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

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

第1篇: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

一、2020年上半年机电工作总结

1、设备接续保障情况(购置、租赁、大修等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①完成1307工作面采煤机、前部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大修及电液控升级改造工作,支架电液控系统采用北京天玛电液控系统,系统具备立柱压力采集分析、采煤机位置识别、推移油缸行程监测、自动跟机、自动移架、自动推溜等自动控制功能,达到减人提效目的,为下一步建设智能化工作面提供有力保障。

②督促完成后部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变频一体机等设备到矿工作,实现1307工作面了由传统电机、偶合器驱动方式升级为高压变频一体机驱动,提高装备可靠性。目前1307接续工作面设备已入井并完成安装调试工作,进入试生产阶段,圆满完成矿井600万吨/年井下设备升级改造任务,提高了矿井价值创造能力。

③大南湖一矿地面生产系统EPC总承包项目进展顺利,4月份完成EPC施工总承包合同的签订,5月17日已完成破碎机、除铁器、给料机的招标工作,6月29日完成皮带机、变频器等设备招标工作,主体设备已全部招标完成,土建设计完成,土建施工管理人员已进驻并办理了入场手续,受疫情影响现场施工人员无法入矿。

④大南湖一矿4台5吨车大修项目7月份已挂网招标,8台5吨防爆无轨胶轮车和2台8吨车采购项目正在挂网招标。

2、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情况(机电、运输部分)

①建立健全机电、运输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大南湖一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每月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组织一次机电、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检查验收工作,每月对各单位标准化进行打分,评比、考核,营造了机电、运输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氛围,使机电、运输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稳步提升。

②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助推机电、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1307工作面前、后部刮板输送机驱动升级为永磁同步变频一体机,具有启动转矩大、节能效果好、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优势;1307工作面液压支架升级为电液控,具有自动跟机、自动移架、自动推溜,达到减人提效目的;

③加快地面生产系统改造工作,提升运输能力。地面生产系统改造项目4月份完成合同签订工作,5月17日完成进口破碎机、给料机等主要设备招标工作;目前土建设计已完成,正在办理入场手续。

④矿井防失爆管理卓有成效。2019年12月25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大南湖一矿设备防失爆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月14日-19日由机电管理部门组织针对井下电气设备进行逐台开盖检查,共计检查问题89条;5月份组织电气设备防失爆专项验收工作,查出问题18条,失爆问题大幅减少。

3.上半年机电业务专项活动开展情况(包括公司开展的专项活动和煤矿自行组织的专项活动)

①2019年12月25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大南湖一矿设备防失爆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1月份完善了《大南湖一矿防爆设备入井安装、验收、运行(试行)》管理制度,2月14日-19日由机电副矿长带队针对井下电气设备进行逐台开盖检查,共计检查问题89条;5月份组织电气设备防失爆专项验收工作,查出问题18条,考核9000元。通过开展防失爆专项整治活动,提高了井下电钳工防爆业务能力,提升了防失爆管理能力,大幅减少井下设备失爆现象。

②开展运输系统专项整治活动,3月8日针对进行无轨胶轮车运输进行全面检查,共计查出问题35条,3月19日组织复查,考核1400元;3月13日针对皮带运输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共计检查问题47条,3月19日组织复查,考核300元;4月13日再次组织车辆专项检查,检查问题13条,考核1200元。

③3月底根据公司“关于开展煤矿系统、关键设备“零”事故专项活动的通知”,编制大南湖一矿“零”事故活动方案,并以大南湖一矿“零”事故活动为主线,成立以机电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矿重点开展机电设备“零”失爆活动、胶带机“零”撕带、供电系统“零”跳闸、无轨运输“零”救援活动,每月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明确下月活动任务,实施问题导向,不断提升机电管理水平。

④5月份深刻吸取宁夏煤业灵新煤矿4·15运输事故教训,结合《大南湖一矿零事故活动方案》,制定了《大南湖一矿机电运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重点开展一期《机电规程》和一期电气设备防失爆专题培训,培训人数分别为48人和23人;自查问题38条,矿检查问题49条,重点开展了电气设备防失爆、各类绞车专项检查,目前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4.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①根据公司“关于开展2020年煤矿机电技能人才培养及遴选奖励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制定了《大南湖一矿机电技能人才培养及遴选办法》,并按照培训计划开展了3次理论培训,共计培训104人,并分别邀请天津华宁、天地马克、青岛天信、青岛中加特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到矿进行实操培训,通过理论和实操培训提高了机电维修工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提升了职工安全意识,减少机电事故,确保机电设备安全运行。

②7月初开展了井下电气作业技术比武活动,本月组织开展井下电气作业技术比武工作,下发了技术比武方案,参加理论考核25人,参加现场实操16人,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优胜奖3名,分别给予1500元、1000元、600元、400元奖励,共计奖励13000元,并下发了表彰文件《关于2020年井下电气作业技术比武表彰的决定》。

二、2020年下半年机电工作计划

1.积极推进提产600万吨项目建设,尽快完成地面生产系统改造工作,提升矿井价值创造能力。

2.积极推进智能化工作面建设。1307工作面安装完成后实现支架电液控升级改造工作,实现自动跟机、自动移架、自动推溜,达到减人提效目的。

3.以大南湖一矿“零”事故活动为主线,持续开展机电专项整治活动,提升机电管理水平。

4.完成8台5吨防爆无轨胶轮车和2台8吨无轨胶轮车采购,通过装备升级提高矿井辅助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5.完成井下供电系统防越级跳闸系统建设工作,实现井下供电系统电力数据实时监测、实时上传,提升矿井供电安全可靠性,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6.采用先进的换绳车无卡式综合预拉伸自动换绳技术完成副立井大、小罐笼首绳和尾绳的更换工作,确保提升设备安全。

三、煤矿自动化、信息化现状

1.网络构建情况:

井下工业控制环网是千兆网,安全监控是千兆专用环网,相对独立;井下工业控制环网与4G无线通讯系统集成,实现了一网一站,现场布置有4G基站,具备工控线数据的集中传输基础。

2.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情况:

110kv变电站、35kv变电站配电监控系统具备远程控制功能,各项参数可正常显示,调度室可接入,目前调度室自动化厂商已终止服务,相关功能未实现。

主通风机运行参数,如:风机启停状态、风量、风压、振动及风门开启状态等在调度室显示正常,系统参数可在调度室正常显示,未接入远程控制功能。

主运输系统、地面生产系统、顺槽皮带机运行数据,如:电机电流、带速、CST运行参数等调度室可监测,未实现设备远程集控。

中央泵房自动化排水系统具备远程控制功能,各项参数可正常显示,调度室可接入,目前调度室自动化厂商已终止服务,相关功能未实现。

副井提升系统、采区泵房、空压机运行数据前期均能够接入调度系统,因自动化厂商已终止服务,数据中断不能传输。

3.采掘设备自动化情况:

1306工作面仅采煤机运行数据能够上传调度,液压支架、三机设备、组合开关等运行数据均未实现上传。

1307备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将采用北京天地玛珂集控系统,具备液压支架立柱压力采集分析、采煤机位置识别、推移油缸行程监测、隔架邻家自动控制功能。

前后部刮板输送机采用智能变频一体机技术,设备运行参数(温度、振动、电流、电压、转矩、功率平衡等)数据均能够上传调度,实现运行数据监测。

采煤机采用上海天地生成的MG400/920采煤机,不具备自动割煤功能。

掘进工作面使用EBZ160型综掘机,不具备自动化功能,未实现数据上传。

4.井下4G无线通讯系统应用情况:

目前,大南湖一矿4G无线通讯系统已经部署主要运输大巷及采掘工作面,因4G的核心设备未取得入网许可证,无法直接对接运营商,不满足接打外线功能,根据公司要求,今年计划对4G无线系统进行全面更换。

三、煤矿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建设规划

1.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规划:

110kv变电站、35kv变电站配电监控系统受一体化管控平台影响未接入调度室,利用半年时间通过在调度室单独建立客户端方式实现数据接入,达到配电监控系统正常使用。

主通风机各项运行参数能够上传调度室,受一体化管控平台影响缺少客户端,计划2020年度通过在调度室单独建立客户端方式实现数据接入和监控,实现主通风机集中控制系统在调度室正常使用。

主运输系统、地面生产系统利用地面生产系统EPC总承包项目对集控系统升级改造,计划2021年上半年实现调度室远程一键启停机功能。

工作面顺槽胶带输送机和三煤胶带输送机目前集控系统均为华宁集控系统,利用3-5个月时间通过购置配件实现调度室的远程启停机功能。

中央泵房自动化排水系统具备远程控制功能,各项参数可正常显示,调度室可接入,主要问题是部分电动闸阀损坏,目前电动闸阀已到矿,通过逐步更换电动闸阀实现调度室远程控制功能。

2.采掘设备自动化建设规划:

1307备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将采用北京天玛集控系统,具备液压支架立柱压力采集分析、采煤机位置识别、推移油缸行程监测、隔架邻家自动控制功能,系统建设完成后能够实现调度室远程控制功能。

1307工作面三机设备采用智能变频一体机技术,设备运行参数(温度、振动、电流、电压、转矩、功率平衡等)数据均能实现集控台监控功能,设备调试完成后,实现调度室远程控制功能。

3.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实施计划

第2篇: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 楼宇供电智能化 农村电网 管理机构 电网规划

1 引言

随着社区建设的推进和行政村庄的整合,用电负荷中心发生了转移,新的负荷增长点、电量结构等都出现较大的变动,传统的用电管理模式和电网建设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型社区用电需求,用电卡脖子、负荷不平衡、电压质量低、供电可靠性差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提供可靠、经济和可持续电力供应,针对目前农村电网存在的问题,我们从优化管理机构,转变管理方式、科学制定电网规划、建设智能化管理社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重点解决农村用电效率低,安全性能差、电压低、三相不平衡、损耗大、供电可靠性差、服务标准低等问题,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效能,构建智能营销组织模式和标准化业务体系,提升管理能力,提高保障能力,拓展服务内涵,促进企业发展。

2 主要做法

2.1 提高认识,加强对农村楼宇供电智能化管理的组织领导

成立农村楼宇供电智能节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形成以市公司、客户服务分中心、供电所三级管理保障机制。制定农村楼宇供电智能化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和建设改造标准。对农村楼宇供电智能化改造关键点监控和指导,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加强低压用户负荷需求管理,收集配变及低压用户用电负荷情况,开展特性分析,为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依据。加强对农村楼宇供电智能化改造关键点监控和指导,对改造前期用电接洽、电网改造规划、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提报网改计划、同步组织实施、竣工验收以及跟踪服务等关键点进行指导和监控,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2.2 智能化建设规划与新型农村社区楼宇建设有机结合

目前农村大部分楼宇建设仍处在“无序”状态,村庄建设楼房的随意性较大,且规划配套较差。新建设的楼宇一般处于村庄的,未形成规模化运作;行政村缺乏建设楼宇的经验,对于楼房用电缺少整体规划,不及时与当地供电部门进行沟通,先建后补用电手续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导致电网改造计划的制定实施严重滞后。另一方面,行政村为了节省投资,使用标准较低的电线电缆应付供电,致使农村楼宇正常用电得不到满足。

为解决该问题,供电部门应积极寻求当地政府支持,使政府充分认识到电力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在建设过程中,能够照顾到电力规划。为了更好的与建设规划配合,公司提前安排专业人员对农村楼宇及其他公共用电设备的容量、数量,各户型建筑面积及数量进行统计,绘制小区建设规划及楼房平面布置图,根据实际合理制定电网改造方案,实现智能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机结合。

2.3 智能化建设实现了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转变

2.3.1 台区管理智能化模式的转变

通过GPRS通讯网络和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抄表、线损、设备运行状况、电压质量检测、故障报警、三相负荷平衡调整、电表故障检测、温度湿度控制等智能化管理。

2.3.2 营销模式的转变

过去抄表,人为的随意性,并存在安全隐患。随着智能化改造供电部门实现了实时抄表、监控。居民客户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的难题。智能化的应用,实现表码统一采集、统一传输、统一核算,抄、核、收完全分离,堵塞了人情电、关系电等现象,确保了电费的足额回收,同时也把农电工从繁重的抄表、收费中解脱出来,节约了人力。

2.3.3 服务模式的转变

服务意识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的观念转变。以智能化建设和居民用电服务质量监管专项行动为契机,着力消除供电过程中服务不规范、供电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同时积极开展特色服务,真正树立了“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展现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3.4 日常管理的转变

(1)安全管理。及时掌握线路设备漏电及负荷情况,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大大减少因保护器越级跳闸和特殊天气保护器损坏造成的线路停电,解决了查找故障难的问题,安全风险大大降低。

(2)线损管理。显著提高农村低压电网的运营效率,杜绝了人为操纵线损和窃电现象的发生,有效解决计量不准确、损耗大、表计损坏、漏计电量等问题,大大降低了线损。

(3)电压质量管理。根据负荷状况进行有载调压,在每个台区安装电压检测仪,对线路的电压质量进行时时监测。加强了无功补偿的管理,对各个低压台区都安装了自动投切的无功补偿设备。节能设备和高新技术设备的使用,最大限度的缩小停电范围,大大缩短了报修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4)三相负荷不平衡综合治理取得实效。①摸清分项负荷,实现就地平衡。②实现三相负荷平衡动态调整机制。③采用GPRS通讯手段,实现三相平衡在线监测。

3 取得效益

自将该农村楼宇供电智能管理办法实施应用至今,已大见成效。实现了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3.1 经济效益

通过开展农村楼宇低压智能电网改造建设,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合理,公司在“低电压”治理、供电可靠性的提高、节能降损、运行维护等方面取的了可观的效益。

供电可靠率上升到99.9%,提高了1.46个百分点;电压合格率提高到99.7%,提高了4.1个百分点;年综合线损为5%,下降4.5个百分点,根据电量电价折合节约73.5万元,设备损坏更换及运行维护费用30万元,同比减少80万元。

3.2 管理效益

故障报修、优质服务、各项指标水平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年综合减少人工工作日22680个,按日工资60元计算,年节省工资136.08万元,降低线损节省73.5万元,设备损坏更换费80万元,合计为公司增加效益209.58万元。

第3篇: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传媒企业;新媒体;发展

一、引言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t,AI),是一门前沿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行为科学、生命科学,以及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领域。1956 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让机器能像人那样认知、思考和学习,即模拟人的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 〕35 号):跨界融合成为重要经济模式;加快AI融合,发展智能化经济、建设智能化社会,构筑知识、技术、产业三方互动融合及其人、机、文互相支撑的良好环境;发展智能服务(包括智能教育、智能医疗、智能健康和养老);推荐社会治理智能化(涉及政务、法庭、城市、交通军民融合、环保等);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智能教育、智能医疗、智慧法庭、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行业的智能化升级,都需要新闻出版行业知识服务的支撑。

