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企业形象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形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形象分析

第1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关键词] E-mail 公司形象 利益相关者 投资 回报

一、由E-mail想起

在2008年第43届世界通信大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表示,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2.2亿,宽带接入用户达到7147万户。而全球上网人数的保守估计则达到14亿左右。这组数字无疑是证实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与互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互联网成为人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乃至接触世界的有效途径。这也无疑对传统的企业管理和运营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所熟知的电子商务受到众多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的重视和追捧,但如何处理在电子商务中被广为使用的E-mail,各方的态度则迥然不同。

最近因为做大量调查的缘故,通过Internet给不同国籍,不同类型的企业发了大量的E-mail。得到的回应自是有很大的差别。但无论是哪个国家、领域的企业,它做的越是成功,得到反馈的几率就越高,而速度相应也很快;而国外的企业回应的比国内的企业多。偶尔和朋友谈起这个话题,朋友的话令我深思“这就是人家为什么比别的企业成功”,“外企就是比国内企业强,国企的服务就是不如人家老外”。

孰不论这句话道出的是否是事实,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仅仅通过对一封E-mail的态度,它传递给公众的信息――企业形象

二、对E-mail回复处理的投入回报分析

暂且忽略企业收到的E-mail的目的是什么。正常情况下,发E-mail给您的只有两种人(忽略垃圾邮件问题):已经知道您,是您现存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如所有者(股东),客户,企业自身,员工,社区和您的合作伙伴;另一种是仅是知道您的名字,您潜在的利益相关者。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作为一家企业,您及时回复了E-mail,对您的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

1.投入分析

前期投入――投资建造的企业网站相应的设施、人才和企图通过网站传递给公众的企业形象的投入(有形的和无形的);后期投入――投入人力物力维修和保养设施,投入人力进行网站管理和建设。或许您需要再多雇两个员工专门从事回复E-mail的工作,为此您需要支付的是他们的工资,福利和奖金。另一个更大的可能性是不需要雇佣任何新的员工,您只需要重新培训您的现有员工,提高他们对自身责任和承诺的认知,更高效的投入工作。

2.回报分析

您不能指望得到任何直接的、可见的利益。或许有,那就是您更充分的利用了您的现有资源,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但它所带来的无形回报却是难以估价的。通过一封E-mail,您传递这样的信息给您的利益相关者(现存的和潜在的):

(1)认真――“我认真对待每一个传递信息给我的客户,我们看重您的信息”

(2)负责――“我们很感谢每一个传递信息给我的客户,我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的,我是值得信赖的”

(3)高效――“我们是一个有效率的团体,我们每一个成员都在为把我们的企业建设得更好而饱含热情的工作,我很骄傲是这个团体的一份子,很乐意为您服务”

(4)尊重――“我们看重您的信息,我们会对它加以妥善处理”

实际上这正是企业形象的传递过程,通过E-mail,您让您的利益相关者感受到了您的企业文化和氛围――这个企业是一个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充满活力和高度负责的企业;您的企业是一个懂得尊重、善于学习和借鉴的企业。所以这样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是值得信赖的,这个企业是有远大前途的,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是值得骄傲的。

现在我们可以来看一下您将有可能获得的更多的收获是什么?

(1)您树立了较好的企业形象

有时候您即使花上上百万做广告宣传您的形象,也不一定让大众认可,但现在您至少通过回复E-mail,让他们切身感受、体会到您的企业文化和氛围而树立了良好口碑,达到了您的目的。

(2)对您的产品和服务的持续需求

您失去一个现存的客户的几率会相对降低,同时增加新客户的几率会增加。通过回复E-mail,您让您的客户感受到您是可信赖的,并懂得尊重客户价值的企业,您让他们怎么舍得离开您呢,而且,他会向他的朋友推荐您?而对于潜在的客户,您让他们觉得值得一试。作为一个商家,最忌讳的就是得罪老客户,所以,请在最短时间给予最合理的答复。同时,别放弃任何一个争取新客户的机会,那就别仅仅因为一封E-mail让他去光顾您的竞争对手。当然,这封E-mail可能是来自您的竞争对手,那就应该让您的竞争对手都敬佩您,但千万别在答复时泄露商业秘密。

(3)融资能力增强

稳定的销售业绩和获利能力使现有的投资者想继续维持他的投资,而企业的远大前程会吸引追加投资和新的投资。股票价格看好,金融机构乐意以优厚的条件借款给您。

(4)留住人才和不断吸引新的人才

现有的员工以是这个团体的一份子而骄傲,而新的人才也很乐意加入这个团体。留住了人才和不断吸引新的人才是您的企业的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您也会因此而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5)学习、创新的能力增强

因为您的积极回应,您获取更多信息的可能性增大。而从这些信息里,您可以了解更多您可能不知道的东西,譬如说来自客户的信息,会让您知道他们对您的产品、服务的意见,他们的需求,这也许正是您需要改进的地方。千万别忽略来自潜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譬如说我做调查通过E-mail所送出的问卷。在这个问卷里,可能包含有很重要的信息。您在做问卷时,实际上是对您自己的企业的检测过程。如果您不仅单纯的为了回答而回答,而是多问几个问,如“为什么要知道这信息”,“它代表的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我能不能做的更好”,“怎么做的更好”,“我的竞争对手又是怎么做的”,“怎么做到的”。那么结果是您进行了一次自我检测,您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学习先进,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三、对E-mail不回复的投入回报分析

反过来再想想如果我不回复E-mail,我将收获的是什么?

