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冬季奥运会闭幕式范文

冬季奥运会闭幕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冬季奥运会闭幕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冬季奥运会闭幕式

第1篇:冬季奥运会闭幕式范文

BBC Music Magazine

2012年8月号

奥运会开幕式历来被称为“奥运会非官方的首枚金牌”。爱好音乐的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经过努力使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得以恢复。在1894年的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他让与会者们欣赏了古代圣咏《阿波罗颂歌》的首次演唱,这首歌当时在希腊古都特尔斐被发现不久,福雷为演唱作了适当编配。两年后在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时,没有奥林匹克五环,开幕式上也没有焰火,但有音乐——希腊歌剧作曲家萨马拉斯为奥运会作曲,希腊诗人帕拉马斯作词,萨马拉斯指挥了这首合唱曲。包括希腊国王在内的全体观众被歌曲所表达的神圣而崇高的奥运精神所感动,合唱队不得不又唱了一遍。

顾拜旦希望奥运会能为人们带来除了运动竞赛以外更高尚的理念,因此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除了体育还举行了艺术类比赛,诗歌、绘画、作曲、建筑设计各项都决出了金牌。这项传统一直持续到1948年,这种奥运文化的理念今天依然存在。1936年柏林举行奥运会时希特勒已经当权,理查·施特劳斯被指定为奥运会主题歌作曲。他竟称自己“属于那些仇恨、鄙视体育的人群”,还不无嘲讽地说:“我将在未来几小时为无产阶级写一首奥林匹克歌曲以解无聊。”正义的德国奥委会主席西奥多·莱瓦尔德对其谬言痛斥:“你的话让我震惊。你这是将奥林匹克体育场与游乐场相提并论,把神圣的庆典看作一场群众狂欢。”

二战后的1948年在伦敦恢复了奥运会,组委会根据音乐总监萨金特的提议选用了罗杰·奎尔特作曲、拉迪亚德·吉卜林作词的《上帝赐予光荣》作为主题歌。开幕式上萨金特指挥由多个英国合唱团和乐队组成的巨型阵容演唱了这首震撼人心的圣歌以及亨德尔的《哈利路亚》。1954年,国际奥委会向全球征集奥运会会歌,并邀请大提琴家卡萨尔斯以及作曲家布朗热、科普兰、弗兰克·马丁、莱诺克斯·伯克利等组成评委会。最终波兰人迈克尔·斯皮萨克的作品中选,但由于他坚持索要高额版权费惹恼了奥委会而被弃用。1958年的东京国际奥委会会议决定了将萨马拉斯为1896年奥运会作曲的《奥林匹克圣歌》作为奥运会会歌。从此,每届奥运会的开幕、闭幕式上都要在奥运会旗帜下演唱演奏这首奥运圣歌。

第2篇:冬季奥运会闭幕式范文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球性的体育盛会,它不仅为各国体育健儿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竞技场所,而且也为促进世界和平、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化交融、传递文明友谊搭建了最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北京冬奥会时间2022具体时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北京冬奥会时间2022具体时间北京冬奥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星期五)开幕举办,闭幕时间为2月20日(星期日),总时长为16天。而北京冬残奥会计划于2022年3月4日(星期五)开幕,3月13日(星期日)闭幕。除比赛场馆外,开幕式和闭幕式都将在鸟巢内举行。

北京冬奥村开村时间答:2022年1月27日冬奥村将正式开村,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2月2日将开展火炬传递,拉开北京冬奥会的序幕。

不遵守防疫手册或被逐出比赛

疫情是举办冬奥会面临的最大挑战。9月30日了疫情防控关键政策,10月25日会同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了第一版防疫手册,明确了坚持简化办赛、远端防控、疫苗接种、闭环管理、有效处置、防控一体化等6条基本原则,提出了具体防疫措施。

需要强调的是,防疫手册所阐述的一些措施都是依据最新的科研成果、专家意见,也借鉴了其他国际赛事的经验。我们相信,这些应对措施是可以减轻疫情风险和影响的,也希望所有涉奥人员能够全力配合、遵守、执行这些规定。我们将严格执行相关处罚规定。一些细节也正在和国际奥委会进行沟通,不遵守防疫手册规定的,可能会面临着警告、临时或永久撤销注册资格、临时或永久取消参赛资格、逐出比赛、取消相关资格等比较严重的后果。

2022北京冬奥会项目介绍2022年冬奥会冰上项目

冰壶

冰壶,两队之间比赛,每队四人,两队轮流掷球,不仅需要使冰壶准确到达营垒的中心,同时让对方的冰壶远离圆心,最后以冰壶距离营垒圆心的远近决定胜负。冰壶1998年正式列入冬奥会比赛项目。

比赛场地:国家游泳中心

冰球

冰球亦称冰上曲棍球,是多变的滑冰技艺和敏捷娴熟的曲棍球技艺相结合,对抗性较强的集体冰上运动项目之一。运动员穿着冰鞋,手拿冰杆滑行拼抢击球,运动员用冰杆将球击入对方球门,以进球多者为胜。

比赛场地: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体育馆

花样滑冰

花样滑冰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相继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迅速开展。1872年奥地利首次举办花样滑冰比赛,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

比赛场地:首都体育馆

速度滑冰

速度滑冰简称速滑,滑冰运动中历史最为悠久,开展最为广泛的项目。1763年2月4日在英国首次举行15公里速度滑冰赛。1889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首次举办世界冠军赛。男、女速滑分别于1924年、1960年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

比赛场地:国家速滑馆

短道速滑

短道速滑于1905/06年起源于加拿大和美国,1992年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

比赛场地:首都体育馆

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

雪橇

雪橇起源于北欧,据记载,早在1480年挪威就已出现雪橇。1883年瑞士在达沃斯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雪橇比赛,1964年雪橇在第九届冬季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比赛场地:国家雪车雪撬中心

跳台滑雪

跳台滑雪起源于挪威,1860年挪威德拉门地区的两位农民在奥斯陆举行的首届全国滑雪比赛上表演了飞跃动作,后逐渐成为独立项目并得到广泛开展。19世纪末,跳台滑雪先后传入瑞典、瑞士、美国、法国、意大利和波兰等地。1924年被列入首届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

比赛场地:北欧两项和冬季两项中心

钢架雪车

钢架雪车在19世纪发源于瑞士山区的小城圣莫里茨,第一次的钢架雪车俯式冰橇比赛在1884年举行。1887年开始出现类似现在这种俯卧式的姿势。钢架雪车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被列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

比赛场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自由式滑雪

自由式滑雪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高山滑雪基础上发展而成。1971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举行世界上第一次正式的自由式滑雪比赛,1992年正式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

比赛场地:云顶滑雪公园

高山滑雪

高山滑雪起源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地区,故又称阿尔卑斯滑雪。高山滑雪是在越野滑雪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936年起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

