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北方的园林景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北方的园林景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第一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未经市、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自行建设的各类房屋,在1995年及其以前已经市、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检查处理交暂时保留使用的,均属本规定所称“临时房屋”。临时房屋如发生有向外地来京人员租赁行为的,均适用于本规定。

第二条  凡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在城市街巷、道路、城市广场、公共绿地以及在风景游览区、文物保护区等重要地区进行建设的各类违法房屋;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公用设施、市政管线、文物古迹、传统文化街区、公园、城市绿化、市容观瞻、城市环境、河湖管理、城市交通、消防安全、测量标志和群众正常生活的违法房屋,一律予以拆除,不准出租、转让、买卖。

第三条  凡在1996年及其以后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进行建设的违法房屋,一律依法从严处理,坚决拆除,不准出租、转让、买卖。

第四条  1995年及其以前已经市、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检查处理并暂时保留的“临时房屋”,在使用期内,需要临时向外地来京人员出租的,须经房管部门对该临时房屋进行勘查、核定出租房屋的面积、用途和结构安全与准租人数等。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可由房管部门办理《临时房屋租赁许可证》手续,租赁期限为一年。

第五条  凡1995年及以前未经市、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处理的违法建设,一律不准向外地来京人员办理租赁手续。如需出租的,则必须先经市、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和部门对该违法建设进行检查处理,在对其作出暂时保留使用的处理决定后,方可按上述第四条规定办理临时房屋租赁手续。

第六条  凡临时出租的“临时房屋”,均须按临时建筑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收取临时建筑费和临时占地费。

第七条  对擅自出租、转让、买卖的违法建设房屋的单位、个人,一经发现即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从重处罚,除补交临时建筑费和临时占地费外,还要限期拆除。情节严重者,给予通报批评、公开曝光,没收非法所得,直至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八条  凡按上述规定要求准许租赁的临时房屋,不予办理房地权属登记,如遇国家建设或城市规划需要时,一律无条件自行拆除。

第九条  对准许出租的“临时房屋”的管理,按照《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租赁房屋管理规定》和《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条  本规定在执行中的具体问题,有关房屋出租的由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有关违法建设的由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2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1.1增加绿植面积

园林设计不仅是古代艺术设计中的瑰宝,也成为现代艺术设计中展示低碳理念的先驱。与上世纪大多数园林设计中以人居方便为最高标准的设计作品相比,现代园林设计中的绿植覆盖率大大提高,园林中的绿植比率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成为评价园林艺术设计价值的标准之一,这不仅使园林设计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优雅、干净的生活环境,而且直接增加了城市绿植,对废气吸收、氧气排放都具有极佳的调节作用,这是目前低碳理念在艺术设计中应用最为成功的一种。

1.2四季绿植的交错种植

植物的生命力随四季变化而变化,因此植物本身为城市园林环境带来的“低碳”效果也随着季节变化。在北方的春天,阔叶植物尚不能发挥其绿化作用,因此,北方园林的绿植景观设计中常用大量的常绿针叶植物来进行灰尘、风沙的隔绝并通过植物发达的根系达到保持土壤水分、节约绿植灌溉水源等目的;而在秋天,大量的红叶植物的应用不仅能够达到美化园林、给人视觉清新感的作用,落叶也能够起到增加土壤养分,节约肥料使用的作用。可见,按照城市的季节特点进行四季绿植的交错种植,是实现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低碳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

1.3具有特殊绿化功效绿植的应用

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具有特殊功效的绿植,是实现低碳理念的另一种有效途径。这些绿植包括枝叶密度较大的高大灌木、根系发达而植株短小的草。灌木和草的成本并不高,但是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却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前者能够做出各种创意造型,增加园林景观的设计感;后者能够营造“公园”型的景观氛围,在低碳功效方面,高密度灌木起到隔绝噪音的作用,减轻建筑设计中的隔音压力,变相节约了建筑材料;草则以发达的根系储存大量的水分,而且具有多年生的特点,容易养护,节约绿植的养护成本。

2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应用低碳理念需要注意的问题

2.1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

很多植物对环境的保护效果是十分理想的,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师们倾向于选择这些更加低碳的植物,但是,有些植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例如,温带阔叶植物对地表水有较强的保存能力,对干燥地区的土壤水分保存作用很大,但是这些植物并不适应北方的干燥环境,过度应用导致植株死亡,反而是对低碳理念的违背,因此,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是十分必要的。

2.2确保植株的成活率

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还应注意保证植株的成活率,为了大幅度提高绿植的面积,有很多园林设计倾向于对植物进行密集种植,营造丰厚的绿化效果,体现城市园林的“绿色”感觉。但是,土壤养分对植物的供应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进行植物选择和种植时,一定要以植株的成活率为基础,只有这样,低碳理念才能够真正实现。

3结语

第3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种植;施工;养护管理

前言:

