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务分包管理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设市场的低进入门槛决定了竞争对手竞争的激烈程度,而这些竞争对手之间的技术优势、施工能力几乎相差无几,拼的也只能是价格,因此低成本打造价格优势也会是构建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推行责任成本管理是提高效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施工企业全面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势在必行。下面将从施工企业实施责任成本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二、工程项目推行责任成本管理面临的难点
(一)对施工成本管理认识上的误区
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机制不健全,尤其是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更糟。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对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很大的误区。施工中普遍存在重实际成本的计算和分析,轻全过程的成本管理;重制造成本的计算,轻采购成本、工艺成本和质量成本的计算;重财会人员的管理,轻群众性的日常管理的现象。还有重事后轻事前事中、重局部轻全局、重短期轻长期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管理层对成本管理意识不强,头脑中缺乏成本节约意识。
(二)责任中心职能责任不明确,致使原材料消耗过高
原材料成本与企业经济收益呈反比关系,导致原材料消耗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职能部门责任划分不明确,例如物资部只负责供应材料而不负责预算,供应的原材料与工程实际所需严重脱节,难于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缺少监管部门的监督,致使原料浪费严重,大大增加了项目成本。在后续研究过程中,可以深入剖析不同层次责任中心之间的联系纽带,强化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方式,减少原材料的消耗,节约项目成本。
(三)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良好的制度是各项措施能够有条不紊实施的保障因素,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发现,多数施工企业对于责任成本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够严谨,导致项目成员责任不明确;同时,预算、监管及考评等环节存在严重不足,影响责任成本管理方法的具体实施。
三、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加大开展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宣传力度,强化责任成本管理意识
首先,对企业和项目部人员加强成本管理教育,采用办培训班、印发专业知识手册、组织专题会议、开展成本管理测试等措施加强成本管理知识的培训力度;其次,在每个项目开工前,对所有参建人员开展一次成本管理的专题教育,加深各级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让他们知道在自己的本质工作中如何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第三,在工程施工中,组织各个职能部门讨论成本管理中的问题,认真的总结经验教训,并在各个项目上下发学习,形成项目之间互相学习的好风气。
(二)建立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责任成本管理制度建立的完善性,执行的有效性可反映出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好坏,它是责任成本管理的基础。责任成本管理制度应遵循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和执行的原则,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检查,根据管理需要可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进行修改和完善。
责任成本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责任成本管理具体流程的制度,主要有责任预算管理、方案预控和优化、工程数量控制、劳务管理、物资设备管理、变更索赔管理、责任成本核算与考核等相关制度要求;二是责任成本管理职责的制度,主要有安全质量、技术、物资设备、计划、财务等部门的部门职责制度;三是责任成本水平的管理制度,主要涉及劳务分包中单价的确定,企业定额、责任成本预算的制定,责任成本的分解等管理制度。
(三)进行责任成本预算编制
责任成本预算编制的主要程序包括优化设计施工方案、工程数量的确定、确定基础数据单价、劳务承包单价、归集编制责任成本预算,最后进行分析责任成本预算得出的收益率与最初收益率的之间的差额。
1、设计、施工方案的优化。在项目中标后,施工单位总工牵头,组织各部门相关人员对施工现场条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以确定可优化的施工项目,加强与设计院进行沟通,对每种技术方案计算出的资金投资情况进行分析比选,选定成本投入最少的施工方案;不断优化施工方法和工艺,减少工、机、料费用,施工措施费用及临时设施费用的投入,在保证安全、质量、工期同时考虑工程施工成本的最小化。
2、掌握准确的工程数量。施工图下发后,公司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图数量进行会审,计算出理论工程量,并通过到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实测工程量,将两者数量上的差异并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可实施的工程数量;同时确定施工措施项目的工程量和大小临时工程数量,进行统计的工程数量应全面详细,并经相关负责人复核签字确认后,作为编制责任成本预算的依据。在进行责任成本预算时,往往施工图不能及时到位,因此在编制责任成本预算书可先依据招标工程数量,待施工图确定后,可按着原确定的责任成本预算单价不改变,工程数量按照实际施工图的数量进行计价调整控制。
3、市场调查确定各种基础单价。在责任成本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劳务单价、水电费单价、物资材料费(包括运输费用)、防水材料单价等费用构成了责任成本预算编制的基础,例如主材单价在编制前应通过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行情,货比三家,通过公开招标集体确定性价比最高的材料价格,劳务单价根据企业定额并结合当地的实际价格水平进行确定。
4、分析确定编制劳务承包单价。按照施工方案的编制和优化,确定了施工内容的工序和工艺要求,根据企业内部定额、企业内部指导价及通过调查分析确定的各种基础单价,或者是参考与本企业类似的工程项目使用过劳务承包单价,进而编制劳务成本费用。在进行劳务分包的工程可能制定的承包内容不同,有的可能包含材料费,有的则不包含,这就需要在参考其他项目劳务单价筋混凝土侧墙、钢筋混凝土顶板等多项内容,通过评估可测算出各分项内容的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额,按照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并把这个消耗额作为各责任中心的责任费用确定下来,作为其控制的目标。 合理的责任预算分解,各责任层次能够充分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可控的责任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并尽快可能的减少成本费用支出;若责任成本预算分解的不合理,即会造成成本控制失控,成本支出超出成本预算标准之上,导致公司、项目的经济效益降低。因此,企业管理层和执行层都必须认真进行责任成本预算编制与分解,使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分解清晰明确可控。
(四)强化责任成本的过程控制
责任成本实施过程控制旨在加强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强化项目部的职能地位,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实现监督、控制以及管理功能,促进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职能部门控制。项目经理部为项目责任成本实施过程的控制管理层,应该设立成本管理或者预算合同部门等相关责任中心,并下发具体工作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理部承担的管控职责主要为:施工方案预控;施工所需的材料的采购、机械设备的购买或租赁、劳务分包等成本支出的预控;项目经理部管理费用控制;项目索赔及其管控;指导、控制责任成本具体实施方案。
