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与体育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篮球原地运球
2、游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篮球学习中来,并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和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五指张开,掌心空出
教学难点
手指、手腕柔和用力
教学准备
小篮球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组织形式
与要求
时
间
准
备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4、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活动
二、热身活动
1、游戏:喊数抱团
方法:学生围成圈按老师的要求逆时针跑动,老师随意喊出数字如“2”,喊完后学生迅速反应,找到相应的人数站到一起,多于或者少于规定人数的都有一个小小的“奖励”(3个蹲起跳)
2、篮球热身操
1、教师组织学生到操场集合,做好人数的清点;
2、提醒学生将发卡、钥匙等一些尖锐物品放到一边;
3、询问是否有人见习并做好安排。
教法:
1、教师讲清游戏规则及玩法;
2、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游戏,强调注意安全;
3、教师当好裁判,及时评价;
4、带领学生做好篮球热身操。
组织:
××××××
××××××
要求:集合快、静、齐。
热身操队形:
×
×
×
×
×
×
×
×
×
×
要求:精神饱满,积极参与游戏。
3分钟
10分钟
基
本
部
分
三、学习原地运球
1、师生互动,导入本课学习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知道的篮球明星,激发学生兴趣)。
2、原地运球动作要领:
两脚开立(或前后站立),两腿弯曲,上体前倾,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指触球(掌心空出)以肘关节为轴,臂上下屈伸,当手指触球时,小臂和手腕有一个随球向上的缓冲动作,而后小臂下伸,手腕向下按压将球拍向地面,如此反复。
3、游戏:运球比多
(评选“MVP”)
规则:所有学生随老师口令原地运球,若球掉了则被淘汰,淘汰者原地蹲下,看谁坚持的时间最长(后面慢慢增加难度如:眼睛不看球或左右手交替运球等),最终选出一个或多个本节课的“MVP”。
教法:
1、教师和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2、创设情境“篮球宝宝”休息够了,现在想出来活动了;
3、教师讲解示范原地运球动作要领,强调重难点;
4、老师组织学生原地徒手模仿练习,体会手腕柔和用力;(右手推左手练习)
5、集体跟随老师进行原地运球练习,老师巡回指导纠错;
6、2人一组互相纠错练习;找学生示范;
7、游戏练习
(1)转移视线运球练习(要求学生运球时眼睛看前面,教师可通过小游戏来吸引)
(2)2人一组原地运球,随哨声交换位置;
教法: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教师做好裁判;
3、对优胜者进行奖励或表扬。
队形1:
××××××
××××××
队形2:
×
×
×
×
×
×
×
×
×
×
要求:
1、教师讲解时学生四列横队排好,不要随意走动;
2、认真听讲、积极互动;
3、学生精神饱满、积极参与练习;
组织:
×
×
×
×
×
×
×
×
×
×
要求:
1、认真听清规则;
2、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真实水平。
22分钟
结
束
部
分
四、放松、总结
1、集中做放松操
2、教师对本节课做简单小结;
3、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4、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5、师生再见。
教法:
1、教师领做放松操;
2、做好小结、评价;
3、安排好器材的回收归还。
队形:
××××××
××××××
要求:
1、集合快静齐;
2、动作舒展,充分放松。
5分钟
教学
反思
篮球原地运球教学反思
赖
静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部分:第一:准备部分:激发兴趣,热身活动阶段,第二,基本部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阶段;第三部分:结束部分,身心放松总结阶段。
首先介绍本课的准备部分:课的开始,教师组织集合整队,队列整齐,精神饱满,报数声音洪亮,教师介绍学习内容原地运球并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听讲,积极动脑,认真学练,避免冲撞,安排见习生随堂听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我组织学生用游戏“喊数抱团”来热身,然后进行简单徒手操来进行活动,并进行了简单的熟悉球性练习,让学生手指感知篮球,活动各关节,为篮球原地运球教学做好铺垫。本环节预计用时约13分钟。
第二个环节:基本部分用时约22分钟。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1.讲解、示范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以右手原地运球为例),两腿前后开立,自然弯曲,五指分开,掌心空出,在右脚侧前方,手臂带动手腕,五指柔和用力按拍球的'正上方,学生观察、思考,模仿,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讲解、示范原地运球手型与手触球部位方法,组织学生原地徒手模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错误动作及时给予纠正,让学生明确原地运球手型与手触球部位动作要领。纠正学生两腿站立姿势、手臂带动手腕按拍球的错误动作,提示学生眼看前方。体验屈膝弹动,小臂带动手腕上下肢协调用力按拍球的徒手动作。
3.组织学生右手持球进行原地运球,练3—4组,练习中教师反复提醒学生注意按拍球的部位和控制球的落地反弹点,眼看前方,在队伍巡视中进行针对性的纠错,及时对学生学练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反复练习,熟练动作。
4.信号指挥眼看前方运球,学生双脚前后开立,原地运球,眼睛看老师手,说出老师手上比出的数字,目的是让学生视线不要老是盯着球,反复训练3-4组。
5.增加练习难度,“人动球不动”,学生两人一组相对而立进行原地运球,当听到老师哨声时两人交换位置,只是人移动球不动,以此来练习学生的控球能力。
6.然后我安排了一个比赛:运球比多(即寻找MVP),让学生通过比赛激发兴趣,同时达到练习的目的。
第三个环节:结束部分用时约5分钟
安排学生进行按摩拉伸练习,使学生动作舒展,身心放松,最后教师针对学生学练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卫工作,我国自1996年起就确定了将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一作为“安全教育日”,在全国的中小学开展。2007年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提出公共安全教育包括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社会安全、自然灾害、信息安全以及危害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的六大模块,要求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角度多途径地开展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国家之所以设立这些制度是为了降低各类伤亡事故在中小学发生的机率,全面深入的推动安全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然而,每年非正常死亡的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这是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所导致的。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主要靠学校的教育,只有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生存技能、健康知识、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并掌握自我保护能力后才有规避各种伤亡事故的可能。多年以来,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学生在意外伤害事故中缺乏与安全相关的生存技能、生活经验、心理知识以及基本的医学尝试,导致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能力很差。学校受传统教学和竞技体育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过分强调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部门早已明文规定要在学校开展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但学校只是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学生缺乏实践活动,真正发生危险时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目前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手段有:第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强调运动损伤的内容;第二,对体育器材使用的讲解;第三,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老师对他们的安全保护;第四,教师利用上课、黑板报、学生手册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的理论讲解;第五,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老师让学生做热身活动,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受伤。