比赛场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越野滑雪

越野滑雪借助滑雪用具,运用登山、滑降、转弯、滑行等基本技术,滑行于山丘雪原的运动项目。起源于北欧,又称北欧滑雪,是世界运动史上最古老的运动项目之一。1924年被列入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

比赛场地:北欧两项和冬季两项中心

单板滑雪

单板滑雪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其产生与滑板和冲浪运动有关。1983年起举办世界锦标赛,1998年长野冬奥会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比赛场地:云顶滑雪公园

冬季两项

冬季两项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由远古时代的滑雪狩猎演变而来。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奥会表演项目,1960年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并定名为冬季两项。

比赛场地:北欧两项和冬季两项中心

雪车

雪车起源于瑞士,由雪橇发展而来,1924年法国夏蒙尼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中即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雪车用金属制成,形如小舟,车首覆有流线型罩,因此也得名“雪地之舟”。

比赛场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北欧两项

北欧两项起源于北欧,由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组成,在挪威瑞典流传很长时间,成为北欧传统项目。1883年被列入霍尔门科伦滑雪大奖赛,20世纪初开始向世界推广,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

第3篇:冬季奥运会闭幕式范文

精神和理念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的国际社会运动,它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健康协调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7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精神和理念层面的奥林匹克文化主要以奥林匹克主义(Olymplsm)为核心。奥林匹克主义是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首先使用的术语,但是他从来没有为这个概念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人们对奥林匹克主义也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在1991年6月16日生效的《奥林匹克》里,国际奥委会第一次给奥林匹克主义下了定义“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开创的人生道路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的基本原则的尊敬为基础的。”

这个定义提示我们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面人的和谐发展的关键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善,实现的途径是体育运动。为了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必须使体育运动与教育、文化相结合,并且借助优秀体育选手的榜样作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对应看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也有着明确的规之“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这句话,也提供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有特别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也强调了竞技运动的公干和公正。

组织和制度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当今的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形成了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奥委会为骨干的组织体系。人们习惯地称这个庞大的组织体系为“奥林匹克大家庭(Olymplc Family)”。所谓“奥林匹克大家庭”,是对所有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和个人的统称,包括以下成员,国际奥委会、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组委会以及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运动员、教练员、官员、奥运会赞助商等。近年来由于大众传媒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日益增长,对奥运会进行报道的大众传媒也被纳入奥林匹克大家庭。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所有成员在组织上是独王的,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它们之间的合作是以相互承认为基础,以《奥林匹克》力准则的。

除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组织,当今奥林匹克运动还拥有一套成型的制度,这套制度包括赛事的组织、赞助商的吸纳和权益保障、志愿者制度、媒体服务和运行制度、观众服务等等各个方面。

标志和象征

奥林匹克文化最后一个层面也是最为具象征的层面就是奥林匹克标志和象征,这一层面大家看得见,摸得着。如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和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旗,每届奥运会的会徽、奥运会会歌、吉祥物、火炬及火炬传递、赛事图标、奖牌样式、宣传画等。此外,还有最近20年来愈演愈烈的大型开闭幕式、火炬点燃仪式、奥林匹克文化艺术节、奥运会主题歌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独具特色的奥林匹克文化已经成力当今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人心。

奥林匹克标志从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表达着人们在这项伟大的体育文化事业中所追求的理想。

第4篇:冬季奥运会闭幕式范文

关键词:和果子庭院包装;长野冬季奥运会的开、闭幕式的节目册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067-01

日本的艺术设计是在禅宗美学的启发下,将禅宗思想纳入到现代设计之中,将其意识升华以此来寻求形式上的突破,进而使作品充满了“优雅、朴素”的精神内涵。日本设计师对天然材料的完美利用,正是对“崇尚自然”禅宗理念的最好诠释。不追求材料的奢华,只追求最原始简单的材料。其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魅力吸引着很多人。

日本食品包装设计处于世界前列,他们的工业发展得比较早,也比较快。食品包装设计也发展得比较快.。他们的设计简洁,大方、简约。日本是世界上最讲究包装的国家之一。借用日式禅宗花园的美学思维,日本设计师Tomonori Saito、Shohei Sawada 与和果子师傅Motohiro Inaba 在近日合作设计了一款和果子点心。少量石头与树叶状的和果子被放置在铺满细碎砂糖的盒子中,利用附赠的木耙可在砂糖中勾勒出纹路,创造出一个宁静而充满禅意的和果子庭院。让黑芝麻糖替代石头,让白糖替代沙石,将日本传统枯山水景观转化为可玩可食用的居家用品,这就是设计的力量。

和和果子是日本独有的糕点,它格外重视造型变化,是日本人之间送礼物的绝佳主角。而这款名为“心安寺石院”的和果子包装,把禅意美学与食品包装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在社会的喧闹里找到一份独特享受的宁静。设计美就是美在你一看就觉得很幸福。比起中式建筑中的假山假水、小桥流水和飞燕屋檐的小凉亭,日式庭院设计更有学问一点,这个在日本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艺术领域,其中一种“枯山水庭院”由细沙碎石铺满地板,放上一些自然元素。比如说姿态明显的石头,利用特殊的木耙,慢慢有条理的沿着摆放物的周围,在砂石地上描绘出纹理,这些纹理象征“水”,而大石头则象征“山”没有花朵树叶的设计,主要是想让庭院保持静止的姿态,产生具有冥想、宁静的效果,让人与庭院一起回归自然。整个包装造型就是按照“枯山水庭院”设计的。富有禅意美学的庭院包装设计,会让人一看就很享受。

根根据日式庭院设计的概念,庭院中不宜摆放太多的石头,要“水”与“山”视觉上协调才能产生宁静的作用。所以在这款包装里只有五颗糖果。这款玩与吃结合的糖果设计让人忍不住的想吃却又舍不得打破这宁静和谐的画面。就像我们在看美丽事物的时候,你忍不住想要去占有这个东西,但你明白,你一旦拿走其中一样,整个画面就会被破坏。这款包装注重整体的效果,你单看一个黑芝麻糖可能很普通,但当它放在白糖的沙石堆里,你就能体会到“静、虚、空、灵”的禅宗境界。

而说到日本禅意设计,不得不说到原研哉的设计。原研哉平面设计的理念表现具体表现在对通感手法的运用上,原研哉认为,设计不应仅是视觉的加工,而是综合信息加工的范畴。

个本人特别喜欢的是原研哉给长野冬季奥运会的开、闭幕式的节目册的设计,这也是其的代表作品。这套节目册的设计的重点不在于其的设计形式,他把重点都放到了所用的材料上面。原研哉想要找到一种既适用于冬季的庆典,又能唤起人们对于“雪和冰”的记忆的“纸”来进行设计。

