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特殊教育的方法范文

特殊教育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殊教育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特殊教育的方法

第1篇:特殊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特殊教育;美术欣赏;审美意识;素质提升

我国人口基础大,特殊人群多,他们属于弱势群体,国家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其教育问题。特殊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不容忽视,在这些学生中间开展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和审美能力。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机构而言,运用有效的艺术教育模式,是提升特殊教育水平的关键。美术教师要采取美术欣赏的方法,利用典型美术作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进而提高其对美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憧憬。

一、特殊群体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方法的意义

抓好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欣赏教学,是当前广大特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美术欣赏教学本身是为了让特殊人群通过欣赏并身临其境的去分辨和体会事物的优劣、美丑,培养特殊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人天生对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就有感知探索和分辨的能力,这是人的本能,而对艺术的体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而特殊艺术教育就是结合特殊人群的特点进行,聋哑人听力和语言有障碍,他们凭着其他感官和直觉去认识事物,那么美术欣赏教学就可以让他们更直观的感受到艺术的精髓和本质,可以更好的把抽象美术变得简单,并赋予自己的思维和遐想,产生美术和思想的共鸣,使美术教育升华。通过多次艺术欣赏,学生们在潜意识中就接受了艺术史上的思想精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养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并深刻地影响自己的信念、意志品格和气质。所以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欣赏教学更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爱上美术爱上艺术,克服残疾人自卑的心理,并能深刻的认识世界,在人生价值观上得到更好的提升,促进全方面素质的提高。

二、特殊教育中运用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将客观事物与主观意识相结合

美术欣赏的作品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不同教育和发育程度以及相关经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审美和评价,这在主观意识中就产生了分歧。特殊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美术教学指导,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教师在讲解作品的时候完全可以用尝试性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先将美术欣赏作品做以大概评价引导学生,然后可能的让学生发挥自主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杜绝自卑心理,了解每个人的想法再加以分析和帮助,这个过程虽然会存在片面性,但是会使特殊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把事物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找出不足,相互激励,达到更优质的教学效果。

(二)将内容和形式相统一

一般情况下,作品的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通过形式来表现。而在作品的主体中又可分为表象性和内在性,在绘画和雕塑作品中表象性比较明显,而内在性比较隐藏。尽管对形式的剖析会使欣赏失去了愉悦性,但对提高形式的直觉水平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注重形式结合内容,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学生的思想开放性思考与内容相扣。在形式上可以根据内容不同而采取不同教学手段。比如绘画作品一般线条是流畅的、形状是清晰圆滑的、色彩是分明的,这就完全可以将作品完完全全展现在学生的眼下,在欣赏中根据作品去想象去评价,去诠释绘画作品的意境;雕塑作品是直观的,视觉冲击效果是突兀的,这完全可以让学生不仅在眼观下去体会,更可以用触觉去感悟,放开性的真正体验欣赏作品的精髓;动画艺术作品是精彩的,特殊学生在欣赏动画作品时,会带着激动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去体会,完全可以让学生演绎作品中的角色,诠释自己心目中的美等等,这些不同的内容要在相应形式下完成,达到欣赏教学的目标。

(三)将学生的自主创新和作品的本意相结合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导致身体有不同方面的缺陷,但是在某方面也有这极其敏感的能力。美术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优势,鼓励学生自主创作。首先,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美术作品有着不同的认知,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领会代表作品的精髓,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美术作品。在创作前,教师要对学生欣赏的美术作品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绘画方法,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学生创作时,教师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多夸奖学生,给与其鼓励,在其创作后要对其进行评价,提升特殊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

(四)正确挑选合适的教材与欣赏的美术作品

美术教师要为学生们选择适合的教材,教材有关设计部门要针对特殊人群研发适合的美术教材,教材的内容要符合这些学生的实际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但不等于死板教条的按照教材教学,要灵活拓展教材的内容。其次,教师在选择美术欣赏作品时要选择适合的作品,要能够具有审美的代表性,要能够兼顾不同类别缺陷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美术的信心,使其重拾生活的勇气,面对困难,不气馁,不妥协,以美术作品为媒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欣赏教学对于特殊人群中的学生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术教学作为特殊教学机构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水平和质量关系到特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美术教学不容忽视。美术欣赏教学的开展,要以特殊学生为出发点,明确具体教学目标,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典型美术作品为载体,培养特殊学生的自主创造力,要围绕着特殊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x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建立多元化的、高效的美术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帅敏.如何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聋人的美术欣赏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187.

