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员工健康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进退场交接方案
1.1进场交接措施
成立交接领导小组,按交接方案,在移交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按资料、审核、培训、交接的程序进行交接验收。
委托管理合同签订后的三日内,根据基本情况,公司选拔优秀人员组成管理骨干,着手岗前培训,淘汰上一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员工。
制定详细管理方案,制订及完善管理规章。
安排管理用房、员工宿舍及其他生活用房;管理所需物资的配备落实。
1.2退场交接措施
在本公司书面接到退出本项目管理时,应积极主动与委托方或接管方管理企业做好交接手续。
有条不紊的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员工队伍思想的稳定工作,为交接奠定基础。与委托方或接管物业管理企业制订交接计划。
积极主动做好对接物业管理企业有关人员的岗位培训和资料的移交。
向接管方管理企业移交服务用房和有关的管理台账资料。
以积极态度开展移交工作,征询接管方管理企业是否需要本公司有关人员留用,做好留用人员的思想工作。
在委托方的监交下,双方办理移交手续。
【关键词】石油;井下;安全事故;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众所周知石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石油,同时石油行业的发展也促进着人类的不断前进。人们在享受石油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的时候,同时也应该关注石油井下操作的安全性问题,并且努力寻求相应的保证安全的措施。
二、石油井下作业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1、运行体系欠落实,执行能力不够强。由于国有企业的优越性和员工本身的素质等问题,导致其各项安全体系在执行过程常出现落实程度不够,安全管理重效益轻安全,导致执行能力不强,最终各种管理理念和措施成为摆设。
2、岗位责任制的量化、科学化需加强。结合井下作业方面来看缺少大量的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目前在岗的安全管理人员很多都是一人兼职数个职位,既抓安全又搞生产,这就导致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精力受到限制。
3、井下作业人员安全素质不够。目前,从井下作业公司内部人员构成来看,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很低,而且在一线从事具体井下作业的员工学历更低。
4、相关安全标准化方案的不足。尽管,当前井下作业中建立各项制度、标准、方案来保证安全生产,但是在某些环节还是缺少足够的标准化。从宏观上看,安全标准化方案分为四大主体结构:人员素质标准化建设、设备设施标准化建设、作业条件标准化建设、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
三、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分析
在石油井下作业中,造成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安全意识的淡薄、专职安全员缺乏、安全培训不完善和安全管理不到位四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如下:
1、安全意识的淡薄
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在石油企业中,有些基层干部,一味地强调生产实效,注重企业利益,忽视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使得石油井下作业存在着安全隐患。在对于石油井下工作的安全投入方面,由于对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投入不足,一方面对于安全带、安全帽等基本的安全设施配备不到位,另一方面不能狠抓隐患的治理、整改,使得高空作业时井下作业的工作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2、专职安全员缺乏
在石油井下作业的施工过程中,专职安全员的缺乏也是导致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分析的重要原因。目前,很多井队忽视了专职安全员的重要性,没有设置专职安全员,使得石油井下作业的安全缺乏保障。有些井队即使有设置安全员,但所设置的安全员并不是专职的,而是兼职的安全员,这些安全员自身素质较低,不能较好地管理石油井下作业安全,还有些安全人员没有讲资料管理和现场管理结合起来,要么把重点放在资料管理上,要么单纯地进行现场管理,这样都无法保障石油井下作业的安全。
3、安全培训不完善
安全培训不完善,也是制约石油井下作业安全运行的因素之一。在石油企业内部,虽然很多企业制订了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法规,但是由于没有系统地展开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井下作业员工没有经过安全培训直接上岗。
4、安全管理不到位
安全管理工作是石油井下作业安全运行的基础工作。随着油田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石油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使得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频发。在石油井下作业工作中,存在着安全管理和实施上的差距,有些井队在具体的安全管理实施工作中,没有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四、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防范及对策
要想油田井下安全作业得以实现,国家和企业必须从以下几点做起:
1、加强油田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工作意识,严抓管理、教育和监督工作
2、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改变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认真落实油田井下安全责任制度改变石油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将被迫型的安全管理转变为内部激励型的安全目标管理。将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向全体员工完整传输。企业的效益由员工创造,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的保护工作要求石油企业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管理,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保驾护航。不管是油田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技术指导人员还是基层员工本人在井下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的全员责任制度落实上都有一定的责任。
3、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制度建设立,执行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相关的安全标准化工作,是进行基础性、前瞻性、根本性、战略性的一项工作,也是对企业安全素质进行提升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更是企业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
五、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
1、设备设施标准化建设方案
(1)设备采购规范化方案;解决因为采购环节中造成的设备出现故障无法维修,售后服务无法保证,导致设备性能较差,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等情况。
(2)资产质量和结构优化方案;进行资产质量和结构优化能解决企业设备资产总体质量较差、性能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3)设备更新现代化方案;目的是解决企业目前设备超期服役和性
能不优问题,为实现生产技术先进化、“科技井下”提供硬件保证。
(4)设备检测专业化方案;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仪器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测、监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及时掌握设备的性能和安全状态。
(5)改进安全设施装置保障水平;强化对设备、车辆等的安全管理,并且借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设备跟踪管理。
(6)生产辅助设施完善方案;完备的生产辅助设施能降低搬迁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7)改善安全防护用品方案;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即使发生事故也能够使事故的损失最小化。
(8)设备防爆化方案;实施设备防爆化方案可避免气体达到爆炸极限导致的爆炸事故,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
(9)生产工艺技术可靠化方案;目的是降低技术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
(10)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化方案;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及时解决设备问题,“防微杜渐”,防止突发设备事故的发生。
(11)建立设备管理科学化系统化模式;准确地掌握设备的状态、设备故障初期信息和劣化趋势,及时地采取措施,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
2、作业条件标准化建设方案
(1)生产自然条件标准化建设方案;按照地区或者作业现场所在地区的气候、季节特点、作业形式等制定作业现场自然条件要求表,说明何种自然条件下生产作业具有危险,不宜进行何种生产作业。
(2)作业现场人工环境标准化建设方案;良好的作业现场人工环境能够使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员工行为。
(3)严格执行作业现场安全条件标准方案;提高作业现场安全条件标准的执行力度,方法是提高认识、保障投入、强化监管,提高标准执行力。
(4)作业现场健康条件标准化工程;避免因环境污染或不良导致的各种疾病,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对于某些突发疾病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现场救助,保证员工身体及心理的健康。
3、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方案
(1)优化安全管理机制方案;通过对企业安全管理机制进行优化,采取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优化安全监察机制方案;目的是强化 HSE的监察力度。
(3)HSE管理体系优化及推进;在管理模式上,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落实和实现从“事后管理到事中控制、事前管理”的科学规律。
(4)实施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将充分启发、激励、调动全体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感和创造力,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现代安全管理水平。
(5)建设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方案;实时地掌握各个生产环节中的能量状态信息及流动情况,利用信息对能量进行管理,使系统处于安全状态。
(6)事故管理规范化方案;从事故的调查研究、统计报告和数据分析中掌握事故的发生情况、原因和规律,针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采取避免事故的对策。
(7)优化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与模式方案;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交通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的关键。
(8)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方案;目的是将紧急事故局部化,并尽可能予以消除;尽量缩小事故对人和财产的影响。
(9)制定科学的作业基准方案;在客观因素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制定允许进行生产和作业的“红色警戒线”,为生产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10)治理相关方的协调机制方案;目的是强化现场交叉作业管理,明确各方责任,强化现场作业协作。
(11)推进体系整合(QHSE)方案;随着企业质量意识、环境意识和职业安全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建立和推行 ISO900l 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 HSE管理体系,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发挥具有很好的作用。
(12)完善 HSE业绩考评体系方案;目的是全面提升企业的 HSE绩效科学管理水平。
六、结束语
石油井下操作是我们时候开发的重要操作之一,但是是有井下操作经常存在安全问题,不仅影响着石油的开发,而且严重威胁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石油井下操作的安全意识,努力寻求是有井下安全的方法,使井下操作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吴大鹏.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分析[J].当代化工,2012.
