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的风险控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珠宝首饰 风险控制 措施
一、中国珠宝首饰企业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珠宝首饰企业不到一百家,就产业本身而言, 大多数企业仍处于粗放型经营阶段,以黄金生产企业为主,从业人员两万多人,主要从事出口产品生产,国内市场较小。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加入WTO 后,我国的珠宝首饰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全面与国际接轨, 国外珠宝首饰公司开始大举进入国内市场,珠宝首饰行业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买方市场逐步形成。目前,我国珠宝首饰企业已经超过三万家,从业人员达到300多万[1]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取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当前,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导致了企业利润的缩水,企业为赢得更多消费者就向消费者提供了诸多承诺,例如:产品“三包”、售后服务和“买送”活动等。因此,珠宝首饰企业的销售行为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其自身的风险也随着竞争的加剧而不断加大。珠宝首饰企业如何控制其销售行为的风险? 这个问题是困扰大部分珠宝首饰企业销售行为的一大难题。
二、风险控制对珠宝首饰企业的重要意义
风险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风险控制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正不断的为大部分企业所接受。珠宝首饰企业风险控制系统,是帮助珠宝首饰企业控制各种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衡量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是珠宝首饰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研究企业风险控制问题对于我国珠宝首饰企业控制风险发生概率,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珠宝首饰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虽然部分珠宝首饰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风险控制,然而,实施的效果差强人意。这主要是因为各企业对风险控制所包涵的内涵、方法以及实施原则和实施步骤等没有一个清晰全面的的认识。
2.有利于提升珠宝首饰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
企业风险控制框架的核心是将企业的风险控制融入到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而战略的制定、规划与执行需要企业在营销、生产、人事、研发、财务等各方面持续加强管理,并保证信息在组织内部流动的畅通与沟通,这些都与风险控制框架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将珠宝首饰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确立并运用于经营管理实践当中,这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并将产生积极的长远影响。因此之故,珠宝首饰企业必须把全面风险管理置放于企业管理的战略高度,加强识别零售批发事件及评估风险的能力,同时设置与企业成长及回报目标相一致的风险承受度,从而使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3.有利于避免重大损失
以上分析表明,通过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的实施,不仅使得量化评估、实时监控珠宝首饰企业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成为可能,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将会有效地帮助企业建立重大事件风险评估与信息披露机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与管理办法,从制度上更好地规范和预防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而避免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三、珠宝首饰企业风险控制的措施
1.设置良好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居于风险控制的核心位置,贯穿于珠宝首饰企业实施风险控制的全过程。控制活动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资源进行的监督和控制,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行效率,从而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施加一定的影响。
2.全员参与企业风险控制
实现风险控制体系对珠宝首饰企业各个层级尤其是一线销售人员的全覆盖,并把其在风险控制中的职责作详细的说明,将风险控制的责任落实到公司各个具体层面,通过全员了解和参与,促使珠宝首饰企业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最大化。
(1)把风险控制纳入企业管理层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珠宝首饰企业风险控制的战略目标,定期分析风险控制的实施进度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2)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处理风险控制的相关事宜,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组成由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和营销部门等专业人员构成的职能机构,负责风险控制的策划、实施和事后检查。
(3)设置基层兼职风险管理员。在企业的分支机构和基层组织中,选择具有销售经验的人员兼任风险管理员,其主要职责是:如实反映本部门在市场环境中的风险控制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反馈有关市场风险的动态信息,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关人员处理风险。
3.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企业管理经营者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风险预警和评估系统。我们只有在风险预警和评估系统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准确地分析各种风险的类型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2]。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必须做好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准备,以便化解市场和企业内部各种风险的威胁,从而及时分析和评价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节。
我们知道,评估珠宝首饰企业风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定性;二是定量。所谓定性法,它一般是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进行风险评估,而定量法则需要奠定在风险管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评估。珠宝首饰企业管理层在面临风险不能量化,或者不能获取足够可靠的数据时,可以从企业实际出发,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采用定性的评估技术,把企业过去遇到过的风险和其他企业遇到的风险进行归类划分,并依据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和手段,力求对风险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4.实行全面风险控制
全面风险控制系统要求建立一整套企业风险控制的整体框架,这将从根本意义上实时监控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珠宝首饰企业可以灵活制定风险解决方案,借助于多种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企业本身的风险管理效果。目前我国珠宝首饰企业已经摸索出了一些创新的管理方法,开始具备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能力。其中,有的企业制定了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有的企业梳理与改造了风险管理的流程,还有的企业编制了较为翔实的有关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细则。可以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风险管理纳入到实践之中,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风险识别和评估,具体做法比如明确企业风险程度、制定经营风险战略等等,意义更重要、效果更显著的是在全面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地增强了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开始逐步向国际风险管理并轨。
参考文献
[1]孙凤民,刘建,奥岩等.中国珠宝年鉴2003―2004.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年10月.
[2]何庆光,王玉梅.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的防范和化解[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8):98.
[3]高立法,虞旭清.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务[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89.
[4]何庆光.风险控制理论的再思考:基于对COSO内部控制理念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0,3.