园林绿化工作必将涉及到园林的养护,因此我们还应当对园林绿化的养护进行深入分析,强化现代园林绿化管理养护水平,提升园林绿化质量。

1 加强园林绿化施工的要点

1.1 强化施工组织

强化施工组织是指在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进入到施工场地亲身实践勘察,并且仔细分析工程设计的有关要求,制定出符合工程施工特点的组织结构和施工计划。要具体落实定制好的施工进度计划表,固定查看施工进度,并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和现实因素的变化合理地调整工程计划表,有条不紊地安排施工,尽量缩短工程工期,这点对于那些具有较大的工程量,并且需要较长工程周期的大型工程非常重要。特别的园林工程的实施在引入招投标制度之后,要更加注重对加强施工组织结构的设计。施工组织结构主要是为了将大工程拆分为几个小工程,明确哪些工程由哪些工程组来完成,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各小工程的负责人员,以及领队人员的权利与任务等问题。

1.2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绿化工程施工时要按照图纸的设计要求,有技术地栽种植物并确保最大的成活率,使植物景观发挥绿化和观赏的作用。有了好的设计,还必须要有好的施工单位将其完整的建造出来,将白纸上的图画变成实际的景观,这就是施工单位的核心任务。因此,施工单位要让施工人员与设计单位直接进行接触,交流和把握设计的核心理念和要点,并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不能任意改变和偷工减料,否则就会歪曲整个设计理念,影响最终的美观度和观赏效果。

2 园林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技术支持是施工管理过程中最大的问题

技术支持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很难使园林景观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园林景观的技术主要体现在园林样板设计、资金预算和竣工验收这些方面。而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技术却是很缺乏的,样板设计的完美,也还需要施工人员拥有一定的技术去完成,才能制造出实用、美观的园林景观。

2.2 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绿化意识淡薄

园林景观对员工的专业素质要求是很高的,种植的树木、花草,在一定的时期需要进行修剪、造型设计。但是目前的绿化施工人员素质并不高,良莠不齐,很难将园林设计的理念体现出来,甚至有的施工人员认为园林绿化只是简单的铺草种树,绿化的意识淡薄,不能真正理解园林设计者的意图,给管理工作增添了难度,同时还给环境造成破坏。

2.3园林绿化的重视度不够

人们对于园林绿化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建设的步伐要快于园林建设的步伐。很多城市的政府部门对园林绿化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城市都响应国家号召的可持续发展,要建立生态城市,在追求实际利益的过程中却忽视了环境生态中重要的环节园林绿化。园林绿化的预期收益有着很强的特殊性存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显著的成效和较大经济利益。所以人们对于它的关注程度相应的也不是很高。

3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优化分析

3.1 提高人们对于园林绿化的认识

人们相对地提高对我国园林绿化的保护意识,政府大的资金注入扶持,这两项工作做好了,能将我国园林绿化水平提升一大步。园林工程的建设和保护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制定“园林绿化系统规划,保护绿化率。对城市绿化做出长久并合理的规划,并坚持按计划执行。争取建设出绿化总面积适宜、布局合理、种类繁多、景色宜人、独具一格的城市绿化体系。

3.2 综合运用绿化植物种类

我们国家的城市绿化运用的植被往往单一,需要使用更多的符合环境的植物,使园林绿化的结构层次更加合理。植物要选用本地的植物,对规划地的植物加以利用。适时的栽植一些外来的植物,使植物变的多种多样。要多选用大青类的植物,增加四季的绿色覆盖率,构建层次合理、种类多样的丰富园林景观。

3.3 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技术管理水平

园林工程从业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所在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水平。一个好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符合周围环境的生态,给人以美的感受,而这些标准的体现需要由一个良好的设计师构想出来。施工队伍从园林绿化设计到施工,要以技术为指导,对员工的专业水平进行培训,让施工人员对于绿化植物的布局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创新,在高水平的设计、合理的施工、良好的技术管理中提高园林绿化的整体水平。

3.4 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园林绿化管理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完善管理制度,在监管部门有力保障的基础下,更好的维护园林工程的完整性。推行合理的植物保护方法,向广大市民宣讲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对园林绿化工人的专业培训要同时展开,提高工作责任心,把园林绿化工作当成一种长期的坚守任务来做,使得城市绿化效果的作用更加突出,稳步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

4加强绿化养护管理的具体措施

4.1 灌水管理

灌水也不是盲目的对所有的树木和花草统一浇灌,这其中是有很多讲究的。例如,不同树木栽植的年限,灌水量就不同,新栽的树苗要连续灌水 3~4 次,还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和间距;不同树木的生长期,灌水量就不同,北方的树木抗旱,秋冬和早春是北方树木的休眠期,在这个时候灌水,非常有利于树木的生长;树木品种不同,灌水量就不同,不同的树种即使种植在同一片土地上,它的需水量也会因习性的不同而不同,花灌木需水量比较大,抗干旱的树木需水量比较小;依据气候对树木进行灌水,南方和北方的气候是不同的,南方的雨季比较长,北方的雨季比较短,南方 4~6 月为雨季,而北方则为旱季,因此北方的树木应在旱季进行大量的灌水,而南方的树木则不需要灌水。

