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物理 有效性教学
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物理科学的严密逻辑和计算,学生对物理这门科学难以有效掌握。本文主要结合新课改背景,探讨构建初中物理有效课堂的策略。
1.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的内涵和表现
有效教学指的是在符合当前时代及个体积极的价值观建构的前提下,其教学效率在一定的时空内不低于其平均水准的课堂教学[1]。有效教学中,有效指的是通过教师在先进创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使学生获得有效的进步和发展,而教学则是指由教师引起和维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自身能力的发展,重视教学效率,这一目标符合有效教学的要求。
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是教学效益,即何种方式的教学是有效的。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理念认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多的教学任务即有效教学。新课改背景下,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性教学,关键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2]。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提高有效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教师的教学知识和策略发展及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
2.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机械地教授学生课本知识,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生不能主动地进行思考学习。而初中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要求注重科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新课改背景下,实现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主要有以下措施。
2.1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有效教学效率。
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机械教学观念,进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初中物理教学对于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说,是相对困难、难以理解的科目。如力学、热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难以将其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难以理解和掌握该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者的身份组织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效率,提高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效率。
如教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新课改人教版)中的透镜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眼镜、显微镜及望远镜等,让学生把书本上陌生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活中常见熟悉的现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拉近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学习掌握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物理难题。
2.2丰富教学内容与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现代科学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增强初中物理课堂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对物理概念原理的解释和物理实验的教学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科学的教学方式是物理认知活动的媒介,能够有效连接物理原理和现象,实现形象教学。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可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进行图片教学、视频教学,将课本上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简单易懂的实例,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自主探讨学习。
如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新课改人教版)的电路教学课堂上,教师可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丰富的电路设计图片及日常生活中的电路安装视频进行演示电路原理,将复杂的电路原理简单化。并通过举一反三,进行自主探讨学习,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2.3创设科学情境,创新教师的教学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创设科学合适的教学情境,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科学教学策略。初中物理学科是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应用性十分强的一门学科,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成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物理难题是物理教学的实际目的,这时科学合适的情景的建立十分必要。形象生动、接近实际生活的情景模拟,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性教学。
如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新课改人教版)的接单机械的讲解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建立学习小组,进行简单机械的真实情景模拟。教师可提出情景模拟小组探讨的主题,提出问题,让小组成员在情景模拟中进行自主思考学习。这种教学策略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符合国家高素质综合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有效的创新教学策略。
2.4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策略,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评价系统的科学与否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的有效性评价关系密切,因此,科学的评价系统的建立十分关键,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对于课程的实施具有导向及质量监控作用[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评价策略,要注重结合教学过程与结果,建立多样化、发展的评价策略,引导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科学的教学评价策略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在平常的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认真地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每一次小测验成绩,通过记录的具体评分情况,指导以后的初中物理学习和教学。然后在学期末的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和期末测验成绩综合进行有效评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要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构建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课堂,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及监理科学的教学评价策略,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杨万满.新课标下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探究[J].教育界,2012,22(32):69.
“设计、制作一个由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这一实践活动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研究性学习内容。这节知识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好章节。
本课设计一方面力求体现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会利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进行组合,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应学会如何进行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即课前准备什么,准备到什么程度,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对活动进行评价等。
由于本节课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很好地体现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所以,笔者以本节课为例,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本章的理论知识,了解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斜面、螺旋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方法与过程: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学以致用,会根据杠杆、滑轮、轮轴、斜面、螺旋等的特点,设计、制作一个由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简单机械组合模型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3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制作组合机械的模型、对各小组活动进行评价。
4教学难点:
对各小组活动进行评价。
5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教学法。
6活动设计思路: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资源,而课前、课堂活动的组织、安排,内容的逻辑处理却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本节课是本书第一章的结尾,又是初三学生刚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为根本,以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本教学设计的主旨。
