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营企业地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农村家庭;影响
[作者]李星群,广西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F59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1)02-0190-006
我国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发展,出现了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外来投资型模式及社区主导型开发模式,前两者虽然促进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快速发展,但一定程度上导致本地经济控制权丧失,形成新型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以社区主导为特征的内生式开发模式能够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代表了正确的发展方向。随着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现阶段以家庭为主要经营单位的乡村微型旅游企业成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最主要形式,并从多方面对农村家庭产生影响。
一、研究背景
国外超过95%的乡村旅游企业是雇员数少于10人的微小型企业,且较早将其纳入小企业和企业家精神的研究范畴。我国的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在旅游者需求推动下建立,广泛分布于乡村旅游目的地,一般由企业主本人或与家人、亲戚共同投资经营,具有明显的家族性质,员工一般在5人以下,以家庭成员、亲戚为主,其经营管理多不规范,散、小、弱、差特征明显。国内对微型企业虽没有统一的界定,但2009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提出要“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进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修订工作,以便各项扶持措施能够更好的落实、提高政策的针对性,这将为指导和扶植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依据。重庆市人民政府率先于2010年6月提出了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将微型企业界定为“一种企业雇员人数少、产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产品服务种类单一、经营规模微小的企业组织,具有创业成本低、就业弹性空间大、成果见效快等特点”。
由于传统经济理论对企业规模经济的偏爱,国内外对乡村微型旅游企业的研究均比较少见。美国SBA在1984年一份报告中对微小企业强大的功效进行了积极的评价,1996年欧盟将微型企业从中小企业中独立出来,开始赋予正式的称谓。与此同时,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包括国家、地区和一些国际组织都相继重视对微型企业这种组织形态的研究。微小企业在乡村旅游领域的研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并成为研究热点。考虑到生活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长期以来处于社会底层和经济劣势中,提出发展旅游业是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方案,而其中最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就是微型企业;微型企业对于经营者、雇员乃至整个社区来说,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家庭企业发展通用模型为框架研究了从事旅游业的这类企业的特性,对家庭企业与微型企业、家庭企业与创业精神、家庭的角色与职责、家庭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等四个主题进行了探讨。意识到,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那些传统农业活动正在衰落的地区尤其如此;乡村旅游带动了家庭企业的兴起,同时也普遍存在一些阻碍企业乃至整个农村发展的因素;乡村旅游有可能帮助参加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家庭提高生活水平,而且在非物质方面也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微型企业的研究不乏探索者,他们不再满足于将微型企业笼统地包含在中小企业范畴中,而是试图就其特有的产权特征、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等进行描述和讨论。陈剑林等指出:“我国对中小企业研究由于缺乏对企业性质的真实把握,在企业划分标准上雇员人数标准的跨度太大”,进而提出:“在理论上,若我们再不顾微型企业异常活跃丰富的现实只专注中小企业或大企业的研究,这也许是我国企业研究理论的悲哀。”目前,分布于旅游行业的微型旅游企业研究也开始进入学者的视野。基于桂林阳朔西街的调查数据,保继刚、邱继勤发现,乡村旅游企业的存在直接促进或加速了当地社会文化的变迁。邱继勤还特别分析了阳朔西街的乡村旅游企业在当地的就业效应,认为小型旅游企业在促进旅游目的地居民就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与大型、中型旅游企业相比,在帮助当地居民、女性、就业困难人群就业以及对目的地居民培训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本人通过对广西乡村旅游地区乡村微型旅游企业的调查,揭示了其特征,指出其经营效应因家庭经济地位、生意经验、旅游相关工作经历、外出经历、管理工作经历、企业初始投资规模、当地乡村旅游业成熟度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国内外的研究均从不同侧面显示出乡村微型旅游企业与农村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考虑到我国乡村旅游微型企业广泛分布于民族地区进行了乡村旅游开发地区,研究其对农村家庭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对农村家庭的影响层面
广西的乡村旅游起步早,发展速度快,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早至上世纪90年代初,以阳朔为标志的广西乡村旅游就已享誉海内外,目前形成环南宁市、大桂林、北部湾滨海、盘阳河、环柳州市、右江河谷、中越边关和西江经济带等乡村旅游集群,并有大量的微型旅游企业分布。为了系统研究民族地区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对农村家庭的影响,选取广西主要城市近郊:即南宁市近郊、桂林市近郊、北海市近郊,以及主要县(区):即武鸣、龙胜、资源、阳朔、临桂、灵川、乐业、田东、田阳、靖西、东兴、环江等地的乡村微型旅游企业的业主进行调查,收集其就企业对家庭影响的16个指标看法,其中以1-5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完全同意。共收集有效问卷233份,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分析。
因子分析能够很好地对影响家庭的指标进行分析归类。首先对影响家庭的16个题项进行巴特利球度检验,Bartlett值为120,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01,进行KMO检验,KMO值为0.715,说明数据阵是相关阵而不是单位阵,适合作因子分析。然后以16个影响家庭的指标为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特征值超过1的因子,得到因子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得出问卷中“接待、服务顾客对个人与家庭生活干扰大”这一项不适合单独作为一个影响层面。删除这一项后重新进行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出第二次因子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见表1)。根据累积解释变异值,这四类影响层面涵盖了58.55%的信息,由此可认定这四类影响层面能够解释大部分变量信息,且各变量负荷绝对值系数比较高,说明各因子中的原始变量有较显著的相关性。根据各原始因子所包含的信息可以看出,四类因子分别对应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对家庭成员关系
影响、对家庭经济影响、对后代影响、对家庭和个人兴趣影响。
三、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对农村家庭的影响分析
开发乡村旅游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商机,以家庭为单位,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的行业产生,形成了“以住宿、餐饮为主,以旅游交通、旅游购物为辅”的各种乡村微型旅游企业。根据上述因子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实地访谈,目前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对农村家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企业对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
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对农村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企业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家人有更多地时间相处、沟通,进而促进家庭和睦;家人共同分享决策权和分担工作,家庭成员关系平等,其中女性家庭地位明显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其出路不外乎外出打工或留守,在乡村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外出务工积累了一定资金和经验的村民返乡创业,在其示范带动下更多的村民加入到创业行业。对于创办乡村微型旅游企业的家庭来讲,家庭成员共同生活,以接待旅游者、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基本免除了家人到外地打工引发的夫妻分离、孩子教育、农业生产后续无力等问题。调查显示:73.8%受访者认为微型企业解决了家人的就业问题,67.3%认为家人能有更多的时间相处,指标“促进家庭和睦”平均值达4.18,得到了76.8%的受访者认可。一般来讲,微型旅游企业以夫妻店居多,其创立倾家庭,甚至家族所有积蓄,女方娘家人的支持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加上女性具备旅游服务行业的工作优势,分别有70.8%、73.0%的受访者与爱人或家人共同分享决策权,平等分担工作,女性地位得到明显提高。
2,企业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企业对家庭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旅游经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乡村旅游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当地村民增收。在开发乡村旅游前,乡村地区家庭以农业收入和打工收入为主。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村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调查,乡村微型旅游企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小于20%占6.6%,比重20%-40%占18.3%,比重40%-60%占19.2%,比重60%-80%占18.8%,比重大于80%占37.1%。在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创办时间和经营时间普遍不长的情况下,已有超过50%企业所在家庭旅游经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于60%。目前乡村微型旅游企业业主普遍认可企业对家庭经济的贡献,但由于创办这类企业跟风现象比较明显,近年来企业的数量激增,而提供的业务差异性很小,经营竞争激烈,业主认为企业运营满意度和竞争满意度明显偏低,绝大多数的企业目前的经营效益并没有达到业主的预期目标,其中“与未创办企业前的家庭收入相比,对目前家庭收入满意”、“与以前相比,对目前企业运营满意”、“与竞争对手相比,对目前收入的满意”、“目前的经营效益达到了预期目标”持正面看法的受访者比例分别是62.8%、39.2%、37.2%、29.0%。
3、企业对家庭后代的影响
绝大部分乡村微型旅游企业的经营场所亦是家庭生活场所,经营活动必然会影响到家庭生活,会影响到业主对待后代的看法。调查显示,认为接待、服务顾客对个人与家庭生活干扰大的业主仅占33.7%,绝大部分乡村旅游开发地的村民对旅游业持欢迎态度。乡村旅游者在旅游时总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乡村的异域风情,在村民家消费时乐意与主人交流,绝大多数企业的从业人员也比较健谈,这种双向交流很好地满足了旅游者消费需求,从业人员也以旅游者为窗口增进对外界的了解,在思想、行为上都会有所触动。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家业的最终处理方式是遗传给后代,这种风气在农村尤其盛行。调查中发现,认为今后会让子女继承旅游企业的业主仅为46.0%,而愿意让子女参与经营、锻炼其工作或创业能力的仅占52.80%,大部分业主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走出乡村到外面闯世界,而不是守着家业过平淡的日子。
