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学好数学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学会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预习就使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预习的作用: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障碍。
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学好高一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改进和突破,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笔记,是一个学生会学习的表现,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做笔记:
1.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不会导致知识断层。
2.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可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这是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三、做好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反馈
做好数学作业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做作业中做得整齐、清洁,有条理,不仅培养一种美感,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做作业时要提倡效率,按时完成作业不能拖泥带水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从高一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复习巩固是学好数学的升华
高一教材知识量明显增大,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思考,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还得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系统性明显增强,高一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能力要求明显提高。所以要及时梳理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系统。融汇进了高中以后,要在学习上制定一个目标,使自己目标明确鼓舞斗志,有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上要循序渐进,尽快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上一定要注意:
1.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做到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和严格性。
2.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集中了注意力,就能使神经细胞“全力以赴”,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明显的痕迹,就能加深记忆。还要养成自我整理知识的习惯,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提炼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关键词:学会预习、记好笔记、做好作业
引 言:初中学生升入高中,由于教学内容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的减少,学生课后自习的时间增加,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课堂上能听懂,而习题却不会解答,继而产生厌学情绪,针对种种情况,笔者就高一新生在预习、记笔记、做作业等方面略发见解,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会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预习就使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一﹚明确意义是学会预习的前提
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在于: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只是障碍。
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读、划、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方法
1、“读”——先将教材精读一遍,以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在反复细读,如:数学概念、规律、例题等逐条阅读。
2、“划”——即划大意、划重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规律、概念等划下来分别标上记号,以帮助上课听讲时记忆。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写在书边。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合上书本思考刚才看的内容,哪些一看懂,哪些模糊不懂和做课后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二、记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环节
学好高一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为此数学笔记应该记一些:
1、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不会导致知识断层。
2、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三、做好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反馈
做好数学作业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必须独立完成。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拖泥带水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主动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给高一新生的建议
高一教材知识量明显增大,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还得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系统性明显增强,高一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进了高中以后,要在学习上制定一个目标,使自己目标明确鼓舞斗志,有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上要循序渐进,做什么做多少、先做啥、后做啥、用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都要认真想好。学习上一定要注意:
1、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交替用脑,做到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和严格性。
2、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集中了注意力,就能使神经细胞“全力以赴”,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明显的痕迹,就能加深记忆。还要养成自我整理知识的习惯,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提炼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3、要在预习、听课、记笔记、作业、复习,课外学习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思维力、观察力、阅读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特别是对每学一个知识后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认知,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对所学知识了解更加深透。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学好高一数学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高一数学是学习的一个艰苦的磨炼,经过了预习、听课、记笔记、作业、复习的过程,就会打开高一数学的学习思维。只有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进一步学好高一数学。
参考文献:
[1]范永顺主编.《中学数学教学引论》.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324~328
[2]互联网.《高一新生如何做数学笔记》.中小学教育网,2006.8.21
【关键词】高三;数学;困境;学习策略
引言
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数学的重要性并没有因素质教育的实施而有所减少,数学作为高中阶段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学好数学在高三的学习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同时更是我们学生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绩的重要保障.很多高中生都抱怨说学习数学难,学好数学更难.究其根源,主要是学生在高一、高二时没有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再加上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更没有刻苦钻研的毅力,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高三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高三学生应该正确对待数学这门学科,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总结学习经验,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高三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境
(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三学生由于处于高考前夕的关键时期,面对紧张的高考压力以及高难度、内容复杂的数学课程,很容易产生数学焦虑等症状,甚至在学习数学或参加数学考试时产生的不安、畏惧等焦虑状态,给高三学生在高考数学中正常发挥带来了难度.究其原因,很多高三学生之所以出现数学焦虑的症状,主要是在高一、高二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乏自信,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善于思考,对待困难的问题不能踏踏实实的刻苦钻研,争取突破自己,而是轻易放弃;这样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很难使得学生的数学成绩得以提高.
(二)学习方法不科学
导致数学学困生出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现在,还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仍然对任课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能及时预习、不制定学习计划、老师不布置学习任务就不知道做什么,这都是学习缺乏主动性的表现.还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学生由于课前没有预习,又对老师课堂上讲的新内容不了解,于是出于为方便课后复习考虑,上课一心忙于记笔记,甚至记下老师说的每句话,讲的每道例题,这一现象看似积极有效,但是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忽略了老师在讲解时所体现出来的思维过程,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导致这些学生只学会了数学知识而没有掌握方法.
