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范文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考试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

第1篇:高中语文考试小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体验;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10-01

情感体验是,尝试将受教育者的情感有调节到一定的愉快的情绪状态,从而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教育和课程教育的倾向。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模式,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情感方式,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总是与情感相关联的。情感的方式决定高中生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情感关系[1]。

一、高中生情感的特点

在掌握知识的综合开发能力,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智力开发,促进情感态度强大的全面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创造真正的学习情况,教师教学启发引导,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况下,主动探索和认知。布鲁纳的理论的动机,利用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建一个丰富而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积极性。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大量的信息,相比传统的黑板,有时会浪费更多的课堂时间,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一个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的高中语文教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2]。高中学生情绪样本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校的老师们开始尝试情感渗透的教学方法教学,极大地推动语言教学水平的提升。加强教师积极的情感渗透教学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促进其进一步的优化,在教学中的应用,这是一个高中学生以获得良好的中学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教师移情及对学生的期望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由于合情推理是用来发现高中语文知识的一种形式,演绎推理梳理完成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语言理论,学习高的演绎推理中学语文不仅需要学习语文能力,还需要学习合情推理的逻辑思维,学习思维,形象思维。而笔者发现在长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重视,绝大多数教师,有的甚至任意剥夺,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减弱和抑制逐步扼杀创造力学生和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3]。

2、加强情感教学建设,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提升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高中生高中语文教学成长的规律,发挥其对德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特征是否有深入系统的研究。我们不仅要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了解他们在现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既要从他们的年龄特征上进行分析。又必须对他们生活的特定社会环境加以考察。

3、教师与学生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

在选定的教学环境,教学设计,设计良好的教学计划的实施。一般情况下,先安排学习的教师,以确定明确的任务,学生自主探索或辅助学习,教师和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

三、情感理念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出台,进一步规划和部署了基础教育发展大计,对培养基础教育过程中不断加强投入力度,对高中的发展建设不断加强扶持力度,进一步科学分析和认识了高中学生的培养途径和定位。

1、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情感交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主动构建所学的知识,并领会其中的意义。课前,同学们预习完成基础知识问题,思考和量力完成探究预设问题,仔细进行高中语文认知拓展,尝试完成即时检测,交教师批阅。教师批阅或抽查导学案并记录发现的问题为课堂教学做准备。课中,教师引领学生借助导学案这个平台,完成知识建构,着重组织问题探究的展示、争鸣,补充和完善思路,进行知识归纳小结,点拨认知拓展和评议即时检测[4]。

2、人本思想下运用语言艺术

人本主义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强调了过程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关心、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决策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鼓励学生探究、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评价上,要体现多元化的理念,从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

3、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课堂的氛围,这样才会让学习更加有效果。同时,要积极地发挥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因素,通过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可以让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和热情,老师和学生处于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可以将语文教学进行得更有激情。在语文课堂要坚持教学环境的重要性,这样才会在情感体验中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氛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课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温焕芹.初中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6):98-100.

[2] 杨 莉.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与对策分析[J].文理导航(中).2010(03):176-178.

第2篇:高中语文考试小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方法;探讨

伴随着语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故此,语文的教学也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方法,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程应当加强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形成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形成比较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本文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如何实现创新做出了探究,以期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中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中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面对新的知识缺少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会积极地探究问题,而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很少给予学生主动讨论探究的机会,基本上采用灌输的上课方式,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欠缺,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比如:预习,复习,课后小结,尚未养成。

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冲突。目前一些优秀的教学理论在语文课堂上得不到很好的应用,教师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合适的教学理论强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被学生接受。所以,传统语文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故此,新课改必然会在这方面作出相应的改善。

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用不合理。目前的新课改尚在探索的阶段,很多教师没有将新课改的标准把握好,理解透。对新课改理念的不清楚,使得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完全走形,表面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积极,但是实际上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本质上并没有提高。