2、施工方案控制。根据施工现场调研和勘查,对比技术方案、资源配置表,组织编制项目施工指导性组织,并按照公司规定报批。对于指导性组织的设计应该采取集体讨论的原则,广泛采纳各方合理建议,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报批一般应在经理部成立后3个月内完成。
3、物资设备管理。对于项目工程所需物资应由建设单位招标采购并组织供应,同时结合市场调查确定所需设备的价格。招标采购小组在招标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准确掌握工程所需材料的市场行情,招标确定的供应价格即为控制价。必须经由招标采购小组采购的物资包括:钢筋、水泥、木料、砂石料等工程核心原材料,其他非核心原材料可以根据公司有关规定交由项目经理部按需自主采购。
4、劳务分包管理。在签订劳务分包合同之前,务必要进行前期调查和测算,确定项目主要工序的劳务分包控制价。对于劳务分包管理制度要予以监督,确保劳务队伍具备施工资格、管理控制合同签订、分包单价、资金拨付以及工资发放等内容。
5、项目索赔控制。工程索赔是为增加工程项目收益,弥补成本损失,降低项目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最高责任中心的项目部负责对项目索赔工作的策划、组织和实施,项目部承担项目索赔的核心责任,其他参建责任中心,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积极认真做好配合工作。项目索赔重点关注的领域为:设计图、变更设计、政策调整等情况,一旦出现问题,需最大限度改变或取消中标单价较低的工作内容,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6、工程款管理。工程款项和经费开支应该分开管理,最高责任中心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款项及时收回,减少因为资金中断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7、最高责任中心经费控制。项目部应根据公司相关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成本的支出,节约经费的消耗,严格控制,绝不超标准开支。
8、过程管控。最高责任中心对项目施工的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得以顺利落实,保证项目工程质量,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短工期的成本管理目标,避免因管理问题造成成本控制的弱化。不定期对项目经理部关于成本管理情况进行考察、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提出整改措施。
9、绩效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的收益与整个施工项目上交收益率相关,可以根据既定的考核方式进行绩效考核。
(五)加强责任成本考核
责任成本考核是责任成本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依据之前制定的考核标准对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管理的效果与效率进行评比打分,对能够有效控制责任成本提高收益的责任中心给予奖励,反之则予以罚款。通过考核责任成本,增强了各责任中心积极寻找提高成本控制效率的方法,降低成本失控的情况发生,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经济收益的重要举措。
责任成本考核兑现须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及时性原则:对责任成本的考核周期不应该过长,如一个月、一个季度,若考核周期过长就会降低被考核人员的积极性,起不到责任考核的应有的激励效果。二是全面真实性原则:对考核的责任成本控制内容应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考虑各个方面,避免考核内容的不全面而导致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三是考核与工资收入相挂钩:根据“谁负责,谁承担,谁收益”的原则,根据责任中心的创效决定其收入的分配情况。
四、结语
本文以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在目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及解决方案以提高项目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而对于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如何在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得到有效实施,也是笔者进一步研究探讨的方向之一。另外,除了责任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也是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其也能有效减少无价值的成本。作业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中是如何应用的,成效如何;与责任成本管理方法相比,哪种方法更适合在施工企业中施行等这些问题都是笔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作者单位:宁德市市政建设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戚安邦,孙贤伟.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论与方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47-49
一、指导思想
根据陕西省交通运输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红线行动工作的通知》(陕交涵〔2020〕220号)要求,结合延安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延安市“坚守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红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延安交发〔2019〕185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为中心,以现代化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为手段,加大建设管理力度,确保项目建设优质安全,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二、 主要目标
以建设项目为对象,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提升质量安全总体水平;以质量安全通病治理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以平安工地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通过质量安全年活动,实现四个目标:
(一)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以工程质量为核心,抓实、抓细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全员质量意识。
(二)全面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使“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得到有效落实、正常运转。加强业主监管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理作用,使质量安全体系规范化、常态化。实现公路建设项目90%的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得分高于90分。
(三)全面深入推进标准化管理。通过强化工程技术管理,使工程管理从随意化到规范化、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工程项目管理逐渐规范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
(四)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规范。切实把事故预防作为促进安全监管的主攻方向,把规范建设行为作为促进安全监管的重要保障,把提升科技作为促进监管的重要支撑,构建“平安工地”建设长效机制,力保本项目零死亡,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
三、活动安排
(一)活动范围: 南泥湾至三十里铺红色旅游公路工程SG-1标段;
(二)时间安排: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其中:
1、2020年3月至4月为组织动员阶段;
2、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为具体实施阶段;
