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流程范文

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流程

第1篇: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流程范文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会计;重要性;完善

工业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进一步提高自己所处地位和经济利益,就要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上下功夫,因为成本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合理利用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如今的工业企业还存在着一些成本会计核算工作问题。本文就从工业企业成本的重要性和现存问题的完善方法来阐述成本会计在工业的地位。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做好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企业的生产部门,管理部门,行政部门还包括企业的在职人员及关于企业成本合算的其他业务。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要利用好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带来的信息,积极编制相关条款制度减少成本的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工业企业的重要性原则的应用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在核算成本的过程中就要根据构成成本价值的基础来采用不通的核算程序,例如对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的核算中就要通过制造费用专用账户进行费用的分配再核算到相关到成本中。重要性原因影响成本的核算,从而影响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并进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对相关业务的决策,所以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处理会计业务,并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予以重复、准确的披露。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重要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与成本核算之间的比较。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比较复杂,要将所有的零散数据在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是详细罗列出来,而重要性原则,则可以减少这些工作量,因为重要性原则能够分清主次,业务的重点,减少工作量。

三、工业企业所面临的成本会计问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的业务核算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而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核算中发现,我国工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起步较晚,有些工业企业的领导对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没有太过于重视,应用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传统观念来过于强调原材料的节省和缩减相应成本上的开支,忽视成本效益。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这是在牺牲产品的质量带来的结果。现如今的市场经济,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了,买方对企业的商品的差异率逐渐重视。所以,如果企业还是重视追求狭义上的收益,忽视成本效益带来的产品差异率,就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失去根基,失去竞争机会,这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影响。

(二)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较为狭窄

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般都会扩大其经营的业务范围,会计核算的范围也会随之扩大,但是在实例中可看到,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范围并没有扩大,这会导致在期末财务报表的成本效益出现差错,影响领导的决策。

(三)成本会计核算不规范

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重要的组成。因为规范的成本会计核算可以清晰明了的反应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这可以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来创造更多的资产。然而,有些工业企业存在着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主要体现在应摊费用和非摊费用处理不当,费用和生产成本核算不当,这会致使企业的成本效益降低。此外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也有脱节现象,对资金的运转和资金投入效率在沟通与交流甚少,导致企业的无法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

(四)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落后

有些企业不能根据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来完善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而以往的会计成本核算是不能适应当代会计核算标准的,这会导致企业在成本效益上落后,失去竞争优势。

(五)成本会计监督不到位

成本会计监督有效的落实,可以促进会计工作的质量水平。而有些企业并没健全的监督会计工作的体系,这会使成本会计监督无法详细,严格的监督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有些企业只重视短暂的利益,不重视会计工作的监督,而有些成本会计人员会利用自身工作的优势性谋取私利,致使成本会计信息不真实。由此可见,成本会计的监督非常的重要,若忽视它就很可能导致成本核算失真,进而不能够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的有效进行。

四、针对成本会计工作出现问题的完善建议

工业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即积极解决企业现存的成本会计工作出现的问题,完善成本核算工作,下文就根据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的建议。

(一)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职业道德

成本会计的工作水平主要取决成本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所以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企业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企业可以从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关于成本会计的法律法规,从而约束他们在工作中的规范。企业还可以从外界招聘优秀的成本会计人才,让他们给企业带来“新鲜空气”,提高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制定一些相关激励政策,一次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二)提高成本会计效益重要性的认识观念

在现代化的今天,工业企业想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就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完成企业的近期所定的目标和制定远期计划。那么企业就应该摒弃以前的成本会计核算观念,树立符合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观念。在全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下可以提高成本效益,再根据成本效益进行合理的决策。

(三)扩大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范围

企业应根据企业新增的业务范围来调整相关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这样可以及时、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的经济范畴,让企业股东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经济业务和资金在成本的运转状况。

(四)规范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

企业应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关于成本会计核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在成本会计科目上进行详细的划分,规范记账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成本会计财务报告水平。企业在逐步加强规范成本会计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科学、合理的工业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核算机制。进而加强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获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有效性。

(五)完善企业成本会计

工业企业也应该随着科技的进步改变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系统来完善成本会计工作。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专用的计算机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因为计算机会计核算软件的出现能够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够高效率、快捷的处理大量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从而也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六)建立健全的成本会计工作监督体系

对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监督主要是为了强化对工作流程的控制,包括成本会计核算人员的出勤率及工作效率。通过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核算机制能够不断强化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控制、监督。企业根据内部成本会计所出现的不足,应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来规范、监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

五、结语

现代的工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成本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有效地降低现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提高成本效益,加快企业资金运用和循环的效率,提高企业在事成综合竞争力。但事实上,我国的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所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并不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对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提出相关完善的意见,希望能够对成本会计核算在出现的问题有所帮助。财

参考文献:

[1]张继颖.试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A].华章(2014)[C].2014:2.

第2篇: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流程范文

1、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在成本构成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实际上工业产成品的成本构成也是因行业不同而有所区别,除了制造费用这个工业会计必须提及的成本之外,还包括比如原材料的采购费用、生产产品工人的工资及福利、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以及燃动力费等。工业企业区别于商业企业最重要一点就是存在生产过程,而生产过程产生的成本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也很高,因此正确核算生产成本是工业企业会计账务处理的关键,其中制造费用的核算尤为重要。由于商业企业不存在生产环节,其商品成本构成相对也更加简单,无非是仓储、整理以及运输成本,所以想要核算清楚商品的采购成本,只需确认已销售商品和库存商品的价值既可。但应注意不包括商品运输费用、人工费用以及工资福利等。

