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

第1篇: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教学 教学策略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19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达到新的水平和高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必要继续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做教学研究。在新思想、新理念的引导下创新教学,不断优化教学,实现历史教学高效长足发展,是所有高中历史课教师共同的期许。笔者基于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归纳出一些可供借鉴的教学策略。

一、扎实教师的专业功底、强化其教学技能,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基础保证

“新课程”形势下,专家、学者和教师对于“教与学”都做了极为科学而准确的解释,明确指出了教学是学习的基础,由此看来,教师的教学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影响重大,而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由教师自身的专业功底和教学技能水平决定的。因此,要想有效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要从扎实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强化教师教学技能入手,这样才能确保对教师的教学起着积极地引导、促进作用,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搭桥铺路,让其乐学、会学并且学好。

不少学生心中理想的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是口若悬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课生动有趣的,从学生心中的“理想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期许很高,学生希望教师知识面广,既能教学有趣,又要能教得好。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的好坏,所以教师不该认为是学生要求太高,而应该将其化为动力,不断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高中历史教师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和不断拓新的精神,从而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想要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胸有成竹”,必须要在课前准备中要做到“尽可能考虑周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的预设和规划,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研究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与否,关系到一堂历史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和教学的好坏。另外课前准备工作要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相应的v史思维品质。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教学切入点,并精心选择或者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推动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笔者在课前会研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与教学法相关的书籍等以及阅读具有前沿性的学术期刊,还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然后分析教材,抓住新课程改革下的教材变化,并且比较不同教材之间的异同,同时关注高考新变化,分析命题方向,梳理出教学思路;接着,准备与教学相关的视频、文字资料等;最后结合新课程理念对整个专题进行系统的备课。当然,对整个专题备课,可能会出现把握不准确、不充分的情况出现,所以在开始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后面的教学设计作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实现教学的优化。

三、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无疑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彰显了教师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让高中历史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使其充分展现个体的风采和能力。通过对高考趋势的分析,发现会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分析、归纳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够较好地实现以上种种目标。此外,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出,更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中能够切身体验,从而获得情感上的陶冶。而小组学习探究同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这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以《》为例,笔者先提供有关列强侵略、的图片、影视资料,激起学生心理上的波动;顺势抛出如下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其主要领导者为何人,具有怎样的思想?维新思想内容是什么,其特点又如何?对后世有何影响?如何认识《》?之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得出观点看法;课堂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学习方法技巧;让学生通过上网阅读相关资料,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四、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实现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其具有传统教学没有的优势,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高效学习。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多媒体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将声、图、像、文结合,可以更直观、生动,大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所以,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其次,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使用教学课件可以将教学线索、知识和问题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容易抓住学习主线,掌握重难点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出相关资料信息,能够较好地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内容,便于学生学习。再次,教师还应该将多媒体教育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结合,总结出既适用于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发挥二者的最大效力,共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第2篇: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一、引言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通过引入新情景考查学生的反思能力,但教师发现反复讲解的知识点学生也无法记住,同一个知识点出的题目还是会出错,学生在材料分析方面也不够到位。这些现象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因为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的时候都是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所以学生总是记不住知识点。翻开历史课本可以发现,原来的课后练习都变成了探究学结,这也向师生传递了一个信号:高考的知识点考查形式可能会发生转变。结果证明这是真的,这几年的高考考题都是在研究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对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一味地记住答案,这样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面对新题目学生仍然是毫无头绪。

二、拓展历史教学内容

在编制教材的时候因为受到篇幅的限制,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细节往往都是一笔带过,所以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适当补充内容,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的素材。比如说在讲解《篡夺革命果实》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分析一边支持南北和谈、一边打击革命党人的矛盾心理,还要告知学生帝国主义对是大力支持的,因为更能代表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在讲解《》的时候要详细介绍约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同时要与美国的1787宪法和法国的1875宪法进行比较说明,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宪法都是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并进一步分析当时的资产阶级有哪些局限性,然后反思出中国的资产阶级理念是由何而来。