4、企业对家庭和个人兴趣的影响
为创办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很多家庭将家中能用上的财产都利用上,企业成了一项集家庭房产、金钱为一体的重大投资。调查发现,业主在创业之初的创业影响因素以“为了赚更多的钱”为第一重要影响因素,而在经营中“挣足够的钱满足家庭的经济需要”的平均值高达4.15,说明经济利益的驱使一直是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的经营活动明显不同于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工作对象、工作时间不确定性以及旅游需求的多样性,旅游从业人员的时间安排常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从业人员个人或家庭的兴趣爱好与企业经营的矛盾。对“企业经营比个人和家庭的兴趣重要”持正面看法和负面看法的受访者比例基本相当,因此总的来讲,受访者将企业经营与兴趣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四、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对家庭影响的差异分析
就受访者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地位、阅历共6项指标对前述15项影响家庭的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一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对家庭影响程度因受访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地位、阅历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性别、婚姻状况不同的受访者认为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对所在家庭影响差异不大。
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对家庭影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从学历角度看,初中文化程度业主所占比例高,其比其它学历层次的业主认可企业的存在能够保证家庭成员有较多的时间相处。学历为初中的受访者与文化层次高的受访者相比,前者更赞同让子女继承家业。二、家庭经济地位较高的受访者其收入满意度、运营满意度、竞争满意度均高于相对经济地位较低的业主。三、具有丰富的阅历能够使受访者在竞争中获取相对竞争优势,因而阅历丰富者其企业的竞争满意度高。四、年龄在35-44岁的受访者与其它年龄段的受访者相比,后者更希望通过企业的运营提升家庭的社会地位。另外,18-34岁受访者与45岁以上的受访者相比,当企业经营与个人和家庭的兴趣产生矛盾时,前者更注重个人和家庭的兴趣,而后者更注重企业的经营活动。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服务中介;融资;技术创新;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017-02
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上思想观念落后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我们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认识上有了一定提高,但与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民营企业的经济待遇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地位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价格、税费、融资、土地批租、原材料供应、工商管理、市场准入和资产重组等方面,还有各种各样并非公平的限制。由于对民营经济看法偏颇,也造成民营企业在许多经济交往关系中陷入尴尬的境况,各级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没法完全落实到位。目前,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三多三少”问题比较普遍。即低水平重复建设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的项目少;粗、初加工项目多,精、深加工项目少;污染环境的项目多,绿色环保的项目少。一些民营企业不是根据对资源的配置能力来确定企业规模,而是一哄而上,使得有限的资金不能合理地投入,再加之多元化经营的风险,给民营企业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二)缺乏民营企业服务中介体系
民营企业服务中介,是一种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组织。该组织可以与国家制度层面保持紧密的联系,可以在筹措资金、职业培训、财务管理、工会组织、法律、环保、产品出口、外事接待等各个领域为会员企业提供多样性的服务。目前,我国各种商会、协会、联合会、行业公会以及技术服务、认证认可、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经济鉴证等中介组织为数不少,但相对于经济活动的广泛性和企业所需服务的多样性来说,仍然远远不够,特别是有些商会、协会等组织是由政府组建或政府机构转化、派生出来的,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有些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经济鉴证等组织则利用政府部门对公共服务的授权形成对商业服务的垄断而谋取高额利润,由此导致社会化服务的支持系统难以形成和完善。
(三)融资困难
民营经济筹资难是当前的普遍现象,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民营经济筹资难的原因有:在间接融资方面,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金融部门对国有经济的融资倾斜大,政策上使民营经济在信贷市场上所占份额较小。对民营企业,由于货款的风险由银行自身承担,不像对国有企业贷款产生的不良贷款风险由国家承担,因而银行大多愿意把贷款投向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贷款较少。在直接融资方面,民营企业所占份额更小。我国一直把证券市场定位为国有企业服务,这使一直受政策限制和资金困扰的民营企业难以上市融资。民营企业不易直接融资也有自身的原因,如财务制度不健全、规模小、承担不起融资费用等。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不发达,如缺少专门的租赁公司,使民营企业不能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昂贵设备的使用权。加上国家对基层金融机构的整顿,关闭了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民间金融机构,使民营企业过去的一些信贷链条中断,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五)技术缺乏创新
目前,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技术含量低的第一、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的建筑业、简单加工业采掘业等领域。至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石油化工、电子电气、机械制造等领域分布较少,这一点在民营经济表现得尤其突出,主要因为整个西部的产业结构还是农业型和重化型的,第一产业的技术含量本来就低,重型化的第二产业的技术又不能有效转移,尤其是向民营企业转移,这使民营经济在竞争中的地位相当不利。技术含量低、信息不灵使各地重复生产,重复建设严重,容易出现过度竞争,企业投资的边际效益率下降,进一步使企业不能有效进行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不能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改造,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五)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组织管理
一方面,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粗放式经营、家族式管理模式,不能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去管理企业,缺少实用型企业管理人才。引进和使用人才的机制也不健全,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另一方面,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管理层次不清。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来源多为个人或几个人合伙出资,使得企业内部在决定发展、分配、用人、责权利分配等问题时极易发生矛盾和冲突,严重时会导致企业解体。此外,计划性不强,生产、质量、财务等各种计划的落实、检查和调整不规范。由于民营企业权力的高度集中,导致企业的工作经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意性太强。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不是照搬国外的模式,就是继续沿用成功国企的文化观念,甚至翻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不加过滤直接移植到企业管理中来,是一种简单的模仿,企业文化的效用不能得到发挥。
二、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对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归纳为:一是有利于市场自由竞争和反垄断;二是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三是有利于社会就业;四是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和落后地区问题;五是有利于经济调整;六是有利于未来发展。发展民营企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我们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应当具有全面的、长远的、战略性的科学认识和评价,加强对民营企业问题的战略研究,研究家庭和家族企业等适合民营企业存在的形式,进一步揭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规律,增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科学性和自觉性,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体制环境和政策体系。
(二)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是市场经济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市场公平竞争机制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与完善,都需要培育和发展大量的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因此,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服务体系,首先,要逐步减少其“官办”和“垄断”色彩,分清政府职能与市场中介组织的角色定位,剥离公共服务与盈利。其次,大量引入民间资源,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方面满足民营企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织,在限制一些政府机构以行政权力寻租行为的同时,公平地向所有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无偿或低成本的必要基础服务,特别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民办公助形式,主动扶持民间中介机构的发展,发挥其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功能,从而逐步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也要加强立法,有效约束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的行为,促进社会中介组织自律管理,创建社会信用体系,维护市场秩序。