对这款纪念册的设计自然就把关注点得放到设计师所用的材料上面。纸,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纸质拥有不同的肌理效果,而我们可以把所有这种纸介质所独有的不同肌理当做是它的“表情”,这种“表情”也可以称作是“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而原研哉使用了一种白色松软的纸,以压凹和烫透的方法,使文字部分凹陷下去,而且凹陷下去的部分呈现出冰一样的半透明效果。如同我们的脚踩在松软的雪地上,足迹变成半透明的冰渗透到黑色的泥土中。目的是让观众在触摸到这种纸的时候能够能唤起他们的脑海中的踏雪的记忆。同时对红色圣火进行烫金,这触觉上的对比,深深的驻扎在了观众的记忆里。让人有忘不掉的深刻视觉冲击感。所以,能将纸的各种“表情”灵活的运用到现代设计里,相信会是一个新的契机。这种以五感为基础的沟通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媒介”信息交流的范围和方式。

日本禅学大师柳田圣山认为:“禅宗所谓‘无’并不是什么也没有, 而是对一种混沌状态和一种气体的凝结的想象”而原研哉对于白色是十分的偏爱,在这款纪念册也是依旧用了他最喜爱的白色,他认为白并不是颜色中的一个分类,因为白具备特殊性,可能本身就是一种透明,你把它归类为一种颜色,是人们意识上的一种错觉。针对好像没有颜色的这样一种颜色,人们会有不一样的体会。“白色是对世界混沌状态的反击。”我对于原研哉先生的这句话印象特别的深刻。原研哉在这款纪念册里把“白色”这个元素运用的淋漓尽致。看到这个作品让我想起的一个词语就是“无中生有”整个纸张是“无”的,凹陷的文字部分就像是这“无”中生出来的“有”这“有”凸现了“无”的力量。而这正是原研哉所擅长运用的理念。

禅宗在日本能够独立而突出的发展,是因为禅宗的自然观,符合本土的神道教义,崇拜自然的思想,加上中世纪的日本民族坚守俭朴的生活方式,与禅宗简朴的审美趣味一拍即合,禅宗在日本人的生命活动中留下许多息息相关的社会心理痕迹,影响着日本人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日本人把禅宗生活化,致使产生的设计作品体现独特的禅宗美学气质。

参考文献:

第5篇:冬季奥运会闭幕式范文

关键词:奥运经济;直接效益;间接

Abstract:Asthemostfamousandinfluentialsportsgalaxy,OlympicGameshasnotonlyrelateitselftothedevelopmentofsportscultureproductsandserviceindustry,butalsotheeconomicgrowthofthehostingcity.Itcaneffectivelypullthelocalinvestmentdemandandconsumptiondemand,andeventheeconomyofthehostingcountry.BeijingOlympicGamesprovesitssignificantroleinpushingforwardtheChineseeconomyinadditiontodisplayingtheimportantachievementsofChinaineconomy,culture,scienceandtechnology,andsocialprogresss.

Keywords:Olympiceconomy;directbenefit;indirect

奥运经济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的资源优势和奥运会创造的商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而拉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并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阶段性经济发展加速的经济现象。奥运经济可以分为直接奥运经济和间接奥运经济两大部分。直接奥运经济是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和围绕开发奥运资源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围绕开发奥运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间接奥运经济指在奥运会举办的过程中能够引起举办城市与国家的经济、社会指标发生改变的活动,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素质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新增长点和新产业的培养等。

一、奥运经济直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

奥运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指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建设及相关设施的投资,主要包括比赛场馆、运动员村、记者村、传媒通讯设施。间接投资主要是指即便不举办奥运会也需要的,但因为奥运会而提前或加大力度进行的投资。这些投资包括改善道路、机场、地铁等交通项目投资,水、电、热、气等市政建设项目,还有污染控制、治理污染、绿化等环保费用。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带动了举办地区建筑、建材行业、通讯业、环保产业等行业的发展(见表1)。

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资金投入约130亿人民币用于包括新建场馆、改扩建场馆和临时性的场馆,改建的独立训练场馆;用于整个城市的总体建设总投资高达2800亿元人民币,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能源交通、水资源和城市环境建设。这么巨大的投资形成庞大而活跃的投资和消费市场,为的企业带来了商机。据估算,北京奥运创造的就业机会达到200万人。除此以外,旅游、商业、地产、建筑、交通、体育、科技信息等7大领域,在北京奥运经济中得到显著发展机遇。

市场开发是奥运会运行资金的重要来源,围绕开发奥运会资源,如北京直接从国际奥委会拿到两笔主要收入:一是国际奥委会电视转播权总体收益的49%,北京所得大约为8.51亿美元;二是TOP计划(即奥运会合作伙伴计划)所有收益的33%,北京所得约为2.86亿美元。此外,奥运会门票和纪念品也大赚一笔,门票估算收入约为1.4亿美元,特许经营估算收入约7000万美元;加上中国政府的财政补贴、赛后物资的处理收益、个人与集体的捐赠等,北京奥组委的收入超过20亿美元。

(一)转播权出售的媒体收入

出售奥运会电视转播权一直是国际奥委会最大的收入来源。1997-2000年期间,美国奥委会的市场开发收入是4.41亿美元,其中电视转播收入1.1亿,占25%,而且转播价格呈现上升趋势。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以来,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价格已经涨了15倍。奥运会的电视转播吸引全世界的注意于1936年德国首次电视转播奥运会就已开始,当时的收视观众达到了16.2万人。不过,直到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卫星转播真正使奥运会实现了全球直播以后,电视转播权的合约才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奥委会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并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机制。

奥运会的范围及影响随着高科技的手段不断发展而扩大。洛杉矶奥运会有156个国家获得了电视转播权;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覆盖面由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214个国家(地区)上升为220个国家(地区)。许多电视转播机构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基础上增加节目的播出时间,如美国NBC亚特兰大奥运会转播170小时,而悉尼奥运会转播437小时;加拿大CBC由244小时增加到800小时;巴西GLOBO由76小时增加到175小时。据统计,全球有近40亿人通过电视观看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盛况,在日本收视率达到88%,在中国收视率达到70%。电视转播权的销售价格在奥运会的进程中有很大差别,自1960年以5万美元出售了冬季奥运会电视转播权,66万美元出售了夏季奥运会电视转播权以来,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价格迅速膨胀(见图1)。

北京奥运电视转播的规模、中国承担的转播项目、国际广播中心的面积都是历史之最。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以来,随着电视转播技术飞速发展和收视需求的提高,奥运会电视转播公共信号的制作从“主办国模式”发展成为了“多国部队”模式,即由原来主办国自己承担公共信号的制作,变成了由多个国家参与制作的团队。雅典奥运会,我国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参与奥运会的公共信号的制作,为乒乓球、羽毛球和现代五项三个项目制作了国际信号,2008年奥运会,中国在以上三个项目基础上又增加了足球、篮球、排球和网球四个项目的国际信号制作,另外团队也从单一的中央电视台扩展到北京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电视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辽宁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加上天津电视台,八家电视合进行转播,这是中国奥运会转播史上的一个之最。第二个和第三个之最是转播中心的面积和收视,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转播机构,奥运会时BOB(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达到4000人,使用的转播车约60辆、摄像机1000余架,建成的国际广播中心面积约14万平方米,这是奥运会有史以来最大的广播中心,制作的奥运图122-28届奥运会电视转播权价格

