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

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与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与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与认识

第1篇: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课程;地域性;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S791.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234-3

景观设计是一门兼融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经济学、文化学、环境学等诸多学科。具有技术、艺术、社会、文化等属性。景观设计师需兼备人文综合素养,它既要有高度的艺术性,又要有严谨的科学技术性,同时还需兼备广博的社会及人文知识,如今,景观设计学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西安世博会等大型展览活动的成功举办,景观设计专业被更多的人所关注,这也促进了我国景观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前景广阔,在各高校都得到了重视。

景观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广泛知识面的景观设计师,他们应该能够解决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多种要求之间的潜在矛盾,并通过某种形式来满足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环境需要。目前国内各高校由于传统、资历条件、教学定位的差别,其相应的景观设计教学水平是不平衡的。而民族地方院校由于教学的资历较浅、师资队伍不足、师生比例失调、教师对教学投入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对于社会发展的反映速度过慢,还与其他高校景观设计教学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制约了本校教育的有序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民族地方院校应结合自己的特点,以基本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为平台,努力探索民族性、地域性特色的景观设计教学之路,创造性地建立、发展及完善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教育体系,探索景观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培养新型景观设计方向的人才,这项任务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体系也作了尝试性的改革,在学校的支持鼓励下,环境艺术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在逐步的构建,为将来实现景观设计方向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现状分析

1.1 国外景观设计教育的现状

总体看国外的景观设计专业教育,非常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包括生态学、土壤学等自然科学,也包括人类文化学、行为心理学等人文科学,最重要的是景观设计的基础知识。这种综合性进一步推进了学科发展的多元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边缘化:景观设计是在自然和人工两大范畴边缘诞生的,因此它的专业知识也处于众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

(2)开放性:持有各种专业背景的人都可以从事景观设计工作。

(3)综合性:学科专业的综合性。

(4)完整性:景观设计专业教育横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包括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政策、法律、管理到心理行为、文化历史、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5)体系性:这些多学科知识基本都统一在环境规划设计这一总纲下。景观设计自身也应有完整的学科体系。

1.2 国内景观教育需求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内对景观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但是景观设计教育事业却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城乡环境建设的保护和发展。从国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来看,对景观设计师的培养仍是只注重知识讲授而弱化了实践能力。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主要是在建筑类、农林类和综合性高校,还有一部分是在艺术类高校中。由于设置景观设计专业的高校的学术背景不同,具体的课程设置和规划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会有所差异。

1.3 我校景观教育的现状

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艺术专业成立于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依托了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的学科背景,于2006年招收第一届学生,2011年3月与广告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共同合并成立为艺术与设计学院,环艺系包括200多名本科生,现已有两届毕业生。景观设计课程于2006年开设,是本校景观教育的开端。2010年《环艺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建设研究与实践》的校级教学(教改)研究项目立项,而我院景观设计方向的设立是势在必得的,因此做好课程建设和培养计划,更会使得下一步的申报工作事半功倍。

2 地域性的课程内容

《景观设计》是环艺专业本科生三年级的专业必修课程,共56学时,针对学校的地域性特征,我们在整体办学思想指导下进行地域性特色的课程建设,有针对性的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包括三部分内容:景观设计理论学习环节(12学时讲授)、城市景观环境认知环节(12学时调研辅导)、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环节(32学时设计辅导),下面分别对这三部分内容进行介绍。

2.1 景观设计理论学习环节

在这部分内容中,结合地域性特征,我们有针对性的增加了包头市历史文化、景观发展史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草原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等,以期从地域景观和技术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结合相关理论讲解,布置作业《包头印象》(图1、图2),通过这个小作业,让学生在学习景观课程之初理解自身文化背景下的景观,思考社会与文化背景对景观的意义,并展示在景观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个人经历的作用。学生从个人感知的角度认识包头景观的特点和原因,分析文化背景、历史原因,开始尝试分析小块地段的景观,绘制简单的示意图来表达所在城市生活环境的景观要素和肌理。

景观设计基础知识还涉及地形、植物、水景、道路与场地等具体的景观设计要素,并通过大量的案例解析,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设计过程及设计方法,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第2篇: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景观设计; 应用

Abstract: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of the rich meaning, this article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from the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and the design of modern landscape relation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aspects to the reference for landscape design personnel in practice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含义是指人们以征服自然、获得物质财富为目的,采取各种方法和形式产生的思维;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产生的艺术享受、生活乐趣;是指人们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创造的行为规范;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创造出的价值观。也指人分地域、种族而存在的爱国思想和乡土感情的等。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和”为核心,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的各方面表现都表现在“和”,意思是在表达人与自然、社会、人的和谐,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和谐是美好的东西,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发展的一种追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

中国传统景观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在中国,他是所有艺术形式中独一无二的,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他内容丰富,代代流传,他一直代表着东方文化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一直是景观设计师所追捧的,景观设计师们一直在现代景观设计应用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人们一直在将之融入到国家景观设计风格中,同时也在开创多元化的景观设计风潮,新一代景观设计师任重而道远,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对传统元素加以改造加工和运用,令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景观设计师应该对传统元素应用方面多做一些尝试,如龙凤纹样、万寿图、福字等等。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观念博大精深,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而且展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营造的人居环境的观念,现代景观设计所追寻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二者异曲同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作用。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二者密切结合,古典与现代结合,运用古典的技术手法,现代的高科技,二者完美结合,共创中国园林巅峰。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精髓,他是人们传承下来的优秀精神遗产,优秀文化代表。中华等民族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元素源远流长,包罗万象,书法、中国结、刺绣、文房四宝等优秀的元素流传下来。

