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语文文学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具体做法
深化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是当今中学语文教育的中心课题。作为既具创新意识,又能展示中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造学习欲望,大受中学生欢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目前正在各地中学普遍采用,某些学校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此,我结合近年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谈谈感想。
一、要建立科学的语文合作小组
由于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建立起科学的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可以这样说,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建得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好与坏。基于此,我按照全班学生语文水平总体平衡(还考虑到性别、气质、性格、能力倾向等因素)的原则,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按1∶2∶1的比例分成若干小组,前后四桌(单人单桌)四人为一小组,并进行编号或起个组名,如:“飞鹰组”、“起航组”等。四人同桌共凳,面对面,无距离,这样在学习中就可以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竞争,互相监督。每个小组选一名能力较强的当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并及时跟语文老师汇报与联系。小组成员之间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合作学习:
1.共同讨论。
共同讨论和研究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各抒己见,后达成共识,并作出相应记录。
2.互相促进。
小组内互相督促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语文作业,尤其是背诵。同时对完成的语文练习和作文自觉进行批改评价。
3.合作课题。
小组四人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群策群力,完成语文老师布置的研究性课题。
二、要选择和确定开放性的语文研究性课题
有了科学而和谐的合作学习形式,还必须设计明确的研究性课题,而且这个课题对学生来说具有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即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易流于形式。同时,研究性课题的确定必须考虑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同步,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及操作的可行性,比如高中语文新课标有专门的一些研究课题,可以以此为基点,让学生探索研究。自然,这样的课堂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可以有很多形式。
1.组成小组集体备课。
教师先以讲读课示范,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课文的学习重点,如何突破难点,探索学习方法,然后将教材中比较浅显通俗的课文分配给小组。教师略作要点提示,要求学生自己备课,查阅参考书、工具书,甚至参考网络资源,小组内合作,展开讨论,并扮演教师角色写出教案,准备教具(教师可做适当辅导),最后推荐学生上台讲课。课毕由老师指出其优劣及注意事项,还可让学生作出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明白教师备课的辛苦,又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更摸索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开拓思维,提高语文能力,老师也了解学情,真是一举两得。
2.创设情境,或角色朗读,或讲演,或辩论。
在上散文单元时,可让学生扮演作者,在深刻理解课文背景及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朗读,如对《荷塘月色》朗读,可以配乐。另外对演讲和辩论,师生共同合作,创设教学情境,共同参与,使之更贴近作品实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创造和排练课本剧。
在上小说和戏剧单元时,为了让学生形象地、创造性地理解作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进行小组合作表演剧本。集体创作排练中,可以分工,分成导演、道具、服饰、场景、舞美、灯火、音响等部分,既各司其职,又统一协调,最后可以在全班,甚至全年级表演。比如对戏剧《雷雨》最精彩部分的表演。这是培养个性才华、展示个性才华的最佳舞台,既能涵养性情,又能增长见识,丰富经历,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撰写小论文。
读写结合是语文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文学鉴赏活动当然要阅读,但还要借助“写”,写批注点评笔记,写评感批评文章,写鉴赏短文,写文学作品读后感和文学作品短评等,以至于引导学生撰写文学小论文,最后由教师全班评读。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沟通,更好地把文学鉴赏和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学作品读后感和文学短评。
5.办语文手抄报或板报。
关键词 有效;互动;自主;分层
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是我们极力的追求和目标。
教学局面的改变,最终体现在学习主体学习意识的变革,而这样的变革的源动力必须自教师的变革出发。面对灵活创新的高中语文教材,我们唯有不断改革教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模式,竭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一、以学生为主体是有效教学的厚实土壤
教学有效性研究,源于二十世纪西方教育科学化运动。在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教学的有效性日渐引起广泛关注。
行为主义教育者认为,教学由外部世界(课本、教参、教具等客观教学设施等)的物质条件、内部的心理世界(师生的认知、意识、情感、愿望等)的精神活动状和行为世界(如课堂问答、阐释理解、辅导练习等)行为过程确定的三位一体的系统。研究发现,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最为重要。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体现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改变:学生有无进步,这包括知识技能层面的进步,也包括心理健康层面的改善。
换言之,有效课堂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否可以主动学习。
二、互动性原则凸显学生主体
为同一个目标,不同的老师采用各具特色的方法,这就是教学艺术。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形成良性的“师生”“生生”交互的局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而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在于学生是否开始参与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学生是否已经开始去学着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的任务不只在完成自己的原定计划,而是在能否及时调整策略,引导学生不偏离学习方向,又能让学生乐于活动,获得体验,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精神。