2、会计方法及科目设置不同工业会计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两种方法,计划成本法下设置“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两个科目进行核算;实际成本法下对于款项已支付但尚未验收入库的材料,应设置“在途物资”科目进行核算。而商业会计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进价法和售价法两种方法,进价法下,对尚在运输途中并已支付款项的商品,应设置“在途物资”科目进行核算;售价法下,则必须设置“在途物资”和“商品进销差价”两个科目进行核算。

3、会计核算流程不同工业企业的实物流转过程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供应阶段(即采购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供应阶段购进原材料后进入生产阶段,产品完工后核算成本进行销售,最后结转销售商品的成本,其核算的复杂之处在生产阶段,也就是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过程。原材料在投入生产时,会发生一系列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管理费、机械设备费、制造费用等,这道工序过后,原材料变为了半成品,形成下一工序的材料成本。月末,将本月发生的所有间接费用在加工完成的半成品和尚在加工过程中的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给半成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就作为下一工序的材料投入,然后加上下一工序的费用转入第三道工序,以此类推。最后加上前面各道工序的费用就是本月的生产费用,将其在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再进行分配,那么分配给产成品的成本就是库存商品成本。这就是工业企业比商业企业多出来的会计流程。而商业会计的实物流转过程相对于工业会计要简单得多,只是商品的购入、存储和销售环节,没有生产这一会计流程。

二、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的其他区别

1、资金运动过程不同工业会计资金运动过程包括从供应到生产,再到销售三个环节,其具体表现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而商业会计只有购进和销售两个过程,其具体表现为货币资金、商品资金和货币资金。

2、账户所属类别不同工业会计核算项目包括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和成本类五大类,而商业会计则没有成本类账户,只有四大类项目,即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损益类。

3、存货核算方法不同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工业会计的存货主要有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半成品、产成品、委托加工物资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是购入货物和销售货物,并没有生产制造环节,因此商业会计的存货主要是待销商品,当然也包括为经营活动而准备的材料物资。

4、销售成本结转程序不同工业会计的会计核算方法分为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两种,在计划成本法下,结转销售成本应在月末归集制造费用总额,按一定比例在产品间分配制造费用,计算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和完工产品,最后结转销售成本;在实际成本法下,做法基本接近计划成本法,只是不用再计算和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商业会计的会计核算方法分为售价法和进价法两种,在售价法下,结转销售成本应在月末进行价税分离,将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摊销,然后结转销售成本;进价法下月末则可以直接结转销售成本。5、收入核算项目不同我国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收入》中,对我国企业应该如何确认和计量收入给予了全面和细致的规定,在对准则的内容进行仔细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准则中的收入涉及的行业较多,可以说是各行各业会计在对收入进行核算时的综合体现,有关收入确认的原则也跟据不同行业而有所区别。例如,工业企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销售产品、销售材料以及与销售产品无关的过程,因此工业会计的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商品流通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销售商品的过程,因此商业会计的收入在“商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核算科目的区别显而易见。

第3篇: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流程范文

一、江西省烟草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历史沿革

1.江西省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萌芽阶段(1984~1993年)。

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组建于1984年1月,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成立时下辖南昌、赣南2个卷烟厂、11个地市局(公司)和86个县局(公司),主要担负烟草专卖管理,烟叶、卷烟生产经营。在会计核算上,工业企业实行财政部制定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商业企业实行《商业企业会计制度》,在记账方法上,分别采用“借贷法”和“增减法”,同时执行《中国烟草总公司系统统一会计制度》。

2.江西省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发展阶段(1994~2003年)。

1993年7月,全省烟草行业统一执行财政部1992年颁发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工业・商品流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停止执行总公司制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从1993年起,江西省烟草公司依据《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等国家会计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各类财务会计规章制度。一是制定省公司机关内部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管理、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如《江西省烟草公司本级内部有关事项处理办法》、《江西省烟草公司本级会计核算管理办法》、《江西省烟草系统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等。二是制定了全省系统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如《江西省烟草系统会计委派实施办法(试行)》、《江西省烟草系统财务会计报表及数据信息工作考核评比办法》,江西省烟草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取得了发展。

3.江西省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成熟阶段(2004~至今)。

2004年1月,江西省烟草公司各县公司均撤销了县级公司法人资格;同年10月,根据国家局(总公司)行业管理体制改革部署,省级公司工业与商业管理体制分设。分设后,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仍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领导和管理所属烟草专卖局(市公司)。主要负责组织烟叶生产经营,卷烟销售及网络建设,专卖管理及执法监督。2006年底,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顺利完成理顺资产关系、建立母子公司体制的改革,省公司全面退出卷烟、烟叶经营,建立了总公司、省公司、市公司三级母子公司体制。随着行业管理体制的理顺和产权关系的建立,行业管理职能从行政管理向行政管理与资产管理并重转变,为适应县级公司法人撤消、以市级公司为经营主体的母子公司体制对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财务处从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入手,努力转变工作职能,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财务会计制度,提升财务监管水平。

一是加强对基层会计管理工作的指导。2004年,各县公司撤销县级公司法人资格后,更名为营销中心。为了规范营销中心的财务核算流程,加强各市公司对营销中心的财务监管,保证营销中心的财产安全,制订《营销中心财务管理制度(试行)》。该制度规定营销中心会计岗位设置及资产管理职责,财务核算内容及有关要求,卷烟购销存管理与核算,烟叶购销存管理和核算,烟叶生产物资购销存管理及营销中心资产管理。