(三)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在加强金融监管和财政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国家可以有效发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从民营企业的特点出发,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切实发挥银行内设民营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重。在按照金融市场发展要求进行改组现有商业银行体系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可以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入股,增强资本实力。政策性银行也可依托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并改进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扩大贷款质押范围,增强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灵活性。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应当帮助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和进行项目融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吸引国际金融组织投资,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四)促进技术创新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加快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息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推进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调整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扶持民间资本创办科技型民营企业和科研开发机构。同时,对有助于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成熟技术和新兴支柱产业发展的先导技术,通过政府采购后无偿提供给民营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发挥财税政策的调节作用,大力培育技术市场,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中小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鼓励国有科研机构向民营企业开放试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并鼓励创办各种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科技中介组织,引导他们为民营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推广等专业化服务,形成完整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
(五)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管理
1.重视战略管理。树立战略思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和核心,任何企业的战略都必须放眼全球。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在形成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使自己永远走在前列。
2.调整组织结构,加快制度创新。一是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增加管理幅度,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建立一种紧缩的横向组织,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以提高管理效率;二是通过建立临时性组织来摆脱原有组织形式束缚,实现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实现柔性化管理;三是通过通讯网络技术,把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人才等联系在一起,组成动态的内部资源利用综合体,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并利用一定的外部资源实现企业目标。
3.规范和完善计划管理体系,使企业向“管理制度化,工作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操作程序化”迈进。把统一管理与分层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组织责权利的分配。
4.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也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目的是通过企业文化这一新型的管理方式能够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变化的环境相适应,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福婷.中国民营企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950:46-49.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原因;防范
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从宏观环境来看
1、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尽管1999年和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以国家最高法律的形式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作用。但是由于尚未颁布《私营企业法》,民营企业合法财产和其他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公有制产权和非公有制产权的实际地位不完全相等,保护个人财产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非公有制企业财产权的保护水平比较低,市场主体法律框架基本形成以后,缺乏完善的民法规则支持,特别是缺乏对物权、债权的完整规定。
2、不公平的国民待遇。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长久以来国人看重企业“出身”的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喜欢把企业分等级来对待,在政治和理论上解决了民营经济的地位问题,但由于政策和观念上的惯性,至今还有不少人歧视民营经济,这就使得民营企业在很多方面享受不到本应享受的“国民待遇”,甚至在很多方面还不如外资企业。
3、金融市场不完善。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金融机构贷款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仍处于转轨过程中,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地方金融体系尚不完备,民营企业的融资投资环境不佳,融资渠道、融资规模和投资领域都受到限制。
4、信用环境比较差。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信用缺失最为严重,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很多民营企业随意编造经营业绩,制造良好的企业数据,上市圈钱、欺骗民众、失信赖账、逃避悬空银行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以短期信用套取银行巨额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故意违约、不交货、不付款、三角债层出不穷,这些又进一步恶化了信用环境。
(二)从民营企业自身来看
1、筹资风险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筹资风险是指由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由于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其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筹资决策除规划资金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并提出回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一些企业在进行生产时候没有足够的认识到筹资风险的危害。
2、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管理机制,我国民营企业财务制度普遍不健全,报表不统一,有的民营企业甚至不编制财务报表,财务上存在严重不实问题,对外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隐瞒企业的财务状况,财会人员的职责不分明,经常听命于经理、老板的个人意志做账。账簿的设置、记账、核算、调账、销账等会计行为随意性较大,会计信息失真等等,这些状况加剧了信用环境的恶化,破坏了市场经济运行基础,动摇了投资人的信心,也使得银行不敢贷款给民营企业,这些都直接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融资和贷款。
3、人才机制不灵活,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他们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缺乏人才关怀,企业员工没有归宿感,缺乏安全感、进取心和献身精神。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及其人格尊严,更没有考虑过这些优秀人才的职业生涯问题。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根深蒂固,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还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混乱、信息披露不规范、会计工作不完善等现象。由于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观念严重,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只有“自己人”做才可靠,而这些“自己人”的财务知识欠缺,对财务风险的客观认识意识不强,这也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大原因。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宏观方面来说
1、法律上,要积极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保护。不仅要从法律上为民营企业提供合法的地位,建立公平的财产保护制度,还要完善司法环境,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侵犯民营企业财产的行为,逐步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使民营企业真正享受国民待遇,排除市场准入歧视,进一步放开产业限制率;改革企业注册方式,简化前置审批和登记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坚决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凡必不可少的收费项目都要制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同时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对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引导和约束,使其有序化、法制化,达到让民营企业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2、政策上,国家应平衡政策差距,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首先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凡是外资企业可以进入的行业,民营企业也可以进入;其次要变革财税政策,规范各种费用的收取,民营企业筹资比较困难,因此,必须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杜绝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负。
3、完善金融市场,改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首先商业银行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从受歧视到得到重视,都充分证明了民营企业是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市场经济组成部分。商业银行想在市场经济中抢占先机,必须扩大客户群,有针对性地与民营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其次商业银行要切实做到对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实体平等对待,在统一的市场环境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平等竞争,消除对民营企业的偏见和歧视,为民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最后要建立地方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4、改善信用环境。国家有关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建立信用体系,完善信用制度,建立企业信用保管档案,提高失信成本,使守信者受益无穷,失信者无利可图,甚至付出惨重代价。加强民营企业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同时政府要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建设,发挥其在信用管理方面的宏观指导、调控、监督的作用和职能,从严执法,加大打击力度,将各种失信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失信违法者没有藏身之地,创建一个讲信用的大环境。同时也要加快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减少或消除企业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提高交易主体的信用程度。