三、引导学生学会古今结合

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以教材为本,但是又高于教材,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水平。比如说2016年的新课标历史材料就是以水土流失、草原沙化和人口压力增加等当代现象为背景提出的考题,这些词汇都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学生如果只是专注于历史教材,可能对这些词汇的概念都一无所知,自然也无法结合这些想象去联想历史知识点,考试成绩也只能是差强人意,达不到学生自己规定的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不但要分析知识点,还要结合时下热门事件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古今结合,利用历史观去看待现今的事情,使学习过程变成分析问题和拓展迁移的过程。

四、为学生留足反思的时间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反思,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因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科目多、课程紧,学习任务重,而且需要完成很多课外作业,所以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总结和反思知识。即便教师针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学生仍像对待新知识一样认真摘记笔记,但是在做题目的时候还是会出错。因此,教师要把课堂反思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一节课不要安排太多教学内容,要给学生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引导他们思考这堂课学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还存在哪些疑问,如果有疑问要立即请教老师,做到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五、鼓励学生自主完成部分学习内容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两项资料的搜集最感兴趣,一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在当今的社会实践,二是透过美国大选剖析两党政治。针对第一个主题,学生通过“水门事件”、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绯闻以及“安然事件”来说明“三权分立”的作用;第二个主题可以搜集到“驴象之争”漫画、布什竞选和美国大选程序流程图等素材。学生搜集到的素材不仅可以体现出他们看待历史事件的角度,素材后面附上的个人见解更是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把握程度。比如说“美国两党的对立局面将长期存在”、“谁也无法忽视选民的作用”和“美国大选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财富的较量”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提出的观点,虽然掺杂了个人情感因素,但是也可以从侧面说明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这就更能检验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思考是否准确。

六、激励学生掌握反思措施

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及时总结,用心思考。当然,总结反思不是任由学生毫无目的地空想,而是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指导任务,将课堂与课本相结合,让学生在课本上标出重点内容,标注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关键词。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就当天学习的知识提出问题。另外,还可以结合拓展迁移引导学生反思,对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回答在课堂上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以及他们自己的感想等问题。教师也可以在教案上提前设计总结反思环节,并写上学生需要反思的问题,对教学重难点进行重点标记,争取做到解决所有问题,让学生真正消化课堂知识点。

七、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探究能力,这不但是适应高考的变革,也是达成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学生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意见、生成答案、得到启示等,这些都反映出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加以利用使之成为课程资源。教师要学会利用这些资源,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领悟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从而适应新课改下的高考改革。

参考文献:

[1]陶艳.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软件:电子版,2014,36(18):240-241.

[2]张立文.浅淡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17(02):46-47.

[3]张彬.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4(25):70-71.

第3篇: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观念的解放、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同时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为高中历史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由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出发,从历史教师自身综合素养提升、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及创新教学手段等方面展开分析,进而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

在新形势下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史课堂教学应当精益求精,其教学方法需具备灵活机动的特点,可通过合理开发并规划历史课程内容,进而满足历史教学的实际需要,保障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工作得以高效的实施。

一、树立全新的高中历史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绝大数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历史教学仅仅是为学生讲授历史基本概念和知识,因而教学方法一直得不到及时的优化,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效果不佳。进入新世纪,我国实施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陈旧的观念,树立科学的历史教学观念。首先,历史教师本身应当具备创新意识,把握历史主干知识的主要脉络,进而更加轻松地驾驭高中历史教材。关于教师角色定位问题,应当改变教学观念,完成身份转换,进而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宽容的关系,为学生创造积极开放的历史课堂环境。其次,历史教师应当具有历史学科教研能力。历史教材经过数次优化,部分观点也有所完善。在历史学科分析研究中有着史无定论的说法,所以历史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应当勇于质疑教材中的某些观点,通过全方位的视角来观察、分析和研究历史,进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提升学生的兴趣。

