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的方法和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问题;对策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历史的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改实施之前为了最大程度的适应考试的要求,历史课上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则是一个个的听众,而新课改则要求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因此新的形势下,初中历史老师应该寻求历史教学的新方法,最大程度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一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出炉以后,初中历史的传统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除了要传授学生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答题技巧以外,必须加入一些新的教学内容与之有机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历史教学效果。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师备课。研究发现,教师的备课环节对初中历史教学来说起着关键性的重要作用。历史教师在授课之前做足授课准备、精心的计划和组织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在上课时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认真听取教学内容,有效地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给教师更加深入的讲解历史知识,可以明显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然而从近段时间以来的有关调查和研究来看,大多历史教师对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把握的程度还远远不够,教学思想仍停留在传统的历史教育观念当中,还不能适应新课标所提出的各种新的具体要求,对于课前备课之一重要环节还不够重视和用心,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极度缺乏。
(三)学生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同样重要的,二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还发挥着主体性的作用,大多数
的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近乎整堂课的教学时间进行历史知识讲解,学生失去了主体性地位,成为了被强行灌输历史知识的客体,在课堂上没有自我思考的时间,听完就算,就算是教师安排了时间进行讨论和思考,也只是流于形式,起不到实际作用。
二 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不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略兴趣的重要作用,而对于比较好动的初中生来说,其重要性更是不能否认的。因为初中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调
动起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对于将来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如今的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知识比以往要丰富得多,这就必然导致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学习上,所以如何能够调动起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才是重中之重。
(一)抓住契机,合理调动。其实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是提出疑问,并最终解决疑问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参与这一事件的主要人物,接着可以让学生回答的最终结果如何。当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出失败后,可以追加这次改革为什么会这么快地遭到失败,学生的积极性已经基本上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候我们要抓住契机,让学生们讨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之下大家总结出了运动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过于懦弱,力量薄弱,以及反对派的围追阻扰等等。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唤起了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点燃了他们学习的激情,最终培养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引入历史故事,引发兴趣。从人们一贯的思想认知来看,历史不过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了某一事件。大多时候由于考试的需要,我们都要求自己的学生按照特定的条条框框机械地记忆这些历史事件,这样的结果就是磨灭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其实,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并不是索然无味的,只是被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体情节也在不停地变化着,人物在历史事件中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插入一些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中的小故事作为课堂的小插曲,唤起学生对于历史的求知欲,还能适当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意识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涵盖政治、经济、自然、科学、文学等领域,在进行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和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进,要加强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利用历史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该在课堂上树立学生的创造性的人格。历史地课堂,教师应该对于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赖,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机会,只有学生大胆的质疑,大胆的提问,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才能够使得学生消化和吸收历史课堂的知识,从而推动学生的对于历史的充分认识,促进自身的人文素质的提高。另外,培养学生创新的坚强意志,创新是一个社会的普遍行为,但是,知
识的创新是非常困难的,在求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有坚韧的意志和精神,才能够不断的收获创新带来的成果。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充分的学习和借鉴历史,以历史为基础,不断的提高创新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应当以科学的思想观念为指导,立足于教学现状,运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去探知目前及预测未来即将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作为湖南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更应当有机结合本地的历史信息和其他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剑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新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6.
