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资委资产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布在行政管理、公检司法、科研教育、文化卫生和部队等各个系统,是国家建设、社会安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是我们全体公民的财富,应该进行合理的分配、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为此,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入手,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122-01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作为统计口径是指资产减负债后的净额,从管理对象角度来说就要落实到具体的各项资产上,包括: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但在具体实施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资产配置不公、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缺乏公平合理的分配标准,造成资产分配不公。由于缺乏一个公平合理的分配标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不公的情况普遍存在:如办公用房、职工宿舍、公务车的配备等,一些单位不顾实际需要,互相攀比,重复购置或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性能的资产;受国有资产部门化、部门管理利益化的驱动,部门和单位竞相争项目和投资,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出租等不同方式使国有利益成为集体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而另一方面,有些单位资产配置出现严重不足,需要通过财政拨款租借。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重配置、轻管理”,这种现象比较普遍。①很多单位没有完善的资产管理配置制度。资产使用过程无专人管理监督,单位资产闲置、丢失和损坏的现象常常发生;②化公为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车私用现象非常严重,因为资产闲置、低价出租、无偿出借等现象使得单位的财务负担变相加重;③国有资产的损坏赔偿制度不完善。资产损失浪费情况较为严重,甚至出现以“承包”等经营方式为名分光、吃光、浪费国有资产,甚至侵吞资产;④无形资产意识不足,对无形资产没有采取有效的相关管理,导致国有无形资产的大量流失;⑤国有资产在有偿使用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能充分利用,导致效益不高。
(3)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制度执行力度不强。在资产管理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大多存在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无明显责任主体,没有严厉的监督机制:产权和实物管理混乱,资产清查流于形式;资产没有及时入账,对报废、调出、出租出售的资产不报批、不核减;资产“失真”和“失实”的现象比较严重,像土地等许多资产没有按市场价值进行计量。
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 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
制定配置标准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考虑灵活性,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资产清查结果,把现有资产利用起来,在现有资产的基础上考虑新增、调剂资产;还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各自领域特点和专业技术需要制定配置国有资产标准。各项配制标准制定好后,要严格按照资产配置标准,从严控制,合理配置。例如:公务用车与办公用房,既要按照各级党政行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配置)标准,具体制定总标准、又可在总标准的基础上按实际情况制定人均标准等。
2 财政部门建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对所属预算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制定监管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组织政策的实施。(2)组织并实施国有资产清查与普查,摸清家底,采取强有力措施杜绝国有资产部门化,利益化。(3)实现对所属预算单位国有资产的整合。在这个资产调剂平台上,充分利用优良资产、清理和处置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运营效率,逐步改善资产分配不公的现象。整合所属预算单位的现有资产,对已有的资产原则上不再重新购置,在现有资产基础上考虑新增,使资产的优化配置与提高使用效益、减少闲置和浪费同时进行。(4)负责办理资产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的审批,严格覆行审批手续。(5)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协调资产管理目标与管理人员工作目标,监督资产管理目标实现程度,并督促预算单位把资产管理人员的一部分薪酬与绩效挂勾。(6)对批准投入的经营资产进行监督管理,跟踪管理单位对外有偿使用的经营性资产。事业单位以国有资产进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要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核审批,取得的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3 完善资产管理基础环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当制定资产目录,进行定期清查,做到账卡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各部门各科室应建立各项资产的保管制度,做好资产的实物管理;在资产使用环节,资产管理部门要详细记录各项资产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维修和保养等相关信息,保证资产有效利用同时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规范处置行为是资产处置环节的重要内容,应把好出售和转让的价格关,把好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关。在资产管理中加入权责发生制理念,核算资产的效益,对不能产生收益的资产,报经批准后予以核销。
督促单位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督促单位实行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标准,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Z].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6-0058-04
事业单位是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和保障。这部分资产运作的目的通常不是为了增值和赢利,而是为了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了政权建设和社会管理,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2006年7月1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对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依然严峻,需要我们继续进行研究探讨。
一、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一直沿袭1995年提出的“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使得依靠财政资金积累下来的国有资产分散在各个部门,虽然名义上是国家所有,但实际上由各个单位行使着资产的所有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1.所有权虚置,本应享有资产占有使用权的部门(单位)往往拥有对资产的全部支配权
所谓的所有权虚置,指的是所有权国家所有,但没有一个具体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负责分配使用权,其结果是实质上归使用者所有。从我国改革历程看,解决国有资产所有权虚置问题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企业类国有资产也存在所有者虚置问题,但在国资委成立后,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对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尽管政府拥有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但是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因此,资产使用单位,甚至使用个人都可以实质上占有这些资产,成为国有资产的实际所有者。财政部出台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已经明确财政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权。但是由于事业单位数量繁多,存在形式多样,分布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而作为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财政部门缺乏必要的手段和力度,无法对国有资产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所以真正将所有权落到实处,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2.资产监管不严,资产形成、配置和处置环节均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理念上的偏差,那就是“就资产论资产”、“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没有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严把资产形成关,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具体表现在:缺乏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导致预算安排不尽合理,资产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资产配置时没有考虑原有资产的存量和使用情况,不能实现存量资产的共享调剂,造成资产重复建设,有限的财政预算资金没有得到最有效利用,也使事业单位资产占有苦乐不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各单位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以及不同资金来源渠道之间缺乏必要的透明度与协调性,容易造成资产配置不公与重复购置。同时,由于缺乏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范的处置程序和处置途径,有些事业单位在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资产未评估或评估过低,甚至自行随意报废尚有相当使用价值的设备,浪费与腐败现象严重。还有相当数量的事业单位利用富余资产进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导致国有资产收益的流失,为部门、单位或个人利用国有资产谋取不合理收益提供了机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监管不严,是导致收入分配秩序混乱的根源之一。
3.管理手段落后,资产使用效率低、绩效差
由于国有资产来源的无偿性,事业单位缺乏资产保值增值的压力与动力,而且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购置严重,再加上使用过程中缺乏占用资产基本效用评价机制,财务核算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结果导致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闲置与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中国科技资源浪费惊人:大型科研设备利用率只有25%,而发达国家的平均利用率是170%。在医疗领域,这种资产使用效率低的情况也是触目惊心,在一个区域内医疗设备购置重复是国内医疗行业的普遍现象,大医院高档医疗设备“购买竞赛”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而多数大型医用设备的利用率均在50%以下。