二、传媒企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内媒体企业的不断融合发展,大量媒体信息不仅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形式传播,还向网站、抖音、微信等新的传播渠道延伸。与此同时,国外媒体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及应用也日益重视。(1 )传媒企业非常重视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增强其引导能力和传播效果。(2 )人工智能技术对媒体采―编―发流程的影响很大,涉及传媒企业生产各个环节。(3 )人工智能算法推荐新闻、合成主播等智能技术应用。例如:个性化信息流分发、今日头条算法推荐、AI合成主播、“媒体大脑”。(4 )人工智能对传媒企业影响深远,促进其新业态产生及媒体融合发展。

三、传媒企业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与媒体各生产环节深度融合、提质增效,但也面临着不少机遇与挑战。① 机遇。促进智能升级:各环节变得更加智能化(选题策划、编辑、校对、排版、印刷、营销等);出版行业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② 挑战。AI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不足;资源整合难度比较大:大量高质量专业知识资源、数据格式不统一;传媒企业和读者之间、生产与发行之间渠道不够通畅。(1 )人工智能技术水平领先于观念认知水平。当前,传媒企业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最常见的误区表现在观念意识、认知维度、重视深度三个方面:① 观念意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媒体融合,认识不充分、不到位;② 认知维度,在媒体企业生产领域的各环节中,还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效果;③ 重视程度,清晰的发展目标、可行的实施途径和发展的战略规划,这三方面是传媒企业目前还比较缺乏的发展因素。(2 )传统的媒体企业较难适应变革。① 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难匹配。② 资金受限。有关人工智能的软件、硬件引进与研发,以及数据库平台搭建与管理的资金投入都较高,可用资金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利用。③ 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媒体智能化发展要求,缺乏媒体智能化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在技术、运营等部门,领军人才少之又少。大多数传媒企业出现人才留不住、用不好的情形。(3 )传统媒体企业人工智能技术经验不足。科学技术的有效利用是媒体企业生产和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科学合理地研发、运用智能化技术,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形式,促使智能化应用水平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发展水平相匹配,是媒体企业从传统向智能化转型的重中之重。(4 )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数据是传媒企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砝码。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水平,大量的高质量数据积累是不可或缺的。当前,不少媒体企业积极、大胆尝试,大量的文档、图片、视频等数据资源,需要强大的财力和物力去支撑“数据清洗”及其相关工作,并最终生成高质量的信息化数据。(5 )用户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随着媒体企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数据,因此,保障用户个人信息、行为数据的安全,尊重用户的个人隐私,提供精准、优质的服务就显得尤其重要。

四、传媒企业发展建议和趋势展望

(一)发展建议

随着各种媒体的不断融合发展,各行业对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不仅是一种普遍发展趋势,而更是媒体企业掌握变革发展的金钥匙。只要能在智能化技术应用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媒体企业成功地进行变革发展就多一分把握。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进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持续推动媒体企业的发展与变革。(1 )战略、路径的智能化发展。传统媒体企业应当根据本身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早谋划、早制定智能化发展路线,紧抓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机遇,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路径,赢得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发挥传统媒体企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力量,增加人工智能技术的自主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打造自主可控的智能化媒体平台,不断开拓先进技术的研发途径和探索其可行的引进渠道。(2 )从传统思维转变到人工智能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媒体企业有了巨大压力。不论愿不愿意去直接面对,传媒企业的人工智能发展变革道路已经箭在弦上。因此,传统媒体企业需要利用全新的观念来迎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探索更适合的体制机制、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人才队伍,进行全面转型。加快转型,改变思维,增强媒体人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深刻认识,提高技术运用水平对内容创新起的重大作用的准确认知,实时调整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企业中应用模式。(3 )企业体制机制变革,重点开发技术优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企业既要提高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又要创新变革媒体企业的生产体制机制,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媒体生产要素的完美整合,探索资源、人才,管理、功能、产品的融合发展路径。(4 )推动内容完善创新,增强智能技术引领。媒体企业在引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推动前沿科技技术充分地对内容进行创新,有机结合内容与创新形式。媒体企业既要凭借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深入研究新媒体传播形式和销售渠道,还要不断地改进产品形式形态、提高产品优质品质。(5 )重新整合媒体资源,加快发展变革。人工智能技术与5G、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科学技术影响着传媒企业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企业需要不断地跨界整合并完善市场技术资源,在生产产品、终端、渠道、人员等方面实现跨越发展,掌握媒体市场主动权,构建合理、完善的信息传播链。(6 )重视挖掘数据,重塑核心竞争力。传统媒体企业应重视将大数据的信息分析能力融入进媒体产品生产的全流程中,从基于经验升级到基于数据,探索并建立传媒企业数据链。(7 )打造智媒体团队,创办新媒体企业。新媒体企业需要智能编辑记者人才,未来的媒体人才队伍应当是智能型人才团队,即“全媒体人才+人工智能工程师”。媒体企业需要科学制定全媒体、智媒体人才的发展整体规划,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媒体人才培养;加大人工智能技术业务培训,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探索专家型编辑记者的培养方式,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能力提升的有机结合,架构智能人才队伍培养和发展路径。

(二)趋势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企业也面临着将要进行变革创新的局面,从生产内容、分发产品,到内容表现、销售管理,其工作流程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1.融合发展智能化人工智能在媒体融合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提高了媒体全要素的生产率;人工智能将推动媒体更好地利用现代化体系中的功能作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智能化新型媒体企业平台,创建信息服务智能媒体库。2.新媒体形态显现多种多样传媒形式和内容呈现方式逐渐涌现,不断改革、发展、演化迭代,智能化科技媒体产品健康发展。3.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从事高科技技术研发创新的公司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依托以芯片、算法和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促进多种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媒体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与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合作,为编发联动工作提供有效路径。4.媒体专业界限变宽媒体人的角色边界逐渐宽泛,优质算法和吸引广大用户是媒体企业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媒介素养将更进一步地深度重构,传统意义上的以文科专业为主的体系将不断调整、改变,跨专业、复合型已经是对传媒人的更进一步要求和代名词。5.音、视频生产消费晋级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快速发展,音视频内容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创新创意空间进一步拓展,音视频内容消费迅猛增长,人机交互界面重塑,媒体企业新流量拓展,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6.版权保护意识及能力增强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技术将进一步解决版权保护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强力支撑内容变现、盈利模式改革创新,增加传媒版权领域新规则。

五、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但是对于每个阶段内人工智能的发展都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传媒企业为了避免被淘汰,必须合理地与人工智能结合应用,才能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赢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皓.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风景名胜,2019(06):290-291.

