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短期培训的平面设计范文

短期培训的平面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短期培训的平面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短期培训的平面设计

第1篇:短期培训的平面设计范文

一、重视国际化设计理念的引入

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我国不仅需要在经济建设方面与国际接轨,也需要在艺术文化方面与国际接轨,这是推动我国经济以及艺术文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名平面设计工作者,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或者是一个国家的受众,同时也需要面对其他地区与国家的受众。并且,平面设计艺术受众所具有的知识面与审美观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着一定的改变,而为了适应受众群体的变化以及受众群体知识面和审美观的变化,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与世界文化的一致性与共通性。对平面设计工作者专业素质要求的变化也促使着我国高校艺术设计平面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出改变,即要求平面设计教育工作者能够在设计理念方面实现与国际平面艺术设计理念的接轨,通过不断总结先进的国际设计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推动高校艺术设计平面教学体现出国际化设计理念特征,从而促使我国平面艺术设计反映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平面艺术视觉语言。另外,在高校艺术设计平面教学中引入国际化设计理念,与我国平面设计的本土化发展方向并不存在冲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缩小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距离,也推动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包括平面设计等艺术形式在内的艺术和文化所取得的发展与前景都需要依赖于全世界艺术从业者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虽然本土化发展路径是我国平面设计艺术以及平面教育发展中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如果固守传统而不思进取,我国平面设计艺术将不可避免地与时代产生脱节。所以高校艺术设计平面教学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对国外先进的平面设计技术、设计观念、设计经验和技术等进行广泛的了解、学习与吸纳,并引导学生使用具有现代化特色的设计语言来对多民族文化元素做出转变与重构,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确保自身所设计的作品可以对多元化的文化内涵进行表达,并确保这些作品能够获得广泛的接受。如在高校艺术设计平面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类似中国网通商标设计等这类案例欣赏与分析来引导学生对文化的转变与重构做出认知:中国网通所使用的CNC标志中的双C对称的形式体现出了我国传统造型设计中经常用到的“阴阳太极纹”形式,因此,这种设计不仅是对我国传统设计文化的继承,同时也是与异质文化进行结合的成功案例,而这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推动下形成的设计作品,不仅体现出了本土化设计方向,同时也具有着国际化设计理念特征。

二、积极适应市场化发展趋势

第2篇:短期培训的平面设计范文

一、培训方面

XX年年11月27日——XX年年12月2日公司领导亲自主持培训,为检验培训成果,XX年年12月3日我们举行了培训后的结业考试,监考非常严格,好在我平时一贯努力学习得以顺利通过。公司领导精湛的营销知识、鲜活的营销案例、异常成熟的营销经验、丰富的营销阅历,无不在我记忆深处打下了很深的烙印,安排的培训时间也非常合理:上午营销知识学习,下午自己在家消化上午所讲营销知识。经过一周的培训学习,认真记录上课笔记,仔细阅读培训资料,通盘考虑消化营销知识,在我的面前呈现出了鲜明的营销大道,彻底廓清了我眼前的营销迷雾,给了我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营销是可以这样做的!我以前对营销应该说是一知半解,现在经过公司领导的超强度短期培训,对营销有了一定的认知,对所培训的知识(公司的概况、公司人力资源制度、五粮液股份公司情况、五粮液江南古坊酒、3+2+3组合式营销模式等)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也知道了结合我从事的人力资源工作,我以后的培训也要这样做,这就是我以后培训的样板与典范,值得我不断的反复学习!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根据公司领导安排我对公司人力资源制度进行了简单创新:

1、在《员工入职登记表》、《员工招聘与录用》、《绩效管理与kpi绩效考核》;

2、准备《考勤表》,整理员工档案并录入电脑;

3、酝酿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4、推荐并录用公司平面设计兼职人员苏凤。

三、办公室及后勤保障方面

1、根据公司领导指示,经过仔细比较、反复权衡,安装铁通电话一部(号码:69990998)与宽带(费用:上网不限时一年660元含赠送的宽带猫、安博士杀毒软件)。交300元订金预订800(400)7100009免费电话(准备元旦后开通)。

2、外协大厦物业管理,交电费、取邮件、宽带安装事宜等。

3、协助王伟琴经理做好办公室方面的工作。

4、确保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正常运行,重做操作系统、安装驱动程序。

4、为外出跑业务的市场拓展部各位经理搞好后勤保障(协助王经理复印、传真、电话、文档输入电脑等)。

5、与王经理分工合作,往山东临沂、枣庄地区和徐州六县区打招商电话。

四、例会方面

1、基本上每周末,公司领导亲自主持会议,听取员工汇报工作,点评员工工作中的问题,褒扬先进、鼓励后进,对下周的工作作出规划。每次例会我都认真记录,不怕贻笑大方之家积极发言,收获很大。

2、例会给我的印象是:参加一次有一次的提高。尤其是我在营销上还是个新丁,对酒水营销还很欠缺,对很多营销实际操作还限于了解阶段,公司领导的意见很中肯,也确实有利于以后的营销工作;在我陷入营销困境中的时候,公司领导的点拨,给了我“山穷水尽已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感觉。

五、徐州六县区酒水市场情况

1、认识到自己在酒水营销上的很多不足,希望能够通过实际跑市场得以锻炼,积极向公司领导争取调研徐州六县区酒水市场情况的任务。

2、不怕出差辛苦,经过一周多时间的集中搜集酒水商资料,对徐州六县区酒水市场情况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3、搜集的酒水商资料:贾汪区29家、邳州市26家、新沂市35家、睢宁县41家、丰县30家、沛县37家(对原来的资料进行补充)。

六、回访徐州六县区酒水商情况

1、有专门做一个品牌白酒的,如今世缘、洋河蓝色经典、汤沟珍宝坊等,就不考虑接其他品牌白酒了。

2、基本上做酒的手上都有2—4个品牌。

3、对我们的3+2+3组合式营销模式很感兴趣,认为很先进,也一定有所作为。

4、有实力的酒水商(有成熟的营销网络、有资金、有多部车送货)不多,基本上每个市场不到10家。

5、由于靠近年终岁尾,绝大部分在开订货会,积极备战黄金销售季节——春节的来临。

6、酒水商接品牌都很小心谨慎,都想少进货少交履约保证金。有的竟然提出了先少进一批货试销;有人说可以先在他那里摆一部分货展销;还有人提出在我这设办事处,等市场成熟了我再做。

7、大部分都要求留下招商资料,再考虑考虑。

8、限于时间关系才回访了三个县区:贾汪区、邳州市、睢宁县,另外的三个县市:新沂市、丰县、沛县还没有来得及回访。

第3篇:短期培训的平面设计范文

关键字 Photoshop 课堂教学 方法

受多年来的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生学习Photoshop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第一,理论和上机实践操作脱离。理论知识只是强制性地记忆,而没有好好理解加以应用到上机操作上。导致很多问题明明在理论课堂强调过多次,而且确定学生已经记得,但是在上机操作的时候,学生却无从下手。问起原因,才知道是虽然知道有那么一个知识点,但不知道要在这个时候用。第二,学生在学习中受定式思维的影响,就认定一个学习模式,模仿学习。虽然说学习需要模仿,模仿需要学习。但是要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才是最终的目的。下面就这两个问题浅谈一个问题所在以及个人解决的方法。

一、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以及分析

(一)单一的模仿学习,不懂创新

大部分的软件快速入门,都是靠模仿。特别是短期培训班,用的就的模仿练习,从模仿中去熟悉软件的工具。有人说“学习需要模仿”,但,之不知道模仿也需要学习。你没有一定的基础,就仅仅限于模仿。如果有强硬的基础,在原来的基础上好好学习,加以运用,才能“模仿”出惟妙惟肖的效果,即创新。所以,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但对于授课的班级来讲,懂得用自己创新的可以说凤毛麟角。

