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总结与汇报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清
“清”就是思路清晰。汇报材料不管是供书面交流还是供口头交流,上级组织或领导在看或听汇报材料的时候,也在思索材料所讲述的事实、所分析的问题,同样存在一个思维过程。如果汇报材料写得不符合思维习惯,就会让人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摸不着头脑。因此,汇报必须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首先就是要理清汇报的顺序。《周易》说:“言有序。”所谓“序”,就是思路有条理而不紊乱。在汇报材料中的表现,就是谋篇布局,安排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呼应等合理有序。汇报顺序既有常规顺序,也有非常规顺序。英国文学家约翰·巴洛兹说:“一颗宝石跟一块普通石头的区别并不在本质,而在于分子的排列——结晶的方式。木炭和金刚钻是一样的,但在外观上和效用上,它们的差别可多远啊!珍珠所含的成分,没有一种是不能在最粗糙的蚌壳中找到的。”这就告诉我们:说同样一件事情,如果顺序安排不同,效果是不一样的。
对常规思维习惯来说,在叙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在时空立体上展开。汇报的顺序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开端——发展——结局;介绍某个空间对象的时候,常常是按照由外到里(由里到外),或者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等;介绍某个人物的时候,常常是由过去到现在,或者由现在追溯到过去;介绍某个单位事迹的时候,常常要把事迹分成几个方面,在划分事迹类型的时候,常常是先政治,后业务,论说某个道理常常是在事理的平面展开的,比如,整体与部分、属性与关系、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因果与条件、必然与或然等等。
对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汇报材料如果要按照非常规的思维过程写,那就需要注意两点:一要了解阅读汇报材料者的思维习惯;二要注意按这种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汇报效果。比如,向领导汇报某件事情的做法,既可以按通常习惯,先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经过,再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结果(效果);也可以按反常的思维习惯,先介绍结果(效果)再介绍取得这样效果的做法。两者比较,后者的效果更好——能先声夺人,吸引看材料的人认真读下去。如果拿着汇报材料向领导作口头汇报,用后一种思维习惯介绍,还会有试探作用——试探领导对其是否感兴趣。
其次,要注意材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等等。如果汇报材料能够把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那就能够帮助阅读汇报材料者扫清阅读的思路障碍,准确把握汇报材料所要传达的有关信息。
如何理清思路?最常用的办法是反复推敲,列出提纲。列提纲要由大到小,一级标题下要有二级标题,二级标题下面要有三级标题提纲列得越详细,汇报起来思路就会越清晰。列出不同级别的提纲,一定要注意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上下级别的提纲是推论关系的,还要考虑它们是否具有推出的必然性。在同级标题之间,还要注意它们是否具有不相容的关系,如果出现了全同、交*、包含或被包含的关系,就表明提纲之间存在着逻辑混乱,必须修改,不然就会把思路搞乱。如果前后内容存在一定跨度,在内容转换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过渡句,使内容衔接自然,反之,则容易使听汇报的人觉得突兀,跟不上汇报者的思路。
二、重
“重”就是重点突出。一般来说,汇报材料的内容通常包括: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做法及成效、存在问题及今后的打算等几个方面,但面面俱到往往事倍功半。汇报材料要突出重点,就要做到有“点”有“面”。“点”就是重点,应当展开讲、深入讲;“面”是非重点,在汇报材料里,只是起辅说明性的作用,应该适当浓缩。
写汇报材料应当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汇报重点呢?一般情况下,以下两条可以作为确定重点的依据。
第一,凡是符合上级领导听汇报意图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任何工作均有轻重缓急,上级领导听取下级的汇报,总有一定的目的性,对汇报内容、汇报时间、汇报形式、汇报范围等,都会有明确要求。撰写者必须深刻领悟上级意图,仔细揣摩这些要求,必要时还可通过其他信息渠道,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上级领导近来重点关注的是什么、重点抓的工作是什么。这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到上级不关注的不汇报,上级已经了解的不汇报。
第二,凡是能够突出自我特色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如果汇报材料没有特色,丧失自我或少了自我,汇报也就没有个性,自然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要突出特色就要做到常规性的内容不讲,与别人相同的内容不讲。只有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选取有特色的工作,挖掘有特色的效果,才能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效果。“特色”不仅指工作成绩、成功经验,也包括在工作中发现或出现的新矛盾,以及对问题的新思考。这种新思考,可以通过对特定问题所选取的汇报角度或站位的高度来体现。
汇报材料如何做到重点突出?
一要围绕重点展开叙述或论证。汇报材料要有思想、有见解,才能够给人以启发,使人听了豁然开朗产生兴趣。汇报材料的思想性,体现在材料、事例和阐述的道理之中。分析问题要有理有据,要有深度,不要做肤浅的表面文章。汇报材料涉及的事例,可以量化的一定要量化,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一定要把有关数据写清楚。数字虽然枯燥,但能增强材料的说服力,在说明问题上,具有用文字叙述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字,有时还必须采用折算的方法,让数字变得具体可感。比如,有人在介绍黄河时说:“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16亿吨泥沙”到底是一个多大的数字,许多人心中不一定有概念。为了让听者理解这个数字,如果改成:“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若用这些泥沙来修建一条高一米、宽一米的防护堤,那这条防护堤便可以环绕地球27圈。”这样一折算,抽象的数量“16亿吨泥沙”,刹那间就变得那样的具体可感了,汇报的亮点也就能为之一闪。
二要把握重点抓住要害和实质。抓住本质,就要少讲过程性的东西,多讲实质性的东西。要杜绝简单的材料堆砌,防止表面化,要把深层次的东西写出来。比如某人在汇报某单位思想状况时说:“有人玩名,有人玩命,有人玩狗,其实最终都是在玩自己。”这种说法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问题的要害和本质,能使人为之一振。
三要详略得当。汇报材料的线索要单一,情节要简单。如果串起材料的线索太多、谈及内容的情节太复杂,听汇报的人不但不容易理出头绪,反而会越听越糊涂。因此,要把多余的线索和过细的情节统统删去。领导听汇报最关心的是工作重点以及处理的结果,汇报要遵循“事不过三”原则,每谈重点,关键事项最好只谈一件,通常不要超过三件——这是许多人的经验之谈。认知心理学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主要论点多于三到五个时,人们便不容易领会。这倒不是说讲完三个论点就坐下完事,而是把复杂的想法归纳成三到五个方面以抓住事物本质。
在语言运用上,叙述要简明,切忌冗长啰嗦,千万不要从文件、报纸上大段地抄录引用,这样容易把有用的东西淹没在废话、套话之中。用词要做到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不要使用生僻的语词,要多用大众语汇,尽量口语化。这样汇报起来显得自然、流畅。在句式上,要多用短句。用短句既便于说,又便于听,而且干脆有力,节奏感强。
三、实
“实”就是实事求是。写汇报材料要做到实事求是,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准确可靠。汇报要寻找那些实在的、新鲜的、有价值的东西,但必须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汇报的情况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任何虚构,也不允许夸饰拔高甚至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不能把道听途说的东西作为事实写入汇报材料。对汇报材料所涉及的重要数据,一定要反复核实,科学论证,不可想当然随意虚报。在评价事件或人物的时候,要恰如其分;汇报经验要避免脱离群众、脱离现实、脱离整体观念。
准确可靠,要求所举的事例,除要符合客观实际以外,还必须要具有广泛代表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如果是没有广泛代表性,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即使它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是真实存在过的,也不能拿来作为例证,因为这样的事例只是事物发展中的非主流、小插曲而已,绝非事物的真实面目,用这样的事例作论据,不会有说服力,会犯论据不足的逻辑错误。
第二,要喜忧皆报。领导听汇报,既是了解情况,也是研究问题。无论“喜”或“忧”,领导都会认真对待。说不定你的“忧”,有时候正是领导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因此在汇报情况的时候,要做到喜忧皆报,不能报喜不报忧。怎样做到喜忧皆报呢?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通过主动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自学――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比,今天老师要求同学们自学完成,请看自学提纲,
出示自学提纲:
1.自学课本68和69页上的内容,划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
2.例题是否看懂,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写出你的新发现、新解法和一些创新的想法。
4.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5.完成书上的练一练,看是否有困难。
指名读自学提纲,然后学生自学。
(自学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中自学,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自学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二、说学――交流回报
学生自学完毕,进行交流汇报,交流汇报的内容是:
1.从例1、例2中,你学到了什么。
2.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一些创新的想法?
3.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
