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企业信息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供应链信息化改造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了的生产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将企业的传统生产活动进行了前推和后移。前推是指将供应商的活动视为生产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控制和协调;后移是指将生产活动延伸至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等阶段。因此,供应链实质上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控制,将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组成的供需网络(如图1所示)。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是以市场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经营的优势,有机地联结生产和流通,对生产和流通环节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管理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由供应商卖方市场变成了消费者买方市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品生产周期不断缩短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生产与需求严重脱节的背景。供应链管理是指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的规律和相互联系基础上,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联结上游与下游企业,利用管理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职能,对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进行合理的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迅速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供应链管理包括企业各层次上的活动,即从战略层次到战术层次一直到作业层次。如客户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产品的供货周期、订单的执行情况等,企业则可以即时了解客户的销售情况,提高决策执行的准确性、及时性,缩短供应链的运作周期,降低交易成本。对公司内和公司间的商品、信息、资金的流动进行协调和集成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关键,其实质在于追求效率和整个系统的费用有效性,使系统达到总价值最大、总成本最小。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仅针对物资供应链进行分析。
图1 供应链组成示意图
2、对传统企业进行供应链信息化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严峻竞争形势,促使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断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推行扁平化管理体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曾说过,“现在,真正的竞争不再是个别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不断改变的竞争要求,对企业的专业物资采购部门提出了挑战,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核心,加强管理和监控,提高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功能,及时实时的掌握和响应用户的需求,已经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
目前,不管是从计算机网络硬件连接,还是从管理应用软件的角度来看,传统企业还没有形成需求、计划、采购、合同、到货、验收、库存、配送、结算等一体化信息管理机制。因此,为提高企业物资供应现代化管理水平,建立实施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3、对传统企业进行供应链信息化改造的设计原则
遵循电子商务的设计原则,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方法为指导,进行企业供应链的设计、规划及实施。为达到系统的设计目标,总体设计原则可归纳为:
智能化:将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研究和方法,提高智能水平、扩展管理能力、改善适应性能。
集成化:通过多学科、多方法、多技术的集成,实现多层次、多方面、多阶段管理功能的集成。例如:通过DSS、MIS、OAS的技术集成,实现电子商务、决策支持、信息管理、事务处理等功能集成。
协调化:利用多媒体人机界面,实现人机友好交互,进行人机合理分工,实现人机协调。
4、对传统企业进行供应链信息化改造的体系设计
基础体系为物资采购供应业务体系,包括需求管理、二级计划管理、公司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物流管理、仓储管理、结算管理、质量管理、价格管理、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综合查询、综合管理、商情管理、编码管理、系统管理、供应财务管理等子系统;各模块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构件化组合,保证企业业务应用的可伸缩性和扩展性。
电子商务体系,包括采购电子商务交易系统、供应商报价系统、会员管理系统、供应商绩效考核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系统等子系统;实现网上电子采购业务和交易。
决策支持系统,包括信息预警系统、业务运行考核、计划、采购、合同、仓储、结算各业务预警系统。
决策分析系统,包括计划、采购、仓储、综合信息等模块;实现综合管理和决策分析。
5、对传统企业进行供应链信息化改造的总体框架设计
为了使供应链系统支持以动态联盟为形式的虚拟企业及敏捷制造,要求供应链系统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可操作性及可重构性,能够快速适应坏境或市场的变化。要求供应链系统是在竞争、合作、动态的环境中,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实体构成的快速响应环境变化的动态供应网络,是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适时、适量、适地的调度与管理的过程,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将正确的需求项目按照正确的数量交给正确的交易对象。
图l SCM总体框架
通过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电子商务可以纳入供应链管理中,使得客户的订单和企业的采购单均在网上形成和交付,货币收支亦在网上进行。电子商务使企业的技术、结构、流程、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一个标准的浏览器界面,将产品信息和业务数据跨越地理与时的限制,在生产计划、采购、仓储、质检、财务、制造、销售各部门及企业各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之间进行查询、处理和分析,实现从生产计划分解,采购计划生成、订单跟踪、验收入库、发料和财务结算的整个采购供应过程的实时管理,同时提供订单招标、竞标、支付等功能。
6、对传统企业进行供应链信息化改造的系统功能要求
系统应将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紧密的结合成一个整体,从需求、计划、采购/询比价、到货验收、仓储/配送、财务结算、决策分析和支持等各个方面为公司进行科学管理提供定量的数据支持。
1)组件化设计,为企业进行机构调整提供支持
适应企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组织机构的改变,根据不同的管理模式可以进行自由的功能组合和业务流程设置和调整,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管理要求。
2)科学、规范、唯一、完整、开放的物资编码体系
应用物资类别特征模板建立物资特性的信息规范化描述。
3)提供多种数据接口,保证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良好集成性
开放的体系结构保证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无论是财务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或其他系统中与资产管理相关的信息均可进行交互,实现全面的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系统可与企业ERP系统、财务系统、企业信息门户等多种架构的异地系统实现单点登录和业务集成等多种方式的紧密集成。
4)工作流驱动和组态技术
通过工作流定制审批流程和审批金额,可实现各部门合同网上审批的自动流转和审批,在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
5)多帐套、多种库存计价方式
系统设定多种库存物资帐套,可以设定滚动平均价、计划价、实际价、供应商库存价等多种库存计价方式,满足物资库存资金统计和核算的需要。
6)加强采购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加强过程管理,实现对采购过程的全方位的动态监管和监控,实现公开、透明、科学的采购规范和采购流程,使事后审查变为事前监督,对采购过程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7)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网上交易
建立供应链一体化集成应用,电子商务系统提供了与外部的供应商信息迅捷、实时响应的方式,通过在线商务的实施可以迅速提高供应商的供货能力。
8)待办工作自动提示,事件驱动和功能自动导向
系统自动根据当前用户的功能权限提示未完成的工作事项,根据提示的待办工作情况即可直接进入业务功能中处理未完成工作,完成由被动寻找向主动导向的方式转变,有效的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9)加强计划、执行和反馈的PDCA循环
强调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置的PDCA闭环控制。在系统中无论是工作计划或采购计划都提供完整的信息,在执行过程中紧密跟踪,不断检查、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10)全面深入的数据分析。
从多角度分析物资供应需求、计划、采购、合同、仓储、市场、财务等数据。
11)提供全面的系统安全管理。
对系统资源采用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用户权限分配等多种方法组合来实现各层次的系统安全性管理。
7、对传统企业进行供应链信息化改造的优化