对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绩效评价,目前国内还没有完整系统的评价体系。主要是因为大多是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产出收益难以量化,并且其经费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因此缺乏绩效评价的主动性和迫切性。而且,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财务核算制度也存在诸多问题。迄今为止我国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都采用非成本核算的财务核算方式,会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此种财务核算方式的低效性已显露无疑。在收付实现制下会计科目太过简单,导致某些经济活动无法进行财务核算,从而阻碍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展开,比如融资租赁设备等。目前的财务会计制度对某些经济活动的收益不作账面反映,导致了账外资产的存在和国有资产收益的流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重估市场价值的做法使得某些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使用价值、市场价值之间严重脱离,不仅不利于资产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收益,也不利于核算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所花费的真实成本状况。因此,结合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针对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科学可靠的评价体系,重建成本核算的财务会计制度,对于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运行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4.管理体制不顺,缺乏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整体设计
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由谁管理、如何管理以及按照什么原则管理等问题,导致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在我国,财政部门负责制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一部分具体工作交由有关部门承担,呈现出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国资监管机构、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等部门均从不同角度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监管。但由于具体监管职责不很清晰,造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职责交叉和管理的真空。例如,财政部门与国资部门、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与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资产管理权限不清,事业资产具体占有使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权限不清等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资金管理与财物管理相脱节现象。部分地区资金管理属于财政部门,而财物管理属于国资部门,而国资部门与财政部门在业务上是相对独立的,从而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失去了一个重要约束手段,不利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效管理。部分事业单位业务上实行“条条管理”,而财务上又实行“块块管理”,这种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相脱节造成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导致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二、国内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经验
1.日韩模式
首先,日韩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国有财产综合管理的主体统一。无论是日本财务省,还是韩国的财政经济部,都拥有对国有财产的综合管理权,政府其他各行政部门对国有财产的管理活动,均在财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监督下进行,并且要严格按照要求向财政部门报告国有财产管理状况,包括国有财产变更用途、发生损失等。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管理责任明确,管理权限集中。其次,国有财产委托管理方式灵活。在日韩两国法律中,对于国有财产管理事务的委托行为都有明确的规定。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政府其他行政部门,在履行相关手续后,均可以将部分国有财产或自身掌管的部分国有财产管理事务委托给下属单位、地方政府甚至是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来具体管理或实施。这种灵活的委托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国有财产管理效率。第三,对国有财产实施分类管理。日韩两国对于国有财产的分类都比较明细,分类方法也相似,主要是按国有财产的用途进行区分。
2.德澳模式
德澳模式的突出特点就是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所有政府资产,并通过下设资产管理局来实施具体管理。联邦政府资产由财政部门所属的机构负责,并在全国成立分支机构管理分布全国的联邦资产,其特点可以概括为“财政部――直属局”模式。澳大利亚的资产管理从形成到处置,其全过程也是很有特色的。澳大利亚财政部下设资产采购局、资产管理局、资产出售局,分别负责政府资产采购、管理和出售,构成了从形成到处置的资产管理链条。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过财政部和金融管理部下设的资产管理机构对政府资产实行商业化管理。其商业化管理方式包括计划管理、项目管理、整体项目服务、合同管理、专家咨询等。它通过为政府公共部门用户提供诚实的、职业化的服务,来实现政府资产的保全和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
3.美加模式
美加模式的特点是公共资产的管理制度、资产预算由财政部负责,日常管理由独立于财政部的机构负责,体现了鲜明的决策与执行分开的分权思想,这种模式的优点如下:首先,分工明确,制约严密。美国和加拿大的政府资产预算管理都特别严格,政府各个部门的物资采购有预算控制,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车辆及房产是政府公共资产中单位价值较大的主要资产,对其实行集中管理、专业化管理也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共同做法。重视闲置资产的处置管理也是美加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规范化、程序化、公开化的闲置资产处置,提高了资产再配置的效率,杜绝了政府公共资产“出口”的腐败,为政府树立了公开、公正的形象。
其次,都有明确的管理主体。即财政部门。区别之处只是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财政部门的职责范围有所差异。在政府干预型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的职责最强,在自由经济型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的职责范围较小,如美加模式中,财政部门仅负责行政性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预算管理。
再次,规范管理。美国对公共资产则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美国财政部及总统预算办公室负责联邦政府资产的预算管理,办公用房新建、修缮、日常管理等预算费用,由总务署统一向财政部和总统预算办公室申请;房产以外的其他政府资产如计算机、汽车等,预算则体现在使用部门的预算当中,由各部门分别申请,上述预算都必须经国会批准才能执行。加拿大还上升到法律层次,法律条文明确规定联邦政府及各部门闲置资产,必须交由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集中统一处理,其他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出售。
(二)国内经验
1.黑龙江安达市的做法
安达市的做法可以概括为:政府决策、财政部门管理、运营公司集中统一运营。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授权财政局统一清查、收拢各单位资产,建立资产管理档案。第二,进行资产运营和融资,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的安达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对收拢资产进行统一置换、拍卖、转让、租赁等,并通过资产置换进行资产整合。以经营性资产作担保,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等公益项目提供融资服务。第三,规范资产处置程序,明确规定了资产处置要报财政局国资办确认,并报市政府批准;同时,出售前必须对拟出售的资产进行评估,出售时必须委托有资质的拍卖行依法公开拍卖。
2.陕西省安康市的做法
安康市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统一规划,分类管理,统一处置,统一收益”。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市政府对所辖国有资产和资源统一行使出资人职能;按照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两大类分别设立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国经局)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国产局),实行分类管理;国产局挂靠财政局,负责对非经营性资产统一处置、统一受益。第二,建立了资产购置预算制度,国产局每年根据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和工作需要,核定其资产占用质量和数量的编制定额,按编制核定其当前资产购置及更新改造的预算方案。第三,在资产处置上坚持公开透明,国产局委托拍卖机构采用市场方式,公开竞价拍卖。第四,资产收入实行集中管理,将各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收入全部纳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专户管理。
3.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的做法
2002年,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政府作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其改革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采取统一管理的体制,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运用阳光化管理方式,实现资产的高效运用。主要措施包括:第一,改革体制,南海区委、区政府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把分散在各个单位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回(把产权证集中),建立所有权集中管理、其他权能依制分流的体制,打破传统的“单位所有制”。第二,实行分类管理:未列入办公之用的公建物业实行社会管理;对公益性物业实行部门管理;对纯粹办公用的物业,授权各部门使用;对空置物业,通过拍卖、委托、租赁、抵押等多种形式进行营运,实行资本化管理,以实现资产的高效再配置。第三,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改革效果。南海区开发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据库,开发了一套公建物业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政务网联通政府和单位,实现实时、动态、在线管理。第四?熏实行“阳光化”管理。产权集中后,对于收回的资产,政府按照其性质分类,采用比较市场化或比较透明的方式进行资源再配置。第五?熏对闲置资产进行市场化运营。
4.广西南宁市的做法