[2] 饶燕.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
故事化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故事讲解,从而引入教学内容,可以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在初中教学中被众多教师普遍采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故事化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而且使历史教材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其实,历史学科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初中历史教学要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让学生通过过去的事实去获得基本的历史信息,总结出历史的经验和历史的规律。鉴于此,下面主要探析了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历史故事。
一、历史故事的选材原则
1.内容生动,形式多样
作为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不能以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去衡量学生,历史故事的选择要基于学生的喜乐习惯,便于他们理解与感悟的故事,内容的生动有趣包含故事内容积极乐观,或者故事传达的是积极向上的情感,这样的故事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2.主题明确,思路清晰
选择的历史故事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在这主题之上还要达到层次清晰、表意明了的程度,如果没有好的主题,便会造成听者思维混乱,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且历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次第展开、娓娓道来,逻辑清晰,让听者听而不乱,学而有味。
3.紧绕大纲,情境教学
老师选择的历史故事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最好要紧扣上面的重点与难点,把重难点通过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在讲授历史故事时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得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起到了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作用。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策略
1.合理地处理和构建历史故事情节
一个历史故事能否吸引学生,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其情节结构是否合理。这一点在形象思维占主的初中生身上尤其重要。一般来说,老师在讲授历史故事时,开头一定要有吸引力,引起学生注意;具体的故事内容和情节,不能太空洞,且在讲解时逐层铺开,注意节奏,详略得当;故事结尾要有呼应,或者留下悬念,或者释疑解惑、画龙点睛。要实现上述要求,就要求老师对历史故事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并能在兼顾真实性的基础上适当地故事情节进行必要的处理。
2.选择好合适的讲授时机
一堂课由多个环节构成,有多个子任务要完成,老师必须把握好时机,才能收到好效果,千万不要将历史故事片面地理解为提神的工具。一般来说,我们建议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借助历史故事,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也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历史故事,化解难点和重点;在一堂课即将结尾时,讲授一个历史故事,既可以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又可以有效地调控学生情绪和注意力。
3.注意历史故事的语言表述策略
讲授历史故事时,语言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了该历史故事在学生中的反应,对于初中生来说,尤为如此。因此,要提升课堂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教学效果,必须提升历史教师本人的语文表达技巧。首先,教师应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充分熟悉和了解任教的历史学科内容,才能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其次,老师在讲故事时,语言表达要精练,用词要准确无误,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本就短小精悍的故事讲授清楚;第三,语言要生动直观,富于情感。老师在讲故事时,要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历史图景,同时,对历史故事中的事实要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并通过明确的语气讲解出来,以引导学生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4.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搜集故事、讲故事和故事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交流,分享资源和心得体会,帮助学生将不同见解融会贯通,为己所用。例如我在讲解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百家争鸣时,就让学生扮演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阐述各自流派的观点和主张,让学生在对流派核心思想的阐述中,把这些在知识潜移默化中消化吸收。
三、结束语
总之,历史本身就是故事,故事化教学和初中历史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开展故事化教学是明智之举,更是对历史教学方法的有力探索,这一切为初中历史教育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科学地选取和处理特定的历史故事,并运用熟练的技巧,穿插于整个历史堂课的各个环节,灵活地借助历史故事,不断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春华.巧用历史故事,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6)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善于从学生思维、学生历史阅读和信息梳理能力、网络化历史教学方式、科学的历史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有效的改进和改革,对于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吸收效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历史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现实性、社会性的学科,学好历史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同时还是不断提升学生人文情怀和人文素质的关键,对于个人综合能力成长和历史水平提升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一、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学模式单一化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应试教育,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对于初中历史学习来说,各种考试几乎成为了主要的学习动力和核心支撑,这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历史教学的针对性,但是也很容易产生很多负面效果,导致急功近利教学现象的出现,这对于历史素质教育改革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历史教学资源相对短缺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历史教学效果的实现,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历史水平,降低了教学效果。首先,从教师资源上来看,不少初中的历史老师多数都不是专业的历史老师,教师资源紧缺,无法保证教学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这对于教学效果提升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其次,从目前历史教学资源现状来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相对来说比较匮乏,降低了教学的灵活度;很多时候学生往往不能够根据学习需要来学校查找相关的书籍和内容,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3.教学中难以切入历史本质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中难以切入历史本质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历史教学质量。对于历史教学来说,由于不少的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不足,历史观念的变化往往会更加频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历史观念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即使是在同一时期,站在不同的立场,采用不同的视角,结果也会导致观念存在差别。很多时候,他们无法有效的切入到教学本质之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历史认同意识的形成,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提升,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思维能力。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它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很多学生都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忽视了个人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不利于从根本上来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热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来进行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设置,从历史知识本身出发来进行历史问题的设置和提问,这对于不断地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历史分析能力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从而来不断地实现个人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和飞跃。