[5]曹屹.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8.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控制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合同的建立与履行是其经营活动的最直观体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取得,也必须得到合同保障功能的支持。在企业的合同管理中,合同管理涉及的内容往往较为广泛,包含的人与机构也较为复杂,这就使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很容易出现各类风险,而为了尽可能避免企业因合同风险遭受损失,本文就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措施展开具体研究。
1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风险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不受人意志控制、必然性、偶然性等多方面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存在,使风险的出现往往与企业初衷背道而驰。随着经济发展正式步入新常态的阶段,我国也真正进入了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社会经济大变革,虽然为很多企业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但企业所面临的合同风险的复杂程度也将进一步增加,结合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中国五百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需求调查报告》,不难发现,合同风险控制的排位仅次于公司治理,位于企业风险管理需求的第二位。由此能够看出,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且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得到高质量的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支持。
2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形式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调查,本文将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形式概括为合同主体风险、合同程序风险、合同内容风险、合同履行过程风险4个方面。
2.1合同主体风险
对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中合同主体风险来说,这一风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不同行业企业主体资格的要求不同。在我国当下大部分行业中,其主体资格只需要拥有营业执照便能够获得,但由于药品、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和航空航天等行业,对主体资格的批准较为严格,这就使相关企业只有拥有相应的资质证书或是批准证书,才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这虽然使很多行业的规范性由此得到了约束,但一些不具备相应主体资格的企业在签订合同后,往往会因自身主体不合格的影响,导致所签订的合同被撤销甚至无效化,企业由此就很容易遭受经济上的损失。
2.2合同程序风险
除了合同主体风险,合同程序风险也必须引起企业重视。合同程序风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法律在一些种类合同中,存在较为严格的审批程序,这就使很多合同因难以通过审核而被无效化,合同的法律效力由此得不到保障,合同相关的风险自然就很容易大量增加。对于我国当下的中外合资企业来说,其合同签订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方可生效;如果是建筑工程类的合同,则需要得到规划审批与规划许可证,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运营过程中不会突然出现合同无效、被撤销的问题,因合同遭受相关部门处罚的问题也能够得到较好的避免。
2.3合同内容风险
合同本身由合同条款与附属文件组成,这里的合同条款主要包含数量、质量、违约责任和合同当事人名称等内容,而附属文件为双方约定的各种图、表、文字资料,这些内容共同组成了合同的主要内容。如果合同内容出现不完整的问题,合同签订的双方就很容易因合同条款不明确等问题引发分歧,合同的执行也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合同内容对于合同正常履行的重要性,因此,企业也必须保证各项条款相互之间不存在矛盾与逻辑错误。
2.4合同履行过程风险
除了上述几方面,合同履行过程风险也属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重要组成。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双方签订的合同一旦生效,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就必须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严格履行合同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相关合同真正服务于签订合同的双方。但在具体的合同履行过程中,很多意外因素会直接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这时,签订合同的双方就必须通过沟通、协调为合同的履行提供支持,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往往会私自修改合同内容,导致合同签订的目的往往难以实现,相关企业也很容易遭受经济损失。
3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
为了能够尽可能消除企业合同管理所面临的诸多风险,笔者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进行详细论述,这一论述主要围绕深入研究法律、考虑对方当事人资信情况、防范合同签订过程风险、防范合同履行过程风险、实现合同管理信息化等。
3.1深入研究法律
虽然我国《合同法》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少疏漏之处,但《合同法》所规定的合同订立原则、形式、生效、无效以及合同相关内容,已经能够满足我国大多数企业合同管理的需要。为此,相关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合同法》及相关法律,对合同做出的各项详细规定,这样企业在具体的合同签订过程中,才能规避可能造成合同撤销、无效的风险,很多对企业不利的条款也能够在法律武器的支持下,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可以说,深入研究法律对降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实现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2考虑对方当事人资信情况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考虑对方当事人资信情况这一风险控制措施,也必须得到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具体来说,企业必须在合同签约前,充分了解对方的当事人及企业,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要求对方提供当年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授权委托书等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而如果签订合同的对象为设计类企业,企业还需要要求这类企业提供资质等级证书等。在完成对合同签约对象各项资质证书的检查后,企业还必须对各类证书的复印件进行留存,这样才能进一步避免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业将要签订合同涉及的金额较大、或是过于重要,企业还必须派专人到当事人企业所在地进行实地调查,以通过调查深入了解相关企业的商誉、技术设备、管理水平、财务状况以及人员构成等信息。只有充分了解这些信息,相关大型合同管理的风险,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才能获得更有力的支持。
3.3防范合同签订过程风险
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企业首先需要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拟定与审查予以高度重视,这一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为此,笔者建议企业结合合同的拟定实际进行风险防范。在我国实际交易活动的合同签订中,合同大多不会出现一起协商、共同起草的情况,乙方提供文本后、甲方进行审核补充,是合同拟定过程的常态,而结合合同拟定的实际情况。企业需要在合同审定过程中,做到用词准确、约定明确、表达清楚、不存在歧义,由此避免含混不清和模棱两可的问题,保证合同签订过程风险降到最低。
3.4防范合同履行过程风险
除了合同签订过程风险的防范,合同履行过程风险的防范同样属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证据意识、及时签订变更协议,保证合同履行过程风险防范真正得以高质量实现。在树立良好的证据意识中,企业合同管理部门必须在合同签订前及履行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这样企业才能实时掌握合同履行情况,在合同纠纷发生时,有充足的证据支持,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利益不受损害。变更协议多出现于合同出现变更与疑问的情况,而为了保证这一协议的签订能够真正发挥自身效用,变更协议同样需要采用书面的形式。
3.5实现合同管理信息化
企业还可以通过实现自身合同管理信息化,更好地进行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笔者建议相关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以此淘汰传统的人工合同管理方式,这样,企业合同管理将实现规范化与流程化,相关风险也将由此实现最大程度的降低。
4结语
本文在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措施展开的研究中,详细论述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必要性、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形式、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等内容,希望这一系列内容能够为相关企业合同管理更高质量地开展带来一定启发。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玮玮.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措施探究[J].财会学习,2017(10).
[2]王秀卓.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与控制策略探讨[J].时代金融,2012(11).