第2篇:特殊教育的方法范文

当今社会,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十分重视,然而,在众多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的儿童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些儿童,他们是特殊群体。特殊幼儿是指一群在心理和生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明显地偏离普通儿童的发展水平,有特别的学习困难或适应困难,只有接受了特殊教育,才能充分发展的儿童。而家庭无疑是孩子成长道路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纵观诸多家庭教育方式,仍有许多问题存在。在本次研究中,主要研究心理方面有缺陷的特殊儿童与身体方面有缺陷的特殊儿童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改进家庭教育方法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观察法为主,辅以案例分析法以及文献法

三、问题的研究

特殊幼儿主要分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缺陷,笔者本次的研究主要是在生理方面体现的有身体疾病幼儿,以及心理疾病体现的内向以及攻击性行为的幼儿。

案例呈现:

一、首先是有生理疾病的幼儿,本文以癫痫症幼儿为主

在某个幼儿园中,幼儿明明(化名)在晨间活动中,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呼吸暂停、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抽搐开始为四肢的强直、握拳、两眼上翻或偏斜一方,然后面部及四肢肌肉呈阵挛性抽动,呼吸急促不整,舌咬伤,大小便失禁。发作持续1-5分钟,发作后意识不清或嗜睡,经数小时清醒。后送往医院抢救,诊断为小儿癫痫,但是很多幼儿得知后,竟嘲笑他,模仿他,令他的心理蒙受阴影。

二、其次是有心理疾病的幼儿,本文以内向的幼儿和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为主

1.内向的幼儿

幼儿和老师正在晨间锻炼,小朕奶奶带着孩子走过来。奶奶催促孩子“快叫老师早。”小朕没有声音,脸上没有表情,呆呆地站在一边。奶奶大声地训斥:“还不叫,快叫啊。这孩子,就是不响。不叫晚上不来接你了。”小朕听了,哭了起来,两手紧紧拉着奶奶的衣服。我连忙上前安慰孩子,“不要哭了,小朕穿衣服最快了,老师很喜欢你的。我们等一会向老师问好,好吗?”小朕还是不说话。我接着说:“好的话点点头。”小朕很勉强地点点头。

2.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

早操,每个幼儿站在固定的小方格里边听音乐边跟着老师锻炼身体,只见扬扬突然双手放在前面的小朋友身上,将其往前推去,前面的小朋友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这时前面的小朋友回过来朝他瞪了一眼,可是扬扬还是继续去弄他,跟着双脚往前踢到了前面幼儿的腿上,前面的幼儿转过身用手推他的脚,他猛地起身,双手张开向前扑去,前面的幼儿被推到在地上,他又笑又跳。

三、问题的分析与指导策略

首先关于家庭中如何教育幼儿对待生理疾病

1.首先在情感上同情他们。家长要耐心地向孩子讲解残疾人的生理缺陷是由遗传或是疾病及事故造成的。

2.家长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观残疾人福利工厂等场所,收看描写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电影、电视,观看残疾人运动会,讲讲残疾人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创造辉煌业绩的故事,使孩子了解虽然自己生理上有缺陷,但是他们有勇于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在人格上与健康上是平等的,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其次关于如何教育内向的幼儿

对于内向性格的孩子,父母不妨尝试以下一些做法:

1.帮孩子找个外向的小朋友

学龄前的孩子很容易因为爱玩相同的游戏而成为朋友。如果您的孩子内向,害羞,那就告诉他的幼儿园老师,让老师多安排外向大胆的孩子和他一起玩,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渐渐改变。

2.害羞的孩子更需要鼓励

有的孩子大大咧咧,做错了事就算多说他几句也没问题。可批评害羞的孩子时,您就要注意您的措辞。

3.让孩子当“小司令”

您不妨找几个年龄比孩子小的小孩,让他们和您的孩子一起玩。您的孩子虽然害羞,但因为比其他孩子年龄大,游戏中他就会处于主动的位置。不管是玩什么游戏,出什么主意,他都会自然地成为孩子中的“小司令”。