4.2 树木的修剪

树木的生长和树叶是离不开的。树叶的光合作用给树木提供必要的能量,在修剪树叶的过程中,树叶如果修剪的过多,会给树木造成严重的损害,还会让外界的细菌乘虚而入;树叶如果修剪的过少,树木的营养就会供给不足,妨碍树木茁壮成长,因此,在修剪树叶的时候要把握好其中的度,为园林景观价值的体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及时进行树木病虫的防治

树木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树木是绿化养护的重要途径,树木的天敌是病虫,一旦被病虫侵入,树木就会命不久矣。在养护管理的时候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地应对,及时防治病虫,例如,蚜虫、小蠹虫、金龟子等是树木的主要害虫,要将常规杀虫和化学农药的使用相结合,同时开展物理、生物防治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树木病虫的防治。

4.4 施肥管理

树木的生长是离不开肥料的,树木只有吸收了足够的磷元素,才能长的枝繁叶茂,因此,绿化养护人员在进行树木养护的时候,要做好施肥工作,在树木最需要营养的时候施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这些养护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能维持生态系统地平衡,净化城市的空气,给忙碌的城市生活带来绿色的生机。

结束语

园林景观施工与绿化养护管理是分不开的,只有后期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做得好,才能使园林景观达到实用、美观的效果,在绿化养护管理的时候要做好灌水管理,修剪树木,树木病虫的防治,施肥管理等工作,园林景观的价值才会得以体现,才能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形象,提高人们生存、生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力.探讨园林绿化养护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2(6)

[2]黄传涛.园林绿化养护监管过程及措施探讨[J].绿色科技,2013(09)

第4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关键词】地域性特色;园林景观;传承;创新

地域性特色是指某一地域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特征。可见,地域性特色既体现了异于其他的特殊性又包含了自我的延续性。显著的地域特色能够赋予园林景观鲜明的个性,保持园林景观的多元化和异质性,打破园林景观设计中模仿、重复、“千园一面”缺少设计感的尴尬。

1、尊重自然环境差异

特定的自然环境是一个地域的基本特色,重视并尊重自然环境差异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分布等是大自然给予一个地域的特性财富,决定着该地域的景观背景。无论是北方敦厚稳重的宫殿,还是南方玲珑轻巧的亭廊,都是为适应当地气候而建,其地域性分明的建筑特色决定于自然环境条件。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中重要的构成元素,而且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根据地域自然环境条件选用乡土树种,合理构建植物群落,科学配置植物景观,是塑造景观地域特色的有效途径。

淮安作为坐落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城市,融合了丘陵、河道、胡泊、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也同时具有南北方气候的特点,冬季可保证一定的低温,夏季可提供相应的降水和湿度,因此,多种分布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植物在该地域交汇,促使淮安的自然环境有着丰富的基础和强大的包容性。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本身就是该城市地域特色的表现。

基于山地丘陵条件,淮安建有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依托于穿城而过数条水系,淮安建设了里运河风光带、古黄河生态园、古淮河湿地公园、樱花园等滨水公园。数百种的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得到运用,几十种野生动物在城市里栖居。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而且成为了城市名片的重要内容。

2、传承历史文脉

历史文脉是一个地域的根基,也是园林景观的灵魂体现。历史文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可以在搜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提炼历史符号性元素,转化成园林设计语言,唤醒人们历史记忆的情感共鸣。

淮安有着悠久而丰厚的历史积淀,明清时期曾是中国漕运之都、治河重地、盐务中心、榷关所在、淮扬菜之乡、九省通衢之地,曾持续四百余年的繁荣,和杭州、苏州、扬州一起并称“运河四大都市”。清晏园、慈云寺、御码头、清江浦楼等城市景点作为历史的承载讲述着淮安的故事,延续着这座运河之都的历史文脉。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历史的精髓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使人们回味历史的同时感受到地域的特质。作为江苏省第四届园艺博览会主会场而建造的钵池山公园,将古老的传说、道教文化和现代园林融合在一起,既实现了历史时空的跨越也成为了淮安城市特色的代表。

位于淮安南高速路入口处的南船北马雕塑和以出土于淮安的汉代绵羊灯为设计蓝本的景观灯,更是用现代景观语言和技艺再现了城市历史节点,并使其成为了淮安这座城市的标志。一代伟人生前酷爱海棠花,为了表达家乡人民对总理的缅怀之情,在纪念馆、樱棠苑等地,种植了大面积海棠。通过植物传递情感,延续时空。淮安的历史风貌,在河下古镇、里运河文化长廊、泗州古城、青莲岗文化遗址等景观的进一步的开发和建设之中,逐渐得以丰满。

3、展现文化习俗

特定地域环境中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是维系使用人群和场地的情感纽带,决定了人们的观念形态、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从而决定了当地园林景观的发展方向。只有设计灵感来源于大众,景观功能服务于大众的园林景观才会“接地气”、“有人缘”。将当地的地域文化、传统习俗融入到园林景观之中,引导人们亲身体验并参与,才能激发人们对场地的认同感,对地域特色留有深刻印象。

