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范文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第1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范文

摘要: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日常业务工作及其他活动的物质基础,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重钱轻物的思想。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将是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对策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事业单位履行其职能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2006 年5 月, 财政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运行和使用行为,2007 年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借此摸清单位“ 家底”,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单位资产管理。

一、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管好规模日益庞大的事业资产,使事业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然而事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却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底不清, 账实不符

目前还有不少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核算,有总账,无明细账、无卡片账,存在账实不符。在增加资产时,不能及时、正确地账务处理,如新购的固定资产只作经费支出, 减少现金或银行存款,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使其资产直接在账外,失去控制。在减少的资产时,该核销的账不核销,淘汰报废设备,拆除的房屋,出售的资产不办相关核销手续,长期挂在账上,名存实亡,造成有账无物,相关人员谁也说不清楚有多少资产,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严重不符。

(二) 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 做到家底清账账相符, 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目前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总账与明细账与实物没有严密的稽核关系,有大部分单位只以流水账形式记录,未分门别类按资产性质、类别进行明细登记,账面数与实物数长期不核对,从而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处置未按规定办理报批手续。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是一项重要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而且处置金额也相当大。单位工作人员借用的固定资产如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未办理借用手续, 有的经管人员调动,没有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甚至发生将其随身带走占为已有事例。

(三) 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完善

购建固定资产时,以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当期事业支出,形成的实际成本直接列支,导致固定资产购人当期的结余虚减。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一方面造成资产负债表在任何时点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始价值,虚增了在其报废之前各个会计期间的资产和净资产总量,再加之不计提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国有资产的减值无法得以反映另一方面也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期内的各会计期间的成本低估,结余虚增,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制度。比如买一台照相机,在买之前要经过一系列手续,一旦照相机买回来了就不象买之前那样重视了,没有专人保管,谁逮着谁用, 时间长了,这台照相机不好用了,又会有人申请购买一台新的,新的买回来,大家都会用新的,而那台旧的不知被丢到哪个角落,没有人再过问,更别说办理报废手续。

二、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改善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要以现阶段事业发展对资产管理的客观要求为基础, 使固定资产管理与效能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潜力,实现资产的最优配置和最佳使用。

(一)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

事业单位要实行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财务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并负责对资产管理部门及专管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严格执行Ⅸ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对达到标准起点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编号、登记人账。建立健全购买、验收、出入库、保管、领用制度,对登记人账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对调出、出售、报废和报损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理,明确责任,做到账实、账账、账卡相符。建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督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

遵循固定资产的配置与实际工作相挂钩,不搞一刀切,不片面追求固定资产的“高精全”而造成资源的无端浪费,资产价值要及时准确人账;坚持科学评价资产的使用绩效、能够为预算管理提供精细化的服务为原则。

(三)采用过程化,作业化方法管理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的业务操作和管理流程,完善档案保管体系,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各个管理过记录下来,形成固定资产电子档案,留下可便捷索的线索。对固定资产实行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管理。财务部门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在固定资产账下,按照资产分类账户进行金额核算,资产管理或专管员要按照资产的类别、品种、规格、型号、存放地点或使用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和实物卡,在进行价值形态管理的同时,做好实物形态的管理,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维护保养、大修、报废、处置、内部转移等,都要在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理的同时,在固定资产金额账、实物账、固定资产卡片上作及时、系统全面的反映。及时做好对账和盘点工作。财务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每半年对一次账,盘一次点,以便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对于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追究有关单位或个人的责任,以严肃财政纪律,同时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

三、小结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事业单位拥有的资产规模迅速增长,种类呈现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事业单位的“死资产”也以不同形式变为“活资产”。事业单位的资产经济地位日益突出,但从资产管理现状来看,目前事业单位对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相对薄弱。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只有落实各项相关的措施,才能使其既能够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保证事业单位业务的发展,又不造成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55号)[Z].2006

[2]高建强.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与研[J].经济师,2006

[3]赵瑞平,赵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营管理,2008(07)

第2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含义 问题 思考对策

现如今,由于我国资产管理制度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管理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提高,资产管理作为事业单位顺利运行的基础,其管理能力的好坏不仅关乎着单位内部的资产利用效率,而且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单位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开放,事业单位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加强资产管理,做好资金使用的详细计划,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完善管理对策。

一、资产管理的含义及其实现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指的是单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规定,有计划、有目的的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并对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管与控制,从而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资产管理是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的基础,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部门体系,其资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它为国家的发展建设提供了保障,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主体。另外,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广泛,具有多样性,因此,在管理上比较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的来源性质进行分类管理。

任何单位想要谋求发展,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都要有良好的资产管理制度作基础。通过有效的资产管理,可以准确及时的发现单位面临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解决。另外,加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还能够增强其抵抗风险的能力,让单位具有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确保可持续发展。

二、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任何的事情都要在一定的标准之上进行。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一般都有自己的内部管理机制,但是很不完善。专项资金的把关不严格,内部控制覆盖面不全,往来项目的资金流动情况不能够及时进行记录,导致财务风险大,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另外,虽然近年来资金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是事业单位却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投资缺乏风险意识,决策过于草率,没有合理的制度作保障。