我将本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外准备活动阶段。主要由学生讨论确定小组设计方案、活动评价内容、制作机械模型及完成小组活动报告。第二阶段为课堂汇报和评价。每一小组结合作品(机械模型)用PowerPoint进行活动汇报。在每一小组汇报结束后有5分钟时间留给其他小组提问,本小组成员负责答疑,然后全班对此小组活动进行评价。
7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
(1)设计组装方案
首先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自主设计组装方案,画出组装图。
其次,将各个小组的设计方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比较优缺点,研究制定一个能体现本组集体智慧的机械模型设计方案。机械模型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设计时要明确它的用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机械,要有提高机械效率的思想。
然后,大家分工找材料,尽量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具。选取滑轮拉线时,首先要测量拉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使其符合设计要求;还要考虑线的光滑程度,以便于工作减小摩擦力,提高效率,但是不能太光滑,否则容易打滑;还要考虑线的粗细、硬度、质量,过粗过硬的线不便于缠绕且容易滑脱,质量大的线会降低效率等。
设计组装方案:(略)
画出组装图:(略)
(2)全班同学讨论,确定评价项目和评分标准
小组活动表现评价表
小组名称:______小组作品名称:______
(3)分组制作机械模型:
①本小组机械模型设计方案为:(略)
②设计表格,测出用该机械模型提起重物所需的拉力和物重之比以及机械效率。
③完成活动报告,准备运用计算机等媒体对机械模型的原理、技术指标等进行说明。
第二阶段:
(1)各组展示工作成果;交流所制作的机械模型的特点、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根据全班拟定的评价标准,为各组的表现打分。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总结本课题的学习体会。
学生作品举例:
第四小组
多功能步兵战车设计方案
将坦克模型改装,滑轮与杠杆使机械符合实际运用。
本机械以电动机为动力,用齿轮转动,使“车轮”转动,“车轮”上绕上细绳,细绳通过并列的定滑轮,连接重物,“车轮”可向前转,亦可向后转,使重物自由上下,此机械的摩擦力应很小,尽量提高机械效率。
多功能步兵战车说明
本机械利用动滑轮可以省力而设计。机械造型美观,是人们提升不能直接用手提的东西时的首选机械。该机械的效率可达到92.9%,可节约能源等等。该机械与车轮相结合,可移动机械的位置,有创新。根据S=hn,本组使用动滑轮可以更省力。但该机械稳定性不够好,有待于改进,可根据机械具体情况来改进。
8教学反思:
(1)此活动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毕业后回忆的话题,也为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乐趣。
(2)本活动除了课后制作的时间外,用了两节课堂教学时间,即活动过程的第一、二阶段。由于此活动学生兴趣高,学生自由发言时间明显不够,所以活动评价比较匆忙。
(3)活动汇报结束后的自由提问和答辩是课堂最为精彩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无限深化和拓展。如果学生每节课都能这样,那么我们的物理课节节都是好课。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物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86-01
情境教学是一种普遍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为指导,利用生动形象的具体事物,创设出易于学生理解或常见的场景,帮助学生快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点,同时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教学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1、情境教学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学生对专业物理知识的接触刚刚开始。由于时间较短,学生的理解能力可能会稍弱一些,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不容易实现。而情境教学通过使用学生较熟悉的素材和生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促进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学习第一章有关声音的部分时,教师想让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哪个快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欣赏一段古装电视剧中有敌人骑马来袭时,另外一方的人耳朵贴在地上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大家从这段视频中能够看出来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快还是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快?”可能很多学生不是很理解。教师此时可将学生继续深入的带入这个场景之中,“为什么他们不站着听,而是要趴在地上听呢?”可能这时候就有学生能够明白,因为空气中的声音还没到,所以站着听不见,而地上的声音已经传播到了,自然就能听到。由此使学生明白,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2、情境教学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
由于情境教学是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角度,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因此能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及自身能力的提高。例如学习第二章《物态变化》的时候,对于物质三态以及汽化、液化、融化、凝固等概念学生都比较容易理解,生活中的例子也特别多,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但是对于升华和凝华,由于它跳过了一个形态直接转化,导致学生即使掌握了基本概念,还是有可能存在理解困难的情况。因此教师可用一个小小的实验使学生明白。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樟脑丸碾成粉末放入烧瓶,并在烧瓶中放入一截松枝。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过一会儿烧瓶内就会出现洁白的人造雪。由此使学生明白固态直接变化为气态这一现象。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具体运用
1、运用实验法创设情境
实验法是物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实验法能使学生更直观的明白实验原理,得出实验结果。例如在讲解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以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教学前教师先将实验所需的凸透镜和蜡烛等器材准备好,教师根据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即:蜡烛摆放位置的不同对凸透镜后的影响有何影响。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验中探究实物距离同凸透镜成像间的关系,使学生快速理解掌握知识,帮助其灵活运用。
2、运用生活中的现象创设情境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多不胜数,涵盖了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等各个方面。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往往有更深刻的体会,初中物理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多使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展开话题,吸引学生的兴趣。以热胀冷缩知识点为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为什么冬季往保温瓶里倒入开水后,瓶盖会跳。教师先让学生思考几分钟之后回答,然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这是因为拿出瓶塞时,冷空气会进入保温瓶。倒完水盖紧瓶塞后,进入保温瓶的冷空气受到瓶中热量的影响膨胀,导致压强增大,从而使瓶塞跳动。教师在讲解完毕之后,还可让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的关于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教师通过这一方法,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物理学原理,另一方面还能鼓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生活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学知识。
3、用问题来创设情境
用问题创设情境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被物理学习所吸引,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可在本次课程结束前,提出下一次课的问题,让学生先自行寻找答案,然后上课时共同探讨。例如在学习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时,上次课已经讲解了机械能,本次课讲解的是内能,那么教师就可以在本次课程快结束时提出问题:“大家课后自己查找资料,探索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关系,看它们相互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大家还可举出自己熟知的关于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例子”。在下一次课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师生共同交流对这一问题探索的结果。
4、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创造情境
相比于传统的以理论教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采用声音、画面等形式,从不同角度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一些物理现象或模拟的物理现象,从而使物理课堂更加生动。例如在学习电路部分知识的时候,由于电路图比较复杂和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教师的讲授可能使学生的思绪更加混乱。因此教师可采用PPT的形式,将电路图画出来,并添加上动画,对学生进行逐步的引导。如果讲解完毕之后学生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回放PPT,再次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既可让学生在多次的PPT播放过程中了解电路图的原理和实物接法,又可以避免使用实验法时由于学生操作不当导致的烧毁电路设备的现象。
结束语:综上所述,情境教学能够使物理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从而吸引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他们更加形象的理解物理现象及原理,最终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选用的教学内容以及创设的教学情境等内容均应确保符合科学性,做到去伪存真.