现代景观设计是设计人员有目的智慧策划活动,他将设计师的理念和实践体现透过设计的文字和图形表达出来,让受众能够清晰的了设计师所要表达的信息和元素。设计师在设计景观的时候要将感人的情感渗透进去,将图形创意、色彩品味以及材质都精心选择,把景观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的艺术结合。

现代景观设计需要运用视觉元素来表达设想和计划,通过把文字和图形传达给人们,人们通过这种感觉来了解设想和计划,这就构成了景观设计的定义。

现代景观设计要能够感动人,打动人,在景观设计中的基本元素都要能够传达信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包罗万象,但由于景观设计师们的专业,他们能够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汲取景观设计的源泉养分。2、传统元素在广告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的平面和造型艺术应用在景观设计中,成为了我们的景观设计元素。例如,我国的国粹,京剧,脸谱目前已经非常广泛的应用到广告景观的设计当中,还有象征中国元素的中国结,目前这种元素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时候。另外,还有中国的传统文字,广告界经常运用中国的传统的文字作为文字设计,中国古老的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已经流传了上千年,从象形文字到现代的方块字,通过象形、等手段来表示含义,运用甲骨文等表征来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丰富的视觉元素。我们周围有很多成功案例,比如:在奥运会的景观标志中,中国汉字非常巧妙的应用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既体现了民族精神又让人记忆深刻,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又比如,中国银行的标志,就是在中国古代的铜钱中间放了一个中字,他为人们开拓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使人们想到了钱,想到了银行。

3、传统图形与现代标志景观设计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字起源于图形,早在新石器时代,在悬崖峭壁上的图形就已经记下了先人们的理解和期盼,当然也成为了青铜器上最早的图形,我国传统的图形花样非常丰富,他们在发展和演变中不段的变化,多姿多彩却又不乏主线,他们所体现出的格调,显示出独特的,具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传统图形不断得到发展,而且从未中断,随着历史的沉淀形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体系,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艺术精神的来源和体现。

我们发现,从古至今,从新石器到现代景观,从青铜器上的纹路到现代的文字图形,这些带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他们形态各异,他们栩栩如生,他们是中国民族流传下来的最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对生命的诠释,他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审美情趣,他得到了世界人民,世界艺术大师的认可。我们的景观设计师也从这些传统图形中得到了灵感。

把传统的图形艺术与现代的景观设计标志结合在一起,是景观设计有主张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的重点。然而,如此结合,是更深入的了解传统图形,而非简单粗暴的对传统图形进行复制和抄袭,应该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挖掘、改变、创新模型,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寻找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创造出新的富有生命力量的现代标志,。例如,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彰显了传统图形与现代景观设计在一起体现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含义丰富,本文从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来探讨,以期对景观设计人员在实践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方面提供借鉴,同行们任重而道远,共勉。

参考文献:

[1]邱开强.论中国文化元素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运用[J],网络财富,2009(11).

第3篇: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

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有其特殊性,理论内容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培养较重要,笔者提出按“理论+专题”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专题实训,并结合就业市场,确定由理论讲解和设计训练两个主要模块。每一部分都有其目标性、启发性,让学生逐步理解此学科在专业中的教学特色与程序,紧贴现在景观设计课程的现实意义,掌握专业设计方法。

(一)基础理论专题

景观设计属于实用类艺术,研究与表现的是三维空间设计,在教学中规划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程序是必须掌握的知识。课程可以分为几个专题:

1.古典园林景观专题,对于古典园林景观的的认识,主要结合不同的时期的景观形式介绍。搜集资料,让学生对所选的特定时期的景观进行分析,以论文的形式提交作业。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科的历史发展做简介的教学方法。

2.景观设计程序与表现专题。了解景观设计的流程,从草图到方案体现出理论知识的细节,在设计表现中如何应用。逐渐使学生对课程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

3.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专题。授课教师应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分析,选出有重点、难点知识,并按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系统性地对知识点归纳,结合景观实际案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了解世界景观教育发展的趋向,以及国内景观设计的现状,根据目前发表的景观类教材及资料,总结出课程学习中较合适的理论框架:

(1)导论(国内外景观的历史发展现代景观的形成);

(2)设计元素(山石、植物、水体、建筑等);

(3)结构及功能分析(空间划分、景观流线、景观节点、中心景观区);

(4)景观设计表达(通过美学原则,应用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方案呈现);

(5)单项实训(庭院、公园、住宅区、广场等)。

(二)景观设计实践专题

课程内容坚持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导向,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调整各部分前后程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尽可能多结合景观设计新思维、新观念进行设计体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并结合作品展示,同时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其中设计实践的内容以单项设计、公园景观、居住区景观等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更贴近的内容为主。整套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设计图和详细设计图。总体设计图包括设计说明、总平面图、景观分布图、功能分析图、交通分析图、主入口设计图(平面、剖面、透视图)、效果图。详细设计图包括地形标高设计图、地面铺装设计图、照明设计图及植物的配置图、鸟瞰图及材料的列表。总平面图展示了方案的总体布局,包括山、水体、植物、建筑物的布局。设计说明完整地阐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说明构思,深化设计主题。功能分析图清楚地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几个区域,结合设计构思分析各区域的合理性。如何运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因地、因时制宜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形成有机的景观,以便创造卫生、舒适、又没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既需要学习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风景构图等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又需要学习景观规划的专业知识。教学中结合教学和实践,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景观的发展趋势,了解景观有哪些要素,并通过设计创意景观,从而把握景观设计的设计要领,为将来从事景观设计打下牢固基础。

二、景观设计实训内容

在现阶段景观设计教学存有的问题中,怎样通过实训或者专业训练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显得尤为重要。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结合小区规划课程教学进行了“专题式”教学实践。通过侧重点不同的四个专题进行了教学实践。从局部到整体,从小尺度设计到大尺度空间设计,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景观设计的各部分表现。