(二)资产管理混乱

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部门的资金投入,国有资产的管理是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单位内部部门出现了资产与管理相互脱节的现象,一些单位没有建立明细账,不知道资金使用的具体方向,导致了资产管理人员不了解账面上资产的存储情况,有时甚至出现账实不符、责任不清的情况。

(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差距大

要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高效、快速、合理的运行,就必须保证员工的素质,只有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账目的清晰合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信息失真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获取利益。面对这样的情况,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防范信息失真的根本手段。另外,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也使得会计信息记录的质量低下。因此,必须要进行培训和选拔,挑选出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财务人员,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高效、快速进行。

(四)事业单位资产决策不科学,监管力度不严

现如今,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资产决策工作不科学,与实际情况不符,某些领导大多都是在依经验办事,在决策过程中没有保证全员参与,一人决策或者领导层决定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决策的失误。另外,还有的单位根本不注重监管环节,没有发挥监督功效,导致了内部人员工作的松散和无序化,无法提高事业单位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对策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样的现象,单位内部人员一定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实现资金的良好监管,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和真实,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一)提高单位内部人员对资产管理的认识

想要在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就要保证人们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保证单位领导者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从而起好带头作用,保证科学决策,做到上行下效。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只有实现有效管理,才能实现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单位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尽量让全体人员都认识到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明白其与自身的紧密关联,从而加强监管力度。

(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深入管理改革,遵循科学管理的理念

我国各个行业的行政事业单位都要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可行的会计工作流程和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资金的评价、编制、监督和执行流程,制定的制度必须体现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另外,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可以约束财政管理人员的行为,减少违法乱纪的现象,细化责任,保证资产安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严格遵循科学的管理理念,这样做有利于单位财务的正常运转和长远发展。要做到科学管理,就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深入管理体系改革,改变旧有的管理陋习,不断创新。

(三)逐步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者的业务能力

会计工作者和财务人员是单位内部资金顺利使用的主导者,他们的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位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不断提高内部资产有关人员的整体能力。

第一,单位内部财务人员上岗前一定要接受严格的挑选,选拔能力强的会计管理者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了解国家关于财务风险控制的法律规章;第二,在事业单位经营的过程中,要不断对单位内部资产工作者进行教育,组织一系列活动加强全体人员对财务工作的认识;第三,事业单位要坚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存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业务能力和道德素质都过硬的人员到单位来进行指导,并派遣内部有潜力的员工外出进行交流,加强兄弟单位的沟通;第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者要明确经济改革的新形势,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避免被时代淘汰。

(四)加强资产监管力度

对事业单位进行资产监管是保证其管理水平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强监督管理有利于提高单位内部的资金利用效率,减少腐败现象,做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资金的正确使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世界大市场的逐步形成以及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困扰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其在发展中站稳脚跟,不被社会所淘汰,就一定要坚持资产管理策略的不断创新,在发展过程中做到从实际出发,创新内部管理形式,坚持以人为本,并优化资源配置,落实岗位责任制,完善工作流程,不断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立足未来,立足长远,形成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大踏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吴思.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126-78

[2]邵士庆.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几点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2:72

[3]崔洪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财务整合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1:17-18

[4]吴娱.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3:47-48

第3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资产监管

一、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财政体制改革和转变财政职能的要求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实行部门预算的基础。现行的部门预算实行的是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资金的分配不尽合理,由此必然会产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正是弥补这一不足的有效方式。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可以为政府采购提供更详实的依据,也有利于对财政支出绩效的监管和效益评价。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是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事业单位的改革更加有利于增强事业单位活力,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因此,研究制定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迫在眉睫,需要财政部门、资产使用单位提高认识、通力配合、落实措施,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的客观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点是企业占有的经营性资产,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和国家预算制度的改革,有相当多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转入经营性领域,相当多的全额单位将转为差额单位或自收自支单位,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使用效果和效益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资产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没有专职的资产管理人员。二是存在多头管理资产的现象。三是极个别单位甚至认为所有资产都在单位存放使用,反正没人拿走,归谁使用、怎样使用、使用情况如何不清楚。四是对单位的应收款项催还不够及时,部分应收款拖延时间太长,几乎形成了呆账。

(二)资产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缺乏应有的监管机制。主要表现:在购置环节,少数单位对所购资产缺乏全面系统的可行性论证,部门只要需要就购置,造成了少部分资产配置不够合理。在使用环节,资产管理部门按要求购置资产后,对资产如何管理、使用、资产损毁承担什么责任等明确不够,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在处置环节,少部分单位的资产已经报废了,但没有及时作账务处理,使得单位的可使用资产总量不实,影响单位资产的合理配置。在很多单位尚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监管制度。

(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的最明显表现是资产的闲置现象,这些闲置的资产大到价值几十万的机器设备,小到几千元的仪器,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极大浪费。另一个情况是资产配置不合理。各单位对于争取到的资金既使超过实际需要也想办法全部使用完,突击花费以避免财政资金被收回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一是管理不善导致的资产流失。单位资产管理的重点往往放在争取财政资金,争取过购置资产上,在资产的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造成资产的流失。二是购买处置不规范导致的资产流失。由于监管力度不够,部分单位为了牟取私利,没有按照资产管理的规定进行资产的处置,资产大量流失。三是账外资产的存在引起的资产流失。账外资产是事业单位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正逐步成为单位的小金库或者变为私人牟利的手段。

