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范文

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

第1篇: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虚拟技能 ;培训 ;临床麻醉学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92-01

临床麻醉的各种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每一位麻醉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而医患交流与沟通、临床诊断思维的原则与方法、疾病诊断的步骤、各种临床常用基本技能等等更是一名临床医师需要终生修行的本领。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一名年轻医学生要扎实地掌握临床技能,必须实实在在地反复训练才能完成。

随着近年计算机模拟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出现,继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之后,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智能互动方式,它就是虚拟现实技能培训系统。虚拟现实技能培训系统是在计算机模拟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特征为: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虚拟现实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对现实情景进行全面模拟的技术,由于它能够高度逼真地模拟与现实情景类似的环境,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和体会,从而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我院虚拟技能培训系统应用于临床麻醉学的教学报道如下。

1 临床麻醉虚拟技能培训系统构成

1.1 临床综合麻醉技能训练系统

主要包括全功能电子人综合模拟系统-HPS模拟人及该系统所附带的配套设施,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计算机控制系统等。主要用于学生临床麻醉综合技能训练及考核。HPS模拟人是先进的电子人综合模拟系统,具备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特征、具有呼吸、心跳和脉搏等各种人体生命体征。训练时该模型可模拟临床麻醉实践中常见的各种病例和救治场景,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室颤、气胸、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学生可利用该模型进行各种临床操作,如血压测量、心肺听诊、动静脉穿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除颤、麻醉、呼吸及辅助机械通气等等。模型配备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可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并进行相应参数的调节。当进行心肺复苏、静脉给药、气管插管、给氧或深静脉插管等操作时,模型人的各项生理指标会发生相应变化。同时,HPS配备全程事件记录器,可实时记录模拟的情况,记录结果可帮助训练者查找自己的失误,也可用于考核评估,对同学学习热情及临床技能提高有很大帮助。在教学训练过程中,HPS模拟病人及场景的真实感甚至让学生们在救治失败而导致模型人“死亡”时,会自觉地感受到沮丧和悲伤,使得“生命安全”这一理念在培训过程中得到无形的渗透和强化。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临床麻醉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HPS临床综合技能培训后,学生普遍反映该项培训对于其学习兴趣、各种基本临床操作技能以及临床思维的提高帮助很大。

1.2 计算机网络及控制系统

临床麻醉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因此利用麻醉学精品课程网站,建立起多媒体网络学习体系、评估体系以及建立网站的讨论区和BBS,学习网站把临床麻醉学教学的重点、疑难点和常见问题,试验、网络课件、影像以及大量的资料图书,学生们均存储于精品课程数据库中,学生可以没有时间限制登陆网络,查询各种学习问题,可以在网上很容易地索取自己所需的内容。学生可在此阅读技能培训有关专著和论文,观看视频教学资料,利用评估系统进行自我测验。同时。精品课程网站的讨论区和BBS,利用超文本的链接方式使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或者将临床麻醉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寻求辅导教师或教研室老师的帮助,进行讨论交流。这种非实时性的讨论,大大增加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应用E-MAIL方式,也可提高反馈的时间,学生与授课教师进行"一问一答"的学习交流,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学习热情,同时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枯燥无味大的封闭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得到一个可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课堂的地域性在理论上被无限地扩大了。只要有网络连接的地方,就可以实施网络教学。

1.3 临床麻醉虚拟训练中心

实验室里采购了多种模式的软件系统,训练者可从其软件程序中观看各种临床麻醉的操作视频,如全身麻醉、神经阻滞疗法、椎管内麻醉等各种技能操作,同时软件也可模拟临床给药方式,让学生尽快熟练掌握各种物及临床常见血管活性药物剂其它常用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特点,还可进行血气酸碱失衡分析,并可模拟各种常用的麻醉气体、呼末二氧化碳监测,使学生快速掌握各种临床所需知识。同时,教研室还将筹建仿真手术室,使学生以后教学更接近于临床教学。

2 讨论

近几年,模拟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西方各国的医学院校,相继建立了临床技能中心,使用各种模拟设备对学生、专业人员进行培训。随着模拟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虚拟技能培训系统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在提高病人的安全性、培养学生能力感与自信心、教育标准化与规范化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随着《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临床医生的准入制提出了要求,我国临床教学过程也需要相应改进,本研究课题将虚拟技能培训系统用于临床麻醉学的教学过程,能为学生在校早期接触临床提供机会和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麻醉理论水平、各种基本技能操作能力以及临床麻醉的综合诊断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各种临床理论知识较快地掌握临床麻醉专科的各种病例的处理要点和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了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

虚拟技能培训系统应用于临床麻醉教学能显著提高教学水平,并可以做到客观化考核,虚拟技能培训系统可以解决目前临床麻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还没接触过真实患者前可提前将很多所需的技能进行培训,让学生的临床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第2篇: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范文

铁路 列车调度员 技能 开放式实验

一、引言

实验教学是铁路列车调度员技能培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的过程。在铁路列车调度员技能培训过程中,实验教学具有课堂理论教学和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广泛普及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对铁路列车调度员技能培训的革新带来了更直接,更深刻的影响。而高等学校的教学正在进行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转变,以教为中心的教学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转变,一次教学到终生教学的转变,这些深刻的变化,要求铁路列车调度员技能实验教学必须改进方式,挖掘潜力,提高学生列车调度指挥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机在铁路中的应用能力。而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正好可以为学生提高列车调度指挥等方面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深入学习铁路运输专业基础知识、更好的适应岗位的要求和掌握列车调度指挥的基本技能,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提高铁路列车调度员技能的一个有力手段。