【关键词】 风险;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1995年2月,曾有过辉煌历史和极佳信誉的巴林银行,由于其“明星”业务员Nick Lesson暴炒日经期货而损失10亿美元最终导致破产。13年后的今天,悲剧再次重演,日前法国兴业银行披露,该行遭遇了银行业历史上最大的一宗欺诈案,其31岁的交易员Jerome Keviel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造成71亿美元的损失。法兴银行此前扮演的是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领导者的角色,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可悲剧发生后,法兴大厦将倾,何去何从尚无定数。在美国次贷危机依旧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法兴事件加剧了业界对金融市场的担忧,触发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更引发全球股市暴跌。这些看似强大的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轰然倒塌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挫败仿佛是瞬间的事。
风险在经济领域是无处不在的,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获得增值是企业存在的最终目的,但实际情况往往与预期产生偏差,企业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美国投资家威廉.欧内儿曾说过:“战胜市场的秘密是你不可能一直都判断正确,关键是在于你每次搞错的时候能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风险管理是企业在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寻求有效控制风险的途径,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处置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概括起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风险分析:对风险进行界定和分类,这是确定风险管理范围的重要步骤。
第二步,计算和衡量风险:对风险进行量化,确定风险权重和总风险的大小。
第三步,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对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加以比较,选择适合投资特点和客观情况的工具,从而形成系统风险管理总体方案构架和经济有效的综合管理方式。
第四步,风险管理的实施。根据风险管理方案,从组织结构入手,制定相关策略和原则,确定组织结构、人员和设施配备,明确各环节和人员的职责,设计并运转风险控制的智能化系统程序,通过模拟或实时运作对系统进行检修,并对风险管理的前三个步骤提供反馈,使之动态适应外界变化并始终保持对风险的有效监控。如图1所示。
在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并实行组合,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效果,以风险的预防和规避为主要途径,建立事前的风险控制体系和事后的风险检查与反馈体系,使风险管理在不断的调整和修正中趋于完善和高效。
历史上一系列的风险案例说明,即使像巴林银行和法兴银行那样拥有先进风险管控技术和经验的机构在风险控制机制和体系上也会存在缺陷和漏洞,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此过滤和化解风险。
法兴事件,无非是一个渴望成名的交易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利用盗用密码、伪造文件等手段,从事一些特殊交易来制造虚假交易,造成了巨额损失。但法兴银行在授权管理、风险监控、IT管理等内部控制上的漏洞却暴露无遗。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负责任,没有按时检查交易情况。2007年1月,该交易员做空德国股指(DAX)时亏空。但该月法兴银行没有按时检查交易情况,致使这个虚假交易没有被及时发现。
第二,风险麻痹,没有认真检查交易细节。在2007年11月收到欧洲领先衍生品交易所Eurex质疑该交易员异常交易的警报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简单询问,而没有深入调查。
第三,忽视反常交易细节。当该交易员违规交易时,系统会提示风险,警示越权,于是他赶紧制造虚假交易来掩饰,系统又提示一个相反的信息。这种频繁的反向警示并未引起重视。原因很简单,因为该交易员在赚钱,所以管理层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实际上体现了法兴对赢利和风险的一种错误文化理念。
法兴的教训是惨痛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国企业也逐渐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把风险管理上升到企业内控生命线的高度。2007年5月,国家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草案)》,广泛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希望以此作为规范和指导企业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应该说,法兴事件是对风险控制重要性的又一有力诠释,并由此引发了我们对风险管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
内控机制属于预防性控制机制,是防范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内控制度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运作、规避和化解风险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内控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内控的全面性
内控应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内控要体现系统性,在各部门各岗位间形成相互制约、纵横交错的统一整体,以保证各个特定的分目标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并实现内控的总体目标和功能。
(二)内控的有效性
一是内控制度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要符合经营战略、经营方针和理念并随内部环境的变化而修改完善。二是内控制度要根据企业的组织规模、业务特点、技术条件、人员素质等具体特点和要求合理使用。三是内控制度要有效执行,所有部门、员工必须严格遵守,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制度的权利。
(三)内控的制约性
一是相关资产分离;二是部门和岗位分离;三是物理隔离,在重要部门设立防火墙和门禁制度。在部门间、岗位间建立一种相互验证、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单独的一个部门对业务没有完全的处理权,必须经过一个以上部门的查证核对或配合才能完成,以此达到纠错防漏的目的。
(四)内控的成本效益性
内控的目的之一是使企业避免和减少风险,以获取更佳的效益。但内控本身要付出成本,内控越复杂,成本越高。因此,必须在成本与效益间衡量,精选控制点,减少不必要的耗费,尽量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新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法兴事件暴露出其在风险管理内控机制方面的缺陷,虽然法兴的内控制度建设相对而言是比较全面的,在业界也算有口皆碑,但在实际执行中,内控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也没有发挥必要的制衡和监督作用,从而导致了风险的必然发生。
二、构架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高质量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风险管理必须是一个充分依靠于人同时对人的职责加以充分制衡的体系。法兴事件就暴露出其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置方面的缺陷,风险流程控制不够严密。交易员既负责投资决策也负责交易执行,对其个人在体系中的权利没有加以限制和监督,从而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错误的发生,加大了发生风险的可能。高质量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严密有效的组织结构
其特点是对人在体系中的位置、应完成的任务、应承担的责任有明确的定位,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决策链,防止高风险行为的出现,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二)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
对各类授权进行全面梳理、评估,明确对各类授权管理的同时对各类授权在系统的设定和管理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三)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
核算部门和操作部门相分离。
(四)运行有序的风险决策委员会
专门负责风险管理流程,职责是确保面临的各种风险能够适当地被识别、监视和综合管理,以确保与风险相关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和可预见的范围内。
(五)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合理有效的内部检查制度:加强对各类交易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重点关注制度执行力、业务抽查审计等,研究分析虚假交易、违规交易的风险点,及时对可能的漏洞进行补救,对潜在的隐患进行预防。
(六)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流程控制
一要明确流程各个环节的工作衔接方式和操作标准,将风险控制措施嵌入流程中,使相关岗位在有效完成业务操作的同时也能够准确、规范地执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