三、关于如何教育攻击性行为的孩子

首先,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幼儿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空间;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都可以减少冲突的产生,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第二,启发幼儿对攻击性的理解和思考,以便从动机上改正其攻击性倾向。幼儿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途径,让孩子认识到他人对其攻击性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情绪。比如,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形象,与其讲述这一儿童的表现及其危害,使其意识到这样的儿童是不受人欢迎的。此外,要提请注意的是,过去曾有人主张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采取宣泄法,如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情绪。大量研究表明,宣泄法不一定能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尤其是幼儿,有可能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产生更加强烈的攻击倾向,因此,是不宜提倡的。

第3篇:特殊教育的方法范文

一、幼儿的特点

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绝不能是盲目的、成人化的,应当依据幼儿自身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启蒙性教育。幼儿期即学前期(3―6岁),这一时期幼儿有如下特点。

(一)心理特点。

1.幼儿活泼好动、爱模仿,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一些新鲜的东西,总是不停地、积极地运用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活动主要依靠大脑向高级神经系统调节。幼儿大脑的成熟程度不足,兴奋过程的活动胜于抑制过程,因此,幼儿好动,此特点在幼儿中期尤为突出。

2.由于幼儿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幼儿行为的目的性、方向性和控制性都有所提高。

3.幼儿的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伴关系开始冲破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优势,从主要和成人的关系,开始向和同龄人的关系过渡。逐步有了与别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行为。

4.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心理活动已经开始形成系统,幼儿对事物逐渐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幼儿的各种心理活动互相联系密切,先前的心理活动、先前形成的态度,影响着后来的心理活动和对事物的态度。

(二)感知发展特点。

幼儿期是感知觉发展的主要时期,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

1.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感知过程概括化、系统化。

2.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幼儿感知过程的主动性最初表现为选择性。在幼儿期的观察活动中,特别是用眼和手及其他感官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更明显地表现出感知的选择性和目的性。

3.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随着感知过程分化和综合水平的提高,幼儿不但可以感知到许多以前不能感知到的事物及其特征,还能够抓住关键性特征减少多余动作。通过较少的感知动作,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

(三)思维发展的特点。

思维的发生使幼儿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反映的可能,从而出现了意识特征的初步形态,开始出现不同于动物的心理特征。自我意识的发生与思维的联系非常密切。幼儿通过思维活动,在理解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中,逐渐认识自己。

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表明,幼儿期属前运算阶段。此阶段分为两个阶段:(1)前概念阶段。主要特点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出现表征功能。这个阶段幼儿由于不掌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只有部分与部分的直接等同,因而他们常常是“转导推理。”(2)直觉思维阶段。此阶段是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过渡的中间阶段。直觉思维的特点是它既能反映事物的一些客观逻辑,又受直觉感知形象的影响。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逐渐向现实靠近,神话故事式的思维成分减弱了。幼儿逐渐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新概念”,追求客观的认识。

二、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

针对特殊性怎样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一)顺应幼儿天性,满足求知渴望,拓展科学教育的范围,引导他们更广阔地接触科学。

1.顺应幼儿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幼儿好奇好动,生来酷爱大自然,对周围世界的好奇、探究欲望极强。因此,我们要利用幼儿这一天性,引导他们广泛接触周围世界,及早播下科学的种子。

2.满足幼儿求知的渴望。幼儿期是人生中提问最多的时期。他们瞪大眼睛,好奇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渴望了解周围世界,提问的内容大大超出了《纲要》的范围,涉及方面很多,动物、植物、地理、人体等各个学科。我们应满足幼儿的求知渴望,带领他们寻找答案。

(二)反映自然界的发展变化、科学的进步与未来的需要,增加新内容、吸收新信息、渗透新观念。

1.增加新信息、吸收新信息。拓展幼儿科学教育内容,要善于捕捉新信息,抓住教育的契机。对于幼儿来说,大量的新信息是发生在身边的新变化,要引导幼儿随时随地注意与发现。

2.渗透新观念。要思考未来社会的需要,在确定目标、选择内容、设计活动等时要渗透各种新观念。如环境意识、发展意识、创造意识、时间意识、合作意识等。

(三)不应超越幼儿认知水平,强求幼儿背诵抽象的科学概念。

1.考虑到幼儿期的概念只是经验水平上的概念,我们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进行科学教育。幼儿应该学习日常生活概念、具体事物概念,区分日常生活概念与错误概念的界限。我们不能以幼儿概念的幼稚性、朦胧性为借口允许错误概念的出现。

