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1篇: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会计成本;成本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本会计也在发生变化。传统成本会计有着诸多弊端,提高成本会计水平,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实行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成本会计方法;努力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完善成本会计组织。企业管理者应该及时转变传统的狭隘成本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实际行动符合我国国情的成本会计方法

在长期的实践中,国内企业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调动职工管理的积极性,强调以人为本,职工参与控制成本。由于它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必将把节能降耗放在首位,使成本最低化,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就需要成本会计对各核算环节提供服务,使成本会计由简单的算账功能转向分析预测功能,从而能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各种详细经济资料,成为企业基层与决策层的桥梁。这种方法延续至今,使众多企业受益匪浅,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认真总结,理论与实践结合,并进一步完善。

四、作业成本法在营销成本中的应用

当下,现代营销已经从生产、销售导向完成了向顾客导向的转变,而传统的管理会计的重心仍然停留在内部制造成本的核算上,传统的管理会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营销日益要求以顾客为基础进行营销成本管理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讨论管理会计如何更好的在营销成本管理中应用的问题,即关于如何将“营销管理会计”这一新兴概念应用于营销成本管理的研究成为必要。

1.按营销活动过程的步骤来分析营销过程中的作业

营销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设计市场营销组合和管理市场营销活动。其中分析市场机会和选择目标市场需要营销人员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和制定营销计划,而围绕着目标市场展开的营销组合的设计正是现代市场营销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市场营销组合包括企业为影响对其产品的需求而采用的营销手段,通常可以分为四组变量: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

2.成本动因的选择和成本动因量的统计

一般在制造业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作业成本计算将作业划分为单位水平作业、批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及维持水平作业四种类型。

成本动因的选择在上述作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各种类型作业的不同特点,其相应的成本动因也随之不同。

3.营销成本计算体系

作业成本计算体系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确认和计量营销管理过程中各种资源的耗费;②将可以直接跟踪到最终成本对象的材料成本和其他非工资性支出先归结到相应的成本对象;③把资源分配到作业,主要包括:确认作业所消耗的资源种类和计算出作业中该成本要素的成本额数量,汇总各成本要素,得出作业成本库的总成本额;④将各个作业中心的费用总额按管理者的要求,选择作业动因,按照客户、产品、经销商、营销过程等成本对象进行分离归结,分离归结的依据是每一成本对象所消耗的各个作业成本库中各类作业的作业量(成本动因量)。

五、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素质

人的素质、技能是影响企业成本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对企业成本影响最大的,是职工的成本意识与降低成本的主动性。“树立职工的成本意识”就是要使职工树立这样一些思想,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管理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并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节约成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之所以能运行如此复杂的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企划,与它们先进的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组织管理方式是分不开的。

要使全员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素质提高,首先要求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除此之外,在公司中配备必要的有胜任能力的成本管理人员,是顺利开展成本工作、发挥成本管理作用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从事成本管理的人员除了应具备现代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之外,还应树立强烈的经营意识、竞争意识、技术进步意识和效益意识,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束语

现代成本会计的可以使企业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企业自身状况,减少环境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第2篇: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 大型连锁超市; 成本分析; 存货成本; 管理与控制

2012年初,全国几十家好又多超市门店一夜之间关门停业,引起了社会广大群众的强烈关注。经过四年的拉锯战,中国零售领域最大的并购案终于画上了句号。那么在沃尔玛收购好又多后为什么要进行大规模的整顿重组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原来的好又多门店规模不一、布局有欠科学,导致其存货管理混乱,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沃尔玛整体管理的难度,增加了从购入到存储这一系列过程中与存货流转相关的成本,不适应沃尔玛的低成本发展战略。因而在这个追求“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目标的连锁经营时代,这些门店很难生存下去。从沃尔玛对好又多的收购案可以看出,存货成本管理是当前大型连锁超市管理中成本的主体部分,降低存货成本是当前大型连锁超市实现成本领先战略的关键所在。

一、大型连锁超市存货成本界定

本文所指存货成本是从广义上进行界定的,不仅包括商品的进价成本,还包括相关订货成本、运输成本、存储成本及缺货成本在内,是广义范围内构成待出售商品的一系列成本。参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会计学(第五版)》教材中的分类,本文将存货成本分为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存储成本和缺货成本四类,其中采购成本又包括买价和运输费用。因此企业连锁超市要想降低存货成本,提高商品利润,增强连锁超市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从构成存货成本的这四个方面着手,寻求最优组合模式。

二、最佳存货量模型的建立

连锁超市的正常运转需要足够的存货,但过多的存货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虽然不存在缺货成本,但机会成本、储存成本、存货管理成本将大大增加。因此在进行存货成本管理时必须根据连锁超市的实际情况作出最优库存决策。在建立模型时,与存货总成本相关的变量有很多,为了简化模型,本文选择了缺货成本、订货成本、采购成本中的运输费用以及存储成本中的机会成本这四个变量,并特别作出如下几点假设:

一是存货能够及时得到补充,并集中到货;

二是需求量稳定,存货单价不变,管理费用固定;

三是超市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四是不允许缺货,即缺货成本为零。

将模型进行简单变形,不难得出每年的最佳订货次数和最佳订货周期,由此便可以确定连锁超市的最佳车辆运输调度方案,推算出最优运输成本,将库存和运输有机结合。在大型连锁超市的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远比本文所建模型要复杂,但是实际中我们不可能去建立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来控制订货量,而是通过一些先进的设备来进行自动管理与控制。本文所建立的最佳存货模型只是为实际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借鉴与思考,在具体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模型中涉及的成本类别及其性质,融入最佳存货模型的核心思想,从各成本类别的不同方面进行实际管理与控制。

三、大型连锁超市存货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根据上文所述模型,笔者认为大型连锁超市存货成本管理主要可以从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存储成本及缺货成本四个方面考虑。

(一)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

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和运输成本,在大型超市营运成本中,采购成本占很大的比重,而运输成本在整个采购成本耗费中又是较大的部分,尤其是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隐性成本很难进行控制。因此,在对采购成本进行管理与控制时,主要从供应商选择、采购方式选择、运输配送方式的优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供应商战略管理

