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范文

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范文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风险意识的增强,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方面企业对内部审计“内向性增值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对绝大多数企业的内审部门而言,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在人才、技术、管理等软件条件方面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内审的要求,这种矛盾的日益激化直接威胁到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机构执行。上世纪90年代,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做法在西方国家就已屡见不鲜,这为解决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瓶颈问题,提高我国内部审计部门的综合业务能力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堪忧

笔者曾向上海市国有企业发出100份调查问卷,对其2006年的内部审计情况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9份。通过分析,发现企业内部审计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完善。有48家企业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了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只有1家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说明上海市国有企业认识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但只有17家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仅占总数的35%,其他的32家与纪检监察部门或者财务部门合署办公,这是机构改革、缩编人员的结果,并非从内部审计制度职能需要考虑。另外有5家企业建立了审计委员会,仅占总数的10%。

其次是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够高、独立性较差。调查显示,26%的内部审计机构受公司财务经理领导,57%受总经理领导,17%受董事会领导。

第三,内部审计职能和工作范围需要进一步明确。根据调查资料,49家企业全部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73%的企业开展了财务预算审计,并且有离职情况和基建项目的企业都分别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和基建工程审计,但只有18%的企业开展了经营绩效审计和12%的企业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由此可见,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仍是传统的“经济监督”审计,对管理活动审计相对较弱。

第四,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配置看,内部审计人员中来自审计专业的只占7%,绝大多数来自会计专业,而其中熟悉计算机技术和法律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更少。公司中从会计、财务、管理部门转到内部审计部门的现象突出。

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培训来看,主要是会计继续教育及参加CPA考试的形式。国家审计部门及内部审计师协会举办的各种专题性质的培训班没有得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响应。

从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上看,25%的企业只有1个内审人员,38%的企业有2-3个内审人员,虽然对于大型集团公司来说可以根据需要临时调配下级公司人员,但是二级、三级企业就很难有效完成内审工作。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现途径

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内部审计领域的拓展以及方式的转变;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外部优势资源,集中精力追求更具战略意义的目标,从总体上提升竞争优势。因此,当前推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很有必要。

内部审计外部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对内部审计外部化进行决策分析,考虑是否开展外部化以及外部化的内容,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形式。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内部审计外部化有4种实现形式,即作为内部审计补充、审计管理咨询、合作内审、内审职能全部外部化给会计师事务所。无论企业选择哪种方式,都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和成本来决定。但是成本将不再是企业管理层做出决定的唯一依据,审计服务的有效性,即能否在相同的成本条件或更低的成本支出下,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将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可以考虑采用作为内部审计补充、审计管理咨询以及合作内审的方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成本效益做出决策。比如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专业领域,可以采用“作为内部审计补充”的形式,借助注册会计师完成依靠内部力量无法完成的工作。企业对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及配备情况、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等方面可以采用“审计管理咨询”的形式。

对于那些内部审计业务很少的中小型企业,难以聘到高水平的审计师,单独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并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此时“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部化”则可能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保障措施

首先是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内部审计。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的态度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企业首先要明确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运营,只要能更有效果、更高效率、更经济地达到这一目的,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是可以次要考虑的。

其次是要重设内部审计机构。建议我国大中型企业及上市公司都应参照国外成功模式,设立专门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机构,如审计委员会来提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来负责内部审计工作。

第三,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鉴于注册会计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进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时,建议企业与外部审计师联合对员工进行培训。根据企业的需要壮大内审队伍,强化内审力量。

第四,确保良好的内外沟通。企业管理当局应通过深入细致的交流,尽可能缩小外部审计师工作效果与内部管理层期望之间的差距。同时,企业管理层应使内部审计人员明白,外部审计师是来帮助他们而不是来抢他们饭碗的,消除担忧增加信任感,使内部审计师真正接纳外部审计人员。

第2篇: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范文

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体制中内部审计机构大多直接设置于企业负责人即经营者层次之下,职能定位过低。内部审计人员依附于经营者及管理层,其为了顺利完成工作必须同管理层协调关系,一般不会触及董事会、经营者的高层次经营决策活动。但内部审计的职能是监督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活动,因此利益趋向与职业特性发生矛盾,陷入道德困境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由于内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并且技术落后,内部审计职能固化为监督检查。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是检查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其职责局限于监督检查和堵塞漏洞,而不是对企业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建议。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客观评价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更无法对管理当局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建议。内部审计范围局限于财务领域。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查证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和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可见,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主要在财务收支的查错防弊上,没有实现财务领域向企业经营和管理领域的转变。

外部审计的特征、优势和不足

所谓外部审计,是指单位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外部的机构来执行。外部审计并不是内部审计定义的变化,而只是内部审计主体的变化,相对于内部审计而言,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审计主体外部化。这是其与内部审计最根本上的不同点,由外部审计人员来执行内部审计的职能,更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和职能的发挥。2.外部审计人员工作时,独立于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与企业其他部门没有内在的利益冲突和联系,使之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委托事项进行审计,并严格地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要求实施审计,提供更具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评价结果。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外部审计当然也不例外,除了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以外还有他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外部审计人员在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时间比较短,尽管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以及先进的审计技术,但在短期内对企业的情况是无法全部掌握的。2.由于企业将来的发展和前途与外部审计人员的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外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外部人并不会关心企业将来的长远发展。这种利益上的不完全相关很可能会让外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想法,忽视本该发现的重要内控漏洞或是内控风险,让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外部审计人员很可能没有从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进行适当的监督和长远的规划,使得内部审计效果受到影响。

