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意义
1.1 对城市道路进行绿化设计可以调节区域气候
很多城市为了大力发展经济,不断的加速发展工农业生产,从而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所以城区的气温通常要比郊区的气温高出很多,出现了热岛现象。热岛现象十分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市民的身体健康。加强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进而降低路面的温度,加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效提高环境质量,调节城市内部的区域小气候。
1.2 降低空气和噪音污染
城市中四通八达的道路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形成了对城市生态环境巨大的负担。由于城市道路十分密集,所以汽车排放出的尾气总量就很大,而且还会形成很高分贝的噪音污染,这些问题都会对市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大力发展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种植大量的绿色植物,它们能有效的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噪音,从而提高市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
1.3 美化城市风景
一个城市是否处于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上,不但要考核它的经济发展水平,更要考核市民的居住环境水平。进入一个城市,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对城市的整体环境的感受,如果拥有高覆盖率的绿色植物,就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在建设花园城市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2 当前我国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绿化建设滞后于城市道路建设
虽然我国相关的政策法规要求道路绿化和道路建设要同步进行,但很多城市为了追求道路建设中及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所以只在道路建成后进行一些象征性的绿化工作,这样不但达不到绿化设计中的目的,反而致使大量面子工程的出现。
2.2 注重美观性、忽略实用性
很多城市为了片面追求绿化带的美观性,在隔离带中种植大量的矮小花卉或者矮小的灌木,虽然漂亮,但是它们的降低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的能力却十分有限 ,远远比不上那些虽然不是很漂亮但是绿化效果十分好的高大树木。所以这种做法纯粹是浪费人力物力的错误做法。
2.3 绿化设计不合理,植物的搭配单一化
我国很多城市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所采用的植物类型比较单一,而且有严重的模式化倾向。多数城市大多采用比较普通的绿化植物,在道路两旁,再象征性的点缀上一些花草,没有立体种植的效果,到了冬季,一片萧条。
3 改进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3.1 提高道路建设和绿化建设的同步性
道路建设和绿化建设的同步性不仅是我国相关的政策法规的要求,而且更有利于城市道路建设和绿化设计。统一设计城市道路和城市道路绿化,可以对道路建设和绿化设计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而且能在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留下合适的绿化空间,能更加有效的将道路绿化设计付诸于之际,进而避免绿化空间不足、绿化效果差、面子工程等问题,最大的发挥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作用。
3.2 对设计工程进行充分调查
城市道路的绿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要与整个城市相联系,最佳的设计效果就是能和整个城市环境融为一体。所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前,一定要对设计项目进行充分的调查,例如当地的土壤环境,适合生长的绿化植物,城市的地下管道、灌溉系统,道路两旁建筑的用途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性的设计出符合城市特色的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3.3 合理规划绿化道路,科学配比绿化植物
城市道路是为了城市发展而服务的,所以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要有合理的规划。针对不同的绿化空间作出统筹规划,对不同的绿化街区和部门要有不同的设计要点,如人行道、分车带、中心环岛、林荫带,对它们要采取不同的绿化方式,尽量做到各个绿化空间的特色性和融合性。
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要注意选择各种各样的绿化植物,争取做到城市绿化植物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效果。
4 结 论
城市道路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它不仅是人们出行的通道,也是整个城市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生态环境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对于城市的道路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充分改善城市的区域环境,提高人们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必须科学合理的对城市道路进行绿化,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 绿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日益强劲的工业高速发展,汽车时代的来临,使得交通污染的问题显现出来。于是,城市道路绿地的建设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要求增加绿地以改善和保护环境。道路绿化指的是在道路两旁及分隔带内栽植树木、花草、护路林以及园林式景观等。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而城市道路绿化水平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整个城市面貌,更反映出城市绿化的整体水平。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因此可以说,城市道路的绿化不仅可以给城市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而且在改善城市气候、保护环境卫生、丰富城市艺术形象、组织城市交通和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
一、城市道路园林绿化设计的涵义
城市道路绿化一方面展示城市风貌,另一方面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视觉、感觉场所,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者,也是城市发展历程的忠实记录者,它总是及时、直观的反映着城市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水平以及城市的特色,代表了城市的形象,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城市道路园林设计即是指从美学观点出发,在满足人们交通功能的同时充分考虑道路绿化空间的美观性、用路者的舒适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是为道路的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和谐而进行的设计。
二、城市道路绿化的重要性
1、城市道路四通八达,道路的占地面积在城市总体面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它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一个重要源头,搞好道路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城市道路绿化在城市绿地中的比重很小,因为在这些城市中均匀的分布着大量的开放式公园及公共绿地,它们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调节城市气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的情况不同,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保留足够的绿地空间,道路空间的绿化设计必将成为增加城市绿地的一种必要的补救措施。
3、发展城市道路给市民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机动车的增加也给城市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通过城市道路绿化设计,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品种,运用合理的配植方式,对降尘、除噪、杀菌、降低路面辐射热、吸收汽车有害气起着重要的作用。
4、城市道路绿化可改善城市交通功能,如道路中间和两旁的绿化带、环岛中心绿化种植可以给驾驶者以及行人带来距离感、方向感;在夜间可以防眩光;道路景观的多样性可以调节驾驶者的视觉疲劳等。
三、道路园林设计的原则
1、确保城市道路基本功能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绿化,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我们在设计道路时,须充分考虑了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譬如,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又如,在隔离带的种植时,一个标准端的长度就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问题。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四季的变化使植物的外观形态随着发生变化,尤其是落叶植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带来几分暖意。所以说,植物不同的习性奉献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慰藉。
