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范文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

第1篇: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范文

一、高中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

1.老师不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语文阅读储备

高中语文的学习不是只有基础知识学好就万事俱备了,很大程度上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储备后,对于高中语文各方面的知识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高中语文老师多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的阅读积累,那么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如“而”“之”“然”等的意思就会有一定的积累,不管是变转折,还是“的”的意译,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老师的一部分教学负担,促使老师进行更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可是,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老师不引导学生在平常对好词佳句进行摘抄或者记忆,只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不告诉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导致学生只是单纯的浪费时间进行阅读,没有效果,对于高中语文学习就会效率大大降低,还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不利于提高高中语文有效教学。

2.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单一化

很多高中生都普遍反应老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太过于无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积极性,不能够让学生去快乐的学习。因为,老师只简单地对学生进行高中语文课本知识的传授,然后再让学生死背各种文言文,背诵很多好词佳句或者是古诗词,不对高中语文课本外的知识进行拓展,这样的教学太过于死板,并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比如: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如文言文《赤壁赋》的教学,老师不要单纯的只进行自己的死板教学,不给学生思考的、自己翻译的时间,一般都是老师自己进行整篇文言文得翻译,课文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翻译,课本中有明确注释为什么老师不能让学生自己借助课本或者文言文词典来自己翻译,以此可以提高学生们进行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可是,现在的情况是老师只进行课本教学,单纯不让学生思考,这样学生的高中语文课堂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不利于老师的高中语文的高效性教学。

二、进行高中语文高校教学的措施

1.进行高效互动教学

高中语文的教学的内容都是很重要的,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与学生的高考对学生有紧密联系。为了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有效性进行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是必须的。比如,在进行文言文《兰亭集序》的教学翻译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摆布,引觉得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老师不要让学生整段的进行翻译成现代文“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春秋年夜的小的都聚积在这里。兰亭这处所有高峻的山岳,强大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亮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抱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枚举坐在曲水旁边。”老师要有针对性的和学生进行重要知识点掌握教学。如:“贤”的意思就是圣贤之人,“次”就是按照顺序的意思,这些都是文言文中的常见的翻译重点词汇。所以,老师在进行高中语文互动教学时也要有目的性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积极性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应该理解的知识重点,使高中语文教学实效性大大提高。

2.进行游戏教学

为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效率,老师可以加入一些游戏,进行高中语文游戏教学,从而进行高中语文知识的巩固等。比如:在现代文讲授到好的名词佳句或者是文言文的学习时,老师可以设置游戏,传递粉笔等,传给哪个学生就让哪一位学生进行文言文诗词或者是好词佳句的背诵,这样进行游戏教学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对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的巩固记忆,还使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高中语文的积极性,具有很好的效果。

3.提高老师的备课效率

第2篇: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范文

[关键词]古文教学兴趣缺失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32

文言文可谓是承载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其中还蕴含着古人博大精深的智慧与文采。在高中语文课本中节选的各类古文,对于已经有了一些文言文学习基础的高中生来说,可谓是经过精挑细选最适合的古文基础读物。因此,不管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为了满足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学习古文必须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被重视起来。

然而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热情却并不如预计中的那么高涨。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下面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几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一、高中古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缺失的原因

1.古文晦涩难懂,学生能力不足,接受困难

文言文产生的环境距离现代生活较远,而且与现代汉语在语法、构词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陌生感。许多字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十分简单明了,一旦到了古代汉语中就大相径庭了。比如,“汤”在现代汉语中是“煮东西的汁液”的意思,而在古代汉语中则多是“热水”这个意思。《两小儿辩日》中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一句,“探汤”就是把手伸进热水里的意思。

还有各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句式。古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就分为:用“者”或“也”表判断,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用动词“为”“是”表判断,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判断,还有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语法学习与现代汉语学习区别较大,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地方也不多,因此很难融会贯通。

2.古文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热情

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文言文教学仍是“阅读―翻译―背诵”这样的“三段论”式教学方法居多。因为大部分文言文都要求背诵,而且在如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学生与家长把成绩放在学习的首位,忽视了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少学校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依旧在实行“填鸭式”的灌输知识教学,完全没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

比如,在文言文阅读训练过程中,许多教师在讲解翻译题的时候,只顾要求学生记住答案和死记硬背答题技巧,而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不给学生时间来融会贯通,久而久之,很有可能让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是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把对文言文的好奇扼杀在摇篮里。

二、培养高中生古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课件,打造现代化课堂

在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的当下,教学过程中借助幻灯片放映音乐、视频相结合的形式越来越普遍。作为一门偏工具性且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课内外的名篇佳作,以此帮助学生将单一的书面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多维理解。

同样,在古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扩大课堂知识容量和提高效率,应该被教师作为辅助讲解的首选。比如,可以提前在备课时选用PPT课件,增加知识的补充。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教师备课时在PPT课件中加入课文朗诵的小视频或者音频,同时还有关于“完璧归赵”这个典故的由来拓展课外知识,利用有趣的网络视频或动画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还可以加入介绍古文时代背景的PPT内容,丰富课堂容量,拉近学生与古文之间的距离,把枯燥的文言文课堂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生动有趣的课堂。

