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项目材料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项目管理;成本管理;材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企业管理的模式也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企业以经营决策为核心,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同时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以达到追求其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项目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确选择
在企业管理中,要做正确的事,也就是要应用正确的管理形式,正确的操作过程,正确的价值取向,达到1加1大于2或远远大于2的经营效果。做正确的事,要有正确的途径,煤炭行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整个市场经济中,原有管理模式都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探索正确的管理方式,是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管理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做法
把一个有始有终的工程确定为一个项目,对每一个项目的各项指标进行详细测算,然后以项目管理合同的方式与每一个项目经理签订项目合同。在实施过程中,由经理人按合同要求全权管理,以每月为一个阶段,项目管理课题组按项目管理办法,组织有关单位及其项目管理执行人员对其进行考核验收和兑现。经理人从项目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及决策工作,对项目的准备、项目的实施、项目的收尾、项目的评价验收全过程进行管理。经理人在经营项目时把项目工程当作一个小型企业来进行管理,对整个工程进行计划、协调和实施,对生产、人员、成本进行管理控制及核算,对整个团队成员的工作成效及工资分配全面负责。
三、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配套措施
(1)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即基层队领导)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项目上的委托人,行使的是企业职权。项目经理实行以质量、成本、安全等责任目标挂钩奖罚的承包责任制,收到较好的效果。
(2)实行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建立和完善项目成本核算制,是搞好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和核心。
实行工程项目管理必须坚持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则。对工程项目坚持实行月度成本核算制,把项目经理的责任成本目标,列入主要承包内容,作为考核项目经理年薪的主要指标,真正做到了干前有预算,干中有核算,干后有决算。
(3)实行严格的材料管理制度。制度严,制定制度尽可能减少政策漏洞;执行制度严,做到法治而不是人治;奖罚严,材料费超了,不仅仅是扣工资,还要查清原因,视情况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出现人为因素,如措施不到位,或执行措施不到位;或小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变成大问题;或违章作业,出现事故等造成材料费超支,要对直接责任人从严处罚。细:制定制度要细,既要考虑制度的全面性又要考虑其可操作性;材料管理要细,对每一种材料,用在什么地方,与其相配套的材料有哪些,配套的比例是多少,材料审批员都得熟悉。
四、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存在问题。考核问题;合同中权利义务不够均衡明确;单位与单位间的责任应该明确。
(2)解决办法。关于项目管理的考核问题,应该尽快地出台项目管理办法。制订详细的考核制度,指定考核单位、明确考核人员。项目管理要想成功推行并坚持下去,既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还得有得力的考核措施。对违反合同规定条款的行为,实行逐步加严的原则,一通报、二警告、三处罚。
做到既能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又能给基层单位一个接受的过程。项目管理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只要符合合同原则,工人多劳多得,工资不封顶,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力求均衡与明确。对不完善的地方要进行修改,如高压装置的安装、管理与维修,就要明确给某个机电队,机电队为此而向其他单位收服务费是不应该的。对管理因素造成的完不成指标,要严厉处罚。如采煤队存在的停机不停水、出水煤、大块煤没打碎就上胶带输送机,影响运输。
五、项目管理取得的管理成效
(1)职工开始关心产量,关心材料消耗,劳动成果与劳动报酬挂钩,在生产上能多干则多干,没活干主动找活干;在材料消耗上,能省则省,能用旧品坚决不用新品。
(2)改变了工作作风,初步有了关注相连工序工作状况的认识,采煤、掘进与胶带运输间的相互配合意识正在形成,相互扯皮甚至对立状况正在改善。
(3)改变管理方式。过去干部只管生产,只要完成生产任务就万事大吉,工资、材料费自有矿长们平衡,现在的项目经理不仅管理生产,还得理财,在工作的同时,还要核算队里的收入与支出,由粗放型管理逐步转变成精打细算。过去在队里干活拿不到相应报酬,不干活或少干活反而不少拿钱的现象,职工干部们视而不见;现在花的是项目承包的钱,干部职工已经对闲人或工作效率不高的人开始关注。
(4)加强材料管理,并能落到实处。开始注重材料的质量问题。逐步完善材料台账。过去建立材料账是应付矿内检查,现在建立台账是为了自己管理的需要。将材料费分解到班组,实行了材料使用跟踪制。现在材料费分解到班组后,不仅队领导管,班组长管,工人也有了监督意识。提高了对技术工作的要求。对设计、地质等技术工作要求更及时、更完善、更准确。项目管理经过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甲供材料;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控制措施
一、引言
这些年,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项目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大屯矿区金屯房地产公司集约化管理、规范化运作、集中规模招标的有关文件精神,大屯公司系统的物资供应与管理的方式发生了化,大屯矿区金屯房地产公司在新城嘉苑住房小区A、B、C、D、E区项目建设工程的主要施工材料全部采取了集中规模招标的甲供方式,有力保证了材料的及时供应和质量要求,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甲供材料作为工程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工程材料的比重较大,通常是占工程总造价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其次由于甲供材料的程序复杂,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协调单位多,因此,做好甲供材料的管理与控制,对整个项目的管理和工程质量的控制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甲供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供应商履约能力不足或其他原因造成甲供材料供应不及时,从而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