供应链在现代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使供应链管理日益受到重视。最新涌现的许多优秀管理思想如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重组、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益生产、准时化生产都融合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提供了许多加强和改善供应链管理的新思路、技术模型及软件;反过来集成供应链管理思想又进一步深化了这些现代管理思想,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它们的良好运作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供应链管理优化是其系统自身及进入实用化的基本要求,它包括流程设计、模型建立和具体优化的方法三个方面。流程设计是最基础、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块。这里需要基于信息技术流程化的专门积累和高度创新的经营理念,否则连需求分析也无法完成。进行流程设计需专业化的积累和创新的意识,并集中体现在模型建立与完善上,模型建立及优化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用化的基本要求。
8、结语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企业信息化 企业管理 联系 发展
一、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会计软件将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是用电子计算机对传统的人工记账以及算账、报账等工作进行代替,会计电算化的目的是要在实现企业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基础上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首先是能使企业会计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及时,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用能减少企业会计工作中记错、算错会计数据情况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企业会计结算的周期。其次会计电算化的运用给企业会计带来了数据处理流程上的变化以及全新的会计档案、会计资料的形式。另外电子计算机及电算化会计软件的运用,使得会计信息在可靠性、时效性、可比性、相关性等方面得到了提高,进而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企业信息化
简单的说,企业信息化就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在企业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等环节的应用,是促使企业信息流通的及时及高效以促使企业电子商务及全过程信息管理的实现,它不仅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需要重视的是对企业管理的促进。
企业实现企业信息化最主要是为了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来提高企业经营以及企业管理的效率,一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通常是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网站,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通常是通过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对企业技术管理的规范来促使企业信息化,另外还需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使用信息手段对企业业务模式进行改进重组,进一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从而确保企业信息化的成功。
二、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1、企业信息化会对会计数据的输入形式产生影响
传统的会计数据输入形式通常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而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这一输入形式通常被电子数据所取代,比如通过超市收款机所采集到的销售方面的凭证、通过电子商务交易产生的交易凭证等等都是电子数据。另外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原始会计数据输入的地点也从财务部门扩展到产生数据的部门,比如采购、销售等部门。其次一些凭证将不需要输入而由软件自动产生。以上改变将对企业设置会计岗位及会计处理流程等带来变化。
2、企业信息化会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内容及处理流程产生影响
传统的会计数据处理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统一而事先确定的,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来说没有不同,都是综合性而单一计量的。而在企业信息化的环境之下,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够共享整个数据库信息,在这一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够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加强其在整个企业治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远程处理、实时监控等等也扩大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间及空间范畴。另外,会计数据处理的流程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也有很大的改变,其流程起点即凭证输入点被扩大至企业业务的源头,其部分日常数据处理由计算机软件自动完成,在输入正确的情况下,其处理、输出正确就几乎有保证,省去了部分的核对及试算平衡处理工作。
3、企业信息化会对会计数据的生成与治理及会计数据处理组织产生影响
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记账凭证的数量可能因为信息系统以最基本的交易事项为处理单位而有所增加,记账凭证跟原始凭证也可能难以保证完全的书面匹配,另外在传统的书面资料会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应产生的生成与治理办法,会慢慢过渡到在电子信息会计数据基础上产生的生成与治理办法。另一方面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处理组织也会产生变化,在电子信息系统中,很多由人工完成的工作会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必然使得人员配备、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化,特别是会计信息化系统慢慢融合进企业整个信息系统过程中,数据处理职能界限愈加模糊,进而使企业会计甚至整个企业的部分岗位不得不产生相应变化。
4、企业信息化会对会计内部控制产生影响
日常业务及其治理工作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流程变得更加规范。在这一环境下,会计数据表现的多为电子数据,且以部门控制为主的传统的控制模式不再那么有效,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须过渡到以保证电子信息安全为重要目标。为此必须建立新的凭证传递制度、凭证审核制度、软件治理制度、硬件治理制度以及新的岗位职责分工制度,且内部控制措施也必须慢慢过渡到更多地采用计算机技术来实施。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现在在很多企业,会计电算化都走在了整个企业信息化的前面,而且会计电算化本身也是企业信息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先行者,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成功无疑会给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以及启示。会计电算化过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如下启示:
1、必须重新构建企业整体数据库
类比会计电算化成功的关键,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要建立全面共享的数据模型,必须在对整个企业采购及运输、库存及生产、财务及人事等各方面需求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各部分信息资源进行完善及重组。这种整体数据库的构建不是原有模块的简单堆砌,也不仅仅是数据简单的传递或者简单的系统转换,重新构建企业数据库必须是以数据为中心建立起全局共享的整体数据库,以此来提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内外部之间的良好的信息交流。
2、应促使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繁荣
会计软件市场的繁荣对会计电算化的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开发适合我国文化及使用习惯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必须注重建设一个完善而成熟的信息管理软件市场,使其能够给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技术、管理、培训等全方位的支持,以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3、应注重培养企业信息化方面的人才
从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财政部从1994年就开始全面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通过会计电算化培训,而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无疑更加复杂,更需要具有较高素质及创新思维的技术人才,因此要确保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必须加强企业员工电子信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培训。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及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现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未来要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及适应新的环境,要使会计电算化能融入企业整体信息化中,就必须使其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应渐渐扩展为财务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要求的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会计电算化,更要求必须达到整合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因此会计电算化必须扩大其功能,渐渐扩展至财务信息化,应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企业整体的财务信息中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体制,使企业的整体财务信息得到充分开发及利用,服务于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及企业发展目标。