2、道路绿化设计注重环境保护的生态原则
道路的建设必须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否则,会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患。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绿化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注重这一生态绿化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应当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的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3、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主体是人,任何景观设计的物质空间形态的完成不是以环境设计为目的的,它最终是要为人的生活服务,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户外活动的内容、形式都很复杂,活动的动机和目的也是多种多样,而且常常处于变化之中。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要关注人们的自发性活动,也就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路人的存在,我们设计服务和关心的对象就是那些路人。现在以机动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中,正大力建设专供行人使用的步行空间,这体现出了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4、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绿化要求。 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绿化,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四周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5、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难,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治理粗放的植物。公路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化带,空间上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伸展、开敞、明快的风貌。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6、协调原则
道路绿化的协调原则在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自身之间的协调,也就是说绿化中不同的植物间的协调。比如植物间的色彩、质地、形状、高低以及物种间适应性的协调。第二,道路设施中存在各种市政管道设施,有电信、电力、给排水、燃气等,设计时要处理好它们与道路绿化的关系,避免相互冲突。
关键词:城市绿化面积;城市环境保护
2010年我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在上海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论坛上标示,我国将继续有力推进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其表明了我国政府在城市环境保护上的态度,也预示了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前景。当前保护城市环境应该在加强污染治理的同时,科学利用城市绿化面积,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最终实现城市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升。通过科学的城市绿化,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降低城市噪音、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促进城市的科学发展。但是由于近年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绿化面积中,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促进城市环境保护的发展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
1现代城市环境保护与绿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代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城市用地的紧张,过去几年中常会有城市绿地改建楼宇等情况发生,严重减少了城市绿化面积。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绿化认识的不断加深,目前城市老城区改造、城市规划中城市绿地面积有了一定的增加。如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内提升城市绿化质量,促进城市环境保护成为了现代城市绿化面临的首要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城市绿化工作应以现代绿化技术方式提高城市绿化立体效果,提高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科学利用城市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环境保护的实施
2.1运用现代绿化理念,提高城市绿化表面积
在现代城市绿化面积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利用腺癌绿化理念,提高城市绿化表面积,是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关键。运用现代园林绿化设计理念能够在有限的绿化面积中进行立体景观设计,而立体景观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绿地的可观赏性,同时其立体景观还能够提高绿化的表面积,促进城市环境保护的实施。因此,在现代城市绿化面积规划设计过程中,绿化景观设计人员必须注重现代景观设计中立体绿化技术的应用。另外还可以采用高大树种与低矮品种间种的方式增加绿化效果,促进城市环境保护的实施。
2.2加强城市住宅小区景观绿化规划与管理,促进城市环境保护的实施
随着现代城市规划脚步的不断加快,现代城市正向着集中商业、集中住宅的规划方向发展。而在住宅小区审批过程中,其绿化面积是住宅小区建设的重要标准。科学利用住宅小区绿化面积能够有效的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高城市绿化率。针对城市旧有住宅小区,城市规划部门必须通过详细的调查与走访,对旧有住宅小区绿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好住宅小区的绿化面积。例如: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住宅小区中多有一个面积较大的自行车棚,其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建设。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自行车数量急剧减少,多数自行车棚已经废弃不用。因此对原有自行车棚进行拆除改建绿地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绿地面积紧张的局面,在提高城市绿化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开展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住宅小区居住环境,提高住宅小区的宜居水平。
2.3注重城市道路绿化面积的利用,促进城市环境保护的实施
城市道路绿化占城市绿化面积的35%~40%,其绿化面积的有效利用时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关键。在城市道路绿化面积利用中,需要根据车辆行驶、驾车视线、行人通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与分析,从而科学的设计城市道路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例如:在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的植物选用中,通过高大树种与低矮乔灌木的搭配种植能够在提升绿化效果的同时有效避免对行车视线的影响,保障城市行车安全与行人安全。另外对于城市人行道路的设计也可以采用现代绿化技术,在人行道路中设置镂空步道板,而镂空中心种植耐干旱、易生长的草皮,以此达到既能够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又能够改善人行道路观赏性的目的,促进城市环境保护的实现。
2.4积极利用墙体、屋顶面积提高城市绿化
在2010年世博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屋顶、墙体、室内立体绿化的新技术,像春风一样,吹绿了“东方之冠”和世博会其他200多栋时尚的建筑。屋顶绿化、墙体绿化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绿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屋顶面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绿化面积紧缺的局面,促进城市环境保护的实施。屋顶绿化是指通过人工创造的特殊环境,使园林植物出现在建筑物的墙壁、阳台、窗台、屋顶和城市各类建筑物的表面,借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在低碳生活方式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屋顶绿化为节能减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它不向城市要土地,而是充分利用已有建筑物和新建建筑物的屋顶、墙体等作为绿化的载体,对城市土地进行成本低廉的二次开发。顶绿化在高楼林立、到处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可以吸纳可吸入颗粒物、粉尘,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热环境,降低热岛效应。经研究测定,在炎热的夏季,有爬山虎覆盖的墙面比的墙面表面温度要低3℃至5℃,可以降低室内温度2℃至4℃。植物是最好的隔热材料,能做到夏天隔热、冬天保温,降低空调和暖气的耗能,间接实现了节能的目标。