广西南宁市的主要做法是成立南宁威宁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威宁公司),将事业单位各自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产权通过市政府、市国资委授权,变更至威宁公司名下,由威宁公司代表市政府拥有国有资产的产权,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把事业性国有资产从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将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转移到威宁公司统一管理运营。威宁公司负责上缴国有资产收益,其他任何部门、单位不得再从事或参与任何形式的经营活动。第二,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变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南宁市改革了事业单位无偿占有和使用办公用房的模式,逐步建立办公用房租赁制度,政府将各单位与威宁公司之间的关系定位为租赁关系。第三,构建融资平台,实行资本运营。威宁公司采取了重组、转让、租赁、置换、开发、拍卖等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资本运营,还为政府投融资提供了平台。第四,调剂使用办公用房,规范公务员岗位津贴发放。
三、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思考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已经占到全部国有资产的29.75%,总额已经达到5.96万亿元。并且随着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有序退出,事业资产在国有资产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为此,要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需要树立配置合理、使用充分、讲求效益的管理目标,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理顺产权关系、完善管理体制和改进管理手段三个方面加强研究和探索,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充分考虑各地区、各部门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应当树立配置合理、使用充分、讲求效益的目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既不同于国有企业资产,注重增值和赢利,也不同于行政部门国有资产的绝对非赢利性。因为事业单位数量繁多、种类庞杂,有行政执法类、社会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三大种,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也就具有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之分。应当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实践,将财政资源按照不同的方式在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主要通过行政手段进行配置;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主要采用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配置;而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可以推向市场。同时,也应注意国有资产在不同行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单位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公平和效率兼顾。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虽然难以进行成本收益核算,但在消耗过程中确实产生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为社会财富的增加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提供服务与讲求效益相兼顾,要使用充分,讲求效益。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应当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形成于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拨款,对其管理应当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相结合,尤其应当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必须强化财务约束,在事业单位收入管理方面强化财务问责制度,将其创收和收费所得收入与国家财政预算拨款、资产投入纳入到同一的管理框架中。否则,单纯加强资产管理的措施很难见到实效。财政部门在下达预算时要注意核实国有资产存量,严格编制增量资产预算,切实把住资产形成关。事业单位要在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同时,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和使用情况,使财政部门通过国有资产财务核算和统计报告制度,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国有资产总量、分布和结构情况,实现对事业资产从配置、使用到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财政部门要履行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职能,重点实施资产价值管理。事业单位业务部门履行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职能,重点实施资产实物管理。
(三)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三个着力点
1.理顺产权关系,完善并落实“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单位使用”的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不明晰,所有权虚置,没有一个具体部门代表国家切实行使所有权、负责分配使用权,导致所有权实际上被使用单位占用,随意处置国有资产,是产生一系列资产浪费、流失等问题的根源。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首先应当明确其产权关系,理顺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与事业单位作为占有、使用者以及资产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国家所有者权益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经济上得到体现,确保国家所有权管理到位,这就需要有明确的管理主体负责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可以考虑成立专管机构负责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有利于统筹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国有资产。在市场发育程度比较高,市场规范程度也比较高的地方如沿海发达地区,可以尝试采取这种方式。这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方案,但可以预期的是,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这个方案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在成立专管机构时,需要明确专管机构的组织形式、法律地位等,处理好专管机构与财政部门的关系。
2.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财政部门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了财政部门是各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各地财政部门负责对各地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全面管理;财政部负责中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但在现实中,中央事业单位下属机构众多,分布广泛,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中央各驻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可在财政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建议由驻各地专员办负责实施具体的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各地专员办对中央驻各地事业单位较为了解、获取信息及日常管理较为方便的便利条件。借鉴企业类国有资产管理经验,在财政部统一管理下,成立单位专管局,对所有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管理。在已经明确财政部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者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其管理权限、职责、管理方式
3.改革财务核算制度,改进管理手段,实现法制化、信息化、集约化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首先必须完善财务核算制度。结合当前会计制度改革的趋势,借鉴国际经验,修订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把现收现付制改为通行的权责发生制,并结合事业单位的各种经济活动,改革一些不适用的会计科目,更多地增加能够反映国有资产价值和新的成本、收益形式的科目,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和会计记录真实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济活动。
逐步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金财工程开发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实现“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产占有单位”三个层次的监管体系信息交换。财政部门在整合各单位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信息资源库,及时、准确地掌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占有使用及分布状况,为资金管理、政府采购、资产配置、处置和调剂提供信息和依据。在建立信息化平台时,要提高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信息一体化的整体效能。避免各自为政。
要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形成、使用、处置三个环节都加强管理。在资产形成和配置环节,应当结合事业单位的性质和所在行业的特征,制定公正合理、有约束力的财政配置标准。要结合对事业单位资产存量和使用情况的调查,进行有效配置,避免资产配置的随意性。在资产使用环节,要强化“资源整合和共享共用”的理念。财政部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强调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积极推动资产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共用,明确了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或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调剂权,体现了优化事业资产配置、整合资产资源的要求。下一步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在实践中加快实施。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各部门、单位的闲置资源交由专管机构集中整合,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此外,要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体系,科学客观的评价资产的使用情况,激励各事业单位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并以此作为资产配置和调剂的依据。在资产处置环节,要建立规范的资产处置程序,提高资产处置的效益,避免资产处置过程的浪费与腐败。
参考文献:
[1]张凤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8,(6):22-28.
[2]徐冠华: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几个问题[EB/01].人民网:,2006-09-30/2010-01-08.
[3]上百万家单位约40000亿元行政事业资产谁来管[EB/01].新华网:,2006-09-29/2010-01-04.