[2]汪元辉.安全系统工程[J].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3]高藏英.钻井工程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J].地质装备,2009(03).
Abstract: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 has become a humanistic care management method the world's top 500 companies generally used to enhanc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mprov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n the enterpris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EAP can play a role in improving labor relations, making a reasonable career planning, achieving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alleviating the pressure of employees, coordinating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dealing with crisis events.
关键词: 员工帮扶计划(EAP);企业改革;有效实施
Key words: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enterprise reform;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247-02
0 引言
企业在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由于组织结构的改变、工作岗位的调整、竞争压力的增大等问题,带来诸如劳动关系不协调、组织氛围不和谐、员工身心不健康、员工效率低下、甚至可能会出现员工重大疾病频发、员工自杀等危机事件的发生。这些企业发展改革过程中带来的涉及到组织和员工个人层面的负面问题,企业一般会通过工会或人力资源部门相关人员来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工会等相关部门虽然会通过传统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伴随着企业改革带来的裁员等严重影响组织环境的问题的出现,如何利用心理层面的手段改善组织的团队合作、员工的个人心理层面问题的疏导和改善,成为企业面临的新的问题。于是员工帮扶计划(EAP)进入到企业的视野,成为构建和谐组织、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一个有益以及有效的尝试。
1 关键概念界定
员工帮扶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简称EAP)也叫做员工帮助计划、员工援助计划。这一概念是由Walsh(1982)首次提出,最初是解决企业内员工的酗酒、赌博、压力、情绪等个人健康和家庭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由众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读。
学者们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员工帮扶计划进行了诠释,但总的来说这些概念都是有共同点的,即员工帮扶计划是一种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针对员工个人和组织管理等问题,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工作效率、改善组织氛围。因此本课题将员工帮扶计划(EAP)定义为:组织通过系统的、长期的专业手段,用专业化的管理和心理咨询服务为组织及组织中的员工,对组织及组织中的员工进行问题诊断、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达到改善组织氛围,解决员工心理问题,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目的。
因此员工帮扶计划(EAP)既涉及到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在员工帮扶计划(EAP)实施过程中又涉及到项目管理等项目运作的实践知识。在专业和丰富的管理学和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及EAP专家通过EAP项目实施,采用内部EAP、外部EAP或内外结合的方式对组织及组织中的人进行服务,以解决组织及员工遇到的危机灾难事件、压力与健康管理、组织变革中的员工心理问题、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文化建设、员工人际关系等相关问题。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员工帮扶计划(EAP)的内容
由于员工帮扶计划(EAP)的界定范围相对比较宽泛,EAP操作包含的内容也非常的广泛,不同的学者以及实践者对EAP所包含的内容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Lewis(1986)认为员工帮扶计划的服务内容应该包括八个方面: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其他咨询服务、教育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工作、特别服务和紧急服务。Bohlander(1992)认为员工帮扶计划(EAP)应该帮助解决员工心理、社会、健康和经济四个方面的问题。国际EAP协会在2003年专门出版了指导手册,指出员工帮扶计划(EAP)的核心内容包括七个方面:①提供咨询、培训和援助服务;②保密及评估服务;③采用干预方法提升工作绩效;④诊断、治疗和援助并提供监控和跟踪服务;⑤与供应商保持契约关系;⑥为组织提供健康保障服务;⑦鉴定EAP服务效果。国内学者张西超(2003)认为员工帮扶计划(EAP)包括企业调查研究、EAP推广、教育培训以及心理咨询和治疗。台湾学者林桂碧(2003)认为员工帮扶计划(EAP)包括心理咨询、教育成长、休闲体育、医疗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等五块内容。
综上所述,虽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员工帮扶计划(EAP)应该包含的内容,但是总的来说EAP服务所包含的核心内容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解决那些能够影响到组织绩效的组织及员工两个层面的所有问题。因此可以看出,员工帮扶计划(EAP)并没有特定的服务内容标准,它是根据服务对象的个体因素不同(企业组织发展状态、文化差异、员工的不同问题),针对特定需求而制定的个性化的动态调整的单个或系列的服务解决方案。
2.2 员工帮扶计划(EAP)的操作模式
员工帮扶计划(EAP)在实施过程中也有多种操作模型进行选择,项目实施主体会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及企业发展和需求的实际情况对操作模式进行选择。
对于国外员工帮扶计划(EAP)的操作模式,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院物质滥用和精神健康服务部在2002年根据EAP服务期限、范围、内容、地点、供应商、使用者和付费者等不同情况将EAP服务的操作模式划分为根据服务期限――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模式;根据服务范围――分为基本和附加两种模式;根据服务内容――分为独立和复合两种模式;根据服务地点――分为现场和网络两种模式;根据服务供应商――分为内部、外部、混合和联合四种模式;根据服务使用者――分为雇员、会员、劳动三种模式;根据服务付费者――分为管理、同僚、协会和联盟四种模式。
对于国内有关员工帮扶计划(EAP)的操作模式,台湾学者林桂碧(2003)提出三种模式,即由专人专岗负责模式、成立“员工援助项目”服务中心由各部门主管参与和专人负责具体工作模式以及由各职能部门如人力资源部、工会、福利会等分别实施专人专办的模式。大陆学者刘亚林(2008)指出国内员工帮扶计划(EAP)的实施基本分为内部模式、外部模式和联合模式这三种操作模式。其中内部模式主要是企业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专岗负责员工帮扶计划的实施;外部模式是企业组织签约外部供应商,利用专业的外部机构为企业组织实现员工帮扶计划;联合模式是指企业组织内部相关部门指派专人与外部供应商沟通合作,在内部外部共同作用下实现员工帮扶计划。
3 员工帮扶计划(EAP)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员工帮扶计划(EAP)在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如下作用:一是EAP能够协调劳动关系矛盾。企业在改革发展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面对严重的劳工关系的矛盾,诸如劳动报酬、社会福利等问题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动态环境中,矛盾越来越凸显出来。面对利益冲突,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对问题的解决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时企业组织可以通过外部EAP专家的介入化解劳资冲突,搭建劳动关系双方有效的沟通桥梁,通过专业的服务解决劳动纠纷。二是EAP能够科学设计职业发展规划。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不仅能够有利于员工职业发展,还有助于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培训、绩效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过程。企业可以通过内部人力资源部门和外部EAP专家的共同合作,为关键岗位建立员工胜任力模型,并根据员工胜利力模型为员工提供培训、咨询和辅导,提升员工职业发展和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三是EAP能够减少组织变革阻力。一方面企业变革过程中员工可能面临由于兼并、重组、裁员等造成的降薪、换岗、辞退等危机,因此会出现工作不安全感和工作倦怠现象。通过EAP的实施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已正确地面对组织变革,减少变革阻力。另一方面,企业变革过程中需要大量优秀人力资本,EAP通过建设和谐组织氛围和劳动关系,有助于吸引优秀人力资本投入到组织变革过程中来。四是EAP能够疏导员工压力情绪提升工作效率。由于经济竞争加剧、企业变革等多种因素,造成工作压力增加影响员工身心健康。通过EAP的咨询、培训、辅导、沙龙等专业心理咨询手段,对员工进行压力疏导和情绪管理,改善员工家庭关系、身心健康,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五是EAP能够促进组织文化建设:EAP通过团体辅导、培训可能、心理沙龙、沙盘游戏等方法增进组织成员的相互了解,提升员工的组织认同感,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工作绩效。六是EAP能够预防、降低组织危机事件的影响。在企业变革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员工可能会出现心理疾病甚至极端行为的产生,EAP可以通过咨询、测评等手段,对危机事件进行筛查或事后补救。
4 有效发挥员工帮扶计划(EAP)作用的前提保证
积极推进EAP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要首先保证EAP的实施是有效合理的,这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4.1 EAP实施流程
一般在国内员工帮扶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组织会采取内部EAP专员、外部EAP供应商或内外部共同沟通合作的方式,为组织和组织中的员工提供专业的心理层面的指导、培训、咨询等一系列问题解决方法。企业组织可采用长期EAP服务或短期的EAP服务策略。长期EAP服务是通过诊断―建议―专业指导―培训―咨询等服务流程,形成包括心理测评、个体面询、在线咨询、团体辅导、主题培训、心理沙龙、危机干预、反馈评估等一系列内容的较为系统的服务方案,服务时间可持续一年或更长。短期EAP服务是一种非标准的EAP服务形式,即EAP服务会根据组织及个人的需求,针对特定的需求和问题,实施心理测评、个体面询、在线咨询、团体辅导、主题培训、心理沙龙、危机干预、反馈评估中某一个或多个内容,完成短期的、具有特定目标的EAP服务,服务时间可持续几个小时到几个月不等。
4.2 EAP有效实施的前提
为了使员工帮扶计划(EAP)在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和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EAP的实施要得到企业决策者和领导者的重视,决策者和领导者的配合是一个EAP项目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二是要保证EAP实施方案是根据企业和员工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做的、贴合实际的实施方案。由于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管理和员工个人的问题的不确定性和具体性,所以EAP方案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形式,个性化定制是一个EAP项目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Edward Bergmark.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Trends and Principles[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1986,1(1):9-68.
