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团队建设概述范文

团队建设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团队建设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团队建设概述

第1篇:团队建设概述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领导者;团队建设;主要作用;对策方法

一、企业团队建设理论概述分析

团队建设主要是通过自我管理的小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由一组员工组成,负责一个完整工作过程或其中一部分工作。工作小组成员在一起工作以改进他们的操作或产品,计划和控制他们的工作并处理日常问题。他们甚至可以参与公司更广范围内的问题。团队建设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在该过程中,参与者和推进者都会彼此增进信任、坦诚相对,愿意探索影响工作小组发挥出色作用的核心问题。

二、领导者在团队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1.团队外部领导在团队建设中的作用。(1)提出适应团队建设的组织设计方案。著名领导学家本尼斯说,团队建设所需要的是“ACE”组织模式,肯定一创新一动员,这种组织模式的特点在于放松严密的组织体系,赋予每个人以机会,肯定和尊重下属的自主地位,放手让下属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平等关系激励和动员人们为共同目标努力奋斗。(2)团队建设基本理念的设计。团队作为一种新型组织而存在,其前提是这一组织所依据的发展远景、共同价值观和最终目的。离开了这些要素,团队就不成为其团队。当然,作为外部领导,其作用应主要体现为指导团队去制定这些要素,而不是越俎代疱。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通常是由企业主要领导者确立、并经长期的培育和内化,最终形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塑造企业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领导者为此要长期努力,做大量的工作。(3)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因素。如果我们把企业视为一个大系统,那么,它必然是由许多小系统所构成,团队是其中一个子系统。系统的存在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团队的存在亦是如此。

2.团队内部领导在团队建设中的作用。(1)确立团队新型的领导观。应树立的新型领导观是:一、信任第一;二、善于授权。放权是培养每个成员才能和保持组织高度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把权利交给团队,你会获得让团队尽展所能的力量,你自己也就有时间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三、促进团体共识与认同感。团队领导要努力的一个新目标,就是协助你的成员发掘什么事情重要,什么事情不重要,帮助他们认清共同利益,指导他们追求富有挑战性的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来强化团队共识和认同感。(2)把握三大领导要领。能够使团队领导艺术得到充分体现的三大领导要领是:一、善于激发群众动力;二、善于引导人们都来提问题;三、善于把握控制与主动性间的平衡。(3)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团队领导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注重建立团队成员的自信与自尊;二、构建团队成员良好的内外人际交往关系。一个团队如果缺乏良好的内外人际交往关系,其成员就会有只重本身需要和诿过与人的倾向,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顾客需要为根本指向的企业经营方针是相背离的;三、营造一种对事不对人的工作气氛 团队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谁也难免不犯错误,如果团队在分析工作失误时,过于着重个人的原因与责任,就含使团队成员为求明哲保身而谨小慎微, 团队也会因此失去锐气;四、保持并充分利用团队成员的差异性。

三、领导者在团队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领导者的岗位职责不明确。(1)领导者对自己的定位不清。(2)领导者与员工直接的关系不平衡。有些管理者俨然像老板派出的“监工”,成天发号施令,很少考虑员工的利益与感受;有些管理者则只考虑自己和员工的利益得失,却全然不顾及企业的利益。企业中的团队建设,存在这样的领导者,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3)领导者唯利是图,自私自利。

2.领导者不知道如何去执行团队建设。企业中的团队要面对的环境是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但领导者本身就出现很大问题,大致有以下两点:一是领导者本身无能为力,属于“文盲型”领导,文化素质差又不愿学习,那样的庸才当领导,可想而之是很难构建出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有的企业为了巩固家族地位,会采用一些无德无能的亲属做领导,俗称“亲友团”领导层,这就出现了领导者上任后不知所措,执行力差的现状;二是领导者永不满足的认可需求,有的领导耳朵里只喜欢听赞扬自己的甜言蜜语,喜欢听对自己歌功颂德的语言,然后满心喜悦的享受在飘飘然的成就感当中,而且对于自己赞美越多的人就会越喜欢他,对下属的判断也不再客观,完全端看自己的喜好偏恶,忽略了下属的能力,反而比较在乎下属跟自己的个性合不合,看的顺不顺眼。处在这个阶段上的主管,不管是行事的准则、判断的标准、立场的公平超然,都将要受到最严格的考验,而且对下属而言,不再是像以前一样是由您去领导下属,而是那些懂得逢迎拍马、聪明有余的下属在领导您,只是可能您自己浑然不知而已。