2、目前甲供材料管理还不到位,控制流程不闭环,在计划、领用、退料、结算等环节中出现漏洞,普遍存在多领、重复计列、不准确等现象。
3、可以甲供的材料却没有甲供,增加了采购成本,造成工程成本提高。
4、甲供材料管理混乱,工程之间相互串项,工程与成本之间相互串项。
5、承包人在使用甲供材料时,“跑冒滴漏”现象普遍,造成浪费比较严重等情况。
6、承包人不按规定的供应范围使用或主观挪用。比如,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甲供材料仅用于主体工程单价承包项目,而总价承包项目(如临建设施等)所需材料则由承包人自行采购,但承包人在实施时却把甲供材料挪用于临建设施工程。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法律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
公司系统内部的一些相关单位由于法制意识不强,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在招标、材料采购、供应等环节中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执行不严,合同管理不善,造成甲方的项目管理的被动,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风险、投资的风险。
2、甲供材料管理不被关注
大多数人认为甲供材料仅仅是一种实物,因而不太予以关注,大多数甲供材料涉及关联交易,由于疏于管理,直接的后果将是虚增造价,可能产生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
3、未建立健全甲供材料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甲供材料管理涉及基建工程、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各类专业工程,其管理横跨多个部门,由于未建立健全甲供材料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各单位、各部门的管理各行其是,做法很多,加之考核、监督不到位,导致甲供材料的规范管理严重缺失,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四、加强甲供材料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1、进行甲供材料的事前控制,做好招标阶段的控制措施
(1)、建安工程招标,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约定甲供材料仅用于单价承包项目,总价承包项目如临建设施等)不属于甲供材料范围。发包人按耗用指标×工程量(由总工程师确认)的总额控制,超领、超用按照市场采购价+运杂费+采购管理费计取。
(2)、做好材料采购控制,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供应商的资质、能力,明确材料供应的数量和质量,保证材料稳定,及时供应,从源头上将不合格的供应商拒之门外。
(3)、制定实施管理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关于甲供材料的申报、审核、核销等有关规定,细化实施细则,规范操作流程,是甲供材料合理消耗,从而减少浪费现象。
(4)、编制甲供材料相信使用手册,可根据承包人在投标书中列出的甲供材料的消耗指标,安装合同标段汇总整理、编制《甲供材料使用手册》,以供材料管理使用。
(5)更新管理理念,确保实现预期管理效果,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实现由“职能型管理模式”向“流程型管理模式”转变。
2、加强事中控制,根据专业工程特点,不同的建设工程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
(1)基建、技改、电力安装等工程的材料供应可采用甲定乙供模式,即由施工单位自行控制材料量,按照招标价格向厂家购买,不与建设单位发生实物移交关系,工程管理部门根据设计施工用量进行结算。这种模式可称为甲定乙供模式。该类工程大多由多经单位施工,只要明确该类工程的主要装置性材料必须经招标中心进行招标,材料价格由业主控制即可。甲定乙供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是减少中间管理环节,物资处可大幅减少材料管理人员;二是进一步促进工程结算的精细化管理,避免工程结算时,出现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现象,导致增加工程投资;三是有利于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减少损失浪费
(2)外包工程、大修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仍实施原有的甲供材料管理模式,这些工程项目与基建、技改等项目相比要小得多,项目散,较适合采用甲供材料的管理模式。
(3)、土建项目(含小型基建工程)全部采用甲供材料管理模式,随着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土建项目(含小型基建工程)中的设备材料都能进行增值税抵扣,因此土建项目(含小型基建工程)的设备材料供应仍采用甲供材料管理方式。
(4)加强现场监管,业主可派驻专业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加强现场监管,要求供应商的供货清单必须明确载明所供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和金额,并经甲、乙、监理、供应商四方的核对签字;财务竣工决算时必须要求供应商提供经四方核对签字认可的交接单据作为凭据,及时核对与供应商的往来账款。
3、强调事后控制,进而完善项目管理,控制工程投资。
根据工程进度,对甲供材料的实施及时进行总结,及时收集甲供材料实施过程中有关招标、采购、供应等相关资料,对甲供材料的管理与控制再分析、比较实际材料采购供应与控制目标或标准之间的差异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错纠偏,进而完善项目管理,控制工程投资。
五、结束语
甲供材料管理涉及基建工程、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各类专业工程,其甲供材料的程序复杂,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协调单位多,因此,不论采用哪种模式,必须要先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控制流程和操作程序,加强制度、监管的执行力,堵塞漏洞才能管理好、控制好甲供材料过程,这对整个建筑项目的管理、工程质量、投资控制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杰 工程甲供材料管理方式探讨与研究 浙江电力公司