您的投入:投资建造的企业网站相应的设施、人才和企图通过网站传递给公众的企业形象的投入(有形的和无形的)+投入人力物力维修和保养设施,投入人力进行网站管理和建设。这一部分的投入,尤其是有形部分的投入和回复E-mail的投入是没有差别的。您的收获:

1.资金和设备的浪费和闲置

为企业网站投资建设的资金和设备,不能发挥最大效用,对企业而言是一项净流出和净损失。

2.机会成本的增加

将用于企业网站建设的资金投入其他项目,可能产生更大的收益。

3.无形的收获

这是一个效率低下的企业,对工作缺乏热情,一点也不认真负责,也不懂得尊重客户。对我而言,如果您是一个已经有点成功的企业,我会说“真是傲慢,您以为您真的做得很好了吗?您会逐渐让您的客户失望的”,如果是一家还不算很成功的企业“您以为自己是谁”。当然,如果您的网站还做的特别的漂亮,同时宣扬客户的利益至高无上,最终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您通过您的行动告诉了所有人您的华而不实,言不由衷。这对于任何一个希望持久发展的企业而言是致命的――形象不佳,客户流失,投资者的不信任,人才的流失……

当竞争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永恒主题,全世界的企业都在为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而苦苦奋斗。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自己的商务平台、企业网站便是为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所进行的众多角逐中的一项,网络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以及近距离和所有利益相关者交流的平台。当全球的企业以信息为基础,为应对竞争而进行自身转换时,开发无形资产的能力变得远比对有形的物质资产进行投资和管理更为重要。

也许您不相信一封E-mail 能对企业的形象乃至持久发展带来如此大的冲击。一封确实不行,但作为一个企业,您不可能仅仅收到一封,而是成百上千封,那结果又会是什么呢?再想想您的竞争对手,如果他做了而您没做,那又是什么结果?数年前,商家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开通了客户服务热线,甚至是对方付费的电话服务。而据美国一家咨询公司的调查表明,一些企业客户的流失,部分缘于客户遭受客户服务热线的冷落。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E-mail联系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的企业更应该吸取电话客户服务中失败的前车之鉴,小心维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的企业怎能忽视一封E-mail对企业形象的影响呢?

参考文献:

第2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关键词】软实力 创新能力 企业文化

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的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Nye)在其相互依存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软实力概念,按照他的观点,软实力是一种能力,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位置。国家软实力主要由文化与经济元素构成,而企业恰是文化与经济最集中的表现形态之一。因此,企业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中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可见,培育企业软实力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企业当前的竞争力,保持持续生存能力,持续发展和兴旺能的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国家软实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既包括资本、技术、装备、土地等生产要素组成的硬实力,也包括组织、结构、人员、价值观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管理者在实际的经营中往往会“重硬轻软”,其到来的弊端值得重视,已成为中国企业做不大、做不强的关键所在。

一 企业软实力的含义

1.企业软实力的概念

对于企业软实力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从企业软实力的构成角度出发,麦肯锡的7S模型认为企业软实力是由一些诸如企业的制度、结构、战略、技能、人员、风格和共同的价值观等要素构成。这些研究并没有反应软实力的实质、形成过程和形成机理,而只是反映软实力的直观表现和一种存在。黄国群(2008)等关于软实力的定义比较全面,他们认为企业软实力是企业主体通过对企业特定资源的占有、转化和传播以吸引企业利益相关者等客体,获取他们的价值认同,使他们产生企业所预期的行为,最终达到企业目的的一种能力。这不仅反映了企业软实力的来源,而且也揭示了企业软实力的形成过程,以及最后要达到的目的。

2.企业软实力的形成机理

邓正红(2006)从企业未来生存的角度,按照“环境——资源——文化”三要素依次提升的未来生存战略思维,以资源整合为落脚点,将企业“软实力”划分为五个层次,即趋势预见力、环境应变力、资源整合力、文化制导力和价值创新力。于朝晖等(2008)从企业公关战略的角度,将企业“软实力”归结于形象影响力、资源整合力、文化制导力和环境应变。郭德等(2008)以国家软实力理论的研究为基础,结合企业竞争力理论,从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公共关系五个方面来评价企业的“软实”。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心认为:企业的软实力表现为源动力、感召力、规划力、共识力、执行力、管控力六大能力的协调联动。

“软实力”的形成机理表现为:在企业内部,企业文化作为源动力,充分凝聚企业团队中每一个员工的智慧,充分发挥企业团队中每一个员工的创造力,充分释放企业团队中每一个员工的潜能,从而达到增强企业团队创造力,提高企业整体战斗力和企业整理素质的目的;在企业外部,通过大量生动形象、具体扎实的工作,对公众利益,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公信度、美誉度和自我创新能力,获得有利于推动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环境,公众评价环境,人际和谐环境等。在社会和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强势持久的影响力、感召力和辐射力,从而达到外塑形象的目的。

二 企业软实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硬实力是企业软实力的载体

企业的硬实力是指企业设备、厂房、资本、人员、经济规模等,是以物化形式存在的。它们是软实力存在的基础和保障,随着它们的积累和提升,可以为软实力拓展空间。但是硬实力对软实力形成的影响在企业软实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

从跨国公司的发展史来看,企业软实力的成长过程通常会依次经历四个阶段:从无知名度的企业,到开始采取措施树立公众形象的初来乍到者,再到具备全球运营能力但对外界环境有限的企业公民,最终成为全球吸引者。在软实力形成初期,由于被行业和社会的关注程度较低,利用的资源有限,因而只能依靠自己的硬实力。随着企业在行业和社会地位的提高,被关注的程度增强,企业能够获得大量的政策支持,从而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这样硬实力对软实力的影响程度就会降低。实际上,目前世界上已经出现了一批有强大软实力支撑而逐渐放弃了一般性生产和销售的大型公司,如耐克公司。耐克只做两件事:产品创新和品牌塑造。它不生产哪怕是一双鞋,而且绝大部分的销售网点也不是它开的,

但产业链中的大部分利润却被它拿走了。同样,IBM公司也已将全球各项业务移至中国、印度、巴西、爱尔兰等全球各地,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生产和价值交付。