四、领导者在建设团队中的实施策略

1.主动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积极主动的与团队成员沟通,了解团队成员工作状态和生活状况,多了解成员的合理需求并尽力满足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沟通氛围。我们的管理者很多时候缺乏与团队成员沟通的主动意识,在认识上有偏差,总以为应该是员工主动给自己反应问题而不需要自己去主动沟通。实际上作为管理者如果每天花一点时间主动和员工进行交流,你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在交流中迎刃而解,团队也时刻处在一种高昂的战斗氛围中。

2.尊重团队成员,充分信任。作为管理者对团队成员要给予充分的信任,缺乏信任关系是做不好工作的。我们有的管理者信奉所谓的“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的用人法则,这里我们不去批判什么,事实上我们有时候从表象去看以上的法则好象有其合理的成分,实际上最终酿成的苦果也只有管理者自己清楚,用人的前提条件是选对人,选好人!“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的用人法则只能说明我们的管理者缺乏甄别人才的眼光和能力,给自己一个解脱的理由。

3.不断给予团队成员鼓励。团队的独特性在于团队成员要承担企业较多明确的业绩指标压力,我们经常发现在营销团队中会出现所谓的头顶天花板的“老油条”,作为营销团队的领军人,要不断的给予团队成员鼓励,挖掘其潜能、激发其斗志。在遇到“利”争的时候一定记住不要与员工争利,否则最终团队将人心尽失,随也不愿意跟随如此不堪的领导卖命。其次要充分的给予员工授权,这要求你对每一个成员的能力和业务技能有足够的认识与了解,给予团队成员适度的自行工作空间,方能调动团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4.让团队成员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在一个团队中,我们要让团队成员真正能体验到自身得到了成长,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体会到成就的,方能塑就团队成员的向心力与归属感觉,因为一个人在一个组织当中,如果得不到成长,一般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自行得过且过,最终出局;一是感觉不到需求的满足,最终选择走人,建议我们的管理者在这方面要多研读研读马斯洛人本哲学里的层次需求理论。

参考文献:

第2篇:团队建设概述范文

会计是一门理论系统性与实践应用型并重的学科,它不仅重视理论的学习,更需要来自于实践的检验,可以说会计是一门技术活。其实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会计教学一定要体现知识为本、实践至上的原则,这也是会计专业为什么要构建“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客观原因。所谓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是指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针对“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凸显各自的优势,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这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教师的实践经验,也促使企业会计人员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理论水平。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又要具备会计职业道德、经济素养、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和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和能力。

二、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会计专业建设的特色,对于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对会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体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职业水平;另一方面,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吸引了优秀会计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为会计人才培养新添了有生力量,是会计实务教学的必要填补。但就目前而言,我国校企合作的模式还不够成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尚未建立稳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

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很多学校采取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锻炼的方式,且重数量轻质量,而从企业聘请去学校任教的教师则相对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对于专业骨干人员从事教学工作并不是十分积极,短期派往学校的兼职教师也并非都是一线专业人员;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事业单位的性质限制,聘用教师的程序相对复杂,对聘用的兼职教师的岗位安排和待遇给予不尽合理。在以上两个方面的综合影响下,学校未能建立稳定的优秀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依然以学校教师为主,来源单一,以致于校企合作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出其预想的作用与效果。

(二)“双师型”教师激励政策不够完善

“双师型”教师比普通教师更加辛苦,他们在负责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会计实践教学任务,然而在福利待遇、培训机会等方面,他们并没有优先权。另外,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在其会计行业内本身就有相当高的地位,在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下,往往无暇顾及会计教学。由此来看,激励政策的不完善、激励力度的不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对策