(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
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理性融资,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许多民营企业忽视长远安排,没有清晰的发展规划,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会计利润(即绝对数额)的多少判断经营业绩,风险意识薄弱,未能将长短期目标的有机衔接;由亲属担任的会计和管理人员平时只是进行经营活动事后的会计核算即簿记工作,疏于会计资料分析及其运用,主动的事前资金管理少,缺乏预算管理,资金调控余地小,风险防范意识差,不注意企业融资与再融资能力的培育与维益资金成本低,考虑不同来源资金所占比重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低,则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盈利空间。民营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以合理方式、适度数额筹措资金满足相应需求、并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是规避融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的基本原则。
2、及时认识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通过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持续的专业培训,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能有效运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从而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内部稽核制度。民营企业要依法建立账目,并严格地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设账外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严格执行国家财务管理制度,按时如数偿还银行贷款,在金融机构保持联合好的信用;加强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按时如数支付客户货款,提高在客户中的信用。民营企业也要依法纳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更要进行税务筹划。
4、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班子,切实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要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共同为企业财务管理做出贡献。
5、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改善财务用人机制,财会人员的任用应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民营企业的老板要将财务职位放开,敢于引进专业人员,广纳贤才。同时应有目的地组织财务会计人员学习社会道德知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其正确认识会计这一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纠正其“国企财务须对政府和社会负责私企财务只需对老板负责”的错误思想。此外,还要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知国际会计准则及各国相关政策法规,还要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其机制的灵活性,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鼓励财务人员自己参加继续教育。另外,需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激励与考核。
6、加强日常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合理匹配。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得到有效配合,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最后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做到合理组合。加强财产控制,民营企业向来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而忽视实物资产的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
参考文献:
1、鲁爱雪等.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构建[J].现代管理科学,2003(9).
2、谢艳云.财务预警系统初探[J].黑龙江财会,2003(4).
一、我国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缺失的基本原因分析
知识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智力劳动成果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总称,是智力创造者依法应当享有的各种经济、民事权益。在我国,有关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缺失,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从民营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看,我国现存的一些政策措施不利于其知识产权的保护。由于受到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发展的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处于劣势和经济补充地位。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被作为私有企业的事情,没有纳入国家和民族知识产权保护的视野,进行相应的立法和保护,缺乏国家对这些民营企业知识创新的保护,更谈不到对知识创新、智力创新的支持。体现在国家一些关于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一些知识、技术创造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得民营企业处于一个容易造成知识产权流失的环境中。同时,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专利申请程序复杂、费用较多,维持费用和管理费用过高的现象,也影响着企业寻求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使得当前民营企业存在重技术轻专利,重成果轻申请的普遍现象。二是从民营企业自身管理来看,在知识创新方面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我国民营企业是民间勇于创新的创业者兴办的企业,他们在现代管理意识、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方面都处于活跃地位。然而,我国民营企业缺乏对世界经济形势核心竞争能力的分析,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淡薄,使得知识产权载体的人才流失严重,专利权力申请被侵,技术创新被盗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日趋竞争激烈的世界市场环境中越来越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积极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构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框架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民营企业必须站在战略选择的高度,积极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基本框架,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与管理。
(一)民营企业应积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
民营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专利保护、商标保护和商业技术秘密保护。应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法律人员,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机构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规划的设计及实施。这既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又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市场形势、市场发展格局及动态,按照科学的方案实施。同时要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在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实施中积极同企业的经营战略、发展战略密切结合,努力增强知识产权管理的全面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充分利用国家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政策
我国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缺乏寻求与利用国内外现有法律的意识。目前,我国在《民法通则》、《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方面,就知识产权方面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规定,尽管有些地方很不健全,但与民营企业的利用相比,这些法律法规发挥的作用还很不够。从国际法律环境看,由于世贸组织的加入,使得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具备了依据有关国际组织通行规则、法律进行自身产权保护的条件。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应当根据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扩大化、国际化、标准化的优势,提高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力度,尽快研究和制定国际大环境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熟悉国际通行规则,了解国外有关法律,尤其要根据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产权利用形势,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信息情报网络。
(三)积极营造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氛围
知识产权的保护固然应当重视企业自身管理、技术的制度保护,也包含国家对有关法律制度的健全。但是建立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也非常重要。要从保护民族知识产权的高度,加强行业间的合作,建立企业间的互信关系和知识产权的相互尊重关系,共同营造行业内知识产权保护氛围。这不但需要依靠企业联盟组织和行业组织发挥作用,作为国家也要制定相关的宏观性的专利战略规划,依法出台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从制度建设、对外关系中积极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条件,提供保护。
三、积极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选择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很多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异军突起,然而很多民营企业也遭受了知识产权被侵的重创,使得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国内贸易中,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应当尽快选择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形势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方式,促进民营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加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代表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也直接关系到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因此,要坚持民营企业的技术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使得自身技术水平处于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使得其他企业难以从模仿的角度进行盗用和侵权。另外,通过自主的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信誉,提高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注重合资合作形式下知识产权保护