2.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改变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①传统的教学思路是狭隘的,新课改下,教师应当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思路,改变以往的沉闷的语文课堂,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使得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逐步提升。②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沉闷的复杂的语言,注意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出身临其境的情境,若语文课堂上仅有枯燥的考试重点,便会降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③语文教学的目的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就语文考试的题目来看,近年来的语文考核题目将重点放在主观题的考察上,也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无法适应这样的考试形式的,故此,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在语文课堂上提供民主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新课改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正确的引导学生,指导学生,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将课堂的主导者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一些语文知识,教师需要指出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为语文添加了鲜活的生命力,提高了语文在学生群体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改变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增加课堂导入的方式。语文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每一节课的课堂导入上都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导入的形式,但是导入的形式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只有这样,课堂导入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也会使得学生对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3.高中语文教学语言的创新

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的时候注意使用的语言,对于语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有时由于过于枯燥致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分散注意力,易产生疲惫的感觉,这时,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课堂的沉闷,比如使用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维,使用寓言、历史故事等增加知识的灵活性,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还使得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

4.在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

新课改环境下高中的语文教学可以引入现代化的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很多课堂上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在语文的课堂上引入了视频、音频、图像因素,帮助活跃课堂气氛,帮助活跃学生思维。在多媒体平台的建立中,教师可以建立语文学习的专业平台,在该平台上放置与语文有关的学习资料,在平台上与学生互动交流,探讨问题,及时解决语文学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

新课改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改下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掌握知识,还使得学生更加的热爱语文,热爱生活,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

5.高中语文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坚持新课改长期性和艰巨性

高中新课程改革虽早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也都基本上适应了新课程教学要求,但也还存在着沿袭保守教学方法、教师凌驾于课堂和学生之上、极度追求升学率、急功近利等现象。但是很多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仔细研读新教改,想当然、盲目地进行所谓的新课改教学。而在寄希望于目光短浅的改变教学现状的简单做法没有成功后,就陷入了语文教学课改的死胡同,并产生了畏难心理,使得新课改难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这种“盲目”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学会重新思维和探索。

高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精神,有机灵活地探求新的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仅要系统地掌握基本技能技巧,还必须学习教学科研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

6.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课堂

目前,普遍存在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教师不能做到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过度重视课堂教学,而不是突破课堂教学的约束扩展到课堂外的社会之中,不重视语文同其他学科知识信息以及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除此之外,学校还只是把教学的重心放到高考现实和学生分数,而轻视在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高中新课改的另外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养成健康人格。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师生关系,打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地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质疑精神。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在教学环节中的传授者、讲解者地位,而转变教学中处在配角地位的引导者。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把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收获作为判定教学效益的标准。新教改要以学生为本,语文教师要始终牢记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变“传话筒”为“对话者”,变“单面教授”为“平等交流”,正确对待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提供在学习和交流中自我展示的各种机会,引导学生把感受和思考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和能力,不断增长知识信息提高和素质能力。

第3篇:高中语文考试小结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朗读;情感体验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心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充分利用一天中记忆力最旺盛的绝佳时间,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早读,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安排具体,目的鲜明

早读课最主要的任务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都要在教学计划和课前明确确立。学生没有明确的早读任务,就没有压力,早读的实际效果就不会很大。特别是将早读课内容分解到各周早读课上,各节早读课既独立又有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阅读系统。还要有明确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早读内容,教师要讲明早读的要求。早读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达到目标中体验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管理到位,及时检测

教师要分工明确,确保任务的具体落实。可把班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小组长负责督促检查,教师利用早读时间抽查。并且要一周或一月以笔试的形式检测小结,以便掌握真实的情况,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脉络。

三、加强检查,重在落实

安排了早读的任务还需要检查。如不检查效果,学生朗读目标不清楚,缺少压力就没有了动力,自然早读就达不到预期效果。检查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检查形式,可以是教师组织考试,也可以是同学间口头检查,还可以是教师抽查。没有完成早读任务的学生则采取“穷追不舍”,约定时间再次检查,直到完成任务为止。只有这样,才不会使朗诵流于形式。

四、引领示范,得法入境

第4篇:高中语文考试小结范文

一、高考指挥棒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审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主要有以下四个问题:

1.教学目的的功利性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学生个人的完善。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1而当前的语文教学,这一目的已经被“分数为上”的原则所替代。许多学校将评价教师的标准与高考成绩挂钩,语文教学始终围绕高考服务。教师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为核心,而是潜心钻研取得高分的捷径和法宝。阅读、分析、写作都总结出固定的模式,一些学校甚至研究历年高考选择题答案分布规律,告诉学生在不会做的情况下猜哪个选项正确率更高。这种功利性的教学以满足高考的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把高考的成功等同于语文教学的成功,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2.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囊括万物,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包含多种文体,如小说、诗歌、散文、话剧故事等,多种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它不像数学那样,有着固定的定理公式,它具有多元性、广泛性的特征,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目前的高中教学,一味围绕高考进行,“高考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无疑使得原本丰富的语文教学视野变得局限和狭窄。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高考的范围之内,更应该引导学生去了解博大深厚的文学世界,引导学生去广泛涉猎不同类型的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局限于高考考点的语文教学使得原本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变得单一枯燥,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教学方式的模式化教学模式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某种教学成果,将多种具体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而形成的模式。目前模式化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大肆盛行,许多学校都总结出特定的教学模式,在本校教师中推广,一些模式甚至影响全国。课堂教学的确需要有章可循,模式化教学能够集中集体的智慧,发挥团队教育的优势,也能为新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个老师、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的接受方式均有所差异。不考虑客观情况,而对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必然是不科学的。如某种模式建议,语文课堂应该按照“课前学习--新课导入--课文朗读--课文分析--学生探究--师生互动--学生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一模式进行,并建议了每一环节的具体用时,于是教师们就根据规定动作和时间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除了课堂教学外,教辅资料的编排、教学内容的设计也都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这种学生熟知,老师熟练的程式化教学,极大的约束了老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语文课堂失去了其应有的色彩。

4.教学手段的形式化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如多媒体教学、情景化教学等,这使得一些教师过渡追求教学的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内容。高科技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了解教学内容,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然而,许多教师过渡依赖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一股脑的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来,某种程度上也会阻碍学生的思考。多媒体作为一个手段,是教学的辅助,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学中,许多文学作品和文学形象是需要想象的,多媒体的展示会让学生失去这种想象的空间。当《关雎》中描写的窈窕淑女,被一个具体的形象所取代,文学的美感就会被破坏。还有不少教师追求课堂的生动,将课文内容通过舞台剧、小品等形式来表现,这种形式用的恰到好处,能够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实际上盲目追求表面的形式化,并不能起到期待的作用。课堂成为一个热闹的舞台,学生却只记得当时的热闹,过后并无所收获。除此之外,诸如分组讨论、鼓励式教学等教学手段也存在走向极端或流于形式的现象,重形式过于重实效,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解决高中语文教学弊端的有效途径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线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一对看似矛盾的命题中寻求一种平衡。明确教学的目标,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融“工具性”于“人文性”;丰富教学内容,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从“考试专家”变为“知识杂家”;改进教学形式,搞活教学课堂,追求课堂的“多元化”和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载体,转“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

1.明确目标,融“工具性”于“人文性”语文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个教人识字阅读的工具性的学科,更多的是具有较强的人文属性,能够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的目的也不应该只是通过考试、获得高分,而应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阶段,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对其形象思维的形成、文化品味的提高很有必要。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应定位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社会,促进其成为一个思想丰富的人、情操高尚的人。因此融“工具性”于“人文性”,化知识为能力,应该成为高中语文教育追求的目标。既让学生从文章中学习到基础知识,又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社会和世界形成一个正确认识。

2.丰富内容,变“考试专家”为“知识杂家”目前的语文教学工作多是围绕着考试而开展,学生个个都是考试的专家,但在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上却远远不够。因此,要进一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必考部分,而应该多方位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去除高考教学的功利化的思想,改变原有的“一切用成绩说话”的观念。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范围很广,包容量大,对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很强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教材还是远远不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大量的阅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核心,以教材为基础,鼓励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变“考试专家”为“知识杂家”。

