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学的基础学科范文

经济学的基础学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学的基础学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学的基础学科

第1篇:经济学的基础学科范文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曾说过:“学习的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情境教学法的核心便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从中获得体验,逐步引发和提高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基础会计情境教学能够将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二、微课对情境教学的影响

微课是以视频作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全过程,是一种在传统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所继承和发展的新型教学资源。

(一)微课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利于情境设计的把握

微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涉及的范围更小,内容讲解的更加细致、深入,研究的问题主要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所以对于教师而言,会更容易建立一个准确和便于学生理解的情境。

(二)微课的“情境化”营造了一个更真实、更具吸引力的情境

微课整合了各项教学资源,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让每个微课系统都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让学生在“微教学资源环境”中获得更直观、形象、有趣的体验,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的重点,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

(三)微课以自主学习为主,实现个别化教学,更利于问题的反馈

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个情境中获得最大的学习效应,而老师也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捕捉到每个同学的差异和变化,当然也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做到差异化教学。如果仅仅是一个主流化的空间,角色的扮演和分配在某些情况下会固化,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部分学生的被边缘化,这是传统情境教学的弊端,同时也违背了情境教学思想的初衷。

微课教学恰恰能有效地化解这种现实或潜在的边缘化危机。在均等地接受微课资源的同时,每个学习者都可以将自己塑造成认知世界中与微课主体相符的某个角色,这个角色课程教学本身就会是要求去边缘化的,因为在特定的微课学习环境下个体将会更倾向于角色融入,并喜悦于由此带来的对求知欲的满足感。同时,微课开辟了面向每个学生的师生问答通道,学习者遇到疑惑可以很方便地向老师请教,更利于问题的反馈,教学的效果也将进一步增强。

三、微课在基础会计情境教学法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前预习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相应的网站上,让学生根据微课对即将要接触的新知识进行预习,并将所遇到的问题带入课堂,与教师进行探讨。

笔者在讲授《试算平衡》这一节内容时,就将平衡关系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进行预习。对于微课的设计,首先从生活中的“私房钱”话题引入,直接给学生展示一张试算平衡图,从“试算平衡”的产生到具体方法的操作,从对账簿记录的查漏补缺到生活中的运用,从一把摇摇椅的平衡引到简单的加减运算,再到账户借贷方相等的关系,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在课堂上集中反映了期末余额试算平衡的问题,笔者就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答。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变课堂结构,学生将问号带入课堂,在课堂中通过讲解、交流,问好就变成了句号,学生学习更主动了,教师也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引入的恰当,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微课给学生创设一个或有趣或真实的环境,融合试听与画面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笔者在讲《错账更正》这一节内容时,就事先找几位同学录制了一段视频。在这段视频中,教师扮演财务经理的角色,A同学和B同学扮演两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会计人员,在画面中,财务经理就会计人员登记账簿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跟他们分析为什么会出现错误,出现了这些错账后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学生在看了这段微视频后,首先觉得很有意思,在班级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且对接下来将要学习的知识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积极地参与课堂的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比较好。

(三)课堂新授

在基础会计的会计实训中,有些项目相对比较复杂,如果按照传统的“讲+练”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容易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这样对实训教学的进度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微课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局面,因为它是小而精的代名词,教师可以将每一个重、难点分解为若干个细小的内容并制作成小视频,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分步实施,逐层推进,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还可以暂停、循环播放,实现了差异化教学,在学习效果方面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2篇:经济学的基础学科范文

    在我的心目中,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基础课教师,需要达到三个境界。第一是态度,就是要重视和享受教学。重视教学我们讲得多了,什么是享受教学呢?这些年,我每年都承担了比较繁重的基础课教学,应该说也花去了不少的时间。有不少老师都曾经好心的劝过我,我自己有时也在想,是不是不要上那么多课了。但每到学年排课的时候,我还是会忍不住冲动,主动提出承担基础课的任务。这是什么道理呢?我后来自己发现,其实在我心底,并不仅仅是把教学看作一种义务和责任,而是在履行这个义务和责任的同时,我其实也很享受自己的教学过程。每当我看到课堂上学生那种专注的眼神、听到会心的笑声、得到学生高度评价的反馈的时候,我有一种非常强的成就感。所以,米卢提出快乐足球,我觉得我们从事教学的,也应该懂得享受教学。这是第一个境界。