(一)单项设计

针对道路铺装、植物景观、山石造景、水景、建筑形体设计分别进行练习,主要锻炼学生对景观设计的意识,形成对基础理论的紧密结合,同时对于学生的手绘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进行某庭院设计,绘制平面图,在绘制中理解景观元素的应用,空间划分方法等设计理论,结合平、立面图设计,体会景观立体空间的变化,绘制效果图。

(二)居住区公园设计

居住区公园相对综合性公园面积较小,由于公园这一景观分支,既类似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源头的样态,也是现代景观由19世纪工业革命后,美国发起保护自然景观的城市公园运动的主旨,可为艺术类景观专业着手训练的、有关绿地规划和生态发展层面的设计类别。公园设计中要求的尺度不是太大,但在公园景观设计中会把前面的单项设计加以应用。尝试运用景观设计原则和方法,由被动到主动思考。逐渐练习其对于场地空间的宏观把握和设计能力。

(三)居住区设计

在景观元素和小尺度的公园设计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景观要求是有关人与景、人与人这两对密不可分关系相协调的实训内容,尺度保持偏中等一些,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中居住区设计是应该掌握的实训内容,所以,可虚拟或者选择一些附近楼盘进行训练,也可以选择有特色的居住区景观进行设计练习。从对方案的构思,到分析已有的方案,把设计过程遇到的问题,联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在居住区设计的作业中,要求学生尊重设计原则,发挥设计灵感,从自然环境中找出设计雏形,讲求艺术,但也注重使用功能,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将主题与风格相结合,合理处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四)综合性设计的要求

公园、居住区是环境艺术类专业景观设计练习的内容。总结公园、居住区及其他类似空间的特征,设计元素与空间如何更好地处理。从形态处理、主题创意及生态理念,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景观实用性相结合,营造更加宜人的环境。教学实训中分成若干小组,模拟设计公司的流程,了解景观设计程序。在景观设计中,有借鉴有创新。在景观设计表现环节,要求学生采用手绘表现,锻炼其手绘表现能力,后期结合软件进行修改和排版。实训成绩综合以下进行考核:设计创意、设计表现、设计说明、版式及打印效果,团队合作等,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全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为目的,不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更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考核,对图纸绘制的考核,也不局限于考核学生应用某一种工具,综合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上的方式能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但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不够,需要在实际项目中完善,在实习和毕业设计中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团体交流,在实践项目中注重设计内容,设计程度上要提高方案设计能力。

三、结语

第4篇: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现代景观;方法论

我国景观设计经历了美学化的景观、地理学概念的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现在它的范围又扩展到了建筑学方面、园林学方面、城市规划方面以及人工环境方面。这种大幅度的转变也展示了景观设计在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方面的错综复杂性,因此,我们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出发,科学的研究,着重研究它们的共同点,确定总体的发展策略。

1 景观设计

1.1 景观设计概述

景观一词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见解,不同的人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它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也不断深化。景观设计,传统研究的对象是百尺大地和远古风景,现在研究对象是微缩庭院和现代景观。而它所涉及到的学科众多,把它看成一种社会现象和行为是非常普遍和十分广泛的,但是要把它作为理论建设就没有那么清楚易懂啦,它的研究本原不仅混沌模糊还摇摆不定,这就严重影响了科学事业的发展。

1.2 景观涉及的学科

地理学:被人们称为“景观的骨架”。它主要是研究“地景”,既是景观在自然形态上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地质、地貌形成的原因和演变规律。

生态学:对于生态学中的景观,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识了解的景观,它与我们所说的景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被人们称为“景观的肉体”。因为,它认为景观就是由环境影响因子组成的。这种因子不仅包括气候、动物、植物、地质、地貌,甚至包括人类的活动。然后,它主要研究这些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使它们之间保持平衡。

设计景观学:与前两者所不同的是,在此它把人作为了研究的核心,从此,景观就被赋予了精神和灵魂。因为,它不仅研究了前两个学科所研究的,还把历史文化古迹都列入了研究行列,同时又赋予了景观美学的特性。

此外,景观设计学中还把人与自然合为一体来研究,因此景观设计学应具备以下研究:景观形态研究、景观生态研究和景观的人性化研究。

2 中国现代景观

2.1 中国现代景观的形式和功能

景观,它是一种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事物,他更是一种能将人类的理想、个性化的生活表达出来的生活方式。景观设计的中心是改善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而景观设计师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让它具有大众化的使用功能。现代景观设计在遵循形式结合的原则上,在形式创造方面展现出了许多特性,如自由性和多元性。

2.1.1 景观功能

景观功能,它是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景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它的服务对象也不再是古代的统治者,而变成了现代的人民群众。因此在保证景观的形式美时,更要使景观满足人民的需要。一个成功的设计者不仅要清楚的知道人民大众需要的是什么,更应该知道怎样使景观的社会功能发挥到最大。

在中国古代景观只是人类通过对大自然的适应和改造来满足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的需求。简单的来说就是人类和谐相处的家。家作为居住的景观,人类对它的需求只不过是物质空间。对物质空间的需求一般包括:合适的空间;适宜的空间环境;安全的措施;舒适、方便的活动场所等等。

设计师为了满足物质空间的需求都是把形式和功能的结合作为设计原则的,并尽量是景观拥有良好服务和社会使用功能。在设计原则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前提下,功能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它因个体的不同也随时发生着变化;