合资、合作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然而,在与外商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过程中,如果不注重自身知识产权,尤其是不注重其核心利益―所有权的保护,就容易造成企业技术的流失,甚至造成自身原有商标权、信誉权的流失。因此,注重合资合作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选择也是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应当在充分利用对方资金技术中,打造企业产品自身品牌和美誉度,注重自身有关所有权的归属权限范围。
(三)加强国际贸易往来中知识产权保护
(一)民营经济为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机制提供了佐证。新机制的建立,不是关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而是在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我们可以回想,原来的计划经济时代,坚决反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但现在,在全国、省、成都市都掀起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为什么?这是因为民营经济具有很多国营经济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为什么有些国营企业搞不好,改制成民营企业后就蒸蒸日上?这个问题值得大家认真研究,找出必然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积极探索和适应经济发展新机制。
(二)民营经济培育了新的市场经营观念。为什么江浙一带市场经济观念、市场经济文明程度比较高?这与他们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全民经商的意识密不可分。观念决定制度。如果我们把这个观念在全市很好地培育起来,那么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能上一个新台阶;反之,如果不经过市场经济的熏陶、摔打、锻炼,市场经济观念的培育就无从谈起。
(三)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已占全市的,税收占全市工商税收的,增幅达。不论从发展速度还是经济效益来看,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民营经济已成为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吸纳了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这个意义来讲,民营经济的社会价值远远大于经济价值。
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时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工作,全力提高民营经济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二、抓好扶优培强
我们要善于发现在某个领域、某个行业、某个产业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给予重点扶持,解决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目前,我市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美国经济界有这么一句话,小是美好的。这些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更新快,每年都有很多企业在消亡,但有更多的企业在产生,从而解决了美国大量的人就业,并由此涌现出了很多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而培育出了很多大企业。因此,我们绝不能因其小而不重视,关键是要看它有没有发展潜力,从而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企业给以重点扶持,做强做大。
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做好支持、扶持和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各专业协会和组织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好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作用,使专业协会、组织成为民营企业的代言人,维护好民营企业、企业法人的合法权益。
三、抓好换档升级
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规模都比较小,产品也比较初级。这不要紧,关键是要牢固树立换挡升级的意识,向科技型方面发展。一是要树立不断更新的观念,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二是要善于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加大联系和协作力度;三是要提倡拿来主义,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引进新技术,以此推动产品的换档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和抗风险能力。
四、抓好环境营造
(一)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从省到市都相应出台了许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我们工作的核心就是抓好落实,特别是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贯彻好、落实好相关政策。
(二)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一是要着力营造尊重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个体私营户的社会环境,大力宣传民营企业的好经验和好典型,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二是给予民营企业家、个体私营户适当、合理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三是切实保护好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个体私营户的合法权益。
(三)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按照陈书记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以薛书记为组长的软环境整治办公室,对全市投资软环境和服务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该项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抓出实效,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四)营造优质的融资环境。民营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规模时,需要新资金的不断注入。新资金可以从两个渠道加以解决,一是资金的原始积累,二是进行银行贷款。因此,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资金问题时,金融机构要及时掌握融资信息和了解企业发展状况,选好融资对象,给予大力支持,各相关部门要为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环境。
(五)营造规范的执法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到企业检查,更不能乱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研究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理论概述
(一)民营企业概念
民营企业主要是指以民间私人形式投资、经营且私人享受投资收益和承担经营风险的实体经济组织。根据民营企业概念界定,表明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商投资企业外,其他企业形式均满足民营企业范畴。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指在企业内部,按照独立、客观、公正原则,采取一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旨在对民营企业经营过程进行监督并提出管理建议和控制措施的活动。准确严谨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有效评估企业经营管理风险,达到实际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
同一般审计职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主要包括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一方面,民营企业通过实施内部审计,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表现在对经济活动的评价,通过审计对民营企业经营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内部审计重视程度及意识不足
民营企业最初大多从个体发展壮大,企业经营管理者也就是所有者,对企业经营收入、利润会时刻高度关注,但对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搭建,尤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普遍重视不够,认为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无关紧要。同时,部分民营企业虽然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且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但内部审计部门配置的人员主要是所有者的亲属,并不具备审计资格和能力,对企业经营管理未发挥审计的重要作用。审计意识的不足和重视程度偏低,使得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受到严重阻碍,极大的影响了民营企业长期经营发展。
(二)机构设置模糊且制度不健全
当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主要是参照国有企业,或者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至于是否适合本企业的发展没有做有效分析。定位不明晰、设置不规范的内部审计机构不但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有效工具,反而给企业经营管理造成困惑。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制定,主要借鉴1994年国家颁布的《审计法》和2003年对外公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实用性、针对性不足,未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审计监督作用。
(三)缺乏独立性导致监管力度不足
民营企业未建立有效的三权分立(所有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审计人员的配置一般都在经营管理者的领导下开展,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职能大大弱化,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客观、公正、公平的审计目的。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需要内审机构人员的勤奋、认真工作,更需要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彼此配合,由于民营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度不够,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内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很难充分发挥。(四)内部审计范围狭窄且业务不规范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仍停留在财务审计层面,重点检查和监督财经法规和本企业制度的执行,以纠错防弊为目的。审计对象主要是凭证、账簿、报表等,很少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内控流程、财务预算、经营效益分析等领域,缺少全局宏观思维。再加上缺少统一规范的内部审计业务准则和工作流程,导致内审工作质量不高,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帮助不大。目前,国外企业内部审计已经不再停留针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监督,其内部审计范围更加广泛化、具体化,且更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应基于事后审计,更多的向事前的指导、事中的监督改善、事后的评价提高领域延伸。
三、南翔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案例分析