(二)应加强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应用会计软件改变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模式,主要的需求是对技术的需求,因此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较为落后。而会计电算化要扩展为财务信息化,技术与信息、管理的结合非常关键,这也是财务信息化甚至整个企业信息化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因此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必须加快加强。
(三)应加大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
这一点很多的财务软件公司已经开始注重,使其会计软件工作模块渐渐覆盖到企业采购、固定资产、库存、销售、往来账款等更多的工作领域,并且添加了很多管理上的功能。会计软件在为企业财务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必须加大对其信息及管理方面的开发研究。
(四)会计电算化如何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首先是通过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实现,使会计电算化覆盖企业整个业务流程,使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满足企业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促进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其次通过加强会计电算化对信息的处理,使财务信息全面满足真实性、充分性、及时性、主动性的“四性”要求,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另外企业信息化涉及到企业各部门的信息,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整个企业的信息,包括财务方面的信息,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能使财务信息与其他各部门信息保持一致,实现无缝连接,共同构建整个企业完整的信息系统,使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服务于整个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华丽.浅析网络环境下的电算化会计[J].中国会计电算化,2010
[2]张凌云.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方向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
忽视信息化人才培养所造成的实际后果是花巨资建设好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不能得到很好的维护和开发,不能得到充分的应用,甚至造成企业运行的混乱,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企业已关注到这样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钱投向了信息化改造,但信息化却难以创造商业价值。人们原以为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是有百利可图的,但大多数却走向了反面。即由于项目实施的失败将企业拖入无底的信息化“黑洞”。
企业信息化建设呼唤信息化人才
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不高,总结信息化项目失败原因的时候总会把愿因归结于企业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实际上这种观点还需要深入分析。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企业信息化项目为什么失败。目前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吸引企业目光的往往是需要什么样的硬件,网络环境如何搭建,系统应用是否能达到本企业的要求,系统的集成工作能否成功、满足设计目标等等,而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关注不够。技术和设备甚至应用系统都是可以用钱买来的,也就是说是可以“拷贝”的,但是企业信息化过程却是单纯靠钱买不来。
我们往往看到一些企业花了钱,厂商出了力,而结果信息技术和系统与企业实际运营不适应,技术系统和业务应用“两张皮”,贴不到一起,企业收不到信息化应用的实际效果。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失败归因于技术和信息化应用系统软件厂商的系统有问题,但是客观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大多数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同一个厂商的或者系统为什么在有些企业就能获得成功,有些则会失败?这也说明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失败并不是技术问题,至少不完全是。就像早期的系统一样,有的企业应用的很好,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有的则没有什么效果。技术是一样的,甚至软件都是同一个版本,关键是如何用,如何与自身的业务流程和模式很好地结合。也就是说成败的关键是需要有人能够正确实施和应用问题。因此,企业信息化应用项目真正需要的是那些善于“化”且愿意“化”的信息化人才。版权所有
转变观念才能“化好人”
目前,我国企业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持有传统观念和传统的经营思想,他们对计算机不感兴趣,对网络也不信任。在他们看来,以前没有计算机也没有网络的时代企业照样能开展业务,我们不难看出我国一些企业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热情和程度。这种陈旧的观念必然会阻碍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另外,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期,信息技术人才和专家主导企业信息化过程。人们往往看到的是穿墙打洞、架线布网,是交换机、服务器,看到的是信息技术人员忙碌的身影。这样产生出一个错误的观点,把信息化人才和信息技术专家人才划上等号。实际上从应用需求调研、应用分析到系统选型、实施规划都离不开业务人员的协同工作。只有既熟悉企业管理运营和业务流程,又熟悉信息技术和应用的人才是名副其实的信息化人才。
在传统行业里,领导是信息化的关键。然而很多领导还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的主导作用要靠他来直接参与、直接领导。要运用实例,使企业领导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推动企业现代化的关键手段,让他感觉到肩上的历史重任。在运筹、策划、组织、实施的全过程中,要强调最高领导自始至终的参与。违反了这个原则,就注定会失败。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表明领导者的重视、支持和参与不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由于领导者拥有实现企业目标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控制权,能够决定投资、组织结构调整、人员配备、确定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水平等,因此,只有领导者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才有可能实施和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有信息化观念的企业领导是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成功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融合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信息技术已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其信息化建设主要以办公自动化、MRP及电子商务等为主,满足了当时企业管理的信息化需求,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企业的管理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云计算作为新兴的网络服务方式,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新商业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云计算对新一轮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二、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近十年才兴起的新的互联网技术,学者和机构都从其自身的角度定义了云计算的概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本文采用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这些资源能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地交互。一般来说,云计算的服务分为三个层次,即IAAS(基础设施即应用平台),PAAS(系统设施即应用平台)和SAAS(软件服务即应用平台)。根据三个层次的应用平台,云计算可以提供开发环境、Web服务、网络数据库和团队协作环境等服务服务,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平台构建自身信息化环境减少企业信息资源与营销投入的成本。同时,云计算还具有网络资源的虚拟化管理,提供基于用户的定制服务,网络服务的可扩展性,费用低廉、性价比高等特点。
三、云计算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SaaS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039-02
导言