学生的主体性是一种有效的结果。不要为了互动而互动,为了启发而启发。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互动最好给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相互配合,促使学生全体参与。
三、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主体性的本质
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对学生课堂以能力培养分不开。学生能学习自主了,教师就可顺利地组织学生学习,学生也可以及时理解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需要的思考过程上。
结合高中学生特点,要提高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一些新鲜的感受与刺激,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思维。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提高参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节课的效果,而是长时间付出后的收获。
四、科学的作业设置是提高主体性的重要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作业要让学生巩固所学,启发新思。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作业设置上,必须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授课内容精心设计。
首先,作业安排与布置应分层设置作业。应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好梯度:可以有大家都能完成的基础作业,也可以再有一定量的提高作业。有难度的提高作业并不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完成,但应是与下一步学习有关联的,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在之后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大的收获,没能完成作业的同学也可以在之后的学习中慢慢理解这次的问题。这样的分层不仅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也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延续性。其次,作业的安排与设置需要一定的新创。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在参考资料泛滥的当前情况下,教师要明辨优劣,要以课堂目标为指导,让学生练习到课堂任务需要练习的内容,确保课堂作业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这才能形成有效作业。
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教师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艰辛的付出。或许,在一个短短的时期,我们还看不到课堂的结果,但在滴水石穿的努力下,一定可以看到转机与希望。任何专家也不可能通过某一节课就让我们现有的学生产生极大的改变,“速成”不是教育,只是对学生不负责的广告,是没有深入理解“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需要的是我们教师长期不懈的辛苦付出。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建设是以个教育界严肃的课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追求和目标。新课程改革的铺开,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更改变了我们教师的思维模式,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点亮了一盏不熄的明灯。因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的丰富多样性,我们更要认识到,教学的关键不在于形式,只要对教学有益,都应去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建设过程,也是我们教师自身不断学习与提高的过程。教学相长,收获是给有心人的。
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语文课堂,我们,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郑黎英.例谈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J].素质教育,2013,4.
[2]綦振芳.主体参与式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8.
【关键词】语文味;记叙文;教学法;《少年闰土》;尊重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2-0008-04
记叙文是小学语文课程最重要的文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记叙文的教与学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在记叙文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可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语文味教学法创立者程少堂老师在其主编的2015版《语文味教学法》一书中指出:语文味教学法,是以语文味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学过程中师生共生、共赏、共创、共享、共鸣、共融、共进为教学宗旨,以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使教学成为真、善、美、乐相统一的过程等为教学原则,以“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和其变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过程结构,以融合文本思想内容与师生生命体验、打造新的教学主题为教学重心,以营造教学审美意象与意境、建构教学艺术作品为教学追求,同时又充分具备语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来抒情言志并实现价值推送之功能的一种“有温度”的表现性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是程老师独创的现代教学法,具体操作主要体现在语言、文章、文学、文化4个层面为一体的“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上。
每篇课文都可以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这4个层面去学习课文,而且能把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囊括其中。关于什么是语文,学术界或实践界大约有以下3种观点:①语言+文章;②语言+文学;③语言+文化。而程老师主张这样一种观点: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语言、文章、文学、文化是语文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而每篇课文都是语言与文章、文学、文化的有机统一。
下面,本文将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4个方面,结合具体的记叙文课例,谈一谈语文味教学法在小学记叙文中的应用。