4.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请代表上台进行汇报:例1、例2、练一练、试一试分别请四个同学来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说学是学生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把自学习得的或课外看到的内容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意识,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让学生自主解决,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三、帮学――释疑解难
让学生说出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帮学这一环节重点是解决了学生的困难。使学生在教材重点、难点处遇到的问题得以化解。)
四、导学――点拨提升
师在学生交流回报、释疑后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两个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时,就可以用比来表示?请举例说明。
2.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4.比的后项能不能为0?为什么在球赛中出现:“4:0”的比分?
5.由“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3:2”你能联想到什么?
6.你知道黄金比吗?它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对于全班不懂的问题师给予辅导:
第一题:师指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只有两个量之间存在相除关系时就可以用比来表示。例如:1、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80千米,则路程和时间的比为180:3
2.一个长方形长是宽的4倍,则长和宽的比为4:1。
3.甲数+乙数=8,它们之间是相加关系,所以它们之间就不能用比来表示。
第二题:师指出:两者的联系在于: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而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比值是一个数,有时可以用小数甚至整数表示,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能用一个小数或一个整数表示。
第三题: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区别:分数是一种数;比表示一种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
第四题: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第五题:可以联想出: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男生占全班的几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第六题:黄金比的比值是0.618,出现一组图形,让学生 感受黄金比的美!同时把我们班的一位女同学所写的作业展现给大家,让学生找出黄金比。
(导学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前能够认真专研教材,把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设成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使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得到充分的暴露。而且教师在这一环节又对课本的内容进行了延伸、拓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
五、检学――检查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1~4题
(检学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步教师能够设计出一定量的练习,既具有一定的弹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又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自主创新。这一环节又让学生自批和互批作业,既能让学生取长补短,又培养了他们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
六、评学――表扬激励
师让学生评价一下自己或他人在这节课的表现。
关键词:工作过程;消费者行为分析;教学组织;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性的大学,以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传统的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但由于知识是以文字符号为主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学生只进行单向的机械接受。在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上就显现出了不足,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高职院校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的目标不相符合。因此,基于工作导向的课程教学是当前高职类院校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
基于工作导向的课程教学,强调教学的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成熟性知识为辅,即主要以传授怎样做和怎样做得更好的知识为主,强调的是知识的运用。而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充当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具体的教学方法是以职业工作过程为依据,将学习领域的知识依照工作过程分成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各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课程的知识。这一教学方法实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理论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心理活动产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对这门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时,除需要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工作过程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采用适应本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与适应工作任务完成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有效地实施。以下介绍笔者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对本课程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方面所得的一点心得。
一、教学组织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要求在教学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完成选定的工作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也为了每个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能参与进来,得到实际的锻炼与学习,在教学组织方面笔者采用了分组实践的方法,按照分组、任务分配、任务成果汇报的过程进行。
(一)学生分组
在施教前,有必要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任务完成的结果。这样,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消费者行为分析所需要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更增加了团队合作的经验,及处理各方面人际关系的能力。分组时要注意两个方面:
1.小组成员的数量。小组人数过多,可能造成少数成员无事可做,成为看客,影响教学效果;人数过少,可能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能及时完成任务,耽误教学进程。这要求根据班级学生总体人数,及小组任务的轻重,合理划分小组。
2.小组成员组成。主要考虑小组各成员的能力、性别、个性等方面的因素,对小组成员进行适当调配,以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及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任务分配
教师在分配任务时,应尽可能地把同一主题的任务分成若干子任务,再将子任务分到各个不同的组去完成。这样避免了各个组完成的任务相同,汇报时缺乏新意,似乎在重复劳动,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的现象。但由于各任务的难度不同,且各任务完成的质量又将影响学生的考评成绩,因此如何分配任务,又牵扯到了公平的问题。任务下放的方法为:
1.教师指派。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及以往任务的完成情况,结合当前任务的要求,将任务直接派给各个小组。这样可以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可以有针对性的锻炼各小组成员的相关能力,更可以平均各次任务的难易度。
2.小组自行认领。在发放任务时,让小组成员商量后,由小组长自行认领任务。这样学生可以选择喜欢的任务去执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发挥各组学生的特长,可以促进任务更好的完成。
(三)任务成果汇报
任务成果汇报,是完成任务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思维及应急能力。要求各小组完成任务后,在全班进行任务成果展示。成果展示要注意的是:
1.展现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化。要注意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现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参与展现成果的学生不要固定。要鼓励小组中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展示汇报中来,不要每次汇报都集中在小组某一位或几位同学身上。只有每一位成员都参与进来,才能让更多的同学得到现场锻炼。