(一)教师要设计好职业生涯规划,走向自我发展

一方面,每个会计专业教师都应该遵循自主发展、阶梯发展、教育创新等自我发展的规律,树立成为“双师型”教师的信念,积极对自己的教师生涯进行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找到适宜自身发展的路径,不仅专注于科研和理论,更要努力从实践经验上丰富和提高自己,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会计专业教师要抓住校企合作的契机,主动去企业参与实践,多锻炼,多交流、反思,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二)改革教师引进制度,完善教师管理、评价制度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运用企业和学校的优势资源,把实践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对于从企业引进的教师,学校多采用聘用制,但这种不同的聘用模式导致学校教师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因此,学校应进一步改革“双师型”教师引进制度,简化引进手续,提高引进效率。对于从企业中聘用的教师实行适宜的政策,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科学管理,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明确他们在教学中的骨干作用。同时,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考评要区别于普通教师,在科研扶持、在绩效考核和学生评价等方面区别对待、综合衡量,并建立适宜的包括津贴制度在内的激励政策和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这能够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结语

第3篇:团队建设概述范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团队 教学场地

一、一体化教学概述

一体化教学是顺应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教学场所的一体化、教材教案的一体化、教学组织过程的一体化,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强调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强调以模块为基础的经验性知识培养。因此,一体化教学模块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改革思路

深入调研并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以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电气技术专业全新的课程体系;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以“人才培养与岗位零距离”特色为主线,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推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及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推进以课程教学团队为基本建设单元、结构合理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跟踪电气技术发展,提升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探索设备资源共享的新路。

三、改革内容

1.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

成立行业、企业、学校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立本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标准和要求,开发一批以行动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参考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根据优化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对主干课程进行重组或整合,把全部教学内容按技能类型和等级分成若干课题模块,在教学中以每个模块为核心,结合相关的工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一体化教学。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模块式教学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具有培训目标明确、结构灵活、效率高等特点,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有效避免以往教学中理论与操作脱节、内容重复而造成的教学资源及学习时间的浪费。因为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较强,故在每个模块中安排一名具有相应特长的教师作为主持,负责该模块教学内容的调整、课程标准和计划制订等工作。

坚持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推行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中遵循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一体化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以专业教师建设为重点,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构成的一支理念先进、技术过硬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在教学团队中选拔具有较高的职业教学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管理能力的教师,成为引领教学团队、推动本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专业带头人;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培养一支有较高水平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聘请企业专业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建立合理机制,明确责任、义务和待遇,建立相应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兼职教师队伍人员相对的稳定性;制订好教师培训计划,按照两个发展方向,从教法、技能等方面,通过校内培训、校外培训等方式培训教师,完成教师的一体化转型。

4.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

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硬件条件,它既要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又要具备能进行实际操作教学的条件。它为教学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的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保障。

笔者所在学校在改革中将现有的实验室、实训车间进行整合,按照模块划分建设满足各模块教学需要的一体化教室。教室中除配备常规教学需要的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外,还要根据模块的教学内容配备相应的实验、实训设备,为适应项目教学的需要,将教学设备和工位科学地进行摆放。并由模块主持人负责本模块一体化教室的维护、升级改造及管理工作。

第4篇:团队建设概述范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 教学 团队建设

一、基本情况概述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211工程”国家重点大学。该校园林学院是我国建立早、规模大、师资力量强的园林教育基地。园林学院旅游管理系的前身为创始于1994年的森林旅游专业,1999年教育部学科专业调整为旅游管理专业,2002年获得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成为首批获得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截至2010年,为国家培养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600名、硕士40余名,并对全国各地高校和景区的进修教师、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围绕人才培养建议重组旅游师资团队,突破以往的教育理念与机构设置框架的束缚,整合院内或校内乃至校外各种旅游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构建面向旅游景区的“六项全能”(满足食、宿、行、游、购、娱需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北林大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培养特色,提升北林大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档次。在培养人才的环节上树立“以教学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以科研为发展导向”的大旅游教育观,按照“产— 学—研”一体化的思路,构建教学—实训—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旅游景区与院校结合的管理运作模式,配合旅游景区的运营,成立相应的培训机构,为旅游人才培养铺路架桥,保证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达到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技能熟练的标准;在办学方式上以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教师互访、学术交流等形式,积极开展和加强国内外横向联系,实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质量向国内高水平看齐、与国际接轨。依托所在的园林学院,面向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的管理与建设,培植专业特色。应特别关注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管理与建设,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农村生态景观、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郊野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

二、团队建设任务

1、完善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

完善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形成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的组合模式,重点在学科创新与发展方面下功夫,在整体上提升旅游管理学科的学术统一性,加速本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2、平衡教学团队的专业结构

