵头,并聘请会计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全面摸清医院固定资产“家底”,查找医院内部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医院资产管理制度,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科学、动态管理。

二、清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制定固定资产清理与盘点工作方案

(1)明确清理目标。医院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工作,真实、完整地反映医院的固定资产全貌,全面摸清医院固定资产“家底”。逐项核实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与资产实物的具体差异,详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查找医院内部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完善医院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

(2)清理范围。包括清理的资产范围、资料范围、时间范围。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所清理资产为医院本级全部固定资产,主要包括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土地、房屋及建筑物(本文主要对设备类资产清理模式进行探讨)、图书等。

(3)明确重点工作内容。根据本单位资产管理特点和薄弱环节制定工作重心,围绕工作重心重点投入人力、物力、时间成本,理清账簿;查清各类资产及相关文件手续,找准使用、管理责任部门,为清查后的清理、整改工作打好基础。工作包括:固定资产账表、账账核对,固定资产账实核对。

2.实施阶段

(1)在启动工作中需要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做到全院全员彻底动员,取得大家的支持和重视是清理工作成功的一半。①工作始终取得领导重视,上下思想统一一致。②在不同层面传达、动员。工作知晓率高,配合度好。医院先后在院办公会、由主管院领导、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会计咨询公司及全院各科主任、护士长参加的动员会等多次会议上宣传工作的意义并提出清理工作相关要求。

(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和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①重视账账核对工作。理清账簿层次,做好账实核对工作,首先要进行账账核对,在账账核对过程中,要理清账簿层次,包括财务处所管理的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明细账,资产管理部门(后勤、医工处、图书等)所管理的实物资产明细账、各资产使用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卡片账。在此基础上层层核对,找到具体各级差异。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在以往的检查中,往往存在因管理疏漏或直接拨付经费购置设备导致个别固定资产只在财务账列支,未登入固定资产账的现象,此项内容也应作为核点,补登补记,避免造成资产流失及报表不准确。②账实核对。理清账簿基础上,分组分科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核对。由于医院固定资产具有较强专业性,一般财务人员很难辨认清账和资产对应关系的特点,需有资产专业管理人员跟随盘点。采用了逐步推开,第一步为报名试点进行盘点科室,由医工处工程师及咨询公司、医院财务人员、科室资产管理员一同核对,确认盘点情况,并依次逐步推开。最终盘点结果经科室资产管理员、科室主任签字确认。

3.总结阶段

汇总问题、分析类别。固定资产盘点,其结果单项设备存在盘盈或盘亏。但造成原因多种多样,同时,对于初步盘点结果,往往需要资产管理部门的再次核对,排除设备在同科室不同区域一边盘盈一边盘亏的现象。分析如下:

(1)盘盈设备情况。①接受捐赠。②报废后重新拾回使用,尤其一些家具类资产。对策:统一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对报废回收资产的管理,科室设备或家具达到年限尚可使用,可先协调科室间调配使用,及时变更资产管理部门与科室账卡,到达账、物协调一致。③存在基本建设、装修改造工程中购置固定资产现象,如工程中购置大型空调等,最终上账全部包含在基建工程中,资产表面造成盘盈,实际未体现在资产账上,为日后管理、折旧及报废等工作带来周折。对策:加强管理,协调基建处、财务处与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工程中不必要购买的固定资产,禁止其购置;对于工程中需配套购置资产,应取得资产单独发票及相关资料并经资产部门验收,在竣工决算时做好账务工作。

(2)对科研课题经费、教育经费及研究所购置资产应做好归口管理。在盘盈盘亏资产中,往往还涉及一类资产,即科研课题经费、教育经费及研究所购置的固定资产,因有些不是医院资金自有资金置,也非科室年度计划采购,存在资产管理部门上账不及时,或漏上账现象,发现了这一问题后,内审部门及时建议科研课题经费、教育经费及研究所购置资产应归口专业部门统一管理,防止财务单边走账,资产部门遗漏未上账的现象发生。

三、问题处理及改进建议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维护,管理部门加强资产管理,不定期进行检查。除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外,有条件的科室可以明确责任人进行管理。

