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史明理心得体会范文

学史明理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史明理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史明理心得体会

第1篇:学史明理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 学案导学 设计编写 分层教学

为了上出一堂精彩的课程,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而好的教案必不可少。回想以前我编写的教案,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考虑最多的是“该教什么”“该怎样教”“如何能讲得精彩”,考虑较少的是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学情的分析较少。因此,教学往往就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边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需求。

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行,势必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的实施,新课标的规定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理念,着眼于教学实际,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学案导学既是教师智慧的体现,也是课堂效率的体现,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学案和教案已然成了教师教学的两大法宝。教学中,我在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教学方法,一直坚持编制并使用学案,并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完善学案。

一、何为“学案导学”

学案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内自学以及课后反馈的书面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路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帮助他们归纳知识、总结方法,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有效结合。

二、导学案的编写

学案根据课型,可以分为“新授课学案”和“复习课学案”。

(一)新授课学案

新授课是学生对新知识的第一次接触,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以前很多教师也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但学生的完成方式就是看书,一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会在教材上画出知识点来,以初步了解新学知识,但上课“重点听什么”“应该掌握什么”“知识间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却是学生在预习中难以掌握的。所以,教师在编写学案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学生的学情,清楚他们的知识层次和认知能力;了解教材,清楚每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的重、难点。

1.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规律等。例如,基本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单位,定理,定律及公式等,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就能找到。而这些规律得出的背景,涉及的人物、事件等,就是高考中的热点“物理学史”,有些内容在教材中可以找到,有些内容则需要学生查阅资料后进行归纳、整理,在操作形式上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分工合作。

2.问题设置

问题设置是学案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高考的一项要求,所以,教师的问题设置要有梯度,要根据学情,由浅入深螺旋式地递增,这也是学案中“导”的过程。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什么联系”“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脉络和联系,并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在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教师角度思考,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应该问什么,问到什么程度。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适时点拨、因势引导,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

由于不同班级学生的能力不同,知识掌握情况不同,所编写的学案也要不同。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在学案编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课内自学、课后反馈部分进行分层设计,基础知识、公式和规律设为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部分;一些二级结论的推导、公式的运用或基本方法的总结,可以让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探索精神的学生来完成。适当设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课外拓展、科学漫步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

例如,我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一课导学案是这样设计的:

(1)全体学生都要完成的内容:

①回忆圆周运动的知识,归纳出你所知道的向心力公式。

②分析在赤道和两极极点上随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的向心力来源以及所需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围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的向心力来源以及所需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③对于卫星,有哪些物理量可以表示它们的运动快慢?能否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写出这些物理量的关系式,并总结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④在地球上,随着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如何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

⑤如何求解中心天体的质量?求解时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⑥密度和质量的关系是什么?求解时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2)对于基础知识扎实,对表达式和规律理解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完成以下内容:

①回忆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比较它与地球上物体之间的关系。尝试以地球同步卫星为纽带,分析地球上物体与其他人造卫星之间的关系。

②求中心天体的质量、密度需要几个物理量?这些物理量是什么?最少可以用几个物理量求出中心天体的密度?此时的密度表达式是什么?

(3)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完成以下内容:

①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多少?地球的半径是多少?

②试算出同步卫星的飞行速度?

③试算出近地卫星(贴地球表面飞行)的速度是多少?若与停在赤道上的汽车比较,谁跑得快?请说明理由或写出计算过程。

3.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设定出要训练学生的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通过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方式,达到训练目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水平,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设计或教学情景设计,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激起他们更多的兴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专题复习――物理学史的总结。我在设计学案时,最开始是把与科学家相关的实验、成就、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填写出与其相对应的科学家姓名。开始时还觉得很有效果,但最后的反馈结果却不太理想,很多学生都不能很好地掌握,遗忘得快。后来,我改变了形式,把科学家的姓名和对应的实验、成就及规律的得出过程直接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行分组,给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家编写情景剧,要求体现出科学家所采用的科学方法、规律的得出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等,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也很感兴趣,记忆深刻。在编排过程中,学生能将自己置身于科学家的研究情境中,知道了科学的严谨和研究过程的艰辛,明白了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体现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4.例题引路

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方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高考而言,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题。所以,在学案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点和所提出的问题来精心设计例题,难度不能太高,要有代表性,通过例题要让学生体会出知识的相关运用。在课堂上,教师要针对这些例题来设计相应的变式,强调易错点、易混点和重难点;也可以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方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探究质疑,心得体会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学案问题设置上,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挖掘出知识本质以及各知识间的联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将思考过程中出现的质疑或困惑记录下来,以便听课时进一步思考解惑,也就是说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助来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借助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也可以将教材知识同生活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收获并体会学习成果,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

6.课后反馈

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好坏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讲得再好,学生若不会,也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在学案的最后环节,要设计1~2道与本节课知识或所要掌握规律密切相关的习题,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后反馈,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的共性问题,争取在下一节课中予以解决,而对于个性问题,则可以在课后单独解决。

7.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既是学生学习的运用环节,也是学习成果的体现环节。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要求不同,所以表现出的学习兴趣点也不相同。由于理解、记忆等能力的差异,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不同,所以作业设置不能一刀切。问题太简单,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问题太难,大多数学生不会做,作业会成为负担,失去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可以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辅助学习材料,给有需要的学生以适当帮助。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的效果很明显,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二)复习课学案

复习课上的内容由于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所以在知识上应侧重回忆考查,一般以填空形式设计,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考查其知识掌握情况。复习课更注重的是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应用和整合,所以在问题设置上,应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规律的推导过程、规律的使用条件,例题的设置难度可以适当提高,变式训练的数量也可以适当增多,其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熟练度。

在一次高三一轮复习中,我执教了一节有关“变压器”内容的习题课,利用了复习课学案,通过对基础知识、知识间的联系、所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进行问题设置,对高考中的典型例题进行展示,并对例题进行多个变式。在上课前一天下发了学案,第二天再对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批改,这是对学情的一种反馈,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的放矢,扩大课堂容量,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三、学案的使用

虽然学案问题的设置都是在教师对学生学情分析后,根据每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要点而精心设计出来的,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则需要教师对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就是教学的难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教师要在课前批阅学生的学案,以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难点和共性问题来调整教案。以学案为导航,精准找到学生的思维误区、理解难点等,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方法加以解决,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根据反馈情况,不但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还能找出学生的亮点,如公式归纳全面、规律理解准确、推论推导规范、解决问题有新意、解题方法简单等。我们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亮点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增强自信心,同时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形成竞争意识,实现共同进步。

总之,学案导学力图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思考和感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我相信,通过教师们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学案导学一定会为学生打开一扇智慧之门,让学生放飞自我灵感、感受学习乐趣、体会科学魅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