3政府支持、技术先行,积极推广现代化城市绿化技术,促进城市环境保护的实施
屋顶绿化在节能环保、改善城市景观等方面的优势使地方政府对屋顶绿化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支持,纷纷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而镂空人行步道板技术更是传统园林景观中常用技术,其不需特殊进行改建,只需在城市道路管网维修后,将传统步道板改用镂空步道板并在其镂空部位注重草皮即可。城市绿地立体景观设计作为现代城市绿化中常用技术方式仅需城市在绿化建设中更多的注重立体绿化即可实现。因此,在现代城市绿化开展中,政府应加大新技术的支持,以技术领先的方式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环境保护的实现。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相关思路;完整街道;海绵城市;解析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重要内容,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只有科学合理的做好道路规划设计,才能缓解交通压力、美化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美好生存空间。
1市政道路设计理念
1.1基于舒适性新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
经济越是发达,人们物质追求程度越高,特别是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人们对自身需求也已经不再是单纯性的个体追求,而是从单纯物质需求上升到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对自身生活的区域情况更加关心,道路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人们对道路交通的要求是不断变化提升的。以往,人们对道路要求标准不高,只要宽阔平坦就可以了,但现在却不同了,人们不但要求道路交通顺畅、路面干净,而且还需要舒适和美观,可见市政道路设计的理念也需要跟随人们的观念不断转变。
1.2体现城市的特色
城市是人们生活工作的集中区,不论城市大小均有自己的特色,有自身的文化和历史,要想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需求,就要在城市发展特色上下功夫,体现在道路设计上则需要个性化道路,也就是说,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需要设计人员能突出城市特点,展现出城市的历史文化,道路设计可以根据城市环境、自然、地形等,把城市独特的风貌展示出来,使道路和城市相融合,展现城市独特魅力,让人们充分认可,全面接受。
1.3体现功能特色
道路是具备功能性的,任何一条道路的开建都是有目的的,道路连接两端,还要有自由的出口,那么进行道路设计时,一要在功能上得以体现,设计人员要全面了解城市生活节奏,进行设计城市道路的时候,就要对城市特色做出综合性的考量,不能因为只满足道路游览功能而损害交通功能,一定要避免出现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保证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2市政道路设计基本原则
2.1平面线形的设计
对道路进行平面线形设计时,需要综合各种影响因素,避免出现用地问题。对单一道路平面设计需要考虑道路整体性,对交叉口位置要设计合理,安排得当,不能违背总体规划及相关控规要求。城市道路多是以直线为主,圆曲线与缓和曲线结合,转向处偏角需要保证平顺;道路交叉口、周边场地出入口、停车区关系到使用后的便利,因此需合理调整曲线半径、长度等要素,使道路线形更加科学。
2.2避免小偏角设计
这是一种特殊的形态,主要是道路偏角≤7°的情形,如果必须出现小偏角,则需要合理设计,因为平曲线长度比实测短,驾驶员通行时,很容易产生急转弯错觉,往往操作不当会发生事故。小偏角设计非常关键,平面定线是主要的设计方法,城市道路中,要想取消一个小偏角较为困难,有时还要增加一些工程量或拆迁。城市快速道路设计需要合理解决,保证速度较高时行车安全。路线交叉口可采用3~5°转角,不用考虑弯道的情况,只要做好交叉口设计安置,就能有效解决小偏角的问题。
2.3避免最小纵坡
城市道路建设时,会出现许多小于0.3%的纵坡,这种道路一定要科学设计,避开这种坡度,不能因为设计不合理,而导致路面排水不良、雨天行车积水等问题,确保行车安全。因为坡度小,路面积水就会增加,车轮与路面就会出现一层“水膜”,使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阻力降低,如果刹车减速,就会造成事故发生。所以对城市道路设计时,尽量采用大于0.3%的道路纵坡设计。
3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分析
3.1城市道路线形设计
在进行市政道路线形设计时,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必须考虑城市重要建筑物,包括著名景点等对道路路线设计的影响,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之前,要严格按照城市道路设计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要对城市建筑物和城市道路设计路线进行实地勘察,确保道路周围信息资料的详实性,如果遇到某些建筑物对路线有重大影响,要根据城市道路建设成本进行综合考虑,不能盲目拆除城市建筑物。此外,考虑到城市道路建设代表的是整个城市的美观,在进行道路设计时,要综合分析城市道路的地形以及城市道路排水等情况,保证城市道路线形美观、协调、实用。
3.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横断面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各种出行功能的需求,同时应引入完整街道设计的理念,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舒适和安全。因此,在进行横断面设计时,必须使横断面各个组成按照城市道路的级别、车速、车流量等进行设计,包括机动车道、慢行道、人行道以及中分带组成部分的尺寸。在当前道路横断面设计时,特别是生活性道路设计中,应摒弃以小汽车交通为主的误区,重视人行道、自行车道、公交专用车道的设计,构建生活空间为主的“完整街道”。
3.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
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路基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要想城市道路运行良好,必须对路基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城市道路路基一般分为三种①地质条件较好的路基,这种路基不需要特殊工艺处理,采用清表后翻挖晾晒或者增湿的设计方法,对既有路基进行设计。对于路基坡度大于5%的路段,采用台阶式开挖的处理方法,然后再使用合格的土方材料进行分层填筑,增加路基的稳定性。②地质条件一般的路基,这种路基无法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因此在设计中应采用换填垫层法进行处理,以满足路基的变形要求。③软弱地基、沉降量较大的路基,这种路基必须根据城市道路的等级及荷载要求进行复合型地基处理。
3.4合理设计城市道路排水系统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也是城市道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必须考虑地下水和路面积水两种情况对城市道路的影响,针对地下水较高且较为丰富的区域,可以在城市道路路基底部加上隔水层,减少地下水对路基强度、稳定性的影响。针对城市雨水较为丰富区,应逐一排查设计路面的低点,同时采用加密雨水篦的设计方法,有针对性排除路面雨水。
3.5科学设计城市道路绿化
城市道路周围的绿化设计也是属于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在不同类别、性质的城市道路上进行绿化设计,不仅可以改善周围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美观性,同时可以缓解驾驶人员的视觉疲劳。比如:部分穿越中心区域的城市快速路,由于用地受限,城市道路离居民区不远。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城市道路的两边及中分带上栽种树木,根据不同路段进行树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除尘、降噪等作用,减少城市道路的交通污染。设计中应引入“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砌,同时利用道路绿化、侧分带建立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利用渗透、滞留、传输相结合的方式对道路和周围汇水区径流进行管理,沿着道路布设纵向排水管道,径流通过植草沟和雨水花园传输,收集后进行回用。
4小结
城市道路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城市居民生活是否便利,城市环境是否美观。我国目前的市政道路设计远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这就要求市政道路的设计人员要不断的开阔视野,不断的学习创新理念,才能更好的为城市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彩峰.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法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5,Z1:132~133.
[2]于弯,张久鹏.市政给排水设计存在问题以及设计方法[J].四川水泥,2015,02:275.
[3]周鑫.探讨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及检测要点[J].江西建材,2015,04:180+182.