根据财政部新颁布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州委办公室、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州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州办[*]14号)文件精神,按照县建办文[*]21号文件的要求,为了加强和规范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增值和发挥应有效益,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现就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制定如下方案。
二、范围和原则
基本原则为:统一监管、分类实施、规范处置、收益统筹。
(一)统一监管:对纳入首批集中统一管理的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经营性资产,由县财政局统一监管,并由县人民政府授权委托*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经营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挂牌竟价租赁;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兴办的各类经济实体,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结合部门和单位实际情况,由县财政局统一监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别采取脱钩转型,面向社会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报经县人民政府审批后,交县国资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有效营运机制、统一经营管理。非经营性资产由现资产占有单位与资产管理部门,签订使用管理协议,明确各自职责。
(二)分类实施: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分类实施、分步进行。
1、县直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股权)、出租、出借、兴办的经济实体以及其它国有经营性资产、闲置资产、需处理的资产等)列入这次清理移交、集中统一管理的范围。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类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逐步将非经营性资产列入移交范围。医院和社会福利性质的机构,县政府直属驻外机构暂不列入。
2、对未列入首批统一管理的单位,其国有资产管理仍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待首批单位移交资产启动运行后,根据进展和运行情况,对这类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提出改革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乡镇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方案另行制订。
(三)规范处置: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捐赠、报损、报废等,由资产占有单位按规定程序报批后,交财政部门集中统一调剂处置,对能够通过调剂、置换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对需要处置的,由具有资质的中介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后,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市场竟价等方式公开处置,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四)收益统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所获收入,属财政非税收入,按照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分配使用管理办法,由县财政局牵头拟定方案,报县政府审批后执行。
三、实施步骤和要求
(一)宣传政策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有关政策,宣传这项改革的意义和要求,争取各单位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资产清查移交
1、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和已到租赁期的资产直接移交给国资公司。
2、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原已签订出租、出借合同,协议的,将合同原件和有关资料等移交到县国资公司,进行移交登记、签字。由县国资公司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合同,协议文本,明确界定国资公司,资产占有单位和承租方的责任和义务,重新规范办理合同、协议手续。
3、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举办的经济实体,这次清产核资和审计后,由财政部门提出具体管理办法,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按统一监管的原则执行。
4、在清产核资和合同、协议移交期间,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不得使用国有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不得擅自举债进行基本建设项目;不得擅自变更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经营性国有资产合同、协议或改变国有资产用途;不得擅自转让、出售经营性国有资产;不得将主管部门的国有资产划拨到下属单位;不得借机私分国有资产;不得拒报、拒交合同、协议原件和有关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干扰、阻碍这次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5、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在今年上半年清查资产前,未经审批将其占有使用的国有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铺面等国有资产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它单位使用的,应在本次清理移交工作中全部收回。对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权属不清的,应经县财政等部门进行产权界定;对今年上半年资产清理后,将经管性资产转为非经营性资产的原则上视同经营性资产,特殊情况需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建办文[*]21号文出台后,未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擅自签订或延期的合同无效,由相关单位自行收回后交国资公司,并自行处理好遗留问题。
6、对需处置的国有资产,由单位提出申请,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财政局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程序办理完毕后,交县国资公司按规范处置原则运作。
(三)资产营运管理
1、国资公司接收的国有资产要建立档案和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帐、卡、物相符,跟踪统一管理。
2、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需处置的资产,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利用电视、网站、报刊和电子交易显视屏向社会公告,公告相关信息,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
3、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需处置的国有资产,经营所获收入,直接进入财政非税收入结算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
(四)工作进度安排
资产移交单位必须密切配合,确保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年12月中旬组织移交工作,2007年1月1日起,按新的管理模式运行。
(五)严肃纪律,明确职责
1、严肃纪律。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任务艰巨,凡有清理移交任务的单位要加强领导,组建清理移交工作专班,确保政令畅通,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干扰和阻碍改革、违法违纪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给予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我市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基本做法
(一)设立专司机构,明确职能定位。2004年市政府发文成立了**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国产局),正县级事业机构,挂靠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副局长兼任国产局局长。市国产局编制12人,内设综合、产权管理、资产评价三个科室,从而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主体。市国产局作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专司机构,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对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同时,在职能定位上,将其定位在延伸财政职能上,资产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来进行。
(二)推动资产的整合。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对资产优化整合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主要方面。市本级先后启动了行政中心、建设大厦、文化艺术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等重点资产整合项目。通过这些资产整合项目的实施,既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又整合了大量的闲置房地产,从而激活存量资产,实现保值提效。通过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拓宽了财政收入渠道,增加了地方可用财力,实现了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有效结合。近几年,通过统一管理国有产权,对国有资产统一整合运营,全市累计实现国有资产收入5亿多元,
(三)改革国有资产的配置模式。在全市初步建立了资产构建预算制度。资产购建预算是从源头上管理资产“进口”的主要环节,是规范资产配置,实现资产配置科学性、均等性、计划性的重要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是部门预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构建预算从制度层面可以有效解决在资产配置上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失衡性,减少了盲目配置、重复配置,节约了财政资金,是“**模式”一个重要亮点,在全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
(四)实行产权集中管理。市政府授权市国产局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产权集中统一管理,将原来市级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中收缴到市国产局,由市国产局代表市政府拥有市级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国有资产的产权并对所管资产行使产权管理、收益管理和财务管理权,对单位办公用房实行余缺调剂,彻底杜绝和防止因所有权不明而引发的各种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产权变更后各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只有资产使用权,没有资产处置权,有效的解决了资产分散管理中存在的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的问题。
二、改革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我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深化中遭遇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目标定位。我市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当初是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的,是以保值提效为目标的,是在整合置换中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效益,增加财政收入。因此我们的工作重心在整合置换上,市政府还就此下发了三年整合规划。尽管规划中提出了宜租则租、宜处置则处置,宜开发则开发的运营思路,但作为运营主体的资产开发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从目前的情况看把目标仅仅定位在整合上是不能把资产这篇文章做大的,必须把目标定位在经营上,通过有效的经营,把文章做大。