2.主体性原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当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发挥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自主性.
3.生活化原则.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与体验予以尊重,有意识地在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并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的方法
1.新课导入联系现实生活.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以及相关活动与新课内容有机结合,使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从而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例如,在讲“电压表”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电压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入电压表的原理、使用条件等知识点,让学生加深对电压表知识的理解.又如,在讲“变阻器”时,教师可以选用学生生活中的现象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舞台灯光为什么会跟着情景的变化而时强时弱?为什么电视机荧光屏上的光度会随着亮度旋钮的变化而变化?等等.该类现象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为高效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2.课堂教学联系现实生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物理知识都会在现实生活有所体现,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尽可能地列举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能够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例如,在讲“惯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溜冰的时候,用手向前推墙壁,自己是否向后运动;在划船的时候,为何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前进?联系学生在生活中都有所经历的事例进行物理教学,可以让物理知识更具吸引力.又如,在讲“机械结构”时,教师可以将自行车带到课堂中,并详细讲解其构件、结构以及功能等,让物理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3.物理实验联系现实生活.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实验,不仅能论证物理理论,并对物理知识进行有效展示,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分析、记录以及描述的过程中提高对物理规律以及相关概念的认识.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联系现实生活开展物理实验,拉近学生与物理实验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真实性.例如,在讲“惯性”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示一个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将橡皮擦或笔放于一张纸上,并快速平稳地将纸张抽出,观察橡皮擦或笔的状态.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橡皮擦或笔都没有跟着纸一起运动,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好奇以及探究欲望,从而促使他们进行课文阅读,并从中找出答案.又如,在讲“声音的产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发声一边摸着自己的喉咙,学生们发现自己所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声带振动而产生的,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通过这些简单的实验,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还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与应用物理知识,以达到提高学生物理应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机械英语词汇 隐喻 翻译
1.引言
隐喻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隐喻长期以来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是用来装饰语言的工具。历史上对隐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后半叶亚里士多德时代,亚里士多德在其经典名著《诗学》(Poetics)和《修辞学》(Rhetoric)中多次提到了隐喻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并认为“用一个表示某物的词借喻它物,这个词便成了隐喻词,其应用范围包括以属喻种,以种喻属,以种喻种和彼此类推”。[1]从亚里士多德时代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隐喻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然而亚氏所说:“至今最伟大的事是对隐喻的掌握。隐喻是不能向他人传递的。他是天才的标志。因为要创造好的隐喻意味着对相似点具有敏锐的眼力。”左右了人们对隐喻的片面认识。直到近二三十年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才被赋予新的内涵。从语言的角度看,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从认知的角度看,它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既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结果。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它不仅存在于文学文体中像小说、诗歌、散文等。还存在于专门论述知识的客观、严谨的文体当中,比如科技文体。当然作为科技文体中一种――机械英语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机械英语中的隐喻性词汇在映射过程中常用的心理运作方式的简要分析,谈谈这类文体的翻译方法。
2.隐喻的认知与翻译
隐喻是指将两种完全不同概念的事物通过含蓄,映射或婉转的表达方式达到形象比喻的言语行为。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熟知的、有形的和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中无形的、抽象的概念。形成一种不同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的认知方式,其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或经验来理解和体验某一些事物或经验。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的学习与研究,笔者认为,隐喻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借助一个概念域结构去理解另一个不同的概念域结构的过程。隐喻涉及到两个概念域: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target domain)。目标域是指隐喻的出发点或被描述的概念(即本体),而用以比较目标域的概念(即喻体)则为源域。隐喻就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mapping),这种映射使得源域和目标域两个概念域之间形成系统而稳定的对应关系(correspondences),即从一个人们比较熟悉且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熟悉或较难理解的目标域。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形成一系列的本体的或认识上的对应。人们将其有关源域的经验或知识映射到目标域,从而重新认识目标域部分特征的过程就构成了隐喻的理解。例如:Love is a journey.(恋爱就像一次旅行。)在此例句中为love主体,journey为喻体,本体和喻体互为参照。