(一)南翔集团简介安徽南翔集团是以商业地产开发、建筑规划设计、市场经营管理、物流、仓储、广告、信息服务等为基础产业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大型民营企业集团。集团成立30年来,一直秉承“徽商精神”,以“诚信守法,聚德经营”为经营理念。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1、内部审计工作定位
南翔集团自2011年11月开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创立,实现三权分立,即所有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完全独立,股东行使对企业的所有权,董事会根据股东会授权行使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权,监事会接受股东委托行使对董事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权。内部审计是监事会主要工作内容。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监事会,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薪资、福利待遇、工作地点、工作职责、工作业绩考评等由监事会统一安排,确保内部审计人、财、物完全独立于董事会,这样,内部审计机构才能真正接受股东委托,行使对董事会经营管理活动全方位的监督指导。
3、内部审计工作范围
经过多年的不断创新,南翔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事后审计仅仅是很少的工作内容,更多的是将内部审计工作延伸到企业经营决策前、决策方案执行中,具体包括各子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内审、子公司总经理经营目标考核审计及离任审计、专项经营政策执行审计、业务条线制度流程执行效果审计、全面预算制定审计及盈利预测方案审计等。
4、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
内部审计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为企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内审发现的问题除了依据制度对责任人予以必要的处罚外,更多的是在全集团范围内相互学习,对照自查,同时根据发现的问题完善相关的制度、流程、规则,只有科学有效的制度、流程、规则才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基石。
四、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相关对策
(一)提高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变得愈发激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实力,对企业长远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内审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和发展需求营造良好的内审环境,充分发挥内审的重要作用,把内审与民营企业稳健发展结合在一起,提升内审工作重要性。因此,民营企业从最高层开始,转换管理思维,重新审视内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增强内审的重要性认识。
(二)完善内部审计机构模式及独立性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不论是规模还是经济总量在国民经济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民营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三权分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之间相互制衡,共同构建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石。内部审计机构应在监事会的领导下,接受股权会委托,独立、客观、公正的对董事会经营管理行为实施有效监督和服务。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具有完整的独立性,并在企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内审工作地位,同时也能让内审发挥出其应有作用。
(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民营企业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随着外部竞争的变化不断创新,内部审计工作要想有效开展,必然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流程。内部审计制度流程制定应当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经营,并贯穿于企业整体经营管理全过程。了解并掌握企业具体生产经营流程,利用内部审计对各环节展开分析,将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化分配,确保企业资金实现利用率最大化,其次,内部审计制度流程应当以民营企业经营成果为根本,重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通过建立内部控制流程,确保企业其他各项业务制度、工作流程顺利开展,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民营企业的各项制度还不规范、不健全,对内部审计更是认识不足,只有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不断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密国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3(6)
[2]张方瑞.浅析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作业[J].会计之友,2010(10)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困境 解决方法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多元化的,在经济领域,民营企业带来的整体经济效益不可忽视。目前在融资问题上,我国的民营企业也面临着很大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了诸多问题。解决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将极大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对我国市场经济来说也有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体制,使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有一定保障。这一点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一、当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融资能力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民营企业的整体融资能力比较薄弱。因自身规模所限制,所以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自身价值较低。因此,在融资上很难得到银行的完全信赖,难以取得贷款。在民营企业的内部,体制也是限制因素之一。民营企业的体制并不健全,很多地方存在缺陷,从而在管理水平上存在较大的缺陷,使得生产力严重不足,效率低下,在市场竞争中没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民营企业的金融人才较为缺失。因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空间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也得不到相关专业型人才的重视,有些民营企业还存在较大的人员流动现象。总的来看,民营企业在财务上的运营管理并不明确,难以满足合适的融资条件。因此,整体的民营企业融资能力严重不足。
(二)融资渠道相较狭窄
当前的民营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融资渠道问题,这也是导致企业整体融资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通常来讲,渠道可具体划分为两类:债务性融资渠道和权益性融资渠道。债务性包括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其权益性融资渠道则来自社会各企业或个人的投资。民营企业的自身局限性较大,通过常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面临较大的难点,多数得不到普遍信任,也就是不被看好,因此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总的来说,民营企业在融资渠道商选择面极为狭窄,过程较为繁琐,得到的资金支持也不高。在这一点上急需解决。
(三)重视程度的不足
我国的相关部门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的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整体的民营企业融资情况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来源于社会各方面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的不足。当前为扶持中小型民营企业,政府在税收、融资、建设上都出台了一些福利政策,但这种程度依旧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在企业发展上更重视国有企业,对于民营企业的关注力度仍与国有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重视程度的不同使得在投入建设上就存在了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催生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二、改进措施探讨
(一)提高民营企业自身实力
在整体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民营企业想要将具体的融资能力提升,就需要完善自身实力。对于企业管理模式来说,我国的民营企业应尽可能的汲取外国发达国家的经验,学习更加先进的民营企业管理理念,从而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建立具有鲜明特色并有效的管理办法,以此适应经济市场发展需求。对于民营企业自身实力的培养来说,可以极大的提高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技术型民营企业来说,应提高自身技术硬件水平,保证自身的产品优势,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从而在社会中占据一定地位。整体来说,民营企业的自身实力的提高将极大程度上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水平。
(二)健全民营企业融资体系并拓宽渠道
融资渠道是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想要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的融资完善,就需要在融资渠道上打破狭窄,将整个融资渠道拓宽,实现资金流入。该方面的改善需要社会及政府的支持,应在相关政策体制下具体开展。要充分保证民营企业的可信赖程度,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注意。同时,在此基础上,多扶持优秀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上市。建立金融机构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要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支持民间金融机构的建立,并提高金融中介的服务水平。在体系与渠道上的拓展方式有很多种,需要相关部门依情况具体实施。
三、未来发展走向
可以说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同样对于融资的困难也将被解决。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民营企业对于社会整体的经济贡献将会被越来越重视,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改善力度也将会不断扩大。未来的民营企业在融资上会越来越容易,得到的支持也越来越多,融资渠道也将变得广泛。通过一些列的政策扶持将极大提高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对我国整体经济建设来说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四、总结
综上所述,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民营企业也需要提高自身实力。对于民营企业的整体建设来说,融资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有效的融资能保证民营企业的资金充足,从而使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完善。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建设来说,民营企业的作用重要,带来的经济收益也很明显。因此,加强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是当前我国政府的首要任务,对我国未来的整体走向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肖少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及解决途径[J].经营与管理,2016.