二、高三学生学好数学的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
要想学好高三数学,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科学的学习观念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保证.高效的学习过程强调的不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做了多少题目,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是学会了更多的解题方法,优化了自身的知识结构.高三数学复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结构优化和再造的过程.因此,学好高三数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更新学习观念,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掌握系统的数学学习方法,创新数学思维,从而优化自己的知识网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能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解题当中去.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三数学的重要保障.首先,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这主要源于平时的锻炼.尤其是对于三角函数、集合问题、排列组合等对细节要求较高的数学难题,更需要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才不会因为疏忽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使解题思路走向错误的方向.其次,学生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要勤于思考,在日常学习中培养自身的主动性,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从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探求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对于已经掌握的题目可以试着去探索其他的解题方法,进而培养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和独立性.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三学生学好数学,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关键.首先,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充足的预习工作有助于学生在课前对于上一节课堂内容充分的消化吸收,并且了解新的课程学习要点和难点,使自身的新旧知识之间能够很好的衔接,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还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其次,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注重听,在听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在课下多做练习,总结经验,重点掌握解题方法,进而活化思维方式.而笔记只要提纲挈领地记下必要的步骤和补充的结论和例题等,课下再进行完善.另外,学好高三数学还要抓住“变”与“不变”的学习规律,这是因为高三数学综合性很高,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高三数学时必须熟练掌握必要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套路,面对灵活多变的题目背景、设问方式等,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不变”的知识探求多种解题思路,从而形成一套独立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对于不等式的证明问题,要学会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灵活运用比较法、综合法、换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等证明方法,学会随机应变.
一、调整学习心态,树立新的目标
很多同学经历了辛苦的初三学习,到了高一也许会有想要先松一口气休息休息的想法,于是思想上有所放松.毕竟距离高考还有三年时间,尤其是初三靠拼命补课突击上来的部分同学,还指望“重温旧梦”,这是很危险的想法.高一的数学内容不得懈怠,其中的集合和函数将会贯穿于高中数学的始终,因此,从思想上来讲,应该将高一数学看成是一个新的开始,脚踏实地,为今后三年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数学成绩的分化是必然现象.也许有的同学初中时候数学作业几乎全对,数学成绩也是接近满分,那么进入高一之后,便很有可能无法接受数学成绩大幅下滑的心理落差,从而倍感压力,甚至变得缺乏信心.我们应当明白,初、高中不同的学习阶段,对数学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摆正学习心态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哪怕初中时候自己学习数学相当轻松,但是那绝不代表你也照样可以轻轻松松掌握高中数学的内容.想要学好数学,就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看成绩的同时,更应参考自己在班级或是年级的相对位置,明确自身的学习情况,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树立新的目标,有志者,事竟成.
二、了解教材差异,做好衔接工作
近年来,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已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高一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现行高中数学课本(必修本),与初中数学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浅显至严谨;从定量到定性.初中数学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因此,学生对初中数学并不感到太难.高中数学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再加之教材从数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最难的部分“函数”放在高一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
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因此,作为新高一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初三暑假这个假期,有意识、有目标、有条理地对这些需要衔接的知识点做好初步了解工作,并利用网络或是查阅相关书籍,梳理初中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将其中部分内容加以深化,从而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转变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高中数学课堂内容容量大,教师在授课时要求从概念的发生发展、理解、灵活运用及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理解和举一反三、知识和能力并重.作为学生来讲,他们已习惯于初中时候被动的学习方法,缺乏自我安排时间和自学的能力,对老师的依赖性过强.因此,转变学习方法变得格外重要.
把握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抓住上课时候的每一分钟,提高听课的效率,这是转变的第一步.在透彻理解书本上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之后,对有关问题进行反复思考,再三研究,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并适时向老师请教.由于高中数学学习进度较快,因此,作为学生,应当利用课余时间将老师补充的内容适当记下来,课后最好把当天所学的内容消化后再做作业,不能一边做题一边查看笔记或是公式.对于每一节内容的知识点,要做到心中有数.