根据Lakoff等人的观点,被说明的领域称为目标域(target domain),说明的领域叫做源域(source domain),映射一般有源域向目标域进行。“隐喻意义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将源域的经验映射到目标域,从而达到重新认识目标域特征的目的”。[3]人们容易通过从自身的经历来寻找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来理解。这里源域中journey和目标域中love的属于两个不同的语意范畴。但在这一隐喻理解过程中journey的部分特征被映射到love这一领域,如有始有终,恋爱途中,有时非常甜蜜,有时又充满苦涩和泪水等,使love这一概念更具体、更形象。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现代隐喻学揭示了隐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充满着隐喻,“如果隐喻不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话,就没有理由认为这种资源只用作对抽象的语言进行归类的工具,它还应该是我们认识复杂的科学概念、政治态度、社会问题的方式”(Ungerer&Schimid,2001:143)。由此可以作出这样的假设:1)翻译是一种把ST中大量存在的隐喻转移至TT中去的过程;2)隐喻是一种文化中的认知工具,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认知活动”(束定芳,2000:28),这就等于说翻译是将一种文化中语言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目的语传递到另一文化中去的过程,不然翻译就无法完成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这样一来就等于说,翻译成目的语以后,必须还原源语隐喻的本来面目,喻体唤醒的概念意义不但要等同于源语喻体的概念意义,而且喻体的形象必须相互等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情况远非如此简单。首先,隐喻会在心理上引发一个复杂的演算过程,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结果会在译语中产生相同或不同的表象形式。而这些情况在各种文体的翻译当中都会出现。当然机械英语作为科技文体的一种也不例外。
3.机械英语中的隐喻性词汇与翻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机械英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机械英语中的隐喻性词汇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通过上述对隐喻及隐喻认知的分析,笔者经过对机械英语中大量隐喻性词汇的分析,现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映射过程中心理运作方式及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3.1在映射过程中,把熟悉事物的形状转移到新事物。
在这一映射过程中,人们将日常所熟知的事物的形状比如嘴巴、鼻子、扇子等的形状以隐喻的方式转移到新事物中去,这样便把陌生的事物形象化,使即使对机械类这一领域不太熟悉的人也能理解,例如nose(鼻子),lip(嘴唇),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而在机械装置中“电机”、“路缘”的种类也有很多种,当“nose-suspended motor”、“lip curb”等词出现时,人们便自然而然地将其翻译成“鼻挂式电机”“唇形路缘”。还有fan(扇子),这种最原始的用来去热避暑的工具,不管科技如何发展,它最原始的形状基本上是固定的,而“波束”形状各异,有线形的、圆形的,当“fanning beam”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扇形波束”便被翻译出来了。从上述例子的翻译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这种映射过程的隐喻我们多采用直译的方法。
3.2把熟知事物的性质转移到另一事物。
在这一过程,人们由熟知事物的性质联想到新事物,人们对人类自身有很多了解,比如人的一些弱点贪婪、自私、懒惰等,用idle这一用来形容人的惰性的词,联想到机械类事物idle roller(惰滚轮);由grass-hopper(蚂蚱),蚂蚱以跳跃的方式行进,进而在机械类词汇中grass-hopper conveyor便相应地被翻译成“跳跃式运输机”;由sister姐妹联想到sister metal同类型金属,由于这一特殊的心理运作模式,我们在翻译此类文章时便不能生搬硬套、死译硬译,而是采用比较灵活的翻译方法――意译法,根据需要使译文既能得到清楚的表达,又能符合汉语习惯,而不会将其翻译成懒惰轮或蚂蚱运输机等以贻笑大方。
3.3把熟悉的功能范围方式转移到另一事物中。
在这一映射过程,人们将熟悉的事物的功能范围方式转移到另一事物,由人们所熟知的事物的功能,比如人的手臂arm大多用来搬运携带东西等,转移到机械类事物上,进而在机械类词汇当中出现了运送臂(transport arm),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运送臂”的功能和“手臂”类似;Pulse(脉搏)因其有规律的跳动,和雷达系统的某些工作原理相似,因而便有脉冲雷达pulse radar之说;火箭大家并不陌生,但对其工作原理运行方式知之者甚少,因而火箭工作者为了便于人们的认知和了解,便利用常见的词汇运用到这一陌生的领域。所以当人们看到运载火箭时虽不太明白,但也能知个一、二。因此在此类词汇的翻译当中,我们也常常根据人们的认知习惯,多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4利用心理相似性或利用心理联想,从一个心理空间跨越到另一个心理空间,进行意义整合。
Crane?摇?摇?摇?摇?摇 ?摇 鹤――起重机
Monkey?摇?摇?摇?摇?摇?摇 ?摇猴――打桩机
Cushion?摇?摇?摇?摇?摇 垫子――缓冲器
映射过程中第四种心理运作模式是人们利用心理相似性或者心理联想,通过隐喻将常见事物运用到不同的领域,经过心理空间的跨越,从而产生新的意项。例如:crane(鹤),我们都知道鹤的形象是脖子、腿都很长,其中它的嘴,更专业一点也说喙很长很尖,在寻找食物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给人的感觉颇像一台机械装置,因此机械词汇中“起重机”一词通过人们的巧妙的心理联想便应运而生,这样人们在机械类词汇中看到crane一词时,首先想到的是鹤的形象,然后根据这一形象而对应相应的装置――起重机;monkey(猴),大家一看到这个词后,头脑中马上出现一幅图画:尾巴长长的,嘴巴尖尖的,两只眼睛滴溜溜乱转,猴的形象跃然纸上。猴子聪明可爱,可在机械类词汇中却与这一概念毫不相干,而是采用了另一义项:猴子爱蹦蹦跳跳这一特点,打桩机在工作的时候也是上下反复运动以夯实地面,这样在机械类词汇中看到monkey一词的时候,当然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猴子,只不过不再仅仅停留在对猴子这一感性认识上,而是作更进一步的联想,联想到猴子的特性:蹦蹦跳跳,然后“打桩机”一词便与之对应起来了。再有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常用的cushion(垫子)一词,人们常用的有沙发垫、椅子垫、床垫等。人们利用这些东西最主要的原因是舒服,而不至于一下子接触硬邦邦的东西而觉得受不了。在这一过程中“垫子”所起的作用表面上是舒服,而实质上就是一缓冲作用。在机械类词汇中出现cushion这一词时,便有“缓冲器”与之对应。从对这些词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机械类词汇中,对于这类词的翻译不是简单的直译或意译,而是运用其相似性进行意义的整合,从而使其更地道、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4.结语
通过对隐喻及隐喻的分析,我们知道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看见其踪影,在各种文体中更是如此,作为科技文体的一种――机械英语虽不及文学文体那样普遍,但为数也不少,由上文对机械英语词汇中隐喻思维在映射过程中,常见心理模式及其翻译方法的分析可知,对于此类文体的翻译大多采用直译、意译或者直译加意译的方法。另外,由于机械英语的翻译专业性强,译者不仅应精通英语,还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并且应具有深厚的汉语功底。机械英语的翻译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其词汇的翻译也应既要照顾形式,但也不拘泥于形式。在翻译时必须以语义相符使翻译尽可能自然、贴切。
参考文献:
[1]亚里斯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Ungerer,F.& Schmid,H.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5]卜玉坤等.机械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6]科技英语学习[J].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6.