3.成果汇报时可加入互动环节。展示完毕后,鼓励其他小组成员就展示提问,展示小组成员进行现场回答,必要时可进行辩论。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班级其它同学在认真地,思考中去观看展示,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汇报组同学的应急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发现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二、具体教学方法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提炼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的目标。如:在任务下达前,教师应做适当的引导,帮同学明确任务目标,理清思路,引入任务主题;在任务进行过程中,教师应跟踪指导,针对学生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及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在任务结束后,教师还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任务全过程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使所学的知识更加清晰,记忆更加牢固。因此,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中是必须的。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可以出现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全过程。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前对每一个典型任务中的相关知识点都备有各类案例,在发现学生对某知识点的理解或任务执行过程中出现困难时,教师可以及时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研究案例,在对案例的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在这里要提出的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中提到的案例教学法与传统固定问题式的案例教学法应该是有区别的。这里每一个案例是针对学生出现的困难而出现的,目的是帮学生解惑。因此案例设计的情境一般与学生的困难情境相似,讨论的问题是敞开的。即同一个案例讨论的问题有可能不同,主要针对学生的疑难。所以同一则案例,不同的学生去做,分析的问题不一样,所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只要是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个案例分析就是到位的。
(二)角色扮演:有剧本的扮演
这里所说的角色扮演,通常是指按事先创作好的剧本所进行的扮演。可以由教师提供剧本,指定某组学生表演,全班讨论,旨在引出讨论的主要内容。也可以由小组同学自行编写剧本,自行表演,旨在执行任务后将所学知识表达出来,或在对其他小组某观点不赞同时,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演示可能出现的现象。
角色扮演法,在进行之前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准备,尤其是学生以总结任务结果为目的,或是验证其它小组结果为目的的表演,更需要一定的时间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教学时间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合理组织时间、组织内容进行教学。
(三)视频演示
视频演示,可以使学生在观看别人怎么做的过程中拓展思维进行学习,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潜伏学习。视频演示法往往出现在学生接到任务,不知如何入手时,以及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思路打不开,形成思维定势,致使任务无法进行的时候。
这一教学方法简单易行,但要求教师提前准备好各类视频,而且视频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做好积累工作。
(四)情景模拟:应激的表演模拟
这里所提到的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的区别在于,整个事件是即时发生的,没有事先的准备,即没有剧本的模拟。这种练习一般用在任务完成之后,为了检验任务完成的质量,所进行的一种模拟。通过模拟,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事先的设计在实践当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情境模拟可以在教室内进行,更可以将学生带到课外的实践场所去进行实景模拟,实景模拟的效果将更加明显。我校在校园内为学生的实践学习专门开设了学生创业园,在校外建立了大量的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景模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能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各类知识。
(五)课堂辩论
课堂辩论,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意见不一的问题。还可以用在学生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就意见不统一的结果进行辩论。辩论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胆量。
使用这一教学方法时,教师应及时总结学生的观点,把握学生辩论的方向,对现场实行有效的控制,使辩论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以其组织形式的新颖性、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感觉通过这样的学习,实实在在地体会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所学的知识从文字符号变成了实际的操作,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但是,科研确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路径和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改进教育实践,提升科研素养,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因此,我们提出师本课题研究这个概念。
一、师本课题研究的概念与特点
1.师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
所谓师本课题研究,也就是围绕教师的专业成长所遭遇的问题,将此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那么,这就要求:①课题从教师中来,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实践中来,从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中来,研究开口小,难度小,容易成功;②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本身,而不是其他人,教师自己研究自己的问题;③研究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研究摸索,在探索中实践,这是师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特征;④研究的步骤可以灵活,原则上以3-4个月为宜,但却可长可短,根据实际需要调节;⑤研究的成果可以丰富多样,可以是正式的课题报告和教育论文,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经验总结、优秀的教学设计、活动方案和教育叙事等等。
2.师本课题研究与其他课题研究的区别
师本课题研究跟现在有些地方在开展的微型课题研究和小课题研究有何区别呢?从课题的产生到课题的形式和研究路径等方面来说,应该没有大的区别,但究其实质却有不同。①研究的性质不同。微型课题和小课题是从课题的大小来命名的,其跟科研部门的规划课题的区别只是在于课题小、切口小、规模小,方便教师研究,但师本课题研究则指向于课题的来源与本质,目的是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指向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不是课题本身,课题研究只是一个行动的过程。相比于微型课题研究和小课题研究来说,师本课题研究更准确深入、旗帜鲜明地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②研究人员有不同。微型课题或小课题研究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围绕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但师本课题研究则由于是解决自身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具有鲜明的个别性,别人无法深入参与,即使参与也是以辅助的身份,提供理论、方法、旁观者的观察、建议等给教师本人,真正决定研究的仍然是教师本人。③研究成果注重发展性、实用性,淡化学术性。作为一种教师行动研究的形式和平台,师本课题研究注重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研究教师,教师研究,提升教师”是其重要的使命,因此,为适应普通教师的现实,研究降低学术性,强调实用性,提倡“研究真实的问题,真实地研究问题,真能解决问题”,同时,追求发展性,正视和宽容教师的研究基础和起点,注重和鼓励教师的发展进步。
二、师本课题研究的操作策略
1.从教师生活中寻找困难和问题,提炼课题
每一位教师在现实的专业生活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人们往往有两种倾向,一是逃避,遇到困难绕着走。比如小学生的习惯养成、学生网瘾等等,遇到这些问题,有些人只会摇头摆手,任问题横亘面前而束手无策;二是看不到问题,淡忘问题。有些教师明明教学或者班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但自己习以为常,不以为问题,熟视无睹。对此,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找问题行动。通过教研活动、话题沙龙等形式,自己找自己的问题,让别人给自己提问题,从学校存在的问题推导出自己的问题,等等。以此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审视,寻找到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再进行筛选甄别,提炼出有价值的课题来。比如有教师根据自己班学生课间疯闹的现实,提出“小学中年级学生课间活动的组织和引导的研究”,有的教师针对学生预习习惯没有养成,提出“小学高年级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有的教师觉得学生书写教育很重要,就提出“加强作业规范,提高书写质量”的研究,等等。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其实,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开始。
2.用课题计划书促进教师占有资料,学会规划课题
许多一线的教师没有接触过课题研究,或者很少直接做过课题计划书,因此,学校组织开展研究之初可以进行课题计划书的填写培训,告诉大家课题计划书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辅导教师每一项该如何填写、如何规划课题、如何分步骤开展研究等。
课题计划书的填写是一种科研常识的普及,因此,在格式上要力求规范。这种规范是指研究程序上的规范科学,而不一定是细节的严密和准确。比如,“课题的提出”可以用规范性的学术用语,也可以用平实的生活语言来表述;“该课题的目前研究现状”则逼使教师去收集检索资料,了解自己所定课题的研究现状,学习和汲取其中有益的营养,调整和明晰自己的课题所要解决的方向;“研究的方法思路”可以条目式地列出方法思路来,也可以具体阐释每种思路和做法;“研究的步骤”则提醒教师学会规划课题,学会如何从定题到研究、到总结、到汇报的课题研究过程,懂得基本的研究流程;“课题的成果”则分出阶梯层次来,可以是正规的课题结题报告、学术论文,也可以是经验总结或者案例叙事,这样降低难度,小步子进步。当然,成果的样式要让教师清楚,以便其早做准备,平时的研究也有明确的方向。
3.举行课题研讨活动促进真科研,杜绝假科研
