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教师 美术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幼儿教师,作为幼儿认知世界的启蒙者,现今的幼儿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及一定的艺术修养。美术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主要价值表现在幼儿的认知能力、审美水平的提高、性情的陶冶、情绪情感的表达、形象思维的训练等多个方面。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新一代幼儿教育人才,并能够完全胜任岗位要求。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课程安排上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适应现代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目标与意义
幼儿美术教学是直观的、形象的,这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人的智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和想象力。人的智力是通过观察记忆、思考、判断、实践、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表现出来的。美术能培养学前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学习迁移能力,另外,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也是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一般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结合其他学科综合来进行,着重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使幼儿人格全面发展,同时借助美术形式使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其他学科,启发其学习的能力和愿望。
通过上述的幼儿美术特点可以总结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多元的,从理论知识到技能要求都应做到既全面又有创新。在课程设定上要突出美术教育的时代特征,抛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形式,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美术素质为重点,以其“师范性”作为课程设置的基本方向,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出具有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为课程目标。因此,教学理念、培养目标都应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需求。除了基本的素描色彩基础技能的训练外,同时更应该突出其专业特色,教授简笔画、儿童画、卡通画,以及手工创作、美术欣赏、设计等全方位的内容。要将美术技能性和幼儿教育的职业特点融为一体,通过系统的基础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逐步培养学生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和专业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重视的加强,美术教育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前儿童教育也面临全面升格和转型的新形势。在学前教育领域伟大女性蒙台梭利的特色教育模式中,美术教育是艺术和文化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牢牢地确立了美术教育在幼儿教育领域中的坚实地位。这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但目前的美术课程教学却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1.专业教材的缺失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目前专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编制的美术教材十分匮乏,这就使指导教师在进行指导时缺少一个方向性的规范,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与进行训练。例如儿童画部分,虽然各个院校自己都编写了指导或教案,但普遍存在内容过于简单,知识点不够完善,更新力度不足,教材的形式单一等问题。编制的美术教材内容十分有限,这也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相脱离
在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只是单一地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而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集中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这种单一缺乏实践的教学,脱离了为幼儿美术教育服务的宗旨,使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学前美术大体是绘画和手工,而大多数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却缺少绘画和手工的衔接,缺少实践环节,不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因此,教师应考虑幼儿园这个不容忽视的客体,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调查,使学生在对幼儿园环境有一个清楚、直观的了解后,再有针对性地组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
三、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新改革
1.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审美教育担负着双重任务:一方面它承担着激发幼儿审美情感、陶冶情操的作用,另一方面它承担着情感表达的作用。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只有具备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正确的审美意识,才能树立良好的教育观,才能准确了解幼儿的情感发展特点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因此,进行多方位的审美能力的塑造是培养优秀的幼儿美术教师的前提条件。以往的美术教学只重技能技巧的训练,淡化对美术知识及作品的理解,导致传统美术教育发展不良。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模式妨碍了幼儿智力的发展,也使幼儿美术停留在摹画阶段,跟不上现今整体幼儿教育的发展速度。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所提高,也是新时期幼儿教育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来加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应注重内容阶段性、方式多样性,加强学生对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强调多元化技能教育
在学生接受一定时间的基础素描、色彩绘画技能训练之后,结合实际幼儿美术发展需要,教师应对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技能训练。以简笔画为例,让学生达到对基本的形象表达准确,动态造型合理美观等要求后,教师可根据命题组织故事性绘画,针对以幼儿教育为主题的命题设计绘画,积极鼓励学生对绘画、手工、设计等多元化技能进行研究。教师可以职业实践为取向,联系幼儿美术教育的需要展开生动有效、实战性强的技能教育。如教学挂图制作、游戏工具制作等,要按照不同年龄班的幼儿的理解认知需求展开分析研究,结合绘画表现技法,分析实例,并命题设计练习的内容,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幼儿美术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新型教学工具的利用
新时期的教育给各个学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学识、外语水平和电脑知识成为现今知识结构中并列的三大支柱。对于美术教育,电脑是不可缺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在美术教学中有充分的体现。形体旋转、透视及在二维和三维空间概念中任意变形,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详细清楚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准确理解,并能结合其他绘画技能组织幼儿美术教学,这是顺应当今信息时代的新的教学要求。部分幼儿园配置了电脑以辅助教学,这也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应该是在学前教育专业这个大前提下进行的,明确该课程的服务客体,制定准确有效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多形式、多方位地推进教学改革。在该课程的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法上要不断更新观念,把握美术教育的时代特征。在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今天,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需要更加科学、规范的教育指导,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就业需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既具有高文化素质又具有多元化技能水平的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常瑞芳.职业认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J].教育导报(幼儿教育),2008,(07).