二是充分发挥流程各环节、各岗位的相互制衡、风险防范作用;
三要充分发挥流程管理对于各项业务的基础控制作用,并通过优化设计和提高标准化程度,使流程管理成为风险控制和保证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违规问责机制
法兴事件从深层次暴露出了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一些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明显放松,投机风潮日盛,严控风险往往被视为是过于保守、生怕坐失良机,而那些在投机心理驱使下出现的类似赌博的行为却受到默许,甚至纵容。因此,必须建立正确的业绩观念,一方面通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考核,遏制高风险的投机冲动;另一方面强调违规问责,加大违规成本,提高员工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四、培育风险文化,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事件的发生暴露出了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的弱化,而风险意识的弱化所导致的监管松懈是风险发生和扩大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风险文化和对风险的正确认识是科学有效开展风险管理的重要条件。
一是培养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队伍。风险管理最终要通过人来实现,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迫切需要风险管理专家群体的产生和发展壮大。应充分发挥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功能,建立健全政策制度,构建公平的竞争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尽快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
二是提高每个员工的风险控制责任感和敏感度。加强培训,尤其是所在业务、岗位和环节的风险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同时培养端正的风险效益观。
三是大力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要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防止越权等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五、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强调系统安全管理
法兴银行在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方面的失误告诉人们,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性和数据准确性意义更为重大。
一是要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障运行环境和数据的安全,建立信息系统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二是要保证信息系统权限的有效管理,包括合理的权限设置、健全的权限监管、及时的超权限或违规事件发现和报告等;
三是要加强信息系统密码管理,强调密码保密和定期更新机制。
【参考文献】
[1] 刘伟华,译.风险管理.中信出版社,2002.
[2] 张瑞君.e时代财务管理――管理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是指把企业有可能不能收回、或不能及时、足额的收回应收账款发生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包括应收账款发生过程中的事前控制、事后控制、应收账款的质押和应收债权的转让。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已成为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应收账款风险的事前控制,是指企业在将要发生应收账款之前对购买方企业或提供劳务方企业的资信地了解审核,主要包括企业的工商税务登记、所属行业资质证明、企业的银行信用等级,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财务状况等基本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比任何时候都发达,赊购赊销已成为商品交易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结算现象,但在企业实际经营中对第一次发生业务往来的客户一般情况下应现款现货,除非客户能提供情况良好的资信证明。签订好购销合同是应收账款风险事前控制的重要环节,在签订合同时应坚持平等互利、诚实守信的原则,明确规定违约责任,为鼓励客户提前付款还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现金折扣条款。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快速发展,电话和网上订购日渐频繁,其中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企业应当保管好电话录音,作好电话订货记录,并要求客户发传真确认函、资信证明复印件等,保存好发货凭据等。应收账款风险事前控制得好,则企业应收账款绝对数相对较低,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应收账款风险的事后控制,是指企业在发生应收账款后至收到款项前对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增强购销关系、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收回款项。对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应包括根据客户的资信资料、历史记录、及与客户密切接触人员的理性判断,借鉴银行对企业信用的分类管理,可把客户分为信用良好的A类、信用一般的B类、信用欠佳的C类。实行分类动态管理,重点监控信用等级较差的客户,发现异动风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企业应增强与客户的沟通了解,及时了解款项未付的原因。若是因销货方质量、数量不符,应积极协商解决,经常联络、走访客户,和客户建立良好的购销关系,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可采取相应的方法措施,如对信用好的A类企业以电话、信函催收为主,信用为B级的客户多采用派人催收,信用为C级的客户应派专人、定点催收等多种方法收回货款。
应收账款的质押贷款是在应收账款收回之前、企业急需资金之际,用应收债权作质押向银行借款的一种融资选择。用于质押的应收账款必须满足银行的要求,如:购买方对产品已验收合格、付款方资金实力强,无不良信用记录;付款方确认应收账款的具体金额并承诺只向销售商在贷款银行开立的指定帐号付款;应收账款的质押率一般为六至八成等条件。在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情况下,与应收债权有关的风险和权益并未转移,对企业应收账款的规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收债权的转让,是企业为了防止应收账款到期不能回收,提前转让应收账款、回避应收账款的风险,可分为不附追索权和附追索权地转让。其中,不附追索权地转让应收债权的风险和权益完全由受让方承担;附追索权地转让是指受让方无法从债务人处收回应收账款时,有权力向出售应收债权的企业追索,或按照协议约定回购部分企业债权,应收账款风险并没完全消除。
关键词:贸易 财务风险 控制
一、贸易企业财务风险
(一)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所谓财务风险,就是由于企业资金活动中或者在理财失误中一些不定性的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使得企业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情况产生偏离。其包括了很多种风险,如筹资、投资风险,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它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企业包括研发、生产、服务、物流和贸易企业,商贸企业就是一些包括餐饮、住宿、零售等业务等以商品流通或为其提供服务的盈利性经营组织,比如生产企业是生产和加工产品,并要注重销售项目的盈利组织,而贸易企业是利用自身的商业技巧对产品进行推进的企业,因此其必然存在区别于生产企业的一些特点。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形成于往来和存货,坏账和高负债问题是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重要因素,一旦资金流动环节出现阻滞,财务风险就随之而来。
(二)贸易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贸易企业与其他行业的财务风险一样,但也随自身行业的属性而有所区别,由于其实一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无柜台、无营业场所的盈利组织。贸易企业财务风险特征体现为:一是贸易企业有着市场决定性。如果贸易企业不能很好的定位市场经营方向,可能产生由促销方法不恰当的商品积压库存,流动性受到影响并以此循环恶化,这便是消费市场决定的贸易企业财务风险,消费市场的经济如果大幅波动,贸易企业很容易受影响而陷入低谷和严重的财务危机。二是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有着很大程度的突发性。因为其经营中有很多因素复合影响,这些因素不全是可以认为把握和控制的,很大比例的影响因素是突发性的,其问题很严重很难进行预测和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贸易企业对资金流动的依赖性很大,一旦出现突发性变化,贸易企业如果不能合理控制,势必导致资金结构的错乱,进而引发突发性财务危机。三是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因为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法回避和真正消除,只能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预测和防范,来建设财务风险的损失。
二、财务风险的形成和控制
(一)常见的财务风险形成因素
