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组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79-01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广泛性、区域性、动态性和实用性。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地理学科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搞好乡镇中学地理教育是提高我国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基础教育中,虽然教学计划明确地规定了地理教育的学科地位,然而,在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以下就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现状做一些分析。
一、地理教学现状
(一)地理学科师资队伍不稳定,主导作用难以发挥。专业地理老师奇缺,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师绝大部分是其它学科教师转教或兼教,他们中的很多人地理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且缺乏科学的教法, 他们认为教地理把一本书念完就了事,故要让他们传授更多地理知识给学生,简直是强人所难。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系统、广泛地认知地理知识。
师范院校的一些地理专业毕业生认为农村位置偏僻、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脱产进修不行、在职培训不便、向专家名师学习机会难,使得毕业生毕业分配时千方百计“跳槽”,同时也承受不了城乡之间的强烈反差,都不愿回到农村学校。
(二)教学设施配置差。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经费有限,大多数农村中学无法添置齐全的教学仪器设备,欠缺教学挂图、资料、模型、标本,更不要说配备完整的图书室、实验室。教师备课手头上也只有课本和教参,因而教师靠板书,学生靠笔,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即使有一些地图、挂图,也是多年以前的,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同时,教师本身在这方面的素质和技能也较低,能运用多媒体、电化设备上课的极少。
(三)地理教学水平低。大多数地理教师上课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充分体现地理这门学科的特色,图文不能有机地结合,偏重知识的传授,欠缺能力的培养,无法挖掘思想教育的因子,方法比较呆板,在启迪学生的智能、发展个性方面都显得很薄弱,特别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很不够。部分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出现知识性错误、口误、笔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上课抓不到重点,不能化解难点,把握不准教材的深度,广度,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四)对地理学科价值认识不够,导致重视不够。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对现代地理学的教育价值还缺乏应有认识。许多人认为地理只是知识的“大拼盘”,只讲述山川名胜、物产、交通、城市等的学科,学习地理对升学无用,学了地理也不能用于种地、发家致富,因而有的学校地理开课不足,平时都上数理课,到年末统测时,抽出几节课勾画考试重点应付考试,在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地理学科教育上都进行着这种“压缩饼干”式的教育,这极大影响了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的正常进行。
(五)教学教研活动较少,教师水平难以提高。地理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人数少使得学校无法开展地理教研活动,基本上是讨论公开课,而教师评议公开课时,一般都是无意义空谈几句,吹棒一番散场,对教改诸问题提不出什么建议性的意见,而且校际之间信息交流极少。时间长了,地理课堂失去活力,教师没有新鲜知识输入,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理越来越难学。
二、建议及措施
(一)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地理教学中除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外,可以尝试着将一些地理知识有针对性的故事化、音乐化和诗化。还可以通过地理拼图、编制地理谜语、吟唱顺口溜等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之中,以地理科学知识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培养他们对地理科学的热情,使学生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学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综合性、广博性、趣味性、实用性。地理科学的魅力还在于有不少未解之谜,这是吸引学生的素材。
(二)地理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学习相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促进观念的改变,以适应开放式地理课程。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因此要不断提高地理教师素质,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选送教师进行地理函授、进修,鼓励教师在职业余进修和脱产进修,对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不为时代落伍;不断拓宽、丰富相关知识;提高地理调查、实践与教学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地理教育理论水平、方法与技术手段及地理教学科学研究水平。
(三)各级教研部门及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地理教研工作,靠学科教研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原先的“承传型”角色转变为“研究型”的角色,将教学与科研熔为一炉,边实践边创新边总结,这样既推进了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学期初在听课中要求教师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要求学科教研组共同参与学科听评课。听课后认真评课,对教案设计、上课中的优点与不足互相切磋,听评课活动必将促进广大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校本课程;地理;兴趣
开好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应把地理专业知识融于校本课程,目标要明确,教学计划要详细,让校本课程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地理教师发展为前提
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策划者和实际执行者,在课程开发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师根据自己对学校和学生的了解,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
(1)教师要转换角色,做课程的设计者、研究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被当作是一种课程实施的“工具”,而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自。教师需要考虑课程是“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成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能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对此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做法以求有所改善。教师的研究应该在实践中进行,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
(2)教师要扩充专业知识,学习课程论知识。课程论是关于学科知识如何组织成适合学生学习规律并便于实施和测量的理论体系方法。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局限在某个专业领域,但更多的是需要跨学科交叉的知识。所以只熟悉某一学科的单一型教师已不能胜任新的教学要求,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视野广阔、与时俱进。教师要成为这样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全能型教师,必须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扩充知识领域,广泛涉猎各科知识,更新学科知识。此外,教师还应该学习课程论知识作为知识储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及技能时,自己还必须了解教学内容及其组织结构方面的知识,以及知道多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学校层次、学生层次和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
(3)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掌握课程编制技术。要开发课程,首先要增强课程意识,教师作为课程方案的设计者要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来达到课程目标,理解课程方案设计对课程要素一致性的内在要求;教师才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境对课程设计进行适当调整。其次,教师还需要掌握课程编制技术。课程编制即完成一项课程计划整个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它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课程等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可合并为课程设计阶段。教师需要掌握课程编制每个阶段的基本技术,如制订具体的课程目标;确定每一教学单元的范围,组织内容,拟定教学计划;制订课时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等等。
