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范文

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

第1篇: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快速成长;读书;习惯;终身发展

当我们坐在宽敞的礼堂聆听名师的教诲,当我们打开网络研读专家的理论,当我们躺在床上欣赏精彩的课品,作为老师的你,是否被一种激情所感染?是否被一种成功所触动?是否被一种燃自心底的火蒸腾得难以平静,难以入眠?只要是热爱教育这方热土的老师,都不愿自己的工作平平淡淡,都愿意在教育教学领域留下自己的足迹。那么,怎样才能快速成长为优秀教师呢?笔者根据20年的从教经验以及学习所得,谈几点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一、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有位教育家说过:“读书是和有智慧的人对话。”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如果我们仅仅拿着一本教科书与学生对话,仅仅用有限的课堂知识去教育学生,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障碍。现在的科技发达,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教师更要不断地通过读书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认识,增加自己的学识,让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得心应

手。大凡事业成功人士,都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第一爱好。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海中

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了意

义”。因此,教师应该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让书籍成为我们成长的航标。

二、让终身发展成为自己的成长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的苏君阳教授,曾提到教师的四个发展层次,第一层次是较低层次,教师能胜任教学,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第二层次是合格层次,能驾驭教学,能够较好地因材施教,成为教学中的骨干;第三层次是较高层次,能研究教学,追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学生的成长中求得自我发展;第四层次是最高层次,追求自我超越,致力终身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创造自己的教学实绩和构建理论研究特色,成为“学者型”的教师。目前工作了六七年的教师,一般都是在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之间晃悠而已,而要成为最高层次的教师,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目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党总支书记丁少华老师特意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因素:听专家讲座,占成长因素的7.8%;学习进修占成长因素的11.8%;自学占成长因素的19.7%;实践与反思占成长因素的60.7%。可见,一个教师的终身发展,反思占的分量是非常多的。我特别喜欢看一些特级教师的教学案例,以及他们每节教学案例后的自评,特别是诗意语文的践行者王崧舟老师的教学案例,我一节也不错过,每次看完一堂教学实录我都会为王老师精彩的课堂语言、精巧的课堂设计拍案叫绝,可是每堂我认为天衣无缝、精彩绝伦的教学,王老师都能找到自己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我不禁叹服王老师的严谨治学、不禁叹服大师们的精雕细琢,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像这些大师一样多花些精力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育,成长怎能不快?提高怎能不快?

三、让优秀成为自己的理想

不管如何,学生不会因为我们对他漠不关心而放慢他成长的步伐,因为总是有优秀的教师在鞭策着他,在激励着他,促进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让优秀成为我们的理想,并让这个理想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

北京育英学校的校长是33岁就成为全国特级教师的于会祥老师。于校长有些言论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做学校就做最有价值的学校;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有些事情关键是你敢不敢去做,做了,就有可能,不做,永远没可能。于校长就是这样一名教师,他进入学校成为一名教师之后,就给自己不断地确定奋斗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自己的目标。1984年工作,1998年就被评为全国特级教师,读书、学习、写作、思考就是他的现实生活模式。我们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去思考、去总结、去提炼、去发展、去创新,做一名有独特见解、有一定见地的优秀教师。

第2篇: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范文

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

中小学教育科研具有微观性、具体性、日常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容必须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理论,并用所形成的理论去指导实践。这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实际应用为主要目标,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分解课题目标,落实科研任务,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更富有本校特色。必须扬弃过去那种“假、大、空”的课题取向,倡导教师课题研究的“小、真、实”。

一是要注重“小”。指确立的课题题目要“小一点”。从梳理个人(或学校)教育教学的问题里,选择能够链接新课程理念的、切实可行的、能够彰显本校特色的、可以通过反思和行动改变行为的“小”课题;或者是将上级下达的重点课题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分解成子课题,乃至子课题的“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达到逐步解决疑难问题、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目的。

二是要注重“真”。指课题研究内容要“真一点”。有专家提出,“教师的研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课堂教学,也就是通过课程的开发、设计和知识在课堂中的传递,实现教学传递和育人工作;二是对学生的心灵成长的呵护、教养和促进。”教师必须围绕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成长的真实情景和真实事件,发现带有共性的困惑和疑难问题,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三是要注重“实”。指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和操作过程要“实一点”。特别强调“做起来”,即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时,要对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有步骤、科学的安排,做到操作步骤、研究目标与课题组成员承担的具体内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相互落实,使每位课题参与者在相应的研究步骤与研究层面上进行研究。从而杜绝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坐车”的多,真正参与研究的少的“泡沫科研”现象。同时,课题组成员还要及时有效地反思、归纳、提炼每一环节,使整个课题的操作始终处于有步骤、有成效的运作之中,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