3.改进形式,求“多元化”与“个性化”语文教学不应该是模式化的,而应该是多元化、个性化的。所谓多元化,就是不唯一。一百个人眼里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文学的解读本来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随着历史环境的变化,文章的时代语境和读者语境发生变化,对文章的解读和理解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去思考问题,发散自己的思维,而不是灌输给学生一种标准答案。要做到多元化,就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彩虹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的颜色,同样,每一个不同的学生的个性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见解,不可以以标准答案来改变学生的想法,否定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自主学习。

第5篇:高中语文考试小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活化;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1-094-1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我国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仍然处于教师教学刻板学生学习痛苦的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应有发展,而高中作文教学始终是教育的难点和重点。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主要从其阅读和写作两方面入手,而现实凸显出的是学生作文水平不容乐观。作文不仅成为学生极为头疼的事情,也是教师无法进行教学改革的科目。另外传统的应试作文训练导致诸多学生写作模式化和僵硬化,无法抒发自身情感,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作文兴趣。因此高中作文呈现出以下问题:首先,刻板的写作教学方式抑制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传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采取“命题——批阅——讲评”模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习惯按照老师思维方式逐步形成八股式作文,严重丧失了自身个性和创造力,文章中无法蕴含自身饱满的情感,缺乏感染力;其次,写作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脱离,现有的写作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教师命题往往以近年来考试热点出发,学生也以教师喜好为对策,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写作没有发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思想情感表达水平的功能;最后作文评判标准失衡,目前高中写作水平的评定过于条条框框,将学生的真情实感拘泥于评分标准之中,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模棱两可,学生无法听到建设性的意见,更加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总之高中作文教学脱离实际生活,学生无法真实、个性地表达内心情感。

二、高中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教学是这样阐释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以此为目标,笔者提出以下作文教学策略供同行参考。

1.树立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

传统的作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固守在封闭的教室中,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教师应该意识到写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点滴,丰富生活阅历增加情感体验,进而引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真实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因此树立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打通作文与实际生活的通道成为作文教学的关键。

生活化作文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根本,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将课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引导学生仿写或者写读后感,为学生铺垫良好的写作情绪,营造抒发真实情感的写作榜样。总之,新的作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能够实现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能够克服传统作文教学中的训练弊病,激发学生参与性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情感,写出贴近生活的真情文章。

2.生活化作文教学实施策略

首先,期刊的编辑。在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组织学生编辑期刊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为提高学生写作练笔的质量,教师可以提议全班同学组织编辑班级刊物,将学生分为审稿组、排版组以及美工组等部门,班级所有学生均需要履行定期交稿义务和刊物组织中的责任,稿件要求原创且抒发真情实感,并定期评出刊物中优秀作文加以褒奖。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写作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评定能力,鼓励学生在刊物的创办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向彼此学习。

其次,写作和关注网络日志。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盛行,网络交流能够使得师生之间更加亲密无间,同学之间互动更加频繁。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高中生都有自己的博客和网络日志,里面真实、简单地记录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内心感受,与网友分享;教师应该准确把握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正确引导学生的网络写作。例如教师定期关注学生的网络日志和博客,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和写作风格,并积极地给予鼓励和恰当的评论,将网络交流与现实的师生沟通相结合,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写作水平。

最后,感悟社会体验。高中生作文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对生活材料缺乏认知,不能感同身受表达内心情绪,这并非简单的语言表达障碍,而是由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不足。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该在写作命题上多下功夫。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者进行春游等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感悟社会真情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只有付诸亲身体验才能在写作中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想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不要妄加评论学生的个人观点,倡导学生以特色的写作手法张扬个性,尊重学生原创作文,站在学生的立场对整个社会加以感悟。

第6篇:高中语文考试小结范文

【关键词】: 高中 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是历史淘洗后的结晶。是中国古人生活、感情的积淀,是中国古人生存的记录,是古人生活的一种真实的再现,每一字都有丰富的意蕴,可以说每个字都有生命。许多文言文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或者历史生活的生动画卷,对学生了解祖国古代的社会风俗、人情风貌等具有现代文不可企及的真切感。目前高中生学习文言文普遍感觉吃力,对文言文有畏难情绪,因此造成成绩不佳。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一、熟读成诵,积淀语感