二、开放式实验在铁路列车调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1.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新特点

长期以来,实验课在实验内容上只是对理论的验证,缺乏创新性;在实验方法上基本是机械模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实验的进行常常是学生按照预定的安排被动实验。为此,删除一些落后的、重复的、验证性的实验,腾出学时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做到既有基本实验的训练,也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基本实验主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综合性实验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创新等适应科研工作的能力。许多实验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可由封闭式改为开放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和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若要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开放的,而且在教学方法、实验内容和仪器设备等方面也是开放的,即全天候、全方位开放。在开放实验室,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维,去发挥,让学生自己从反复的实验中得到锻炼提升。实验室具有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双重功能,坚持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坚持实验室向高年级学生开放,教师科研课题中适宜学生做的内容,设计成专题实验,使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并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从事自己感兴趣课题的研究。这样,一方面,学生在实验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另一方面,促使实验室由“封闭”转向“开放”。而对于列车调度员技能的实践教学,可以组建铁路行车工作组织教学、计算机基础操作和铁路列车调度员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实验室,以熟悉列调模拟系统界面及基本操作、掌握人机交互方式,编制区段计划运行图,绘制运行实绩图,调整阶段计划,下达调度命令,填画运行调整符号为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点和突破口进行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面推进。

2.列车调度员技能实践教学在开放式环境下的组织方式

要成功地实现列车调度员技能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必须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满足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并为学生提供比较丰富的软件资源和学习资料库,以利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探索研究。同时,注意与电子图书馆、其它实验室连成一个网络整体,构造出一个先进的列车调度员技能教学平台和教学管理系统。这样使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够在多途径,多渠道的方式下获取。增加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摆脱传统的,单调的学习方式。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环境里,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有了更多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学习知识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薄弱环节进行自己补习和加强,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和教学,同时做到了寓教于乐。

为了实现列车调度员技能的开放式教学,教师必须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教师必须对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在设计中必须体现开放式实验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要进行合理组织,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浓厚学生自我学习的氛围,来对学生的列车调度员技能实践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组织。例如,教师可以规定实践内容,大致介绍实践环境,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实践中去,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参与学生的实践并给以指导,指导重点放在方法上,而不是具体的细节问题上。在开放式实验环境中,教师要通过网络这一重要资源与学生交互,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平台的查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教师可以开辟一些论坛,辅导学生学习,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并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已经从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其教学职能有所转变,主要是组织教学并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中,是“授人以渔”而不再是“授人以鱼”。

将开放式实验教学引入列车调度员技能实践教学,是引入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这种理念和方法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最关键的因素还取决于学生参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学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网络环境为依托,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生态圈,学生能够方便地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丰富的实践学习和有创造性的探索学习,并能有效地开展师生交流,实现教学互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学生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可以在自己的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各种操作和实践,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实验中的困难和解决实验中的各类问题。

3.列车调度员技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根据铁路行车工作组织基础理论,计算机基本应用技术,列车调度员技能的培训内容,可以在开放性实验室中主要进行以下一些难度适中,操作方便并且普遍适用的实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1)单线半自动闭塞调度监督系统原理及基本操作。

(2)单线半自动闭塞调度监督区段计划运行图的编制及实绩运行图的绘制。

(3)单线半自动闭塞调度监督区段一般情况下的运行调整。

(4)单线半自动闭塞调度监督区段特殊情况下的运行调整及调度命令的下达。

(5)复线自动闭塞调度监督系统原理及基本操作。

(6)复线自动闭塞调度监督实训。

(7)单线半自动闭塞调度集中实训。

(8)复线自动闭塞调度集中实训。

4.列车调度员技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优点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明显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常抓不懈,其列车调度员技能显著增强,适应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要求。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成为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变从前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实训基地和组织实验的老师成为教学的提供者和服务者,在实验教学中为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指导、引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开放式实验教学中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优势和长处,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受益、迅速成长。

三、总结与展望

在列车调度员技能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既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3篇: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范文

摘 要:软件行业对于“计算机蓝领”、“软件蓝领”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整个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就如何培养“软件蓝领”人才以及实现“软件蓝领”人才的职业提升,探索出符合技工院校的“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软件蓝领’为目标”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关键词:软件蓝领;计算机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软件行业对于“计算机蓝领”、“软件蓝领”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整个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受到企业用人单位的青睐,技工院校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将承担培养大批“软件蓝领”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如何培养“软件蓝领”人才以及实现“软件蓝领”人才的职业提升,是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软件蓝领”现状分析

我们通常把从事软件行业的人员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级系统设计人员、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软件工程师)、熟练的程序员――软件蓝领。

2012年,教育部职成教育司对天津、山东、黑龙江等700所中高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平均每年对“软件蓝领”的需求为20万左右,而每年通过大学培养的专业人才仅有5万人,这一巨大的就业缺口给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新型的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探索和思考

