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椭圆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终身发展
新课程改革肯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而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了学生学习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自身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依靠教师灌输已经远远不能达到新时期高中数学学习和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教师更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引领课堂发展。笔者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多年,本文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主动提问不仅是思维独立性和创新性的印证,更是发掘强劲的思维动力的过程,它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因而在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对自主学习有着具大的引导作用。然而传统的课堂提问模式都是教师把握提问主动权,学生习惯于回答问题和接受知识,很少有在课堂上主动发问的意识,阻碍了其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改变传统的课堂提问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根据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影响学生主动提问的首要因素是教师对学生提问的反馈态度。当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后,他们总是期望教师能够予以重视,认真解答,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教师给出的反馈态度并没有达到学生的预期效果,学生感受到的只是教师的冷落甚至不耐烦,于是提问的欲望便被压制下去了,即便下次再有问题也不会轻易提出。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态度,以耐心和细心对待学生的问题,不要因为学生问题质量不高就责怪、批评学生。提问永远都是爱学习的表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提问技巧,引导他们问出深度、问出质量,避免盲目提问。从知识的形成条件及过程出发提问是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知识的内在关联提问是另一种重要方法,它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对比和归纳的提问方法是学生把握数学学习规律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这些提问的基本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教会学生提问,提高问题质量,让学生会问、爱问。
二、提高应用能力,密切关注生活数学
数学是一门起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且在生活中不断完善发展的学科,高中数学所授知识更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并且知识的应用也多是回归到生活实例中去。高中数学这种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属性给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另一条行之有效的思路。
实际应用的需要产生了数学学习的必要,当学生发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便会激发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数学的实用价值,加强应用数学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依赖生活数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总是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注视身边的生活,从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找到学习知识的踪迹。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时候,我请学生想一想身边的哪些现象用到了等比数列的知识。很快便有学生举了一个恰当的例子:在201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魔术师丁健忠表演了一个撕报纸的小魔术,其实这个一个以2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他每撕一次,报纸的数量便增加一倍,四次过后,报纸应该变成24即十六个小块,然而他展示给大家的仍然是一张完整的报纸。这个学生的敏锐思维简直让我赞不绝口,他竟然能从供大家娱乐的魔术中都找到了数学的踪迹,可见其平时很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在他的影响下,其它学生也纷纷列举自己身边的等比数列现象,课堂氛围非常热闹。
三、亲自动手实践,实现自主探索感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千万不能忽略学生动手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如果仅仅依赖教师讲解,学生得到的知识远不够深刻,还很可能产生理解偏差。但是如果给学生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在实际操作中摸索、感悟,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逐步发现数学知识的真谛,并且记忆深刻,达到教师教授所不能及的良好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妨把握好知识的特点,利用好每一个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给课堂加入一些有趣的数学小实验,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略去枯燥的语言讲述,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寻、去发现、去学习,在动手的过程中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实现自主学习。例如,在讲解椭圆的内容时,课前我请学生自己准备一张纸板、两枚图钉和一段细绳。课堂上,我并不是像往常一样详细讲解,而是让学生拿出学习道具,请他们动手操作,将图钉固定在纸板上,然后将细绳两端分别固定在图钉上,用铅笔绷着细绳作图,看一看画出什么图形。很快,学生便发现了有趣的结果:当两枚图钉固定在同一个位置时,所画出的图形是圆形,圆形的半径恰好是细绳长度的一半;当两枚图钉分开时会画出椭圆,但是学生画出的椭圆却不尽相同,有的圆一点,有的扁一点。我请学生找一找出现不同形状的椭圆的原因,并且看一看不同的椭圆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学生边动手操作边思考,很快就发现了椭圆形成的条件及特点,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
总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高中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不仅关系着数学课堂的有效开展,还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课堂主动权,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治伟,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科学教育,2010.2(16)
[2]陈菊芬,例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科技信息.高校讲坛,2010.5
课堂提问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问技术在国内外的教学过程中已被广泛使用,它的出现远比班级授课制还要久远,可以说自从有教育开始就存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当今多元化的背景下,新课改的实施已经开始多年,新的课程改革是关注学生主体作为评价标准,强调学生的实际生活要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提倡合作、学生主导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创新精神。
一、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一,教师的课堂提问过于简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对教材当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概念提问,这类问题设计的内容不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某高中数学教师向学生提出“正弦的公式、余弦的公式等”,这一类问题对学生的思维不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学生往往只需要在课本上找到答案即可,没有过多动脑思考的过程,课堂提问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其二,教师未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合理解释。部分教师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回答,对于错误的原因也没有进行合理的解释,而是直接将教案中给出的答案公布给学生,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出现的原因不明确,难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同样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其三,教师过多的提问,未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课堂提问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不能过多地进行课堂提问,提问行为应该是相互的,既包括老师对学生的提问,同时也包括了学生对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但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老师只顾着提出问题,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新课改下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1.合理设置提问问题
