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三语文研究范文

高三语文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三语文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三语文研究

第1篇:高三语文研究范文

一、古典散文教学中的教学原则

1.引导性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与地位发生的了转换,学生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而教师也转变角色成了课堂上的引导者,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古典散文教学中教师要秉持引导性原则,对学生进行适当、正确的引导。在进行《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的内容来引导学生逐渐发现柳宗元在人生在所经历的曲折经历,在政治生涯中所遭遇的不幸,柳宗元通过经历这些事情获得了人生难得的宝贵财富,从而铸就了其文学上的辉煌。教师在此时,可以就相同类型的古典散文进行对比例如《永州八记》,以及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等。作者都是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所遭遇的不幸,体现自己所饱含的情怀。可以看出,在高中古典散文的教学中不可以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作品的含义,从而进行纵向或横向对比[1]。

2.过程性原则

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上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能用固定的思维来框住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就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死板的灌输式教育。在讨论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够就教学结论来作为评判学生是否正确位移标准。基于过程性原则下,学生要用勇于怀疑的精神来学习古典散文。例如在进行《滥竽充数》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教学结论是,没有真材实料的人混在专家里面想要蒙混过关,想要浑水摸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只能获得这一结论。有的学生认为,齐宣王作为一国之君,为其奏乐的乐师队伍竟然可以混入假的乐师,说明齐国在法制与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在演奏过程中南郭先生拙劣的演奏方式竟然没有被他人拆穿,可以看出齐国的治国与管理之道问题严重。这些想法都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但确实也是丰富多彩,立意正确的[2]。

3.整体性原则

古典散文教学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概念,不单单要注意作品中词汇、语法与古代文化所构成的体系,同时还要关注认知、阅读所建立的主体体系。例如,有部分教师在进行《六国论》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将作品中的字词、句式等语法都细致讲解,但是学教师一问到,六国是哪六个国家,有的学生竟然无法回答。在没有历史文化的情况下,文言文成了一种没有灵魂的语言工具。古典散文教学仅仅成了用文言文堆砌起来的死板作品,没有了灵魂。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仅仅只是枯燥的学习字词等含义,不愿意与深刻体会作品中的切实含义,难以获得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就词汇的用法与含义进行讲解,同时还要贯穿作品所在的历史背景,将历史作为教学的线索,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语文知识的情况下存储知识,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记忆[3]。

二、设立古典散文情境教学

在古典散文的教学过程中设立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形象的清洁中来领悟作品的深刻含义。设立教学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有通过图片或照片的多媒体手段来设立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来设立情境,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设立情境。例如在《陈情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设立情境。选择学生扮演厘米的角色,想象李密在写陈情表时的心情与肢体语言,让学生深刻体会陈情表中的含义。这种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建立情感交流,让学生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角色有新的体会。

高中语文中古典散文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学要注重引导性、过程性与整体性原则,可以采用构建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对古典散文充满兴趣,积极地开展古典散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武莉.高中语文古典散文中的儒家思想教学浅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6):61-64.

第2篇:高三语文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层综合楼;安全疏散;疏散楼梯;安全出口

1.高层综合楼的特点与安全疏散的关系

高层综合楼的特点,一是建筑高,层数多,导致垂直疏散距离较长,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如:室外,屋顶,避难层等);其二是高层综合楼中,垂直管道井较多,发生火灾时,由于“烟囱效应”,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很快,增加了安全疏散的困难;其三是高层综合楼内部人员密集,容易在疏散的时候出现混乱,拥挤的情况。

鉴于上述高层综合楼的特点,在对高层综合楼的安全疏散进行设计时,应从该高层综合楼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建筑功能与安全疏散之间的关系。安全疏散设计攸关人员生命安全,是高层综合楼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2.高层综合楼项目的安全疏散设计要点

高层综合楼的安全疏散设计要根据建筑物的类别,耐火等级、使用性质及内部人员数量等相关条件而确定。合理布置疏散楼梯及安全出口,计算疏散走道及楼梯宽度,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等相应的安全疏散设计等等。这些措施为高层综合楼中的人们安全疏散创造条件,对于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事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1合理规划设计安全疏散路线

安全疏散路线即:火灾发生时,引导人们快速从着火的空间到公共疏散走道,再到疏散楼梯间,最后疏散到室外、屋顶、避难层(间)等其他安全场所的疏散路线。可以看出,安全疏散路线中,每一步都比上一步更安全,这样,才能引导人们一步步从危险场所疏散到安全场所,所以在布置安全疏散路线时,不仅力求路程短,便于快速寻找,而且不得发生“逆流”现象,引导人们走向危险。

人们在火灾发生时往往具有一种恐惧心理,急于离开着火的空间,习惯经常走的路线,所以还应当注意疏散路线与日常人流路线相结合并靠近疏散楼梯间,避免将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设置在偏僻位置。