进货成本是大型连锁超市成本发生的源头,对进货质量和数量的控制水平高低是决定其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控制进货成本的重要环节就是与供货商进行博弈,建立共赢模式,既可以共同获取利益,也能使商品品质得到保证。以外资巨头沃尔玛为例,沃尔玛始终把与供应商建立双赢(Win-Win)关系放在重要位置,在供应链管理中形成了以自身为链主,链接生产商与顾客的全球供应链。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沃尔玛与宝洁(P&G)协作关系的建立,双方建立互联网共享信息,大大提高了经营效率。

2.集中采购方式

对于大型连锁超市来说,集中统一的商品采购是实现规模经营的前提和关键,集中采购有利于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连锁超市与供应商采购合同谈判中的议价能力,提高连锁超市在价格竞争中的绝对优势。因此笔者认为,大型连锁超市实行集中采购非常有必要。原来的好又多连锁超市正是由于门店分散,未能完全实行集中采购而导致其没落,而作为全球最大零售商的沃尔玛在这方面就很有优势,它着力于构造全球化的集中采购管理体系,并在全球设立了四大采购区域,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沃尔玛的采购成本。

3.运输配送方式

运输成本除了在商品购进过程中发生外,在连锁超市配送过程中也会大量发生,运输成本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管理体制、企业决策机制等,因此尽可能控制运输成本是提高大型连锁超市利润率的有效途径。运输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连锁超市商品运输必须发生的,比较容易管理;而隐性成本则是由于连锁超市在运输配送过程中的不科学行为造成的,主要包括返程或起程空驶、迂回运输、倒流运输等。运输中隐性成本的发生与连锁超市经营决策有直接关系,因此领导层在制定决策时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制定最优化的运输配送方式,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

(二)订货成本管理与控制

大型连锁超市订货成本是因订购待出售商品而发生的各项成本,从最佳存货模型中可以看出,随着订货批量的增加,订货成本总额随之降低,但是过大的订货批量会导致付出更大的机会成本,因此订货成本总额与机会成本之间存在一个博弈过程,只有达到二者均衡,才能有效降低存货的成本。在实际管理中,大型连锁超市有必要建立一个电子订货系统(即EOS系统),主要用于连锁超市的订货管理和盘点管理。电子订货系统是一个连接连锁总部、连锁门店、供应商、物流中心及制造商等整体的供应系统,它利用电脑和通讯技术,自动传输采购中各项信息。这种无纸化的订货系统大大降低了订货成本,提高了商品采购效率。

对于小型连锁超市,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可能很难实行这种全自动化的订货方式,但是对于大型连锁超市来说,电子订货系统的采用是实现低成本战略的必备条件。以连锁超市巨头沃尔玛为例,沃尔玛曾投资4亿美元建立了商用卫星系统用于数据分析和处理,并通过POS机进行自动订货、补货,极大地节约了订货的管理成本和人工,沃尔玛POS机订单的订货量,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订货周期+送货周期)×周平均销量+1/2最大货架上线-(已定货+库存+在途商品)。采购部门收到订单后传给供货商,供货商再将商品运到配送中心甚至在特殊情况下直接运到卖场。

对于我国国内大型连锁超市,目前还不可能达到沃尔玛这种建立自己商用卫星系统的经营理念,但是建立相关存货信息的分析与处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像大润发、华联等大型连锁超市都有一套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商品订购、存储、配送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各项成本的最优组合,大大降低了存货相关成本,提高了大型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

(三)存储成本管理与控制

大型连锁超市的存储成本包括存储商品发生的付现成本(包括仓储费、保险费、报废损失等)和机会成本。存储成本与采购成本、订货成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存储成本和采购成本、订货成本之和最小时,便能使存货成本达到最低。

由于大型连锁超市商品经营品种繁多,为了满足销售的需求,必须对存货进行全面精细的控制。尽管大型连锁超市一般都有较为完善的订货和配送系统,但是也难免会出现某种商品库存过多的情况,因此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在进行存储成本控制时,可以采用简便易行的ABC分类法将商品分为三类,做到主次分明,抓住成本管理的主要矛盾。A类表示价格最贵的商品,在价值上占全部商品的70%左右,但在数量上仅占总数5%~10%;B类商品不如A类昂贵,但比C类贵,价值上占全部商品20%左右,数量上也占商品总数的20%左右;C类商品价格便宜,价值占全部商品10%左右,但数量占到70%~75%。在大型连锁超市存货管理中,可以按货架陈列量与销售额这两个因素进行分类。在分类完成后,就结合已有的库存管理方法和各种库存控制系统模型,针对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A类存货要重点控制,要精确计算订货数量和再订货点,力争避免多储或少储,降低存储成本,尤其是存货的机会成本;对于B类存货一般按大类来确定订购和存储数量,灵活运用控制方法;对于C类存货,可进行集中采购,适当增大储备定额,相应减少订货次数,以达到存货成本最优。

ABC分类法在商品采购与库存管理中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降低商品库存,降低库存成本,间接达到降低存货成本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ABC分类方法的标准是基于统计数字的,所谓20%或80%等数据并不是一个绝对值,各连锁超市在实施ABC分类法时,如何确定这个划分界线,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依据适当原则选择自己的标准。

(四)缺货成本管理与控制

大型连锁超市的缺货成本包括对顾客延期交货产生的成本、采取临时补救措施发生的额外支出、因缺货导致的失去顾客的潜在损失等。缺货成本大多属于机会成本,不像其他费用那样容易核算,因此更加应该引起大型连锁超市相关管理层的重视。在最佳库存模型中,我们假设不允许缺货,即缺货成本为零,但是实际中不可能存在永远不缺货的情况,缺货成本也是影响存货成本的因素之一。对于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降低缺货成本:

1.建立自动补货系统

大型连锁超市都有自己庞大的网络资源,自动补货系统与其他存货管理系统共用网络资源,将供、产、销三者组成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最大可能避免缺货成本的产生。对于自动补货系统,需要连锁超市提供日销售量、日库存量、每批订单最少数量、供应商供货情况等相关数据,利用互联网实现多方信息互通。

