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

第1篇: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会长朱长浩说,目前医药流通业已经告别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进入全面竞争阶段,2004年加快了整合步伐,全行业呈现出积极迎接挑战的态势。

并购、重组分抢优势资源

2004年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呈现出抢占市场优势资源的特点,无论是年初的国药控股有限公司控股深圳一致药业还是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入主云药集团、华源入主北京医药集团,其目的都是大集团、大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作为区域霸主的地位,而想把更多的市场资源收入囊中.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医药流通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医药流通排名前10家的企业占全国医药市场的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18.76%上升到2003年的26.14%,2004年预计达到30%。与此同时,随着医药企业规模扩大,其所占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2003年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6家,超过20亿元的有17家,在个别区域商业垄断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朱长浩说,在抢占医药市场优势资源的过程中,进入的资本既有国有资本,也有业外和国外资本,还有民营资本,其中民营资本是医药商业购并、重组的亮点。

政策、市场环境因素加速医药商业进入全面竞争阶段--去年12月11日医药分销市场的全面放开;GMP、GSP大限的到来;"限售令"、"限价令"、"打击带金销售"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扩大等市场、政策因素迫使医药企业整合医药市场资源,用好渠道,发展医药供应链,完善供应链管理,建立新型的医药工、商、卫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随着微利时代的到来,降费增效成为企业的重要工作,而降低物流费用是降成本的重中之重。顺应这一市场环境,国内医药流通领域涌现出了九州通"快批"、配送、零售连锁、现代物流配送等新型的商业模式,并成为现代物流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新型商业模式非常引人注目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农村医药市场的开发成为医药销售新的增长点--开发农村用药市场成为医药流通企业新的工作重点,延伸农村供应网点成为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新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农村市场投资大效益不明显,但是农村人均医疗费只有25元,远远低于全国135元的平均水平,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零售终端的争夺战愈演愈烈--2004年进一步印证了"谁掌握了终端,谁就掌握了市场",零售终端的争夺战日趋激烈,贴牌是零售终端发展的最高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购并、重组同样是医药零售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医药流通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距离现代医药流通仍然有差距--朱长浩认为,从2000年开始医药流通领域的改革力度很大,收效明显,尤其是GSP的实施加快了医药流通业改革进程,但是医药现代物流模式仍需摸索。

医药市场平稳增长是主旋律--据统计,2004年1-9月,全国医药商业总销售达到1709.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9%,全年预计超过2100亿元。朱长浩说,2004年医药行业整体经济效益虽然有所下降,但整体仍是平稳上升的态势,预计工业的销售利润率在8%左右,医药商业的销售利润率在0.7%左右。

2005年整合资源是重头戏

第2篇: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从2010年通过并购新开连锁医院的营业网点10家,到2011年再次通过并购开设了5家连锁医院的营业网点,目前已达到38家之多,在不足两年的时间里便整整扩张了一倍。

爱尔眼科通过“三级连锁”的商业模式得到有效发展,整体规模和经营业绩均快速扩大和提升。爱尔眼科最初的“连锁医疗”商业模式,目前已通过借助“三级网络”布局的策略得以实现,并在国内市场已初具规模。

银河证券分析师陈雷认为,从门诊量来看,爱尔眼科自登陆创业板以来,其业绩一直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趋势。2009年至2010年期间,爱尔眼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06亿元和8.6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8.11%和42.61%;实现净利润分别为0.92亿元和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0.72%和30.08%。

与许多高速扩张的企业一样,爱尔眼科在急速扩张的同时,也面临财务费用急速上升的风险。据了解,公司超募资金总额为5.42亿元,已计划使用的超募资金数量为4.85亿元,尚未使用的超募资金5694.72万元。

爱尔眼科2011年新收购了北京爱尔英智医院、天津爱尔医院、贵阳爱尔医院、西安爱尔古城医院、个旧爱尔医院,并开设了怀化爱尔医院和南宁爱尔医院,其营业成本费用急速攀升到了1.17亿元,同比增长48.91%。

爱尔眼科董秘韩忠告诉记者,“是否需要再融资以及融资多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旦需要再融资时,公司将会根据资金成本与期限来选择发行债券、银行贷款或定向增发等融资工具。”

东方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庄琰对于爱尔眼科早前成立的医院网点还是持肯定态度的,短期快速扩张医院必定影响公司短期利润,公司2009年以前建立的医院网点均较成熟,其营业收入均保持在60%以上的高速增长。

“从目前情况来看,爱尔眼科2009年之后开出的网点,总体而言尚只贡献微利。”医药行业分析师赵力分析认为。

第3篇: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近年来“互联网+”概念辐射并渗透医药行业,医药电商得到蓬勃发展。然而中国医药零售在医药市场中的占比约为20%,且其中电商占整体医药零售比例不到3%,远远低于欧美市场。事实上,中国医药电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现阶段由于市场环境、政策监管壁垒以及消费者行为差异等因素,众多医药企业在探索电商的道路上将面临不少挑战。BCG全球资深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黄培杰(John Wong)称:“中国医药电商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机遇,有助于解决医疗领域各环节的众多痛点。尽管现阶段受到市场环境以及消费者行为差异的影响,但医药电商是大势所趋,它最终将为患者带来更便捷的购药途径以及优质的服务体验。”

2016年初,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对85家医药零售电商企业以及300多位消费者展开问卷调研,同时组织医药行业内价值链上各方代表参与研讨会来了解不同类型企业和机构代表对医药电商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看法与期望,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在医药电商领域的咨询经验,总结出中国医药电商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趋势一:角色转换