2.2合理设置疏散走道

高层综合楼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不同使用性质,尽量布置环形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这样布置交通的优点是,既方便平时使用,火灾时又能使人们安全疏散。尽量避免把疏散走道布置成袋形走道,因为袋形走道的致命弱点时只有一个疏散方向,火灾时一旦被烟火堵住,其走道内的人员就很难安全脱险。

2.3 合理布置疏散楼梯及安全出口

高层综合楼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疏散到安全地段所需的时间也相应增长。由于高层综合楼人员众多,火灾时增加了疏散的难度,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尤其是在高层酒店中,人员众多,人地生疏,给安全疏散增大了困难,更易导致惨重事故。为减少火灾伤亡,建筑设计要考虑安全疏散。楼层的安全出口为楼梯,开敞的楼梯间易导致烟火蔓延,妨碍疏散,封闭的楼梯间能阻挡烟气,利于疏散;防烟楼梯间因设有前室,更有利于疏散;所以高层综合楼疏散楼梯必须是封闭楼梯间或防烟的楼梯间。

3.高层综合楼安全疏散设计的内容

3.1防火分区的划分

烟气是威胁人员安全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火灾中,火焰和烟气蔓延的很快,人员撤离的速度往往跟不上,所以必须合理设计水平和竖向的防火分区,将火灾局限在界定的范围内。

防火分区的作用在于发生火灾时,可将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火分区的划分,既要从限制火灾蔓延、减少损失方面考虑,又要顾及到便于平时使用管理。目前我国城市综合楼防火分区的划分由于用途、性质的不同,分区面积大小也不同。水平防火分区主要依靠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将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成几个防火分区。垂直防火分区则依靠耐火极限为1.5h或1.0h的楼板、窗槛墙等上下分隔开。当遇到自动扶梯、上下联通的走廊、敞开楼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联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3.2疏散通道

疏散通道是保证人员安全到达安全地段的主要手段。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简洁,避免弯曲,并且应该符合人们的习惯。通道的弯曲、阶梯、门槛等都会延长疏散时间。要防止疏散通道出现过度滞留的现象。疏散通道或者安全出口应避免远离经常使用的路线或设于偏僻位置。疏散通道主要是包括房间内最远一点到门口、门口到楼梯口、楼梯到安全出口等三方面。这三方面应该根据人流股数,通道的平坦程度等分别等按标准计算。所谓的疏散距离应该是这三方面的总和。

3.3 高层综合楼中垂直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是垂直疏散通道的重要途径,也是安全疏散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电梯、自动扶梯、扇形楼梯都不能作为疏散楼梯使用。每个防火分区均应布置不少于两部的疏散楼梯,且疏散楼梯应分散布置,这样有利于将人流分散,不至于在火灾时发生拥堵现象。疏散楼梯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分清楚楼梯的种类,知道什么是敞开楼梯、封闭楼梯、防烟楼梯、这些楼梯作为疏散楼梯的条件,以及设置这些楼梯的标准;合理布置疏散楼梯的位置。

(2)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发生改变。楼梯的宽度、休息平台的宽度均应满足规范的要求。要严格掌握疏散楼梯设计的技术要求,包括楼梯的形式、楼梯宽度、栏杆的高度、耐火等级等。

(3)建筑设计中,应尽量将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靠近外墙设置,并利用在外墙开启窗户进行自然排烟,从而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如因条件限制,将疏散楼梯布置在建筑核心部位,无法开启外窗时,应设有机械正压送风设施,以利安全疏散。

(4)在目前的城市高层中,往往是多种不同功能区域并存,如:地下一,二层为机动车停车库,地上一层至五层为商场,地上五层以上为住宅。为了便于安全使用,有利于火灾时各功能区域分别紧急安全疏散和营救,在设计中必须做到地下车库内车流与人流安全分隔,地上层商场与住宅疏散楼梯必须分开设置,不得混用。

3.4安全出口的位置及数量

布置疏散楼梯及安全出口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在平面合理的前提下,满足安全出口间的疏散距离要求及房间最远点距离安全出口或房间门的距离要求。为保证人们在火灾时能够安全疏散,要求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要有2个安全出口,且尽量设置防火分区的两端或接近两端处,这样可以避免其中一个安全出口遇到烟火阻碍时,人们在惊恐,失去理智时盲目行动,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3.5消防设备

消防设备包括应急照明,防排烟设施,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消防控制系统等,这些消防设备都对高层综合楼安全疏散起到很大的作用,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赘述。

4.结束语

高层综合楼安全疏散设计,要做到功能分区合理,交通路线流畅,人员安全疏散方便,快捷是十分重要的,它反映了一个建筑物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而且还涉及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性,在确保人员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建设效益比的最优化。 [科]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第3篇:高三语文研究范文