2.不能迁就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科学教育不能满足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引导幼儿整理零散的知识经验,促进初级概念的形成,并逐步提高概念水平,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四)不要追求记忆大量知识,而要减少知识难度,增加智力难度。对于幼儿发展来说,兴趣、能力、情感、个性比知识更重要。知识难度不等于智力难度。

(五)在快乐的活动中学科学,让幼儿经历、尝试、发现,充分品尝科学的乐趣。

1.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好课堂与材料。大自然为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广阔、最有趣的课堂,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

2.直接接触、动手、动口、动脑是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鼓励幼儿的主动活动,从物质上创设便于幼儿探索的环境,从精神上营造利于幼儿探索的探索气氛。

第4篇:特殊教育的方法范文

On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urses

ZHANG Jian[1], OUYANG Lingjiang[2]

([1] Hu'nan Network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004;

[2]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410208)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the teaching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goal of University of Applied talents, proposed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discussed how to tak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innovation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focusing on interactive and practical teaching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Key word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quality

0 引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传统的依靠手工制作的制造业也越来越多的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元素,其产品的设计、制作的工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等均得到不断的优化。先进制造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生产实践过程中,从而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大高校纷纷将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作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从而系统地介绍先进制造技术及工程应用方面的内容。由于先进制造技术是集机械、自动化、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课程,其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纷繁复杂,并且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实践操作教学的比例,将所学的先进制造技术理论课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给门课程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更加牢靠,印象更加深刻。

1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特色

1.1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

先进制造技术是将传统的制造技术结合机械、电子信息、经营管理等现代化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作加工、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过程中,以便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低耗和清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各大高校所使用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较深,前后章节之间的衔接性不是很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很吃力,对先进制造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不太熟练,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2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的特色

首先,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从课程,其综合性较强。由于该课程涉及到机械、电子信息、自动化、现代管理等各方面的技术,包含了信息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等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其涵盖的内容、过程和信息相当的复杂。

其次,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内容覆盖面广的学科。与传统的制造技术相比,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涉及到产品生产加工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最初的产品设计、到产品生产加工、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跟踪与质量服务等各方面的过程,其运用到的技术包括自动化技术、产品制作加工技术、以及生产管理技术等等。因此,现代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跨学科的技术和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形中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和强度,并且技术更新的速度较快,学生适应能力也不断受到挑战。

再者,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动态发展的技术,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融入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等,而这些技术渗透到了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从最初的设计到生产加工到生产管理再到最后的销售和售后整个环节。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得最好,才能实现高效、低耗和清洁生产的目的。因此,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内容也要随着发生变化,并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

最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实用性较强。由于先进制造技术在现代加工制造业的应用较为广泛,实践性较强。与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方法不同,先进制造技术课程不仅重视技术的学习,还重视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技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使得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实用性得到加强。

2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2.1 合理选择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是一门动态变化的课程,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变化,教材和教学内容也应该随之做出调整。首先,要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由于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覆盖的学科范围较广,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难以兼顾到教材所涵盖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相关知识板块的重要性程度做出课程所需课时的安排,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从而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把握课程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去学习相关知识点。其次,先进制造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为了赢得市场竞争力,企业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受到制造型企业的青睐。为了顺应这种市场形势,高校必须保证先进制造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最新的先进制造技术,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学习这门课程。最后,教学内容应该突出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特色,由于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要求学生掌握好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思想,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

2.2 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更新速度较快,课程内容具有前沿性,为了培养具有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另外,现代制造型企业已经从传统的加工装配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好先进制造的技术还要具备现代管理知识,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理念指导实践,随着新理念的诞生,新的技术也随之出现,因此,随着先进制造理念的独断发展变化,先进制造技术也不断得到发展。只有让学生掌握好了新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工程实践中,才能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另外,除了要更新教学理念之外,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也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既有对基本概念的讲解,也有对相关技术知识的讲解,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可以采用授业式讲解,对技术知识的讲解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或者两者相互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解决相关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一起讨论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对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这样的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 结合先进技术,优化教学手段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课程信息量大,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节省上课板书的时间,使教师将主要的时间用于相关知识的讲解上面。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动画、视频等,不仅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相关的知识点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但应该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还是应该对整个课程讲解起到主导作用,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对相关重难知识点做出板书,方便学生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提前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又增加了教学的效果。