三、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资产管理意识

要进一步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的意识,具体而言要树立以下观念:一是市场意识,要以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要求来看待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竞争意识,各级事业单位应当树立竞争观念,以竞争为动力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三是效益意识,各级事业单位要增强效益意识,提高各项经费投入的使用效果,要向管理要效益,提高各项投入的产出。

(二)强化监督,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的资产监管应以外部监管即财政为主导的监管为主导,将资产管理与财政预算、集中支付、绩效考核等相结合,强化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服务,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应科学制定具体的制度、政策、准、操作规范,将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预算、资金、财务管理监督相结合,通过责任分解和监督强化不同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由粗放化向精细化方向转变。要完善资产的监督和检查制度。资产监管的各项制度要落实到实处,还要依赖于健全的资产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三)提高国有资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通过所有权的集中化管理,所有权应集中于出资人即各级政府,改变目前那种由财政资金拨付到单位后转化为实物资产,该资产则为使用单位终极所有的现状。在制度上硬化所有者对使用者的制约。通过使用权的动态化管理。全力打造行政事业单位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网,大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收支的预算化管理。降低国有资产闲置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严控事业单位的资产进出

一是严格管理事业单位资产的进入情况。二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出口也要严格的管理。5.深化改革,促进相关制度的完善

要完善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资产配置标准执行,规范资产的购置和使用。完善单位资产采购制度,加强资产采购的法律制度建设,提高资产管理的整体效果。深化单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现了对资金管理从预算到拨付、使用、清算的全程控制。强化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将收支两条线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财政集中收付制度结合起来,强化财政、物价按部门对执收执罚部门的监管和审批,规范各单位的收费情况。

参考文献:

[1]刍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财会通讯:理财篇,2008,(2).

[2]侯文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新西部(下半月),2010,(4).

第4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意义 问题 产生原因 对策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顺利进行各项活动的基础,在事业单位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保障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1、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有效利用财政资源的重要举措

事业单位资产绝大部分是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能不能管好用好,关系到政府对纳税人的尊重。每一个事业单位都有责任、有义务履职尽责,使用好、管理好用纳税人的钱购置的资产,物尽其用、物有所值,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对现有存量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可以使资产发挥更好的使用效益,避免闲置浪费,实现各单位资产资源共享和均等、公平、高效使用的目标。

2、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制度防腐的迫切需要

从最近几年地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和专项清理的结果来看,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不均、处置随意、监管不力等行为,是造成部门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的重要原因,是滋生腐败和经济犯罪的土壤和温床。实事证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特别是加大对资产配置以及对利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举办经济实体和资产处置等行为的监控力度,为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规范预算编制的现实选择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财务管理的扩展。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时提供资产存量信息,可以为编制部门预算,科学分配资金提供依据;事业单位资产收入是政府非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和加强资产收入管理,确保应收尽收,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也是政府采购管理的重要依据,合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有效实施政府采购,都必须建立在完善的资产管理基础之上。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完整性,真正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根据现行有关财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产盘点,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管理往往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只设置总账,没有设置明细账和资产卡片,购置的资产不及时入账,不对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对资产的管理也没有明确责任人,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账实不符。

2、固定资产购建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

部分事业单位利用年度财政拨款或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缺乏统筹规划,盲目购买所谓价高质优且功能复杂的产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率则极为低下,资产闲置的状况依旧屡见不鲜,极大的造成了资源和财力的浪费。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导致一些机构或部门因资金匮乏,一些必要的办公和研究设备无法购置,工作开展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过剩与紧缺两种畸形的局面并存。

3、固定资产疏于日常管理,账实难符。

近几年通过专项检查工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了资产保管的意志,绝大多数财务人员也能做到固定资产及时入账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但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更换保管人或由于工作地点变化等原因变更了存放地点,类似情况仍不能及时反映到固定资产卡片中。年度结束时又未能做到及时盘点,即使出现资产毁损、遗失等问题,也未能反映到固定资产账目中。长此以往,固定资产自然账实难符。

4、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未按规定审批程序进行处置。

事业单位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一方面滋生私下交易,低价转让、出售,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也对上级主管部门掌握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状况构成障碍,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资金的未来分配决策。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主要体现社会服务的价值,无盈利要求。接受内外部审计的压力相对较小,支出控制力度较差,再加上无固定资产现值考核的压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疏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也就成为必然。此外,除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以外,很多事业单位因规模较小,财务部门通常会兼任资产管理部门,而财务部门既负责固定资产的购置工作,又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且不谈此类机构设置已严重违反了不相容职务必须适当分离的规定,仅仅因为一人多岗,疏忽和遗漏就难以规避。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买缺乏有效目的性

大部分事业单位都享有财政拨款,其中专项资金拨款占有较大份额,由于专项申报时,对各项开支的预算、计划不准确,存在较大的虚报行为,从而导致专项资金到位后,产生一定的结余,购置固定资产即成为事业单位使用结余资金的首选,这种非计划项下购置的固定资产必然出现资产闲置,利用效率低下。

3、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对资产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布在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意识,随便丢弃无使用价值的资产、或者随意移动固定资产的位置,长期以来使得资产亏损。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对策