着眼于课堂教学,稳固教育科研主阵地

俗话说,研而不教则虚。教育科研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搞好教学工作是教育科研的前提条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育科研只有在坚持搞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结出丰硕之果。离开教学活动去搞教育科研,必然会脱离实际,甚至走入误区。真正的教育科研应当是立足于本学科及本人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总结出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应当把教学与科研统一起来。只有在搞好教学的前提下才能结出更好的科研之果。

教师要搞好科研,就应当首先要立足于搞好教学,要认真地备课、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把备课作为教研的起点,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处理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

目前,有一部分教师的研究课题与课堂教学改革联系得不紧,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的意识不强,荒废了自己的主业,是十分不应该的。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时,把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科研的主阵地,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在教学的同时,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课堂教学中一切现象、一切问题,把教室当成实验室,把学生和教师自己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研究,使课堂教学改革能够与时俱进和行之有效;通过改革,实现教师与学生同步成长。

着眼于反思实践,抓住教育科研主要方法

教育科研的方法有多种,但适合中小学教师的方法应贴近教师的教学实践,要为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而服务。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区别在于他能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教育反思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其本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于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把问题当课题,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相关的反思工作。这样,我们的实践、反思就进入了科研状态,带着问题读书,根据理论来审视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又提出解决方案加以实践。因此,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历练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要使反思切实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和桥梁,实践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脑子里要有问题。有问题、有障碍才会有思考、有分析。教师在开展教育反思活动时,要注意形成自身的问题意识,要善于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拿教学来说,如果教师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就可能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发现问题。比如,在教学目标方面,可以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和合理;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反思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

二是反思要有持续性。偶尔的反思并不困难,但持续不断的系统反思却不是每个人轻易可以做到的。作为研究的反思,应该是持续的、不间断的、系统的,它摆脱了零散片段反思的状态,将反思渗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3篇: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范文

关于青年教师成长心得体会范文   今天听了几位名师教育教学经验介绍,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潮起潮伏,让我的心灵震撼。让我从全新的视觉角度审视“我”、“教师”这个职业,好多以前处于朦胧状态的问题迎刃而解,眼前豁然开朗。我收获最大的是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活动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教学素质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树立现代教学思想,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学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才能在自己的专业素养上成长起来。

  一、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二、做个有心人,及时的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

  三、要上善于赞赏孩子

  赞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赞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个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让孩子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

  关于青年教师成长心得体会范文

  多年来,学校始终重视对新教师的培养,“青蓝工程”是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途经。这一举措为我开拓了专业成长的空间,搭建了锻炼展示的舞台,我也在一次次的参赛过程中,不断地提升着教学水平,使我的教学技能,从各个方面得到锻炼,得到提高,实现了用3—4年培养成学校的骨干教师的目标。我已有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20xx年成为“合肥市第三批骨干教师”。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一直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自成师傅培养对象以后,我更是立足本职、自我加压。现就近四年的成长之路,总结如下。

  一、用良好的师德引领人,先进的教育理念影响人。

  不管在生活、学习还是教学工作中作为师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身作则、关心爱护我为我解疑排难。师傅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工作热情高,做事认真、细致、踏实让我这个徒弟崇敬、佩服不已。师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文明的生活观念带动我鼓励我做到敬业、精业、勤业。师傅每学期推荐一本教育专著共同阅读,定期交流读书心得。这样的教育理念让我受益匪浅,只有多积累,课才能上的有韵味。

  二、在互相听课、评课中进步。

  相互听课、评课是徒弟们向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很大的收获。教学质量是检验一个老师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阵地。师傅非常重视我在教学上的每一个细节:从备课到课堂,从课堂到点评反思,虽然师傅自己的工作很忙,但是只要是我这个徒弟的事,师傅从不推脱从不马虎,而是仔细地帮我修改,认真地听我上课,诚恳地对我进行指导。师傅在评课时对我的指导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体现在具体的每一个环节中,让我懂得课堂上应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细心倾听学生的回答,从而使我明白一堂课该如何真正达到有效。

  三、参加教研活动,不断学习进取。

  在师傅的要求、指导下,我通过参加培训、座谈会、听专家讲学、阅读有关杂志书籍等各种方式获取课改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通过这样长期地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我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都能做到认真备课钻研教材遇到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疑点主动向师傅请教,与师傅共同钻研教材和备课,虚心接受师傅的建议,修改不足以更好的吃透教材。我积极参与了学校教研组活动及区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认真学习,积极发言,撰写反思。