二、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生为主体
校本课程以学生为基础,直接指向本校学生发展中的个性、特长、兴趣。校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完善学校办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他们的终身发展为目标。
(1)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校本课程活动本身感兴趣,才能发展为对校本课程内容和结果感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多开发有利于激发兴趣教材。针对初一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少,学生好动、好奇,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时尚、一种追求,因此,初一开设校本课程是“钦州特色旅游”。初二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知识,了解一些地理现象,开设“生活与地理”。
(2)让生活融入课堂,校本课程更有效。“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在教学中强调“生活化”的知识,要让现实生活的理论、现象走进课堂教学。在“钦州特色旅游”教学中,介绍钦州有名的旅游景点:浪漫的三娘湾、云海的五皇山等;再通过多媒体播放旅游景点,在观看森林公园五皇山时,让学生说一说五皇山的美,五皇山最吸引你的地方等活动,因此说学校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上特别注重钦州地方特色,围绕家乡的美,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以钦州为荣的感情。
一、多样型评价
过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价模式主要以分数进行单一的分等,这种模式仅注重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考查,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关注,这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价应当着力避免的。在新课改背景下,不仅应当对教师在知识层面的教学过程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也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以及整体综合素质,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的评价方面应当积极探索更为多样的途径与形式,具体可以采用问答、访谈、论文、报告、作业、日记、问卷、成长记录、自我反思、笔试、观摩等方式;而对于学生学业的阶段性水平评价则可以仍然延用传统的笔试方法,探索得分评价与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新的评价模式。比如,在一个学期结束时,教师可以采用合理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目的在于准确评价学生一段时期的学习和发展,在学期末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常规地理测试,并且详细分析试卷,充分利用测试机会,明确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如地球的大小和形状、经线纬线、经度纬度、地球自转和公转、四季的变化等等。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很片面,不能真正分清楚这些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一节课,帮助学生梳理清楚易混乱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北半球作为案例,通过为学生演示一年四季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来明确昼夜长短变化,进而使学生明确四季变化的来龙去脉。通过讲解,学生明确赤道昼夜等长时是北半球春季或秋季,在北半球夏至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半球多,南半球少,北半球昼长夜短,在北半球冬至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半球少,南半球多,北半球昼短夜长。
二、学习水平型评价
在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必须以知识与技能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是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评价体系中,对于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与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与考查,应当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评价的一个较为常用的评价途径。比如,在考核七年级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设计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如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七大洲和四大洋,还要为学生设计技能操作,如比例尺运算等,很多学生对于比例尺运算十分茫然,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机会,为学生查缺补漏,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学习能力型评价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应当教育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更应当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与技能。对于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身是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应当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和迁移知识的能力。这类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在技能与知识型试题设计中得到体现,同时也可以体现在试卷以外的其他多种多样的形式之中。例如,要求学生完成关于特定问题的课外调查报告,在讲授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地理知识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分组对自身的生活环境所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通过实地采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或上网搜索等途径来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明确亚洲地形特点、亚洲主要河流、北美洲地形特征、亚洲气候类型、北美洲气候分布等。然后进行各组互评等评价活动,选出写得最好的小组。这种考查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勇于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而使学生在相关领域的特长与才华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示。当然,能力性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为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及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更为公平、公正、公开;不仅如此,还可以使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自身问题、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完善自我,进而将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评价过程之中。
四、生活实践型评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自身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进而完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生活实践之中进行学习,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通过运用生活实践评价,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还可以充实学生的学习资源。此外,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地理教材上没有讲解到的问题。比如,在讲授多民族国家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找到各个民族的服饰图片和民俗的相关知识,找找自己家中是否有具有民族特征的物品。在课程结束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民族服饰的图片,让学生竞猜哪些是高山族和满族的服饰,哪些是藏族和回族的服饰,哪些是苗族和朝鲜族的服饰等,并且向学生提问,人数最少的民族是哪个民族,让学生找出相应的民族服饰;人数最多的民族是哪个民族,民族服饰是哪张图片等。通过运用生活实践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可以将掌握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