关键词:探索;改革;教学;认识
经过多年《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实践,我兢兢业业,深入钻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高考成绩多年名列全省前茅。下面我简要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风
“兵马未动,思想先行。”中职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都是家长要他学的。因此,我就抓紧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确,参加高职单考是自己成才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不提高学历和文化知识水平,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有可能被淘汰。只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才有紧迫感和进取心,才能安心、专心地学习。因此,多年来,学生的出勤率、巩固率、考试及格率均为百分之百。
学生安心了、专心了,那怎样使学生学习有兴趣、学有所成呢?我的做法是:以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去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吃透考试大纲,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以好的教风去感染、培养学生的学风。
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高职单考的学生有如下特点: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的多,等等。况且,《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两部分,内容繁多,且在校仅开设一年,这样时间紧、任务重。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关键在于:
一要切实抓紧抓好高考考点的集中教学,为学生把握目标,
指明航向。
二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因此,教学前教师要解决好三个问题:①理清教材的纲和目,教学时才能纲举目张。
②把握重难点,分清主次,教学时才能详略有别。③探索教学方法,教学时才能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教学时就游刃有余了。
(一)以“目录”为教学起点,把握三个问题
1.全书的内容概况及各章节的各自特色和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全书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根据考试大纲,确定必学篇目,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难点。
3.明确必学篇目的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要领,为听好课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并知道如何兼顾必学篇目以外内容的学习。“目录”就是索引,如同展览大厅门口的“示意图”,不可忽视。统观全貌,弄清眉目,对下面的教学很有帮助。
(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认真上好必学篇目
教师在重点讲解必学篇目时,必须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因为,这门课程的概念多、内容也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另外,学生没有实际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经验,难以理解这些抽象的内容。
例如:气质的概念,气质是指个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征,它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带上个人色彩。面对如此抽象的概念,教师需要结合例子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要领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举出一些描写气质的词,如:“多愁善感”、“生龙活虎”等等,这样就能取得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学习“必读章节”时,应该以这一章节的内容为教学主线,同时,自然恰当地结合实际,既能突出重点,也能突破难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且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也能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
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备好课外,改革教学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是成正比的,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所以,在对学生的教学方法上,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在教学中,我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是根据本章节的特色,重点以及教学要求来选择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章节,我常采用“启发、归纳”、“分类、比较”、“图表、解说”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反映效果较好。值得一提的是,有许多学生运用我的图表教学法,在自己的书桌、墙上,画了一个墙报式的大图表,把《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各章节,从概念、种类、特点、规律、培养方法等内容,工工整整地填在图表里,既美化环境,又举目可见,方便学习。时间一长,整本书的内容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了。
(三)抓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抓好案例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智力、能力的培养都至关重要。在抓案例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
1.“化整为零”。把每一章节的概念、种类、特点、规律、培养方法等分别进行教学,在讲授理论知识时,适当地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启发引导,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用互通。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学内容,又要备好相关案例。这样在教学时就能抓住本章节的突出特点,恰到好处地联系相应的案例,做到学以致用,达到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也改革了以往学与用脱节的旧教学
模式。
2.“化零为整”。把在各章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材料、方法等归纳起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一体化,从而摸索出同类知识的规律,掌握其共性与个性的特点。例如:每一章节的知识点中都有“特点、规律、方法”,学生可以根据特点、规律找出相应的培养方法,归纳出知识之间的异同点。这样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学习效率,真正达到记得快、准、牢、活,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学以致用勤收集。教材上的知识毕竟是别人的,理论知识也还是抽象的条条框框,要把这些变为自己的,化作能力,就要不断地实践、练习。因此,我让学生动手收集实例,重点抓好“单项案例训练及测试后的讲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有不断地讲练测评,才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作业促学习,检查为提高
(一)在每一章节教学结束时,我坚持做三件事
1.检查本次教学时学生的听课笔记,以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和学习态度。
2.布置课后的自学任务和作业练习,以促进学生在校在家的自学。
3.重点对这一章节进行巩固、小测,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学习热情,并进行反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针对性。
(二)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时,即进行阶段性测试,同时做好四件事
1.检查学生这一阶段以来的错题档案,为考试复习时查缺补漏做准备。
2.检查作业练习完成情况,为下面的讲评做准备。
3.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争取大面积的提高。
4.出一期学生学习成果展,扬长避短,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幼儿思想尚未成熟,天玩好动,对游戏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天性和思维方式,借助游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游戏中掌握语文知识。同时,游戏化教学还可以挖掘幼儿潜能,培养幼儿主动创新以及表达自我的意识,促进其想象力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语文游戏化教学难以开展的主要因素
(一)缺乏足够重视
因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没有给予游戏化教学足够的重视,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认为游戏化教学的重点是让幼儿放松心情,无法发挥教学的作用;第二,认为游戏和教学是对立的,通过游戏无法有效地开展教学,且无法将教学与游戏有机融合;第三,认为游戏化教学缺乏理论基础。