现结合我校具体实例,总结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些经验,一下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可以采用的新型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1、实施一体化课程体系

现在比较先进的课程体系有:“KH”模式、CBE能力本位模块体系、MES技能模块组合体系。新型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可以融合上述课程体系的优点,将课程体系整体上分为四大模块:职业素养模块、专业技术能力模块、综合素质模块、职业资格认定模块。

职业素养模块主要侧重于学生基本素质、文化基础的培养,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积极正确的职业素养。

专业技术能力模块主要侧重于学生计算机职业技能的培养。将知识融合在若干个项目课程中,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素质模块主要侧重于岗前培训、职业资格技能、拓展技能、订单技术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是若干个专项技能的综合体现,也是用人单位考核员工最直接的一种形式。

职业资格认定模块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是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

2、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培训计划

以市场为导向,从软件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出发,分析职业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分为三个方面: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定向、订单)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1)专业技能培训计划

掌握办公自动化、程序设计、软件测试、数据库、网页制作等常用软件的用法;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常用开发语言、工具和环境;

2)职业技能(定向、订单)培训计划

根据企业的订单(定向)要求,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这类课程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时代特征。

3)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计划

IT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将职业资格认证与学校的技术教育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又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长远的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实施新型的项目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

整个教学方式的设计遵循“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原则,在科学分析社会经济需求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体系。

1)“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企业订单要求设计课程体系,按照技术发展程度更新教学内容。

对现有教材进行合理“拆分、转换、合并、整理”,降低理论教学比例,提高实践教学课时分配。设计科学合理的项目教学、模块化教学体系,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探索适合技工院校的“软件蓝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软件蓝领”专业是专业性强、逻辑思维能力较高的专业,课程新、起点高、难度大,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运用实际案例、拓展项目规划的标准。

通过借鉴 NIIT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采用以目标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方法,在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A.专业课均采用机房教学环境。

B.课堂教学采取案例驱动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围绕案例再现,展开对专业技术知识的讲述和实践。

C.每学期进行综合性实践考核。

D.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及表达能力,尤其是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

4、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

随着IT产业的发展和职业院校对产学研结合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已经越来越紧密,出现了很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应科学地制定招生计划,确定课程模式。校企合作可以采用“双向交流”的形式,让企业工程师到学校讲课,教师到企业学习。

三、技工院校“软件蓝领”人才培养模式的展望

“重视就业,强化技能”是现代技工教育的主流理念,也是技工院校培养“软件蓝领”的目标。随着中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产业的不断壮大,“软件蓝领”人才的需求将形成巨大的空间。技工院校要不断探索方法和总结经验,通过改革教学模式、突破培养方向、规范培养计划等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建立技工院校“软件蓝领”人才培养新模式,更好地促进“软件蓝领”的人才培养,使我国的信息人才层次更加丰富,更好地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昭权 以案例结合任务的教学模式培养“软件蓝领”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 俞瑞钊 对软件蓝领培养模式与培养计划的建议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第4篇: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实训课 教学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对动手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学生的操作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实训课教学来获得的,而提高计算机实训课的教学质量更是中职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广大计算机教师高度关注的问题.学校的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既有计算机理论知识又具备相应技术的人才而计算机实训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所以计算机实训课教学是非重要的.那么怎样上好计算机实训课呢?根据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课教学的实际,结合我个人的具体情况,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备好计算机实训课是上好计算机实训课的前提

1.坚持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实训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是教师备好课的前提.因此,实训准备工作应针对学生的层次、知识结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趋向、技能操作等方面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和剖析,做出正确判断,进而确定实训课的教学模式、教学媒介应用、教学方法等教学内容.计算机实训课备课要明晰学生的层次、知识结构,接受能力,使实训教学突出共性,不能忽略学生个性的培养,要制定合乎学生发展需求的实训教学方案.

例如,可根据男生和女生的就业需求不同,发挥男女生各自优势,进行不同的专长性技能培训,使其能学有所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制订计算机实训课提纲

实训课提纲是对实训授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实训课提纲主要包括授课项目、实训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主要环节、技能难点和重点,以及评价方法;实训课提纲是教师授课过程中遵循的教学步骤,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在实训提纲中要明确实训的目的和要求,布置实训内容和步骤,对于实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实训后的思考题也要给予提示或指导.学生必须在实训提纲的指导和安排下上机实训,完成各项实训任务.教师也要按实训提纲的要求进行布置、检查、评定学生实训的完成情况.

二、充分做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计算机实训课

的保证

计算机实训课的课前准备工作相对于其他课来说显得更加繁杂、细致和重要.所以计算机实训课前准备要充分具体内容包括:硬件环境的准备;软件环境的准备;安全环境的准备;组织和管理准备;教师和学生的准备.要做到课前准备充分不容易,有效的办法是建立相应的标准和制度:教学媒体准备要制度化、技能操作用物准备要标准化.