2.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

在现代物流业高速发展时期,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是当前大型连锁超市制胜的关键。一些大型连锁超市纷纷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来提高配送中心技术含量,并试图构建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将存货相关成本降至最低,以此来提高连锁超市的竞争力。沃尔玛在物流体系建立中拥有自己的运输队伍,并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对每一辆车进行定位。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使沃尔玛能够更及时、快速掌握各门店的商品情况,缺货成本对它来说已成为历史。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与世界上大的连锁超市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虽然基于存货成本分析建立了最佳存储量的理论模型,并结合模型中涉及的各成本因素进行了具体管理与控制的探讨,但是目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总体管理水平还不高,仍然需要相关学者对存货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以助于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立足之地,树立自己的管理理念,并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标准化、信息化的存货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大型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服务于广大终端消费者。

【参考文献】

[1] 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曹前.连锁超市在采购运输过程中的隐性成本的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1):35-36.

[3] 翟娜.连锁超市物流成本优化研究[J].科技信息,2009(5):477-488.

[4] 张国英.降低连锁超市存货成本的途径[J].现代商业,2007(24):18-19.

第3篇: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技术

Abstract: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how to implement the cost of optimiz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s a key lin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This paper tries to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nalysis, the main problems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optimiz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related to the two aspec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project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management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众所周知,施工成本是维持施工正常运行的血液,也是保证施工企业长久发展的源动力。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如何加强施工成本的优化控制与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当前,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方式来看,主要实行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其安全性差、损耗高、成本高。而企业生存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最大可能地获取效益。所以,施工成本控制就成为水利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中的关键内容。

一、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成本控制规范性资料跟不上时代要求

实际发展的需求其主要体现在预算定额编制规定缺乏内部定额标准规范, 施工企业无法科学合理地利用限额领料的方式实现材料使用的控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内部定额标准的制度,没有参照的标准。由于各施工单位、施工工程的具体环境、规模、运营方式等不尽相同,致使各项工程的材料使用的内部定额方面缺乏可比性和参考性。另外, 很多水利工程项目在成本控制的方案制定和执行方面存在模糊性、随意性、片面性和呆板性等缺点。这导致了有的项目在制定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时,只规定了成本降低额或是成本降低率,造成施工成本的实际控制与管理中的困难; 很多成本控制的目标难以细化到实际的操作中, 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其次, 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没有很好地联系实际。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中,在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没有将项目进行合理的细化。再次,对成本控制的认识和执行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2、成本控制执行管理没有很好做到位

主要体现在: 缺乏成本控制执行的监督机制。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执行结果的处理过程中, 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有很多问题都不了了之,使制度的严肃性、可信度大打折扣。另一方面, 缺乏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成本控制执行得好坏的评价与考核, 没有与薪资待遇和职位升迁挂钩。

3、成本控制队伍建设不满足

(1)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对成本控制存在和认识上的片面性。有些施工人员或部门认为, 成本控制是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考虑的事情, 与个人和其它部门没有多大的关系。

(2)没有很好地将施工行为风险控制与员工的切实利益联系起来,实施成本控制绩效考核。例如,对于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施工成本控制出色的人员应实行施工成本绩效奖励,对于做得不好的,坚决予以处罚。

(3)施工成本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第一没有把施工成本管理绩效与个人的薪酬待遇、福利奖金等联系起来,没有很好地利用成本结余的价值,没有很好地把施工中结余的成本的一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奖励给相关成本管理者,导致成本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第二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监督机制有待健全。对于在成本控制管理中,甚至造成巨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的追究不力。主要是因为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4)管理人员的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有的管理人员缺乏必备的财务知识,对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途径和方法不清楚。在工作中,对水利工程成本运营的流程和特点缺乏深入的了解;五是有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缺乏必备的科技应用水平。有的人员应用现代高科技设备的能力较低,例如对工程管理软件操作不熟悉,致

使工作效率不高,造成了施工成本的浪费。

二、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优化控制与管理的相关措施分析

1、健全工程成本控制规范性资料

(1)根据工程成本控制的实际需要,制度切实可行的内部定额的标准规范, 列出翔实的参照标准。实现材料使用的控制,达到控制材料成本的目的。

(2)水利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案制定和执行应具有清晰性、计划性、全面性和灵活性。在制定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时,制定的目标必须细化, 并分解到相应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道工序上,确保成本控制计划的针对性、可行性。

(3)在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时,注重联系实际。例如将可节约部分和正常消耗部分划分开来,便于实际操作。

(4)遵循保证质量的成本控制原则,只能节约正常消耗外的成本, 不能压缩必要的施工成本。严防因成本控制过度而导致质量不合格,甚至引发工程事故。

2、降低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成本

控制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关键是控制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成本, 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呢?

(1)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明确整个项目的难易情况、基本构成以及阶段目标等,以便掌控整个施工的工程质。

(2)就是对施工中工程工期的控制。对施工工期的控制实际上是对时间的把握。在项目管理中对时间的控制具有特定的价值,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工期价值。对一项工程而言, 工程的工期、成本、质量是其三大基础, 工程是否能够按期交付会直接对工程的成本与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施工项目的时间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延长工期不仅会产生人工费用、机械费用甚至是市场的材料费用也会出现变化,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减少工期会给企业带来直接、可见的经济效益。

3、控制结算阶段性成本

结算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成本控制的最终环节,工程成本是否能够按计划控制好, 它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收益。总的来说, 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对各项索赔费用的控制以及各项变更费用、中标费用的控制,并且在向招标方进行决算前, 应该对各项费用进行一次成本分析,核对原始数据,核对实际发生费用与预算费用直接的差距,找出问题,确保结算成本在可控制范围内。

结束语: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优化控制与管理是一项事关企业运行、发展和员工个人待遇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成本控制与管理研究,不断完善成本管理机制,以此来提高施工成本的控制水平, 以便更好地为水利工程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瑞明:《浅析项目施工成本分析和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第4篇: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济管理成本控制创新方法