我们在明晰散打专项耐力的基础之上,以练习散打的同学为主要调查对象,并走访请教很多从事散打专项耐力训练的教练老??,从中得到了宝贵资料和数据。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高校散打专项训练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员不能正确区分专项耐力训练与一般耐力训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在问及专项耐力和一般耐力的区别的时候,多数同学不能清除分别,对事物概念的认识模糊,势必导致训练中的盲目,进而影响训练效果。调查中很多同学对耐力的理解仅仅是耐力训练就是让自己在比赛中坚持更长时间,他们意识中的耐力仅仅和时间挂钩,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我们的学员很大一批自幼进行体育训练,对文化课的学习重视程度并不高,对一些相关知识概念更是不愿意去学习,他们认为只要听教练的指挥就能够训练好,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最了解自己的只有自己,而不是教练,教练所起的仅仅是引导作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1.2 训练不能坚持长久的进行

在调查过程中问及“是否定期进行散打专项耐力训练?”时,多数的回答是散打专项耐力训练并没有专门定期进行,只是偶尔练习一下。任何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都非一日之功,没有长期的持续的训练,是不会有太大的收效,当然,我们的学生是不需要这样长期持续的专项耐力训练,但是至少他们要懂得散打专项耐力训练要长期持续的进行才能发挥功效,这样他才能在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练。

1.3训练手段单一

在与被调查者的交流中,我们还发现,目前我们的散打耐力专项训练的训练手段过于单一,主要是进行重复数量多、密度大、高强度的练习,一些与散打技战术配合的专项耐力训练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使用,这样单调而枯燥的训练会使学员们渐渐失去训练兴趣,影响训练效果。另外,训练手段的单一也导致训练的不全面,比如呼吸节奏、有氧练习、无氧练习等方面的专门训练也并不经常。

1.4忽视心理干预

对于散打专项耐力来说,我们不仅要重视运动员整体体能能够达到甚至超过比赛时的标准,更要着重运动员的心理辅导。调查显示,很少有同学得到过散打专项耐力训练方面的心理辅导。在散打比赛中技战术相当,体能相当的选手,一定是意志品质更坚强的那一个最后站在台上,散打比赛局势瞬息万变,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很难胜任,因此心理干预问题不能忽视。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同学提出训练时间不足,由于要进行文化课学习,并且文化科学习事关自己能否毕业,而散打练习与否并不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因此他们中一些人会将本该属于散打练习的时间用于学习文化课,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这种同学还是相对较少。

2对策

2.1注重训练与放松的安排

运动员如果能做到在快速运动时具备协调肌肉和放松肌肉的能力,则在比赛中运动员可以将技术和战术发挥的更准确。同时将这种能力运用的散打比赛中还可以更好的促进运动员的肌肉的血液循环,并在运动中给肌肉提供更多的氧,从而让肌肉收缩时产生高能物质的合成效果提高多倍。由此可见,运动员肌肉的协调和放松能力越好,就越能更经济地使用和尽快地大量补充能量物质,运动员快速运动的能力也越能持久。因此,这就要求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做到张弛有度,训练和放松同等重要。

2.2引进先进的科学训练方法

目前的散打运动乃至整个体育领域的发展都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仅仅凭经验来训练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必须关注并学习引进目前相对比较先进的训练方式来充实我们的训练,及时运用相对先进的设备观察训练方法的有效性,并加以改进创新,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加大科研投入,自己创造一种全新的更适合自己的散打专项耐力训练方式。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加强散打教练员的培养,由于散打运动的发展一日千里,每天都有新的发展,如果固步自封,必然会导致新的,更为科学的训练方法难以用于同学们的训练中,另外,还可以加大师资投入,制定竞争机制,引进优秀师资,这样教练员才更有训练带队的动力。

第4篇:高三语文研究范文

关键词:复习课现状;高效课堂案例;实效性策略

一、高三语文复习课现状

目前,高三语文复习中或多或少存在四个主要问题:教学内容盲目化(脱离考点)、教学内容超纲化(超出考点)、教学内容烦琐化(肢解考点)、教学内容简单化(矮化考点)。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复习的效率和效果。作为一名高三语文老师,每个班级语文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什么,每一个学生的强项弱点在哪里,每一阶段的复习应重点突出什么,应该心中有数。共性现状如下:

(一)推不动

背默不跟着走,布置的作业不能顺利完成,课外不学语文。

(二)读不懂

主要反映在阅读部分,诗词看不懂意思,现代文看不懂重点词句,读不懂文本的内涵。

(三)写不出

概括题漏掉信息,赏析题写不完整,延伸题观点例子两张皮,作文缺少鲜活的内容。

二、高三语文实效性课堂构建案例

下面是我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构建高效课堂设计一例:

课后,语文组长给出这样的评价:“这节课实效性很强,高三需要的就是这样实实在在的课堂。”高三的课程内容决定高三课程性质。以“鉴赏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为例,我是这样构建高三实效性课堂的:

(一)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人物形象类别,明确答题要点,规范答案语言。

(二)巧妙合理的导入

由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引出周瑜的形象和作者的形象,找出刻画二者形象的语句,作者通过对周瑜的仰慕与敬佩表达了自己的壮志难酬,进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人物形象。

(三)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紧扣教材,阅读教材,明确人物形象分类:诗人自己的形象,例如,杜甫《登高》中的作者,李清照《声声慢》中的作者;诗人之外的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和刘兰芝、《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木兰辞》中的花木兰等。

(四)高考对人物形象题的考查方式(设题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某某形象。

(五)读诗句,感知人物形象

选取高中教材中典型的诗句和人物,让学生读并感知一类人物形象,如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感知出一个傲岸不羁、豪放潇洒、不慕权贵的诗人形象;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感知出一个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形象的诗人形象……类似的形象共有八类,他们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六)如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以李白《独坐敬亭山》为例,分析诗人的形象。先大声读诗,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答案。教师当堂点评学生的答案,肯定对的,否定错的。接着互换角色,让学生扮演阅卷老师,利用PPT展示三个不同答案,学生根据答案给出分值,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规范答题和培养得分意识。

(七)归纳答案要点

根据学生自己组织的答案和给出的答案,我总结了此类题答案包含三点:一是写了谁(特征+身份)?二是分析具有某种特征的依据;三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给出答案要点后,再做练习题巩固。

语文课堂的驾驭能力至关重要,一节课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完全在于老师的引导。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

三、高三语文复习课实效性策略

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以下三种意识: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效率意识。目标意识主要指考点目标要明确。只有明白了“考什么”,才能真正明白“怎么复习”。那么,怎么样的复习才是“货真价实”的、才是高效的。

(一)吃透考纲,把准考脉

新一届高三如何应战,首先要明确好复习课的两个基本标准:所讲――讲授的内容,学生一听就懂,就明白;所教――传授的方法,学生一学就会,就能用。

其次要明确好复习课两个基本前提:

1.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吃透命题精神:①命题不当,导致无效;②选题不精,导致无效。

2.研究复习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①不追求讲了什么,而重视学得怎样,复习指导科学化。②不追求知识系统,而重视答题规范,答题思路程序化。

(二)做好三个研究

首先是研究学生。通过分析试卷、个别谈话、自我小结等方面考查研究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能力、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对考点知识达到“四知”的程度:已知、熟知、基知、未知。

其次研究《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考试大纲,看是否有题型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着力研究“八考”:常考、已考、重考、轻考、轮考、不考、未考、将考,弄清主干知识点、能力层级及能力点、赋分特点等情况。针对“八考”,明确复习训练方向、重点、时间精力投入等。再者研究题型的变与不变规律,如新课标卷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近几年变化比较明显,考查虚词的题取消了,出现文言文断句题,再如2015年文言文第6小题考查的是古文化常识题,在阅读人物传记的同时也应多关注人物访谈题型。

(三)注重实效――优讲、巧练、深评

1.优讲

我理解中的“优”就是讲解一道题归纳一类题的做题技巧。而且一道题必须讲透,不能含糊其辞,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以“意象意境”题为例,这类题高考设置分值一般为6分。学生答题找准三点:景(描绘画面)、境(营造氛围,背四字意境词语即可)、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注释有提示),三个点,每个点得2分,只要学生动笔写,至少得4分以上。高三语文复习课知识点是有章可循的,比如文言文知识贵在积累,没有太多的方法可谈,古诗词鉴赏除了积累外,重点在理解和方法上,高分作文的写作技巧很重要等等。

2.巧练

练是学生的行为,也是老师的行为。“巧”表现为训练题选择的“巧”和训练中点拨的“巧”。短时间内获得高分,只能从题的分值上入手。在训练时,根据分值写答案。以高考第七题文言文翻译题为例,每小题5分,5分如何获得?学生心里要有数,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及句意通顺各占几分,让分值落实到题的每一点上。坚持这样练,学生得分高了,自然就喜欢从习题中获得成就感。

3.深评

第5篇:高三语文研究范文

为什么在高三会出现“课文无用论”、“以题代文”、“以考代教”大行其道的局面,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这种现状都源于高考这根实实在在的“指挥棒”。放眼望去,就会发现:如今考试已经渗透到社会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孩刚上小学,家长要求小孩要做题考高分,随后“狼爸”、“狼妈”应运而生,他们的“经验”更让无数家长趋之若鹜。高升学率的学校,备受世人的推崇,低升学率的学校,常被很多人不齿。所以,在这种应试考试的大环境下,学校只能狠抓升学率,尤其在高三,老师、学生开展以应试为主的学习。语文,作为高考三大主课之一,也不能幸免,走上题海战术的道路。