二是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会计管理和考核工作。首先,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信息工作管理,对《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会计报表及数据信息考核办法》进行重新修订,以适应新形势下经营管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重新修订下发了《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会计委派办法》,对委派会计人员的任职条件、委派程序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用人机制、明确了委派会计人员的职责,并指导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会计委派办法,逐步对县级营销中心的会计主管实行会计委派。其次,制定《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全面实施统一会计核算制度。最后,加强物流成本费用管理,编制并施行《江西省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费用管理办法和核算规程细则》。该细则规范卷烟物流费用管理和核算,进一步挖潜降耗,降低费用,促进营销网络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三是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江西省烟草公司在2001积极引进预算管理理念,2002年积极推行预算管理,并制定了《江西省烟草系统预算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和《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本级预算管理制度》,要求各单位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设立办公室,并制定相关制度和编制上报简单预算表格。在2006年委托了用友公司开发预算管理软件,借助信息平台实现预算的硬约束。2007年,省公司对各市公司2007年的预算进行了批复,但仍未纳入考核。2008年对各单位的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核、批复,并将执行预算完成情况纳入了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进行考核;并制订《江西省烟草公司预算管理办法》,要求各子公司可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和预算管理的要求,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江西省烟草公司预算管理办法》包括总则、组织机构、预算管理范围和内容、预算编制和审批、预算调整、预算控制与监督、预算考评与激励和附则八部分。江西省烟草公司通过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管理程序,把预算管理作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实施内部控制的主线,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二、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准则为依据,运用系统的技术和方法,把企业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报告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加以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会计制度设计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会计组织及会计人员的设计、会计资料设计、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设计和规章制度设计。

会计组织及会计人员的设计,主要是设计处在总会计师、财会负责人领导下,由若干专业组及会计岗位、会计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会计资料设计是会计制度的核心,包括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设计四个部分。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设计主要是指按照企业经营业务循环特点,将企业处理某一类经济业务的工作程序和先后顺序划归为同一循环,再对不同循环的会计处理进行设计。

对企业来讲,会计科目设计、会计凭证传递、会计工作程序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准确及会计工作的运行质量,是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江西省烟草公司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04年制定了《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意见》,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等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统一全省原始凭证的规格、内容,统一使用用友软件专用记账凭证,规定了会计凭证的粘贴和装订方法,统一会计凭证档案盒和会计账簿的规格,并要求各子公司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三、江西省烟草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案例的启示

设计适应单位管理需要的会计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条件,江西省烟草公司作为一个现代的集团公司,其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案例可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

1.企业会计制度是依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来设计的。国家层次的会计法律法规有《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任何企业设计企业会计制度都要以这些法律法规为依据,不能与其相违背和抵触。但因为这些法律法规不可能涉及所有行业、所有基层单位会计制度所包含的具体要求和具体内容,要想使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得到落实和贯彻,各基层单位很有必要设计符合统一会计制度需要的企业会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制度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单位内部经营管理需要。因此各个企业不仅需要理解和执行统一的会计制度,而且需要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能够设计各具特色的会计制度。

2.企业会计制度是根据企业的组织机构形式和管理需要而设计的。企业的组织机构形式不同,管理需要不同,所设计的会计制度也不尽相同。经营规模大、业务种类、分支机构多的企业,其所涉及的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及会计岗位职责等会计制度设计必定更加复杂和详细。江西省烟草公司理顺产权关系后,省公司的职能转变为管理和监督,市公司为市场经营主体,为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省公司制订了一系列的会计管理制度,如统一会计核算制度,重新修订了会计委派制,加强了对子公司资产管理和费用控制。

3.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企业会计制度制订后,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外部经济和法律环境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江西省公司省外出差住宿费2002年制订的标准为200元/人/天,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2008年调高到300元/人/天。江西省烟草公司于2002年就制订了省公司本级的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考虑到实行全面预算和全员预算的条件不是很成熟,仅要求各市公司制订自己的预算管理制度,直到2008年当领导和职工的预算意识有了增强后,才制订了整个集团的预算管理制度。为保证会计科目设计的质量,会计科目设计后是可进行修订和调整的,通过修订使会计科目体系更趋于严密和完善。为适应县公司法人撤销后,以市公司为市场营销主体的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对会计核算的要求,江西省烟草公司于2005年8月印发了《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统一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统一了全省的会计科目、核算口径及操作流程,全面推行U8管理软件及WEB财务系统,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中国烟草总公司从2008年起在全行业实施统一会计核算软件,分批实施,江西省烟草公司系统将于2009年实施总公司的会计核算软件,采用总公司统一会计科目。

第4篇: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流程范文

关键字:中职;会计准则;小企业;财务会计教学

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小企业会计准则》,并要求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同时,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废止。这意味着我国477万户法人经营单位中97.11%的小企业将按照这部准则来进行会计核算,它对我国小企业会计操作将产生深远影响。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实效性也将产生深远影响。那么,其施行后将对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将通过什么方法实现其有效性?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一、中职财务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 《企业会计准则》 实施的不适应性。

《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自此,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其财务会计课程都以此为标准来编写教材、实施教学和培养人才。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按《企业会计准则》来开展中职会计教学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难度大。

《企业会计准则》内容繁多,难度很大,主要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以会计计量为例,它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这些对中职生来说是非常难理解的。而会计核算对外投资、应付债券等内容由于采用公允价值入账、实际利率法等,其核算变得非常复杂,学生更难掌握。

2. 与中职生就业脱节。

依照国家2011年6月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

据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显示,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90%以上在小微型企业就业,且他们所在的小微企业很少涉及对外投资、发行债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业务,纳税核算与税法保持一致,而非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操作,企业会计核算所采用的会计科目还是《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前的会计科目。以上情况表明,如果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开展财务会计教学,那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工作是脱节的。

(二) 小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按照 《小企业会计准则》 实施的优势。

《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在遵循基本准则的前提下,借鉴《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化处理的核心理念:“充分考虑我国小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相对单一等情况,对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简化处理,减少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与空间。”对小企业来说,其财务会计核算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来施行有以下主要优势:

1. 统一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企业会计准则》的五种会计计量属性要简单得多,将对一系列的会计核算产生影响。比如:不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小企业的长期债券投资、负债等不再要求按照公允价值入账,收入确认方面不再要求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统一采用直线法摊销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