[4]王宁.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方案探讨[J].给水排水,2016,42(11):27~31.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雨水资源管理,发展实践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如果片面地追求城市建设的速度和效率,忽略对自然环境资源及其生态承载力的关注,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水资源问题尤为敏感,如若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城市洪涝和地下水水位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目前,城市水资源问题解决方案中最为生态、可持续以及易实施的手段是对城市雨水径流进行有效的管理,其针对的是不合理的城市开发形成的大量不渗透的硬化地面,因为这些硬化地面会在雨季产生大量携带污染物质的城市雨水径流,是带来种种水资源严重问题的根本元凶。
一、城市道路是城市雨水径流的重要载体
屋面、路面和绿地是城市主要的下垫面类型,其中,城市道路雨水径流量大,污染严重,是大多数流域径流增加,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城市道路渗透率低,直接与沟道系统链接,导致失去了天然的缓洪和净化能力,雨水携带着路面上的污染物质以最快速度流进城市道路边上的雨水管道,最后直接排入城市河流流向大海,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损耗。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城市,城市道路造成的雨水缺损问题更加严峻:大量通过道路流入下水管道的雨水白白流走,地下水无法进行补充,水循环系统失衡,造成生态系统紊乱,从而使得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形成一个无法破解的恶性循环。因此,在城市道路这个城市雨水径流的重要载体的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和可持续的雨水资源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提供优美的道路绿化,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缓解雨水对城市的防洪排涝压力和对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同时补充地下水和增加水资源,形成健康的生态水循环系统。
二、传统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缺失――仅以美化环境为目的
传统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基本上是在市政道路与管网建设结束以后,进行植物绿化、功能布置和艺术装饰等设计工作,景观设计学科中的生态和可持续理念只能体现在树种的搭配与选择上。由于学科知识的差别,市政道路设计仅以标准、安全等有法可依的原则,着重以工程化方式解决雨水排放的问题;在雨水径流的处理上,利用道路坡度直接将道路上的雨水快速引导到就近的雨水口,汇入排水管道,以此方式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忽略地面与地下土壤之间的联系。这样的工程操作程序使得景观设计工作没有机会去早期介入,只能在一个与自然过程割裂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绿化工作,难以做到和自然系统形成有机的联系。
因而,传统的道路景观设计未能够建立与市政建设的有效联系,未能将可以模拟自然过程的景观设计融入市政建设的考虑中,在城市道路均是标准的工程做法的大背景下,景观均是以美化环境,提供公共空间品质为目的。
三、可持续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雨水资源综合管理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美国马里兰州的乔治王子郡和西北地区的西雅图市、波特兰市共同提出了基于低影响开发( low impact development )设计理念的一种暴雨管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系统的开发建设活动中,尽最大可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冲击和破坏。正如前文提到的,道路是城市径流量最大的区域,将此理念运用到道路的系统设计上,从而得到了一个“绿色街道“的概念。其主要原理是模仿自然的方式管理和解决因为土里利用开发造成的雨水径流对环境的影响:使降水就地入渗,尽量多地进入自然水循环,以维持区域水文生态过程平衡。主要策略包括:绿色屋顶,可渗透铺装,种植边沟,种植槽和雨水花园等。
绿色街道雨水管理主要策略
类型 应用 原理
绿色屋顶 道路边上的结构的最上层部分 由多层结构组成,最上层低矮的植物利用叶子和根吸收最多70%以上落在屋顶上的雨水
雨水花园 吸收和回用雨水用于景观灌溉 在雨季引导并收集在雨水手机设施中用于旱季时的雨水灌溉,或者建筑内非饮用水的使用
可渗透铺地 在人行道和停车区域运用可渗透的混凝土,铺地或沥青 利用铺地里的空隙将雨水渗透进土壤
生物滞留池 不同类型的容纳雨水的空间,包括种植槽、树池和隔离带等 运用工程的或者改良后的土壤,增加雨水的渗透以及利用植物产生蒸发。在土壤条件不好的地方设置溢流系统
生态草沟 引导过滤和渗透雨水 通过边沟的植物减缓水流速度和过滤污染物质
雨水花园 可渗透铺地生态草沟
这些策略最后都将结合到景观设计当中,由景观设计师进行更加具体的工程处理和植物配置,通过不同类型的组合来实现对于雨水径流的有效管理。
四、可持续城市道路雨水资源管理实践情况:
4.1 美国的发展情况
美国第一条“真正”的绿色街道位于1990年马里兰州乔治王子县萨默塞特居住区,然后,美国特拉华州萨塞克斯县(Sussex County, Delaware)的精明增长与自然雨水管理行动计划
、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县(San Mateo County, California)的绿色街道与停车场计划、北肯塔基州(Northern Kentucky)的社区绿色基础设施实施计划、明尼苏达州伯恩斯维尔市(Burnsville, Minnesota)的社区绿色街道项、洛杉矶奥若斯(Oros, Los Angeles
)的绿色街道项、俄勒冈州波特兰市(Portland, Oregon)的可持续性暴雨水管理计划等都涉及包括大量绿色街道设计建设的内容,其中尤其以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可持续性暴雨水管理计划的实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西南12号大街(SW 12th Avenue)和东北锡斯基尤街(NE Siskiyou)绿色街道项目更是成为“以自然方法管理街道暴雨水”的示范性工程.
4.2 国内的发展情况:
在国内,雨水收集再利用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来,但更多处于概念介绍及推广阶段,而且更多基于绿色建筑层面上的考虑,而缺少在区域层面上系统管理这些雨水资源。比较能代表国内发展情况主要有两个项目:上海世博上南路和深圳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的市政道路。
(一)上海世博上南路整个项目规模较小,而且收集,过滤的是人行道及其周边广场的雨水,而对于主要机动车道上携带更多污染物的径流却不在设计的范围呢,因此可以看出在目前道路绿化的更新项目上,仍然无法突破传统种植池高于路面的局面。
(二)深圳光明新区的低影响开发实践,是从2004年提出概念到2011年政府批复其作为全国低冲击开发与水综合利用示范区,才开始了在市政道路上运用低冲击开发的理念。但是仍然比较保守,保留了传统的雨水排水管道,更多的原因是没有足够的信心预判是否安全可靠。
这两个项目分别只是上海和深圳的示范型项目,大部分新建项目依然是根据传统的设计分工由市政和景观分别完成,主要原因是国家尚未出台相应的设计要求。
4.3 国内的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在现行规划设计中并没有对城市地块雨水滞留,雨水净化等提出相应的要求,但是作为传统规划设计的补充,政府正在政策和经济等方面大力推广规划的低炭生态性。在低碳生态规划里的指标要求里,地块的雨水渗透率被要求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落实到城市设计导则以及下一步的控规当中。因此,未来的城市开发建设就有了相应的法律依据来保证雨水资源的管理。另外,在较大尺度上,由于与市政管网协作的复杂性,政府已经开始考虑优先要求在独立的环境,洪涝较为严重的区域,例如学校等公共机构进一步推广雨水资源管理措施,然后逐步全市推广,使雨水资源管理成为今后规划的常规要求。到那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将会全部与雨水资源管理结合,来保证城市建设以更加生态和可持续的方式发展。
五、结语
因此,在中国未来的旧城更新以及新城建设中,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如何更好地服务于雨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从过去被动地将雨水快速导入防洪排涝设施当中转化为积极主动地科学合理利用,将会得到充分的实现。希望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尽快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鼓励对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进行管理,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丁年,胡爱兵,任心欣.深圳市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市政道路解析[J].上海城市规划,2012年第06期.
[2]林选泉,刘月琴. 上海世博上南路之绿色街道[J].景观设计,2011.02.