2.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企业的凝聚力、辐射力、亲和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来源于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品牌、企业历练、企业荣誉与名人效应以及企业决策力和企业执行力等,因此,企业文化等便是构成企业软实力的主要元素。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又取决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程度。

第3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锡行业维持高景气

国内投资开辟新的生产基地

当前股价:元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公司是我国锡业行业唯一的上市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锡生产企业,控股股东为云锡集团。上市以来,公司通过收购云锡集团的锡矿资源以及对外收购锡矿资源不断丰富资源储量。

矿产资源丰富

公司目前拥有锡储量35万吨,铜32.49万吨,产能约2万吨,供应公司30-40%的原料。其中大屯锡矿与老厂矿是公司最重要的矿山,两个矿合计拥有23万吨的锡储量,占到总储量的67%,两个矿的改扩建工程已经完成,目前两矿的产能达到1.8万吨。

同时,2010 年1月配股项目中的屋场坪矿1500吨/日的选矿工程也已经完成。屋场坪锡矿位于湖南郴州,公司在2005、2006年投资2.3亿元收购该矿,是公司迈出省外收购的成功一步。该矿总储量4.8 万吨(含探矿权部分),达产后,预计实现锡年产量1388万吨。

云南个旧地区是我国锡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锡矿开采历史已经有上百年。个旧地区目前保有各种级别的有色金属储量180万吨,其中锡56.9万吨,铜57.5万吨,铅38.6万吨,还有各种级别有色金属远景储量近100万吨,尾矿含锡19.3万吨,锡资源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以上。个旧矿区至今已进行详细勘探和生产的区域仅占个旧东部矿区20%,进一步找矿前景广阔,据估计,后备锡资源共计约94.5万吨。自2002年起,云锡集团开始对个旧、文山、滇西等矿区的锡资源进行整合。2004年4月26日,云南省政府批复同意了《云南省锡行业整合总体方案》,该方案确定:依托云锡集团,以资源为基础,以个旧和文山、滇西矿区为重点,综合利用划转、收购、兼并、参股、控股、联合、租赁、托管、承包经营、资产重组、资产置换等市场化手段以及行政、法律等手段,对行业内的企业进行整合,将云南锡资源向云锡集团集中。整合成效显著,未来资源注入潜力巨大。

锡行业维持高景气

锡需求分析

根据数据,2010年全球精锡需求量为36万吨,其中中国、日本、欧洲以及美国是主要的消费主体,需求占比分别为42%,10%,16%和9%。具体来看,2010 年中国精锡需求量为15 万吨,相比1995 年需求量增加11 万吨,复合增速为8.2%,对全球增量贡献达到81%。

精锡的消费增速与各国的工业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主要的衡量指标为GDP 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以及PMI 值。

从全球角度看,焊料(电子与工业)是精锡主要的下游需求行业。2009 年焊料需求占比51%,镀锡板需求占比18%。从各国的下游需求看,亚洲国家(主要是中国与日本)发达的电子工业刺激大量的焊料需求,2009 年亚洲焊料需求占比高达66%。欧美国家的精锡除了焊料外,还大量用于镀锌板以及锡化工制品。2011 年,中国仍将成为锡的主要消费国,我们预计2011 年中国精锡消费量同比增加4.03%,达到15.5 万吨;全球精锡消费量达到37 万吨,同比增长1.65%。

锡供给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全球锡可采储量在520万吨。中国、印度尼西亚以及秘鲁是前三大锡储量国。三个国家锡储量占全球总量比例分别达到30%、15%和14%。我国的锡矿资源集中分布在云南以及广西。云南个旧矿以及广西南丹大厂矿锡储量均在50万吨以上,属于超大型锡矿。产量方面,根据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锡精矿产量为31.2万吨,其中中国锡精矿产量为13.4万吨,占全球总量比例43%;印度尼西亚以及秘鲁锡精矿产量分别占全球总量比例的27%和11%。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成为精锡净进口国。根据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锡矿石含锡19782吨,出口量仅为24吨。全年精锡进口量为15980吨,出口量为713吨。根据CRU 数据显示,LME 库存中可能有5000-10000吨的锡将被锁定。2010 年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华尔街的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该法案于2011年4月正式实施。法案实施后,如果从非洲的刚果民主共和国(金)及其周边国家的锡矿产品无iTSCi标签,即被视为“冲突矿物”,官方宣布禁运。此举意在防止非洲战乱国家利用矿产出口盈利购买武器装备。2010年刚果(金)共生产锡精矿7200吨,占全球总量的2.5%。该法案实施,将导致国际锡市供应更为紧俏。我们预计2011 年全球锡市供不应求,全球供给缺口为1.3万吨,国内锡均价为220000元/吨。

国内投资开辟新的生产基地

公司在湖南的资源收购较为顺利,目前湖南已经成为公司另一个主要的锡生产基地。2005 年3 月及2006 年1 月,公司先后两次投资2.3 亿元,收购深圳巨晖矿业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其下属裕丰矿业(即目前的云南锡业郴州矿冶有限公司)拥有屋场坪矿0.61 平方公里采矿权以及0.94 平方公里的探矿权。

目前公司持有郴州矿冶有限公司99.73%股权。2010 年1 月,公司配股,投资3亿元对屋场坪矿区进行开发。郴州矿冶作为投资主体,对屋场坪矿进行1500 吨/日的采选工程项目建设以及5000 吨/年锡材深加工项目。截止目前,项目已经完工。项目达产后,屋场坪矿区平均年自产锡达到1388.37 吨,伴生铜精矿含铜638 吨。

投资评级

公司目前自产锡产量约为2万吨,伴生铜产量约1万吨,伴生铅产量约1万吨。我们匡算2009年公司自产锡单位营业成本为63891元/吨,伴生铜单位营业成本为9231元/吨。公司2010年业绩快报显示EPS为0.46元。我们预计公司2011 -2013年EPS分别为1.25、1.7和2.0元。公司业绩对锡价波动弹性大,我们测算锡价每上涨1万元/吨,公司每股收益增加0.18元。公司作为A股唯一受益于锡价上涨的标的,应享受高估值。给予公司2011年EPS40倍市盈率,目标价格50元。相比目前股价存在40%上涨空间,给予“买入”评级。