最明显的就是期末考试题目一――学校元旦晚会海报。这个题目可以说是范围很广。故意挑这个题目,就是为了预防全般风格一样。可最后还是受参考图的影响。同学们做出来的海报几乎都是用给出的素材堆出来的“海报”。都是模仿惹的祸,模仿不懂得创新,是一种阻碍学习的拦路虎。

(二)理论和上机实践分离

几乎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学生都是理论、上机分家,甚至各不相干。由于有一个班理论课相对比较多,讲的特别仔细。知道是离开实例讲理论比较难理解,为了预防她们理论课记得,上机忘记的现象,还故意在课堂上出奇意料地提问个别同学,确保学生都记得而且理解了。但是最后在上机的时候常常就不知所以然。

譬如建立选区。在Photoshop中,选区是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滤镜、蒙版和通道被称为Photoshop的三大支柱,选区就是支柱间的桥梁。建立选区的方法仅课本就介绍了不少于三种。理论课相信检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口说出建立选区的方法来,可是到了第八章用选区的时候,只有少数学生记得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用魔棒建立选区。其他的要么就是不记得无从下手,要么就是乱涂乱画。

(三)死记硬背,知识连贯不起来

学生普遍喜欢死记硬背,哪怕是上机操作也要背步骤。在我的软件教学中,不提倡死记硬背,就算是理论都不行。可在学生中调查发现,几乎都喜欢这个方法。先是死记硬背,然后就模仿着死记下来的步骤。这样效果很快见效,但是忘记也相当快。转身就不记得曾经做过的实例。连工具的基本功能都忘记的很快,还谈如何创新?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小方法

解决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能用单一的方法。因为学生是一个群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而Photoshop刚好又是一个功能强大,强大到同一个效果,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做出来的软件。这样就给教学带来比较灵活的方法。

而本人比较提倡几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特别是实例启发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一)实例启发然后任务驱动

先找出实例中的知识点,对整个实例所用到的知识点以及方法、构思等进行剖析,让学生掌握软件工具的运用。

当然,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先给他们描绘一幅最终处理过后图象的景象,尽可能地让他们产生好奇心。然后给他们任务,让他们在任务的驱动下,把实例里面的知识自由发挥。任务可以是命题,给出素材;也可以是给出主题,不限制地自由发挥,但必须用到要求的知识。

(二)理论和上机相结合

实例启发后学生自己总结。这种方法是针对学生存在的理论和上机操作分离问题而设置的。

课堂讲的理论确实在上机时候就忘记了运用,也许因为只是听,听老师讲。那么角色互换,换学生自己来总结,相信就好办很多。在多媒体机房,先演示过实例,然后叫学生自己总结使用到的知识点。或者在第一点的基础上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把上机自己完成的任务,用文字表达的方式总结出来。要求学生上机一定要问自己“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能机械地记下参数。在想着做什么的时候,就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了解怎么样做。最后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能到第三步的学生可以说比较少。

(三)解决死记硬背的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学生,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他在记忆里查寻出一条基本原理时候,他脑子里的一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很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学生如果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去记忆,他也就不会思考。 ”所以在Photoshop教学中,老师只要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己去总结。鼓励学生多创新,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小结

总得来说,学习Photoshop一开始就提倡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应该问问自己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同时也要时常灌输给学生不能背快捷键,背参数。实例给出来的参数只是一个借鉴的作用,只是让我们知道某个工作或者某个功能的使用方法以及达到的效果。我们不能受已给的参数左右。特别是快捷键,本来就是为了方便从事同样工作的人反复使用某些命令而设置的,完全是可以根据不同的人而设置的。所以学习,主要的还是靠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

参考资料:

[1]孙丹.photoshop平面设计教程[M].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

[2]时春雨,于秋生. Photoshop创意设计百例[M].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

第4篇:短期培训的平面设计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学;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08-02

随着高校教学的改革和时代的发展,科技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已经普及渗透到各行各业,美术设计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市场开发需求的应用性学科专业,高校的美术专业也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而作为高校美术专业的重要学科,艺术设计专业更是和计算机息息相关,艺术设计的教学更多地是借助于电脑和网络技术,所以各大高校也相继建设了电脑机房来保障学校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科学有效地管理和维护机房,提高使用效率,确保各项教学实践活动更好地完成,也成为我们要探讨的新问题。美术学院机房比普通的公共机房在机器配置上有很高的要求,就目前来说首先对CPU、内存和显卡(最好是独立显卡)有较高的要求,因为美术学院的学生所使用的软件除常用软件外,大多是photoshop、Indesign、3Dmax、autoCAD、Lightscape、corelDraw等设计方面的软件,而这些设计软件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借助电脑机房来完成的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包括电脑平面设计、3D室内外效果图、平面广告设计、书籍装帧、排版设计等等。这些课程是需要建立不同的实验室来完成,至少需要MAC机房和PC机房,多数院校因资金问题往往都是在PC机房来实现所有的专业课程的。美术专业的机房比普通院系的机房在配置上有更高的要求,而电脑配置高也就意味着机房建设投入高,经费的短缺也是严重制约机房发展的新问题。电脑不同于其他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电脑不仅需要硬件不断地升级,还面临五年左右的淘汰,学院在购置一批电脑后,即使是有很好的维护措施,也依然避免不了五年至六年就可能要更新换代,因为软件的不断升级直接要求硬件的频繁更新,才能使用这些软件,电子产品就是这样,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所以说严格地机房管理和维护,可以有效地延缓电脑的使用寿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我们从以下高校美术学院电脑机房出现的问题来研究和探讨电脑机房的管理和维护。

一、建立机房统筹化

建房建设之初,应该有详细的规划,做一份可行性报告,如机房面积、电脑台数、配置要求、需要安装的必备软件以及网络等。并对计算机运行环境的温度、湿度、灰尘及电源稳定性提出建设性方案,对安装空调设备、服务器和交换机进行合理布局安排。机房的教学功能应体现出来,根据课表了解课程需要,与任课老师沟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技能培训提出总体要求,并根据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制定实验教材和实验教学大纲。确定教师使用的软件,在实验教学开始前安装调试完毕。并咨询听取相关院校实验管理员建设教学机房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建设机房,服务于教学科研。

二、上机制度化

计算机机房是为师生提供专业设计软件操作的重要实验教学场所。为了保障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计算机的使用率,学生上机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要求人手一机,根据学号按顺序使用电脑,责任到人,既有效利用资源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管理员应建立机房档案和实验日志,承担机房维护运行和故障排查维修,机房因使用频率高导致电脑故障多发,维护时又尽量不影响教学。

三、计算机系统安全、病毒防护和专业软件更新升级问题

机房主要是针对学生上机,学生好奇心和动手能力都很强,就可能会随意更改系统数据造成系统数据的改变、文件的丢失或删除,从而造成系统死机,不能正常启动。更有些学生携带的U盘或移动硬盘自身带有病毒,在机房使用时使病毒迅速传播,最终导致系统崩溃,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首先要为每台机器安装系统还原卡,可以有效地保护C盘(系统盘),因为C盘已被保护,学生即使有错误的操作也不至于系统损坏,其他硬盘可以在管理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每次下课前或每周下课前进行查、杀毒,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在使用电脑时,可以将作业或未完成的作品存至C盘以外的硬盘,以免下次开机时因丢失作业而影响学习进度。美术专业软件的安装和维护相比较硬件的维护更加复杂烦琐,由于任课老师多,所使用的软件的版本也有所不同,比如一个photoshop软件,最多的时候就安装了三个不同的版本,别的软件也一样有这种情况,原因是现在软件更新快,有的老师习惯了老版本,不想用新版本,而有的老师喜欢用新版本,毕竟新版本还是弥补了老版本的不足,并且增加了新的功能。这确实加大了实验人员的工作量,需要把各个版本都安装在电脑上,所以我们必须在机房安装局域网,这些安装软件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拷贝的形式,发送拷贝到所有的计算机上,减轻实验管理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实验技术人员业务培训