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效已经得到中小企业的认可。34.6%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企业的物流配送成本,37.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库存资金占用率,46.9%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提高了企业商品流通效率,62.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人工成本。49.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决策成本。高达68.1%的中小企业享受到了信息反馈多带来的市场机会。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据国家发改委的2008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率还不到10%,整体信息化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仅9%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相比之下,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商务活动,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问题
从几年前开始,中小企业信息化便已经开始展开,各中小企业寄希望于通过实施信息化来改变企业的命运,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率和效益不高。这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显示:中国有74%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发达国家通常在2%~3%之间。资金不足成为阻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2.中小企业缺乏专门技术人才。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比较复杂,需要专门人才。中小企业内很难找到一批既懂信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业务需求和技术支持之间的沟通困难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3.现有的软件缺乏针对性。信息化系统在企业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其能够和企业相匹配。目前,中国多数信息软件都是通用化的软件,缺乏针对性,这导致软件无法实现与企业的完美契合。
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长期持续推进的动态过程。企业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逐步发展的过程。有些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可以一步到位,认为购买了各种软硬件就实现了信息化,这种想法严重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
5.对企业信息化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中小企业不能系统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把信息化建设仅仅理解为实现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往往成为“烂尾工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大多与传统的信息化模式有关。传统的信息化模式使得中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同时在系统安装后需要企业自身来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和运行。当系统需要升级或出现问题时,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回馈,需要与系统提供商进行沟通,然后才能进行。
二、SaaS模式的优势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服务化),指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企业采用SaaS服务模式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区别,但节省了大量资金。SaaS模式切合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灵活、投入低、快速变化等特点,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的新途径。
采用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服务的收费方式风险小。SaaS使企业无须购买软件的全部功能,只需购买自身需要的功能,同时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可以随时增减所需模块,即企业的付出都能够带来相应的效益。同时由于企业不再和某一种系统绑定,企业只需将必要的数据等转移到新的SaaS服务提供商处,就可以实现平台的转变,企业转变平台的成本极低。
2.快速适应企业发展变化。传统的软件模式如果需要对企业新出现的业务快速提供系统支持,需要请软件提供商或业务系统开发商重新开发相应的功能模块,很难快速跟上业务需求的变化。SaaS系统架构是遵循可配置、可扩展、可定制等特性的开放架构,用户在SaaS服务平台上可以根据企业当时的业务需求从服务提供商那里订购相应的软件服务来重新配置系统;也可以根据个性化的需要,定制个性化的功能。
3.信息化所需成本较低。在传统模式中,信息化预算主要用于三大领域:软件、硬件和专业服务。三者预算加在一起是中小企业无法独立承担的。而在采用SaaS模式的企业中,SaaS服务提供商在其公司内部的中央服务器上存储重要的应用和相关数据,并拥有专业的支持人员来维护软硬件。企业只需通过向SaaS服务提供商按月交纳使用费的形式支付软件费用,降低了企业的信息化支出。
4.让中小企业更专注核心业务。传统的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需要企业自身进行日常的维护。随着应用SaaS模式,信息系统被封装在服务商处,企业只是通过一些接口来进行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企业与信息系统的分离。企业无须了解系统是什么样的,以及是如何运行和维护的。这样企业将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中,无须关心信息系统。
5.技术优势及高水平用户体验。(1)SaaS服务提供商是专业的软件服务公司,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在软件开发中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进行软件的升级,提高软件的健壮性,加强软件的安全性。(2)改善用户体验,让用户及时分享先进技术的成果;通过更新硬件或优化系统等手段,提高系统性能和系统稳定性,让用户感受到系统的可靠性。(3)采用先进的体系架构,使得系统具备可配置性、可扩展性、可定制性。使用户可以在SaaS服务平台上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额外的工具、功能、数据模型和用户界面,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三、如何应用SaaS模式
由于SaaS模式并不是一个万灵模式,在获得其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如如何与企业原有各子系统实现有效集成,如何确保存在服务器端数据的安全等问题。所以企业在准备应用SaaS模式时,应该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企业信息化的战略规划。首先,中小企业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同并接受SaaS服务模式,根据企业的特点和现状、业务流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等制订出企业的长期计划。其次,必须认真分析梳理企业的业务流程,并进行适当的改进与优化,找出适合用SaaS的业务。最后,在具体实施SaaS模式信息化时,可分阶段进行,层层推进以保证企业SaaS模式的信息化稳妥、顺利地进行,最终建立比较完善的系统网络,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2.选择合适的服务提供商,保证企业信息化成功实施。中小企业应根据SaaS服务提供商的资质、本地化现场服务的支持程度、客户服务水平、SaaS从业人员的资质、价格、声望、实施应用的能力、成功案例等进行筛选,考察SaaS服务提供商能否提供本企业所需的应用系统,能否提供强大快速的网络通信能力以及能否保证其服务数据的安全性。
虽然技术是任何SaaS重要的因素。SaaS不一定需要“科技含量最好”的技术,而需要的技术必须成熟可靠,具备可控制的成本,提供个性化的业务单元模块定制及其工作流定义方式,并提供相应灵活的数据分析模型,保证中小企业实现良好的业务连续性。
3.注重信息化带来的管理变革。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就意味着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理念的创新,它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等进行合理的整合,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进行相应的业务流程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方式的变革等。
4. 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SaaS模式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只能够降低风险,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在整个信息化过程中仍然充斥着来自企业内外部的风险。因此,在SaaS模式应用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结语
诚然,SaaS以其便捷的服务和低廉的成本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风潮,但对于管理模式的变革而言,中国的许多企业对其还是存在一些顾虑。首先,可能会因服务停用而导致生产力下降,甚至销售额蒙受损失。Web服务的性能也是一个问题,对C/S模式的应用软件的速度存在质疑。还有一些诸如潜在的隐性成本,比如导入数据、服务与其他内部应用软件的集成等方面的问题。
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重要力量的中小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先进的IT技术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其中正日益兴起的SaaS服务,它的诸多优势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便捷的条件,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变革带来了新的思路。然而仍处在信息化管理初级阶段的中国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更深入地思考企业的现状与未来,正确、合理地选择SaaS的不同服务,从而享有信息化带来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立林,李红.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
[2]韦群锋.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SaaS应用研究[J].商业研究,2009,(3).