第4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关键词:流动性异象;理性预期泡沫;收益预期;预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谢绵陛(1968-),男,福建尤溪人,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金融学博士,研究方向:金融经济学、交易理论;陈欣慰(1974-),男,福建石狮人,七匹狼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金融学博士。

基金项目: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JA10177S。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增大,我国的实体经济正面临外部需求疲软与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尤其是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在宏观政策方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推出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资金主要投向了重点项目、大型国企,通过带动效应,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随后我国出现了通胀水平高企不下,房地产价格屡创新高,央行通过加息、提准和信贷规模控制等方式紧缩银根,在房地产市场上推出了史上最严厉的限购等调控政策。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的流动性已经表现出了极端的两极分化现象,中小企业融资难,经营发展举步维艰,而许多国企和上市公司等却已变身为放贷、理财、炒房等的“金融从业者”。

一、 中小企业与“优势”企业融资分居两重天

在“十一五”期间,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同比增速平均为20%,而对应的名义GDP增速平均为16%,实际GDP增速平均为11%,这表明货币供应增速已经大大超出实体经济吸纳的范围。从存量方面看,2011年末M2/GDP已达180.6%,超过2007年经济过热时期的150%,中国的货币泛滥已十分严重,通胀水平居高不下,但大量的中小企业却融资困难。

1.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额度难批,经营压力凸显。由于存在信贷资料缺乏、信贷产品相对单一、风险高等天然缺陷,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老问题。由于央行不断提准收紧流动性,全社会出现 了金融热、炒“钱”热。在贷款额度紧张背景下, “以价补量”成为银行的经营策略,致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增加。如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最少要上浮30%,上浮40%或者50%以上也常见[1]]。据测算,以1年期1 000万元贷款为例,2011年珠三角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成本支出比2010年平均增加40万元,占融资额的4%[2]]。由于额度紧张,已经申请了贷款的企业还得排队等待放款。由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贷款期限都是一年,通常是“还旧借新”,还款与新贷发放之间,时间较短,通常靠筹措短期资金“过桥”。如果不能及时获得新贷款,很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3]]。为了维持正常运转,企业只能转向民间借贷,承受高利贷成本。虽然在统计意义上未出现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潮,融资难不是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4]],但融资难很可能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目前,各级政府都在力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政策,但是许多中小企业还是融资无门,资金周转极度困难,中小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更需资金支持。

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优势”企业流动性泛滥,以资金谋利。由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的管理制度较完善、信用好、风险低,是资金市场上的宠儿,即可以获得银行信贷,也可以发行债券、理财产品通过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资金。尽管这本是市场行为的正常结果,但不正常的是这些“优势”企业已成为获取廉价资金的权贵阶层,而且获得了本不该获得的资金,它们通过委托贷款、银行理财、甚至放高利贷等方式以资金渔利,这意味着资金市场配置的扭曲和错乱。

第5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关键词:营改增;影响;行业企业;上下游企业

2016年5月1日,我国已经全面推行了“营改增”,税收制度的改革必将对各个企业的运行等情况产生影响,本文则围绕改制对行业以及上下游单位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保障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营改增”实施背景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今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至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税制改革,减税规模空前巨大,预计本轮营改增扩围将减税5000亿元。

二、“营改增”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影响

(一)税负降低

“营改增”实施之后,较之税制改革之前,小规模纳税人税负显著降低。税负降低的因素存在两个:其一,计税根据缩减;其二,适用税率下降。①税改之后销售额已经被排除在计税依据之外,计税依据减少;②税制改革之后,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3%,税负明显下降[1]。另外,营业税金和附加税的计税根据是需要上缴的营业以及增值税,而增值税减少必然使得附加减少。

(二)业务受限

“营改增”实行之后,一般纳税人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与当期进项税额的差。为实现减负,如果一般纳税人处于下游,则物资采购时应当首先选择可以开增值税发票的单位。通常而言,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出具增值税发票,业务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三)商业融资受限

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税方法是简易计税,对于成本以及支出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因此约束力不足,在此状况下,纳税人本身对于会计核算的管理也出现松弛。国内的小规模纳税一般来说指的是销售额不足500万元的单位,也就是小微型单位[2]。长时间以来,这种企业的发展瓶颈是融资困难。而融资困难主要是因为会计核算缺乏完善性,使得融资部门不能准确的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面对信息不对称,金融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尽可能的避免为企业办理贷款。

(四)长远发展受到制约

站在长远角度分析,企业发展需要满足经济环境的需要,持续组织产业升级,改进管理以及技术水平。增值税的实行对社会分工非常有利,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也发挥到了积极作用[3]。但是,小规模纳税人无法实施进项税抵扣,其销项税也无法在下游单位的经济活动中进行抵扣,这导致小规模纳税人无法归入增值税机制之中,也无法享受税制改革的有益成果,对于企业的持久、稳定发展非常不利。

三、“营改增”对一般纳税人的影响

“营改增”实行之后,在计税办法已经会计核算方面,一般纳税人出现了质的改变。假如企业的营业额固定不变,企业的净利润、现金流量、税收负担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文章基于原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尝试建立关于“营改增”通用的行业分析架构以及数据模型,方便对实际的参数变化的情况下对税改影响情况进行实时的测算,

假设:甲企业是实现“营改增”不久的一般纳税人,税改前实行营业税税率为T0,之后增值税税率设为TX,城建附加适用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适用3%,所得税税率适用25%,忽略其他项目。下面的模型适合这一假设。

模型①:

甲单位改制之前收入为S1,成本在收入的所占比重为R1,改制后增值税为TX,可抵扣成本的比例为C,抵扣税率是TM,假定税改后该单位的销售以及购置金额没有出现改变,其他因素忽略。

税改后,企业的流转税税负出现改变,具体的利润以及所得税也出现改变,同时对净利润以及现金流量形成影响,进而对净利润以及现金流量形成影响。企业应当将眼光放长远,注重税制形成的综合性影响。所以净利润以及现金流的改变是接下来分析的重点。

根据研究结果得出,多项因素决定净利润的变化,涉及成本比例、增值税税、以及抵扣税率。税改之前,T0具有积极影响,税改后,TX的增加会制约净利润的增加。S1可以放大利润,一般利润上涨,S1越大,企业利润也可以显著增加;S1变小,利润涨幅小。

深入研究可知,净利润以及流转税税负二者之间的改变呈现反向一致性。也就是增值税比营业税高,则税改会加重流转税税负,净利润减少;反之,税负减轻,利润增加。

四、营改增对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影响

(一)供应商选择对下游企业造成的影响

基本假设:“营改增”实施之后,可以忽略小规模以及一般纳税人的产品差异。税改之后,企业在对供应商选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报价可以考虑,另一方面还需要对进项税的抵扣问题。

模型②:假定S2为小规模纳税人的报价,S3为一般纳税人的报价,增值税为T1,设所有的购置成本均可进行抵扣。根据甲企业两种采购形式计算净成本过程,将税后最小净成本作为决策标准,两种采购方式无差别的平衡状态为:

S2×(1-25%)=[S3/(1+T1)]×[1-T1× (7%+3%)]×(1-25%)

此时, S2/S3=(1-0.1×T1)/(1+T1)

当S2/S3>(1-0.1×T1)/(1+T1)时,甲企业在一般纳税人进行采购较合适。当S2/S3

第6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一、转型前后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比较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因此,其价值变动对企业总资产的内部结构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引起资产负债表内相关项目的变动,如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等。为分析方便,以下仅以设备为例,并假设各种固定资产的价格不会因为增值税政策的转型而变化。

例:某企业购进一台设备,不含税价格为100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该笔款项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增值税政策转型前后的会计分录和相关分析如下:

转型前(生产型增值税政策):

借:固定资产117 000元;

贷:银行存款117 000元。

转型后(消费型增值税政策):

借:固定资产100 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000元;

贷:银行存款117 000元。

以上会计处理对会计报表项目的影响见表1.

若考虑当期进项税额的抵扣,情况有两种:

1.当期该企业的销项税额足够抵扣。接上例,假设当期销项税额扣减其他进项税额后余额为20 000元,则转型前应交增值税为20 000元,转型后为3 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转型前: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20 000元

贷:银行存款20 000元。

转型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3 000元

贷:银行存款3 000元。

以上会计处理对会计报表项目的影响见表2.

由以上分析可知,按照消费型增值税政策,在当期新增税额不能完全抵扣时,转型后较转型前,资产和负债均按照未抵扣金额减少,而净资产的变化相同。此时,为企业减轻流动资金压力的政策效果尽管不如第一种表现明显,但毕竟节约了货币资金,同时造成固定资产价值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比例。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销项税额越多,则得以抵扣的进项税额越多,当期获得的政策优惠就越多。

二、转型前后利润表项目的比较

与固定资产价值直接相关的利润表项目是折旧费用,即管理费用。由于增值税政策的转型,使得固定资产的原价降低,折旧费用相应减少,营业利润增加,利润总额增加。尽管会造成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但是并不影响净利润的绝对上升趋势。

假设某固定资产的不含税价格为c,增值税税率为17%,折旧率为r,所得税税率为33%,则转型后比转型前:固定资产原价的变动:-c×17%;年折旧额的变动:-cr×17%;营业利润:-(-cr×17%)=cr×17%;利润总额:cr×17%;所得税:cr×17%×33%;净利润:cr×17%×67%=0.113 9cr.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结论:固定资产的不含税价格c越高、折旧率r越大,对利润表中项目尤其是对净利润项目的影响越大。

三、转型前后现金流量表项目的比较

按照经济活动的性质不同,现金流量表项目分为三类: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在生产型增值税政策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所有支出均计入投资活动下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而改按消费型增值税处理方法后,购买设备时支出的现金则需分项列示。其具体列示方法及理由举例说明如下:

续前例,购买设备造成现金流出117 000元。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政策后,上述现金流出中,100 000元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其余的17 000元尽管是伴随固定资产的购置而支出,但是却作为经营活动中增值税税额的抵减部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规定,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100 000元应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列示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而确认为进项税额的17 000元应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项目。考虑到原有现金流量表项目中均不包含购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增值税这一内容,并且该项现金流量一般较大,根据重要性原则,应对此内容单列项目“购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进项税额”表示。具体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购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进项税额17 000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100 000元。由此造成现金流量表中以下项目的值发生变化: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项目。

(1)新增加一个现金流出项目“购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进项税额”,其数额为新确认的进项税额数。

(2)在新确认的进项税额能全部抵扣的情况下,由于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等额减少,因此“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没有变化,“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亦没有变化。

根据前述资料,增值税政策转型前后各相关项目的值对照见表4(不考虑其他现金流量):

在新确认的进项税额只能部分抵扣时,由于实际缴纳增值税税额只按照抵扣数额减少,因此,“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按照未抵扣掉的进项税额数增加,“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亦按照未抵扣掉的进项税额数减少。

根据前述资料,增值税政策转型前后各相关项目的值对照见表5(不考虑其他现金流量):

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的值在转型后较转型前减少,减少数额为新确认的进项税额数,“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以同样数额减少,“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以同样数额增加。

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项目。在新确认进项税额能全部抵扣的情况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项目的值在转型后较转型前增加,增加数额为新确认的进项税额数;在新确认进项税额不能全部抵扣的情况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项目的值按照可抵扣的新确认进项税额数增加。