目前针对师范院校美术实验教学和管理人员严重短缺的现状,很多高校的美术专业即使安排有专业人员管理,大多数也是非专职或非专业人员。学院在人员安排上应本着在专职、专业的原则上有计划地增加管理人员,从业务、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有利于实验教学和管理的合理梯队。平时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定期短期培训以及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鼓励参加学术交流、科研课题、参观考察,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参与科研工作,提高业务素质。

五、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

美术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首先要严格抓好制度的建设,制定符合美术专业特点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实验室工作,促使实验室能够科学合理、高效规范地运转。明确规定实验室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完整的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实验管理员岗位职责和实验教师岗位职责,互相制约,相互配合并建立规范的考评制度,考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实验工作量、设备完好率与维护保养度、工作态度与业绩、安全与卫生。

六、结束语

高校美术专业的电脑机房的管理和维护是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随着高校美术专业办学规模和条件的不断增强,美术实验室工作也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管理模式和维护机制更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充分发挥其优势,有效利用机房实验资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运行模式,才能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董伟,山颖.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问题探讨及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7,(5).

[2]陈雅.浅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4).

第5篇:短期培训的平面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校 动画专业 教学模式 实践探索

随着动画行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加之政府的扶持,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动画或者与之相关的专业。如何培养既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又能符合动画行业发展规律的人才,成为所有高校动画专业教学与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动画专业的发展历史、传统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其利弊以及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向三个方面入手,提出高校动画专业应该紧紧跟随时代浪潮,与时俱进,发展不同特色的教学模式,依托动画行业高速发展现状,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综合型人才。

一、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情况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早期的一些作品《三个和尚》《黑猫警长》《哪吒闹海》等让我们记忆深刻。动画产业被认定为新世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朝阳企业。2000年前后,北京部分地区高校开始设立动画专业,随后动画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高校纷纷涌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经有1230所院校开设动画类专业,在校学生逾50万人,每年毕业生达10万人。但是学生的普遍就业率不高。2011年4月,国内首部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出台。报告指出,2010年国产动画片总共385部,共22万余分钟,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报告还明确指出,我国动画产业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动画产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离跻身世界动画强国行列仍然任重道远。所谓的动漫大国仅仅是数量上面的“大”,其“质”仍然参差不齐。

二、我国动画专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动画产业真正的发展,需要的是能被观众所接受的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中国未来动画专业的蓬勃发展依赖于真正能够产出艺术作品的大师级人才。高校作为当前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是中国动画的未来,其肩负的责任非常重大。

(一)我国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动画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培养本科和研究生为主的艺术类动漫院校。这是中国目前动画教育方面的主力军,大量的毕业生来源于此。大部分院校教学目标为“具备创新能力,以动画本体艺术语言为本,掌握新观念和新技术,同时兼备较高艺术修养的动漫设计人才”。这部分毕业生的艺术表现的基本功较好,但是文化素养以及其他方面较差。

2.以培养本科和研究生为主的理工类院校的动画专业,主要面向动漫管理以及研究型人才。这部分毕业生的文化素养非常高,但欠缺基本的艺术表达能力,基本功差。

3.高职大专类院校。这类院校的目标比较单一,注重技术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4.各种培训学校以及校外辅导机构。以短期培训和行业认证以及证书培训为主要目的,在人才培养上贡献较少。

(二)我国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1.传统教学模式。这是大部分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所采取的模式,强调老师的主体地位。授课方式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非常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其优缺点非常明显,优点是学生对于整个动画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比较多;缺点是知识的立体感不强,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少。

2.与企业合作模式。这是不少高校正在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让企业直接走入学校。同传统模式一样,其利弊同样突出。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的项目工作之中,能够在学校了解到动画行业的实际情况,认识到企业制度、动画制作流程以及需要的各种技能,明确了解自己的问题和努力方向;缺点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减少。另外,企业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用人单位,在进入校园之时,分配给学生的工作往往技术含量比较低、重复性强,会降低学生学习动画专业的积极性。

从我国当前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模式中可以看出,高校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当前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这直接影响着我国动画行业的健康发展。另外,随着高考扩招政策的影响,动画行业的这一问题日益严重。尽管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力度比较大,但我国高校的动画专业教育只能说是“万里路上的一小步”,其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存在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师资力量匮乏

作为新兴学科,除去部分部属院校,全国大部分院校动画专业的教师都趋向于年轻化,教龄都不足10年。在这部分之中,有相当多的教师是刚刚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有些教师是从相关学科临时调入动画专业,对于动画专业的认识处于表层,缺乏有关动画专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同时,由于当前教师自我完善体系不健全,教师未能及时了解当前行业发展的情况,加上部分教师的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欠缺,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知识体系混乱,不利于学生就业。

2.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科建制混乱

就动画专业来看,全国部分大中专院校往往将影视动画人才、手机动画人才、网络动画人才、手机游戏人才、平面设计人才、网络游戏人才、软件人才等混为一谈,认为这些均为动画专业。从国外反馈的信息来看,动画专业是明确培养能够创作动画片的专业型人才。定位不明确、学科混乱的情况导致各大院校学生培养方向难以确定。

另外,中国动画专业名称各异,没有真正规范性的要求进行约束,导致教学目标完成不达标,教学质量缺乏评估标准。

3.教学环境差,不能满足招生需要

动画专业兴起的时间较短,加之高考扩招政策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场地、教学设备、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目标等软件、硬件均处于正在完善的过程中,不具备大规模招生的条件。社会动画专业人才的欠缺,社会不良风气的盛行,使得学校即使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之下,仍然进行大规模招生。有些院校甚至出现不同专业学生同堂学习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培养效果可想而知。

4.授课模式滞后,授课内容与就业明显脱节

动画专业是朝阳产业,新型高科技产业,实用性非常强,动画教学本应该是艺术与技术并向发展的结合过程。但当前大多数院校由于各种原因教学基本采取“学院派”授课模式。这些教师未能从实际出发,以简单地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忽视专业技能的操作。另外,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参与实际项目的实习机会也较少。可以说,这是造成当前动画专业毕业生大量失业和动画专业人才求贤若渴的现状的最主要原因。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非常差,大都无法胜任工作要求。

5.授课内容与实习情况存在误区

动画专业教育者所期待的结果本是学、研、产一体化。因此,在认识到学校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之后,部分学校开始将学生推出校门,进入企业,以期望能提高毕业之后的适应能力。但是企业往往将学生当成“临时工”,学生很难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且企业分配的工作也大都比较零散,可复制性较强,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动画专业的积极性也会降低。其实,这也是中国大环境所造成的结果,从西方人才培养实际情况来看,未来产业模式应该是紧随教育科研步伐。

三、建构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专业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从改革教学模式出发,转变理念,了解当前动画行业真正需求的人才,转变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重视学生实践,使得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能够真正联系起来。当然,这就要求各个高校建构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在于:

(一)完善师资队伍

这是构建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完善师资队伍,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走出去”,选派优秀的骨干教师到企业学习,让其了解行业现状;另一方面“请进来”,聘请行业优秀精英进校,为教师以及学生进行授课。通过这两种方式,力争能够打造高素质、战斗力过硬的师资队伍。

(二)完善专业实践平台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选派优秀教师带队,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加强与企业沟通,将企业的项目引入学校一线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之中参与实践锻炼,并积极开展职业规划。当前,我国部分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大都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项目制工作室教学模式。事实证明,其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当前行业现状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学校与企业还应积极探索,在企业建立基地,让学生在实习之中体验角色,了解职业动画人的素质,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三)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针对传统的教学体系,各个院校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保证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参与的积极性,并通过规范的教学制度和完善的教学体系保证教学模式逐步科学化。

总之,我国动画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才刚刚起步,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需不断继承前人优秀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继续进行探索,进而使得我国的动画教学实践体系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卢斌,郑玉明,牛兴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

[2]吴疆.现代教育技术与艺术课程整合方法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严顺,左静.高校动画艺术的发展与探索[J].美术大观,2011 .