三、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是上好计算机实训课的关键

实训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上与文化课、专业课有显著的区别.实训课开始,教师首先要提出本次实训的目的要求,其次讲解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然后讲解实训的操作步骤,最后强调关键操作的疑难之处或易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提高实训效率的方法.讲解时内容应简明扼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讲解以后,教师在进行示范演示时,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一定要提醒全体学生注意并演示正确的操作和提出防止不良操作的方法.必要时教师可运用事先设计好的挂图、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实训过程中学生初次使用的应用软件或生疏命令,教师要亲自进行演示讲解.对于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要高标准严要求,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练好基本功.要注意培训学生在计算机使用中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今后独自操作使用计算机打好基础.学生操作是实训课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动手操作,要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

四、计算机实训课的课后总结

实训课快结束时,教师要对这节课进行归纳、总结,对操作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重要环节、关键技能点进行适时点拨.通过实训课,学生对教师讲授的计算机知识、技术和程序都有了新的认识,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教师要及时引导和督促学生总结上机实训中的收获,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计算机实训课,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只要认真分析它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抓好每个环节,计算机实训课就能够获得成功.搞好整个计算机课的教学,也就有了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张凤梅.对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的思考[J].科技教育,2009,3.

第5篇: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

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是培训合格全科医生的重要环节,临床培训教学基地是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及培养全科医学诊疗思维的场所,在全科医生培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加强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1]。全科医生培养应坚持突出实践、注重质量,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规范培养模式,统一培训标准,严格准入条件和资格考试,切实提高全科医生培训质量。全科医生教育实践性较强,全科医生学员通过在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进行集中技能训练和临床轮转,进一步掌握临床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转诊指征,并掌握预防保健和康复指导能力。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培训教学基地是培训合格全科医生的关键环节。

2 不断完善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基本建设

我院将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工作作为本院基本教学任务之一,有一名院级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并有职能部门专人负责组织与协调;有健全的全科医生临床培训的管理制度,包括《全科医生培训教学管理人员职责》、《全科医生培训学员管理、考勤制度》、《全科医生培训教学查房制度》等;合理使用全科医学教学的经费,并专款专用;有完成全科医学教学任务的门诊、病房、教学设备、教室、图书室、住宿条件、学员食堂,以及必要的教学设施;医院科室设置齐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急诊科、皮肤与性病科、康复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能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具备开展全科医生培训的基本条件。

3 提高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质量

3.1明确培训目标 全科医生培训是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建立连续性医疗保健意识,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达到全科医生岗位的基本要求。注重培养和提高全科医生解决多发病、常见病等医疗问题能力为核心,达到"熟临床、懂公卫、具人文、会管理"的培养目标[2]。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是对已取得执业资格的,正从事全科医疗服务的学员进行培训。我国全科临床培训基地的师资是以三甲医院的临床专科医生为主,在三级综合医院三级或二级学科从事临床工作,主要是诊治疑难重症,在服务对象、模式、手段和内容等方面,与全科医师相当有很大差异[3]。我院通过选派优秀的临床教师参加"全科医生师资培训班",学习全科医师培训内容,了解国家全科医生培训的相关政策,掌握全科医师培训细则、培训重点、带教方法以及规范化培训项目评估方法等,结合专业特点,树立全科医生培训带教理念,掌握全科医生的带教方法。成立全科医学教研室,实行教研室主任负责制,组织全科医生师资进行集体备课、集中讨论,定位全科医学培训目标,构建全科医学教育理念,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3.3强化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 全科医生学员绝大多数来自县、市卫生服务中心(站)或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单位,学员年龄跨度大、学历层次低、参与继续再教育机会少,普通存在全科医生基本技能应用欠缺的问题,全科医生学员对全科医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有非常强的需求[3]。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和《全科医生诊疗操作指南》,我院制定了《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表》,确定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手术区消毒辅巾;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换药;清创术;切开、止血、缝合、打结、拆线;脓肿的切开、伤口引流技术;骨折、脱位的固定和搬运技术;徒手心肺复苏(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妇科双合诊检查;阴道窥器使用;儿童生长发育测量;吸氧术;吸痰术;插胃管;导尿术;雾化吸入;洗胃术,灌肠术;心电图机的使用;常用急救技术;家系图等基本技能训练项目。通过整合三级教学医院的医疗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强化训练,采用小组教学,带教老师"手把手"指导、规范学员的操作,全科医生学员通过反复的训练,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熟练程度得到提高。

3.4规范临床轮转培训,创新教学方法。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基本技能强化训练考试合格后,学员进入临床轮转阶段,学员在各科临床带教老师指导下进入临床实训,在临床轮转阶段进一步掌握各项技能。根据培训大纲要求,结合学员情况,制定《全医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计划》、《全医医生临床培训科室轮转表》、《全医医生临床培训实践考核手册》,培训的重点是掌握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疾病防治与转诊指标、常用操作技术。教学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全科医生临床培训的教学工作,检查学员临床轮转进度、实纲完成情况。组织同学参加医院的各种学习班、学术讲座,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远程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等,提高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应变能力。加强全科医生的实践能力,增加临床实践机会,接触不常见的病种或临床操作,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同时也是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5]。

3.5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投入500万元加强全科医学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基本设施建设及装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重新整合、规划,形成了包括临床外科模拟手术室、诊断学模拟实验室、妇产科模拟实验室、模拟病房操作室、医学影像学实验室、口腔技能实验室、中医技能实验室、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等9大类实验室,形成了多学科综合性的教学平台。构建包括远程视频示教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广泛应用于全科医生的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利用计算机仿真人体模型和计算机教学资源库开展全科医生教学活动;远程视频示教系统是将会诊的网络平台、手术室直播平台、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教学示范平台通过网络连接,可让几十名学员在线清楚地观摩到临床教师的诊疗过程、教学影像资料,教师可根据需要,切换临床教学科室和内容,与学员进行双向对话和交流,进行互动式教学,提高了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率[6]。