2. 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

《小企业会计准则》将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所得税费用,比《企业会计准则》中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这将大大简化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 简化财务报表的列报和披露。

“要求小企业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四个组成部分,不必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同时,《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现金流量表也进行了适当简化,无需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当期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等信息。

除上述几方面之外,还有诸多其他变化,具体到账务处理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许多处理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也截然不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中职财务会计教学应对的措施

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和中职培养目标,财务会计的教学必须做全方位的改革,从师资、教材、课程、教学、实训等各方面进行体系重构,以应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给小企业的会计处理业务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从而培养出更加实用的技能型人才。

(一) 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改变决定了会计专业教师一定要及时更新知识,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能。我们不但要熟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而且要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上的不同,并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同时,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充分了解不同行业小企业的运作流程及会计操作规程,从而在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教学的有效性。

(二) 教学课程重新设置。

《小企业会计准则》说明,小企业可根据“自由选择、单项标准和一以贯之”的原则来决定采用何种会计准则。据此,小企业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可能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更可能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因此,学生必须熟悉两种会计准则,才能轻松应对实际工作。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主要只有《基础会计》和《企业财务会计》两门必修课程,为了让学生掌握小企业会计操作,第四或第五学期必须开设《小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及小企业财务会计实训课。

(三) 相应教材的开发和编订。

由于《企业财务会计》是按新《企业会计准则》编写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决定了会计核算上的诸多不同。因此,新开设的《小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将面临缺乏相应教材的困境,开发相应的校本教材便成为财务会计教学的当务之急。教材内容不仅包括小型工业企业,而且包括商业零售、批发业及服务业等,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企业会计操作技能,应及时编订《小企业会计实训》教材。

(四) 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是针对工业企业会计来讲授,一般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校内综合模拟实训为辅。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的会计教学,更应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在开课之初,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及参与式教学法。

(五) 模拟实训形式的多样化。

开展小企业会计模拟实训,除分岗位实训外,还以企业链的形式来进行,即以小型工业企业、小型零售或批发企业、广告公司、仓储物流公司等为模拟对象,每位学生其中一个企业的会计,以互相之间的业务为核算对象,同样的原始凭证,由于会计主体不同,表示的经济业务也完全不同,账务处理不同。这种实训形式,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企业实际操作,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他们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开始施行,为了实践中职财务会计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学校应重新设置教学课程,开发和编订校本教材,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模拟实训应更贴近企业实际操作。只有如此,中职财务会计教学才能适应新的变化,培养出与时俱进的技能型人才,更好地实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

第5篇: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流程范文

关键词: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策略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会计电算化指的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结账以及分析会计信息,做出预测、决策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将近几百万的企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所占比例每年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建立了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能够完全依靠计算机的有效运行来完成本单位的会计记账、报账等基本会计核算任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管理者综合掌握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一系列会计工作方面的有利变化 。但是在充分享受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在各企事业单位应用会计电算化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将以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为例,围绕如何解决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软件可以分为专用软件和通用软件两种。专用软件是指在一定范围仅适用于个别单位会计业务的会计软件,通用软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适用的会计软件。相比较而言,专用软件比通用软件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也比较容易掌握和学习,但这种软件需要有较强的技术力量、 开发时间、耗费比较大,软件的维护也具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只有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才适用。通用软件具有通用性强、安全性好、稳定性高、准确性强的性能,但也有不足:软件越通用,个别用户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细节就越难被兼顾。

2.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未能设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电算化系统是由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组成,目前,大多数企业均为核算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但仅据财务会计信息是很难作出全面合理的决策,另外,即使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采取的也是基于企业职能部门角度提出的信息管理系统,而很少由企业采用基于企业流程再造思想的管理信息系统,攀钢也不例外,虽然攀钢用计算机代替了从会计凭证的录入、记账到输出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的会计活动,但

在会计信息的传输和共享上以及决策者查询会计信息并进行决策等方面都没有涉及到。目前,公司领导并财务信息的掌握大部分依赖于下层会计人员,想随时了解有关成本和利润的信息较为困难, 各专业会计部门之间对会计信息的掌握大部分是相互依赖的,例如管成本想了解价格信息和税务信息,管价格的想了解成本信息,不同岗位想相互了解信息等只能建立在相互询问或翻阅资料等效率较低的手段上,各二级单位的人员想相互了解会计成本核算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就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在规定的权限内,你想了解最新的财务信息都快速而准确。

3.网络化会计存在的问题

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中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在网络环境中,财务信息的传递完全借助网络完成,网页数据成了主要的会计数据。由于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而传统的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的各章等确认手段也不再存在,信息的真实性就没有了切实保障。再有,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庞大和信息交换速度的日渐提高,数据的流动性大大增强。故此,机密信息对外开放、而且在通讯网中被很容易地窃取和篡改。最后,由于网络信息共享,所以,在企业网上进行交易时,易处于风险之中,一些商业机密可能被泄露,会计数据也可能受到网上黑客的攻击和病毒影响。

三、实现工业企业电算化的对策

1.工业企业应建立(企业 ERP系统)

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今天, 已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 而是发展成为一门延伸到企业管理学、市场运筹学等门类的综合性学科。它的推广应用不再是单纯的财务管理工作,而是正朝着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方向发展。笔者清楚地认识到, 要想实现真正的财务管理现代化,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 ERP系统,即企业内部综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并在业务量比较大的几个部门建立独立的子系统,比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等。各子系统以财务系统为中心,通过网间联合与财务管理局域网相连接,实现信息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共享。