医药电商的发展对医疗行业是重大利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有利于帮助改善中国医疗发展长期存在的痛点,包括医疗效率低、患者体验差、医药支出高。在医疗效率方面: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患者缺乏对什么病该去哪里看、什么样的药品哪里能够购买的清晰认知,因而纷纷都涌向大医院,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基本医疗机构以及零售药房则利用率相对低。医药电商能够让更多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患者购买到与大城市相同的药品,为患者提供新的购买途径;医药电商还能让患者在续方买药的情况下寻求简易门诊或基本医疗机构的服务并提供配送到家;这将帮助推动医药分家的进程。其次是患者体验方面:一直以来,中国患者就医买药要面对就诊时间长、交流时间短、信息透明度低以及排队时间长等种种困难。而线上购药让患者获得价格便宜、信息透明、过程便捷等好处。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线上购药“价格实惠”得到超过1/3的患者认可,成为医药电商最受到认可的优势之一。最后是医药支出方面:传统的药品流通结构层次多,无法实现以最低的成本销售而惠及患者。医药电商旨在增加产品到患者端到端的可能,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在其影响下,药品流通环节压缩,中间环节利润减少,使得传统经销商与零售商逐步整合并且规范化。

在互联网+医药的大趋势推动下,产业链上各类型企业纷纷由线下向线上进行转型,逐步涉及医药电商领域。药品流通与零售企业是受到医药电商冲击最大的环节,过去他们分别是药品流通与销售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掌握着物流配送、终端患者资源。然而面对医药电商所带来的冲击,他们只有把握机会发挥自身医疗资源优势,打通线上线下,才能稳固在产业链上的一席之地,以减少电商新模式带来的威胁。对药厂而言,医药电商提供了与传统的渠道不同的新销售渠道,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疾病管理平台,药厂需要考虑新的渠道管理模式、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并且积极发展新的业务模式。

趋势二:差异化竞争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将形成完全不同的电商业务模式,非处方药商业模式相对成熟,处方药由于政策限制目前仍然没有放开,但患者和医药零售电商企业都对此持欢迎态度,并积极探索未来可操作的处方药电商模式。未来企业要制胜,医药电商需要差异化的竞争要素。

由于不少医药零售电商企业开始转向布局处方药电商,处方药电商拥有两大至关重要的竞争要素:其一是处方来源,关键问题是从医院、医生还是患者手中导入处方。由于处方药网上销售的关键在于处方的导入口,因而合规有效的处方来源才能保证长期稳定的运营模式,我们认为医院/医生仍是直接获取处方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医保支付的对接,是否被医保覆盖是患者购药的重要考虑,尤其是慢性疾病,因此处方药电商销售与医保支付对接也非常重要。

趋势三:紧密合作

消费者导向的非处方药和保健品电商对传统线下零售有更大的颠覆性影响,而未来处方药电商更需要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医药行业相关方的紧密合作。

以消费者为导向的非处方药以及保健品线上销售,无论是平台型B2C电商模式还是自营的线上零售药店,其本质都是在受到互联网冲击和消费者行为变化的影响下,将转向线上发展,对传统线下的依赖性相对处方药而言较低一点,因此受到更大的颠覆性影响,也更容易陷入激烈的价格竞争。

但未来的处方药电商发展必须通过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医药行业内相关方的紧密合作,以形成共赢的生态圈。传统医药行业内企业,包括流通企业或者零售企业,都通过多年在医药行业的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医疗渠道与终端资源,他们熟悉药品销售流通的独特性,并深谙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主要诉求。与此同时,医药行业严格的经营与销售资质要求(GSP等)也使得他们仍然在医药环节中,特别是处方药的销售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所无法企及的。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互联网企业拥有成功经营电商的基础,大规模的用户访问流量、了解客户的痛点与需求,以及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基因,这些都能够与传统医药企业形成互补,从而为未来的处方药电商创造更大的价值。

趋势四:出现医药电商平台巨头

未来医药电商集中度更高,医药电商领先企业将是能够真正贯穿价值链各个环节并打造线上线下闭环的企业。对每个企业而言,需要从战略上考虑是否主动成为平台的打造者,还是积极合作参与到可能未来制胜的平台中去。从患者整个就医购药的环节来看,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在尝试打造从信息收集和自诊、导医、就诊、购药直到疾病管理的闭环。参与其中的企业不仅有BAT巨头,也有春雨医生或者丁香园这样的新兴互联网企业,甚至还有保险公司等。我们也发现,真正需要打通的关键仍在于“医”和“药”的打通,目前已实现布局并积极寻求跨界合作的流通企业和互联网巨头未来有机会在医药电商的整合中确立领导地位。

趋势五:服务模式升级

在医药电商的推动下,未来的服务将以患者为中心,大幅度地实现全方位服务升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药品扫码验真、专业药事服务以及医保卡使用成为未来医药电商最受关注的服务内容,而在这其中,患者对能够保证药品质量与真伪的扫码验真服务最为看重。针对那些对在线购药存在疑虑的患者,提供专业的药事咨询以及用药指导等服务毋庸置疑能够提升患者信任度和增加平台用户的黏性。

此外,在未来,具备专业化的医药配送资质的配送商将会脱颖而出,电商企业或与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或为自营物流申请专业的资质,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具保障的物流服务。

趋势六:促进政策监管

医药电商的崛起能够帮助整个医药行业改善透明度、提升链路效率,同时保障信息的可追溯性。中国有40多万家实体零售药店,目前信息化程度都比较低,规范监管存在很大的挑战,而随着医药电商的发展,更多药店从线下向线上转移,使得交易信息得到记录,可以大大简化监管的过程。一来保证监管过程拥有强有力的数据与证据支撑,二来也为未来支付方开展更为专业的处方审核建立数据库。

BCG通过市场调查还发现患者与商家对医药电商未来发展的看法。其中患者对药品质量真伪尤为看重,其次是专业的用药指导。因而在他们所期待的医药电商未来服务内容中,药品验真与专业的药事服务都得到了近60%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商家也同时意识到未来医药电商的价格竞争已是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因而如何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升级将成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其中专业药事服务能力以及线上运营能力都将获得进一步重视。

第4篇: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康美药业的目标是,到2020年,要成为核心竞争力优势突显的世界级中药企业。

作为一家集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产为主导的大型现代化医药上市公司,康美药业一直致力于中医药全产业链模式的打造,并欲贯通中药饮片上下游“中药材——中药饮片——医院”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成为医药行业的龙头。