(二)现场门票收入

奥运会门票是主办奥运会重要的收入之一。门票一般由组委会的销售公司负责,多以预售为主,往往提前二三年进行。奥运会组委会门票外销一般通过各国国际旅行社进行。销售采取套票和单项票两种形式。套票又有两种:一是“大套票”,即开幕式、闭幕式及所有比赛完整的一套票;二是“小套票”,即某一项目全部比赛场次的门票,或若干项比赛组合的套票。门票价格需上报国际奥委会。由于比赛场地的设施条件、观众的观赏兴趣和比赛的激烈程度等因素不同,各项比赛门票价格有差别。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预计1100万张,共售出861万余张门票,创下有史以来观众人数的最高纪录。2000年悉尼奥运会可售门票总量约为750万张,最后一共售出670万张,销售率高达90%,创历届奥运会门票销售之最,门票收入高达5.51亿美元,创奥运会历史最好水平。雅典奥运会的530万张门票最终仅售出358万多张。北京奥运会门票于2007年上半年开始在中国预售,共有700余万张票可出售,向国内公众公开发售的门票数量将不低于总票量的50%,高于近几届奥运会的比例。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公众的收入水平比悉尼和雅典低。因此,北京奥运会比近几届奥运会的门票价格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其中,开幕式最高票价相当于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最高价的50%,最低票价相当于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最低价的20%左右。体育比赛门票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也仅相当于近几届奥运会体育比赛最高价和最低价的30%左右(具体见表2)。

(三)来自各级赞助商的收入

赞助商的投资历来是奥运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赞助商分为全球合作伙伴(top)、举办国合作伙伴、赞助商以及供应商。其中TOP赞助商等级最高,TOP入门费也相当高,已经从1985年的400万美元涨到了第六期(2005-2008年)的6500万美元,国际奥委会的第六期TOP计划成为有史以来财气最旺的一届,征集到的11家全球赞助商金额高达8.66亿美元,比上一期增长了31%。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奥运赞助商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他们更愿意购买那些赞助北京奥运会的公司的产品。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对这16天的盛会进行了数以亿美元计的投资,他们不光关注奥运会,还对其主办国中国给予了同样的重视,奥运会帮助他们成功开辟了中国市场。

(四)标识衍生所产生的收入

吉祥物历来是奥运会最赚钱的特许商品,仅吉祥物毛绒玩具销售就占到特许经营一半以上的比例。吉祥物开发是奥运经济的重要内容,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吉祥物可以被开发成玩具、服装、文具、纪念章等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据统计,最近几届奥运会,特许经营的收入都超过5亿美元,占奥运会全部收入的10%左右。雅典奥运会,特许商品销售额达到7.28亿欧元。据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通过出售吉祥物,分别获利2.13亿美元和2.01亿美元。

2008年北京奥运会5个吉祥物是历届奥运会吉祥物中最多的,加之中国13亿的人口基数,因此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市场非常大。据专家估算,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商品的销售收入将达40亿元人民币,其收入要占奥运会总体收入的15%,甚至更高。除此以外,还有近300种商品、50余万件奥运吉祥物系列特许商品。其中既有面向少年儿童消费群体、价格仅为8元一支的吉祥物荧光笔,也有面向高端收藏者、价值十几万元的贵重金属纪念章都带来不小的收入。有专家估算,北京奥运会仅和吉祥物有关的特许商品销售收入就达到3亿美元。

二、间接奥运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

英国运动经济学教授克里斯·格拉顿在“2008奥运经济(北京)论坛”上表示,估计北京奥运会至少能够带来60亿美元的“赛后收益”;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信息研究部测算,从2003-2010年,北京奥运会产生的总体经济影响将达到717.06亿美元。

(一)促进经济增长

奥运经济的概念源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美国商业奇才尤伯罗斯创造性地将奥运和商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当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次赚钱的奥运会”。自此以后历届主办国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使奥运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见表3)。

奥运会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效益,是因为奥运能有效地带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提供的报告显示,在2005-2008年的“奥运投入期”内,北京市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8%,较“十五”期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达到1.14%,2008年为0.85%。2004-2008年间,奥运因素共拉动北京GDP增加1055亿元。就目前而言,在拉动我国GDP增长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三要素中,资金的贡献率是最大的[1]。据有关专家估计[2],承办2008年奥运会给北京带来9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再加上该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应,现成为牵引首都经济高速增长的助推器。此外,从刺激消费需求看,奥运会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显著,奥运会对旅游业消费和大众体育消费具有明显的拉动和促进作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3],北京奥运会在2001年-2008年内拉动中国经济每年增长0.3%个百分点。总之,北京奥运在2001-2010年的10年内将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大大提速。

(二)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推动第三产业,调整第一产业。不论是奥运赛期服务还是赛后场馆的开发利用,奥运无疑都会为承办城市服务业、文化体育、会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添活力,从而增加第三产业在地区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农业方面,由于奥运赛期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将带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后奥运旅游业发展,将有效推进城市近郊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延伸、转移。据有关资料显示[4],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入境旅游者为22.5万人;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入境游客达22万人,直接有关旅游收入达34亿美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吸引了30多万外国游客,入境游客达35万人,乔治亚州的旅游收入高达35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更是前所未有的旅游盛会,在奥运会举行的十几天里,有35万名外国人赴悉尼观战,如果算上1997-2000年期间所有与奥运会有关的访问者,人数将增加到150万,在旅游业方面为澳大利亚带来的经济利益高达42.7亿美元。

2.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型。产业总量的扩大将引起各产业之间对城市有限资源的竞争,在奥运场馆周边及城市重点经济区域,土地等产业资源将大幅度升值,在产业资源的再分配过程中,仓储、抵挡房地产和传统农业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势必被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替代。

3.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奥运显然能够提高城市的知名和开放度,奥运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的经济、技术交流,为承办城市吸引利用国内外资金、提前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难得机遇。以优良的投资环境为平台,积极吸引各方资金,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对优化提升城市传统产业、缩小产业差距、提高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大有裨益。4.催生新兴产业。基于奥运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在“绿色奥运”建设过程中,各承办城市一方面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造或淘汰部分耗能、耗水、污染大的产业,另一方面也将投入巨资建设城市城市生态系统,不论产业改造还是生态系统建设维护,都将催生环保和绿色生态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文化收益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将通过举办奥运会得到更广泛传播。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内涵隽永。奥运会为展示和弘扬中国文化提供了广阔舞台,有300多万参观者来到中国,50多亿电视观众收看奥运会,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利用奥运会这个舞台,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变法图强”、“和谐团结”等传统文化思想,以及热情友好、文明礼貌和崇尚体育的修养和素质。加深了全世界对我国的文化的认识,从而可以带动中国文化在世界的流行。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服装,人们看过开幕式,对这些东西都会产生兴趣,这都属于奥运经济,这是一种综合的效应。[5]