    第二个是能力,这是讲的能力是指教学能力。大家知道现在的教师学历越来越高,学术水平也应该说是越来越高,但有时候学历和学术水平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水平。这是因为教学尤其是基础课教学是自成一个体系的,它有自身的规律。当然体现教学能力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其中有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能不能讲出自己的学术思想。大学的教学与中小学的教学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大学的教学始终是以学术为主的,即便基础课也不例外。但学术不仅仅是教材上的刚刚条条。如果我们讲出来的东西,仅仅是书本上写的那点点东西的话,学生不会自己看吗?还要老师做什么?学生坐在那里最想听的,其实还是老师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杨振宁说:“要教有血有肉的物理学,不要教骷髅式的物理学。”当然我们会问,那么血肉从哪里来呢?我觉得要有两个前提:首先就是教师本身要具备相应的学术修养,此外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教学,而且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积累。这是第二个境界。

    第三是魅力,就是个人魅力。个人魅力我们过去很少讲,但它是存在的。什么是个人魅力呢?举个例子,比如有一段相声,台词都写好了,甚至可以在网上贴出来。可是如果让我们这些人来讲,和让冯巩来讲,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所谓个人魅力。过去我不懂,我以为老师把该讲的讲清楚就可以了。后来我才逐渐意识到,个人魅力其实是课堂教学艺术性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提高个人魅力呢?这里面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点,也是我认为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幽默感。我接触过很多大学老师,绝大部分都是有幽默感的,但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有必要把这种幽默感带到课堂上。他们只是在课后幽默,到了课堂上就换了一付面孔了。我的经验是,课堂上适当的幽默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所以我有一个很私人的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那就是这堂课有没有一点笑声,如果一堂课从头到尾没有一点笑声,哪怕再精彩,我也认为还是欠缺了一点。这是第三个境界。

第3篇:经济学的基础学科范文

关键词:基础声乐课;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2)12-0035-01

在声乐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教学效果不好的情况,出现有一些学生明明上了一节课,给没有上课的一样。更谈不出有教学效果;还有些学生是本节课感觉效果挺不错,但是一到下一节课,就又没有了之前的效果。始终是不稳定。俗语说的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句话把教师在课学上教学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使学生比较被动,学好学不好都在于学生,和老师的“教”没有任何关系。其实,学生学习的好坏,并不只在于学生,和教师也有一定的关系。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对基础声乐课堂教学成效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从教师教学能力着手提高基础声乐课堂教学成效

要做到提高基础声乐课堂教学成效,就要求声乐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并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系统的安排,要有计划;要有目标的去训练学生的能力。其次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些教师他们自己都唱不好,根本不明白歌唱的技巧,这样的教师往往会误导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唱好啄磨出歌唱的技巧,在日常教学当中才能更好的为学生解决难题,所以就必需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发声是平时训练声乐技巧的练习方法,如何才能把构成歌曲旋律最基本动机或乐句提炼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做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的反复练唱。在日常声乐练习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去认识发声器官的构造,在日常演练时保持正确姿势,要时刻注重发声技巧的训练,要有意识地运用气息去发声,逐步做到横膈膜控制呼吸,呼吸、喉头(声带)、共鸣器官密切配合,协调运动地发声,做到声区统一,富于力度和音色变化。在发声演练时要选用合适的母音。开始进行发声练习时在“a e i o u”五个母音中,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唱好,刚开始演练时可以要求学生从发音比较自然的母音开始练习,这样就可以调整母音着力部位和协调音波在共鸣器中的作用,给其它母音起到带动的作用。

然而从另一观点可以看出老师的教只是用来引导学生,代替不了,这就要求老师自身的演唱和实践教学互相结合,经过反复的把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不难找到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手段。只有这样教师再学生遇到困难和需要帮助时可以给予正确的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应该注重声乐教学的抽象性,在给学生讲解时,要从教师自身在演唱中所体会到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只有通过老师自身的体会才是声乐演唱的真实感受,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讲解给学生。学生听后可以比较容易理解。更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老师和学生朋友一样的相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声乐是一门由易到难的训练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教学训练,科学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还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趣味。

二、提高基础声乐课教学成效的方式

1.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我的声乐课中,我采用了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练习方法。分散就是以两人为一组分布到课室的各个角落,要求两个人在练声和歌唱时养成互相倾听的习惯,并及时指出不正确的地方,向教师进行咨询和改正。