2.4 注重实践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先进制造课程的实用性和工程性表明这门课程不仅要有理论教学,还要注重实践教学。再加上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覆盖面较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对理论知识难以形成感性认识,学习起来较为吃力,久而久之,便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必须要加大先进制造课程实践教学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操作,能够对理论知识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参与到实验室的项目中来,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大型制造型企业、科研机构或者其他实验基地进行观察和体验,从而对先进的设备和制作工艺有一个更加感官的接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先进制造课程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便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一种新的认识,并且更加愿意去探索和挖掘这些理论知识的实用型。

3 总结

第5篇:特殊教育的方法范文

一、问题设计的特点a

首先,问题设计要具有针对性。从教学角度说每一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应针对其展开,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作为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问题设计要具启发性。当教师的问题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出发,又稍高于他们现有水平,学生关于怎样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才有可能真正被诱发,思维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学生也才能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积极探究、多方思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出问题的答案,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多设置开放性的问题,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再次,问题设计要具有实效性。课堂教学首先被教学课时所限制,一堂课只有45分钟,如果什么问题都提,时间就会白白浪费掉,那么这节课就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遵循实效性,从教学的实际入手,针对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问题,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乱问、滥问。

二、问题设计的主要方式

第一、设计有趣味的问题。趣味的知识可引发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例如:在讲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时可引入故事《分马的传说》:从前,有一位商人,临终前立了一份遗嘱:“马厩中的19匹马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得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得总数的四分之一,小儿子得总数的五分之一,但不许把马杀掉”。你能帮他们分清楚吗?这个传说隐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索和研究的欲望。

第二、设计发展的问题。所谓发展的问题就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设计的问题。例如,在讲授直线平行的条件时,教师可以预先让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平行线的画法,然后提出画图时三角板的作用?进而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接着提出内错角相等呢(同旁内角互补呢)?遇到一个新问题,就需要学生把它转化已知或已解决的问题来解决,问题环环相扣,使学生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奋之中,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设计探究的问题。初中学生心理特征表现为好奇、喜欢探究、好表现自己等,巧妙设计探究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问题设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问题的背境设计,问题背景指的是产生问题的过程或原因,提供一段含有数据或方法的阅读材料背景,然后提出原因解释或问题解决。常见背景有数学历史、数学故事或数学的研究过程的问题。如勾股定理的历史、无理数的产生过程、乘方的故事、概率故事等等。二是问题方向或内容的设计。例如,如图1,E,F,G,H分别是正方形ABCD各边上的中点,要使中间阴影部分小正方形的面积为5,则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多少?

本题的解法具有多样化,有利于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四、设计开放的问题。数学开放问题是指条件不具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问题。数学开放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在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可促使主体认知结构的重建。例如,有一个正方形,要把它的面积四等分,请你给出设计方案。问题的条件、解题途径和结论都呈现出很大的开放性,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空间。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交流中,加深其对四边形和面积等有关知识的理解。

第6篇:特殊教育的方法范文

艺术设计类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他们既有当代普通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又有其比较鲜明的特殊性。艺术设计类学生大多是以美术高考的形式进入大学,入学的成绩由专业课测试成绩和普通文化课成绩两部分构成,他们入学时的文化课平均成绩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要低,入学前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都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

美术生的考前学习过程往往比较辛苦,绘画基础要经过系统的高强度训练,在通过所报考的高校的美术专业考试后,还要在高考中达到所报考高校的文化课分数要求,这样方能被录取。进入大学后,美术生的专业有了很大的拓展,一般分为纯美术类专业和设计类专业两类。纯美术类又分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专业。设计类专业分为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动画等专业。本文中提到的艺术设计类学生主要是指以上的设计类专业的学生群体。

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特点分析

(一)专业课程学习兴趣浓,文化理论课程学习欠缺。

普通的文理科考生面对的只是文化课的学习,因此所有的压力基本上都来源于高考。而艺术生要同时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由于从小就进行专业课程的训练,许多艺术设计类学生忽视了文化课程的学习,导致文化基础薄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类的考生,高考成绩录取分数线比普通考生低很多,这使很多艺术生对高考放松了要求。

