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三语文新课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这里的“法”,指的是《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省区)》和《2013年考试说明》。新课标统领考纲,考纲明确考题,而考题的设置指导着教学方向。在高考的复习中,无论复习哪一块的专题知识,都要按新课标和考纲的要求去做。考纲中必考内容必须复习到,绝不能有遗漏。即“有法必依”,一定要落到实处。
二、做真题,总规律,明难易,知目的
依据考纲要全面“撒网”,同时也要重点“摸鱼”。一般来说,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是把握高考脉络的法宝,作为老师一定要亲自去做高考真题。还要认真地研究真题,要明晓考纲在试卷中是如何体现的。平时复习的考点哪一个知识考到了,在哪些题中考到了,对这些老师心中必定要有数。要把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各个内容和每个版块,进行针对性的对比分析,比较性地罗列考点。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摸清技巧性的试题。以近三年新课标卷的第8、9题为例,这两题考查的是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共计11分。2010年第8题考的是景物形象,第9题考的是诗歌内容和情感;2011年第8题考的是情感,第9题考的是表达技巧,如何处理情景关系;2012年第8题考的是情感及重点句对该情感的作用,第9题考的是诗歌的形式,诗中词语的含义。这些都属于考纲中“分析鉴赏”能力层级D级,难度适中、偏难。在复习时,要把总结出来的规律信息,交待给学生,并让他们消化吸收。
一、依据高考命题趋势
高三语文复习任务繁重,应系统地开设专题训练,教学目标删繁就简。比如,作文教学应该依据高考命题变化趋势,完成教学内容必修任务后,不搞题海战术,设置专题训练。在某项专题下,不仅有训练题目,还有训练题的构思导引,构思导引基础上有习作分析与点评,落实教学目标的简约。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题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向。漫画材料显示:A同学第一次考100分受到了奖励,第二次考98分被打;B同学第一次考55分被打,第二次考61分受到了表扬。两位同学因考试成绩变化起伏,得到的待遇随之不同:亲吻(表扬、肯定)或耳光(批评、否定),评价有失公允,甚至荒谬。这道作文题目有三个典型特点:形象性,现实性,思辨性。这三个特点比较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从现实性看,纵观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写作内容与范围,尽管命题形式、命题角度不尽相同,但内容范围总是离不开高中生的生活实际,总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各种社会现象。从思辨性角度看,聚焦教育,考查了“二元关系”的思辨气质。由此延伸出如何看待批评与激励的评价等既激活考生的思维又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思辨问题,延续的仍然是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可见,围绕现实性、思辨性与“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是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应该将作文教学目标明确指向紧扣现实生活、立意角度多元、具有思辨性的材料进行训练。
二、依据学生实际情况
分析学生、“吃透”学生是备课的难点,是教学目标删繁就简的依据之一。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妨认真思考以下一些问题。
①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
②学生预习后是否已经了解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了解达到了什么程度?
③授课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如何点拨和引导?
④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教师依据学生实际组织教学活动,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才能为学生所想,为学生所需,帮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必修五第一单元小说为例,怎样将单元总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上,该如何进行简约呢?学生大多在初中就看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也看过《水浒传》原著,对小说的情节比较熟悉,对《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也有所了解。高二学生通过前几册中小说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因此,梳理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主人公林冲的形象,这两个目标可以一笔带过,甚至删除,而把目标锁定在两点:一是讨论小说详略有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二是锁定在金圣叹的“评点”上,通过理解评点激起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思索和共鸣,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对原著的理解。
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兴趣在学习中起到重要的原动力作用。利用各种激发兴趣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力。激发兴趣的教学法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也会大大提高。
再以必修五第一单元学习小说为例。如何将这个单元总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装在套子里的人》上,怎样进行简约呢?《装在套子里的人》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浏览一遍后,作为新课再学时,已是兴味索然。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让人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套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谁?装了几个套子?为什么要装在套子里?二是别里科夫的死,是他杀,还是自杀?死因一直未明。对于这样一个悬而未决的案件,从小就想做警察想圆一次警察梦的学生肯定兴趣满满。由此导入课文,自然很容易就可以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
四、依据课文的类型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f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单元教学的讲读与自读,体现了这一教学理论和原则。讲读就是“举一”,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自读就要“反三”,即在学习中运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和规律。高中语文新教材中,自读课文不但容量增大,篇幅也在增长。依据教参一课时教完后,学生对课文印象不深,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均大打折扣。根据新课标中提倡的改革要求,我们完全可以自主地简约自读课的教学目标。
如《边城》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一个主问题:作者谈到自己的写作动机说,他要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小说节选部分,表现了人类的哪些“爱”?笔者以这一主问题为目标,引导学生撷取最能打动人的细节,在文本上进行圈点批注,讨论交流,体会作者从祖孙情、军民情、邻里情、朋友情、爱情等多方面表现湘西的风土人情,从而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
五、借力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由于使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结合教学实际,最大限度地对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改变单纯依靠使用教材、教参备课进行教学的状况,有利于精选教学内容,使得教学目标繁而不杂,主题明了。教学中,原本需要板书的注音、词语、解释和作者简介等,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历史背景可以进行编辑介绍,点击多媒体展示就可以完成,缩短了教学时间,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学中,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促使学生更快、更好、更深入地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复习课既要掌握课文知识点,又要求把握高考考点的知识解题思路,容量极大,只有借力信息技术,才能满足课容量大大增加、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得到极大拓展的需求。
如以必修五第一单元小说的复习为例。题材内容各异,主题思想丰富多样,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如何进行复习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侧重复习人物塑造。复习强调:1.在别里科夫恋爱过程中,是通过什么情节表现别里科夫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的?温习后展示:有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及一命呜呼这样几个相关情节。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用幽默讽刺的笔调刻画出别里科夫顽固保守,诚惶诚恐,害怕新事物,反对生活中哪怕是微小变革的思想性格。2.课文中的讽刺有什么特色?温习后展示:① 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② 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③ 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
《边城》侧重复习分析环境,尤其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与背景;②烘托渲染气氛;③揭示衬托人物的性格、心理等;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复习强调: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风景美: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温习后展示: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
风俗美: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温习后展示:端午节里的龙舟赛和捉鸭子比赛,中秋节与过年时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等习俗,展现的就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透露出边城人祥和、和睦、和谐的生活氛围。
人情美: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样的人呢?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温习后展示:翠翠与傩送;翠翠与爷爷;爷爷与过渡人、老熟人、顺顺。
作者通过描写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给我们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纯的民风和至善至美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