语文搞题海战术,学生能提高成绩吗?若学生做题时能读透文本后研究解题方法,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高三语文的学习现状恰恰相反,学生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多数是浅阅读,这对想要提高语文成绩不是很管用。仔细分析高考卷,会发现很多省份的试卷中,有近70分的文本阅读题,但几乎没有课本上的原文,这也导致多数高中语文课不再学习课文。

有老师调查,高分考生并不认可高分得益于语文的强化训练,他们更认可高分得益于自己的长期阅读和有针对的自主练习。中等语文成绩的考生认为,高三花了很多时间做练习,好像学了不少招数,结果面对高考题时使不上力气。低分考生本来就疲于应付,加上提不起兴趣,当然收效甚微。

高考对于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人生的洗礼,是每个考生人生不可或缺的经历。作为高考的第一场考查,语文检测更多的是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文素质。经常会听到有老师、学生、家长叫苦:“语文太难了!提高语文成绩太难了!”语文之所以难,难在不仅需要思维,更需要思想;不仅需要记忆,更需要想法;不仅需要做题,更需要成长;不仅需要备考策略,更需要用心去体会。语文刷题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更多的是要日常的积累,对语文考试内容的分析,尤其是要从日常的文化素养提升语文成绩。

所以说,把做题讲题当作了高三语文的全部内容,对学生来说收效甚微。高三的语文还是应该回到课文的正路上来。因为高考语文得高分,要有比较厚实的语文素养为基础,仅有应试训练是不够的。

老师应放松高考对学生的束缚,淡化语文“技巧”性知识的灌输,全面贯彻“听说读写”,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在积淀。学校要回归语文课程的本真:培养学生具备一定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第6篇:高三语文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困生 学习兴趣

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要想精通它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学困生对它是望而却步,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其实,尽管语文知识广博深奥,但是如果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地探究,被其中的知识所吸引,进而感受到其中的奥秘和乐趣。所以,高三语文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应该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困生的学习带来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和成绩的进步。下面谈一下本人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重视基础,对学生因材施教

语文学困生的基础往往都不牢固,他们有很多的字、词、成语的基本含义都不是很清楚,导致他们看不懂文章或者是理解上产生偏差。面对这些学困生教师要有耐心,从基础抓起,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和学生接触,了解学生到底是哪里存在着不解和困惑,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当学生学会了就会产生兴趣,进而不断地提高。

例如文言文知识是很多学困生都望而生畏的,他们感觉这就是难懂的“天书”,教师要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文章中的一些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12年的高考试题文言文部分就有这样一道题:对下面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察官厥,朝论多属燧 厥:失职。很多学困生面对这道题都不知所措,可以说就是凭感觉来做题,根本不知道这些词的具体含义。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一个词一个词地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掌握他们的具体含义。教师可以把这些基础知识给学生进行分类总结,帮助学生记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和背诵,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产生兴趣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语文知识本身就是广博无边的,高三语文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能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地去探究。针对学困生更是如此,他们往往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教师更应该注重对于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

例如在学习“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例句来让学生感受不同句式的妙用。“冲动扼杀了他的幸福。”这是一个陈诉句;“谁说不是冲动扼杀了他的幸福?”则是一个疑问句;“冲动扼杀了他的幸福啊!”这又是一个感叹句;“他的幸福被冲动扼杀了。”变成了被动句……这些句式不同,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可是强调的重点有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比较,看看各种句式的差别,感受语言的奥秘和无穷魅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些句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学习掌握不同句式的差别。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学生会发现他们的差别,自然会感叹语言的神奇,从而产生学习兴趣,认真地去学习和分析,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和技巧。

三、形式多样,使学生表演游戏

学生上了高三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学生感觉紧张、压抑,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感觉到慌乱和不知所措,高三语文教师要用轻松的课堂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给语文课堂带来一份自由和轻松。新颖的形式会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关注课堂,认真学习语文知识。对于语文知识的考察永远都少不了成语,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让学生掌握成语。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让每组学生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对成语的表演和解释。教师所选择的的成语可以是历年真题出现过的成语,也可以是教材中出现的成语。如12年高考中出现的成语:闻而过喜、从一而终、方寸之地、忙里偷闲、妙笔生花等等。教师把这些成语写在一张纸条上,只有表演的学生可以看到,该同学在解释的时候不能说出成语中所包含的字,其他学生去猜这个成语是什么。在相同的时间内看看哪组学生猜出的成语最多为获胜组。因为这是比较基础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形式,教师在选择表演的学生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地选择学困生,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四、鼓励评价,待学生精彩绽放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学困生更是需要教师的鼓励和积极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可以勇敢地在语文学习的大路上进行探索和求知。教师对于高三语文学困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相信皮革马利翁效应,在长期的积极评价的氛围中,学困生的自信也会增加,增加语文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去探究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高三语文教师在对于学困生的指导过程中要相信给小草一些时间,小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纠正;当学生没有思路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有效地点拨,启发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当学生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教师可以跟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总结促进学生进步的有效方法。教师的评价要客观,有针对性,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产生,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增加。