3.6建立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评估体系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践技能考核大纲》,制定了《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考核表》,教学培训模式及形式单一的考核方法无法真正有效评估全科医生的实际临床能力,建立整合式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评估体系[7],将学员医学理论知识学习、临床实践技能、临床能力考核成绩综合评价,考核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鉴别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辅助检查读能力、医疗文书书写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常见疾病诊断处理能力、急诊急救能力、社区慢性病管理与健康宣教能力和人文精神及沟通交流能力等。对全科医生临床培训进行多面性的综合评价,明确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

[2]范珍贤,钟梦,李君,等.湖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的评估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A):3275-3277.

[3]谢波,缪李丽,李一梅,等.全科医学临床基地师资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 重庆医学,2011,40(12):1239-1240.

[4]缪希松,龙世寰,童毅,等.昆明市全科医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情况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A):2924-2926.

[5]郑骄阳,刘志民,朱梁,等.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123-124.

第6篇: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计算机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115-01

近年来,随着各个高等院校的扩招,大中专院校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多,各中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为了缓解中职生的就业压力,中职院校应该就中职生的教学课程进行适时调整,在此,笔者就计算机课程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想谈几点自己的反思和看法。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应该在夯实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

以往的中职生就业方向和事实表明:中职生虽然可塑性较强,但也由于涉世未深,意志力不坚定等原因导致了中职生容易走弯路;中职生学历不高,与大专等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相比竞争力的高下立见……各种综合因素决定了中职生在确定就业方向时,必须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一专多能的素质。当然,除此之外,不否认还有其它的途径,譬如选择参加普通高考或者成人高考上大学继续接受深造等。但总的说来中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利用一技之长敲开就业的大门。那么中职计算机教育就不能只注重基础的计算机操作,而应该要在夯实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

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任务,而教学目的决定教学任务。相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来说,他们需要培养的是实用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里各专业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对学生的培养要改变以往的只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要求,更加注重实践,注重技术,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教学重点放在并驾齐驱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夯实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再进行新的技能提高训练。

二、计算机教学课件的制作要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中职院校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的优势和重要性。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一般学生从初中开始就会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但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一般都是要求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界面等,点到为止地进行教学。这种放任自流的态度导致学生潜意识里并不十分看重计算机教学,只是当作课余的一种放松。这无疑增加了中职的计算机教学的难度。那么如何激发中职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功能的强大,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初中或者高中的计算机教学基本上都还停留在教师按照课本对计算机课程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实践操作的阶段。仅仅依靠口头的讲解,枯燥且乏味,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中职教师要巧妙地结合计算机的图文表现能力,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图文并茂,在此基础上搭配适当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对计算机图文声像相结合,有一个综合的认识,引发学生好奇心。

其次,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课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如今许多的岗位都要求具备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中职生更应该突出其超常的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只听说读写,不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勤动手,例如自己制作PPT来讲解自己的专业知识,自己制作一份简历,给音乐搭配上合适的图片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最后,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持久地保持学习的热情。计算机以其强大的功能令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但是毕竟没有智能化,人工操作依旧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想办法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教师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可以适当地变换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先自己动手操作,然后总结失败原因,适当地引导,教授成功案例;也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入热门话题、参考历史等各种表现形式,借以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在计算机的领域中,也有高远的发展前景,需要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创新型人才。可是创新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中职教学过程中,还要在不断教会学生已有的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育,鼓励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往我国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总是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这无疑是在学生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了一道无形的目的地。要知道人生而有涯,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就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够脱离教师教授的藩篱,终生不断学习进步。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学会教师教授的只是就等于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固定思维模式,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样浅尝辄止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现如今,网上不乏各类专业课程的视频和讲座等,学生要想自学并非难事,教师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功能,推荐一些有益的学习网站,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

四、教会学生发问,敢于探索

第7篇: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

一、绪论

乡镇企业是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乡镇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信息化社会和时代的到来,受乡镇企业本身和外部条件的束缚,乡镇企业的信息化问题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着重关注了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主张从教育入手逐步解决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重点研究了乡镇企业中关于信息化内容的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以推动乡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乡镇企业信息化及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度的扶植举措,目前,乡镇企业中基本都引入或采用了一些信息化的技术和管理软件等。作者通过调查走访的形式对锦州市部分乡镇企业进行了信息化的走访。走访中发现几乎所有乡镇企业都使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并配备了相应的互联网系统。同时,财务信息化软件如金蝶的财务系统和会计信息化系统已成为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构成。但乡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认识程度不足,信息化程度低,缺乏有经验或专业的信息化人员,乡镇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杜娟等在“关于推进乡镇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思考”中指出了合理化信息开发方式,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重点培养信息化人员等建议。在走访中作者发现乡镇企业信息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乡镇企业的在岗人员信息化相关专业知识往往局限于在大中专院校的学习积累,只有少量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还有很多人员则完全是自己摸索着学习,信息化的知识和技能严重匮乏。而目前受管理者的意识影响和企业资金的问题,乡镇企业的企业培训形同虚设。在走访中75%以上的人员没有接受过企业的信息化相关培训。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现有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中只有大力开展信息化继续教育,才能提高现有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员工的信息化技能水平,最大限度的提高乡镇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率,进一步推进其信息化的未来发展。