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进行教学时,首先应当注重数学的科学性,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不仅仅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的问题设置。教师需要注重问题的质量而不在于数量,不能一味地进行课堂提问,那样就和传统的教学手法毫无区别。教师需要提出一些研究式问题,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动脑思维,同时提出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受到思维阻碍,教师就需要及时做出引导,帮助学生冲破固定思维模式的束缚,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2.循序渐进提出问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一定要注意提问的层次。一般来说,课堂开始的提问有助于老师将新知识引入课堂,通过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旧知识,提出对新知识的疑问;接下来的提问,起到转折和过渡的作用,将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联系起来;在关键时提出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点内容有效结合;在课堂结束时提问,将学生的发散思维结合起来,以达到总结规律的目的。在具体讲课过程中,不宜提问过于频繁,要循序渐进地将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有效开动学生的脑筋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3.问题面向全体学生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过于繁多,学生对知识点的遗忘是普遍现象,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点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时,需要将问题细化,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回顾。另外在回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节课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旧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脑海中的知识点更加系统化。例如,某校数学课堂中,教师在讲授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时,先对椭圆的几何性质进行回顾。该教师设置了以下问题:第一,我们学习椭圆时主要研究了哪些性质?该老师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学生作答后接着提出第二个难题:椭圆的几何性质是如何研究的?通过方程还是图表加以研究的?以此类推,该教师将问题环环相扣,进而通过类比椭圆几何性质的方法,得到双曲线性质和椭圆性质存在的联系。教师提出问题时面向全体学生,既做到了旧知识点的回顾,还将新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中。
【摘要】椭圆中定值问题是高考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椭圆中的定值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的难点,问题中的变量较多,变量间的关系式也多,不同的问题呈现出不同的方法,对学生应用数学思想的能力,分析能力,运算能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对椭圆中的定值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探索。
关键词 椭圆;定值;斜率
妙,解题思路对人的启发性很强,从方法上来讲还属于引入参数的方法。
椭圆中的定值问题还有很多,还有很多的解决方法,上面只是列举了两种非常常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解决定值的方法,通过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和解题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有所帮助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卉.从解题错例分析高中数学难点及认知偏差[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实践探究
现如今,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素质教学理念深入推进,这改变着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是教学的一种创新。高中数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据调查,有80%以上的学生表示数学公式不知道怎样在题目中应用,不能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数学思维是学生通过长时间的数学训练,在大脑中形成的解题思维,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题目,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由于传统数学教学思维的影响,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无法被学生发现,更不能调动他们的热情,素质教学的理念无法真正推进。与此同时,有学生表示数学教学只知道一味的题海战术,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诉求,更不会开展沟通和交流,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扩散。面对现在的教学情况,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抓住机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创新性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为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铺垫。
一、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一)与素质教育相契合
课程改革和教学革新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与素质教育相契合,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的思维。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最难的课程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数学教师当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改的需求,运用数学思维模式的创新性摆脱题海战术的定性教学方法,通过学生思维的扩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标,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需要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难题。其实我们仔细观察生活,不难发现会遇到许多与数学有关的例子,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必须突出它的实践性,在教学中逐步渗入新知识,加强教学与现实的关联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高中数学中的椭圆知识点,在教学中很多学生表示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对逻辑性也有很高的要求。针对这样的现象,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通过实物举出椭圆图形,在直观上给学生带来印象,并在教学中引入“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斗志。
(三)能够扩散学生的思维,达到扩展教学的目的
从根本而言,知识之间都是贯通的,具有相似点和契合点,数学知识中蕴涵着语文阅读,数学也与物理课程紧密相关。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调动他们的大脑,能够实现思维的全方位扩展,让学生把握学习的本质,从而真正的扩展思维,将这种能力应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之中。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转变固有的教学方法,学生也要更加积极地适应教学。对此,教师必须结合高中数学课程,创新教学的方法。
(一)提倡新型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中数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师基本上都是题海战术,迫于升学压力,让学生死记硬背,希望借此来养成学生的思维模式,形成思维定式,在遇到类型题的时候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可以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大量的题目不仅会给学生带来压力,还容易遗忘,在遇到新型题目的时候更是无从下手,不属于教学的好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倡导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放弃题海战术,让学生扩散思维,真正了解解题的原理,并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注重多种方式解题。例如,高中数学中的特殊角求值,公式多样,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公式解答题目,从中寻找最佳方案。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高中数学知识复杂多样,内容多,记忆点也多,教师一味的讲解,就会导致学生自己做题能力的下降,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时候就会手足无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将知识抽象概括起来,训练他们的总结能力。比如,在进行集合内容讲解的时候,不注重学生思维的扩散,死记硬背集合的概念无法在实际中得以应用,教师要结合身边的事例,给出确定性集合“初三七班的全体同学”,并把这个集合命名为A,A集合当中要有元素,我们可以把班级里面的每名学生看成是集合中的元素。这样学生在进行理解的时候就会更清楚,便于他们掌握概念,也有助于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2.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必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调动学生的大脑,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运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核心,了解数学的魅力。数学思维是一种需要学生具有较好逆向思维的能力,在对学生开展公式定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反向运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高中讲解反函数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反向思想。
已知函数,求它的反函数f-1(x)。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实践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好奇心强,对很多有趣的知识具有探索欲。数学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将高中数学课堂打造为一个充满乐趣的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例题:已知圆C1:(x-4)2+(y+6)2=1,求C1关于直线l:x+y-1=0对称的圆C2的方程。
在题目讲解中按照传统的思维解答问题,可以分析出圆所代表的方程,但是在解答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新思维,让学生探讨一种更简单的解题方法。经过讨论,学生发现利用直线变形直接带入,解题过程更加简单。