(二)个性突出,自律性差,不受约束。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要求具备一定的个性化,但不是放任自流。很多艺术设计类学生以专业要求为借口,夸大个性特征,自我意识较强,不愿受约束和控制,忽视对自身道德素质与修养的培养与提高,对学校一些规章制度或约束产生抵触等情绪,使高校在对其管理时比较困难。

(三)经济条件好,依赖性强。

艺术设计类专业学习成本较高,无论是普通学习用具的成本还是学费,都比普通大学生高出一倍甚至更多。这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再加上目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导致独立自主能力较弱。

(四)积极要求上进,意志力薄弱,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差。

艺术设计类学生善于想象,并有抱负、有理想,积极要求上进。学校大小活动积极参加、热情参与,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理解、支持。但一些学生经受不住失败的考验,一旦遇到挫折,比如考试成绩不合格,就会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出现旷课、迟到、早退、逃学等颓废现象。

(五)思维活跃,较感性,重感情。

艺术设计类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感官敏锐,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平时生活中注重感受新鲜事物,以高度的敏感性进行学习和创作,普遍比较重感情,喜欢结交朋友。

三、针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特点的教育对策

针对艺术设计类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我有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很多高校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教育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恰当与不完善之处。一些高校老师对艺术类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都是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难以管教,因此对他们放松教育,甚至不愿意教他们。其实恰恰相反,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只要我们努力付出,掌握他们的思维和学习规律,就能够教育好他们,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其的思想与素质教育。

(二)调整教育模式,加强文化课程的教育投入。

很多高校或艺术院校过于强调学生专业课程的教育和投入,而忽略了理论课程的投入,过于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缺少对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理论修养的教育,甚至有些教师认为,设计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学习理论没有用处。其实不然,只有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三)改善外部环境,摒弃歧视观念。

艺术类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都需要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环境往往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转变,不可否认,现如今许多高校对艺术生都抱着一种嫌弃与鄙视的态度,因此各高校应该从学校大环境抓起,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对艺术设计类学生持有一个理解与支持的态度,摒弃以前的陈旧观念。

(四)科学配备专职学生管理教师队伍,考虑专业对口。

目前很多从事艺术设计类学生专职管理工作的教师(如:辅导员、班主任等)不是艺术类专业出身。学校应该在专职学生管理教师队伍的配置上适当考虑专业的对口性。尽量挑选思想觉悟较高,政治素质过硬,并有着相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来担任学生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使工作更加有目的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引导学生。

(五)投入真情实感,走进学生内心,进行情感性引导与教育。

艺术设计类学生普遍比较感性,重情重义,以此将其作为艺术设计类学生管理的切入点,进行培养和教育,得到可喜的收获,这一点我有深刻的体会。

四、结语

以上是我在艺术设计类学生管理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总结,虽然工作还有待于继续探索和创新,但是我相信,只要大家站在一个客观求实的角度,对艺术生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误解;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苛求;多一点支持,少一点轻视,那么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明天一定会变得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张丽芳.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状况及教育管理对策[j].华章,2008.3.

第7篇:特殊教育的方法范文

 

一、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内涵

 

职业技能,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1]。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就业的根本,调动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尤为重要。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其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潜能、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2]。根据特殊教育的目标,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应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特殊教育机构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特殊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特殊儿童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从事特殊儿童教学和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实际教学及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基于上述认识,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内涵是指为了从事特殊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管理等工作,所需要的特殊教育专业技术和能力,需要掌握的具体职业技能有:特殊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评估各类特殊儿童的基本方法;进行特殊教育教学、科研或管理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特殊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容

 

(一)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技能

 

知识技能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的“培养师范生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挑战,要求其要有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技能才能胜任特殊儿童的教学工作。为了顺应当前融合教育发展趋势,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应重点培养面向特殊教育实践需求,拥有现代特殊教育理念,既懂理论又有实践操作技能,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除了应掌握特殊儿童的心理、教育和康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外,还应精通某一特殊专业方向的教育教学及康复训练技能,如手语与盲文沟通、言语与说话训练、辅具的使用与维护、行为改变技术等。

 

(二)诊断、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技能

 