(二)体制束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属政府,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是政府授权管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一个行政机关,不具备投融资资格,也不具备经营开发资格。由于缺乏一个对资产有效经营的平台,因此无法对资产开展有效的经营。因此要适应新形势,把资产经营这篇文章做大,就必须搭建一个公司化的经营平台,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经营。
(三)思想解放不够。这几年改革过程中我们也一直思考如何有效的利用好国有资产,也考虑到开发经营,但由于担心不符合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要求和规定,担心过度商业化,会增大政府风险,因而,让犹豫禁锢了我们的思路,捆住了我们的手脚,制约了我们的工作。
三、深化我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我市资产基本状况
资产经营的基本思路
金融危机爆发后,扩大内需保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我们**以投资带动为主要特征的增长方式,在突破发展中保增长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对资金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因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充分运用所拥有的资产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重心,把把工作重心由过去的以整合为重点,转向以全面经营为重点;把运营方式由以置换为重点转向开发、转让、出租并举,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资源性资产经营并重的轨道上来。对于目前具备通过转让、开发、出租进行直接经营的房地产可直接开展经营,对于目前不具备直接经营条件的房地产,可通过房地产抵押融资的方式,实行买地开发滚动经营,或者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资产经营,使所有的房地产都能够成为政府可经营的资本。实现真正盘活国有资产,实现资产资本化,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实现资产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经过有效运营,力争五年内为市本级建设融资3--5亿元,全市实现国有资产收益10亿元以上,其中市本级5亿元以上。
(三)加快体制转变,构建经营平台
调整管理体制,构建经营平台,是实现资产资本化,对资产进行有效经营的基础。因此,我们建议成立**市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将市本级的行政事业资产整体打包,以划拨过户、授权经营或参股等形式注入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同时将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更名为“**市公共资产管理局”,实行市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与市公共资产管理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市公共资产管理局行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职能。由市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行使管资产的经营、开发、融资、投资职能。使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具有投融资、经营开发、物业管理三个资产经营平台的功能,其运行目标为:
投融资平台
打造成我市继城司之外的又一重要融资平台,利用国有资产,以抵押担保的形式,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吸引各种社会资金进入重点建设领域。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抵押贷款。以国有资产整合为基础,在充分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以资产作抵押,加强同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形成以银行贷款为基础,其他金融机构资金为补充的信贷融资格局,为政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融资服务。
三是开展股权合作。对于关乎全市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竞争性领域项目,资产投资运营公司代表市政府和市财政(国资)局作为出资人,用市场化方式对此类项目的市属国有股权进行管理,依照《公司法》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
四是启动民间借贷。对项目不大、有营利的项目可鼓励干部职工入股,募集项目发展资金。但此方式筹集资金量少,风险大。
五是积极发展多元化融资体制。特许经营权是政府重要的无形资产,因此在项目建设上可运用“建设—经营—转让”的方式,即BOT模式进行融资。它是指政府和项目发起人签订特许权转让的协议,由项目发起人组织成立的项目公司承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的任务,同时,在规定的特许期内,拥有该项目的所有权并收取费用,用来偿还项目的债务,并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在特许期结束后,项目将无偿移交给政府。利用这种形式,对于我市自有资金匮乏,但同时具有机遇优势、项目优势的实际情况,可以以此引进资金,扩展筹资渠道,增加筹资规模,切实解决建设资金供需之间的矛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经营开发平台
按照宜开发则开发、宜处置则处置、宜出租则出租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现有资产,继续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加快开发经营,扩大投资范围,实现资产增值。经营开发平台主要职能为:
一是资产经营的载体和主体,负责资产开发、转让、出租等经营业务。
二是负责对原政府部门投资举办的经济实体进行整合,并对其实行集约化、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资产的规模效益。
三是进行自主开发。对增值潜力大,开发价值高的项目,实行自主开发,以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对有的资产可按照开发--转让(出租)的方式进行经营,对有的资产可按照抵押--融资--收购(征地)--开发--转让(出租)的方式进行经营。
四是夯实公司职责。按年度签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书,通过规范资产运营,建立国有资产补偿机制,向财政上交国有资产收益、按期收缴国有资产占用费、土地出租收益金和利润等手段,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运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物业管理平台
一是为行政事业提供统一规范的物业服务,维持办公资产的简单再生产(资产维护),节约财政支出。
二是公平参与物业市场竞争和经营。
需要配套的政策
一是成立**市公共资产运营投资公司,并将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更名为“**市公共资产管理局”,两套机构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一)国有资产管理观念淡漠。长期以来,国有资产形成的主渠道是国家财政拨款。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经济核算概念的淡漠,从而导致了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观念淡漠,认为事业单位有别于企业,搞不搞国有资产管理无所谓。
(二)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未理顺。目前,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环节比较薄弱,没有一个集中、统一的管理部门。以高校为例,目前不少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仍然沿续按资金来源、按资金用途归口分类管理的方法;学校财务部门统一进行财务核算、监督。而各大类国有资产的实物管理则归口分属各职能部门管理,教学、科研设备归设备处,土地、房屋、家具、车辆、行政用设备归后勤,图书资料归图书馆;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没有统一的采购、验收、登账制度,各行其是。有的资产管理部门虽然是用计算机管理,表面上看很正规,但使用的软件明显与现行体制不符,出现制度服从软件的怪现象。
(三)资本支出不合理,固定资产重复投资、大量闲置、使用效率低。在对旧的固定资产的更新和选择当中,没有慎重考虑以新的固定资产代替原有尚可使用的旧的固定资产的合理性,一方面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普遍存在教学、科研用房紧张,仪器设备陈旧落后现象;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仪器设备分散,常规仪器设备重复配置,利用率不高的情况。这不仅造成使用效率低,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一些事业单位在创收和创办第三产业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财产转移手续或产权登记等,无偿占用国有资产从事经营性活动,也不能及时、足额缴纳国有资产占用费,投入创收的资产得不到合理的补偿,收入不实且过多地向个人分配倾斜。创收本意是为了弥补国家财政经费不足,引导部分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管理过渡,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的规范管理或有章可循,使国家投资购置的资产被创收单位无偿占用,违背了开展创收活动的初衷,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
(一)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是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归代表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专门机构掌握行使,以及由这个机构所委托的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行使。各种事业单位直接占用这部分国有资产,则享有使用权,同时负有与享有的使用权相对等的责任。
(二)实物管理为主的原则。社会中的每一种资产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在这两种形式中,不同性质的资产有不同的管理重点。就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来看,它使用的目的在于服务、在于保证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依赖的重心是使用价值。所以,在管理中应执行以实物管理为主的原则。
(三)效率原则。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既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也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进行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下大力气做好资产的调拨工作,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占用与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效率相匹配,做到物尽其用,避免闲置浪费。
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策
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结合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重点对以下四个方面强化管理: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逐步向企业化管理发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既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当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突出的情况下,事业单位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提高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加大领导力度,要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宣传,使大家明确对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人人有责,增强保护国有资产权益的意识,自觉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完善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搞好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是维护事业单位及国家所有者权益,提高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本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一个专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确定专门岗位,配备高素质、懂管理、懂经济、懂业务的人员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明确责任,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运营体系,彻底改变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国有资产多头分散管理又都不负责的现状。同时,要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把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在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要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切合实际便于操作。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可包括清查、登记、统计、使用、损坏赔偿及报废处理等制度。要建立固定资产审批、购进、保管、使用、处置、会计核算、维护等管理制度和办法,对于闲置的固定资产必须制定闲置资产管理办法。