据介绍,在产业链纵深整合上,康美全国各地投资建设涵盖药材种植、中药材交易市场、现代物流中心和产业基地等业务的企业。收购和建设安徽毫州及广东普宁两大中药材专业市场,并和安国签订了中药材专业市场收购协议,康美管理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交易量占全国的75%。目前,康美药业已基本贯穿中药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业,业务已渗透到中药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这为最大程度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创造了优势条件。

据了解,中药行业目前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期,原因有三点:一是由于药材价格暴涨暴跌难以控制;二是药材一级市场的经营散乱,无组织化;三是相关信息不透明,供需双方产生贸易差。这些状况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目前中药材市场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不够高,产业链各环节存在信息流通的滞后。为此,康美还通过构建完善营销网络,创新商业模式,构建了集医院销售、OTC、西药批发与配送、零售、连锁药店、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立体销售体系,并与中国人保集团共同成立健康管理公司,携手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产品销售,并申请直销资格,打造健康产品的安利模式。在各种创新的模式中,电子商务成为最亮眼的一块。除了建成康美医药网、康美中药网,康美还新推出了中药材大宗交易平台等电子商务渠道。年初,康美独家承担编制和运营我国唯一一个全国性的中药材价格指数——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正式,开创了民营企业承担国家价格信息化建设先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表示,我国中药材贸易可望告别“看货议价、现货现金”的传统交易模式。

年初,在揭阳市经信局、财政局的组织下,康美药业召开公司2009年承担的揭阳市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资金项目“电子商务医药信息化工程技术改造”竣工验收会。会上,验收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审查了相关资料,现场考察项目信息平台,并进行质询解答。最后,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已达到项目申请报告的技术和经济指标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第5篇: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医药销售产业是当今世界极富活力的战略性产业,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特殊产业。中国医药销售产业自新世纪以来发展迅猛,10年来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3%。据统计,2011年全国医药商业销售市场为8600亿元,其中全国医院用药规模约5500亿元,零售市场约为1950亿元,总产值达到15500亿元左右[1]。本文以广西部分医药销售企业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访问和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分析了广西医药销售企业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广西医药销售企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西医药行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包括中成药、化学药、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卫生材料为主的医药工业体系和基本满足人民用药需求的城乡医药流通网络。2011年,在全区医药制造工业中,162家企业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62.3亿元,与2000年比年均增长16.7%。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医药工业主要指标排序中,广西销售收入排第18位,利税排第14位。广西医药总产值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57%[2]。根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15年,广西医药工业将实现销售收入320亿元,增加值达128亿元,实现利税32亿元[3]。然而,近年来随着医药流通领域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医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广西医药销售企业在完成利润持续增长的同时增速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

(一)销售点分布不合理,行业集中度较低

一是经济较发达的市、县销售网络多,而一些偏远城镇、山区销售网络少。二是针对三级、二级医院的医院终端覆盖能力比较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农村的医疗机构,全区范围内的覆盖能力却相当薄弱。三是国际国内知名大型销售企业布点少。从市场占有率看,国内销售收入前10名企业在广西的销售份额仅为2%左右,广西医药销售企业规模仍然相对较小,对提高医药销售产业集中度的作用不明显。四是零售药店规模小。近几年来仅大中城市就有数十家零售药店被淘汰出局,规模和实力上的悬殊使零售药店在与大、中型医院的长期市场份额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市场管理仍不规范,行业形象较差

一是制药行业本身定位不准,品种趋同严重,往往是同个临床适用症同一个剂型有众多替代品,造成销售行业严重的恶性竞争。二是药品生产领域供过于求,流通经销领域秩序比较混乱。部分销售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还纷纷标贴虚高药价、使用带金促销方式或通过高额回扣来促销,导致行业不正之风盛行,药价虚高。三是有的医药代表在药品促销中行为不规范,在药品营销中采取商业贿赂等做法,不仅增加了病人和政府的医疗负担,而且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严重损害行业形象。

(三)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不高

一是缺乏药剂师,营销资源没有掌握在企业手里,一旦业务员流失或跳槽到竞争对手处,会给企业造成直接甚至长期的伤害,对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以及市场的长期、稳定占有极其不利。二是医药销售管理人才缺乏,对零售药店、医院药房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服务水平不高,难以形成竞争力。三是药品营销方面的基础人才奇缺,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有药学方面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又缺乏营销技能,导致药品市场营销效果大打折扣;一些医疗机构和医生将其小团体或个人利益与药品营销活动密切挂钩,排斥利薄药品,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给医药企业在经营理念、市场开拓、品牌维护、促销执行和服务等方面造成诸多的障碍与困难。

(四)营销模式相对落后,现代化进程缓慢

一是市场定位不够准确,营销成本大量浪费。医药企业为了抢占市场,竞相开发出各种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例如,买一送一、发放优惠券和体验卡、会员卡等。然而,在花哨的营销策划中大量增加了成本,其价格竞争优势也会相应丧失。二是营销轨道存在偏差。有的医药企业在电视、电台、杂志和报纸等大众媒介上大打虚假广告,欺诈广大患者和消费者,虽然销量有所增长,但对销售企业有百害而无一利。三是推广手段单一。大部分医药企业采用人际沟通的推广手段,缺乏一种整体性的推广途径,很难起到规模化的效应。四是缺乏国际市场经验,医药营销现代化进程缓慢。一个不能与市场发展趋势同步的营销企业注定会逐渐丧失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

二、新形势下广西医药销售行业发展的特点

(一)行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近年来,全区各地医药企业紧紧围绕改革与发展两大目标,不断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重组步伐,市场机制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强,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竞争能力不断提高,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年平均递增15%左右;实现利润年平均递增约20%;中成药产量翻倍增长;技术创新带来产品结构优化,随着“仿创结合”战略的落实,有技术特色和品牌的名牌药品越来越多,尤其是中药品牌潜力巨大。