关键词:机械天平 计量 准确性 安装使用 维修保养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专业分工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作为计量工作器具的天平被广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平有双盘等臂天平、单盘不等臂天平和电子天平几类,本文探讨的是机械天平,主要用于衡量物体质量和体积测量,其工作原理是杠杆原理。目前,机械天平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领域被广泛应用,分析机械天平计量准确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机械天平计量的准确性已日益受到关注。
一、机械天平计量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所谓环境因素就是指机械天平所处位置的温度、湿度、气流、震动等因素的总称。一般来说,影响机械天平计量准确性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影响空气温度、震动幅度、气流强弱和环境的清洁程度等,这些因素主要影响天平的示值变动。机械天平计量准确性受室内温度的影响较大,机械天平放置的空间室内温度偏低或者偏高,将会使得机械天平处于低温冷处理或者高温处理的状态,根据热胀冷缩的作用原理容易造成天平内部零件构造热胀或冷缩的状态,致使结构发生改变,使机械天平的三把刀子移位,降低天平的灵敏度,致使计量不准确。如果放置机械天平的空间温度变化幅度大,机械天平的示值将处于变动,影响机械天平计量的准确性。除了温度对机械天平的计量准确性有影响外,其他外部环境因素,如机械天平所处空间的震动幅度、气流强弱和环境清洁程度等也会影响机械天平计量准确性。如果机械天平所处空间震动过大,将造成天平的刀子和刀承接触部位改变,影响机械天平在工作时的正常测量,从而影响计量准确性。气流流动强弱在影响机械天平计量准确性的环境因素中是最重要的原因,机械天平所处空间气流流动强弱会影响其示值,如果气流过大将造成示值变化显著,严重影响机械天平的计量准确性。相比气流,环境空气的清洁度影响效果较小。
(二)机械天平机构因素
机械天平结构因素对其稳定性、灵敏性和示值变动性等计量准确性造成影响。机械天平的稳定性主要是指当机械天平的横梁如果受到外界干扰后依靠自身机能是否能回到起始平衡位置的能力;机械天平的灵敏性是指当机械天平本放置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时,能否根据对外界的察觉改变天平托盘里的物体质量轻重的能力;机械天平的示值变动性是指当同一质量的物体放在天平托盘里,长时间放置或多次开关,机械天平都能找到初始的平衡点。影响机械天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天平横梁的重心与支点的相对位置,如果横梁重心位置在天平支点的下方,将使得天平的稳定性良好;如果与支点重合或处在支点上方,天平的稳定性将较差,直接影响计量的准确性;同时,两者的位置也将影响机械天平灵敏,天平横梁重心位置越低于支点位置,灵敏度越低,反之越高。
二、提高机械天平计量准确性的对策
提高机械天平计量的准确性,除了关注其所处的空间环境外,还必须正确安装使用,定期进行维修保养,提高机械天平的使用寿命和计量的准确性。
(一)正确安装使用
正确按章机械天平是有固定步骤的,在安装过程中要遵循做好准备工作――安装横梁以及调整中刀――安装吊耳、秤砣以及调整边刀――组装盘托四步骤。准备工作主要是调整天平水平状态至精确,其后将水平泡调整至正中央,接着检查并连接灯头、灯筒、聚光管;准备工作还包括做好清洁工作,用无水乙醇对机械天平进行清洁,检查天平的刀子完整无损,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机械天平的刀子直接决定着天平本身的变动性。安装横梁以及调整中刀过程中,注意观察衡量的指针是否平行于刀承,将中刀刀缝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常用数值为0.7-0.9mm之间),关闭天平,打开光源,调整光源使投影刻线与标尺零位刻线重合并保证刻线清晰。接下来安装吊耳前要装好内阻泥筒,再放置秤砣、调整边刀,观察吊耳是否能否左右摆动及天平两边的边刀刀锋消失时间是否相同,这能判断边刀刀锋是否安装成功。安装的最后程序就是组装盘托,在机械天平静止的状况下开启天平,保证天平盘托高度一致,使得天平可变动性较小,根据摩擦程度确定盘托高度的合适度。在正确安装机械天平后,学会正确使用天平也非常重要,正确使用对于维护机械天平的性能和保证计量精确有重要作用。使用时,使用者要位于正前方,减少因使用者位置影响测量结果,开启和关闭机械天平时用力要均匀,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天平刀口,影响零件变位和计量准确度。砝码放取时要严格遵循放码从大到小,取码从小到大的顺序原则,被称物体重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负荷。被称物品如果具有易挥发性,吸湿性强等特点时,要准备好测量容易,防止天平腐蚀。测量过程中要防止放在天平前面和天平左右进行测量,同时注意关门测量,减少空气流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放置被称物品和砝码时最好带上手套,测量结束后要做好机械天平的清洁工作,将砝码放回原位,注意关闭电源,用防尘罩罩好机械天平。
(二)注意维修保养
在正确安装和使用机械天平后,机械天平的维修保养对机械天平计量准确来说非常重要。要充分发挥机械天平本身的性能必须要做好其维修保养工作。通常来说,机械天平的维修保养工作要求保持室内清洁,包括机械天平的工作台、工作室门窗、地面等都要定期清洁,为避免机械天平被附上尘土,最好使用除尘器进行清洁。清洁过程中,如果机械天平可以不工作,应关闭机械天平,并对机械天平加以覆盖,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天平异常应立即停用,查明故障原因并及时作出妥善的处理措施。在机械天平的维修保养方面要特别重视定期检查制度,如果机械天平使用频繁,在标准使用周期上可以主动缩短使用周期,确保机械天平性能的正常发挥,这主要是由于机械天平自身性能的高低对计量准确具有决定性影响。我国2006年颁布的《机械天平检定规程》和《砝码检定规程》将检定分为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等不同阶段,新检定标准使用起来更方便,与最大允许误差表相对应,要求机械天平的定检周期为一年。计量主管部门在强制计量器具定期检查工作中要强化工作力度,履行自身职能,规范计量行业行为,切实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社会功能。
(三)减少环境因素影响
机械天平计量准确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提高机械天平计量准确性方面应努力建设环境因素的影响。控制好天平放置室的温度、保持环境清洁、天平工作时注意关门关窗,减少空气流动、机械天平应尽可能放置在震动环境较小的地方工作,如果地点选择无法避免震动,应安装好减震措施。
三、结语
当前,机械天平已被广泛运用到我国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影响老百姓的利益。提高机械天平的计量准确性对于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引导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惠敏.机械天平计量性能误差调试技巧[J].工作计量,2010(4).
[2]赵荣、马学燕.机械天平灵敏性的调修经验[J].仪器仪表用户,2010(6).
关键词:实例教学法 初中物理教学 有效运用 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35-01