3、2021年10月至2021年11月为总结评比阶段。
四、活动内容
(一)组织动员阶段
1、成立机构,明确职责。我司成立南泥湾至三十里铺红色旅游公路工程质量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安全工程师
组员:试验室主任、各专业工程师、专职安全员、质检员、现场管理人员。
成员:由安全员、施工员、专业电工、试验员、材料员等有关人员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项目安全质量部),公司杨奔兼任。
2、开展宣讲培训。围绕质量安全年活动,组织宣讲和培训,利用简报和网站,积极宣传、发动,形成全员参与质量安全年的良好氛围。
3、组织工程质量安全分析研讨会。我司将在2020年3月底前组织各参建单位召开一次质量安全研讨会,全面分析本项目质量安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项目自查自纠阶段:每月1日起至20日,为项目自查自纠阶段。项目部要成立专项检查小组,组织开展自查自纠活动,项目经理亲自带队排查,对所有工点做到全覆盖、零死角,检查不仅要查正在施工的工点,也要检查已完工程,并要紧扣质量安全红线内容。尤其要突出做好质量缺陷整治工作,必须于每月月底25日之前达到缺陷整治100%销号,确保建设单位检查中无逾越质量安全红线问题。
(二)具体实施阶段
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为具体实施阶段,推行四项活动、四项制度,我司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加强标准化管理,狠抓工程质量管理。对于SG-1合同段,在施工准备阶段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对项目部驻地、三集中、施工便道等进行建设,对技术人员、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和标准化培训。
在总结、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隧道开挖方法、超欠挖、钢拱架定位、二衬钢筋定位、工地安全文明建设、路基填筑等薄弱环节及安全隐患点开展整治活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从材料质量源头抓起,从强化施工工艺控制抓起,从一线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抓起,开展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狠抓工程质量。
(1)隧道工程:抓好隧道工程的开挖方法、超欠挖、初期支护质量、二衬钢筋定位、第三方检测工作,贯彻落实二衬台车准入制,二衬外观质量要求达到“六无” 要求(无错台、无漏浆、无冷缝、无气泡、无色差、无渗漏)。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检测单位对二衬钢筋、仰拱进行检测,对检查不合格的项目,坚决返工处理。
(2)桥涵工程:抓好模板准入,对不合格的模板不得用于生产,抓好梁板预制、养生、桥面铺装等工艺控制,采用智能预应力张拉,贯彻落实“首例分析制”,保证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保证桥面铺装层的厚度、平整度。悬臂灌注工艺施工的桥梁结构应聘请有专业资质且有成熟监控经验的单位对桥梁线型、应力等指标控制进行第三方监控测量,并指导施工现场控制。
(3)路基工程:抓好路基工程填筑材料特别是桥(涵)台背回填材料、96区填筑材料以及摊铺、压实工艺控制,确保台背和路基“五度”质量;抓好防护工程圬工砌筑、排水设施及时施工。
路堑开挖前及施工期间的排水包括临时排水和永久性排水。路堑开挖前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设置截水沟,在施工同时要布置临时排水沟,以保证水流畅通,保证施工作业面不积水。
按设计图纸对开挖边坡进行施工,要求做到开挖一级、防护加固一级;逐级开挖,逐级防护。若路基开挖后的边坡如不能及时防护,在坡面上覆盖塑料薄膜,避免雨水冲刷。
高边坡监测:用于稳定性监测的位移边桩设置一般纵向每隔 50-100 米左右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对于一些特殊可酌情增设观测断面。
(4)路面工程:抓好 “零污染” 施工。在施工前应确保连续10km段落内全部路基工程(包括桥隧、防护、绿化)和交安设施基础等全部完工,同时全线隔离栅、中分带绿化回填土、隧道进出口转向车道全部完成,确保沥青结构层连续施工。并针对现场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交叉施工和运输等污染。 抓好路面的材料采集、级配设计、施工检测、标志牌反光膜、标线涂料的管理。
(5)工地建设:抓好工地建设标准化,其中,重点抓好“三个集中”,即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抓好混凝土拌和站、构件预制场、钢筋加工场的建设,充分发挥集中施工及集中管理的优势,实现混凝土集中拌和、构件集中预制、钢筋集中加工,从源头上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拌和站、预制场、钢筋加工场的规划方案须经总监办审批同意后才能进行建设,建成后由施工单位填写验收表报总监办、业主验收,并上报省、市高指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2、开展监理、检测行为专项治理活动。加强监理、检测单位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监理、检测单位的作用。监理单位应监督相关各方履行各自的职责,负责对工程实施质量、安全、进度、费用、环保控制及合同、信息等各项管理。抓好试验工程、隐蔽工程、关键工序、部位的旁站监理、签认和验收,以及分项工程的中间交工验收。抓好验证试验、标准试验、工艺试验、抽样试验和验收试验,抓好原材料、混合料、半成品和成品构(配)件、实体工程质量的自检和抽检,保证所规定的检测项目齐全、自检抽检频率足够、试验数据真实可靠。全面推行边坡锚索预应力检测和边坡监测,推行大跨径悬浇桥梁第三方监控量测,推行长大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安全性评估,推行隧道第三方监控量测和初支、二衬质量检测。重点开展监理、检测单位合同履约、从业登记、信用评价、监理效果考核,工地试验室建设、试验检测人员、试验检测项目、试验检测设备是否规范等治理工作。
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持续开展“平安工地”达标活动,巩固“平安工地”达标验收成果。全面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登记制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及责任追究制度、危险作业领导带班制度、安全事故与信用等级挂钩制度、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整改销号”等五项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公司成立了以陈泽育董事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为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同时制定了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和各项安全应急预案,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落实。
(2)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促进各类事故隐患的整改。每月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结合地质灾害排查和“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查找安全隐患,同时结合上级文件指示精神,根据季节性的特点,开展防台防汛、防暑降温、防边坡坍塌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并采取跟踪落实的办法使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把各类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发展。
(3)认真落实桥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抓好高墩大垮和长大隧道、高填深挖等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加强安全生产经费监管,改善施工现场作业条件;完善应急预案,对风险较大的工程应组织预案演练。
(4)召开季度安全例会,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每季度主持召开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的安全生产指示精神,分析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并对施工单位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责成相关部门抓好落实,同时部署下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