(四)科技奥运理念收益

“科技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的三大主题之一,奥运会是国际上最重大的体育赛事,是对主办国家高科技水平的一次考验。可以说,现代的奥运会就像一个科技博览会,大到奥运场馆的设计建造,交通的控制疏导,通讯的传播保障,小体育器材的材料,运动服装的制造都运用了高科技。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都在奥运会场上到处“现身”。这对于我国高科技带来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6]可以肯定,这些产业的高科技水平的提高,必将带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中国国际形象得到极大提升

申办和主办奥运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一场综合国力、科技实力、文化魅力、经济实力、国民素质的竞争,是一场国家形象和民族地位的竞争。此次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疑意味着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信任,充分表明世界承认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一个负责任、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形象已为世人充分肯定;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举办奥运会的开路先锋,中国举办奥运会也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坛上赢得了重要位置。为此,中国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六)生态收益

通过举办绿色奥运,贯彻绿色奥运理念,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绿化覆盖率,普通百姓的生态意识大大提高。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我国政府就作出了庄严的“绿色承诺”,提出“绿色奥运”的理念。我国提出“绿色奥运”不仅代表了当今国际环保事业发展方向,也反映了技术进步、资源节约、适度消费的自然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通过“绿色奥运”的实施,我们要在政府主导、民间监督、全民参与下,对自然生活条件、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等进行整治和保护,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七)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现代化进程提速

奥运会为承办城市、为国家整个经济带来了推动促进,放大作用。比如说,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些当然不一定全是为开奥运会而建的,但是奥运会促进加速了它的形成。北京扩建首都机场三期工程,修建轨道交通,地铁4号线、5号线、10号线、奥运支线,机场的第二条高速路,五环路、六环路的通车……这些城市基础设施,虽然是城市永久发展的需要,但是因为奥运会的契机,它们加快了开发。奥运经济使北京的基本现代化实现程度和现代化实现程度分别提高了7.5和8.1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鲍明晓.新北京、新经济、新奥运[N].中国体育报,2001-07-19.

[2]鲍明晓.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及首都经济的深刻影响[J].前线,2001(8).

[3]童乐.梦想与辉煌——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纪实与畅想[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4]温源.奥运大商机——2008奥运全接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杨桦: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5):3-6.

第6篇:冬季奥运会闭幕式范文

关键词:纸质 质感 设计表情

纸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广泛的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纸张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纸张简单来说就是将分解的纤维重组,利用竹帘或框架滤网、人工的逐张捞制而成的薄片状物质。纸的制造过程主要为为制浆和抄纸段两个步骤,由于原材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纸张的物理属性和用途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纸质特点,纸张的用途较宽泛,可分为:包装用纸、印刷用纸、工业用纸、办公或文化用纸、生活用纸、特种纸6种类型。具体主要包括凸版纸、新闻纸、胶版纸、铜板纸、亚粉纸、书皮纸、字典纸、打字纸、书写纸、白板纸、压纹纸、毛边纸、白卡纸、牛皮纸、特种纸等。

在生活中纸张无处不在,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表情面貌的纸质,带给我们的视觉、触觉、与听觉等感官迥异的心理感受。在无形中,纸质的本身会刺激和唤醒受众的某种情感知觉,如柔软与坚硬、细腻与粗糙、质雅与绚丽等。在设计中我们可以分析和利用纸的不同质感所触及的受众心理感觉和意象,来点化作品的情感表达,引导人们去想象和体味。熟悉纸张质感表情,使这些属性更有效的与设计观念衔接,进而促使设计师能够设计出完美的作品。

一、纸的质感与情感表现

质,是指材料的表、理质地;感,是指人的主观感受及感觉、情感。纸的质感即纸张的感觉特性,是人的认知系统对纸张整体特征的主观感受,是人的眼睛、耳朵、鼻子、皮肤以及其他感知接收器对纸质得出的综合感知信息。纸张的质感是触觉质感、视觉质感和听觉质感等感官系统整体感知反应的综合反馈。

(一)纸的质感语义

纸的质感语义,是指纸的质感肌理向受众传递的信息,造成表情语义的区分。通过感性认知的习惯,纸张材料生成的外观质感会产生不同的表情语义,这种表情语义确立了纸质表情的意象,它以各种的姿态形成不同的感知经验,突显或衬托诸多产品功能的气质意蕴。在生活中纸张无处不在,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表情面貌的纸质,带给我们的触觉、视觉、听觉等感官迥异的心理感受。

触觉质感是指人们通过手和皮肤触及纸张而感知的纸质表面特性。手和皮肤沿着纸张表层运动时,触觉的游离神经末梢刺激大脑产生截然不同的感觉,如粗糙、光滑、薄厚、柔韧、坚硬等。从纸张表层对触觉器官的刺激性分析,纸张的质地肌理会直接影响人们对纸张的喜好程度,如触摸加工精致细腻、表面光滑的纸张时会产生舒适愉快的心情;触摸加工简单粗糙的纸张时则效果相反。触觉对纸张的认识是最直接的,灵敏度仅次于视觉,触觉感知经验会直接影响视知觉对纸质的感知。

视觉质感是靠视觉感知的纸张的表面特征,视知觉接触纸张后经大脑思维分析处理后对其质地肌理所产生的感知意象。通过眼睛触摸纸张的表层和质地进行了解和认知,不同的肌理和质地刺激视知觉产生不同的情感意识。纸张表面的光泽、肌理、色彩和透明度都会刺激眼睛产生不同的视觉质感,从而形成纸张质地的精细感、粗犷感、均匀感、工整感、光洁感、透明感、素雅感、华丽感和自然感等不同表情语义。视知觉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大部分触觉可以经过人们的经验积累转化为视觉感知的间接感受。所以对于熟悉的材质,既可以调动触觉的感知经验也通过视觉感知纸张的质感。

听觉质感,顾名思义是靠听觉感知纸张的质感,纸张在运动时产生的声音刺激听觉器官产生的感觉,如铜版纸的清脆、卡片纸的沉闷等,听觉质感间接性较强,是依靠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的经验感知纸的质感。

纸的质感语义又可分为理性质感和感性质感两种:一种是对人们最直接的理性情感反应,是纸质的物理属性和功能提示意,是显在的实体外衣。举例来说,书皮纸比书页纸厚重、坚硬、防水性强,有保护书籍的作用;手巾纸的特点是轻薄、松软、吸水性强,具有擦拭功能。另一种纸的质感语义是一种感性的表情信息,是人们内在的情绪反应,是纸张在环境中显示出的心理性、社会性或文化性的象征价值,是人类的情感意象和社会形象等方面的内容。受众对纸的质地产生的“情感性”认知结果,包括对美丑的直接反应和喜爱偏好的直接感受。如设计中情感表达的感性特性,例如高雅、亲切、质朴、科技、温暖、拙劣、温和等等,思维想象和发散性联想在对纸质感触的过程中诱使人们产生某种情感作用,唤醒某种感觉意象,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例如,在包装设计中的包装纸,高雅细腻的质感与粗糙劣质的质感相比较,高雅细腻质感的产品包装更得到受众喜爱。