关键词:制度创新 民营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
制度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斯于1971年共同出版了《制度变革和美国经济增长》一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制度创新理论。诺斯的制度创新理论认为现存制度下潜在的获利机会引发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为了获取这种潜在收益而对现存制度安排的一种突破。当人们认为这种潜在收益大于制度创新成本时,新的制度安排就会出现。诺斯将制度创新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人、团体或政府担任“第一行动集团”新引起的创新活动。
西部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加入WTO外资企业在我国的进一步扩张,以及国有企业脱困之后,西部民营企业更是受到两面夹击。西部民营企业更会在市场规模、产品技术、人力资本的引入,融资渠道等多方面受到严峻的考验。其中家族管理是制约西部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我国西部民营企业大多数是独资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制管理。这种企业在创业阶段由于产权清晰、市场化程度高、历史包袱轻、家族成员由于亲情关系结成牢固的集体,企业极具竞争力。但是,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规模扩大、管理日益复杂、企业财富分配,家族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家族成员随着企业发展,必将发生变更,导致企业内部产权关系不明晰。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创业初期,那种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的精神将不复存在,追求对企业财产的更多占有,就成为很多企业家族成员的主要目标,有时甚至通过暴力解决,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依靠国家政策企业敢闯敢拼的精神,使企业形成一定规模。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企业主由于本身文化素质较低(据1995年私营企业调查,私营企业家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只占其总数的18.4%),难以领导企业继续发展,需要聘请职业管理专家管理企业。但大多数家族经营的民营企业对外来人员缺乏信任,难以委以重任,致使管理专家难以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外来管理人员只是企业雇用者,不可能拥有企业一定股仅,因此,缺乏对企业长期利益的关注,产生短期行为。所以家族经营的民营企业不能很好地利用外脑发展企业,难以形成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而企业由于缺乏需要的人才也会停滞不前,甚至衰败。
家族经营企业由于产权主体单一,资本难以扩张。据调查统计,在民营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中,继承家业,劳动积累,以及合伙集资即所谓内源融资的比重占65.2%,而银行与信用社货款等外源融资占10.7%,这种状况无疑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而现代企业只有高起点、大投入才能占领市场,单靠内源融资显然难以做大企业。民营企业主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制约,通常排斥外来资本进入,担心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因此,发展速度较慢,这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西部民营企业大多实行家族领导,企业关键岗位都由家族成员担任,难以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合理民主的决策机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单靠经验管理和个人决策,难以避免决策失误,而依靠家族成员控制企业关键部门的做法,使企业更难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是导致许多民营企业管理混乱、决策失误频繁的主要原因。
我国西部民营企业要想同逐渐摆脱困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外跨国大企业竞争,并想取胜的话,就必须实现由家族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由个人决策向民主科学决策转变,由冒险投机转向重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研究。
制度创新理论对西部民营企业的启示
制度创新动因来自于预期收益、市场规模变化、生产技术进步等因素。制度创新就是打破旧的制度均衡而形成新的制度均衡,制度创新主体中个人、团体、政府有关不同的创新优势,西部民营企业一定要根据市场规模、生产技术及对未来收益预期的变化及时进行制度创新,引入新的组织管理形式,进行新的要素组合,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同时争取政府支持。制度创新一般是要支付成本的,西部民营企业必须权衡制度创新的成本与收益,把握创新时机,有效控制制度创新风险。
虽然西部民营企业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企业创新方面,西部民营企业动力不足。要进一步推动西部民营企业的发展,打破制约其发展的桎梏,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引入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西部民营企业只有引入现代企业制度这种新要素,建立规范的公司制,从家族式管理的困境中走出来,才能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经营决策机制。
西部民营企业实施制度创新的现实意义
民营经济地位的确认,肯定其在我国整体经济中的作用是与国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西部民营企业已有了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地位,有利于他们树立长期的发展观念。同时,也有利于民营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帮助投资者树立长期的预期和雄心,看好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大环境已有明显地改善,但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企业制度尚需完善,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民营企业只有实行规范公司制才能彻底摆脱家族制的管理,使民营企业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决策机制。民营企业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能够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重大决策由股东大会通过;董事会受股东大会委托负责公司日常决策;监事会是监督机构,保障公司有序经营;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并负责公司日常经营和管理。民营企业实行公司制有利于高层管理人员尽职尽责,保证真正有才能的企业家占据经营决策岗位。1999年主营燃气灶的民营企业华帝集团七位创业老板主动下岗。同时,也有利于改变民营企业家庭作坊式的管理,彻底摆脱家族管理的怪圈,进行规范管理。
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有利于民营企业产权多样化和提高民营企业的筹资能力。西部民营企业60%-70%是独资、合伙企业。企业资本严重依赖自我积累,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在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环境下,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吸引外来资本迅速发展自己,实现规模经营,就一定会被市场所淘汰。近年来,我国有一些民营企业通过改制上市,或吸收国外风险投资壮大自己。1992年2月广东民营企业―侨兴环球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同年12月裕兴电脑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深圳金蝶软件科技公司1998年在同业中首家引进国际风险投资等。这些民营企业将筹集的巨额资本用于企业改造、扩大规模、开发新的高科技产品,使企业跳跃式发展。
西部民营企业只有实行公司制的制度创新,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加盟企业,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本。21世纪毕竟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要引进和留住人才必须要有良好制度环境予以保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全市拥有1200多名博士,其中华为公司就拥有其中的500位,人才的优势使华为公司的产值由初期的几百万元增长到几亿元,人才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核能。规范的公司制,并具有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但使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工资报酬,而且通过期权、期股的形式对人才进行奖励,把员工的报酬、年薪与公司的经营业绩紧密挂钩,股价因员工的辛勤努力而上涨,员工和股东都从中受益,股价的上涨又进一步转为企业内部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提高。
国内外的经验证明,规范的公司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有利于西部民营企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个人所有、合伙所有到股份公司占有的演变。而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私人垄断资本几乎全部采取大股份公司或股份公司联合形式。国外资本主义发展过程证明了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是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另外,根据调查,我国民营企业组织形式特别是有限责任公司,对私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限责任公司在获得贷款的比例上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独资、合伙企业中获得过流动资金贷款的比例依次为:36.9%、29.2%、30.9%)也更多。在决策形式上以董事会为主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西部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策略
西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不过,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广大民营企业的参与。
政府应加强教育,促进广大民营企业主转变旧观念放弃家族经营。中国一向有子承父业的传统,家族管理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占主导地位。许多民营企业主担心改制,会使其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不愿看到外人接管自己的企业。因此,很多民营企业主虽然自身素质较低,已经不能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仍不愿走公司制的道路,排斥外来资金的注入,期望依靠企业自我积累,发展企业。政府应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揭示家族经营的诸多弊端,宣传现代公司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表彰那些积极改制、主动让贤的民营企业主;转变广大民营企业主的思想观念,接受现代企业制度,放弃过时的家族经营管理。