例如让学生进行句式仿写,并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给出句子: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学生写出了: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学生很好地运用了其中的比喻,教师面对学生这样的表达就应该多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

总之,高三语文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长期的努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只要语文教师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学生,给学生以信心,并采用丰富的形式,就会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成就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高三学困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当学困生产生了语文学习兴趣后,就会在这片蓝天中自由地翱翔,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三语文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学 师师合作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098-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谈到“合作”,我们马上想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而教师与教师的合作(以下称“师师合作”)却鲜有人提。笔者认为师师合作,不仅指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也指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本文仅就高中语文教学的特殊阶段――高三,语文教学师师合作的现状、意义、策略谈谈一己之见。

一 师师合作的现状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目前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学生轻视语文,甚至有的语文教师也自轻自贱,造成语文课堂效率低下。除了高考压力,更主要的是教师自身水平的差异。工作中,我发现以下两种教学现象:一种是同一学科的老师,有部分知识丰富,教学也有独到之处,可以说是先“富”起来的教师。但他们却不愿带动“穷”人共同致富,请教他们就说“都是瞎教的”。另一现象是同一个班级的几位任课教师,没有整体的全局意识,教师大肆挤占学生的课外时间,讲义资料满天飞。这一门学科成绩上去了,其他门学科的成绩就可想而知了,班级的整体成绩并没有得到提升。

二 师师合作的意义

高三语文课堂主要是在复习、训练,为高考备战。如果说高一、高二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那么,高三就是教师如何教导学生运用这种意识来解答试题。因此,高三语文课堂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老师会不会教,抓住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抓住了切实提高课堂效率的金钥匙。

1.同学科教师的合作

由于社会环境、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之间存在互相竞争的现象。因此,许多教师都有自己的“自留田”,这就造成了教学的无序,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若能从精心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出发,加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真正共享,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课堂效率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2.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

高三教学是一盘棋,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一个班级里,如果一个学科出现了问题,就可能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教学理论中的“短板效应”说的就是这个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同学科的合作协调更重要,合作的不仅是知识、时间,还有学生间的取长补短。

三 师师合作的策略

1.同学科的合作

第一,构建和谐学科备课组。(1)选配优秀的备课组长。备课组长必须是教学业务骨干,能起到引领作用,同时又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2)优化备课组成员。备课组成员应该做到新老教师搭配,结成师徒关系,错位发展,取长补短。(3)明确学科备课组的活动内容、形式、时间。确保备课组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同时抓好课堂教学的几个“点”,即落实基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疑点。(4)加强备课组成员分析、筛选、编制试题的能力。我们可以根据高考试卷的题型结构,将考点分割成几个板块,然后分成研究小组,各小组分工研究,真正做到各有所钻,各有所长,实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为实施高效课堂做充分的准备。

第二,锻造合作的高效课堂。要真正实现高效的合作,就必须抓好课堂。我校的做法是:(1)制订教学案:由专门负责相关考点的老师制订,其他老师完成初次备课,写好个案。(2)进行集体备课,由主备教师进行演课,说明教案学案设计目的,重、难点的处理方法。组内其他教师提出修改建议,完成教学案定稿。(3)课堂实践,一位教师上课其他老师听课,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完善教学案,结合本班情况,实行个人二次备课,然后各班再进行新课的教学。(4)制订巩固案。将新课进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集中起来,进行二次集体备课,找出共性问题,研究讨论解决办法,分析学情,寻找问题的突破点,制定巩固案。最后教师根据课前的准备与课堂学生生成的问题及时写出教后反思,这样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重难点突出,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当然,其前提必须有教师的精诚合作,仅靠一两个老师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第三,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名师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识广博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发挥引领作用。但实际教学中,许多名师并没有人尽其才。究其原因,可能是名师自身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还有就是这些人所处的环境不够宽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这些名师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如果出现这种重视名师、学习名师的教育环境,我们的名师队伍就会不断地孕育壮大。

2.追求共同的教育理想

第8篇:高三语文研究范文

【关键词】朗读 朗读方法 朗读兴趣 高三语文 复习课

一提起高三,我们的眼前便会出现一幅幅这样的画面:一间间显得拥挤的教室里,一张张被各种复习资料堆积得如同高山的课桌后,坐着一个个灰头灰脑的高三学子;课堂气氛沉闷,学子们埋头题海,憔悴的脸、沉重的头深深埋在书山中。