关键词:普通高中;文科;数学成绩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以及新高考方案的实施,普通高中一般在高二第一学期便按文理科来分班。从学生的选科情况来看,大多数数学成绩好的学生都选了理科,而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选读文科。以我校2010至2011学年度本人所教的文科班高二(5)为例,这个班的学生在分班前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市统考中,数学合格人数仅为7人,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为50至70分(150分制)。据了解,许多普通高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对此,笔者认为,文科生的优势与劣势一般在于数学科,普通高中文科生的数学成绩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令人担忧的,可作为任教普通高中文科班的数学教师,当务之急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数学基础,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及适应社会的需要打好基础。
一、普通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困惑
大部分文科生的数学基础较差,抽象思维也较差,不能灵活运用概念、公式、定理等解决各类数学问题,如,概念学习中不能解决“语言文字”与“数学符号、式子”之间的互译问题;不注意公式、定理的记忆;不注重基础知识,对课本的例子、习题没有做到真正理解和运用,只满足于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没有认真演算及规范地书写,较注重课外的“考题”,结果在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或者书写格式不规范;学习方法欠妥。一部分学生课前没有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或不做笔记,不专心听课,课后只是完成作业甚至不做作业,不会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组合、构建自己新的知识结构,因而成绩变差,逐渐地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
二、教学探究与实践
1.改进教学方法
我借鉴了深圳实验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做法,针对每一个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反复推敲课堂导入语。首先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优化教学方法。然后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本、对所设计的问题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讨论,有意识、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布置,包括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培优练习,每节课的练习时间为15~20分钟,尽量多做些基础题,对拓展练习可适当作提示,使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注意观察学与训练的过程和结果,表扬优秀和进步生,努力从不同角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中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2.更新教学手段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比较抽象的学科。因此,我注重教学手段的更新,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用几何画板等制作动画课件,使用多媒体再现知识体系及知识的联系、迁移过程,具体形象地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增强理解,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如“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和对称性”“平面向量”“算法初步”等内容的教学采用了多媒体与黑板的运用相结合的教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不感到紧张,又不感到厌倦,始终心情舒畅,沉浸在“乐学”的求知氛围中,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重视学法指导
针对普通高中文科生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另一方面,我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结合实际,我曾作了“当代管理与数学”“近代战争与数学”的专题讲座,用大量的实例说明:当代管理中,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先进行各种调查,然后运用数学统计进行分析、预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说明学好数学的价值。“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提高了学生寻学好数学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科的学习兴趣,并开展了数学的学习方法专题讲座,教会他们正确的学法,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认真预习,带着问题专心听课,适当记笔记,积极回答问题,多动笔计算,独立完成作业,善于总结、归纳,注重课本的基础知识,多看、多解、多记一些典型题。同时要认真做好错题录,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实践证明,以上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2010至2011学年度,本人任教的高二(5)班(文科班)在第一学期的期末市统考中,该班由原来只有7人及格增加到30人及格(流水改卷方式),受到领导和同行的称赞。第二学期该班的数学成绩进一步提高,在市期末统考中,合格率达到85.6%,优秀率为24.5%,超过市、县的平均水平。
三、改进不良措施
回顾一年多来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普通高中文科生的数学成绩是可以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是否恰当。因此,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数学的目的
即学好数学不只是为了高考,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继续学习及适应社会的需要打好基础,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2.教师要尽力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索有效的、适合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研究、指导,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密切相关,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关键的作用。
3.要解决好高一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教学问题
因为很多高一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有的学校的高一数学教师多为新的毕业生,经验不足,且不熟悉教材,教法还无法适应学生的情况,尤其是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因此,以老带新的问题显得更重要了。况且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更高。此外,高一数学内容多、课时紧,客观上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培养良好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学习的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培养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要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感受数学美,比如黄金分割、曲线之美;读一些数学史,在所有科学领域里,讲故事都是激发兴趣、增进学习的有效方法,而且历史对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吸引力;创设学习任务,感受达到目标的乐趣