2.加强古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3篇: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语文学科在各阶段的教学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语文基础知识的牢固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语文教学方式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其中以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式研究最为广泛。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中语文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语文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因此,许多学者提出了高中语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把教学目的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经常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枯燥,无课堂互动。应试教育教给我们的认知是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学好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授课中较难理解的部分着实难倒了不少同学,《滕王阁序》是王勃的经典之作,该文中许多优美的句子(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数次的被同学们在作文中引用,但是长久以来语文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就是读——翻译(讲)——读(背),再加上文言文晦涩难懂的语言就造成了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们在学习语文时提不起兴趣的现象,因此再好的文言文同学们学习起来也毫无积极性,这种只强调教学而不重视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不能很好的掌握文言文的知识。并且在语文的课堂上大多时候都是老师为主体,老师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缺乏与同学们的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而且教学效果也让人不满意。

2.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用不当。创作于1934年的《雷雨》是戏剧家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作为高中语文课本中经典之作,《雷雨》的教学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话剧的认识,自从多媒体资源引进教学之后,教师对该课的授课方式就改为了先看话剧后讲课,这无疑加深了同学们对该作品的理解。但是正是因为过度依赖于多媒体形成了教师离开电脑不会教学,学生离开电脑不会学习的现象,这无异于是弄巧成拙。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多媒体作为教学的工具它只起到辅助的作用,不能本末倒置。正如《师说》中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能过度依赖于教学的辅助工具。

3.教师的自我反思工作欠缺。衡量一个教师优秀与否的标准一方面就依赖于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当语文教师完成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后,一定要对自己这一学期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自我反思的教师少之又少。老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改变教学手段,采用更多的课件资源,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

二、高中语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研究

1.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要想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要把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主动带进课堂,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同时,它也是我们了解屈原伟大思想与生平经历的最重要历史资料。要想使学生理解这样一首晦涩难弄的文言诗,光从诗的表面意思上下手是不够的。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每个人在过端午节时都会吃粽子,在南方还有可能看到赛龙舟的表演,而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纪念这首诗的作者——屈原,这些都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授课时老师要从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束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能够将课本知识与其自身的生活关联起来。在教学中树立其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2.调动学生的兴趣。所有的大文学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同样语文也是来源于生活的,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反映了作者创作的背景。如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大多都是人物生活事迹的真实反映。教材内容与生活的结合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自身生活的思考,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同时还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

3.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是体验教学内容最好的方式,例如在学习范仲淹《岳阳楼记》时,对于在岳阳楼附近居住的学生就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岳阳楼进行实地实践,感受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而在进行亲情方面课文的教学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来一次亲情实践活动,把语文课程与实际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

第4篇: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文言文教学确实收效甚微,老师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一味采用填鸭式和复制式教学方式,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有效性极低。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包括诗词和文章所占比例已经提升到40%以上,并且高考题目中关于文言文的试题分值也非常高,这就要求对高中文言文,我们必须给予重视,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多诵读文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对于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文言文正确的朗诵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感受语言艺术美和朗诵文言文的心情美,产生爱上文言文朗诵的情感。学会正确朗诵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加强诵读,培养学生语感必须要求学生学会朗读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字正腔圆、停顿有张、语速适中等,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体态动作,摇头晃脑等。不少高中生对文言文的认识有很多误区,有的同学认为只要认得文言文中的字,就能很好地进行朗读,其实这是错误的。对于文言文阅读,必须建立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对其中描绘的事件和人物有清晰认识,这样才能有感情地诵读。读文言文,有滋有味,就会激发学生好奇心,自然提高对文言文的热爱。其实,通过诵读和背诵文言文,可以学到其中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要义,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学生诵读的文言文多了,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会越来越强,文言文阅读水平会越来越高,学习越来越有信心,自然有利于文言文教学。

二、与时俱进,使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文言文教学

随着科技进步和网路技术发展,新课改下,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必须经过的道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优化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自身优势,实现图文并茂,采用图面、声音、视频等有效方式把课堂内容用简易方式呈现给学生,比传统老师讲授效果好很多。如讲到《鸿门宴》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鸿门宴》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故事和相关人物的关系,这样会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有助于文言文教学。

三、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学习任何知识,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凡是对文言文有兴趣的同学一般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态度端正,而学习兴趣较淡或者没有学习兴趣的同学,一般在课堂上都会消极怠工,提不起学习劲头。从这个角度分析,要想在新课标下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千方百计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做到兴趣盎然。对于文言文原著来说,读写起来很枯燥,并且难度系数较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影视作品,如《聊斋》、《西游记》、《三国演义》、《于丹论语讲座》等,先用这些影视作品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阅读原著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习兴趣激发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精心导入、巧妙设疑,让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美等。拿巧妙设疑来说,高中生好奇心较重,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