中学三年,对学生们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阶段,而对于中学教师而言,三年的教学工作也同样汇聚着教师的成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物理学科特有的实践性与科学严谨性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产生强烈影响,因此,教师就势必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注重让学生吸取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基于这样一个观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现谈谈实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期让更多的中学物理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有所认识,并希望以此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1 实例教学法意义解析
笔者在教师交流中曾发现许多教师将实例与案例混为一体,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仅就教学工作而言,案例教学法与实例教学法对学生们有着相同的教育意义,然而在应用过程中却又有着不同的区别。这具体表现在:严格来说,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或可以认为是研究者感兴趣的一类事件中的实例,案例具有故事性与戏剧性的鲜明特点,它可以是虚构的,其目的是为加强学生对某一个学术性观点的认识;而实例的内容则更加的广泛,实例教学法在以真实事件向学生阐明观点的同时,其事件本身必须是一个论点的依据。在课堂上,实例是可以随时存在着的,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实例,可有效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识,但对初中物理教师来说,由于这些实例与教学教材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对教师的素质来说却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1]。
2 实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理论讲解,又要注重联系实际,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充分结合,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教学质量。
2.1用实例将物理与生活相结合
物理科目自八年级开始正式进入教学课堂,在此之前,中学生们已经有了相当的生活经验。而事实上,生活中就蕴含着大量的物理现象,只因学生们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知识,所以对其不会产生明确的概念[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互结合,同时以实例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如在“杠杆”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们思考,并引入了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阿基米德曾说,如果给他一个支点,以及一根足够长的杠杆,他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大家想一想,这有可能吗?学生们经过认真思考,最后一致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笔者再次提问:那么,如果我们把汽车的方向盘卸掉,仅靠转动中间的圆杆来控制方向,大家认为这可行吗?学生们都笑了起来,并一致回答:不可能。这时笔者指着窗外对面的一栋建设中的大楼,对学生说:同学请看,大楼外面伫立着的那座巨大的钢铁结构学名叫做塔吊,塔吊的一侧有一个巨大的吊锤,而另一侧则是长长的钢架,以及用以吊起物料的钢索。现在大家注意观察,塔吊的设计是运用了怎样的杠杆原理?这时学生们结合课堂所学迅速得出了结论:是运用了杠杆平衡原理。
如此,在这堂课中,学生们不仅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又学会了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用实例丰富课堂内容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相连,笔者抓住物理学科的这一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实例。如在学习“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一课时,笔者用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煮菜烧水等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阐述内能是由电能转化而成;在学习“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一课时,笔者以电风扇为例,向学生说明电风扇是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转换;在学习“摩擦力”一课时,笔者向学生讲述汽车轮胎与一些用具把手上面的凸凹花纹是为增加摩擦力;在学习“内能与热量”一课时,笔者以汽车水箱为例:汽车开动时机械摩擦做功产生热能使机械内能增加,而水箱内水的功效正是利用热传递使机械内能减小,降低温度。以上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实例的应用。通过这些实例,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们在吸收理论知识的同时又仿佛亲眼看到了这些知识的应用过程,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使物理学科更具有魅力。
2.3用实例加强知识的应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现代学科,既然是以实验为基础,那么就必须强调知识的应用。一次有效的应用,可抵得上数次课堂实验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重课堂教学的功效,注重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应用,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边学习边验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高分低能”的不合理现象,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增强他们探究欲望的有效途径。
如在“力与运动的关系”一课中,笔者通过课堂知识讲解以及课堂实验,让学生开动脑筋,运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在课后自制实验道具,让他们再次自己进行实验,并要求他们写出实验心得。又如在“太阳能”一课,笔者同样要求他们结合课堂知识,在课后自制简易太阳能装置,等等。