三、乡镇企业信息化培训内容

1.信息化基础培训

信息化基础培训包括两个部分:围绕计算机的使用展开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和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可开展是以计算机的应用为基础,企业和员工需要使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参与到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基础技能。其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日常维护,计算机网络功能的使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日常多媒体(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的编辑和应用等。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是一个广泛的基础概念型培训,其目标是提高整个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意识,针对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企业员工,了解企业信息化的意义、方针、内容、实施方法、风险规避和发展趋势。其具体内容包括:乡镇企业信息化概述、常见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案例分析等。

2.专业化培训

专业化培训是针对乡镇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展开的,基于所从事专业管理职能的信息专业化培训。依据所从事工作管理职能,专业化信息培训包括:销售与市场信息化培训,和生产相关的生产线、生产流程等生产信息化培训、包括采购、收货、库存控制和发放等管理活动的物资供应信息化培训,财务和会计信息化培训、包括人员录用、培训、考核、工资和聘用等业务的人事信息化培训,以高层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培训,信息化处理系统培训。

3.个性化定制培训

个性化定制培训以乡镇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针对性的,以解决实际信息化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目标的培训。如针对企业新近信息化设备进行的使用培训等。

四、乡镇企业信息化培训形式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借鉴已有的企业培训形式,结合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目前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形式主要包括:企业短期集中培训,小范围实战培训,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培训和学习交流社区等。企业短期集中培训是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基本形式。其内容多为广泛系较强的基础性内容培训,主要问题是需要再用乡镇企业的生产时间或员工休息时间。其实针对提高整个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基础技能极为重要;小范围实战培训具有一定或较强的针对性,是开着专业化信息培训和针对性信息化培训的主要载体;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培训是近几年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其包括大型的在线课程、基于信息共享的丰富的教学资料及网络交互平台等内容,由于其具有不限时间、不限空间、接入方便、免费学习以及内容个性化定制等优势深受在职工作人员的欢迎,是主要的自我学习模式;学习交流社区是在乡镇企业内部开放交流学习的场所,并配以专业的指导人员,是一个自由的可交流环境,更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五、结论

信息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如何在企业中进行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经过长足的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很多经验,ERP系统实施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乡镇企业所面临的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如何解决是乡镇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教育是发展的基础,可以看到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面临严峻的资金问题,但信息化的意识、信息化的普及程度和信息化的利用率更是制约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根本,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在乡镇企业大力开展信息化的教育来解决。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问题,分析了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本研究势必会对乡镇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春青.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6-19.

第8篇: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高专;技能训练;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1-2579-03

A Discussion on Employment-Oriented Computer Skill Training Models in Vocational College

CAI Chuan-jun, WU Jun

(Anhui Medical College,Hefei 230601,China)

Abstract: Skill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ute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kil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 a new idea of employment-oriented skill training is presen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ree points to discuss the computer skill training models in vocational college: what kinds of skill training, how to develop skill training and what way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skill training. The goal is to integrate skill training and post and job truly, and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tudent employment in embo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employment-oriented; vocational college; skill training; computer

高职高专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技能训练环节薄弱,硬件实验条件差,技能训练教师没有企业经验,仅限于教材,校企脱离,与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速度和模式存在一定的距离。在目前就业如此严峻的环境下,专科生在专业能力和心理上都处于劣势。如何在技能教学中探索出一条新路,加快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成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新课题。

计算机专业是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不可缺少的专业,该专业学生一方面要学习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动手实践[1-2]。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调研,笔者发现,目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主要从事以下两个方向的工作:1)计算机行业应用的相关工作,如计算机制作、设计、维修、装配、计算机网络等;2)计算机专业与其它行业相结合的复合型工作,如计算机数字媒体制作、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通信工程等。从学生就业的方向看,计算机技能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必备条件,所以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要注重技能训练,技能训练要以就业为导向,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所谓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就业和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作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的方向。该文从以下三个关键环节阐述如何将就业导向贯穿于技能训练的全过程:1)开设什么样的技能训练,即开设的技能训练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全面满足企业生产、科技进步及劳动就业的需要;2)如何开展技能训练,即为技能训练提供什么样的软硬件条件,技能训练中采取什么样的模式;3)如何评价技能训练的结果。