(二)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和企业效益上升。医药行业进入百强企业的销售规模底线由2006年的5.80 亿元提升到2011年的10.23亿元。从广西医药企业销售规模看,超过亿元的有6家,医药销售实力较强企业(年销售额千万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为52亿元,占广西全行业的40.86%,其中排名前10位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8亿元,占广西行业的25.30%,占百强企业的35.71%。百强企业利润总额为2.86亿元,其中前10位利润合计为0.95亿元,占行业利润的40.56%,占百强企业的33.20%。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逐步加大,行业规模效益优势进一步凸显。

(三)零售终端争夺愈演愈烈。近年来,医药零售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销售规模逾120亿元,其增幅稳定在15%-18%左右。广西医药零售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1年零售连锁10强企业的门槛已突破4000万元关口。2011年以来,零售市场虽然保持了增长态势,但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加剧。平价药房的冲击,抗生素限售令的实施以及药品分类管理的提速,加剧了零售市场的竞争。此外,企业发展面临区域分割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加之治理商业贿赂终端费用减少,药品降价等因素加剧了企业经营难度。而唯有注重品牌、管理、深度服务的理性市场竞争和差异化经营,才是医药零售业赢得市场空间并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农村消费市场稳健起步。随着国家“两网”建设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正在推进与快速发展。农村市场的开拓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启动内需、寻求医药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医药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区14个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2011年,广西有11个市增幅超过20%,其中增长较慢的梧州市,其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739.5元,增长14.4%。2010年全区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中,对农村销售额为8.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4%。2012年将继续保持这一增长态势。

(五)需求呈现多层次格局。随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实施,覆盖我国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日渐完善。一些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国产普药及新药仍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OTC药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用于治疗、预防新的传染病、常见流行病药物、消、保健药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天然药物、海洋药物成为挑战常规化学药物的新品种,市场消费呈现多层次的格局。

三、提高广西医药销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当前,广西医药销售行业面临的总体形势较为有利。医药工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医保制度有序推进,国际对植物药日益重视,为以中药为主体的我区医药工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但是我区医药工业行业创新能力弱、产品水平不高、企业规模小、筹措发展资金困难、利用外资规模不大、技术滞后;同时还要面临国内中成药产业发展竞争激烈,国外药品生产企业利用其先进产品和强大资本不断挤占国内医药市场的压力,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加快调整和振兴步伐,努力提高广西医药销售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更新观念,开创医药营销工作新局面

众所周知,市场营销是通过相互交换和承诺,建立、维持、巩固与消费者及其他参与者的关系,以达到实现各方利益的目的。目前传统的销售观念正逐步被新的营销理念所代替,树立健康的现代营销理念,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营销价值观,即以产品、服务质量竞争为主,价格竞争为辅的现代营销理念。一是始终强调非价格竞争,包括通过产品的质量、性能、专利、品牌、款式、包装等各种促销活动来吸引顾客,达到在企业竞争中取胜的目的。二是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竞争正是应对传统的营销竞争模式的变革,也属于非价格竞争的范围,其核心是要求企业为顾客提供更好、更有特色或者更能适合顾客各自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竞争。三是采取集中管理与推广,协调平衡公共关系,促进市场消费需求的改进,强调部门和员工密切协作,从而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二)紧紧抓住医改给医药销售行业带来的机遇

新医改政策给我们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出了营销新思路,我国新医改的规划是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随着各级政府投入增长和全民医保的逐步实现,医药行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速,预计未来10年全区卫生费用整体上将增长2.5倍,年均增长约13.5%。同时,农村医疗市场增长将快于城市,农村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将会成为改革之后市场急剧扩容的方向,未来10年农村人均卫生费用的增长介于16%-25%之间;大病统筹医疗市场容量未来10年将有15倍以上的扩容速度。因此,即将实现全覆盖的城镇居民医保、社区医保、农村医保市场将吸引更多医药销售企业的关注,潜藏着巨大的市场增量,对医药销售企业来讲,未来需要不断的深化网络覆盖能力。同时,新医改对医疗机构的约束度将明显提高,推动医药销售行业规范化、市场化。

(三)加强行业管理,从政策上加大对医药销售企业的支持力度

销售政策是一项引导性、激励性销售措施,其目的就是促进销售,给销售带来增长保障。销售政策是销售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策略与措施。对于医药销售企业而言,由于医药产品关系到国计民生,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对营销模式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是长期的、累积式的。同时,医药企业构建与政府部门、商业公司、医院医生等的稳定健全的网络关系,对于医药企业的营销具有良好的辅助功能。因此,从政府层面来讲,应从政策上对医药商业企业各种形式的兼并、重组、联合加以支持和引导,卫生、药检、物价等政府部门要实施正确、有效的引导和调控。只有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管理基础,销售才能获得持续的增长。

(四)扶持自主品牌,做大做强我区医药企业和产业

营销的最高目标是建立目标顾客与社会认同,形成有竞争优势的品牌。目前,广西壮瑶医药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正骨水、云香精等30多种中成药已经形成品牌,行销国内外市场。一是进一步加大现有产品及品牌的整合力度,筛选一批疗效好、市场潜力大的产品进行重点培育;二是以产品信誉好、经济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优势企业(如三金药业、桂林西瓜霜等)为核心,通过兼并、重组等措施迅速提高其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加强各级政府的宏观导向作用,分层次制订品牌培育计划;四是鼓励一批优势企业利用产品技术的优势开展海外业务,促进医药企业走出国门,逐步推进广西中医药的国际化。通过各方面形成共识,支持医药产品的品牌建设,逐步做大做强我区医药品牌和企业。

(五)加快销售企业规模发展,推进医药流通领域国际化的进程

从企业层面来讲,医药商业实质上是一个分销总通道,所有医药销售企业可视为一个大的物流企业。未来医药商业企业的发展趋势是从区域型垄断到全国布局,从内生增长到外部并购,形成规模化、渠道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龙头企业拥有更强的资源优势。广西现有的医药流通企业在规模化、营销地区全国化、流通技术和设备科学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等方面,同发达省市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抓住机会进行各种形式的联合、兼并、重组,发展超大规模的医药物流企业。可以采取供应链管理模式,以物流中心为平台,与制造商和药品零售商等下游企业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供应系统,形成相对稳定的产销联盟,提高药品分销效率,同时,大幅度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医药流通领域国际化的进程。