2.培育学生的历史阅读和信息梳理能力
培育学生的历史阅读和信息梳理能力,从而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善于阅读教科书,从中来获取大量的历史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历史学习成绩,这对于个人历史综合水平提升有着无比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历史老师应该善于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的正确方法。当学生在阅读历史材料遇到障碍的时候,应该教会他们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引导他们按照一定的次序来进行阅读,从而来不断提升历史阅读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实现对于信息的有效梳理,比如可以借助于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来实现,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个人历史信息的掌握和处理,这对于提升历史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
3.实现网络化历史教学方式
实现网络化历史教学方式,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对于历史发展而言,它往往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现实性。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是其主要的学科特点,很多时候学生们无法对事件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进行清晰掌握。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理清历史事件的线索,有效地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进行内在树立,从而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始讲世界史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以此来对事件发生规律有清晰地认识,这样来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4.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评价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评价,对于不断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效果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在进行历史教学评价的时候,应该充分地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素质和综合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优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鼓励,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质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小组互评、师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实现,能够从根本上来强化自我认知能力,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实现历史教学改革十分必要,对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质、课堂教学效果都有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这在根本上强化了历史学科的重要位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从历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思维能力、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能够从各个维度来进行历史教学反思,从而不断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旭阳,周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70-72.
[2]艾咏东.“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3,No.458S1:170+206.
[3]孙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如何体现四个要点[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No.115511:75-76.
[4]郭延庆.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v.37;No.164S2:145-146.
关键词:教师 学生 新课程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基础课,它担负着对学生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基本任务。在目前的历史可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而很少让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来消化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迫切需要确立新课程的理念,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与时俱进,大胆尝试,不断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实现课程意识和教学意识的整合,开创更广阔的历史教学空间,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真正提高历史素质。
一、教为主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努力把握新课标,分析透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首先要把学生引入最佳学习状态,使其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在如何导入新课方面,我曾采取看图导入、故事导入等方式,尽可能做到方式方法新颖多样、引人入胜,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我在执教《繁盛一时的隋朝》时,有声有色地描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提问:“隋炀帝专为看琼花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课堂教学要安排得“紧凑”、“活泼”。所谓紧凑,就是教师在45分钟的时间内要环环紧扣,引导学生步步紧跟。无论是教师的精讲,还是学生的自学,或是课堂提问,都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使学生对当堂所学的知识能理解、记住、会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为主体――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使他们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我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内容,采用师生同讲的形式,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比如讲《三国鼎立》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讲述火烧乌巢、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等故事,因为曹操、诸葛亮、刘备等在民间是家喻户晓的。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口才,又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个性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有议、有答、有思、有画,使课堂气氛起伏有致,迭起。
教师的教,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并培养其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学,也就是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形式有课前让学生阅读教材,写出阅读提纲,课上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归纳知识要点,课后让学生回顾教材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练为主线――多渠道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