四、创新教学模式,恢复学生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认为开展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和处理文言文相关试题的能力,往往忽略文言基础知识学习,这是教学误区。有效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触类旁通、学以致用,通过知识消化和吸收解决相关问题。由于学情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要灵活丰富,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变化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时候,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开展相关问题探究,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至于“探究案”内容,学生可以带着疑问积极主动地请教老师,或者从课堂其他学习小组的展示成果中得到启发。如《鸿门宴》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可以分别让三个小组按照故事情节“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三部分整理,然后就文言句式或词类活用分别请优秀生点评和补充,最后评出优胜学习小组,然后由优胜小组针对文言基础知识,合理利用配套练习册,命一套30分值的检测题目,当堂检测或下一堂课检测。通过小组之间激烈的竞争,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探究意识得到激发,寓教于乐,学习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

五、重视积累,及时反思

文言文在高中阶段涉及的篇幅总量上算是不多的,在有限的文章中个个堪称经典,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无论是学习内容,文章中的词汇应用、思想表达、实虚词使用、作者代表,还是其他有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的用法都有所涉猎,这些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就必然会促进对其他知识的学习。文言文学习重在积累,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整理笔记和梳理知识的习惯,对于一些重点文言文知识、处理方法、具有代表性的词汇用法、表达方式都要做好规整,并且在学习中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做到举一反三,这些都会提高他们的文言文素养和文言文学习能力。能力提高还有赖于迁移训练。迁移时注意选择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内容联系紧密的、主题相近(相反)的文言文。

参考文献:

[1]董文汇.浅议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考试与评价,2S012(05).

第5篇: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的精华,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其文化品位与文学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言文的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文言文学习存在的问题

文言文的学习虽然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重视,但是文言文学习的现状却是不尽人意:文言文教学效率低,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困难,学习效果差。学生更是“谈文言而色变”,觉得是学习一门“外语”。可见我们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存在着问题,亟待解决。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由于文言文毕竟不是现在实用的语言,与现代汉语有着种种差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虽然重视学习文言文,但兴趣不高,学生没有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只是机械地学习,课堂气氛沉闷,只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最终结果是学生越学越枯燥,越学越没兴趣。

2.学生学习文言文只重视积累,不重视知识的系统化。大部分学生把字词句的学习作为文言文学习的主要方面。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他们大多采用积累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字词句方面出现的新知识点,用做笔记的方式积累下来,主要复习学习这些字词句的知识点。这虽有利于打好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帮助形成较完备的知识结构,但只重视积累,忽视对所积累知识的有效组织,就只能停留在基础的阶段,无法提高,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

3.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不好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学习文言文时,机械地跟着教师走,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文言文没有计划性,过于重视文言文语句的翻译,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

4.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量少。教师讲解的文言文毕竟有限,只能限定在课本上。学生一般只学习课本上的文言文篇目,课下不会主动去阅读课外文言文读物。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阅读文言文十分困难,就算注释详尽,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可以弄懂文意,再加上考试不考,所以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阅读了。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仅仅局限在语文课堂中,没有将丰富多彩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作为自己的学习资源,更没有将自己的所学活学活用,最终自己的文言文知识与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和运用。

二、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如何改变文言文学习的现状呢?陶行知先生说过“老师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现状,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活跃课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故事是吸引学生的一大法宝,通过挖掘文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讲《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可以结合文中的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改编短剧,让学生自编自演自导。学生在导演的过程中,一定会对文章进行准确的解读,对于角色的语言及故事的情节也会反复地理解。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文章的大体内容。

2.改进文言文教学方法。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在新课导入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巧妙引入新课。如成语导入、画面导入、名句导入等等。在课堂讲授时,教师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强,教师放“权”给学生,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让学生当“老师”讲解文言文。这样学生就有了自主意识,一定会认真负责地预习课文,在课上踊跃发言,对文言文的掌握也会比教师单纯讲授好得多。教师主动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语等,并进行分析总结,而不是“教师说出,学生记下”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会记得更牢更准确,效果也就更好。

3.重视文言文的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反复诵读课文的重要性。学生之所以看不懂文言文,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文言文的基础词汇及语法。反复背诵,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培养文言文语感。不光能掌握重点词语,对于文言文特殊语法的掌握也有一定的帮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何厌之有?”记住这个宾语前置句型,遇到其他类似的句型也就容易理解了。背诵几篇重要的文言文,如《寡人之于国也》《劝学》《游褒禅山记》等,对于打牢学生的文言基础非常重要。

4.延伸课外学习,拓展学生文言文视野。好的学生不止在课上学习,更会把对知识的吸收与应用延伸到课外。文言文的学习不能仅局限在课堂,教师在教授完教材内容后,可引导学生课下阅读相关的文言文材料。如学习苏洵的《六国论》后,让学生课后阅读苏辙的《六国论》、杜牧的《阿房宫赋》,要求他们读懂文意,并说出自己更同意哪家的观点。还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故事性强的古典文言作品,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合理可行的文言阅读任务,但不要硬性要求,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结语

第6篇: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范文

文言文教学之所以陷入如此困局,和当前高考文言文相对固定的考察方式有直接关系,实词、虚词、句式等构成了高考文言文考察的主要内容。再加上不少老师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的说法错误地理解为文言文教学的全部并以此作为权威支撑,更加重了文言文教学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倾向。