(5)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岗位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工作,通过三级教育、岗前培训、自查自纠、安全交底、特种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以及宣传栏、黑板报等办法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贯彻执行原有质量安全制度的基础上,认真贯彻推行 “四项制度”:
1、实行工程材料采购供应分类管理和信用考核制度。加强对工程材料采购与供应工作的管理,重视材料供应厂家的源头管理,加强进场材料的检查监督工作。在合同约定和依规运作的前提下,按有利于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逐步扩大项目业主对工程材料控制的范围,拟对桥梁伸缩缝、橡胶支座、隧道防水卷材等重要工程材料实行甲控制度,创新材料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原材料质量。
2、实行重要工序验收签认制度。在执行现有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断加强对项目重要工序、隐蔽工程的交接验收的认证,签认人对其签认结果负责。有条件的项目要积极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试行手持终端(PDA或智能手机)自检、报检,通过现场拍照签认,避免施工技术人员在室内编制假资料,加强现场质量监管,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
3、实行“架子队”模式和主要人员登记备案制度。为有效制止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逐步推行施工现场“架子队”作业管理模式,拌和站、钢筋加工场、隧道施工的队长、技术主管、财务(如有)人员不得使用劳务人员,必须是施工单位或合法分包商的内部自有人员,且具备上岗资格,这些主要人员和劳务协作队伍的负责人执行登记备案制度。项目业主、监理单位要加强施工分包管理和督促做好主要人员登记备案工作,禁止以包代管和包而不管,或违法违规分包行为,有效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4、实行项目质量安全督查制度。加大项目监督检查力度。一是确保督查频率。省、市高指、项目业主根据工程进度需要采取定期综合检查和不定期随机抽查的方式强化现场质量控制,特别是对重点标段、关键工程、重要部位;二是要务求实效。检查过程要闭合,存在问题要整改,纠正情况要反馈;三是开展专家咨询检查。根据项目建设特点,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指导;四是提高督查水平。利用信息化和高科技检测手段,用数据说话,用图像说明,提高检查权威性;五是要重视对群众举报的督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及时了解、及时处理,及时反馈。
1.地铁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
1.1工期把握前松后紧
地铁车站和区间都是地下工程,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及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往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不可预估的征拆、安全、质量、设计等一系列施工问题,存在窝工、待工、停工等现象;在施工中后期,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而作为民生工程、政治工程的地铁,工期调整几乎不可能,各种节点工期会相继出来,施工单位只能夜以继日的加班加点进行“赶工”,增加的“赶工”费用将对项目成本起着绝对性的影响,在整个组织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前松后紧、前赢后亏的普遍特点。
1.2安全质量卡控严格
地铁施工具有一次性,一旦发生安全、质量问题影响不可估量,处理起来时间长、难度高,因而建设单位对安全、质量的卡控尤为严岢,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将会出现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增强施工措施来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而在施工合同中的一次性包干费使用将对加大措施不予以调整,由此也为地铁施工单位增加了较高的成本压力。
1.3施工阻力大
地铁工程项目下穿路线涉及管线种类多且管线材质、埋深、走向错综复杂的情况,容易受到前期管线改迁及交通疏解困难的影响、以及周边居民影响等原因,不能按时开工或开工后干干停停等原因都会给施工造成意想不到的阻力,从而延误了工期,最终无形的增加了间接施工的成本。
1.4施工难度大
(1)地铁施工一般地质结构都较为复杂,施工时将会对地上构筑物扰动大,风险极高,尤其是临近建筑物的深基坑车站施工,将是在挑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的极限;(2)深基坑施工,施工安全风险较高,因此施工方案须经过专家多次进行论证;(3)区间盾构下穿桥梁、房屋、河流及各种建构筑物时既要保证盾构自身安全,还要确保上部建构筑物的安全;(4)地铁施工涉及专业种类繁多,施工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周期长,这对项目成本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地铁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领导干部成本意识差
领导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轻视成本降低的重要性,成本决策随意性强,不惜以提高成本为代价争创优质工程;部分员工责任成本执行不到位,在工作中不注重精打细算,损失浪费较为普遍。
2.2业务人员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
部分业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成本管理能力有限,而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多。虽然项目也有责任制,但没有把目标成本分解,责、权、利落实不到位,责任心也难以到位。策划事项没有针对性和实操性,成本资料、财务帐项及施工合同都和工程施工内容均有所不同。
2.3缺乏工程成本控制依据
在地铁工程施工上,很多企业只注重工程成本的表面管理,对工程成本仅做简单的规划,在具体分工制度上并没有矩阵清楚,导致工程的成本管理在执行上因没有明确的依据与约束,没有合理的预防措施与施工建议,从而起不到控制作用。
2.4精细化管理流于形式
在地铁工程建设施工时,精细管理仍是粗枝大叶,未按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好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内容。虽有奖励机制,但是实际落实不到位,精细管理流f形式,管理人员都不了解项目的成本预算、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
3.解决地铁项目成本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在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必须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既不超出工程的成本预算,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内容,用科学的人力、物力与设备,使工程建设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利润空间。
3.1施工准备阶段成本管理措施
(1)在施工前要以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据,以落实项目经理责任目标为出发点,通过施工定额编制施工预算,做好施工预算成本计划。通过成本预测,为施工企业经营决策和项目部编制成本计划提供可靠数据。(2)谋划成本提高点、建立有效成本管理体系等措施,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有效地控制浪费、降低成本、节省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3)严格筛选既要有事业心和责任心,须有熟练管理工程成本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严格执行精细成本管理,奖罚分明。
3.2施工阶段成本管理措施
(1)加强劳务分包管理。人工费约占工程直接成本的20%,目前劳务分包为大部分地铁施工的用工模式,劳务管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选择信誉好、实力强、技术过硬、资金雄厚的劳务队伍是前提。对劳务队伍实施强有力的管理,在签订劳务合同中明确材料消耗、返工、浪费等奖罚条款。