明确协调目的,讲究协调方法,注重协调效果,切实做好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基础在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内容、范围、标准、依据、程序、方法,有很多相通相近之处。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外部审计提供的相关资料,提高审计效率,可以委托社会审计协助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任务,甚至可以与有实力、信誉好的社会审计机构结成战略合作联盟,进一步加大对单位内部的审计监督力度;外部审计可以向内部审计了解情况,在工作中得到内部审计的配合与支持,也可以利用内部审计成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要在单位负责人的支持下,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组织实施,紧紧围绕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目的开展。协调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定期会议、不定期会面或其他沟通方式进行。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要定期对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改进协调工作。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要注意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一是在内部控制方面,内部审计首要目标是评价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它通过风险评估来进行内控系统的审计。外部审计则需要对会计系统和控制环境进行初步的评估,进而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并决定实质性审计的时间、范围和程序。会计系统和内部控制受到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共同关注,当外部审计认为内部审计采用了适当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能提供内部控制健全性的保证时,外部审计可以据此决定审计程序和重点范围,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二是在揭示和防止舞弊方面,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都有责任防止和发现舞弊。这方面内部审计比外部审计有着更宽的角色,它可以执行系统审计包括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像考虑财务经营系统审计的常规风险一样考虑舞弊的风险,内部审计也可以参与任何特定的舞弊的调查。外部审计则更为关注舞弊可能引起的财务报表重大误报的风险,外部审计在评估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时应考虑内部审计关于舞弊的检查活动;三是在改进建议方面,提供整合治理报告内容方面的保证是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同时内部审计还可能对整合治理的程序进行检查和报告;外部审计则需要对整合治理的报告中有关内部财务控制方面的陈述进行检查。因此内部审计在编制整合治理报告中所起的作用和其关于整合治理方面的控制系统的意见,都会被外部审计在执行检查中加以考虑。

第3篇: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范文

【关键词】银行 内部审计 外部审计 评价 利用 内审外包

一、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现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是在西方行会内部审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形式,通过在企业内部设置审计机构以提供企业内部经营决策、管理等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监督各项决策、制度的贯彻落实。美国塞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通过后,随着企业内部控制概念的引入,基于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企业经营决策、规章的落实与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开始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守情况与如何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率,其本身也成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银行业由于其特殊行业性质,其集中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风险,加之其本身的业务控制风险也很高,并且受到银监会的密切监督管理,因此公司内部审计对于银行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商业银行外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据以出具审计报告。其审计目的是为了增加第三方信任而出具的一种鉴证。从审计原理上来说.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一样.都是通过一定的审计程序借助检查、测试等审计方法查出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完善商业银行的经营治理,但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不同的,外部审计着眼点是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对于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状况只是作现行风险导向审计下的一个程序,同时对于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关注包含在制度导向审计中。

相比之下银行内部审计的报告对象是董事会或经营管理层,要回答的问题是“银行目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否科学、运行是否有效,面临哪些风险,如何提升管理与经营”。其对于银行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关注较之外部审计更为全面、深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与财务报告相关的范畴。同时两者也有诸多联系:第一,它们使用相同或者相近的审计程序,共用大量审计方法,关注的相关信息也有大量重叠;第二,它们均高度关注银行风险与内部控制制度,在这两方面它们具有诸多可以相互融合之处。

通过上述对于银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分析对比,可以从内部审计对于外部审计的审计工作、审计结论与审计外包三个方面讨论银行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评价与利用。

二、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工作的评价与利用

尽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总体审计目标、报告使用对象、审计范围上有各自的着眼点, 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审计内容、方法、关注信息上有相当程度的重叠。内部审计如果恰当利用外部审计工作就能够有效减少重复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

对外部审计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外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及范围是否符合要求;外部审计所运用的程序、方法、依据及技术是否适当;外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否具备独立性和客观性,其资质和专业能力是否符合要求等。在决定是否利用外部审计工作之前, 必须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也要考虑评价成本是否会大于本身的内部审计成本。

在某些特定的项目中当外部审计工作涵盖了内部审计所要求的范围,且其审计内容也符合内部审计的要求时,内部审计可以在这些方面利用外部审计工作成果。同时内部审计在以下四个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外部审计工作:一是知识交流,包括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政策法规以及管理薄弱环节等,进而明确审计工作措施;二是审计范围沟通,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性工作;三是审计工作底稿共享,以便充分利用对方工作成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四是具体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探讨,双方及时提请对方改正,以降低审计风险。

三、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结论的评价与利用

在利用外部审计结论之前需要对外部审计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主要是:(1)外部审计工作成果是否能够为内部审计所利用;(2)在哪些方面能够为内部审计所利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合理性,指建议是否切合实际,控制风险成本低于失控成本;针对性,指建议是否紧密围绕问题的本质,阐述深层次原因,提出控制点;有效性,指实施建议是否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成本使风险点得到预想中的控制状态。外部审计所指出的薄弱环节,内部审计要进行跟踪调查核实,看其是否已采取改进措施等。内部审计要利用外部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四、对外部审计师的评价与利用:内部审计外包

会计师事务所在专业能力方面具有优势,相比起银行自己组建的内部审计机构来讲其维护运行成本低、独立性强。但由于其银行具体情况不熟悉,可能会影响审计质量,同时保密问题也需要解决。因此,内部审计外部化在可为银行带来较大的收益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风险。无论银行的内审工作是否外包,对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内审工作的适当性和有效运行负最终责任的都是银行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内审外包并不能排除该项责任。

对银行内审外包业务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外包商的专业胜任能力、内部控制情况、财务状况等因素、内部审计的服务范围、业绩标准、安全保密、控制措施、审计条款以及报告制度等。在对以上内容进行充分、系统的评价后,综合考虑成本收益后,银行才可决定是否采取内审外包。

针对我国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实际状况,合作内审的方式较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在此过程中,银行内审人员应承担内审管理责任,参与并监督审计过程。这样,评价与利用工作可以贯穿于整个审计项目过程,既可以保证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对内部审计职能的需求,又可在必要时从银行外部获取所需的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服务。

参考文献

[1]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2] 银监发[2011]29号.中国银监会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沟通工作的通知.