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最容易被常规性事务所淹没,浑浑噩噩一学期,到结束时匆忙交一份总结或论文了事。这是有违师本课题研究的初衷的。对此,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师本课题研讨会,可以通过茶座沙龙的形式,人人汇报自己的近期研究情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取得的体会与感受、需要提供的支持与帮助等等。有些学校还通过会议记录或者网络论坛的形式全程记录教师的发言,并将此作为课题研究的过程考核材料。这就给教师一定的压力和要求。有些学校还让教师带来自己课题研究时积累的过程资料进行交流展览,比如教学设计、班级日志、教育叙事、活动方案、学生作品、课件视频等等,这样,就使得课题研讨活动更加生动丰富,既相互学习借鉴别人的研究方式和思路,又从氛围上感染和激励所有教师积极努力、不甘落后。有的学校还用心出版科研资讯或者科研论坛一类的材料,及时通报和交流课题研究的进程和取得的阶段成绩,以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推动教师的行动研究。
当然,因为师本课题本身的多样性,有些课题研究进行过程督促时还需要观看现场。作为学校课题指导人还应该经常性地走进每位教师课题研究的现场,观看实际的研究现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这对教师的课题研究往往具有激励和指导意义。
4.进行课题成果的汇报展示,并进行适当的评奖
一学期下来许多教师进行了课题研究,必须进行一次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交流,可以通过宣读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经验总结或者教育叙事等,也可以实物展示出研究的相关成果。学校不妨组织专家或者资深的名优教师做评委,根据事先制定好的课题成果进行评价,给出成果的等级,必要的还在合适时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以示重视。一所学校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师本课题研究,研究的层次和成果就会越来越高。这样的课题成果和经验都是身边发生的,许多问题别人遇到自己也遇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很容易为教师们所接受。一个学校连续几年进行这样的研究,学校再多的问题都能被解决。当然,如此繁荣的学术研究,必将催生更多的课题,但此时的课题已然是更高层次更深层面的问题了,学校悄然走向学术性的科研之路了。
[关键词] 小组建设;创设情境;引导;评价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是师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平时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探讨、研究,使合作流于形式,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合作中学优生是小组的代言人,处于权威的角色,学困生处在旁观者的位置,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倾听、不分享等;课堂上,教师为了追求合作气氛,在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时,让进行小组讨论,造成学生无话说;另一方面,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讨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学生得不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注重小组建设,营造良好的合作竞争氛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的差别进行分组. 在小组内要强调合作、组外强调竞争,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敢说、敢想的心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分组时要遵守以下原则:
1. 分阶段培养学习小组的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此时要注意合作小组内人数的起点是两人. 一人说,另一人听,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价,然后换位进行,让学生逐步适应接受这种学习方式. 当两人合作经历了一段时间,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经验,笔者再结合具体情况逐步向3人、4人等多人小组过渡,同时注意让学生轮流当组长.
2.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不能自己,开始“乱说”起来. 究其故,一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组之间水平不一,组间不同质. 因此,笔者认为在组建3人以上(含3人)的多人小组时,“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较为科学.
3. 组员编号原则
所谓组员编号,就是给各小组的成员编上1号、2号、3号、4号的序号,用学生在组中的序号来区分其在组内的学业水平. 比如,在组内成绩好的都编为1号,成绩中等的编为2号和3号,成绩差的编为4号. 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教师就向全班声明:请每一组的某号代表本组发言,请大家同心协力帮助他,为他的发言做准备. 在小集体的支持及压力下,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有效的学习,必须先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由此可以说明,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问题,然而小学生关心、易于探究的往往是那些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问题. 因此,数学情境应更多地关注他们所关心的内容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这样才能促使儿童的经验数学化,使课堂充满趣味,充满数学味,展现数学课的灵魂. 情境的创设,以一定的具有挑战性的背景材料的展现来引发新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现象与规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笔者让学生通过折纸、剪纸等活动充分感知图形的对称性,在这个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一位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的性质时,出示了5=50=500这样一道算式,带着期待的目光问学生:“你能用适当的办法,让这道算式成立吗?”. 一番讨论后,有的学生说:5元=50角=500分;还有的学生认为:5米=50分米=500厘米……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教师趁势质疑:如果只允许加上两点,你还能使这个算式成立吗?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自然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新知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力,使学生那些潜在的力求学好的内在动力,变为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要,从而在小组合作中学好数学.
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时,教师的教学才算成功.
教师参与小组,把握并引导学生抓住合作学习的契机
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时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 一般说来,只有当学生遇到了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处于跃跃欲试“愤悱”状态时,交流才有意义.在这样的时机,加强合作,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例如,《圆锥的体积公式》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时,教师说:“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公式. 同学们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和谁的体积会有密切的联系?”(圆柱)“比一比,哪小组最……”
教师参与到学生们的小组中去.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笔者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 笔者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说些什么. 这时笔者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教室里讲台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 笔者也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呀,那个墨水盒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 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 于是笔者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 最后再举起那个墨水盒,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长方体!”这时笔者感到很欣慰,不再可惜原来设计的环节没有用上了. 及时从他们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再及时解决问题中,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及时总结评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后劲
1.熟练运用倍数特征的常规研究模式,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2.进一步运用“弃倍法”理解3的倍数特征,并类推出9的倍数特征。
3.在对比中沟通联系,整体建构“一个数的倍数特征”的知识方法体系。
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内容分析
3、9的倍数特征具有隐蔽性,按照前面的研究方法,学生势必会遇到障碍。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观察—猜想—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循环研究过程中,逐步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
本课时是“倍数特征”规律探索的最后一个课时,学生一方面要能熟练运用已有的方法结构,探究出3、9的倍数特征;另一方面,要沟通与前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体建构“倍数特征”的知识与方法体系。
2.学生实际
具备了什么——已形成较成熟的倍数特征的研究模式,能较为科学、严谨地自主研究。
困难是什么——由于3的倍数特征具有隐蔽性,学生易受前两课时倍数特征的负面迁移,只关注末一位数或末几位数,而很难联想到各位数字之和,“弃倍法”在这里的运用也会遇到障碍。在教学时,可通过分小棒找余数的方式,充分理解“弃倍”思想。
提升些什么——从关注末几位到关注各位数字之和,整体感悟“弃倍”思想在倍数特征中的运用,并类推出9的倍数特征。
教学过程
一、常规积累
1.如果有10根、100根、1000根小棒,每3根分成一份,每堆余下多少根?