2.开发更具实用性的会计软件

当前我国使用较为普遍的会计软件一种是国外研发后汉化的软件这种会计软件的缺点在于与我国的国情不适应 另一种则是国内研发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但是这种软件的价格相对昂贵一些并且维护比较麻烦但是对于没有软件研发实力的企业采用这种商品化的软件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解决会计软件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试图通过整个行业的联合开发出更具实用性的会计软件具体由行业内选择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丰富的人员组成研发团队和维护团队这样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而且在整个行业内部形成一个信息网有助于解决行业会计资料集中汇总的问题。

3.搞好计算机技术培训工作,走全员化管理的道路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关键是应用,特别是从事具体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会计电算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水平。所以,会计电算化工作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必须走全员化管理的道路。

全员化管理就是动员企业内部从事各项管理工作的人员, 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协同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培养出一大批能从事多种工作的人才。实践证明,走全员化管理道路是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最有效途径。如果企业经济效益好,可以采用全方位全员双向培训(如果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可以先让一些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人员去参加计算机短期培训或长期培训,并参与一些会计软件的开发工作, 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会计管理工作中,使之更能体现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优势,开发的计算机软件逻辑性更强、更完善)。另外,还可以引进一些比较完善的会计软件或软件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这样可以减少软件开发资源的极大浪费和软件开始使用的周期,提高软件开发工作的效率。

第6篇: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流程范文

关键词:企业产品成本核算 新旧对比

2013年8月财政部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在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该制度的企业不再执行《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以下简称新制度)与《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以下简称旧办法)相比,在制度层面设计、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管理手段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体现了会计基本准则对成本核算的统驭作用;突出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对成本核算的重要影响;明确了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等;新制度适应了现代企业产品成本管理的发展和要求。

一、新制度的适用范围

新制度第二条规定,本制度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包括制造业、农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其他未明确规定的行业比照以上类似行业的规定执行。本制度不适用于金融保险业的企业。而旧办法颁布时间为1986年,当时我国尚未对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旧办法只针对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主体单一,带有计划经济时期的色彩和烙印。

新制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做了全新的诠释。新制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打破了旧办法按所有制、分部门分别制定财务会计制度的做法,实现了所有制之间、部门之间制度的统一。从行业看,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企业。从企业规模上看,新制度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参照执行。

二、新制度与旧办法的对比

(一)相同点

1、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原则和方法相同

新制度与旧办法都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生产经营组织的类型、产品种类的繁简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产品成本核算的对象,归集成本费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

2、产品成本归集、分配的方法相同

新制度与旧办法都规定,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间接费用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企业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相同,企业可以采取的分配标准包括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

(二)不同点

1、产品成本核算项目不同

新制度第二十二条规定,制造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旧办法设置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五个成本项目。旧办法是基于采用完全成本法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1992年会计制度改革,我国将成本核算方法由完全成本法改为国际上通行的制造成本法。制造成本法能够更好地贯彻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更加符合配比性原则。

2、企业发生的修理费处理方法不同

旧办法对企业发生的修理费,按受益原则分别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有关项目。新制度虽未对修理费进行专项规定,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即企业发生的修理费由期间费用列支。

三、新制度提出多维度、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多”概念

新制度第二十条规定,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需要,确定多元化的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对多维度、多层次进行了解释。多维度,是指以产品的最小生产步骤或作业为基础,按照企业有关部门的生产流程及其相应的成本管理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合出产品维度、工序维度、车间班组维度、生产设备维度、客户订单维度、变动成本维度和固定成本维度等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多层次,是指根据企业成本管理需要,划分为企业管理部门、工厂、车间和班组等成本管控层次。

新制度根据现代企业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现状,提出多维度、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多”概念,切合当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指明了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方向。当前,以ERP管理系统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被普遍运用,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和技术保证。

四、新制度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一)加强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各项基础工作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做好各项经济业务原始凭证的记录、审核、保管工作。加强计量验收工作,制定各项作业的消耗定额,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补充、修订、完善,夯实管理基础。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企业

计算机运用正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软件的开发及运用为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现代企业多数采用ERP系统,即企业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三)培养复合型成本管理人员

现代企业对成本管理人员的定位,已从传统的核算型转为经营管理、经营决策型。企业需要即精通成本管理又熟悉本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复合型成本管理人才。企业应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和选聘优秀的成本管理人才,不断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7篇: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流程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庞大,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经营形式灵活,经营范围广阔,成为我国 市场 国有经济的重要补充。但中小企业也存在经营信息不公开,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蕴含了较高的经营风险。2011年10月,财政部出台了《小企业会计准则》,通过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本文结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对应该加强的几个事项进行了思考,以期共同商榷。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缺陷

1.与税法的差异没有充分协调。小企业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税务部门进行规范征税的重要依据。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就是要明确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进而为依法足额纳税提供会计信息保障。但在具体核算要求中,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增加了会计人员进行纳税申报的难度。比如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净残值等问题的选择上,和税法就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过于繁杂的纳税申报可能导致出现非主观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因此,《小企业会计制度》在修订过程中,应尽量向税法的相关规定上靠拢,与税法实现进一步协调。

2.未作出衔接规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十条规定,本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2004年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同时废止)。但是,小企业会计准则没有说明,《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等行业企业会计制度也应该同时废止。自从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以及行业会计制度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就成了诸侯混战的时代,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不少会计人员不知道使用什么会计标准,除了知道小企业不使用企业会计准则外,大部分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的使用不明白、不清楚。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

《小企业会计准则》信息质量方面的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一是《小企业会计准则》注重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对会计信息的谨慎性考虑不全,规定不再计提减值准备,有悖于会计准则中不应高估资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方面就显得比较差。二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是从方便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角度出发的,因此,对如何满足银行和税务等其他利益相关人考虑不周,忽视了其他信息相关者的利益。