二、构建科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教师在历史课堂中的提问应当科学合理,以便对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指引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的探索,进而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提高其创新思维和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授课中可以通过问题式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应当创设公平民主的课堂氛围,为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历史授课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问题展开分析研究,进而让学生大胆地发表其自身的意见。如在评价康熙这一章节中,对于学生积极评价康熙的行为予以肯定,并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开展课堂讨论,通过民主的历史课堂教学点燃学生历史思维的火花。其次,教师应当科学地提出历史问题,大多数历史教材中的事件的概括性极强,因为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这些概括性极强的事件的理解仅仅依靠重复的记忆,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历史事件本质的。如在俄国1861年改革的讲授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明确改革背景、意义和目的,教师可以提出相关具有建设性的问题,然后通过这些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突破历史教材的限制,让学生站在发展的、历史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历史问题和事件。

三、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相关建议

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工作时,可以由引入野史逸事、注重方法以及强调研究这三方面入手:

1.引入野史逸事,创新教学资源。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史事方面知识较多,历史教师在授课中如果照本宣科,会导致历史课堂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实际历史授课中可以将历史知识与演义、小说、野史等结合在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学习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举措这一章节时,可结合电视剧《汉武大帝》展开历史教学,以便历史课堂授课故事化。

2.梳理知识脉络,创新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授课所用的教材涉及的知识面极广,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构架清晰的知识体系,所以历史教师应当注重讲授方法,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架构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例如,在讲授新航路开辟影响这一章节时,历史教师应当向学生提问“新航路的意义?”之类的问题,指引学生将新航路对世界的影响汇总为新航路的意义和表现,这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就会深刻。

3.善于总结归纳,创新探究模式。在高中历史授课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展开探究式授课,针对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历史课题研究小组,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如针对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这一章节的授课,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继而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展开学习。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师在历史授课时应当有着宽大的胸怀,吸取其他学科的经验。随着时代的进步,全新的教学理论、原则、模式不断出现,历史教师也应当将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完善和应用的,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时间的努力和不断的经验总结,进而为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婵.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都市家教,2013(05).

[2]黄增强.关于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几点思考[J].河南教育,2009(Z1).

第4篇: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有效教学 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教师是学生的主体,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深入扎实的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这是高中历史老师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中的一些反思。

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情分析

教学就是“教”和“学”,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因此在教学中教课一定要教到学生心上,让学生从内心学习到历史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效率得以提高的关键。由于很多的学校受到教学条件的影响,并且学生之间的基础都大不一样,有的学生学习比较的积极,基础比较的好,上课气氛比较的活跃,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不好。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法,学生弱化知识点的强硬灌输,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 “备教法的同时备学生”。

二、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设计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除了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备课外,还需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备课,因此教师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设计上,对教材和教法进行认认真真的备课,教师应该对《历史课程标准》进行仔细的研读,经常阅读一些有关的学科书籍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还要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的资源共享优势,在网上搜集出更多可以借鉴的资料。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单一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独特优势,在网络上搜索更多有关的课间教学内容,如制作PPT课件来对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这大大的活化了课堂教学,将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目前我正在积极探索网络型课件制作,使校园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让网络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可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还是很必要的。此外,学生课堂活动也是我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如历史辩论、历史小短剧等。总之,无论是课件制作还是学生活动,都需要教师甚至是学生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详实的备课,才能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历史教师要善于课后反思