1、加强资产管理基础工作

通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按照现行财务制度的要求做到账账、账卡、账实三相符,要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对盘盈或盘亏资产,查明原因,该报废的进行报批处理,该入账的盘盈资产作入账处理。引进先进的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条码技术可以对不同的固定资产进行标识,实现固定资产生命周期和使用状态的全程跟踪。

2、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单位资产采购工作中,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根据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在本单位内部调配,以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本单位内部无法提供的资产,再考虑通过外部采购、购建的方式取得。采购过程中对单位价值较高的一般设备及专用设备应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购置价格较低的产品,以节约资金。对于单位使用财政资金、属于政府采购程序购置的固定资产资产,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的相关条款,确保公开、公正、公平交易,杜绝违法行为。

3、加强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采购结束要按程序验收,采购结束的原始资料,包括合同、验收单、发票必须保存完整,财务部门及时入账,制作固定资产卡片、标签,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资产的盘点工作。资产使用人员要爱惜资产,避免因操作不当或疏忽大意造成资产的毁损,制定相应的损坏赔偿制度。资产领用必须做好过程监控、资产的使用人变更、存放地点发生转移,要尽快通知资产管理部门,做好变更登记。

4、完善单位固定资产处置程序

事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应当严格遵循“先审批后处置”的原则,不得擅自处置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交由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汇总,根据金额报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利用固定资产进行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时,要做好登记、监控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外投资、出租收益要确保及时、准确入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领导的重视,也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只要单位上下齐心,通力协作,就一定能够建立起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运行、监督机制,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为公共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云峰 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财政金融 2012(10)

2、王德敏 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全案 2014

第5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范文

(一)国有资产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产配置超标。一是数量、单位价值超标和配置范围扩大,如前一阶段公务用车清理反映出来的公务用车大部分违反了中央规定的公务用车配置最高排量、价格标准;配置数量缺乏约束,导致公务用车配置数量失控。二是资产配置追求大而全,导致功能浪费。如计算机配备普遍追求高性能、高配置,致使部分功能在计算机报废时也未使用过,形成巨大浪费。三是部分专用设备配备缺乏定额标准,影响设备购置、更新的预算编制。

2.资产配置脱离实际,导致浪费。部分公路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管理与预算管理缺乏有效衔接,基本上处于就资产论资产,未认真分析单位资产存量、资产结构和资产使用效率等,在编制部门预算阶段拼命争“盘子”,致使配置的资产闲置长期不用,导致浪费。

(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方面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但部分公路事业单位未能结合本单位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造成资产能力无章可循;部分单位制定了管理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也不按规定执行,制定的制度办法形同虚设。

2.管理职责不清。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涉及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养护管理、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部门,需要分工明确、职责到人的责任制度,但相当多的公路事业单位存在实物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实物资产管理与资产使用管理脱节等问题,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家底不清,情况不明。公路事业单位历史悠久,按照预算(计划)每年购置的资产数额巨大,种类繁多,由于长期以来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致使部分基层单位对资产总量不清、资产分布状况不详、资产使用效果不明。

2.部分资产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公路事业单位资产中除需要配置通用的各种设备资产外,还配备一些特殊的设备,这些特种设备在具体某个单位每年使用的次数不多,甚至几年使用一次,由于配置不合理,形成资产闲置、低效率使用。

3.盲目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由于历史原因,计划经济时代大部分公路事业单位都从事自营工程,这与时代相吻合,但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在惯性思维影响下还盲目投资组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物资采购供应企业等,也没有进行市场风险评估。由于事企不分,投资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被淘汰,企业连年亏损,甚至资不抵债;部分事业单位在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担保上也较为随意,资产出租无收益,担保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屡见不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资产管理方法、手段落后。部分公路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仅限于记记台账,登记实物资产等最基本的管理方法,对设备使用经济寿命、使用效果等基本未涉及,甚至还存在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问题。

(四)国有资产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1.资产处置有法不依。部分单位资产处置不按法律法规要求和资产处置程序,单位自行处置,或先处置后办手续等现象时有发生。如擅自对外出租资产、对外担保、对外投资不进行资产评估等等。

2.资产处置不公开、公正、公平。部分事业单位处置资产过程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如出租资产未实行公开招投标等。3.资产处置收入管理不规范。资产处置收入不按收支两条线规定上缴国库,存在坐支、截留现象,甚至还存在私设小金库等违纪行为。

二、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弱化成因分析

公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既有公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使用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也有缺乏行业管理制度不配套,还有缺乏针对公路事业单位特殊性的行业标准等外部原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认识存在偏差,重建设、养护,轻管理。长期以来,公路建设、管理、养护作为公路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各项工作都是围绕这以重点开展,在认识上存在只要把公路建设、养护好,单位的各项工作都好的误区,从而忽视了资产管理工作,如部分单位的资产家底不清、数量不明,资产结构、使用状况及资产分布状况不了解等。

2.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缺失,制度执行不力。部分单位缺乏资产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等资产管理制度,或者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实施,存在管资产、管核算为同一部门或者为同一岗位的现象。