从以上五点我们看出,学校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只是停留在理论宣贯上或是对运动项目本身的安全讲解,并没有涉及到对发生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情景的安全保护教育。以上所述就是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现状。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师生要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标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首先要注意安全,而且上课过程中作为体育教师要告知学生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身安全,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应如何应对。教育部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需要体育老师和学生认真阅读学习,只有教师和学生真正了解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生命安全教育里的目标,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体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在学校里的安全意识。
(二)学校定期开展运动会和突发事件演练,普及生命安全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体育课的范畴,运动比赛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只有将生命安全教育与运动竞赛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才能更好地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所以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和突发事件演练,这类竞赛和演练的种类很多,比如赛跑、篮球赛、拔河比赛、火灾演练、地震演练等,在竞赛和演练中学生增强了体质、锻炼了意志,同时还学到了救险逃生的技能,强化了学生们的生命安全意识。
(三)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发与应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里虽然规定了课程目标,但并不是强制性的规定,这说明该课程是目标导向,课程内容很广泛,体育老师在教学上有很大的空间进行选择,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在竞赛规则、运动项目、器材、场地上进行适当的简化,编写适合本学校风格的教学课程,把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改编成机动灵活的教学内容。
(四)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
体育教师在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是安全教育的的设计者和操作者,体育教师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能否顺利开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够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就目前情况来说,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内容和评价体系应用到体育与健康课程里的生命安全教育当中,这就需要外部和内部共同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就外部来说需要教育部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定期开展体育教师的培训活动,师范类体育院校应着重开展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使体育教师在走向教育岗位之前就有这专业的技能来胜任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就内部来说,作为体育教师要经常与同事、外校同行交流沟通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经验,多学习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图书和影像资料,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从内外两个方面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才能为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打好基础。
(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全面开展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
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是很难完成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学校应与社会各部门取得联系,如公安消防、卫生、交通、地震的相关部门,聘请这些部门内的专业人员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辅导,帮助学校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的演习活动。如请消防人员给学生讲解发生火灾后的逃生办法,请交警向学生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及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理方法,还可以请地震监测站的人员向学生讲解地震来临前的征兆和发生地震时正确的做法等等,只有学校与社会实现真正的结合才能使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语
案例二:某节体育课,体育教师带领女生进行形体练习,这个运动项目很受学生的喜爱,但有一位学生的行为引起了教师的注意,这位女生在进行形体训练时表现得无所谓,动作马虎,不到位,教师问及原因,此生说:“我不想练习,因为我不想身材好看,我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不想美丽,我只爱我自己。”可课后她却偷偷地自己练习。
上述两个事例是我在这几年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生和发现的问题,通过这两个事例可以看出这两位学生都属于心理健康不良状况。目前在广大的中小学生中,心理健康不良的现象很多。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爱,孩子任性、自私、自负、害怕挫折、遇事缺乏耐心等现象比比皆是。但是他们又是祖国的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我们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这也是目前我们体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时,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探索:
一、教师应具备较高心理素养水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其中,其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研究新课标,使自己的教育心理理论水平得到更新和提高,能胜任新形势的教学任务与要求。一个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修养、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在教学中能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二、改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正常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其次,师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第三,学生应该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机会。