1建筑企业成本控制概述

广义上讲,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其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2建筑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控制现状

2.1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建筑企业在承包工程项目时,大多会忽略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主要表现在建筑企业与工程项目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沟通,许多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大多只关心自身岗位的工作落实情况,在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中缺少与其他部门的紧密合作,导致工程项目管理与企业经济管理整体呈现分散性状态,各管理部门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比如在缺乏成本控制机制的情况下,项目经理往往更注重保证施工质量、工期内完工、减少返工等问题,只要工程项目能够按时交付就行,成本管理意识几乎为零;而技术管理人员更多注重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与引导;一般的施工人员则更没有成本管理概念,只注重顺利安全地完成工作。

2.2成本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成本管理意识的不到位主要针对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自身缺乏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然而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又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所以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不够对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造成巨大的阻碍。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调查发现,建筑企业中高层领导与中层领导的成本管理意识大都比较低,其中42%的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一般,31%的管理人员基本不重视,只有27%的管理人员较为重视。说明现阶段许多建筑企业都缺乏成本控制理念,而分析项目经理以及其他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也基本呈现为淡薄化与形式化的成本管理理念。大多数管理人员更注重施工进度的管理,在施工准备阶段过分采购设备等,几乎不考虑成本管理。

2.3成本预算方法不科学

有的项目管理者具有成本控制意识,但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缺少明确的职责分工,下达了基本的成本管理任务与目标,但是没有组建与完善管理小组,许多管理工作并不能有效地开展,管理人员不能够各司其职,缺少系统的管理方法与体系。工程预算成本反映了建筑业平均成本,同时也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基础,以及编制计划成本依据与评价实际成本的重要依据。建筑企业在成本预算之前没有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控制流程,要知道建筑工程的预算控制完全不是财务部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必须所有部门协调合作。预算方法不科学表现在:预算数据误差较大、成本数据明细管控较松懈、审核程序不完善等,最终导致预算数据与实际成本发生较大的偏差,引发更多企业矛盾问题。

2.4安全管理不全面

城市现代化建设提高了建筑施工的难度与复杂性,高层施工、立体交叉作业、复杂环境下施工等是现阶段建筑企业经常面临的问题。缺乏全面的安全管理会威胁到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与建筑质量,直接与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挂钩。安全管理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企业竞争方面,为了承揽工程而采取特别手段,出现恶性竞争,导致工程任务不断加重,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忽略施工人员人身健康、注重经济利益几乎是多数建筑企业的通病;其次在施工管理方面,由于施工环境的恶劣、工期的紧迫,各个单位之间缺乏通力配合,预防突发事件不及时,导致出现安全事故;最后在监理方面,行政监管的缺失导致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政策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且不说自身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不到位,甚至对政府出台的相关施工安全政策也缺乏重视。

3建筑企业成本控制创新方式

3.1构建新成本管理体制

首先应当制定与完善新的成本管理体制,加强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建筑企业可以推行一种全员成本管理模式,即让工程项目各部门管理负责人以及建筑企业所有员工全部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明确自身岗位对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进而促进员工履行成本管理义务与责任,不断加大成本管理宣传力度,让成本控制落实到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每个细节与角落中。此外,还可以进行股份制的创新与风险经营模式的引入,因为传统的成本管理体制中,不对称的权利与义务和不对等的利益风险共存,项目经理权力大,风险小,包盈不包亏,所以项目经理潜意识里会选择不重视成本管理,造成管理黑洞。通过落实风险经营制度,将成本管理风险落到每个管理人员身上,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成本管理的实践力度。

3.2加强全过程成本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从招投标到施工、验收、使用、运维等各个阶段均会存在一定的成本管理风险,即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从投标到建设,再到交付使用,所有环节都与成本控制紧密相关,必须采用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管理、全员管理模式才能够真正实现成本控制管理的高效率。首先是投标成本管理,应当合理应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强制控制预算指标,确保投标过程中在保证预算方案的前提下节约成本开支,并且提高中标率;其次加强技术管理创新,对施工现场进行透彻了解,科学规划与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并根据自身技术优势进行技术改革,减少不必要的环节造成成本的浪费,缩短工期;最后是加强材料与机械设备的成本管理,合理选购材料,科学选用机械设备,必须依照参考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

3.3建立责任体系,加强全面考核

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团队也在不断扩大,然而经济效益并不一直乐观,市场形势比较复杂,必须推行责任成本管理才能够持续地展开成本控制管理。根据管理人员费用限额与生产成本来确定责任,并加强严格管理,有利于实现责任、权利、利益以及效率四个方面的结合管理。成本核算过程中其实有很多可控环节,建立责任体系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这些环节的成本控制,比如收入环节、生产作业、机械消耗环节、物资采购、验收入库环节等。同时,建筑企业还应当加强考核制度的创新,不能够再一味注重施工进度与经济利益、施工质量等,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固然重要,但是也应当同时注重成本控制,才符合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的发展理念。考核项目部应当注重财务核算,建立各部门资金流入便于查账,实现成本的高效控制。

3.4加强安全管理,促进文明施工

提高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质量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与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安全管理规范化,对违规操作指挥或违规施工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对不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高强度作业、不文明施工等现象进行严惩,适当情况下追究法律责任;其次是改善劳动条件,营造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结合不定期的检查与监理来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定期消除影响施工安全的不利因素,针对施工环境恶劣情况采取预防措施,将潜在不安全因素全部扼杀在摇篮中;最后应当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培养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与文明施工意识,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督促所有人员落实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的责任,最终为建筑企业施工安全获得最大的保证。

4结语

综合全文,传统经济管理模式与成本控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的发展需求,应当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意识,构建新型成本管理机制,并加强全过程成本管理,建立责任体系,展开全面考核,才能够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文明建设水平,打造真正的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李小强.建筑经济管理中关于成本控制的创新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6):45-46.