第6篇:短期培训的平面设计范文

中德合作重庆海钠会展研究所所长

会展专业教师缺乏是当前教育界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需求。由于国家人事政策以及各院校的不同利益所致,至今还没有一所院校具备条件主动去申报国家会展专业师资培训基地资格。当然,边教边学不乏是当下最有效的途径,长则5~10年短则3~5年,相信中国会展师资队伍的未来之路总会走出来的。

课程设置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关键因素是我国会展教育(包括人才、课程体系、师资、教材等等方面的测评)目前还没有形成标准,国家教育部也在考虑从招生目录上对课程名称有所规范,我们期待着教育部明年的会展教育专家论证会召开。

我国会展教科书还缺乏理论系统性和研究深度,大部分属于资料性、汇集性、概览性,相当部分编者是通过编写教科书认识会展业和学习会展相关知识,知识的系统性、成熟度及对行业把握度均显不足,教科书的数量虽然上去了,而学术性、学科性、理论系统性、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先进性均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理解会展活动中实践的重要性,因而比较注重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在学期中安排大约四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展会的现场调研工作,与此同时指导学生的学年及毕业论文。

对于一个新兴的会展大国,一切从头开始,尽管需要借鉴国外的东西的确不少,而结合中国国情却至关重要。我国会展教育的理想模式是:教科书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教师个人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底蕴和实践背景,教育机制灵活而富于成效,市场需求十分明确,“以销定产”定单式培养各个层次的会展人才。

中国的会展教育是一个“创新教育体系”体现在:一是要根据业界的需求进行会展教育创新;二是要有国家的会展教育规划;三是要各个教育相关人士要进行更多的交流,避免各所院校之间、各位会展教育者之间各自为政的经验性传播教育所带来的局限性。在此建议各院校会展教育者积极加入11月份即将成立的“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在一个共同的行业平台上集中地交流思想、一起来推动国家会展教育的更大进步。

过聚荣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会展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会展是一个年轻的,不断发展的学科。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会展归属于哪一个学科,众说纷纭,还不能确定。不过,有一个倾向值得注意,那就是许多人都把会展局限于展览上。而事实上,会展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它不仅包括展览、会议,而且还涉及节庆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会展理论研究、职业培训都处在初级阶段。

现阶段,关于会展教育师资的问题讨论的比较多,有些观点还相当极端,比如有的认为没有做过会展的老师进行会展教育是不可行的。应该说,会展是融操作性、实践性和理论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授课老师要全部精通相关的知识,恐怕是勉为其难。但是,有一点却是清楚的,即需要教师对会展的发展规律有清楚的认识,并且对会展的全过程都有一定程度的参与。当然,有很多实践经验的人由于种种原因要走上讲台、讲好课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值得指出的是,现在真正能够理解会展,了解会展的发展规律,并且能够一心一意研究会展

的教师太少了。许多冠以会展专家头衔的“会展专家”提出的建议往往不是很符合会展活动的发展规律。

另外,会展教材的出版也存在许多问题。已经出版的教材有许多在质量上较粗糙,互相copy的比较多,缺乏深入研究、能够很好体现会展发展规律、符合教学所需的教材。

会展业还有一个话题谈论的比较多,即就业率。有机构统计会展人才流失严重达80%,但据报道,南方某所学校的就业率却达到100%。客观地说,会展就业率是很难精确统计的,原因在于,会展是一个大概念,策划、营销、设计、搭建以及相关的会展服务(大饭店、旅行社等)都可以纳入会展业范畴。会展就业范围并没有明确界定,也不太容易界定。因此,所谓的就业率并不能说明具体问题。

刘大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管理系主任

从总体来说,现在会展市场的需求量不大。但是会展本身是国际化的,二外的学生有外语方面的优势,学生就业方向比较广,选择性比较大。旅游社、协会、商务酒店、展览公司、展览中心以及一些大企业的展览部,都是我们的就业方向。因此我们的就业前景比较好。

各个学校的教育定位差别很大。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高素质会展人才,与会展职业教育不同。我们教会学生外语、数学、计算机等工具,并且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式方法,这样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会很快,容易融入社会。

目前中国的多数院校都只是提供很少几门会展课程,有些只有2到3门。五年之内可能就会淘汰一半。事实上真正称得上会展教育的不到20所院校。课程设置方面一是国际化,二是应用化。要跟国际接轨,了解和研究美国、德国、香港等地的课程设置;另外要与实践结合,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做教学研究有自己的规律,有一定理念和依据。我们培养的学生完全与国际接轨,并不象有些人说的与国外差距很大。目前,教材的出版也呈现泛滥的趋势,出版社之间互相竞争,会展教材的出版一哄而上。但是时间不会长久,经过三五年的时间就会淘汰一部分。

枣林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展示设计专业教师

教师去国外参观学习是很有必要的,一是学习设计理念,潮流,还有就是材料、方式方法。教师应该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从事过实践工作,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样一来,他的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也能够更快的运用到实践中。在会展设计人才教育方面,应该减少硬性教育,增加开放性教育。

虽然现在出现了大量的教材,但是针对展览展示设计方面的教材很少。而且所谓的教材,可利用价值不高。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的教材都是教师自己编写的。在编写展览展示设计专业的大纲时没有任何横向参考,只是凭借实际经验,每年修改大纲。

另外,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我们的重点课程,就是要求学生用语言结合图纸当众描述自己的设计。但是学生往往面对图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这是目前中国教育十分欠缺的。

有需求才有市场,目前中国的会展教育有点一哄而上的味道。今后几年,将有大量会展专业学生毕业,应该是一个供大于求的局面。我们现在已经毕业的两届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0%,大部分在展览行业。今年我们扩招为两个班。但是目前师资和社会需求有限,要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和质量,不宜再扩招了。

丁萍萍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系主任

教师要适应并满足中国会展教育的现状,首先要千方百计引进既有会展实践经验,又满足学校对教师其他方面要求的老师。其次,原来接触会展业较少的老师要多下公司,加深行业了解,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的不足。另外,这个问题也要辨证地看。教师在明确了自己的专业定位以后,即使原来不是学会展专业的,只要加强学习,也能很快适应教学需要。

目前会展教育在课程设置主要依据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我们的课程设置是和企业一起制定的,并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每年作一些调整。我国的教育管理“计划”色彩浓厚,教学灵活性差!在制定计划时要注意到有一定的前瞻性。