体育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能使教师学生广泛接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把自身的个性特点、心理健康状况、身体素质状况充分暴露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充分注意师生交流的时机和过程,使情绪情感互相感染,造成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做到认知上相近,情感上相融,心理上互动,创造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的积极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感、合作支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气氛,都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促进师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三、课堂教法灵活,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1.开发学习动力系统,产生良好心理定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是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最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和最新的教育观念接轨,可通过目标设置法、创设情境法,价值寻求法、沟通法、冷却温暖法、规则法、诱导感染法、自我暗示法等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改变或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从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产生良性心理定势。
2.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体意识有内在需要的趋向,当满足这种内在需要时,人会产生愉快的体验。我们在教学中应贯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欲望,启发诱导学生多动脑,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而学?学了有什么用?怎样学才能学得快学得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如,课堂上不妨让学生轮流带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提前给学生一个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这个内容的活动方法与组织,上完一节课后,下一节课应该上什么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方法,从而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抛弃盲从心理、依赖心理和屈从心理,同时,通过自身尝试,克服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锻炼自我能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使其学习心理处于活跃的状态。
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差别是显而易见,一个动作做得好坏,一个动作学会没有、学得怎样都展现在师生面前,学生通过比较容易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乐于接受他人批评和建议的心理倾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常分析和检查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要求。
1.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学习失败的原因,帮助学生建立成功的学习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伴随着使人满意、愉快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其活动常常受到强化;而不满意的情感体验则使活动受到抑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和自己能力的提高,就会即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又激发和维持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比如,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如对身体胖的学生安排一些力量练习,对瘦小的学生安排一些灵敏性练习,使他们在各自的运动项目中显示出自己的优势,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成功的信念。
摘 要 现代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消除心理上的障碍,提高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兴趣,教师生硬的批评和说教已经很难奏效,而心理暗示可以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所以把握学生的心理,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暗示,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心理暗示 中学生 体育与健康课 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人对客观的选择”,“是对一定对象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体育兴趣理解为:学生从事体育(或体育中某一种内容)学习与锻炼的心理倾向或选择。
笔者通过对重庆沙坪坝区部分中学从初一到高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的现象。主要障碍有这几个方面如:心理障碍、自信心不强、抵触情绪等。
现代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消除心理上的障碍,提高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兴趣,教师生硬的批评和说教已经很难奏效。而心理暗示可以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涧物细无声”的效果。
所以把握学生的心理,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暗示,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针对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心理活动进行研究,对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运用心理暗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重庆沙坪坝区部分中学从初一到高二年纪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归纳分析法、问卷调查法
二、分析与结果
(一)对心理暗示的理解
心理暗示是指在没有对抗的情况下,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朝期望的方向发展。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者坏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心理暗示分为自暗示和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种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使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如著名的成语故事“望梅止渴”就是巧妙地运用了他暗示。
(二)对研究对象的分析
中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3-18周岁之间,体育教育将其分为水平四和水平五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其生理发育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从原来的不成熟趋向成熟,生理机能的变化涉及很多方面,归结起来主要有“三大变化”:一是身体外形的变化;二是内脏机能的健全;三是性的成熟。
伴随着生理上的发育,身体构造的逐渐完善,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在迅速发展,对事物认识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开始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一切事物,不满足成人和书本的结论,喜欢怀疑、争论和猎奇,也喜欢探索、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但其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容易产生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例如,容易毫无根据地争论,钻“牛角尖”,看问题孤立偏激,易走极端等。
所以,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当代中学生在学习中的普遍心理特点有:学习责任感不断增强,但学习往往凭兴趣出发;无意占主导地位;喜欢暴露独特的个性,集体观念不强等。