《课标》在描述基本理念时说,“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学习要注重实践的,其目的是指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需要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近些年颇受国人关注。尽管它的测评对象是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但其测评方式值得我们思考。它并没有把测评局限在对特定学科知识的理解上,而是要评估学生“完成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任务的能力”、“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全面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它与《课标》所要求的语文教学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不谋而合。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和现实从来就不是可分割的。作为高中语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言文教学,同样也应致力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适应和自我发展。作为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文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积极构建文言文教学与现实的联系,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同时,以学以致用的理念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文言文教学可以利用的现实因素很多,比如学生比较熟练的现代语言表达能力,接受度较高的现代思想,丰富的校园生活等等。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写和说两个维度提出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写

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这自然是没错的,但文言文教学仅到此为止就错了。民国学者胡怀琛曾说,“我们读古书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考古’,其二是‘致用’”。“考古”和高中生的生活基本没有关系,“致用”才是目的。对于文言基础知识,“只会记住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者必须使自己所学知识富有意义,他们必须证明自己是如何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所以,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把文言知识不仅“记下来”,更要“用起来”。

(一)仿写

可仿写的文言文内容很多,诸如句子、段落、文体特征、修辞、逻辑等。教师应根据课文或者单元教学需要设定仿写内容,将之与学生共同参与或有共同经验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仿写方式可做适当调整,纯文言或半文半白均可,而仿写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以仿写文体特征为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5共有17篇文言文,大致可分为史传、序、表、赋、记、论六大类,每一种文体都有各自的特征,同一种文体的不同篇章也有差别,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特征和差别的最好方式就是仿写。如学校开运动会时,笔者让学生模仿《滕王阁序》前两段,以骈文形式写一段开幕辞,学生的热情和表现着实让笔者惊叹。再如仿写逻辑,《陈情表》、《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等名篇都是非常好的范本,教师与其在课堂上讲字词,析逻辑,毋宁换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写作对象,让学生仿写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语言逻辑。在仿写过程中,文章逻辑自会通达,基础知识也自会使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发现文言文是“有用的”,学习热情和效果也大不一样。

(二)文白翻转

有很多学生虽积累了不少文言知识,但这些积累并没有助力于他们的现代汉语表达,其书面语语体特征极不明显,语言嗦、口语过多,更无个性风格可言。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没有解决文言文学以致用的问题,文言与现代语言严重脱节,文言无法为现代语言提供营养,现代语言也无法反哺文言的学习。

文白翻转这种散学形式,就可以让文言和现代语言形成互利的关系。文言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套路是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以此检验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篇章翻译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能让文言文和白话文形成互利的关系。文白翻转可以这样操作,教师找出或者写出与教学目标(或文言基础知识)相关的白话文片段,或者干脆利用学生平时的白话文习作,按照写作要求(比如必须使用教师列出的某些文言知识),将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同时在文言文学习的综合阶段,也可以让学生把文言文的白话译文翻译成文言文,这样就打通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隔阂。

(三)研究性写作

文言文自有其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要客观地评价它们必须了解其历史背景,而历史的演变又使得文言文写作时代与现代千差万别。处于当下的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历史的鸿沟,这鸿沟之阔,正是理解的障碍,但也可以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课标》语)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两种阅读方式:理解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理解性阅读使得大众化阅读取得与本文的高度一致,即从文本中获得继承的文化、意义以及审美体验等;再从批判的角度看到作者认知与表达的局限,这使得大众阅读进一步提升认识,比作者前进一步。”这两种阅读方式的合体即是研究性阅读,将研究性阅读心得形诸文字,便是研究性写作。同时,要评价文言作品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需要的是“现代观念”。现代观念的触角深入到古文深处,就从思想上将文言文与现代社会相联系。比如在学习《陈情表》时,如果把文字表面所传达的对祖母之孝和对君主之忠的纠结置于当时朝代更迭,司马氏急欲建立合法统治基础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学生在感动于祖孙情深之外还会有更大的收获。再把这种收获用现代的孝义观、家庭观、爱国观等观念重新审视,把审视结果整理成文,以小组讨论、班级辩论等形式进行思想碰撞,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世界,也能提升其思维品质。研究性写作的前提是研究性阅读,教师要提供适当的阅读材料或指导学生自行搜集材料,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写作是对阅读心得和思考的整理。

二、说

这里的“说”,不是指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回答,而是课程中“口语交际”的训练手段,是借用现代语言对文言的重构。西方社会语言学家韩礼德指出:“过去语言学局限于研究语言的认知功能,忽视研究交际功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法理论也只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只求掌握认知功能,结果学生却不会使用语言,掌握不了交际能力。”这是事实,如今相当一部分高中生课堂发言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严重欠缺,支吾半天说不出来或说了半天不知所云的现象很是常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是要把“口语交际”课程和文言文课程重新整合,把前者的训练手段和后者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既能丰富“口语交际”课程的内容,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深化其对文言文的理解。