五、开放体验型评价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开放性体验教学评价。比如课外考察、收集和整理地理材料、口试、地理小论文撰写、编写地理手抄报、制作地理小物品、学生自行编写考试题等等。每一种评价方式自身的特征和适用的领域均不同,因此,教师要注重将地理教学评价渗透到自身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由于目标领域不同,因此,必须要选择不同的考查和评价方法。结合学生学习特征以及评价内容来选择开放性体验学习评价。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一个盒子,让学生自己编写试题,将所编写的试题写在纸上,将纸折叠起来放入盒子中。学生按顺序抽取试题进行口试。在口试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回答错误,出题的学生可以为答错的学生解答和指正。有的学生编排了如下试题:台湾岛地处亚热带和()带地区,气候(),物产丰富,台湾岛“海上米仓”的美称说明了台湾岛盛产()。通过这名学生的设问和其他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清楚了解学生对于台湾岛以及热带划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形成型评价
关键词:初中地理;主体地位;互动课堂
地理一直被定义为文学类的学科,课堂上很多教师都是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全身心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初中生又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使得单调的地理教学阻碍了其发展的步伐。磨刀不误砍柴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构建多样性的初中地理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中,挖掘学生潜力的同时促使其取得更多的收获。
一、全方位轻松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环境对初中生的学习状态有很深的影响,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忽视了这种影响,导致课堂上学生没能全身心地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这对于知识点的衔接及课堂教学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知识教学之前我都会创设轻松的课堂环境,带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首先,教师要先从自身做起,把自己定位成一名知识教学的引导者,改善自身的教学状态,适当降低针对于课堂纪律的管理,用真诚的眼神和专注于地理的热情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心底接受地理知识的学习。消除学生面对教师及新知识的紧张感,为学生地理课堂的成长创设宽广的空间。其次,知识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告别言语引导所带来的枯燥情绪,用多彩的图画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其高涨的学习热情做出铺垫。比如,在“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动态化的影像向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风土习俗,让他们对我国邻近的国家与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为学生带来新鲜感的同时激发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热情。在观看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自身的感受,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及时改变自身的教学计划,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本中,使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提升其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另外,地理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跳出传统的限制,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进行地理拓展探究,通过实际环境逐渐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点,满足学生大脑供氧需求的同时为地理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比如,在“土地资源”教学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到室外去,先让学生动手触摸周围的土地,提问学生“你们触摸之后有什么感觉?”“你们认为我们接触到的土地都可以做什么?”“你们知道我国其他地区的土地特点吗?”对学生进行阶梯性的提问,把他们的思维从对故乡土地的了解逐渐引入我国其他的地区,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其对生活中最常见的土地产生一定的探究欲望,这对于知识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挖掘其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潜力都将起到推动作用。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程的起始,教师围绕学生的性格特点利用多种引导方式创设多彩的地理课堂,不仅可以让他们感受更多的学习乐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立体化互动课堂,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增添了越来越丰富的内容,这些多彩的知识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构建立体化的互动课堂,锻炼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凸显其课堂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实行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其得到更多。以“人口与人种”课堂为例。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了解的不同地区人口与人种的特点,鼓励其自主探究人种形成的原因,把不同人口的历史由来及发展概况向学生介绍,拓展学生视野,满足其对于地理知识存在的好奇心。接着教师要设置一些具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以最简单的课堂提问为基础和学生进行互动,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学,帮助其找到问题的关键。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以微笑的状态面对学生,不论回答的结果怎样都对其参与知识探究的精神进行表扬,培养其地理学习的自信心,间接地激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对自身的教学计划进行改进,逐渐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式,结合历年大型考试的习题与他们共同探究,以提问的形式发现学生对于陌生问题的切入点,以高涨的精神状态对其进行引导,完善学生学习状态的同时帮助其掌握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教师要适当举行总结性的地理课堂,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地理知识,全方位描绘出地理知识结构图,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出地理知识框架,为其吸收地理知识做铺垫。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桥梁,接下来教师就要把自身注意力投入到对学生之间互动课堂的创设当中。首先,教师要依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地理学习上的差异进行互补式的小组划分,让小组学习为学生进行取长补短做出铺垫,从全新的角度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接着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不足之处在每一个小组设立小组长、发言人等职位,使学生的思想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进一步提升其弥补自身缺陷的效率。其次,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利用小组教学带动学生学习。每节课都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找到课堂探究的话题。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地与其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让他们从内心喜爱这种教学方式,为初中地理课堂带来更多的欢声笑语。小组探究把每个人的思维凝聚到一起,可以让学生告别单人面对问题的枯燥感,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别人的解题方式,提升其自主参与地理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引导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小组都存在组内竞争的问题,这使得团结的小组出现个人主义,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我又设计了小组之间的竞争课堂,帮助学生把争强好胜的心理状态集中于对抗别的小组中,培养学生团结意识的同时为课堂带来更多的发展动力。比如,在“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动手设计出一个地球仪,使学生思维更具开放性,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团结性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接着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他的小组布置问题,让学生体验一次教师的角色,而我本身只是作为一个评委观察着学生之间的对抗。