2.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成效,“教”与“学”都应该重视

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体现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好了,老师和学生向朋友一样,就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并会自觉的进行课后训练。声乐课一般都是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的教学。这样一对一的教育学方式能够在我国声乐课上长期存在,这就说明这种教学方法是有效的,还是比较合理的。由于他是有效的及合理的,所以才会沿袭自今。我们必需承认,声乐课确实用了这种一对一的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级声乐人才。但是,这种一对一的模式虽然好,也有一定的缺陷,主要缺陷具体表现在单一形式的个别课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不熟悉集体大课形式,给日后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

在上课时,老师如果发现学生的错误,一定要及时给予改正。要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正确面对,不是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学生可以出现错误。看到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且还可以把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激发出来。最终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成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声乐课堂教学不仅只是简简单单的知识教学,教师必须找到好的教学方法去训练学生,让学生不仅能听懂,而且要牢牢记住。并且要把这些方法去灵活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基础声乐课堂教学中受益匪浅,才能做到更好地提高基础声乐课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万珍.《高师声乐课教学新模式的探索》.文献选自《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1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第4篇:经济学的基础学科范文

一、课程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以工作实践的情境为基础,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创建适合于实际工作的案例。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要求学习项目既要源于实际工作任务,又是经过整合的学习任务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属于操作性很强的实践型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的教学更贴近工作实践,与实习就业能够顺利接轨。

二、《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情境教学

本文以项目“彩蝶化妆”卡片vi设计为例,计划学时 3 课时,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Photoshop 的钢笔工具和图形工具的操作使用,能够利用photoshop工具来进行平面设计,同时获得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现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学准备

主要进行网络机房测试、课件、计算机软件的检查与运行,学生分组,学生不同层次的合理搭配,每组设一名组长,每组学生 4 人,主要根据学生能力及特长进行分组。每个项目学习时,学生可根据项目内容轮流担任“项目”负责人,分担不同的任务角色,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都可得到提高和锻炼。

(二)引入,情境创设,提出任务

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介绍相关公司制作vi设计,主要是营造课堂气氛,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和深层次探索本课内容的愿望。老师在本次课中,进行简单标志设计知识教学回顾后,展示相关公司制作的VI设计作品播放给学生看,并告诉学生,通过今天学习,我们也可以做出这样的名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在观看时思考,都需要用到怎么样的工具,并向学生讲授“钢笔”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过程:“彩蝶化妆”卡片vi设计为例

第一步:图形绘制基础训练;第二步:蝴蝶形状的认识,并设计并绘制蝴蝶的象形图案(重点);第三步:美化图片(填充色彩);第四步:拓展训练。

(四)学生讨论并制作最后的展示的实施方案

各小组成员设计标志与会员卡后,教师再提出要求,由小组组织讨论,选取其中一个作品进行集中讨论和修改,设计出一幅自己小组的作品,各个小组长负责对小组作品进行整合、统筹。最后教师进行巡查指导,帮助解决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同时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进行督导。

(五)作品展示、评价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作品展示演说,负责对小组的创意、设计思想、制作特色等进行介绍,对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阐述,以便对其他同学做启示。而其它小组的成员可以提出个人改进意见和建议。在小组点评其他组方案时能提出合理意见的,并给该组的同学作品进行u价,填写评分表。这样可以避免其它小组成员不认真听取介绍,同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和说话能力。

(六)实施结果与反思

第5篇:经济学的基础学科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 经管类 数学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13-01

“经管类”数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这三门课程是高等院校开设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进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然而,对于经管类学生来说,高中时大多都是文科生,数学基础普遍都较差,如果教师仍按照统一化的标准来进行教学,将较难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地开展。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数学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倡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2 基于构建主义的课程改革

2.1 教材的选取

构建主义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根据经管类学生的特点,经济管理数学教材首先应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通俗性,其难度要明显低于一般的理科专业的教材。书中应当用浅显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要善于采用经济学中的案例来降低所要阐述理论的难度。

2.2 修订教学计划

《经济数学-微积分》总共开设两个学期,每个学期的学时都是72。考虑到内容较多,要对内容进行相应的简化,例如,在讲解罗尔、拉格朗日、柯西定理的过程中,不必严格地给出定理的证明,只要通过几何图形给学生讲解清楚,学生能够利用定理解决问题即可。