(2)运用先进材料与技术减少成本消耗。工程材料在工程建设中占60%以上,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须运用先进技术与先进施工材料来降低成本消耗。利用创新技术来优化施工效益,利用先进材料来降低机器与材料的消耗。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节余的耗材,尽可能的重复利用;对使用率较高的器材,一次性投入到位,规避多次更换与维修。
(3)加强机械成本的管理。机械费在地铁施工成本中所占比例较低,但其节约的潜力巨大,控制机械燃油与台班用量,合理地配置施工机械的型号与数量。加强设备租赁管理,实施动态管理,根据现场需求,避免长租闲置,规避台班计时的人为浪费行为。
(4)加强工期成本的控制。因业主原因造成的工期滞后,及时做好洽商记录,按合同条款及时上报相关资料,积极开展费用索赔工作。因施工单位原因引起的工期滞后,项目部应及时采用有效措施。
(5)严格安全管理,避免事故发生。做好安全预防工作是首要任务,警钟要常鸣,各类安全检查必须严、细、狠,发现隐患限期整改。安全标准与操作、监测频率、“三宝四口”、培训教育、应急演练等安全活动须常态化执行。发生安全事故做到“四不放过”。
(6)加强工程变更的力度。工程变更是项目创利的一把刃,它只会给企业带来效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善于优化施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变更建议,加强与设计人员及业主的沟通,从而通过变更实现项目利润。
(7)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经济活动分析能具体反映一个项目的管理水平,对项目收支的每一钱都能真反映出来,同时也能分析出工、料、机及管理费用的消耗与节超,发现成本流失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经济活动按月分析,每个工号或工序完成也应进行分析总结。经济活动分析只要真实反映现状,项目的成本将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3.3竣工阶段成本管理措施
(1)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应及时对冗余人员进行清退,对剩余材料和现场机械设备进行清理。抓紧结算未付的款项,防止项目继续产生无用费用。
(2)做好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归集、整理和汇总分析工作,以保证工程资料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及时完成提交归档。
(3)完成竣工决算后,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重新核算各分部分项工程。对超出目标成本的部分进行剖析、找出原因、总结经验,以便提高今后的成本管理水平。
(4)根据项目成本核算情况,进行成本考核,对有关人员进行奖罚,以提高今后项目成员对成本工作的重视与主观能动性。
(5)重视工程后续保修费用,指定相关保修工作的责任人,。让其提出保修和费用计划,以作为保修费用的支出依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铁施工企业只有始终贯彻目标成本动态管理,采用各种手段,开展精细管理,挖潜降耗,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铁项目工程成本,实现地铁项目更大的盈利点,才能实现项目利润的最大化,才能真正做到以最低的工程成本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切实转变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的品位和内涵,把*打造成“绿色建筑之都”。
——以世界一流城市为标杆,向世界一流城市“叫板”,建立符合*实际和发展要求的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分步推进,步步逼近。
——全面更新质量安全理念,树立紧约束条件下的工程质量安全观,丰富和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的内涵,完善工程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监管体系。
——实施“强企战略”,大力扶持优势企业占领国际高端市场,率先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发展总部经济,培育*本土的世界500强建筑企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筑产业体系。
——加强建设领域的社会建设,实施建筑工人关爱行动,培育和谐、务实、创新的建设文化,形成“建设者自豪、劳动者光荣”的社会氛围,全面提升建筑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重点推进建筑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以标准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现代化,以信息化促进智能化。
——树立全局意识,勇挑重担,积极进取,更好地发挥建设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和优势,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投身工程建设主战场,加强区域统筹协调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共安全,当好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的重要参谋助手。
——破除条块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全寿命周期建设管理体系,统筹兼顾工程建设各阶段、各环节,实施工程质量、安全、造价的全过程控制,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以工程质量和效益为核心,调整和完善工程招投标政策机制,全面体现公平与择优原则,构建健康有序、良性发展的建筑市场。
——勇于突破现行体制机制障碍,在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资格管理、项目管理模式、工程监管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创新,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根据以上工作新思路,局党组决定把*年确立为全市建设系统的“绿色建筑年”,着重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发展绿色建筑,打造“绿色建筑之都”。
一是策划开展“绿色建筑年”系列活动。以市政府名义实施《关于打造“绿色建筑之都”的实施方案》,同时制定“绿色建筑年”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开展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建设绿色机关、绿色小区、绿色城区,发展绿色建材、绿色科技、绿色行业,将发展绿色建筑贯穿于建设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积极组团参加第四届北京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争取绿色建筑展进入高交会,或策划在*举办建设科技与绿色建筑国际博览会(绿博会)。深入考察世界一流城市发展绿色建筑情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光明新区建设“绿色新城”为契机,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框架合作协议,努力将光明新区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建筑示范城区。筹办*绿色建筑展览馆,建立绿色建筑示范教育基地,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编制绿色建筑宣传手册和公益广告,开展“市民看绿色建筑”活动,使绿色建筑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开展绿色建筑认证和示范项目建设。以“四节二环保”为核心,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推出绿色建筑“*认证”。继续推进32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建设。积极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并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三是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进一步强化建设主管部门在建筑节能方面的管理职能,在立项审批、设计审查、施工许可、施工监督、竣工验收等环节层层把关,建立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的动态监管体系。开展全市在建工程建筑节能大检查,确保所有新建建筑执行节能50%的标准。