导致贸易企业公司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企业外部的因素,也有其内部问题。企业外部原因主要有各类环境风险,如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其内部原因包括筹资方式和筹资规模策略不合理、资金来源结构和信用交易策略不当、筹资的顺序和时间安排不当等。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着风险意识淡薄、财务决策失误、公司内部财务关系混乱、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比例过高、库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贸易企业资金和业务之间流动不相符、不协调会导致应付款和负债结构出现失衡,这也是企业内部原因导致的一个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控制体现构建的意义
财务风险是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并全面进行财务分析的一种信号,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系构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政府部门对体质的改革和法规的完善起到深化配套的作用,并依此对贸易企业的经营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二是只有对财务风险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构建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系才能对风险有一定的预测和防范,从而采取最恰当的对策。三是贸易企业的经营目标也可以通过加强控制财务风险来达到,减小财务损失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股东的价值也可以实现最大化。
三、关于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首先要仔细的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和变化。财务管理环境在不断变化中,一定要提高财务管理者的适应能力和应变力,管理机构的效率提高和人员专业素质的加强是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无法适应经济环境变化而导致的财务危机。二是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不仅仅在于会计政策和策略,更在于要对财务风险提高警惕,将防范工作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任何环节的失误都是为公司带来财务危机的隐患,因此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将风险系数降低到最小,也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资金基础。三是要科学的进行财务决策。一定要建立财务决策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决策模型针对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在筹资方面,可以通过计算成本和筹资方式来根据经营预测的资金需求量来进行正确合理的筹资决策。众所周知,贸易公司中,资金的流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可以在决策中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四是要建立财务风险预防体系。在负债经营方面,要慎重把握经营的程度。如果负债比例过大,那么企业势必要大大依赖外界因素,这样一来企业的不定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会大大增加,企业资金在经营环节容易阻滞的情况下来不及挥手,企业活力也被削弱。但如若负债经营中做好决策,也一定会为企业提高资金收益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五是建立风险基金。企业可以在财务风险预测时建立一项专门的基金用于防范风险,可以提取坏账准备金等。
贸易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中间环节,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全面化的发展,贸易的形式、方式和环境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贸易的安全也正面对很多挑战,在防范贸易风险的过程中,贸易企业的财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其是企业经营的参与者、经济信息的反映者。对于货币资金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管理,一定要求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达到企业正常运转的标准,为企业预测和防范财务风险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本文从我国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成因及表现入手,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对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信用管理、风险防范、社会信用的角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风险防范;风险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7-0123-02
1应收账款风险的成因及表现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的信用体制尚不完善,也不健全,企业间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拖欠账款,这从大环境上成为了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形成的根源。
1.1坏账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企业如果存在应收账款,就有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并且应收账款数量越多,坏账的可能就越大。应收账款逾期未收回,形成的坏账损失,会使企业资金周转受影响,赢利水平下降,给企业带来风险。
1.2呆账
呆账是指债务到期后,本金或利息经过至少一个月后仍未偿付,处于呆滞状况但尚未确定为坏账的应收、暂付款项。呆账对企业同样有很大的影响,不仅款项不能按期收回,而且有极大可能转为坏账。
1.3拖欠货款
许多企业都存在客户拖欠货款的现象,拖欠的货款不仅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扩大再生产,还有可能会使企业丧失有利的投资机会。而且货款拖欠时间越长,货款数量金额越大,导致呆账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
2应收账款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应收账款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1积极的影响
一是扩大了销售,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二是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企业持有产成品存货,就要追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相反,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则无须支付上述支出。因此,当企业产成品存货较多时,一般都可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把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减少产成品存货,以节约相关的开支。
2.2消极的影响
一是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三是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四是增加了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即应收账款作为一项短期资金占用,丧失了这些资金投放于其他领域或方面所取得的收入,同时还增加了企业管理的费用。
3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及对策
3.1明确应收账款管理的主体和目标
对存在应收账款问题的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管理好应收账款并非易事。应收账款是一个财务问题,有人认为应该由财会人员来管理。但是会计人员虽然对企业销售账务处理比较清楚,但对具体客户的情况却不是十分了解,所以简单地归由财务部门来管理也并不合适。因此,在做出赊销决定之前,应该对各种情况有一个较为认真、仔细的分析,灵活地运用赊销手段,合理地确定现金折扣与折让及比例,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快速占领市场和发展壮大自己的一项基本策略。
3.2选择合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
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实践中用得较多的是账龄分析法和分类管理法相结合的一种综合分析法。首先,对企业的各个客户进行分析,结合企业产品的销售流向、不同市场的需求状况及市场变化的趋势,对客户分类,区分企业各客户的信誉等级,合理确定每个客户的赊销额度和赊销期。其次,要求对企业应收账款按账龄进行分析,目前各企业在对客户进行账龄分析时一般是采用编制账龄表的方法。在编制账龄表时,应将所有的从债权确定之日起逾期的应收账款列入表中,同时根据企业预期的资金周转率,按月来确定账龄计算单位。最后,要求结合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进一步对企业逾期欠款按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即对到期未能及时收回的应收账款进行判断,确定其是否为恶意行为。