现有教师的专业背景集中在风景园林学、地理学、林学、外国语等方面,这与旅游管理学科的跨学科特点还有一定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科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影响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力度与广度。旅游管理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其研究多基于地理学、文化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伦理学、人类学、美学、风景园林学和林学等多学科。在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学科的优势力量,打造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学科特色。

3、构建教学团队的教学与科研平台

目前学科没有教学科研载体,学科团队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鲜有机会参加专业相关课题以及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造成社会影响力与学科知名度与国内同学科相较差距逐渐扩大,使得学科在专业前沿探求等方面机会少、后劲不足,从以往研究生毕业论文可以明显发现,目前学科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体验、旅游影响、统计方法等方面,尽管这些研究对于夯实学科发展基础具有重要作用,但却较少涉及学科核心的旅游管理技术与方法、旅游规划技术、生态旅游核心技术等的相关应用性的研究,这与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注重应用研究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由于没有教学科研载体作为学科团队交流的平台,学科师资之间学术交流较少,出现研究方向与课题的重叠,无法更好地发挥学科交叉互初具优势,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论文课题方向较为集中,也无法体现目前学科所具有的生态旅游、旅游地管理、旅游规划和旅游文化四个研究方向。

三、团队建设途径

1、研究与建设

(1)团队特色

①旅游管理学科团队由从事旅游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10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拥有博士学位者6人,另有3人博士在读。此外,多为教师具有在美国、日本、英国、芬兰等国的海外留学和访学经历,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②团队教育背景多元,由园林、林学、地理、管理等组成,学术结构交叉性好、互补性强,学科发展比较平衡。

③团队以青年教师为主体,思想活跃、乐于进取,有较强的团队凝聚力,勇于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前沿化的科研思路。

④注重与教学、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团队教师在旅游规划、生态旅游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

⑤团队重视学科交流与对外拓展,与学界与业界均建立了广泛的交流机制,这些交流与合作为学科发展了拓展视野、加速了学科总体水平提升。

(2)专业特色

北京林业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是在园林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旅游管理教学团队吸收了我校园林教育的经验、融合了旅游学科的特点,形成了以园林学为背景,融生态旅游、旅游规划设计、景区管理、旅行社、会展企业等方向于一体的特点鲜明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

(3)课程特色

①课程门数多,课程体系完备。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三种类型,专业基础模块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环境解说、旅游调查方法、节事及活动策划、旅游英语、旅游综合实习等,专业核心模块包括旅游规划、旅游文化、旅游景区管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会展旅游策划与管理等,专业选修模块包括生态旅游导论、旅游地学基础、旅游心理学、旅游目的地管理、世界旅游地理、旅游英语口语、世界遗产概论、旅游社会学等,形成了“金字塔结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特色”的培养目标。

②内容更新快,实践应用性强。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对旅游管理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多,与产业活动结合紧密,教学内容紧密与行业特点相适应。

2、配套建设

围绕项目目标开展的教学条件建设、队伍建设(包括对教学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配套教学管理措施落实和制度建设等,简要论述所在单位为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各项措施。

(1)创新性教学改革措施

①在对目前旅游行业发展和旅游教育对策研究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重新制定了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布开展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②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特点,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鼓励双语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新教学方法的尝试与探索。

③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过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和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等形式,推行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

①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实习课程数量较多,主干专业课程基本上都有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环节的加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②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一般都给工作实习或指导教师的科研和设计实题进行,科研与实践选题比例大于80%,学生的毕业论文与设计均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3)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特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强化实践基地建设,学科与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多家旅行社、饭店、会展公司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系,为学生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性课程奠定了基础。转贴于

(4)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建设主要是积极参加学校的网络教学建设体系,部分课程已进入教学平台,具有全套教学文件和教学课件,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照项目任务书中关于在项目执行期间的改革活动规划,深入总结自项目生效以来围绕项目目标开展的各项研究与改革,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以及各类教学研究的初步成果等。重点论述项目研究的整体思想、调研结果、推进情况和初步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团队建设概述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桥梁纽带

在21世纪的今天,不论是社会上还是学生家长,都把学校班主任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班主任的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学生的关注,班主任的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于一个从事多年工作的班主任教师来说,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么重大。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班主任的工作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民主科学的管理办法,经过自己的不断学习研究、努力摸索出适合自己学生工作的一整套完整的班级教育系统,为今后班主任工作能够更好服务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班主任的概述