诊断、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职业技能。特殊儿童的诊断和评估是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疑似特殊儿童进行各种必要的检查和测验并作出结论的过程,采用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方面的检测方法,对儿童偏离常态的方面、性质、程度及其发展的可能性作出判定,诊断和评估的结果将应用于后续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过程。对特殊教育教师来讲,为特殊儿童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是诊断和评估结果应用最重要的方面。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要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类诊断和评估的途径和方法,如观察、访谈、行为评定、测量工具的使用等,学习如何利用已获得的有关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数据和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儿童的特殊教育目标,制定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教育需要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三)选择、编制教材的技能

 

由于特殊儿童的个体间差异较大,一般来讲,特殊教育学校没有固定教材,需要教师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以及每个学生的评估结果、身心特点,围绕特殊儿童的生活经验、实际生活环境和需要自行选择和设计教材。教材的选择和编制是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职业技能,选择和编制合适的教材关系到教育目标的达成,也关系到后续教育训练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择和编制要从特殊儿童发展的实际可能性出发,与特殊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使特殊教育的功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组织、实施教育训练的技能

 

熟练地组织与实施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是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应重点掌握的技能。由于障碍类别和程度、发展过程以及环境等因素的不同,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大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相对滞后于普通儿童,类化能力较差,其教育训练需要反复进行。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要练就扎实的教育训练技能,运用特殊教育的理论知识,根据特殊儿童内在的能力设计教育训练计划,以保证他们得到最适当的发展。

 

三、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策略

 

(一)构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

 

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是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根本保障。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应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四个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心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专业核心课程是指特殊教育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包括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个别化教育计划、特殊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各科教学法、盲文、手语、行为改变技术、康复等[3],包含了特殊教育需要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职业技能;专业方向课程主要是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需求开设的课程,如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脑瘫儿童的教育康复、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康复等课程[4];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是对所学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演练,包括实习、实训、见习、寒暑假社会实践等。四个专业课程模块均指向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不仅强调了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要注重特殊教育理论素养的养成,而且强调了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要具备教育行动的能力。

 

(二)职业技能培养与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要与特殊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不仅要求相应学科的教师调整和增加与特殊教育职业技能训练相关的课堂教学的内容,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还要把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和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为学生创造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和条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是讨论法,教师设置特殊教育热点问题,调动学生参加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二是参与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体验未来教师岗位的角色行为,也能检验学生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情况;三是读书法,教师提供特教方面的阅读材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文献导读,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四是参观法,让学生深入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等教育一线,通过义工服务方式直接接触特殊儿童,增加认识特殊儿童的体验;五是案例教学法,选取来自特殊教育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让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六是实习法,让学生通过3~6个月的长时间实习,参与对特殊儿童进行的直接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学校与实践基地合作

 

特殊教育专业与校外实践基地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特殊教育学校和组织机构的教育实际情境、教学资源等均可作为课程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并方便学生进行志工服务,学生通过直接观察,积累特殊儿童具体的行为表现,能够丰富感性经验,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观摩,了解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如何进行教学,从中可以汲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5]。深入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机构、康复训练机构进行专业见习与实习是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业务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6]。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

第8篇:特殊教育的方法范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49-02

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法是特殊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指导学生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学科教学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从事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能力。但是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工作后表现出小学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明显欠缺的问题,需要盲校、聋校花费较长时间来培训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小教专业的毕业生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扎实,进入工作岗位马上能够适应教学工作,致使许多盲校、聋校在招聘时宁愿选择小教专业的毕业生。这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现有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设置是否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对师资的需要?应如何有效地设置特殊教育教学法?本文试通过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研究,使学生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力,满足特殊教育学校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为其他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讲授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笔者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学校特殊教育专业2012级和2013级学生――分别是98人和80人为教学对象,根据该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对现有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听觉障碍儿童教学法的教材进行梳理整合,剔除其中重复的内容,重新编排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实施教学,边教学边调整课题方案,不断完善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本课题是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一边实施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教学,一边调整教学计划,使现有的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设置逐渐符合特殊教育学校需要。

三、研究过程

本教学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相关资料

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是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和信息,拟定课题方案,整合教材。笔者和其他课题组成员基于特殊教育学校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根据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两类儿童的特点和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体系,使用天津出版社的《听觉障碍儿童教学法》和《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作为教材,选用《小学新课程教学法》和《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训练》小学数学教学法和网络资源等为教学参考资料,通过对《听觉障碍儿童教学法》《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及其他教学参考资料的整合,形成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包括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等理论知识。