楚秀园西入口处“门”的设计,其灵感来源于淮安当地民居建筑,运用立体构成的手法使其从四面看都是一扇门,寓意开放的淮安欢迎四面八方的来客。淮安东大街景观环境更新设计中,一些公共艺术品的设计虽然采用超写实的手法反映过去街道口的拉洋车的、剃头的、唱曲的情景,但却真实地再现该地段的历史情形,能充分激起现代人一股浓浓的怀旧热情,因而恰到好处,同时也显现了公共艺术品在改善城市环境品质,促进人与环境的交流,保持及再现城市地段特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淮扬菜的发源地,美食文化自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焦点。淮安某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将淮扬菜系的四大名菜表现在景观空间中,既宣扬了淮安的风俗文化又触动了人们对生活的真实体味(图1)。

地方戏曲亦是一个地域文化习俗的缩影,而园林景观对戏曲的表现则是将俗文化赋予雅韵。某公园设计中。借助于戏曲的韵味组织园林空间序列,提炼脸谱、水袖、戏曲色彩等元素转变成园林要素和语言,戏曲文化的贯穿使得园林景观有了突出的个性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图2)。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中的地域性特色源于设计者对场地完整的“地域性思考”,并通过园林景观语言的转化,以空间艺术形式呈现。即设计者要联系设计场地所处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质,运用符号元素提炼、空间布局、意境营造等手法,从视觉、氛围、空间体验和情感共鸣等方面树立景观的地域个性,并获取人们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李峻峰.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的地域性特征浅议.艺术与设计,2008(1):77-78

[2]陈娟,孙琪,赵慧蓉.论地域性特色景观的构建.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 28(3):59-62

[3]韩炳越,沈实现.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国园林, 2005(7): 61 -67

第5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关键词:彩色树种;园林绿化;北方地区;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7015402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传统的树种组成的园林绿化景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需要。尤其是在北方园林中缺少多色彩、多变化的树种。为改变这一现状,北方园林绿化工作者开始研究彩色树种在北方的应用。

2常见彩色树种简介

有些彩色树种的叶片会随着季节的交替,温度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还有些彩色树种能常年保持艳丽的色彩。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可以利用不同树种的色彩层次,塑造大型园林景观。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彩色树种。

2.1观叶类

2.1.1秋色叶类

秋色叶树种的树叶会在秋季或经霜后转变叶色,通常叶色由绿色转变成其它颜色。比如叶片由绿色转成红色,使得整个树冠鲜艳而美丽。常见的观赏树种有:秋季呈现出红色的枫树、鸡爪槭、三叶地锦、五叶地锦等;秋天呈现出黄色的黄栌、银杏、栾树等;秋季呈现橙色或橘红色的盐肤木、榉树等。

2.1.2春色叶类

春色叶树种是指树木在春季生长期内新发出的嫩叶叶色呈现出显著变化的树种。这类树种的新叶呈现出彩色的叶色,如叶片呈紫红色的臭椿、元宝枫春叶等,又如软木栎在早春呈现嫩黄绿色,夏季则变成深绿色,秋季又变成褐黄色。

2.1.3常色叶类

常色叶树种大多是一些树种的变种或变型,能够常年保持一样的叶色,但并非是绿色,比如有些常色叶类全年呈紫色,有的全年呈金色。常见观赏树种有紫叶李、紫叶风箱果、紫叶小檗、金叶女贞、金叶国槐、金叶榆等。

2.2观枝干类

观枝干类主要分单色枝干、斑驳枝干,在北方园林绿化中应用较少。

2.3观花类

主要分白花、红花、黄花类,目前已经在北方园林绿化中得到实际应用。

3彩色树种在北方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3.1应用现状分析

由于北方独特的气候环境,导致冬季、春季和秋季草木枯黄一片,甚是单调。而彩色树种在北方的出现能满足人们对园林色彩的要求。但是由于北方四季分明、气温变化明显,常绿树种较难存活,可供选择树种较少。因此,在园林规划时,要多选择落叶彩色树种,并且遵循树种自然生长的规律,合理的安排彩色树种位置和数量[1]。比如北京香山的红叶林,在秋天时能够呈现出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的美景。

3.2彩色树种的选择原则

在北方园林绿化中,对彩色树种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会影响树种使用的效果。第一,根据园林的环境和位置选择生物学特性适合的彩色树种,比如金

叶连翘要求充足的阳光才能展现叶片的色彩美,若将其种植在半阴或全阴遮光条件下,就失去了应有的彩色效果。第二,园林规划设计者要合理搭配不同彩色的植物才能呈现出最佳的观赏效果。第三,园林景观要与环境之间融为一体,设计师要注意绿植和景观之间的协调[2]。

在完成园林景观的建设后,还要注意植物的养护和修剪。因为植物在造型之后会不断的生出破坏造型的小枝杈,直接破坏景观的整体造型,所以后期的养护十分重要,需要工作人员经常修剪和及时养护植物。

4彩色树种的应用方式

彩色树种能够在一年四季呈现五彩斑斓的色彩,这是其他树种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园林规划中,如果注意合理搭配树种,并且树种生长态势较好,那么园林景观就会收获观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应用方式[3]。