我县自从2002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以后,始终牢牢把握“平安和谐山水园林城”的城市定位,以巩固“创园”工作成果为抓手,不断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截至2011年底,鸣凤主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23%,绿地率达到36.2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22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达到85.63%,初步形成了绿地布局合理、功能设施齐全、风格特色鲜明的城市园林景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凝集园林创建工作合力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在“创园”成功和首次复查通过验收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巩固工作成果,做到“创园”机构加强、人员加强、任务加强,始终将巩固“创园”成果作为县委、县政府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县委2012年1号文件,更是把创建“山水园林县城”列入今后五年重点项目和十大建设工程,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明确牵头负责的县级领导、成员单位和责任人员。
(二)进一步强化创建责任。每年年初将省级园林城市建设的工作目标、建设内容等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并纳入各单位年度经济目标管理考核,做到与经济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调整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负责综合协调的工作专班,分解落实创建指标和工作责任,形成了领导抓、抓领导和有人主抓、有人分管的创建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今年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下发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决定和实施方案,组织沮河景观建设规划评审,对街道树种绿化方案进行论证,积极启动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创建工作力度。一是项目优先。县委、县政府每年在研究城建重点项目时,坚持把园林绿化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二是用地优先。尽量安排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用地计划。三是政策优先。出台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及验收相关政策,要求各项工程建设在竣工综合验收时必须通过绿化单项验收。四是投资优先。注重园林绿化建设,将城区增绿补绿、滨河景观规划建设等纳入政府工作重点,财政投入逐年加大,为巩固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成果、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突出重点,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园林绿化建设
(一)抓好园林绿化规划。委托省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县鸣凤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根据规划,城区园林绿地系统由5个公园、10个开敞型绿地、沮河绿带、道路绿化景观、卫生防护林带、沮东生产绿地以及居住区和单位绿地组成,形成线型绿地和带状绿地联系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为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多次邀请市住建委、市规划局、市风景园林学会等单位领导、专家到就园林县城创建、园林绿化建设等工作进行专门指导。同时,由县领导亲自带队,组织相关部门到湖南、江苏等地考察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吸纳借鉴先进地区的理念、经验。
(二)加强道路绿化建设。近年来,我县用于道路绿化的资金逐年增加,仅2009至2011年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资金就达到了2148万元(其中2009年投入500万元;2010年投入648万元;2011年投入1000万元)。截至目前,城区主次干道17条,道路两旁有行道树或绿地的城市道路长度为21900米,其中绿地达标的道路为18752米,故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为85.63%。在道路绿化建设时,按照“一路一景观”的要求,形成了香樟一条街、桂花一条街、合欢一条街、盆景一条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街道绿化。今年又准备出台《鸣凤城区道路绿地树种配置方案》,对城区规划的73条道路绿地树种进行科学配置,提升道路绿化档次。
(三)狠抓公共绿地建设。进一步加大公共绿地的投资规模和建设力度,2006年以来共投资1570万元用于公园、小游园及广场的新建和提档升级,不断充实、完善园林景观系统。2009至2011年,我们对杂草丛生的沮西荒滩地进行综合治理,建成了桃花岛生态示范园,使昔日的河滩地,变成桃花盛开、瓜果飘香的绿洲。在主干道的一些重要节点、公园以及广场实施了夜景灯光建设工程,提升了公园绿地景观效果。通过多年努力,鸣凤城区建成区公园绿地、街头游园绿地达14处,面积5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22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64.33%,基本实现了市民出门500米见绿的城市绿地均衡布局。
(四)抓好庭院绿化建设。实施新、扩、改建项目绿化设计、施工审查备案制度,做到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对因特殊条件无法达到规定绿地面积的按规定征收异地绿化费。2008年在城区范围内深入开展创建“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单位(小区)活动,创建了一批县级、市级园林绿化单位(小区)。大力推行立体绿化,对墙面和陡坡,利用爬墙寄生藤和迎春等观赏藤蔓植物对墙面坡体进行覆盖。人行、自来水公司等单位已初步垂直绿化,为城市的绿化美化增添了新的“亮点”。
(五)加强市政设施建设。一是两场建设。投资近亿元建成了垃圾填埋和污水处理项目,并于2007年在全市率先投入运营。近几年来,县财政筹资3000多万元,配套污水管网9100米,提高了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1%以上。配套修建了标准化的垃圾转运站、垃圾集并房,配置多功能垃圾清扫车等,鸣凤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二是路网建设。2009年以来,投资1.77亿元重点完成了航天路、鸣凤山路、车桥厂路、环城路一期等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基本形成“三纵四横”的城区路网格局。同时对城市道路定期巡查,发现大面积破损、沉陷、断裂的及时进行道路维修,截至2011年底,县鸣凤城区道路共79条(含背街小巷),道路总长72421米,道路完好率为97.5%。
三、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大力巩固园林绿化成果
园林绿化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我县始终坚持一手抓绿化工程建设,一手抓绿化养护管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绿化水平,促进了环境提升。
(一)完善管护制度。认真执行《城市绿化条例》和《湖北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等有关法规,制定了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并制定了绿线管理、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养护管理、公示制度及控制大树移栽、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等各项管理制度,为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落实管护资金。将城市园林绿化维护资金列入财政专项预算中,并逐年增加,近三年投入维护资金120万元,切实保障了园林绿化日常管护所需。
(三)创新管护方式。对鸣凤城区开放式公园、街道行道树和绿地的管护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由中标的园林绿化公司运用专业技术,做好绿化树木的修剪、施肥、防虫害、补栽等日常养护工作,保证了园林绿化管护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制定了《栖凤园维护管理考核办法》、《行道树及街头绿地维护与卫生作业管理考核办法》、《公共绿地管理制度》等,由城管局负责监督检查,实行“一月双考”,按考核得分兑现维护经费。对城市所有古树建档备案,统一编号挂牌,明确保护单位和管护单位,并与管护单位签定古树名木保护协议,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和古树养护管理力度。
(四)提高市民爱绿护绿意识。大力宣传《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县城市绿线及绿地建设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提高全民爱绿护绿意识。以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四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单位、义务植树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动员,号召广大市民参与到园林县城创建活动中来。