2.1.2 形态的视觉美

景观设计的永恒主题则是形态的视觉美。在景观中审美一般包括协调的对比、点线面的统一、韵律的和美、尺寸关系、材料的质感和色彩等,这些因素刺激着人们的感官,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反应,使人们感觉自己处于了一种视觉美的境界中。人类总是在生存环境中获取自己感觉美的事物,不仅以自身为前提,还把普遍的审美观作为景观质量和价值的衡量标准。欧洲园林的传统标志有意大利的台地园林、法国的规则式园林和英国的自然式园林,它们的形态在视觉美上一直都是欧洲景观设计者所追捧的对象。

2.1.3 景观形态的理性美

景观是物质和艺术的,它总会有它的物质形态以及对美的形态永恒的追求。形态的美不是主观的感性的东西,而是需要有内在的合理性的东西支持。我们不能仅凭它的样子是否好看就来判定它是否美,如果一件东西它的样子十分好看,找不到一点瑕疵,但是它却不能使用没有任何价值,那么它再好看也是一件废品。就如我们要盖一所住宅,我们的审美就不能按视觉反应出的美来判断那么简单了,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工作环境以及后代的利益。因此,在规划景观设计方案时,我们最好按一定的等级对美感进行划分,更应小心谨慎的评价审美。对景观来说,社会功能、生态机能是形态美的核心。

2.2 中国传统景观与现代景观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要面对的。现代文化它不仅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更是一种不断发展的文化,任何民族的文化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有它们各自的贡献。而对现代文化贡献最大的当属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还对现代景观的审美哲学有颠覆性的影响力。

2.2.1 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景观的精华

要想使景观设计满足现代人的要求,就不能固守着国家文化的一成不变,而应该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在吸收和继承的同时,也要摸索它的变革和发展,使继承与变革相互结合在一起。

中国的美学思想较其他国家是非常独特,建造园林的传统也是非常优秀的,而且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些建造传统园林的优秀思想方法,到现在扔被人们热捧使用。要想发展现代的景观设计,景观设计者应该借鉴传统景观的宝贵经验,继承传统的精髓。

虽然传统园林很经典,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好多传统的手法已经不适合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了,所以,我们不能照旧全搬,而应学习借鉴。将传统中精髓部分和现代的自然、人文、物质环境结合在一起,才是现代景观发展的光明之路啊。当然,我们要想建造出具有新构想的景观来发展现代景观,就不能只了解传统景观的表面结构,而应该做到深入、抽象、隐喻的了解传统景观,清楚的知道它对人类传统、地域环境、民族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景观设计要想在丰富的世界景观设计中有一席之地的话,我们必须走景观设计革新的道路,这种革新不是抛弃传统,而是与传统相辅相成,还可以在革新的同时把传统的东西发扬光大。

2.2.2 吸收西方的先进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不仅交流变得频繁了,还有逐渐融为一体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先进的技术成为发展的关键所在。西方的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它们有较高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技术。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把西方的园林样式进行随意的组合后就安置在了我国,这种现象不但没被制止,还使人们大量的追捧,这就是人不得不担心啊。西方的现代景观设计固然先进,但是我们不能照单全收、全部照抄啊,我们只能结合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尽量使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少走一些弯路,使我国的景观事业蒸蒸日上。

2.3 尊重自然

景观设计应该以为人民服务和给人民带来一定的社会功能为目的。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除了人民群众,还有自然,尤其是那些已经收到人类生活破坏的部分。在景观设计中,要想把对人体验的规划表现出来,就要依靠物质空间要素。物质空间要素包括纯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如地形、地貌、动植物、空气气候、土壤成份、大地景观等等是纯自然要素,建筑物、桥梁、道路、隧道等等则是人工要素。在景观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以这为前提下再考虑纯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的综合影响。景观设计要到达尊重自然的目的,就必须正确了解和正确认识自然的演变过程、人类在社会中的进化规律、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在中国我们的景园艺术,一直都在追求着能到达虽然出于自然但是要高于自然的境界。因此在园林建设中我国一直都提倡自然美,把现存的自然景观运用到园林设计中。景观不仅是人们在审美时大脑所产生的一种虚幻反应的视觉美,还是人类能够意识到的,真实客观存在的。像草原、高山、湖泊、森林等这些绝美的景观都是大自然为我们创造的,由此可见,自然力是在一定范围内建造景观的主要影响。

在景观设计中我们不应致力于要改造自然,而应该顺应自然,一切都按照自然的发展来设计,不要违背自然。像皎洁的明月、万紫千红的鲜花、千姿百态的山峰、湍流不息的流水等等这些纯自然因素我们可以不用加工就直接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去,要想改造自然因素,也必须在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把景观设计与自然结合在一起,致力创造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美。

3 中国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环境意识的增强,景观行业也迅速发展了起来,景观设计也在我国广泛流行。但是在这景观行业如此盛行的时代,我们却看到了一些只注重自然而不考虑人类的需求和一些只考虑了人类的需求而完全抛弃了自然,想这些景观不仅没有艺术美,更没有艺术价值可言。因此,景观设计在我们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设计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如我们对景观设计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图面的形态,缺少对它的理性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只顾着追求景观的视觉美和它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效益,根本就未从考虑它与自然的结合和它的社会功能;对景观的自然生态理解不够,甚至把生态直接理解成绿化,完全忽视了景观的生态效益;再设计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一味的照抄,全部吸收,根本就没有考虑传统与现代的不同和联系,我国与西方之间的差异。

4 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我国要想在景观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看到自身的不足,注重生产力和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和西方要选择性的吸取,从而将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进行不断的更新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杨锡荣.现代景观设计的方法论初探[D].广西大学,2004.

[2] 王向荣,林箐.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04).

[3] 石韻琪,周莹莹,牟洋.试论现代景观设计[J].民营科技,2013(03).