高中历史课教师除了要做好课前备课外,还需要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进行第二次的备课,这有利于历史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如在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这章节的内容时,当时社会上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为了加深学生对计划经济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网上收集一些粮票、布票、钱币等的图片,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个教学方案有时候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的,而在第二次备课的时候进行设计的,只能在第二堂课上进行试教,并且起到的效果非常好,让学生收获到更多的知识。这样课后反思的活动比较的多,扩展这一方面的内容也非常的重要,如何设计好拓展练习,如何紧扣课文内容,让学生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多元的思维训练,是以后的备课中应该值得关注的。可以看出教师通过教学课后的反思、及时的进行改进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问题的出现或者出现一些小插曲,有时候由于学生课堂中一个简单的问题,课堂上一次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对原有教学的方案进行了挑战。因为教师在教学中的对象是有思想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喜欢突发奇想妙想,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体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很难进行预料的,在课后的教学反思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教师时刻保持可持续性教学的效应,并弥补这个遗憾。教师在课堂上将这些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记录下来,让教师及时的回顾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5篇: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161-01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迈进,新课标教材在我国高中教育中广泛普及开来。在新课标教材的教学目标设定下,针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标准,概念教学手段逐渐被众多教育者重视和具体应用起来。高中历史的教学任务是培养高中生的综合历史素养,能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以科学、客观、中立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基础概念需要学生能够较为透彻的理解和记忆,概念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手段,它是建立在理论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概念开发,帮助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和清晰的记忆概念、理解概念、比较概念以及应用概念,从而通过概念看出历史现象的特征,探究出历史事件的本质。下面就从概念教学的角度来思考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具体应用概念教学手段。

一、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中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教育需要以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全面综合掌握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历史概念的应用,从而培养出全面性的历史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汲取历史事件带来的智慧,达到提升自己内涵、开阔自身视野以及丰富内心情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目的。历年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对考试能力有如下要求:“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高中历史实行概念教学是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基础概念传授,让学生以规范的、可理解的框架入手,来达到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概念教学方式的应用更加注重了学生对客观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来发表自身的言论和看法,以提升学生的历史洞察力和敏锐力为目标,让学生通过掌握历史概念来把握住时代变迁的节奏,学习其中的奥妙与大智慧[1]。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应用概念教学,形成教学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知识积淀,通过对抽象的历史概念进行理解和探讨,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基,使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过程及基本原则

1、高中历史概念教学过程分析

概念教学主要分为两大过程:首先,对学生进行原则提示,教师对学生进行历史概念的论述,引导学生自主对历史概念进行自主解读和分析,在把握自然发展规律的进程下,让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基本原则和学习要义准确把握,从而促进教学活动有效进行。接着,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对既定的历史概念进行问题的设计、提出以及探讨,以学生对当前历史概念的掌握程度为基础,结合学生对疑点、难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式的探讨和方法选择[2]。

2、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

概念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总共有五点:渐进性原则,是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对概念理解的复杂程度为基础;选择性原则,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目标设定,制定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主体性原则,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挥对历史概念的看法和思考;系统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对每节历史课、每个学期、每个专题、每个章节中历史概念进行规划和设置,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目的性原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解读历史概念,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教学。

三、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具体应用对策

首先,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概念进行梳理,处理好每个阶段历史概念的衔接,总结各阶段历史概念的特征本质。实行概念教学时最重要的就是对历史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把握,为学生确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并在当前阶段的学习之后,为学生指出该历史概念的前后背景是如何发展和变化的。其次,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以及认识规律为前提,处理好概念教学浅入深出的节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的历史概念掌握要求应该有所区别,以认识规律为基础,制定符合不同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概念定位,从而达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目的[3]。最后,遵循历史概念的客观性,处理好每个概念之间的环节联系。在概念的引入和分析中,要帮助学生从表面入手,建立起直观性更强、理解性更深的教学方式,引用具体实例来降低历史概念的抽象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历史概念的客观性。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单纯教学,更是对历史的解读和思考中,发现和探索人类进步的精神以及时展的先进意义。而在我国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标准,概念教学手段逐渐被众多教育者重视和具体应用起来。概念教学对于高中历史来说有着很好的点拨和开发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客观科学素养来对学生进行概念式的启迪,基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对教学方案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达到学生能够从概念入手,更加准确和透彻的了解理论知识。总的来说,概念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手段,其建立在理论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概念开发,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综合形成,概念教学对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多元智力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马 宁.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06:33-35.