二、对如何全面落实《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对策思考

1.完善相关会计制度。结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要求,重新修订《会计工作规范》或者制定专门的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在规范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在要求,对具体的会计岗位、会计交接、会计信息披露、违反会计制度规定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保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全面得以落实。同时,要全面落实会计和税法的趋同工作,在两者之前再次权衡,争取做到“最大程度和税法保持一致,但是又保持会计工作的独立性”这个理想状态,让《小企业会计准则》更好的发挥会计核算工作,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再次,合理进行会计减值准备的计提,如果为了会计真实性信息要求而忽视了会计谨慎性要求,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无法有效保障的。因此,应合理进行减值准备的计提,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资产界定一个范围,对超出此范围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而未超过该范围的不予计提。对特殊行业或特殊资产,比如一些采矿业、钢铁行业等小企业会发生较多的存货跌价准备;对酒店等餐饮行业来说,食材也存在着用不完或者过期的风险,存货跌价准备也是必须的。因此,应进行具体的制度细化,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做法,确保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2.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首先,要加强会计系统控制。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或制度,制定本企业会计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要进行会计岗位责任制度建立,不断的优化会计工作的流程,确保会计控制制度的落实,进而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单位的财务管理的重视,通过优化单位财务管理行为,为企业提供更为完善的财务保障,进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真实全面的经营信息。其次,要加强授权控制,要求单位的每笔经济业务的发生必须经具有审批权人的审批,防止员工随意处理、盗窃财产物资或歪曲记录。对日常的经济业务或行为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和有关职责自行办理或执行各项业务。再次,要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如何需要通过审计的形式来进行反映。审计部门直接向领导定期报告工作,以增强审计部门工作的主动性,防止受过多因素干扰而影响其工作效能。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由于不具备建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因此,可以通过外聘审计人员的形式,来定期对企业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发挥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也日趋复杂,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会计准则的全面有效执行,必须要不断的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新准则培训工作,结合制度规定和企业实际,来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驾驭新准则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奖惩力度,对违反会计准则的会计人员,根据性质和问题严重程度,给予必要的处罚,通过规范的政策和制度引导,来不断的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执行

会计准则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以强化工作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更好的发挥全体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李萍.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J].商业经济,2010(07).

第8篇: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流程范文

关键词:汽车客运站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目前汽车客运站大多数以公司形式运营,盈利实现效益是其重要目标,但汽车客运行业是一项民生行业,不能与其他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一样,以盈利为目的,汽车客运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其要以人民为主,提供便捷的交通环境和良好的交通服务,且交通费用相对偏低。目前我国经济空前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普及给交通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只有不断完善汽车客运行业,加大人们出行对汽车客运的选择,从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由于按照行业管理要求汽车客运必须实现车进站、站管车,发展汽车客运行业必然要求建设和运营相应的汽车客运站,使各个区域都能便捷地乘坐汽车;在适当的国家财政补助下,争取盈亏相当,减少国家财政负担。这样,就要求汽车客运站更加重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1汽车客运站及其财务管理所具有的特点

汽车客运站的业务主要是利用自身的各项硬件设施和人员配置,为汽车客运企业提供旅客咨询、售票、安检、候车、检票上车等客运前期基础服务,直接服务对象为个人旅客,间接服务对象为客运企业,一个客运站可以为多个客运企业多条线路的车辆统一提供服务,作为旅客运输的终点和起点,相对普通服务企业有自己的特殊性,使得汽车客运站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1实现原理简单,且不存在应收账款

客运站主营收入来源直接对象为进站经营的客运企业,最终负担者为购票的旅客。通过为客运企业统一代售票款后,扣除按规定和协议应收取的各项费用(小部分),作为客运站的收入,然后将剩余大部分余额结算支付给相应的客运企业,所以客运站的收入来源于预收票款的扣除,一般不存在普通企业的应收账款。例如:甲客运站有A、B、C三个客运企业进站经营,1月甲客运站合计收到销售票款500万元(不考虑流转税),全部乘客均检票上车无退票,2月甲客运站按合同约定扣除50万元的各项服务费用后,将剩余450万元分别按各自的余额向ABC支付。则甲客运站1月主营业务收入应为50万元。

1.2营业收入的核算统计非常依赖客运站的管理系统

目前客运站均采用人工操作电脑售票为主(已有个别车站开始推行微信售票、自动售票机售票等方式),收款环节核算重点在于售票金额的确定,付款环节则重点在于检票金额的确定,收费项目可以由经营部门根据不同客运企业的合同约定进行预先设定,则较为简单,但由于基础数据量大,靠系统外的人工统计已经不可能,只能通过管理系统的自动统计完成,所以管理系统的运作质量将极大影响客运站企业会计核算的金额准确性。

1.3会计核算工作尤其是收入确认和支付环节极为繁琐

由于一个客运站进站的客运企业可能极多,各自的收费政策也可能存在差异,支付也需要单独设置往来明细账,把这些反映在会计核算上的过程和工作量均非常繁琐。

1.4成本核算流程与一般企业差异不大,但不可变成本占比大

客运站的营业成本主要为折旧、人工成本和水电费三大项目,其中折旧为非付现成本,折旧为固定成本,人工与业务量的关系也不是很明显,算准固定成本,其他零星物料消耗所占比例并不大。

1.5现金流收支金额均较大

由本文1.1可知,虽然客运站收取了大量的票款金额,但实际收入仅为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的现金均需要对外支付,所以在现金流上会反映为收支金额均较大的现象。

2汽车客运站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集团型公司对旗下各客运站权属监督管理的力度不足

总公司在财务管理中对于权属的分工界定不清,就会造成分公司与子公司等各自为政,并且为获得更大的利益和资源而造成恶性竞争情况的出现。有的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对下属分公司的财务检查也只是一种形式主义,并没有真正对其账务进行分析指导,使得分公司的财务问题得不到解决,财务管理也很难发挥其职能,分公司可能利用这个空缺,以虚假的原始依据伪造凭证,编制不正确的财务报表,从而侵吞集团公司的财产。