二、树立学好高中数学的自信心。
进入高中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我们可以阅读一些数学历史,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所经历的种种挫折、数学家成长的故事和他们在科学技术进步中的卓越贡献,也可请高一年级的优秀学生讲讲他们学习数学的方法,以此激励自己积极思维,勇于进取,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自信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自信源于对数学的热情、对自我的认可、对数学契而不舍的执着精神以及坚实的数学基本功。曾经有位同学在阐述他对基本功的理解时说:“从今天起我所做的每一道题高考肯定不考,高考的每一题会做,并不保证都能做对,要关注对,而不仅仅是会,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反复,不要因为这题简单而不去做,不要因为这题做过三遍而不去做,可为难题放弃,绝不可为简单题而放弃,这些就是基本功”。
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就会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体现在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会直接影响学习方法的形成,从而直接影响数学成绩的提高,也会对自己的全面发展发生深刻的影响。良好的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思考、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自学能力包括自觉的学习愿望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无可厚非的。因此,我们养成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的人。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有了自学能力,我们就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了自学能力,即使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解决新问题;等到我们步入成年,参加工作,走向社会,自学能力这把金钥匙仍然能发挥作用。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更好的自由探索,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3.学会独立思考。数学学习要防止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学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沉下心来琢磨琢磨,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听课时要边听边思考,思考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思考教师的思路,并与自己的比较。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着先判断、下结论,看看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并找出错误的原因。独立思考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
4.及时复习,复习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反复练习正是为了达到悟的结果及培养对数学的理解和感觉。训练的过程需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一个无形无状的过程。当然由于每个人知识结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训练的过程和量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不能“为解题而解题”。
[关键词]数学;兴趣;误区;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中阶段的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从短期目标来说,在高考的考试中,所占分值较高。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基础。从发展的角度看,学好数学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学习高中数学的误区
学习数学中往往有以下误区:(1)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没有打好,怕影响高中阶段的学习;(2)认为数学抽象性较强,学起来枯燥乏味没有意思;(3)认为数学很难,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头脑;(4)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试,今后如果不搞数学专业,那么数学几乎是没用;(5)持应付的态度学习,认为只要进了大学校门,数学对付着能够及格就行,等等,这些认识上的误区都会直接影响同学们学习数学。认识上的偏差就会产生行动上的错位,行动上的错位必然不会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其实,数学知识还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一点同学们领悟可能不深。比如,集合、函数问题,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高一还要学习,当然是在初中学习基础上的延伸,如果初中没学好,借此之机可以补上初中知识的漏洞。到了高中阶段,随着身心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再反过来看初中的知识会感觉非常的简单,有时会有顿悟的感觉,即使没有学好这一专题,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使旧知识得到复习和巩固。再如,高中学习的集合、函数、三角、数列等章节,这些知识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不要因为一章知识没有学好就对其他章节失去信心,而应该在学习新的一章知识的同时弥补其他知识的缺陷。明确了这些,建议同学们把高中数学的学习当作新的学科来学,对初中未接触过的新知识要打好基础,不明白的问题不过夜,及时弄懂弄通;对在初中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延伸学习中,要多思考自己在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中有哪些断层?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争取使高一数学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学起来轻松自如,心情舒畅,成绩也满意。同样,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会有无限的热情和巨大的干劲,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去做它。由此可见,在学习数学中培养兴趣是无比重要的。兴趣的指向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兴趣还需要我们去培养。由兴趣——乐趣——志趣的衍变,不难看出是由喜好开始,体验到快乐,形成志向和兴趣的统一,然而兴趣又是成功之路。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同样靠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在学习数学时要克服只为高考而学数学的功利思想,从数学的功效和作用、数学对人的发展和生活需要的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比如,喜欢几何,可以多做这方面的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数学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来带动其他章节的学习,从而培养对学数学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习数学不能盲目地在题海中遨游,更不能就题论题,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注重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按层次来分,可分为数学一般方法、逻辑学中的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其中,数学一般方法包括一些数学解题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技巧,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等等;逻辑学中的数学方法是数学思维方法,包括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整体方法、试验方法,等等;数学思想方法则包括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等。在教学中老师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学的目标,那么,同学们在学习中也要特别重视思想方法的学习和理解。明确技巧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特殊手段,方法是解决一类问题而采用的共同手段,而解决问题的最深层的精灵就是思想。方法是技巧的积累,思想是方法的升华。解题技巧的锻炼靠我们在解题过程中的用心琢磨、深入思考和总结概括,不断地探索解题的规律。弄清问题、拟定解题计划、实现解题计划、回顾等四个阶段。在教学中,老师强调的把好审题关、计算关和数学表达关等,要求我们对概念、公式、定理等一些知识要记忆准确,掌握牢固,并会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计算、证明及逻辑推理等,这些都是对数学技巧和解题规律的概括与总结,有待于我们在学习中用心体会。只要把握学习数学的规律,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锻炼数学的思维,遇到任何题目都会迎刃而解。