(一)讲故事

“讲故事”并不是儿童的专利,或许正是出于对此观念的误解,高中教师才羞于在课堂上使用此法。“讲故事”要求学生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完整的故事情节,用变化的语音表达丰富的语义和情感。它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口语表达形式,也是检验口语表达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讲故事”也比高中学生常见的“有感情地诵读课文”难度更大。高中文言文有不少史传类作品,如《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等,这类故事性很强的作品特别适合用“讲故事”的方法。用生活中学生最熟悉的语言来转换较为陌生的文言,这是挑战,也最能激起他们的兴趣。而且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文言文,就可以看他能否像讲故事一样把课文复述出来,而且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而不是生硬地背诵。同时,讲故事的学生和听故事的学生又能形成互动,构成对文言文内容的双向强化。

(二)课本剧表演

戏剧表演的形式很多,对于高中课堂来说,比较适合的形式是课本剧表演,这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正因为此,它才是构建文言文教学与现实关系的一个连接点。适合课本剧表演的课文,以史传类文本为主。要把文言文作为戏剧表演出来,首先要把文言文改编成适合表演的剧本,然后再深入揣摩剧本内涵,最后把它表演出来。无论前期的改编还是后期的表演,其成功与否都源于学生是否理解文本。情境性是课本剧表演作为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最大优点,在表演情境中,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剧本人物的一言一行。如此的“行知合一”,就使得表演变成了学生的阅历,学习变成了人生经验。在课堂实践中需要注意,剧本语言不能过分脱离文言,脱离文言的语言形式无助于学习文言的内涵。因学习时间紧张,课本剧不可能做到一课一演,教师要有教学目标的中观设计意识,在单元、模块学习结束时或结合校园文艺活动进行实践。尽可能做到全员参与,也可以进行分组比赛,但比赛结果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表演过程,即学生的文言学习过程。

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使用过的且行之有效的几种方法,不是方法的全部。文言文内涵的丰富性和现实的多样性,决定了构建其联系方式的无限可能性,这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去挖掘。在当前学校教育或多或少地隔断学生与现实的某些联系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重建学以致用的知识实践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继承下来。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胡虹丽.文言文教学的坚守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09,(2).

[2]陆Z.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胡怀琛.怎样读古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美)伯尼斯・麦卡锡,丹尼斯・麦卡锡.自然学习设计:面向不同学习风格者差异施教[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5]赵福楼.真语文需兼容理解性和批判性阅读[J].语文建设,2013,(9).

第7篇: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教学法;高效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任务在全国高中语文教师的脑海中和课堂教学行动上普及开来。全国各地纷纷展开对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讨,而众所周知,要想构建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必须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动脑勇于借鉴,设计出与本校地区相符合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继而形成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学生语文思维为主要手段,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知识,依靠学生自身来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现代精美课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教学法

1.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学习现代精美文章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课前预习,学生通过通读美文,对文章中生字词以及优美段落或者句子进行圈、画、勾、点,以及借助文后注释和自己查阅文中出现的相关典故,对文章内容做到全面细心地了解学习,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文章的段落大意以及中心思想进行概括总结,在自己预习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将课后习题进行第一次解答。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对接下来教师课堂授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作学习,探求真知

课前预习为学生合作探究新课提供了先决条件,合作探究的内容是全文,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对现代文章超前预习,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对文章有了自己的见解,必然会产生自己无法在预习中解决的问题,那么就需要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解决了。教师根据文章特点可以选择在学生预习文章之前给学生设定几个问题,也可以选择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等方式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学生或者朗读或者速读、默读,对文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略读到仔细读等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浏览,然后按照学生自己思考设定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答案、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全班讨论纠错、教师点评总结等顺序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语文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二、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教学法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按照学生略读、查找标注生字词、学生熟读课文、教师逐字逐句翻译讲解、学生记录理解、背诵、默写等顺序进行授课,这种授课模式,虽然教师付出很多课前准备,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课,但是学生的听课兴趣并不高,使听课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去粗取精,在原有授课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修改,例如,将学生略读、查找生字词以及学生熟读课文阶段进行创新改革,变为学生分步诵读、互动探究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逐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学生初读文章与精读文章相结合

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文后注释,在原有文言文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授文言文进行初读,扫清字词障碍之后再对文章的作者信息、写作背景进行初步了解,及自己所能对文章做到尽量的理解,初步了解文章表达内容。接下来就是精读环节,学生在准确、流利的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精读课文,教师帮助学生将单个的字词串联成一整句话,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先听取学生翻译意见,再指出其中不准确的或者错误的地方,暗示学生正确答案,引导学生说出准确答案,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还能够在侧面充分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2.听读课文与诵读课文相结合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明显,他们渴望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又不好意思自我推荐,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这一矛盾心理,设计出合理的场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朗诵课文,而其他学生则认真倾听,找出其读错或者语音、语气表达不准确的地方进行生生交流,从而主动起立指正错误。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使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或获得成就感。集全班学生之力将课文从头到尾通读一遍之后,接下来的环节就是诵读即背诵阅读阶段,把文章的背诵建立在理解熟读文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自由诵读、小组诵读、检查诵读、连排诵读等诵读形式,丰富学生情感,使学生体会诵读文章的形式的多样性,而对于经典段落或者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当堂背诵,引起学生重视。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的建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的摸索、探究以及和学生协同配合。