第一,做好资产管理宣传工作,不论新购资产上账、报废资产下账或者长期借用等及时做好更新维护,账、物时时一致的关系。第二,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好设备扫码、贴签工作。便于核对、管理,使具体管理人员不受限于对资产识别困难这一问题上。第三,资产管理部门做好监督盘点工作。第四,对资产购置原始资料,包括招投标文件、购买合同、设备合格证、验收单及内部管理文件进行妥善归档、保管。第五,科室资产管理人员具有责任心强、切实起到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印务中心 固定资产 管理

印务中心是重报传媒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状况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印务中心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也关系到印务中心长远的发展,同时对报业集团的全局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在企业资产中,固定资产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资源,如何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是每个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这就需要印务中心正确评估资产的整体状况,加强印务中心的资产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印务中心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1.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印务中心报刊印刷业务品种增多,版面扩大,印量增加,原有的机器设备已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从90年代初开始,集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先后对印刷机器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从卧式胶印机到日本的高斯机再到德国的高宝无轴型胶印轮转机,极大地提高了印刷质量和印刷速度,降低了噪音对环境的影响,也改善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这些都归功于集团对印务中心固定资产的全力投入,维护好固定资产,就是维护产品的印刷质量,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固定资产管理的迫切性。印刷质量和印刷速度的提高,依赖于好的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好的设备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上亿元的资金投入,对印务中心来说,在提高了产品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加大了印刷成本,而固定资产在整个印务中心资产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科学地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报刊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传递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印务中心的竞争优势,也关系到报刊的传播效果,社会效益巨大。因此,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科学使用、安全完整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印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的部门管理职责不明确。报业集团对固定资产实行集团行政处主管,各部门分管制度。印务中心技术部是印务中心固定资产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性固定资产由部门向行政处提出申请购买,经上级同意批准后购买,就直接交付使用部门,在交付时没通过部门主管签字验收,只有到财务报账时才知道,在该类固定资产报废时,使用部门又直接把实物移交给其他部门或未通知本部门固定资产主管直接移交给行政处,形成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确的现象。

2.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印务中心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更新换代,目的就是为了在提高印刷质量和速度的基础上,增强印刷业务的竞争实力。在印务中心的印刷业务中,日报、晚报、晨报及其他集团报占整个公司印刷收入的绝大部分,对外业务相对较少。在出早报、出好报的要求下,公司印刷时间大多在晚上进行,全部机器处于高速运转中,而白天大量机器又处于闲置状态,设备使用效率低下。

三、给印务中心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谁使用谁管理的固定资产使用原则。印务中心技术部作为公司固定资产的主管部门将在各科室、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再安排专人统一管理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修理更换、报废申请、内部转移、清查盘点,做到固定资产账目清楚,随时可查。

2.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解决设备的闲置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扩大印务中心的对外印刷业务,大力开发期刊、书籍类客户,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减少设备的闲置,避免设备闲置造成的浪费和避免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正确使用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9篇: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县级 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037-02

行政事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行政职能和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家管理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国有资产总量已突破12万亿元,其中行政事业资产约有4万多亿元,比例达35%左右。县、市、区一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以下简称县级行政事业资产)在其国有资产总量中所占比重甚至达到70―80%以上。但是,与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企改革顺风顺水形成鲜明对比,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就显得相对滞后,这种情况在县级表现尤甚。

2006年两个《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也昭示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宣告了新一轮探索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开始。本文就从县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加强改进县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有所助益。

一、县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各项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资产规模日益壮大,资产总量快速增长,成为做大做强财政收支的一块大“蛋糕”。同时,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企业国有资本逐步退出,资产存量日益萎缩,县级国有资产总量在结构和质量等方面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资产存量上看,县级行政事业资产已占优势地位,许多地方所占比重已达到70―80%以上。从增长态势上看,县级行政事业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改善,不仅有大批房产、土地、办公家具,而且配备了大量的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和仪器设备。

但是,与行政事业资产规模迅速增长的趋势相比,县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却呈现经年逡巡不前的态势。从管理体制上看,经过历次管理体制的变动,县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是五花八门,十分混乱。有设立国资局的,有设立国资办的,有在财政局下设行政事业资产科的,还有没有成立专门机构的,就由财政某一科室(如统计评价科、企业金融科、文教行政科)代管;或由财政各业务科室分口管理。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总的来说,尚处于较初级的阶段。