2.20根、200根、2000根呢?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分小棒,为理解3的倍数特征作铺垫。
二、核心推进
一放:负面迁移,引起冲突
师:前面研究一个数的倍数特征,研究的方法是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强调:观察发现、形成猜想——举例验证、解释规律——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学生先尝试探索3的倍数特征,再小组合作研究,教师组间关注。
一收:否定错误研究结论
大部分学生可能得不出结论,也可能出现末一位或末几位的错误猜想,在交流中都能举反例否定,但一时得不出正确结论。
设计意图:尝试与前面的研究方法对接,由负面迁移引发认知冲突。
二放:引导研究,探究规律
师搜集学生研究中的3的倍数,板书:3、6、9、12、15、18、21、…、123、408、…、203、1206、1209、1110、…引导学生回顾倍数特征研究的一般思路。(弃倍法)
学生细心观察3的倍数,试着用弃倍法分析这些数的特征。如有困难,可联系分小棒的方法探究。
二收:发现特征、解释规律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分小棒的活动,研究3的倍数特征。
小组合作动手分小棒(每10根小棒为一捆)。有10根小棒,3根一份,可分几份余几根?18根小棒呢?
师:十位上的1表示10根,先来分这10根,得出分走9根后余下1根,再与个位上的8根合起来(1+8=9),因此正好分完,说明18是3的倍数。
学生用上面的思路分58根小棒,判断58是不是3的倍数。258呢?
组内说思路,师组间指导,结合分小棒进行判断说理——
58,可先分50,每个10里面余1,则可余下5,再与个位上的8合起来分,13不是3的倍数,不能正好分完,因而58不是3的倍数;同理:258,百位上余2,十位上余5,与个位上的8合起来是15,正好分完,因此258是3的倍数。
运用“弃倍法”归纳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共同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其中的道理可用“弃倍”的思想进行解释,例如:
258=2×100+5×10+8
=2×99+2+5×9+5+8
=(2×99+5×9)+(2+5+8)
3的倍数 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因为2+5+8的和15是3的倍数,所以258也会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与算式板演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现特征、解释规律,明晰“弃倍法”的进一步运用。
三放:迁移类推9的倍数特征,发现3、9倍数特征的共性
1.自主探究9的倍数特征。
2.思考:3、9的倍数特征有什么共性?
三收:归纳、解释9的倍数特征,明确3、9倍数特征的共性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解释9的倍数特征。
例:738=7×100+3×10+8
=7×99+7+3×9+3+8
=(7×99+3×9)+(7+3+8)
9的倍数 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判断:736、396是不是9的倍数?
多数学生会计算数字之和来判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弃9的简便法来判断。
共性:3、9的倍数特征都是看各位数字之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迁移探究,触类旁通,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三、尝试应用
1.下列各数中是3的倍数的用“”圈出来,是9的倍数的用“”圈出来。
105、23、90、243、355、2016、30081
在学生汇报完后引导观察,看有什么发现?
2.在方框中填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看有几种填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7 42 44 65 121
3.下面的数都是3的倍数吗?你发现了什么?
249、294、429、492、924、942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规律的理解与应用,活化学生的思维。
四、概括深化
1.谁能最快速度判断出3068124902275409618是不是3的倍数?
学生抢答,交流判断的方法。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弃3”法,即先去掉各位上的3、6、9,最后剩下的数字和就一目了然。
追问:这个数是9的倍数吗?你是怎么快速判断的?
2.回顾2、5、4、25、3、9的倍数特征,有何区别和共性?
1.选择合适的卖场。
(1)店方必须有较强烈的合作意愿,愿意配合厂方促销、备货、陈列、让利、宣传、定价等;
(2)人流量大。形象好,地理位置好;
(3)刘超市定位及其商圈的顾客群,与促销产品的定位、目标消费群一致。
2.制定有诱因的促销政策。
(1)师出有名。以节庆贺礼、新品上市之名打消变相降价促销的负面影响;
(2)尽量不做同产品搭赠(如“买二送一”),避免降价抛货之嫌,否则结果可能“打不到”目标消费者,反而“打中了”贪便宜低收入的消费群。
(3)可用成熟品牌带动新品牌捆绑销售。但要注意两者档次,定位必须在同一层次上(如果老品牌已面临种种品牌危机、形象陈旧则不可取)。如可口可乐公司的副品牌雪碧在二三级城市很受欢迎,而醒目是该公司推出的又一新品牌。定位也是在二三级市场。醒目上市与雪碧捆绑销售,在二三级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4)注意与重点超市联合促销。既促销产品,又增进客情。如买本公司产品xx元。赠该超市购物券一张;买该超市商品xx元,赠本公司产品一份。
(5)面对消费者的促销政策坎级不宜太高,而且要提供多种选择。
3.选择合适的产品品项和广宣品、礼品。
(1)广宣品设计原则
①广宣品风格应与目标消费群心理特点一致。如运动饮料宣传品基调——与体育赛事结盟、活力、迅速补充体力;中低价食品宣传方向——更实惠、更大克重、更营养;儿童用品宣传风格——产品好吃/好用、赠品好玩、卡通化的诉求方式。
②pop上促销价与原价同时标出,以示区别;尽可能减少文字,使消费者在3秒钟之内能看完全文,清楚知道促销内容。
③师出有名。冠以新品上市、节庆贺礼等“藉口”。
④写清楚限制条件。如限购5包/人、周末促销、限量销售、售完为止、xx号之前有效等。
(2)赠品选择原则
①尽可能是实惠而新颖的常见用品(太“生僻”的赠品,消费者不知道用途或用途太窄,难以接受)。
②高形象。低价位。如挂表、围裙、t恤、计算器等。
③最好有宣传意义。如围裙、丁恤、口杯。
④与目标消费群的,肝理特点及品牌定位相符。如运动饮料赠奥运小纪念品、中低价方便面赠味精、某知名饮料赠变形摩丝、透明钥匙包等。
4.根据活动规模确定促销人员数量、产品储备数量及物料需求。
促销方案的制订必须包含效果预估和费用预估两方面内容:效果预估——根据所选超市的历史销量,综合考虑促销政策对产品流速带来的影响作出促销期间销量的预估;费用预估——根据销量预估配备相应的物料(广宣品、礼品)并根据所选超市 的规模和促销期长短、预估销量,准备相应的促销人员预算。
?