  四、多上公开课,竞赛课。

  师傅常鼓励我多上公开课。每次正式上公开课以前,师傅都给我提意见,我的教案和课件得以反反复复修改,这样的精心准备使我上课时有了信心。并且每次做课后我都能从中有所得、有所悟,课后老师们对我的课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令我倍受激励,这都和师傅的悉心教导与关怀密不可分。

  有了师傅的教诲和点拨,我积极参加比赛,飞快地成长着。20xx年十月在第九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中获二等奖。20xx年获瑶海区第六届教学评比一等奖。20xx年论文《以主题单元阅读拓展课外阅读》在合肥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xx年获得“合肥市第三批骨干教师”。所以的荣誉取得,都与师傅的敦敦教诲分不开,深情地说一声:师傅您辛苦了!

  关于青年教师成长心得体会范文

  一、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代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师成长的必备素质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老师,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有了爱心,你才会努力,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现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于感恩,是在感恩中静心学习,尽心工作,用爱心回报社会。

  三、做个有心人,及时的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可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同时,要边反思,边记录,用键盘留下文字,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

  四、总结经验,梳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讲究艺术,要多动脑筋,考虑孩子的需求。从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动脑筋,哄着孩子跟你走,制服犟牛用再大的力气不如一把青草效果好。所以教师要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坚持下去,成为制度。在安排各项工作要统筹兼顾,考虑问题要周密,使各项工作井井有条,井然有序。要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善于培养幼儿自主、自信、自立的品格,善于寓教育于管理之中,使每项管理活动都成为教育机会。总之,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把工作做细、做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营造健康向上、个性张扬的班集体。

  五、有承担才有成长

  除了做好本职的工作之外,更要兼顾好领导安排的工作。这个学期我接管电教工作,我觉得是领导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平台,虽然有的方面我不是很懂,但是我每次都很虚心的像杭舒虹老师请教。对于新来的几位教师上传新闻、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备课的格式与要求等等,我也是积极的指引,发现问题及时修改。经常到班级里查看电脑的安全性,提醒老师注意维护自己班级的电脑,尽量不要浏览一些安全性不高的网站。总之,我会尽我所能、用心的做好领导安排给我的这份工作。

  六、有爱心、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

第4篇: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范文

海南华侨中学 王 颢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第一,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第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教学反思的类型

1.“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记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2.“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如:月考后质量分析。

4.“期末思”:即通行的期末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末考核,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原本是我教学中的一种随笔,自己坚持写了多年。那时并没有谁来要求我,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即时灵感。

在那些灵感中,我曾经记录了孩子们课堂上闪光的身影,留下了我心中许多的不自禁的感动;那里有我教学经验的精彩描绘,也有我工作不慎时捅下的漏洞;在那里,我曾经不断地刷新一个真实的自我,也曾经轻轻地汲取营养为自身内需做补充;那里有我的忧虑和困惑,那里也有我的欢歌和笑语;更值得一提的是,那里记载着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后的欣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换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小成功。我曾经在内心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真心地感谢吧——教学反思。它给了我一个工作反省的机会,给了我一方滋养孩子成长的沃土,给了我一片展示自己才华的天地,帮助我一天天变得成熟、变得聪明。我永远会对它有一份钟情。

后来,教学反思不再为我所有,却衍生成教学备课中的一种规定。它要求我们写出东和西,写出南和北。有些方面俱细之极很不容易被接受。尤其是教学中没有什么触动而无病时的反思,简直叫人觉得是一种难受。

第5篇: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范文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我一路蹒跚,一步一个脚印。路上的故事,或许有些青涩与稚嫩,而一路上的风景,却总是让我难以忘怀……

从初为人师时遭到质疑到工作第三年所带班级被评为“无锡市优秀学生集体”;从因教学成绩不理想而由教两个班变成教一个班,到工作第五年被评为无锡市首批“行知式”青年教师,我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其中,胡文珠老师对我的引领与帮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1年5月,我有幸成为胡文珠班主任工作室的一名成员,从此有机会在胡老师零距离的指导与帮助下成长。

一、在阅读中成长

自我的发展需要主动成长,我认为主动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阅读。阅读是吸收,也是积累,能不断地充实自己。记得我从胡老师那儿拿到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读后很是震撼。这本书让我明白,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给学生怎样的爱,也让我懂得了真正发自内心的爱可以给学生带来多么巨大的改变。

后来,胡老师又相继推荐了《享受教育》《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成为有智慧的教师》以及《成为有信念的教师》等书籍。这些好书开阔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的教育热情,唤醒了我的生命活力。

二、在反思中成长

把一届又一届学生从初一带到初三,自己每每会遇到困惑与苦恼,有时甚至有种无助的感觉。胡老师对我说,要学会总结与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失败的教训,能让以后少走弯路并提高效率,对后续的班主任工作产生促进作用。

反思这些年的带班经历,很多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工作,给我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和教训,但同时,这些教训会让我在今后的班主任道路上走得更认真、更用心、更稳当!