因为我们是高职教育,培养实际操作型人才。我院的十几个校外实习基地均为业内顶尖企业,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贡献不少。校内除实训室实践以外,还组织大型的会展实践活动。我们的毕业生一次签约率高达96.1%,且就业岗位和地点都相当不错。85%的毕业生在会展公司、会展场馆、会展业协会等专业对口单位就业。但是,按照保守估计,每年全国市场可容纳1万名会展毕业生,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中国会展业应该学习会展发达国家的先进模式,兼收并蓄,结合德国式的“在岗培训学位派”(在岗培训为主)和美国式的“饭店管理旁系派”(学校教育为主,从饭店管理专业学生中培养会展人才)为中国式的“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并驾齐驱”(学历教育以高职为主,在岗人员长期轮流培训提高)培养模式。

张金祥 厦门国际会展学院 国际会展系主任

我国会展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应采取大学本科、大专、中专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的原则,形成综合性管理人才、技能性专业人才和辅助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鼓励各个教育培训机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对学生技能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增强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

由于我国的会展教育尚处在初始阶段,各会展人才教育培训机构培养目标的定位还不是十分清晰。我个人认为大学本科和本科以上的学历教育应以培养会展理论研究和会展管理综合性人才为主;大专和中专学历教育应以培养专业技能性人才为主;短期培训应以培养会展服务性专门技能为主。只有一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专业人才共同参与,这个产业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

为了解决目前会展专业教师短缺的状况,我个人认为开设会展专业的教育机构应打破条条框框,选调一些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人来从事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另外,采取多样的合作方式与国外会展业发达国家的会展专业教育机构进行合作,直接引进教师或对我们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快我国会展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

史习平 清华工艺美院展示设计专业教师

会展专业在国内刚刚兴起不久,受过专门教育的会展人才缺乏,教师队伍更是如此。我们的教师队伍应多在实践中探寻解决方法,突破传统的会展设计观念的束缚。行为的解放首先得益于思想的解放,把创意作为会展设计的灵魂,走出华而不实的竞争圈子,把突破性的创意思维、确切的市场需求、真正的实践经验变成为会展教育的新意所在。

会展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依据应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检验的反复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成理论并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实践机会过少,过于模仿和依赖国外课程。课程的设置一定要科学,细致。目前大多数的教材并没有真正具备理论的高度,所谓的教材大多只是操作过程的介绍,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

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应相互辅佐,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大纲,尽量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学生应具备宏观上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目前我国所谓的会展研究机构过于重视理论,而大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又只把技术放在首位。会展设计与实施应是同等重要的。学生的实践活动一定不能只停留在抓大放小上。设计的过程应是将所谓的理想、概念物化为现实的过程。

潘安岚 北京城市学院会展心理学教师

现在会展教育的教材虽然出版了不少,但是教材针对性太差。我曾经阅读过一本关于会展营销的书,发现里面的内容基本都是市场营销的内容,只是冠以会展两个字而已。会展教育市场的升温,导致出版社为短期商业利益仓促出书。教材一是要考虑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的需要。虽然在大学中学到的知识,可能在社会中应用不是太多,但是它是对学生素质的全方位的提高。而且实用性强的教材对实际工作还是有非常大指导力度的。我是教消费心理学的,但是走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书店也没有找到会展营销心理学的书籍,而其它类似的专业基本都有心理学教材。由于没有正规教材,我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凭经验和其他方面的消费心理来引导学生,没有针对会展业的营销心理来进行教学的参考依据,同样,这方面的教学案例也没有。

许康平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服务系主任、书记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南宁当地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学府,于2004年开设会展专业,当时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呼应与理解,会展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广西社会各阶层了解甚少,对社会的宣传也不够。经过我们的全员推广与介绍,第一年招生来了70多个学生。

我们对已经开辟会展专业的上海、江苏、浙江、北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2004年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而当时会展的热潮已经火遍全国。人才的短缺呼声,加上有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决定2004年开辟会展规划与管理专业。

专业开设后,在教材制定上也下了一定的功夫。第一年的基础课还算好处理。第二年的专业课开设我们就开始了“四面出击”、“精挑细选”。作为专科的技术学院,我们就是要向社会输送实用型技术人才。对于专业的老师使用,我们多年来坚持“双师型”教师教学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特点。我们的老师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础的老师,这种老师都是来自我们学校正式编制的内部,大多是各专业的大课资深老师。另一部分是来自社会上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负责人,他们不仅有专业基础,而且拥有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也可以为我们的学员提供多方面的实习机会。比如南宁鹫鹏的金巨福总经理,不仅为我们的学员传授了大量的专业社会实践知识,而且在他们的展会中还为学员提供了现场实习的机会。在我们的老师队伍中,这种拥有实践技术型的老师一直保持在60-70%。

我们的教学与社会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大量进入相关企业,不断进行实践锻炼,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达到学为所用,以用验学的目的。比如,今年4月,我们的一位女同学陈芬燕在参与了广西“水产展”后,就动手写了一份举办学生用品展览的详细策划案。就十分成熟地对如何举办展会的整个流程,做了十分详细的说明。我们在寻找会展的相关专家进行“会诊”后,决定在适当的时候支持她把这一方案落实为一个真正的展览会。

从现实情况看,我们的学生中还存在一些眼高手低的现象,从我们假期去实习的学习反馈回来的消息看,还没有完全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标准。中国的会展业没有真正成熟,会展人才的教育也是在摸索中进行,会展人才教育任重道远。作为会展人才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展的研究型人才、高学历的人才教育还不能成为主流,满足社会实用型人才教育的大专人才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会展人才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人才教育中的一种叛逆。

杨智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会展研究室主任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旅游系会展专业特聘教师

昆明的会展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得到快速发展,从原来单一的文化、教育艺术、重视意识形态的成果展,开始更多的转型贸易为主题的各类专业展会。原来从事会展的人才,也大多是从政府或协会等相关领域半路转行的,尽管这些年也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人才,但是对于现代昆明的会展发展还是不适应的,昆明许多会展公司对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最为紧缺的还是会展管理、营销、策划、设计方面的人员。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昆明对会展人才教育的迫切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昆明会展教育的发展。现在昆明已经有三所院校开设了会展相关专业。今年已经有一批学生(50多名)走入社会。我们所教育出来的人才的走入社会还有待进一步社会实践的检验。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会展的专业人员来看,我们使用的教材内容与实践也有一定的距离,会展专业课程的开设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与丰富。国内的相关教材十分有限,我们当时没有太多可供选择的教材,许多还是直接从国外翻译的,与中国的实情相脱节的。所以,我在讲课时,常常是将理论结合实际案例来讲,只有这样才是对学生负责,我们要培训的是未来会展的操作手,并不要理论家,理论如果占到60分,而实践知识就应该占到40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合格的人才。我们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也太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会展的真正理解与认识。

市场对会展人才的迫切需求,与全国各地院校的大量开设会展相关专业课程,对于几年以后的会展人才的就业,我们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检验。

胡卫华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会展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因人而异,分清层次培养。会展人才培养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培养。会展业三级人才层次:会展核心人才,包括:会展策划和高级运营管理等;会展业辅人才,包括设计、搭建、运输、器材生产销售等;会展业支持型人才,包括:高级翻译、旅游接待、广告制作等。

因地制宜,选择重点发展。在会展人才培养中要做到全国“一盘棋”,应从战略上形成“重点布局、积极引导、培育发展”的建设机制,按照区域会展经济需求结合各地院校办学条件、培训师资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规划全国会展专业教育工作。

高教、职教、短训三管齐下。会展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和培训。

突出实践,产学研一体化。各会展高等院校应该鼓励或要求会展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到优秀会展企事业单位兼职锻炼,会展专业学生的实践环节也亟待加强,应创造条件鼓励他们经常直接参加大型会展活动的组织、策划管理,参与接待服务。

铸造品牌,争设独立专业。会展人才培训市场应该注重品牌化的高端教育,结合中国会展业的特点以及实际操作经验,建立起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