[2]苟代友 浅谈水电工程建设甲供材料的控制与管理 四川水力发电 2009.NO.02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物资材料;工程费用;集约化管理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多,各种工程项目的建设日新月异。在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以及物资材料的费用在总成本中占有比例也逐年增加。因此,对机械设备以及物资材料的管理对于控制建设成本就显得非常关键。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备,传统的机械设备和材料物资也正逐步向正规化、快速化以及机械化等方向发展,并逐渐呈现出复杂与繁琐的双重特征。如何运用高效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中的机械设备以及物资材料等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所有工程建设单位以及企业正积极探索的问题。集约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所谓集约化管理是指集中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各种资源进行集中和优化配置,通过以约束、节俭以及高效作为其发展取向,使管理水平达到高效、便捷,以实现给企业创造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集约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包括:质量经营的特征,就是把提高工作质量放在首要的位置,集中管理统筹兼备的特征,以及以效率效益为目标的特征。本文对工程项目中的机械设备以及物资材料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出集约化管理方法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1 工程中对机械设备及物资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工程建设中对对机械设备及物资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提下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设备与物资材料的随意存放问题严重,并且工程所需的机械物资往往都是分散存放。这样使得一旦需要使用某种机械或材料,往往要做多次调配,费工费时。
(2)各部门对机械设备及物资的管理方法大相径庭、管理力度差强人意。这使得各部门管理人员间缺乏沟通,导致机械设备以及物资材料分散混乱,有时甚至出现机械物资无人看管的现象。
(3)对机械设备以及物资材料的保管与养护不到位。目前,仍有很多部门没能认真的落实《机械物资的保管与养护条例》。物资使用后随意放置,不能对物资材料或机械设备数量的清点以,物资需求计划上报严重滞后。
(4)机械超负荷使用的问题也很严重。在工程工期非常紧张的时候,有些部门为了赶进度,让机械设备进行超负荷运转,这样不但效率不高,而且还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会严重的削减,有时甚至会造成事故。
2 机械设备以及物资材料进行集约化管理的意义
机械设备和物资材料不但是一个企业单位进行工程施工的重要保障,而且还是一个企业保证高质量完工的先决条件。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企业机械化的落实,材料物资的多样化及多功能化的发展,要想保证工程费用的合理性,就必须加强机械物资的集约化管理。机械物资是实际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在如今竞争这么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极为完善的机械物资管理办法,并制定极其严格的规章制度。所以,要想在有限的成本的前提下减少工期,提高施工效率,也就必须得尽快落实机械设备及物资材料的集约化制度。
3 物资材料的集约化管理
3.1 做好工程现场的规划及专业技术人才的配备
对于工程现场的规划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工程现场应当选在水、电、油等能源充足的地方;②工程现场应当选在交通便捷的地方;③工程现场应当远离村舍以及弄作物种植区;④工程现场内部应当有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场地划分。
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配备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上岗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②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有专业的资质证书,持证上岗;③从事现场管理的人员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勤于工作,早日发现现场中所存在的物资材料管理方面的漏洞,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3.2 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及时做好物资材料的采购工作
物资采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市场行情,要做严格的市场调研。在物资材料采购前,要充分的考虑物资市场的各方面因素,诸如运输距离、材料质量以及材料价格等因素;②在采购大宗物资前,一定要对供货商进行详细的了解,制定周到的采购计划,并且一旦确定要采购其产品,一定要签订详细的采购合同,并督促供货商严格按照合同商定的标准进行高质量的供货;③在采购过程中严格依据制定好的采购计划,并要杜绝无计划或盲目的采购。
3.3 物资材料入库及出库应当建立严格的流程以及收发制度
首先,应当严肃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纪律。现场负责人应当严格把好质量关,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入场,要勇于坚持原则,拒绝不合格产品的入场;其次,应当建立起严格的物资材料管理制度以及作业规程。要坚持计量以及计质两大关分开来做,并依据具体程序工作,对于不符合验收标准的材料一定不能签字,要从制度上把好质量关。
3.4 物资材料在工程使用过程中的集约化管理
首先,应当制定出严格的物资材料出库入口查验及登记的规章制度;其次,负责保管物资材料的各部门为了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应当制定出详尽的成本核算制度。
4 机械设备的集约化管理
4.1 机械设备的集约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①尽量限制配套机械的数量,因为机械数量越多往往生产效率越低;②应当选用最为经济的机械优化配置方式;③在进行同一工程作业时,应最好选用同一机型的机械设备,这样以便于管理以及维修保养;④应采取最为合理的工程组织方案。
4.2 机械设备在工程使用过程中的集约化