反思一:让学生拥有犯错的机会

英国著名科学家戴维斯曾经说过:“感谢上帝不是一个灵巧的工匠,我那些最宝贵的经历都是失败后得来的。”同样,让学生拥有犯错的机会,这样他们才更加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经历、体验和感知错误是一种别样的学习,也是一种进步,一笔人生财富。我曾经把牢牢盯住学生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学生违纪违规必从严处理作为我的治班“法宝”,结果是学生和我越走越远,师生之间形同陌路。

反思二:缺少对学生集体观念的培养

记得2007年9月的那次校运动会上,我班因男子4×100米意外失利而与前三名失之交臂。回到教室,很多同学都哭了。这应该是一次极好的教育契机,可以借此增强班级凝聚力。遗憾的是,当时我只是轻描淡写地安慰了同学们几句就直接回办公室去了。如此草草了事,放走了一次强化集体观念以及集体荣誉感的机会,也等于放弃了一次拉近师生距离的机会。

2009年参加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我班几个女生精心准备,经常利用自己的课余休息时间积极排练,可我并没有在班上特意表扬过她们,让别的同学以为排练节目就是她们几个人的事,演出的好坏也只是她们几个人的事。在热情与冷漠之间,作为班主任,我并没有及时抓住机会把其他同学的冷漠转化为热情。

反思三:孤军奋战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之中

回想我对后进生的教育,尽管苦口婆心、尽心尽责,但由于缺少给学生创造自我教育的机会,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没有主动意识,教育效果也就微乎其微。我很少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加强对后进生的有效教育,丢掉了这股最强大的教育力量。在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凝聚力,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不让任何一位同学脱离集体。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在集体中,为了集体,通过集体!”

班集体的动态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应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事态、不同的对象等进行相应的调整,而正确的调整必然建立在反思的基础之上。

三、在案例中成长

第6篇: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范文

一、价值预设:“性善”而非“性恶”

很多人认为,“推门听课”是出于对教师的不信任,其潜在预设是:教师具有好逸恶劳的“恶”的本性,需要强制性监控,否则就无法做好其本职工作。这样的认识有失偏颇,它造成了校长对自身角色认识的偏差,也是许多教师产生逆反心理的内在原因。

在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看来,人的天性都是善的;与之相反,荀子却倡导性恶论,他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因此,“性善”与“性恶”是人对于自身精神范畴的一种先验性论断,很难获得一致的看法。在这里我并不是试图讨论“善”与“恶”的判定问题,而仅仅是作为校长在“推门”之前对于教师品质的一种价值选择的问题。即,校长并非是出于对教师的不信任,而是相信(一种价值选择)教师是“善”的。这种起点带来了这样两方面的转变。

其一,“推门听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指责、惩罚教师的“原始证据”,从而让教师在“铁证如山”面前“俯首认罪”。“推门听课”是为了深入了解课堂,了解教师及其教学的自然状态,体察“师情”与“学情”。作为校长,由于各种原因,对于本校教师团体的状况。更多的只是通过一些间接渠道来了解,比如成绩、赛课、论文获奖等,而对于教师的自然状态很少触及,这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都是非常不利于教师与学校发展的,这也许正是很多学校中出现那种教师与领导相抵触的局面的重要原因。“推门听课”可以使校长更直接地了解教师的一种无修饰的“生存状态”,从而在决策时,可以更好地“因师制宜”。

其二,“推门听课”不是一个校长与教师之间产生隔膜的地方,而是全体教师(包括校长本人)共同成长、发展的方式之一。要让教师对这种形式的听课不反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自己觉得通过这样的渠道,自己可以获得发展,是“为自己好”,这样“抵触”就自然被消解。

二、研究性的双眼:“推门听课”成功的支点

有了理想的目的与恰当的方法。“推门听课”就可以发挥诸多正向的功能。

1 支起校本课题的实践研究

如今,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与学校的发展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一个学校往往有一个或几个省、市级的课题或子课题,其负责人往往是校长本人。很多学校在课题引领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然而也有的(或更多的)则并没有让课题研究留下点脚印,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基于校本的实践”。“推门听课”恰好是一剂良药,它可以让教师的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课题研究的“实验场”。