第8篇: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范文

一、 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已经遇到不少问题。首先迎面而来的就是初高中教学的衔接问题。初中进行新课改已经多年,我们高中教师对此的了解却实在是不多,初中教学的要求与以往有什么样的不同,哪些内容属于初中教学要求的,哪些是需要我们高中教师来完成的,怎样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对我们来说,确有必要。

“初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衔接”这个话题,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我们找一些学生谈谈话,了解初中的一些语文学习情况,同时也找了几位初中的教师聊一聊,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高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将一些情况简要整理如下:

1. 初中语文的一个特点是以本为本,课外知识涉及相对较少,平时考试包括中考比较重视课本,尤其是中考试题难度不大,因此初中生的语文成绩普遍较好。而高中语文是根在课本题在课外,考查的重点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学生对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因此考查的侧重点不同,会让初入高中的学生产生不适应的感觉。

2. 初中淡化语法减轻了初中语文的教学负担,到了高中却成了一件麻烦的事,病句分析、文言文词类活用、句式分析等阻力较大,很多学生学起来往往是一头雾水。

3. 初中文言文篇目少且篇幅短,易解易记,高中文言篇目多,篇幅相对较长,用初中的那套读读记记的办法应付不了,多数高中生对此感到头疼。

4. 初中对诗词的鉴赏分析,多强调背诵和默写,了解一下思想情感即可。到了高中,学生独立赏析一首诗词很难做好。

5. 初中重视课文学习,课外读写和训练相对较少,许多学生课外阅读量偏少,没有写日记、随笔的习惯,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

6. 初中课文一般篇幅较短,知识容量小、难点少、而且课时充足,教师便于教学,学生容易接受;高中课文一般篇幅较长,知识容量大、难点多、要求较高而课时紧张,教师难于操作,学生难于学习。

还有学习习惯的问题。初中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就能基本达到学习目标,进入高中后,难度加大,自主学习的要求更高,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带来了开始阶段的不适应,语文成绩有落差。

那么,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性根源何在?或许我们可以从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中找到答案。

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诗歌教学的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浅层的感悟升格为高中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注重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文言文阅读从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提升到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现代文阅读从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到要求能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作文教学从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到高中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更高要求。

二、 对策思考

我省高中语文教学采用新教材后,更需要新课标理念下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对接,教师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改进自己的教学,缩短学生的适应周期,帮助学生达到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

1. 明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差异,科学设计教学梯度。

首先应该明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及差异,因为它是判断学生现阶段语文学习达成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在教学目标、内容上,初高中语文教学均存在明显差异。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是语文教学质的飞跃与提高。这个变化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素质衔接和心理衔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初高中学习的差异,尤其是高三循环下来的教师更要降低教学起点。教学上要先易后难,先慢后快,设计好教学坡度,避免学生出现不适应、不习惯、厌学等情况,从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推动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

2. 熟悉初高中教材,温故而知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施行,初高中语文教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必须熟悉初高中的课文,尤其是初三和高一的教材。熟悉初中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及时“温故”。“温故”能缩短初高中学习的不适期。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阶段,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能在新课堂中听到熟悉的内容,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便会大大增强。如,高一的第一单元诗歌阅读鉴赏,在初三学生学了不少的诗词,如《沁园春?雪》等。我们高一教学《沁园春?长沙》,虽然要求不一,但从所学的诗词引入,不失为很好的过渡与衔接。

“温故”也能“知新”。在教材内容上有很多模块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关于学习的模块初中有培根的《论读书》,高中有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培根认为读书的目的是娱乐、修饰自己,而黑塞认为读书是为了增加修养,让精神世界更完善。显然黑塞的思想更上了一层。培根认为各种书都要读,而黑塞认为重点读经典,但要深入地读、精细地读,而且是以人的性格、本质为前提的。这两篇文章如果我们能比较起来学,就能让学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领悟到读书的不同境界,这既是初高中教学的联系,也是它不同的教学任务的体现。

对初中已经出现过的篇目,如《老王》《始得西山宴游记》,可以尝试同文异教,看似重复,但味道不同,应该是初高中衔接的一种有效的尝试。这是有趣的值得思考的现象,我们可以思考一下:

第9篇: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范文

关键字:高中 汉语语法 意义 原因 策略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1]这一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语法与阅读、写作有十分重要的关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语法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是不可忽视、不容大意的一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一、学习高中汉语语法知识的意义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章不论从内容还是写作手法上都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3]在分析文章时,若语法知识匮乏,就难以正确把握一些长难句的深层内涵,无法深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若进行写作,更是语无伦次,语意不通。[4]因此,学习高中汉语语法知识意义重大。