(六)积极推进医药产品市场开拓和经营销售方式的创新

目前广西医药市场基本的商业模式没有大的变化,但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商业模式不会维持长久。广西医药流通领域最缺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既缺少医药物流管理系统,又缺少医药物流网络体系、增值服务。要鼓励支持医药集团利用现代物流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推进产品销售、原材料采购的电子商务化;通过销售、连锁配送、各种有效终端销售方式等的有机结合,构建强大的药品销售物流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广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促进产品的进出口,拓展国际市场。同时,抓住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名优、特色医药产品创造条件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将这些资讯以固定格式累积在数据库当中,在适当的时机,以此为平台进行广泛地营销传播。

(七)合理调整营销企业的布局,适应当前医药零售市场发展需要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医药零售市场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更新的过程。这种情况下,医药零售业户也应当不断实现自身的更新和发展,随着医药零售市场的变化,淘汰落后的零售业户,新增符合条件的医药零售业户成为市场发展的大趋势。目前,随着新型医药营销模式的不断完善,医药物流架构的逐步形成,农村医药零售网点布局也应当随之有所调整和进一步完善,应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合理调整,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医药零售业户分布不均衡等突出问题,使之能够与医药销售行业发展保持同步变化,才能真正使得整个农村医药零售市场呈现出规范、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6篇: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平价药房 靠“破坏”求生存

资本有自身增值的要求,任何一个商业机构的商业行为都要有一个可靠的赢利模式,平价药房的始作俑者是怎样设计它的赢利模式的那?平价药房沿用目前世界范围内奉行的以“沃尔玛”为代表的以平价为主要特点的大型商超经营模式,以几乎接近批发价的价格进行零售,以便激发消费者的大量购买的积极性并通过抢夺顾客实现购买转移以打击同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对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价格策略:对于畅销产品采用5点利甚至零加价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对一些多家重复生产的普药选择供货价比较低厂家进货,尽管零售价远远低于国家指定价仍然有着比较可观的利润空间。并加大处方药的比重,以期把拿着医生处方的患者吸引到药店里来。为了刺激购买实现销售额的激增,极力大肆炒做,利用目前社会对医疗费用过高的不满情绪,以革命者的面目出现,使媒体在自觉或不觉中成为其无偿的或有尝的宣传工具。平价药房的根本卖点就是价格低,为了实现低价采购,选择那些可能因经营不利、产品品质一般的困于生存不惜低价销售的企业采购多家生产的普药,结成弱者联盟,以扶弱敌强;利用有些采用区域模式的厂家管理不严的缺陷,不惜损害商利益和厂家的市场体系,跨区域从大医药流通市场上低价采购,以实现价格优势。这些手法不仅有悖行规也牵扯到一些道德和法律问题。平价药房不仅试图通过新的经营模式来打破零售市场格局获得一席之地,而且直接冲击了的药品生产企业的现行经营模式,真是靠”破坏“来图生存。

平价药房 没有绝对价格优势

平价药房的最大卖点就是价格便宜,他们宣称自己的药店产品价格低于国家规定零售价的45%甚至55%,以此来吸引消费者,使普通消费者产生该店比其他店低45%或55%的错觉。按着国家相关规定,只要价格不超过国家定价,经营者可以灵活决定自己的产品销售价格。而出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很多商家在进价基础上按着一定比例加价之后,其产品价格已经低于国家规定或指导价了,特别是一些知名畅销品牌,由于价格透明度极高,零售商加价已经不到10个点,而对于一些多家企业可以生产的常用药(常称普药),由于厂家供货价格很低,即使低于定价的45%或者55%,其利润空间仍然很大。商业的利润来源基本无外乎低买高卖赚取差价,平价药房宣称他们零售价低于同行的前提条件是其采购价格低于同行,但事实并非如此。就医药零售而言,经济领域奉为金科玉律的2/8原理仍然发挥作用:销售额的主要贡献来自于为数不多的一些畅销产品,而更多的产品只是为了少数人的不时只需而准备。而拥有畅销产品的企业为了维护市场稳定,都有严格的价格政策,绝对不会随便波动价格这根最敏感的神经。对一些普药,理论上可以绕过中间环节的层层盘剥直接向厂家进货,但是由于药店品种动辄上千个,单品销售数量十分有限,没有足够的和厂家讨价还价的筹码。平价药房的所谓“价格优势”是通过向小厂家或者从大医药流通市场上低价采购那些严重重复生产、厂家低价抛售的普药的方式实现。但是我们知道尽管药品生产国家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出自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其疗效是不同的,这与企业的独有工艺、原料选择差异大有关系,否则就不会有妇孺皆知的六味地黄丸几乎每个中药厂都可以生产却大多因销售不畅被迫停产而北京同仁堂却一枝独秀单品销售过亿、白云山中药厂的板蓝根颗粒价格远高于同类产品而销售额却高居市场傍首的现实格局。可见所谓的进货价格优势是一种偷换概念的价格误导。

平价药房 价格屠刀砍了自己的腿

也许是受到沃尔玛、家乐福等跨国连锁商业机构通过平价量贩而获得纵横世界的辉煌、格兰仕高举价格屠刀劈出个一统微波炉天下的霸主的感染,平价药房也希望价格屠刀再次发挥神奇作用,但是面对药品领域价格屠刀依旧锋利无比吗?平价也好,量贩也好,其核心奥秘在于通过价格优惠获得足够多的销量激增,否则真的是赔钱赚吆喝了。利用现代的以客户满意为中心的4C营销理论分析,决定营销是否成功的包括4个因素,即满意、成本、便利、沟通。使购药消费者满意不仅是向其提供了药品,而是使其健康获得改善,如果一味强调价格便宜而忽视专业服务和保证产品品质,那么消费者将达不到终极的消费目的,同时也说明药店在根本上缺乏与医院竞争的核心力。成本:平价药房在降低顾客成本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便利:消费者获得产品或服务的难易程度,平价药房寄希望通过价格拉动让更远地方的顾客来消费,以扩大自己的商业辐射半径,宣称一家店要服务于10公里以内的居民。但是消费者愿意为了一点价格上的优惠而牺牲自己的购买便利吗?沟通:平价药房的经营者都是长袖善舞的炒家,他们在开业前的宣传由头和宣传手段都极为出色,但是当媒体和业内人士出现不同声音时,他们还能够及时有效的化解吗,他们能够长期支付沟通的成本吗?