在历史教学中,训练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学生的能力和技巧,绝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练”出来的。在施行训练时,必须围绕新课标安排好训练内容,并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训练形式。就训练的形式而言,更是千变万化,形式多样。为强化记忆巩固知识的,应多设计机械重复的练习,为培养能力和技巧,发展思维的,则应多设计创造性、多变性的练习,有些侧重于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品格的,其形式更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围绕教学内容,我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做练习,并把练习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练习的形式包括读讲议画答等。练习的组织力求密度高、容量大、层次多,把全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在讲《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1.讲前练。请一学生上讲台填写“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简表”,而让其余学生阅读“南北重归统一”,回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作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仅一开始就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引导学生复习了旧知识,为学习新课打下了基础。2.讲中练。历史知识中的年代、地域等内容很重要,但比较枯燥乏味,不易被记住,我就用会意、联想等方法,发挥数字的妙用,帮助学生变枯躁抽象为有趣形象的记忆,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如让学生看图用“一、二、三、四、五”说出隋朝大运河的知识。学生经过思考,很快说出:隋朝大运河是一条贯穿南北的运河。它全长二千公里,连接了洛阳、涿郡、余杭三个城市,共分四段,沟通了五大水系。3。讲后练.如为了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上讲台填写隋朝的运河图地点、名称,试着画一幅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要求与原图尽可能相似,为获得教学反馈,还发下“形成性测试题”进行测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这样一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练习,形式又有所变化,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因此新课程的标准才会因运而生。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初中历史教师都应该积极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策略,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的认知程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历史的认知态度,这种教学会让学生觉得历史课程只是一种说课的教程,和现在的社会和现实离得非常远,不会很好地传承历史文化。所以,创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有意义了。
一、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第一,提高素质教育创新模式会更加有助于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历史的课程教育阶段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非常大的一个阶段,这种历史性的知识和文化会激发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促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去学习,而且对历史文化进行学习的同时也会让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会更加了解中华文化的意志和精神,这种精神能促使学生自身的品质提升,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对待问题和困境的态度。
第二,提高历史课程素质教育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课程当中所涉及到的知识是非常全面的,它是整个社会进步文化和知识的结晶,对于历史课程的深入学习和思考能使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提升。
第三,提高历史课程素质教育模式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非常有利。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模式,不仅会让教师更全面地以全新的教育创新方式进行探讨和学习,而且还会让历史教师对于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这种模式的开展会使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更加精彩。
第四,提高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模式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果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在这种创新模式下,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创新性,就会使原来枯燥无味的课堂教育变得更加有活力了。这样会使学生更加积极并且主动地去学习,而且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同时还会对历史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对于初中历史课程学习的意义和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模式创新的方法
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创新度。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不会更好的思考,创新思维能力也不会有很好的锻炼。而在素质教育模式下,教师应该对学生对于历史事实的认知能力进行更好的启发,这样就会更好地培养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事实的思考有自己的一定的辨别能力,这样让学生在历史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分析,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不仅能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还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第二,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出思维场景。初中课本里面所学习到的历史事实应该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这样就会丰富学生的视野,同时还会对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中,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深入其中,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宽和对问题分析思考的能力,教师也会更好地掌握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度,更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三,教师要注重问题创设的技巧性和创新性。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好的问题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思考和讨论的气氛中,尤其是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的看法,教师应当能够充分考虑到所创设出的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和意义。同时教师在创设问题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与时俱进,不要过于陈旧,让学生觉得问题离现在太遥远,那样就会使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有难度,说不出自己的看法,因而对问题失去兴趣。
第四,鼓励学生的质疑,创设出民主的教学环境。学生敢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质疑,就会更加独立地进行思考,从历史问题中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还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的时候不断进行创新。
第五,进行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初中历史课程应该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散,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这样才会使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好地实现,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更加游刃有余地去解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很好的提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带领学生开展一些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走进活生生的历史。
总之,初中历史课程教育模式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以使学生对历史文化有更好的理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吕仲.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与创造性思维[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0,(06).
[2]方俊田.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0,(0l).