第5篇: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2课堂传授式学习3仍然是当前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尚未建立起学习型组织环境,这是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要求必备的前提条件。在这种学习型组织下,引导全体学生不离开课本,但也不拘泥于课本,有创造性的持续学习,培养他们前瞻性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仅仅记住某几个知识点,通过相互沟通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组织及社会的发展。就目前来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费用种类多,记忆复杂按照课本章节讲解,涉及的费用归为六大类:各项要素费用1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1辅助生产费用1制造费用1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以及期间费用。而要素费用又简单划分为材料费用(例如原材料费用1燃料费用1低值易耗品摊销费等)1外购动力费用1职工薪酬1固定资产折旧费用1利息费用1税金以及其他费用(例如运输费1办公费1保险费1差旅费1水电费等)。课本中接触的费用种类已经很多,而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扎实理解各种费用定义并将各种费用正确归类是一个学习难点,需要牢固掌握,灵活变通。

1.2费用分配方法多,单纯的课堂教学只能浅意义的理解,还是靠死记硬背为主不同的费用依据的分配原则不同,最终计入的科目也不同;不同的费用其归集和分配方法也不相同。例如:材料费用的分配就有定额消耗量比例1系数比例1产品产量比例1重量比例1体积比例等分配标准;常用分配方法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和材料定额费用比例法两种,熟练地掌握各种方法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空间。但学生阶段学习的难点就是缺乏实践锻炼能力,单纯的课本很容易混淆各种方法,也没有想到合适的方式和想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1.3实践经验少,对各种方法不能熟练地理解掌握各种计算方法适用的成本对象不同,具体的计算细节与过程也不相同,而且正对完工产品与半成品成本的计算也是有差异的。如何熟练地掌握与应运这些方法,正确恰当地计算企业产品的成本是要掌握的重点,但如何能够灵活地掌握记忆并结合案例正确地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是学习的关键。除却实践这一环节,当前大学本科生的现状就是课上可能还认真听讲,但下课没有老师监督,大学老师又极少布置课后作业,很多学生就基本上不看课本,只等着考前老师划重点突击复习,对各种方法不能熟练地理解掌握。例如一个工厂搬迁到新厂房,厂房的折旧就是一笔巨大的成本,在老厂子里生产由于厂房折旧早已计提完了,计算出的产品成本很低,盈利就大,但新厂房的折旧会大幅度提高产品成本,工厂不能因为搬迁就无盈利,这中间就需要会计人员有规划地计算出合理的成本。

1.4各种会计课程的融会贯通是难题如今的成本会计不是单纯的核算问题,它还包括成本预测1决策1控制等,这就与企业战略管理等学科相联系;最基本的成本核算要从原始凭证出发,依据会计学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入账。成本的高低也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因此它与财务管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如何从宏观上把握知识框架,在细节上追求精益求精,是应该不断探索求解的问题。

2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成本会计教学体系设计

2.1建立学习型组织鉴于高校教学的自身特点,2团队学习3是高校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所在,旨在激发教师和学生知识共享和群体创新能力的活力,通过组织教学和科研项目团队的方式,树立整个组织的共同愿景。首先,应参照企业实践过程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应用型教学特点,制定教学计划,编写课程教学大纲1实践指导书,选编课程教材。其次,在教学知识管理中,对有价值的显性与隐性教学信息进行识别与采集,进而组织与整序1压缩与提炼,最终形成组织层面的教学知识。学习型组织强调学习的可持续性,让学生懂得各门会计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与通用性,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需要融会贯通。

2.2注重隐性知识的转化,加强互动,推进优质知识资源的储存1交流和共享在互动性方面,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体的知识型个体,通过定期举行集体的交流活动,互相交换知识,可以使整个班级成为一个规模型知识库。例如针对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的成本管理特点和要求,由学生自行组织成学习小组,分别研究各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主动适应区域1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最优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

2.3由传授知识向注重培养能力转化学生学完成本会计课程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实践能力,包括认知性实践能力和拓展性实践能力。认知性实践是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以辅助间接经验学习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知道该知识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这一环节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和指定任务实践传递给学生。例如在成本费用核算或管理过程中,由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分别核算,按照事先制定的核算方法,模拟进行实务操作。拓展性实践则要求提高一个层次,教师只需要提出该项实践需要达到的目标及要求,具体实践的设计1内容和方案可以交给学生自己选择和判断,最后由大家一起对比出哪种方法更适合当时的经济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承担的是辅助者或顾问的角色,在分析和对比所有实践结果后,给出总体分析并指出存在问题,以达到引导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2.4集成教学实验工具目前适合成本会计教学及管理的软件较多,包括教学型的和应用型的,基本可以涵盖企业的绝大部分工作流程,满足大部分成本费用核算及管理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实践经常是根据某一个静态环境下的情景,进行模拟操作,教学内容相对单一1简单,与实际工作中企业所面对的复杂多变市场环境不尽相同,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实验中设置不同参数,模拟变化的市场环境,使系统处于动态的环境中,演绎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也就是将教学和应用集成到一个实践环境中。

2.5将混合式学习方法运用于成本会计教学当中混合式学习是课堂教学和课下自学结合在一起的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添加大量书本以外信息,特别是会增加一些实务操作的内容,讲授企业实践的实际情况,但是根据学生的反应,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为在没有培养课堂教学和课下自学这样的混合式学习习惯下,让学生在短时间里接受超量的知识,并不符合学习规律。因此,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有意识地突出重点,给学生指出课下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并将授课讲义或补充材料上传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后浏览,帮助学生复习。将课上和课下时间综合利用起来,会使整个教学事半功倍。

3结论

第6篇: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 价值链 成本管理 优势 应用

一、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提出及内涵

现代企业的价值创造更多的与其他相关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可分离,更多的依赖其他企业的经营状况或者价值创造状况。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价值链分析方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管理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企业环境变化的基本要求。把价值链分析的基本思想应用于企业的成本管理领域,对改进企业的成本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延伸和价值链管理的一部分,不但扩展了企业成本管理的空间范畴和时间观念,而且在方法和手段上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有所创新,其内涵可以界定如下:核心企业在价值链管理环境下以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管理理论为指导,收集、分析和利用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成本信息以支持价值链构建和优化,努力降低价值链各环节的成本,提高核心企业及整个价值链联盟的长期竞争优势。价值链构建是指核心企业选择战略合作伙伴,组建价值链联盟。价值链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核心企业对其内部流程进行重组、对流程中的各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消除无增值作业,提高各项作业的价值增值程度;二是核心企业在必要时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动态的调整。