第5篇: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初步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96-01

随着生态环境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在师范类高校也得以广泛普及,作为城市规划专业中的核心课程,景观设计课程实验教学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手法,正在被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所取代。近年来兴起的街头小游园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道路街景景观设计、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以及新型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森林养生度假区景观设计等,与传统的园林设计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师范类院校的景观设计课程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专门人才[1]。

《景观设计初步》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理论教学较为空泛,同时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尽管一些设计原则和规律可以用相关实例加以理解,但有些抽象的感性认知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到较难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只能让学生不断在实践中摸索,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让理论知识得到更一步升华[2]。因此,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作到融会贯通,学生设计的创新能力是体现《景观设计初步》课程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然而,在实际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如教学设备匮乏、教学方式落后、实验项目实践形式单一、教学方法欠缺灵活性等一系列问题和不足[3]。本文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在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与方法,具体如下。

1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1读图、识图--典型案例

在该环节,要求学生对整套景观设计图纸的内容加以认识,掌握景观设计图种类型(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景观分析图、道路系统分析图、植物种植设计图、效果图、鸟瞰图等);还应了解每张图纸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如总平面图上应包括主要设计图、主要技术指标、指北针、比例尺、设计说明等。

1.2临摹为主——广场设计

根据教学要求,首先临摹广场平面图,在绘制中理解广场类型、铺装形式、景观构成元素、设计内容表达方法、空间界定方法等,再根据平面图设计立面图、效果图,通过对广场景观设计的解读,为下一步广场设计作铺垫。

1.3自主设计——分类设计

根据理论教学,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基本理论应用环节,也是个人操作实践过程中由被动变主动的一个环节,由临摹阶段上升到自主设计,初步尝试运用景观设计原则和方法,对景观各要素的一种构思和整合,结合各理论的小场地设计进行实际操作。

1.4讨论分析——场地设计

针对任务书给定的场地类型,分析场地的周边环境、区位条件、交通条件、高程等,从而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初步构思,再到多方案比较,最终到方案设计。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1.5分组合作——居住区景观设计

打破原来以个人为主的实验模式,同学分成项目小组,模拟设计公司运作方式,达到自主创新。在综合知识的同时,为学生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供很好的途径。同时,顺应景观设计表现的特点,在景观表现环节,要求学生多采用手绘草图的形式进行表现,后期结合电脑软件进行修改并排版制作。

2 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景观设计初步》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应多样化。改变分析案例、构思案例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应结合方案手绘草图表达、电脑和手绘相结合、模型展示、调研实习等形式,还应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组合作形式,设计成果要以套图形式表达,并进行排版,制作打印方案文本。还应充分密切结合相关具体案例,结合景观设计专业发展要求和市场,让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市场动态,并将景观设计的新型设计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设计当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实验考核内容和方式改革

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全面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为目的,而不以一次考试定出最终成绩。在考核内容上,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应注重对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方案构思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的考核。对方案构思能力的考核,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考核学生对方案形式美的表达,还应从经济技术指标和实用性综合考虑。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应做到“实用、经济、美观”。在考核方式上,实行“三个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即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方案构思和设计表达相结合,期末考试和技能培养相结合的考核方式[4-5]。以《景观设计初步》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自觉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4 结语

通过对《景观设计初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笔者把它们付诸于理论教学实践,通过实验教学的技能训练检验得出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教学环节掌握的更加牢固,实验教学环节又能促进和指导理论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改革,笔者发现,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所提高。由于课程内容更接近实际,教学方法学生更易于接受;实验内容结合多媒体教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例分析,紧跟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些措施也需要不断改进,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冀豫.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7).

[2]黄丽霞.《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刘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4]姚准,顾燕.《景观与文化》教学大纲的思考[J].北京大学第五届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论文集 2007.

[5]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第6篇: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

关键词:建筑 景观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仅有优美的环境或者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融于一体,才能营造理想的社区,建筑元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互融合,建筑的造型、色彩、立面、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景观相互呼应,当前形势下,建筑和景观的统一是研究的热点。

1建筑和景观统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尤其是外部环境的建设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不能没有的,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但是,环境污染、让人失望。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根据人们的心理需求,回归自然,加强宣传的外部环境建设,以实现统一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住宅景观,园林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红极一时,在我国,人们不只是看中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关注生活环境,人的愿望是建筑与景观的统一。

随着人们对景观的向往和追求,景观设计学在我国应运而生并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设计师们已经意识到仅仅是完美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已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只有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迎合时代的发展(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景观设计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容忽视(只有将景观设计融入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去,才是最有效最完美的设计方案(为了使建筑与景观相统一,相呼应,景观建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广泛应用于景观规划与设计(它将景观规划与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学及风景园林相融合,从而达到使建筑与景观相统一,相呼应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及整体的艺术性(它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为出发点,以人与自然的生态系统为服务对象,关注人的使用,强调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是广义的建筑学。

在景观设计上的规划,建筑,景观建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设计思想,而现代景观建筑学,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很广,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园林,顾此失彼的现象很多,今天的建筑师,设计师通常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为主线,对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补充和陪衬,在中国,设计基本过程如下:第一,确定位置和建筑的总体布局,然后建筑设计师进行设计,最后是由景观设计师的设计,然而道路建成,建筑已完成规划,景观设计的剩余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只有通过景观师见缝插针,用简单的种植一些花草树木,是由于景观设计不重视,景观设计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发展缓慢,没有特色,遵循相同的模式,因此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有着严重差距。