2.2客运站管理软件的数据统计无法满足多维核算所需要的数据多样性

由于客运站的管理软件均由专业的软件公司编制,但软件公司对于汽车客运站的具体经营流程并不熟悉,只能通过间接经验进行编制,所以即使系统内有的数据,也因为软件统计组织的协调内部协调组织问题,无法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

2.3客运站经营涉及大量现金的收支,在资金管理上存在较大

压力不少进站经营的客运企业为个体户或私人承包性质,结算支付金额较为偏向现金形式。

2.4资金支付压力较大

客运站前期建设需要投入资金较大,可能后续还需要投入改造资金,资金来源也可能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平时要按成本付息,日常资金压力较大。

2.5财务工作者对业务不够重视

有的新进财务人员认为客运站财务核算简单,业务流程也单一,不存在成本结转的问题,就放松了对会计核算的严格要求,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对相关的会计政策也不够了解,导致账务混乱,成本核算不严谨。

2.6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力度不足

汽车客运站的财务流程原理由于相对简单,具体业务流程的控制措施往往被忽视,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力度不足的现象在该行业尤为明显,容易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流程中滋生差错和舞弊。

3完善汽车客运站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

3.1强化集团财务监制,加强分公司财务控制

分公司的财务状况影响着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为了使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集团公司应根据各分公司的特点,合理地给予其财务支持,使分公司分管理目标与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财务作为一个公司资金运动的枢纽,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在企业财务由集权型向分权型转化的过程当中,集团公司直接委派财务人员到分公司监督指导工作,有利于规范分公司的账务处理程序及方法。这种集团公司监督分公司的方法,有利于给分公司的财务人员施加压力,增强责任感,以此让分公司做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还有利于总公司及时、准确地了解各分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最后,还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减少分公司的行为,控制好集团公司的资金,有利于汽车客运企业集团长远发展。

3.2重视客运站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作

在系统建立初期,挑选熟悉各项业务的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专门工作小组参与到系统建立的流程中,使系统的初始建立最大限度地适合业务流程,财务人员在小组中牵头继续在系统运行中提出修改意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有条件的可以考虑联通管理系统和财务记账系统,加强管理系统和财务记账系统的相互数据稽核。

3.3加强资金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合同允许范围适当推迟结算票据的支付时间,充分利用信用杠杆作用提高公司资金持有量,开通网银,通过适当的授权利用转账形式支付各项款项尤其是结算款,减少现金形式支付的既有风险。清晰独立核算改造建设资金和日常营运资金支出的金额,为日后向政府部门申请建设改造类财政补贴提供充分准确的财务数据。

3.4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尤其是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和落实

有的汽车客运站内部控制相对较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监控力度不足,为了保证企业规章制度能够有效地贯彻于执行,有必要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体系,使相关人员处理好与会计相关的业务,严格建立、做账,合理设置会计岗位,使相关岗位之间的牵制作用加强,如会计和出纳不能为同一人,且两人不能有较近的亲属关系,从而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客观性,减少的行为,控制好公司的资金。

4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客车客运站作为一个相对偏门的行业,但当前确实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要求其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汽车客运站核算虽然相比于工业企业来说,核算原理过程相对简单,尤其体现在成本核算方面,没有复杂的成本项目,也没有产品成本分配,但不能忽视其在整个行业当中的地位,良好的成本核算体系,能为汽车客运站行业的发展带来优势。因此,在会计核算方面需要有效的优化汽车客运站会计核算的形式,明确规范会计核算中的工作与任务,并建立适应时代和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这样,将有助于汽车客运站完善会计体系,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进而达到高效准确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目的。

参考文献

[1]许志权.探究汽车客运站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4).

[2]谭方彤,朱彤,霍军,等.现代汽车客运站的规划设计理念[J].华中建筑,2006(3).

[3]高晶.汽车客运站功能定位和建设规模研究[D].长安大学,2012.

[4]孙瑞芬.汽车客运站建设融资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3.

[5]周尔波.汽车客运站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D].西南交通大学,2008.

[6]门云会.工程项目会计核算系统设计及实现[J].冶金自动化,2014(4).

[7]赵广忠.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点线面”逻辑观[J].会计之友,2015(13).

[8]顾军,夏秋,黄凌云,等.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与服务创新探索[J].江苏农业学报,2014(6).

[9]王棣华.传统财务管理管理范式与柔性财务管理范式的比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10]张启菊.汽车客运站建筑形态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3).

[11]赵紫胭.汽车客运站建设项目客流量预测分析[J].价值工程,2012(36).

第9篇: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流程范文

通常情况下,工程项目的会计核算系统包括了预算和核算两大部分,其预算和核算都是以项目为对象开展的。为了实现核算系统建设,需要先通过逻辑设计搭建一个核心框架,再在框架上添加核算项目以及会计科目,最后通过计算机核算软件集成为成本会计核算系统。逻辑设计中主要涉及结构设计和流程设计两个方面;

(一)核算主体结构设计

在工程建设企业中,工程项目根据项目建设方案有明显的范围边界。在实际的工作中,随着计算机核算软件的广泛应用,通过“项目核算”功能就可以在同一个核算主体下实施对单个项目的独立核算。这种在不打破企业单一核算账套的基础上实施相对独立的项目核算,如同在同一个大厦里面再分割成不同的楼层进行管理,在楼层中又可以按需要对各房间进行细化管理。