(三)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兴趣不高的分析
通过对重庆沙坪坝区部分中学初一到高二的学生(每个年纪男女生各30人总共30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204名学生在问卷中表现出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存在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7%,其中有过受伤经历存在心理障碍的有4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4%;觉得自身身体素质不行的有3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2%;因为对课堂感到陌生而兴趣不高的有2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认为课中没有必要教授技能技巧而对体育与健康课产生反感的有3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3%;因为觉得上体育与健康课很累的有3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1%;觉得课的内容不吸引人的有2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0%。笔者对问卷进行了整理得到表1: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
1.在以往的运动中受到过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伤害,自信心很低,不敢进行许多类似的体育活动,造成一定的心里障碍,导致体育兴趣不高。
2.由于自身身体素质限制,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起体育兴趣的降低。这类学生主要是一些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学生,如身体肥胖的学生,身体或智力有缺陷的学生。
3.对课堂环境的不熟悉,产生怯弱的心理,导致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情趣不高。
4.初中阶段的男生虽然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比较高,但对于在课中学习技能技巧的过程比较反感,认为没有必要,或者是觉得枯燥;女生则认为体育活动应该是男孩子的事,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5.高中阶段的男生普遍较好,女生由于生理发育,皮下脂肪的增多,对于体育运动特别是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学习特别不感兴趣,怕累、注意形象等问题普遍存在。
6.教师自身技能水平不够,主要存在课程的安排死板,内容老套,在课中不能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到课中来,占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老师,而学生只有被迫地接受,对学生过于严厉,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7.学校体育氛围不够。很多的学校已经推广实施素质教育,但由于在现阶段升学考试中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也不能从根本上实行素质教育改革,只不过是在素质教育外衣掩盖下的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某些地区曾经就干脆地取消了体育毕业、升学考试),从老师到领导不能制定出真正切实有效的措施,很多教师迫于升学的压力,不赞成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体育锻炼上,从而影响到了部分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
三、对策
以下几点是笔者针对运用心理暗示在中学体育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看法:
(一)语言暗示
一位教育学家告诫我们:“教师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天才,同时,也可以催毁一个天才”。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藏有丰富的潜台词,语调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都带有“弦外之音”,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某种附加的信息。优秀的教师都很注重语言的暗示作用,对学生含而不露的批评,委婉含蓄的要求,不失时机的启发和鼓励都可以通过语言暗示传递。
1.对在授课过程中不专心的学生的语言暗示
对于不专心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加重语调的方法,如:我在实习时一节高一年纪的课上,是一堂广播体操的新授课,当发现有几名女同学在我讲解示范的时候在队伍里面说悄悄话,这时我故意加重了一下我的语调,暗示她们几个不专心的同学,结果那几个女同学在接下的整堂课都学得很认真。但换作是立即停下讲课,对不专心的那几名女同学进行严厉地批评我想结果一定会是很不愉快,即使是她们不讲悄悄话了,但一定会出现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接下来的学习也一定是很不愉快,结果也是事倍功半。而这种含而不露的语言暗示,将批评转为委婉含蓄的要求,往往能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于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状态的学生的语言暗示
中学阶段的学生对学习兴趣的保持情况都不会很长,需要的是教师从旁不断地鼓励与引导。对于在技能学习中出现进步的学生我们一般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比如:“你越来越榜了!”、“老师为你的进步而骄傲”、“哈哈,想不到你进步得这么快,完全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这类的语言,在得到老师积极的暗示之后,就好比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一个高点推向另一个更高的点。
3.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的语言暗示
这里我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在以往的运动中受到过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伤害,自信心很低,不敢进行许多类似的体育活动,造成一定的心里障碍,导致对体育兴趣不高。
这类学生可以看出原本对体育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但在受挫之后产生不敢的心理状态。
(2)是由于自身身体素质限制,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起体育兴趣的降低。这类学生主要是一些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学生,如身体肥胖的学生,身体或智力有缺陷的学生。
此类学生由于自身条件和周围同学的影响,主动的将自己排除在体育之外,所以在课中表现出懒散厌学的情绪。
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如:“别怕,你能行!”、“来,老师在一旁保护你”、“这个难度对你来说太轻松了”这一类的语言暗示,能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练习时,有充足的安全感,消除畏难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到课中来。在学生通过大胆尝试后,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时,又可以用到如:“这次已经很好了,下次一定会更好”、“来,老师帮你总结一下,这次很不错”的暗示,让学生明白,只要积极参与到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中来,一定会得到不错的效果,以此也可以增长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行为暗示
常言道:“言传不如身教”。行为暗示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能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是心理暗示最常用、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情况一:对于课堂的不熟悉的学生
这一情况一般出现在刚入学的初一年纪和高一年纪的学生。由于对老师和同学的不熟悉,对于课堂总是多一些怯懦,尤其是面对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学习新的动作时。这时,一个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会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当学生们按教师的要求完成某一动作时,教师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而且报以赞许一笑,是对学生最好的表扬。有了这样的一种体验,在今后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能热情饱满地参与课堂活动,这不正是教学所追求的效果吗?