四、高点定位,优化提升,努力争创国家园林县城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成果,优化城市环境,我县启动了国家园林创建工作,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以“两带三园”绿化景观建设为重点,努力把鸣凤城区打造成为“设施完善、洁净亮丽、文明现代、彰显山水园林特色”的国家园林县城。
(一)大力实施“规划编制工程”。完成《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工作,大力开展城市绿地系统、沮河沿岸景观控制、鸣凤河沿岸景观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宜居村庄等景观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我县的园林绿化建设和景观规划体系。
(二)大力实施“道路建设工程”。紧紧围绕服务新区建设和提升老城区综合功能两大要点,分步完成城东大道新建、鸣凤大道延伸、解放路南段综合改造、楚园春路建设等道路建设和改造工程,不断拓展城市骨架,壮大城市规模。
(三)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一是加强“两河”景观带建设,倾力打造沮河沿岸景观带和鸣凤河沿岸景观带,推动鸣凤风景名胜区提档升级,着力彰显山水园林特色;二是加强公园、广场和街头小游园建设。提档升级鸣凤公园、栖凤园和桃花岛生态示范园,新建“临沮园”和“安泰园”两个小游园;三是加强“绿色街道”建设。在沮西二桥至凤山桥段实施绿化建设和房屋改造“靓丽工程”,对城区干道交叉口、道路转角处进行增绿补绿,建设街头绿化小品;四是加强“绿色庭院”建设。在城区主次干道和重要街巷的临街单位拆墙透绿,见缝插针。利用屋顶、墙面、坡体、栅栏等种植攀缘植物,垂直绿化。积极开展创建园林式单位(小区)、园林式企业活动;五是加强“绿色背景”建设。严格保护城区山体植被,着力加强城区周边毁坏山体的修复和道路两旁岩石的立体绿化,突显城市绿色背景。
(四)大力实施“设施配套工程”。进一步加强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完成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建设,启动鸣凤城区水厂净化系统改扩建和管网工程,持续实施消除城区“泥巴路”、“摸黑路”工程,力争使城区主要基础设施覆盖面达到10平方公里以上。
(五)大力实施“管护工程”。完善城区绿线管理、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养护管理等制度建设,严肃查处占绿、毁绿、侵绿等行为,不断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一、指导思想
围绕打造“幸福”、“美丽”的总目标,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载体,按照严格标准、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统筹规划、科学创建、彰显特色、量质兼顾,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巩固和提升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等数据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园林县城标准。形成组织管理到位、规划设计规范、绿化景观维护得力、绿化系统完整、市政设施配套完善的建设格局,通过三年时间努力创建国家园林县城。
三、工作任务
(一)公园绿地建设。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绿地率达到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合理布局各类公园,优化绿地空间结构,调整充实居民日常生活圈的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0%,1000-2000平方米公园绿地,居民出行300米内;2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居民出行500米内。加快推进西双湖风景区总体规划、西双湖城市湿地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规划建设步伐,加强金牛公园、人民广场设施维护,完成西双湖北大堤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建设钢铁路东路、利民东路街头公园。改造各类公园绿地的硬质铺装和大草坪现状,按照防灾避险规划,完善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场所及相应设施设置。
(二)道路绿化建设。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和达标率分别达到95%和80%,林荫路推广率达到60%,林荫停车场推广率达到60%,河道绿化普及率85%以上。完成富国路、幸福北路、振兴北路绿化工程,积极推进郑庄、茅墩、英疃等城中村绿化提升,加快村庄道路、巷道绿化,栽植行道树,建设绿化带,从整体上改善城中村的绿化景观效果和居住环境。
(三)单位、庭院、住宅小区绿化建设。开展单位、居住区绿化达标活动,适当调整绿地布局,立足现状扩绿增量。实施“拆墙透绿”工程,拆除绿化较好的沿街单位实体围墙,改建通透栅栏,新建围墙外绿地。强化新建设的沿街、沿河单位和居住区绿化工程,促进附属绿地与街景紧密结合,增强城市景观,实现绿色资源共享。大力发展垂直绿化,在适宜垂直绿化的场所种植攀援植物,深入开展巷道绿化、阳台绿化等工作。
(四)生产绿地建设。扩大生产绿地面积,发展城郊园林苗圃和苗木基地。加快园林植物引种、育种,建成区建设园林苗圃用地5-10公顷,培育适合本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引导私营苗圃生产,提高城市绿化苗木自给率,苗木自给率80%以上。
(五)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按照节约、生态的理念,栽植本地适生植物,杜绝大型水景工程、大面积硬质铺装广场、大规模单一种树、大面积单层式草坪、大规模模纹色块、大量高档石材木材等。扩大微喷、滴灌、渗灌和其他节水技术的灌溉面积,推广透水材料和透水结构铺装,采用再生水或自然水等非传统水源进行灌溉和造景。保护并合理利用具有较高景观、生态、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地形、水体、植被以及其他自然历史文化遗址等基础资源。
(六)绿化精细化管理与艺术化提升建设。鼓励专业绿化管理,提升小游园、小广场、街头绿地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到黄土不。公园建设符合《公园设计规范》要求,公园绿地率达到70%以上,加大常绿树、彩叶树的比例,使植物配置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形成富有特色的观赏绿地。制定相应的公园管理措施,使规范管理达到较高水平,抓好公园、广场、街道花坛花境景点艺术化提升工作。
(七)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污水处理率80%以上。建设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率40%以上。公共供水用水普及率90%以上,城市道路完好率95%以上。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大于或等于255天。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比率大于或等于6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组织准备和宣传发动(2013年1月-2013年6月)
各责任单位成立创建机构,制定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大力宣传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意义,宣传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动员全县人民和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7月-2014年12月)
1、各责任单位按制定的实施计划和方案,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创建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序时报告实施进度。
2、对各责任单位的工作进度和质量,按时进行督促和检查,对进度缓慢、完成质量不好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和限期整改,对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3、各项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各项软件建设全面达标,城市绿化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
4、完成各类基础材料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建立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档案。
第三阶段:评审验收(2015年1月-2015年12月)
对照《国家园林县城标准》,逐项搞好查漏补缺工作,全面巩固前段创建成果。认真做好各项准备,迎接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通过验收。
第四阶段:巩固提高(2015年以后)