(二)教学经验不足
游戏化教学理论缺乏在实际幼儿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难以将游戏与教学充分结合,导致游戏化教学无法有序开展。
(三)教学进度慢
游戏化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因此,教师为了快速地完成教学任务,不愿意开展游戏教学。同时由于幼儿语文课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维持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进度,所以教师不愿意在游戏化教学中花费太多时间。
二、开展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教师认识
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是开展游戏化教学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教育行业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幼儿教育也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开展游戏化教学,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追求教学质量,没有给予游戏化教学充分的重视。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游戏化教学,在教学中积极引入游戏形式,通过游戏化教学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和谐气氛
因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幼儿语文教学也沿用了填鸭式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习氛围沉闷,教师是课堂权威的领导者,拥有最大的话语权。这种教学方式,压抑了幼儿好动的天性以及想象力,导致幼儿对语文学科失去了兴趣,甚至出现厌学以及抵触的情况,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吸引幼儿参与到教学中,将游戏与教学充分结合,尊重幼儿的个性化理解,鼓励幼儿善于想象和思考,在玩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学习与自然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去周边公园或附近的田野,和幼儿一起坐在草地上,一起做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种轻松的环境,可使幼儿摆脱课堂的压力,感受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当教学结束后,教师要设置问题,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孩子们眼中美好的环境具有哪些特点,要求幼儿通过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对美好环境的理解。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幼儿的写作能力。
(三)丰富游戏形式
传统的教师讲解、幼儿在课下被动听课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幼儿思维的成长。游戏化教学,教师要为幼儿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形式,游戏的规模可大可小,但要保证游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参与性以及教学性,吸引幼儿参与其中,保证幼儿通过游戏可以掌握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借助举行小组比赛、建立小型班级等形式,挖掘幼儿思维潜力,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
例如在学习拼音时,教师可先带领幼儿学习拼音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幼儿的性别、爱好以及认知程度,将他们分为几个小组开展自由练习,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测试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优胜的小组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幼儿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小组比赛的形式还可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又如在语言学习中,教师可通过设定交流主题,组织幼儿进行一对一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多样的游戏,挖掘幼儿的潜力,让幼儿喜欢上语文,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兴趣基础。
(四)贴近幼儿生活
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的过程中,要注重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运用幼儿身边的现象和事物作为游戏对象,引导幼儿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在文字学习中,教师在幼儿完成生字学习后,可组织幼儿开展认字游戏,并用字组成生活中常见的词语。说的正确且说的多的幼儿,教师要给予表扬,对表现一般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鼓励,激发幼儿的进取精神。
三、结语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薄弱
当前,由于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且幼教知识存在盲点,因此,不仅幼儿园创办的事业如火如荼,而且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也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师范院校纷纷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引进学前专业研究人才,组建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旨在培养有能力的幼教人员。学前教育在当下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甚至有些已经拥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经按耐不住学科结构化层次单一的现象,着手对学前教育的次级学科专业划分,比如创办学前美术教育专业、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或者增加招生力度,以学前专业本科生(4年学制)为基础,新增学前专业专科生(3年学制),以及五年制专科生的招生。力主通过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深入,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学前专业的办学定位,推进和打造学前专业的品牌和特色。可见,学前教育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如火如荼。
但是,高校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深入构建学科门类,明确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制定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也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近年来学前专业毕业生反馈信息,高师院校培养的幼师人才优势在于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弱势在于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能力相对薄弱,特别专业技能、技法的欠缺成为困扰学前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项重大难题。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存在“强理论,弱技能”的现象,通过评价历届学生实习成果,便可见一斑。其中,学前专业学生理论基础比较扎实。首先是相较于现下高职高专等学校培养的幼师人才与当前幼儿园学历较为薄弱的在职教师而言。本科学生入校前有较为良好的学习资质和能力,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拥有较为恰当的方法。另外,当前高校对教师队伍的吸收要求更加严谨,难度也有提升。通常,学历层次均在硕士研究生或以上,一般入职前会出现多位研究生共同竞争一个岗位的现象,最终择优录取,大大提升了高校学前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有较为坚实的基础,即拥有了高理论水平的学习平台。
较之“强理论”,“弱技能”现象的成因较为复杂,基本包括主观、客观双方面原因。
关键词:创新能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散思维;创造品质
HAbstract:This essay emphasized on how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ies and discussed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taken notice of in the creating process and all there were proved by author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new “student’s-center” teaching method is also mention in these essay. Meanwhile, it put forward further requests for the educ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music education.