1开设什么样的技能训练

目前,很多高职高专开设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只是象征性的,按照训练大纲完成训练内容,距离教学目标的要求相差甚远,也脱离市场,与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样会导致学生应用能力欠缺,出现了学生找不到对口工作,企业单位招不到合适学生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市场需求,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征,摸准市场需求脉搏,构建学生技能训练模式,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学校在设置技能训练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和行业需求,应该加强市场调研、岗位需求分析,根据岗位特征、学生特征合理安排技能训练。甚至可以让用人单位来参与技能训练的设置,或与企业建立协助关系,实行合作教育,让技能训练真正实现与岗位接轨,与实际工作接轨。这样既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训练,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条件,又可以把在技能训练中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反馈给学生,使学校不断更新技能训练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如我校经过市场实际调研,发现目前计算机专科毕业生很少从事软件开发方向的工作,一般会到广告公司、影楼从事多媒体设计,到计算机营销店从事营销、装配与维修工作,或到网络公司从事网页设计或网络维护工作等。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办公的必需工具,对于那些将来不从事计算机方向工作的计算机毕业生,掌握使用电脑的基本技能也是就业的优势之一。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管理计算机的程序、文件、磁盘、打印机等;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收发电子邮件、搜索信息、下载文件等;检测、判断和排除计算机的硬件的常见故障等;检测、防范计算机病毒等。通过以上的调研,我校加大了对计算机基本技能的训练,每个学生都必须通过;对于软件开发技能的训练,在量上和深度上有所减少和降低;对于多媒体、网页设计等专业方向的技能训练,紧密和市场相联系,制定相关的训练计划。以就业为导向,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的开展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在我校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学生的就业率相对于前两年有较大的提高。

2如何开展技能训练

2.1为技能训练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软件资源中最核心的是担任技能训练的教师,他们的实训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技能训练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培养一批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力的教师,及时为这些教师的知识更新与技能提高创造条件,如: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考核;大力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合作企业中锻炼,积极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除了本校的教师担任技能训练教师外,也可聘请企业中资深人士和高级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

校内技能训练设备必须跟上,以保证正常基本技能训练活动的开展。如在学校建立硬件基本技能训练室,主要开展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计算机软硬件安装等基本技能训练教学;计算机网络基本技能训练室,主要由微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测试仪等设备构成,为计算机网络的组网、建网、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等技能训练提供实验的支撑环境;计算机软件基本技能训练室,承担着各种程序设计、多媒体应用技术、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等基本技能训练;数字逻辑、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实验室等。同时,可与多家企业合作建设计算机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满足学生技能训练、实习的同时,达到为社会和行业服务的目的。也使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办学水平能和行业保持同步的发展,拓展了学校的教学空间。

2.2技能训练采取的方式

学生是技能训练的主体,学生的技能训练的效果是衡量高职高专院校技能训练成败的关键因素。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一般比较欠缺。他们中的大部分学习基础比较差,自制力也比较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并且对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太多了解,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这些不利的因素都将影响学生技能训练的开展。很多学生把技能训练当作一项任务去完成,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技能训练是老师强迫做的,没有认识到技能训练和自身的关系。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学生把技能训练当作一种爱好,一种喜欢的工作去做,这需要教师认真分析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变革技能训练的方式,尽可能培养学生技能训练的兴趣。指导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把理论知识与具体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让学习动机支配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笔者在高专院校从事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十余年,总结了一些经验:技能训练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设备和训练目标采用不同的技能训练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摄录像观察法、演示法、互助法、轮训法、榜样示范法、经验总结法、单元验收法等。除了以上教学方法,在技能训练中还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2.2.1“鼓励+指导+引导”贯穿技能训练全程

高职高专的学生一般都处于二十岁左右的年龄,虽然是成年人,但是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较缺乏,心理成熟度不高,自信心弱,自卑感强。尤其在学习上,经受不住失败的考验,一旦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不了,或考试成绩不合格,就会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在技能训练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教师在技能训练中多鼓励学生、少批评或尽量不批评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在技能训练教学中,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成指导者与咨询者。为了突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练三者结合。首先是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学,然后就是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中教师还要加强个别指导,正确引导,发现学生出现问题,不要直接指出,或给出正确的操作或答案,要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逐步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和并给以纠正。这样使学生在练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既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乐趣,也增强其信心,为学生参加技能训练提供了动力。

“鼓励+指导+引导”贯穿技能训练全程,创造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们自觉地学、积极地学,逐步建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能独挡一面创造了条件。

2.2.2竞赛激励方式

实施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即将赛训有机结合,以竞赛为动力激励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3-4]。该文所提的技能竞赛不一定是院校、市、省或国家举行的,为了做到人人参与,可以在班级内部举行。竞赛时间也可以是随机的,可以在技能训练课上,也可以在课外。如全班学生刚完成一道编程题,实现判断任一个数是否素数,为了巩固学生对此概念和循环嵌套结构的理解,让全班同学进行一个小小的竞赛,编程实现将100-500之间的所有素数输出来。在竞赛中发现学生都很认真的编写程序,而且编程速度比平时有所提高,正确率也较高。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化了学习动力,推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总体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赛训结合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在具有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拥有一定的竞争意识,才不易被企业和社会淘汰。

2.2.3“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

对于比较大的技能训练任务,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式[5],如将全班学生分组,每组都由5到6人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要求各小组学生自己分工合作完成任务,每个人都要积极地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是指点、修正、建议。如笔者要求学生用ASP开发一企业的办公日志系统,经过前期相似案例的介绍,学生基本掌握了开发系统的流程。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首先共同完成了需求分析,然后进行概要设计,将整个系统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成员完成一个模块的详细设计和代码设计,最后,大家将所有模块整合成完整的系统进行调试。从学生完成的过程和结果看,小组合作式技能训练模式,让学生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学会交流、沟通、倾听、包容和欣赏,合作技能逐步提高。在小组合作式技能训练模式中,虽然主角是学生,但是教师这个配角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以“引导者”身份,协助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在对学生指导时要注意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学生潜能。如小组某个成员在任务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可以让小组成员帮着解决,如果还是解决不了,教师才进行指点。小组合作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培养了他们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而团队精神、合作能力正是高职高专生必备的职业能力。