首先,与教师自身相比,推门而入的校长是更为理想的研究者。因为对于自身与他人教学实践的反思,后者更容易做到。教师们长期处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很多教学事件(无论大小)已经“司空见惯”而无法对之产生“研究的兴趣与敏感”;且“反思与监督自我”这种精神活动,所需要的认知与精神自觉的水平,本身也较难达到。而校长是作为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角色进入课堂的,校长了解课堂但又与之保持了相当的距离,留下了对问题敏感的有效空间。听课与研究过程本身,也是校长自我提升与发展的过程。

其次,课堂教学是发现问题的源泉。常态课最能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水平,并且对学生的影响也最为广泛与直接。“基于校本实践”的研究,其问题的来源一定是基于日常教学的,即学校中课题研究的定位,就是解决自己学校中教师日常教学的典型问题,这正是校本研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校长带着研究的眼睛推开门,可以发现对教师发展真正有意义的问题(即论题),而不是凭空拍脑袋地确立本校的研究课题,开展形式化、无意义、走过场的研究;更不是效仿他校的论题,即使“扎实开展”,也缺乏创新,从而无法走出本校的特色。

再次,作为研究者的校长,对于其课题研究成果的检验,也只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的成果是否有效,是否可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最有发言权。“基于实践”的研究,要求所获得的任何理论或实践的成果,都需要经历实践的考验。“亲历现场”与“聆听汇报”,显然前者是课题研究更加需要的做法。同时,“研究――检验――再研究……”这种伴随着反思的研究过程,也符合研究的规律。

因此,校长的推门听课,可以更有效地推进本校的课题研究。校长在常态的课堂中,以相对适宜的身份,带着研究的眼睛去发现、解决、验证问题,在做好这种“基于实践的研究”的同时,发展了自己、教师。也就发展了学校,最终发展了学生。

2 支起学校制度建设的半边天

行政与教学是学校制度建设需要兼顾的两个主要方面。校长作为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决策者,如果游离于教师群体之外,其制定的种种制度往往会引起教师各种程度的不满。因此,校长推开门时所研究与关注的,还有校园的制度建设,这其中有一些是“在门外”无法发现的。

如,在长期的推门听课中,我发现原本学校中对于教师的评价制度,尤其是对于教师的听课评课方面,有诸多不足。

首先,虽然在评价的主体上常常能做到集体评价,但在评价的范围上有时把握得并不够准确。推门听课需要对上课教师的优缺点客观全面地加以评价,不夸大优点,也不故意找茬,找出缺点是为了改正,而不是加以终结性的评判。如果这个出发点端正了,也许就会有更多的教师不那么害怕有人推门了。

第二,评课的时间需要暂缓。“即时”的评价虽然“印象深刻”,却往往无法触及问题的深层,思维的深度需要一定的反思时间,无论对于授课者还是听课者,都需要一个间隙来整理思绪,才能评价得更加深入与系统。

第三,这种评价需要一定的延续性。推门听课中对于某位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问题,不是仅仅提出就算了,而要有延续性的关注,以保证这种评价制度切实、有效,真正起到带动、推动教师发展的作用。

关注了这几方面后,我发现,我校的教师不仅不再“畏惧”校长推门听课,还很欢迎校长及其他老师随时的“推门”,因为这是对他们成长的一种关爱,而这种关爱一旦从制度上确立之后,便会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的和谐氛围,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3 支起教师的专业成长

无论是课题研究的深入,还是评价制度的完善,都是为了孩子、教师与学校的成长与发展,这其中教师的成长是关键。基于研究目的的校长推门,对于和谐校园中教师的成长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校长推门听课,可以发现具有共性与代表性的问题。在集体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推动教师整体(不仅仅是个人)的发展。如校长在听课中发现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某一方面(而不是某一细节)的问题,可以继续了解同年级组其他老师的情况,从而判断问题的共性与个性,如是个性问题则单独指导,单独解决;如是共性问题。就可把此问题作为一个选题交给分管教学的领导及年级组共同探讨、解决,指导老师在实践中修正自己的教学。校长在后一阶段的推门听课中便注重检查问题解决的效果。如果一学期能通过推门听课在一个年级发现、提出并解决一至两个普遍性问题,那么推门听课就起到了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作用。

其次,可以在帮助校长认识教师以及教师认识自身的前提下,找到每个教师合适的定位。几乎所有具有上进心的教师,都希望沿着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道路发展,但显然这并不现实,它虽然成就了一批名师,但也浪费了那些不适宜循导此路的普通教师的大量时间。在校长的推门听课与教师整体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每个教师也可以找到自己适宜的定位,避免了因盲目追寻而错过许多其他发展道路上美丽的风景。

第三,推门听课有助于研究型、反思型教师队伍的形成。评不上特级并不意味着自暴自弃,而是不好高骛远,着眼于自身的“发展区”,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持续发展自身的反思能力,这也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原动力。