(二)核算对象核算过程设计

按照工程项目开发建设过程,工程项目会计核算也需对应其五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为投资准备阶段。包括动议、筛选和可行性研究等业务,费用对应计入“开发成本——前期工程费(某项目)”科目。第二阶段为开发前期工作阶段。包括工程招投标、签约、设计等业务,费用对应计入“开发成本——前期工程费(某项目)”科目。本阶段利息还不能资本化,但为了项目成本管理的需要,在计入“财务费用(某项目)”时作对应的项目核算归集。第三阶段为建设施工阶段。包括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安装、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设备安装等业务,工程成本分别计入“开发成本”相关明细科目,竣工验收后从“开发成本”科目转入“开发产品”科目,并计算出单位成本。第四阶段为租售阶段。包括出售或出租等业务,取得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出租的产品转入“投资性房地产”科目。第五阶段为售后服务阶段。包括维修、赔偿等业务,费用相应计入“管理费用”等科目。

(三)核算及控制流程设计

第一步,从采购、库存、销售和项目管理等模块获得凭证单据;第二步,将业务发生额与预算信息进行审核控制;第三步,将所获信息按照项目进行区分标记后并记录到相应会计科目;第四步,将核算信息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预算执行情况和考核工程项目实施绩效。

二、工程项目核算系统的应用实现

(一)核算系统初始设置

完成逻辑设计后,需要将设计中的三个方面综合集成到一个系统中去,通过计算机软件建立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首先根据工程项目收支要素生成预算系统,然后参照预算要素对应设置核算要素,而后将核算项目与《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的核算科目整合等三个步骤,最终完成工程项目核算系统建设。

1.预算要素确定

工程项目预算与一般工业企业的预算存在较大的差别,预算主要取决于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安排,受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影响反而不是很大。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分析,从中采集预算项目要素、进度安排、时间节点和控制标准等信息,编制成为可执行预算方案(可按照管理要求进行分解为年度预算、子预算等)。

2.核算要素的确定

工程项目的核算要素需与预算进行参照对应,以实现同口径确定核算中需要关注的关键要素,包括土地、建筑材料、市政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劳动力、资金、技术和服务等多种资源要求。在确定核算关键要素后,按会计核算要求对其进行分类,以实现对项目所发生费用的区分,包括科目分类、来源分类、费用系类和费用类别四大部分组成。

3.核算科目设置

将完成分类的核算要素作为会计明细科目,设置到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中,然后通过“辅助核算”功能在会计科目上设定相应的工程项目标识,以实现按会计科目分类与工程项目归集的双重数据筛选统计要求。

(二)关键核算方法确定

1.核算数据采集方法

项目工程会计核算系统所需要的核算数据都是由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和项目管理等业务提供。例如,项目的收入来源于销售业务,其具体数据就是销售合同金额;项目成本的数据来源于项目实施管理过程,能过业务单据报表采集或通过ERP管理系统数据接口的数据共享实现。

2.成本项目摊销处理

成本项目摊销的目的在于对项目摊销成本做出精确计算,即把所有成本费用细化到各项目的核算流程。通常情况下,部门成本包括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部分,直接成本是可以归集到对应工程项目的明确成本,而部分间接成本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按动因、受益、比例等因素)分摊到各工程项目中去。其具体实现,首先确定分摊规则、计算方法和分配时间等内容。

3.总成本结算、暂估入账与调整

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按会计核算的要求需要对各核算要素(项目投资各组成部分)进行结算,计算出总成本作为后续单位成本计算和利润计算的基础。工程成本一般应按客观的“历史成本”核算。但是,工程项目实施周期长、涉及项目众多,很难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对所有核算要素(项目投资各组成部分)都完成支付结算。为了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的结算成本尽可能趋同于完整的实际成本,提高会计核算信息质量,需要根据预算和合同,对未来可预见很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合理预计。在未来期间内,上述预计成本事项实际发生后,应将其与预计成本的差额进行调整会计处理。若差额未对当期会计信息构成重大影响或属于合理预计外因素造成的,作为一般会计调整处理;若差额对当期会计信息造成了重大影响或属于预计失误造成的,应作为会计重大差错进行追溯调整。

4.单位成本计算

通常情况下,总成本与总产量之间相除就能得到单位成本。但是,工程项目的成本载体是整个项目,而销售则往往是以户型和楼层为单位进行的,会造成售价与成本不配比的问题。如不同性质用房、不同户型、不同部位的实际成本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以同样的单位成本计算造成成本与实际脱离,影响经营成本真实性。这就要求在单位成本计算是要根据相关性和重要性等原则进行细化计算。

5.特殊销售处理

在部分工程项目中会涉及到与“一般市场化销售”不同的销售情形,均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按公允价值确定收入,按动因确认相关成本,按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适当处理,以实现公允反应企业经营成果的目标。例如:保障房中的定向低价销售(安置、政策性保障、定向供应)时,若能取得政府补助,应在销售实现时将对应的金额确认为收入;若政府在土地成本或其他工程项目中给予补偿的,应通过一定的递延或分摊方法将销售价与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相关成本,并按公允价值核算收入。

三、效果分析

工程项目会计核算系统建立后,让企业在提供正常会计信息的同时,能方便地提供个别工程项目精确的会计核算数据,使得以工程项目管理为特征的建设工程类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也为企业对工程项目投资、融资和经营管理等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数据查询

在进行完各项业务数据的核算后,会计核算数据在被按会计科目分类存储的同时,也被标注于归属于工程项目的电子标签信息。借助计算机财务软件的可视化界面,能够生成以工程项目为主体的对内财务报表,更能直观地看到数据对比结果,据此对比分析预算与实际核算之间的偏差,掌握特定项目的损益情况,从而做出有效管理决策和绩效评价。

(二)数据分析

生成以工程项目为主体的财务报表后,使其与同样以工程项目为主体的预算表口径一致,具备了对比分析的基础。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计算预算额与实际发生额之间的偏差,评价预算执行情况,考核经营管理绩效,并且可以通过与可行性研究进行双向核对,查找绩效动因,为后续投资提高效率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