叶圣陶先生早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文中指出:“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要养成熟极如流的看文言的习惯,非先熟读若干篇文言不可。”语文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多读多背,那是舍本逐末。只有将诵读这一环节紧紧抓住,指导学生把诵读课文一一熟读成诵,使之烂熟于胸,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才能在运用古代文化宝贵遗产时召之即来,呼之即出,真正做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对于熟读成诵的文章,学生自然而然地经过了一个潜滋暗长、积少成多、由感到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们贮存了许多可以借鉴,可供取用的东西,需要时随手拈来,虽不至于“七步成诗”,而“出口成章”是有可能实现的,对日后独立阅读文言文作品裨益甚大。而这一切,仅仅通过教师分析、讲解是不可能得到的。作为高中生,背诵应该逐步减少机械记忆而学会理解记忆。因此背诵应以了解内容为前提,在粗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思路来背诵。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这是高中生学生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文言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勤“查”

高中生经常性的“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本,有利于学生调动原有认知,结合阅读策略,读解文言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文言学习动机,提高学生文言学习的兴趣。

1、“查”《古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学习文言文,碰到最多的是实词。学习的过程中最需要积累的也是实词。古代实词最大的特点是一词多义。我们要教给学生注意总结一词多义的规律,这样就记得牢,记的多,记得有意思。对于注释未涉及而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要求学生查阅相关工具书,并及时记录在下来;对于一些重要的常见的字词则要求学生对这个字词的几种重要的含义进行归纳和积累。另外要求学生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把文言实词和现代成语的意思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即能牢固的掌握这个实词,又能复习成语,一举两得。而且这样的学习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单纯教强调某个词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记忆词的意思,学生恐怕很难记得牢固。但是如果要求学生把词和成语中意思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就会积极动脑,就一定能深刻的记住这个词的意思。比如1、管仲正衿再拜曰(正襟危坐)2、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若即若离)等等。我认为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文言阅读的基础,如果能了解实词的含义,那么阅读起来当然不会有什么困难。至于虚词和句式在掌握实词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练习是完全可以很好的把握。而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文言字词进行归纳和积累,学生兴趣大,效果佳,可以达到数半攻倍的效果。

2、勤查参考书

每位作者的文学创作都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思想的表达,因此文言文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的理解上,而是要从其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生存状况来学习文学作品。这也就是朱光潜论古诗词的鉴赏要学会“知人论世”,善于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以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背景的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鉴赏,从而走进文本,解读作者,进而把握作者对自然、人生的双重感悟,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比如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之前,学生通过自己查找,了解了:李陵事件,了解了这个两千年前的“骨头很硬”的太史公先生,遭受奇耻大辱的宫刑,污及先人,见笑亲友。了解司马迁的狱中之痛,了解他怎样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希图出现一线转机。了解了任安对司马迁的期望,了解鲁迅对他的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课堂学习课文时,学生对文中司马迁的沉痛,司马迁的人生观,对于历史人物的新认识,对历史留给我们的沉思等积极思考,兴致浓厚。

三、学习文言文,关键是要重视归纳和总结。

一般说来,学好文言文,最好做到“每课一归纳,单元一小结”。归纳整理时可以从特殊字词的注音、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典故、重点语句以及文化常识等方面来进行。而作为文言文重要知识点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内容,每个单项内部都有规律可循。这些运用灵活的知识点不可能单靠记忆解决问题,因此考生必须注意从大量例子中总结规律,方可事半功倍。比如一个名词出现在动词前面,却不是动词所代表的动作的发出者,那么这个名词很可能作了状语:这就是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把握了文言文各个知识点的规律,自然可以举一反三,大大提高文言文复习的效率。找到规律,就好比在在黑暗中航行的船只看到灯塔一般,及早摆脱漫无边际的黑暗和没有出路的困境