情况二:认为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中传授的技能技巧没有必要的学生
这一情况一般出现在男生当中。比如一些男同学自认为自己篮球很棒,在上篮球课时就表现出很懒散,不愿意学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后,该如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行严厉的批评一定不是最好的办法,反之,如果能让这样的学生有机会出来给大家做做示范,然后教师在同学面前给出客观的点评,指出不足之后,由教师亲自针对前面出来做示范的同学的不足做一次规范而优美的示范,相信,这类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出现质的转变。
(三)环境暗示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暗示的环境中,学生许多学习活动从本质上说都是无意识地对来自环境的各种暗示所作出的反映。教师创设特有的教学外部环境,能使学生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在学习中同时发挥作用。如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体育教师在场地、课前的提问、准备活动、游戏的布置中,既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渗透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到的技能技巧。
(四)自我暗示
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种种手段暗示学生,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正如暗示教学法提倡者之一,美国人类研究社社长卡尔·施米歇尔所说:“如果你认为学习另一种语言很困难,你就会感到困难。但是你如果真的把精神放松,相信你的老师,并且懂得学习是你头脑中最自然的事情之一,事情就会比你可能想到的情况还要容易”,这就是自我暗示的魅力所在。
四、结论与建议
(一)建议
针对以上几点影响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学习兴趣的因素,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和对心理暗示的理解,通过和指导老师、中学教师进行探讨发现心理暗示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运用到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去,可以有效地消除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们对体育于健康课的学习兴趣。
(二)结论
在对中学生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中学生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学习兴趣,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充分把握住中学生各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找出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兴趣不高的原因,屏弃以往教学中用到的严厉批评学生的方法,多采用委婉的、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方法,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学生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争当课堂的主人,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章志光.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4-98.
[2] 罗希尧.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季浏,祝蓓里.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郭志明.教师语言艺术.语文出版社[M].1992:60-97.
[5] 汪芳林.心理暗示教育的七种途径[J].教书育人.2000.(3):13-20.
[6] 宋少卫.巧用心理暗示与孩子沟通[J].高中生.2007(04):28-33.
[7] 黄美.心理暗示的妙用.当代教育科学[J].2003(13):70-74.
[8] 张洪波.谈心理暗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0(08):12-15.
[9] 黄晏.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7(Z2):5-8.
[10] 汪孝英.对情绪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3(01):12-16.
[11] 谢惠容,马国英.体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四法[J].中国学校体育.1999(03):35-38.
做 人 当 自 强
班级:初三(5)班 教师:周 慧
时间: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人数:49人
理念: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朋友开始越来越关心自我,自我意识越强就越想肯定自己。但由于心理的不成熟,有偏爱幻想,在生活中免不了有些不顺心的事情,一旦经受了挫折很容易一蹶不振。了解挫折的现实性和普遍性,做好抗挫折的心理准备,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课。
目标:
1.了解同学面对挫折时不同的心理反应 。
2.帮助同学做好抗挫折的心理准备。
3.了解在生活中挫折的现实性和普遍性。
4.反省自己面对挫折时的习惯反应。
5.掌握抗挫折的方法。
6.做好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重点和难点:
1.反省自己面对挫折时的习惯反应。
2.掌握抗挫折的方法。
3.做好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过程
1.一曲难忘
2.生活中的风雨
3.化干戈为玉帛
4.在风雨中成长
步骤一:同唱歌曲《真心英雄》,回答问题
1.歌曲中的“风雨”指的是 。
“彩虹”指的是 。
2.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的 是不可避免的。要取的成功,必须经历 。
3.什么是挫折?《挫折的定义展示》
步骤二:挫折的心理测试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不同的挫折,就如同坠入深渊一般。但不同的人对挫折的体验是不同的,同一件事,有的人挫折感小,有的人体验到的挫折感却极大。下面是一些你曾经遇到过的例子,根据下列所标出的挫折感等级,请你在相应的等级上画勾。
步骤三:讨论挫折产生的原因
1.外在的客观因素:
1)自然因素:指由于自然的或物理环境的限制,使个体的动机不能获得满足。如:人不能长生不老;天灾人祸;生离死别等。
2)社会因素:指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受到的人为因素的限制。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法律,文化教育的种种约束等。如:学非所用;学习课程与兴趣间的矛盾;家长和老师教育方法的不当等等。
2.内在的主观因素:
1)由个人的容貌,体质、能力、知识的不足,使自己所要追求的目的不能达到而产生的心理挫折。
2)由个人动机的冲突而引起的挫折。
有三种动机冲突形式: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步骤四:让同学评价对待挫折的不同的态度
挫折使人紧张、心情压抑、内心痛苦,挫伤前进的积极性,阻碍成长,但它更可以使我们得到意志的锻炼,学会应付挫折是我们生活中的必修课。以下是几位同学遇到挫折时的不同反应,请你对他们做出评价。
某同学:不顺利时瞧谁都别扭,总拿其他同学出气。
评语:
某同学:遇到挫折时,总是说:“我什么都干不好,以后不做了。”