班主任是学校委派到班级,负责班级组织、教育、管理学生工作的主任教师,是教师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负责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仅要负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给学生,而且要关心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成长,关怀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关心学生的生活。

班主任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向上要对学校负责,向下要对学生负责,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全面执行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工作要迅速及时、准确无误,积极带领全班同学,通过开展各种组织活动,以各种教育方式,贯彻执行学校的各种政策方针。同时我们也要深入学生群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发掘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有针对性对其进行引导,及时把班级工作的进展与学校和学生甚至家长交流,争取达到三赢的程度。可以说,班主任身处学校教育的最前线,既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又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父母”,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二、班主任地位的重要性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的人都不是自觉学习的学生,自己没有远大的理想,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未正确地形成,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正确的引导,而这方面最主要的就是班主任的职责,班级的团队建设最需要的也是班主任。班主任还要负责学生与代课教师、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班主任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主任是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个领路人

职业学校的学生很多还是似懂非懂的未成年的孩子,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慢慢成型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来世界的一些诱惑,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教师尤其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对他们非常重要,如果对他们的一些坏习惯不加以纠正,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不及时制止,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不及时加以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话,这些学生很有可能走上歧途。

曾经有一个残疾的小女孩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主要是由于自己的坚持不懈、奋力拼搏,而最主要的鼓励就是来自自己的班主任老师,那个班主任常说:“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的时候,肯定会为你开启一扇窗”,班主任平时的关心和鼓励,使这个小女孩渐渐树立了信心,连他的父母也变得对孩子自信起来。所以班主任老师必须对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正确地引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2、班主任是作为班级团队的建设者

一个班级团队要想发展良好,最为班级建设重要的班主任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略,只有英明的班主任,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途径,才能将学生仅仅地团结在一起,建设一个民主、平等、公正、和谐的班集体。

第6篇:团队建设概述范文

证券经纪业务指证券公司通过其设立的营业场所和在证券交易所的席位,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的要求,客户买卖证券的业务。具有业务的中介性、业务对象的广泛多变、客户指令的权威性和客户资料的保密性等特点。

一、我国证券经纪制度发展概述

2002年前,多数证券公司并不主动开发客户,而是采取等客上门的方法开展业务,即所谓“坐商模式”。2002年5月,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计委、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的《关于调整证券交易佣金收取标准的通知》,浮动佣金制开始执行,迫使券商开始重视经纪业务营销。证券行业内出现“全员营销”模式,证券经纪业务营销模式创新不断涌现。2009年4月以来,《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标志着证券经纪人制度终于走向历史前台,我国证券经纪业务营销从最初的“坐商”阶段发展到了以证券经纪人模式为代表的“行商”阶段。

二、证券经纪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同业竞争激烈,佣金比率持续下降

目前,证券公司市场份额主要通过营业网点优势来实现,经纪人之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经纪人佣金比率持续下降。2007年前,各券商对散户执行高水平佣金政策,仅对部分中大户实行固定佣金折扣,或按交易量及资产规模标准进行相应下浮。2007年开始,投资者成本意识加强,佣金政策开始大幅松动,各券商佣金平均水平不断下降。佣金下降是同行竞争的结果,动摇了券商的服务定价体系,对经纪业务依赖度较高的券商来说,对其收入和利润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二)经纪人激励约束管理制度存在弊端

我国多数券商绩效考核处在“量化考核与目标考核阶段”,存在短期激励大于长期激励;缺乏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的结合;缺乏证券经纪人职业管理者;结果管理大于过程管理等问题。这些简单的考核方式仅能从短期内鼓励证券经纪人的积极性,不利于长期发展。

(三)经纪营销人员匮乏,培训工作有待提升

根据我国证监会规定,证券经纪人须具备证券从业资格证方可上岗,而近年证券从业资格证通过率仅为20%-23%。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同与其合作的第三方存管银行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等开展银行驻点证券经纪营销业务,银行网点众多,证券公司经纪人储备严重不足。此外,多数证券公司入职培训时间短,入职后继续培训的系统性有待加强。某些证券公司仅依靠每周两次会议来开展后续培训,无法满足广大客户的服务需求。

三、证券公司经纪营销业务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创新经纪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