2.2.4及时、有针对的企业实习

为了将学生在校内学到技能和实际相结合,校内专项训练后,院校一般都会把学生送到与学校联系的企业或公司去锻炼实习[6]。目前,学校安排学生实习的时间都比较集中,一般是入学的第三年。这时候,学生所有的课程都修完了,掌握了足够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习应该很容易上手。可根据实际调查,并不如此,一些学生反应,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方向很多,有多媒体设计、计算机网络、软件设计、维修与维护等,每一个方向里面的课程有很多门,课程与课程之间有的联系不大。对于那些一年级或二年级上学期学的知识,很多学生印象不是很深了,尤其技能操作,步骤记得不是太清楚了。如果将学生校内专业技能训练与企业实习同步,或一前一后时间上相差不是太大,这样效率会高很多。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可以被安排到企业进行所有专业技能训练,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爱好和就业的需求,来合理安排,如把爱好多媒体设计的学生安排到广告公司、影楼,把爱好网络的学生安排到网络公司等。将学生及时地安排到企业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的信心和就业的能力,但同时也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加大校企联系力度,多创造学生实习的机会。

3综合的技能评价模式

高职高专计算机技能训练教学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操作考试、实训报告、专题制作、软件编制、论文等,只重视终结性评价,通常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技能成绩的最重要甚至是惟一的根据。这种简单、片面的评价势必使分数成为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直接动力”。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考核鉴定体系应逐步形成包括日常技能业绩考核、能力和专业知识等多要素。单一的评价方法,或是单纯定量的方法,或是单纯定性的方法,严重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在技能评价中,可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其缺陷和不足,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多种方式结合的技能评价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将来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总之,要想发展好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原则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模式。在技能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技能的种类,采取灵活的技能训练方式,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53.

[2]杨静丽.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4):89-90.

[3]陈小波.以赛促学——一种高效率的技能教学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9):68-69.

[4]孔欣.论以赛训结合创新实践技能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5):154-155.

第9篇: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改革创新

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一个主要目标。

一、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需求情况调查

为了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实际需求,课题组对华北地区多家单位发放了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术水平需求情况调查表。应用Excel2010与SPSSV15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

1.被调查用人单位的基本性质情况

本次调查共58家用人单位,回收有效问卷46份,46家用人单位的基本性质中,78%为企业,企业人才需求急迫、明确,竞争激烈,此次反馈能够代表现实社会的需求。

2.用人单位对应聘大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满意度调查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技能基本满意,但是满意度“一般”占到54.34%,表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技能与预期还有很大差距。

3.不同岗位计算机技能的实际需求现状

本研究在对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了解的基础上,还对用人单位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相关技能问卷调查情况做了问卷调查,从调查数据看出,不同的岗位对操作系统、Word、Excel的需求都达到了85%以上,显然这几部分是每个毕业生必须要掌握好的内容,数据显示不同的岗位对计算机相关知识需求不一样,行政岗位除对以上三个模块需求高,还对电子商务以及办公自动化也有很高的需求,达到了85%以上,产品设计研发策划与推广对程序设计、辅助软件以及多媒体软件要求较高,达90%以上,金融财务对财经信息化基础和网络应用及电子商务知识的具备有需求,销售对网络及电子商务部分知识要求高,一线生产岗位还要具备一些网络知识。而且从调研中用人单位对新入职员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只占到26%,表明我们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的计算机技能还需要在学校进一步提高。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参照河北省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第二学期分不同专业开设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或者不开设。

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是河北省本专科通用教材,编写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并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学生情况的变化一直在调整,比较适合教学使用。教学方法采用情景导学法、讲授法、演示法以及任务驱动法,考核方式为河北省计算机一级考试与平时大作业相结合。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在校非计算机专业,在专科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一级通过率在省里的本专科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取得了理论与实践双赢的教学效果。

问卷调查表明,由于本课程是知识普及型课程,虽然教学效果良好,对比用人单位不同岗位对毕业生计算机基本技能需求情况,只能达到用人单位对Windows操作系统、Word和Excel基础模块计算机技能的基本需求。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根据不同专业有选择的分别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l 程序设计》。任课教师在规定的学时内,能够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存在教学课时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与专业相结合的程度不够等问题。

三、学生对课程需求情况调查

在回收的882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就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需求对学生展开调查,数据显示于计算机相关的基础课程都有很迫切的学习期望,不同专业学生对与本专业相关计算机基础课程有较高的学习意愿,如办公自动化、网络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动画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网页制作等课程,而且学生要求开设两个学期以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意愿达87.31%。

很显然,当前近乎一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模式不能满足实际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技能的应用需求,高职院校需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是很有必要性的。

参考文献:

[1]臧建莲.任务驱动法在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0.

[2]廖先琴.服务专业需求的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改思路构建[J].时代教育,2014(6).

课题性质: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青年专项课题。

名称:面向专业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