第6篇: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

一、反思理念,以学生发展为宗旨

历史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而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以史为鉴”,不断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在对所坚持的理念进行反思中,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排斥传统观念,而要立足教学实际,摒弃传统观念中的糟粕部分,汲取其精华部分,紧密结合新课程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否则,一旦所坚持的观念背离了教育的宗旨,历史课堂教学势必又落入应试的窠臼中。

二、反思模式,促进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模式是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教学讨论或方法,虽然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模式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在整体上是接近的。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预习后在课堂中讲授,然后以练习而让学生进行巩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被凸显出来,教学中教师依然占据统治地位。众所周知,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所采用的模式就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加强教学模式反思,就是要结合实际,从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练习等环节思考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反思细节,追求简约有序课堂

第7篇: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积极性;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一.高历史教学积极性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相对枯燥乏味,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历史影像及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与建设。从某种程度而言,影像及图片相比于单一的文字性叙述,其表现力无疑更强,不仅拥有更强的视觉效果,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展现历史中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根据实践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高中历史教学枯燥无味,认为自己对历史学科没有兴趣,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进行阐述,教材中少量的历史图片根本无法表现历史学科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以看出,历史影像及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第一大作用在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生动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例如,在《戊戌》这一课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渴望对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有深刻的了解,希望能够瞻仰戊戌六君子的遗容,希望能够看到当时时代背景下清朝廷的状态。因此,仅仅依靠历史教材,学生根本无法得到满足。此时,教师可以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图片的内容可以是当代的皇帝、戊戌六君子,同时图片的下方可以是每个人的简介。通过图片的形式,学生就能够将戊戌中的主要人物对应起来,感受到他们的丰功伟绩和伟大情操,这就能够突出历史中的生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冲击,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习历史自主学习

(1)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历史现象,了解历史事件,认识历史人物,而是应该重视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不断地深化历史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避免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比如说在高中历史必修二当中“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这一部分知识时,就可以采取情境创设的方式,通过学生对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再现、梳理与反思,在参与的过程中自己归纳出制约发展的原因。

(2)引导学生自学,促成终身学习社会的进步要求构建终身学习的成长模式,这样才能够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步伐,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借鉴历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吸取历史的教训,不断学习完善自己,与时俱进,成为具有终身学习意识的新一代人才。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制定预习任务,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为了促使高中生能够投入到历史课程学习当中,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历史课程教授之前,结合历史教材内容,制定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投入到历史课前预习这项学习当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课前预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还是为问题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做铺垫。另外,为了充分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作用,历史教师一定要适当的鼓励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在预习教材的过程中如若遇到不懂或有疑问的部分,做下标记或提出问题,以便课堂教学中可以得到解决。

(2)营造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单纯地依靠文字或语言来讲述一段历史或说明一个事件是很难让高中生理解和掌握的。所以,为了促使高中生可以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教师应当注重营造直观的历史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投入到历史问题思考和历史知识学习当中,这将大大提高历史课程教学质量。那么,如何营造直观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历史问题?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利用图像、视频、音频等,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历史视频,营造直观的历史氛围,促使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中国历史。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学生疑惑的问题,要求学生共同思考、讨论、解答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例如,某历史教师为了更好地讲解中国近现代史,特意向当地电视台借用了我国近现代史的一些资料和相关记录片,并从图书馆寻找了一些资料,做出历史课件。在历史课堂上,首先,历史教师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近现代史相关问题;其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中国近现代史记录片;最后,在学生观看完记录片后要求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历史课程学习当中,还积极发散思维,主动参与问题作答,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有很大帮助。所以说,营造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解答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3)课堂总结,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问题教学法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惑。所以,在每堂历史课程的尾声,教师应当进行课程总结,说明历史知识难点和重点,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效的处理这堂课程的所有疑问,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历史知识。当前教师不应当只注重历史知识点的讲述,而是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程度出发,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明白、不理解的部分予以详细的分析和讲述,辅助学生解答困惑、排出疑问,从而使学生正真理解历史知识。

四、结束语

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比较枯燥、乏味,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此种情况,最佳的解决措施是利用问题教学法来代替传统教学法,通过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历史知识水平、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将问题教学法有效地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交流,完善历史影像和图片的应用,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智.知识点关系、知识点结构图与知识点网络的应用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05).