(二)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在实际情境中参与学习。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一定要注重创新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利用情境的作用让学生学习知识,转变思维,更好地猜想、验证和分析。同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建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还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另外,开设相关的情境教学模式,会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促进学生深深融入相应数学问题中,可以自行进行思考。如,在教学“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时,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对族谱的教学方式,若学生A的爷爷奶奶的家庭成员不仅包含着学生A,还包含着学生A的父母,因此,我们就可以说学生A的家庭是爷爷奶奶家庭的子集,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教材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探索精神的重要性,因此,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
例如,在对函数的奇偶性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在之前已经接触过函数的学习了,因此,学生通过对正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学习,推测出函数的奇偶性,同时,学生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与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求数学教师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对函数的理解,高中数学教学中,函数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通过对函数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是教育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目前,随着素质教学理念的深入推进,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授课,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探索精神,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德然,茆诗松.高中概率统计教学中关于随机性数学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3.
[2]姜正凯.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
[3]石爱琴.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
[4]孙贺.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探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
[5]张晖,吴国军.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5.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和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将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高中数学课堂的效果更显著。而要想提高高中生的自主性,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发地想要学习和研究数学问题,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喜欢数学,更好地学习数学。
一、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深层探究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建情景,然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情景,并将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融合到这一过程之中,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并能深刻领悟的重要目的。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不断总结学生可能遇到的疑惑,并在恰当的情况下给予指导。具体来讲,在进行椭圆定义学习时,要让学生自己画出椭圆,并给予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在基点确定的情况下细绳长度改变会对椭圆形状有何影响,在画椭圆时什么是固定不变的。在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之后,再理解椭圆的定义就会变得容易多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深入分析教材难点、重点和知识点,根据分析结果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知识点之前,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提出问题:6个朋友相约去饭店吃饭,由于座位有先后顺序,因此6个朋友互相谦让,谁也不好意识坐,在陷入僵局的时候,饭店老板提议:“你们6个人在我的饭店吃顿饭就换个座位,如果等到你们6个人把所有的座位都坐过之后再来吃饭,你们的吃饭费用我们饭店包了。”这时候学生肯定会感到好奇:“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怎么可能?”大家在交头接耳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各位同学可以运用乘法原理算算看等这6个人把全部的座位坐一边需要多久?学生在这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计算结果一出来,学生大吃一惊,全部座位坐完约需80多年,不得不佩服老板的精明。如此一来,不仅使学生初步认识了位置排列和数学之间的关系,为这部分知识奠定了基础,还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对所提问题产生质疑,鼓励学生讲解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此外学生在讲解自己看法时教师可稍加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针对探究问题采取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探究性问题采取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安排任务让学生自由谈论。例如:通过自由讨论三角函数的概念、运用方式、解题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解能力和理解题能力、学习效率。学生个人解题力量有限,通过提出数学探究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组合作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观察彼此,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学习他人的长处,扬长避短,还能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帮助。另外,还能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变得愉快轻松,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
四、创建轻松愉快的氛围
众所周知,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得以实施的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心情共同构建了课堂教学特有的氛围。心情愉快、心平气和等情绪有益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数学教师要竭尽所能,全身心投入,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做好准备工作,还要运用成功激励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决心和信心。教师要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第一,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予以肯定。教师的表扬,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舞,更体现了一种尊重。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教师要知道,投之以桃,一定会报之以李。只有这样,才能让自主学习焕发出新的活力。
五、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
不好的责任归咎于老师的教学失误,从自身学习方法寻求原因的学生少之又少。改变这种认识是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自主学习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从自身寻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建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坚持自主学习的理念。日记或者其他记录方式,不仅能让学生记录学习的过程、方法、体会和自我感受,还可以对自我学习进行监督和反省,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率学习方法。作为引导者,教师也要尽到督促的职责,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及实施情况,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进行解答。还可以适时地进行分组教学及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发现问题、互相解答问题。多年的实践证明,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还有益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六、注重教学过程评价体现自主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的褒扬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动力。只有通过恰当的过程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主体意识也才能增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答。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恰当的点评。在兼顾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前提下,注重能力与双基并行。在进行复杂问题讲解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此外,评价形式要多样化,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要提升高中的数学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要改进教学模式,引用演示、讲授型自主探究模式、完全自主探究练习课模式、异步式讲授模式、驱动任务教学模式,并运用这些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71-011.教师应更新其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多。单纯的"填鸭式"教学已不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面对新的知识与新的形势,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做到与时俱进。