二、基于价值链理论企业成本管理的优势

第一,价值链成本管理强调从全局的、系统的、整体的高度来看待企业的成本。任何部门的任何活动都可能会对其他企业的活动产生影响,对一项活动成本的削减可能会影响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如研发费用的减少可能会导致企业在将来新产品面世时失去竞争力,因此,成本的发生与归集等要有系统的观点。这种方法解决了传统成本管理方法控制思想的局限性和控制目标的片面性。

第二,价值链成本管理强调联系的、发展的观点。企业价值的创造不是某个或者某几个部门或者环节的工作,而是多个环节的有机组成、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任何一项活动对企业最终利润的贡献不仅仅是这项活动所带来的价值增值,同时任何一项活动耗费的成本也不仅仅是它用到的人工、材料和分配的制造费用。这种思路改善了传统成本管理方法控制领域狭窄的缺陷。进一步地,可以通过价值链分析寻找到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业务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从而为重新构建或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可能。

第三,价值链成本管理强调对成本驱动因素的全面了解与确认,坚持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作业成本。它将作用类型划分为增值作业与不增值作业,并通过对价值链的层层分析,将管理的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将预算指标和责、权、利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有利于企业预算管理的权力划分、考评和奖惩。并通过价值分析把资源分配给增值作业,提高作业效率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体现出价值链管理的优势。我们知道,影响产品成本构成及大小的因素有很多种,除了企业本身以外,企业外部所处的环境以及企业的顾客、市场、供应商等都会对其成本状况产生影响。换句话说,许多的成本是受产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或其它因素所驱动,成本动因应是多样的、多层次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成本分析和计量时,就不能把产量或与产量高度相关的因素如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等看成是引起成本发生的惟一动因,即不能仅仅局限于与产量相关的人工工时或者机器小时,而应该从更广更宽的角度去分析把握。从这种意义上说,价值链成本管理的优势又得以体现,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成本核算范围狭窄、对成本习性和成本动因认识单一等多方面的缺陷。

三、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应用

第一,按照价值链成本管理的理论,企业的成本管理应该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所以,我国企业应注重从广义的、整体的方面,从战略的高度来探求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进而寻出降低成本的新途径。

第二,重视企业内部价值链与上下游企业价值链的联系。大多数企业应认识到他们的利益是与客户和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可能会达到一种博弈论上的效果―――双赢,因此,重视与上下游企业的联系有利于企业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进而获取持久竞争优势。随着新世纪电子商务时代来临,客户和供应商的价值链与企业的价值链联系越来越密切,企业的许多决策和决定必须考虑很多来自于外部,至少是客户和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信息或因素,因为这些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企业的行为和最终成效。

第三,关注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改善的同时一定要考虑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寻求企业持之以恒的竞争优势。企业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必须以全局为对象,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通过辨别每项活动的成本动因,特别是无形的成本动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同时,企业价值链所带来的一个基本的、有洞察力的发现是,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的合理程度。通过将企业的价值链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的比较可以说明,谁拥有多大的竞争优势,是哪些价值活动或成本因素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

四、价值链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互相借鉴

注重价值链成本管理并非意味着可以否定传统成本管理。传统成本管理同样是企业成本管理历史的结晶,在现实成本管理世界里,其长期存在与发展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在价值链成本管理中,适当借鉴和运用传统成本管理理念,注意风险控制分析,是确保价值链成本管理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如果将价值链成本管理方法和传统成本管理方法有效结合起来,必然可以为企业成本管理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第7篇: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分析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后期管理有一些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期都比较紧。(2)后期工程工序多、工种多、投入劳动力多、机械多、材料的规格品种多。(3)参加施工的单位多,有总包、分包和专业施工单位。(4)各工种交叉多,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一个环节考虑不周或处理不妥,就会影响工期或质量安全,产生连锁反应,实现目标的难度加大。(5)工程后期的配套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

针对以上建筑工程后期施工的特点,后期施工怎样管理才能确保整个项目保质保量按期交工,一直是工程总承包单位经常遇到和要不断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成功的作法是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组织措施

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有组织能力、效率高的项目领导机构。该机构一般由总包单位领导牵头设置,如有若干项目是由业主发包的,可联合业主方、监理方和总包方共同组成。由于多工种、多专业同时施工,如果不善于组织协调,势必现场混乱,难以有效控制。协调机构要定期开会,有议有决,严肃认真。各施工单位互创条件,为了共同的目标,协同作战,按时完工。

二、技术措施

编制一份完整、综合、具有可操作性的后期施工倒排计划,这是施工目标按期实现的前提,在计划中要明确关键工序和非关键工序,谁主导,谁配合,工序怎样交叉进行;明确在某个阶段以哪个工种为主,哪个为辅,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三、管理措施

项目管理者要统一想,各参与方的管理目标应该保持统一。在实目标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控制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安排、计划、控制好工作面。除在计划中详细安排外,还要作短期协调。

(二)材料、机械设备供应要及时,提前报计划,按时进场。

(三)要及时检查工序质量,搞好工序交接检查,及时验收,并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

(四)成品保护。对已完工的成品、半成品要有保护措施,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他人的成品。

(五)处理好交叉施工的安全防护,处理好脚手架的占用。

(六)使用垂直运输机械,要有统一安排,不能发生强占使用纠纷。

(七)文明施工问题是后期施工管理的难点。室外场地要堆材料、脚手架及设备,楼层要清理,垃圾要运走。有时工期紧,室外工程又要开工,大型施工设备要拆除,室外作业人多等等,都须统筹安排。

(八)禁止用未竣工楼层作临时设施。

(九)临时用水、用电及接水接电要有统一安排和有控制,不能任意接驳,以免造成浪费或带来安全隐患。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四、经济措施