第4篇: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范文

纵观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关于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之间关系的规范性研究较多。国外的研究,例如Carcello,Hermanson和Raghunandan(2005)认为,美国证监会(SEC)近年来的指引和强制性动作都反映出这样一种倾向: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和公司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内近期关于这方面的议论也很多。陈艳利、刘英明(2004)认为内部审计作为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的发展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公司治理的优化也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保证。时现(2003)深人分析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出内部审计是公可治理系统的构成部分,公司治理需要内部审计的结论。张伟(2004)将内部审计定位于治理层次,认为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将是以风险为导向的为创造价值而开展的内部治理审计活动。毕秀玲、薛岩(2005)得出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是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的关系,内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控制和监督力量,而公司治理则决定着内审的控制环境和制度基础。乔春华,蒋苏娅(2006)指出应充分考虑内部审计师在保证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健全的财务报告方面的关键作用。可以这么说,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制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撑,而内部控制的深化创新也需要内部审计来监督。

2外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李维安(2003)指出,各国在考虑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时,都会涉及到审计监督机制的建立及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问题。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监督安排由外部审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两方面的内容组成。乔春华、蒋苏娅(2006)提到,会计师事务所应所有者的需要而执行独立审计的职责,但事务所是盈利组织,它有可能因利益驱动受管理层拉拢,管理层掌握着财务控制权,它可能逐步取代董事会聘任审计师,审计师失去中介的客观公正地位,破坏了决策、执行、监督有效的制衡机制。可以看出,审计伴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肖作平(2006)指出治理水平高的公司,其审计质量高于治理水平低的公司。冷洪(2007)得出目前我国公司治理机构不完善,使得原来审计中存在的委托方、被审计方与审计方三方委托关系实质上已经简化为二方关系,即由自己委托审计机构对自己进行审计,并由自己决定相关的审计费用等事项。由于审计关系的失衡,会计师事务所顺从被审计方甚至与被审计方共谋,几乎成为一种合适的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方关系的改变,破坏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必然会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庄立(2007)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因制衡消退而对独立性的影响上。Collier和Gregory(1996)指出,审计师发现错误的能力取决于审计师自由决定合适的审计技术以及他们所实施的审计范围。因此,审计师是否独立于管理层将影响审计调查范围,进而影响审计质量。Cadbury(1992)和Ham-Pel(1998)也发现,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有助于审计师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可以说,公司治理本身为高质量审计服务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降低了公司管理层对审计行为的阻碍。在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中,权力的制衡及外部的法律有助于约束公司管理层的行为,从而有助于审计师审计质量的提高。

3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

3.1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影响

审计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水平,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水平高低反过来对审计环境产生促进或制约作用。一个好的内部审计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在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中,随着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各种风险也相应增加,内部审计在改进公司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单位不仅可以直接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查核及监督,提出改善建议,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有效实施,还可以协助会计师进行财务报表的查核。由此可以看到,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可以有效改善公司治理,而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又为高质量外部审计提供了好的外部条件。

冷洪(2007)指出应使内部审计进入决策层或直接向决策层负责,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从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制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撑,而内部控制的深化创新也需要内部审计来监督。庄立(2007)提到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为外部审计更好地发挥鉴证作用提供基础,如董事长和总经理职责相分离的公司,独立审计的执行力更有效些,而且作为内部控制监管的内部审计机构工作成果也能为外部机构所共享。

具体而言,除了使外部审计更加独立之外,内部审计工作通常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或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和时间,调整审计范围,协助会计师进行财务报表的查核(戴耀华、杨淑娥、张强,2007)。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制定、实施审计程序时,考虑利用内部审计的相关工作成果:首先,审计师可以通过内部审计了解内部控制;其次,审计师可以通过内部审计确定审计风险;此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过程和结果对外部审计的验证程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在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特点并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利用内部审计的结果可以大大节约审计时间,提高效率性和效果性。

3.2外部审计依赖内部审计的标准——内部审计质量

外部审计师作出依赖决定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内部审计的质量。Abdel-Khalik,Snowball&Wragge认为,内部审计的报告水平(即评价客观性的标准)是决定是否受到依赖的最重要因素。Schneider则认为在依赖决定中,客观性比起审计结果执行情况(如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支持、审计跟踪等)和胜任能力(如CIA资格)而言,相对并不那么重要。Margheim发现胜任能力和审计结果执行情况的相互结合对外部审计师的时间预算有重要影响,也认为客观性在依赖决定中并不重要。Tissen&Colson利用档案资料以及实地研究数据考察外部审计师认为依赖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标准。在所考虑的12个标准中,发现内部审计的范围、内部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审计报告关系等三项标准极为重要。Margheim&Label发现被审计单位管理者诚信越高,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越多,反之亦然。Campbell认为依赖决定与外部审计师和内部审计以往的合作历史有关,与企业风险无关。然而,其他研究则表明,内部审计质量因素对依赖决定的重要程度视客户企业的风险而定。

可以说,注册会计师是否依赖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环境和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方面的因素,与外部审计方面的主客观条件无多大关系。具体而言,决定外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最主要因素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规范程度以及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报告层次;其次按先后顺序考虑的因素是,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及影响力、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企业管理者的诚信风格、企业经营风险水平、外部审计人员与内部审计人员以往的工作关系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等(傅黎瑛,2008)。

综上可以看出,决定外部审计是否可以依赖内部审计的标准是内部审计质量。换个角度来说,内部审计的质量会影响外部审计的工作效果,影响工作目标的实现,从而影响外部审计的质量,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明显的相关性。所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内部审计是提高外部审计质量的有力途径。

参考文献

[1]傅黎瑛.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依赖的决定因素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3).