(一)语法知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语法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语法知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格拉・布朗说:语言的最高境界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交际功能。而在日常交际中,我们经常能遇到学生表述问题语无伦次、不知所云的现象。学习语法知识,就可以指导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准确、流畅、得体地表达。

(二)语法知识是病句解析的关键

近年来,病句判断题在各类考试中频繁出现,做这类题要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抓准题干,准确分析句意以及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这样才能找出句子的病因,正确解答,因此语法知识是病句解析的关键。

(三)语法知识是古文阅读的保障

文言文中的语法知识较多,很多学生总是难以准确把握所谓的宾语前置、名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判断句、倒装句等,而对古文阅读望而却步。因此,语法知识是文言文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系统的语法知识是古文阅读的保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更好地掌握作者的深刻思想。

二、延安中学汉语语法教学情况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

汉语语法知识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近年来,语文教育界有“淡化语法”的流行说法。为了切实了解汉语语法教与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语法知识在高中阶段的重要地位,实现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笔者特对延安中学汉语语法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延安中学高一、高二年级的100名高中学生,以及高一、高二年级的17位语文教师。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这100名高中生分布在火箭班、实验班、普通班等不同层次的班级里,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三)调查方式

根据调查的需要,设计了两份问卷:一份是调查学生的“高中学生汉语语法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一份是调查语文教师的“高中语文教师汉语语法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并与访谈对话法、个案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确保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

(四)调查结果

1.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语法基础知识薄弱,无系统的语法知识体系

在被调查的高中生当中,竟有23%的学生不知道汉语语法,81%的学生接受到的汉语语法知识体系是零碎的,27%的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没有依据,60%的学生依据现有课本学习汉语语法知识,甚至还有28%的学生在写作当中经常出现语病。由此可知,高中学生语法基础知识薄弱,没有系统的语法知识体系。

(2)语法认知水平高,但语法学习兴趣淡薄

在调查中了解到,有82%的学生认为语法知识对高中语文学习有帮助,8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语法训练。虽然高中生对汉语语法有如此高的认知水平,但是,在被问及“你希望语文老师用专门的时间讲授语法知识吗?”时,68%的学生都选择了“不希望”,而且63%的学生对汉语语法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18%的学生认为高中教材不要增开语法课。即使有62%的学生要求增开,也希望将其作为选修课。

(3)运用语法知识的自觉性较差,语法学习能力较低

86%的高中生表示理解汉语语法有困难,仅有4%的学生认为汉语语法很容易理解、掌握,可见高中生的语法学习能力较低。而且45%的学生说在考试中会遇到相关的语法题,却很少运用语法知识解答。69%的学生在做修改病句、文言文阅读题时都不会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全靠语感或猜测。仅有7%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语法知识解答相关题型。本来高中生所掌握的汉语语法知识就少,他们运用语法知识的自觉性如此差,自然直接影响他们的语法学习能力。

2.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语文教师自身语法素养低下

在被调查的17位语文教师中,只有一位教师的教龄是5年以下,但是在被问及“您对汉语语法知识掌握得如何”时,仅有5名教师是非常系统的了解,而且有12名语文教师对初中与高中汉语语法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是很了解,占了总人数的71%。这样的数据显示,语文教师自身语法素养低下。语文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如果其自身语法知识不够系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

(2)语文教师对语法的认识不足

虽然有71%的语文教师都觉得给学生讲解汉语语法知识意义很大,但是88%的语文教师认为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汉语语法知识涉及的不多甚至不涉及。而事实上,在考试中很多题型都隐含着一定的语法知识,例如多音多义字之类的题涉及语素的知识,成语辨析题涉及短语性质和结构的知识,扩句与缩段涉及句子成分分析、句群结构分析等语法知识。如果语文教师对语法的认识不足,就不会在日常教学中讲解相关的语法知识,这样会使语法教学处于一种无序状态。[5]

(3)语文教师语法教学方法单一

在被调查的17名教师中,65%的教师说目前学生汉语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差,学生语法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但是遇到学生语法知识欠缺的问题时,76%的老师都是碰到相关问题时才会讲一些语法知识,只有18%的语文教师会系统地给学生讲解语法知识。而在讲解语法知识时,95%的教师都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如此单一的教学方法,更加使得学生厌倦学习语法知识。

三、高中汉语语法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语法知识枯燥,师生均对其产生距离感

跟语音、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6]这是语法的三大性质,尤其是它的抽象性更加让人望而生畏,斯大林曾说:“语法从词和句的个别和具体的东西中抽象出来,把作为词的变化和用词造句的东西拿来,并且以此构成语法规则、语法规律。”[7]语法知识枯燥乏味的特点以及它自身的难度、深度、复杂度,使得教师和学生对其产生距离感,直接后果就是高中学生语法知识十分薄弱甚至一片空白。[8]

(二)教材忽略语法的编排,导致师生均不够重视

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中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但不能脱离语言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讲授和操练,更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定义。基于这样的要求,高中语文教材基本不直接涉及语法,甚至萎缩了汉语语法的内容。[9]是否在教材中讲解语法知识完全由教师掌握,语文教师因此对语法知识不够重视,很多教师也就不会系统、完整地讲授语法知识。