3.缺乏行业资产配置标准公路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同时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具有很强的专业要求。因此,公路事业单位在资产配置上不能完全按一般的事业单位的规定执行,如公路路政巡逻车、桥梁检测设备、公路养护专项设备等需要依据工作量大小或者公路里程来确定配置数量,但遗憾的是目前全国公路行业都没有制定这类资产配置标准和定额。致使各公路事业单位在资产购置预算安排上无政策依据、无定额标准参考,专项设备等资产要么无法配置,要么重复配置。无论哪一种情形都不利于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

4.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乏力。经过历次机构精简,公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已基本不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功能弱化,而外部审计对公路事业单位资产审计又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等审计较少,导致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监督乏力。

三、强化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对策

针对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需从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制定标准、完善手段、加大监督力度等多方面着手。

(一)建立健全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公路事业单位应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36号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按照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原则,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报废及更新等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管理规定,以规范单位资产配资、处置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行为。

(二)强化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1.以部门预算为引领,加强资产配置预算管理。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下一年度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报主管部门审核后编制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

2.规范对外投资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行为。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对这些行为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风险防范措施,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执行,实施过程中对对外投资、出租和出借的资产实行专项管理,实现资产增值保值,防止国有资产损失。

3.从严控制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资产处置行为,严格执行先审批后处置的程序,对于出售、出让、转让、变卖资产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应当通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防止暗箱操作。

(三)完善资产管理手段,搭建资产共享、公用平台

1.定期清查实物资产,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建立实物资产信息数据库,对实物资产购置、更新、报废实施动态监管,实现资产管理和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的无缝对接。

2.建立专用设备共享平台,提高专项资产使用效率。针对公路、桥梁、隧道检测等专用设备、仪器具有设备价值高,在一个单位使用频率低的特点,公路行业应积极搭建资产共享平台,采取集中购置,分散有偿使用的办法,提高专项设备的使用率,减少专用设备重复配置,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公路养护,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制定行业资产配置标准

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交通主管部门作用,根据全国公路里程、桥梁结构和隧道维护以及公路路政管理等专项设备的基本需求,制定全国统一的路政巡逻车辆、路面检测车辆、桥梁隧道检测设备等公路管理和养护特需的资产,为解决公路事业单位合理配置资产提供法律和政策依据。

(五)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赋予内部审计机构充分独立自,定期或不定期对公路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特别是发挥领导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作用,明确单位现有资产情况,避免单位领导在资产管理中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的弊端,以防范资产管理风险。

第6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固定资产作为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稳定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但是,一般而言,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具有价值较高、使用期间较长、使用中的管理难度较大等明显特点。同时,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也具有:统计时间长、经常发生转移、盘点工作量较大、对信息反应不及时等问题。正是由于固定资产的这些特性,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中出现重复购置、运行成本增加、影响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等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加强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但是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的清理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管理不健全、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存量不明确、资产的配置与使用效率低下等。随着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管理与发展的需要。因此,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已经成为各事业单位必须正视的课题。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必要的认识,只注重固定资产的购置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固定资产的来源主要是依赖于国家财政投资。有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到账后就将固定资产发放到不同职能部门使用,而对于固定资产能否在使用中发挥其最大效益、其功能是否能合理实现等并不做过多的考核与监督。例如:有的事业单位为了争取经费,盲目购置、重复购置、过量购置固定资产的现象严重,上至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下至事业单位的普通员工,最关注的不是对被替代后的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处置等问题,最关注的是新购置的固定资产的性能。比如:我单位最近几年通过上级财政补助资金购置和上级主管部门拨付了清扫车、压缩车、快速保洁车,而对于旧的环卫车辆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造成了固定资产闲置、浪费。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上存在偏差,并未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也未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形成有效地监督与考核机制,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闲置、重复购置、管理不到位等现象严重。

(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帐外资产现象明显

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例如: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及时性,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控制固定资产的实物状况。由于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不能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的差距较大,特别是事业单位在早期年份中购入的固定资产,在购入初期账面价值较大,但是经过多年的使用后,有的固定资产已经处于超期服役的状态中,有的已经达到了报废年限,这些固定资产的账面上记录的仍是当年的购入价值,这就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问题。例如:我单位很多年前购置的垃圾车、自卸车、洒水车等已使用多年,且已报废,但这些车辆仍留在账上,并未按照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清理。再例如:我单位新购置的车辆等固定资产有些是上级主管部门拨付、调配,拨付的时候只要相关部门办一下交接手续就行了,由于不是我处购买,所以未经单位内部多方联合验收,也未对购入的资产登记入账;还有的我单位中的固定资产都没有按规定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未做冲减处理等。这些都是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

(三)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现象严重,造成国家资产的浪费

有的事业单位在购进固定资产配置时,出于对价格、便利等方面因素的考虑,事业单位购入了很多实际价值并不高的小型设备或仪器,而事业单位的其他部门并不知道单位已经购入的这些固定资产,为了工作便利又购入了多套仪器和设备,这种重复购置的现象造成事业单位浪费现象严重。例如:有的事业单位对办公用品追求的宗旨是:时尚、求新、求全,再加之各科室之间的攀比之风严重,结果为单位带来了不必要的浪费。再例如:有的事业单位购入固定资产后并未完全投入使用中,也没有按照各科室的实际需求进行分配,出现大量固定资产闲置的现象。

二、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一)转变观念,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