创新服务建设可以从营业部服务、合作企业、媒体宣传等多方面入手。如在办理证券开户、资料变更、“亲情化”服务等业务时,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和交易软件专业培训学习;与研究与咨询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经纪咨询服务;通过广播,广告牌,短信,电子邮件等,为客户提供每日市场分析,分享技巧,基金的建议,优惠及其他相关信息;建立专业的客户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远程咨询服务等。

第7篇:团队建设概述范文

摘 要:本文首先对高效销售团队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说明其建设发展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改进的必要性;接着对团队组建和管理等工作提出建议;最后分析了团队管理中的要点以及管理方式。高效销售团队建设和管理的关键并不在于将优秀的销售人员集中,而是在于使销售人员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最大用处,希望本文能够为企业高效销售团队的建设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 :高校销售团队 建议 管理

在商品经济时代,能够真正为企业带来价值的是商品的销售,无论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价格上多么诱人、在质量上多么优秀,销售额度过低,企业的实际经营目的就不能实现,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生存尚且存在问题,更难以实现发展的目的。因此,拥有高效销售团队成为企业在这个时代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1、高效销售团队概述

1.1 高效销售团队的特征。高效销售团队即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销售工作的团队。高效销售团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从销售工作模式上来看,团队是以集体模式进行工作的,以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达成销售目的;其次,从销售工作效率上来看,整个销售集体的业绩比单独的优秀销售员工的业绩更高;再次,高效的销售团队具有相当强度的稳定性,团队成员对企业和对工作的认同度比较高。

1.2 高效销售团队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很多企业都将建设高效销售团队作为企业销售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式,组建销售团队之后,在团队形成之初,确实体现出比单个销售员工更高的工作效率,团队的业绩额度也很高。但是,在一段实践之后,团队的业绩却出现滑坡,并逐渐解散,一些优秀的员工也陆续离职。高效销售团队很难保持住,是目前销售团队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

1.3 改进高效销售团队的必要性。改进高效销售团队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住,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化工企业来说,拥有一支高校销售团队,对企业来讲并不仅限于卖出产品,更多地是通过销售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为企业培养并建立起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客户关系。这些客户关系不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盈利,还可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合作伙伴,因此,改进高效团队对化工企业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2、对高效销售团队的建议

2.1 团队组建方式需要改变。很多企业在组建高效销售团队的时候,都倾向于将优秀的销售工作人员集中在一起,采用无领导小组的方式进行团队角色分配,形成团队然后投入工作。这种组建方式本身就存在弊端,这使得许多特质相似的员工在一起工作,每名员工既要负担原本的销售角色,还要担负团队中的必要角色,因此很多员工的销售能力得不到发挥。因此,高效销售团队组建需要预先进行角色设定,然后在企业中寻找符合团队角色的员工并进行组织。

2.2 团队绩效考核需要变革。销售团队的绩效考核以销售业绩为主,但是,对于整个团队来说,不同角色的员工在销售方面达成的业绩也是不同的。高效销售团队中的一个必要角色是进行客户信息分析的“团队服务者”角色,而担任这个角色的员工必然不能完成更多的销售业绩,因此在绩效考核和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常觉得不公平,因此导致员工离职、团队解散的情况时有发生。对高效销售团队的绩效考核需要进行变革,即预先确定团队中各个成员的责任权重,以权重标准进行绩效考核。

2.3 团队沟通需要加强。高效销售团队持久性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团队在发展过程中的沟通出现问题。有些具有卓越的销售能力的员工,认为自己掌握到足够多的客户资源,因此产生离职另谋高就的想法,还有一些团队领导者由于管理成就而受到提拔离开团队。实际上,这些员工的能力是以团队为基础才能实现的,团队沟通不良使得员工对自身的能力过分高估,因此,在高效销售团队运行过程中,要不断进行透明的团队沟通,使团队成员各司其职。

3、管理高效销售团队的方法

3.1 采用人本管理模式。人本管理模式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都在应用的管理方式,但是,人本管理并不意味着从管理者和企业需要出发进行员工管理,而是以员工需要与企业发展的契合点出发进行的管理,对高效销售团队的人本管理更应该考虑到团队内部员工个人的需要,以企业对员工需要的真正满足来表达企业对员工的“诚信”,以此赢得员工对企业忠诚、对工作的认同和热爱。例如,企业适当取消对外勤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限制,要求外勤工作人员预先做出拜访客户的时间计划,不要求他们在计划当日打卡考勤。同时,企业还应将外勤工作人员“未打卡”的工作日也记录在考勤当中,算做“全勤”的一部分,如果员工在拜访客户过程中牺牲了个人休息时间,还应给予适当补偿。