[2]余宇莹.公司治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吗?[J].审计研究,2007,(5).

[3]肖作平.公司治理影响审计质量吗?——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7).

第5篇: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 外包 问题

1999年,XX组织( IIA)对内部审计进行了权威性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内部审计是通过系统、规范方法的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从而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达到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由以上定义不难看出,内部审计内涵的界定更加侧重于其功能特性;其核心功能不是“查核”,更重要的是为公司的价值增值。事实上,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公司经营效率提高、完成绩效评估和激励等多个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切实增加了公司的价值。正如时现在《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可否外部化的问题研究》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内部审计具有“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

内部审计包括了外包和自供两种方式。内部审计外包是现代企业建立起应变性组织的重要环节,它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的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机构来执行,它是企业组织的再造和管理战略的实施和拓展。内部审计外包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形式:一是部分外包。企业组织与外部审计人员通过配合与协调,共同完成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内部审计人员完成日常性的、不太重要的审计工作,由外部审计人员完成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审计工作。二是全部外包。企业不再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而是与审计服务机构如专业的会计事务所签约,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包给这些机构并由其提供职业内部审计服务。三是审计管理咨询,主要是指企业组织聘请专门的咨询机构帮助其确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及配备情况,从而促进内部审计计划的形成和改进,帮助组织的管理层定义主要的审计风险领域等等。四是合作内审,也就是内外成员结合审计,即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由一个统一的项目和审计工作组来完成,工作组成员既包括内部审计师,又包括外部审计师,他们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

1、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当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时,内部审计是必须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关于如何更好地行使受托经营权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同时,实际工作和管理层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管理层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干预内部审计;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必须主动同管理层协调好关系。在这种情形下,内部审计可能会失去独立性。内部审计外包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外部专业机构和人员独立于公司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他们是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公司委托事项进行审计,只需要对委托人负责,因此能够客观地报告审计结果。通过内部审计外包,加速了公司内部审计向经营审计转变,并逐步向以战略审计为主的审计方式转变,实现其增加公司的价值和改善公司经营的目的,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内部审计外包给紧跟国际潮流的专职注册会计师,这些具备较强专业素养的人员能够时刻关注着国际领域的新思想新变化,接触并接受各种先进思想、先进技术、先进经验。让专业审计人员加入到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当中,自然会促进先进思想、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在公司人员中的快速传播,从而加速内部审计理念的转变,推动审计技术手段的改进。

2、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

内部审计外包的组织是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专业咨询机构,这些组织拥有大批管理咨询、资产评估、税务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企业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的要求选用合适的人才,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会为了自身的信誉从而竭尽全力的为客户着想。从内部审计外包的审计主体的素质上来讲,外部化的审计主体主要还是注册会计师,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和注册登记制度都比较完善,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并且从事审计业务两年以上才可以申请注册,有效地保证了注册会计师的质量,提高了审计报告的权威性。同时,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审计经验丰富、熟悉不同行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根据自己经验客观评价被审计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过程、风险控制和管理等活动,可以提出符合管理需要的有效建议,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从审计的监督机制上来讲,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不仅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法律的约束,还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他们还要承担一定的审计风险,他们为了维护和提高自身的信誉,会站在客户的立场确保审计质量的稳定,竭尽全力地为客户着想,尽量避免由于失败所要承担的审计风险。

3、增强资源分配的灵活性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日常工作效率低下,有些对内部审计外包引发的有益思考建议得不到有效地落实,内部审计机构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而内部审计外包的主体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咨询机构,随着这些机构咨询业务的拓展,一大批各方面的专家聚集于事务所,他们的知识结构远比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优化,这是十分难得的社会资源。企业完全可以将内部审计的相关业务交给专业的咨询公司去做,在降低成本、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同时,还使社会人力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分配,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提高了资源分配的灵活性,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这样,通过在当地聘请外部注册会计师等专家履行内部审计职能,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内部审计跟不上经营部门的发展步伐的问题,获得及时的内审服务。同时,内审工作交给了相应的专业服务公司,企业的管理层就可以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组织的关键性业务上,从而提高的组织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更好更有效地发展。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缺陷

1、外部审计人员的问题

外部审计人员是独立于被审计企业,他们具有的独立性比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更强,所以可以客观公正地监督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控制状况,但同时应当认识到,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是无形的,属于审计人员的一种个人属性,是难以量化和评估的。比如说,注册会计师跳槽奔向客户,这时他很难客观、独立、公正地行使内部审计职能。所以说这个独立性是相对的,无形的,难以评价的,在内部审计外包上应警惕这种形式上“独立”,而实质上“不独立”的外包方式给企业带来的隐患。另外,还应注意到外部审计人员的信息掌握的不够充分,短期内对企业的状况无法完全掌握,对企业的文化缺乏认同,企业内部人员也会对外部审计人员产生敌意,认为外部审计人员是来监督自己工作的,是“监工”,不会积极配合外部审计人员的内审工作。这样,外部审计人员对企业掌握信息的不充分和企业员工的刻意隐瞒会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

2、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

内部审计外包的审计主体的个人利益只受服务合同和外包商内部分配体制的影响,不会过多关注委托单位的利益;而内部审计人员的利益则与企业的利益相一致,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与他们的利益休戚相关,所以他们会比外包审计人员更加投入地来完成单位的目标。此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具备对单位具体情况熟悉的优势,这样可以更好地提供符合管理当局长期战略的咨询服务,可以提出更有深度和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如果企业实行了内部审计完全外包,撤销了内部的审计部门,外部审计人员将会获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制度性知识,企业就会更加依靠外部的服务者,外部审计部门会增加内部审计服务的佣金。内部审计企业也不主动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缺少为企业未来的管理人员提供培训的平台,同时,企业内部员工会产生外部人控制内部人的感觉,从而降低工作的积极性,长期以往,影响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利于企业人才的培养和企业长远的发展。