教师应跟随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步伐,不断更新其教学理念。教师应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我,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标准,掌握最新的教学要求与教学重点。教师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理论,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数学教学要求。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时应灵活施教,因材施教,授课时要具有启发性和生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举一反三,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有了好的学习兴趣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改善自己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概念较为抽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授课,学会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具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增加其与学生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探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逻辑性较强,教师应注重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散思考,一题多解,举一反三。教师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对于某道数学题,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尝试不同的思路与解法,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对一道题多种解法的思考,可以巩固知识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可以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能够留有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1]。如第八章的"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谈到圆的直观图,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个定义的印象就更加深刻,并且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合理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与学生的学习质量。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或精神状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教学的情景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才能产生满足、愉快、羡慕、互谅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学习状态,以调整讲授速度与授课方式。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将学生带入一个和谐、自然、轻松、愉快的学习境界,使其既掌握了知识,又促进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5.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师应学会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为教学工作服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多维地展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数学模型等,可以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留下更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设备还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函数图象,比教师手绘更加精确,易于学生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可以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亲自实践,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6.结语
在对新课程进行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一定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对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地完善,通过借助现代化的、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正确处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之间的关系,讲好每一节课。每一名教师都要从根本出发,不但要认真学好专业课程知识,还要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通过参加社会的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进行多角度、多学科的学习,唯有如此,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的需求。参考文献
[1]张旋。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及实施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5)。
[2]李生发。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J]。 学周刊,2013,(6)。
所谓“生活化”,就是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体会到数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应该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学习数学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吃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单纯地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感受,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教学质量下降.许多数学知识都是和我们的生活相联系的.在生活中,我们随处都能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当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生活中时,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一颗积极学习的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都存在着数学知识,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具象”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既要灵活、有效,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首先,提问要兼顾宽泛性和指向性.对课堂所提的问题,教师应精心准备,严格控制好“量”,即质量和数量.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不应该脱离教学目的,把教材内容搞得支离破碎.其次,要根据学习进程及时追问或补问.在教学中,如果说一开始的设问是启发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认知冲突,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追问,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1)若学生从教科书中已经看到指数函数的定义,教师可以问:为什么要求a>0,且a≠1;a=1为什么不行?(2)若学生只给出y=ax,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类比一次函数(y=kx+b,k≠0)、反比例函数(y=k/x,k≠0)、二次函数(y=ax2+bx+c,a≠0)中的限制条件,思考指数函数中底数的限制条件.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李政道说:“什么是学问?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学生好奇、好问、爱表现自己、爱受表扬的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
三、突出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入;艺术
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前奏曲,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还能为接下来新知的传授做好知识与心理铺垫.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抓好导入环节.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更要设计良好的导入调动学生的热情,开启学生的思维.那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呢?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温故知新导入
温故知新导入其实就是复习导入,通过挖掘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是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各学科中新旧知识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特别是高中数学,知识体系较为连贯、完整,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往往是建立在上一个知识点之上.因此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备课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巧妙地从回忆中引出新知,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如教学“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时,可以先让学生复习学过的两角和公式;教学“反函数”时,先让学生复习函数与映射的定义,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再引出反函数的定义;教学“双曲线”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刚学过的椭圆知识进行类比,引导学生用学习椭圆的方法学习双曲线,这样不仅能复习、巩固椭圆知识,还能自然地引入新课.温故知新导入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要充分发挥导入的作用,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巧妙融合;同时教师还要做好铺垫,抓住时机导入新课,从而自然过渡到新知学习.