[3]郑柯. SaaS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捷径[J].程序员,2008,(8).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安全问题;原因;对策
新时期下,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中运用日渐深入,给企业现代化建设与快速发展带来了无限动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与企业升级进步的重要保证和标志[1]。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信息安全问题,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
1企业信息化概述
所谓的企业信息化,指的是实现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作业流、信息流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实行企业运行的自动化和企业制度的现代化[2]。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部门,其主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完善企业内外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对企业内外知识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可见,建设企业信息化体系,不但可以及时有效的提供各种数据信息给企业决策层,也为企业未来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而且还有利于企业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带来动力。
2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信息安全问题,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3]:(1)当前,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完善的安全防御系统,导致企业内部使用的信息系统易遭受外部网络系统的攻击,引发企业信息资料被他人截获、篡改与伪造等问题,甚至企业信息系统中出现通信线路、硬盘设施以及其他文件系统遭恶意破坏现象,上述问题的发生不但致使企业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而且其内部机密信息易发生泄漏,造成企业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2)针对邮件系统攻击防不甚防。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电子邮件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子邮件接收与传送,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内部间与外部间信息交流与沟通。然而,电子邮件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典型的如电子邮件病毒、垃圾邮件、机密信息泄露以及电子邮件炸弹等,给企业信息传输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因此,电子邮件安全问题不可忽视。(3)漏洞攻击日益严重。按照漏洞问题发生原因可分为软件漏洞和协议漏洞两种,其中软件漏洞主要是受外部不法分子攻击软件自身存在的漏洞,造成企业信息泄露等问题;而协议漏洞则主要是由于TCP/IP协议自身在安全机制方面存在的诸多漏洞问题导致,外部不法人员通过攻击TCP/IP协议漏洞,致使企业信息系统遭受破坏。目前情况,很多企业对自身信息系统缺乏成熟的漏洞检测手段和能力,往往事发后才采取补救措施。(4)是Web服务安全问题突出,根据Web服务流程,其发生安全问题的主要组成包括Web服务端安全问题、浏览器客户端安全问题两种。其中,Web服务端安全问题主要是企业Web主机遭受外部不法分子侵入,导致企业保密信息遭窃或者企业部分信息遭受非法篡改等;浏览器客户端安全问题则是企业浏览器客户端遭外部非法分子侵入,致使部分机密信息与数据遭窃等。
3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因素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4]:(1)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于信息安全问题重视度严重不足。一方面,受传统经营观念影响,企业管理层偏重于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有形资产给予关注与重视,而忽略了企业知识与信息资料等无形资源,导致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各项投入严重不足,进而造成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多数企业在面对信息安全问题时,存在着盲目乐观现象,认为信息安全问题不至于导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使得信息安全管理无法上升至企业发展规划战略之中,进而造成信息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2)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配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特别是缺乏健全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受此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一方面无法得到有效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是一旦发生信息安全问题,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与解决对策。同时,由于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使得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意识与业务素质能力,致使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软硬件工作质量与效率明显不足。上述两个因素,导致企业无论是从人员配置,还是资金与技术投入方面都严重不足,受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能力不足、信息安全技术方法落后以及配套的资金缺乏等影响,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的措施、手段偏低,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
4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对策
针对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为加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提升企业信息安全保障,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具体有[5]:(1)转变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观念,在企业内部管理层从上至下加强对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视,并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一方面,通过组织各种信息安全管理培训等,增强全体企业员工信息安全意识,确保企业保密信息不外漏;另一方面,逐步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管理各项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并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保障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稳定。(2)不断的推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网络化的实现,同时引进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确保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任何网络信息系统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安全漏洞问题,而保证其不受外部不法分子侵入的一个关键方法就是安全防护技术的运用。通过选用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信息系统抵抗外来攻击,避免企业信息遭受窃取、篡改甚至破坏等,对于保障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显著作用。(3)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管理体制。一方面,针对信息安全问题,应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信息安全管理体制,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针对不同系统找出影响其安全的因素和漏洞,并制定出最佳的对策,降低企业信息安全风险;此外,加强相应的网络管理,防止外来不法分子通过网络侵入企业信息系统。(4)根据新时期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企业信息技术人才、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训,提高企业内部相关人才业务素质能力;另一方面,在企业外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招聘人才,引进具有先进信息技术型人才;此外,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用人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5小结
总而言之,企业信息安全事关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对于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意识,增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促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作者:吴捷 单位: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毛志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安全形势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产业,2008,8,(1):43~45.
[2]纂振法,徐福缘.浅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24~28.