[2]John R. Berridge Cary L. Cooper, The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me[J]. Personnel Review, 1994, 23(7):4-20.
关键词:县级妇幼保健院 绩效工资分配 完善改进
县级妇幼保健院以提高本地区妇女、儿童群体的健康水平和人口质量为目标,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优生优育为中心任务,同时承担指导基层的重点保健与临床的业务,肩负着本地区妇女、儿童健康规划的实施与监测任务。为此,绩效管理和配套实施的绩效工资制,作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实现医院战略、有效落实执行力,建立医院公平竞争的人才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管理工具非常重要。为真实了解县级妇幼保健院绩效工资的实施现状,为建立与完善绩效工资分配综合考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我们选择浙江省嘉兴市6所县级妇幼保健院作为样本,对在职员工随机开展相关问卷调查,并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与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298份,有效回收率达90.30%。
一、绩效工资分配体系和实施方案过程与效果
(一)绩效工资计划制定和参与
有28.19%的被调查者认为系管理人员制定,员工只是形式上参与起不到真正作用;38.25%认为是由管理者制定后再与员工商定;6.71%认为没有制定绩效工资计划。仅3.02%的人认为系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商定。由此可见,当前县级妇幼保健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员工的参与度和民主化显然不足。
(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实施过程
仅1/3的被调查者了解绩效工资计算公式与方法;76.17%不清楚目前实施绩效工资与提高工作绩效的目标是否一致;64.77%者认为绩效工资计算方式过于复杂不明白;51.34%者认为绩效考评过程中做法欠规范;82.21%的认为绩效工资的发放赖于简单的考核制度/考核表等(表1)。说明当前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员工的知晓程度很低,绩效工资制定与实施尚未与医院发展目标相结合,绩效工资的考核过程无明确、科学而合理的考核方法,从而导致绩效工资的考核过程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同时发放也不尽合理,超过一半者对当前的绩效工资发放表示不满意。
(三)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实施效果
极少数员工(8.39%)认为实施绩效工资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四成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员工增加工作压力;57.05%认为实施绩效工资能较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不到30%者认为绩效工资考核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和让员工更加重视个人的业绩目标。可见绩效工资实施效果并未达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员工对个人业绩目标的重视程度无显著增强。
(四)绩效工资考评对象与内容
大多数人认可绩效工资考评对象是面向全体员工,但近100%被调查者认为考评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存在很多漏洞而需要改变。不到30%的员工认为能够定时接收有关工作考核的反馈信息,反馈结果尚能正确反映员工的绩效,但几乎100%的认为绩效工资不能准确客观的反映真实情况(表3)。由于绝大多数人认为绩效工资考评计划存在疏漏,执行时又没有同员工进行充分交流,员工不了解考核计划内容,从而使得计划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工作情况,如此影响到考核的最终结果,导致绩效工资方案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五)绩效工资考评过程环节改进情况
76.17%的认为需加强绩效考核的公正性;88.93%被调查者认为绩效工资考评过程公开透明程度需要改进; 54.03%认为需改进绩效工资方法与考核结果的一致性(表4)。绩效工资考评过程中,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得到了大部分员工的认可(245人,82.21%),绩效考核方法较规范,不需大的改进。考核过程中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度,以及绩效考核结果与分配的一致性、有效衔接上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六)绩效工资的决定关键因素
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地区与行业水平、员工个人业绩、医院整体业绩、职称与学历、工作年限及职务级别等因素,是绩效工资方案制定的决定性因素,并在绩效工资方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表5)。其中员工个人业绩、医院整体业绩因素较其他因素相比,在绩效工资方案制定中的决定意义更为显著。
(七)绩效考评体系作用的发挥
目前,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绩效工资考评体系中,考评结果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调整员工绩效工资决策,以及将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效结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员工晋升/降职决策、推动员工工作业绩的提升方面效果并不显著(表6),这也是下一步绩效工资改革与完善的重要内容。
二、结束语
建立并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体制是新医改对公立医院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对改革当前公立医院僵化的分配模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和改革还处于探索和初级阶段,面临着对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改革认识不到位、考核指标难以确定、存在不公平现象和考核执行难等难点。本调查结果对不断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考核标准和指标构建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政项目管理 优化
1、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1.1专业化发展的趋势
项目管理的广泛应用体现了项目管理的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更突出的它的重要性,其表现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竞相发展、各种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及研究咨询机构的出现等等,随之出现的行业项目管理专业化也是趋势。应该说这些专业化的探索与发展,也正是项目管理学科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而今的项目管理发展基本上有两个发展趋势,即如何将本学科领域的专业理论、方法应用于项目管理和如何把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应用到本行业中去。
2、市政项目管理
一个城市的大规模基础建设是一种社会公益性投资工程建设,首先得从城市整体上对一项市政工程在结合城乡布局和城乡规划,在基础上作出其社会效益的可行性分析,最后才作出投资的决策,上述决策很大程度上是属于一种政府性决策行为,它属于一种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决策行为,重点分析其投资的社会效益。对于市政公司而言,市政工程建设是一种企业行为,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决策应该做到投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投资成本的最小化,重点分析其投资的经济效益。市政项目的财务投资规模巨大,资金需求量大,工期长,所以其资金的回收期长。对于一般的市政公司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以投资这种规模巨大的工程,所以这就需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来进行市政筹资,在足额筹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设计、投资、施工而后进行事后评价。
在市政建设项目管理方法上,建设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有主要有两种方法:项目管理方法和项目实施方法。市政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指如何进行市政项目管理的方法,是现在大部分市政项目中所应用和采纳的方法,它是对市政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而项目实施方法指的是在项目实施中为完成确定的目标如某项市政工程的设计、施工而采用的技术方法。项目实施方法所能适用的项目范围会更窄些,通常只能适用于具体市政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在市政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一定的优先次序关系组织资源去对具体市政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监理,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不至于出现“停工待料”甚至是“推倒重来”的局面。因此,在一个合理的项目组织机构中,必须保证项目经理和体系结构设计师的有效配合。
3、市政项目管理中的若干建议
3.1 编制一个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
市政项目管理人员首先要编制一个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其方案内容和目标必须满足双方的合同( 以下简称合同) 要求。合同是有法律性约束的,双方必须遵守,不遵守就意味着违法。合同是编制实施方案的主要依据和纲领,承包商应尽的义务及责任在实施方案中必须体现出来。第二实施方案必须把追求最大的利润作为目标。企业的目的就是赢得最大的利润, 实施方案必须符合企业的最大利益。第三实施方案必须联系实际。首先是联系自己企业的实际, 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把人员、机械、材料等优化配置、减少浪费。二是联系施工现场的实际, 如地理、地貌、气候、道路、地方材料、运输能力、风俗民情等。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 避开不利的条件, 对项目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尤其在工期安排上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不利的因素以及不可预见的因素都要考虑得周全一些。三是联系社会实际, 现在是市场经济, 从工程开工到竣工一般要跨一至两三个年度, 施工期比较长, 市场的变因很多, 尤其是建筑材料的价格一天一个样。第四工程分包。在企业能获得最大利益的前提下, 在合同条款允许范围内或业主同意的情况下, 可找协作单位分包。分包时必须找既有实力又符合合同要求的企业。
3.2结合实情逐步落实
完整的项目管理还包括一系列专题管理,如: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变化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等。市政工程项目中的财务管理包括市政项目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等。这些专题管理并不完全停留在项目范畴内,它们的实施要依赖市政公司、政府部门等诸多相关部门的配合,如果一开始就准备在一项目实施中进行全面的项目管理 ,会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因为就市政公司本身的内部运作还不足以支撑这样的全面项目管理,而且大部分人员也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能全部领会这么多的内容。