第4篇: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

2月28日上午,浙江省综治办组织召开《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视频培训会,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综治委副主任朱晨作讲话,省综治办专职副主任谢小云作专题解读。健跳镇综治办根据上级要求,组织办公室全体人员及网格员收看视频直播。

新修订的《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的正式实施将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条例》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的职责分别进行了明确,比如规定省政府应依托省电子政务网建立全省统一的综治工作信息化平台,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业务信息采集、交换、共享、加工、研判等工作,保障信息安全,并及时向综治工作信息化平台提供相关信息数据资料。同时,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有关部门也应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深度融合,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联网应用,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智能化水平。

作为基层网格员,我们更关注《条例》中对于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规定,其中第二章第九条明文规定:县(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根据地域面积、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社会发展等因素,制定网格划分和管理的具体办法,明确相应标准、程序和管理措施。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网格划分和管理的具体办法,在村(社区)划分网格、配备网格管理人员。网格管理人员协助做好网格管理区域内的基础信息收集、社会治安巡防、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等工作。

《条例》的出台全面激发了网格员的工作热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开拓工作视眼,使个人的工作能力水平有所提高,注重农村基础管理工作,引导和鼓励村民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来。

第5篇: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型档案馆信息化

物联网、云计算及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全球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出现,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其独有的魅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智能化的动态世界。技术的革新催生了智慧的进步,智慧城市将会给档案馆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深远影响,转型发展中的档案馆开始走向智能化,智慧型档案馆的探索将成为档案馆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

(一)智慧与智慧城市

智慧(Smart),顾名思义就是聪明,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智慧城市(Smart City)则是以物联网为技术基础,实现智慧化的城市服务和管理,是21世纪初以来的在全球开展的未来城市的新实践。

2008年11月,IBM公司正式提出“智慧地球”理念,2009年1月“智慧地球”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2009年8月,总理在无锡视察,表示要在无锡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系统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成,并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在中国“无线城市智慧生活”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讲述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2月底,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总数量已经达到了154个,计划投资规模超过11万亿元,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

(二)智慧城市的特点与构成

智慧城市定义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从定义上看,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概括来讲,智慧城市包含三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设施、任何内容的信息获取,互联网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增强了智慧城市信息实时获取、实时反馈以及智能服务的能力。

其次,无所不包的海量数据环境与共享。整合城市的所有数据资源,统一管理,融合服务,数据来源于各管理部门的业务实体,并能通过智能融合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提升决策能力,充分实现信息共享。

最后,无所不容的业务管理和服务模式。通过系统接口,把城市所有的系统管理、服务平台、信息查询等系统模块进行兼容,实现一站式管理与服务,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地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继而实现与外部世界互相交流,互相感知,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高效地运行。

智慧城市包含着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应用)项目、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内容。对智慧城市建设而言,智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手段和驱动力,智慧产业和智慧(应用)项目是载体,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是目标。具体说来,智慧(应用)项目体现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安居服务、文化教育、健康保障、信息综合管理等诸多方面。

智慧城市建设对档案部门的发展是一次极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档案馆应顺势而为,建设智慧型档案馆成为未来档案馆的必然趋势。

二、智慧型档案馆的探索

(一)智慧型档案馆的提出

在智慧城市发展中,图书馆学界已经开始了“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多从建筑、技术、模式等角度进行探讨。在档案领域,实践先行。2011年,南京档案馆提出了“智慧档案,快乐档案”理念,以服务创新科学发展,青岛市档案馆则提出了智慧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另外还有档案馆提出“智慧宝库”的说法。纵观关于智慧型档案馆的实践主要围绕技术、服务等领域,反映了国内档案馆对此领域的关注和前瞻性,但同时看到目前智慧型档案馆尚处在理念提出阶段,档案学界也仅限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领域的关注,因此智慧型档案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有待于探索。

笔者认为,智慧型档案馆(smarterarchives)就是以服务城市建设、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为方向,以深化应用、优化服务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信息共享为主线,打造高效、智能、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为重点,在前期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以技术为依托,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水平。具体来说,智慧档案馆=档案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智能馆舍+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它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档案馆系统信息资源交互的方法,提高档案馆服务的灵活、准确、便捷,进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档案馆模式。也就是说,一个档案馆既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智能管理,又关注用户的信息与互动服务,同时兼顾对历史公共文化传播的社会担当,并综合以上要素来共同推动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就可以称其为智慧型档案馆。

具体来说,智慧型档案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沟通感知智慧化。物联网是智慧型档案馆的技术基础,互联则是其核心要素。利用物联网实现内部及外部信息交换,构成一个基于物联网的通信智慧系统。通过物联网实现档案工作人员与档案、档案与用户、档案与馆舍、档案与设备、工作人员与用户、用户与用户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沟通与感知,从而实现用户、档案、设备等之间快速、便捷、无障碍对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用户最大范围的信息获取。

第二,资源管理智能化。资源是档案馆的生命,档案资源不仅包括纸质文档,还包括数据库、多媒体等电子形式,以数字资源为基础的智慧档案馆可以将所有的档案资源进行智能化控制、组织和管理,并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和。同时在后台建立起跨系统的应用集成,以此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跨库网的互通、跨馆际的服务与管理。

第三,建筑设施智慧化。环保、安全、绿色、智能等要素构成智慧型档案馆馆舍的发展目标,也是要对档案馆内部的各种设备实行智慧化管理,构成智慧化系统,对阅览设备、视听设备、视频会议等进行动态调度分配,对消防系统、温湿度控制、照明等各方面自动调节,智慧系统能使档案馆各种设备运行、保养、维护趋于智慧化,优化人力和物质资源的配置,降低成本,有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无论是物理空间还是网络空间会为用户带来更多的方便。

第四,服务创新智慧化。以人为本,高效服务是智慧型档案馆的灵魂。通过物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构建一个具有分析事物、处理事务、管理和决策能力的智慧服务系统。在泛在的感知与互联前提下,智慧型档案馆会以全新的智能馆舍与设备,无论是传统纸质文件还是数字信息,无论是检索还是编研成品,无论是文字还是多媒体,无论是传统的查借阅、信息咨询还是用户业务分析,都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及微博互动等信息手段,开展不受时空限制的检索、咨询、信息获取等服务,智慧型档案馆给用户带来丰富多彩的新途径和新境地,构成了服务与管理的新形态。

(二)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区别和联系

档案部门早期开展的信息化管理,从最初由用计算机进行编制档案目录到单机版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到网络版的档案管理系统,再到资源数字化、管理电子化、人员智能化以及整体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都是档案部门的有益尝试与探索,大大扩展了档案馆的内涵和服务性。但简单通过将档案实体信息数字化而构建的数字档案馆存在着服务程度不高、数字系统智能不够等缺陷,无法满足全方位提供智能化综合档案信息服务的要求。

数字档案馆具有“馆藏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资源共享化”的特征,而数字档案馆建设基础上加上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等特征的物联网就是智慧档案馆的雏形。二者都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的特征,智慧型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发展延续和升华。智慧型档案馆聚焦于信息技术的支持,更注重高品质管理和优良的服务,并提升管理与服务的智慧,从数字信息切入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和以人为本的服务,这也是其智慧发展的根本转变。

1.更迅速互联:这种互联是档案馆馆舍、设备的互联,是单个档案资源间的互联,是工作人员、读者的互联,是馆际间的互联,是物理空间的互联,是网络空间的互联,是人与物的互联,人与人、物与物的互联。

2.更智能全面:应用物联网技术,把档案信息孤岛与工作人员、用户个体互联,建立其间全面的智能连接,并从全局角度分析数据解决问题,改变整个档案馆运作方式。从档案资料、数据资源到运行状态、用户需求等任何信息,都可以迅速获取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3.更个性主动:智慧型档案馆是服务质量、形式、内容更具品质,智能化程度、个性化服务以及与用户互动更为积极主动的档案馆,微博、网站、电话、短信、导航站、预约等借助于智能化的技术的利用形式更赋予了个性化服务新的内涵。智慧就意味着以用户为中心组织信息与服务,从内容、方式、界面等提供“按需定制”的更优良个性化服务。