四、转型前后财务指标的比较

1.资产运营指标的变化。固定资产周转率是一项重要的资产运营指标。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周转率越大,资产的运营效率越高。在营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转型后固定资产减少,将使该比率上升。

2.盈利能力指标的变化。净资产报酬率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由于转型后净资产不变、净利润增加,因此,净资产报酬率增加。

3.偿债能力指标的变化。

①在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的情况下,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使流动负债减少,流动资产不变,流动比率增加;

第7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20xx年,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就业压力可能是历史上最巨大的,必须要有最困难的准备。要切实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的就业形势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造成的影响

??20xx年第四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逐步加重,导致就业压力增大,由于就业导致的社会稳定问题凸显。

??1. 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 ?首先,国内就业增长受到明显抑制。受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影响,就业增速明显放缓。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是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和金融、房地产、大宗能源、原材料行业。外需和内需同时减少,导致就业需求萎缩。20xx年10月,城镇新增就业增速为8%,是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连续增长后的增速下降。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下滑,证实了就业增长放缓的事实。对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的调查显示,20xx年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这是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下滑。

??第二,国内新增失业有所增加。先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大量关闭,导致约15%以上、20xx多万农民工提早返乡、流动就业或失业。与此同时,内地一些企业、特别是为大企业做配套生产的中小企业,也出现岗位流失。此外,民营的金融、房地产等部门也有减员的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重点监测显示,第三季度被监测企业中,有一半企业存在岗位流失,新增岗位和流失的岗位增减相抵,出现了负数。在经济下行时期,这些失去岗位的劳动者很难重新找到新的工作。

??第三,海外回流劳动力不断增加。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形势的普遍恶化,以及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的萎缩,一些已经失业和面临失业的海外劳动力转而回国寻找就业岗位;一些国际劳务承包工程也受到影响,以及一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劳动力就业机会而限制国外劳动力就业的政策,都导致海外就业的劳动力回流不断增加,加重我国国内的就业压力。

??2. 就业引起的社会稳定问题日益凸显

? ?首先,劳动者权益受损情况增多。随着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形势趋于严峻,社会保障面临新的困难,劳动争议和举报投诉案件数量上升。一是企业关门拖欠职工工资情况增多;二是因企业无力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而发生争议。一些企业为了逃避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责任,以其他裁员方式规避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社会贫困问题逐步加重。迄今为止,受影响的主要是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就业人员,他们主要是农民工、城镇待业青年、下岗失业人员等。他们就业时很多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参加社会保险。金融危机后,他们更难找到工作,又失不起业,会因此而陷入长期贫困和就业缺乏保障的状况。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20xx年的就业形势

??1. 总体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20xx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20xx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较难有根本性的转变;一批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尚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处于放长假等隐性失业状态的职工,有可能会有一部分转为公开失业,20xx年失业率会有所增长;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20xx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形势如下:

??从供给来看,新增非农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新成长的劳动力,二是失业人员。20xx年各级各类学校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人数近1800万,绝大多数需要进入非农领域就业;按目前4%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计算,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约830万人。按照目前 5.3%的调查失业率推算,则失业人数达1600多万。新增非农就业需求总量合计约2600-3400万人。即使假定约700万的农村劳动力不向城镇转移就业,也有大约20xx-2700万的城镇劳动力供给。

??从需求看,按目前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社会新增就业0.107个百分点(或85万人左右)估算,假设20xx年gdp增长7%—9%,则带动新增就业800—1000万人。城镇劳动力供过于求,缺口在1200万-1900万人。失业率将可能攀升到6.3%。

??2. 三类就业群体需要特别关注

? ?20xx年,三类就业群体需要特别关注。一是大学毕业生。20xx年求职大学生将达到700万,压力巨大。二是农民工。农民工队伍中的主体已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大多想在外继续寻找就业机会,根本不可能在农村稳定下来的。这一群体如果外出不能找到工作,将是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三是城镇低学历青年。这一群体中需要就业的人数大约为600-800万。受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双向夹挤,他们在中高 端和低端劳动力市场上都不是很受欢迎,导致这部分劳动力失业率高,非正规就业多,就业极不稳定。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由于文化程度低、技能不足、就业不稳定等特点,这类青年也将是受到冲击很大的群体。

中国政府采取的稳定就业的措施

??针对当前经济和就业形势,中国政府已实施一系列积极政策和举措。除了财政、货币等政策加大投入扩大内需外,在就业方面出台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措施,调整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通过保企业来稳定就业岗位,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一)稳定就业岗位的措施

??稳定就业岗位的措施主要是增强社会保险制度的灵活性和劳动关系调整的灵活性,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减少裁员。

??1.在20xx年之内,可以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费率,减轻困难企业缴费负担和参保人员费用负担。

??2.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可以在20xx年之内、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

??3. 调控和预警失业,鼓励国有企业减少裁员。

??4.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和就业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失业保险基金可用于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5.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指导符合条件企业及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实施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时制。

??(二)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

??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主要是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已经出台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条:

??1.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20xx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2.及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待遇。确保20xx年调整后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对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

??3.困难企业实行经济性裁员,可签订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经济补偿的协议。

?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最大限度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和农村内部增收空间;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1.减少结构性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通过放松户籍限制、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工作;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积极吸纳和稳定大学毕业生。

??2.减少或推迟供给: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大学生;研究生或第二学位扩招。通过见习实习制度,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4.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所有高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同时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等系列服务。

??5. 为困难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

??(四)针对返乡农民工的政策措施

??1.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稳定粮食和食品价格,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务农提高收入。

??2.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3.一些劳动力输出地方已经出台支持返乡农民工的政策:3个月以上未能重新就业的,当地政府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的70%给予失业救助,救助期不超过半年。

??上述政策措施对稳定现有的就业岗位、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农民工群体和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将发挥作用,但还远不足以消除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局势的影响,需要全社会各方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进一步维护就业稳定的对策建议