(二)纸的质感形成

不同的纸质呈现不同的表情符号,纸的质感是纸张表面(包括纸张平滑度和表面强度)、颜色、光泽度、光亮度、不透光度、基重、纤维交织情况、抗张力度或撕裂度等多种因素承载的意象表达。如光滑与粗糙、清脆与低沉、光亮与黯淡、坚硬与柔软、轻快与沉重、精致与粗拙、质朴与华贵等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此外通过表面的处理加工,如压印、雕琢、磨切等手段可以仿制其他天然材料的质地纹理,给人异样的感受。

举例来说:宣纸,作为用于中国书写和绘画的纸品,表面光而不滑,纹理纯净清晰,色泽洁白,纤维稠密、韧而细润,搓折无损、润墨性强,可以长时间保存不变质;宣纸特殊的柔韧性和极强的触摸感给人们带来柔细轻盈、质朴温润、亲切温暖以及贴近自然的感觉。硫酸纸,最大的特点是透明度较高所以常被作为拷贝用纸,表面平整光滑、轻脆细腻,纤维均匀稠密;图案或文字透过纸张轻脆的、半透明的质感,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留下无限的意象空间。牛皮纸,表面光亮平滑、柔韧结实、耐磨度高、颜色泛黄等,是坚韧耐水、高不透明的包装用纸;由于纸质保留了原材料的色泽且纤维纹理较明显,所以呈现出一种自然质朴、温润浑厚的感觉,作为包装用纸自然环保,深受人们喜爱。双胶纸,纸张表面光亮平滑、质白坚挺、平坦质密,是施胶较重、高不透明的印刷用纸,一般用于印刷画册、彩色插图、商标、封面、高档书籍和本册;给人一种光洁明亮、高档华贵的感觉。

二、纸质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在设计中我们可以巧妙利用纸质的表情符号选择纸张,点化设计作品所传递的情感,纸张不只是设计作品的介质,它亦属于设计的一部分。善于利用纸张的不同形态、质感,结合对受众人群的判断,将纸张的不同特性巧妙的融入适宜的设计之中,使纸张本身成为设计的元素之一,从而丰富我们的设计语言与设计体验,使默默无语的纸张成为具有情感与生命力的设计载体。在具体的设计应用中应该遵循纸质情感与设计内容的一致性。正如下文中,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和产品设计大师深泽直人先生在不同的设计中将不同的纸质表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每个设计点都触动心弦。

(一)冰雪之纸――唤醒踏雪的记忆

图1为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设计的长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闭幕式节目表册子。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全本)》一书中说:“在想象中这个册子应该含有令人难忘的元素:长野奥运会的记忆媒介。”参加开幕式对每个人来说应该是一次感觉强烈的全新体验,所有参与者都会有想要永久保留的深刻感触。所以我们设计的册子应该像容器一样,能把他们每一个闪光的记忆片段有效的储存起来。于是纸张的材质感成为一个关键的扳机,册子的封面是采用一种白色、松软的纸张,用加热的模具压在纸面上,使封面上产生凹陷的痕迹,陷下去的部分纸张纤维融化呈现像冰雪一样的透明状。松软的白纸上印下的各种字体,清澈如冰即为“冰雪之纸”。

以纸张的质感唤醒踏雪的记忆,松软的白纸上印下的字体,犹如我们在大片白茫茫、松蓬蓬的新雪上留下的脚印,串串足迹封存在半透明的冰雪间。对于任何触摸此纸的人,都会唤起他脑海中埋藏的冰雪记忆。纸张的质感成为设计的扳机,冰雪触感的册子将人们参加冬季奥运会的记忆有效的储存起来。

(二)SIWA・纸和――感触温暖与优雅的皱褶

图2为ONAO邀请产品设计大师深泽直人使用“Naoron”纸设计的系列产品。深泽直人将此系列取名“SIWA・纸和”,包含有“纸的皱褶”与“和纸”的概念两种意思。“SIWA・纸和”将纸张本身的机能及触感,优雅发挥在符合现代生活的产品中,细微的纸张纹理与淡淡的纸质气味相得益彰,又符合了当前社会节能环保的理念。Soft Naoron是以木材pulp和polyolefin纤维为原料,用和纸的制法开发而成,柔软富弹性的纸质具有足够的柔韧度,耐水性也较强,不容易破裂,可安心放置物品。打破人们对和纸惯有的旧印象,这种轻柔的和纸以全新面貌――不易破的“Naoron”形态优雅呈现,纸的皱褶如同力量的纹理,透过简约而融入生活的设计,被重新诠释出温暖的特性,展现出一种和煦的韧性。经测试证明,建立在触觉感受基础上,平滑而不均匀的肌理摸起来更舒服,手指与纸质的褶皱亲密摩挲,自然亲切、温润质雅。

结语

纸质如人,有丰富的表情和语言个性,向我们传达着不同的情感。因此在设计中纸张亦属于设计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借助纸张本身的质美感,点化设计作品的更深的象征意义,丰富人们的内心感受,传递人情的温馨。通过纸质表情把埋藏在受众潜在的深层的心理意象投射在设计作品中,引发彼此的感知共鸣。

参考文献

1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全本)[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7篇:冬季奥运会闭幕式范文

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主办的“设计的设计―原研哉中国展・上海”于2012年3月10日至4月10日在上海证大当代艺术空间内呈现。现场展示实物展品59组、平面展品51组、影像作品3组,共113组件设计作品。而设计大师本人也亲临开幕现场为观众做了一次现场导览。

3月25日,再次来到上海的原研哉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专访。这位一身黑衣黑裤、头发花白、身材高大的设计大师在约定的采访时间独自一人准时抵达。“我请酒店的人把地址写在卡片上,这样出租车司机就知道我要去哪里了。”他态度谦和、彬彬有礼,时而低头沉思,时而面露笑容。

“我建议中国年轻的设计师们,在面对中国高速发展的现实前,能够冷静思考。”在与时代周报记者长时间地谈论他的设计经历和设计思路后,原研哉在采访结尾讲到了他给中国年轻设计师的建议,“中国现在发展特别快,世界瞩目,但是不是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我们居住的环境中树立起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就是获得真正的进步?是不是一味追求速度、追求经济发展、追求物质上的获取,就能取得进步?”

“不仅是设计,整个国家的发展也是一样,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你会感觉其实我们失去的东西可能会更多。我们失去了什么呢?失去的是历史上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所流传并且应该流传下去的文化精髓。我希望年轻人能有一颗把文化传统继承下去的心。”他在采访最后提到了刚刚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对王澍根植于中国传统的设计十分认可,而这也与他自己根植于日本文化的设计思路不谋而合。

设计的设计

时代周报:2011年,你在北京已经做过一次展览,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为何会在上海再做一次展览?