三、智慧型档案馆的建设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城市已经开始过渡到智慧城市的新型阶段,档案馆应抓住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加大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实践探索,使档案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提高智慧型档案馆建设意识,加强宣传力度

档案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领导的智慧型档案馆建设意识,争取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主动地向领导宣传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意义,并汇报智慧型档案馆建设工作的进程,要使智慧型档案馆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发展同步进行,使智慧型档案馆的机构设置、库房建设、人员配备及现代化所需的经费、技术、装备等落到实处。同时,借助媒体主动宣传,以“智慧档案”为理念,以民生为本,以智慧服务为新的时代内涵,开启“智慧城市记忆之门”,打造文化精品,营造档案文化教育氛围,重点编研精品工程,深入基层,提升档案事业的教育文化功能,增强爱国主义情怀的服务场所,延展档案公益性宣传展览服务,让档案资政育人的影响力传播到千家万户。

(二)建立完善的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标准和规范

标准和规范是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档案管理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对接,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组织和共建共享,关键在于标准化的建设。面对智慧城市的发展,面对数字资源的差异性,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档案馆要结合建设内容,发挥自己作为档案资料利用中心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的作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标准和通用标准,推出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并形成本部门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

标准规范的制定应能够做到在智慧型档案馆建设中少走弯路,节约成本。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标准规范必须与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相一致,以保证信息资源的畅通,跨库查询的实现及馆际交流和合作。标准规范包括管理、业务和技术三个层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定技术性标准规范和业务性标准规范。技术性标准包括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软件系统工作平台技术标准、数据存储压缩格式规范、数据长期保存格式规范、网络数据传输规范等。业务性标准规范最主要是电子文件管理规范、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电子文件鉴定标准等以及电子邮件公文管理规范等。

(三)加强智慧型档案馆建设人才体系构建

人才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作为档案馆,首先要积极适应智慧型城市发展的新变化,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围绕“大档案、大服务、大安全”的宗旨,将智慧型档案馆建设与档案部门的制度改革管理理念紧密结合,使档案部门建立起适应本部门发展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创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作为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适应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要求,除了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外,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时代意识。所谓的业务素质就是档案人员履行工作职责应该具有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它要求档案人员不仅掌握档案理论知识,还要熟悉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文化、理论与科学技术以及档案记载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所谓的时代意识就是档案人员应具备与时展相一致的思想观念,包括信息意识、服务意识、现代化意识等。

智慧型档案馆的建设,需要大量“专”与“博”相结合的新型人才。这种“专”是跨学科的“多专”,而不是以前的“一专”。这种“博”是随着智慧城市发展的“动态广博”。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应是文献史料的管理者,更应是文献信息的开发者,档案工作人员必须由管理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变。

(四)加强智慧型档案馆建设过程中的交流和合作

档案部门要密切关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适时向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提出自己的业务需求,同时要深入到各业务部门进行调研,听取各部门对智慧型档案馆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对档案业务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与集成,发挥整体功能,丰富业务需求的内容。

另外,档案馆际之间也要加强业务交流。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对智慧型档案馆建设共同探讨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档案部门要打破档案利用上的空间概念,改变过去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埋头业务的形象,致力于搭建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在馆际档案馆、专业档案馆及社会上的信息服务机构之间建立联系与协作,实现更大范围、更多种类的信息资源共享,在心理上树立交流和合作意识,以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和前瞻性目光把业务建设工作向前推进。

如果说智慧城市可以带给我们更美好、便利的生活,更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的自然、社会环境,那智慧型档案馆带来的则是更优质的服务、更高效的管理,更具文化内涵的熏陶,智慧型档案馆模式也必将推动着档案馆在新的技术环境中催生出新的附加值,新的服务形态和多元化的系统机制。

参考文献:

[1]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城市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0(4):14-19.

[2]严大虎,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6):123-125.

第6篇: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

作为用友3.0阶段的全新产品与服务形B,“用友云”定位社会化商业应用基础设施和企业服务产业共享平台,提供社会化商业应用云服务,由PaaS、SaaS、BaaS、DaaS以及与软件的融合服务等组成,包括用友云平台、领域云、行业云、畅捷通小微企业云、企业金融云和云市场等。来自企业、政府、研究机构、媒体、行业协会以及包括华为、阿里、滴滴、360等生态伙伴在内的超过1000 名嘉宾现场共同见证了用友云的全新上线,并深入探讨了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云服务产业生态共赢之道。

云服务成为产业新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的驱动下,交易平台化、票据电子化、流程自动化、数据资产化、组织扁平化、管理智能化成为新技术时代的商业场景,社会化商业和数字经济正成为商业社会和各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预计到2025年,全球经济总值的50%将来自数字经济。

在新的技术浪潮下,企业互联网化发展加速,企业应用从私有化部署走向公有云服务,从企业内部走向全产业链和最终消费者,从局部应用走向全员应用,从基于流程的功能化系统走向基于数据的场景化服务。“企业计算从企业级演进到社会级,企业将全面走向云化,云服务将成为企业IT产业新模式”用友董事长兼CEO王文京介绍到。在工信部刚刚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中提到,到2019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

赋能中国企业

应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企业互联网化是当今中国企业共同推进的发展潮流。“与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的IaaS不同,用友云提供面向企业的技术平台,包括通信、支付、电子发票、审批、表单、打印等的公共基础服务,包括财务、人力资源、采购、协同办公等的公共领域服务,成为社会化商业应用基础设施服务,让云计算模式在企业快速落地,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创新、管理变革和IT简便化的互联网化发展”,王文京介绍到。

用友云通过数字营销、智能制造、智慧采购、企业金融服务,以及业务、金融、IT融为一体的行业平台等帮助企业实现客户导向、数据驱动、快速创新和响应市场的业务创新。通过协同办公、财务与人力资源的共享服务、智能管理等帮助企业实现员工能动、实施运营的管理变革。通过提供随时、随地、随设,按需使用,按量付费的云服务模式,降低IT使用成本和难度,帮助企业实现IT简便化。

企业服务都在这

用友云包括云平台、领域云、行业云、小微企业云、企业金融云与云市场,领域云包括财务云、人力云、采购云、营销云、协同云、电子发票、云通信等;行业云包括建筑云、汽车云、金融云、能源云、政务云、餐饮云等;企业金融云包括畅捷支付和供应链金融等,与此同时用友云市场将聚合大量由生态伙伴提供的面向细分行业、细分领域的云服务和各类专业服务。“企业服务都在这“用友网络执行副总裁兼用友云事业群总裁谢志华讲到。

用友云平台是面向社会化商业应用基础平台,是用友云的核心。平台由开发平台、运行平台、运维平台、应用市场和运营平台组成。平台开放各类企业级应用服务,支持AR/VR/MR、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企业级场景的深入应用,支持客户、行业及领域级的云扩展架构,适配多种IaaS,支持混合云及应用级的运维。企业应用开发者可以高效开发、并交付各类企业应用服务。