南宁职业学院学生访谈

莫炜炜:南博会的大力宣传,使我们认识到会展。学院的招生大蓬车开进我们的学校,并一再提出这是个新兴行业,新兴的行业竞争少,一定会有市场机会,我也就选择了。通过近几次的实习、我们更有信心将来可以找到好的工作。

方艺专:从书上看到过会展,也参与过展会,对会展有一定了解。我对新兴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我认为一个有活力、有发展、有前景的行业、也一定有市场需要也就报了会展专业。通过实习,我也认识到,会展的每个细节都是经过调研,还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要随时准备好自己。

罗雁翎:老师来我们当时的学校推介会展专业时,解说十分有吸引力,充满了挑战性。我喜欢接受挑战,再说会展包括了许多全方面的知识,如计算机、营销…综合性十分强,将来从业的面也宽。会展还是一个三维立体,考核细节,可以锻炼出我们周到细致的好习惯。

谭宗和:在实习时做过会展的接待,通过热情的服务,得到了展商与领导的认可与表扬,使我们认识到作为服务业的特点,更加强了我的信心。在工作中还接触到许多新事物,学到许多本领。广西的会展刚起步,东盟博览会又会在南宁永久举办,我们一定会有个好的未来!当然书本知识也非常重要,比如应用文写作,在以后的工作中可常常用到。

黄静:走进会展,仿佛是走进一座美丽的森林,这儿鸟语花香,到处都充满了美丽的诱惑。小小的博鳌通过会展,从海南的小渔村,在一夜间成了世界的知名旅游盛地。还有广交会,高交会,东盟博览会,这也都是会展创造的就业与发展的奇迹。只要学的好,并将之付诸实践,我们一定能取得成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学生 李冬旭

我从大二开始参与实践活动,参与过第六届朝阳区商务节,两个半月的暑期都在组委会实践。之后,朝阳区推荐我去团中央青年人才国际交流中心做论坛,大约半个月左右。间或也参加一些展会的翻译或联络工作。最近一次是在北京航展。我们这一届有60 多个学生,经过实践后,各个方面对二外的学生能力比较认同。会展行业是操作性比较强的行业,没有实践是不行的,学校教育理论性太强。我们对会展业的感性认识基本都是来自于实践。

与同行业相比,二外的教材和课程设置还是比较好的。毕竟大家都处在摸索之中,需要学生配合老师来进一步完善。老师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与我们进行沟通。学校经常邀请业内实际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来讲课,我们也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老师也经常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并且过后会与我们交流。我觉得经过实践之后,认识到不足,知道哪方面需要提高,再上课学习时就更有针对性。即学习理论,之后实践,然后再学习理论,之后再实践,这样反复进行,会加深理解。

北京城市学院学生牛佳

我是大三的学生,在学习中感觉,从事过会展工作的老师,既依托课本又加入了自己的经验进行授课,内容充实,并且能带动我们的情绪,比较好理解。有的老师理论性比较强,讲的课程不太好理解,尤其是没有会展工作经验的老师,感觉课讲的比较学院派。大部分时候是照本宣科。如果能在理论的同时和实践相结合就比较好了,去请一些职业的会展经理人,或者主办承办单位的负责人来给我们做一些演讲,或者上一些讨论课程,让我们真的能站在一个从业人员的角度理解会展行业。多增加一些带到场馆进行讲解的活动。在大一的时候就应该让大家明确自己需要具备那些条件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从业人员。

会展专业的教材很多,但是理论性很强,不好理解,而且重复的地方很多。学校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统编教材,我个人认为这套教材很好。此外,还应该增加会展成本效益、会展策划、大型项目管理等。课程安排上个人建议把比如毛概等公共课程压缩到半学期一门,加大专业课的授课时间。另外应该开设专门的会展英语课程。在实践方面,我们主要是去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或者其他的机构的联系,定期举办企业与学生间的沟通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就业和企业了解学生,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和知道自己的不足。

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毕业生

牛浩(05年毕业) 朱钥、高深(04年毕业)

目前的中国会展设计行业中有许多是学计算机软件出身的,没有经过专业的展览展示设计训练,这是导致中国的展览设计行活太多,风格大同小异,缺乏个性设计的很重要的原因。而从学校毕业的专业人才可以逐步改变这一状况。我认为在学校主要是学习设计思路,实际的搭建、使用的材质多是工作后在公司学到的。

在学校中创意思维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他知识都可以在实践工作中掌握,唯有这种发散性的创意思维只能在学校培养,工作后只能削弱不能增强。由于工作是不断的重复同一过程,因此容易产生思维定式。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应该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经过实践之后就知道该学习什么,这样才能学透彻。

展览设计毕竟和艺术设计不同,展览是需要应用的。因此在加强基础课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实践课程,多进行实际的训练。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应该增强表达能力的训练,你的设计是死的,只有用你的语言使你的作品鲜活起来。学校应该增加与客户沟通这方面的实践内容。另外,学校应该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现在的课程安排都疏忽了这方面。

教师应该有很多的实践经验,有些教师理论上很好,但缺乏实践经验,虽然现在有许多教师有实践经验,但是还需要加强。

我认为中国展览设计的学科设置太专了,就是为了就业而培养。而国外有些就包括在建筑设计中,涉及面很广,思路比较开阔。我比较喜欢这样。教学中应该增加更多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我们曾经上过外教课,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给我的实际工作很多启发。

虽然有60多所院校涉及会展教育,但是可能很多都不知道如何培养才能满足就业需要。我认为如果学校能够做到完全满足就业需要,那也是非常成功的。即是说,或者培养高级核心人才;或者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就业。避免高不成低不就。

我们认为,现有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中国的会展人员需求基本饱和了。但是,有能力,非常专业的、杰出的少。

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大三实习生访谈

学习过程中,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课程设置不够精细,每门专业课学习时间太短,有些一周或两周就结束了。根本没有巩固加深的时间。因此,课程虽然不少,但是,每门课程都没有学透彻,只是泛泛的了解。另外,虽然每门课程学习过程中都有调研活动,但是实践活动只是在大三时才开始。应该再早一些进行实践活动。

明年是会展业人才就业的高峰,但前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较高,口碑不错,而且展览展示设计专业可以向平面设计等其他设计方面发展,事实上在展览行业发展的毕业生可能只占一半。因此对于明年毕业后找工作的问题不是太担心,持乐观态度。我们现在还没有参加商业培训的想法,而且工作的前两年大概都不会参加培训。

李纪伟浙江职业技术学校2005年7月毕业生,现就职浙江远大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在校期间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当前的实际工作还是有指导意义的。譬如,对展会整体工作流程的掌握、对专业观众组织的重要性认识、起草展会策划方案等。这些在校期间学到的理念和技能方面的知识对实际工作很有帮助。这也使得我们在从事具体工作时比较容易上手。同时,也证明当初学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向导的定位和推行的“三段式”培养模式都是正确的。即“课堂教学――实习(了解实际专业工作)――课堂教学――实习(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创新与思考能力培养――实习(直接从事专业工作)”。

目前出版的关于会展的书籍在内容上大多都很相似而且实用性仍比较弱。我们的核心专业教材是由我们自己老师精心编写的,将会展分为展前、展中、展后三个重要操作阶段来论述。但没有将每个阶段的工作再细化、具体化、流程化,应进一步增强其操作性的知识和技能。另外从事会展专业教育的老师最好拥有展览的实际操作经验,或与学生一起实习,在工作、生活中建立如朋友之间的友谊,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一起交流、探讨。这样,更利于师生互动、学与用的互动、激发两者的灵感,使会展教育朝更实用、够用、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所就职的是一家以国外展为主的展览公司。虽然在校期间的学历教育使我们对会展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掌握。但这只是解决了“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好如何“做得好”的问题,也并没有灵活地随着展览市场发展而吸收新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在如何“做得好”的问题上加强学习。