3.2 采用心理学管理方式。高效团队中的员工结构特殊,每个员工在团队中的作用也不一样,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根据员工性格特征、心理特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够保证员工管理有效、员工激励有效。心理学中的很多理论都能够应用到高效销售团队的员工管理中,例如,团队管理者能够掌握团队员工的归因特点,就能够进行有效的激励。假设团队中的一个员工在销售工作中处于“服务者”的位置,在团队中,他的工作会受到同事的质疑,而这名员工的归因模式又是内归因形式,即认为自己是事情因果关系的根本,认为确实是因为自己工作不够努力而使自己在团队中起不到作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需要对员工进行心理建设方面的激励,使其认识到自己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此鼓励员工肯定自己,能够在团队中继续发挥基础性作用。

3.3 重视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学习。企业文化的倡导宣传,可以通过培养典型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张贴海报等有效宣传手段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植入点和宣传点来提高文化对大家的影响;在企业文化学习方面,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是植入企业文化的一个契机,通过企业文化学习让文化理念渗透到管理过程之中,变成销售员的自觉行动。另外,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型团队的构建来提高大家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程度;不断检验销售团队成员的行为文化建设如何,销售活动是否具有激情、人际关系是否良好,要通过各种活动来构建和维护。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效销售团队对化工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效销售团队的发展面临着长久性不足的问题,这意味着团队在组建、考核和沟通方面都需要改善,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高效销售团队的业绩才能实现。在销售团队管理过程中,除了采用人本管理的模式和心理学方法之外,还应注意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效销售团队更加稳定和谐,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8篇:团队建设概述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一、概述

实践创新能力定义为人们应用发明成果开展变革活动的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原因主要有两点:(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或者参与校园活动,当前很多高校组织的实践创新活动都缺乏一定的深度,只能让学生简单地参与,缺乏让学生发挥主观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活动,更缺乏针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 基于团队合作模式的创新方法

针对湖北工业大学的实际情况现提出一种基于团队合作式的理论学习--实验论证―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培养模式,见图1:

这种合作模式的好处是:导师有限的精力得到了科学的利用;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能够在师兄师姐的帮助下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大家的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了大家的自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是每个团队成员都应该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和扎实的创新能力,应该明确各自在团队中的任务,充分发扬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首先,学校应该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传授丰富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应该让学生积极参加到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环节中,实现学生的专业学习,专业实训,科研训练相协调。因而,学院应该成立创新实践团队,由经验丰富的教授和思维活跃的年轻教师组成,考虑到年轻教师更易和学生走进,了解学生提出的创新和突破点,给予支持。教授的职责就是在基于实践的基础上给予建议。学生只有更多的参与科研训练、科研项目、社会实践,才能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提高社会适应性。

图1:团队成员承担任务及相互关系图

具体分工合作部分如图2示

图2

三、应用后结果对比

对08-12每个年级抽取电气一、二班各30个学生进行试验,分班时两个班级人均水平相同,现分别对电气一班同学建立团队合作模式的培养,电气二班同学按照以往自由培养模式,经过一年的时间,把他们的获奖情况统计如下表:

在实验操作方面,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普通班,表明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模式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过程的理解和记忆。大多数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具有团结协作和独立自主的精神,能够在给定题目的前提下,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出现错误能够自主查找原因,充分发挥了自主能动性。研究发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经过团队学习,形成了初步的科研思路。

通过对学生进行团队培养模式的教育,在不同研究阶段都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团队建设促进了教学和科研工作,使学生的实验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好。

四、总结

第9篇:团队建设概述范文

【关键词】班级;认识;设计;活动;集体

一、班级活动管理概述

班级活动是指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完成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组织班集体成员参加的一系列活动。

班级活动从外延上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课堂学习活动系列,比如听课、自学、讨论、小组合作和实验等;另一个是班级集体活动系列,比如晨会、班会、文体活动等。这两类活动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

二、班级活动的重要性

班级活动基于班级,要将班级打造成一个班集体,那就需要在班级活动上下苦工夫。班级是班级活动的基础,班级活动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关键因素。