同时,“保障用户在用友云上的数据安全是用友云服务的基准生命线。”用友网络副总裁兼CTO程操红介绍到,在保障用户云服安全方面,用友联合安全领域的领先的服务商,从安全治理到安全技术、从安全开发到安全运维、从安全生产到安全运营,按照国家安全标准和业界领先的安全实践进行了严密的战略、流程和技术的设计与实现,为客户和伙伴提供社会级的安全保障,服务覆盖从物理环境、访问控制、配置管理、应急响应、安全审计、持续监控、供应链等多个环节的安全控制要求。

聚合服务,生态共赢

“作为建设与运营企业服务为核心的用友云市场,将聚合所有生态伙伴企业应用与服务产品,向企业客户提供从购买、部署到运营、培训的一站式服务。”用友副总裁兼用友云市场总经理傅毅介绍到。目前,进驻到用友云市场的除了用友的云服务外,还包括其他SaaS类应用服务、运营服务、数据服务、知识服务、安全服务、云解决方案、专有云应用等, 真正提供面向企业的一站式的社会化云服务。

第7篇: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 财务管理; 集约化管理; 坚强智能电网

2010年有幸参加了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国际先进的财务理念,分享跨国企业的成功经验,实地考察智能电网最新实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丰富,受益匪浅。

一、财务管理智能与总会计师素质面临新的更高要求

(一)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和首席财务官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是此次培训的重要内容。从现代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财务管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加强会计核算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重视财务管理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财务决策支持阶段。安永公司的全球首席财务官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际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基本完成了“财务管理型”向“决策支持型”的转变。

我国企业在经历数十年发展之后,除少数行业领先企业以外,大部分企业仍然停留在第二阶段,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以实物资产的账面价值管理和投融资决策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既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也不关注企业风险,只反映静态的经营结果。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经营环境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要求。

为了给企业管理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先进的财务管理不仅需要提供高效的财务管理职能,还要有效促进公司业务发展,提升公司治理和组织内控水平。财务信息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对经营决策支持力度日益加大,财务管理的内涵也不再只是资金管理,而是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支持保障作用。

(二)总会计师的能力和贡献有待进一步提升

财务管理定位和范畴的转变,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席财务官(CFO)是国际企业普遍采用的对财务最高管理者的称谓。安永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世界一流企业对首席财务官的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包括拥有扎实广博的财务专业知识、敏锐的商业嗅觉、深刻的行业认识、良好的社交能力等等。首席财务官的管理职责较传统财务管理者更为广泛,包括:确定业务决策是基于合理的财务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具体的分析报告、为达成企业战略目标起到积极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融资方案、制定全局战略规划、对外部投资者描述战略规划等等。

总会计师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职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与首席财务官相当,不仅担负着资产安全和投融资决策的工作重点,还负责预算管理、财务风险控制、内控制度建设以及发挥自身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等等。参照一流企业对首席财务官的要求,总会计师的管理职责应当实现从传统的财务管理向经营决策支撑延伸,更加全面地参与企业运营,更加注重发挥对战略规划、风险管控、内部审计以及资本运作、增值服务等支持作用。这就对总会计师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会计师不仅要精通财务知识,还要掌握法律、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生产营销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知识,在提升管理、控制和领导力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沟通谈判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二、国外财务管理模式对公司具有借鉴意义

(一)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际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在不断变革中来适应企业创新发展要求的。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有利于增强集团管控能力,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培训中,沃达丰埃莎公司开展财务变革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实施改革的动机包括:产权层级多、管理链条长、财务管控能力弱、ERP应用低效、业务流程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低等。通过系统的评价、设计和改革,该公司对财务运营模式进行了调整,优化了财务资源配置,建立了统一的财务、供应链和人力工作方式,实现23个办事处共享一个服务中心,财务管理能力和企业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电网企业资本密集度高、网络覆盖面广、业务同质性强,具备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客观条件。国家电网公司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公司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六统一、五集中”的管理模式,于2009年大力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河北省电力公司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部署,扎实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已初步实现预期目标,财务管控能力和资本运行水平显著提升。此外,河北省电力公司结合实际工作,创新开展投资效益评价考核,全面完成资产清查,建立成本费用归集至单台设备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指标体系,构建趸售县公司内部资金市场,在提升财务管理价值中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充分感受到财务集约化管理带来的效益。

(二)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值得学习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的组织形式在不断演化。通过共享服务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通过专业团队建设提高财务对经营决策的支持力度,已经成为普遍的趋势。

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个可以同时为多个业务单元进行业务处理的实体机构,通过将业务处理工作进行整合,转移到一个低成本的地点。共享服务中心能够利用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改进业绩,使本地全队有更多的机会关注于其他业务增值工作。IBM公司的财务整合是应用共享服务中心的典型案例。转型前,IBM公司财务工作分散在全球各地,各地域之间相互独立,其财务人员及人力资源成本是竞争对手的两倍。实施财务转型后,IBM使用全球标准化流程、数据和系统,将80多个单独的后端系统整合在一起并提供实时数据和分析结果,运营效率大幅提高。

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不仅限于财务。英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共享服务还涉及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等等,范围覆盖欧洲、美洲、亚洲等公司所有下属企业。通过共享服务,保证了全球业务的统一性,取得了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流程标准化、提高资产合理性等收益。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对公司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三)积极争取电价和财税政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和财税政策是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安永公司2010年企业风险报告中,将政府监管和政策干预列为电力与能源行业的首要风险。英国以及欧盟曾对电力行业实施特殊税收政策,使电力行业一度享受着较低的纳税额。但实施私有化改革之后,欧洲电力企业运营面临严格监管,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输配环节利润主要取决于资金成本和运营效率。

与国际电力行业比较,我国电价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且涨幅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01至2007年间,国际能源署统计的56个国家居民平均电价累计上涨76%,工业水平电价累计上涨84%,远高于我国同期销售电价的涨幅。

欧洲对电力企业的税收及电价政策演变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继续深入开展电价政策研究,积极策划呼吁,努力疏导电价矛盾,争取财税政策支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智能化已经成为世界电网发展潮流

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深切感受到欧洲国家对智能电网的高度重视,普遍将电网智能化发展视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例如,德国政府已经出台能源法案,要求新建电力用户安装智能电表。欧盟出台了相关政策,计划2020年有80%以上用户配备智能电表。在发展思路上,欧洲明显侧重于配电和用户侧,注重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电网互动化水平,满足可再生能源接入、用电数据分析等需求。这种思路既有出于国情和电网发展现状等因素的考虑,也有利益集团驱动的影响。

相对而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不仅更加符合我国能源资源与生产力逆向分布的自然禀赋,符合工业化进程中电网快速发展的基本国情,而且更加适应世界能源开发利用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笔者深切感受到,国家电网公司对智能电网的思考、研究及实践均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必将对国际智能电网发展潮流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坚强智能电网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空间

坚强智能电网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革将不仅仅局限于能源领域,可能会彻底转变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的商业模式。物质变化、能量变化、信息控制是世界三大基础技术。通过坚强智能电网,实现了能量和信息的一体化传输,形成了集电力输送、能源配置、信息传输、网络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电网的功能作用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对未来社会影响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第8篇: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绿波交通;一体化交通;交通智能化;交通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目前,一些城市所出现的交通拥挤堵塞问题是空前严重的。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已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此,交通问题已经日益引发各城市政府的重视,并成为民众关心的焦点。城市交通必须要有一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应措施,一个包括道路建设、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已经变成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2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2.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 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3.5平方米,致使中心区约有50%的车道上高峰小时饱和度达到95%,全天饱和度超过70%,这些路段终日繁忙,十分拥挤,有的路段持续堵塞6.5小时以上,中心区平均汽车行程车速每小时降到10公里左右。