3、增大内部审计的风险

内部审计外包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外包主体和外包合作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在我国尚无完善的法律和法规去规范,所以外包服务的安全问题让人担忧。同时,外包减少了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控,因此外包的审计主体掌握了大量的外包主体的信息和机密,使企业组织的内部控制受到威胁。这些威胁和风险主要表现在陷入被动,如果外露可能影响公司内部控制,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这些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目标背离的风险,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内部审计外包后的审计主体一般只在契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审计,这就缺乏主动性,不能很好地为管理层提出建议;二是竞争优势下降的风险,内部审计外包势必泄露企业的核心机密,威胁到企业的竞争优势;三是可能引起寻租行为,内部审计外包为外包方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同的利益集团会采用各种手段影响审计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利益,影响我国审计的健康发展。

三、内部审计外包的建议

1、选择适当外包形式

企业在决定内审外包时,就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考虑应该选择哪种外包形式。如果是大型的国有企业,一般都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就应该采取部分外包。而对于中小型企业,由于内部审计任务不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浪费财力人力,可以考虑全部外包。另外,内部审计服务和法定审计业务由不同会计师事务所承接。这是因为当企业的法定审计服务与内部审计服务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时,可能会影响到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特别是当从一个客户那里所获得的来自非法定审计的业务收入过大时,就会极大损害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因此,企业开展内审外包的形式和承接部门时都要认真考虑。

2、加强审计外包管理

内审外包后,由于审计主体是作为社会中介机构的承包商,而不再是企业内部的员工组成的审计人员,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运作风险。因此,要加强对整个外包活动的控制和监督。在实施控制和监督措施的过程中,要给外部审计机构及人员足够的空间,使其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和相关规范工作,同时,内审人员在实施监控时,应按照双方的约定进行,加强对审计合作关系的管理与控制。

第6篇: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范文

一是酒店餐饮企业自身情况制约了外部化实施。酒店餐饮企业管理控制体系尚不完善。我国酒店餐饮企业管理控制体系漏洞和缺陷很多,给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的持续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执行内部审计的外部机构带来了巨大的职业风险。同时,由于内部审计外部化无法从根本解决企业结构缺陷。因此,内部审计外部化虽然能够一时提高企业审计质量,但是,却会造成企业对外部审计的依赖,长远看来却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

二是审计执业环境的弊端。包括:(1)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明。内部审计服务主要是面向企业管理层(监督下属)和企业董事会(监督管理层),这种既服务于监督者,又服务于被监督者的机构设置体系本身就为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带来了障碍,必然造成内部审计缺乏明确的目的,审计质量低下,机构管理混乱等诸多不足。而且,现代很多企业的所有者同时也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外部化时,往往会造成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目标不明确,进而影响到审计质量的提高。(2)会计准则的缺陷。会计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更真实准确的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然而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需要主观判断的地方,同样的规则既可以用来准确的反映实际,也可以成为会计操纵的手段。例如: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实际中,企业通过多提、少提或不提资产减值准备来调节企业利润,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检查企业在会计计量时是否选择了合适的会计准则、是否合理运用了会计准则,成为了内部审计工作重要部分。然而由于会计准则的主观性,造成内部控制评价缺乏具体标准和尺度,对同一被审单位,不同注册会计师所作的评价有时大相径庭。同时,由于会计准则上的不足有利于企业控制利润,因此企业不可能允许外部审计对其的会计计量方式进行改动,而企业可以选择外部化的外部审计机构或个人,所以外部审计不得不对企业为命是从。上述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使得我国企业管理控制体系漏洞和缺陷很多,给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的持续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更是由于受到诸多外部环境的影响,限制了外部审计机构(或人员)作用的发挥,使得外部审计机构在内部审计外部化实施过程中将承担极大的审计风险。当然,这些问题对于内部审计本身来说也依然存在,但是采用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目的就是解决或回避这些问题,然而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化,这些问题仍然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甚至在某些方面外部审计做的还不如内部审计。

三是内部审计外部化行为主体本身的局限。虽然外部环境对内部审计外部化影响很大,但作为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主体(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或个人)其本身也有很多局限,使得其在行使外部化职能时,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1)外部化将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下降。外部审计较内部审计的最大优势就是,其在独立性方面更具有优越性。可是,在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独立性的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外部审计机构混业经营。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为企业业务提供管理咨询(内部审计外部化),另一方面又要进行审计监督,这就造成了会计师事务所混业经营。这种情况致使外部审计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很难保持独立性,很难想象外部审计师在审计自己或同事编制的报表、对自己设计或本公司设计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时,如何保持独立性的。以美国为例,1993年美国六大事务所管理咨询业务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2%,随着企业流程改造(BRP)、企业资源规划(ERP)、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发展,1999年五大管理咨询收入达51%,审计收入从45%降为30%,另19%为税务规划与咨询收入。在这种情况下的外部审计结果不能不令人担心。其次,由于外部审计(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也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因此,在签订审计约定书时,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考虑其自身的经济收益。而作为被审企业的管理者为了使注册会计师做出对企业或个人有利的评价,经常会向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施加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影响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的收入。而且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小数量多,往往因为要实现经济收入,会计师事务所在签订协议时不得不向管理者妥协。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审计承担内部审计工作时,依然无法摆脱管理层的干涉,其独立性得不到有力的保证。(2)外部化后效益性的影响。在考虑内部审计外部化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效益性。首先,内部审计外部化影响酒店餐饮企业的社会效益。在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时,不能仅仅看到其的经济效益性。或许,通过外部化可以降低内部审计成本。但是经济成本的降低并不代表效益的提高,还必须考虑到的是外部化是否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改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其次,酒店餐饮企业外部化可能助推审计行业的恶性竞争。酒店餐饮企业希望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化降低其内部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因此,在所提供相同服务的前提下,酒店餐饮企业必然会选择收费较低的外部审计机构或个人。而这对于外部审计来说收入的减少,特别是为了争取客户,往往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审计费用过低,将会导致审计收入不能弥补审计成本,从而造成审计质量的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内部审计外部化虽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是在当前酒店餐饮企业治理机制还不完善、监管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作为暂时解决内部审计供给不足的应急措施,其在提高审计质量,加强酒店餐饮企业审计控制等方面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外部化存在着诸多缺陷,决定了其仅仅只是一个过度性的措施。随着酒店餐饮企业审计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本身不断发展进步,将会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利益矛盾。