(一)项目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资金是关键。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提前给甲方报送季度的资金需求计划,让甲方预测未来几个月内完成的工作量和资金量情况,提前作好资金准备。条件允许的话,向甲方申请缩短工程款支付的周期。

(二)对施工班组采取适当的奖罚,是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和激励机制。一般通过施工任务单的形式,向子项目的目标责任人下达完成指标,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施工任务,给予奖励:否则,按规定进行处罚。

五、施工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六、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1. 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都有综合性,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负责项目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成本的控制。首先,施工企业应该明确项目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等责任和相应的奖励措施,奖罚分明,提高项目经理和项目组人员的积极性。其次,项目经理应该领导项目小组制定工程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对项目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强化成本控制的理念,建立适合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岗位责任制,规定项目小组成员在核算中的作用、地位和所负的责任及考核奖励的办法,还要对工程成本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找出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工作中的不足,并使之与项目组人员绩效挂钩,进行奖罚,制定项目组内部的奖罚措施,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2. 明确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在工程项目中,我们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内容一般包括合同控制、材料控制、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

合同控制: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工程项目变更实行有效控制。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是以施工图纸和相关承包合同为依据。项目经理应该根据合同要求的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等指标,详细地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对合同中的暂定项目和存在变更的分项工程,要进行严格审核,及时申报。

材料控制:施工项目的工程材料费一般要占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显然材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头戏。材料控制主要靠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采用精益的管理原则,合理堆放现场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对材料的领取做好管理工作,杜绝材料的浪费。材料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项目小组的人员要把自检工作贯彻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施工企业还应该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做到工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费用控制:工程项目的费用主要就是管理费用我们要精简管理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对一些低值易耗品要做好记录,按计划支出;对业务招待费更要严加控制,避免蛀虫借此项目大吃大喝,或者中饱私囊。

3. 做好施工阶段的索赔工作。施工索赔是由于业主或其它方面的原因,致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付出了额外的费用或造成损失,施工单位通过合法途径和程序,要求业主偿还其施工中的费用损失。施工企业一定要增强索赔意识,加强索赔管理,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并且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作好记录,有关部门签字,然后存档。

七、结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工程人员自身有较强管理意识,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之间所比拼的就是质量加价格,而成本又是制定价格的基础,所以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已经成为施工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希望施工企业能把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的核心任务。

参考文献:

1. 黄东进,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探索,科技资讯,2006(31),51.

2. 陈志江,陈静,浅谈项目开发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四川建材,2006(2),119-120.

第8篇: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Abstract: The foundation of ensuring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is to establish the basic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constraint mechanism for construction program. The mechanism aims at construction market environment and self-discipline of building enterprises, and at the same time, cooperates with construction system reform

Keywords: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应当说我国的建筑市场,建筑行业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总体上讲,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正规的建筑企业在工程技术、工程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建设规模随经济形势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同时,从事建筑行业的队伍却一直在低水平上膨胀,加之各类不规范行为的出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原则被消弱,质量的问题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过去讲“好的产品质量是干出来的”,有的讲“好的产品质量是监督出来的”。根据市场及建筑队伍现状讲:“好的产品质量是管理出来的”比较恰当。因此,确保工程质量的根本是建立起对基本建设程序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这种机制针对建筑市场环境,针对建筑企事业的自律,同时要配合建筑业体制改革。

一、规范建筑业的市场环境

建筑项目的运作过程参于者基本由政府、投资者(业主)、业主顾问(监理、设计)及承包商(总包、分包)组成,虽然产品最终由施工单位完成交付使用,但业主及业主顾问的行为对最终产品质量也存在重要影响。

业主在组织项目运作实施过程中,除有实力的开发商外,一般是临时组班子,缺少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资金不一定筹足,成本压得过低,指定分包缺少约束,最终形成由业主充当总承包角色,整体项目管理很难到位。因此政府对业主涉及质量问题的行为加以规范是必要的。

监理制的推行对我国总体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发展很快,但素质参差不齐。有一点需要澄清:监理单位做为“中介”性质的机构,是“业主代表”还是“中间人”。我们认为,监理是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中间人”,监理同样应依法对业主的行为行使监理权。同时目前监理公司的人员素质,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其途径:一是政府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监督力度,二是监理逐步实现专业化分工。

设想如果在政府监督下有一支素质高,专业性强,作风正的庞大监理队伍对业主、设计、承包商实施质量方面的管理约束,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控制及各项法规的执行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建筑行业的自律

建筑行业除在质量上自觉接受政府、社会监督外,还应严格自律、真正把质量当作企业生命来看待,质量优劣又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首先,要有完整的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在建工集团内各施工企业除总承包负责质量工作外,都配备了专职分管质量的副总工,下面有自己的质量部门,分公司也如此,并要求每个项目都要配备相当于副项目经理的主人工程师,对不称职的质量人员集团会提出调整要求,这样在组织上得到了保证。

其次,各级都要有质量责任目标,一个是定量目标(优质品率、定项的市优、国优项目),二个是定性目标,所谓定性是树立精品意识,样板引路,每年都有一批各类样板工程,每个项目都有样板间、样板墙,以此带动质量全面提高。

第三,抓关键环节,在结构安全上,抓地基处理,基础工程、抓主体原材料,除结构主材的复验外,重点还抓了各公司搅拌站的管理,确保结构安全,在使用功能上抓研究并克服通病。

第四,规范项目管理,严格按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实施,集团明确规定:工程不准转包,不准借照挂靠,不准搞个人或项目班子承包,控制采购权,这样保证了项目质量管理不失控。

第五,加强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做好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施工现场的文 施工、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检查、复核和监督、物料进场、检验、试验和使用管理等,构成了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为了加强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明确各地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重点,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确立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

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即全面控制施工过程,其具体措施是:质量控制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保证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等。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准备竣工验收资料,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对已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三、借建筑施工企业改革改组契机,把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再提高一步