2.2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汽车拥有量猛增

快速的经济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生产性和生活性物资需要快速及时地运输,这些不断增长的物资运输无疑需要更多、更好的空间;而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经济收入,进而增强了居民的消费能力,那么居民的出行距离就会更远、出行次数会更多、出行的方式要求更舒适更便捷。结果使居民的出行方式由落后的公共交通方式转向舒适的小汽车方式,由费时费力的自行车转向省时省力的电动自行车。与此同时,居民对面积大、环境好、质量高的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这样的住房大多数是建设在城市边缘区或近郊区,这就导致了更远的出行距离,导致私家车近几年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40%~60%。

2.3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空间更加拥挤

大量农村人口转移至城市,城市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城市出行总量随之增加。引发全省各类城市的客运交通总量以人口增长速度的2~3 倍增长。其次,城市居民的流动性明显加大。南京主城居民出行总量由1986 年300 万人次,增长到1997 年384 万人次、2003 年600 万人次,出行量的增长远远高于人口增长。再次,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向新区集中,引发了城市居民出行距离拉长。根据南京、苏州、无锡、徐州等城市的居民出行调查结果,从上世纪80 年代后期到21 世纪初期,人均出行距离增长了20~30%。

2.4土地利用功能布局的不合理

土地利用既是城市规划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城市局部更新的关键要素。土地利用影响着开发的强度和交通流线组织,关系到城市交通和环境质量,因此,土地使用布局的合理与否,是城市局部更新成败的关键,对城市合理持续地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2.5国家对汽车工业的大力扶持

国家决定培育汽车工业,并将其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必将大大加快我国居民出行机动化水平提高的速度。根据国际汽车消费发展的情况看,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是小汽车开始进入家庭,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是小汽车消费开始进入告诉增长与普及期。如果这个规律在中国也使用的话,那么中国有许多城市基本上已进入了私车消费高速增长期,居民出行的机动化水平也将会迅速提高。

可以肯定地认为,在今后10~20年的高速城市化的时期内,影响交通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的因素不会消除,因此,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道路交通设施的供给根本无法满通需求,供需间的缺口将会继续扩大,最终将导致更严重的交通拥堵。

3改善城市交通的相关措施

3.1正确树立公交优先政策

缓解交通拥堵的传统做法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即通过拓展道路宽度、增加道路里程,疏通路网节点、加大路网密度来提高路网通行能力,但是,道路和土地资源的稀缺决定了此举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治理交通拥堵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运输能力大、环境好、资源消耗小,通过优先发展公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世界的共识。成功实现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包括公交的覆盖率、服务时间、舒适、方便、低费用等因素,要通过整合提高包括地铁、轻轨、新交通系统、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在内的综合公交系统的竞争力。

3.2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疏导交通流量

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是指将先进的信息、电子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以及网络等技术有效、综合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它由若干子系统组成,通过系统集成将道路、驾驶员和车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借助于系统的智能化技术,驾驶员可以实时了解道路交通及车辆行驶状况,以最为安全和经济的方式到达目的地。同时,管理人员通过对车辆、驾驶员和道路实时信息的采集,来提高其管理效率,以达到充分利用交通资源、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

3.3完善路网结构,消除交通瓶颈,提高交通设施利用率。

例如北京进一步调整路网结构,充分发挥支路作用,按照等通行能力原则消除交通瓶颈。合理的路网结构是充分发挥道路通行能力的基本前提,全面排查交通拥堵地点,分析原因,从硬件设施和软件措施方面综合治理,提高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3.4政策引导,制订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

首先,确立区域差别化的小汽车发展政策。根据国家汽车产业政策,鼓励私人小汽车发展已经成为一条既定方针。总体上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适度满足小汽车交通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对小汽车超高速增长和过度使用将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对我国土地资源的紧缺性和城市道路承受能力的局限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对小汽车交通发展要因省、因地、因时制宜,取其利而弃其弊。引导市民理智地购买和使用私人小汽车。

3.5积极采用绿波交通

绿波交通,就是指车流沿某条主干道行进过程中,连续得到一个接一个的绿灯信号,畅通无阻地通过沿途所有交叉口。这种连续绿灯信号“波”是经过沿线各交叉口信号配时的精心协调来实现的。不过完全意义的“绿波交通”只有在单向交通干线上才能实现,实现“绿波”的关键是精确涉及相邻交叉口之间的相位差。采用必要的“绿波交通”有利于减少人们出行的时间,进而缓解交通压力。

3.6 数字化管理

这种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国内城市管理领域首次实现了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整合与应用创新。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新模式运行的基础设施平台,使得信息能够及时传输到管理中心;网格地图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区域的精细划分,创建了城市管理新的地理空间体系,加上地理编码,能够对管理对象进行精确、有序定位;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将城市管理对象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重点任意分类、组合,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专项普查和城市管理评价体系数字化等等。通过对数字城市技术的整合和应用,以信息流调控人流、物流,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动态化,实现了数字城市技术应用领域的创新。

3.7大城市快速路的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城市快速路的建设也是缓解交通问题的措施之一,快速路作为未来城市快速交通发展取向的主体和城市路网主骨架,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和制约着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调整,并以快速大容量的交通功能满足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快速路系统的功能主要如下:快速路系统运输效益巨大,成为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快速路的形成将有力地支撑或推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调整。

3.8构建一体化交通的建设

一体化交通是缓解交通压力的必要措施,构筑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是大城市交通战略的核心内容,构建一体化交通表现在交通体系与外部发展的紧密关联。交通一体化是指打破行政、部门、地区界限,将所有的交通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调配,以达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化,从而最充分地利用交通资源,带动整个地区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实现交通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规划和建设入手,实现观念、政策、信息等方面的一体化。

结束语

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没有好的交通环境,那么城市的发展会受到严重阻碍。当前的交通规划指导思想应该从提高机动车的机动性转向提高绿色交通方式的空间可达性。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在重塑城市空间结构过程中,大城市空间发展应采取多中心适度分散化模式,有机疏散交通需求;空间的扩展应结合绿色交通系统的发展。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下,城市政府是完全能够通过有效的规划管理和控制来实现这种对策的。

参考文献:

【1】王炜,过秀成等编著.交通工程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刘贤腾,沈青,朱丽.大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及发展对策[J].城市规划,2009,33(33):80-87.

【3】周干峙.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杨涛,钱林波,何宁.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态势及其基本战略[J].城市规划,2005,29(33):50-54.

【5】万霞,陈峻,王炜.我国私人小汽车的使用和城市经济相关性研究[J].2009,33(1):74-79.

【6】邵祖峰.城市道路交通堵塞治理研究[J].城市交通,2005,3(1):71-74.

【7】Thomas J M. Great Cites and Their Traffic[M].Penguin,1997.

【8】公安部,建设部,关于实施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的意见.交通管理研究,2000(1).