一、语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到“要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且“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应该说,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应让学生保持对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
1. 语言之美,可以是一个字
例如,“飙”字,言其迅猛,像一群狗一样疯跑;“乌”字,不点睛,因为羽毛纯黑。又如,象形字“明”,左边一个太阳,右边一个月亮,可以跟学生讲讲这个字的来源、造字法,还可以动手画一画这个字的演变过程,等等。
2. 语言之美,可以是一个词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少年闰土》的“语言之美”这一环节,笔者这样设计:课堂开始检查预习,朗读生字词,接着出其不意地展示3组词语:①厨房、扭、窜;②刺猬、畜生、套;③扫、拉、罩。笔者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组的3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意思要连贯,学生发挥想象,遣词造句:“今天我抓住了一只刺猬,我把它套到门前,没想到那畜生却把绳子咬开,逃走了”“厨房里有一只老鼠,它在冰箱前面扭来扭去,见到我之后就窜出去了”“我家买了一只刺猬,刚回到家,我妈妈不小心被它的刺扎了,于是就骂‘这畜生’,然后她就用绳子将刺猬套住扔出去了。”不难发现,如此设计好处较多:一来检查预习、复习旧知,二来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说话能力,三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发言常常让人忍俊不禁,活跃了课堂,一举多得。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的这几组词语非常有讲究:一是这些词语必须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生字词;二是可以选择一些形近字、同音字放在一起进行区分;三是可以选择一些难写的、容易写错的词语;四是几组词语连起来可以概括成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语言之美,可以是一句话
它可以是用词华丽、优美,可以是用修辞而生动,可以因拟人而描写形象,可以是描写生动、写出意境。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文《秋天的图画》有这样的句子: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个句子用词准确、语句生动、意境优美,很值得品味与模仿。
4. 语言之美,可以是一段话
以《少年闰土》为例,这篇课文最经典的就是第一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文章开头安排的“月夜瓜地刺猹”这幅静谧神异的图景,不仅勾画了少年闰土机敏勇敢的形象,而且巧妙地打开了“记忆之门”,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鲁迅所描绘的奇异世界,打破了时空界限。教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一开篇就去读一读、背一背这段优美的段落。
二、文章
语文味教学流派中的“文章”包括文章的信息、体式、技法,小学语文课标第三学段阅读的要求中提到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对于小学生来说,笔者在选点上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文章”的选点可以是“技法”
仍以《少年闰土》为例,这篇课文写了4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作者将4件事情写得有详有略,这便是这篇课文在“文章”上的选点。如何让学生体会作者精心选材,详略得当?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①文中说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作者为什么只选这4件来刻画闰土?②再探究。看看课文,哪件事作者用的笔墨最多,为什么重点写这件事?最后总结章法:作者不仅精心选材,还把印象最深的看瓜、刺猹详细写,其他略写,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这种写法叫做详略得当。
2.“文章”的选点可以是“材料”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课文《怀念母亲》以回忆(日记)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通过探究:季羡林有许多写母亲的日记,为什么只选这几篇?学生通过再读课文,不难发现这几则日记最能反映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思念,最能反映中心,进而总结选材要跟主题息息相关。
3.“文章”的选点可以是“写作顺序”
例如,《飞夺泸定桥》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日出》是围绕“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不同景色来描写的,《我的战友》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课文中有“天还没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凭借这些词语,联系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同时,也了解写文章的章法了。
三、文学
语文味中所说的“文学”主要是指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学主要探讨语文文本中语言的情境化和个性化,文学语言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以及如何运用语言手段刻画文学形象等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各学段都做了相应的要求:“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文学”的选点上可以这样做:
1.“文学”的选点可以是“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例如,《少年闰土》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鲁迅是最善于描写人物外貌的,尤其是描写人物的眼睛。《少年闰土》中有两处外貌描写,刻画了闰土可爱的形象。第一处: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第二处: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用圈子将他套住了。这一环节让学生讨论“你从这两处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体会外貌描写对认识人物的重要性,再依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教师或同学的外貌。为了让学生更感兴趣,要求学生在写的时候不写人名,只写特征,集体评改时让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这样一动笔,让学习到的文学常识马上得以“落地生根”。
2.“文学”的选点可以是“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
例如,《怀念母亲》这篇课文,可以这样处理“文学”这一环节:指导学生抓住以下关键几处,在语中悟,在悟中读: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这个句子,抓住“凄凉”和“甜蜜”,为什么是凄凉,却又是甜蜜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笔者补充资料,出示《留德十年》中的日记,让学生了解他在德国时学习与生活十分艰辛,并鼓励想象他在德国时还会碰到什么处境?赏析过后加以指导朗读。