评语:
某同学:遇到挫折时总是鼓励自己:“从哪跌倒从哪爬起。”
评语:
步骤五:讨论抵抗挫折的正确方法
一.放大心胸
心胸开阔能容纳的挫折,也越不会成为挫折的奴隶.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并不是多了不起的大事,记住,要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二.再加把力
有些事情你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事情太难,你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你没有付出相应的努力,记住,功到自然成。
三.改变行为
有一位登山运动员,准备攀登一座山峰,出发前,他突然改变了主意,转向另一座山峰,但他失败了,因为,目标改变了,但他的装备没有及时更换.记住,变则通.
四.调整目标
《山海经》记载,夸父是一位跑得很快的人,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要与太阳赛跑,虽然他不懈努力,但最终没能追赶上太阳,结果死在了道上。记住,跳一跳能达到的目标是最佳的目标。
步骤六:诗朗诵《驶向彼岸的船》
总结:在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声中结束,并总结启示:
1.挫折是把双刃剑。
2.抵抗挫折,力量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总结与反馈:
1.班级学生相对活跃,有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发表一些看法但主题突出不明显,有些同学偏题,甚至开玩笑.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群体――缺乏关注,心理健康水平参差不齐
作为教师,我们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但近年来,关于幼儿教师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幼儿教师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大打折扣。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据调查显示,某省会城市的幼儿教师心理问题轻度及以上症状的检出率为59.84%,远高于全国的常模20%。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
(二)指导纲领――概括笼统,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可操作性
虽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和系统的培训,使得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无章可循,无例可范。虽然在新《刚要》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涉及到心理健康方面,但内容大多体现在其他领域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比较概括笼统, 缺少内在联系和统一的观念。
(三)家长群体――智育第一,使心理健康教育雪上加霜
因为各种原因,大多数家长衡量孩子的标准仍然是考试成绩。当然,幼儿园并没有考试。但家长们也会自发的对孩子进行“考试”和“排名”。如孩子们能认识多少汉字,能做几以内的加减法,甚至会多少英语单词,参加几级钢琴、绘画、舞蹈考试。与此同时,孩子们也陷入了这场“战斗”。他们开始在意“谁比我厉害”,“谁没我厉害”,“我要超越谁”等,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与同伴的竞争上。当然竞争未必不好,但作为家长,应该更多的引导孩子们体验自身的成长、自己的努力,并为之感到快乐。家长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乐此不疲的奋斗目标在加重幼儿负担的同时,无疑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留下了负面的能量。
二、解决方案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1.自我调控。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加强自我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我们要正视工作、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如社会地位不高,家长的苛刻要求、工作的忙碌繁琐等等,都会对我们的内心造成很大压力和内心冲突,影响自身的情绪情感。但我们仍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做好自我调控,增强自我修养,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和生活中。
2.主管部门。幼儿园及主管部门不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各种平台,但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及压力。所以在搭建平台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以及个中原因。如层出不穷的各种比赛、名目繁多的各种文案等,可有针对性的酌情加以精简。这样能将教师的注意力更多的转移到幼儿身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幸福感。
3.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当教师的情绪情感出现较大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时候,可以由专业的机构或个人加以疏导,引导教师及时觉察自身的一些感受,并获得专业的帮助。如果能使类似的指导帮助常态化,一定能为教师的心理健康保教护航。
(二)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一日活动各个环节
虽然幼儿教师在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过程中无章可循,无例可范,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实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心理健康融入一日生活。
1.将心理健康融入过渡环节。课间、餐后、午睡前后等环节在幼儿园统称为过渡环节。这些过渡环节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如课间和谐的师幼关系和良好的班级氛围能给幼儿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心理环境。在餐后整理餐具、午睡前后自己穿脱衣物等过渡环节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有利于今后独立意识的养成。过渡环节也更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个别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 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
2.将心理健康融入教学活动。我们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潜在的心理教育内容和契机,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并把握这些内容和契机,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特质。如在能力差异较大的艺术活动中,我们需要肯定孩子的努力,但同时也让孩子们看到自己与同伴间的差异,能愉悦的接纳这种差异,并接纳自己与同伴的不同。在挑战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数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在竞争性较强的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3.将心理健康融入游戏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通过对在游戏内容的确立、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角色的扮演、游戏进程的推进等环节,学会如何与同伴协商、合作,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制定规则、遵守规则、选择游戏内容、分享游戏材料等环节,发展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和分享的精神。