[2]刘丽群.从结果到过程DD论知识观的转变与我国新课程目标的建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3] 曾世旺.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3).

[4]朴春花.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上),2011,(06).

[5]王艳.问题教学法在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4).

第8篇: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反思策略

一、序言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喜爱看一些历史的书籍或者影视资料,喜欢上历史课,但是不喜欢背历史知识要点。因此,高中学生在面临选择文科和理科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死记硬背,都选择了理科。而且,由于外界的一些影响,导致文科毕业的学生就业率差,所以,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历史课程。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认为教师除了教授教材上的内容外,还需要教授学生主动学习历史课程,吸引学生学习。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学会反思,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二、对新的教材特点进行分析和反思

我国教育部门采用了新的历史教材来安排历史教学,根据新课标的,我们知道了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具备三个特点:一是知识处理上变得更加灵活,通过模块来完整的体现出知识教学要点,通过压缩教学时间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二是使知识要点的主题变得更加突出,通过融会各种古今知识来丰富历史的教学内容。三是使知识要点的选择更加个性化,通过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另外,由于新课程历史知识是围绕着专题知识结构和组织历史内容形成的,它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让学生能够判断知识要的,能够通过各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因此,历史教师需要研究知识要点,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历史,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教会学生利用分封制自主提出问题,在筛选问题的时候,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历史教师还需要做好新课程历史知识专题的深入挖掘工作,需要围绕专题组织历史实际来形成专题知识结构,依托专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以此来提升历史教学的学术性和思辨性。历史教师也可以直接通过教学任务分解来实现综合性历史教学管理,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和“思”,理解教师的“教学”,掌握知识的落实程度,从而发挥出课堂历史教学质量,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历史知识。因为传统的旧的教学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历史教学使用需求了,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引导着学生一步一步的分析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的结论,同时,按照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在筛选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己理解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学生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有利于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反思模块教学方式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三、对教学现状的反思

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好新课程实践中的知识难点,尤其是专题模块和问题中心的内容体系,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总结。由于新课程的专题设置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需要学生储存着大量的知识内容在脑海里面,所以,学生学习某一个专题内容之前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量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所以,新课程一开始就采用了专题教学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存量。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总是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导致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内容的铺垫,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另外,由于新课程中的初中历史内容与高中历史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衔接问题,不利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因为,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否充足会直接影响教师的专题教学质量。当前的新课程就是采用了专题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而现行的高中教学只是在高三的时候才运用了这一方法。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必须做好大量的知识铺垫。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历史专题涵盖着大量的综合历史观点,它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如果在日常教学中遗漏了这些知识内容,那么就会造成教学中过渡的流畅性,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新的知识内容。虽然《新课标准》中有着较强的知道教学作用,但是教师仍旧需要对新课标准进行理解,然后使用自己的教学方式自主的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授知识内容,而且还需要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和创新,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反思的方式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因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提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另外,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学生凭借着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来感受历史文化,通过自己的摸索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教师还需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知识去感受和摸索以及发现,教师需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探究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实践,让学生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了解历史知识。此外,教师还需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使用新课程的标准来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教学的“沙龙”,以此来实现新课程的维度整合。

五、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新课标的教授方式与传统的知识教授方式不一样,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来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日常教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师方式理念,需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来整合自己的教学知识要点,打破传统的、单一的科学教学模式和知识框架体系,通过专业的知识专题来进行教学,从而达到优化课程的目的。