??20xx年,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就业压力可能是历史上最巨大的,必须要有最困难的准备。要切实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协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把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各类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把增加就业岗位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一)维护社会稳定

??1.继续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工伤保险待遇,降低医疗保险基金起付线或提高封顶线,提高保障水平。

??2.着力解决各类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

??(二)促进就业

??1.将下岗失业人员纳入登记失业人员范围,在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促进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2.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及时帮助就业困难群众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

? ?3.落实好技能提升特别行动计划。充分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加强对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和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以及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根据需要延长培训期限,提高培训补贴标准,缓解就业压力,并以此提高技能水平,做好技能人才储备。

??(三)扩大就业

??核心就是“小三多,密非外”,即“小企业、第三产业、多种就业形式、劳动密集型、非公有制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正在考虑的主要有以下几条:

??1. 完善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金融信贷、社会服务等扶持政策;

??2. 全面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

??3. 扩大积极就业政策覆盖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操作办法,重点做好关闭停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四)改革高等教育体制

??实现四化,即教育模式灵活化,专业自由挑选;教育体制弹性化,更宽进、更严出;内容应用化,将大学分为职业性、专业性和理论性三类;教育层级职业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范现在的高校职业教育。

第8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关键字】中小企业,影子银行,融资

据统计,截至2011年7月末,我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23万家,占到企业总数的99%,对GDP贡献超过60%,为全国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2%的新产品开发。然而,与此相对的,近600万户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缺口问题。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从社会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极不相称。2010年来,为控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银行的贷款门槛进一步抬高,加深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与此同时,一些类似“资金中介”的机构活跃起来,它们游离于传统的银行体系之外,被称为“影子银行”。

一、影子银行的中国化

“影子银行”这一概念最早由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雷提出,他将其定义为“与传统正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它游离于联邦政府监管之外,筹集到的多为短期不确定的资金。”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大量研究指出影子银行崩溃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性原因,影子银行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国内对于影子银行的定义一直不太清晰,但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资产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出来,以各种渠道注入实体经济,影子银行也渐渐浮出水面。目前认为影子银行的中国化主要包括三部分:(1)政府不支持、长期处于地下状态的民间金融,形式上包括民间借贷、互助基金会、私人钱庄等;(2)政府支持、以商业银行为中介的企业委托贷款、银信合作业务。(3)政府批准备案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如基金、信托、担保和典当行业等。

不同于西方国家货币“脱媒”促进影子银行体系的生成和发展,中国的影子银行具有自身的特征。一是传统银行资金流入影子银行,而影子银行的发展又增强了自身对体外资金的吸引力,使得中国“金融脱媒”现象进一步加剧。二是中国当前影子银行的信用依赖于传统银行的信用,带有浓厚的“裙带资本主义”和“权贵资本主义”的特征。

二、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

(一)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缓解了宏观政策调控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首先,影子银行经营灵活,借贷手续简单,门槛低,可以保证中小企业多样性的资金需求。其次,在当前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广大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流动性风险。而影子银行受宏观调控影响相对较弱,可以提供充裕的资金,进而减小市场流动性风险。

(二)构建多样化的金融体系多样化。根据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处不同的成长阶段,企业的资金需求和融资方式也不断变化,从而需要一个多样化的金融体系满足来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一般来说,正规银行偏向于投资回报率高、信用风险小的大型企业,而影子银行则主要投向当地企业及个体,对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影子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问题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资产垄断性很强,使得影子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问题。

(一)民间借贷的局限性。第一,民间资本的地域性和关系型特征,决定其只能在一个狭小的地域内进行,难以适应当前大规模经济活动的金融需求。第二,在我国,民间金融部门的资产规模小、来源有限,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弱,再加上民间资金借贷成本高昂,难以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根据2011年6月关于14个民间资金调研点的统计,民间贷款的利率高达36%-60%,而一般制造企业的利润率不会超过10%,远远超过中小企业可承受的范围,阻碍了其选择民间借贷。

(二)委托贷款、银信合作等缺乏监管,加深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影子银行体系发挥了类似银行的信用中介功能,却没有受到相同的监管制约,这必将形成监管套利的机会。由于缺乏监管,一方面,许多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利用体制上的优势从银行获得贷款,并以委托贷款的形式投放给中小企业。这不仅挤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并且由于贷款利率由委托方决定,融资成本高昂,掏空了中小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银行通过银信合作隐蔽地为企业提供贷款。其发行的理财产品利率锁定,风险却全转嫁到客户手中,使得中小企业的借贷风险逐步高升,严重侵蚀着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三)资本财富效应,加速中小企业产业空心化。利率差创造了套利空间,对利润微薄却苦苦经营的中小企业是个巨大的诱惑。因此,一部分中小企业不仅将产业资本投入到影子银行融资体系中来,甚至将融资获得的资金也重新投入,形成了一个融资怪圈,即资金在影子银行和中小企业间不断的滚入融出,逐步抬高资金价格,同时逐渐侵蚀着产业资本,导致中小企业产业空心化。

四、政策启示

面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本文提出了三个改善思路:一是逐步放开并规范民间借贷,引导其健康发展。一方面,确立民间借贷的合法身份,以部分地区、个别领域作为试点,使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合法化。另一方面,建立科学有效的民间借贷监控系统,在法律框架内对民间借贷活动的有关规定予以有效保护,从而化解借贷风险。二是在规范引导、有效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的基础上,鼓励金融创新。如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夹层资本融资,适度推进资产证券化进程,将商业保险机制引入中小企业融资。加快建立直接融资市场,支持中小企业直接从资本市场筹措发展资金。三是加快正规影子银行机构发展,完善金融结构布局。首先,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组建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建立低成本、高效的担保贷款通道。其次,进一步引导信托公司与银行、证券等机构的业务合作,加大信托资金流向的监控,合理引导信托资金更多地流向具有资质的中小企业。