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关键是在人这一基础环节上。只有在事业单位内部重新树立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思想和理念才能保证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提升。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从上至下的管理模式,单位领导必须站在战略发展高度,加强整个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执行力,在不断地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的完整与高效发展。另外,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权和使用权,要求在单位中层领导、普通员工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下完成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例如:组织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学习和宣传,使每名员工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员工爱护和使用固定资产的意识,并努力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增强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意识。

(二)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目标

一般而言,不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其所追求的目标与所承担的风险之间呈现出正相关性的特点,即:追求的目标越高,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高,反之亦然。因此,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通过科学、公正、客观的自我评估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目标,为规避不可控风险的发生创造条件。而进行风险评估的基本前提是能够掌握足够的情报,能够进行正确地自我评价。因此,事业单位在对购进的固定资产进行风险评估时,一定要对事业单位内部掌握的资固定资产的规模、特性、增长速度、可控的范围等进行细致了解,同时对所在行业、目标领域的发展状况、不可控因素、风险影响的范围与程度等资料进行整理与搜集,最后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制定出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和战略规划。

(三)加强预算,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控机制的完善

由于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殊性,使得事业单位的科学、合理的预算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内部控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编制预算时一定充分体现出本单位的管理目标,尽量避免预算目标偏离实际。例如:如果预算的目标制定过细,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因此,在编制固定资产预算时一定要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实现预算管理的灵活性。另外,还必须兼顾事业单位过去、现在、未来等的发展状况,制定预算时应理性地结合这些时段的情况,既要避免预算的守旧性,又要全面考虑预算的综合因素。例如: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盘点,及时了解事业单位内部各使用部门在不同时期固定资产的存量结构,根据单位的人员数量确定合理的配置标准,为固定资产预算编制上提供准确的信息。

(四)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指导、监督和管理,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应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负责固定资产的配置,按规定进行资产处置和产权变动管理,负责组织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资产统计报告、资产评估、资产清查等工作。对下属事业单位须安装财政部门统一配备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在系统中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清查、统计及日常监督管理等工作。事业单位也应接受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及时报告本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及使用、处置情况。总之,建立完整的、标准化的、集中化的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体系,能够实现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与完善的目的,为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张亮.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

[2]刘永泽,唐火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

第7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范文

一、暴露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的病疾,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表现在:首先,在国有资产的购置环节中缺乏健全、规范的决策机制,监督不力等原因。设备购置前未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论证、盲目购置。使有此价值较高的设备搁置已久无入问津、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其次,在国有资产的使用环节过程中由于一些单位对国有资产疏于管理,照成资产损坏、去失、闲置。甚至有此单位对资产的毁损不重视,不追究、不问责。在国有资产处置环节,单位无视财政部门的规定,擅自对资产进行变卖、转换、是国有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

(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缺少制约机制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主要问题在于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制度建立流于形式,管理弱化,相关人员责任意识差、缺少职业道德。加之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多处于分散管理的形式,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自购买。是为了买设备而买设备,使许多资产属于重复购置,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脱离,缺乏规范、统一的制度约束。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各自独立,国有资产管理权责不清、财务把关不严。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动态管理系统,是应该由行政部门负责,还是由财务部门负责。

(三)财会工作现存的漏洞

在会计处理方面,会计核算不能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准则的规定入账,账簿不全,账实不符现象普遍。会计处理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第一,存在入账不及时的现象。固定资产的购建不能及时的入账,无偿调入的国有资产不进行会计核算,受捐赠资产根本就不入账,资产游离在账外,财务报表无法反应单位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第一,未经财政批准和备案前就对资产进行核销。对于很多固定资产已到报废处置方面不能合规处理,很多资产已经变卖或者报废却长期挂账,资产名存实亡的现象具有普遍性。第份,无法入账的原因。固定资产中如房屋等建筑物类资产虽然已经竣工投入使用,因为手续不全,没有明确的产权关系,或者没有产权证、十地证,不能入账。

二、原因分析

(一)资产管理执行不到位

资产管理松散组织落实不利,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落实不到位、监督检查不到位,责任追究缺位。使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由于缺乏责任追究问责制度,问题出现相关工作人员扯皮推卸。问题漏洞长期悬而未决。形成难以根治的病疾。根源在于资产管理主体职能不明确,管理力度不够

(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缺少制约

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不对称、存在相互脱节,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助。资产管理不能与价值管理相结合,会计核算只重视财务报表,轻视资产的实物管理财务监督职能缺位,资产办理的业务流程不规范,会计人员按照票据入账,资产管理部门人员疏忽未能进行脊记,国有资产和会计账务没有相互制约,这种管理的空位影响着国有资产的完整。

三、资产管理改进思路

(一)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规范业务流程

《辽宁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一份条明确了财政部门是本级政府负责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事业单位应依照《办法》所明确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对其相关国有资产予以有效的监督管理。新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明确归日管理的部门,梳理业务流程针对关键环节采取控制措施。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环节中实施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措施,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减少浪费和流失。注重员工职业索质教育,增强提高职业技能和责任感。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对现有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整顿,修订和完善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将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使用部门和个入。从而到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单位行政成本的目标。如在预算编制阶段,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实际存量准确核定年度应配置资产的增量,财务部门应审核资产配置标准计算年度资产配置经费预算;在执行预算阶段,资产管理部门购置时,按照政府采购流程及规定办理资产采购业务,财务部门严格审核资产预算、合同、相关票据凭证、审批程序等相关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办理付款加强对重点、重大设备保护管理。实行专入管理责干可以更好地履行资产管理职责。建立资产台账和定期盘点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制定资产管理流程及工作标准。建立资产使用者的保管责任制度。每年至少一次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填写盘点表,根据盘点表同会计部门对账,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不一致的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妥善处理。做到账、实、表相符。有了这此规则、制度的约束管理工作方能有序开展。