参考文献:

周振甫:《怎样学习古文》,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第7篇:高中语文考试小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G423.07现阶段,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给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的主导下,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吃透精神,积极探索,才不会“误人子弟”,才不会“淘汰出局”。下面就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应作哪些应对策略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共同探索。

一、在新课标理念下,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因此,探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尤为重要。传统的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了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所以教师要解开束缚,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要尽可能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主地学习,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二、在新课标理念下,要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小菜一碟。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症结究竟在哪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学生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势必降低了语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再者,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在花了时间,做了题目,却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学生便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学科上。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提升人气指数,我觉得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是首当其冲的。这虽然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观念,但却是语文教学必须具有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我觉得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以语文的形式对话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和历练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二是以生活的内容丰富语文,变平淡的生活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寒假让学生自创贺岁短信和迎春对联,我看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能达到“从语文回归生活,再从生活升华语文内涵”的目的。这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走得第一步。

三、在新课标理念下,要强调语文自主学习的开放性自主目标的制定,学生相应的需要开放的课堂和课外的延伸,没有这一步,自主的目标就失去了意义。开放性其实是一种学习中的心态,有没有这个心态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这种宽容和大气。在这里它解决的是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爱好,文章特点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不必由老师强求统一。学生开放性学法的多样化就容易激起创新思维的光芒。在这里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策略引导,因为自主性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学习策略作为保障,要进行“会学”帮助。如果学生缺少相应的语文学习的策略,即使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的活动也不可能得到好的进行。教师可以提前进行这方面的辅导,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课内课外学习策略,比如朗读的技巧,复述的技巧,做笔记、复习自己已经阅读过材料、前后学习内容的联系列提纲、分析语言、分解目标、做小结、画图示意等,以便学生在学习的实践中学会运用。

第8篇:高中语文考试小结范文

一、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层次,开发学生内省能力

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可以由低到高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兴趣心理层次、趋利心理层次和内省心理层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兴趣心理层次的多样性特点做到如下四点:1.注意对起始课、新授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堂类型采取不同的激趣方法;2.注意针对导入新课、新知传授、小结巩固、练习、作文等教学环节,创设不同的激趣情境;3.注意针对不同文体(如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文学作品、文言文)采取不同的激趣形式;(四)注意在使用直观教具、教学语言、板书设计、等教学要素时,把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情绪和兴趣放在首位。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既要针对“学习困难生”,又要针对优等生;既要注重课外语文活动,又要注意课内教学。语文教师应当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整个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因为什么时候学生失去兴趣,什么时候语文教学就走向了失败。

追求功利目标的心理层次,简称为趋利心理层次。语文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趋利心理,可以通过看周记和个别谈心等方式进行了解,然后予以指导;应该杜绝考分排名次、升学考试倒计时、点名批评等心理高压手段;在教学评价活动中注意把握学生趋利心理的“度”,给他们讲一些语文在升学考试中的地位以及作用;经常鼓励他们解除思想包袱,增强学习信心,指导他们学习语文复习迎考的方法。

追求尊重自我、反思自我的心理层次,简称内省心理层次。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学科“传道授业”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反思和内省的驱动力以促使浅层的兴趣、趋利心理向深层内省心理转化,促进全班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我们的教学应该让学生不断反省:反省自己以多少热情投入了学习,反省自己是否以“我”的姿态参与了学习,反省自己从课堂是否得到收获。开发学生内省心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略,也是提高高中生学习语文自觉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应该引起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二、创建语文学习心理防火墙,凸现语文学科重要性

在教学之初,高明的教师总是想办法让学生觉得他所教的课程不仅易学易掌握,而且实用、乐趣无穷,为学生学好本门课程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发掘语文教材中蕴藏的心理教育素材来调整学生的心态。我们的学生也许没有作者的那种经历,也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代,这就需要教师去创设一些情境,挖掘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来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语文学习心理是学习主体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心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中所产生的种种现象,如果从语文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研究会得出种种合理的阐释,对语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产生巨大的指导意义。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能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的素材,帮助学困生摆脱自卑、困惑,重新树立自信,使他们抬起头来学习;帮助优等生克服自傲缺点,拥有平常心,让他们脚踏实地地学习,这样促使全体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学习语文的理想就可以实现了。