四是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监测与改造。以创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监管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耗标识、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等制度。将节能监测平台建设纳入政府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年要完成360栋重点建筑的用电分项计量装置的安装。在旧工业区和城中村改造中同步开展节能改造。引入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培育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完善合理用能检查制度,加强对公共建筑执行26度空调制度情况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公示。
五是推进太阳能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根据《*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的要求,配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空调余热回收装置,鼓励在高层建筑中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组织编制《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验收规范》,给予太阳能产业示范基地一定的财政补贴,全面实施太阳能应用示范的各项任务。
(二)更新质量安全理念,创新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一是完善大质量大安全的管理体系。开展大质量大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一方面要纵向整合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将质量安全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另一方面要横向整合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职能,形成各专业部门分工负责,建设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统一把关,全过程一体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行政监管体系。此外,还要以“四节
二环保”为核心,拓展和丰富工程质量安全的内涵,进一步将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的消耗、产出以及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纳入到新的质量安全体系中来。
二是激发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源动力。转变监管的重心和方向,推动建立以建设单位为核心,以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监理单位为主体的完整的责任链条,发掘企业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的内在动力。以3-5个企业为样板,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和验证体系,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培育重视质量安全的企业文化。政府通过优质优价、市场准入、诚信管理、违法惩处等方面加以引导和规范。
三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创建优质精品工程、“双优”工地等质量安全评优工作的全过程服务、指导和监督。做到结构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燃气安装工程压力试验合格率达到100%,质量投诉率下降10%,创建3~5个优质精品工程,培育1~2个鲁班奖或国优工程。着力构建责任、制度、监督、教育、预防“五位一体”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全面推行“平安卡”,完成“平安卡”安全教育培训约30万人次。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进一步下降,百亿产值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建省级安全文明“双优”工地15个。
四是强化对区级主管部门和委托执法部门的督查力度。加强对区级建设主管部门和委托执法部门的监督、指导和考核,建立有效的督查制度,严格追究失职责任。被督查单位应加强对员工业务培训和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量化的考核、考评机制,建立监督档案和台帐,采取日常检查、交叉检查、巡查和督查等多种监管方式,提高监督工作的效能。建立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检查制度、定期通报制度等,完善内部沟通机制。
五是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启动《*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经济特区施工安全条例》的修订工作,突出建设单位第一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进一步明确监理单位的监管责任。制订《房屋安全使用管理办法》、《深基坑工程管理办法》、《地下暗挖工程管理办法》、《地质灾害工程施工及验收监督办法》、《塔吊安全管理办法》,探索建立质量保险、工伤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六是完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规范检测队伍的资质和从业人员的资格,严格检测市场准入。检测机构要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验证体系,建立健全不合格原材料及不合格施工安全机械公示制度。加强对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并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形成完整封闭的管理链条。
七是推进绿色施工。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四节二环保”的要求,研究建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制定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及评价管理办法,着力研究解决影响环境的施工扬尘、施工噪音、建筑垃圾等问题。培育10个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特区内施工现场周转活动板房使用率达80%,可重复使用率达70%以上,装配式房屋设施使用率达60%,可重复使用率达50%以上。
(三)发挥职能优势,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提高重大项目前期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在建设标准适用、管理模式选择、工艺技术选用、投资估算编制、绿色节能理念贯彻等方面,给予有针对性的规范和指导,讲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是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统筹协调。积极履行建设主管部门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统筹协调作用,在初步设计审查、设计施工招标、合同谈判与签订、施工现场监督检测、竣工验收及移交等建设全过程,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工程造价控制,合理安排建设进度,确保建设各环节相互衔接、建设各要素相互协调,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加强对5号办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创新监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保障地铁5号线全面开工并顺利推进。同时,积极推进大运工程、港口工程、轨道交通工程、机场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三是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推进重大项目管理创新。借鉴国内外先进验和做法,开展设计施工一体化试点,积极探索代建制、BT、BOT、EPC等各种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促进我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市场化、多元化。加强城市化过程中的有关建设问题研究,研究解决以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节点改造升级、城中村和老工业区改造升级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问题,促进城市功能更新换代。推动开展第三轮重大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联合会审制度,前置审批环节,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四)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做大做专建筑业。