《线性代数》在第二学期开设,大约40课时。主要内容为矩阵与行列式、向量与线性方程组等,相对于理科生的教学内容而言,应删减其中较难的部分,例如二次型问题。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开设,大约40学时。由于这门课程本身要求学生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对于经管学院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弱化概率论中的多元随机变量及分布问题,根据经济管理专业特点增强对离散型分布的理解和应用。

3 用构建主义理论设计课堂教学

3.1 注重情境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创设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前提及保证,因此,特别重视教学过程中关于“情境”的创设。情境具有生动性、丰富性、直观性等特点,教师将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之中,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他们提取记忆中已有的相关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去联想,以达到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及“再建构”的最终目的。

3.2 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它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实践活动对于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学习过程的自我反馈、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3 强化探讨交流

是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方式。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讨论如何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去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最终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其实,实践活动就是交流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这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融入了实践活动中,从而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探讨交流”加大重视。

3.4 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及再建构

“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及“再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3.4.1 所学概念的建构

例如,《经济数学-微积分》中的概念、定理非常多,学生很难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时间久了就会忘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概念进行“建构”。教师要在学生“理解”和“发现”基础上进行引导,也就是说这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的恰当位置,发现新旧知识间的异同,将其认知结构进行不断的“建构”及“再建构”。如在学习函数极限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刚刚学过的数列极限,把数列极限理解成特殊的函数极限,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也就达到了对新知识的构建。

3.4.2 解题思想、方法的建构

《经济数学-微积分》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一般化思想、抽象性思想、公理化思想、初等变换的思想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上述思想方法进行理解及建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定积分的元素法-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这一方法不仅应用在定积分、二重积分上,还可以应用在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上。

4 结语

本文基于我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我们结合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实际特点,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经济数学的教学中,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了经济案例的讲解,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四个步骤:情境创设;实践活动;探讨交流;归纳、反思及建构的教学实践,使得原本枯燥、难懂的定义与定理,变得容易理解。从而适应于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5):25-27.

[2] 孔宪遂.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15-18.

[3]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1-68.

[4] 杨春宏,张春生.建构主义与基础教育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3):54-59.

第6篇:经济学的基础学科范文

 

《经济法基础》作为我国中职院校开设的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兼具理论知识与实用性的特点。针对中职类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经济法基础》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经济法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

 

职业教育是中职类院校培养人才的一大特色。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等教育过程,培养学生面向工作时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只有切实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向用人单位输送人才,而只有用人单位对本校学生有需求,才能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虽然看似仅仅是课程的讲授,但实际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学校的发展。

 

中职院校的学生与大学生相比,具有文化功底薄弱、学习能力欠缺等问题,同时《经济法基础》课程的相关概念、法条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等特点,对于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来说积极性不高,会感到十分枯燥,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选择适合的教材

 

目前市面上关于《经济法基础》的相关教材不胜枚举,但学校在选定教材的时候却更加应该慎重。

 

首先,针对中职学生对于理论性知识和课程兴趣不大的特点,在教材选择方面应避免选择纯理论性的教材,而是应该选择理论与案例相辅的教材,让学生通过案例来理解较为生涩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对于教材的选择应掌握适度原则。目前市面上关于本门课程的教材虽说种类繁多,但也存在内容单一、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中职学生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这个问题,不应选择难度较大的教材,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加剧。但也不宜选择难度过小的教材,教材过于简单会使得学生对课程产生轻视心态,不宜促进学习。在教材的难度选择上,可遵循“跳起来摘桃子”的原则,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容易掌握的,但也有不易掌握的,但不易掌握的这部分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学生之间的分组讨论、分析等努力可以掌握,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三、使用贴近学生的教学语言

 

课堂语言具有面向学生传授知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沟通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其实也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魅力。由于经济法本身是一门逻辑严谨规范的课程,法条、章程等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厌学的情绪,这就更需要教师注重自己的讲述方法,深入浅出,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述,而不是一味地照搬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单调的阐述。在语言的使用方面,可尽量选择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流行语言、广告语言,甚至是网络语言,这些都未尝不可,因为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对于课程的学习,在笑声和积极主动的情绪中接受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四、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作为传授知识的课堂,传统的只依靠教师讲授的“静听式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应采取更多元化的方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

 