要做到把项目管理真正进入实际业务运作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进行通常意义上的项目管理,对市政项目进行技术上的和经济上的分析,评价其可行性问题。并对合同进行深入的研究,做到可以清楚的定义项目管理的目标、范围及工作成果等,在这个阶段应该确保对项目管理方法和项目实施方法及体系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适当的项目管理工具;第二阶段,全面实施质量管理,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督,重点把握工程质量关,同时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第三阶段,全面实施变化管理,完善信息资料的整理,做好项目的竣工与评价工作。
3.3 制定一套好的管理制度
企业的管理制度就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方法,就是企业内部的法, 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一套好的管理制度是搞好企业的最重要前提之一。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施工项目管理制度首先应是合法的, 它的各项规定、基本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 二是必须是行之有效的。一个施工项目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 就等于没有管理。一个没有管理的施工项目肯定不是一个好项目, 而且还是一个亏本的项目; 三是必须符合施工项目的实际。制度并不是越多越细越严越好, 制度的制定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该用制度规范的, 一定用制度规范, 该细致严格的, 一定要细致严格, 不该用制度规范的东西就不要用制度来规范。不管制定什么制度都得使大多数员工能接受, 多数员工能接受的制度才可能是有效的制度; 四是必须激励员工们积极上进。从制度上让员工感到企业的温暖, 激励员工热爱企业, 自觉遵守制度, 关心施工项目, 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制度上让员工知道干好干坏不一样, 干多干少不一样, 激励员工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最好,做到奖罚严明。从制度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鼓励员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使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不断创新不断提高, 使施工项目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3.4全面落实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
风险是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要求在市政项目工程管理中把好质量关,同时做好市政工程的财务筹资与投资决策。
风险管理:从预防和分散风险两个角度来考虑。①从预防角度来考虑,市政公司应当在投资项目开始之前,通过加强可行性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认真分析。从宏观方面来讲,主要分析国家经济政策、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资源供求情况等内容,从而正确选择投资的时机;从微观方面来看,主要利用各种经济与技术分析指标,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测算各种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现金流量等指标,来选择正确的投资方案。②从分散风险的角度来考虑,由于风险是未来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控制风险的发生。
筹资与投资管理:筹资原则的确定是筹资决策的总的指导思想。市政工程建设筹资与其他用途筹资一样,必须进行成本、风险与效益的权衡,做到及时性、效益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同时做到筹资与投资管理的统一,即做到筹资的成本、风险与投资效益的权衡,在适度的风险下,做到筹资成本最低,投资效益最大,投资效益是一种事前的决策行为,它是在投资之前经过可行性分析的结果,因此,在筹资决策中,效益性原则就是做到筹资成本最低,在筹资财务上,筹资成本最低等价于筹资的结果将得到最优的财务资本结构。
3.5加强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
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是项目管理以人为本,更加人性化,更加进步的体现,是代表项目管理更加完善的一个里程杯,也是未来项目管理发展的方向标。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主要分两个方面:①强调在过程中和项目完成后对人的健康与安全的影响;②项目在过程中和项目完成后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这两方面中项目完成的影响主要由业主和设计在初期的综合分析的时候进行考虑。对于现场项目管理来说,只需要对过程中进行负责.在现在我国项目管理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对很多项目管理来说还是一片空白,即使存在也是不具备实际意义。因此要做好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应做到如下工作:在一个项目开始的时候,应对整个项目进行划分,将涉及到人健康安全与环保的工作进行分类汇总,并根据轻重等级制定切合实际的相应的预防及应急措施,上报相关单位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继续该项目。应制定相关的培训及教育机制,做到对每一个参加该项目建设的工人及管理员进行培训及教育,专职人员做好相关的记录并定期进行检查,各种防护工具及设备也定期进行检修,确保工具设备工作正常。对重点进行的观测数据应及时的进行整理分析,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应仔细分析清楚后方可继续进行该项目。
4、结束语
总之,市政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在项目工程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的市政项目做具体的分析,在市政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事后评价上全面落实项目的风险管理,把好工程质量及健康安全与环保关,做到工程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经营业绩。如何吸引、激励和保留人才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人才的吸引、激励和保留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领域,众多学者、专家和管理者做了非常多的研究,从雇主品牌、培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到薪酬福利、长期激励等等不一而足。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每次员工满意度或员工敬业度调查以及员工离职报告的结果都显示,薪酬福利一直是员工最不满意或导致低敬业度和离职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次研究希望从全面薪酬(包括员工福利)的角度,探索同时兼顾企业成本与员工需求的全面薪酬优化模式,为企业的全面薪酬方案设计提供思路与借鉴。
2 全面薪酬优化问题的描述
根据全球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的调研显示,不同员工群体对于全面薪酬的需求各不相同,年轻的员工更倾向于现金收入、教育资助等,而年龄较大的员工则倾向于养老、医疗、休假等;不同层级的员工对于全面薪酬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普通员工更倾向于现金收入、房贴、饭贴等,而公司的管理层一般更关注避税的项目以及医疗和养老等。然而,企业传统一刀切的全面薪酬方案将所有员工的薪酬项目和水平都相对固定(通常各类全面薪酬项目的水平与员工的基本工资相联系),员工无法根据个人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因此传统的全面薪酬方案很难真正起到激励和留用员工的目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平衡不同员工的多元化需求达到激励和保留人才的目的,企业必须在一定的人工成本范围内,提供对于全体员工而言效用最高的全面薪酬方案。但是,在全面薪酬方案的优化过程中,不同全面薪酬要素及不同水平的抉择问题是设计过程中的难点,本次研究将借鉴市场营销学中产品设计的方法与思路,以正交试验法和结合分析法为基础,研究全面薪酬要素的最优组合。
3 结合分析研究方法评述
结合分析是1964年由数理心理学家Luce和统计学家Tukey首先提出,1971年由Green和Rao引入市场营销领域[1],成为描述消费者在多个属性的产品或服务中做决策的一种重要方法,在80年代结合分析在许多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90年代应用更加深入,涉及到了许多领域,并对CA法不断地进行改进,其中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增加属性数的方式。该类方法主要有三种形式[2]:①)单属性评价法(Self-Explication);②混合性结合分析法(Hybrid Conjoint Analysis);③适应性结合分析法(Adaptive Conjoint Analysis)。考虑到此次研究全面薪酬优化问题的特性,在此次研究中我们选取混合性结合分析法作为研究工具。该方法的基本模型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单属性评价法和全景法的综合法。在单属性评价法阶段,可以得出各属性的水平效用值Pij。一个产品概念的单属性评价效用值U是各属性的各水平效用值Pij之和,即态或水平。
4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4.1 全面薪酬要素的确定关于全面薪酬要素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研究及定义。本研究对于全面薪酬要素的研究以美国薪酬协会的总体回报模型为基础,该模型组成内容分为货币工资、福利、学习与发展、工作环境四项,以及后续的16个具体细项,具体内容见表1。
考虑到美国与中国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同以及员工需求的差异,我们研究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的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显示市场上大多数企业的全面薪酬组成包括现金收入、保险、养老金、教育和交通补偿及年休假,因此我们将此次研究中的全面薪酬要素确定为如下要素,见表2。
4.2 全面薪酬要素水平的确定在全面薪酬要素确定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市场全面薪酬要素的状况,以市场的平均值作为水平二,市场的低位值作为水平一,市场的高位值作为水平三,以此设计出全面薪酬要素的不同水平,如表3所示。
4.3 全面薪酬要素组合方案的确定在全面薪酬要素组合数的确定过程中,本次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3]来完成,正交试验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式析因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根据正交试验设计,此次研究的全面薪酬要素组合方案如表4。
4.4 样本选择与调查通过正交设计方法,本次研究制定出了18种全面薪酬组合方案,以此为基础,设计成调查问卷研究员工对于这些组合方案的偏好问题。调查问卷采取10-100分的评价方式,10分是偏好最低,100分是偏好最高,5分为一档。我们在某零售公司随机抽取了100名员工参与调查,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解释、填表、回收完成对调查表中的18个全面薪酬组合的偏好度评价。调查结果见表5。