(三)摸清家底,活化存量,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在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高效的国有资产信息网络,定期组织清产核资,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家底,明确资产所有权,及时掌握事业单位资产的变动状况,避免重复购置。做好固定资产存量增减的会计账务处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闲置的国有资产可进行合理调剂,活化存量,促进其有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例如,高校对于淘汰下来的计算机可集中起来,由学生自己管理,增加上机时间,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对于学生宿舍、教室可利用假期举办短训班、补习班,增加学校收益:对于学校的运动场、体育馆可向社会开放、出租、出借或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增加收入,提高效益;对于闲置的房产,可采取对外出租或举办活动的方式获得收益。通过这些办法,可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物尽其用”,“物有所值”。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摘 要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政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如管理制度的漏洞及实际操作中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措施。
关键词 国有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和完成工作任务的物质基础,管好用好这部分资产,是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的重要环节。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由于体量的不断增大,现行的管理水平不足及方法不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一、资产管理制度乏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规章制度,但这两个办法主要是针对存量资产的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形成和配备等重要环节均未作出明确规定,无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并且由于约束力不够,对违反管理办法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处理措施。
二、资产配置不均。长期以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大多为财政无偿投入,部分单位热衷于争取资金,只注重投资建设,不注重资产的日常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名义上是“国家所有,单位占用”,实际上变成单位占用、单位所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各单位资产的购置及利用效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根据乐清市财政局国资办2010年的调研资料指出(简称调研资料),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即使工作性质相近的,其对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的水平也差距较大。以房产的占有使用资料显示,有的单位人均占有房产多达数十平方米,而有的单位因办公房不足不得不租房办公。一些办公设备人均占有情况的差距也脱离了实际工作的需要。以行政事业性房产出租情况为例,一方面有的部门办公用房非常紧张和拥挤;而另一方面,不少单位却有闲置房地产以出租、出借等形式用于单位创收。这种办公用房紧张和出租并存的现象,造成了政府房产资源的浪费,增加了不合理的行政成本。也导致部门和单位将注意力放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争取以及资产购置上,较少关注挖潜、盘活和用好现有资产和资源,对于资产的使用效益状况很少顾及。
三、临时机构资产管理存在盲点。根据调研资料统计,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因工作协调或短期工作需要,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或“指挥部”等临时机构较多,其经费由财政拨入专款,或政策性收费、服务性收费等。虽然属于临时性机构,但是这些机构时间长的往往存在数年甚至更长,并且多数掌握着一定数额财政资金的管理权、使用权,其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这些临时机构或突击性的工作需要一定的资产,有的临时机构由牵头部门召集若干部门、单位组成,除了调剂一些已有的设备外,许多机构一成立就配置各种全新的设备,而配置以后管理工作责任不落实,机构解散以后这些资产往往不知所终。除此之外,有的单位接收临时机构解散后遗留的资产、接受捐赠的资产后未进行相应的核算和管理工作;有的单位还存在对外借用的资产、相互借用的资产等,但手续不全,相应的核算与管理工作跟不上,最终导致资产流失。
四、往来款存在问题。挂账时间长,呆死账多。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调动较频繁,财会人员原则性、责任心不强,资金只知道往外借,不知道往回收,往来账款不能得到及时清理,形成长期挂账;会计核算不及时、不完整,该转收支的不转,已成呆死账的不清理,个人欠款不催收。这增加了往来款管理的难度,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坏帐损失。
五、资产管理不规范,维修与保养不到位。个别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观念淡漠,生产技术能力低,车辆、设备管理粗放,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维修与保养基础管理制度,对国有资产只使用,少维修,轻保养,加速了国有资产的磨损程度。比如现行使用的车辆,平时只知道猛踩刹车、油门,很少注意维修和保养,等实在熬不过去了,才拉去大修特修,车况每况愈下,不到6、7年,就叫嚷着车不行了,要提前报废。国有资产的提前报废,达不到预期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六、产权不清晰,手续不全。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单位的房地产至今也没有办证。根据调研材料显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平均办证率不足20%,严重偏低,致使这些房产难以核实、估价,给国有资产管理带来漏洞,也给一些相邻房产的不法分子有机可趁,造成不必要的纠纷,难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七、领用、交接手续不完备,没有定期盘点。因行政事业单位大
都没有仓库,也没有专设保管人员,领用、交接手续又不完备,一些资产变成谁买谁用,丢失无人追究,特别是一些小型的可移动的贵重物品,如一些“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用了一两年就变成私人财产,若是有人问起,都是一句“不知道”了事;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调动也较频繁,人员调动以后,财产未办好交接手续,前者不管,后者不清楚,造成财产流失,帐实不符。
综上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混乱,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上的不重视。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积极建章立制,理顺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能否管好资产的重要保证。当前要继续认真做好两个《办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并根据资产管理的现时需要,着手研究制定资产配置统一标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档案库和资产调剂制度,形成国有资产流动机制,对于各行政事业性单位与组织需要新购与新建的资产,应尽力从现有资产中调剂,并以此提高资产配置的效率,必要时将行政管理与市场化经营进行有机结合,鼓励与促进资产占用单位通过资产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及时将闲置资产转化成有效资源。
二、定期清查财产,及时处理问理。要定期对现有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资产进行帐实校对,以帐面价值为基础,以实物、对帐单为依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长期挂帐的往来款,对方是单位或个人的,均先自查并发函或致电对方核对、沟通,并根据结果请示领导,及时清理,该催收的要催收,该结转的要结转。同时,完善往来账款管理责任制度,确定往来款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责任人更换时应做好交接手续,防止财务信息传递不完整和不准确,管好用好资金,防止资金流失。
三、摸清家底,完善产权登记制度。对产权模糊不清的,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如房产产权不清晰是与相邻房产有纠纷引起的,应双方协商合法合理的可行方案,尽快办清手续;如是因违障建筑引起的,需和当地人民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商讨,制定可行方案,尽早处理,办全手续。通过摸清资产家底,完善产权登记制度,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从而有效防止资产的流失。
四、加强机构撤并及财产转移的管理。凡机构撤并,特别是临时机构撤销,要把财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交接。可以指定机关事务局或者相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接管其资产,调剂到需要的单位,或者用于其他临时性机构或下一次专项活动的使用。同时,相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临时机构国有资产监督指导,确保资产增减及时入帐,做到帐实相符,使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此外,应充分发挥财政和审计等部门的作用,将临时机构的财务收支纳入监督范围,及时堵塞漏洞,防范于未然。
五、建立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强化单位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制衡机制,作为单位管理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通过经济活动的效益评估,揭示矛盾,找出差距,提出建议,提高了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单位积极地进行预测和控制其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从而避免和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六、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并做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促使各单位相关责任人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责任书内,从而可以有效揭制国有资产流失的势头,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七、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并把资产管理有机地结合到预算过程中。预算管理是合理配置政府资产的基本手段,笔者认为应制定完整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并严格按预算配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一个单位,需要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增量资产和处置存量资产,应该充分分析本单位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两者进行科学的匹配,最后得出决策方案,确保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可以避免盲目购置资产,有效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八、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会计核算,提高财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看家理财的本领。财务人员是国有资产的直接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负有重要的责任。如果由于其业务素质不高,使国有资产在核算时发生差错、损失,是万万不该的。所以,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深其对会计核算原则的认识,严格遵循会计核算原则,切实按照有关会计准则、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各项财务收支情况和结果,克服随意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从而提高看家理财的本领以及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而不受侵犯。