1.案例讲授法

 

经济法作为一门具有实用性特征的课程,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讲授显然是不够的。针对经济法实用性的特征,结合相关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述,可使教学方式由单向的讲授变为双向的互动,使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了解过程中,既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我国在法学领域里的案例教学法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不管是在教材中还是在网络上都有大量相关经济法的经典案例,但是真正面对中职学生的案例却并不多,如果案例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或难度较高,也很难激发学生兴趣,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应选取一些贴近中职学生日常生活的案例进行讲解,这样使得学生有参与感,能够激发其主动性。例如,现在的学生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于是,在讲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就以手机话费套餐为例进行导入,立马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因为这能够让他们联想到自己在使用套餐时遇到过的问题;再如,在讲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附条件交易行为”时,以超市用泡泡糖等物品当作零钱找兑给顾客向学生举例,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共鸣,纷纷表示自己在超市购物时也遇到过此类情况……以身边案例进行讲解,能够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达到良好的传达效果。

 

2.比对讲授法

 

在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是对立或易混淆的,对于这类知识点,若在使用的教材中是分开的,教师可适当地变动教学顺序,将对立或易混淆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对比讲授,方便学生的记忆。

 

例如,在讲到“公司法”时,“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本章节的重点,但两者若只是分别讲授的话,学生不好理解两种公司类别的区别与联系,笔者在讲授时,从两类公司的信用基础、股东数额、募股集资、股份是否等额、股份转让、组织结构及设立等方面进行对比讲解,并在最后通过表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并在复习时通过总结的表格能够一目了然地回忆起相关的知识构架和重点。再如,可将“总公司与分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这两对近似的概念放在一起对比举例,例如可以通过“宝洁(P&G)与潘婷、海飞丝、飘柔……”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处会使用或见到的东西,能够帮助他们更简洁、明了地掌握原本认为晦涩、不易理解的概念。

 

3.多媒体运用

 

随着教学教法的不断创新,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载体和手段。将单一的板书书写变为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PPT课件,从视觉、听见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教材中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直观生动、形象易懂、易于接受。

 

另外,经济法中有些案例的描述过于冗长,仅靠教师口述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分神和兴趣降低,如果配合图片进行生动的讲解,甚至是一段相关节目的视频播放,更容易让学生对案例产生了解的兴趣。教师可通过网络资源等途径选取与知识点相关的案件节目给学生进行播放并配合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综上所述,目前中职类院校的经济法课程虽已日趋完善和改进,但还存在某些不足,这需要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与配合,来共同创造出教学过程中的有效途径,不仅增强、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在今后就业中的竞争力和综合能力。

第7篇:经济学的基础学科范文

【关键词】 微创介入;颅内出血;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11-02

颅内出血的产生是因为脑部血管因很多原因而产生破裂,致使血液将脑细胞破坏并对周转神经造成压迫,从而引起相对应的部位出现功能障碍的现象[1]。颅内出血的产生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对于颅内出血的治疗,医学界也是不断在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无认是内科治疗还是外科治疗,其治疗效果都不尽人意[2]。近些年来,医学工作者尝试利用微创介入法来将颅内出血进行清除,实践表明,此方法有着一定的临床疗效,能将患者的治愈率提高[3]。本文选取了62例我院神经内科的颅内出血患者,实施微创介入术,并分析其疗效及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案患者62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患者,经CT检查确诊为颅内出血,且排除有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心、肝、肾、肺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以及患有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患者当中38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年龄处43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5岁;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有40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有20例,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的患者有15例;经CT检查,有8例属硬膜下脑出血,有4例属硬膜外出血,有50例属脑内出血;经意识障碍检测,16例患者存在轻度意识障碍,35例患者存在中度意识障碍,11例患者存在重度意识障碍;52例其发病时间处6小时到24小时之内,6例其发病时间处10天之内,4例其发病时间处30天之内。