[3]谢志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4(06):132~133.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Ligh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XIA Zhi-ying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100027 ,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terprises in market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necessity increasing. At presen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i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till has a lot of problems, which requires the continuous exploration deal with problem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ways and measures, this article pays attention to establish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from the idea; Strengthen internal management,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talents training; Enhancing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To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in depth, this enterprise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ory support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日渐明显,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以更加优化企业的管理,节省更多的人力与物力,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企业在当前的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陷,这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探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集约型管理。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观念上的落后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许多传统的观念对于企业来讲已经落后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传统的观念认为信息技术是信息部门的任务,只要交给信息技术部门或机构就可以,,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整个企业的整体性影响,没有建立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成为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经营收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指标,谁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谁就获得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谁就引领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应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视为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门,与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各级领导也应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视为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改变传统落后的观念,树立企业信息化的理念。
1.2 企业信息共享能力差
在企业中,信息的共享能力决定了信息所能发挥价值的大小,如果较为重要的信息得不到充分的共享,便很难发挥其原有的价值与作用。目前,在企业中,信息化建设的还不完善,信息系统的建立还较为零散,形不成系统的协调与支配,导致信息在传递与共享时受到严重束缚,使本已经获取的信息不能充分得到传递,极大降低了信息的价值,造成了信息的浪费。因此,信息的整合与分析共享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3 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思维时效性非常强,一个及时有效的信息往往能够帮助赢得一次竞争或获得一次机会,因而,信息的及时有效性对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信息化建设的越完善,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就会越多、越及时,企业就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改革或采取适当的措施。由于信息的时效性较强,在企业间的竞争中,谁先获得了第一手信息就意味着在竞争中赢得了胜利的筹码。但在很多的企业中,这种及时有效的信息化建设还很不完善,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信息充斥的时代,信息的真伪对于企业决策有重大的影响。如果企业的信息加工分析能力较差,就有可能被市场的虚假信息所蒙骗,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出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 建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理念
在企业的发展中,观念的差别对于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要想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更好建设,必须首先树立科学先进的意识理念。传统的理念严重束缚着企业的发展,束缚着员工的思想,不利于企业走信息化道路,对于信息的传输有着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树立全新的信息化建设理念。要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化建设重要性与意义的教育与指导,让全体员工都能够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举办信息技术报告会,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这有利于信息化思想的传播与应用。
2.2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重视人才培养
对于信息化的建设,信息的管理对于信息系统化的建设有重要影响,只有完善的管理作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与规范性才能获得生存的保证。完善的管理就应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制度,使措施制度化,保证措施的长期有效性。要不定期对企业进行检查监督,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保证措施的顺利实施,在监督检查中,对于信息化建设有阻碍的行为或因素要进行责惩并改进,是指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于信息化建设有力的行为要给予激励,以此来树立先进的模范榜样作用,让更多的员工来效仿,促进企业良好风气的形成。加强信息化建设还应注意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最大的技术优势,促进信息化的建设。在人才引进时,要充分按照择优录取机制,使优秀人才得到重用。同时,应加强企业信息部门人员的再陪训,使其接收到最新的信息进展,将最新的技术用于信息化的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2.3 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
信息化基础性建设是信息实现良好收集、传输、接受的基本条件,没有巩固的基础建设,一切都是没有保障的。在企业中,要尽量降低网络费用,加大基础硬件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加快网络法规的建设,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加强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是重要保障,要积极探索资金的来源渠道,落实资金的使用细则,确保资金的用途与安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基础设施的保障,建立相应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完善基础设施的各项环节。
2.4 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
信息的安全性是信息发挥作用的前提。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信息的安全给予高度重视。保证重要信息的保密性,确保信息的零泄漏。这就要加强信息人员的教育与管理,避免在企业内部出现管理漏洞。还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媒介的安全检查与管理,提高企业计算机水平,巩固网络环境,建立安全的硬件条件。在安全方面的防范中,一定要提高警戒心,保证安全监察无盲点,这样才能营造安全的信息环境。
3 小结
我国企业当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陷,探索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对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贺朝.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5).
[2] 游战清,李苏剑.企业信息化理论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 信息化 对比
当今世界飞速的国际互联网技术及,信息化浪潮汹涌澎湃。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表现在开发、生产和市场上,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同样成为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企业纷纷着手于企业信息化进程。但是,在企业信息化方面,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通过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的对比分析,我们能发现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并从中出更好地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启示与经验。
1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这是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之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有不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管也将这个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一些接触电脑技术较迟的企业更是对这点表现得尤其困惑。此外,媒体和软件厂商对一些概念(如MRP、ERP、CRM等)的过多炒作更是让这些企业迷惑:搞信息化是否一定要上MRP、ERP呢?