初中历史探究学习实践体会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因此,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探索符合教育规律和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新路子。探究性学习,作为在我国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索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已被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因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对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做了梳理,希望有助于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水平的提高。
一、初中历史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美国的教育专家施瓦布最早指出了探究性学习的内涵,他指出:“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实际的积极态度。”这就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与探究性学习相适应,是教师所运用的一个基本教学方式。
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具体的问题或者学习的任务出发,通过使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掌握对各种历史知识和资料搜集整理的能力,并能够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进而对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解释。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相关技能,提高其历史问题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1.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问题的基础。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就必须进行实践。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摸索,发现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是学习实践的过程。
2.建构主义理论也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依据,它认为,理论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所做的解释或者假设。而真正的解释源自于学习者在自身经验基础上经过总结得来的。学习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系建构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应该做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和评价者。
3.主体性教育理论也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主体性教育理论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按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组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引导启发受教育者,努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实现自我的合格人才。在主体性教育实践中,课堂气氛的营造十分重要,教师要积极营造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
二、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一)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所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初中生心理特点的原则
初中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想象力丰富,思维十分活跃,情感世界十分丰富,有着较为朴素的爱憎观。因此,初中生就像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璞玉,如果雕塑的好,都可以成为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因此,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应遵循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在课堂的设计以及课堂氛围上,都能够对其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2.遵循探究性学习过程结构的原则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也是一种科学探索,而科学探索是有一定的过程的。因此,历史探究性学习过程应当参考科学探究的结构过程,依据本学科的课程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3.立足于初中生学习认知能力
进行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学习认知能力,也就是主动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技巧,具备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
4.与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特点相结合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主体性、实践性、体验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结合这些特征进行教学,而不能偏离这些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在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二)实施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教学的途径
1.探究性学习在常规课堂中的实施途径
在常规课堂上,渗透教学方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渗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前精心设计所要探究的问题,把探究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营造活跃宽松的课堂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开展辩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活动课中的实施途径
历史活动课是一种全新的课堂形式,是适应新课改要求而开设的。在历史活动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应该遵循“以活动促发展”的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模仿历史场景或者历史事件,扮演不同的角色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模仿历史的活动,提高自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水平,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培养热爱学习历史的兴趣。
3.探究性学习在课下的实施途径
在课下,初中历史的探究性学习,主要依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通过主动阅读历史书籍、查阅相关资料、探究历史问题等,使自身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素养得到提高。
三、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实践的思考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有需要思考的问题。例如,如何避免历史探究学习的模式化,如何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素养,如何进一步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水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勇于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本着为学生成长成才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教学工作。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题。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已被人们所熟知,并应用到了实际的教学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做了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探究性学习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郝建彬.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05).