4.5 模型构建由于评价属性重要度是产品开发的重要信息。不管哪一种CA法,评价属性重要度都必须用到全景法中回归系数。因此,尽管全景法计算的产品概念的效用值在属性及其水平数较大时有偏差,但本案例的属性数为6个,全景法不至于造成受调查者信息负担过重,因此决定采用全景法。全景法中各产品概念的效用U与各水平效用αij的关系[4]为
4.6 数据处理对于表6的18组平均后的数据用Minitab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摘要: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工作是工业化进程中企业追逐经济利益和人们对工作或职业福利追求的产物,美国是其中较为典型的国家。它的发展经历了起步萌芽期、成长发展期、全面拓展期和成熟稳步期等四个重要时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发展经验。本文对美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美国 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28(2015)04-0073-07
DOI: 10.3969/j.issn.1672-4828.2015.04.009
卢磊,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双师型讲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MSW教育中心实务导师,香港理工大学一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社会工作师(北京101601)。
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工作是工业化进程中企业追逐经济利益和人们对工作或职业福利追求的产物,纵向来看,其整个发展历程阶段性特点较为明显,也显现出企业在社会工作引入和推动进程中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开拓的基本过程,而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也随着不同问题的呈现和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而不断变化,服务内容和方法得到拓展和延伸。美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社会工作的典型国家,对其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历程的全面梳理不仅有助于了解美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脉络,而且有益于借鉴其发展经验并积极推动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国际企业社会工作发展概述
企业社会工作的诞生和发展与工业革命进程、工人运动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则是直接因素。工业革命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随之而来的则是社会问题的产生,包括不同阶级间的矛盾斗争、贫富差距拉大和社会阶层分化等(李晓凤,2008)。19世纪中期后,在阶级斗争中获得巨大政治力量的工人阶级迫使资产阶级实施社会改良措施,建立起了初步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缓和彼此间的矛盾。企业社会工作由此萌芽,此时的企业社会工作发展还处于非专业化阶段。
接下来的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基本上都与企业管理革新或企业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有直接关系。19世纪下半叶,由企业管理改良运动带来的福利运动,催生了社会福利秘书( Welfare Sec-retary)制度的产生,福利秘书也成为企业社会工作者的先驱,诸多企业引入这一制度,使得企业社会工作发展迎来了专业化雏形阶段。进入20世纪,强调效率的泰勒制使得福利秘书制度失去了实际意义。20世纪30年代,职场酗酒问题的产生和影响再次推动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直至20世纪50年代末,“工业酗酒方案”(Industrial Alcoholism Programs,IAPs)成为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大学开始介入企业社会工作领域。随着历史的推进和员工需求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在“工业酗酒方案”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服务内容更加丰富的“员工协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简称EAPs),这也标志着企业社会工作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服务方法,在企业和工业世界中普遍使用。企业社会工作发展进入专业化和职业化纵深发展阶段,并不断得以丰富完善和突破性发展,如美国的“员工增强方案”(Employee Enhancement Programs,简称EEPs),企业社会工作者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协助员工处理的议题也越来越多,在职场领域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发挥的社会作用与价值也越来越大,并得到企业、政府和服务对象的认可。
除了以上这条发展主线外,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在不同同家和地区的发展往往与社会学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例如Durkeim在《社会分工伦》指出,在分工发达的产业社会必须加强人与人的协作,使得群体形成有机的联系。欧洲和日本还发展形成了“产业社会学”,日本学者杉政孝和万成博所著《产业社会学》中有如下相关表述,“现代产业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工作群体、领导、士气的经营组织问题;工人、工会、劳动关系的劳动问题;职业、地方社会、大众社会和产业化的产业社会问题”(王雅静,2012)。从这一内容来看,产业社会学与企业社会工作关注的内容人部分是一致的。
二、美国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沈黎(2008)提出,可以将美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早期酝酿阶段、职业戒酒方案阶段、员工协助方案阶段和员工增强方案阶段。本文以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实务探索为基准线,结合美国学者的观点,将美国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起步萌芽期、成长发展期、全面拓展期和成熟稳步期。演变历程和重要事件可用下图来表示: (一)起步萌芽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 企业社会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由企业世界发起的社会福利运动尤其是社会福利秘书制度的建立是该时期的重要事件,决定和影响着这一时期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
1.企业内部发起的福利运动
社会福利运动源于当时企业内部发生的企业管理革新运动。这场运动之所以发生有三个方面的背景因素:一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迅速,企业规模急剧扩大,员工人数增速增量较快,对企业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有效激励员工投入工作、避免消极工作等情况的出现,成为企业考虑的重要问题。二是19世纪末阶级矛盾较为突出的时期,工人阶级和资本家存在强烈冲突,迫于劳资关系紧张、矛盾激化等压力,为了安抚工人,企业纷纷引入福利计划,为工人提供服务,建立起包括伤残、医疗和困难救济等项目的社会保障制度,组织开展娱乐休闲活动等(李晓凤,2008)。三是当时有大量妇女进入企业工作,基于女性生理特点等特殊性,需要建立适合她们的一些福利制度,以解决她们的独特问题和满足基本需求。这场福利运动的主要目的:消除工人不满,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以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让工人安于现状,不去组织工会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以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和损失(苏景辉,1989)。
2.福利秘书制度
实际上,福利秘书制度是这次福利运动的重要内容,或者说这场福利运动催生了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岗位——福利秘书,这便是企业社会工作的先驱。1875年,Aggie Dunn女士受雇于H.J.Heinz Company,成为美国第一位也是20世纪前美国唯一的福利秘书。1917年,明尼亚波利市北方州电力公司聘用Thomapson女士为社工员,纽约的Macy百货公司也首创社会服务部门,参与处理员工及家属的相关问题。1922年,纽约大都会保险公司聘精神科医生,提供精神医疗服务。
福利秘书是一个兼顾企业福利的行政事务和社会工作服务的职务,目的在于帮助员工解决个人及家庭问题。基于企业的双重考虑,福利秘书主要的职能有两个方面即行政职能和服务职能:行政事务上,主要处理员工的福利事务和进行相关的人事管理;社会工作服务上,主要为员工提供咨询、辅导、治疗和支持等服务。苏景辉(1989)将福利秘书的工作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物质福利,包括安全保护、医疗卫生、餐厅、宿舍及交通等;
第二,经济福利,包括工资、抚恤、贷款等:
第三,文化福利,包括娱乐、体育、教育、图书、出版刊物等;
第四,个人辅导,包括为员工个人及其家庭提供治疗和支持。
从福利秘书的工作职能和工作内容来看,福利秘书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但其已经具有了企业社会工作的雏形,福利秘书成为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开拓者。另外,福利秘书的岗位担负着既服务企业又服务员工的双重使命,但本质卜-还是以服务企业为主,这也是由企业引入福利秘书的主要目的所确定的。
3.泰勒制、工人运动与福利运动的衰落
进入20世纪后,强调生产效率的泰勒制兴起。使得企业更加关注牛产过程,而不是员工的需要,因此也使得福利运动和福利秘书失去了实际意义。同时,工人运动逐步深入,提出了新的政治与权力的要求,工会的作用和力量也逐渐强大,具备了法律地位、独立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工会组织从更高的要求出发,认为福利秘书制度根本上代表的还是资本家,是为资本家和企业服务的工具,并且认为它消磨了工人的阶级意识,使得他们安于现状。因此,在工会组织的反对下,很多企业取消了福利秘书制度(钱宁、张默,2009)。
另外,福利秘书制度主要存在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但随着西方产业结构的大调整,该制度逐渐被取消。
(二)成长发展期(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
“1业酗酒方案”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也直接促使了企业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开始。
1.“工业酗酒方案”的产生背景
在美国,工厂里存在的普遍的酗酒问题成为企业社会工作制度建立的直接关联性因素。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工人酗酒的问题相当严重,并且带来了很多危及生产安全、出勤率不足、工作效率降低等问题并直接影响了生产力。因此,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协助员工戒酒。企业管理者为了减少酗酒带来的损失,推行所谓的“工业酗酒方案”,聘用社会工作者在员工中实施戒酒方案,对酗酒者及其家庭提供辅导和服务,使得社会工作者以专家身份进入企业开展戒酒者服务。工业酗酒方案就此产生并成为企业服务的主流。
2.“工业酗酒方案”的推进过程