(二)重视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强化管理作用

建立资产目标业绩管理实施细则,确定目标任务考核标准和要求,确定业绩考核内容目标,编制资产预算,明确资产要达到的结构,根据资产预算和目标确定资产管理的效果和考评标准。监督检查资产管理的全过程,掌握资产运行的动态,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整改最后,对资产管理工作情况予以考评。把资产管理情况纳入单位业绩考核范围,将业绩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职务任免、职工晋升、评优的依据。建立内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单位内部资产管理活动的信息公开制度,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加强对重点、重大设备保护管理。使得责任明确,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细化流程实现国有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三)实现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

目前事业单位已经进入办公智能化阶段,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资产管控。运用信息系统实施资产管理,将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进行整合,从而到达提升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首先从理清资产的现状开始,以清产核资摸清实底为基础,查明国有资产实物的存量和具体的分布情况,进行账务处理。建立资产的集中管理,合理进行资源整合和共享共用,抑制资产闲置和浪费。利用信息系统更方便对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收回统一调配。对资产账务管理,最终通过报表予以反映。确保账实相符。使资产的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各行其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妥善保管资产相关资料,建立资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备份重要的文件资料,可在记录受损、遗失时从新恢复。

第8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问题及对策

1前言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面临一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在其具体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问题,例如对于资产的具体管理没有一个通顺的体制,对于资产的使用仍然是付出大于收获,不能成有效的正比、各种性质各种形式的资源在配置方面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其单位内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程序等。故而,在21世纪的今天,通过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相关研究以达到推动事业单位在资产和财务方面的有效管理。实现各种物质的合理规范使用,实现单位工作和管理效率的双丰收,最终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涵的界定

事业单位的非个人、私有的资产首先一定要是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允许的,它的类型包括很多种,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货币。它不一定非限制在货币的形式,可以使固定资产、不动产等各种形式。包括自主经济产生的经济利益、国家至上而下调度波动的资产、以捐赠形式产生的捐赠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

这里是一个图片3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对于资产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

事业单位的各种形式资金在规模方面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一大前提下要想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就有了很大的困难。新时代下各领域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还一味的使用中国过去那一套方案的话,着实不符合实际。并且,事业单位各种形式资金并没有实现标准的“共开”,很多应该知道具体情况的人,并不知道单位到底有多少家当。这主要是因为其没有一个科学有序的方案,对于这些不同形式资金进行计算、管理、使用,导致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不能形成全面的专业管理,在最后的年度结算中不能形成有效的参考依据,无形之中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

3.2资产使用效率较低

事业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的使用率普遍不高,体现在某些单位或者部门的国有资产超出了单位或者部门的实际使用需求,造成一部分资源的闲置,而一部分事业单位所必须国有资产却迟迟不能到位,综合来讲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呈现出相对较低的状况,严重影响到了工作效率,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3.3各种形式的资金在使用分配方面不平衡

事业单位资金在使用分配方面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即在事业单位的内部出现旱涝不均的状况,每一个部门或者个人的付出和收获不能成正比,或者相互之间不能形成统一的收益标准。对于资金安全分配的一问题,一直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可以满足不同部门和个人需求的标准和方案。有的事业单位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例如有一些办公用品完全还能使用,但是仍然大换特换,并且那些被替换下来的还能使用的工具就被搁置一旁,这一过程就造成资源的浪费。

4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4.1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相结合

将各种形式的资金很好的落实到每一单位和部门,尤其是加强预算环节和财务环节,让这三个方面可以很好的结合,共同作用于资金的高效利用。首先一定要对相关人员的工作作出明文的规定和规范,指定出相关的具体的规范条文,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其次还不能忽视对事业单位资产的有效管理,指定相关的机构或人员为监督人员,定期对自己内部的资产进行大盘差。最后对于这两者要建立它们之间的不可分割性,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实际工作管理过程中,只要存在一丁点的违法行为,就要严格打压,这样才能保证漏洞不会扩大,对一些非单位的机构或者人员要进行严格监控。

4.2强化资产实物状态和使用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要想真正意义上对事业单位内部资产实物状态和使用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效率,第一步就是要根据具体的岗位来设置岗位职责。上到各单位、各部门,下到各个人、各项目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人和负责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指导具体的工作,保证要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对应的负责人,这样在资产使用的时候就能发挥高效率。在具体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过程中,要重视预算的作用。在单位的例行公物购买方面,要保持公平公正和公开,例如有时会出现商家为了将自己打造成对口单位唯一指定购买点,可能通过现金等各种形式对对口单位人员行贿,这是严重违反事业单位内部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所以一定要严禁此类行为的发生。