不象日用消费品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和可替代性,药品作为用来治病保健的特殊产品只有在人们感觉需要的时候才会购买,冲动购买的成分很小,饼干降价会有人买几箱回去,但是药品则不会,因为饥饿是可以预期的,而健康出现障碍则相对难以预测,这也是药品促销不如其他快速消费品效果明显的原因。平价药房在开业之处往往被一些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拥挤的水泄不通,很多产品一扫而空,这些顾客大多是身体具有某种慢性病,需要长期依赖某些药物的人,他们为了省钱可以一次购足较长时间的用药,但是会相当时间内不再光顾,所以很多平价药房开业火暴逐渐冷清就不难理解。平价药房并不是能够想当然的把自己的竞争对手们迅速挤跨。一个身家并不雄厚的朋友通过加盟形式在闹市区附近开办了一家药店,而在距离其几百米的地方出现了一家平价药房。因为经营受到冲击,每次见到他都会听到他痛不欲生的抱怨,可是半年过去了,他仍然“痛并坚强的活着”。平价药房宣称自己的降价主要是针对医院的虚高价格,认为通过自己的产品零售价格优惠可以分流一部分医院的患者,这个听起来很美的计划其实是不切实际的一相情愿。因为医院的药品销售主导权在于医生,对于同样的患病人群医生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完全可以开出不同的处方,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进行药品采购招标但患者依然抱怨没有得到实惠的原因。同时医生们喜欢用的往往是那些合资或者进口的产品以及新特药,而这类产品往往厂家销售管理制度严格,根本不可能给予平价药房以低于市场价进货的机会。由此可见,无论平价药房设计的针对长期用药的中老年人扩大商圈策略还是分流医院患者的“挖墙角”策略都是很局限的,以此来试图促使产品销量激增都有相当大的难度。低价不能促进营业额激增的后果就是入不敷出,经营困难。

平价药房 为什么成不了“沃尔玛”

通过科学化的管理和优惠价格带来的规模销售打造的成功商业模式使美国的沃儿玛和法国的家乐福经过短短的几十年成为日用百货领域纵横世界的跨国商业机构。而国内家用电器零售行业的苏宁、国美凭借同样的模式也成功的成为可以同家电厂家平等博弈的商业巨人,那么药品零售行业是不是也可以克隆同样的成功演绎快速崛起的商业神话那?这大概是平价药房的投资方和其职业经理人按捺不住的憧憬。但是通过以下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得到“平价药房 成不了“沃尔玛””的结论: 对比项目  跨国商超 平价药房利润率10%5%-10%目标人群普通居民特别是中青年为主中老年人长期依赖个别药物者入场收费 名目众多,占其营业收入个别可达36%没有入场费等收入资金信贷可从供应商处获得2-3个月帐期完全依靠自有资金进货自有品牌 可以通过OEM方式建立自己的商超品牌,获取更厚利润受国家政策限制不能自己生产产品客情关系在零售领域起关键作用,为厂家追捧在市场中占有率还有限,大厂家不愿意进入赢利状况除个别外,都声称亏损宣称几年内不准备赢利

由表可见,平价药房无论是在经营规模和市场环境方面都不能和现代商超相比美,更为悬殊的是平价药房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商品销售差价和厂家的少量返利,而现代商超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收取名目繁多的各种赞助费并通过建立自己的商超品牌获取丰厚的利润,并可通过利用厂家的资金信贷进行投资获取快速膨胀。尽管在经营形式上二者有相似之处,但在赢利模式上却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平价药房的赢利前景毫无乐观可言。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目前商业零售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化,即使跨国商超的赢利并不理想,大多数还处于投资期,而平均利润率低于1%的医药零售市场中的竞争同样激烈。跨国商超的成功秘诀可以简单归纳为“取悦顾客,压榨厂家”,其前提是通过低价策略促使其市场占有率相当高厂家不得不接受其各种苛刻条件,而平价药房的市场份额还没有达到让厂家可以附首称臣的程度,反到是因为其价格偏低搞的厂家怨声载道甚至不惜断货、反收购。面对诸多不利条件我们能够预言平价药房能够成功吗?

第7篇: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医药物流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课题研究成果:“互联网+医药物流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SZ16031)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6日

一、相关理论综述

对于“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国内最早是2012年11月易观国际CEO于扬首次提出,他提出:“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样的想法。而怎么找到你所在行业的“互联网+”,则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2014年11月,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其中暗涵“互联网+”作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2015年3月,马化腾提出:我们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互联网+”真正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医药企业在“互联网+”理念的影响下,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将会是围绕“互联网+”而不断创新的企业。我国传统的医药物流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成本控制方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以及专门人才培养方面。有关理论基础也多有综述。而提升医药物流的核心竞争不外乎主要是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因此,“互联网+医药物流”的融合势必会加快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资源整合、降低医药物流运营成本、加快医药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从而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医药制造业发展状况。201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跌至10%以下,2016年前4个月整体情况有所好转,在2016年的1~4月医药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228亿元和利润总额85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0%和15.60%,增速较去年同期有一定提升。(图1、图2)

通过对医药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分析,结合医药市场需求发展如:人口老龄化加速、居民支付能力提升及健康意识提高等并未发生改变等因素综合分析,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医药行业仍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截至2015年,我国制药企业数量达到7,116家,但是规模均偏小,国内2005年工业百强的市场集中度为36%,到2013年市场集中度提升到45%,但是和全球百强药企80%以上的集中度相比市场依然比较分散。