4.1孤植

孤植主要利用彩色树种的色彩鲜艳作为景观的中心,发挥其视觉引导作用。如用高大茂密的紫叶梓树、金叶皂荚等种植于景观中心,可以突出植株独特的色彩。

4.2丛植

丛植主要利用彩色树种分散性的点缀于园林绿地中,增添景观色彩的丰富度。园林设计师可以将颜色较深的彩色树种丛植于浅色系的建筑物前,并且搭配一些绿色的树种作背景。花叶系列和金叶系列的彩色树种与绿色树种丛植,能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锦上添花”的视觉效果。

4.3基础种植

在彩色树种中如金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等,其株丛紧密适合修剪造型可作为优良的篱垣材料,可作为基础种植材料。将绿色基础种植材料与其他彩色树种相互搭配,最终形成整个景观美丽的花边。还可以用丛植的方法表现字符、图案等,尤其是在绿色的草坪背景下应用效果更佳明显[4]。

4.4群植或片植

将大量的彩色树种成群成片地种植时,可以构成色彩独特的风景线。彩色树种作为主要树木,其独特的叶色形成一片颜色艳丽的海洋,可以保持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象。大面积种植彩色树种的美化的效果相比单纯的绿色树木要好得多,具体应用时,常用金叶刺槐、紫叶黄护、紫叶棒、紫叶矮樱等树种,这些彩色树种均可大面积种植,独成风景。

5促进彩叶树种在北方园林绿化中应用的建议

5.1加强优良彩叶树种的引种栽培工作

通常条件下,绿化树种的品种引进必须小心仔细。引进的树种要适应当地自然气候环境,引进城市要充分考虑自身气候条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彩叶树种,也是丰富本地树种的有效途径。基于保护植物多样性的考虑,可以将一些珍稀的彩色树种引种到适应生长的地方,这样不但丰富了城市的绿化树种,而且改善了北方园林绿化景观的现状。

通过扩大彩叶树种的引种和栽培工作,解决了我国北方长期以来绿化树种单一的问题,同时弥补了绿化树种种类稀少的遗憾。作为引种城市,不仅可以从国内引种,还可以从国外引种,这样打破了彩叶树种自身发展缓慢的局限,促进彩叶树种的种类扩充,提高了植株的抗性。

5.2提高优良彩色树种的抗性

彩色树种的引进城市要打破地域和气候的限制,选择抗寒性、抗病性较强的植物,并且要积极研究植物的生长特点,寻求提高彩叶树种的抗性的有效途径。只有提高彩色树种的抗性,才能真正打破彩叶树种在园林绿化应用中受地域和气候的限制,让绚丽多彩、造型优美的彩色扎根到北方园林绿化中。

5.3培育优良的彩叶树种的品种

在国外彩色树种相对丰富,主要原因是他们很早就开始了绿化植物品种的选种和培育工作,但在我国北方,彩色树种品种却相当匮乏。因此,园林工作者首先要提高彩色树种的育种工作的思想认识,然后充分利用有限的彩色树种资源,结合高科技手段,采取人工繁殖,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手段进行新树种的培育工作。

6结语

彩叶树种以其绚烂的色彩极大地丰富了北方园林的色彩,提高了城市的景观层次。目前彩色树种已经发展成为北方园林绿化的新宠,并逐渐大量地应用于各地的园林绿化中,彩色树种充分发挥了调节城市色彩的作用,未来它在北方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因此激励着园林工作者继续深入研究彩色树种在绿化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英辉,穆丹,赵文若.彩叶树种在东北地区园林中的应用与发展[J].北方园艺,2011(11):135~136.

[2] 黄顺成,全新,马吉柏.彩叶树种在园林上的选择及应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1(10):71~73.

第6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关键词:北方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

居住区的小型公园,绿化带是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活动场所,其植物配置须考虑绿地地形、绿化带设施等。21世纪是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时代。我们的居住区绿化也取得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但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同时人们对环境生态观和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促使人们更加去关注居住区绿化的综合效益。北方地区有很多野生植物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绿化宝库。充分利用起北方的自然资源,将这些植物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必能为北方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营造做出非常出色效果。

一、植物景观营造的意义

植物景观营造是组成居住区绿化带或园林的重要部分。植物景观的营造需要我们关注居住区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植物景观的合理营造,能充分发挥其观赏的特性、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而实现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额最优协调。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植物景观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不但可以协调人与自然,自然之间的和谐,还能美化环境,愉悦身心,满足人对自然环境的精神上的需求。植物景观的合理营造本身就是建立在人的艺术视觉效果基础上,充分利用了生态学、植物学、美学的理论创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花的园林景观。

2.植物景观的营造有利于改善环境的生态环境,可以调节小气候,防风防尘,减轻噪音,并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小环境的生态平衡。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由于森林的调节作用,我们不用担心,气候骤冷骤热;不用担心会频繁受到恶劣天气的侵袭;因为有北方的防护林,我们不用担心沙尘暴的频繁来袭。这些都是大范围绿色植物所起的作用。园林内部的植物景观营造就是大的绿色植物作用的微小化。大量的绿色园林组加起来,就能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风防尘的效果,就能减轻噪音的污染从而维护了居住区人们的安静生活。