(一)班级活动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学生不仅仅要学会课本上的科学、文化、专业等知识,还要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等等。因此,仅仅靠老师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开展各式各样的班级活动,让学生能够全方面和谐的成长发展。

(二)班级活动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

学校的学习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比如说,某位学生爱好跑步,但是学校的课程有所限制,因此每星期只有一次体育课,不能满足该学生的需求,可能因此难过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因此,我们需要开展班级活动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

(三)班级活动是组织、建设良好班集体的有效方法

班集体是在实现班级的奋斗目标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班级活动能使学生认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

(四)班级活动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在班级中,每个学生在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对错,班级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努力向上,积极进取,克服和遏制消极和错误的言行,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对班级活动管理的认识

班级活动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需要进行规划和管理的。因此,班级活动管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

目的性就是能促进全体同学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如果缺少了这个目的,那么班级活动就失去了意义;计划性就是在组织班级活动前要有周密的计划,以方便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系统性可理解为制定的计划要完整。如开展单个活动时,我们需要在事前对活动进行设计和准备,然后开始实施,最后评价这一系列过程。

四、各类班级活动的设计

根据当下中职学生班级的情况,结合班级管理课程的学习,我把班级活动的基本形式按主次的不同分为:

(一)理想信念引导人:抓牢两大法宝,不断提升班级同学的眼界、理念与智慧

抓牢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这一活动法宝。以各个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班级成员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

抓牢“会前一刻学习”制度这一活动法宝。班团委在开会前执行“会前一刻学习”制度,比如学习学生干部的说、写、做,学习如何制作PPT等等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班团委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操作能力,从而起到带头作用。

(二)组织建设感召人:健全制度,不断激发班级同学的朝气、活力与作为

做好推优活动。健全民主推优制度,促使班级“推优”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人性化,按照公平、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认真做好团员推优工作。

利用制度为班级活动打下基础。健全班级工作制度,结合学校对班级的创建要求,制定德育考核制度,引导班级成员以争先为动力,牢固树立“优先”的价值追求和“争优”的精神动力,努力将班级建设为“组织建设好、团员教育好、活动开展好、青年反应好”的四好班级。

做好团日活动。健全团日活动制度,为使班级团日活动能够激发班级成员的朝气和活力,以招标制将团日活动交给班级部分愿意承办的同学,由其根据主题自主开展活动。并建立《班级精品团日活动评比制度》,大力支持班级同学创新开展活动,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三)先进文化塑造人:打造两张名片,不断增进班级活动的品质、影响与价值

打造诚信名片,结合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要求,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培育学生“诚实守信”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在今后的职业人生中做诚信人,办诚信事。

打造感恩名片。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我们要利用班级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学业有成,精神富有”信念的一张名片。开展“真情送母亲,家书抵万金”真情书信等活动,让身处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能够重温传统礼孝文化,拿起搁置的钢笔,在母亲节等重要的节假日寄书信于故里,送真情于父母,涵育学生的感恩心灵。

(四)团队建设鼓舞人:抓好两个指标,不断提升班团委队伍的责任、能力与干劲

一是抓好一月一次团体辅导。为加强班级学生的归属感与团结协作精神,班级应组织每月一次团体辅导训练,通过设计与组织“小风吹”、“驿站传书”、“搭宝塔”、“无小组讨论”等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思考自己的优缺点,提高收集、传递信息和领导执行的能力。

二是抓好一学期一次的学生干部考核。为树立班团委优良的工作作风,班级应制定了《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并定期开展学生干部考核活动。学生干部考核能增强团队责任感,促进班团委的活力与干劲。

(五)社会实践磨练人:不断拓宽班级学生的视野、才干与贡献

抓好一星期一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班主任应引导班委定期定点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让班级同学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学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抓好一年一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应鼓励班委和班级同学找到对接的服务基地,利用暑假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实践服务活动,让班级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拓展视野、发挥才干、做出贡献。

五、总结

想使班级成长为一个班集体,我们就要创建具有特色意义的活动。我们要坚持“理想信念引导人、组织建设感召人、先进文化塑造人、团队建设鼓舞人、社会实践磨练人”这一理念,在增进班级活动品质、提升班团委队伍的责任、能力与干劲的同时不断提升班级同学的眼界、理念与智慧,实现由班级向班集体实质跨越。

参考文献:

[1]马欣川.现代心理学流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3.26-6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