1935年,美国第一个“工业酗酒方案”产生。1940年,俄亥俄州柯达公司推动职业戒洒方案,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加促使了该服务方案的扩人和发展。到了20世纪40年代,“工业酗酒方案”逐步得到企业的认可,更加正式化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普及,部分企业也逐步关注和参与解决员工精神与心理困扰。1957年,波士顿社工学院的成立开启了高校对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比如协助东北电话公司等一些企业开展服务。
3.对“工业酗酒方案”的基本认识
“工业酗酒方案”是企业社会工作因应企业管理的新问题和服务对象需求的变化产生的,是一次社会工作介入企业领域解决问题的尝试,对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它启发了企业管理者解决员工问题的基本思路。但是它主要还是企业自身解决管理问题的工作方案,出发点在于通过解决酗酒问题来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对员工的福利,从本质上讲,这还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利益的行为,员工的实际需求是其次的。企业社会工作要实现系统化发展,还需要具备自身特有的专业服务方法,“员工协助方案”则具备了这一条件,标志着企业社会工作及其特有方法的形成(钱宁、张默,2009)。
(三)全面拓展期(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
“员工协助方案”是企业社会工作全面拓展期的重要事件,这个时期是企业社会工作的重要形成期和全面发展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不是从“工业酗酒方案”直接迈进到“员工协助方案”的,在其中一段时期里两大方案是并存的,在一定意义上“工业酗酒方案”为“员工协助方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员工协助方案”的推进过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员工协助的雏形开始产生。战争催生并促使了“员工协助方案”的出现。在二战期间,有很多企业是为战争服务的,这使得这些企业的员工与家人分离,战争给这些员工带来了大量情感、婚姻以及家庭生活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政府专门聘用一批社会工作者从事相关辅导服务,并演变成为美国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实务方法即“员工协助方案”。在英国,贝弗里奇计划的出现也促使了企业建立工业福利制度,将受战争影响的家庭作为救助和服务对象。这时的“员工协助方案”主要是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是战时临时干预的措施。
到了20世纪60年代,药物滥用、暴力、沮丧和离婚事件层出不穷,职场酗酒也不单是个人行为的问题,还内隐着包括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使得有些“工业酗酒方案”开始拓展服务内容,并逐渐转向“员工协助方案”,此时的企业社会工作已经开始注重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1962年,美国坎波公司将服务对象扩展到员工家属,内容包含了家庭、情绪、法律、药物滥用等方面。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取“员工协助方案”,并强调更大范围的服务内容和注重提升员工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了较为明显的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1964年,哥伦比亚大学成立工业社会福利中心(Industrial Social Welfare Center),推动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与实务。1970年,美国政府正式成立美国联邦酗酒研究机构和劳工与管理者酗酒咨询机构,负责工业酗酒方案的倡导和员工协助方案的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劳工与管理者酗酒咨询机构改名为员工协助专业机构( Employee Assistance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并开始推行考试与认证制度即进入了职业化发展阶段。
2.“员工协助方案”的基本范围
“员工协助方案”的独特性在于其不只是关注企业领域中的人的某些问题,更是从不同层面关注和协助企业领域的人尤其是工人,关注他们不同层面的需求。20世纪70年代,美国最先在企业管理中开展“霍桑试验”,开始认识到员工的情绪可以影响生产效率,从而最先扬弃了古典经济学的“人是经济人”的管理理念,进入了“人是社会人”的现代管理理念中(高钟等,2007)。这也是美国企业社会工作发展较快的重要因素。这种变化内含了理念的变化,也带来了服务内容的变化和丰富。
按照相关学者的总结,“员工协助方案”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谢鸿钧,1996;田鹏,2003):
第一,员工咨询,主要是参与处理员工身心健康及处理可能间接影响工作表现的个人问题;
第二,生涯发展,主要是进行对员工的评估、咨询、计划、培训用以协助其规划职业生涯,同时协助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
第三,健康服务,主要侧重预防员工生理、心理问题发生,促使组织人力资源有效发挥。
就人的需求而言,其实只是这三个方面还是难以满足更加多元化和变化着的需求。比如在现实情境中,员工较多地会遇到劳动权益保障的问题、婚姻家庭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平衡与协调工作关系和家庭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这就是说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需要更深层次更多面的服务。
另外,企业社会工作不同于其他领域社会工作,这种特殊性体现在它注重追求协调个人(员工)与组织(企业)的关系,在帮助组织实现目标的同时使得个人生活的目标得到实现。这也就是台湾学者苏景辉所说的企业社会工作的双赢策略。
(四)成熟稳步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员工增强方案”促使美国企业社会工作进入成熟稳步期,并已经被借鉴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1.“员工增强方案”的生成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新的概念逐渐延展“员工协助方案”到“员工增强方案”,并使之成为了企业社会工作的新丰流。到1991年,美同约有45%的全职工作者接受过企业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截止目前全美拥有100位员工以上的企业60%以上都有“员工增强方案”。如何调节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并将它们置于伦理与法律的规范之下,尽量避免企业行为中经济理性的过度张扬,及其对员工、社区甚至消费者的福祉带来不利影响,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新问题。具体来说,一是全球性贸易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发展中依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持续造成了组织与个人、生产与环境、企业与社区等多方面关系的紧张,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普遍关注。二是在企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精细,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企业员工的高流动性一直都是企业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三是企业员工有了对个人价值实现的更高追求,他们将工作与个人生活相结合,视为一体,因此现代的劳工对工作表现得更为积极与投入,因此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更高了(谢鸿钧,1996)。企业管理者需要考虑更多的人性化元素。
2.企业社会工作的新突破
基于企业管理和经济发展中的变化,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突破了“员工协助方案”的范围,发展出包括对员工服务、对组织和企业管理者服务、对消费者服务、对企业社会责任服务以及对与企业活动相关公共政策服务等五方面内容在内的专业服务体系。这五大方面的内容也分别形成了西方企业社会工作多种各具特色的模式,如员工服务模式、雇主组织模式、企业外模式、工会模式、企业内模式、企业社会责任模式、公共政策模式等,既为个人、家庭和社区开辟了新的服务途径,也为众多的劳工提供专业服务(王瑞华,2008)。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当前,美国企业社会工作有了新的称呼,即“职场社会工作”,这一称谓延展了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和社会工作者在其中的角色(Michal&E.M.&David&B,2000;徐婷,2013)。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包括家庭问题、经济问题、法律问题、娱乐问题、孩子照顾、员工发展计划、压力管理计划等。
三、美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
美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历了百余年的艰辛探索,它以企业管理改革为契机,以解决企业问题、提升效率和为员工提供福利服务为双重目标,通过一个个具体而重要的发展性事件,逐步丰富和完善了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内容、方法和经验(张默等,2014)。这也对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一)具有完备的制度保障
美国企业社会工作得以快速和良好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美国社会保障立法和有关劳资社会政策的推动。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颁布实施了<社会保障法》,强调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并在后来逐步通过医疗和失业保险等法律加以保障。这为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政府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劳动法规,比如最高工时的规定、最低工资的规定等。
美国总工会社区服务部主任Leo Perlis于1976年积极倡导人性契约理念,即要求企业重视劳动者福利和服务,包含财务、家庭、健康和其他服务(如法律援助)等。这也是美国工会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内容。
(二)形成了一套专业服务系统
美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社会工作方法、理念和服务在工业服务领域的应用。这些保障了美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品质,其服务成效得到了企业和员工的接纳和一致认可。
美国企业社会工作有一套专业伦理守则,包括以员工利益为先、保障服务对象的隐私权和知情权、保密原则、禁止不当得利等等。在这些伦理守则的前提下,美国企业社会工作还形成了具有实务指导价值的工作指引,确立了其专业特征和服务范围,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实务技巧,包括甄选与离职面谈技巧、特殊形式工人问题面谈技巧、方案评估和转介与咨询技巧等。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在遵从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服务方法和伦理守则的基础上形成了该领域的发展特色。
(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务活动