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有可能为企业内的权力分配、科学决策、资金筹集、有效经营管理等提供基础,减少投资者的风险。民营企业采取公司制、比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更有利于企业发展。政府应在资金供给方面给予公司制企业更多的优惠,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在国内早日建立二板市场、降低企业上市门槛,允许更多的企业通过股市融资,扩大规模,发展企业。同时,政府对公司制企业在引进大中专人才方面给予方便,使公司制企业在税收减免、科技研究等方面给予照顾。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改制,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
西部民营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财产采取何种组织形式,由企业所有者决定,政府予以引导。对那些规模较大、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可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到国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更多民营企业则可以选择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一些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还可以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等。因此,民营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然,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一些较小民营企业仍然可以继续实行家族经营。
参考文献:
一、把握民营经济的法律定位,转变传统观念,不断增强为民营经济服务的意识
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也几次修订,每次修订大多牵涉到相应的经济问题,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1982年宪法首次承认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并明确了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1988年修宪,对私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明确,1998年的宪法修正案中把私营经济定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努力,民营经济的合法地位进一步得到确认,从而使民营经济从体制外的“另类”进入体制之内,由不合法到合法,从“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终于被社会认可,并逐渐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民营经济法律地位的变化和近年的发展情况看,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应当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观念,重新审视和理解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支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尽管民营经济占有社会资源的比重仅有三分之一,但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占到三分之二。因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始终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民营经济不仅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也为解决现实经济中的诸多矛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且作为新的体制因素,日益成为推动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动力。长期以来,在对待民营经济的问题上,检察机关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势并常常外化为观念上的“歧视”。主要表现为:将其视为微不足道的成分,顶多是极少数的“大款”经济,终归比不了公有经济,社会地位不高;认为民营经济发展潜力不足,只是作为社会经济的补充力量等等。在实践中,检察机关(还包括许多国家机关)表现出对待民营经济与对待公有经济截然不同的态度,在保护和服务等方面关注公有经济比民营经济明显要多等,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经济的信心和发展。
因此,检察机关必须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将服务大局、服务经济作为开展各项检察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对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的问题上坚决贯彻“三个同等”,即给予同等对待、同等保护、同等服务,尤其要改变对待民营企业的传统观念,摈弃对待民营企业与己无关、无所作为和“差别待遇”的落后想法,明确为民营经济服务也是为社会、为人民、为整个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思想,义不容辞地担当为其服务的重任。
二、加强沟通,深入调研,及时调整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方向和重点
检察机关在观念上的转变只是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前提条件,已如前述,下一步应考虑如何依托检察职能为民营经济服务、怎样搞好服务的问题。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为国有企业服务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主要是因为检察机关所辖的贪污贿赂案件绝大部分出自国企,彼此间联系紧密,但对服务于民营企业而言,因接触少,没有业务往来,所以如何服务尚需探索。因此,检察机关必须脚踏实地,加强与民营企业的沟通联系,深入调研,确定服务的方向和重点。
基于此,检察机关转变工作作风,积极“下访”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如下几种方式可以参考:一是适时召开为民营企业服务座谈会,听听企业的心声。这一点,我们的反贪部门已经进行了实践,今后在以往的基础上,应当扩大座谈会双方范围,检察机关除反贪部门外,增加民行、控申、、和渎职等科室负责人参加座谈,企业方邀请大、中、小规模企业的代表,力争作到广泛性。二是在检察机关的办公室成立专门与民营企业联系的机构,负责对民营企业的调研,听取它们对检察机关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向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反映,作为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依据。三是检察机关定期组织召开由相关部门参加的情况分析会,将民营企业遇到的问题和需要给予帮助的内容列为议事重点,给予必要的关注,共同寻求解决的途径。
事实上,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双赢”的目标,即为服务于民营经济打下牢固的现实基础,也可以相当程度地改变检察机关的工作作风,促进检察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严打犯罪,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
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法律的认可,还需要一个充满公正气氛、和谐稳定的良好法制空间。检察机关为民营企业服务必须从检察职能出发,不能脱离、也不能超越,否则会因噎废食,得不偿失。检察机关承担着法律监督、打击犯罪等职能,这为民营企业服务提供了新的着力点。从某种角度看,检察机关打击犯罪也是一种很好的服务方式,即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权益的各种刑事犯罪和违法行为,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创造一个利于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笔者结合检察职能,认为检察机关在打击侵犯民营企业权益的案件中应当作到三个优先:
优先立案。主要指检察机关对于民营企业符合受理条件的举报、控告、申诉的案件和对不服民事行政案件处理而申诉的案件要优先立案,决不拖延。
优先查处。尤其是有的国家行政执法部门在和民营企业打交道中利用职权实施贿赂犯罪和、等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渎职犯罪案件要优先查处,决不手软。
优先监督。检察机关承担着法律监督的职能,对于由公安机关管辖的涉及民营企业的商业贿赂、挪用资金等案件要实行优先监督,对公安机关应立案而不立案、违法办案等进行全面监督,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利。
此外,检察机关还要作到规范执法、文明办案。检察机关在办理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时,要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严格执行办案纪律,做到文明办案、公正执法,并在办案别注意民营企业的声誉和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首先要时刻为民营企业着想。对于涉及民营企业的刑事案件除非确属必要,不要着检察制服、开警车到民营企业中去调查取证。其次办案要考虑经济大局。检察机关在办理涉及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犯罪案件要掌握原则,运用强制措施时要充分注意对整个企业的影响,确保不会出现“查办一起案件,跨掉一个企业,下岗一批职工”的现象,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第三是把好宣传关。选择好角度报道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确保企业的产品信誉和企业形象不受影响。
四、发挥优势,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协助民营企业走上法制化的建设轨道
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大潮中的生存和发展除了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企业内在质素的作用也举足轻重。根据哲学的观点,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所以,企业内质,包括人的素质修养、规章制度建设等如果不尽如人意的话将会严重威胁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司法部门之一的检察机关掌握着丰富的法律资源,并且深喑预防和打击犯罪之道,在为民营企业服务上,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取己之长补企业之短”帮助民营企业完善规章,走上法制化建设的轨道。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完备,客观上要求民营企业必须依法发展、奉公守法,这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保障。综观民营企业发展状况,不同程度的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欠缺等问题,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导致了诸如签定合同被骗亏损、人才无序流动侵害商业秘密、非法经营致使企业倒闭的案例并不鲜见。检察机关应当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以上种种问题,采取适当的法律服务措施:
首先,主动送法到企业。
将涉及民营企业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各种案例等定期辑录成册以《民营企业法律指南》为名,不定期向企业发放;赠送《检察日报》等专业报刊杂志培养民营企业法律意识;组织专人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等。
其次,协助搞好企业人员的法律培训。
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必须强化法律意识,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这是不争的事实,检察机关应当以讲法制课等多种方式协助其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不仅传授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法律常识,还要引导企业树立用法律维权的观念,让他们明确检察机关查办渎职案件、受理控告、申诉、举报等职权范围,必要时寻求检察机关的保护。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