二、 创设情境导入
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前提.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生活中处处皆数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知识的本质,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分析、学习知识.因此,导入阶段创设趣味、疑惑的生活情境,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而活跃学生思维,迅速进入到新课学习.如教学“指数”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情境:山西大学生付文晖通过网络散布地震谣言,造成了当地人们的恐慌,他为此也付出了代价,受到了法律的惩罚.网络散布消息非常迅速,如果付文晖散步消息后半小时内传给两个人,这两个人在半小时内每人又分别传给另外两个人,按照这样的速度类推下去,一昼夜能传多少人?这样创设生活情境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新课.再如教学“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教师可以设计导入:一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砌墙,将一根一端拴着铅锤的绳子从屋顶上放下来,看绳与墙面是否吻合,工人们为什么这样做呢?学生议论后说:为了确保墙与地面垂直.师:但这种方法真可行吗?工人们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你们能找到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被真实的情境所打动,自主地展开思考,从而很快进入新课学习.
三、 设置悬念导入
亚里士多德说过:疑问是思维的开端.学贵有疑,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深入地学习,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陷于其中,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浓厚的探究欲,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深刻.如教学“余弦定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大家比较熟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勾股定理a2+b2=c2,同学们可以想一想,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不是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比如锐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不是满足a2+b2-x=c2,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不是满足a2+b2+x=c2,假如存在这样的关系,那么x的值是什么呢?教师给学生设置了疑问,引导学生进入对余弦定理的探究中.再如教学“排列组合”时,教师提出问题:把5本书分给4名学生,确保每人至少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通过列举都能得出答案.随即教师再提出问题:将50本书分给4名学生,确保每人至少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因为数字大,学生运算很难得出来,心理产生疑问,迫切地想知道答案,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采用悬念导入法,教师要掌握设置悬念的技巧.悬念或疑问要成为学生的思维障碍,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心理产生疑问,才能产生探究的欲望.
四、 利用故事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数学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等差数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数学家高斯的故事:高斯八岁的时候,数学老师出了一个题目,让学生求1到100这100个数的和是多少,学生基本上都是从1开始一个一个地加,可高斯看了题目后瞬间就说出了答案,其他学生都很惊讶.同学们想一想:高斯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得出答案的?其实用高斯的这种方法,就是算再多的自然数也是很容易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学生对高斯的故事很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再如教学“无理数”时,可以给学生讲述无理数来历的故事: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界上的任何数都可以用整数或者分数来表示,但这个学派中的一个年轻人希伯斯有一次发现了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值很奇怪,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这个对角线的值不能用整数或者分数来表示,为了这个发现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希伯斯发现的这个数就是今天我们说的无理数,从而引入新课.