首先,应当制定严格使用岗位责任制度,力求达到定人、定机以及定使用规程的原则;其次,各有关部门为了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及所能带动的经济效益,应当制定出相应的机械设备成本核算制度;再次,由于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施工机械的种类逐渐增多,为了更好地落实机械设备的集约化管理,应当确保大、中、小各型机械有各级部门分级配置及保管;最后,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的养护维护应当坚持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
关键词:施工预算;成本控制;建筑项目;项目管理;施工材料
建筑施工项目实施成本控制,主要指在项目成本产生的过程中,对经营管理所耗费的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展开监督、管理、控制和调整,以便及时纠正已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各种偏差,将各项生产开支,维持在规划成本的范围内,最终保证成本目标的顺利达成。本文对项目施工预算及成本控制开展系统分析与阐述。
1 构建施工企业内控机制
1.1 制度保障
依照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标准和要求,编制对应的管控制度,例如,《施工预算管理制度》、《材料管理办法》、《机械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制度》等,依靠制度设计,有效地强化对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提高了履约能力,有助于对劳务实体及工程的集中采购,保障了材料统一供应制度的落实。
1.2 组织控制
通过施工建筑企业经营部门履行合同管理的职能,将合同管理的负责者确定为企业成本的首要负责人。并由各项目设立成本控制指挥机构,由项目经理出任项目成本的首要负责人。
2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预算人才团队
施工预算工作水平的提高有赖于预算团队的素质。在新时期,施工企业要培养一支深谙业务、精通技术、作风扎实的预算人才团队,首要的任务是对预算员工开展定期专业培训,通过经常举办“员工经验交流会”,使每一位预算从业者均能依据项目合同、施工图纸、上级行政规定及本地预算单价,出色地完成编制工程预算、结算的任务。其次,还要密切联系施工技术的难易程度、施工环境、施工工期的长短、材料价格、本企业的设备特征等诸多可变要素,提出合乎建筑行业市场状况的利润预期值和工程项目保本价位,以便为企业科学决策明确标价的具体参数。
就当前而言,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完善,预算从业者必须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因预算编制要结合更多的市场价格调整的材料,编制预算的效率及工程的复杂性均有显著的提高。数据计算量的增加使传统意义上的手工计算难以满足实际需要,采用计算机网络辅助预算编制已成为大势所趋。因此,预算员工必须要精通计算机的应用,为今后成为复合型预算人才夯实技术根基。
3 精确编制施工预算
施工预算的精确编制,要严格依照《施工预算管理制度》的具体规定,汲取其他人员的有益经验,密切联系市场行情,提高施工预算编制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3.1 做好合同交底
施工企业在收取中标通知书或订立合同后,需在三天内完成合同交底工作。合同交底要依据规范的流程有条不紊地开展,具体对投标施工策略、施工现场状况、市场调研情况、与业主及施工监理状况、合同条款、投的标报价、注意事项等内容开展交底,使参与会议的领导及部门经理对工程有一个宏观认知,确保工程实施及投标的顺利衔接。接着,全部合同文件及招投标文件均要由运营部门委任专人保管,确保资料的完整和准确。
3.2 编制施工预算的依据
3.2.1 确定工程量
工程量的确定以投标图纸和中标工程量清单为参考依据,这样有助于初步检验投标报价的水准,力求预算总价维持在中标合同价值以内;同时,为今后追加赔付计算工程量差额提供可靠依据。
3.2.2 明确材料单价
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及大宗材料均通过施工企业供应部依照市场提供的单价统一完成采购,其余建筑材料一般根据投标时的价格。针对业主所供应的材料,可依据供应价完成计算,并充分顾及到建筑材料的保管经费。
因材料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常会出现预算价格严重违背市场价格,使采购成本失控的复杂局面。基于此,项目材料管理员工,要不断地观察材料市场价的变化动态,依据经验和科学分析,及时总结规律,积累系统精确的市场信息。假若遇有建筑材料价格上升剧烈的情形,要第一时间将情况反映给定额管理部门,并争取补贴。
3.2.3 重视定额选用
施工预算的编制要依靠企业定额,然而,一些施工企业由于疏于定额工作,导致企业定额的缺失。为此,在企业定额不存在的状况下,要运用行业定额作为参考依据,并依据行业运行的动态及企业的运营水平加以明确。与此同时,还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为成功完成预算编制寻求可靠的根据。在编制过程中,可以将调研掌握到的市场价充当施工预算的成本单价,当产生新工艺时,要通过运营、合同管理及技术等多个部门参与论证并最终确认临时定额。
4 强化施工预算的评审,科学明确项目成本目标
施工预算的编制,旨在严控项目成本,以促进利润的最大化。同时,成本目标的明确要牢固遵循精确、合理、客观的理念,如有必要,目标可略微超出企业的运营水平。这就要求企业高管及管理人员对已编制的预算加以评审,同时,成立预算评审负责小组,赋予评审小组的每位成员相应的职责。施工预算编制完成后,要尽快交给评审小组评审,在意见完全一致后,对施工预算予以适当的变更,把变更后的预算下发给项目征集意见,项目把意见反馈给评审小组之后,再对预算加以修正,接着按修正后的预算方案去落实。在双方共同协调的前提下,订立项目承包目标文件,真正体现公正、合理的原则,彻底改变了以往领导意志的主观性,并以契约的形式确认项目的权责。
5 强化施工项目成本的管理控制
5.1 科学选用成本管理控制办法
成本分析人员要在精确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在不同的时期运用不一样的成本管理控制办法,在这期间,还要按照不同的控制对象及管理标准,择优选用成本管控办法。
5.2 健全成本控制的制度体系
不断地健全现有的成本控制体系,促使新成本控制体系始终合乎当代施工项目的需要。同时,确认参与项目的每个部门的员工职责,使工程项目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确保项目的质量、安全标准及进度均合乎既定要求。对于各部门的项目参与员工,要运用激励机制,把项目成本的控制纳入绩效考评中,并采用相应的奖惩办法,激发项目员工成本控制的热情和主动性。
6 结 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预算的编制对于项目成本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要考虑各种因素,科学编制施工预算,并严格落实施工预算,真正发挥预算对项目成本的管理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顺.简议建筑施工预算与项目成本管理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1).