3.植物景观的营造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空间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良性生态平衡。自然界地各物种之所以能和谐的相处,全赖整个的大的自然环境的生态处于平衡之中。小的生物圈也需要保持生态平衡,人也是生态平衡中的一环。

没有生态平衡,人们会面临很多自然的惩罚。

二、当前北方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存在的不足

1.绿化面积偏小,植物景观营造观念不深。人类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自然世界,通过人为的改造,自然变得不再那么自然。人的生活不但需要丰富的物质基础,还需要精神的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人的基本精神需求之一,人们希望生活在自然的绿色之中。但是由于建筑商追求商品楼收益的最大化,使得当初设计建设大型公共工程、商品楼时,给园林绿地留的面积很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共绿化带发展的空间。这就与人们迫切需求公共绿化带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人们整天忙碌于自己的生存和生活当中。内心渴望园林绿化给自己带来精神抚慰和享受,但却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又不甚关心,这种矛盾纠葛的心理,也是造成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

2.植物景观营造不合理,设计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由于我国长时间对植物景观设计不太重视,致使现在的植物景观营造存在很多问题。植物景观的营造不是将植物简单的组合,应当在设计中应尽可能的保证原生态的自然植物群落,同时还要考虑各种群间的相互联系,要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还有部分地区的植物景观营造不能体现地方特色:要么不切实际的引进名贵品种,要么不假思索的种植传统植物,这不能体现出设计的创新意识,也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对审美、对原生态的渴望。

三、北方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的建议

1.提高景观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植物景观的营造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景观设计人员对周边环境的把握,对人们心理需求的把握,还有对当地自然物种的了解,更考验了他们对这些因素的合理组合。设计无小事。不能“想当然”的敷衍,要提高景观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思想意识,不能心存轻视的想法,园林的重要性远比我们看到的多。园林或绿化带的植物景观是应该具备艺术欣赏价值的,设计者也应在自己的作品上充分的体现出“美”的元素。

2.植物景观营造要充分发挥它的环保功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植物景观的作用我们已经做了阐述,在我们选择植物物种与群落时,我们要从从生态平衡、原生态、防风防尘、减轻污染、审美角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植物景观营造的设计,使我们建造的植物景观既能体现出适应时代的美,又能起到它的生态功能作用。保护人们少受或避免人们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3.开发野生植物物种,体现地方特色,适应人们对原生态的需求。我们北方植物种类资源比较丰富。野生的物种有很多都适合驯化成园林植物:比如,连翘、瓦松、八角枫、野葵、王不留行、野菊、南蛇藤、红蓼、鹅耳枥等等,这些都是比较适合在园林以及绿化带应用的野生物种,也能体现北方特色。由于是野生物种较多,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结 语

植物景观的营造美化环境,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项目。北方的植物物种与群落与南方稍有不同。我们要充分发掘北方的优势自然物种,满足人们对原生态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人们观赏的物种,可以在园林中更好的体现植物的多样性,与自然的丰富性。

参考文献:

[1]杜燕超:《居住区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与发展趋势》[J].国土绿化,2010(4);

佟跃、王殊:《城市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2010(6);

房张飞、田雨:《徐州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开元四季小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5);

第7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关键词:建筑;园林景观;作用

Abstrac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an architectural vocabulary, subject environment landscape is a comprehensive, its content is very wide, regional contains a greater range of even the land of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land us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and requirements for architectural and landscape form integration of long-standing. This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people in the landscape in the environment requirement for survival.

Key words: construction; landscape; effect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建筑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要求

建筑主要功能是让人使用的,新奇的外观是其一方面,外观即使再重要还是要服务于用途。那么在园林景观中,建筑所体现的并非只是满足景观上的美感要求,它更多的追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不仅应美观,更应实用、节能与环保。建筑本身就是景观的一部分,是一种观景的视点和场所,同时也是一种服务大众,提供休憩及活动的实用空间。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园林山水景观之中,亦将自然美提升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

2、建筑在园林景观中的现实意义

由于建筑在园林景观中所彰显的“量”上的差距,故在其园林景观中的定义有所扭曲。同时也导致常人眼中常常粗浅的认为,建筑仅仅是园林景观当中的附属部分,即一间管理房、一处卫生设施、乃至一泓小溪之景。换句话说,人们所重视的并非是建筑本身所散发的魅力,更多的是一种附属、陪衬于园林景观的一种浅薄意识。游人在园林景观中所感受到的只是山水、岩石、树木的一种自然之美,却忽略了建筑在其中融合的妙用。建筑之美在园林景观当中所表现的不仅是一种烘托、一种陪衬、一种修饰,更多时候表现的是一种融自然美感于其中的震撼与实用。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沉稳、洒脱之态。不做作、不附庸、更不强势和喧宾夺主。