(三)功利性的教学目的使得教学不系统

近年来,考试大纲对语法知识没有明确要求。许多语文教师在采访中提及,语法知识在高考中不会直接考,即使涉及,他们在平时教学中给学生讲解的语法内容也足够使用。因此,大部分语文教师都不会系统地讲解语法知识,学生更不会系统地学习,这使得汉语语法慢慢退出教学课堂,“语法盲”在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10]

(四)初中语法基础薄弱,直接导致高中出现语法断层现象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表示,学生应该在初中学习系统的语法知识,高中阶段是对语法知识的补充和拔高阶段。然而,现状却是很多高中生在初中没有接受系统的语法知识,甚至根本没有学习,如此薄弱的语法基础导致在高中出现语法断层现象。就算有些教师欲给学生系统地讲解语法知识,出于时间和高考指挥棒的考虑,也是爱莫能助。

四、高中汉语语法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每册课本有计划编排语法知识,并开设专门的语法课进行语法教学

基于很多高中生的语法基础知识薄弱的现实,高中语文教材应该由浅入深在每一册语文课本中有序地编排语法知识,并且编排在必修课本中。在编排中,针对每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每册课本中所编排的语法知识要简要、活泼、完整,这样不仅能使语法知识通俗易懂,而且将散乱的语法知识进行系统展示,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也可以使学生能更加清晰地把握汉语语法的特点,又可以防止学生对枯燥的语法知识产生厌烦心理。[11]同时,学校每周可开设一节语法课,进行强化讲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法素养。

(二)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汉语语法知识,进一步加强语法教学

1.在阅读中渗透汉语语法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大都是名家作品,是语法运用的典范之作,代表了汉语的语法规范。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深奥的语句,难以准确理解句子的特殊含义。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有效的语法点,通过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教会学生抓句子主干、划分句子成分,分析句子结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句子的内涵。从而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语法知识。

2.在文言文中加强汉语语法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12]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文言文教学做了明确要求: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特别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因此,语文教师在文言文中一定要加强汉语语法知识教学。语法知识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如果语法知识一片空白,会让文言文教学寸步难行。[13]教师可以在讲解文言文时结合语法知识,对文言文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对词语活用现象进行分析,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语法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在作文中点拨汉语语法

作文是一个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体现,学生对语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都会反映在他的作文之中。[14]除去写作的其他要求,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语句通顺。但是在学生实际的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用词不当、句子歧义、缺少主语、指代不明等语法错误。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可以对学生所犯的语法错误进行归纳总结,选取典型的语法错误,将其作为语法教学的材料进行讲解。在作文评讲中讲授语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是自己或者同伴出现的问题,所以印象也就比较深刻,同时也可以消除语法学习的枯燥感。[15]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而且可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语法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

4.在各类题中讲解汉语语法

高中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为了高考。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试题时,不仅要分析考点,讲解做题技巧,也要分析每一道题所涉及的语法知识,然后针对每一类题,给学生讲解如何用汉语语法知识解题。例如病句分析题中出现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类病句,多是语法上的错误,老师要给学生逐一分析、讲解;再如语言应用中的仿句、对联、段意概括等题型,都必须找句子主干,通过语法分析才能正确解答,等等。

(三)教师提高自身语法素养,改进语法教学方法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语法感,也就是说,能在语法方面发现问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语法系统,有较深厚的汉语语法分析功底,对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能够正确分析。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语法素养,也要运用合理、恰当的方法讲授语法知识。由于语法自身的特点,教师必须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运用各种教具,才能研究教法,抓住关键,深入浅出,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克服畏难心理,转变学习语法的态度

学生面对枯燥乏味且复杂难懂的语法,难免会有厌烦之感,甚至心生畏惧。教师在讲解语法知识时,首先要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使其明确语法知识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语法的动力,转变学习语法的态度,进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从而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法教学不仅不应该淡化,而且应该得到加强。学生必须认识到语法知识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语法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师生应该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学好汉语语法知识。

注释:

[1][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1-71页。

[2]袁丽:《高中语文该废弃语法教学吗》,课外语文,2013年,第12期。

[3][5]张玉萍:《关于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课外语文,2013年,第6期。

[4]陈丽:《认清现状,抓好衔接――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思考》,中学语文,2012年,第27期,第182-183页。

[7]斯大林:《和语言学问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1年版,第17页。

[8]樊小琴:《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学理论,2010年,第31期。

[9]谢灏:《高中语文的语法教学》,广东教育・教研,2007年,第2期。

[10]李玲:《随文教学法在文言文语法知识教学中的运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3期,第23-24页。

[11]陈文柱:《高中语文教材应重现语法知识体系》,求知导刊,2014年10月15日。

[12]胡金兰:《语法在高中语文教与学中的作用浅析》,文理导航,2013年7月10日。

[13]苏玉迎:《论初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链接》,备课心得,2014年,第7期。

[14]王维斌:《浅谈当今高中语文语法教学之方法》,魅力中国,2010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