九、加快建设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管理系统化、程序化、信息化、规范化。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要按照财政部“金财工程”的统一部署,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省、市、县三级行政事业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借助现代资产信息,实现对行政事业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切实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结束语
总之,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无法一蹴而就,要解决几十年来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需要付出长期和艰辛的努力。我们应当一方面认真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充分借鉴和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各专业职能部门的作用,调动各行政事业单位和全社会的积极性,共同管好用好国有资产。
感谢乐清市财政局国资办提供的支持,特别感谢陈培鸥同志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邴志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资产管理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 研究
一、完善资产管理体制建设
为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率,制度建设必不可少。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监督管理体制,由财政局及相关部门主导下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同时对运行中的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资产的收益。机关事业单位对资产直接管理,在财政部门监管下进行资源配置和处置国有资产。机关事业单位严格行使资产的使用和占有权,在使用过程中尽职尽责的做好资产的日常使用和维护工作,保证资产的使用寿命,并承担其相应的安全责任。力争以最少的投资实现最大的财务效益。探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出租、出借、对外投融资方面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用有形的货币价值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记账工作,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保证资产的效益和安全。为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财务价值的最大化,必须对资产的更新、报废进行严格控制,进行资产评估,方案必须按程序审批后方可进行更新报废,以避免国有资产浪费。
二、推行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三结合体系建设
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推行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三结合体系建设能够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塑造资产管理的新模式,达到三位一体的最优结合,提高预算的合理性。通过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资产管理中严格实行资产的采购、出租、出借、报废环节的控制实现资产的合理优化配置,严格进行制度建设和审批流程,杜绝一言堂现象引发的国有资产流失。在机关事业国有资产预算编制审核过程中,强化部门监督,实行责任追究,结合资产现状和运行状态及实际需要,盘点激活资产的最佳利用效率,防止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超标配置和重复配置现象的出现。利用财务管理的各项手段将资产价值化,真实反映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从而达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目标。
三、探讨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资产整合和统筹调拔制度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行政效能水平的提高,现代化办公设施不断完善离不开国有资产的强有力配置,从而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现代化、规模化、人性化、高效化的能力显著增强,资产配置逐步提高,资产规模日趋扩大。但在资源配置中超标配置、重复配置和闲置浪费等问题时有发生,不利于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联手建立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共用平台”就是资产整合和统筹调配最成功的案例。为此建立资产共享、调配、整合、使用、出租和转让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势在必行。比如建立健全公物仓制度,将机关事业单位的闲置资产集中管理可有效避免重复配置,以有偿转让和无偿调拨的方式既可以节省财政资金,同时可以使国有资产获得收益。通过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可以极大防止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促进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实现。大型资产诸如高精端设备购置成本高、维护成本高、专业操作人员多,通过整合可以充分实现物尽其用的效果,一方面资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大大节省了财政资金,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一举多得。探索实施大型会议和活动所需资产的联手采购和保管机制,实现规模批量采购降低成本的目的。集中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可以重复利用,对建设集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节省了大量财政资金。
四、实行动态化的资产报告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离不开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网上实时动态上报国有资产报告制度,能够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国有资产信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形成联动机制,便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动态掌握资产的状况、配置组合、有效的财物价值、资产收益、资产利用效率等相关要素,通过财务管理体系体现资产收益价值的相互关系和有效信息,实现资产的动态化、实时化监管体系。进一步运用财务手段、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纵向和横向的信息互通的网络机制,便于国有资产购买、使用、处置等诸多环节及时作出相应。
五、国有资产其他管理模式探讨实行绩效考核
十要求创新思维模式,进行政府绩效管理,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管理改革各地都在探讨,对于机关事业单位非营利性部门难以用经济效益进行衡量,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和建立健全各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于绩效考核指标可从资产的数量、质量、资产完整性、安全、效率、效益、产出比等进行权重分解和细化得分目标。优质、高效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能够实现最大限制的发挥资产的使用价值,进而合理、优化、高效配置资产,体现科学性和价值性。通过资产完整性建设,保证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和价值,保证国有资产不被挪用和流失,实现投入收益的最佳回报率,进一步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实际操作过程中避免资产闲置、浪费在组合各机关事业单位资产调拨方面及时实时动态掌握资产的使用状况、及时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互利共享,并对资产的以上性质进行评价。资产效益的最大化尽量体现在财务价值通过各类财务评级指标进行核算,在计取收益的时候考虑固定资产各项财务成本,力争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回报。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资产价值的提升体现在资产的先进性、资产的有效利用率、资产存在的后备力量和增值空间、发展前景等。在追求财务价值的同时考虑好无形的社会效益,找准财务管理的平衡点,实现最优组合。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必须具有良好责任心并懂业务的专业管理人员才能更好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国有资产的使用安全。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委托;精细化;约束机制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进行管理,主要目标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使用”的管理体制;委托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服务的能力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授权者就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人,成本包括三项内容,即委托人的监督支出、人的保证金支出和企业的剩余损失。
一、委托问题
(1)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在国有资产管理的委托理论中,委托人与人的所追求目标是不一样的。委托人为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所追求的目标首先是保值,在此基础之上是增值,实现国有资产价值更大化:而人却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追求的目标是高报酬、舒适的工作条件以及优越的地位。即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必然导致委托人与人的利益相冲突。在委托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会出现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导致人的行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这就是委托问题,即委托人不能对人实现监管和约束,导致委托人利益受损害的现象。因此,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并未完全建立,一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处于探索之中,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办法不健全,一些企业经营者利用企业改制的时机,利用自身对企业控制地位和拥有的信息的优势,通过各种隐蔽方式侵占或者出卖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给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2)人行为的分析。在国有资产管理的委托理论中,委托人与人之间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等的。在有效的制度信息对等情况下,委托人可以随时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并且可以根据观测到的行为及考核结果对其实行奖惩。而在非对等的情况下,委托人不能充分地观测人的行为,不能随时了解人的思想,只能通过企业一些外在直观数据,如企业收入、支出、现金流量等,来推测人行为结果,这样,人变相的就成为国有资产处置的主人。他们可能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不合理地抬高人力资本价值来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同时,由于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主体和行为主体信息不对等,人不会主动、自愿地按照委托人的目标去行动,再加上委托人无法对人日常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监督,经营者就有可能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置委托人利益于不顾,将国有资产变为私有财产。(3)人共谋行为分析。当前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中,产权交易的法规和政策还不够健全,人可能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优势利用政策漏洞,结成谋取额外利益的共同体。在产权交易过程中,由于产权市场政策不完善、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人的利益共谋者充分利用国有资产的实际处置权,把一些本该向委托人反馈的真实信息篡改、扭曲,增大委托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度,从而增大人的利益。这样,在信息不准确和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国有资产人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增加自己的占有额。