美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得益于各类不同组织的动员和参与,并以此发展和拓展了企业社会工作早期的几种模式:第一,“公司模式”(或厂内模式),主要是企业在其组织架构中直接成立一个“员工协助方案”,聘请专业社会工作者为员工提供服务,比如拍立得公司的咨询部;第二,契约模式(或外部模式),这种模式是企业出资,以契约方式由独立的民间社会服务机构为员工提供服务,比如罗彻斯特家庭服务中心、美国钢铁公司的格诺瓦厂;第三,工会模式,丰要是指工会组织为其会员和家属提供辅导服务,推行服务的社会工作者由工会聘用,比如纽约市的国际女服工会的社会服务部(刘斌志、沈黎,2006)。目前为止,这三种模式还是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模式。
不同的模式都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活动,其中包括:(1)为有困难的员工提供咨询辅导,协助解决个人问题;(2)训练一线工作人员,使得他们能观察员工的表现并给予适当的协助或转介服务;(3)整合社区资源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并与其保持长期联系与合作;(4)协助办理员工福利和医疗卫生方案等;(5)推介社区有关健康、休闲娱乐和教育等活动;(6)记录服务材料并建立档案系统;(7)为包括妇女、少数民族、残障员工等弱势群体提供策略计划并执行之;(8)向管理者提供人力资源策略,作为决策参考;(9)鼓励工人组织起来,共同关心相关福利法律法规等等。
美国企业社会工作已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服务介入焦点也越来越广泛,成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可鉴样本。整体来看,美国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条件在于:其一,专门的组织和专业人才保障;其二,较为清晰的服务内容,如咨询、企业改革、小组工作、专项特别方案、相关研究等;其三,工作原则清晰,如对工作成效的掌握、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社会工作培训、直接服务的能力以及对转介服务的跟进:其四,对象、方法、成本、效益量化;其五,社会工作教育界的参与推动和理论总结,包括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学术研讨等。比如1978年,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和哥伦比亚大学等合办的“工业社会工作研讨会”,就对美国企业社会工作发展起到了宣传、总结和促进作用(高钟等,2007)。这些基本经验也应成为我国探索企业社会工作本土经验的重要参考。
[
参考文献]
[1]高钟等,2007,《企业社会工作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李晓风,2008,《社会工作:原理·方法·实务》,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杉政孝、万成博主编,1986年《产业社会学》,杨社、包政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3]刘斌志、沈黎,2006,《工业社会工作:美国经验与本土探索》,《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4]钱宁、张默,2009,《工业社会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苏景辉,1989,《I业社会工作》,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6]杉政孝、万成博主编,1986年《产业社会学》,杨社、包政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7]田鹏,2003,《一个有效缓解员工压力的系统-EAPS》,《中围劳动》第5期。
[8]王雅静,2012,《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研究》,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
[9]王瑞华,2008,《国外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中国社会导刊》第18期。
[10]谢鸿钧,1996,《工业社会工作实务——员工协助方案》,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1]徐婷,2013,《外企员工压力疏导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第6期。
[12]张默,2014,《企业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3] Michal E.M.,David B,2000,Social Services in the Workplace;Repositioning Occupational Social Work in the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薪酬制度
一、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公司新的薪酬管理方案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从开始实施的第一条起就要贯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理念,培训对象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各部门负责人、财务、行政等,最后再传达到普通员工,通过培训,力争让每位员工了解公司新的薪酬制度,将公司鼓励员工学习、成长、做贡献的精神传达到每位员工那里,使每位员工都建立“一份业绩,一份回报”的理念。从而使公司上下继续保持和发扬学习型组织的特点,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从而保障良好的绩效、保障企业良性、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
二、合理调整企业内部组织机构
在前面中,我们分析了公司现有的组织机构的情况,相对宽带薪酬的要求而言,职位、层级较多。在宽带薪酬的理论下,要求公司的组织机构相对扁平,从而实现员工在不晋升的情况下加薪,因此,要实行基于宽带薪酬的体系,就要对原有的公司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减少组织机构的层次,使其扁平化,以利新的宽带薪酬体系的实施。
三、建立健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新的薪酬管理方案需要及时的反馈和调整,需要精确的数字数据分析做保障,才能够科学地、实时地对各项薪酬数据与经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薪酬问题,控制薪酬总量。这些需要有强大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做基础。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ERP系统及办公用OA等管理信息系统,下一步也将通过HR管理软件的引入来使人事管理、薪酬管理、考核考评等实现电子化流转,以建立实时的数据生成和汇报系统,为有关人力资源的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撑。只有建立在高度信息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才能使各项分析和调整制度做到有效、及时,才能及时反映即时动态,做出及时调整、及时纠偏。
四、建立健全薪酬相关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评价、招聘管理、培训等各项工作是一个系统的体系,而有关人力资源的许多工作最终都反映在员工的薪酬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也都会影响薪酬整体的实施效果。因此,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薪酬方案得以规范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建立规范的任职资格评价制度.为薪酬的确定提供依据
新的薪酬制度应对公司内员工的任职资格评价建立完整的评价制度,使公司新来的员工、新员工试用期转正、老员工职位调动时能够根据相关的任职资格评价制度,科学的确定员工的薪级,从而为薪酬的确定提供依据。
(二)完善考核机制
在HS公司的薪酬方案中,绩效薪酬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薪酬方案若要顺利实施必须要有完整的绩效考评制度。绩效考评的结果是确定薪酬的最直接依据。因此,应继续沿用公司的KPI考核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考核方法,努力对职工的能力和业绩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不仅如此,有效的考评体系还能帮助企业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帮助员工发现问题,有效进行薪资和人员变动管理。
(三)建立岗位轮换制度,确保岗位与薪酬同步变动
HS公司以往没有岗位轮换的相关规定,也未就试用期后的岗位和薪资调整的规定作以说明,当某些岗位出现空缺时,往往是领导一句话,就把员工调到相应的岗位上去。基本没有对员工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员工调任后仍然保持原来的收入不变,员工的收入往往是“跟人走”而非“跟岗走”。建立岗位轮换制度,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要对新调动的员工进行适应性评估,对符合新岗位要求的员工,依据标准可以直接进行薪资调整,以使薪资管理及时、简洁、高效,对不符合要求的员工要调回原工作岗位或实施培训。
(四)建立晋升制度,保障新人提升
以往,HS公司员工的提升多是通过部门领导推荐,总经理任命的做法,没有通过公开的评价。这样做的最大弊病是部分领导担心有能力的下属超过自己,就有意识提拔一些能力一般,处世圆滑、但听话的干部。而总经理由于工作繁忙,获得信息有限,无法对所推荐的人员进行全面的了解。结果是,公司的干部梯队能力较为缺乏。建立晋升制度后,当组织出现空缺职位时,人力资源部按照“先内后外”的原则,首先在公司内部张贴招聘广告,符合条件的员工都可以通过公平的选拔获得晋升,薪酬自然也会随之提升,而且提升要及时到位。
晋升制度中应明确规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生产人员多通道式的晋升方式,以制度形式对专业技术人员等的晋升加以保障。
(五)加强薪资管理
薪酬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广,强化薪酬管理,能够保证薪酬方案有效实施。
1.做好薪资预算。在确定薪酬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比例时,要对总体薪酬水平做出准确的预测。准确地预算有助于确保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支出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2.注意总量控制,注意及时修正。支付给员工的报酬是企业必须负担的一项费用,但企业的支付能力是有限的,薪酬增长不能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由于薪酬的刚性,薪酬始终存在上涨的趋势,如果企业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对无限上涨趋势的薪酬进行适当控制,企业将背上沉重的负担。因此,在衡量人工成本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计算出不同的指标,每种指标可以提供各自不同的信息。
3.定期调整,适应市场变化。薪酬制度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使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都随着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薪酬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公司的薪酬制度与企业战略之问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公司战略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通过薪酬对那些与企业的期望相一致的行为进行奖励。同样,当市场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发生调整时,要保证公司总体的薪酬水平和市场的薪酬水平一致,核心人员的薪酬水平要接近或超过市场平均薪酬水平。
五、注重沟通宣传
如今,东方鸭王酒楼是在东方美食苑基础上新生的奇葩。面对竞争激烈、变幻莫测的餐饮市场,鸭王酒楼作为新牌烤鸭在宣化餐饮界的代表将如何筹划发展呢?