如此,将实例教学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真实事例来验证知识,全面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动手与动脑的能力,是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提升物理教学质量的绝佳方式。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实例与物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物理的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让实例贯穿教学始终,是物理教师教学素质的体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配合新教改,全面改善当前的基础教育现状,开发更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的基本责任。要将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营造精彩课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械式水龙头;自动断水;发条机构;擒纵机构;振动系统;按动伸缩机构;实用;节能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龙头从十六世纪出现至今,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之快。近代水龙头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对于不同功用的水龙头形态也是千变万化。目前居家生活中常见的水龙头多为螺旋式、扳手式、抬启式单联水龙头。而在公共场所,为了防止洗手后的二次污染,避免疾病的感染,多为感应式水龙头。但感应式水龙头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并且在节能上未能予以重视。本设计的出发点是使用双重龙头开关,实现少量出水和大量出水一体化,达到既节约水源又便利生活的目的。
一、工作原理
双重龙头开关由一个外部的旋转开关和内部的按动开关组成。通过转动水龙头的旋转开关,将能量存储在发条机构中。这个能量随后将带动旋转开关回落实现自动关闭。而且转动的圈数越多,旋转开关沿水龙头管壁上的内螺纹上升的高度越高,水龙头开启的时间越长,出水量也就随之增加。用户可根据个人的实际需求来控制出水量的多少,达到无级式出水的效果。然后在旋转开关回旋的过程中,可通过擒纵机构调节回旋速度,保证水龙头在自动关闭的过程中能够匀速地复位。按动开关则设计在旋转开关的中间,呈凹陷状,此形状设计是为了保证旋转开关的主动性,体现节能的基本设计理念。其按动伸缩机构中的弹簧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挡住出水口,当用户向下按动开关时,该弹簧复位弹起,打开出水口,实现连续大量出水,再次按动即可关闭水龙头。
该水龙头从内到外共分三层,最外层是水龙头的外壳,形状如图1所示。第二层为旋转开关层,第三层为按动开关层。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将旋转开关①与按动开关②内外嵌套实现一体化,按动开关②设在内部,与旋转开关①联接。外壳弯曲出水口标号为①,第二层管壁上另设一个出水口②,出水口②与出水口①位置相同。出水口②的作用在于使两个开关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水龙头工作过程如下所述:当需要大量出水的时候,按动开关②,安装在粗杆①下方的弹簧弹起复位,细杆②均上升一定高度,则原本挡住出水口②的粗杆①被抬高,即打开了出水口②,出水口②与出水口①位置相同,此时水龙头能实现大量出水;再次按动开关②,弹簧被压缩,细杆②下降,粗杆①重新堵住出水口②,即关闭了水龙头。当需要少量出水的时候,顺时针旋转开关①,第二层连同内部所有部件(如粗杆①、细杆②、弹簧等)整体沿水龙头外壳管壁内螺纹上升一定高度,相当于水龙头的底部为空,即打开了出水口①,此时水龙头出水;然后第二层结构会在发条与擒纵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复位,再次堵住出水口①,实现水龙头的自动关闭。
图1 机械式自动断水水龙头模型
图2 机械式自动断水水龙头纵向剖视图
本方案设计运用了机械式手表中的机构原理来实现水龙头无级式出水且可自动关闭的功能。发条机构、擒纵调速器和振动系统一同装在圆柱形开关①的内部,组装成如图3所示的模型。发条源动工作系将开关①旋转时储存在卷成螺线型的带簧中的能量作为自动关闭水龙头的能源,当弹性势能释放时可带动开关①反向运动。叉瓦式擒纵机构与摆轮游丝振动系统相互配合,根据振动系统的固定周期,可控制擒纵轮的转动速度,使它在每一周期中转过一齿,从而实现了发条的匀速复位。
图3 机械式自动断水水龙头运动构件结构简图(开关内部构造)
二、尺寸设计
机械式自动断水水龙头的理论设计尺寸为:总长约60mm,总高约115mm,总宽约40mm。旋转开关①为直径21mm、高25mm的圆柱形开关,按动开关②为直径15mm的圆柱形开关,按动开关②比旋转开关①的位置低5mm。出水口①和②均为直径为8mm的圆形口,每一层的壁厚为1mm,管壁上的螺纹长度为20mm。由于本设计涉及了较多的尺寸,且出于实用性等多方面的考虑,上述理论设计尺寸仅适用于设计的初期阶段,并不十分准确,还需要借助软件的模拟仿真来不断地更改和调试,使整体尺寸与局部尺寸都限定在某一精度范围内。
为了保证使用的便利性,在投入使用前,还需要对水龙头样品进行开关①的回转速度检测,计算出无级式自动断水水龙头出水量。若已知关闭内螺纹螺距P、游丝振动系统的振动周期T、擒纵轮的齿数为Z、主动轮系与从动轮的传动比、水的流速q,那么当转动圈数为N时,则可计算出水龙头的出水量Q。这样就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测出旋转圈数和出水量的关系表达式,为用户提供使用说明手册,内容可包括一些常用水量旋转圈数表,为日常生活中的用水情况提供使用说明,使得水龙头的使用完全不存在技术问题,保证其推广性和可行性。
论文摘要:机械基础是中职学校机械加工制造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如今教学的需要,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教学质量。
机械基础是中职学校机械加工制造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从事机械类工作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并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这门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以适应如今这门课的教学需要,所以有必要对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方式进行变革。
一、机械基础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低
中职学校教学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以前教学对象都是初中毕业生中较为优秀的学生,而现在则是初中毕业生中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的基础较差,而且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2.传统理论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机械基础传统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而理论学习较为抽象,没有与实践相结合的话,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并且理论知识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往往都是死记硬背,因此学习积极性不大。
3.配套实习实训设备缺乏
由于经济问题,很多学校机械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设施以及实验实习器材相对比较短缺,没有相配套的实习实验,这门课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少,自然学生难以理解,也没有很高的学习兴趣。