五、 实验操作导入
在学生眼中,一般认为数学课堂是枯燥无味的,教师一味地讲授知识,学生只能不断地接受信息,没有空余时间思考.其实,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小实验,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揭示事物发展的过程,这样既不浪费时间,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椭圆的定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绳子、铅笔、图钉等用具,让学生根据老师要求动手画椭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将两根钉子固定在作业本上,再截取一段适当长度的线,使线的长度大于钉子间的距离,将线固定在钉子上,再用铅笔紧绷着线做曲线运动.实验结束后,学生会发现,大家都自己画出了椭圆,但椭圆的形状有点不同,有的圆点,有的扁点.学生很是奇怪,纷纷提出了疑问,教师趁机引入新课.
六、 开门见山导入
开门见山导入即直接导入,教师课前不利用其他的情境作为载体,而是直接给出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这样的导入能突出重点,主题鲜明,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使学生迅速明确学习的任务,激发学生接受知识的愿望,从而主动思考.如教学“二面角”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入:以前我们学习过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那么两个平面之间是不是也有夹角呢?如果有,我们应该如何度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二面角.这样直接导入虽然平淡无奇,但直奔主题,能突出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是多样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导入方法,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互动教学法
在现在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下,高考考出好成绩可以说是学生高中努力学习的动力和目标。高中数学在高中阶段是一门重要而又复杂难学的学科,但是高中数学的难度也不能忽视。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显得极为重要。作为学生,自然是希望教学方式化繁为简并且生动有趣。新型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法恰好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一、互动教学法及其优势
所谓互动教学法,就是指师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启发、补充,从而吸收和共享知识。互动教学法带给我们的好处可总结如下:
1.学生在老师富有技巧性的提问下,与老师进行真正沟通,进而激发探究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运用提问技巧,不只是为提问而提问,而是真正想让学生参与进来,一起探究。在这样的提问下,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调动,学生会自动跟着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互动教学法能让学生感受到与老师的沟通,从而激发出兴趣,想要主动参与回答。
2.有趣且切题的情景模拟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度。作为学生,没有什么比有趣的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思考、学习、钻研,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最为高效的一种学习手段,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让学生懂得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拉近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学习变得高效。
二、互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目前,互动教学法逐渐运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空间几何体、圆锥曲线与方程等对空间感或图像感要求比较强的章节教学中以及算法、统计、概率等实际操作应用性比较高的章节教学中,互动教学法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例如在圆锥曲线与方程章节的教学中,教师由“圆与方程”引出关于椭圆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模拟,然后小组讨论,最后老师再进行指导。互动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加深了印象,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形象,难以记忆的知识点被学生深深地记在脑子里。
三、互动教学法在运用中仍旧存在的问题
1.传统思维禁锢,学生不敢提问和质疑。受“老师讲学生听”这一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作为学生的我们不善于或者说不敢向老师提问,更别说是质疑老师。长期以来,我们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汲取知识的习惯。久而久之,被动学习习惯让我们思维固化,不善于主动思考问题,不敢质疑老师权威。这样使得互动教学法在高中教学中难以达到真正的效果。
2.课时紧张,留给学生的时间不足。以高中三年的数学教学来讲,高一属于半适应期,但相较初中仍是压力倍增;高二是整个高中压力最大的学期,时间紧,知识点数量多、难度大,学生在高二通常都是一刻不停地在学习;高三为复习期,再加上高考带来的压力,心中负担自然不会轻。老师虽然有时会采用互动教学法,但在学习小组还来不及深入讨论和思考时,就会喊停。留给学生的互动时间不足,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学生存在差异,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每个班都有着形形的学生,有的逻辑能力强,有的创新能力强,有的计算能力强。一个班有许多学生,但是只有一个老师,老师很难做到照顾好我们每一个学生。
四、学生自己应该做出的改进
1.我们应当学会质疑,大胆质疑。想要有高效的学习效率,身为学生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探究的动力,老师可以据此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比如,老师可以将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质疑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相对的,学生要认真听讲,学会思考,大胆质疑。
2.合理利用时间。尽管高中是一个高强度的学习期间,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在互动交流时,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钻牛角尖,要分清主次,着重讨论和研究重点知识点,体会完整的互动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3.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特长。在小组合作中,要懂得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让逻辑能力强的学生去整理逻辑,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去阐述想法,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去计算数据……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
五、学习感悟
高中数学对学生来说是难点,但不是不可能点。只要努力,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数学的掌握还是可以实现的。高中数学老师运用互动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数学学习思维,并且这种数学学习思维的培养比知识点的灌输更加重要,因为当建立了学习思维,学生就能自己进行学习以及知识的运用,就能更好地掌握课本内外方方面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