[2]毕星.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13).
[3]宋蕾,王玉梅.施工预算与项目成本控制[J].今日科苑,2007(20).
随着油田地面配套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施工工艺流程简单化既是油田施工现场管理呈现的发展趋势,也是油田基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切实要求。因此,要与时俱进地利用更加契合目前油田特高含水期基建环境新特点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深入研究地面建设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对过去复杂的施工工艺流程重新设计优化,最大限度地去除余冗步骤,合并同质化工艺流程。此外,还要在立项前期进行实地考察,从工程项目建设地区整体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出发,最大限度地减少布站级次,将能够实现地面建设资源和设备共享的布站加以合并,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从而减小设备维护难度和管理难度,不仅能够降低工程施工技术风险,还能够实现成本支出的有效控制。
二、精细材料管理,严把材料出入关
材料是工程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形成建筑物、构筑物等工程建设产出物的原料,油田基建工程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原材料。可以说,材料质量是否过关,材料规格是否符合项目建设要求,直接决定了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因而面对纷繁复杂的建设原材料,必须实施精细化的材料管理并贯穿于施工现场管理的始终。
(一)制定精细的施工材料供应方案
在施工设计阶段须通过施工环境的考察和材料市场的调研,同时结合投资估算和可行性分析,针对施工材料的数量、品牌、规格、产地、价格、尺寸及材质制定清楚详细的材料选用方案,既要确保材料能够达到工程项目设计要求,又要严格控制投资支出,尽可能地节约材料费用,避免浪费,必要时可采用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最合适的供应商,以获得价低质高的材料供应源。
(二)严格控制采购及入场材料质量
在选择了最佳的施工材料供应商后,要严格按照材料选用方案或者招投标合同中规定的数量、品牌、规格、产地、尺寸和材质等材料特征下采购订单,尤其是对于单次采购量大的订单,必须逐一核对采购材料的准确性,防止因材料不符合施工要求而延误工期,甚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核对从供应商处采购来的材料与订单和施工要求一致后,还要对入场材料进行质量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指定的材料存放位置存放,特别是对特种作业使用的易燃易爆材料要严格按照安全施工管理办法妥善保管,防止因保管不善损坏材料质量甚至危害施工安全。
(三)严格检验施工材料使用工序
严格制定执行施工领用料制度,领料时必须按照施工进度的实际需求填写材料调拨单,经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发放使用,并且每天施工结束后应当对材料进行盘点,防止材料丢失。此外,还要依据材料调拨单记录的材料领用情况,严格检验每一道施工工序的用料情况,既要坚决杜绝偷工减料、偷梁换柱等情况的发生,也要避免材料浪费,真正做到合理调配施工材料,为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提供保障。
三、优化进度管理,灵活调整施工安排
油田基建工程项目是否能够如期竣工与其能否实现预期经济效益紧密相关,因而施工进度管理也是施工现场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诸如工程变更、施工现场环境变化等不可控因素,因而必须参照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已有工程的经验,择优选择管理模式并制定应急方案,确保遇到突况能够灵活变通地切合实际进行调整和安排。此外,还要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验收分工程的完成情况,保证不出现因一道工序的延误导致窝工进而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
四、加强HSE监管,保护健康及环境不受侵害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械管理;材料管理,进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建筑工程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施工企业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的总目标,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必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目标管理。一项工程是经过决策、设计、现场施工、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形成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对工程质量都有一定影响,其中现场施工阶段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劳动投入大。为此,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应是基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施工管理过程其实就是信息流动的过程,通过信息从上层到下层或从下层到上层的纵向流动,以及在同一层次间的横向流动,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工程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面向市场的窗口,工程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就要求项目施工的管理在以往的基础上,要不断深化、细化以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求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在实现进度、质量和投资三大控制上不断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要结合工程对象规模、特点及要求,确定施工项目的管理目标,建立适应项目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使项目班子能精干高效的运转,对于项目明确了总体管理目标后,还有施工期各阶段的分目标,即工程质量、进度等产品成果性目标,工程成本、劳动生产率等管理效率性目标。为落实制定的目标,一是要落实目标的责任主体,即谁对目标实现负责;二是要明确目标主体
的责、权、利;三是要落实对目标责任主体进行检查、监督的上一级负责人及手段;四是要落实目标实现的保证条件。具体来说:项目施工管理的首要条件,是一个精下、高效的项目班子,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分工明确,管理到位,责任到岗位,加上企业的管理体系提供的监督和保证,最终实现项目的各项目标。
2.做好材料管理
工程施工所需材料种类多、用量大,而且还经常有许多新材料、新产品出现。工程施工中应该确实组织好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加强材料管理,有效地控制材料用量。做好材料供应。市场价格瞬息万变,项目部材料管理部门必须及时了解国内外建筑市场的材料变化动态。根据施工图纸,做好材料用量统计,并根据对材料市场的调查确定料源:再根据施工进度组织材料进场,确保现场材料供应,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做好材料采购。材料部门应尽早进行市场调查。广开材料进货渠道,实行货比三家,设法从厂家直接进货,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材料成本。建立严密的计划和调度体系,实行各项目之间材料统一调剂,加速材料资金周转,以确保正常施工。做好材料分类堆放。根据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做好材料发放。项目部应制订材料出入库、领用登记台帐,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检查,避免材料丢失浪费,特别要对钢材、水泥这两种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
3.做好机械设备管理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所需机械设备种类、数量多,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势必引起混乱,影响进度、拖延工期,导致施工成本增加。为此,项目部必须做到:加强施工设备的优化配置。在工程准备时期,应根据工程施工组织计划,参照工程量大小、工期长短合理确定所需设备的种类、规格、型号和数量,制定出既符合该工程施工组织计划需要,又能降低设备费用的使用计划和严格的进出场时间表。对于租赁设备,更应加强租赁合同的管理,避免租金浪费。加强施工设备的使用管理。设备进场后,施工技术人员应了解设备性能、用途及特点,合理地组织调配,尽量提高设备利用率,避免窝工。施工设备使用中,要求设备操作人员正确操作,科学保养,精心维护,增强安全和服务意识,坚决杜绝为赶工期,不保养设备的做法。
加强设备的成本核算。设备管理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对各种设备运行台班、完成工作量、油耗及维修等数据做好收集整理、统计汇总工作,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考察设备运行效果,及时做出使用方案调整,降低设备使用成本。
4.做好现场安全