2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策略

建筑中融入景观设计 要实现建筑景观的统一,必须使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紧密结合(景观设计是进行微观的空间设计,而建筑设计是进行具体的建筑单体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然而在当今设计中,很大一部分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分开进行,甚至忽略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陪衬,进行简单设计(例如种些花草设计个喷泉,运来个雕塑等等)还有很多都是建筑完成后才做景观,设计时不考虑全局而是重视局部效果,对交通、消防及停车等硬性技术指标也置之不理,从而最终将导致问题的出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要想使建筑和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筑不可能游离于外部环境而存在,它必须依附于外部环境来体现它自身的意义;同时,建筑所具有的特性不仅要通过建筑本身来表达,更要通过周围环境来衬托,加之景观设计并不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么简单,重要的是体现当下的思想及精神文化,达到这种效果必须使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统一,使精神文化得以表达。总之,景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一体化设计不仅使建筑功能和作用得到完善和扩展,也使得建筑更具整体性和舒适性。

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 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进行建筑和景观一体化设计时必须结合自然,结合自然进行设计,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及格局,保持生态性原则,利用当地可再生的自然元素和材料,尽量发挥美观实用的功能;保留当地自然及文化遗产,保护原貌;领用当地自然水,尽量不用人工水,让自然做工,人工的介入;做到可持续性和生态性,避免仅仅追求表面的华丽效果,将建筑与自然融合最为最终目的,并将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文化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总之,结合自然,尊重自然,实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是设计的原则和目标,节约用水用地、新能源的应用,恢复和保护本地特有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多样性等将会成为新的设计趋势。

建筑和景观一体化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在今天的世界上,所有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师必须符合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一致性和尊重人的地位,它涉及的问题,真正属于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对人的景观设计的发展,当地的设计不容忽视,必须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不仅是一个口号,在未来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景观设计的对象是有关的人类生态系统整体,强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与景观建筑师服务对象的终极目标是人与自然,规划设计应该理解自然,万亩相互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和人类,自然和人文系统保护,人与自然的利益协调,使两个达到最佳平衡的设计概念,所谓的以人为本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中,是寻求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给人以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强调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和占用太多的发展;强调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结合,为人类认识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能深刻地反映在人们在具体设计范围内的照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结语

建筑与景观的融合入是城市设计的最终目标,无论是从建筑设计还是到景观设计,不能只考虑单方面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设计的手法,景观设计中体现建筑设计意图,才能真正达到建筑和景观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 吴琨,韩晓晔,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7篇: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文化元素;地域性;多样化

一 景观设计是文化内涵的表达

景观设计从诞生开始就是按照人类美的规律来创造的。无论是西方旧约圣经里所罗门皇城的城市景色,还是东方“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建筑,它们都是物质和精神结合的产物,它们的兴起都是由于那深刻的文化精神内涵的表达,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这种烙印是由社会文化的综合性造就而成的。因此,早在100年前,哈弗大学把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设立学士学位的独立学科时,专业课程中就设置了社会、经济、历史等各种文科类课程,他们十分注重对景观设计师文化素养的培育。景观这个词最早在荷兰语中代表“地区,一片地”,后来传入英国则意为“描绘陆上风景的绘画”,这就表明它含有主观人文因素在内。后来我们发现,在不同的领域和时期,人们对景观有着不同的理解。由最原始的自然景观上升到具有人文意识的景观设计,这种转变是由人类最初无意识形态产生的审美需求发展到人类有意识的创造出审美需要,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文化融入了环境景观当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审美需求。古代文人对纯自然景观的赞美是建立在文人的“文化”与客观环境之间产生的互动基础上,中国的古典园林是文人墨客们将自然环境中美的因素与自己的精神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所以,现在被人们称之为文化遗产。

二 环境地域文化多元化决定景观设计的多样性

除了历史的文化元素,还有环境的地域特色,它的形成也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域特色的多样性造就了景观环境设计的多元化风格。20世纪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之后引发了美国的“国际主义”风格的流行最终影响到全世界,它的优势在于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高的效率以最经济的方式促使全世界各国大都市的迅速崛起,大力推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但同时它也在极大地削弱了地域文化的特色,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所以,我们现在要面对的严峻问题是:如何在景观设计中保留自己的地域特色以及传统文化的演变。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宗教性、地域性等特点,这就造就了灿烂的地域文化特色。而现代景观设计是一门概括了艺术、建筑、人文、历史、地域等等方面的综合型学科。此外,文化的多样性需求还表现在文化层次的不同,城市里生长着不同文化层次的各类人群,环境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人群的文化需求,才能真正体现出人性化设计的本质。现代景观设计师应该从多样性、地域性的环境文化思考,结合环境的地域因素和时代性才能创造出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环境景观设计。

三 景观设计中本土文化元素的如何表达

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来表达这些多样化的文化元素。由于我国现代景观设计起步较晚,仿效西方的设计潮流现象比较严重,许多西方的环境文化元素被强加到我们的设计中。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在逐步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环境景观、建筑、室内等设计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更希望看到它们具有本土的文化特色。我们的环境景观设计需要传承自己的文脉,表现出自己的精神文化。因此,在新的环境建造的过程中如何运用现代化技术更好地将民族的文化元素揉入景观设计,是我们作为现代景观设计师需要深思的问题。文化是各国各地域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产物的历史积淀,我们不能肤浅地认为只是简单地搬弄几个传统的文化符号表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上,而是要抓住文化的本质,才能很好地将它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之中。比如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是一个现代建筑,却比一般的现代建筑更有特色,既有古韵,又有今味,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代表,无论从造型、用材、色彩等方面都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人的优雅气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充分考虑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虽然采用的是现代的建筑材料,但是从形式符号上沿袭苏州民居粉墙黛瓦的文化元素,由此来协调与临近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中国的民居以低层建筑居多,因此"不高、不大”、“不突出”是贝聿铭在苏州博物馆中规划布局时提出来的设计方向,这种毫不张扬的建筑布局能更好地表达了中国谦卑、含蓄的精神特质。还有深灰色的石材屋面与白墙的相配,清新素雅,苏州博物馆的这种青白相间的地域色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重视的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崇高品质。贝聿铭将这些传统的文化符号进行恰如其分的提炼和修改,使它们十分自然地融入到新馆设计当中。同时,他也使让新馆的设计从色彩、高度、体量及风格上都能保存了完好的传统风貌,这就是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表达的最高境界。