12 手术方法 手术前将出血量大或严重的患者排除,确保患者在36小时内病情不会产生意外变化,且患者具有良好的脑干功能,保证能行颅内穿刺吸血术。除此之外,手术前还要利用CT检查来确定患者的出血位置。若采用硬通道微创术则要利用手枪式的充电钻,依照穿刺点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若采用软通道微创术则要利用手动式骨钻并选择一次性的颅脑外引流器。依照三维立体定位方式顺着穿刺点将穿刺点垂直插入直至出血靶点。利用容量为5ml的注射器依照所采取的手术方法从患者的硬通道或是软件通道的侧管中将血液抽吸出来。进行血液的抽吸时要遵循“缓慢抽吸,等量置换”的原则,每次的抽吸量大要占出血的1/3到1/2之间即可。血液抽吸进行之后要立即给患者注射2ml的血塞通与40ml的生理盐水的混合配制液,并且要对血肿腔进行反复冲洗,以使血液能心快地被引出颅腔。手术完毕之后,给患者置引流管,给予患者01mg的血塞通与2ml注射用水的混合溶液和2万U的尿激酶与2ml注射用水的混合溶液交替注射,每天进行2次到3次,以将残余的血液引流导出。3天到5天之后可利用CT对患者进行复查,若效果较好则可将引流管拔出。

此外,在手术进行之后的5天之内,要对引流管中引流液的颜色、形状及流量进行观察,注意引流管要保持通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患者药物治疗以将其颅内压降低,并使用抗生素防止患者感染,同时视情况而定给予患者止血药物,防止患者血压上升,保证患者水电解质能够平衡。

2 结 果

本案患者62例,52例手术成功,10例死亡,患者存活率为870%。经进行CT复检,有24例患者其颅内血肿完全清除,生活可自理且其意识也恢复正常;病情得到很大改善的患者有28例,其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因出现脑疝而死亡的患者有2例;因再次出血而死亡的患者有4例;因肺部出现继发感染而死亡的患者有4例;52例手术成功的患者当中,颅内血肿清除所需时间为6天到14天,平均所需时间为64天;以清除率表示其血肿首次清除状况,则患者清除率处35%到84%之间,平均为523%;在手术后24小时之内就恢复神志的患者有2例;手术后48小时之内恢复神志的患者有10例;剩余40例患者在手术后2周以内也都逐渐恢复神志。

3 讨 论

颅内出血具有治愈性难、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低治愈率等特征,利用内外科手术对其进行治疗都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4]。据统计,因颅内出血而死亡的患者占到70%左右。本案中采用的是近些年来正在尝试的微创介入手术,经手术治疗有52例患者治愈成功,10例死亡,由此可见,利用微创介入手术治疗颅内出血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通过分析发现,微创介入清除颅内出血有以下好处:首先其取得的临床效果明显,且疗程短,手术所产生的创作小,清除血肿的概率大大提高,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其次,本案中在术后利用中药制剂进行残留血液的引流,能够将血肿彻底清除,防止了出血的复发;再次,微创介入术结合软、硬通道,提高了手术定位出血靶点的正确性[5];最后,微创介入术选择的穿刺靶点位于血肿位置的1/3处,能将血肿尽量清除。因此,微创介入清除颅内血肿对于治疗颅内出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其所要求的技术及能力水平较高。

参考文献

[1] 刘振川,孙成表,孙玲微创介入颅内出血(血肿)清除技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04)

[2] 林柏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20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1)

[3] 许从甫,许琳微创清除技术在脑外科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01)

第8篇:经济学的基础学科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课堂;竞赛式教学法

竞赛式教学法借助于“快乐教育”的思想,通过竞赛学习使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愉快性,使学生乐学。计算机应用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理论知识较多,学生案例操作较少,但高效课堂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自主参与,所以,将竞赛式教学法运用到计算机课堂上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竞赛式教学法的优点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教师布置任务之后,学生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通过上网搜索相关内容、图片,阅读一些文章等。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认真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问题,比如在版面设计上采用什么样的版式才能使本小组的作品获得好评?选取作品题材应怎么样?他们为了小组能够获得好成绩,就会思考选取好的素材,在题材选取上尽量贴近生活,标新立异,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因为每个学生的天赋不同,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特别好,有些学生动手能力较好,通过竞赛可以把每个学生的优点发挥出来,挖掘其潜能,同时也让他们的弱点和不足通过竞赛不断得到改善。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脱颖而出,这样他们会向更深层次去探究,更主动地学习,同时也有意识地培养一部分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多让他们发言,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因为在竞赛过程中,都有小组合作,所以最终结果都是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合作过程中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取长补短才能把潜力发挥出来,这样的合作将会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互动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和沟通能力。