5.规定业代回访频率,维护活动效果。
如果促销期大于1天,那么及时补货、陈列、保证场内货品充足、陈列整齐标准就成了很容易疏忽、也很容易出问题的工作。所以有必要在促销方案中将产品的备货、陈列、广冒品布置落实到具体人身上(促销小姐、理货员、业务员)。规定责任人保持对促销商场的高频回访率.完成接单、上货、陈列工作以保证促销效果。
6.各项人员、物料准备工作有完成排期表。
以上各项工作落实后,接下来就进入了实质性的准备工作,为避免某项工作出现疏漏而影响整体进程,需将准备工作细分责任,落实到人,规定完成时间。
例:某乳品企业计划于10月1曰-7日在星光超市做买乳品赠礼品的促销活动,活动方案已制订审批通过,并设有专项促销活动组,包括项目经理1名、活动组人员2名、促销主管1名(为突出此次促销活动的效果,礼品、广宣品专案单独订购制作)。
7.每一个执行人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培训手册,有专项检核督办、奖罚规定。
促销活动期越长,越容易在促销过程中出现某一环节的失控,如:活动某一天断货、断礼品、礼品丢失;促销员迟到、窜岗,新补充的促销员未经培训和很好的事前沟通。对促销政策不清楚:忘了带广宣品、广宣品布置混乱、理货无人具体负责;促销期出现意外事件却不知应由谁具体负责处理或联系不到该负责人……
以上种种现象,不仅会影响促销效果,而且会给店方带来混乱,引起客诉甚至终止合作。良好的计划和责任落实可以避免现场失控的局面。参与促销的所有人员。每个人都应该拿到自己的岗位职责说明,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活动期间的工作,做到细分到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句话的培训,明白自己担负的具体责任、活动期内每天的细分工作流程以及要填报的信息表单、相应的奖罚方法。各司其职才能保证整个活动如期顺利展开。
8.各岗位、各工作环节之间,建立必要的、简洁的管理表单。畅通检核、督办、复命渠道,增加预警危机处理功能。
管理制度:(1)业务代表回访要来及工作日报表——填表人:业代:内容:回访时间,检查备货陈列情况记录,跟进工作记录,需支援问题;汇报人:项目经理/销售经理。
(2)促销员工作日报表——填表人:促销员;内容:各人当日赠品领用、消耗、退回情况,当天促销业绩,竞品流量反馈,其他异常信息;汇报人:促销现场负责人(如促销主管)。
(3)促销日报表——填表人:促销现场负责人(如促销主管);内容:当日整体促销业绩,促销人员考勤评分,赠品领用、消耗、退回数量,竞品信息反馈,其他异常信息;汇报人:项目经理。
(4)促销效果检核表——填表人:指定促销检核人员(如项目经理、销售经理);内容:促销现场布置,促销人员工作态度、技能,与店方合作状况等方面检核记录:汇报人:项目经理/销售经理。
(5)奖罚单——按岗位职责及奖罚制度,根据促销检核结果作出奖罚。
(6)促销费用支出单——包括推头费、促销费、促销员工资单等。
总结:
一个周密的超市促销执行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
1.背景:为什么做促销——新品推广?节日促销?竞品攻势……意在向上司说明促销活动的必要性。
2.策略:选择什么样的促销思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如对某品项在国庆期间进行买赠促销,提升消费者的认知度。
3.内容:时间;地点;执行人;促销政策,如实赠欢级、时间或数量限制;广宣方式与陈列方式,如手绘pop数量及张贴位置、dm数量及发放时间和频率、堆头pop数量及陈列要求;促销活动各岗位职责说明,工作内容分解培训及奖罚制度;管理表单;效果预估;费用预估。
超市促销活动准备要点
1、谈判技巧。
(1)谈判前做好充足准备:①了解店方有关此项活动的负责人是谁,约定谈判时间、地点、很客气地告诉对方此次谈判大约用要多少肘间;②准备好充足的谈判工具,包括:促销政策展示、赠品展示、促销前该店的销量记录、促销后该店的销量预估、销量增长(预计)曲线图、利润增长(预计)曲线图、促销现场布置效果图。谈判制胜的技巧是让对方深切感 受到此项活动带给他们的利益,图例、数据、效果图等生动的演示工具会使谈判更具说服力。③话术提纲,包括:谈判需达到的目的(备货、陈列、价格、广宣布置、堆头大小面积、促销人员人数、工作地点、服装等);谈判前应召集有经验的超市业务人员商讨,对店方可能提出的要求和异议,大家集思广益作出应答方案。
(2)其他技巧:①注意控制自身情绪,保持平静理性的状态,避免急于求成、不耐烦、兴奋等;②不做超出自己职权的许诺,不要夸大其辞;③欲擒放纵。事前了解我方可让步的空间,对方提出的要求即使在我方计划之内也不要轻易应允,经过“艰苦”谈判之后的让步会让对方更有“成就感”;④掌握谈判节奏,在向对方提出一个要求时避免在对方回答之前又提出另一个较低要求给对方选择;⑤谈判不能达到共识时可暂且搁下稍后再谈;⑥如谈判要延期进行,应约好下次会谈的时间和具体内容。
(3)确认谈判结果:签定促销协议,注明时间、店名、陈列方式和面积、广宣方式,店方进货数量、货款结算方式、促销费用标准、支付方式、现场促销人员人数、服装、工作区等。
?