管理安全是效益之本,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做好安全管理,能起到保护施工现场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工程安全的作用,能起到减少和避免因意外事故导致巨大经济损失的作用。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项目部在实际生产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岗位职责,设立安全奖罚措施,将有关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不可人浮于事,要形成人人讲安全、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安全监督检查是重要的防范手段。除了旬检、月检、季检及年度大检查外,还应经常进行专项检查和不定期突击检查。
加强安全培训和安全交底工作。施工进场后,对所有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同时对操作层实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做到不违章作业,不违章指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5.加强人员管理
首先,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的大家庭中的一员。这就需要我们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1)要自上而下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有效地促进施工生产。(2)建立激励机制。从改革职工最关心的分配政策入手,彻底打破大锅饭,将职工个人收入与施工产值、质量、安全、成本等指标挂钩。(3)建立约束机制。为了严格执“法”,使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生效力,要建立、健全各项奖惩制度。(4)建立监督机制。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切实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只有按照严格制度建立起来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面对工期紧逼,技术复杂的工程,才能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
6.结束语
当今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企业要靠信誉为生存基础、靠施工质量求得企业发展壮大,以“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企业发展和管理理念,以科学的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抓好工程质量,搞好施工管理。只有管理上去了,工程质量、企业形象才能上去,才能越来越被社会广泛认可,才能迎来广阔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梁忠章.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控制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
[2]田贵芳.施工现场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9)
[3]陆文银.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及其优化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8)
关键词:市政建设;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5.14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居民对城市园林绿化环境越来越关心,城市管理者对园林绿化也越来越重视,园林绿化俨然已经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成为一个城市形象和文明的象征。在我国,上世纪末就提出了建设“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口号,并进行了“生态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的评比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水平,各个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纷纷上马,近几年,城市园林绿化施工进入期。虽然城市园林绿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园林绿化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方对园林绿化工程不够重视,设计、施工方案随意性较高。我国对于工程项目方的园林绿化面积、品种、方案等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也没有科学规范的施工标准,工程项目方往往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尽力压缩园林绿化工程的规模和资金投入。
(二)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单位资质参差不齐,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存在不足。为了赢得工程项目并获取利益的最大化,施工单位往往倾向于选择没有专业背景、对工资福利要求不高的施工人员,而园林绿化工程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建筑施工,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有着很大的依赖性。
(三)园林绿化的施工管理缺乏第三方监督。在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并没有强制性的第三方监理制度,工程项目的实施依据一般是建设方和施工方的一纸施工合同,而作为市政园林绿化的建设方,政府相关部门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对项目施工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
(四)园林绿化施工单位管理不规范,对工程材料的的质量控制存在盲区。园林绿化工程中,绿化材料的选用、检验以及监管是保障城市园林绿化质量的关键。由于施工单位管理水平的低下,导致了园林绿化工程中绿化材料管理不善,对工程管理的重点例如土方质量、机械设备运行状况等控制不规范,对于铺装材料、亮化设施以及电力、排水管路缺乏保障,这些都造成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的不稳定、不合格。
二、强化市场竞争,促进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规范化
(一)园林绿化工程的主管部门应该加紧制定市场准入、施工标准、施工监管等规范性文件,强化对园林绿工程规划的审批和审查制度。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可以借鉴政府部门对建筑行业的管理办法,通过施工许可证的发放来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规划、方案进行审核,参照城市整体园林建设规划作出是否发放许可证的决定。
(二)加紧培育园林绿化施工第三方监管市场。政府部门作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主要建设方,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机制来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监控。政府通过对第三方监管的资质审核,聘用第三方机构对施工质量进行把关,可以转移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保障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维护建设方的合法利益。
(三)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的主要发包方,政府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规范性的文件对施工单位的竞标资格进行限制,通过市场竞争的手段促进园林绿化施工行业的优胜劣汰,只有那些管理规范、制度完善并且有着良好市场声誉的施工企业才能进入政府采购名单。例如规定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承包方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员工培训能力、具备规范化的绿化材料管理制度、现场施工管理制度等等。
(四)作为园林绿化的施工企业,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绿化主体工程,要聘请较高园林绿化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施工的管理、监督。对于一般的施工人员,企业要定期进行专业技术的指导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园林绿化专业水平,并为企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的储备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园林绿化施工管理水平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主要有:(1)绿化材料的管理。绿化材料是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重点,绿化材料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施工工程的质量。(2)施工过程的控制。施工过程是施工管理的关键。施工过程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质量的控制、施工工期的控制、施工成本的控制等等。(3)施工后期的养护管理。施工后期的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阶段。在工程施工合同中,一般会有在花草树木养护管理期结束后进行工程移交的条款,施工后期的养护管理充分体现了施工企业的园林绿化专业技术水平。
三、结束语