一、前言
中国辛勤的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饮食文化的探索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粤、鲁、湘、川等个大菜系和具有属地方特色的食品。*烤鸭,是*名食,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鸭王烤鸭是现代烤鸭师秉承传统烤鸭工艺研发出的新派烤鸭,烤鸭表面色泽金黄油亮,外酥香而里肉嫩,别有一种特殊的鲜美味道,是烤鸭中的极品。
当今的宣化餐饮业,发展趋势可概括为:发展十分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不断繁荣。然而,繁荣的同时意味着竞争的加剧,总有餐饮店铺倒下,又有新的店铺站起来,但总有少数几家在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作为*新派烤鸭在宣化餐饮业的代表,“鸭王烤鸭”应成为响当当的招牌。
二、市场/企业分析
宣化餐饮市场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各式各样的大小酒店、饭店,争夺着宣化有限的餐饮资源,冲击着食客的味觉、视觉。
一个酒店要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拥有自己的特色;(2)、全面的(质量)管理;(3)、足够的市场运营资金;(4)、创新,不断推陈出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是昙花一现。这也是许多酒店、餐馆风光开业又迅速消失的原因所在。
东方鸭王酒楼,是在原东方美食苑的基础上新生的饭店。东方洗浴、东方美食苑经过多年的宣传与运营,已在张、宣地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宣化更是家喻户晓。如能利用“东方”在宣化的知名度延续宣传东方鸭王酒楼,提高菜品质量(行家点评稍差),加强人员培训、管理,定能成为宣化餐饮界的后起之秀。
三、营销策划
餐饮服务的目的是让顾客满意,只有顾客满意了,酒店才能获得利润;要做好优质的服务,离不开企业内部员工的努力;内部员工营销的成功又以全面的(质量)管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基础。
鸭王酒楼开业两月,现正在举办“回报消费者关爱”优惠活动。借此机会,应以顾客满意营销、内部员工营销和文化营销三者结合,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进行。
1、本次活动的目的:增加“东方鸭王酒楼”品牌的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东方”形象,增强竞争力;加强员工的企业忠诚度和向心力;提高员工服务意识、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东方”的企业文化;提升销售额,增加利润;为下一步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活动时间:7月1日——15日,共计15天。
3、参与人数:东方的所有员工、就餐的顾客等。
4、顾客满意、员工满意、管理提高、文化创新
四、具体方案策划
(一)sp方案
1、“微笑服务”
在活动期间,所以员工一律微笑服务,细致耐心,让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提高顾客的感觉消费价值。具体实施如下:
7月5日前召开动员大会,6日——15日服务员之间开展“服务大比武”,在大厅设一个专门的版面,每日评出“当日服务之星”,并给予物质奖励。
2、特价
(1)每日推出一道特价菜,日不重样。
(2)随顾客所点菜品加赠部分菜品,如消费100元送两份小菜;200元以上,加赠2道凉菜;500元以上,加赠4道凉菜等。
(3)打折,这是一个迅速提高消费的法宝,建议适当打折刺激消费。
注:本店的特色为烤鸭,烤鸭的价格勿降!!!
(二)内部营销方案
内部营销是一项管理战略,核心是发展员工的顾客意识,再把产品和服务推向外部市场前,现对内部员工进行营销。这就要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企业之间双向沟通、共享信息,利用有效的激励手段。
1、在全体员工内部加强温情管理,要求每一个员工将所面对的其他员工视为自己的顾客,像对待顾客一样进行服务。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内部员工营销固定下来。
2、征文比赛
内部员工征文:《我的选择——东方》(所有员工都写,洗浴、餐饮各写个的。目的是培育员工热爱“东方”的情感,让大家同心合力,共同创造“新东方”!)
要求:(1)题材围绕东方鸭王酒楼、东方洗浴所发生的事情,可以是工作经历、感想、寄语等。(2)体裁不限。散文、杂文、记叙文、议论文、诗歌皆可。(3)截止日期为7月13日。
鼓励全体员工积极投稿。本次征文活动评出一等奖1名,奖金200元;二等奖2名,奖金100元;三等奖5名,奖金50元。并进行集中展出。
3、成本节约比赛
通过系列活动,对内部员工再教育,提供其的积极性。
(三)产品营销方案
1、在推特色餐饮的同时,推进情侣套餐、商务套餐、家庭套餐、孝心套餐等。如:情侣套餐可推出38元、
48元、58元等(对餐饮不明,仅供参考)。
2、绿色家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已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而是吃“绿色”,吃“健康”。绿色家宴的推出,无疑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原材料使用上,力推生鲜类绿色食品;烹饪方式上结合现代人的消费时尚,使菜肴风味化、营养化;在家宴的菜谱上,注重菜肴的营养搭配,平衡膳食,满足人们的健康要求。强烈建议厨房推出!!!
(四)文化营销方案
向消费者宣传“东方”的企业文化,增强东方企业在目标消费群中的影响力。
在公交车身制作鸭王酒楼的环境图片,烤鸭的制作流程图和酒店的精神口号(东方鸭王酒楼提醒您:关注饮食健康),让顾客把“吃”当作一种享受,使顾客乐而忘返。
五、广告营销方案
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媒体无疑是吸引大众眼球的媒介。可根据不同的媒体有不同媒体受众的特点,合理的进行市场定位和目标顾客的定位,合理的选择媒体投放广告,不可片面追求覆盖率,造成广告的浪费。
硬广告和软广告相结合,软硬兼施,已取得更好的效果。利用媒体整合,实现小投入,大产出。
六、效果分析
1、宣传造势,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记忆感,引起良好的口碑宣传,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2、店内富有人情味,服务周到,能提升目标消费者对企业的忠信度。
3、通过服务比赛、征文比赛、成本节约比赛,能极大的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向心力,提高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