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发现学生小组之间的对抗很有意义,其提出的问题很多都是非常具有探究价值的,并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自己认为的重、难点,也让教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了课堂的良性循环。最为重要的是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干涉学生之间的竞争,让紧张的思想状态环绕学生,充分挖掘其个人的潜力,加速其个人的发展进程。通过互动式的地理课堂把学生的地位凸显于课堂当中,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直接检验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有效性,还可以带动学生在欢乐中学习,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对于初中地理课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初中是学生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教师以多样化的引导方式把学生凸显于课堂之中,可以激发出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热爱之情,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初中地理课堂的发展及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1
本学年我担任初二年级的地理课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教导处计划、学科组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积极完成了本学年的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轻视地理学习,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配套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玉树“地震”,火山,嫦娥探月,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尽力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应用。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在八年级地理教研组的统帅下,努力贯彻学校办学思路,立足课堂,抓教学质量,并加强了学校社团活动、拓展型课程的开设,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能够认真抓好教学常规,能认真备课,认真组织教学,认真批改作业。作业批改能够认真处理,针对学生现实情况,本学期我加强了作业的评讲。
2、本学期我注意利用地理教具、图片,特别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3、加强组内教师的.相互交流,互相听课,圆满完成了本学期听课任务,并通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教育教学科研以日常教学活动为基础,并贯穿在日常教研工作中。
1、我能够利用教研活动学习相关课题材料,并争取机会与校外、区外进行交流学习。
2、贯彻科研落实课堂的原则,继续推进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使我组的课题《地理课堂常规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探索》获得较大的进展,并进行了中期汇报。
3、我积极撰写教学经验文章、论文以及相关案例并获得了较高的奖项。
三、抓好社团活动、拓展型课程及校本课程建设。
1、认真组织好学校天文知识方面的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2、能结合研究课题,进行校本课程的建设,但相关方面的理论与经验相对不足,需要今后认真学习。
3、根据学校要求,认真组织好本学期地理类拓展型课程的开展。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任七八年级地理课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制定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教学衔接;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1.初高中地理衔接困难原因
1.1学生原因。①高一新生地理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这种情况在农村的初中毕业生中表现尤其突出。长久以来,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导致各校初中地理课所排课时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不开,即使开了也是其他科目老师兼任;
②学生思想上轻视、不想学地理。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地理的学科性质,不清楚地理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1.2教材原因。从心理学角度看,一门科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安排恰恰相反;高一地理上册初始阶段内容规律性很强,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对其理解需要有一定的空问想象力,对思维的要求较高。而这些对原本初中基础就很薄弱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大挑战。
1.3教师原因。①思想上不重视.没有精心没计入门教学计划;②对学生学习状况缺少必要的了解,教授内容缺乏针对性,难点不易突破;③教学方法简单、内容枯燥、教学手段单一,对学生毫无吸引力;④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地理学科的最新发展知之甚少;
2.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2.1管理上的衔接。①加强初中和高中的整合促进教学衔接:打破初中与高中的严格界限,实行初中与高中的整合,即打破初高中的行政界线取消以中考来检验学生的做法,统一协调教学工作的模式,把“六年”看作一个整体,树立为学生发展的共同目标,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充分利用不参加中考的有利条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调整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在初中就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表述能力、思维活动能力,把为高中学习打基础作为重要目标。这样必然能提高高中的学习效率,从根源上解决初高中衔接。
②把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改革高中地理毕业评价方式:改进原有的地理只是在初二会考而不受重视的考试评价方式,将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初中地理,使学生确实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教育教学目标。针对初高中教育分离这一问题,教育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初高中间的联系,要积极沟通,互通有无。高中地理教师要了解初中教学,掌握学生情况,初中地理教师也要关心高中的教学。
③教育教研部门应加强培训和教学研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初高中学校应经常组织教育培训,强化教学衔接思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面对新课标这一新事物,教师更应摒弃旧的传统思想,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培训交流能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在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教学衔接;同时,教研部门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组织学校进行教学衔接研究,为教师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不断完善教学实践,将教学衔接落到实处。
2.2教学方法的衔接。①通览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高一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②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初中已有知识:做好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需要占用高中的教学时间,如果在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适当增加教学的容量,提高进行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的效率;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这样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突破难点;
③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多联系社会实际,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2.3学习方法的衔接。①注重学法引导,减轻学习负担: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能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适当的点拨,他们将很快地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