Key words:Creative ability,basic knowledge,basic skills,divergent thinking,creative character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家由此创造出无数经久不衰的传世佳作,音乐作品在表达乐思时,表现出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这就为人们对音乐进行理解与表现的同时,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音乐艺术的这一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创造力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这无疑为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创新能力在心理学界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知识因素、智力因素、个性品质因素。但创新能力并不等于这三个要素的简单相加,它是一个以一定要素为核心的、系统的、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知识是基础,智力是核心,个性品质对创新活动的认识过程起着激励和保证作用。三个要素与创新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面对教育改革应渗透创新教育这一态势,在幼师音乐教学中我围绕这三要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创新活动的基础
在幼师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活动离不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使学生掌握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基础技能的情况下,增加了音乐创作练习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在学习和作品表现上的创新能力。例如:让学生在已熟悉的节奏上编唱出一首或多首旋律,相反,给出旋律,要求学生编配出一个新的伴奏或节奏;给出一个音乐动机或乐节,让学生即兴创新发展出一个完整乐句或小型乐段;舞蹈课教学上,让学生听不同民族、风格的乐曲,根据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所学技巧,以个人或小组创编出不同的舞蹈作品,并简要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构思。通过这些训练我从中发现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发挥独特的创造力,并且综合技能越强的学生创编的作品表现力越强。因此,幼师音乐教学活动应在技能、技巧传授为核心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溶入启发引导式教学,提升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技巧的基础上创新创编的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不同状况,从其理解力和实际操作水平出发,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出相应的创新要求,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身情况来逐渐提升个人创新能力。
2.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核心
心理学指出:智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包含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思考,追求多样化的开放式思维;聚合思维是通过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从中寻找一个最佳答案。两种思维比较,各有所长所短。创造性思维首要的一步就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应用发散思维,即以整个的知识和经验为背景,不经过详尽的逻辑推理和分析的演绎步骤,以整体跳跃的特点进行思维活动,提出猜测性的结论,然后以集中性思维为主去推理,得到假设,并寻求支持的事实和实例。例如:在幼师音乐节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使用响板、碰铃、沙锤、小鼓等打击乐器,让学生在使用中倾听各种乐器的声音,分辨乐器的音色,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利用发散思维充分探索、充分想象。最后组织学生为一首乐曲配器,各声部应选用何种乐器演奏,这一过程具有较高的分析综合水平,促进了学生的聚合思维的发展。幼师音乐教学活动中,虽然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造,但经验贫乏,表象不丰富,技能不够成熟,使创造的总体水平显得稚拙、简单,并常常出现思维定势。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提取创造的思路,并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取创造思路的策略和方法,让他们向更高水平的创造迈进。
3、良好的创造品质是创新活动的动力和保证
创新,近年来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它越来越受到关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幼儿师范的教学关系到幼儿教育整个层面,幼儿师范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今后从事教学工作的优劣,为了确保创新活动产生的积极成果,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创造品质。创新精神为当今社会大力提倡,但创新的结果却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创新成果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被人们认可;而消极的创新结果则和社会发展要求相违背,会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推孟进行长达30多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取得积极创新成就的多为自信、有进取心和不屈不挠的人,而创新成就小或产生消极创新后果的人多半缺少这种品质。可见,人的个性心理品质,如兴趣、理想、信念、意志、性格等,与创新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创新能力系统中的个性品质要素包括创新的动力因素和导向因素。动力因素的核心是求知欲。例如,打击乐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为乐曲配打击乐器。可先让学生玩,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去寻找为不同乐曲配器的规律,从而激发了兴趣和好奇心,唤起了求知欲,形成创造的动机。在导向因素中,理想、信念是关键,意志的顽强性,即毅力品质起着保障作用。为此,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首要的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不仅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经受一定的挫折甚至失败,从而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实干精神,塑造良好的人格,使他们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少年孤独者”提醒我们注意:具有独特思维的人很容易形成片面、极端、孤傲、不合群等心理特点。如果这些不良心理倾向得不到纠正而固化,成人后他们往往难以接受别人的意见,不容易与人合作或出现的消极创新后果。这不仅不利于现代社会积极创新成果的研究和发明,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因此,音乐教育活动除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他们的独特探索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及时对创新结果的人文价值进行讨论。例如,音乐教育活动应多为学生提供集体创编的机会,让全班学生群策群力共同创编,使学生体会到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再如,创编歌词的过程当中,教师发现个别学生哗众取宠,创编的歌词内容不健康时,应组织全班学生认真讨论,让学生明白只有积极的创造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把握好以上三点,同时,对我们从事教育的教师来说更应加强理论学习,开拓视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教学中以提高教育效果。因为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音乐教育呼唤教师的创新素质,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教师必须树立起创新教育观,把“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并且,在幼师音乐教学中创新则应体现较强的民主意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无论学生是否具备音乐天赋,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学生是音乐教育活动的主体,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天赋得到开发并终身享有音乐乐趣,是我们音乐教师的崇高责任。
参考文献:
1.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