三、归宿:生态式的和谐发展

学校整体的和谐发展是校长推门听课的最终归宿,具体来说它包含了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它着眼于教师个体的和谐发展。这种和谐主要是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和谐发展,它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

第7篇: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范文

杜廷云老师的这节课与我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她在课堂上的微笑和对学生的真诚话语,让欢声笑语洒满整个课堂。在她的看似“慢、低、软”的英语课堂中,你能透过学生欣喜的目光看到他们成长的脚印。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在杜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有引导学生“学会”的过程而且还有指导学生“会学”的策略。这节课杜廷云老师以故事情节贯穿,不断创设语言情境,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同时又以任务为纽带推动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一、聚焦学习过程

这节课呈现了学生比较完整的学习过程:上课伊始,杜老师利用歌曲呈现nose,mouth,hair,eye等单词,不仅能唤醒学生的旧知,而且有利于学生关注即将学习的内容;Free talk环节,杜老师采用谈论班级学生长相的形式,逐步呈现了句子:Her eyes are big. His nose is small....使学生对语言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接下来Story time的学习使学生在相对真实完整的语境下从体验语言开始,到加深印象,再到最终透彻理解,为下一步的语言输出奠定基础;在语言实践环节,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有效地完成任务,杜老师搭建了支架:根据所听到的描述选择图片中的娃娃,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同伴合作,用课堂上学习的目标语描述自己带的玩偶。

二、创设语言情境

情境创设是本课的一大特点,单词big small,long,short,king等的学习是伴随着故事的学习而展开的,避免了学生孤立地理解单词含义,为学生提供了有意义的语言理解和输入,也为下一步语言的实践提供可能。在进入语言实践环节时,杜老师再使用A guessing game,Show time等形式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生活的语用情境,让学生在反复使用“His hair is short. His mouth is big. His ears are small.”等目标语的同时,达到语言技能的形成。

三、采用任务引导

无论是2001年版的《英语课程标准》,还是2011年修订的版本,都倡导“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基于任务或是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程晓堂,2005)本课的另一大特点是任务贯穿教学的始终,杜老师根据教学目标把课堂教学分成了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任务,从 Change the word and sing 到Watch and say,再到 Listen and tick和Listen and repeat,以及最后的 Let’s act和Show time,学生在履行一系列学习任务的进程中逐渐完成了对语言的感知、运用和实践,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发挥评价功能

第8篇: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范文

一、虚心――融入集体的敲门砖

当初,得到上任通知时,我知道,这是领导给我的一份信任,让一个年轻人来挑起一所学校的教学大梁,同样是对我的一种考验,没经验,资历浅,这样的我能当一名校长吗?老师们能够接受我吗?为了尽快融入这个集体,我选择了虚心这块敲门砖。因为作为一个年轻人,不管走到哪里,虚心是总没错的。事实证明,我的谦虚赢得了老师们的信任:当我在老师们的业务笔记上留下心中感言时,50多岁的岳老师和我一起津津有味地谈论起文字中的内容;当我深入办公室,和语文教研组长赵书梅老师一起商讨教研活动时,许多老师都积极参与了进来;当我找到赵瑞老师,请他为我们的教研展板提意见时,几番拒绝的他终于为我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当我走进年轻的教师群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商量,一起分享,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刻。我没有任何架子,因为我知道,职务的给予是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信任,而我的本质永远是一名老师,在广阔的学问天地中,在宽广的人群胸怀里,我太渺小了,唯有虚心,方能不断进步!

二、实心――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教育同行都知道,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刚来到白小,作为教学副校长,摆在我眼前的最大难题就是成绩神龙摆尾,这种现象不是某一个人的过错,也不是某一个人能够立马改变的,但是,和周校长提出的在做中成长的不闲理念一样,我知道,实实在在地去做,不一定会有太大改变,但什么也不做,是一定没有改变的!我们愿意为学校的改变,务实地去做一些事情:我们首先从占据学校主导地位的老师开始改变,根据学校年轻人多、成长比较缓慢的现状,教导处与支部联手为年轻老师聘请双师,通过校内校外的师傅引领,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然后,依据教研室的活动方向,我们坚持开展课堂诊断活动,每周教研从不间断,土专家型的研究一步步为老师们的课堂诊断开方,并坚持让老师们写教学反思,从中有所收获;在学生层面上,我们坚持天天有早读,周周有竞赛,月月有抽测,及时检查,及时反馈,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积极的氛围。年轻的老师开玩笑对我说:一看你脑袋动,就知道你在想办法折磨我们。但是我分明感受到:这种所谓的折磨正是老师们精神愉悦的体验,内在需求的动力,也是实心求发展的具体表现。