二、竞赛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竞赛的方式有各种各样,可以是小组竞赛,还可以是个人竞赛、抢答等。计算机应用课程理论性的知识较多,在教材中五笔字型是比较枯燥的内容,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比较懒于记字根,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教学上如果总是让学生写出五笔编码和用五笔输出汉字,学生就容易产生学习疲劳感。如果采用竞赛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竞赛中去,因为他们会觉得这样的竞赛很刺激而且有趣。例如:笔者在讲授“成字字”的编码规则时,布置的任务是:填写完整下面的成语,并写出所填写的字的编码规则:( )所能及、( )湖 ( )海 、( )土必争、( )想事成、( )到成功等,大约有十个这样的成语,其实所填写的字就是“成字字”。采用分组竞赛,笔者先对学生分好小组,给出一定的时间让每个小组进行思考讨论,要求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共同完成,然后开始比赛。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看哪个小组填写得最多且准确,如果填写得最多且又准确的小组获胜,每个小组可以有两个代表上讲台填写。

这样一来,整个课堂就活跃了,学生认真讨论,分工合作,努力竞争,一节枯燥的五笔课程内容,在竞赛式学习中让学生易学乐学,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在小组竞赛中学会沟通,培养合作精神。在计算机应用课上还有很多都可以采用竞赛教学,比如:中英文录入速度通过竞赛来提高学生的文字录入速度,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又如:美化表格、图文混排、幻灯片制作等,可以通过作品设计竞赛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三、竞赛式教学法的评价

在学生参与完竞赛后,进行恰当的评价,对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评价时以鼓励为主,尽可能照顾学生的情况,比如有些小组,本来就较差,只要在课堂中能积极参与,尽管效果不够好,也要表扬好的方面,适当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知道自己与其它小组的差距,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所以在评价时要把握分寸,不要以比赛结果来直接对学生好坏作出评价,要合理、科学,在评价过程中要多考虑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愉快接受。先让学生自评,再小组评价,最后才是教师评价。

(作者单位:梅州城西职业技术学校)

第9篇:经济学的基础学科范文

听一听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像的一门艺术。它激荡心灵,抚慰情绪,对渲染情境而言,确实不可多得。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教材进行了改编,在新改版的教材中,许多内容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听歌曲、欣赏音乐的办法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直面挫折》时,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刘欢的《从头再来》:“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用名歌唱家饱含深情的歌声来渲染气氛去打动学生,激活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再如在教学《亲子之间》一课时,可先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躺在病床上,有人她掉眼泪;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让学生感悟歌词的内涵,感受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提高思想品德学习兴趣。

看一看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课堂上恰当运用视觉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印象深刻,直观形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看录像来创设教学情境,如教学八年级上册《感悟生命》一节,可以播放录像:银鸥在蓝色的海洋上飞翔,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花儿在枝头绽放,蜜蜂在辛勤的采蜜……让学生亲身感受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中生命是多么的可爱、多么的宝贵!从而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再如教学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富起来》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的录像,让学生深刻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了解我国的政策。

唱一唱

前面的听录音是指教师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通过“听”来创设情境、感受课文。这里讲的唱专指教者要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学生通过唱一唱来创设情境。中学生大都喜欢明星,喜欢流行歌曲,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可适当选择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歌曲让学生唱一唱。这种方法,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时,可以安排学生唱一唱宋祖英的《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欢快的气氛中,引发学生的民族情怀,感受全国各民族团结友好的情景和气氛。再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团结就是力量》时,可以让学生唱一唱付笛生的《众人划浆开大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共济海让路,号子一喊浪靠边,百舸争流千帆竟,波涛在后,岸在前!”让学生在愉快的歌声中体会团结的力量,这比教师苍白无力的讲解要有力得多!可说是一切尽在“歌声”中!

演一演

对于一些场景性强的教学内容,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员一样将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扮演得越认真投入,就越有理解感悟和愉快体验,也就越能增强学习兴趣和明确学习意义。 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拥有好心情》时,我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表演尽情体验喜、怒、哀、惧等各种不同的情绪。放手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探究、去建构,去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鲜活的领悟与认知:正确认识烦恼,知道烦恼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积极寻求解决烦恼的方法,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演助学,以演促悟,让学生在表演中获得收益。再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礼貌和礼仪》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模拟设置成各种不同的公共场合,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交往,去体验,切身感受公共生活的礼貌和礼仪。

练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