创建目标实现后,进一步研究落实长效管理方案和措施,继续加强县城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巩固和提高创建成果。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指挥部,制定《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目标任务分解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乡镇(街道、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按照各自职责,把创建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健全机构,配备人员,保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二)深入宣传发动。新闻宣传部门要创新宣传工作思路,广泛宣传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重要意义和城市绿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强化全民爱绿护绿意识,及时曝光毁绿损绿、侵占破坏绿地的不法行为,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建设园林县城的浓厚氛围。
【关键词】渝万城际铁路垫江站前广场 空间组成 总体布局 交通组织
1.项目概况
渝万铁路,又称渝万城际铁路、渝万客运专线,是中国重庆市市内连接渝北区和万州区的一条城际铁路,同时也是郑渝铁路的先期开工的一段,线路全长24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渝万城际铁路垫江站是垫江的重要门户之一,它既是旅客来到垫江的站点,也是旅客临时停靠的港湾。渝万城际铁路垫江站前广场在城市中承担着交通枢纽功能、城市广场功能和城市节点功能。
2.规划设计依据
(1)《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4)《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6)《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7)《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8)国家及地方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规定
3.设计思路
(1)站前广场的空间组成分析
站前广场的交通、多功能、生态和文化等要素都依附于站前广场这一特定城市空间的“虚体”之上,反映在站前广场的空间组织及空间形态上。
站房建筑对站前广场的空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广场的主要视觉边界,广场周边建筑对广场空间的围合、道路绿化、小品、地面铺装对广场空间的分隔组织都起很大作用。
现代综合性站前广场除了具有普通站前广场的基本空间之外,还要有城市景观空间、市民休闲空间等,各种空间也不再局限于同一平面内的依次展开,更多时候是相互交织、立体叠加。其空间组织更侧重于空间的多功能及与城市空间复合关系的处理。在功能、文化和交通日益复杂的今天,站前广场的空间就更需要精心设计组织,建立起和谐有序的、满足多功能需求的空间。
(2)站前广场空间形态的组织分析
旅客进站人流为聚集人流,持续时间长;出站人流为发散人流,持续时间短而流量大,相比而言更易造成对其他人流的严重干扰,易产生拥挤现象;中转旅客一般会有户外候车的需求,用被动式的休闲方式来消磨时间,如喜欢在僻静处闲坐,看报及观看广场上其他人的活动或欣赏景观。
小结:通过对站前广场空间的分析,并结合广场与广场建筑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建筑内部流线与广场空间关系流线进行整合,避免车流与人流交叉、干扰,保证旅客和车辆迅速、安全通过。
4.总体布局
合理组织旅客和各种车辆在广场上安全、迅速地集散,为旅客创造一个办理手续、在车站临时停留、休憩和旅行消费活动的良好环境。整个规划区域划分为三个片区,中部为站前广场,以满足铁路客运站人流集散、转乘换乘、并提供当地居民进行日常休闲活动等需求;北部为滨水生态休闲区,东西部为交通枢纽中心。广场以解决其实际功能为主,采用架高广场的形式,底部功能为社会停车场。由东向西分为集散区域,为旅客抵达或出发的必经之地,是铁路站房、社会停车场及中心区域的连接纽带。中心区域为市民及旅客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火车站站前广场在平面布局上注重空间功能划分,本方案将广场分为“动”、“静”两个部分,“核心区域”、“休闲区域”、“交通区域”等多个层次,并对地面形态进行设计。
5. 场地设计的相关建议
由于场地自然地貌起伏较大,本方案的平面及竖向设计都根据场地的这一特点进行精心设计,尽量达到土石方的平衡,减少场地高差,避免出现高边坡,深基坑,减少工程造价。场地的中间站前广场部分为填方区,站前广场分为两层,减小填方量,减少基础造价,并且与周边的交通链接更流畅。由于站前广场是填方,采用框架结构设计,此部分基础采用桩基础。站前广场平台上面考虑绿化覆土,结构板根据跨度大小考虑结构板厚度,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场地其余大部分为挖方区,平场后场地内无高边坡,道路和周边环境衔接自然,减少环境边坡处理的工程造价。站前广场两边车站建筑采用框架结构,由于地处挖方区,采用浅基础,节约基础造价。由于场地内挖方区比较多,有些道路处于填方区,所以为了达到土石方平衡,尽量道路周边也全部回填,减少路基边坡的处理造价。这样,既可以减小道路与周围环境边坡的高差,又有利于场地内的土石方平衡。
6.交通组织
把站前广场设计为具有城市门户美丽和充满个性的设施,在交通、空间、环境空间的配置上,力图协调交通空间和环境空间,确保空间的统一性、整体性,使公共空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设计中注意建筑与站前广场形态的协调性,以站前广场和周围建筑为对象,使该地区整体的人行道通畅化、网络化。站前广场的交通组织是广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效的交通组织使旅客达到“零距离换乘”使旅客直接进出火车站,是交通组织的关键之处。在广场的组织公交车入站。广场的负一层为停车场,旅客可以在此换乘车出行,使旅客真正体验到“零距离
7.招标范围内的干路B与牡丹大道的交叉通组织
由于牡丹大道是连接垫江高速收费站与垫江县城的快速路,因此道路沿线不得随便开口,必须保持其顺畅性。而本次招标范围内的干路B终点与现状的牡丹大道相交,干路B又是本次站前广场招标范围内的南北纵向主要交通连接线,也是站前广场对外连接的一个重要通道,因此干路B与牡丹大道的交叉通组织需极为慎重。考虑到距干路B西侧300米已有一条现状的南北走向道路与牡丹大道相交,相交方式为平交,中央绿化带也在该处断开,且该条道路位置规划上为50米的宽的主干路,所以该平交口远期也肯定会保留。为了避免牡丹大道上的开口过于频繁,因此干路B与牡丹大道相交处只考虑右进右出,牡丹大道的中央绿化带不断开;牡丹大道车辆如要左转至干路B或者干路B车辆想左转进牡丹大道,可通过道路B西侧的现状道路(远期规划为主干路)实现。
8.道路设计与场地条件、地块开发的衔接性考虑
本次招标范围内地形高低起伏,存在数个山头、冲沟,且文毕水库也位于红线内,因次道路的设计应充分结合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尽量选用合适的技术指标,提高本段道路的服务水平和使用质量。
通过现场实地踏勘以及我司在垫江的相关工程经验,本工程区域内基本无不良地质现象,考虑到道路周边地块即将开发建设,因此本次设计道路边坡均按临时边坡设计考虑,以节省工程建设成本,避免投资浪费;同时道路标高的控制除了满足道路本身的技术和经济指标外,还需综合考虑区域建设的总成本以及建筑和景观的技术指标要求。
一、目标任务
全区动员,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大干180天,确保顺利通过住建部的考评验收。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综合管理
1、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设立相应的城市园林绿化专业管理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授权有效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设立市区园林绿化管理处。
2、配合市住建局编制城市绿线规划,划定绿线,严格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2号)实施和管理。
3、配合市规划局编制城市蓝线规划,划定蓝线,严格按照《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5号)实施和管理。
4、建立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启动市区数字园林系统及现状情况调查等工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
(二)绿地建设
1、公园绿地建设。公园绿地是城市的“绿色名片”,年重点抓好土海湿地公园(一期)公园建设。
2、街头绿地建设。对城市公共绿地布局进行合理规划,新建度田安置区围墙外公共绿地、区天马街与富民中路交叉口公共绿地、区环城北路三期与天马街交叉口公共绿地、月塘乡城文路段街头绿地建设,完善福厦铁路站前广场绿地建设,增加市民游憩场所,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3、道路绿化建设。道路绿化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城市道路绿化严格按照《城市道路绿化规范与设计规范》进行绿化,主要实施城港大道支线三期、天马街、富民中路延伸线至北高线、永祥街、安泰路、港路等10条道路绿化建设。
4、居住区绿化建设。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的标准,重点抓好正鼎明珠、学府名郡、中晖东区3个居住小区绿化率不达标的整改;在全区范围内积极开展“园林小区”建设。
5、单位立体绿化建设。对区内各新建单位的庭院绿化严格把关,保证绿地率达标,实施区政府大院、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公路局、区教育局、区体育馆、港城污水处理厂1#泵站、2#泵站、交警大队、公安分局、区工商局、区武装部、笏石工业园区、十中、大丘中学等17个单位开展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
6、公共设施绿化建设。提升区政府大院、区教育局、区国税局3所行政办公设施;十中1所教育设施;体育馆体育设施和盛兴医院医疗设施绿化达标建设,确保各单位绿化率达到标准要求。
(三)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年,我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城市湿地保护。按《标准》要求,完成城市规划区内的湿地资源普查、配合制定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及实施措施等工作。