园林绿化工程是市政建设的重点内容,在严格造价管理的同时也要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现阶段我国的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施工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市场竞争补充分的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政府“有形之手”的监管,更加需要市场“无形之手”的支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7日
加强成本管理是战略发展的需要,美国会计界的两位著名教授库珀和斯拉莫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达到降低成本和巩固战略位置的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项目的投资在不断扩大,加强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建筑工程成本是指生产建筑产品过程中发生或实际发生的工、料、费投入,它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材料的节约程度、机械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施工组织劳动组织、管理水平等施工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情况。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不仅是建筑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对降低建筑产品价格,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工程成本指标是评定企业工作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能够及早发现成本超支或有可能超支,以便有机会采取补救措施,尽量消除超支带来的影响或将影响降至最低,对工程项目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成本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和关键之一,但不少单位仍然对成本管理重视不够,没有把成本管理落到工作的实处,没有形成有效的成本管理机制。
一、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成本管理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观念淡薄与缺乏市场观念。成本管理观念落后不仅表现在管理者身上,而且也表现在基层职工身上。他们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缺乏整体观念与市场观念,如投标报价忽略组织设计环节,并且不重视不同技术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估,不考虑施工方案,使项目成本管理失掉了技术支撑;在制定项目报价时,机械地依据政府提供的各种取费系数和市场价格来计算,忽略市场因素,对市场因素重视不够,一方面会使项目报价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会使项目报价不准。
(二)成本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制度与相配套的管理办法是搞好成本管理的基础。成本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工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奖惩制度等四大类,其中工作制度主要包括计划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费用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施工生产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人事工资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等;责任制度是在对员工进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每个部门和岗位的任务和要求,把千头万绪的工作同员工对应地联系起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它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经理负责制管理办法、承包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成本责任制等;奖惩制度主要包括奖惩办法、培训以及评定晋升管理办法等。这些年来,国家对成本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单位都制定了不少成本管理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化,原来的成本管理制度有不少地方需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应逐步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以及实际工作的需求。
(三)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由于人事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单位很难把好人员的进口关,高素质的人才不一定能进来,能进来的人不一定是高素质的。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多,有部分组织管理人员成本管理能力有限,文化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再加上大多建设项目没有责任制,没有目标成本分解,责权利落实不到人,则更滋长了管理人员的消极怠工情绪。据笔者调查,大部分单位管理者只有大专以下学历,不少管理者的大专文凭是通过继续教育获得的,他们从事管理工作的年限不长,经验也不足,不仅严重缺乏企业管理经验,而且也缺乏成本管理知识。再加上有些管理者受短期行为的驱使,往往不注重自己及员工素质的后期培训,致使员工素质得不到提高。
(四)对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材料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材料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的大小。因此,材料管理是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不少单位对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如未制定消耗定额,现场人员不经技术部门同意,随意领取材料;对周转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一次性出账,之后便缺乏管理;领料人员领取材料后不能充分的使用材料,存在严重浪费现象;更有甚者将材料私下变卖,损公肥私;有的企业领导与材料人员串通一气虚开发票,将一些财经制度不准报销的东西通过材料出账,甚至开具没有任何实物内容的发票从材料出账,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没有严格执行领料用料制度,从仓库领料有数,但余料无回收,失窃浪费严重,尤其是项目承包只包工不包料,材料、物资过量消耗,机械设备过度磨损;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出了问题往往追不到责任人,这也是造成成本失控的主要原因。
二、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管理者及普通员工都要树立成本管理观念以及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对项目管理人员以及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教育,使他们树立成本管理观念以及经济意识,把成本管理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使他们在工作中自觉地把成本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其次是搞好培训工作。成本管理是一项既要懂政策,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让成本管理工作由内行人来管理,使工程的进度、质量、工期和成本都处在受控状态。因此,要加强对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搞好培训工作不仅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人才保障,也是实现成本目标的保证。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单位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有两个:制度和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有益补充。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制度与相配套的管理办法是搞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包括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工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奖惩制度等四大类,应逐步完善这些制度,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以及实际工作的需求。
(三)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成本管理是一项既要懂政策,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首先,合理的制度需要有能理解制度、有专业知识、会操作的人员来执行;其次,成本管理需要由内行人来管理,才能使工程的进度、质量、工期和成本都处在受控状态。因此,要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要在精简项目管理机构的同时,合理配置项目管理人员,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洁玉.建筑施工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研究.时代经贸,2008.6.93.