3.3确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采用赊销策略时,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和控制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确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信用政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要建立坏账损失率与信用等级相结合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起码的要求,也是企业对于可接受风险的一个基本的判别标准。
(2)建立现金折扣与信用期间相结合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企业要求客户延期支付货款的条件,是指导企业因赊销商品而给予客户延期付款的若干规定,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应收账款持有水平和规模大小。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总是将现金折扣与价格、数量挂钩,即价格越高,成交量越大,给客户的折扣就会越多。实际上,如果忽略了付款期,价格越高,成交量越大,客户占用本企业的资金就越多,本企业遭受的利息损失也越大,使企业承受潜在的损失。因此,必须建立现金折扣与信用期间相结合的信用条件。
(3)确定合理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的偿付能力给予客户的最大赊销限额。确定适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地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超过客户的实际支付能力而使企业的应收账款成为呆账、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
(4)确定收款政策。收款政策是指当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所采取的收回账款的行动、策略。收款政策是否合理、得当会影响到销售额,因此,要确定收款政策,就要求财务主管必须充分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对客户的信用做一些调查、了解、评估,才能依据客户不同的信用状况、商誉等,灵活制定出相应的收款政策。
3.4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管理
第一,应该加强客户的资信调查。企业对客户进行赊销时,要先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做调查。第二,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恰当的赊销措施。第三,完善赊销审批制度。完善赊销审批制度才能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第四,加强企业财务监督。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赊销业务时,应该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及时入账。企业应根据应收账款管理经验、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现状等以及相关信息对应收账款进行合理的评估并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和比例。
3.5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无论企业建立怎样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体制,采取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就不可避免。建立坏账准备制度,就是在赊销的当期估计出坏账损失的可能,将它列为当期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并同时注销应收账款金额。并且每期期末都对其进行新的评估,以此对应收账款潜在的损失做好防范、备抵,减小发生坏账时对企业的影响。
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搞好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采取加强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加强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全程控制等相关措施,在制度和实际操作上做到互相补充,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才能争取更多的流动资金,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怡.关于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认识[J].科技资讯,2005(24):12-15.
[2]王卫红.降低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对策分析[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36-37.
[3]王春世,纪凯.浅谈应收账款形成原因及对策[J].财经界,2008(3):4-7.
[4]邓毛生.论应收账款风险控制[J].科技信息,2009(34).
[5]陈旭明,谢艳.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问题初探[J].理论导报,2010(5):27-28.
【关键词】企业并购 风险防范
一、企业并购前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企业的并购行为很复杂,涉及关于经济、法律、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目前对并购流程也作了相关的规定,旨在规范并购行为、降低并购风险、提高并购效率。而企业在并购时中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即为风险。风险既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这些风险会伴随着并购实施过程中的流程,每一步流程执行不当,均会产生相应的风险,带来无法预见的损失。因此,我们在实施并购时一定要认清这些风险来自哪些方面和环节、风险的分布状况、风险造成影响的大小,必须要明确下一步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目标及范围。
(一)并购战略规划的制定风险
企业在并购前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进行并购、如何选择被并购对象。
企业开展并购活动首先要明确并购动机和目的,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并购战略规划。相关投资部门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对企业应并购何种行业、何种规模的目标做好分析,并通过详细的信息收集和调研,为决策层提供可数个可并购对象作参考。这些内容首先应包括:被并购对象所处的行业、企业性质、地理位置、市场占有率、市场大环境、经营情况等等。这些资料虽然相对粗略,但可让企业领导有个总体的选择对比的范围。
一些企业并购动机的产生,不是从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出发,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经济政治环境和自身存在的优势进行研究,在认真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制订的,而是受外界的干扰,或者喜欢跟风、看到竞争对手或其他企业实施了并购,就非理性地产生了进行并购的盲目冲动。或者是对市场行情的把握不准,随意涉足并不熟悉的行业或领域。这些与实际情况脱节的非理性的并购,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而在筛选可并购对象时,可能因为资料信息的误导性或是企业领导个人的偏好而与企业并购的初衷的相脱节,或是选择了并不合适的并购对象,承担了潜在的风险。例如,有的企业可能资金不足,会偏向于选择一些低成本的目标企业进行并购。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低成本企业往往有着无法弥补的硬伤,或是改造成本相当的大,反而会使并购企业落入了低成本扩张的陷阱。
(二)被并购企业存在的或有事项及不良资产风险
在与目标企业商议并购事宜并获得许可后,自然要开展尽职调查,进行审计及评估工作。尽职调查的内容包括:被并购对象的资质、相关批文、股权结构、股东出资情况、各项财务产权利、债务文件等等,这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被并购方的或有债务及不良资产问题。
或有债务,是不确定性的债务,未来可能承担也可能不承担的,很多在企业的账面上并不反映,但其风险却相当大。比如,诉讼事项、对外担保、需将来承担的社会责任等等。这些或有事项,有时非常隐蔽,难以直观地显现,这就需要做尽职调查时非常全面而细致。再如不良资产,有些企业可能账面上有很多土地,这些由政府低价出售的土地,当初可能是附有相关条件的,要求在几年内开工建设等情况,如未开工,可能会收取土地闲置费或是由政府部门收回。有些企业资产虽大,但如已被抵押,也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因此,尽职调查时,可聘请相关中介机构或是企业自行抽调不同专业的人员前往拟收购对象进行实地考察,对其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了解。但有一点很重要,如果是聘请外部的中介机构进行,也一定要安排企业的相关经理人员参与,因为经理人员对企业的收购意图很清楚,一些经验丰富的经理人员的感性认识也非常重要,往往会有一些直觉或是定性的考虑。
尽职调查后即为审计评估,这是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对市场行情的调研比对,分析确定拟收购对象账面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合理评估企业的总体价值,最终形成并购双方交易的基础价。
(三)并购最终确定时的决策风险
有了前期的尽职调查及审计评估报告后,公司的投资部门应出具相关的并购方案,其中就包括可行性报告、投资回收期、盈利情况预测、并购价格及支付对价等内容。该并购方案,应由公司各个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论证,尤其应当听取公司财务部门的意见。
拟并购对象的未来盈利情况、投资回报率,这些都是应关注的问题。尤其当该投资是以现金收购时,更要做好资金来源及资金成本的测算。如果企业自有资金充足,在没有其他更好的投资项目时,可以考虑直接投入。但如果企业本身自有资金不足,那么采取何种方式筹集并购所需的资金则至关重要。从金融机构贷款或是从资本市场的债务性融资,需要考虑还债及资金成本的问题。股权性筹资,则要考虑股东回报率问题。
因此,并购的最终决策一定要慎重。上述各个环节一着不慎,可能会拖累整个企业今后的发展。