2、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其配套管网建设,争取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3、加强城市防护林体系保护与建设。实施笏石工业园区生态隔离带1.65公里,13.5公顷;快速路防护带1.2公里,7.2公顷;220kv电力线路高压走廊防护带2.7公里,21.6公顷。对现有防护绿地及绿化隔离带进行保护管理,逐步提高城市防护林指标。
(四)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是体现“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主要指标。对照《标准》要求,下一阶段应加强公厕、便民服务等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并根据《市~年城市棚户区(危旧房)和农村危房改造规划》,继续推进城市建成区内旧城片区改造项目,基本消除建成区内棚户区,妥善安置居民,推广林荫路建设。
(五)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标准》新增加的评价项目。下一阶段,应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应按照《标准》落实建设任务,确保按时完成。
(六)做好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申报材料
根据申报国家园林城市的评选工作和市创园办要求,积极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等级评价涉及我区的材料和文本等上报工作。
(七)迎检线路周边环境整治
做好各迎检点周边及沿线环境的全面整治工作,以良好的市容环境卫生面貌迎接创园考评验收。
(八)“创园”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创园”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大力宣传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和有关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在全区营造浓厚的“创园”氛围,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促进创园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责任分工
1、区委宣传部
做好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宣传工作,督促宣传媒体(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开设“创园”宣传专栏,做好“创园”新闻报道,营造“创园”的良好社会氛围;配合区建设局、区规划办做好城市绿线管理公示等工作。
2、区文明办
会同区建设局、区绿化办做好全市“园林单位”、“园林小区”检查评比活动,对“创园”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
3、区监察局
抓好“创园”工作的监察监督工作,促进有关职能单位、部门顺利完成“创园”各项任务等。
4、区编委办
根据创建《标准》要求,设立市区园林绿化管理处。
5、区财政局
负责城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等园林绿化建设、市政工程建设等建设资金和日常管养资金的筹措、安排,确保年度建设预算资金及时到位。
6、区发改局
负责“创园”各项建设工程立项和审批工作。
7、区建设局
负责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总牵头工作;协调及配合市建设局做好相关工作;抓好土海湿地公园(一期)公园建设及度田安置区围墙外公共绿地、区天马街与富民中路交叉口公共绿地、区环城北路三期与天马街交叉口公共绿地、月塘乡城文路段街头绿地建设工作;抓好城港大道支线三期、天马街、富民中路延伸线至北高线、永祥街、安泰路、港路道路绿化工作;制定立体绿化推广的鼓励政策、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开展“园林小区”和“园林单位”检查评比工作;配合完成《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并实施,在重点公园绿地挂牌,建设防灾基础设施,设立防灾避险场所,实施率达70%以上;会同区规划办、林办、文体局、电业局、水务局等有关部门做好历史风貌区、古树名木等保护与建设。抓好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80%,且不低于申报年全国设市城市平均值。
8、规划办
配合区建设局完成规划区内的湿地资源普查、制定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及实施措施;牵头编制《城市蓝线规划》、《城市紫线规划》等相关规划并实施;配合区建设局和区国土局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和共享平台建立。
把好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关,确保新建项目绿地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9、国土资源分局
负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土地的征用报批;配合区建设局完成城市园林建设数据库建设等。
10、市执法局六大队
负责市容、市貌整治与管理,加强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和乱设经营摊点现象的监督力度;查处违法设置户外广告行为;杜绝非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成果的行为,加强占绿、毁绿的执法力度;区内建筑工地封闭施工,防止滴、撒、漏现象发生以及城区环境卫生及扬尘管理以及公厕等市政设施和环卫设施建设工程等。
11、区水务局
配合区规划局完成《城市蓝线规划》编制,并履行管理职能;保证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99%。
12、区林办
做好城市防护绿地建设,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活动。配合区建设局一起完成城市规划区内的湿地资源普查。配合区文明办、区建设局开展评选园林小区和园林单位达标活动。抓好山林建设,指导各防护林带建设,落实管辖范围内防护林地的管养责任。
13、区环保局
组织开展环保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地表水、区域环境噪音等指标达标;提供城市大气污染指数达标报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标报告、区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汇总表及各结果报表。做好城区自来水水质的监测工作,提供城区自来水水质情况监测数据和情况报告。
14、区气象局
负责城市热岛效应监测并建档(城市热岛效应强度≤3.0℃)。
15、区文体局
加强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和文物古迹保护力度,做好公共建筑绿化建设工作,配合区规划局做好《城市紫线规划》并划定紫线,加强保护管理。
16、区教育局
负责指导区内学校师生开展“爱绿、护绿”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城区校园绿化美化建设计划,做好校园绿化建设,保证绿化达标。抓好垂直绿化建设及区体育馆绿化建设。
17、区交通局
负责规划区范围内公路等交通通道绿化,营造“创园”氛围。
18、交警大队
完成城市主干道平峰期平均车速调查,负责“创园”期间道路交通秩序管理。
19、供电局
负责实施电力缆化下地改造,配合相关部门实施通信管道建设和通信架空线路下地改造,尽可能结合道路景观改造的计划同步实施,同步完成。
20、区卫生局
做好盛兴医院医疗设施绿化不达标的整改工作。
21、区双拥办
协调做好驻部队营区、干休所的绿化美化工作,积极开展“园林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22、区广电中心
做好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宣传材料的制作以及“创园”宣传工作等。
23、公安分局
做好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单位立体绿化及拆墙透绿工作。
24、笏石工业园区管委会
抓好园区内绿地的绿化工作,做好生态隔离带及拆墙透绿工作,督促园区内企业单位的庭院绿化、垂直绿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创建园林城市,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把行动、措施落实到创建工作中去。区政府成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职责分工,制定具体措施,落实责任主体,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各项目和指标任务实行属地管理和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具体任务分解见附表)。
(三)保障工作经费。各有关部门要抓好“创园”资金的保障落实,将项目预算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各部门要依法落实部门责任,加大有关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
(四)加强宣传工作。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普及宣传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全社会关心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良好氛围,培养广大市民的爱绿护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