第9篇: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

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科建集团”)凭借多年来在科技园区开发行业的经验、智慧和业绩,创新性地提出了科技地产商业模式,成为众多地方政府、金融、高科技企业界和房地产行业精英人士的关注焦点,也为房地产行业转型探索出了一个良性发展的方向。为了对科技地产这一全新的市场化科技园区开发商业模式进行深入了解,记者实地走访了北科建集团。

科技地产:搭建产业发展和资源整合的城市创新平台

没有人否认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但正如住宅房地产调控所显现的,脱离了科学发展的房地产经济会遭遇它的瓶颈。而真正优秀的房地产企业,只要真正投入到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的过程,非但不会萎靡,反而能迎来春天。

北科建集团的科技地产模式强调城市与产业协同发展,是以房地产开发为手段,以产业聚集为目标,以科技载体和产业服务构建为任务,整合企业发展的要素和资源,通过开发、运营、服务助推产业创新和价值提升的一种科技园区创新开发模式。实质上,科技地产是以地产为平台、产业为主体、金融为支撑,实现地产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有机融合,驱动区域经济转型与发展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

科技地产不仅仅是房地产开发,而是在搭建一个巨大的平台:即产业创新平台和资源整合平台。所谓产业创新平台,就是每个科技地产项目都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培育为中心任务,根据区域的产业环境和政府的发展战略,明确园区的产业定位,然后通过科学合理的功能规划、建筑设计和业态准入,以及全方位的产业服务,来营造企业创新与成长的硬件环境和软环境,使入驻企业既能享受到清新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又能降低创新成本,激发创新活力,实现产业聚集,加速区域经济的内涵式发展。2012年341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利用调查情况表明,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产出强度为26668.11万元/公顷,不仅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比同期工业用地产出强度超出一倍有余,更是远远超过了普通住宅用地的使用效益。因此,科技地产无论是从土地效益上,还是从实现的功能上来讲,已经不属于普通的房地产开发范畴,而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平台。

所谓资源整合平台,就是科技地产项目作为城市功能完善和城市价值提升的重要载体,包括了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因此需要开发商整合多种资源和各方力量来保证园区功能的实现。具体来说,在整体功能实现上,科技地产开发需要政府配套相关的城市公共资源;在建设和发展中,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园区建设的资金和科技企业孵化资本;需要网络信息技术与运营资源的支持,来提升园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因此,科技地产作为一个资源整合的大平台,需要开发商统筹政府、金融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并且科学合理地确定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各种资源在参与科技地产过程中的利益诉求均衡和价值实现。

所以,科技地产模式,直观来说,是产业创新与发展平台、是内容和资源整合平台,不仅提升了土地价值、城市功能和区域形象,加速了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和发展,为政府创造了持续税收、就业,实现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而且实现了政府、入驻企业、开发商、金融资本等各种资源和力量的利益均衡和价值提升,从本质上来讲,科技地产无疑是一个价值创造和提升的巨大平台。

社会责任: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己任

科技地产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与发展的平台,其巨大的社会价值从创造的经济效益和创新成果中可窥一斑。北科建集团自1999年成立以来,先后开发了一区七园八个科技地产项目,包括已经建成的中关村科技商务核心区、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正在开发中的嘉兴智富城(嘉兴长三角创新园)、无锡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长春北湖科技园。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记者了解到,北科建集团的科技地产模式创新,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的。北科建集团2010年完成了北京中关村一区三园的开发任务,不仅实现了项目总体规划和功能布局的高品质,提升了土地价值和城市形象,而且成功吸引了微软、IBM、甲骨文、新浪、甲骨文、百度、美国健赞、瑞士先正达、博奥芯片等4000多家大型企业总部和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并通过孵化服务,支持12家企业入园后实现国内外上市,使数百家高科技创新企业化蛹成蝶,累计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外专利5000多项,2012年创造产值3500多亿元,上缴税收220多亿元,成为推动国家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北科建集团正在京外开发的四个科技地产项目,总投资约250亿元,总建筑面积达到410万平方米,其中孵化器、加速器面积多达150万平方米,这在国内科技园区开发企业中是罕见的。这些园区已经成为当地实现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成为承接一线城市产业转移、技术转移和推动本地产业结构升级的引领力量,其潜在的巨大社会价值也正逐渐显现。比如嘉兴智富城成为浙江省着力打造的科技孵化城“一心八园”的“心”,已经带动该区域成为了省级高新区,并正在向国家级高新区迈进。

中关村作为我国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创新文化氛围浓厚,创新资源丰富,正日益发挥出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效应,尤其是在向二三线城市产业转移和技术输出方面做出重要贡献。2011年,中关村流向北京之外地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约1900亿元,同比增长约35%;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上市公司等规模较大企业在京外地区实现总收入约1万亿元。北科建集团作为根植于中关村园区的大型责任国企,开创了科技地产模式,并且在京外布局,就是要帮助外地二三线城市来承接中关村的技术转移、产业转移,把中关村创新文化的精髓、创新的体制机制以及先行先试所形成的政策优势复制到当地,在当地形成创新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本地的产业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

北科建集团用“服务区域经济、助推产业升级、加速科技转化、提升社会贡献”来概括自己的企业使命,就是要力争通过科技地产的开发运营服务,在宏观上促进当地产业结构、人才结构、财政结构等积极转变,在中观上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在微观上促进创新创业型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达到综合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实现政府、股东、入园企业、合作伙伴和员工五方利益诉求的均衡和共赢。这一使命也集中体现了北科建集团“社会效益为首,经济效益为本”的经营理念,凸显了国企的社会责任。

产品体系:创新驱动战略和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载体

城镇化近年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内需拉动的最大潜力,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1.3%,但目前的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只有33%,大量农民工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很低。因此,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内涵,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战略。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通过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实现土地、就业和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北科建集团作为大型责任国企,正是通过不断的产品体系升级和产品类型创新,力求将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联系在一起。

从北科建集团科技地产的产品体系来看,已经完成的中关村一区三园可以说是第一代产品,主要功能是实现产业聚集,主要职责是土地一级开发和招商运营。第二代产品是目前正在开发的京外四个科技地产项目,主要产品类型包括科技新城和专业化科技园区,是对第一代产品的功能完善和创新升级。

嘉兴智富城是典型的科技新城产品。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坚持以助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提升为核心理念,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包含了产业研发区、商务功能区、生态住宅区三大板块,囊括了孵化器、研发楼、厂办一体化、写字楼、星级酒店、餐饮街、购物中心、住宅八种业态。项目通过科学的功能布局规划和严格产业业态控制,引进环境友好、清洁生产类企业,使产业与城市间的矛盾和冲突降到最低,并使各业态之间功能互补和产品溢价最大化,打造了一个产业导向的微型城市,实现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的有机融合,使区域从业人员享受到职、住、娱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这种产品规避了传统城镇化中有城无业的现象,实现了土地利用、就业能力、人口结构的同步城镇化。

无锡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是典型的专业化科技园区,是对传统园区开发理念和产品功能的一次升级。首先,在园区总体建筑风格上,把1040亩土地、69万平方米的建筑统一进行了规划,根据不同的业态,实现古典风格、现代风格和前卫风格的有机传承和相互融合,整体风格更加符合审美梯度需要,有效规避了第一代产品中只进行土地一级开发和功能规划,园区建筑风格难以相互融合的难题。其次,在功能规划和业态设计上,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营规模的企业需要,进行了多种建筑业态的功能组合,产品业态包括了孵化器、总部办公、人才公寓、培训中心、创意工作室(studio)、厂办一体化等,产品业态更加丰富。

在科技地产第二代产品如火如荼开发的同时,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实现城镇化与信息化的良性互动,北科建集团未雨绸缪,在科技地产的产品体系上再次谋划升级,正在大力构建第三代科技地产产品——产业新城,实现由“科技新城”到“产业新城”的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