第7篇: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认为,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应当保留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职责,放弃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职责。政府审计可以考虑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但不得推卸自己的责任。

政府审计是受人民委托对公共财产管理者承担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进行的经济监督行为。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公共性等特点,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它对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提高政府工作质量和效率,强化权力制衡,健全民主与法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所实施的审计。与政府审计相比,它具有地位的相对独立性、审查的经常性、及时性和针对性等特点。内部审计是现代组织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于防止、及时发现和有效纠正错误与舞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健全我国审计体系,明确各种审计主体的责任,提高各种审计的效率,充分发挥各种审计的作用,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笔者认为,当前应当重点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关系的探讨

政府审计机关应对公营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是大多数国家的一种通行做法。例如美国《预算和审计法》就规定,GAO有指导联邦各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等非审计监督职责。《瑞典国家审计法》也规定,国家审计署的职责包括:“监督政府经办机构内部审计活动;监督中央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活动;在审计、会计和有关方面帮助中央政府培训有关人才。”但是,政府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西方国家中,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而且,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和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职权都逐步转让给了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只保留了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以强化公营单位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保证公共财产的安全完整。

我国现行《审计法》规定,政府审计机关有责任对政府各部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指导和监督的主要内容有:制定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部门单位依据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推广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宣传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制定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帮助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训审计人员;指导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内部审计协会的工作;指导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工作等。

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应当保留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职责,放弃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职责。

保留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职责的理由是: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具有重大影响。公营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程度又直接影响着公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权益维护。作为公共财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和享有权益的监控者,政府审计机关有责任在对公营单位进行有关审计时通过评审内部审计工作,监督其质量,纠正其错误与不当做法,促进其提高工作质量,强化内部控制,保护国有资本的安全完整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放弃对内部审计业务指导的理由是:内部审计职业化是一种国际趋势。许多国家都已建立了内部审计职业组织,而且内部审计全球性职业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已成立,我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已成立。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是内部审计职业组织的基本职责。新公共管理理论要求能够有社会和市场办的事要尽量让社会和市场去办,而且,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属于“私人领域”,不宜由政府部门干涉。因此,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应当由内部审计师协会来进行。这样做,可以使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更专业、更权威、更有效率,可以统一不同性质单位的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可以使政府审计机关专注于公共领域的外部审计监督。

至于国资委,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代表,理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出发,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甚至可以进行直接领导。这与政府审计机关从保护国有资产的目的出发,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进行监督是不矛盾的。但是,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审计机关仍然对国有单位内部审计进行基于所有权的指导和监督,就与政府审计机关的身份不符,因为政府审计机关不是国有单位的所有者或其代表。

二、政府审计应当如何利用内部审计成果

任何一种外部审计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这是由于:第一,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作为单位内部的经济监督机构,不参与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但要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遵循了单位的规章制度等进行监督,属于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外部审计人员在对单位进行审计时,要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就需了解其内部审计的设置和工作情况。第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审计有一致之处,例如在进行财务审计时,与外部审计的审计内容相同,所依据的标准都为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方法上都要评价内控制度,检查凭证、账册,核对账表一致性等。这就为外部审计利用内审工作的成果创造了条件。第三,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外部审计人员在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进行评价以后,利用其全部或部分工作成果,可以减少现场测试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节约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费用。

任何一种现代外部审计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了解,据以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程序与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同时,针对内部控制特别是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内部控制,为以后的外部审计提供更好的基础。此外,外部审计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利用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评审成果和对下属单位审计的结果,以减少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

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之前,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审核评价。政府审计机关只有在审核评价认为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审计质量控制严格,审计工作成果比较可靠时,才能对内部审计成果进行利用。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也不能推卸政府审计责任和损害内部审计及其所在单位的声誉与其他利益。

参考文献:

第8篇: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外包;优缺点;可行性

现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是20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它作为一个职业被人们所认识也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事情。今天,内部审计在全面开放的国际市场中,已经成为了最激动人心的、最具活力和挑战性的职业之一。

1内部审计外包的基本状况

内部审计外包(InternalAuditOutsourcing),是指企业从外部聘请专业人员来执行企业内部部分或全部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外包最先是由曾经全球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安永、毕马威等提出的。他们将内部审计解释为企业的一个成本中心,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已不能满足企业增加价值的需求。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内部审计职能应逐渐向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方面拓展,此时,企业将面临高额的成本。他们极力说服企业关注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将内部审计业务交给外部咨询机构来完成。

2内部审计外包的利与弊

2.1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

(1)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同外部审计一样,内部审计也要求其审计师客观、独立地完成工作。内部审计师的目标是由企业管理层、董事会以及专业准则所决定的。通常他们的目标是审查整个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遵循性以及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在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师主要是对管理层负责。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其实际工作与管理层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管理层可以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干预内部审计师,而外部审计师独立于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与他们没有利益冲突或联系,有一套公认审计准则需要遵循,还有职业道德的约束,其工作只对社会公众和合伙人负责,因此能够更为客观的报告审计结果,相比之下,独立性更高。