②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强调理解的是质而不是信息的量,要倡导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3.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1利用多媒体突破地理学的教学盲点。地理学科所特有的综合性、直观性、动态性的特点,特别需要有这样的先进设备。因为地理教学涉及到大量的图片、照片、表格、录象及一些动态过程(如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需要展示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抽象,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使地理教学长期存在盲点。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增大教学容量:二是将书本上抽象、枯燥的内容、情景形象的再现、活化教材,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是可将节约的时间用来复习初中的内容和讲解习题。
3.2利用投影仪对有关表格、地图进行讲解。地理课有大量的地图、表格、曲线图、柱状图等林林总总,若是仅靠教师的粉笔作板图的话,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也不很准确、美观。利用教室中的投影仪,展示一些有关的高、初中地理图、表,可以将重要的内容放大:或者用笔圈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初中应该掌握而未能掌握的内容,如:七大洲、四大洋、主要的海上交通要道等。
总之,高一是初高中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时期教师的引导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才能使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从而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其具备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该具备的现代地理素质。
参考文献:
一、 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四、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1、综合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重点学习分层教学,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
一、 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赤潮”,油轮泄漏,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地震事件等,结合晋江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设计 ;策略研究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应用,但这些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一、如何使地理教师的课堂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更好地根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叫学校和教师更好的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开展对地理教师教学理论知识,更新知识,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培训,形成地理课上完整的内容体现,满足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努力改变地理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实践问题的进展。在初中地理教师的知识更新培训,又要注重地理教师培训新教学资源的使用,地理教师对各种教学媒体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了使图像的教学内容,在课上充分利用地球演示仪或自制活动幻灯片的“影像”(或多媒体课件)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地理图像,清晰的地球运动,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策略
1.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丰富内容是在新课程改革前放弃旧的教材内容,扩大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探讨教学内容,充分理解和掌握,关注时事,搜辑教学相关图片和影像资料,关注现代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深刻理解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及时分析学习情况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和生理心理上的差异,甚至同一班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以提高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学生掌握的内容,如,等高线、高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可以适当解释,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如地形类型的判断,世界的温度分布等内容,他们将需要详细解释有什么不同,及时分析学情,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更合理的教学计划。
3.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师和学生都期望能达到学习的效果。地理课程的目标是建立三个维度的地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明确,确定教学设计能否有效实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尝试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喜欢地理知识的乐趣,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地理课程感兴趣,并愿意学习地理知识。
4.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教师应扩展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和理解复杂的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复杂抽象的地理形象。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施,教师应灵活选择模块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体验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灵活的教学目的。
5.准确评价教学效果
准确的教学评价是教师了解目标,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用案例教学法
在课堂上引入大量的案例是一种将在许多课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案情介绍,一方面,对学生的具体环境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思考、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实际中应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使用知识的课堂讨论分析方法的实际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四、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积极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利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和理解复杂的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复杂抽象的地理形象。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施,教师,灵活选择模块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体验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灵活的教学目的。
不同的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不同的,他们获得知识的渠道,理解接受能力、智力水平等都影响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解课本的一个例子,老师可以组织教学和设计,让每一组学生都可以展现实力的搭配,为一个课本的分工,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总结后的展示结果的合作小组。在这个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也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要实现这种普及性的参与式教学,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实现合理的学习课程安排。 在地理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和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转变观念,引导课堂,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注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困难,尊重和鼓励学生。
五、结语
初中地理教师只有以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地完成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保证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教学设计的能力,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新标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