一是实施大企业战略。建立大型企业认证评价体系,设立大企业“绿色通道”,建立企业与政府定期沟通机制,积极扶持大企业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组织开展国内外大型建筑企业集团重组兼并的实例研究,引导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形成1-2家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能力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横向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支持企业在创业版上市。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鼓励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在*设立总部基地。
二是扶持优势企业。政府通过政策倾斜,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优秀人才、提高原创设计能力,扶持建筑装饰、玻璃幕墙、智能化、钢结构等优势企业的发展,逐步扩大我市装饰企业在全国百强中的比例,并率先在这些领域赶上香港和新加坡。发展新兴优势产业,*年新批环保和智能化工程企业5-10家;通过推进节能改造,培育节能服务企业;通过市场准入、市场开拓、联合经营和资质升级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港口、航道等紧缺行业的发展。
四是实施品牌战略。研究制定我市建筑业的实施品牌战略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行业的品牌评价体系、品牌推广体系、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制度,打造我市建筑业的知名品牌形象,提升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实施“走出去”战略。认真分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需求、两种资源状况,制定建筑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规划,加强与港澳地区的合作,培育跨国企业。钢结构、玻璃幕墙、建筑装饰等优势行业要继续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探索走出去企业服务机制,建立“走出去型企业服务名录”。
六是完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出台《*市劳务分包管理办法》,给予劳务企业相关优惠政策,优化劳务企业发展环境。充分运用劳务资质审批权,发展20-25家劳务企业。推行劳务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启动建筑劳务交易市场建设,规范劳务分包行为。完善建筑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劳务工生产操作技能。
七是完善预选承包商制度。尽快将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的范围覆盖到所有专业类别,并建立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等新的预选承包商名录。进一步创新预选承包商制度,研究将预选承包商名录由企业进一步延伸到个人;研究建立优秀企业免检制度,对于实力强、业绩好、信誉佳的企业,实行一定时限的预选承包商免检。进一步完善预选承包商准入与清出机制,并将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作为预选承包商的遴选指标。
(五)深化招标投标改革,构建健康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
一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继续深化招标投标改革。贯彻落实市政府67号文件修订版,借鉴国际工程招标投标惯例和经验,进一步完善合理低价中标原则,确保“三公”与择优的统一。全面推行资格后审制度等举措,实施优质优价、鼓励创优等政策,强化招标工程的后续监管,继续打击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建筑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将中标价控制在合理水平。通过相应的招标投标政策,进一步提高中标集中度,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绿色建筑,实施长期的质量发展战略,实现良性发展。
二是完善招标投标程序。改进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基本实现商务标和信誉标的客观化评审,最大限度地减少评标专家的主观随意性。简化技术标书的编制,在建立企业标准的前提下,试行标准卷和专业卷的投标方式,降低投标成本。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大企业“绿色通道”服务措施,提高招标投标效率。加快制定承包商履约评价制度和评标质量反馈制度,给予招标人在承包商履约评价、评标方法选择等方面充分的主导权。
三是强化评标专家管理。在继续扩充专家库的专业和数量基础上,加大力度查处不规范的评标行为。建立资深专家库,发挥资深专家的权威和导向作用。建立对评标专家的长期培训制度和考核系统。
四是建立完善各类交易品种。编制和完善各类专业项目的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特别要研究勘察设计、设备采购、咨询服务、总承包、项目管理等招标的评标方法,以适应扩大交易功能的需要。加强对交易中心行政效能的督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管理,有效降低招标投标投诉。
五是推行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树立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理念,抓紧编制适用于前期工程估算、概算计价和适用于使用维护期和拆除回收期的计价标准及相关指标。抓紧出台轨道交通工程估算概算编制办法及相应指标。建立适合于市场需要的信息体系,及时、准确造价信息。将节能环保纳入项目成本效益分析的范围,尽快编制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建筑垃圾排放等工程造价标准。
六是加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完善商务标清标制度,加强对低价中标项目的监管,确保市场与现场“两场联动”。建立标底审查阳光作业机制,加强对标底和结算工程量的核查工作,防止故意虚增标底,抬高造价。加强合同管理,完善合同备案制度,强化对合同工期、价格等的审查,杜绝“霸王条款”和“阴阳”合同。进一步加强现场跟踪管理,强化对重大设计变更的监管,完善结算审查制度,对低中标高结算的工程进行曝光。借鉴香港、新加坡建设工料测量管理经验,创新现行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七是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推行企业诚信手册,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多方面采集信用信息,构建统一诚信网络平台、统一诚信评价标准,统一诚信奖惩机制的市场诚信体系,形成守信者荣、失信者耻的市场氛围。
八是加强建筑市场动态监管。认真执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加强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监督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执行《*市建筑市场严重违法行为特别处理规定》,对违反建筑市场秩序的市场主体及其执业人员,依法暂扣资质证书、执业资格证书或岗位证书。
(六)加强建设科技创新,推进建设标准化、工业化和信息化。