第9篇: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道路 桥梁 施工 成本 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道路和桥梁工程的建设也在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道路桥梁工程中的施工管理与成本控制,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成本、工期,因此在道路和桥梁工程施工中,必须通过科学有效地管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期,提高社会效益。

一、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管理

1、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在道路桥梁建设的施工管理中,必须特别注重安全管理的问题。做好施工安全管理,不仅可以减少道路桥梁建设中事故的发生,降低施工事故成本,还能保证道路桥梁施工的进度顺利进行。可通过加强工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对施工中的人员进行现场的安全教育工作,普及工地施工中的安全知识,增强人员的防范意识,工地的所有上岗人员,必须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公司、项目、作业班组)之后,经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生产岗位,将安全管理的工作渗透到道路桥梁建设的每个区域、角落、岗位,提高员工对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防范意识。

2、工程施工中的进度管理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进度管理,是施工方兑现工期承诺的保证。因此,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项目经理应做好整个项目的需求预测工作,做好进度计划,通过绘制施工横道图、网络计划图等方法,将道路桥梁的施工进度按周、旬、月、季度、年度进行量化,科学合理的利用项目施工中的时间进度,依据实际的项目工期与施工资源供应等因素,安排好项目施工中的进度衔接计划。通过科学的项目进度管理,将项目进度细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纠正项目施工中的进度偏差,还能确保项目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完工。

3、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进行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首先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编制质量保证计划,在计划书中,必须明确质量目标、确定管理体系与组织机构、质量管理措施、质量控制流程,严格按照计划书实施。实施质量计划时,应特别对以下方面进行重点控制: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质量缺陷、施工经验较差的分项工程、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实行分包的分项分部工程、隐蔽工程,这些施工过程极易发生质量问题,要特别引起注意,制定相应的保质措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实施GB/T19000 族标准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工作方法,不断改进过程控制。

三、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

1、从施工工艺、工序上控制成本

项目成本控制主要取决于作业层的管理力度,这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结合工程任务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组织施工队伍,以施工队或班组为最基本的核算单元进行优化组合,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活动,优化施工方案等来改进施工方法,充分调动挖潜降耗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达到控制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2、从质量、进度上控制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正确处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与成本控制的相互关系。三者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目标的变化,都会引起另外两个目标的变化,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和制约。加强工程质量检验,杜绝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合理安排制定进度计划,有序均衡生产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

3、从直接费和间接费控制成本

(1)材料费的控制。道路施工中材料费占工程比重较大,在成本控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较大节约潜力。首先货比三家,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择优购买;就近购料,合理组织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加强现场管理和规划,减少二次搬运;根据工期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降低材料储备和减少资金占用;确定材料消耗量,防止损耗、超耗和浪费,限额领料;特别控制好钢材、水泥、沥青三大材料。

(2)机械费的控制。项目部根据工程规模大小,质量、进度的要求,合理配备施工机械。对于外租机械设备,分别采取台班、工作量或包月等不同的租赁形式租用。按油料消耗定额进行抽查。减少机械、机具的闲置;建立日常保养和检修制定,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杜绝事故的发生,努力降低机械使用成本。

(3)人工费用的控制。对于人工成本的控制,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来控制,应本着既满足施工需要,又例行节约开支的原则。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内部建立竞聘上岗,工效挂钩的用工机制,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的数量比例。

(4)对其他费用支出的控制。控制好管理费用的开支,实施好项目经理审批制度和财务审核制度。另外,项目经理部应该做好内部竞争和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加强施工合同管理,避免因业主索赔导致额外损失。

四、道桥施工成本的控制策略

1、优化施工方案

道桥施工方案是对道桥工程的施工方法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对道桥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分析。施工方案越具体,施工过程就越容易,施工的成本也就越低。然而,在制作施工方案时,工作人员忽视其重要性,没有实地考察,优化方案不能发挥指导作用,从而不能很好地控制费用。因此,在道桥的施工期,必须优化施工方案,使其能够为道桥工程建设服务。如在方案中应合理运用沙土资源,有的地方有多余的沙土,有的标段又缺少此类资源。由此,可把沙土丰富的标段运送到缺少的标段。

2、严格审核施工计划

承包商是根据审批的施工计划及组织设计来取得合同价款的。如果监理工程师赞同这样的施工,则在施工过程中要求业主能够履行义务,否则就会让承包商主动要求业主赔偿。如承包商不合理安排工期,工期内前紧后松,或者前松后紧。因此,在审批施工计划时应特别指出其合理工期,并尽可能的把应做好的工作完成。又如施工单位处理桩基问题时,不计桩基的长短(合同是以桩基的长度计算单价),全部采用重锤桩机,这就增大了施工的成本。另外,施工机械使用不合理。由于不能按照特定的施工顺序来建设道桥,使得施工设备在机械场内堆积,或者发生二次运输,最后不得不把多余的运送出去,或多进桩机来加快工程的进度。在审核施工计划时,必须慎重考虑其对工程的指挥作用,不能盲目地审批,使不合格的计划进入到道桥工程施工中。 原材料的质量也是审批时应该注意的,不能贪一时节约成本,原材料的质量是整个道桥工程质量的基础,基础牢固,道桥质量才能提高。如果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工程内,道桥因质量不高但而受破损,不但没有控制到工程的费用成本,相反还增加了施工费用。

3、掌握好施工的进度及质量

道桥工程的施工人员大多来自于农村,缺乏理论知识,缺少专业技能与技术,延长了整个工程的工期,且道桥质量得不到保证,增加了施工的成本。因此,必须培养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基本技术,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从而减短工期,增加道桥质量,降低费用。另外,在保证总工期不变的条件下,尽力为每一道工艺提供合理的工期,并定期提醒业主及时对拆迁等事项付款。若业主有单方面要求,工程指挥者需站在专家的角度给出意见。一旦出现业主强调赶工现象或先通半幅度路面的现象,施工人员需把可能造成的浪费向业主反映,最后决定是否取消先通半幅路面的要求。

结论

综上所述,探讨路桥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和管理的意义在于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最大的经营效益。只要遵循价值原理,科学决策、动态控制、采取严格到位而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措施,就可以将路桥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目标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