编后语:

自99年我国某高校开始了开设会展方向的课程教育后,全国各地会展专业教育遍地开花。全国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已有20余所,在相关专业开设会展方向的有30余所,二者合计已有约60所高校踏入了会展教育的领地,仅浙江就有21所学校有会展专业或者方向。

有人说,中国的会展教育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没有哪个国家象中国这样开展会展教育。

在我们的采访中,业界的有识之士对会展师资、课程设置、会展教材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对未来会展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有人认为“会展教育”已是老生常谈,谈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如同会展产业中存在的“骗展”和“垃圾展”等问题,虽然业界人士一直在呼吁,却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我们不能否认会展产业和会展教育目前存在的弊端,但也不能以偏盖全的认为会展教育发展不健康,相反这正是向规范化、正常化发展的必然之路。本次论坛侧重专业人士的不同观点,把脉会展教育的方向和未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和需求,供关心会展教育的人士参考。

在与某学院大三实习生的访谈中,记者了解到,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是品牌展会的规范化的流程和操作。但是走上实习岗位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展览活动与课堂所讲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展会操做的不规范化是让学生很难理解的,比如某个展览会的招商工作往往是以外包的形式交给某个广告公司去做,或者临时招集几个人、几部电话、几台传真机就可以招商了。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仅被安排去扮演招商的角色。接受采访的6名学生中,有4名被实习单位只安排参与了招商这一环节的实践,甚至有的仅限于端茶倒水的层面。至于前期的策划和中期、后期服务的各个环节,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相对很难涉足。

学生们在为期不短的社会实践中究竟学到些什么东西,用人单位不必为其负责,但在招聘时却希望拿来就用。但是作为将被培养成“应用型人才”的学生,没有完整的参与展览的整个流程的实践,无法发现存在的问题,因此无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应用”从何谈起?

当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众学生雄心勃勃的表示要为会展行业走向规范化贡献力量的时候,记者被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感染,同时也在为他们感到深深的忧虑。但是我们更应该欣喜的看到,有这样一批接受过正规化、品牌化会展理念熏陶的人才在摸索中逐渐成长,中国会展业步入正轨指日可待。

会展培训应定位在“博、深、精”

浙江亚太会展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郭牧

由于众多院校缺乏对会展行业特殊性的了解,盲目办学、攀比办学,加上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缺乏对所学专业的足够认识,加之实践能力薄弱,这说明大学教育存在严重的教育误区。还有目前各种会展证书的认定概念不清,从而很有可能导致三年后的中国会展行业证书泛滥。要使会展教育走持续健康之路,必须有一个权威机构牵头对会展教育进行整合,这样才能避免教育误区。

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会展业的人才结构布局各地是不平衡的,这也与我国会展业发展状况相吻合的。会展核心人才、会展业辅助型人才和会展业支持型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地区;二、三流人才则相对集中在中等会展发展城市。

在中国究竟有多少会展企业和人员需要培训?对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中国现有会展企业和人员数。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统计,还是空白,因此全国范围不好说,但对于我们所处长三角洲地区而言,还是知数的。据我们亚太会展业发展研究所调查,目前该地区会展企业数近2000家,按平均每家20人计,约有40000从业人员,其中所需初级人才20%,约8000人;中级人才15%,约6000人;高级人才5%,约2000人,合计约16000人需要通过培训解决缺口。培训重点主要是会展策划、经营管理和工程设计等应用类技术。

会展经济独特的运行规律决定了会展学科的复杂性,从会展所牵涉的知识领域来看,会展学科涉及到信息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旅游学、建筑学、运输学、口岸学、艺术学、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在综合中又兼具很强的专业性。从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来说,会展人才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如文学素养、美学常识、心理学常识;不仅要有一定的策划、组织管理能力,还要有沟通协调能力、宣传推介能力以及筹资能力等。因此,会展培训的课程设置要区分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材施教,依据的是会展与现代经济的密切关联。由此决定了会展人才的培养要适应会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学历教育其教学计划、学制规定、课程设置、对教学条件的要求以及各教学环节的实施等,均严格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操作,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获得的学历文凭,国家予以承认。商业培训即非学历教育,它紧贴人才培训市场不断更新项目和内容,适应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时期的求学者的需求,为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任职资格培训和出国留学、求职就业、升学深造、考前辅导等提供了广泛而有力的智力支持,满足了人民群众提高科技文化知识的需要。

由于我国会展教育起步较晚,无论是在师资培养,还是在教材的规范和课程的设置方面都还不够完善。这不仅使会展人才的培养质量大打折扣,而且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对会展人才高质量培养规格的总体要求出发,现在及今后会展培训应定位在"博、深、精"。所谓"博",是指要提供广博的知识,以适应不同内容的会展项目的要求;"深",是要深入掌握会展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精",就是要精通整套会展业的操作流程,培训时间最好是分期进行。在实际培训过程中,需要与会展行业需求紧密结合,走特色人才培养之路。这种"特色"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的细分化、课程设置的独特性以及培养模式的多样性等方面。

准确把握行业需求探索教育培训不同模式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主任蓝星

社会培训机构和职业类学校的运作特征决定了其先招生,后找师资,以获得其经济效益,而授课老师的来源,教学资历、行业知识、教学目标均难以得到保证。部分学校挂着会展专业的旗号,实际上连一些会展管理的本体课程都没有力量开设。会展课程内容多为东拼西凑、照本宣科,纸上谈兵,效果可想而知。出自不同主管机构的会展职业证书培训层出不穷,由于尚处于试培训阶段,均未形成成熟的培训体系,“证书”难以反映受训者的职业能力。

会展专业人才教育和职业人才培训是会展人力资源开发的两条腿,缺一不可,也不能互相替代。关键是要搞清楚,会展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历教育和培训机构如何各司其职,满足不同层次的求知需求。

社会职业培训要抛弃功利性,重在提升培训内涵,切实培养合格人才。会展职业培训是随着业界对人才的急需而应运而生的,具有周期短、适应快、和赢利性等特点。目前社会培训状况尽管很热,但是质量效果不容乐观,真正成功的会展培训班尚不多见,其主要症结在于合格的会展师资匮乏和课程设置薄弱。社会培训机构仓促开设各类会展培训班,因具有一定会展实践经验的讲师凤毛麟角,便请学校里的市场营销、管理和旅游等专业的老师来讲会展策划营销和管理等课程,其结果是空洞的书面知识的讲授,偏离了培训班传授“实用有效的职业知识”的宗旨;有些班则偏向于宣讲会展业的总体发展形势、国外会展业现状、政策法规等上层理论内容,无助于操作型人才的培养。

从会展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讲课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但从目前的多数讲课的效果来看,由于讲课专家来自不同企业和单位,不可避免地存在讲课内容笼统、重复和零散等现象,难以深入系统地传授实际经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专家未必都具备有正确合理的讲授方法,以及未必都愿意将本企业的内部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受训者。

社会职业培训课程的目的是为会展业培养具有上手快、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其实效性表现在讲授实际业务工作的过程、步骤、环节、要点和技巧等实务方面,并贯穿在鲜活的案例中,而应避免以纲领性的罗列、经验性的总结和分析为主的讲授方式,从而真正让受训者学到行之有效的知识。社会培训机构只有把握科学的教学过程设置、严格的师资选择和管理、实用有效的培训效果,才能培养出会展业急需的实用人才。