(三)家园同步共同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1.利用网络资源。我们可以通过网上家长学校、班级空间、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互相交流探讨各种有价值的案例及社会热点等。使得幼儿在园在家的行为的保持一致性和延续性,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南京市小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获取途径、急救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该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并而得出该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南京市小学生 体育与健康课程 生命安全教育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小学、晓庄学院附属小学、汉江路小学、同仁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南京市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现状与分析
1.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与逃生技巧的关注情况。根据调查,显示了被调查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与逃生技巧的关注情况。64.1%的学生选择了平时关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说明学生渴望学习和掌握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况的调查:有44.3%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生命安全教育,但不是经常性、固定化的生命安全教育;有48.1%的学生却认为他们在校期间没有接受过有关生命教育知识和逃生的技能。因此,这就产生了学生渴望学习掌握安全知识、技能与学校教育力度不够之间的矛盾,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和支持。
2.学生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的途径。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学校相关课程”,占40.5%,而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获取安全知识的选择也分别占到了20.1%和22.5%。说明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学生通过个人行为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同时也说明学校教育在传授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学校应结合教育和社会发展,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把已有的、零散的安全教育整合成为系统的、规范的体系。
3.学生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从对如何使用公共场所灭火装备的调查,可以看出有45%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公共场所设置的灭火装备。对于如何从着火的宿舍逃生的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学生在回答“宿舍发生火灾,烟雾很大应该如何逃生”时,36.1%的学生选择“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爬出宿舍”,这是正确的做法。对于“如果身上着火,可以快速奔跑或用手拍打”这一做法的判断,居然有64.2%的学生认为这种做法是正确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也比较差。
4.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形式。调查显示,学生在学校接受安全教育的形式有“培训讲座”,占29.3%,“观看教育录像”,占23.4%,“学校宣传画”,占27.6%,“实习演练”,仅占13.8%。我们可以分析出学校安全教育教学形式主要还是以讲授宣传为主,偏重于知识层面的教育,缺乏相应的实战演练。因此,各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改变教学形式单一的状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二)南京市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问题
1.学生较关注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但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来教授,更没有系统的学习结构和框架。
2.学生通过个人行为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同时也说明学校教育在传授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比较差,对于急救知识和运动损伤现场处理等内容不能正确的掌握。
4.学校安全教育教学形式主要以体育教师口授宣传为主,偏重于知识层面的教育,缺乏相应的实战演练,学生不能完全的体会出生命安全教育对于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和缺乏实际操作性。
(三)南京市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对策
1.学校生命安全教育要与社会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源。2.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标。3.加强体育师资培训。4.充分灵活利用学校现有场地器材设施。5.学校定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运动会。
三、结论
(一)学生较关注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但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
(二)学生通过个人行为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学校教育在传授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比较差,对于急救知识和运动损伤现场处理等内容不能正确的掌握。
(四)学校安全教育教学形式主要以体育教师口授宣传为主,缺乏相应的实战演练,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性。
(五)之所以呈现以上特征,是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参考文献:
[1] 尹贻伟,杨善乾,李金霞.对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J].教学探索.2010(06):52-53..