[2]吴英.施工企业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北企业,2008.3.
关键字:施工;造价;全过程控制
Abstract:Project cost management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construction phas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construction contract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ject completion settlement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the whole process control, causes the enterprise to obtain better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Construction;Manufacturing;Whole process control
建筑施工企业的一切业务都围绕着如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核心展开,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筑施工企业对项目工程成本造价的控制就是在满足项目合理的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把工程项目成本造价控制在准许的限额内,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方能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要从工程招投标决策入手
1.1深入调查,做好报价前的准备工作。
1.2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确定将直接影响企业成本、质量和工期,同时也是招评标时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只有合理的经济施工方案,才能有效控制计价成本,如土方工程,工程使用的机械很多,但是必须经过计算选择最经济合理的配对,才能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所以合理的施工方案决定了合理的报价。
1.3编制科学的投标文件。施工企业应根据自己施工特点、优化组合、控制成本等能代表企业先进水平的企业内部施工定额,按招投标文件提供的工程量详单采用实物量法编制投标文件。即首先依据企业施工定额消耗量,再根据市场行情、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确定相应的利润。
1.4正确使用投标技巧。工程量清单报价时采用一定的技巧,即可以使业主接受,又可使企业中标后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根据招标项目的不同特点来采用不同的报价。报价时既要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又要分析招标项目的特点、类别、施工条件等来选择报价策略。
1.5投标报价的决策。在招标报价文件编制完成后,报价的决策决定了投标的胜负。应根据已编制的招标文件,结合当地建材市场供应情况,研究历次类似工程中标情况,科学地做出报价决策。决策者应当在风险和利润之间进行权衡选择,从全面的角度考虑企业期望的利润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尽可能避免较大的风险,采取措施,获取一定的利润。
二、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合同,它将明确企业在工程承包中的权利和义务,将工程投标价、涉及变更的调整方式、工程款的拨付方式、索赔方式、材料的购置、竣工结算方式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企业组织施工、进行项目经营的法律依据,工作中首先应树立合同意识,在制定施工合同时应认真把关,其次加强企业内部合同管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施工合同的管理办法,明确相关人员的责、权、利,规范企业内部合同管理,把投标工作和签订合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出既保护企业自身利益又满足业主要求和投标承诺的施工合同条款。
三、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施工阶段,是依据设计图纸把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在施工阶段,承包合同价已确定,造价控制目标明确,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工程成本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
要在单位内部开展增强员工成本意识的培训,建立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对于加强成本管理、降低造价非常重要。
3.2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实施
设计时用以指导施工准备乃至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其内容视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施工复杂程度、工期要求和建设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指导项目部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低收入满足合同要求,因此,在施工前,应组织包括技术质量、施工、机械、材料、劳力等相关人员,共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3.3抓好工程材料管理
建设工程所有用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约占工程总造价的60%~70%,因此,在施工项目管理中,材料管理对造价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作为施工企业,在施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不仅要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供货信息,货比三家,择优选购,尽量寻找质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消耗定额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材料设备总量需求计划。
3.4加强过程控制,抓好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是建筑产品的最基本要求,要求在竣工后建筑产品应达到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要求。在工程施工中,把好质量关,可控制和降低工程的质量成本和故障成本。做好施工前准备,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监控施工过程,把不合格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并采取必要的纠正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出现,就能抓好工程质量,将不必要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对控制好工程造价十分有利。
四、做好竣工结算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应及时、完整地编制好竣工结算材料并提交给业主单位,所以竣工结算对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4.1及时收集各种竣工资料,做好竣工结算
工程单位在施工中应及时收集和保管好各种资料,除了工程技术资料、安全文明施工资料外,各种设计修改补充联系单、设计人或监理人的签证单、业主或监理人认可的施工方案、各种自然灾害、凭据等,要及时收集整理。在资料齐全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估算,保证不漏项、不漏算,正确套用预算定额和不同类别的工程费用定额。
4.2索赔工作不可忽视
索赔工作应该是全部竣工结算内容之一,施工企业应该重视索赔的理论和方法。当工程施工中出现了合同内容之外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业主因素等,引起工程发生事故或拖延了工期,施工企业应及时收集文字依据,认真分析,提出索赔报告,要求追补损失。
五、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施工阶段尤为重要,因此,施工企业在注重施工合同及竣工结算的同时应立足现场管理,强化全过程控制,不断探索降低工程成本的方法,积累经验,以提高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