三、热心――带动集体的凝聚力

说实话,在学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我一丝不苟地履行着教学副校长的职责,但更多的时候,老师们愿意把我当作朋友,因为我从来都是用一颗热忱的心去对待别人,这也是我的处世之道:开学初,孙主任忙于绩效工资的测算,我便利用自己的特长,带动几位年轻的老师编排节目,我们的苦功夫得到了回报,教师节上,白小的节目得到了好评;科技实践活动,政教主任朱慧竹老师请我全程帮助她,我爽快地答应了她,从选题到外出,从设计展板到撰写材料,我都是尽心尽力地去做好这件事,最后,我们的科技实践活动获得了宜昌市一等奖的好成绩;年轻的谭玲老师要上诊断课,她要我和她一起修改教案,我们在网上为了某一个细节而反复讨论,不觉时间已至12点,虽然时间流逝,但我的心感觉到充实;对于学校反思的检查,我更是把自己的想法写在老师们的反思上,如同和一位好友面对面的交流,这一切,让我觉得,我能被这个团队需要、认可,是快乐的,是幸福的。

回首走过来的一学期,忙碌是我最熟悉的一个词语,我在忙碌中得到锻炼并不断成长,如今,看到学校的教学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德育活动逐步开展,看到老师们对我提出的殷切希望和真诚的意见时,不禁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一个管理人员,我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我想,以下几个方面是我还缺乏的:

一、信心――开拓局面的大斧

对于年轻的校长来讲,自省是很有必要的,但有时我把握不住自省的度,以致于丧失自信心,妨碍创造力的发挥,在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对于来自各方面的议论,我比较敏感,有时还会产生挫败感,唯恐自己的工作令别人不满意,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负担,这样常让自己缺乏创造性的工作举措。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还要调整心态,朝积极的方向改变。也幸好我的周围有在茫然时为我指明方向的周校长,在沮丧时为我鼓劲的刘校长,还有在我做事不太好时给予我包容之心的老师们,这些都是我增强信心的动力。

二、留心――反思自我的明镜

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觉得自己还缺乏处处留心的习惯。因为自己阅历浅,经验不足,很多东西还只停留在理论上。而经验对于领导者来讲,又是书本上学不到,别人教不会的学问,经验越丰富,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办法就越多。我感觉自己没有一个谋划全局的理念,很多事情只停留在具体事上苦做,却很少抬头看天,向周围学习。殊不知,生活中,处处皆学问,身边人,个个是老师。留心别人的长处,才能在取长补短中增强自己的经验。

三、耐心――提高修养的武器

第9篇: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教育故事;故事教育;青年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2―0033―02

每个人都是在聆听故事中懂事和成长,在创造故事中成熟和发展的。故事教育伴随我们一生。教师的教育人生都是由一个又一个教育故事构成的。学校是教育故事的巨大聚集区,拥有无穷的教育故事资源。教师通过整理反思,每个故事都是一个精神样本,都将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教育故事(德育、师德、教学故事)。这些真实、鲜活和有意义的日常教育经验故事就是教师研究的对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叙事学理论对中国社会学科的研究产生了重要作用。随之也影响到了教育领域的研究。目前,叙事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中一种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法。叙事教育,一方面包含了叙事者对教育故事的反思和探究;另一方面也包含了教师对他人教育故事的学习和思考。教师对他人或自身教育故事的叙事研究与反思,从中获得经验意义的实践活动就是故事教育。

故事教育可以存在于普通教师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通过叙事促使教师对教育意义的理解,从而使教育人生更加灿烂。因此,故事教育可以成为普通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故事教育对青年教师尤为重要。它能尽快让青年教师成为一名自主反思式实践的教育者,从入职新手逐渐转变为教育骨干、专家型能手。进行持续性地、自主地故事教育是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教育故事为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提供滋养的土壤。故事教育是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是青年教师成长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故事教育的教育意义

(一)故事教育,有助于青年教师构筑教育梦(教师职业理想)

案例一:何老师刚做班主任时,班级里来了一位内秀的留级女生雪花。她开始沉默寡言,甚至有点自甘落后。后来何老师发现她喜欢写作,所以鼓励她往儿童文学方向发展。没想到,雪花真在学校里就表现出了儿童文学上的特长。而今的雪花,已然成为了苏州儿童文学界的第“七”朵金花。毕业后的某天,她特地来到学校,把有自己的作品送给了何老师。捧着书本,何老师激动得无以言表!