又如,《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中的句子: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这里紧抓“面影”探究:母亲的面影是什么样的?学生可能会想象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笑容。然而此时,笔者要告诉学生的是《赋得永久的悔》里季羡林写道:“现在回想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也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从而让学生理解面对这样一个受尽苦难的母亲,他还没来得及尽孝,心中十分悔恨。
通过上面的赏析进行探究:作者是如何把思念之情表达出来的?领会并总结作者的表达手法:①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②借助环境天气的烘托。
3.“文学”的选点可以是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等。
“文学”层面的选点还有许多,可以根据课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酌情赋予。
四、文化
小学阶段在文化层面的要求,课标上也是有明确规定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为教师在文化层面进行教学提供了权威的依据。
“文化”这一块应该是语文味最具有魅力的地方,这里的文化主要指反映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深层结构。一般来说,语文教材中主题单元的编写是有特殊用意的,同时教师也有自己的人生体验,教师根据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赋予教材别样的价值推送,也是不错的主意。这个“文化”是最考验一个教师思考问题的角度,考验教师独特的价值观的。所以,在“文化“的选点上,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文化”的选点可以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例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是讲述两个人的友谊。一般的教师对“文化”这一块可能会处理成“友谊可贵”等。再细读课文,不难发现,作者笔下的闰土和“我”是很不一样的。他们两个环境不同、阶层不同、生活不同,但“我”有没有看不起闰土?不但没有,反而很尊重他。由此,如果“文化”这一块仅仅处理到“友谊可贵”,则没有挖掘到这篇文章所体现的真正价值,而“人格尊重”才是新颖而独到的理解。现实生活中,有的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有的大城市人看不起小城市人,有的薪资高的看不起薪资低的人等,而人格尊重这个价值推送不仅新颖独到,而且对学生的生活也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指引与教导作用。
2.“文化”的选点可以是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例如,《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中第四个层面的“探析文化之美”的文化探析――“孝顺母亲,感恩祖国”,语文味教学法认为“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先要教育学生从小爱自己的母亲、亲人,同学,朋友,爱周围的一草一木,爱草叶上的露珠,爱放学时的晚霞,这样的人不会不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个文化价值的推送显然要技高一筹,一般教师会处理到“孝顺母亲”或高喊口号,空讲热爱祖国也就罢了。如果把“爱国就爱一草一木”这个道理告诉学生,一下子就让学生找到了热爱祖国的切实行为。
“文化”的选点还可以是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快乐人生、健康情趣、自然和谐,等等。
采用一语三文的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还要坚诗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相机点拨,幽默点染,激情点燃,鼓励自主探究,既要就语文讲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
附:
语文味教学法之记叙文《少年闰土》常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写7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 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5. 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受语言之美
1. 尝试背诵课文的第1段(重点段落)。
2. 出示词语。
厨房 扭 窜
刺猬 畜生 套
扫 拉 罩
(1)自由读。
(2)遣词造句:上面这三组词语,选择其中一组造句。每组中的3个词都要用进去,而且意思要连贯。
二、再读,品味文章之美
1. 上面这些词语:大部分来自闰土和“我”讲的这4件稀奇的事。
(幻灯:4件稀奇的事)――齐读
2. 探究:文中说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作者为什么只选这4件来刻画闰土?
3. 再探究:看看课文,哪件事作者用的笔墨最多,为什么重点写这件事?
(师总结章法:作者不仅精心选材,还把印象最深的看瓜刺猹详细写,其他略写,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这种写法叫做详略得当。)
4. 品读“看瓜刺猬”。
(1)师:那我们就来看看“我”印象最深、最有意思的看瓜刺猬!请看阅读提示。
(请仔细默读“看瓜刺猹”这件事,看看哪里让你觉得最有意思,为什么?并且想一想怎么读好它?你们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边读边想,也可以写上一些批注。)
(2)生汇报。
①摘瓜不算偷
A.感悟出:稀奇,很少见、闰土善良淳朴
B.指导朗读
②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轻轻地走去……
A.感悟出:紧张
B.指导读,重点指导“轻轻地”
③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这窜了。
A.感悟出:凶猛,伶俐
B.指导读
④他害怕吗(哪儿看出来的)
有胡叉呢。
A.指导读
⑤看见猹了,你便刺
A.感悟出:场面刺激
B.指导:加快速度大声点
⑥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A.师:要读好这句话,不容易,你得注意变换语气。
B.师范读(加表情动作)。
C.生自由地练习,再指名读。
(3)分角色朗读(男女学生合作读)。
三、三读,赏析文学之美
1. 师:虽然30年过去了,但看瓜刺猹的画面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这迷人的夜色……,这小英雄一般的少年,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一幅多美的图画啊!
2. 音乐起,齐读。
3. 这篇文章最经典的就是这一段话,写得很精彩。尤其是鲁迅善于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找出闰土外貌的描写。
4. 我们讨论一下:你觉得这两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师小结: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5. 模仿写一写:选取在座的其中一个同学,观察一下,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把同学的外貌写出来。(生开始写作)
6. 指名读,大家猜。
四、四读,探析文化之美
1. 出示图:你觉得他们的关系怎么样?找出最能体现他们关系的语句。
(出示最后一段)
2. 你们看看,他们两个虽然是好朋友,但有很多不同,课文里去找找。
3. 师:到现在我还听说,有的城市里的人看不起农村人,有的知识分子看不起农民,为什么?
4. 那课文里的我有没有看不起闰土?反而是 ?(喜欢,羡慕,尊重)
师:尊重,这是对朋友的尊重,也是对人格的尊重!
5. 配乐齐读最后一段。
6. 最后让我们以鲁迅的名句来结束这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