二、企业并购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一)人力资源的管控风险
人是劳动的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也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对并购后的企业进行组织架构的整合,其实质也是为了人力资源的整合做准备。
从决策层、经营层到财务、业务等专业线,均要派出相关人员进驻,将并购企业的战略、理念、业务方向、管理等慢慢渗入到被并购企业中,实现协同一体化,达到对被并购企业的真正管控。如果无法派驻相关人员,或是所派驻人员无法有效实施管控,导致被并购企业仍处于并购前的自由状态,则失去了并购的意义。另一方面,如果并购企业无法掌握被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即被并购企业处于失控状态,这些都是不成功的收购,也就是人力资源的管控产生了极大的风险,直接导致并购的失败。
(二)企业文化整合的风险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其自身个性化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业准则的总和。它是企业历年来积累的一种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规范或是价值观。不同的企业会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而且完全不同的文化如果硬性碰撞,会产生不可估量的风险,带来很严重的后果。企业文化是否相近,能否融合,对并购成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特别是在跨国、跨地区的并购案中。因此,企业文化的整合是并购后企业需要解决的既迫切又是长期面对的问题。
并购双方能否达成企业文化的融合,形成共同的经营理念、团队精神、工作作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企业文化的融合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使被并购双方能达成协同效应,实现“1+1大于2”,而不会出现负效应。因此,并购方应充分了解被并购方的历史及文化背景,通过日常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放大双方文化的共同点,把优势企业的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灌输到每一个员工心中,实现文化的整合,使并购双方能步调一致,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奋进。
总之,企业并购中虽然存在多方面的风险,但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积极的应对措施,做好风险的管控,把风险降到最低,即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并购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财务核算;风险控制;完善策略
目前,加强财务核算建设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提升企业风险控制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备受企业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永葆生机与活力,就必须要不断提升财务核算质量效率,将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企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一、企业财务核算在企业风险控制中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在实际活动中,需要开展成本核算,争取利用最低成本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的资金成本已经是判断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而且业务范围、设备利用效率等都是成本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在做好财务核算和风险控制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实现企业资金的高效利用与整合,有效节约开支、降低成本,为企业创建更为广阔的盈利空间。2.有利于稳步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要想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建设目标,必须要合理管理资金,经济核算,有效控制企业资金成本费用。企业内部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开展的关键环节之一,所以非常有必要构建内部管理机制,将各种责任制落实到位,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稳步提升。3.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水平。加强企业财务核算建设,对于企业监督工作的开展也是极有利的。在进行财务核算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日常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以企业收入、成本以及利润为中心,将监督与控制工作落实下去,掌握好企业资金的流动情况,深入核对与审查企业账务情况,增强企业各项财务工作的清晰度和透明度,避免行为、资源浪费严重的行为出现。
二、企业财务核算和风险控制的问题分析
1.财务管理制度较不完善。一些企业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和管理机制,在编制财务报表中存在着较多缺陷,制定虚假的财务报告,没有如实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实施情况。在账薄的设置、记账、销账等会计行为,存在着较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极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影响着企业融资和贷款活动的正常进行。此外,一些企业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较不完善,尚未对资金使用实施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监督控制机构和绩效评价体系严重缺失,造成了资金使用效率始终停滞不前。而且内部控制制度较不完善,缺少强有力的执行力,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陷。2.出现了严重的投资风险。一些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较为薄弱,在投资项目中,没有对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等进行准确的估测,很难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造成了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为:缺少合理的产业结构,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在进行投资过程中,缺少合理的可行性预测,过于强调年度收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缺少对长期效益最大化的高度重视,也造成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严重失衡。3.缺少完善的预算编制。企业财务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运营状况,要在每月、每季度进行细致的预算规划,然而一些企业在预算编制之前,缺少可行性的研究与论证。在预算编制方法中,仍然以传统方法为主,没有对零基预算法进行广泛的应用。而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是预算的重要构成内容,在预算时,要对预算外资金进行统计,以便于获得更为全面的预算结果,但是一些企业缺少对预算外资金统计工作的高度重视,阻碍企业正常运营。4.现金净流量减少。现金净流量的减少,极容易使企业出现严重的资产风险。一些企业合同管理观念较为浅薄,成本控制难以落到实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财务压力。如果企业缺少充足的资金,就严重加剧资产风险的发生概率。再加上外部政策风险的出现,极容易造成企业财务核算失力,存在着多结算成本或者错误列支,成本控制开发范围较为混乱、无序,造成企业现金净流量大幅度减少,如果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将会造成破产风险的出
三、企业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的策略分析