(二)医药零售端发展状况。2015年国内药品终端市场规模达到13,829亿元,其中药品零售市场约3,111亿元,占比仅约22.5%。(图3)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实现了平稳发展――规模化进程稳步推进,商业销售稳步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医药分家政策的推行,政策提出多项逐步提高社会零售药店在药品终端市场上的销售比重的构想与建议,推动医保控费和医院药品零加成,按照医药分家已趋于完善的美国用药渠道比例来测算,预计约55%的药品终端市场将分流到医院外的药品零售市场,未来药店终端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这充分说明未来我国医药流通发展时机将是非常好的。

三、“互联网+医药物流”模式分析

(一)“互联网+第三方物流”合作模式。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涉及到药品的快速流通,这离不开专业、快捷的物流配送服务与之配套。由于医药产品的特殊性,我国对医药物流企业的要求较为严格。与第三方医药物流合作是中小医药企业的首选 ,中小医药企业在物流配送领域的确面临很大的挑战,一是这类物流配送服务难度大,国家有严格的管理标准以保证药品的配送安全;二是自建物流要面临仓储建设、硬件建设及人员队伍等软件建设,整体周期长、投入大。基于这些原因医药企业可以考虑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与专业第三方医药物流合作,通过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共享及快速传输反馈等优势,充分利用其专业解决方案,保证药品的安全与高效配送。

(二)医药物流与移动互联网结合模式。药企+医生+患者,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平台来满足各自的需求。通过医药物流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可以实现去中介化的特点,任何不利于信息传播的中间环节统统可以删除,让信息更加透明、竞争更加充分、流通渠道更加直接,真正实现以患者为核心,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效率。这就要需要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医药物流的应用中实现诸如APP终端实时自主下单、库存查询、物流信息查询跟踪、终端奖励支付、配送签单实施采集上传等技术。

(三)互联网与医药物流全方位管控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医药物流行业应当在创新改革、平台整合、结盟合作、全诚信建设等方面着重发力,以具备“互联网+”的时代要求。首先,国家要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优势严格进行药品管理,把控药品源头;其次,通过互联网技术,对药品的运输进行监督,使得运输过程有保障;再次,“互联网+”的不断成熟发展,也要求运送时效要有保障。只有时效有保障,才能起到救急的作用,也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四)药企+平台+医院的医药住院模式。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医药供应链管理可以大幅度扁平供应链,基本上可以形成厂家+平台+医院三级销售模式,渠道库存将大幅度降低,流通环节将大幅度削减,传统层层剥皮情况在这种模式下只有一次,而且有规模。这样,在互联网与医药物流的结合下,可以实现医生的信用管理,用药将更加合理化,通过信息的有效对接,医药可以通过专业的医药物流配送公司更加快速送达病人手中,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花M也将大大减少。

四、“互网+医药物流”效益分析

(一)医药物流效率将明显提升,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互联网+医药物流”的融合,可以有效的将仓储、运输、医药生产、医院及药房、医药批发和零售等医药物流流通各个环节进行合理整合,通过互联网快速有效的信息传播,进行链接的有效无缝对接,从而使医药物流以最少的总成本支出实现最好的绩效,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物流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医药物流将会实现快速反应,及时供货、最低库存、集中运输。快速反应、及时供货是医药物流企业物流目标中最基本的要求,通过互联网将信息进行快速及时的传输,医药物流企业可以实现将医药产品及时快速地传递到消费者手中。同时,由于渠道层次的增加及中间商的增多,相应也增加了医药产品在整个物流环节的存货,而存货的增加导致企业营销成本加大,在“互联网+医药物流”的融合模式下,药品库存可以大大降低。最后,信息的有效传输还可以降低医药物流企业对于医药产品的运输次数,加大每次运输量,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三)医药物流市场集中度、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医药物流发展必然也会由于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市场效率将会得到迅猛发展,较之传统的医药物流所呈现的“多、小、散、乱”的局面,进而造成流通环节市场集中度低的缺陷,也将得到很好改变,整个医药物流市场将进行整体结构的升级和洗牌,最终必然会导致医药物流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一体化网络运营程度进一步提升,医药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物流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水平将大幅度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理念将逐步加强,行业服务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最终使得整个医药物流行业的有效性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自动化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在“互联网+”与医药物流融合的发展形势下,医药物流必然会向扁平化、平台化、信息化、大健康、终端化等方向变革。这可以逐步实现全品种全链条全程可视化、可追溯,最终实现渠道库存可视、物流过程实时监控、库存科学预测及决策、供应链高效协同等功能。同时,通过广泛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方式,降低交易成本。

(五)互联网与医药物流的融合,加速相关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形成。药企发展的好坏,医药物流是个决定性因素,而医药物流发展的好坏,人才又是个决定性因素。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技术型人才重要性会提高,技术(又懂信息)+管理+互联网思维的开放、喜欢学习和用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将更吃香,医药物流产品设计、推广和销售型人才会越来越受青睐。医药物流企业必然会更加重视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懂医药物流与互联网融合的专业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林诗杰.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医药物流模式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

[2]吴晓丽.混合型医药物流企业物流系统优化设计[D].山东财经大学,2013.

第8篇: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一、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据美国权威医药咨询机构IMS的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发展预测称,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速将与2008年相当,保持在4.5%5.-5%的水平,市场销售额将超过8200亿元。

作为新兴药品市场的代表,中国、巴西、印度、韩国、墨西哥、土耳其和俄罗斯市场将合计增长14%-15%,市值将达到1050亿-1150亿美元。我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事实,近年来增速超过20%,成为新兴药品市场代表中的代表。

和全球大多数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的趋势相反,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个人支付能力未受影响。未来的医疗制度改革将在原有的基础上使更多的人享受基本医疗保健,社区医院市场的发展也将更迅猛,医药市场的容量短期将有巨大的突破,而且中长期将保持稳定增长。

我国现有医药生产企业473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不足5000万元的企业占70%以上;从产品数量来看,目前我国共有16695个药品标准、近17万个药品批准文号。从基本药物目录来看,基层基本药物目录仅307个产品,即将公布的医院基本药物估计也不会超过1500种。可见医药行业竞争之惨烈。