(二)第二阶段――实施教学阶段,调整教学计划

1.理论教学。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着重从理论方面阐述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其中第一部分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包括数与代数的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和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2.实践教学。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应通过实践课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特殊教育教学技能,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突出本课程的实用性。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实践教学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部分构成,校内实训主要通过课内讨论、试讲、说课和评课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校外实训则是利用见实习、毕业实习和就业(顶岗)实习等机会在基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实地教学,由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作专业指导。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学校为例。该校与广西南宁市盲聋哑学校、百色特殊教育学校、北海特殊教育学校等多所特殊教育学校建立见实习基地,为学生见实习提供很好的实践场所。另外,这个阶段根据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选编及录制了部分学生教学录像,以配合教学。

3.教学方法的选用。本课程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和实践型教学法等。

4.考核手段的选用。在考核上,改变传统作业与考试方式,将每部分教学理论与特殊教育小学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写教案、试讲、制作课件等作业形成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理论,同时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本课程采取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讨论、教学计划设计、观摩课的评析、校内实训(试讲、说课和评课);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为随堂考查,为指定教学内容按照要求设计一份教案,并选派小组代表在限定时间内进行试讲。

在第二阶段,笔者采用行动研究法,一边实施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教学,一边调整教学计划,使现有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设置逐渐符合特殊教育学校需要。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这个阶段笔者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法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件、教学案例集和学生实践作品集汇编成教学资源包,这些既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讲授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法提供参考。

四、实践效果及反思

本课题立足于特殊教育学校对师资的需要,通过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获得学生基本认可,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技能也获得见实习单位的肯定,2012级学生现已毕业,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用人单位对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非常认可。

第9篇:特殊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特殊教育 小学数学 教学现状 改进策略

特殊教育主要是针对身心发展有缺陷的儿童实施的教育,本文所指的特殊教育是针对聋哑儿童实施的教育。特殊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一点是有爱心,让儿童在这种被关爱的环境之下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才。近年来,特殊教育备受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人士都比较重视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改革和创新,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特殊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技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以下笔者结合多年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当前聋哑儿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策略。

一、特殊教育中聋哑儿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在特殊教育聋哑儿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影响,教学效率未达到理想效果和水平。

1.教师教学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特殊情况。

从特殊教育的定义我们知道:特殊教育是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实施的教育,是一种爱心教育。因此,就特殊教育本身而言,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当结合学生实际需要,以促进教学效率提升,更好地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一点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不谋而合的。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并不是特别了解,对于聋哑儿童的实际情况把握不明,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已经形成特殊教育普通化的教学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不利于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长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不习惯制定教学目标。有些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称之为“走一步,看一步”,没有明确的规划和详细的目标,缺乏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其实,这是一种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特殊教育而言,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当指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旨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实际经常偏离实际轨道,知识技能的单向传输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被动的学习模式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策略分析

以上笔者分析了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特殊学生实际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呢?

1.用沟通搭建爱的桥梁、用爱心唤起儿童自信。

特殊教育是针对特殊儿童实施的教育,尤其是针对聋哑儿童实施的教育。对于这部分有点缺陷的儿童而言,他们在生活中更需要关心和爱护。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形成“用沟通搭建爱的桥梁、用爱心唤起儿童自信”的教学理念。所谓沟通,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继续沿用传统干巴巴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强化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并在这种互动教学环境之下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如哪些学生具有哪些特殊的心理需求,哪些学生存在家庭教育缺位的现象,哪些学生属于特殊教育中的困难群体等,通过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用爱心、关心和诚信消除学生的心理自卑感,帮助学生找回自信,用一种乐观、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未来,不断提升特殊学生的生存技能。

2.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预习、听课和复习是亘古不变、具有较强科学性的学习方法。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预习,通过预习,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使学生的听课变成加深知识印象的过程,而不是初步学习的过程;其次,指导学生认真听课,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结合自己的预习状况,对已经了解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和了解,对于不了解的知识点,学生认真听讲,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最后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复习,这种复习方式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和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以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总之,对于特殊教育小学数学而言,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3.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殊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在创新教学模式上,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对聋哑儿童听力和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形状图像,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教学的“特殊性”,并且善于结合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当前聋哑儿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