【关键词】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围术期;乳腺癌;安全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5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24-02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当下手术、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手术存在风险,术后患者身体发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预后效果不理想状况。为提升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我院对乳腺癌患者以不同方式实施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婚,年龄24-68岁,平均(45.8 2.1)岁;病程4-23个月,平均(14.2 3.3)个月;中学56例,中专、大专42例,本科及其以上32例;病情:0期23例,I期37例,II期40例,III期30例。改良根治术78例,根治术52例。现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在年龄、病程、病情、文化程度上比较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由护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医护人员与患者协商后制定健康教育途径,根据患者需求对患者展开不同路径的健康教育,其主要内容如下。
1.2.1 入院指导 入院当日,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护人员、相关制度、病区环境、医院设施,初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并向患者解释其中事项,积极回答患者疑问,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1.2.2 术前指导 术前要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术前注意事项指导。向患者讲述检查、手术及化疗的目的及其注意事项,术后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步骤等,提升患者对手术的理解与认知。手术前日向患者介绍麻醉方式、躺卧取位、排痰、呼吸方式,并对患者进行术中具体行为训练,提升患者手术配合度;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教育、鼓励、沟通、倾听等方式,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
1.2.3 术后指导 术后向患者讲述皮瓣下引流及注意事项、患肢血液循环的观察方法、切口保护、患肢水肿原因及预防措施等内容,有效防止患肢水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根据患者体征、病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握拳、屈腕、屈肘、侧手掌触摸对侧肩部等肢体训练,并逐渐增加训练量,提升训练难度,如让患者坚持做耸肩、旋肩、爬墙、钟样摆动等动作,以提升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指导患者进行健康饮食与合理运动,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2.4 出院指导 以电话随访方式,指导患者坚持训练,并发挥患者家属的监督与辅助作用;提示患者做好出院后的日常生活管理、自控力调节及心理调整等工作。
1.3 观察指标 以自制健康教育调查问卷来评估患者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与技能掌握情况,以85分为达标。满意度调查问卷设置满意与不满意两选项,以无记名问卷方式,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软件SPSS14.0进行分析处理,以%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组间差异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达标情况 观察组在自我管理能力(医嘱依从性、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疾病知识掌握、护理技能运用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因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且发病情况越来越严重,对女性患者产生身心危害。在对其治疗中,现阶段临床以手术、化疗为主要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女性健康,但是,很难全面满足女性患者的求美心理,造成一些患者不配合治疗,或是预后效果不佳。全面化护理是提升患者配合度、改善预后的有效条件,鉴于此,我院选择具备护理经验、职业素质较高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需求、面向患者实际制定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并以此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经术前护理,提升了患者手术配合度,降低了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初步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经手术准备、术中护理,促进了手术进程;经术后护理,提升了患者的并发症预防知识与技能、有助于患者形成科学的日常行为习惯。并经研究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健康教育路径符合患者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推广。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路径是我院坚持以人为本观念的体现,将其用于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可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利于提升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今后实践中,需要在不断完善中推广,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剑媛.掌握健康教育原则、提高健康教育效果[J].护理研究,2011,17(05A):497-499.
[2] 李士娥,狄文荣.影响癌症病人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2,4(09):18-20.
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是强调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鲜明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既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二是强调特别要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更为重要的是也要让他们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机融合并贯彻落实到思想教育的各个方面,以便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觉悟。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力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八荣八耻”的道德观,对人在新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深刻的科学性。因此,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强化有关荣辱观教育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思想教育内容,深入浅出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1、大力加强理论教育。继续兴起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引导学生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
2、加强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党建85周年、胜利70周年等重大事件及节庆、纪念日为契机,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活动,重点积极开展好“瞻仰革命地、重走路”红色之旅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3、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巩固团员意识的成果,加强团员队伍的建设,整该团干部作风,加强学校团干部的培训、学习,强化发展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建设一支数量大、素质高、社会主义荣辱感强的团员队伍。
二、开展“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社会荣辱观的校园文化活动。
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舆论宣传中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让每一个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要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级趣味。要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个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1、充分发挥论坛的重要作用。创业论坛以“共享成长——优秀典型进校园
”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优秀青年典型走进校园,运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宣传介绍道德楷模和先进楷模,增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性。
2、实施“星光助教”活动。继续实施以“阳光共青团”为主题的助教活动。让学生们深入中小学,为中小学生捐书捐物,手拉手助教活动,让学生释放余热,在思想上和实际行动上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
3、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活动。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八荣八耻”的主题班会、团会,并上交学习心得,让正确社会荣辱观深入人心。
三、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础,切实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实践活动中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全社会的前列,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大学生。
1、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长学生才干。深化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利用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送文化下乡”等形式的活动进行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