四 结语

我们应当一方面将历史文化的传承作为纵向的坐标,另一方面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作为横向的坐标,沿着这两个坐标的方向寻找到一个交汇点,这个点就是我们要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向受众表达的文化元素。提取传统的、地域的文化元素并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一个的宜居环境,使它既适合人们生活,又给人以本土特色文化的审美感受,正是我们作为现代景观设计师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1981.

第8篇: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

景观属于城镇环境组织型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景观设计的意义应当是改进城镇的生态、创造具有生态美学的自然环境景观。文章通过介绍文脉概述,分析景观设计与文脉主义的关系及意义,对文脉主义理念在新型城镇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文脉主义理念在新型城镇景观设计中的有效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

文脉主义 新型城镇 景观设计

引言

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加快,新型城镇景观合理设计得到越来越多的热点关注。人们需要何种新型城镇景观,如何设计新型城镇景观,各地就此方面问题展开了全面积极的探索及尝试。新型城镇景观属于一个有着多种不同层次、多种不同功能的空间,囊括了诸多元素,包括体闲、观演、餐饮、文化以及健身等,为人们社会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发生的舞台,新型城镇景观一方面是供由人们参观的,一方面是供人使用、将人转化成其中的一部分。新型城镇景观实质是将参与活动的人作为主体,关注人在区域中的切身体验感受,关注人在环境中的活动,关注区域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动及含义的三位一体的全面整体性。

1.文脉概述

文脉(context)早期这一词汇属于语言学范畴。自广义上而言,文脉是介于一系列元素相互对话的内在关联性,是局部与整体及所处新型城镇的关系,是全面城镇与其文化背景相互的内在关联性。文脉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弘扬,是历史文化的沉积,在愈来愈趋向于一致的设计中,文脉是鲜有无法被取代的标识。对文脉展开研究,能够使城镇、建筑、景观相互联系变得越来越明确,同时可上升至哲学层面,并可将其称作“文脉主义”。

新型城镇景观设计有着各式各样的方法,可自景观设计多个角度呈现文脉的内容,诸如空间特征、空间肌理、空间尺度以及体形特征等,由此将文脉概述以下几点特征:

(1)文脉具备寻根意识。文脉主义理念有着显著的寻根意识。其中根可以是指国家地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也可以是指具体的施工环境、施工条件。由此便不难理解,为何一些景观设计作品如同是在某个地方或者某个区域自然生长的一样。就好比,日本的枯山水庭院景观,作为一个小中见大的园林景观,其在禅宗寺庙中十分常见。枯山水的设计方式是在庭院中铺满白砂,后将山石散置于白砂之上。此类设计理念与日本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在庭院景观设计中,借助砂石象征水系,借助山石象征山体凸显大自然、生命主体。

(2)文脉是逐步发展的。文脉有着逐步发展、逐步变化的特征,为了使我国历史文化精髓得以弘扬,优良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唯有多样化的统―方属于文脉发展的至高境界。“文脉的精髓在于变,变则通,不变则废”,由此要求我们切实领会传统文化、地域文脉时间及空间的内涵。

2.景观设计与文脉主义的关系及意义

2.1景观设计与文脉主义的关系

伴随历史的发展,文脉通过各式各样形式得以沉淀、表达,好比民俗风情、历史文物以及文化雕塑等,以此人们对历史文化记忆与探知得以被唤起。另一角度也说明,景观逐步转变成文脉的重要载体,它们相互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在景观设计中应当强调文脉主义,设计时融入历史文化元素使其得到传承、发扬。文脉具备寻根意识,是逐步发展的,所以在现代景观中要借助各式各样的设计方式,使文化因素在设计作品中得到有效融入,进而促进文化得到传承、发扬。城镇的公共环境空间是人们开展生活活动极其活跃的地方,务必要具备宜人的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在过去,人们选择居住地十分关注自然环境因素,并以依山傍水为最佳选择。

由此可见,将自然作为导向,贴近宜人的自然环境,是城镇空间组织的一个关键因素。伴随地理环境不断转变,民俗风情亦会随之改变,这需要我们自发展转变角度出发,为贴近不同环境、地域文化,设计出满足当地发展需求的城镇景观环境。基于对以人为本、自然环境的重视,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时间、空间等有机融合,明确认识文脉主义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积极促进景观设计的有序开展。

2.2文脉主义应用于景观设计的意义

景观设计是一个有着极强综合性的学科,发展到今天,文脉与自然的和谐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明确认识文脉主义的重要价值,对景观设计具体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各个国家有着各自的文化背景、,这使得景观形成的使用格局也出现一定差异。每一类景观的诞生,均属于在某一文化背景、时间、空间下的文脉主义理念的呈现。各个国家均有着将土地扎根于文脉的类似态度,这也是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需求。所以,景观设计者应当自多样性文脉主义角度着手,对当地文化开展全面研究,积极促进景观设计的有序开展。

3.文脉主义理念在新型城镇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文脉主义理念在景观地形设计中的应用

地形设计指的是对原本地形地貌开展工程结构、艺术造型的改造设计。在新型城镇景观设计诸多要素中,地形地貌是基本的场地,是其他诸如植物、水体等要素提供了重要的依附平台。地形设计应当自原本地形地貌实际情况出发,权衡生态学理论、特征,按照地域文化特色,构筑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