并不是说,有一台电脑,建一个网站,有一个域名就是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最主要的问题是:信息技术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解决企业什么样的问题?能否利用这些技术解决例如增加销售,扩展不同的销售渠道,降低成本,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改善企业的盈利率等等企业的基本问题,所以信息化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内部及外部做一个深刻改造。如同以前的手工记账,现在可以用机可以很方便地去做,计算机不仅能很好地处理了内部客户的数据,还可以利用网络延长这个关系,从企业的内部开始它的供应商,或者是他的客户,它的下一层经销商,都可以得到有序的安排。
企业信息化从建设项目来看,信息化建设对不同业务类型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内容。对生产制造而言,利用网络技术将生产制造的方方面面统管起来,提高工作效率,便可算得上是信息化了;对于渠道销售来说,信息化就意味着要将物流、库存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业务内容在网络技术平台上实现最优化。从这点进一步深入,首先是要明确企业的主营业务、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信息化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企业信息化并非仅仅是一两个项目(如MRP、ERP、CRM)上马即可实现。信息化将会是个漫长的过程,它如同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的过程一样,将企业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关于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金羚总经理潘皓炫做出了极好的回答:“有效便是成功”。
2 中美企业的信息化的发展及现状
2.1 美国企业信息的发展与现状
美国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是随着对In?鄄ternet技术的应用而不断的发展起来的。从最初20世纪70年代E-MAIL的基本普及到1995年以Web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系统,爆炸式地成长起来,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奠定技术基础。 Internet和Intranet也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式,一些基本的商业信息,已经是通过Internet和Intranet传递了。美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高速扩张。电子邮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着目前的信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着目前的电话和传真;许多日常工作,尤其是情况信息的搜集,点击鼠标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免去了出差、长途电话、传真、邮寄等过去是必需要办的事。这些已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和效益。当然这只是美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的方面。这只是把信息技术当作一般技术来使用。真正的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企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生产方式根本性转变的过程,是改变企业流程的过程、是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根本问题在于通过高效技术手段辅助企业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企业信息化不等于计算机化、网络化。因此,要求企业的信息化必需从改造企业的内部流程做起,从而扩展到和外部的客户、供应商等的合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原因之一是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具体体现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迅速普及。
目前,美国企业信息化已经开始进入EC( Electronic Commerce电子商务)阶段。EC是Internet最终的主要商业用途,是一个划的产物。若干年后的商业信息,主要就是通过Internet传递的,Internet即将成为商业信息社会的神经系统。
举一个企业信息化的例子:美国的思科公司是互联网设备和应用方案提供商,是一个非常地道的“传统企业”。但是,思科却把管理和运营成功地迁移到了互联网上。思科公司为其全部产品(路由器、交换机和其他网络互联设备)建立了虚拟的定货系统,这样只需要很少的现货产品。该公司建立虚拟定货系统之前,定购一个产品的过程十分复杂。通常,客户公司的一位工程师首先要了解客户需要的产品类型和配置,然后,这位工程师再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其公司的采购部门,采购部门再通过电话、传真把定单传给CISCO公司。CISCO公司的客户服务管理员再把定单输入到CISCO公司的系统中。定单一旦通过系统认可,生产计划就会在24小时之内排定。目前,思科在全球范围内80%的订单通过网络来处理。如果通过传统的方式来下订单,出现错误就会拿回来,然后再重新发货。不仅自己和合作伙伴的成本上升,同时用户的满意程度还会下降。而通过互联网下订单,在提交时就会得到自动检查,保证了每一张订单都是正确的。合作伙伴和用户还可以在网络上跟踪订单的处理过程,这样,双方的成本都得到了控制,也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思科是电子商务的倡导者和成功的实践者,并从电子商务的应用中获益匪浅。通过成功应用电子商务,思科每年节省8亿美元的经营成本,使客户的满意度大幅上升。正是因为成功地应用了电子商务,思科获得了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在企业信息化的革命中,美国无疑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美国政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政府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发展,在企业信息化的支持系统方面,美国是最早制定信息政策的国家。这可以集中体现在美国政府为促进“信息高速公路”而制定的政策:鼓励私人企业增加投资;促进并保护私人企业间的竞争;公众都有机会获得信息高速公路的服务,包括合理的价格;避免在信息拥有方面出现“贫富不均”现象;维护技术设计上的灵活。
美国的专家和学者们也在不断致力于信息技术和的开发及钻研,将信息作为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的机制加以。他们还将大学化、企业大学化,通过积极的体制为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2.2 我国企业信息的发展与现状
发达国家已基本进入全面商务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进行企业信息化改造,90年代出现了一些财务软件等,当时信息化还没有获得广泛的认知。但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却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企业无论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是电子商务的认知度、参与程度等方面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我国,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拥有电脑、打印机等基础的设备,但是其使用仍然停留在文字处理、电子报表和财务管理等基本信息和数据的处理上;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也大多是停留在网上查询、信息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下,因此现在也谈不上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流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了。在国内,目前几乎没有能够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 信息技术仍然比较落后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晚、起点低,信息技术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同时,缺乏对新技术的敏感,有些IT投资项目尚未结束,所用技术就已经过时的想象也存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2.2.2 企业实力不足
对于企业来讲,实现企业信息化是耗费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等等的一项浩大的工程。特别是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也束缚了企业信息化的脚步。
2.2.3 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模糊
我国的多数企业认为,企业开展信息化就是购置信息化产品;认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就是为了宣传产品、提高企业知名度的需要。只有很少的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真正使命是帮助企业降低生产、销售、运营成本,是以信息技术、技术为手段,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能力。认识不到位导致现有基础设备的应用水平低,参与电子商务的可能性就小。
2.2.4 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产生惧怕情绪
由于经济发展快,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活跃。因此,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企业很早就成为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的追求。在这种理念驱动下,部分企业很早就进行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但由于在当时环境下,信息化理论的不成熟和认识上的不足,出现盲目投入,从而导致投入大,收效小,从而产生“惧怕”推进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情绪。
2.2.5 企业信息系统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数据分散,形同碎片,难以及时形成全面而高浓缩的商业智能,很多企业由此感到迷茫、困惑和失望。
3 从中美企业信息化比较中得到的启示
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要进入高层次的信息化阶段,首先要搞好基础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对中美企业信息化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中借鉴美国信息化的经验,同时也对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启示。美国的企业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的,由于我国目前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就目前的水平来说很难直接跨入电子商务阶段。因此,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基本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这包括:
(1)构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体系。利用现有的国家网络,构建起包含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各种专用的企业内部网络和通用的公众通信网络。同时,加快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信息装备的制造,软件开发与利用,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及信息服务。