中国会展业缺乏良才

中会联合国际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强

中国会展业不缺乏人才,缺的是良才。由于人才没有接受过正规化的培训,尚处于很迷茫的状态,市场有多大需求要和产业挂钩,会展产业的发达状况决定了人才的需求量。

老师应该加强对会展的认识和体验。采取积极与学生互动,与组展机构、服务机构进行交流的方式,加强市场认知。我们目前进行的“会展角色扮演"训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分别让老师和学生担任会展组织中不同的角色,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巩固理论基础,使得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授课老师总结出更多的经验。

开设会展专业和会展方向的学校不停在增加,如何使会展专业的师资力量上一个新台阶是当务之急。作为会展专业的授课老师,在掌握理论、实践经验、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与市场的结合等方面还有待于提高。

目前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跟风的现象,二者应该各有侧重,比如社会培训侧重实践,院校教育侧重理论知识,宏观方面。二者有机结合是最有效的途径。

现有的会展方面的资料和教材是非常珍贵的,是很多人多年总结出来的,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但是,这些教材也存在内容太空的缺点,不切合中国会展的现状。应该根据展览的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再具体一些、务实一些。

会展,到底教什么?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会展经济研究所培训中心主任孙瑞

中国的会展培训市场在短短三年的时间从萌芽到泛滥,这样的几何级增长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给人一种中国会展业要集体补钙的假象,事实上,中国的会展培训尚处于摸索阶段,到底如何进行会展培训,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任何一种培训总要涉及两个核心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观察目前国内现有的会展培训,很显然,这两个问题都没有很好的得以解决,但是不管对于讲师还是学员,教什么和学什么才是最关心的问题。

关于教什么的问题,大小报章不少报道,会议、展览、节事活动从商业角度进行狭义定义,显然归属于市场营销活动的范畴,高水平的市场营销活动必然是策划、管理、技术、营销的综合水平体现,反映到我们的培训活动上,就是相应的会展策划学,项目管理学,陈列展览设计学和现代服务营销学,这些课程在我们的大学教育序列中业已成熟,也正因如此,才会出现国内60多所院校迅速进入了会展学历教育领域。这就是我们早期的会展教育模式,我们俗称“拼盘教育”。

随着成功学教育在中国的迅速升温,以及例如陈安之这样的大师红遍中国营销界,“职业经验分享”也进入了会展教育课程序列,应该说这本是一个会展教育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标志,但是由于中国会展业先天发展不足,后天运作畸形,真正胜任这种教学的人物比较欠缺,因此这种教学在中国还未能得以规模发展。

从2004年底开始,一批来自国外的专业会展机构利用自身经验积累进入专业培训领域,这些机构熟悉中国会展实际,拥有解决“培训出口”的实力,通过校企联合进入会展培训市场,“实习教学”进入了大专院校的会展教育课程序列。

从2005年中旬开始,会展培训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一批来自中国会展市场一线的资深人士顺利完成向专业培训讲师方向的转型,与此配合专业的培训课程开发团队也开始组建,他们从事一线会展工作,但是更多的精力是负责将最新的工作体会转化为普及知识进入培训体系,确保培训内容的适时更新。

从会展培训教学内容的演变可以看出,中国的会展培训更加关注中国会展本身的运作特点,日渐迎合中国这种拥有浓厚政府色彩的市场化办展模式,任何一种商业服务业,把握盈利方向的前提必然是洞悉所属行业的习惯与特点,我们相信,关注中国会展业的本土特点,将是下一阶段会展培训所关注的一个热点。

刘友德 (原苏州南亚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

2004年第一期“注册会展经理”培训班学员

作为2004年第一期“注册会展经理”培训班学员,我认为培训课程设置比较全面,国内及美国展览协会请来的老师水平也比较高,培训就国外的发达国家的会展业经验,如何根据不同的国情应用于中国进行了探讨,培训效果不错,对我有比较大的帮助,只是时间比较仓促。

目前会展培训机构相当多,但是机构素质良莠不齐。如何使会展丛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的重视和关注,建立统一的标准,加强规范指导和管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广告业也曾经面临类似问题。当时政府有关部门在中央电视台专门开办了广告业务员培训班,广告业务员必须经过考核,持证上岗。我们也许可以丛中吸收一些经验。

会展培训应该可根据对象不同,分为几个层次。如针对业务员的培训;针对项目经理的培训;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定位突出不同的培训重点。

北京城市学院学生牛佳

目前,培训机构很多,我会重视他们的授课方式和老师,以及课程设置,专家级的人物能不能请到,最多的是看我的收获.有很多有名的专家我们都是比较有印象的,在选择上可能就会偏重去听他们的课程。还有就是培训中认识的同学是哪种类型的,也是选择的一个方面。

我参加过会展角色扮演。和会展职业经理人的培训。感觉比较实际.尤其是会展角色扮演,可以说和实践结合的很好。因为是把我们带到场馆里去讲的。然后大家就分别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感觉非常真实.这样更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好。

会展培训应该划分几个层次,有所针对。比如学生群、对会展感兴趣但是没有工作经验的人、从事会展但不具备正规理论知识的人以及其他会展相关领域的人。这几个类型需要的教育方式不一样。

编后语:

随着商业培训的不断升温,会展培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国内多数的培训对会展人员的素质的提高成效不大。师资和教材匮乏,培训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主讲专家也往往浅尝辄止,对业务素质提高并无太大帮助。因此,会展教育已经到了质变的阶段。不过,质变也是需要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的。

缺乏权威会展管理机构,培训质量亟待提高,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尽快建立权威的会展管理机构,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应该是今后培训发展方向。培训班应该划分为几个大的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专业化的细分。另外,针对现在比较紧缺的人才加强专业化培训。这也是采访过程中业内人士的共识。

当然,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包括合理安排课程、增加典型案例的讲解、巧妙应用各种适当教授方法和表达工具(图、表、影像、游戏等)、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及时评估学习效果,加强教师与学员的交流等等。

在就教育培训问题采访业内企业时,记者遇到了一些阻碍。企业相关负责人一般都不太愿意接受采访。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没有仔细思考过会展教育的问题,无法作出回答;二是认为会展教育培训问题是院校和培训机构的事情,与企业没有关系,不愿作出回答。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会展企业对人才的教育培训缺乏长远认识,大部分还只停留在有什么人用什么人的阶段。当然,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这点无可厚非。此外,中国的会展企业规模都不大也是关键因素。不过,令人鼓舞的是有极少数的展览公司已经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计划每年派遣员工到会展发达国家考察学习。

要迅速提高会展培训的质量,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必要的。据了解,目前能够得到国际认可的会展人才培训,似乎只有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引进的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的“注册会展经理(CEM China)”培训班。据称该培训班也是世界会展业现有的惟一资格认证体系,是由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开发和运营的展览管理专业培训和认证体系。照搬国外的模式必然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如何学习会展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模式,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是解决目前中国会展业面临的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绝大多数的培训班商业气息浓厚,培训时间太短,费用昂贵。功利心过重,必然会延长中国会展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周期,并在此过程中付出昂贵的代价。诚然,培训班的盈利性是必然的,但是为了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是否应该适当减轻商业气息。正如业内有识之士所呼吁的,中国会展业需要公德心。

在走出去方面,中国贸促会做出了有效的尝试。据了解,中国贸促会与德国国际培训和发展协会合作推出了中德系列展览培训班,培训班包括赴德国培训内容。培训效果不错,获得大部分人士的认同。目前,国内的出国考察培训班可以说数不胜数,但多数只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众所周知,出国的真正的目的并不培训上面,借鸡生蛋而已。这是国内出国考察培训的通病,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