2.准备工作注意事项。
(1)准备工作责任到入,规定完成时间、检核人,促销前确认各项工作到位。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的4年专业学习使我终于圆了自己的教师梦。一切似乎是如此美好。然醉酒方知酒味浓,为师才知为师难。面对一张张稚嫩、探求的面孔,第一节课让我感到深深的挫败感——说话时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而且目光游离。评课的老教师意味深长地说:“新老师刚开始总是觉得上课很简单,殊不知你们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是需要时间和实践检验的。要钻研探究,学会变通。尤其要有信心,信心才是通往成功的保证。”我幡然醒悟。
最初的几节课我紧张至极,给学生做示范时动作僵硬甚至忘记动作。我渐渐消沉下去,对体育课程的追求一片茫然。曾有一段时间,我上课只是混时间,不追求内容、不关注学生的反应。回想起来还是后怕,难道我今生只做个平庸的、不合格的体育老师吗?新的转机出现。为了让新老师能更快更好地成长,学校教科室组织实施了“兰青工程”,及时为我们年轻教师安排了一对一的师徒结对子活动。我幸运地遇到了蒋老师——国家级田径裁判,名师,培养的学生中多名被北体、上体、南航、南师等名校录取。他不矜功名,师德高尚,上课非常精彩、幽默,追求完美。例如,在“反口令练习”课上,蒋老师将口令和肢体语言并用,故意使大部分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做错。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我积极向师傅学习,从中获益匪浅。每次听完课,我深度反思师傅的课精彩之秘诀。这无疑缓解了上课时的紧张感和随意感。真知须自身的实践,自身实践中得出的体会才最可贵。以下我来谈谈自己两次公开课的所想所得。
作为新教师,我第一次向学校汇报的公开课是弯道跑。我把课程设计得很丰富:课前游戏“喊数抱团”导入,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接着是行进间徒手操,借以活动学生的身心,提高身体的兴奋性;让学生在紧张而有趣的游戏中完成所学知识;最后瑜伽放松。
课后,我对本次公开课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我觉得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首先,备课要吃透教材,充分分析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把握住重难点。其次,要多听课,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双边活动,它能充分展示教师的个性美和创造美。我们每节课上课时都问自己:老教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通过点、拨、引、导等多种手段化难为易、传道授业、精讲精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所以,青年教师在听课之前,要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寻找”问题、“储存”问题,带着目的去听课。好的课堂不是教师单独的活动,而是师生互动,共同思考研究。
第二次的对外公开课是对外校老师的开放。刚开始听到这一消息时,心里总担心高二会派我上场,果然不出所料,最后被动而又荣幸地接受这一任务。我上的内容是健美操基本步伐的拓展。课的设计是以芭蕾手型加基本步伐导入,借游戏逐步唤起学生的激情,手臂动作塑造学生形体,通过圆型队伍师生一起复习基本步伐;接着逐渐引导学生去想象,师生共同努力,借助四个小方形进行组与组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根据图纸自编动作,组间展示,进而鼓励学生挑战高难度动作,采取分层次教学。问题可以产生于学生,而最终又由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让学生感悟。
通过两次公开课的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备课要符合学校实际,我们的场地、器材的限制决定了我们不能每次课都上同一个内容、采用同一种教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要提前备课,备多次课,做几手准备,以便能“随机应变”。这样备课与上课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有效备课;备课还要区别对待。这里的区别对待包括:区别对待班级、区别对待学生。同一个年级,班与班之间存在整体差异;同一个班,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区别对待。这要求教师在教案中有分别注明,相信教学效果会更显著。其次,教法的选用。新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一是要学会善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由浅入深,层层诱导,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学生的口中得出。在课堂中,有时会有些偶发的小事故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考虑周详,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为零,或事先作好思想准备:假如事故真的发生了,如何处理?如,上课前先去检查要使用的设备器材是否已经安装或调试好,以免到上课时出差错;上课要用的喇叭或者音响或其他的教具是否准备就绪,并统一放好等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备就保证你的公开课能如你所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收到预期的效果。最后,课后反思。(1)从教师的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审视。(2)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如,学生上课时的反应情况、课堂气氛、掌握的程度,是否达到本课的目标。(3)从教法上反思自己,如,教法是否起到关键性作用,奖励与批评是否及时,示范讲解是否规范等等。
两次公开课使我养成了做教育随笔的习惯,每节课中或课后,遇到一些情况随时记录下来,如,学生这节课的激情较上节课有何差别,对课的接受情况,课堂上有没有突况,教师是如何处理,以及我的进步情况等等,还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为了应对菜篮子商品流通过程的突发事件,提高政府部门对菜篮子商品的调控能力,做好菜篮子商品应急保障供应,维护城乡居民正常生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根据商务部《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应急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市突发自然灾害、畜禽疫病流行、菜市场商品严重短缺等,严重影响菜篮子商品流通,导致主要菜篮子商品在较大范围内出现供应紧张或抢购,价格大幅度上升,需要立即采取应急处置行动,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保障市场主要菜篮子商品正常供应。本预案所指主要菜篮子商品,是指肉类、水产品、蔬菜、豆类制品四大类。(肉类指猪肉。水产品主要指大宗普通海水产品及四大淡水鱼。蔬菜指叶菜类,夏季高温时以青菜为主,寒冬时以大白菜为主。豆类制品以盒子豆腐、豆芽为主。)
(四)警情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对我市影响的范围、强度和发展趋势,分为三级。一级警情为特别重大市场异常波动;二级警情为重大市场异常波动;三级警情为市场异常波动。具体为:
一级警情:特别重大市场异常波动。全市肉类、水产品、蔬菜、豆类制品四大类主要菜篮子商品出现全面短缺、脱销,供需关系紧张,群众性大量集中抢购,价格大幅度上升,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二级警情:重大市场异常波动。四大类主要菜篮子商品中有两种商品同时出现短缺、脱销,造成供需关系局部紧张,部分市民批量采购、存储,价格发生较大波动。三级警情:市场异常波动。四大类菜篮子商品中有一种商品短缺、紧张,流通渠道受阻,价格发生较大波动。
(五)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市菜篮子商品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属地乡镇、街道分级负责。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区别不同等级。
2.以人为本,快速反应。发生菜篮子商品市场供应异常时,根据不同警情级别,迅速启动应急保障预案,最快速度、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需求,保障市场稳定,人心安定。
3.加强预测,严密监控。加强菜篮子商品动态分析和市场监测,对可能出现市场异常的先兆,作出分析和预测,及时做好预警预报工作。