(2)从管理体制、政策、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方面重视并规范信息化建设;不断的提高劳动者素质、国家的化水平。为信息化提供良好的、健全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和发展环境。提高人们对企业信息化的正确、清醒地认识。
(3)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与指导作用。企业信息化实施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与指导作用。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间的相互协调,引导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
(4)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鼓励更多行业积极介入。开展信息化的主体是企业,企业信息化的程度必将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我国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只有10%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而中小企业这一比例更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促进企业利用网络参与竞争,开拓市场。要鼓励企业发挥积极性,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信息化波涛汹涌,业务流程重组风起云涌,一场新的企业变革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酝酿着。这场变革浪潮不只是带来了一些创新的名词,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改变着企业竞争的内涵和形式。只有站在潮头浪尖的企业才能赢得企业竞争的优势。
1.新的经营环境已经改变了企业竞争的基础、内容和形式。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种种变革,包括企业信息化、业务流程重组、组织扁平化、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电子商务等,正在改变着企业竞争的内涵和形式,是企业面对信息化环境的压力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自我调整。
2.当代管理实践的发展与企业信息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工作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而企业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又必将融合全面质量等管理工作的理念与内涵。信息技术是促使组织结构变革的催化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的企业业务重组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对市场反应能力和各部门间协作的要求不断提高,组织结构的变革势在必行,而信息技术正好为新型组织中的沟通和协调提供了高效的工具,使这种变革顺理成章。纵观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包括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高效的业务小组、虚拟企业、知识联盟等等,无不打上了信息技术的烙印。同时,组织结构变革又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前提,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总是以一定的组织结构为载体的。
3.商务的电子化促进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率和产品产量在竞争中已不再占绝对优势,供应链管理的价值作用越来越凸显,它能够跨越企业边界,建立一种跨企业协作,以追求和分享市场机会。企业开始集成自身内部的资源,企业的运营模式也从以自我为原动力的“推式”运作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运作。这是因为供应链管理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过程,包括外购、制造分销、库存管理、运输仓储、客户服务等。所有这些涉及的资源和环节,使供应链的管理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信息技术的先进性恰恰为其提供了有效运作的重要条件。
二、企业信息化需要面向企业管理
企业信息化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商业应用价值也在于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管理层面的应用和渗透,其影响必然波及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结构、规划策划、管理制度、协调控制、企业文化等等。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应该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
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优化。然而不少企业对这点认识不足。面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抵制与阻碍,他们往往是用现代化的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而没有或者不敢去触动所有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更不用说变革组织结构了。一些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只是从加强数据处理能力、减少差错或节省成本等表面的作用去理解和认识。必须明白,企业信息化应致力于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从实质上看,信息技术的挑战是如何认识信息技术对开发普及知识并使之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潜在能力。企业高层管理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不在于设计一种更高效的数据处理系统,而在于创造一种能使人们能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管理环境。
一般来说,为了充分释放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价值,顺利地实现管理变革,企业需要经历以下三个转型过程,即重新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企业引进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构建信息技术结构,为信息技术应用建立良好的框架;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整个企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
三、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基本步骤
1.解决企业基础管理问题。我国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信息基础建设,而不是电子商务等内容。在这一阶段企业首先要进行的是企业信息化准备工作,也就是说企业所有的资源是不是已经被信息化或是数字化了。企业信息化不只在于引进系统,而应重在应用,致力于企业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有的企业没有建立起标准化的制度和体制,每个部门对同一的资源根据自己的理解数字化,结果出现了同一产品在不同部门中的编码和命名不一致,从而造成了混乱。
2.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企业应确认内部的基础管理是否规范化,基本管理的流程是不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法来实现的,诸如产、供、销的业务是否连贯,财务处理是否规范,与业务处理是否实现一体化,是否具备实时有效的计划和预算等。特别要注意的是电算化和信息化的区别,仅仅用计算机来代替手工工作只能是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最初级的阶段,不应认为电算化就是对企业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在企业流程信息化过程中,改革传统的业务结构,以业务流为导向优化业务方式,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才是集成化管理的目标。信息化的结果是加速业务的运作,如果不对不合理的流程、规范、标准进行变革,其结果是加剧了不合理,造成投资的浪费。
3.实现对外部资源的利用。通过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实现对企业间的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的有效管理。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在有效管理内部资源的同时,必须更注重外部的工作,跟踪客户的情况,开发市场,密切与供应商的联系,迅速作出对市场变化的第一反应,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从而获得领先的地位。 四、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需要企业认真思考自身的使命、任务和具体的业务。利用信息系统的目的是获取业务上的竞争优势,需要企业严肃审查自身的机构、人员和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不是片面地追求自动化,企业需要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曾经是人们热衷追求的事物,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自动化已不再像工业时代那样辉煌了。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提高对变化的反应能力,即提高企业的“智商”。企业的“智商”水平取决于企业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供应问题就是研究如何满足需求的问题,并把需求转化为科学技术的解决方案。供应问题也不是简单地购买硬件或管理软件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管理软件商业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引进一些管理软件,但要把握“度”,切不可把企业信息化与引进企业管理软件等同起来。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个性化、敏捷化成为企业基本生存战略的今天,企业不应满世界地寻找和购买那些管理软件,以致企业管理屈从于管理软件的膨胀而浪费资源。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工作,企业应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应用信息技术。
2.建立科学的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组织。在发展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过分强调集中控制或用户控制都会造成不良的结果。企业必须建立对数据库、通信和计算机应用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同时,信息系统又必须适应终端用户的环境,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企业信息化的控制,企业需要处理好系统运行、功能开发、数据库管理、人员培训和系统维护等集中或分散控制问题。总体来说,企业推行信息化应坚持分散控制的理念,当然这并不排斥某些方面的集中控制。借鉴事业部组织结构的管理经验,统一指挥、分散发展,将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在信息经济中,任何企业都需要具有网络化的思维方式。从企业内部来说,优质、高效与快速响应都要求企业能够突破传统的职能界限,把企业各部门整合到一起,实现以职能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任务或关系为中心的管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