一是全面实施建设科技“*”规划。成立全市建设科技委员会,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好参谋智囊作用。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和新技术产品推广应用机制,提高建筑产品的建筑含量。加强与科技、环保部门的协调、沟通,探索和建立建设领域科技创新体系,重点研究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方面的技术,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实施建设标准化发展战略。以世界一流城市为目标,提高我市建设行业标准化水平。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积累与总结,积极制定企业标准。继续完善技术标准与规范,弥补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不足。对促进行业进步显著的重要技术,通过试点示范和专家论证,编制推荐性的技术规程。加快技术立法,逐步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向技术法规发展。
三是推进建筑工业化进程。加强万科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建筑工业化系统调研,引进、消化、吸收世界一流城市的建筑工业化技术和标准体系,提高建筑构配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定型化程度。全面推进预拌砂浆工作,禁止现场搅拌砂浆。
四是推进建设信息化工程。加快推进“金建工程”,建立覆盖全市建设系统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年将在地铁5号线等重大项目上开展数字化工地试点。鼓励企业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七)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行业。
一是建设和谐工地。鼓励企业推行健康、安全、环境认证,努力改善建筑工人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建设工地配备一个大食堂、一个医疗室、一个洗浴室、一个阅览室、一个娱乐室等“五个一工程”,评选10个和谐示范工地。抓紧推进建工村生产、生活基地建设,为建筑企业和工人解决后顾之忧。
二是培育建设文化。组织全行业专项劳动技能竞赛,开展文艺汇演和运动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行业积极培育“和谐、务实、创新”的建设文化,形成建设者自豪、建设者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是加强维稳工作。加强维稳工作的组织领导,优化整合建设系统维稳、清欠、应急、、综治等机构,实现资源统一调配。在施工许可环节,全面推行建设各方主体维护社会稳定责任书制度,并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维护社会稳定表现,作为预选承包商入选条件之一。加大“清欠”工作力度,并建立长效机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
(八)加强城市燃气管理,确保供应与使用安全。
一是加强燃气行业管理。认真执行《*市燃气条例》,严格燃气经营活动的市场准入和后续监管。强化层级监督,加强对燃气站点网络的管理。完善管道气特许经营的监管模式,提高燃气行业的服务水平。探索建立全市管网统一经营管理的模式,确保全市管网建设“一盘棋”。
二是加强燃气供应与使用安全管理。建立燃气储备制度,有效保障燃气供应安全。编制燃气安全管理手册,将安全管理贯穿于燃气供应、储存、运输、使用和应急处理的全过程,加强燃气事故抢险应急演练。建立燃气监管信息系统。积极推广使用节能减排燃气燃烧器具。以地下燃气管网保护为重点,加强对燃气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避免燃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推进天然气转换工作。抓好天然气转换工程协调管理,确保转换任务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对燃气汽车、分布式能源、油改气、LNG的冷能利用等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扩展天然气的应用范围。
(九)健全法规标准体系,推进制度创新。
一是加强建设立法工作。完成《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条例》的制定,积极开展《建设工料测量条例》、《既有建筑安全使用管理规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涉及循环经济、民生方面的立法调研。加紧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在内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形成完善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二是加强委托执法监督与指导。以强化执行力建设为核心,分解落实执法责任,全面加强执法监督工作,实施委托执法情况月报制度。全面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普法教育,提高执法水平。加强对各区建设局以及保税区、大工业区、光明新区建设工作的支持、指导和服务,进一步提高区域统筹协调能力。
(十)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造就一支敢干会干的干部队伍
一是营造敢闯敢试、勇于创新、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以新一轮思想解放大学讨论为契机,在全局系统上下营造有胆有识、敢闯敢试的氛围,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坚决破除墨守成规、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工作作风。要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之一。不解放思想、无创新思路、缺敢闯精神的领导干部,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对大胆解放思想的同志要加强激励,宽容失误,注重保护,甚至委以重任。对全年各项工作,要分解责任、强化执行、狠抓落实,对完不成工作目标的干部,必须进行问责。
二是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强对全局系统人才状况的研究,实施人才战略。加强教育培训,推进素质工程。建立健全科学评估指标体系,推进绩效工程,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的问题,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发展机制。探索评估主体多元化的开放式评估新机制。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示范型服务窗口为目标,完善业务办理规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内部管理能力,继续保持我局绩效考核及重大项目考核的“排头兵”地位。
三是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清廉政风。狠抓反腐保廉教育,开展“特区干部好作风”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意识。继续完善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建立起覆盖人、财、物管理、机关作风建设、岗位责任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和政务公开等多方面的党风廉政责任体系。
四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决定,加紧研究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法定职能和地位,做好局属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它们的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建立健全工、青、妇组织机构,创新机关文化,活跃机关氛围,创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十一)办好十件实事,开展十大创新课题研究。
*年,要围绕“绿色建筑年”活动,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测平台;二是筹划建设绿色建筑展览馆;三是创建“十大绿色工地”;四是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十大和谐工地”;五是启动建工村生产、生活基地改造工程;六是全面完成电子辅助评标系统的建设;七是全面推广“平安卡”;八是全面完成天然气改造任务;九是全面启动“金建工程”;十是建立科学的干部队伍绩效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