【关键词】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97-02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重要作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历史故事能强化历史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历史故事教学是符合中学生生理特点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很多历史故事通过口口相传保留下来,虽然缺乏一定的文字记载,但有据可查,能够确定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初中生对于历史故事饱有浓厚的兴趣,能集中精力听讲,使历史知识能够真正的融入到学生的理解中去,使学生能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故事教学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让学生记住故事内容,从而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保证较好的教学质量 [1]。
第二,历史故事教学方法,能够使教材中表述抽象的历史内容和历史事件具体化。历史故事教学方法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述把教材中表述复杂的文字简单具体化,使学生能够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历史时间的发生原因、背景、结果等内容。
二、历史故事的选择要求
不是所有的历史都适合这样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运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历史故事的选择。
首先,要选择真实的历史故事[2]。如果教师讲述的历史故事是虚假的,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误导,使学生曲解历史人物,产生恶劣的影响。
其次,要选择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历史故事。如果历史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小,那么就会导致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因此,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还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最后,教师在对历史故事选择时,要有针对性。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一定要与教材所讲内容相联系,重视教材内容的梳理,将教材内容融入到历史故事中,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设置历史故事悬念,在教材中找答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故事讲解时,千万不能独立于教材内容之外,这样就使得教材内容显得空洞。教师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引入历史故事[3]。让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积极性,比如,在《》一节中,教师可以先对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该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在故事最后,可以留下悬念,让学生在教材中找的结果是什么,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对教材进行认真研读,在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后,教师在对该节内容进行总结,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够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在进行历史故事讲解时,教师要注重语言表达方式
在进行历史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历史故事讲解时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讲解过程中,要运用情感表达进行渲染,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进入到历史故事的情境想象中来,这样不但能够表现出教师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基础,也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教材中对知识的遗漏,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塑造坚毅的人格。比如,在《》一节中,教师要通过充分的情感表达,使学生学习抗日民众的伟大情怀和坚强不屈的高尚情操。通过历史故事教学,能够对历史事件做出评价,教师也要把著名人士对此历史事件的评价和谈论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对历史进行深入解读。采用历史故事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串联,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能够促进学生的历史知识的接触面不断扩大,丰富历史知识,对学生学习历史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也能够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内容和历史事件等,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增加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习惯,教师要通过对历史故事有技巧的描述,促进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深入学习。
参考文献:
[1]文素芳.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220.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创新思维
随着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成初中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初中生真正“活动”起来,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历史、体验历史和感悟历史。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会使初中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这些活动会让初中生的情感得到释放,有利于初中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一些再现的历史情景给初中生印象会更深刻,有利于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下面结合本人近几年初中历史教学经验谈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意义。
一、活动设计要引导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学习方式发生积极转变
新课改的实施,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发生质的转变,初中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有相应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能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初中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初中生掌握知识、积极实践的态度和能力。 我们首先应该让初中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让初中生真正明白他们已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把自己当做课堂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主人。
二、有利于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让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中真正“活动”起来,我们要当好“导演”, 要真正做到我们搭台,让初中生唱戏。许多历史课堂因为有了初中生的积极参与,如朗读、表演、探究等,才是我们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有了初中生的踊跃参与,教学可谓“热闹非凡”。但是初中生的活动不应该是盲目的,不能为了“热闹”而“活动”,不能“华而不实”追求形式主义。我们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也就是我们要引导初中生不能只为了感官的刺激而活动,而是要明确活动的目的,既要保证初中生的积极、有效、全员参与,又要防止初中生偏离中心。并在初中生“活动”中随时提醒初中生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图。如讲“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一节中八股取士时,我安排了初中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表演八股取士历史剧,看剧评史等活动,把课堂还给了初中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让初中生表演八股取士历史剧和看剧评史的活动,初中生非常踊跃,积极发言。我对初中生的发言都做了积极肯定和鼓励,初中生观察仔细,想象丰富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这样留有余地又尊重了初中生的差异性,也避免了初中生太偏离主题。结果初中生很快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深深理解了八股取士的危害性。 因此我们要引导初中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重形式而轻内容,不能因活动而偏离中心和抛弃重点。让历史课堂中初中生的活动既要形式新颖又要主题鲜明,既要目的明确,又要任务清楚。