二、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少数企业管理者钻政策和法律漏洞,利用掌握的控制权和信息优势地位,隐匿资产或虚列债务,人为地增加企业没有发生的债务,大量提高企业债务额度,变相地造成企业净资产降低或者资不抵债,从而低价收购国有资产。(2)在企业改制之前虚列费用、增加成本,私分国有资产:或将应入账的收入搞外循环,隐匿账外款不进入企业资产评估范围,减少企业净资产,导致企业改制时净资产所剩无几,甚至为负值。(3)在企业改制中,部分企业管理层串通中介机构,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违规操作,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资产评估或低评、漏评资产,评估结果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少评甚至不评应列入改制企业评估范围的资产,造成企业净资产不实,使企业经营管理者以低价买断国有企业资产的行为合法。(4)产权交易过程中,由于公开性和透明度都比较低,因此容易产生暗箱操作行为和场外交易现象。在不规范的场外交易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十分严重:一是企业资产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披露不充分,不能将信息在可能的最大范围内,从而失去最佳时机和最佳合作伙伴;二是对企业外部需求及当前行情缺乏了解,在小范围内进行交易,买方千方百计地压低价格,资产方急于脱手只好被动接受。(5)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不成熟。资产要实现转让,按规定要进入产权市场交易市场,然而,我国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不成熟,产权交易机构各自为政,国土和房产交易所互不联动,信息不能共享,形不成市场网络,不能给企业资产重组并购提供理想的服务,导致企业资产重组、交易行为过分行政化。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1)加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在国有资产委托理论中,要从委托人和人两个方面分别对国有资产产权转让行为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有效监督。在国有资产委托监管层面,要通过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出资人的权利,做好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管工作,认真落实出资人监管责任;在企业人层面,国有企业集团管理层对所出资企业的改制工作和产权转让承担全面责任,改制过程中负责改制工作的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确定监管对象,从而为企业改制和国有资产的安全从体制上提供保障。(2)落实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制度。充分落实国有产权转让实行进场交易,从源头上保证资产的真实完整。进场交易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完全实现市场化,在交易中通过各个参与者的监督,促使资产定价规范,使产权转让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并将这一原则贯穿于从进场开始到交易完成等一系列操作过程。这样既可以保证国有产权的有序流转,有效解决资产流失的问题,又能依法保护交易双方合法权益。(3)推行企业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推进资产管理走向科学化。在国有资产管理的委托链中,“所有者缺位”现象始终存在。因此,必须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建立一套国有资产存量和流量的总账,以便委托人及时、客观、全面地了解国有资产投入及产出的数量、效益、结构等情况,从而实现对企业资产收益分配和产权变动等资产经营活动的规范管理。(4)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约束机制。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约束机制,是促进国有资产管理走向规范化、合法化的重要途径。在国有资产管理的委托链中,可以从三方面对国有资产经营者实施有形约束。一是中介组织的约束,通过规范中介组织的资产评估、认定、审计和监督,引导国有资产经营者学会规范经营;二是金融机构的约束,通过金融机构对企业投资的控制和调整,促进国有资产经营者能够规范经营;三是法律的约束,通过法制建设和落实执法,迫使国有资产经营者必须规范经营。(5)建立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激励机制。在国有资产管理的委托链中,由于委托人与人不是利益的共同体,而且信息不对称,委托人无法强迫人依照“强制合同”实现委托人期望,而应该是选择满足人参与约束和激励兼容的“激励相容”合同才能实现自身的最大化期望效用。也就是说,委托人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委托人与人的利益进行有效结合,充分利用公司经营目标完成情况为依据,给予人员相应奖励,以激励人采取最有利于委托人的行为,使委托人利益最大化能够通过人的效用最大化行为来实现,从而实现激励相容。
参考文献
[1]刘洋.《委托理论视角下国有资产管理分析》.经济视角(B版).
2005(4)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解决方案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没有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设立充足的管理机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变,我们原有的一些体制仍然根深蒂固,事业单位不能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充足的管理机构便是一例。首先,由于事业单位的归属权属于国家,国家不能和外界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造成事业单位依然使用原有的管理机构,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变化做些相应的调整,造成事业单位人满为患;另外,很多原本应该快速设立的管理机构应为种种原因不能及时的设立,导致国有资产的保管、使用方面不是很明确,这些都增加了国家财政资金的耗费。
2.管理制度不能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事业单位没有一个完备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能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出贡献。不能有明确的管理人员来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而是由其他人员进行管理,造成那些监管国有资产管理的人员在工作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使得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出错,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外,经济体制改变之后,我们的事业单位仍然生活在原有体制的阴影下,存在着国有资产在事业单位停滞,不能创造收益;在监督方面,也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缺失的地方。由于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监督,有的管理人员不能发挥对国有资产的保管作用,相反的,他们滥用国有资产,随意购买物资,不能有效的利用国有资产,造成浪费。
3.国有资产的产权不确定。国有资产从名字上看来所有权应该归属于国家,但是划拨到事业单位之后,部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仍在国家,余下的就属于事业单位的各个使用部门。然而,事业单位中并没有的国有资产的产权进行明确的划分,导致在国有资产发生亏损时,不能找到责任人来对资产的损失负责,最终造成各个部门矛盾重重,相处不融洽,影响国有资产在后续阶段的使用。
4.国有资产的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的能力。国有资产的管理人员在整个事业单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们要管理整个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如果没有他们,事业单位将变得混乱不堪。然而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的管理人员有的是有别的工作人员担任,缺乏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能力,另外,由于兼职人员不能灵敏的感应到市场经济的变化,因而不能很好利用国有资产的投资,不能让国有资产增值。除此之外,管理人员不能对事业单位的预算进行准确的评估,导致国有资产不得不为下一年度的大量使用而滥用本年度的国有资产。在费用支出的方面,管理人员不能对费用支出有个准确的界定,造成国有资产的滥用,使国有资产遭受损失。
5.国有资产不能准确地核算。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对国有资产的库存量、耗用量、收入量不能有一个准确、连续、完整的记录,造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账实不符。影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怎样解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面对的问题
1.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增设管理机构。首先我们要明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缺乏什么样的机构,影响国有资产的使用。之后,我们还要对原有的机构进行筛选,剔除冗杂的机构,也要挑选出拥有管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能力的工作人员,对没有此能力的人进行降职或开除处理,从而减少国有资产的浪费;另外,在原有的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还要让管理机构变得科学、合理。让国有资产的循环状况呈良性发展。
2.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制度。首先,要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适合什么样的制度,并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量身定做一个制度。对旧的制度进行改进,向改进的制度里面引进新的规范。要规范管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工作人员拥有职业资质,要求事业单位聘用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另外,要对管理国有资产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避免他们监守自盗,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产权。当国有资产通过财政划拨转移到事业单位以后,工作人员要准确入账,避免账外账;另外,将国有资产划分给不同的部门,明确各个部门应该负担的国有资产,明确责任,避免发生资产损失时,无法确定责任人,最终损失的还是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不利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努力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能力。事业单位要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定期的检查,或者为管理人员提供在学习的机会,让管理人员在处理国有固定资产时能够事半功倍,保质保量。还要提高管理人员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使其能在活跃的市场上找到投资的好去处,从而使国有资产达到增值的效果。
5.会计人员要对国有资产准确计量。事业单位要挑选熟练地会计人员,确保国有资产入账、出账的金额具有可靠性,另外,会计人员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能串通他人对国有财产进行贪污。也不能因为上级领导的指使,做出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
三、总结语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在国有资产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要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避免因各种原因,导致国有资产的减值,力求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样能够避免浪费国家的财政资金,并将多余的财政资金运用到对老百姓有利的地方去。
参考文献:
[1]雷国俊.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1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