(2)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外部审计组织具有先进的审计技术,丰富的审计经验,一流的审计人员,与已经习惯特定程序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相比,更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内部审计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机制的存在,外部审计机构因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一直处在不断的学习、进取之中,综合素质相对内部审计人员更为优良。

(3)节约内部审计成本:现代内部审计人员除需要及时、准确的向企业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防弊、资产保护的信息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各项活动,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将面临高额的成本。企业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为内审部门的运转,内审人员的薪金,培训支出,市场调查支出,管理费用等等支付一大笔费用,并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不断培训人才,招揽新的专业人员。而通过内部审计外包,企业只需支出一笔固定的费用,就可以完成上述一系列工作。此外,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内部审计部门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内审工作,企业需要研发新的审计软件,处理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将内部审计外包,外部审计机构可以将这笔费用分摊到多个客户,节约了开发成本。

(4)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要求,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例如,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税务、营销策划等等)参与到企业的内部审计活动中。通过内部审计外包,企业可以不用自己额外招揽人才,而通过外部审计机构享受到这些服务。而且,由于外部审计机构的活动广泛,企业还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市场信息,及时做出反应。

2.2内部审计外包的弊端:内部审计外包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外部审计人员缺乏对企业足够的了解:对企业而言,配备专业审计人员是一种从长远出发的理性选择。外部审计师非固定员工,所以对企业的忠诚度可能不及企业专业内部审计人员来得高,外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情况的了解程度也很难与专业内审人员相比,由于要处理的事务较多,在处理企业内部审计业务时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2)可能导致企业竞争优势的降低:如果长期只依赖外部审计人员而不发展自己的内部审计人才,企业将疏于知识的积累,而且如果没有自己的内审机构,如果想要获得有价值的咨询服务,就需要将自己的核心机密透露给外审机构,这就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

(3)不利于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内部审计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帮助企业管理层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将其外包不利于将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优化,也不利于其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3内部审计外包对我国的启示

3.1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

(1)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

企业需要设置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这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并不困难,但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很可能就承担不起这笔费用,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小规模企业一般不设置内审机构,而直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部审计服务。而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中小规模企业较多,在我国实行内部审计外包是完全有市场的。

(2)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结构非常单一,非审计服务的发展则明显不足。如果事务所积极开展外包业务,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淡旺季不均的状况,不仅降低了运行成本,增加了事务所的市场份额,也有利于其稳定发展。

(3)从提高审计独立性的角度来看:我国现代内部审计的起步较晚,主要是在国家审计推动下作为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监督的工具而产生的,作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自觉性不够高,内部审计力度不够大,受企业影响较多。聘用外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审计,由于其完全独立于企业,有职业行规的约束,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独立、客观的服务。

(4)从改善审计工作质量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舞台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将愈来愈激烈。企业管理层必须更加关注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性、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对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目前显然还没有足够数量的合格内审人员。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应对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了较强的专业素质,熟练的业务水平,加之在管理咨询服务领域的实践,其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远胜于内部审计人员。

3.2内部审计外包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我国内部审计职业的监管,规范行业准则:在内部审计外包问题上,国外已经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2001年以来,美国爆发一系列财务虚假案,使得安然、世通等巨型公司破产,也导致安达信这样一个有着90多年历史的世界级会计师事务所饱含屈辱地退出审计市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内部审计外包,安然公司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由外部审计事务所——安达信负责该公司的内部审计职能。

为此,美国于2002年7月25日通过了《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简称为《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这部法案对美国乃至对世界各国会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审计独立性作了新的规定,包括对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的限制,其中有一项就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既承担企业的外部审计又承担企业的内部审计。(2)选择合适的内部审计外包形式:在选择内部审计外包时,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外包形式。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按国家规定要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选择补充,部分外包,合作审计几种形式。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外部审计咨询机构进行适当地补充,部分外包内审业务,或聘请外部审计机构与其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合作审计。而对于一般小型企业而言,内部审计任务不多,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负担较重,可以选择将其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包,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步设立其内部审计职能和内部审计人员。

(3)加强我国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的培养:虽然内部审计外包的实施在我国完全是有可行性的,从优化资源、节约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可以选择补充、部分非关键领域外包、合作审计,但对于内部审计完全外包,只能是企业在过渡时期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选择。

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曾了一份题为“关于将内部审计技术外包的观点”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IIA的主要观点认为:

一个由训练有素的员工恰当组成的、胜任的内部审计部门,能够比合约规定的审计服务更有效率和效果的执行内部审计职能。只要内部审计员工精通业务、工作有效率,并且对企业管理当局负责,企业就应该自己保留内部审计职能,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实行内部审计外包,不是为了取代内部审计部门,而是为了让内部审计职能得到更好地发挥,我们不能长期依赖外包来执行企业内部审计职能,还是要着力于发展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加强我国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的培养,缩小和国外内部审计机构在职能定位等方面的差距,努力培养自己的内部审计人才。

尽管许多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外包提出异议,但内审外包事实上已经成为了近年来国外内部审计职业界的一种重要现象。这对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迫使企业内审人员想方设法通过改善内部审计绩效、提高内部审计效率来增强自己对本企业的吸引力,从而维系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职业生命。

在我国,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机构开展这项业务,内部审计外包将会成为企业和事务所的双赢战略。新晨:

参考文献

[1]MichaelP•Cangemi,TommieSingleton.管理审计职能——公司管理部门程序指南(第3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9篇: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范文