参考文献:

第9篇: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增值税转型改革;影响

在国家经济体制发生转变的情况下,原本的生产性增值税缺陷也得以被逐渐暴露,不仅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负担,还给国家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阻碍。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实施,则能使这一局面得到改善。而在转型的过程中,则不可避免的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影响。因此,还应加强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分析,以便更好的应对新的发展形势。

一、增值税转型改革内容

1994年,我国开始征缴增“消费型”值税。2003年,政府确立了增值税改革方向,即将其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并将此次改革命名为“增值税转型”。2009年,我国政府开始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范围已经实施了多年,有效推动了我国增值税的转型,即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在该次转型改革中,共包含五项内容。第一,在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方面,国家为减轻企业负担,明确提出允许纳税人进行固定资产税额的抵扣,以实现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引导。第二,在增值税改革的过程中,必不可免的将出现一些税收漏洞。针对这些漏洞,国家提出了有关措施。例如,在进项税额抵扣方面,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实际关联的自用消费品不得与个人消费混淆进行增值税抵扣,如游艇、汽车等。第三,为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不再进行商业和工业两档设置,并将征收率统一降低为3%。采取该种措施,主要是由于虽然小规模纳税人负担的增值税总体水平会在增值税转型改革后降低,但是一部分进行混业经营的小规模纳税人却难以进行商业与工业划分,容易出现纳税不降反升的情况。为降低该类企业实际税收负担,转型改革后就不再区分工业与商业小规模纳税人。第四,在增值税转型后,将在增值税条例中添加一些新规定。例如,针对来料加工,就增设了免税规定。第五,政府为提升自身纳税服务水平,结合实际期限将纳税期限延长到十五天,以便为纳税人申报提供便利。从增值税的转型改革情况来看,此次改革不仅给广大企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对企业财务会计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基于财务会计角度分析

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的影响近年来,增值税转型改革政策效应呈逐年明显状态,其对金融背景较强的企业产生了较大约束,并使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而从财务会计角度来看,其对企业的影响则能从税收、财务报表等方面得到反映。

(一)改革前后企业税收变化

在增值税转型改革前后,纳税人增值税税率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下表1所示,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转型前的税收无差别平衡点计算情况。在增值税转型改革后,由于可进行设备投资进项税的抵扣,所以一般纳税人的税率得到了降低,“税收平衡点”则有所提高。如下表2所示,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转型后的税收无差别平衡点计算情况。由此可见,转型后部分小规模纳税人企业会主动改善自身财务会计制度,从而获取一般纳税人身份。

(二)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

伴随着增值税转型改革,企业财务会计在财务报告列报时就受到了明显影响。一直以来,固定资产都是企业长期资产,其原值和折旧变化都会影响企业财务报表列报。对于投资比重较大的工业企业和技术更新换代较快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讲,此次增值税转型改革无疑为企业带来了有益影响。在转型改革前,企业如果购入固定资产,财务会计还要进行进项税项的单独处理。在转型改革后,对于借贷方来讲,财务报表中包含两部分,即“固定资产”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在后者得以增加的情况下,前者就会得到减少,固定资产折旧额也会因此得到减少。为对增值税转型改革对财务会计的具体影响展开分析,还要分别研究转型改革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这三种报表的影响。首先,在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固定资产成本中将不包含购入资产支付的增值税额,所以负债表中资产原值将得到降低,折旧也将随之减少。由于固定资产增值税能够用于进行销项税额抵扣,因此负债表中企业应交税费将有所减少。

从短期来看,负债和资产的减少不会影响所有者权益。但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受资产折旧因素的影响,在资产不变和负债降低的情况下,所有者的权益就会所有增加。因此,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实施,可以使企业资产负债率得到降低,使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得到改善。其次,在增值税转型改革之后,企业在短期内的现金流会因为市场竞争力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企业加大投资和融资力度。表现在现金流量表中,就是企业现金流入、流出增加。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伴随着企业筹资活动的开展,企业现金流量则会逐渐减少,继而导致企业还债压力增大。而在进行固定资产购买时,将进行两部分支出现金的列示。

在投资当年,如果可实现增值税进项税额全额抵扣,可不考虑其他因素,企业现金流量则无变化,即相当于分两期进行原本需一次性支付的税费缴纳。但如需考虑资产对企业收入的影响,则会出现现金流入增加的情况,企业现金量净额也会随之增加,进而使企业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最后,在增值税转型后,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及有关税费都将受到影响。从短期发展角度来看,随着企业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的增加,企业应交税费也将有所增加。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企业营业利润则不再会受到增值税及一些税种税费的直接影响。此外,在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下,营业收入也将增加,继而导致企业利润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实施,显然会使企业增加设备投资。受进项税抵扣现金流的影响,企业将加大设备投资,以获得进项税额抵扣。在这种情况,企业对设备投资的回报要求将得到降低,投资行为也将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因为,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实施,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方向及结构,还会对企业投资规模产生影响,进而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企业资金需求将得到增加,所以其将通过分析内外部筹资环境进行扩大投资目标的实现。此外,增值税转型,也将影响企业的收益分配决策。比如在企业想要扩大投资的情况下,其就会尽量减少利润分配。而面对国家政策导向,企业为获得转向超额收益主动配合政策实施,从而使企业竞争地位得到提高。但与此同时,为保持超额收益,企业还应采取相应决策,进而导致转型实施受到影响。

三、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国家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目的是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和提高企业效益。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分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可以发现,其能够使企业的投资成本得到节约,并使企业的经营业绩、利润水平得到调整,有助于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因此,企业还应积极配合政府实现增值税转型,进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财参考文献:

[1]盖地,梁虎.转型后的增值税费用化会计处理方法探讨[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2:123-128.

[2]蒋秀娟.浅析会计教学中固定资产增值税转型的核算与分析[J].科技信息,2011,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