3、建筑在园林景观中的意境追求

中国园林景观多追求“意境“二字,以自然 山水式园林景观为主 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在园林景观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为了使园林景观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造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这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契合。建筑意境的创作方法,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融情入境的创作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体物”的过程。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 研究 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不仅如比,还要体察入微,善于发现。这样的体察过 “意匠经营”的过程。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建筑意境的丰富,必须根据条件进行“因借”。计成《园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说“取景在借”,讲的不只是构图上的借景,而且是为了丰富意境的“因借”。代 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建筑本身所涵盖的就是一种自然与美的和谐。用在园林景观中也就是一种艺术美的存在。剥离了这种美,也就丧失了人对艺术美的享受与追求。我们谈到建筑往往是以一种硬性的眼光去看待,殊不知建筑也是一种柔性产物。它不单单是以一种利用土、石、木、钢等一切可利用的材料营造而生的构筑产物,它更是富含设计师心血与结晶而生的一种灵魂产物,是一种美与艺术相辅相成的精神产物。建筑的美就在放入园林景观中能够点缀、装饰,能够凸显其匠心独到、与众不同之意境,能与自然、环境完美契合,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4、建筑在园林景观中的布局规律

中国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 社会 “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这是封建礼教在园林建筑布局上的体现。

5、建筑在园林景观中的区域风格

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是搭建临时的建筑,称“幕屋”、“市肆”。花期一过,幕屋、市肆皆被拆除,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建筑。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这是因为,扬州园林的建造时期多以清朝乾隆年间为主,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巨商和当地官员所建。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扬州园林在审美情趣上,更重视形式美的表现。这也与一般的江南私家园林风格不同,江南园林自唐宋以来追求的都是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圆风格。

6、结束语

可见园林景观如果脱离了建筑在其中所充当的重要角色,都将变得形单影只,难登大雅之堂。故才有景观“塑”形,建筑“注”神,有其画龙点睛之妙。同时也说明了一点:无论是唯美的园林景观之景,还是重在实用与融合的建筑产物;其二者必将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摒弃其一,也将是一种美的缺陷,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不完善。如若孤立的追求其一,或认为谁凌驾于谁之上,也终将难以做到尽善尽美、物尽其职之意境。

参考文献:

[1]《整合与景观的建筑设计》 作者:华晓宁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5

[2]《景观建筑》 作者:王胜永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5

第8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作者:陈和荣 单位:温州市云艺建筑装饰设计院

重点突出时代特色现代园林虽说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代表现代园林的全部。这就要求现代园林设计的表现形式要突出时代特色,时代在发展变化,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国现代园林要充分体现时展的特色,环境以清新自然、典雅幽静、尺度宜人为佳,充分理解为环境达到清新、典雅的效果,设计尺度方面要适中。在色彩运用方面要简单、明了,绿色休闲场所要提供基本的使用功能,做到简单、朴素、大方。在造价方面要尽量降低成本、充分考虑经济因素,各个地区的园林的人群类型不一,也要体现出时代特色,满足不同人群的要求。同时,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表现时代风格和特色。因地制宜季节变化给园林景观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时要注意季节的变化,不同的时期,要体现不同的景观特点,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设计体现季节的互补是园林设计中因地制宜的表现。园林设计中还应注重生态的协调统一,适应性强、抵抗力高的乡土植物作为主要的植物,考虑本地区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种类组成,空间立体化的分布特征来充实和保证在绿化设计的可靠性。园林同时里不开山水,灵气所在,一方面,利用北方的寒冬天气,可以来建冰场,南方可以利用园林及其周边的环境特点,引水入园、就地挖池等方式建造水系,在水系周边进行丰富的景观绿化设计,来完善园林的局部生态环境,更多的为园林景观增加色彩。

绿色为主、突出景观美宜人的景观是以绿色为主导、繁花盛开的园林环境,让人们感到舒适和充分的放松。休闲绿地基本以绿色为主,再此基础上体现艺术和自然的完美结合。一年四季,春天鲜花烂漫,夏天浓荫绿地,秋天丹桂飘香、层林尽染,冬天绿意盎然、寒梅傲雪,在绿化配置上还考虑到了能够体现“春华秋实”的园林精神。园林的绿化不仅在总体规划方面很重要,在细部细节方面,如树种的搭配、施工设计、季节性搭配、色调组合、形态的结合等,是进行完美空间营造不可或缺的条件。植物自身的生长周期也会影响到园林的景观环境。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环境设计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园林绿化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因地制宜,从绿化苗木来讲,做到“适地适树”,运用乡土树种及经过驯化的引种树种,并注意运用本地植被中的顶极群落。这一过程,需满足绿化生长所需的水、肥、光、气、热等条件,其主要目标是营造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不能盲目追求高档植物材料,环境因素很重要,忽视环境因素作用,只会导致绿化的失败。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要点分析现代园林的植物造景,就是用素材通过艺术表现手法,结合植物自身的生长特点和生长周期,塑造出植物自身的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美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相互呼应,表达一定的意境和艺术空间。素材包括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其造景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表现时序景观。季节的变化,使得植物表现出的季节性特征不同,景致也不同。而这种季节性的变化为时序景观提供条件,在不同季节进行植物的合理搭配种植,体现出四季不同的魅力景色。形成空间变化。植物是三维感官物体,空间立体感的营造能够使得人们在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景观感受,而这种空间立体感是通过植物之间的空间立体感创造出来。另外,在园林设计中,对一些服务系统的完善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例如,垃圾处理,通常将垃圾道设于楼梯平台,往往会发生堵塞而污染环境,设计中可以将垃圾道改设在内部生活服务区的阳台处,或者采用室外垃圾桶、中转站处理。三、结语现代园林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全方位的设计过程,不仅需要充分理解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园林不仅为人们提供单纯的场所,其景观更能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设计人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设计工作,从环境感染力、时代特征、因地制宜和绿色为主四大方面,进行集思广益,设计中注意体现出园林景观的艺术性、观赏性、协调性,为建造出实用、美观的园林景观环境提供设计条件。