4.规范制度,依法行政。根据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应急保障中的人财物关系,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二、组织指挥体系
市政府成立市菜篮子商品应急保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贸易局局长任副组长,市贸易局、农林局分管负责人及各乡镇、街道分管商贸工作的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贸易局,办公室主任由市贸易局分管负责人担任。
(一)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有关菜篮子商品应急保障的指令和会议、文件精神;做好菜篮子商品储备调控和应急保障工作。2.掌握全市主要菜篮子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宏观形势,分析市场动态,观察和判断市场异常及其发展态势,决定预案的启动或终止。3.发生突发事件时,根据不同警情,下达调控应急商品的指令和任务。4.组织现场指挥,对各单位执行应急保障预案过程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5.向市政府和××市贸易局汇报应急保障情况和工作效果。在处置中遇到本市范围内或贸易流通部门职责权限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请求市政府或××市贸易局指导并帮助解决。6.决定应急保障新闻有关事宜。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贯彻执行领导小组有关菜篮子商品应急保障调控指令和指示精神,对预案启动进行全程监管,并及时汇报贯彻执行情况。2.制定菜篮子商品供应保障应急预案,落实四大类菜篮子商品应急储备任务,加强质量安全监管。3.建立健全主要菜篮子商品产销及价格监控网络,加强市场分析和监测。发生突发事件市场异常时,立即向领导小组汇报。4.负责应急保障工作的分析总结。对市场异常处置不当、失察失职、未履行储备和供应责任的,及时报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三)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责。
1.负责辖区发生突发事件市场异常时,全面做好菜篮子商品保障供应工作。掌握辖区主要菜篮子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宏观形势,分析市场动态,重点监控菜市场的市场异常先兆及其发展态势。2.发生突发事件市场异常时,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事件经过和发展态势。3.根据领导小组对处置突发事件和调控商品的指令,督查应急商品配送,同时做好人员到岗,恢复市场秩序,保障正常供应。4.会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查处打击在应急供应期间乘机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哄抬价格、欺诈蒙骗等违规违法行为。5.对突发事件市场异常处置过程进行总结,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应急储备和供应保障体系
承担应急储备和供应保障的单位,是菜篮子流通加工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流通集聚功能较强,有一定生产规模、管理水平、良好信誉的经济实体。当市场出现以下四类商品供应紧张时建立应急储备,年度储备目标为:生猪:活体储备7000头,由市级7家规模基地牧场承担活体储备任务,3个中心屠宰场承担应急供应任务。水产品:由市农批市场水产经营大户储备300吨,市级水产养殖基地承担应急保障供应任务。蔬菜:由市农批市场经营储备耐保管品种500吨,同时市级蔬菜基地作为应急补充货源。豆类原料:黄豆、绿豆等豆类原料储备100吨,由
豆类制品骨干企业承担应急供应任务。四大类菜篮子商品应急保障供应时间10天以上。(一)应急储备单位职责。
1.根据领导小组下达的应急商品储备计划,积极组织货源,备足原料,安排生产,保证储备商品数量足额到位。2.根据不同商品保管期限和活口生长周期,在保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对储备商品进行适时更换,滚动保量,确保储备商品的质量安全。3.每季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储备商品存量情况,详细列出品名、数量、质量、进出存量报表,严格保证储备商品调得动,用得上,不断档,不脱销。4.服从领导小组指令,完成应急调控任务,接受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应急储备商品存量情况进行检查。
(二)供应保障单位职责。
1.接到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供应指令后,根据指令下达的商品品种数量、时间地点,立即从指定调出单位调集货源,迅速送达指定的菜市场。2.调集出库商品必须准确核对指令下达的数量,保证质量安全,由调入单位(应急保障供应单位)与调出单位(商品所有单位)办理相关交接手续。3.调集运输车辆,组织营业人员,备好营业器具,迅速赶赴现场,做好应急供应。4.在执行应急任务过程中,随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供应保障进展情况。
四、监测预警机制
(一)市场监测。市贸易局每日对主要菜篮子商品批发市场、屠宰场交易数量、价格,部分菜市场主要菜篮子商品零售价格等数据进行收集,按月进行数据汇总和综合分析。以信息化为平台,以数据分析为依据,全面监测菜篮子市场动态。
(二)供求预测。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全市四大类菜篮子商品供需情况的调研和预测,全面掌握生产、流通、消费总量,对本市供应能力和需要从外地调入的品种数量进行预测,为制定调控政策、提高保障能力提供依据。
(三)预警预报。当严重自然灾害、畜禽疫情流行、罢市歇业等突发事件出现先兆时,特别是严重自然灾害预报时(橙色以上),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视警情先兆及发展态势,及时向市政府及上级商务部门汇报,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向有关单位预警预报。
五、应急响应
(一)人员到位。接到突发事件市场异常报告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进入紧急应对状态,相关工作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随时待命,并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二)先期处置。市贸易局有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在1小时内赶赴现场,组织调查确认,采取措施尽力防止事态扩大。
(三)应急启动。领导小组根据办公室上报的警情级别下达应急启动指令,领导小组办公室速派员到现场检查应急商品数量、质量、临柜人员到位情况,指导并协助开展应急供应工作,努力化解矛盾,恢复常态供应。在供应中发生问题,迅速向领导小组汇报。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将初次报告书面上报市政府,一级警情同时报上级商务主管部门。
(四)指挥协调。应急保障中涉及行政执法、交通、治安等问题,由领导小组日常负责人与相关部门沟通,必要时提请市政府指挥协调。
(五)要求援助。当应急保障中出现储备商品耗尽,市场供应仍显紧缺时,请求上级商务部门紧急调集应急商品,以缓解市场紧张状态,稳定大局,安定人心。
六、应急保障
(一)物资保障。根据领导小组指令,确保主要菜篮子商品及时到位,数量足额,质量安全。
(二)资金保障。本预案确定的四大类菜篮子商品政府应急储备数量,作为常年必保库存。对承担企业给予必要的资金补贴。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年度计划,列入市财政预算。
(三)信息保障。突发事件市场异常时,必须保障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传递和全面畅通,为领导小组指挥工作提供依据。
(四)运输保障。调运应急保障商品时,除承担任务企业自有运输工具外,运力不足时,可调配社会车辆(必要时给予适量车辆运输补贴),用于运送应急保障商品。
(五)治安保障。在应急保障中,发现哄抢、破坏、造谣、故意制造事端,扰乱、阻碍应急保障工作等违法事件时,公安部门采取措施,依法进行治理和打击。七、响应终结事态平息,市场异常情况排除,主要菜篮子商品供应恢复正常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应急响应终结建议,报领导小组批准宣布。应急响应终结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突发事件市场异常波动的影响、损失、处置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总结,报领导小组和××市贸易局。
附件:1.××市菜篮子商品应急供应保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