二、对于《机械基础》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于机械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改革,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1.先实践教学再理论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大部分没进过工厂,对于机械方面的各种名词概念从未听过,也几乎没有见过机床设备。而传统教学模式一开始就是理论教学,学生对于没听过、没见过的各种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无法理解,在课程教学的初期就不会有很大的学习兴趣,对以后的学习更是没有积极性了。而在理论教学之前,先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去实习场地参观或者直接参加拆装实训,则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且由于有新奇感,很容易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2.理论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物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上课时如果仍然按照书本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无法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容,对于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小,最后产生厌学情绪,破罐子破摔,“反正听不懂,也就不学了”。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想办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相结合,让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平时所见的东西相关联,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例如,在讲解齿轮轮系时,讲到轮系的传动比的变化,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坐公交时经常可以看到司机师傅用右手拨动右侧的拨杆,为什么随着拨杆位置的变化,汽车行驶的速度会时快时慢?然后让学生讨论,因为学生对汽车的兴趣一般较大,所以讨论会比较激烈。最后让学生说出讨论的结果,教师再告诉学生,司机拨动拨杆是在调整汽车变速箱里齿轮轮系中的齿轮位置,从而改变轮系的传动比,从而改变汽车行驶的速度。经过这样的过程,课堂上的气氛就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大不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学习知识。 转贴于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板书结合挂图以及少量的教具模型,进行课堂讲解分析。教学手段较为单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抽象并且较为枯燥,课堂气氛一般也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于这些传统教学方式产生的问题,可以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利用板书、模型、实物以及挂图进行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靠的是老师的仔细讲解,利用挂图和模型来比划机械零件的构造、作用和传动机构运动、传动的原理。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很卖力、很详细,但是学生在讲台下却听得云山雾罩,完全没明白这个原理是怎么回事,效果很不理想。
多媒体教学则能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因为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各种零件的外形以及内部结构、传动机构中各个零件的相对运动通过FLASH等计算机软件演示给学生看,学生能够通过这些三维动态的画面演示,很容易地理解各种机构的运动原理。这样可以使教材上的内容更为生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进行“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与机械的接触不是很多,有些学生更是对机械一无所知。而在机械基础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也没有什么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是学生一般会有强热的好奇心,并且有十分渴望动手操作的心理,因此可以尽量利用学校现有条件进行“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例如,在讲解铰链四杆机构这一章节时,因为内容较为抽象,职校生一般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给他们一些长度不一的竹片,让他们用螺栓螺母将竹片组装成简易的四杆机构,然后针对课本上的四杆机构的类型以及运动原理,让他们用自己组装的四杆机构进行观察、讨论。最后,将各组的讨论结果向全班展示,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3)课堂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梯度。因为职校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时,应根据不同基础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分别提出要求。例如轮系这个章节,就可以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周转轮系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而对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不做要求,他们只要掌握定轴轮系的知识就可以了。
4.完成理论教学后,应转入实习教学
进行完理论教学后,应当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教学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一些机械机构的拆装实训,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到校外的实训基地或者工厂进行参观或者直接参与生产,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也能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
总之,面临新的形势,任教机械基础课程的老师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利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为学生今后的深造或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牟玉波.怎样培养职校生学习《机械基础》的兴趣.吉林教育,2010.1.
[2]杨胜卫.《机械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广西农业机械化,2005.4.
[3]张英梅.技校机械基础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中等职业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