就好比,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曲水流觞”是古代汉族民间流传的一种游戏,这一词汇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使得曲水景观转变成我国古典园林经典的题材之一。在北京恭王府的流杯亭(图1)地形设计中,设计者为了营造“曲水流觞”该主题,选取十分抽象、符号化的形式予以彰显,通过精深的形式呈现出十分多元的景观意象,对丰富的我国历史文化沉积进行了浓缩,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曲水流觞”这一题材的应用还有十分多(图2),十分到位地呈现了园林景观设计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念,同时也凸显了设计人员在景观设计中对文脉主义理念的有效应用。

3.2文脉主义理念在景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道路为景观构筑出网格、框架。道路一方面能够为人们提供往来的交通通道,一方面能够对历史文化、场所使用者要求等予以有效回应。“曲径通幽处”所营造的审美意境,又是我国古典园林审美的又一崇高境界,经由对景观道路展开合理的编排,对空间循环来回的布局等,构筑出“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再借助对景、分景、借景等手段,营造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层次美感。比如,2011年在西安展开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其主题为“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博览会中设立的大师园收入了来自世界各地9个国家一流设计大师的作品。大师园被营造出深刻的文化意境,就如荷兰著名景观设计师、哈佛大学风景园林学教授Adriaan Geuze设计的万桥园,设计师凭借小桥、小径及竹子等简单有力设计理念,给人以万桥园就如人生一般的感觉,遍布着跌宕、挫折,并在到达桥顶后体验“柳暗花明”的惊喜。在万桥园中,生命如同一条连绵不绝的曲折小路,又好似一个迷宫,其深入茫茫自然,有着万座桥等待你去越过。

在新型城镇景观道路设计中,铺装是其中重要元素之一。我国园林铺装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铺装在古代得到了尤为的重视。我国古典园林开展铺装,通常借助卵石、砖瓦、石片等材料,用材朴实、色彩淡雅,融入文化形成别致的园林景观。以苏州园林为例,园林铺设多选取海棠花纹样,凸显文人雅士对秀美清纯的内心追求,也表明了社会大众对世俗物质的内心追求。在园林中,还有十分多的蝙蝠纹样铺装,因为“蝠”与“福”谐音,所以借助蝙蝠纹样象征福。类似的铺装典型还有十分多,无不凸显了园林铺装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

3.3文脉主义理念在景观植物设计中的应用

植物景观在人们所追求的生态内涵景观作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土地广袤,跨越了多种不同气候带,乡土植物有着十分明显的地域性。人们在观赏植物景观时,往往自人格化、个体美等含义角度出发,各式各样植物被赋予了特有的象征意义及人格化的品格。就好比,有着花中“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兰象征着谦谦君子;菊象征恬然自处、做然不屈的高尚品格;竹象征着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梅象征着坚韧不拔的人格。基于此,在新型城镇景观植物设计中,可结合此类植物的特定含义开展植物造景,进一步赋予此类景观以“文脉主义理念”。

3.4文脉主义理念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

在新型城镇景观设计中,景观小品如同舞动的音符,凭借自身轻巧别致的造型、多元丰富的内容,勾画出景观设计中极其显著的景观语言。作为一种物质载体,各式各样的景观小品可对相关地域文化内涵予以呈现,使身处景观之中的人们产生该景观设计适合自身的体验。就好比现如今一些公园中的“老者下象棋”(图3),“少儿嬉戏”(图4)等雕塑小品,步行街上的“街舞表演”(图5)、“一家三口”(图6)等雕塑小品,一方面能够反映城镇居民的生活情趣,―方面能够记录城镇发展的沿革,凸显高品质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还能使这一系列雕塑小品融入进公园、步行街的氛围之中。各个城镇、各个主体、各个风格的景观小品给人以不同的当地情怀,已然是设计者将地域文化融入进景观作品中的成功典范。

4.结束语

第9篇: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

关键字: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

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2.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3.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从城市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内涵可以知道,实际上,城市规划中包含着景观设计这一因素,景观作为城市的亮点和呼吸道,它的合理设计和分布充分体现了城市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生态化的绿色设计,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城市规划所要实现的一个目标。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两者都需要结合人文、历史、自然、人的行为心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实现了对景观设计的引导以及具体实现途径;景观设计则是城市规划的具体体现。景观设计着重于对城市的景观构成要素以及城市的总体形象进行合理的设计,要构建城市的景观要素之前,需要先对城市的整体形态与格局具有清楚的把握,优秀的景观设计都是建立在这项基础之上的,因此,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整体形象及格局分布的科学划分,对景观设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城市规划是以城市为对象的大面积的规划,而景观设计则是这种大规划之下的细化,它通过对各种景观因素的设计和人的心理的把握,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城市景观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实现需要决策者、城市居民以及设计师的共同参与,共同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

4.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它运用于建筑学、规划学中,开创了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先例。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4.1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这种多重性价值判断是景观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功能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化,人工景观的创造是工业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然而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4.2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年代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 (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 (sustainable cities,sustainable communities)。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5.结束语

对战略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本身和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是建立前瞻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前提。同时,必须认识到,在一个既定的城市规模和用地范围内,要实现一个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势必会遇到观念、法规与管理上的困难,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对传统城市规划与方法提出挑战。针对于此,提出反规划概念。规划师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决策者非凡的眼光和胸怀,以及对现行城市规划及管理法规的改进,是实现战略性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保障,而反城市规划方法是实现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初亚奇.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3).

2.徐永俊.城市建设规划与景观设计探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6).

3.李美琴,刘青周.浅谈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与方法. 科技资讯,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