二、县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县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暴露出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权虚置,管理缺位

国有资产说到底是全民的公有资产,但旧体制下国有资产管理领域突出的弊病,是现实中国有产权的“悬空”和“虚置”,说起来人人有份、“人人有责”,但出了问题造成损失,却找不到人承担责任。

(二)配置不公、占用不均

资产配置缺乏规划和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导致资产购置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出现提前更新、重复购置和超标购置问题。同时,由于不同单位经费供给水平的差异,导致单位间占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造成了资产短缺与闲置并存的“怪现象”。

(三)重购轻管,使用低效

许多单位仍未转变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观念,仍以财务管理代替资产管理。重资金争取,轻实物管理。重资产购置,轻资产管理。重资产增量,轻资产存量。重购前争取,轻购后管理。造成资产利用率低、闲置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

(四)经营性收益管理不规范,效益低下

行政事业资产经营收益本应属国家所有,但有的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收益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支出未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而是由单位自行支配使用,多数用于福利和消费领域,有的单位私设“小金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五)处置不规范,流失严重

有些单位不按规定程序审批,应当资产评估的不经评估低价处置,擅自处置资产,截留处置收入。有些单位将资产无偿提供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或以低价出租给关系人。也有的由于决策失误,使得投资得不到回报或造成损失,损害了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权益。

(六)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一方面,有的单位资产实际已经报废、损失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却长期挂账未作处理;另一方面,有的单位购置资产、接受捐赠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造成资产账务不完整,账、卡、物不符,存量不实的现象。

上述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主要还是长期以来县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造成的。监管缺位,导致了资产管理工作停滞不前;制度建设滞后,影响了管理效能的发挥;管理手段落后,造成了资产管理中问题不断。

三、改善和加强县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当前,贯彻落实两个《办法》精神实质,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既是各级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各行政事业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改善和加强县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首先必须明确管理部门

两个《办法》已明确了“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从逻辑上说,财政部门也应该是最合适履行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职能的部门,应当把行政事业资产的管理之责,明确交给财政部门来承担,在财政部门内设立专门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科室,以根本解决县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混乱的现状。

(二)尽快制定出台配套制度,建立健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管理工作就要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应根据两个《办法》确定的原则,研究制定本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以及行政事业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评估、统计报告、产权管理及特殊资产管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全面规范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

(三)改进完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以资产清查数据及资产统计报告为依据,同时实时录入行政事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本级与上级、本级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基础单位之间的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以全面、及时掌握本级行政事业资产信息,实现对行政事业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提高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规范运作,全面加强行政事业资产在各环节的监督管理

着力抓好产权、配置、使用、收益、处置五大关键环节。一是规范产权管理,严格实行产权登记及产权变动审批制度,把代表政府行使行政事业资产所有权落到实处,切实扭转基层单位产权观念淡薄现象,明确产权归属及管理责任。二是规范配置管理,坚持严格控制原则和审批程序,规范配置标准,科学合理地配置资产,购置资产应实行政府采购,努力实现配置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三是规范使用管理,健全资产登记管理制度,建立清产核资制度和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做到家底清,账实符。对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担保、对外投资的资产,实行严格的资产评估和经营性资产审批审查制度,对产权纳入政府统管的出租经营性资产,按程序统一招标、竞价确定经营方式和经营收益。四是规范收入管理,对行政事业资产经营收益和处置收入,要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使用由政府统筹安排,主要用于各单位资产的配置、维护和更新改造。五是规范处置管理,建立统一的资产调剂制度,对闲置和超标配置资产,应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进行调剂,需要购建资产时优先调剂解决,防止资产重复购置。严格资产处置审批制度,把市场机制引入行政事业资产处置过程,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资产的有效处置。

(五)指导推动各主管部门、基层单位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

加强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基层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加强业务指导和协调,推动建立健全机构和人员;督促主管部门、基层单位结合本部门、本单位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实际,尽快研究制定本部门、本单位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共同搞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贾康.先易后难推进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J].上海国资,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