第9篇: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

教学模块课程资源学习兴趣高中历史一、关于有效教学模块的分析

有效教学模块的概念是比较清晰的。其是一种科学化的教学活动,核心目标是提升教学的效益,这就需要进行最优的教学方式的选择,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模块的开展,离不开教学活动的实践,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收获,提升其历史素质。从学习上来讲,就是取得良好的历史知识价值;从认知上来说,就是一个学习知识的量变过程中,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从不喜欢到喜欢、由没有兴趣到有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模块的应用,进行恰当的教学方式的选择,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从而进行学生的能力的锻炼,保证学生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及其价值观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性的发展。

二、高中历史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1.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有效教学模块中,兴趣教学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兴趣教学法的应用。比如在历史课程“五代十国”的教学时,要进行历史典故的教学,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一些平时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学生,也能认真听课,从而针对教学活动展开认真的思考并且回答问题。这也需要教师进行学生的学习特点的掌握,要建构自己的核心吸引力,让学生喜欢听自己讲课,进行学生的学习习惯等的深入分析,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多种实践模块的进行,即使当下的实践失败也没关系,要从中总结经验,立即开始下一次的实践,这样会提升实践的成功率。这也需要教师进行多元化的兴趣教学模块的开展,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历史课学习的兴趣,进行情景导入创设模块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进行历史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是必要的,这需要教师进行历史课程标准的优化,保证历史课程教学体系的健全,积极做好相关的教学评价工作。这需要教师进行历史课程标准理念的汲取,进行教学内容的协调,进行历史课程标准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课程标准的重点研究,比如针对不同的历史行为动词、教学片断等展开深化,可以上升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模块中,进行教学重点的突出,进行有效教学体系的健全。这也需要教师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展开分析,进行内容的挖掘,保证教学程序的协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现阶段历史课程教学中,进行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其利用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教师进行课程资源体系的健全,进行宏观层次上的教学内容的分层,进行教学目的的控制,提升其系统化的程度,进行宏观教学效应的应用。这就需要教师按照历史的课程教学需要,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整合、突出重难点,进行教学资源的积极划分。

在现阶段历史教学模块中,进行教学有形资源及其无形资源的协调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进行历史教学物质资源的挖掘,保证历史多元化教学模块的协调。相对于其他的高中学科来说,历史课程资源具备更加丰富性的特点,这种学科性质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其具备生动性、丰富性、现实性等的优势。教师在当下教学模块中,需要进行复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其涉及到高中历史视频、人物图片、历史作品等的赏析。这需要教师进行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历史课程教学模块中,教师扮演着一个开发者的角色,教师需要进行教学,学生则需要进行学习。这需要教师明确到自身的教学任务,其是教学资源的利用者,通过对学科课程资源的积极利用,进行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把握。在课程教学模块中,教师进行自身的学科教育理念的更新是必要的,这需要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及其技能水准的提升,进行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保证课堂教学艺术的应用。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情绪感染模块的应用,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教学及学习,进行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保证自身教学特色的保持。

在历史课程教学模块中,学生是历史教学的主体,其也是一种必要的课程资源。在高中教学模块中,学生是以一种鲜活的体验来进行课程实践的,其是课程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为了进行学生资源的挖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学生兴趣的提升,进行学生的兴奋点的抓住,保证教学方式的协调,进行学生的资源的开拓,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优化,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兴趣教学与主体教学模块的协调。

3.进行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突出

通过对历史课程教学体系的健全,可以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这需要进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实现学生的积极性方案的更新,让学生更加乐意追随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实践,这也需要学生进行以人为本核心教学观念的应用,进行教学效益的提升,保证学生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这涉及到师生双主体教学模块的开展,进行学生的教学地位的优化,从而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的要求。保证满足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学生主体教学目的的探究。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而不是某种形式。

三、结语

在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模块中,教师要落实好教学的反思工作,这对于有效历史教学模块的开展是必要的。正是由于教学反思,才成就了教师的积极成长,才有效提升了日常的教学效益,这需要教师进行日常教学活动的实践,从而确保有效教学体系的健全,提升其综合运行效益。这就需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展开积极分析,这不是简单的回顾历史教学难点,而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寻找解决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趋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