[摘要] 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现代企业应当将资源委托给具有经营优势的主体进行运作和管理,既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又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审计资源的运作管理传统上主要是企业自行实施,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内部审计外包,也就是为内部审计寻求外部协同。企业内部审计的外部协同模式可以建立三种主要的方式,即外包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或其他企业内审人员合作内审、与其他企业内审机构合作实施交叉审计等。在内部审计外部协同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为其寻找到理论上的支持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论之。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外部协同

内部审计的外部协同是指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外界第三者实施。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协同模式的建立可以表现为外包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或其他企业内审人员合作内审、与其他企业内审机构合作实施交叉审计等三种方式。这是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建立的、符合现代公司治理原则的企业治理方式,它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是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现实选择。

一、外部审计协同内部审计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分析

在内部审计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中,内部审计的外部协同作为有效地解决契约问题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导致制度演进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的诱致性变迁,因此,它越来越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1.外部审计协同内部审计的可能性

(1)按照受托责任学说,审计是在会计提供的各类受托责任报告的基础,对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和结果进行重新认定、计量和报告。由于企业外部各委托人往往以自己确定的标准来评价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所以,企业最高管理当局会依据这些“委托人标准”来评价其下属各部门受托责任的履行结果,这样最高管理当局对外是受托人,对内是委托人。这说明内部受托责任是外部受托责任向企业内部的延伸,内部受托责任的基本目标就是完成外部受托责任。这种内、外部受托责任的一致性,使外部审计取代内部审计成为可能。

(2)内部审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与外部审计是相同的,因而可以通过外部审计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内部审计目标是通过分析、评价、建议和恰当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来帮助公司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责任,外部审计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和数据进行审计,并花此基础上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意见。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因此,外部审计可以实现内部审计的一部分审计目标。

(3)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供求已经形成。我国已存在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需求市场,因为内部审计实现外部协同可有效解决目前内部审计存在的严重不足。因而,有些企业愿意把内部审计职能部分甚至全部包出去。一则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二则可减少企业成本;三则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国外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的扩大,外部审计业务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严峻的现实将迫使大量会计师事务所拓展新的业务,管理咨询、税务服务和内部审计业务等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供应方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供给能力,这必将有效解决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需求。

2.外部审计协同内部审计的合理性分析

(1)按照成本效益原则,成本费用是制约内部审计的重要因素。公司开展内部审计,必须设置相应的内审部门,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规模较大的公司也许合算,但规模较小的公司,很可能承担不起常设内审机构的费用开支。况且能设立内审机构的公司,其在内部审计方面所花费的支出也可能大于产生的效益。就外部审计而言,注册会计师长期从事鉴证业务,有很强的成本效益意识,故注册会计师进军内部审计领域是十分合理的。

(2)内部审计是面向控制和面向未来的,其非常强调信息的及时性,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并向公司管理当局报告,才能确保管理当局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不造成重大失误,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定期进行。而注册会计师长期从事定期财务审计的职业特征正好符合了内部审计的定期要求。

(3)内部审计部门是公司的内部的一个部门,这种隶属于公司的机构设置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没有独立性,不能公允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务。如果独立于公司而单独设立一个不同于外部审计的部门,其工作经费等方面都难于落实,且设立这样一个部门,在形式和职能上,都和外部机构完全相似。基于以上观点,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机构取代内部审计部门,由注册会计师充任内部审计主体是十分合理的。

(4)注册会计师作为熟练的审计专家,都受过正规的训练,并经过考试合格,所以在专业能力上多强于内部审计人员,这是导致注册会计师进军内部审计领域的先决条件。同时,注册会计师多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发现和处理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注册会计师长期从事鉴证业务,服务对象分布在各行各业,同一个行业内部又有众多的公司,这样在进行内部审计时,既可以借鉴较好企业的经验,又可以吸取较差企业的教训,能更好地完成内部审计业务。

二、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优势

(1)内部审计外部协同能够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对会计系统实施审计来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活动,并对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将审计结果报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虽然内部审计机构代表所有者履行监督职能,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它总是和经营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有些监督职能与建议得不到有效的履行,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而从使外部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独立于所有者和经营者,其能够站在一个比较独立客观的立场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并客观地报告审计结果。

(2)内部审计外部协同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已不能满足企业增加价值的需求,因此,内部审计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不断扩充其职能,逐渐向风险管理和管理咨询拓展。风险管理和管理咨询业务的开展需要金融、会计、人事、市场、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共同完成。此时,企业将面临高额的成本。而内部审计外部协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降低企业成本:节约招募、培训费用和维持成本;节约开发软件和新方法的成本;降低雇佣成本。

(3)内部审计外部协同能够提高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作为熟练的审计专家,都受过正规的训练,并经过考试合格,所以在专业能力上多强于内部审计人员,这是导致会计师进军内部审计领域的先决条件。同时,注册会计师多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很熟练地发现和处理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再者,注册会计师长期从事鉴证业务,服务对象分布在各行各业,同一个行业内部又有众多的公司,这样在进行内部审计时,既有好的企业的经验可以借鉴,又有差的企业的教训可以吸取,能够更好地完成内部审计业务。

2.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局限性

尽管内部审计外部协同有诸多优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无法满足企业的个性化要求;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难以和企业的长远目标协调一致;在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商业秘密的泄漏问题等。

三、结论与建议

内部审计外部协同既具有理论上的支撑,又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因此,在企业治理过程中,应当考虑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利于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顺利实施;对内部审计是否选择外部协同进行评估,运用成本效益原则进行方案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周为利:内部审计外部化之研究.广西会计,2002年第4期

[2]欧阳春花:我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财会研究,2003年第 6 期

[3]陈兰陈运起:内部审计外部化之我见.经济师,2004年第2期

[4]张宇宁彭志平:浅谈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利与弊.财会月刊,2002.04

[5]孙铮孙立新:理论及其在会计和审计方面的研究财经研究,1994.1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