原研哉:因为中国非常大,非常辽阔,北方跟南方地域差别比较大,可能很多生活习惯、看法不尽相同,所以在北京举办了之后,特别希望能在上海这种现代大都市,很具有东方代表性的城市再举办一次。而且在上海举办的话,它的影响力不单单是在上海这个地区,还包括比如说苏州、无锡、宁波等这些附近地区。整个地区,包括中国本身,呈现出的是一个生机勃勃、青春的状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希望一些年轻的朋友,对于美术设计感兴趣的人,能来看一看,给他们一些启发,这也是举办这次展览的原因。

时代周报:两次中国展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原研哉:这次在上海举办展览,没有通过广告牌、海报,或者是电视宣传,完全就是通过网络这样一种非常新、特别是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进行沟通和联系,但没有想到来了这么多人。而且大多是年轻的学生、年轻的设计师和设计爱好者,我在现场看到他们,印象比较深刻。

时代周报:这次展览分三个主题,你怎么考虑这三个部分的?在观众观看的过程中,你希望他们受到什么启发?

原研哉:“设计的诸象”基本反映了我从年轻时代到现在走过的设计路,主要展示了我个人以及团队合作作品,但这个实际上并不是我的本意,因为我觉得通过展览会展示一个个人的作品和设计,本质上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意义。而且举办个人展览难度并不是很大,所以我本意上是想通过这样一次展览给人们一些启发。让观众能够针对具体的一些产品、作品,看到它背后更大的市场,比如说一种产业的变化。所以我在“展览会的展览会”这个部分投入一些科技的成果,包括一些高科技材料,看完后能够对设计传统进行反思。我之前在出版的书里写过,设计并不是 “物”的设计,而是“事”的设计。比如说,一个包装盒的设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设计,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思维之路,这个过程是我要跟大家展示的。最后是“无印良品”部分。我想向大家展示从事一个具体的项目,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白色不是一种颜色

时代周报:我在新闻会上听到“重新审视设计”的话题,比如说坂茂的方形卫生纸的设计就隐隐透出批评的味道,人们抽纸的时候有阻力,于是被提醒要环保,节省用纸;但这种设计最终没有推广。将这一类的设计展出来的初衷是什么?

原研哉:这部分体现的是以前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设计,其实还可以从其他的观点、视角去重新审视,看看还没有其他可能。比如说圆形的卫生纸变成方形,方形的确更环保,但大量生产过程中,会有难度,圆形一下就出来了,但方形就很容易断,批量生产的过程中会形成难度,而这个又不容易解决,所以没办法把它推广开去。这一部分展览几乎所有作品都是这样,以前的设计,跟现在重新设计的东西放在一起比较,并不是说哪个更好,而是在比较过程中,人们会产生一种意识:原来设计还可以这样,还可以有这样不同的一些想法!从中认识到设计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整个单元主要体现的一种功能。

时代周报:“白色”这种设计元素在你的设计中十分突出,你是否对这种素材有特殊的感情?

原研哉:我最早从事平面设计,接触颜色相对比较多,但就在那段期间,我慢慢不是很喜欢五颜六色。我自己出版的书中,也特别针对白进行了一些描述,我认为白并不是颜色中的一个分类,因为白具备特殊性,可能本身就是一种透明,你把它归类为一种颜色,是人们意识上的一种错觉。针对好像没有颜色的这样一种颜色,人们有什么样的体会?这是我思考的。

日本在古代只有四种颜色―红、蓝、黑、白―红代表火热,蓝色代表茫然,黑色代表黑夜,而白色在当时代表一种生机。长久以来,日本人就只有这四种颜色以及对颜色的认识。到了平安时代,颜色种类才突然一下子蓬来。整个世界慢慢开始追求光线耀眼,很多颜色、元素开始应运而生,但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把这些颜色混在一起,其实形成的是一种非常灰的颜色,而灰色实际上代表的是混乱的状态,没有秩序,混沌,而白色是这种混沌状态下,一种逆向的力量。因此,白色是对世界混沌状态的反击。另外,我把自己定位为“信息设计师”,我不再局限于平面设计,而是在从事沟通世界的设计。但大家知道,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在信息方面已经走向非常混乱的状态,所以我希望反其道而行之,形成自己的见解,这种逆向正好与白色相吻合。所以我非常偏爱白色。

从小受剑道的哲学思想影响

时代周报:我们很难在媒体的报道中看到你的个人情况,但实际上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对他后来的作品和思考会有很大影响,我很好奇,你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你的父母一辈是否有从事艺术或者设计方面的传统?

原研哉:我出生在日本冈山一个比较偏远的山村,从小学习剑道,我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慢慢地感觉走过的这条设计的路,可能是从小受到了剑道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你可能看见过剑道,双方互相拼打的过程中发现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哪里有空当,就攻击对方的空当,这跟我们说的交谊舞不一样,舞蹈是正好相反的,需要双方的配合、弥补。剑道寻找空当的哲学思想,一直影响我的设计思路,要去寻找信息,沟通各个领域,然后找到空白的部分,这个思想在我的脑子里已经根深蒂固。

另外,我六岁起开始学习油画,教授我油画的一对画家夫妇对我影响很大,受家庭影响反而不是很大。这对夫妇中的妻子从小教我画油画,中学之后她的爱人又成了我的老师。学油画期间一些造型、线条的训练,对于我以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时代周报:你对设计的兴趣是如何开始的?

原研哉:如果说是针对设计的话,让我产生了一种浓厚兴趣的是在高中考大学的时候。我一直学习油画,所以在高考之前慢慢感觉自己应该去考一个美术专业的大学,当时的理想是成为一个设计型画家。因为学生时代看电视、教科书,以及平面的设计作品,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特别有感觉,也是比较适合自己今后从事的工作。

进入大学之后,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知识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我忽然感觉之前自己喜欢的许多平面设计作品中,除了造型,实际上背后还有很多更深的哲学、思想,我应该去挖掘这些东西,然后反映到设计作品中。当然这中间的联系是需要有更深的积累为前提的,反映一种非常纯朴自然的东西,这是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有的。

年轻时曾遭石冈瑛子“全盘否定”

时代周报:你1977年考入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型学部,师从向井周太郎先生,他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原研哉:进入大学之后,也随着年龄增长,我非常幸运能够得到向井老师的指导。向井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他把设计定义为思想,一种有关哲学的东西。他经常把设计形容为“形态的诗”,因为设计本身结合了很多技术化的东西,这些技术化的东西往往被归纳为科学,但实际上里面还负载着人类自己的感觉,想象中的感觉,就像一首诗。设计就是科学与诗之间的一种状态。

举个例子,有一堂课叫“观察”,向井老师会让学生把眼镜取下来,观察太阳,几秒钟后立刻闭上眼睛,那一瞬间在视网膜上留下了太阳的痕迹,由红变黄再变蓝最后变白,正是人类描述的七彩的颜色,然后你用任何形式把它描述出来,通过这样一种训练,让我们感觉到人类身体内部存在着某种机制,跟外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比如说人们为什么会认为蝴蝶那么美丽漂亮?实际上是因为蝴蝶翅膀上的颜色,人们看它时经过光的作用,刺激了视觉神经,于是人们回忆的时候会感觉蝴蝶是非常美丽的。但是实际上这在科学上是很难验证的,都是人们的感觉,所以在大学的时候,通过向井老师的训练,我慢慢形成了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事物的背面、更深层次的包括人们的想象、感觉,这对我是很有启发的。

时代周报:你非常关注年轻设计师的成长,刚才也提到对中国年轻一代观看你的展览印象深刻,我好奇你在设计道路的成长期间,是否曾遇到挫折?