对于很多高三教师和学生来说,琅琅书声应该属于低年级教室,高三了还将时间花在朗读上,那简直是一种奢侈,甚至是一种浪费。短短的45分钟,考试、讲评、练习还来不及,哪来时间朗读?传授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哪用得上朗读?没有了新课文,又拿什么来朗读?而且很多人认为,朗读不会给高考带来立竿见影之效,早读时间还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多抓综合科目的背诵记忆,课余时间不如多做几道题目见效大。语文教学的朗读,曾一度被人们忽视。

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朗读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那往往也仅限于低年级,在“应试教育”怪圈的支配下,许多语文教师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注重讲解分析,轻视朗读,把朗读视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将时间挤压再挤压,只为做题再做题。

作为一线老师,多年来我也是这样认识和操作的。但慢慢地,我发现,时间长了,学生累了、疲了,他们无精打采,课堂上死气沉沉。于是,为改变这种局面,我试图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实践证明,只要有心,高三语文复习课堂上朗读的机会很多,可朗读的内容也很多;而且,尽管少做了两道复习题,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可能要比多做两道题有用得多。

(一)抓好早读

研究表明,早晨是人一天中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因此我充分利用早读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加强识记积累。分阶段布置学生朗读背诵的内容,如1―5册要求背诵默写的名句名篇、文言散文、精美散文;指导大声朗读复习资料上的“多音多义字”、“易混形声字”、“易读错的成语”等,通过大声读,学生读音的错误会暴露出来,老师和同学就能帮助他纠正错误。而且大声读,可以强化记忆效果,加强积累。

(二)用好课前五分钟

高三复习课,老师指导,学生练习、考试,再老师订正、评析,这些占据了绝大部分课堂。于是,课堂上要么是老师滔滔不绝,要么是学生埋头苦做,而且往往一上课,师生就仿佛进入了临战状态,气氛很是压抑,似乎充满了战前的火药味。

为了改变这种气氛,我特意从《时文选粹》、《意林》、《读者》、《思维与智慧》、《经典散文》等杂志上选取短小精美的散文,如《改变命运的“A”计划》、《理想的高度》、《一生干好一件事》等,或自己或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读给学生听,抑或印发给全体学生让他们齐声朗读,感受美文的熏陶,然后稍作分析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还积累了一些作文素材。

语文课前的朗读,朗读得好,可以达到声情并茂、韵味幽回的效果,可以进入动人心魄、耐人寻味的境界;朗读得好,它的感染力不亚于一幅美丽的图画,不亚于一首动听的歌曲;朗读得好,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增强语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将朗读用到复习课的各个环节中

1.对常用常见的字词句段进行朗读,能够扫除字词的障碍,起到检查、督促的作用,从而积累丰富的词语。

2.指导诗歌鉴赏,我们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古典诗词,这可是绝好的朗读材料。大凡诗歌,都讲究押韵,富有节奏,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韵味无穷。要体会到诗歌的美,必须反复诵读,这样,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种享受,是默读所体味不到的。因此,在指导诗歌鉴赏时,所提供的诗歌材料,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反复朗读,领会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整体上形成初步的感知,激感,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3.阅读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材料、模拟试卷中的精彩时文也是好的朗读材料,可以让学生齐声读或分组读,声情并茂地读,抑扬顿挫地读,读中思,思中读,并且安排学生潜心揣摩要点――内容、思想、思路、语言等,在读书思索中加强体味,是可以极大地增强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例如《激情人生》、《报秋》、《梧桐树》等等,这些散文虽篇幅略长,但学生朗读起来,兴味盎然,充满激情。

4.文言文阅读中,我们老师往往喜欢喋喋不休分析文章,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但如果学生没有诵读文章,即使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也留不下多少印象,只有当学生已熟读成诵,他们才会从诵读中感知和领会文意。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真到了这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我们老师就没有必要再对文意进行仔细分析了。古人所谓“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尔自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在写作课上,我们也可以常常朗读。朗读范文,可使学生受到启发,开拓思路。学生的习作,老师千改万改,学生不一定认真看,很难收到什么效果,选几篇让其自己读,或请其他同学读,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写作、修改文章的兴趣。指导病句辨析与修改时,有些语病比较隐晦的句子,学生一时难以辨析,也可以让学生朗读这些语句(多半是轻声朗读),通过朗读,能发现默读中不易发现的问题。

(四)加强朗读方法指导

学生中,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朗读的学生为数不多,而大多数怕开口,怕读错,怕方言影响,怕结巴,怕同学笑话。因此,可以在语文复习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如在讲“识记现代汉语语音”时候,我特别花点时间对学生加强普通话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方言的干扰,读准字音、音调。在指导文段的朗读时,授之以节奏、情感、重音、押韵等诵读知识。早读时间要求学生激情朗读,表情朗读;语文课堂上,精美时文让学生用心品读。