第9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园林的主体是绿色植物,实现城市园林的绿化就是对绿色植物等加以保护,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通过绿色生态提升城市形象、建立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与此同时,市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活益于身心健康,有效地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发展。

1、养护管理要求

园林绿化工程主要集中为养护和管理两个方面:首先,第一方面就是园林养护工作,要求根据不同植物种类采用不同的养护方法,定期实施灌溉工作,不同物种针对性地实施光照、修剪、除虫等工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时刻监控任何突发问题。另一方面,合理运用管理手段对园林进行维护亦是至关重要。园林日常的清扫管理工作可以确保园林环境整洁、植物健康、空气新鲜。

2、养护管理的关键

增加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土壤肥沃是植物养护的基础,应根据各类职务的不同需求按时施肥,保证土壤疏松,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引流、排水工作,防止雨雪等自然灾害后疏通不善,为植物带来毁坏。

注意抗旱灌溉。对于植物来说,灌溉浇水是一种艺术,不同植物的需水特点、当地当时天气等情况都是要考虑在内的因素。当然,顾此失彼万不可取,在园林G化的同时,也要极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这就要求维护者对物种特性、天气、土地环境等全面了解才能总结出最高效节能的灌溉方法。

注重修剪平整与更新复苏。植物的修剪时间主要在傍晚时分,夕阳已沉,防止植被叶面上的露珠反射阳光将植被大面积灼伤。自然环境是一种不可抗力,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很多不利因素,对于因此而受伤的植物,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加强施肥浇水,尽力挽救。

注意地被群落的调整。地被植物从栽下到成长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但这也不意味着一旦栽下就从不再移动,一般现代园林绿化主要以观赏为主,因此要经常根据品种、色彩等对植物位置进行调整,使园林绿化时刻为人们带来赏心悦目的效果。

防寒与病虫害的防治。不同的植物适宜生长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有些适合南方的温润,有的适合北方的凛冽,如果相互移种,则会难以适应,尤其是从南方移栽到北方的树木,更是难以抵御严寒,因此做好防寒工作非常重要。另外虫灾也是对植物来说很重要的一种灾害,而对于虫灾,主要以“防”为主,提前预防,尽早发现、尽早解决。

3、加强养护管理措施

植被的自然灾害防御和解决非常重要。自然环境不是人们能够控制的,但是人们能做到的是提前预想自然灾害可能引起的状况,做好处理灾害后果的准备工作。

例如:遇到暴风来袭时,要加强树木的支撑工作;当遇到暴雨时,以防过多积水,可在地势低洼处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又如遇到旱灾时,可以在树木底端喷白,帮助树木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

除了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有一部分破坏是由人类带来的。因此为了保护树木要定期检查树木是否有被毁坏现象,日常做好看护工作。对于一些扎根较浅或是物种珍稀的树木要设防护栏与游客隔离起来,并设立标牌注明禁止触摸,游客散去后,有关部门要积极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受伤过重不能存活的树木尽早处理。

园林的养护管理工程应从施工时期开始做起。园林的施工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到园林的养护工作,同时考虑到如何施工才能使树木成活率达到最高且确保其美观的外形,而养护也能够同时加快施工的进度,也就是说,园林的施工与养护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将园林养护管理工程贯穿施工全过程才能够达到最好的园林绿化效果。

4、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

在构建生态园林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城市中的多元因素制约着植物生长环境和景观效果。面对城市的密集建筑以及道路交通的不断骤增的情况下,结合特殊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即满足植物其自身生长条件,同时满足园林造景的需求,使园林景观在人口增多、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朝着人性化、生态园林方向发展,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生态园林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导下,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不同物种(乔木、灌木、草本)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利用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同时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与四周环境协调,依其处地理环境条件,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选择合理的植物,是营造城市园林景观成功与否的关键。

园林景观是人化的自然,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完善的城市绿地景观营构,既要考虑其生态习性,又要熟悉它的观赏性,了解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以生态园林美学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植物材料的配置直接影响着的环境观赏特性和功能性。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提高景观观赏价值。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