帮助、引导、鼓励,改变了一位学生的人生。教育竟如此神奇,教师职业竟如此重要。这些感悟对何老师影响很大。如今何老师已经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获得了多种荣誉。何老师通过对这个故事的探究、反思和感悟,发现了自身职业发展的动力,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向往与追求。

青年教师通过教育叙事能总结职业初期的重大转变,发现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成长,体验教师这个角色带来的幸福。这些故事是青年教师探索和表现教育生活的方式,也深深影响着青年教师对未来的表现。也就是说,青年教师通过对职业生涯中一个个真实故事的持续性反思得到的经验意义对他们的职业向往和追求都有重大影响。

当然,对于入职初期的青年教师来说,职业情感的培养、职业向往的坚守、职业愿景的呈现,更多的还需要教育名家成名故事的引领。学校应该让这些名人故事释放出更多的正能量,让青年教师通过学习,由外入内地促进自身的成长。

(二)故事教育有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案例二:顾老师发现现在90后的学生对儿童歌曲不感兴趣,都喜欢流行歌曲,捧之为“中国好声音”。在进行儿童歌曲教学时,由于学生没有儿童情节,教学效果很糟糕。于是,顾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观摩音乐教育活动,并专题立项进行课题研究。三年后,顾老师发表了多篇文章,课题也获得了省级一等奖,评上了副教授职称。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课堂和幼儿园不断的穿梭中,这些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喜欢上了儿歌,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创编。

顾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天天都会遇到教学问题。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放在什么范围内能解决?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就是一个美丽的教育故事。如果把问题当课题来研究,把问题放到职业实践中去追问、思考和探究,那么你的教学能力会不断进步,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在初期,老教师的叙事和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都能尽快引导青年教师进入教师角色,促使新手转变为能手。

(三)故事教育有助于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

案例三:潘老师班的小T同学在一门学科考试中作了弊。潘老师马上把小T叫到办公室并狠狠地痛骂了一顿,并责令他立马叫家长到学校来。当天晚上值班老师发现小T不见了。潘老师马上回到学校开始寻找,后来发现小T在小街上行走发呆。他觉得自己犯错愧对于班主任、同学和班集体。事后,潘老师也觉得自己的态度有问题,教育方法太简单、太暴躁。

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有急于求成的心态。可现实往往令人失望和事与愿违。不折腾就不是教育了。班主任工作需要细心、耐心和爱心。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育家魏书生对待班上犯错的学生,往往要求其唱一首歌等类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优秀教师首先是爱生楷模,他们身上存在着很多爱的故事,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学习、思考。教师职业是一个不断塑造灵魂的旅途,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途。在这遥远的旅途中,青年教师不仅要拜名师为师、仰慕名师的大师风采,更要回首旅途中每一个深深的脚印,在感悟中提升。

二、故事教育的路径分析

大部分教师都有写过类似教学反思、教育笔记、教学案例的经验,也有聆听教育故事的经验!笼统地讲,这些都是故事教育。我们可以把这些故事教育的路径分为两种:行政路径和个体路径。

传统的故事教育方式主要依托行政路径组织开展的,如先进事迹报告会和教育故事演讲比赛、教育故事征文大赛。从参与者的角度来讲,这是一次和平时叙事研究不同的展现方式。行政路径组织的故事教育能让叙述者在公众的审视中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为公众树立榜样和楷模。从倾听者的角度来看,部分青年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来学习和反思,并付诸于行动。然而,这样的故事教育对倾听者青年教师来说毕竟不是自主的,而是外部驱动的。并且,当今最美教师优秀楷模有点类型化,甚至单一化。先进的背后大多伴随着巨大的牺牲,承载着对家庭深深的内疚,让人听后很不是滋味。因此,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延续性效果往往不是最理想的。从青年教师成长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来看,行政路径的故事教育虽然有意义,但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青年教师从自身日常教育经验和现象中进行自主地叙事反思、探究。这就是故事教育的个体路径。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身边的故事是最鲜活的、最有意义的和最感人的。这种自主反思和探索是一线教师最现实、最有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教师成长=反思+实践。这几乎是公认的教育公律。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对自己的经验自觉反思,并调整策略、完善目标、脚踏实地实践,才能越走越远。我们提倡对真实、有意义的教育故事“以逐个分析案例的方式,自发地进行推理和反思”[1]是最有效的途径。

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的新生力量。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就是关注学校的未来、教育的未来。希望青年教师不断叙述和反思真实的教育故事,从持续性的教育故事中形成反思的能力,探究教育的方方面面,感悟教育规律和真谛,转化为精彩的教育实践,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玛丽・伦克・贾隆格,琼・P伊森伯格. 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2]丁钢.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李晓博.有心流动的课堂:教师专业知识的叙事探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