三、顺应语文学习心理需要,拓展语文学习领域

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加大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加大了师生创造的空间,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源泉。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学习思路。例如,对编写者的意图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单元课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之间进行归类重组、从横向或纵向进行比较鉴赏,从而使知识得以系统,能力得以迁移。通过分类重组,纵横比较,学生对小说、戏剧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语言等就会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样虽然改变了编写者的意图,却也创造性地完成了课文的学习。当然也可把改编教材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同样的内容范围,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对生活中听到的话,看到的语文材料,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去感知和揣摩玩味,这是语文学习的漠视心理,以为语文水平只能通过课本的学习来提高。基于这种认识,可采取如下对策:1.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与语文学习关系的认识,树立起大语文思想。2.以身示范。教师留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吸取各方面的营养,并经常向学生介绍,让学生有样可仿。3.鼓励学生建立语言集锦或材料档案,分类积累语言材料。4.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5.设置情境,训练生活对话,使学生认识到以恰切的语言表达思想对生活交往的用处,提高对生活语言与语文学习关系的认识。

学生普遍有阅读课外读物的欲望,教师应把课外读物看成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吸收和处理能力,他们普遍乐于博览群书,接触更多更广的学习材料。当今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也正是顺应学生这一心理需要。教师应由“厨师”角色转换成“菜单提供者”,教师应由“演员”变成“导演”,真正履行教师的主导职能。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但完全可以把该学什么和怎么学告诉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常看课外书,可让学生时刻畅游在“活水”中,保持思维的“鲜”“活”,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第9篇:高中语文考试小结范文

一、教研组平时要狠抓教学常规及常规的检查落实。

1、 备课做到四个“精心”。每位语文教师都要精心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题型训练。备课规范,依照学校教导处要求,每位老师备课均写预设教案。每课时都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感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教学过程包括内容设计、训练设计、方法设计三方面,在设计时,要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紧扣教学目标,做到以纲为本,以本为本,以纲扣本,把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学法指导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动用能力。做好各课组的组织工作,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特别是在备教学目标,备学生练习,备教学方法时要集思广益,取长取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文道结合,教学中随时注重人文渗透。

2、上课时,要继承传统教学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坚持做到“四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全面育人为主旨。做到“四突出”:突出启发式教学,突出因材施教,突出兴趣激发,突出教书育人。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改变'以教为本'的旧观念,树立“以学为本”的新观念,针对教材内容、目标、重点、难点、研究教法与学法,着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努力做到课堂训练落实,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公开课,课课有课件。提倡先学后教的策略,这样,教师轻松,学生也轻松。

3、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在布置作业时,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为准绳,认真取舍,精选适量的作业,以课文为主,因人而异,不搞题海战术。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教研组每月都要检查。

4、根据学校常规组织考试后,要写好质量分析报告。在复习时对备课组模拟练考要提出要求:一要所有题目均为原创,二题量、难易要适度,三题目要有一定新意。

二、教研组要顾全大局,抓好每个年级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重视校本教研。

1、要按照学校统一安排,把满足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需求作为教研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强化教学质量意识,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与时俱进,通过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促进语文教师的发展和教学成绩的提高。要求语文组各位老师都要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依法治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和谐奋进,积极地开展工作。每个教师都要承担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织本教学班学生参与活动,并拟写出小结。

2、认真学习新课标,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老师们都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每节要有教学反思,每月要有教学总结,间周要开教研组会,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将教学工作与科研有机结合,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教师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思考实践,认真开展集体备课交流活动,重点研究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成绩显著提高。

4、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语文组可以举办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探索学习,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到生活中去解决课堂上产生的疑问。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树立大语文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基础。引导学生将文学融入生活,让文学的灵动提升生命的质量。各班内都可以成立图书角,并将学校图书室开放,定期带领学生上阅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