三、有利于初中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不是简单的要求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阅读、记忆等,而是我们要引导初中生在“活动”中探究和思考,让初中生在感知历史中不断思考、探究和积累。让初中生在活动中不断开拓进而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初中生自信心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历史教学中的“活动” 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我们在引导初中生积极活动时要尽可能的让他们自主有序进行,同时不要局限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初中生大胆开拓和创新。 例如 :“小老师”的活动我们都不会陌生,在讲《近代前夜的盛事与危机》一课中我就组织了“小老师”上课的活动,具体方法把初中生分为三个组,分别负责“盛世”“近代化因素的萌发”和“危机”的教学。第一节课进行分工准备,每一小组的组长负责布置具体任务,并让他们的每个组员分别都有具体的任务;第二节课让三位“小老师”正式讲课,“小老师”们也充分发挥了初中生的主体性,表演历史剧、说快板、讲故事等丰富的活动,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初中生听的也非常入神。通过这样的“活动”,初中生不仅有效掌握了历史知识,还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还体验到了老师的苦与乐,那种对历史敬佩、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历史课堂的学生“活动”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当然初中生不可能达到我们的素质和技巧,这就要我们历史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给予初中生必要及时的指点和帮助。
四、活动设计要符合初中生的实际
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们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要针对不同的孩子设计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活动”。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还应该尽量让全体孩子积极参与,活动中的分组和任务分工都要具体、合理、充分。既要面向全体初中生,又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例如七年级、八年级的孩子表现欲望非常强,我们就可以设计初中生表演、背诵大比拼、历史故事比赛等活动;而九年级的孩子不再喜欢那些过于表现的活动,他们的能力思维已经更加深入,所以我们应该让他们组织演讲、专题讨论、记者采访等形式的历史活动。所以我们历史课堂的“活动”要具有针对性,符号初中生实际,对阶段的孩子组织相应的学生“活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教师在教授初中历史时,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中的主导生活哲学,在新课程改革需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必须注重历史方面的学习。在国家对于人才的标准判断中,会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的主要体现,这个已成为历史教育的重中之重。下面是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 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研究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新时代要求学生应根据历史教育培养文化独立和社会参与的学生,包括人文古迹、责任和实践创新的目标,对于学生的核心技能无疑具有领先的终身学习和学生的教育有积极的作用。
一、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学习是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民主的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教育的进步,学习初中历史是中国五千年源于流传的文明的重要证明。通过教师教授历史教科书,可以发展学生关于爱国主义、民主的新思想。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要求学生学习历史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有关技巧以及学生的学习情感,达到两者的统一。义务教育的学习技能分为很多方面,包括观察、理解和解释能力。首先是关于历史感知能力,就是学生能够对历史的时间以及历史人物有所了解,同时还需要对历史的文明有所理解,对于时间也需要掌握。其次就是能够理解这种思考事物的能力,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人物和事物的作用,知道历史是怎样进行一个呈现,以及可能性阅读历史,在某些历史情境下想象历史场景。最后,学生能够通过历史信息获得解释这种历史能力,对特定意识形态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基础,还有对历史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扩大历史洞察力和分析技能的能力,能够流利地向他人提供历史陈述,以提高历史视角的技能。
二、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引导学生让他们形成属于自己的学科素养,尤其是在历史学科这个方面。目前学生的核心技能状况有三个主要技能:个人发展、社会包容以及文化素养。其中,每种类型的素养都包含了很多数据。为了制定核心素养课程标准,需要将核心基础知识作为每门课程的标准,即将学生的传统基本技能转化为现有学科的核心素养。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时间链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时空概念和历史证据。历史这门学科是需要时间链进行串接的。历史的主要原因是古生的事情。如果历史事物无法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顺序,那么学生将很难学习。学生如果能够将历史事件刻画在自己的时间链上,时间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时间就像人的骨干,它是连接所有教材内容的最重要部分。第二个就是位置,因为事情在同一时间发生却在不同的地方。比如教师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这一个课时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墨子、孟子、庄子等代表任务罗列在时间链上,这样的一种罗列有助于学生的人物记忆。3.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实践。从历史的深刻角度出发来进行实践。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合适的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比如在教学人教版《》这一节课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回忆一下之前的时间表格,然后教师给学生播放虎门硝烟的视频,接着通过这个视频来问学生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英国要向我们中国走私鸦片,以及走私鸦片给我们中国带来的伤害。接着角色扮演,看林则徐是怎样采取措施来进行硝烟的。通过这样一些问题的探究,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白鸦片的危害。通过这样的历史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多采取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导入教学方法的时候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实践,学生也可以在这种教学情境当中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第四,情感互融,教育多元评价理论体系建设。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人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从历史教学中反映情感的融合,在目前历史实践理论平台架构的参考,以及课堂以外的最大化质量评估的细节,最终构建了多元评价体系理论,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科学的核心素养培养之路。借鉴历史的认识和解读,了解历史事件、故事的意义,提高对情感取向和理性知识含义的理解,使学生在经过特定的历史学习之后,在第一时间可以依据真实的历史数据以及具体的事实,见解和更好地理解历史中发生的一切,处理因果之间的联系,由于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客观地对历史问题进行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