原研哉:的确在年轻时代经历了一段挫折,也可以说是痛苦。我读研究生期间曾在石冈瑛子事务所工作过,做她的助手。石冈瑛子女士非常有名,她曾为《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设计服装,并获得了奥斯卡,而且2008年她还与张艺谋合作了北京奥运会的服装设计。不幸的是,前不久石冈老师去世了,这是日本设计界的损失。

我当时在她的事务所做助手,我特别喜欢看书,因为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是个设计方面的研究者,而不是专门从事设计的人,所以在事务所工作期间,石冈老师就一直指点我:你不能老是看书,你得实际操作,因为她是一个非常现实主义做派的人,喜欢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工作,我为她工作,就必须现实起来。但我当时处于一个非常基础的状态,我需要从零汲取很多知识,却被老师全盘否定了。那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以前我自己所想的、所希望的方式完全被打破了,不知道何去何从,那一段确实非常痛苦。不过现在想起来,正是因为那段时间,有这样一位跟自己相反的大师有思想上的碰撞,才让我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时代周报:你获过很多设计类奖项,你认为哪个奖项的获得对你的设计生涯至关重要?

原研哉:应该是最初获得的那个奖。刚刚也有跟你介绍,在石冈瑛子事务所,我觉得自己的思维、包括方向都与老师碰撞,当时觉得受到很大打击。我那时候还没有正式毕业,一年多后我毕业进入了日本设计中心工作,当时报纸上有一个广告设计大赛,我就参加了,没想到一下子得到了一个奖。这个奖对我的意义在于,之前在石冈瑛子事务所受到很多否定,自己的想法能不能起到作用,是不是对的,获得这个奖给了我非常大的鼓舞,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还是可以做下去。说实话,我当时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在这个领域做下去。之后获得若干的奖项,应该说都是打开了一扇新的门,能接触一个新的领域,做新的尝试,得到了认可。但要说能够让我在设计领域里立下足、走下去的力量,应该是最初的那个奖项。

化解无印良品之困

时代周报:你是在2002年承接无印良品的工作,工作之初遇到最大难题是什么?

原研哉:2002年接手无印良品这个工作,最大的一个难题是之前无印良品已经走过了很长的品牌创意的道路,已经被整个日本国民接受,它已经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当时在日本国内有200多家的店铺,这就好像一个老师接手了一个好班,往往是非常困难,不过这个好班,也就是无印良品这个企业当时面临了该往哪个方向走的问题,虽然之前制度化走得非常好,但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了一个瓶颈,这个节点上,我接手了这个工作。我其实也非常犹豫,因为如果没有做好,之前的成功可能就会慢慢走下坡路,后来的解决方案是我想到把无印良品的创意、经营理念带到世界上去,成为一个world MUJI。实际情况是无印良品现在已经拓展到了世界各地。

时代周报:我在展览的新闻会上听说当你接手这份工作时,无印良品的经营状况面临困境?

原研哉:一直以来无印良品都有非常顺的发展趋势,但是正好2002年前后那么一两年,它突然就是停滞不前了,发展速度停下来对企业来说是非常糟糕的,我是在这个时候接手了设计工作,之后无印良品的发展又开始非常迅速,当然并不是说是我个人的力量,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时代周报:你认为设计在多大程度上能改变一个品牌的经营状况?

原研哉:这个问题涉及到设计的功能,它的作用究竟在哪里。其实设计体现的并非风格,或者说产品的特点,比如说汽车企业,或者房地产开发商、日用品公司,每个公司的经营理念,实际上都存在一些漏洞,或者说空白,大家可能都能够想到这些空白,但却没能实际去实施弥补,所以设计师的责任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来一一体现(空白),比如企业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这些属于哲学思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却恰恰是设计可以做到的。如果要说设计对经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答案是肯定的。

时代周报:去年你在北京演讲,讲到了“无印良品不是简约而是空无”,并且说日本设计文化的根源在于“空无”,如何来理解这种“空无”?

原研哉:“简约”的概念与日本文化中的“空无”概念存在本质差别。日本在15世纪以前,接受世界各地的文化,再把这些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实际上那个时代,整个世界范围包括中国、罗马、印度等,文化上更多渲染“皇权至上”,提倡奢华。但是15世纪,日本国内发生了一场大变,十年战争一下子把所有豪华东西全部烧毁,当时日本领导者隐居之后,开始思考以前的奢华是不是必要?人们获得奢华之后是不是就能获得幸福?于是他隐居开始过深居简出的生活。

“空无”是一种似乎什么都没有的状态。比如说一个碗,可能什么都没有,而且非常简陋,但人们可以寄予很多想法,又感觉非常充实,这样就是一种“空无”的感觉。这种“空无”从15世纪之后慢慢流传到今天,形成了日本文化中“空”的理念。这种“空无”,中国朋友认为是“禅意”或者“道教”,可能是无形之中的一种巧合,因为中国的“禅宗”也好,“道教”也好,有自然形成的另一种渊源。

日本文化中的“空无”从15世纪流传到今天,是自然历史中严格形成的概念,而西方的“simple”实际上形成于153年前,历史非常短,是为了体现工业革命合理化,才慢慢把以前的奢华给否定了,形成一种“简约”的状态。这个跟日本的“空无”有本质区别。

时代周报:日本的设计近年来风靡世界,不仅仅是在亚洲,欧美地区也非常流行。你怎么看日本设计的全球化现象?

原研哉:我并不认为存在全球化的设计。因为今天的设计风格一定与它所在地域紧密相连,或者说更多体现区域性或者地域性。比如意大利的设计、法国的设计、日本的设计、中国的设计,实际上都带着很强烈的民族和国家特色,因为这些是从古代一点点传承延续,是文化的精髓,慢慢渗透到年轻一代设计师身上,并且还会一代代传承下去。只不过这种地域性的设计风格,现在能够被带到世界各地去,被更多人接受,才形成所谓全球化的趋势,但它传播的起点是地域性。在日本,很多年轻人比较倾向于我这样朴素自然的设计风格,没有颜色,没有过多的渲染,但也有一些年轻人喜欢绚丽灿烂的东西,但这两者都蕴含着日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些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