据南方所数据, 哈药集团以135亿元的销售收入摘取2008年百强榜首,成为中国医药工业新的领军企业,百强榜的门槛底线已超过8.9亿元。 2008年,跻身50强的企业规模须超过17亿元,跻身20强须超过33亿元,跻身10强须超过42亿元。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规模多集中于10亿~20亿元,共有53家;20亿~50亿元规模的企业有30家。

对照百强企业,70%的中小企业,其最高的规模5000万元与百强企业最后一名8.9亿元,相差17.8倍。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生产企业占企业总数78%,其中20%正处于生存危机之中(时代方略数据)。

二、企业状况对比研究

1、百强企业ZJ成长之路分析

A、基本情况:ZJ作为国药控股旗下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5年,历经20多年的风雨拼搏,发展成为总资产逾6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年利税总额超过1亿元的质量效益型、科技知识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位居中国制药工业百强80多位,企业以生产呼吸系统用药和抗感染类药物为主,拥有员工1000余人。

评论:ZJ企业从一家国有小企业发展到10亿规模的百强企业,成为一家质量效益型的企业,蕴藏着众多可取之处,值得认真研究。

B、战略管理

ZJ企业在网站上公布着明确的战略规划:

公司的使命: 提供优质医药产品,提升人类健康水平

愿景: 以世界杰出企业为标杆,做中国制药工业的典范

品牌承诺: 生命守护者

核心价值观: 责任、创新、速度、诚信

目标: 做中国头孢品规最全 做中国头孢品质最好

战略规划:

力争到2012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人民币,利润排名中国制药工业20强,

横向涵盖处方药、OTC和保健品等领域,纵向产业链一体化,

通过国际质量认证,

拥有国内外知名品牌,建成国内市场领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效益型企业。

评论:ZJ的企业使命非常有“道”,能够获得员工认同;企业定位(愿景)准确,要做“中国制药工业的典范”;目标明确:2012年20亿、路径清晰、进程具体,以战略统领全局工作,以品牌提升企业形象,战略规划为企业注入了发展之魂。

C、发展里程

2001年提出聚焦战略,“做小河里的大鱼”

2001年提出国际化战略,“原料全国化采集,拓展国际合作”

2002年提出精品战略,“精益做精品”

2004年营销战略调整,提出“626”策略,全面开拓二三级市场

2006年12月,ZJ研究所挂牌成立

2007年9月推出保健品“康钙X”,拉开进入“大健康产业”的序幕

2007年12月正式命名12月1日为“ZJ制药品牌日”

评论:ZJ 企业面对市场变化,能够把握机遇、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战略,从不满足,始终保持企业的创新性和竞争力从不满足。

D、成功秘诀:长期执行竞争性战略管理,不断完善战略保障体系,提高执行力。

评论:ZJ企业在竞争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发展策略和方法,竞争秘诀如下:“战略领先、品牌制胜;重视研发、三驾齐驱;渠道管控、深耕细作;内部竞争、有效激励”。

2、企业ZH一般情况

ZH公司现有员工350人,是一家中美合资公司,成立于1993年。也是以抗生素为主要产品,其它产品涵盖消化、呼吸、心血管等九大科系,2008年销售规模达到1.7亿元。该企业拥有较好的企业文化和一定的产品力,采用内部承包制和外部制,发展缓慢。多年来没有解决好营销模式问题,没有形成一支专业化营销队伍。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ZH企业怎样确保已经取得的市场地位,怎样寻求新的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该企业寻求专业咨询公司时代方略的帮助,时代方略选择了与ZH公司同类的ZJ公司作为标杆企业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具体的20项参数对标评估,得出了相对科学的企业诊断。

3、企业ZH与企业ZJ对标评估

评论:ZH在企业文化和产品质量上比较好,与ZJ相当;在领导力、凝聚力、产品力、财务管理方面,差距不大;在策略、品牌、研发、生产、成本等方面拉开距离,在人力资源、渠道、终端管理上尤其薄弱。

以上对标分析图清晰地勾划出ZH与ZJ公司相比较所存在的差距,为ZH公司找出了关键问题,同时也反证了ZJ企业之所以成为百强企业是名至实归的。

仔细分析ZJ与ZH的优劣差别,可以看出:现代竞争已经不再是产品、技术、人才、营销的单项竞争,而是系统模式的竞争,企业与企业综合面的竞争,模式优则竞争力强,模式弱则陷入“被动、无序和恶性竞争”。主动改良或创新商业模式者将获得最好的利润并成为行业新领军人,而局部小范围的经营改善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动跟随、盲目竞争,只会成为别人模式里的一个配角。

第9篇: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低碳经济

        (3)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何维达 张凯

        (11)碳排放约束下京津冀都市圈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王喜平 孟明 刘剑 蒋理

        (20)基于gm(1,1)模型的东北三省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张秀英 谷晓蕾

        (26)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王瑞鹏 王朋岗

        (32)能源、经济和环境作用机制及其实证分析 崔立志

        企业经济

        (41)epc项目tmt运作效能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赵辉 王雪青

        (47)技术转移效率及产权治理——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 刘清海 史本山

        (53)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联动结构与创新机制研究 王水莲 常联伟

        (61)愿景构建,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丁宁宁

        (68)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间信任对增值服务的影响研究 张识宇

        创新研究

        (76)联系度改进topsis法的中部六省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郭丽芳 王汉斌 樊小霞

        (83)基于两维的集群供应链技术创新行为演化分析 左志平 黄纯辉 夏军

        (90)国家创新体系视角下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绩效评价 刘兰剑 董雪

        (102)企业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 谢钰敏 魏晓平

        产业经济

        (109)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任治君 高文玲

        (118)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卢华玲 周燕 樊自甫

        (127)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比较分析及配套对策研究 沈旺 张旭 李贺

        (134)基于效率视角的医药行业集中度提升路径研究 刘西国 徐伟 王健

        (141)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军民融合 孟斌斌 李湘黔 王月

        综述研究

        (145)建设工程领域工程合谋现象研究综述 乐云 单明

        (152)管理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 陈明 侯剑华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