四、培养高中数学中解决困难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我们才愿意去做。学数学也一样,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心里喜欢这门课。这样就能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他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
二、课前预习
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把自己不懂或模糊的问题找出来,上课时要特别留意这部分内容。下面我给同学们介绍四种预习的基本方法:(1)读:先将教材通读一遍,以领会教材大意。特别是数学概念、规律、例题要反复细读。(2)想:读过之后想一想,哪些是已学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3)划:即划重点、划难点、划疑点。以帮助上课听讲时加深记忆。(4)写:即将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写在书边。
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关键一步,它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认真听课
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听课不仅听老师上课,而且包括听同学的发言。(1)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时的每一句话,又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的疑难问题。(2)听同学发言就是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从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
四、记好笔记
做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也是一个学生应具备的良好学习习惯,做数学笔记应该记以下几个方面:(1)记重点内容。将老师课堂上反复强调的重要知识点记下来,以便课后重点突破,加深记忆。(2)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不会导致知识断层。(3)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4)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5)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五、做好作业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 激疑启发
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主宰着四十分钟,学生一直处于“被灌溉”的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获取。因此在新课程标准出台之后,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对学生与教师之间角色的有效转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本次教学改革并没有取得很大程度上的突破。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主要存在的原因是本次改革仅对教学的手段及方法进行改革,并没有实现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另外在改革过程中,还有将改革的手段及方法混为一谈的现象存在。对于数学教学来说,需要对其做到不断改革,这对教学进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却忽略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就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要不断推陈出新,让课堂生机勃勃,使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始终不衰。
二、数学教学没有一定之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比如在对导学案上的一个问题组织教学时,遇到了“设问方式”与“解题规范”的争论,现摘录如下,与同仁商榷。
原题:已知数列{a■}满足:a■+a■=2n+1,n∈N*,求证:数列{a■}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1.
对于充要条件的证明问题一直是学生解题的难点,既要证明充分性又要证明必要性,学生总觉得繁琐(更多时候是不会证明其必要性或充分性),其症结是逻辑混乱。
设问1:已知数列{a■}满足:a■+a■=2n+1,n∈N*,若数列{a■}是等差数列,求a■的值.
设问2:已知数列{a■}满足:a■+a■=2n+1,n∈N*,求a■的值,使数列{a■}是等差数列.
设问3:已知数列{a■}满足:a■=a,a■+a■=2n+1,n∈N*,试问:是否存在实数a,使数列{a■}是等差数列?若存在,求a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以上三种不同的设问方式,其解题过程相同吗?是否可以提高学生对解题充分性与必要性的认识?
三、高效课堂教学中需要做到激疑启发
对于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能够对学生的疑问做到有效解决,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疑问的提出与激发,并且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问题中,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中对知识进行发散,促使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当学生在面临问题并无法对其进行解决的时候,就需要教师起引导作用,要做到因势利导,抓住时机释疑,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长知识、增智慧,学得生动活泼,能使他们“理解学习过程本身”,学会怎样学习,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在高效课堂中,激疑启发就是激励学生生疑,然后释疑,再质疑这样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四、学习数学的“诀窍”
1.学习数学就是打好基础矢志不渝
每天都有学生在问“我如何才能学好数学”,说真话,这个问题太大太空,如果说一两句就能说清如何学好数学,那些整天在刻苦学习的同学岂不是在浪费时间?答案只有一个:慢慢努力,学习没有捷径。假如学生是高一高二的同学,必须学好基础,没有别的办法。有的学生问我:“您不是有好的提高数学分数的方法么?”是的,当然有,但那是针对高三应试的投机取巧的方法,如果从高一就开始用,就会使学生偏离基础,对学习是极为不利的。”我一再告诫所有高一高二的同学,一定要牢牢掌握数学的基础,没有捷径。
如果是高三学生,那么打好学习基础已经来不及了。高三最好不要在公式、概念上下工夫,时间就是分数,要在有限的时间把成绩提上来,才是硬道理。一定要清楚高考要考什么,才能够更好地复习,是复习而不是学习。高考考的是做题,我们就要大量地做题,我说的做题并不是没有目的地瞎做,而是要做高考中可能出现的题型,只要把这些题型都掌握,高考也就没什么问题了。还有就是练习做题速度,我们可以不用以前学的基础的方法来做,用一些所谓的技巧,可以很快做出来。这些就是高三的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2.培养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