通过指导、帮助,大部分学生朗读文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早读时书声琅琅,复习课上也常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第9篇:高三语文研究范文

【关键词】语文复习课;活力;知识竞赛

没有任教过高三的语文教师往往认为高三的语文课一定很好上,复习课无非是做做考卷,然后评评讲讲,一节课很快就轻松过去了。事实上,我认为高三的语文课虽然多数为复习课,却十分难上。要想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因为高三的语文复习课知识密度高,训练强度大,有些知识枯燥乏味;并且有的知识难度又较大,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些复习知识前两年都学习过了,所以失去了高一高二时的活跃。总体而言,高三教师们普遍感觉复习课的课堂比较沉闷,失去了往日的活力,犹如“一潭死水”。

那么,高三的语文复习课到底怎么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成了现在很多高三语文教师一直努力研究的课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一、要把旧知识讲成“新知识”

顾名思义,复习课上肯定要把以前的知识重新讲述,做到温故知新。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印象且进行概括性地整理,进而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复习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寻找知识得规律,在旧中悟出新。这样的课堂固然不会像新课那样有新鲜感和成就感,学生从内心里是缺少重视的,他们有的甚至觉得自己都会了,不需要复习。

那么,怎样才能让旧知识像经典的老歌一样耐人寻味,百听不厌呢?大家不妨这样尝试,把旧知识换一种表达方式,让学生听了依然会有新鲜的感觉。

1.文言文单元

文言文是学生相对不喜欢甚至说害怕学的文章,但它又是在高考必考的范围内。虽然说在高一高二时文言文课文都是教师重点讲解的,但很多学生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上,那么文言文单元就不能简单地讲讲评评一笔带过的,一定要认真的复习。那如何来应对学生的文言文恐惧症呢?难道还再讲一遍吗?不需要,那怎么办?那就需要教师下心思了。比如说《鸿门宴》这一课,课文中的原文大意及相关知识点,学生们大都是会的,再讲原文没有必要。那就以“我问你答、你问我答”的游戏方式来让大家比一比谁对知识点的理解正确和记忆牢靠,比如分组比赛等,同学们则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2.关于字词的识记

复习课上,字词的识记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讲授汉字音、形、义这部分基础知识时,把形近的字编成顺口溜,使学生记起来既方便又快捷。如“戌、戍、戊、戎、戒”,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出它们的字形特点,编成“横xū、点儿shù、无点儿wù、十字交叉便是róng,门口有栅栏就是jiè”这样一个顺口溜;有些同学“己、已、巳”三个字写着写着就串了,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这三个字,告诉学生“已半,巳慢,不出己”。用这种方法帮助他们记忆,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印象自然也就特别深刻。当然,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记忆方法,可以鼓励他们多想点子,这样复习起字词来就十分轻松了。

3.要用鉴赏法来品读古诗词

比如复习白居易的古诗《琵琶行》,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分析整首词,我让大家采用“鉴赏法”进行品读,一读标题,二读作者,三读作品,四读注释,五读选项。这样做题,学生会感到复习的目的性很强,不盲目,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鉴赏古诗词的兴趣。这几步程序一一按部就班后,学生很快就能回忆起整首长诗的内容,也很容易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鉴赏法在古诗词的复习课堂上不仅是一种教学法了,更是一种有效的引导法。

二、要让知识竞赛带活语文课堂

古诗文默写和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考试中可取得高分的题目之一,学生必须要确保这块阵地坚不可摧。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把知识竞赛引入语文的复习课效果会更好。有竞争,才有动力,强大的动力,更有利于竞争,这是个良性循环。

课前,教师要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几个参赛小组,这个分组可采用“就近原则”,根据班级人数和座位安排适当分组,建议6到8人一组。每个组可取一个组名,选个组长。在课下,教师要把考纲与之相关的知识拟成不同形式的竞赛题,每道题目附上适当的分值,题目可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为竞赛题的类型。在课前教师要把这些题目做成PPT,以便于在课堂上展示。在课上,教师要先给学生讲清楚比赛规则,然后再展开知识竞赛。这不仅能对高考知识点给予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还能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这样的课堂就能打破原来“一潭死水”的局面。这样的课堂,教师只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学生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当然,语文知识竞赛的内容和形式是灵活多样,不必追求统一,学生们可以主动参与,向教师提供更好的建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知识竞赛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更具有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只有竞争才会出现活力,学生会体验到只有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才能激发个体内在的潜能。

综合而言,高三的语文复习课的模式可以多样化,只要是能达到良好复习效果的方法都可以大胆尝试。我个人认为,高三语文的复习课虽然任务重,但也需要多样的、轻松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复习课上学的轻松愉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于语文教师而言,语文复习课也需要这样的活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