1.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分析自身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到分工协作、权责明确,确保企业全体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财务管理中。并且制定追责机制,确定第一责任人,以免在发生重大事项时出现权责推诿现象。此外,制定完善的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全方位、多角度领域地审查资金的整体运作情况,加大成本控制力度,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到实处。结合资金的不同投向,制定出配套可行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将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充分结合在一起,开展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考核等工作。其中,在事前预测中,要制定资金使用的可行性研究,事中控制主要是为了避免现象的发生。事后要对项目成果进行绩效考评,定期并适度公开考评结果,奖惩机制要合理,充分激发企业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确保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2.构建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是指对企业财务报表和相关经营数据进行分析,加强数据化管理方式的正确运用,提前预测并预防企业潜在的风险,将财务风险的发生控制在萌芽状态下。在财务预警系统中,要设置相应的预警界限,在超出界限之后,系统会发生相应的提示,相关管理人员要及时采取解决措施。通过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可以有效监督和反馈财务风险控制。同时,财务预警系统和财务评价系统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财务预警系统更加强调事前预测和控制,而财务评价系统侧重于事后反映与监督,所以要将这两个系统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提供最为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数据,充分掌握企业财务运行状况。3.完善预算编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企业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预算项目可行性的研究与论证,促进预算准备工作的正常进行。加强零基预算法的广泛应用,开展对财会人员一系列的业务培训与指导,不断提升预算的精细化水平。同时,在预算时,要高度预算外资金,获得最为全面完整的预算结果和统计数据。而且预算编制还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高度配合与协作,财务部门要与企业其他部门加强交流与沟通,争取实现资金预算的高效配置与利用。4.密切关注企业现金流。财务部门要制定现金流量表,获得最为精准的结果,可以通过对外筹集资金或者虚拟收入方式来加强现金流建设,缓解企业现金净流量减少这一问题,随即企业要积极转变经营策略,挽回现金净流量,避免重复出现现金净流量减少现象。同时,要积极构建事后现金流评估机制,深入评估与反馈现金净流量减少、挽回现金净流量等一系列问题,从源头上控制企业现金净流量的流失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加强财务核算和风险控制势在必行,可以稳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要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控制与防范建设,确保财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增强企业经营状况的清晰度,定期对企业总体风险水平进行评估,避免资金浪费与流失现象。
参考文献:
[1]孙蕾蕾.企业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01):174-175.
[2]杨桂璞.探讨企业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1):74.
[3]杨立英.略论企业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J].时代金融,2014,(09):165.
一、加强房地产风险控制的重要意义
房地产开发资金投入大,运作周期长,涉及环节多,市场风险大,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房地产风险控制的重要意义,努力控制和规避各种市场风险,谋求企业合理的经济效益。
房地产是一个涉及面广、关联度高、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一个时期以来,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时,房地产业也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在各地GDP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房地产业一旦出现风险或波动,将会很快影响到其他行业,给金融、建材、建筑施工等其他行业的发展带来冲击和影响,最终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体系的稳定发展,因此,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控制从宏观上看,它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经济高速增长的首要前提。
二、我国房地产开发风险的变化趋势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国家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房地产投资风险总体上呈现出下列变化态势。
房地产投资经济风险是指一系列与经济发展有关的不确定因素给房地产开发经营所带来的风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整体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房地产投资的经济风险将有所降低。首先,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收入增加,实际购买能力提高,特点是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普通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将十分迫切,再加上境外人员和机构的大量涌入,都使我国房地产业拥有一个更加优越的经济环境。房地产投资技术风险主要表现为开发商对房屋户型设计、功能要求、智能科技含量的掌握上,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化深入,房地产开发将面临多元化的消费群体,它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雄厚技术实力,能够及时掌握先进行业科技,同时又能准确判断不同层次房地产市场对科技进步的要求,及时满足更加苛刻的消费者需求变化。房地产投资的政策风险主要指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政策行为,特别是现阶段,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实际上是增加了那些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融资效率差的中小房地产投资商的政策风险,进一步促进了房地产业的整合和洗牌。
三、房地产企业加强风险控制的策略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着力加强对市场的研究,采取灵活的经营策略,努力控制各种风险。
1.提高风险控制的能力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首先提高自身的能力建设,只有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一是要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的把握,提高政策运用能力。做为一个涉及市场主体多、与国家宏观政策密切相关的行来,房地产企业应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及地方法规的研究,提高政策的运用能力,把握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增强对市场的灵敏度和快速反应能力。二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执业水平,提高快速决策能力。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执业水平,打造一支团结高效、充满活力与竞争力的管理团队。尤其是房地产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要求企业的决策层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决策的全过程。
2.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分析以作出科学的项目决策
风险是指在投资经营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减少这种不确定性,从而减少这种偏离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市场调查,获得尽可能详尽的信息,把不确定性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较好地控制房地产投资过程中的风险。通过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和趋势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从中选择社会最需要的并能够取得较大收益的投资项目,这部分工作可以由投资者自己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查,也可委托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进行。
3.在预期收益相同的情况下投资风险较小的房地产项目
房地产投资项目种类较多,它们的风险度大小不一。有的风险度较大,可能遭遇的不确定性也较高,而有些投资项目的风险度较小,选择风险小的投资项目可以使投资收益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4.以合理组织融资形式进行滚动开发
房地产投资需要量大,必须以一定的形式筹措资金,以满足需要。房地产融资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集开发资金。通过预售开发的商品房和卖楼花,从客户那里筹集房地产开发所需资金。利用已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到银行获得抵押贷款。组建股份公司,申请成为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上融资。各房地产开发公司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的融资形式,以便迅速、大量、低成本地融入资金,投入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公司不但要掌握融资技巧;而且还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比如在投资项目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多种手段,促使施工单位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房地产企业还要增收节支、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经营管理费用,以保证所投入的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