4.3建立事业单位资产整合和调剂共享机制

要对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按照实际用途分配,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有序的资产管理机制,具体而言可以从方面来建设,首先对单位内部的资产要进行及时的清点和整理,对于其支出和收入状况做到及时跟进和管理。在进行此类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现代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例如支付平台、现代化管理等手段,这可以极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出台资产再分配为规范,再此规范指定的过程中,要保证其在国家或相关行业大规范条例的的范围之内,保证其具体规范的真实有效;再次根据各层级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相应的资产配置,对于超出档次或者数量等标准的资产配置实行调剂和共享管理。

5结论

C上所述,要想保证事业单位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全力加强对其资产的管理工作,尤其针对事业单位各种形式资金的整合和调剂配合以相应的考核制度,长期以往定能实现事业单位各种形式资金管理的有效、高校利用,最终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若昊.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分析和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16):89.

第9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是适应社会进步、社会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的需要,各级政府都制订了相关的法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找到相关的对策和解决措施,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各级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关规范,可见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但是基层的管理人员却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科学地认识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项管理工作。有的领导认为国有资产又不是自己的财产,只要自己在位期间平安无事就好,疏于对国有资产的清查和管理;也有部门领导存在重资金、轻资产,只重视财务账面的资金流动和管理,应付检查机关的监督审查,却忽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固定资产也是国有资产的组成部分,领导不重视或者对违规行为的漠视,自然影响到其他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2.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部门很多,但对各部门的责权划分不够明确。就国有资产的管理来说,有的资产购置归某个部门负责,对资产的处置由另外的部门负责,而其他部门又不能及时了解该部门的资产使用情况,造成了部分的国有资产闲置;部分国有资产备案由某个部门负责,管理由另一个部门负责,使用却由其他部门负责,导致管理混乱,管理效率低下;国有资产因为价值金额等级不同,被划分到不同的管理单位,造成价值小的就被忽视或者无视,而价值大的重复利用率低,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3.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流动资产方面,因为我国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混乱,缺乏及时有效的管理,使得很多流动资产管理混乱,存在大量的虚假账务以欺骗审查。固定资产方面,直接管理者不遵照管理流程对资产处置进行审批,随意对国有资产进行转卖,改变资产产权,将国有资产转给企业,又通过暗箱操作将产权转到集体甚至个人名下,或者以投资的名义挪用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4.国有资产大量闲置。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的问题,某些单位在购置办公设备时,讲气派,讲排场,追求高端档次,求新求全,淘汰很多还有利用价值的办公设备,或者以极低的处置价格录入账务,将其变为个人资产。某些单位承办大型活动或者会议,购置大量资源设备,而活动或者会议结束后,大部分东西都被闲置,鲜有人问津,容易被某些人钻空子变为己有。另外国有资产的配置不合理,各单位之间配置差异很大,造成单位之间配置失调,有的单位办公条件很好,有的单位却年久失修,某些单位按级别都有公车配备,而有的单位却没有做到同等级别的配置水平。单位和部门之间的攀比之风盛行,有些单位超规定配置,有些单位违规配置。另外,还有许多行政单位退休人员违规用房、违规用车,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对策

1.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要通过培训进修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加强党训的学习,把国家赋予的职责和使命放到首位,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把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国家和人民给予的压力。要在相关的工作会议中,加强对每位管理人员的资产管理教育工作,让所有在职人员意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从意识上提高党政工作人员的自觉性,把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到首位,而不是利用自己的工作职权为个人谋私利,侵占国有资产。2.完善管理制度。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加以约束,既适合资产管理的特点,又不违背我国现有的管理体制。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来监管和督查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其他管理行为。建立健全的审批制度,使得国有资产的配置和处置都能做到有法可依。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对资产的配置和处置加以约束,约束盲目购置资产和随意处置资产。建立有效的日常监管机制,对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职能部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职责划分清楚,避免越权管理,避免责任推诿。3.建立国有资产备案机制。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应该建立相应的备案机制。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由财务系统统一对本单位所辖的国有资产进行账目核算并进行登记入账备案,避免某些单位私设小金库或者对部分资金不入账的行为,防止不法行为的发生。对已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核查登记,避免瞒报漏报,对建设完成的工程,进行竣工核算,进行资产登记备案,防止违法使用。督促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面进行资产核查,并逐一进行登记备案,防止资产不清,核查不明,违规使用占用。对国有资产的变化情况进行登记备案,防止国有资产出现账务死账和不明流失的发生。4.建立国有资产核查机制。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使用情况建立有效的核查机制,通过有效的核查制度杜绝某些单位随意铺张浪费,互相攀比,而疏于管理的行为。国有资产的管理实行责任制,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个人,在国有资产流失时,能追溯找到负责人,以此减少国有资产违规占用、侵吞私吞等行为,也避免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事不关己的漠视态度。对财政资金的预算、使用、结算做到全过程的监管和核查,严格遵照资金使用流程,进行登记备案,并随时检查抽查,防止资金的违法占用和恶意的资金流转行为,把相关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让财政资金能够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树立全员参与管理的意识,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管”和“查”双管齐下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国有资产大量闲置等问题,并提出加强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国有资产备案机制、建立国有资产核查机制等解决措施。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不断探寻改进现状的措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作者:陈丽娟 单位:牡丹江市社会福利院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